北外研究生课程设置

2024-05-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北外研究生课程设置(精选9篇)

北外研究生课程设置 篇1

课程名称 学 期 学时 学 分 考核 方式

政治学原理 1 36 2 论文 国际关系理论 1 36 2 论文

国际关系史专题研究 1 36 2 论文 专 业 必 修 课

政治学研究方法 2 36 2 论文 比较政治学 1 36 2 论文

当代中国对外政策 1 36 2 论文 国际关系研究前沿 2 36 2 论文 国际关系原著选读 2 36 2 论文 国际谈判学 2 36 2 论文

区域一体化研究 2 36 2 论文 国际政治经济学 2 36 2 论文

国际政治心理学研究 2 36 2 论文 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 3 36 2 论文 大国战略与安全研究 3 36 2 论文 美欧关系研究 3 36 2 论文 中美关系研究 3 36 2 论文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研究 3 36 2 论文 全球化研究 3 36 2 论文

移民与国际关系研究 4 36 2 论文 环境与国际关系研究 4 36 2 论文 人权与国际关系研究 4 36 2 论文 专 业 选 修 课

非传统安全研究 4 36 2 论文

本科非国际关系、外交学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必须补修下述课程(与本科生同上)

1、政治学原理

265

2、近代国际关系史

3、现代国际关系史

4、当代中国外交

5、国际关系理论

五、中期考核

对硕士研究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研究能力、学习成绩等素质进行考核,填写《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期考核表》。达到规定的学分,并通过中期考核者,方可进入开题报告环节。

六、开题报告

对硕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意义、理论依据、资料来源、研究方法、文献综述、论文框架结构、写作思路等进行论证和审核,填写《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学位 论文开题报告审批表》,并附课程成绩单。

七、学位论文撰写

硕士学位论文用中文撰写,不少于 3 万字。

八、学位论文答辩

全面完成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各个环节,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学位论文,并提交论文终稿,经指导教师推荐,论文评阅人同意,方可申请答辩。

九、主要课程介绍 政治学原理

本课程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客观政治现实出发,对于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政治科 学的理论素养,使学生切实掌握分析和认识政治现象的基本方法,从而具备分析 现实政治现象的基本能力,提高认识复杂的政治现象的水平,比较深刻而准确地 把握政治现象及其发展的基本规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与政治学分析,利益与政治,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政治参与,国家的本 质、形式及机构,政党和政党制度,政治文化,政治发展和政治民主。国际关系理论

本课程主要讲授现实主义、理想主义、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等流派的理 论发展简史;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近年来由对冷战的结束和大国关 系的调整所进行的反思而发展起来的新的理论思路和模式。266 政治学研究方法

该课程主要介绍政治学最新研究方法,探寻新的交叉、边缘学科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政治系统分析、结构功能主义、政治勾通理论、政治决策分析、政治 精英分析、集团政治分析、官僚主义理论、新制度主义等等。比较政治学

本课程通过回顾和比较自18 世纪末至20 世纪80 年代政治经济学和政治社会学的主要文献,总结社科领域关于社会政治变迁的已有研究成果,也解释跨国 和跨时间比较的方法。理论的系统性、延续性、及涉及问题的广泛性和是这门课的主要特点。工业化,社会分化,社会革命、农民与农村,军队及军政府、共产党与现代化、全球化、民主、专制、法治、市场、计划、福利国家、第三世界与 发达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关系等等,都被串联在关于社会政治变迁理论的讨 论中。

国际关系史专题研究

本课程以1648 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诞生以来的国际关系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为研究对象,结合国际关系史中的重大事件,从国际体系、国内政治及领导人个 体等方面展开研讨,从而使学生对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和演变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当代中国对外政策

该课程主要研究新中国外交的性质,回顾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对外政策的发展变化的轨迹,分析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国际社会 的重要意义,探讨21 世纪中国外交的发展趋势与中国和平崛起等重大问题。国际关系研究前沿

本课程以国际关系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和理论成果为研究对象,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为学生介绍相关的研究成果,使学生能够掌握本领域的学术发 展脉络和研究成果。国际关系原著选读

本课程选取中外有影响力的国际关系经典著作为研读对象,通过阅读原著,使学生了解现实主义、理想主义、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等流派的主要观点,提升对国际关系理论的了解和掌握。国际谈判学

本课程主要介绍谈判的概念与基本理论,展示讲授如何准备谈判,谈判的过 267 程,以及成功谈判的具体策略和技巧。第五部分主要分析文化对谈判方式的影响和在跨文化谈判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概述中、美、英、德、法、日等大国文化以及东南亚、阿拉伯、地中海、加勒比海等地区文化对谈判风格的影响。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使同学们基本了解谈判学的基本理论,熟悉经典谈判案例,特别是外交谈判和商务谈判的经典案例,掌握一些具体的谈判战略、技巧,为更好地应对今后工作和生活中的谈判做一定的准备。区域一体化研究

本课程以区域一体化为研究对象,向学生系统介绍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及演进,区域一体化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围绕欧洲、亚洲、美洲、非洲等地区的 区域一体化的实践,进行比较分析。国际政治经济学

国际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国际体系中的经济要素(包括资本、技术、劳动力以及信息)的跨国流动对国际体系、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内部政治结 构和过程的影响,反之亦然。本课程以三个层面的问题领域为研究对象:一类是全球层面的问题,包括国际金融与货币体系、国际贸易体系、跨国生产、全球化等问题;一类是区域层面的问题,包括区域化(如欧洲区域、亚洲区域化)、联盟经济等;一类是国家层面的问题,包括发展问题、转型问题、经济安全问题、国家竞争力问题。通过上述研究,使学生能够明确国际政治经济学所包含的三种关联性:一是政治和经济的相互关联性;二是国内要素和国际要素的关联性;三是国家和社会的相互关联性。国际政治心理学研究

国际政治心理研究是政治心理学在国际政治层面的应用,是更好地重构与创新国际关系理论的微观基础,同时为理解国际政治世界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描述性 和解释性逻辑。本课程向学生介绍了国际政治心理学的知识谱系,围绕着国际政 治心理学的两大重要应用领域,国际冲突与国际合作研究,分析了对其产生作用的各项心理因素。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

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兴起于20 世纪80 年代末,它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向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发起挑战,有助于人们完整地理解国际关系。本课程介绍了自由主 义、激进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的主要流派以及各项核心概念,梳理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与其他国际关系学派的关系,探讨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的发展前景。

大国战略与安全研究

国家安全与外交战略是服务于国内战略目标的手段。课程主要研究大国安全与外交战略的相关理论,美国、俄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国家安全战略,以及 中国的有关政策、原则和立场。美欧关系研究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以跨大西洋关系为标志的美欧关系,探讨美欧关系的缘起、动力、发展以及面临的障碍,分析在国际关系发展的不同时期,美欧关系所 具有的特点及其对国际格局所产生的影响。中美关系研究

本课程以中美关系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向学生介绍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中美关系发展的基础和主要动力,中美关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研究

本课程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演变,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以及中国政府在维护周边安全环境上所 面临的主要问题。全球化研究

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全球化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范畴,探讨全球化对世界政治经济及其他国际关系领域所产生的影响和挑战,特别是全球化的发 展为中国对外关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移民与国际关系研究

人口的流动影响着全球劳动和生产分工的基本格局。本课程分析了国际移民的缘起及其对国际关系所产生的影响,结合全球化这一大的现实环境,通过阅读 相关学术作品,针对移民问题对国际关系所带来的正负两方面影响进行专题讨论。

环境与国际关系研究

教学内容与目的:国际社会开始关注环境问题是在70 年代。然而近10 年来,环境问题迅速演变成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本课主要围绕环境与国际关系 展开讨论,介绍环境对国际关系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发展和变化 情况;大国在环境领域开展外交的原因、影响,发展中国家对策;以及我国在环境领域所进行的外交活动取得的成绩。人权与国际关系研究 269 教学内容与目的:人权问题在国际关系中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课 主要围绕人权与国际关系展开讨论,介绍人权问题对国际关系所产生的影响,以 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发展和变化情况;世界各国在人权领域开展外交的原因、影响,发展中国家对策;以及我国在人权领域所进行的外交活动取得的成绩。非传统安全研究

北外研究生课程设置 篇2

如图1所示为巢湖市北外环路沿线交叉口的地理分布,该路段由东向西共与长江西路、铸造厂路、皖维路、姥山路、华阳路、岠嶂山路、金巢大道、潜川路、金山路9条道路相交,平均每850m一个交叉口。

进行初步观测时,很容易发现路段存在限速不合理和速度协调性较差的问题:

(1)全线限速设置不合理。如图2所示,部分路段限速偏高,机动车运行速度均低于限速值;城市路段分车道限速偏低,机动车运行速度均超过限速值。

(2)全线速度协调性较差,在长江西路交叉口路段以及弯坡路段速度变化较大。

因此,在道路限速设计时,研究如何对路段进行速度协调性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2 运行速度基本概念

速度是交通运行的外在表现之一,速度大小表征交通运行的效率。而速度差或者速度离散性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交通流运行过程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国内外研究表明[1]速度差比绝对速度大小对交通事故的影响更大,且更为直接。因此,通过分析运行速度协调性,可以间接评价道路的安全水平。

运行速度(Operating Speed)定义: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人员根据实际道路条件、交通条件、良好气候条件等能保持的安全速度。

由于运行速度考虑了公路上绝大多数驾驶员(85%)的交通心理需求,以车辆的实际运行速度作为线形设计速度,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路线所有相关要素如视距、超高、纵坡、竖曲线半径等指标与设计速度的合理搭配,可以获得连续、一致的均衡设计。鉴于运行速度的优点及设计速度方法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德、法、美、澳等发达国家广泛运用了以运行速度概念为基础的路线设计方法。

我国在2003年颁布实施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中引进了运行速度概念,要求在设计速度变化路段、爬坡车道、超高等受限制路段用运行速度进行验算,以改善技术指标或采用必要的交通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

因此,对于路段速度协调性的评价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1.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限速之间的协调性;2.不同路段间速度协调性;3.不同交通方式间的速度协调性[2]。其中3可在1、2中反映。通过分析速度协调性,挖掘事故隐患点,从而为后期安全改善提供决策支持[3]。

3 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标准及意义

美国和加拿大在对运行速度与限制速度的观测数据及研究结论表明[4]:无论速度限制值增加或降低,对运行速度的影响都不大,平均速度和运行速度变化都不超过3km/h。速度限制值增加的路段,遵循限速的车辆比例增加了,将速度限制值降低到85%车辆的运行速度以下,或将速度限制值提高到85%车辆运行速度以上,对驾驶人的行驶速度影响不大。对于运行速度与公路事故的关系,美国早在1964年研究发现,速度和事故数之间是一个“U”形曲线关系(著名的Solomon曲线)。当运行速度与速度均值的差值增大时,无论是大于还是小于平均速度,事故数都呈增加趋势。研究表明,车辆速度超过96km/h时,交通事故的严重度随速度加快而增加;当速度超过112km/h后,致命伤亡的可能性迅速增加。

国内外研究表明速度差在评价道路线形及安全性方面具有较好的说服力。基于研究结论,我国交通部2004年行业标准《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给出了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标准,见表1。

速度差表现在多个方面,除了表1中的相邻路段运行速度差、与设计速度差值之外,还体现在不同车型之间的运行速度差、运行速度与限速之间的差值。

4 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限速之间的协调性

(1)与设计速度评价。在设计速度方面,北外环路西段按照Ⅰ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80km/h;东段按照Ⅱ级城市道路设计,设计速度50km/h,两段以皖维路交叉口为分界[5]。在设计上,东西两段道路性质以及设计速度上就存在较大差异性。

(2)与限速速度差评价。在限速设置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设计速度主要作为道路线形设计等的参考依据,可以作为限速的最大值,而不能简单设置为限速值[6];而限速应该根据道路交通条件,进行运行速度测算,根据运行速度及线形设置限速值。如图2,西段一级公路段,限速为80km/h,在本段全长2.48km范围内,仅在皖维路向西行驶上桥处设置有一个限速标志,且不明显。而在东段4.3公里的Ⅱ级城市路段,分车道限速标志版面清晰,数量及位置设置合理,但不符合限速值的合理性。

(3)总结。从巢湖市北外环路限速设置来看,运行速度和设计速度、运行速度与限速的差值是相同的。公路路段,小型车限速为80km/h (货车和电动车没有给出设计速度和限速,此处取60km/h和30km/h);城市路段,小型车和货车限速分别为50km/h、40km/h (电动车限速值此处取30km/h),计算结果见表2。

注:表中正值表示运行速度超过限速(超速),负值表示运行速度小于限速(未超速)

结合表2与表1可以得到:

(1)公路路段限速过高,限速超过运行速度过多:在80km/h限速下,小型车无超速,运行速度较限速低15km/h以内;货车在60km/h限速下,无超速,运行速度较限速低14~21km/h;在30km/h限速下,电动车全部超速,超速幅度19~26km/h。

(2)城市路段限速过低,低于运行速度过多:在50km/h限速下,小型车超速全部超速,超速幅度14~28km/h,很不合理;在40km/h限速下,货车超速幅度在7km/h以内,比较合理;在30km/h限速下,电动车全部超速,超速幅度15~32km/h。

(3)限速简单取用设计速度是错误的,也是不科学的。设计速度是设计阶段选线定型(最低线形控制标准)的参考依据,不能等同于全线的限速依据;而道路建成后的运营管理阶段,限速建议根据运行速度以及道路线形分段,因地制宜进行设置。

5 不同路段间速度协调性

5.1 运行速度路段划分

根据巢湖市北外环路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及横断面组成,将全线划分为具有不同特征的分段:直线段、坡道、弯道、弯坡组合路段、桥梁段等。

巢湖市北外环路包含一级公路(西段)和Ⅱ级城市道路(东段),分界点位于北外环路与皖维路交叉口。北外环路西段公路段设计速度达80km/h,远高于东段城市路段的50km/h设计速度。实际上,该公路路段位于城市内,更多的具备城市道路特征及功能,两个分段上的交通运行速度等特征没有显著差异。鉴于此,路段划分统一按照城市道路标准分为8段(表3)。

5.2 相邻路段运行速度差评价

根据8个连续路段间不同车型的运行速度差值可以得到图3所示小汽车、大货车以及电动车的运行速度差值分布。

(1)三个路段速度协调性较差,分别为北外环进入长江西路交叉口路段(桩号K0+000至K0+600段)、K3+200附近的弯坡路段(半径460m,弯道上无交叉口)以及K4+500附近的弯坡路段(半径540m,弯道上有暂未开通的华阳路交叉口)。

(2)小型车速度差值变化最大,其次是大货车,电动车差值变化较小。

(3)除货车在K2+000至K3+200间速度减小外,三种车型速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K2+000至K3+200间为桥梁东侧终点与东段公路连接段,由西向东下桥进入皖维路和从皖维路右转进入北外环路的交通量相对较大,从皖维路进入北外环路的大货车速度未能完全加速至其在北外环的期望车速,从而导致统计上,该连续路段货车速度是减小的。

6 基于速度协调性的改善建议

为保证路段速度的协调性,在限速设计方面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根据不同类型车辆实际运行速度统一调整全线限速。由北外环路的小汽车和大货车的实际运行速度分别介于64~78km/h和49~62km/h,可将全线限速定为60-60-50km/h,且为分车道分车型限速。

(2)公路段和城市路段运行速度没有明显差异。

(3)若存在具弯坡特性的桥梁等,在统一限速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微调。本例中桥梁西段双向分车道限速60-60-50km/h。桥梁东段存在到弯坡组合情形,分车道限速50-50-40km/h。

(4)若存在小半径弯道等,在统一限速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微调。本例中在全线两处小半径弯道(K3+200,半径460m;K4+500,半径540m)处设置限速为50-50-40km/h。

7 结语

合理的限速设置可以缓解交通拥堵、降低事故发生率,而对速度协调性的评价则是研究限速合理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巢湖市北外环路段为研究对象,从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限速之间的协调性,不同路段间速度协调性,不同交通方式间的速度协调性三个方面入手,以速度协调性评价标准为基础,对巢湖市北外环路段的限速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建议,这对公路路段的限速合理性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Global Road Safety Partnership.Speed management:A road safety manual for decision makers and practitioners[M].Geneva,Global Road Safety Partnership,2008.

[2]裴玉龙,程国柱.高速公路车速离散性与交通事故的关系及车速管理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4(1):74~78.

[3]唐琤琤.限速、车速与安全[J].公路交通科技.2005,(3):97~100.

[4]Harkey and R.Mera.Safety Impacts of Different Speed Limits on Cars and Trucks[J].The Scientex Corporation.1994(5):67~72.

[5]吴沙沙,孙小端,贺玉龙.等级公路限制速度与运行速度的相关性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0,(23):50~54.

北外学习计划 篇3

我个人参加网络学历学习感到十分幸运,因为工作与学习不能兼得,但是这个平台真的很好。切实的帮助自己,让我可以在工作的同时又能学习。在阅读网络学习指南的相关篇章后,对于以后的学习有 了一个初步的安排和信心。特制订学习计划如下:

一、学习目标通过网络,学完本科课程和教育理论、学校管理等内容。成功的取得毕业证书。

二、学习时间

1、周一至周五,每天晚上9:30—11:00学习一个半小时。

2、周六、周日,学习晚上10:00—11:00学习一小时。

3、每天中午12:00到1:00上网学习相关资料1个小时。

4、每天用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阅读当天新闻、报道,了解国内外的重大新闻、最新政策形势,提高自己的政策理论水平。

三、学习内容,专业课程

1、每天坚持上网学习2个小时以上,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2、利用平时碎片时间加强学习。

3、定期完成布置的作业。

四、学习原则

1、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2、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做到学习与工作两不误,努力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3、融会贯通,学以致用。通过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来提高的业务水平,通过不断实践来丰富工作经验,把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升华为思维模式的更新,进而转化为工作创新的源泉和动力。通过学习,有效解决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真正使思想有明显提高,意识有明显转变,工作有明显推进。

4、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用学习来提高实践能力,用实践来验证学习效果。

北外青少:英语学习新体验! 篇4

英语,是与外国人唯一一种沟通的方式,如果你精通英语,就等于拿到了通往外国国家的通行证。也许以后全世界的人都要会说英语,所以学习英语十分重要,学习英语要从娃娃抓起!那么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学好英语吧!其实学习英语也要讲求方法,好的学习方法能够大大降低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的抵触心理,因此培养青少年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是至关重要。

北外青少是专门针对4到18岁青少年的英语培训机构。依托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外研社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在青少年、幼儿等基础教育领域,积累了大量的优秀教学资源、精英师资和一线的成功教学经验。

北外青少颠覆传统教学模式,在英语培训课程上设置以话题讨论为主,每天围绕一些趣味性的话题展开讨论。比如儿童班的认识身体部位、青少班的旅游计划,上课时主动轻松活泼的氛围,颇有些类似于夏令营和冬令营。教师们则会引导学生一起来聊一些生活话题,学生在互动过程中随时可以提出个人观点,在不断参与的过程中达到提升口语目的的同时,还培养了青少年对于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同时,北外青少英语始终以雅思模式对听、说、读、写四项技能进行全面系统培训,确保学生四项技能不短板。更具特色的是,所有的课程都对孩子的年龄和培训的内容进行了周密规划,并针对中国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拼写困难和发音粗糙生硬问题,在各级课程中添加了单词拼读拼写准确性和语音语调的流利性专项辅导训练,以引领学生尽快练就轻松拼写和流利读背的基本功,提高学习效率。

北外研究生课程设置 篇5

一、导言

外交官的六大素质: ① 爱国主义情怀

② 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精神支柱 ③ 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 ④ 念念不忘执行外交政策 ⑤ 严格的组织纪律性 ⑥ 廉政自律

二、新中国外交的四个发展时期(60年概述)

1、发展脉络

① 新中国成立—50年代中期(一边倒)

·此时的中国外交是以争取国际社会承认为目标。毛泽东、周恩来等为新中国确定了“三大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此时,中国政府首先和社会主义国家迅速建交,形成第一次建交高潮。

·中国参加抗美援朝,出席日内瓦和万隆会议,并力求使会议取得一些成果,显示了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② 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两个拳头对付敌人)

·面对世界的动荡、分化、改组和国内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外交进行了调整,从“一边倒”到“两个拳头对付敌人”,提出依靠亚非拉国家,反对帝、修、反的政策。·此时外交工作的重点是发展同亚非拉国家的关系,形成第二次建交高潮。·此时,中国还和周边国家解决了边界的纠纷问题、华侨双重国籍问题。·中苏之间也从两党的分歧演变成国家关系的恶化,·中法建交。

·总体上中国外交仍不断向前发展。

③ 60年代后期—70年代末(一条线,一大片)

·此时外交工作也受到国内“文革”的影响,但影响较小,60年代末已经走上正轨。国家上苏攻美守的态势是中国外交调整的原因。

·中国于1971年11月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和美国改善了关系,并由此形成第三次建交高潮,国际地位明显提高。④ 80年代至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80年代初,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形势下,邓小平根据对国际形势的新论断和国内建设的需要,对中国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 ① 对独立自主原则赋予了新的内容 ②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③ 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基本国策

④ 以“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在新的外交政策的指导下,中国外交出现了最为活跃的局面,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赢得了有力的国际环境和条件。

2、中国外交的四大板块

① 大国是关键 ② 周边是首要 ③ 发展中国家是基础

④ 多边外交是推进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平台

三、中国几代领导人外交思想简介

1、毛泽东

⑴ 对内和对外思想的区别

① 对内: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 ② 对外:务实、灵活、现实主义 ⑵ 体系

① 中心点:独立自主(活的灵魂)② 基础:“和平哲学”

③ 基本方法论:实事求是,原则性、;灵活性相结合 ④ 重点:外交战略 ⑶ 特点

① 深刻的洞察力,博大的胸襟,高瞻远瞩 ② 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不搞平衡外交

③ 作为弱国在强国面前不低头、不让步,捍卫国家利益 ⑷ 国际战略思想

① 坚持独立自主

②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 坚决依靠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

④ 坚决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⑤ 支持亚非拉国家和地区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正义斗争,加强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⑥ 建立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反对当前最主要的敌人

2、周恩来

⑴ 源头

① 出自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哺育和对世界先进文化的汲取 ② 萌发于爱国主义思想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结合 ③ 继承和发展了统一战线的思想与实践 ⑵ 内容

①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② 和平共处,互不干涉 ③ 独立自主,维护尊严

④ 互谅互让,原则性与灵活性巧妙结合 ⑤ 真诚守信、平等待人、互相尊重 ⑶ 周恩来论外交

⑷ 为外交干部制定的16字方针

① 站稳立场 ② 掌握政策 ③ 熟悉业务 ④ 严守纪律

3、邓小平

⑴ 新时期的战略思想要点 ①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② “一国两制”构想与“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主张 ⑵ 特点

① 以实事求是为精髓的务实性 ② 立足历史与现实的非凡创新性

③ 着眼本国经济发展的和平性与开放性 ④ 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 ⑤ 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⑥ 着眼未来和长远的前瞻性

⑶ 苏东剧变邓小平为中国外交制定的28字方针

① 冷静观察 ② 稳住阵脚 ③ 沉着应付 ④ 韬光养晦 ⑤ 善于守拙 ⑥ 决不当头 ⑦ 有所作为

4、江泽民

① 全面阐述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深刻论述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趋势 ② 作出了我国发展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科学判断,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任务和宗旨

③ 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丰富和发展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等主张 ④ 强调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进全方位外交

⑤ 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放在对外工作的首要地位,坚持以“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⑥ 丰富和发展了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绝不当头、有所作为的方针,强调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

5、胡锦涛

① 科学发展、和谐世界、互利共赢 ②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四、中国的地区战略和对策

1、亚洲

⑴ ⑵ ⑶ ⑷

2、欧洲

⑴ ⑵

3、非洲

⑴ 基本内容和长远目标:保持亚洲的和平、稳定、发展

长期战略重点:与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等地区大国的关系 长期战略方针:与亚洲各国保持睦邻关系和合作关系

核心利益之一:国际安全和统一、保证边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与欧盟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政治关系的发展滞后于经贸关系 中欧关系三原则:①政治互信 ②经济互利 ③文化互鉴

三个发展时期:

·1950—1978年为正常发展期,中国的非洲战略集中在打破西方及苏联的封锁,争取同盟军。中国对非援助集中在支持非洲人民的反殖民主义民族运动、非洲独立国家的反霸斗争以及援助非洲各国的经济建设。

·1978—1995 年为过渡转型期,对非战略有两个特点,配合改革开放和将重点放在与台湾争夺非洲国家。

·1995年至今为快速上升期,对非政策受到新时期战略决策的影响,逐步完成了意识形态从强调到弱化、交流领域从单一到多元、合作性质从注重经济援助到强调互利双赢的三重转变;对非战略确定为与非洲建立政治互信、经济互利和文化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并因其独特的理念和表现方式(首脑外交、平等观念、互利双赢和规范机制)而更具生命力。⑵ 特点

① 将非洲诸国作为国际战略中一支重要力量

②将非洲大陆作为整体来考量, 有别于国家间的传统外交战略模式。③将非洲诸国作为平等的战略伙伴, 不论其大小强弱 ④在与非洲的战略合作中谋求互利双赢

4、拉丁美洲

⑴ 互尊互信、扩大共识: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拉美各国平等相待、相互尊重。不断加强同拉美国家的对话和沟通,扩大政治互信和战略共识,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及重大关切的问题上继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⑵ 互利共赢、深化合作:

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挖掘合作潜力,同拉美国家成为互利互惠的经贸合作伙伴,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⑶ 互鉴共进、密切交流:

积极开展人文交流,相互学习有益经验,共同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⑷ 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同拉美国家及地区组织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政治基础。

五、中国外交政策

1、基本原则、立场

①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②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的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③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④基本立足点: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⑤基本国策: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

2、国籍政策

⑴ ·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籍,但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国籍

·父母无国籍或国籍不明,定居在中国,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⑵ 中国的国籍法规定,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愿意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经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 ① 中国人的近亲属 ② 定居在中国的 ③ 有其它正当理由

⑶ 中国的国籍法规定,中国公民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经申请批准退出中国国籍: ① 外国人的近亲属 ② 定居在外国的 ③ 有其它正当理由

3、侨务政策

⑴ 对内: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 ⑵ 对外:

·赞成和鼓励华侨根据自愿原则选择居住国的国籍,要求他们遵守侨居国的法律,尊重侨居国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同当地人民友好相处,为居住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促进我国同居住国政府和人民的友谊而努力。

·对于国外华侨的正当权益,我国政府有责任加以保护,也希望居住国政府保障华侨的权益。

4、中国和邻国解决边界领土纠纷的政策

5、对武器转让的三项原则

① 有助于有关国家的正当自卫能力 ② 不损害地区和平、安全和稳定 ③ 不利用军贸干涉别国内政

6、军控问题的主张

主张用“公正、合理、全面、均衡”的原则来处理军控问题

六、中国外交的新形势

1、文化外交

2、经济外交

对中国发展的战略意义: ①政治诉求(遏制台独)② 提高中国企业经济地位 ③ 扩大战略空间

3、政党外交

4、公共外交

七、台湾问题

1、性质:内战造成,纯属内政

2、实质

3、焦点:①分裂与反分裂 ②台独与反台独 ③一个中国与两个中国

4、原因

八、西藏问题

北外研究生课程设置 篇6

(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15分)

(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800,试求企业非自愿存货积累为多少?(5分)

(3)若投资增至100,试求增加的收入;

(5分)

(4)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投资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资增至100 时收入增加多少?(10分)

(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15分)

解:

(1)均衡收入=(100+50)/(1-0.8)=750,消费=100+0.8×750=700,储蓄=750-700=50。

(2)非愿意存货积累=800-750=50(3)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Y′=(100+100)/(1-0.8)=800,比原来的收入增加50(4)消费函数变化后的:收入=(100+50)/(1-0.9)=1500,储蓄=-100+(1-1.9)× 1500=50,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为2000,比原来收入增加500。

(5)消费函数从C=100+0.8Y 变为C=100+0.9Y 以后,乘数从5变为10。

根据四部门国民收入核算,试述美国“双赤字”形成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出自第一单元)答:

(1)“双赤字”包括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两方面

四部门C+I+G+(X-M)=Y 及Y=C+S+T 得S-I=(G-T)+(X-M)美国是一个储蓄率低的国家,等式左边是负。其原因不仅是国内的财政赤字(G-T),还有贸易赤字(X-M)。结合美国国情分析:

1.经济危机让美国的经济一度衰退,导致国民收入这一税收基数增长缓慢。在支出这一方,美国政府财政压力空前之大。美国政府不得不为无业大军的福利保障买单,同时,巨额的军事支出,以及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包括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公共医疗补助等),大量的外债产生的净国债利息等,使得美国的财政支出大大增加,造成了严重的财政赤字。2.从国际贸易角度来看,美国的商品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商品成本居高不下,价格就比较高,出口就相对较小。此外,美国是一个石油进口量巨大的国家,石油价格上升,使得美国的进口成本增加,直接导致了逆差的扩大。

3.贸易赤字也是弥补国内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贸易逆差一方面是国外资源的流入,另一方面是美元的流出,作为贸易盈余方的其他国家大量购买美国政府债券,为美国财政赤字的减少做出了“隐性贡献”。财政赤字再加上经常项目赤字,美国经济形成了“双赤字”现象。

对中国的影响(正面):

美国为了解决“双赤字”,实行的美元贬值,实质上就是让中国这样的贸易伙伴为美国人的高消费买单,还会直接给汇率稳定造成了冲击,中国面临极大的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直接从贸易来往中打压中国产品。美国为了解决“双赤字”,寻找各种借口设置贸易壁垒,贸易摩擦和贸易战频发,使得出口的减少,国内就业形式不容乐观。对中国的影响(负面):

人民币适当升值也有利于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帮助我国淘汰一些落后的生产方式,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人民币升值,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上升,本币价格下降,低劳动力成本的商品竞争力减小,迫使一些商品生产者把贸易方向转向国内,辅之以政府的刺激内需计划,对于改善国民生活是有利的。同时更多的厂商会选择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或者转向其他较好的行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调整后,富余的劳动力被引导到服务业等其他行业,使产业结构趋于科学的平衡结构。

试述宏观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

宏观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宏观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手段两个方面。财政政 策是西方国家政府根据既定目标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变动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 济政策。

西方学者对财政政策的定义一般是:为了影响经济活动的总水平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人和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西方经济学认为,财政政策要逆对经济风向行事。当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政府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收入,刺激总支出以解决衰退和失业问题;相反,当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涨的时候,政府要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增加政府收入,抑制总支出,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这种交替使用的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被称为补偿性财政政策。当失业率连续两三个月超过一定数值,或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连续两三个月下降时,政府就要考虑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措施;反之,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幅度超过一定限度时,政府就要考虑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措施。

西方学者对国家预算收支是否应该平衡的看法大致分为三类:(1)平衡预算。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的财政收支平衡,这是在1929一1933年经济危机以前被普遍采取的政策原则。后来这个原则遭到凯恩斯主义者的攻击。他们认为,衰退时,税收必然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为了减少赤字,只有减少政府支出或提高税率,其结果会加深衰退;当通货膨胀存在时,税收必然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为了减少盈余,只有增加政府支出或降低税率,其结果反而会加剧通货膨胀。总之,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平衡预算会便经济波动更为严重。(2)周期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又名瑞典预算,它是30年代首先在瑞典出现的一种预算。这种财政预算用经济周期代替财政,它不要求财政收支在每一财政中平衡,而只要求在一个经济周期中平衡。(3)职能财政,又称功能财政。按照职能财政制度,预算平衡不是财政政策的主要问题,重要的是财政政策要保证经济社会处于持续增长的、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状态。为此,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应实行赤字预算;通货膨胀时,政府财政预算应有结余。政府增加收入的办法不应只限于增加税收和增加公债,还可以增发货币。主张职能财政的西方学者认为,职能财政的预算应是一种不平衡预算,在政策目标和政策手段方面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西方政府通常使用的财政政策手段主要有:改变政府购买水平、改变转移支付水平和改 变税率等。

(1)改变政府购买水平。在总支出不足、失业增多时,政府要扩大对商品和劳务的 需求,提高购买水平,以抑制衰退。相反,在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不断上升时,政府要缩小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降低购买水平,以抑制通货膨胀。

(2)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在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政府要增加社会福利费用,提高转移支付水平;在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升时,政府要减少社会福利费用,降低转移支付水平。除了失业救济金、养老金等福利费用外,退伍军人额外津贴、为维护农产品价格对农民的付款、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限的长短等也常随经济风向而变动。

(3)改变税率。税收是西方国家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而所得税在税收中又是所占比重最大的,因此,改变税率主要是改变所得税的税率。在总支出不足、失业增多时,政府采取减税措施,给公众多留一些可支配收入;相反,在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升时,政府采取增税措施,给公众少留一些可支配收入。西方学者认为,减税可以增大总支出,因而是反衰退的重要措施;增税可以减少总支出,因而是反通货膨胀的重要措施。

评述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答:答:(1)新古典增长理论放弃了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关于资本和劳动不可替代的假设。模型的假设前提大致是:①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②储蓄函数为S=sY,s是作为参数的储蓄,且0

索洛推导出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为:sf(k)knk,其中,k=K/L=资本与劳动力之比,大致为每一个劳动力所能分摊到的(或按人口平均的)资本设备;kdk/dt每单位时间k的增加量,即按人口平均的资本增加量;f(k)yY/L=每个劳动力的平均生产量,大致为按人口平均的产量;s为储蓄比例,n为人口增长率。

这一基本方程式说明,一社会的人均储蓄可以被用于两个部分:一部分为人均资本的增加k,即为每一个人配备更多的资本设备,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另一部分是为每一增加的人口配备每人平均应得的资本设备nk,这被称为资本的广化。大致意思是说,在一个社会全部产品中减去被消费掉的部分(C)以后,剩下来的便是储蓄;在投资等于储蓄的条件下,整个社会的储蓄可以被用于两个部分:一部分用于给每个人增添更多的资本设备(即资本深化),另一部分则为新生的每一人口提供平均数量的资本设备(即资本的广化)。

(2)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四个关键性结论:

①稳态中的产量增长率是外生的。在上面的模型中为n,它独立于储蓄率s。

②尽管储蓄率的增加没有影响到稳态增长率,但是通过增加资本-产量比率,它确定提高了收入的稳态水平。

③产量的稳态增长率保持外生。人均收入的稳态增长率决定了技术进步率,总产量的稳定增长率是技术进步率与人口增长率之和。

④如果两个国家有着相同的人口增长率、相同的储蓄率和相同的生产函数,那么它们最终会达到相同的收入水平。如果两个国家之间有着不同的储蓄率,那么它们会在稳态中达到不同的收入水平,但如果他们的技术进步率和人口增长率相同,那么它们的稳定增长率也将相司。

(3)新古典增长理论稳定增长的条件及其政策含义对应于既定的人均资本量K,f(K)是人均产出量,这些产出减去消费后的储蓄量为sf(K)。如果sf(K)nK社会的人均储蓄量在用于为新增人口n配备人均资本所需要的资本量nk后仍有余额,则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继续增加人均资本量,即K>0。这表明,人均资本量将会进一步增加,从而缩小储蓄与新增人口配备资本的需要量之间的差距。相反,如果sf(K)nK,意味着现在的储蓄不够为新增人口配备资本,从而人均资本倾向于下降。因此,当K=0时,经济实现稳定增长。在稳定增长状态下,人均产量保持不变,因而经济将会以人口增长率增长。新古典增长模型图形如图8—l。

从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可以得出结论,经济可以以人口增长率实现稳定增长。

此外,模型也包含着促进人均收入增加的政策含义。事实上,实现人均产出量增加有三种途径:一是提高总产量,即提高技术水平;二是提高储蓄率;三是降低人口出生率。这对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

(4)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缺陷及其发展 ①理论方面。

首先,模型中不包含社会的目标,因而并不能说明稳定增长的福利特征。其次,新古典增长理论假定经济中的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即投入增加一倍,产出也相应增加一倍。这一假定往往和事实不相符。对大多数工业化国家来说,由于这些国家的生产资料配置比较合理,整个经济各部门间相互协调能力较强,再加上信息传递较为准确有效,所以生产资源的总体利用效率高,其结果就是少量的生产投入有可能带来大量的产出。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不具备工业化国家的生产条件,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因素,就可能导致规模报酬递减。第三,在新古典模型中,稳态增长率是外生的,这样该模型就无法对劳动力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做出解释。从而也就不能对控制人口增长率,提高技术进步速度提出有意义的政策建议,而事实上,这两个参数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是相当重要的。

②实践方面。首先,从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得到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不同国家的经济增长有着趋同性,即有着相同基数和人口增长率的国家最终会接近于相同的稳态增长率(尽管收入的稳态水平可能各异)。但是据统计,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往往存在着增长率的较大差异,这显然与新古典增长理论的趋同论相悖。其次,在模型中,生产技术水平、人口增长率以及储蓄率都被假定为不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模型的应用。第三,规模收益不变不是生产的一般特征。

针对上述问题,西方经济学家们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再次掀起一股增长理论热。扩展主要包括,把效用函数作为目标引入到增长模型之中;利用人力资本说明技术进步;把人口增长和储蓄率看成是经济当事人最优化选择的结果;利用知识投资的外在性说明生产的规模收益递增等。其中,增长理论的新发展主要表现为把传统理论中某些变量内生化,故这些发展也被称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或新增长理论。

北外研究生课程设置 篇7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40分)(6选4)

1、木马计

2、狂飙突进

3、批判现实主义

4、“多余人”

5、《少年维特的烦恼》

6、《呼啸山庄》

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5选3)

1、古希腊罗马的神话传说为什么至今仍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

2、略述《神曲》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3、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简爱》是怎样的一部小说?你觉得它最打动你的地方是什么?

5、《复活》的情节结构(?)“复活”的内涵是什么?

三、阅读分析《挖去我的眼睛......》,写一篇读后感。(50分)

挖去我的眼睛„„(里尔克)

挖去我的眼睛,我仍能看见你,堵住我的耳朵,我仍能听见你;

没有脚,我能够走到你身旁,没有嘴,我还是能祈求你。

折断我的双臂,我仍将拥抱你——

用的我心,像用手一样。

箝住我的心,我的脑子不会停息;

北外研究生课程设置 篇8

随着家长对英语教育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低龄学英语的风潮也愈演愈烈。虽然国内英语教学在不断进化,青少年英语的水平整体提高也成必然趋势,然而,部分家长对孩子英语教育缺乏细致考察。一些业内教育专家提醒,儿童成长的机会只有一次,要帮孩子选择英语机构,家长还是需要“三思”。

急功近利两大忌:“会说英文”与“单词量”

中国的家长人群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一方面对孩子成长的关注程度之深,对应的却是正确培养的思考之浅。教育急功近利的心态在国内家长中十分明显,这一点在“速成班”的风靡现象中已经可以充分证明。但从以往的教学效果上看,“速成式教学”并没有造就太多的天才,相反,对学习的浮躁情绪却在滋长。

而家长在为孩子挑选培训机构之前,往往都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和比较。某培训机构的一位招生办负责人说,家长挑选培训机构前需要“三思”,先想想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再想具体学的内容是什么?最后还需要确定最适合孩子成长的学习方法。

与此同时,从目前少儿英语培训市场中看,90%以上的机构将学英语的目的限于语言交流,从侧面也反映出家长早先的培养目标也只是“会说英文”。然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英语学习不仅仅是日常交流,更重要的是期望孩子能够得到英语思维和能力、性格的全方位教育。于是,如何学对将来有益的英语成为高知家庭关注的重点。

“很多少儿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的时候,把少儿的单词掌握量放在考察的重要位置,单词记得越多,家长就认为这个培训机构质量好,这其实是一个错误认识,”某培训机构的英语教师认为,“对于少儿来说,他们有自己特定的心理特点。就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来说,培养语感、激发兴趣、开发英语思维,具有标准的语音语调,形成开口讲英语的习惯是第一位的,在此基础上,才能学好真正对自己有益的英语。”

循序渐进重要原则:从自身出发

虽然有不少机构找到了更先进的教学理念,然而由于目前国内的少儿英语教育市场十分庞大,难免鱼龙混杂,而且单纯的理念模仿的机构也不占少数。与实力型少儿教育机构相比,这些机构普遍缺少完整的学术研究团队做教育的后续支持,而照搬照抄品牌企业的经营模式也是此类机构的特征。借此提醒家长,一定要选择新东方、北外青少英语等业内权威的专业英语培训机构,避免花“冤枉钱”。

那么该如何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来选择英语培训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曹文教授做了详细的解释:“目前的孩子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特优型,二是稳健型,三是优秀型。其中特优型学生是指语言天赋极高的‘天才儿童’和有国外生活经验的‘海归儿童’,这样的孩子的英语水平远在国内同龄人水平之上;而稳健型的孩子多是完全按照义务教育标准进行,到了三、四年级甚至更晚才开始接触英语,并以通过期末考试为目的,家长也没有意识到孩子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而目前绝大多数的孩子属于优秀型,在学龄前或刚刚入学就开始接触英语,但缺乏系统性教育。所以,家长就应根据孩子的长远目标规划成长路线来选择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目前,国内已有英语培训机构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来进行针对性教育的同时,制定长期的学习规划。北外青少英语就是以大学的视角来规划孩子未来的理念,并设计出适合各种类型孩子的英语学习路线,其中以“美国核心系列课程”与“英国核心系列课程”为主线的系统课程,针对人群全部为4到18岁且目标不同的的孩子。此外,北外青少英语还设计出“新概念系列课程”及“短期特色系列课程”对主线课程进行补充,选用美国LAS LINKS英语测评体系及英国剑桥英语测评体系来衡量学生的语言水平,使学生从小就能系统的学习英语,到了高中三年级左右,无论是参加高考,还是托福雅思等留学考试,抑或口语交流与思想表达,都能水到渠成的取得理想的成绩。

北外研究生课程设置 篇9

近日,上海外国语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关于交换培养本科生、研究生协议签约仪式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冯庆华、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贾文键代表双方签约。

根据协议,上外与北外将在各自优势和特色学科或专业接收对方学校派遣的三年级本科生和一、二年级硕士研究生来校学习,每年互派交换生的`学习时限为一学期。双方实行学分互认、学费互免。两校本科生互换涉及英语、翻译、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朝鲜语、对外汉语、新闻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

两校硕士生互换在合作初期限定在英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和日语语言文学专业。根据联合培养硕士生实施情况与实际需要,经双方协商,可进一步扩大联合培养专业范围和互派学生规模,并可向联合培养博士生层面拓展。两校还将建立完善有效的协作机制,实施联系人制度,保持经常性联系。

冯庆华表示,上海外国语大学高度重视两校学生培养交换项目,曾多次召开党委常委会议讨论和商议此事。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均为我国著名外国语大学,各自具有鲜明特色,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协议的签署将提高两校资源利用效益,创建新型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贾文键指出,该协议是北外与国内高校签署的第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学生交换协议,对现有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具有示范意义,今后可拓展到与国内其他同类、同水平高校的合作中去。协议的签署对开阔学生眼界、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增进两校关系、拓展校友资源等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我如果抒情散文下一篇:校门口的等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