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基于有效课堂的课程设计思路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前言

有效性课堂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其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30年代初至60年代末好教师的品质研究;二是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好教学的特点研究;三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有效课堂教学的综合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方关于有效课堂的研究开始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学者们在考察有效教学的特点和有效教学的标准时,从多方面、多角度考察有效教学[1]。

有效课堂的重要内涵有爱、有趣[2]。有爱是关爱学生,基于学生心理需求的给予相应尊重,高职学生层次相差很多,不同学生有特长和不足,因材施教,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针对各种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有趣课堂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提升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途径,设计时需符合人才培养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提升教学效果。

二、整体设计思路及具体内容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7门必修课程之一,也是该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之一,该课程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研究能力,培养对实际问题的调研分析和解决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是该专业发展岗必备的能力。

本课程设计从六个方面入手。专业人才培养的岗位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及结果确定、情境设计模块、考核方案及教法与学法。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岗位分析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汽车售后服务或汽车维修等基本知识的能力,主要面向业汽车4s店中小企业,从事汽车维护、修理、检测、保险理赔、车辆评估和配件销售与管理等工作。汽车售后服务与维修等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汽车运用与检修技术专业目前主要岗位分为汽车修理工、汽车售后顾问两类。从初始岗、目标岗、发展岗三个岗位进行分析,对应岗位需求,明确了本课程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二)学生特征分析

明确授课对象,基于采取谈话、问卷、调阅档案等方法调研,网络,以往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知情意行的表现。学生学习风格。针对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实现因材施教。

1.

大部分学生共有的特点是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活泼好动[3];在高中的时候学习基础较差,意志力薄弱,遇到问题容易退缩;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发散性强,不对理论性强的内容不易接受,喜欢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活动;在认知汽车零件上,能够对零件外形有初步的了解。学习者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从事劳动较少,对发动机拆卸动手能力较差。

2. 个体特征分析

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事物。网络的普及使得他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做作业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不是直接在书本上找答案或是向老师请教,而是利用网络或论坛来获得答案和相关资料的现象。

学生关注未来发展,对教师的教学要求高。学习动机主要有两类,一种是希望将来通过专升本获得高一层级的学历;另一种则是希望通过核心技能的获得,未来有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因此,升学动机的学生希望老师能够介绍更多的学习方法,讲授理论知识;就业导向动机的学生,则希望从老师教学中获得更多的职业技能、对实践教学更为感兴趣,对老师的实践教学要求高。

3. 学习结果

通过各教学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获得认知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分析各机构工作原理方面的技能;通过各教学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获得认知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分析各机构工作原理方面的技能;培养学生在“汽车发动机维修”领域内的核心职业能力,通过情境和岗位的模拟,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

课程内容本课程内容以发动机常见的故障现象为任务模块设计成七大部分,发动机功率不足、发动机异响、发动机压力故障、发动机温度异常、汽油机电控系统故障、柴油机起动困难、发动机总成拆装与检测。

4. 学习任务及情境设计

本课程设计旨在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在对传统案例教学法进行改造的基础上,采取项目教学和实物演示混合式教学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最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汽车等较抽象的理论知识较难理解和把握,故对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制定工作计划,记录工作过程,填写工作页,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适当讲解,并进行引导、监督、评估。检查工作成果和质量,小组成员互评,学生自评,教师评价。演练学习,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论教学是任务介绍,知识点讲解,资料查阅;实训教学是完成项目任务。故障案例引入→资讯→决策与计划→实施→检验→评价。理解、叙述性学习。也可通过课后学生自己寻找专业相关资讯案例进行分析以及选取学生感兴趣汽车简易的故障进行分析达成学以致用的目的。项目教学以行动导向为原则通过对某个具体故障进行分析并解决,以达成致用目的。

5. 考核方案

课程成绩考核是重点考核学生完成职业能力训练项目、实现课程目标的状况和程度,以及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表现。强化实际操作和学习过程考核。鼓励学生结合课程学习积极参加社会、行业或企业相关的职业活动,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建立过程考核+期末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

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能力,教学中始终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浇水主导的学习活动中来,主动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学会解决问题。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整门课程教学以实际任务作为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围绕任务的完成而展开。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行动就是学习。学生真正是主体,想问就问,当做就做。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引领,行动为导向。由学生分组进行团队合作,完成教师提出的任务,由学生制定并实施计划,解决生产实践中会遇到的问题,达到工学结合的目的。提供相关的资料及辅助手段,使学生学会搜集并理解新知识,以适应不断更新的知识领域,形成职业综合能力。教师在整个行动过程中,起到准备、引领、协调、互动、评价的作用。

(三)学习方法

1. 互动式学习

课堂中的形成性考核除了个人作业、个人发言以外还增加了小组考核,包括小组作业、小组发言、小组项目汇报等内容,所有涉及小组需要完成的任务都需要小组成员之间开展互动式学习,教师制定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标准,小组在此基础上团队完成相关任务,互动和团队作为考核的其中一项内容之一。

2. 自主学习

本课程借助课外学习资源、网络课程平台内容以及教师布置的课后项目任务需要同学们个人或团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相关考核内容。

(四)几点建议

(1)课程内容是学习者为达到学习目标所必须学习的全部知识、技能,可按内在的逻辑联系分为若干模块。课程内容不等于内容载体。课程内容和内容载体的关系:任务是承载课程内容的载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做中学的方式,学习知识、习得技能。课程内容的必须要将完成任务的工作线索和学习知识的学习线索有机结合。当知识体系不能完全匹配工作线索的时候必须要基于工作过程对理论知识进行梳理。

(2)项目设定要具有轮廓清晰的工作与学习任务,具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具有完整的工作过程,该工作过程可用于学习特定教学内容;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学生自己处理在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具有一定难度,不仅是对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以及工作和学习方法。

(3)采用有效课堂中做中学,学中做。“做”是手段,“学”是目的。不能只做不学。“做中学”的过程中要边做边学、边学边做。在“做”的过程中,按完成任务的需要调用已知、学习末知。这种学习,就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也就是任务驱动的学习。知识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做”的过程中自己建构起来的。

四、结束语

课程设计的质量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基于有效性的课程设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将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设计成以后工作所能用到的学习情境及学习任务,在做中学,学中做,把知识技能结合任务载体渗透进去,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己掌握知识,训练自己掌握技能。有效性的设计思路,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线,重在强调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学生实际学到了多少,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真正的技能,为毕业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摘要: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其课程设计质量决定学生学习质量,基于有效性的设计原则,将课程以学生毕业后面临工作岗位的任务为载体进行设计教学,能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技能学习知识储备的有效性。

关键词:有效性课堂,整体课程设计,做中学,学中做

参考文献

[1] 李付亮.构建高职有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文教资料,2014(26):139-140.

[2] 张霖.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有效课堂管理模式的探析[J].科技风,2018(36):34-35.

[3] 鲁敏.高职院校有效课堂管理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5(11):108+107.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有效导入的方法初探下一篇:PLC技术在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