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走班的感想

2022-10-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分层走班的感想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分层走班的思考与实践

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难点。2016年,我校进行了基础性课程的分层走班的一点教学试验。2017年初学校确定为嘉兴市分层走班教学实验学校,6月份确定为省分层教学试点学校。

一、“分层走班”教学实施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关心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为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服务”。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将教学计划合理落实,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已经成了老师们关注的课题之一。入初中以后,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习惯、行为品质等方面的差异越来越明显,两级分化日益凸显。面对不同个体差异的学生,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个别教学,如何让学生基于自身的差异,得到充分的发展,分层教学是非常好的尝试。实施分层教学是:

1.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挖掘他们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兴趣爱好、能力结构,正如杰斐逊所言,“再没有比以相同的态度对待不同的人更不平等了。”分层教学就是在尊重学生个体间差异的基础上,充分培养学生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提高学习积极性,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2.选择性教育的要求

班级授课制教学环境下,教师使用相同的教学设计、同样的教学材料、相同的教学进度和统一的教学要求对待所有学生,虽然能较大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使教育得到普及,但却很难兼顾到学生间的不同需要,不能开展选择性的教学。面对巨大差异的学生群体,如果教师仍然采用“大一统”的教学模式,是很难适应学生间的个体差异的。

3.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分层教学的实施,教师会强化学生差异性的意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应不同层次的教学过程,进而得到相应的知识学习,让教学真正切合每一名学生的具体情况,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4.搭建学生奋斗的阶梯

对于优秀生,他们被分在一层,他们的获胜心理更强烈,彼此之间更有竞争意识。对于学困生,他们也会在老师的引领下逐渐尝到成功的滋味,也会尝试“跳一跳摘到桃子”。各个教学班会形成你最我赶的良好学风,为每一个学生搭建进步、奋斗的阶梯。

二、学校分层走班的实践

(一)走班制分层教学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尊重原则

尊重学生在本学科现有的兴趣、知识和能力水平,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意愿,尊重小组对学生的建议,尊重教师对学生在本学科学习兴趣、水平及潜在发展能力的判断和了解。学校召开家长会,阐明分层教学的目的及实施方案,消除家长的顾虑,下发小组建议,进行学生及家长对分层的意愿调查,求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再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进行决定,教务处和年级组进行审核。

2.弱化原则

从我校前期实施分层的效果来看,分层并不是越细越好。我们把4-5个班作为一个走班单元分成A、B、C三层,特别是C班的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信心和自尊心受到较大的影响,上课参与的热情不高,教学活动很难开展和落实。因此,我们C班教学班设两个班主任,其中一个为技能课班主任,挖掘学生优点、弱化学生的缺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个性原则

分层时,要对每一个学生的成绩进行总体的分析,实行分科分层走班。如学生甲数学优秀,可进入A1班学习,但英语一般,建议到A2或B班学习。真正让每个学生到适合自己的班级学习。

4.动态原则

分层教学实行走班制和动态管理,即保留原有的行政班,学生只有在上分层学科时才到不同的教学班上课。任课教师负责教学过程的常规管理,负责对学生的评价和成绩评定。根据学生的出勤、学习态度、课堂表现等过程性评价记录及阶段性考试成绩作为参考,动态调整学生层级。

(二)分层走班具体实践

初中走班制分层教学,包括如何合理分层,如何分层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作业、辅导、评价。

1.加强组织建设

分层走班是在保持行政班的前提下进行分层的,在组织上的建设事关分层走班的秩序和效果。

(1)成立硖石中学分层教学实施领导小组

在分层走班前,进行学生的问卷调查,召开专题班主任会议、教师会、家长会、学生班会,向家长、学生讲清分层教学的目的意义以及操作规则及相应的实施策略、制度保障,做到宣传到位、调查到位、家长学生意愿到位、教师指导到位。尤其是要讲清分层教学不是变相的分重点班与非重点班,更不是放弃后进学生,是为了真正实现“教育平等”。

(2)做好学生分层工作

我们将以四个班级为一个走班单元,分成一个A1班(善学班),一个A2班(乐学班),两个平行B班(B1,B2)(勤学班),即整体分成三个层次。A1班学生来自4个班的善学学生,A2班学生来自4个班的樂学学生,B班则是勤学学生。四个班级为一个走班单元,分成一个A班(乐学班)(电子书包班):重学习自主性提高;两个B班(善学班),1和2班组成一个班,3和4班组成一个班:重学习方法的改善;一个C班(勤学班)(双班主任):重学习态度的转变。

(3)做好师资调配工作

备课组老师协力合作,每个教师备2个不同层次的教案,既要任教属于自己行政班的B班学生,又要任教非自己行政班的A班或C班学生。任课老师做好分层教学班级的备课、作业批改等教学管理工作。学生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仍由原行政班班主任负责。师资分配时尽最大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对学生一视同仁,避免出现“好老师教好班,差老师教差班”的不当现象。

2.教学分层工作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能力要求是各层次教学的基本要求,A、B、C三层都必须达到。坚持三个“统一”原则,在基础教学内容上,使用统一教材,保证每一位学生接受同等教育;对学生采用统一的配套作业,但其中分为必做与选做,让学生自主选择完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持整体教学统一进度,有利于教师教学,有利于学生交流调整。

3.班级管理工作

(1)班主任(教学班、行政班)工作要求

教学班A、B层各设一名班主任,C层设正、副两名班主任。

教学班班主任主要负责该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出勤、纪律、卫生等日常管理工作。排好学生位置,避免按原行政班分区就坐,打好座位表贴在讲台上,安排好班干部、课代表、小组长、值日生等。加强与行政班班主任的沟通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继续实行小班化教学模式,教学班班主任分好学习小组,定好组名、组训并定期做好小组的量化考核工作。

行政班班主任要了解本班学生在各层次的学习情况、评定学生综合素质、导入学籍网信息、撰写评语,组织学校(年级组)开展的各类活动,如读书节、运动会、科技节、大合唱等。

(2)教学班任课教师工作要求

同一备课组的教师要有团队合作精神,有学科的整体思路和分层教学思想。A层任课教师要充分挖掘电子书包的优势,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多自主探究;B层任课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效的导学案,运用导学案设计课堂活动,课堂让学生多展示;C层任课教师要注重基础,作业多面批指导,保证一定量的作业能在课堂内完成。

A、C教学班均设4个课代表(分别来自4个不同的行政班),B班设两个课代表(分别来自两个不同的行政班),加强与老师的信息交流。每个教学班内学生出勤情况、课堂纪律、学习成绩由任课老师负责,做好记录,并及时向行政班的班主任反馈,使教学班的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情况,以便更有效地开展工作。

(3)建立例会制和调研制

备课组老师利用每周的备课活动时间,确定配套作业本习题的分层,并标注在每大题之前。教同一层次的教师分别就上周教学情况和下周教学设想进行说课交流,优化教学环節。

各教学班班主任要定期召开本班班委例会,总结各个学习小组的学习表现和作业情况,并对各个学习小组做出评价,纳入学生学业情况量化考核。校长室、教务、教科室组织人员定期对教学班教学情况进行听课、评课、座谈,并组成教学常规检查小组,就教学成绩、民意调查、作业布置与批改、单元检测等因素进行全面调研。

4.评价制度完善

(1)教师实行发展性评价,突出团队考核。学校采用学科组整体、大班组评价与教师个体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为加强各层教师之间的合作互助精神,教师考核中重点是学科组及分层单元的整体水平。教师个体考核重点是学生的发展性增量评价,“以入口定出口,从起点看变化”。学校绩效分配向分层走班教学教师倾斜。

(2)形成性评价:对C层学生采取表扬评价,寻找闪光点,肯定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消除自卑,树立信心;对B层学生,采取激励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其努力方向,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进取;对A层学生采取竞争评价机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保持勤思考、乐创新的学习精神。力争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分层课堂中兴趣盎然,都能体现自我,体验成功。

(3)终结性评价:考试是对学习效果检测的重要方式。为了体现分层,又降低分层给测试工作带来的繁琐,我们拟在校备课组测试中将A、B、C三个层次的试题出现在同一份试卷上,基础题80%,三个层次学生必做;分层题20%,分为A层、B层、C层,相应层次学生完成相应试题。C层学生并结合态度分,可谓是“一张试卷、两次批改、三个分数”。学生拿到的是第三个分数,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4)学生实行动态评价,教学班级不固化。一般学校在半学期作微调,一学期作较大调整,成绩进步的学生可以升层,成绩退步的学生可以降层,但学校会提前一个月告知,如一个月继续退步则可能降层,如一个月继续进步则可能升层。期中有学生申请调层,也有教师建议调层,以此充分发挥“分层走班”的激励作用。

三、分层走班的一点反思

分层教学是目前中学阶段在大班额教学条件下解决学生差异发展问题的现实选择和有效途径。同一层内学生的基础和水平更为整齐,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更加的便利,教学的针对性会更强,教学的效率会更高。层际间的升降流动也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碰到一些困惑。

1.教学班和行政班的的组织管理如何更好衔接确保走班有效性。

2.个别学生分层后对教师和班级的不适应。

3.个别家长对分层走班与快慢班的误解。

4.走班时段同一年段同一学科教师同时在上课带来的换课与代课困难。

作者:傅彩云

第2篇:分层走班的感想

分层走班是为了让我们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在不同等级的班级中,让我们学到不同含金量的学习内容。在未走班前,对于难题,基础扎实的同学,只要老师一讲,很快就能理解和掌握;但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老师即使讲很多遍,他们也很难理解,或者还很模糊。这样,老师为了照顾到全班学生,我们整班学生的学习进度就会落下许多。同时,基础好的同学由于已经领会了老师讲的知识,听到老师还在重复原来讲的东西,往往会开小差、做小动作,甚至会产生麻痹的思想,学习反而会下降。

通过分层走班后,班级内的同学之间充满了竞争,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状况,讲清楚基础知识后,可以讲一些比较难或者比较深奥的题目,让学生懂得更多题目的解法,并且上比分层走班前更多的学习内容。还可以与其他优秀学生比较,向他们学习学习方法、解题思路。在学习中,相互学习,相互竞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学习他们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如今,我已经学到了许多关于能够更好学习的方式、方法,能明白更多较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明白了态度决定你最终能达到哪一种学习水平、深入到学习的深度及探究学习的高度。通过走班,让我们每一个学生,深深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基础好的学生,在老师们的教育帮助下,能“吃饱”;基础差一点的学生,能“吃好”,充分“消化”,这样的教学,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

八(2)班 宋恒宇 分层班级:B班

第3篇:选课走班的浅见

高中阶段实行选课走班制度是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素质教育完善和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一项长期的教改工程,是符合新高考、新教改的趋势。但选课走班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本文从参观棠湖中学选课走班制实施情况入手,进一步研究我校实施选课走班的可行性,并对我校如实行选课走班制教学的实施途径并提出解决对策。

有学习,才有对比;有培训,方知差距。努力奋斗,学有所用,才是此次学习的目的!

一、参观棠湖中学前,我对选课走班的困惑

在参观棠湖中学前,我虽然也在网上查阅了选课走班的内容,但发现很多关于选课走班的内容也是泛泛而谈,并没有为向我们这种边、穷、少地区的学校提供可切实操作的案例。为此我还是带着疑问去参观棠湖中学的选课走班。之前,我的困惑有:

1.如何在有限的师资的配备下,发挥最大功效开展选课走班呢?

2.如何开展学生选课活动呢?

3.?W校在校怎样有效管理学生(学习、纪律)?

4.如何处理传统班主任心理落差?

5.家长如何协助学校共同监督学生学习和其他?

6.教室卫生的保持?

7.学生缺勤状况的监管?

8.教师评价?

……

二、参观棠湖中学后,我对选课走班的感受

参观完棠湖中学的选课走班,让我点燃了开展选课走班的勇气。棠湖中学的成功案例也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1.选课走班财政及管理制度上的保证。

2.学校、学生进行有条件下的双选,保证选课走班的顺利开展。由于学校师资有限,3+x模式下的高考,学生最少由21种选择办法,怎样保证选课走班顺利开展,棠湖中学采用双选制进行。这样,既保证学生能选上心目中的老师,又保证教师有课上,达到双赢。

3.通过家校合作平台的抬建,让家长、学生了解并积极配合学校推行选课走班。每一个教师都必须建立一个微信群、QQ群。便于教学班老师之间和老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 。通过家长、学生、教师的三沟通,让学生更有主动性的学会学习,更有目标为之奋斗!

4.学生自主互助会设立,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管理,让学生更能自觉接受选课走班所出现的问题,更愿意主动解决学习、纪律上发生的问题。更能使选课走班顺利开展。

5.高一人生生涯规划课的实施,让学生正确把握人生学习方向,选择优势科目进行学习,降低学生对未来的不清晰,让学生提前知道自己学习潜能和人生方向。高一人生生涯规划课的开展,避免学生胡乱选课,加重学生学习负担,让学生更能腾出时间,进行有效学习,也更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改变过去传统行政班管理学生模式,实行导师制管理方法。过去的班主任,任务重,责任大。班级任何大小事,都需班主任亲力亲为。每天,班主任都会在管理学生身上浪费大量时间,导致班主任心力交瘁。现在,棠湖中学实行导师制后,传统班主任的任务变轻,传统班主任也更能围绕教学展开活动。导师制的出现,使得过去一个班主任至少管理50个学生的情况不在发生,也使得过去班主任不能对每一个学生具体了解的事情不再发生。导师制使得每一位教师都是班主任,使得每一位教师都能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发展提高有利。

7.尊重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改变过去总分分班模式,采用分科成绩分班模式。这样,更能分层教学,更能有效针对学生情况,因材施教。最终促使学生优选优,优学优!

8.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选课走班的开展,学校教师积极投入到教改中,学校涌现出一大批知识型、年轻型的专业教师,促使教师专业成长。

9.教师评价。棠湖中学采取了多元的常规评价,一是“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即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转向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诸多方面;二是教师自评,每位任课教师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教学质量自评,通过填写自评表和撰写自评报告的方式来进行;三是常规评价,通过教学常规检查、教学质量问卷调查或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在全面了解每门课程教学情况的基础上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三、我校进行选课走班的有利条件

1.我校2014年重新恢复高中办学,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高考对我校影响小,这是我校开展选课走班的最大有利条件。

2.教师年轻,年轻教师愿意进行选课走班试点,这为开展选课走班的顺利实施提供物质保障。

3.我校学生人数少,船小好调头,这也是我校能开展选课走班的重要支撑点,学生也更好开展前期动员工作。

四、我校选课走班面临的问题

1.教师未经过系统高中教学打磨,如贸然实行选课走班成效差。

2.学校硬件条件不足,开展选课走班有一定风险。

……

五、我校打算

1.从下学期开始,在2015届学生身上开展选课走班试点。

2.切实尊重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3.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4.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办学模式的多样化。

5.正确处理教材、教师与教学问题。

6.加强选修课的评价包括课程方案、材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评价。

7.加强选修课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创新。

8.拓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9.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

10.为新高考的到来,提前准备,让学校努力围绕新高考而奋斗!

第4篇:分层走班

“自主学习 分层达标”课题研究的深入推进

--------分层走班教学组织形式初探

曲阜市实验中学

孔庆良

一、分层走班教学组织形式产生的背景

1、学校课题深入研究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山东省级课题“自主学习 分层达标”研究实施已五年有余,绝大多数老师的理念的得到了更新,大部分教师的课堂焕发出应有的生命活力,教育教学效果亦有明显改变。总之,收获了很多成功的经验,总结了很多失败的教训,形成了较为科学的“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但是,较为遗憾的是课题对“分层”的认识、落实还比较浅显,比较不到位,比较达不到预设的目的,也是教育教学效果不能十分凸显的瓶颈。为更加深入的实施课题精神,必须对“分层”进行深入研究和落实。

2、原有教育差异的迫在眉睫

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加快、外来务工人员的逐渐增多,更主要的是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向往,学校的义务范围内学生越来越多,另外,我校义务教育区的城区边缘化、农村化的绝对现实,使我们的生源来自“五湖四海”,因此,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学习能力、接受能力、认知水平、思想道德水准千差万别,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很难实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展这一目的。

3、学生个体差异的必然性

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对各学科的兴趣、爱好及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存在个体差异。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两极分化的问题小学就已经凸显,目前的学科教学仍采用“一刀切”,同一教材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造成优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

4、社会环境的必然

在现实规范办学的形势下,一些学校,巧立名目的进行分班分类教学,仅仅的平行班教学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及培养就显示出了其竞争力的不足。因此,在规范办学下的“分层走班”就成了应对社会不良竞争的有效手段。

5、政策环境

《国家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教育的个性化。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以及国家、社会对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山东省2009年就提倡高中组织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组织形式。

二、分层走班教学组织形式的理论依据

1、早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在他的帕夫雷什中学里就曾广泛地使用过分层次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把学生分成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学生具有超强的能力,不需老师讲解学生通过自己看教材就可以掌握该知识,对这部分学生老师只要给他们指明应该拓展的方向,放手让他们借助有关的参考书去自学,学生的能力就能得到迅速提高;第二个层次的学生需要在自学的基础上老师适当地点拨才可以掌握教材,第三个层次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差,对教材内容预习之后还是一知半解,这就需要教师耐心地加以讲解,直到学生弄明白为止;第四个层次的学生智力发育不全,老师即使讲解了他们也听不明白,于是老师就先指导他们去读一些和这些知识有关的浅显的读物,通过这些感性的东西来启迪他们的理性思维,慢慢地他们也能接受这些教材知识。

2、孔子两千多年前的“因材施教”。

3、素质教育要求的个性发展。

三、分层走班教学组织形式的现有研究成果

1、上海、广东的部分学校2006年就已开始实践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上海市晋元中学校长赵风飞对“走班制”实质的理解: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化时代使得学校不再是用‘克隆’的方法‘批量生产标准件’的地方,必须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和兴趣特点选择课程,‘走班’是一种全新的管理和教学思路,它解决了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矛盾。在每个学期期中和期末,学校还给学生两次调整层次的机会,走班本身也是流动的”。

2、我省很多高中已实施多年。我是曲师大附中高二就是分层走班,家长社会都比较认可。

四、分层走班教学组织形式的界定

分层走班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在自主自愿的前提下,按一或多科学科把行政班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再组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班,在不同层次教学班的教学中制定相应的适合本层次学生的学科教学目标、内容,采取适合本层次的教育教学方式,使各类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找到自信、看到希望、体会到收获的喜悦。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从操作层面上讲,它是一种组织教学的方式。从理念认识层面上讲,它是生本教育的理念实践。

五、分层走班教学组织形式的分层方式具体操作

在基本尊重学生自我选择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现有学习水平、学习潜力、学习兴趣、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学生的层次,对相同思维模式的学科,捆绑进行,七年级下学期,对数学英语进行分层,八年级再加物理,九年级再加化学。学习潜力主要是指接受知识的快慢、知识的应用能力等。学习兴趣是指对分层学科的喜好、热爱与钻研程度。教师评价是指对学生的成绩、作业、课堂表现等学习品质的评价。学生自评是在明确层次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要求后,进行的自我评价。

具体操作:依行政班为单位,根据以上五方面对学生以往的一年或半年的综合评价划分为高、低两个层次,可以分别叫A层和B层。每两个班的相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相应学科时到指定的教室去上课。如七年级,1班2班的同学,在上数学和英语时,两班A层的去1班,B层的去2班。此时,至少是两科以上同时走动。各班AB层在教学班内位置、座次、学习小组相对独立并稳定。

六、分层走班教学组织形式的课堂教学分层要求操作

分层走班的目的就是因材施教,各有发展。因此,作为教育教学主阵地的课堂教学环节的操作尤其重要。不同层次的教学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作业设置、教育教学考试评价等务必实事求是,务必应具有层次区分,务必适合本层次。

1、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及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可分为三个层面:

(一)基础层面,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是通过直接感受、直接获取就能让学生认识和领悟的。

(二)发展层面,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就要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思考性。

(三)拓展层面,有关的教学内容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技巧性和创新性。A层全面要求,B层要求

(一)

(二)。

2、目标有了不同的层次,教学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内容的量、教学节奏的快慢。例如,对于B层的同学而言,降低了教学的起点,增加基础层面的量,放慢教学的速度,使其逐步达到最终的教学要求,这是符合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而对A层同学而言,则可以提高教学的起点,以发展层面的内容为主,并适当增加拓展层面的教学内容,这也将符合创新教学的要求,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3、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有绝对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的层次务必采用不同的教学法。如A层班级,完全可以采用我们“自主学习 分层达标”诗意课堂的“六环节”教学法及小组合作,侧重自主、合作和探究。对B层班级,则应给学生指点学习方向,放低起点,侧重精讲多练,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及时查漏补缺,注重落实。

4、目的、内容的分层,必然导致作业要求的不同。布置作业时,要切合层次实际,既不要难度过大而难为学生,又不缺乏高度而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要让学生有可选择的余地和可发展的空间。

5、考试评价是分层走班的有效保障。平时的检查、期中、期末的检测务必要以各自层次出发,做不同的内容要求、不同的评分要求。基本的知识技能统一要求,思维提升的、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就要分层要求,要么直接去掉,要么评价宽松不一样,要么综合性题目设置选择性类型,A层必做,B层选作赋予附加分。对于B层,一定要改变仅以几次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传统做法,加强平时的课堂提问、谈话、作业、课题研究、阅读等评价信息的过程性评价。另外,AB两层要分两个实体进行评比包括评先选优。同时注重进步结果的评价比重。

七、分层走班教学组织形式带来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随着学生交流面的扩大,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大,这种相互影响虽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但由于原班级的教风、学风不同,学生间不良学习习惯、态度等方面影响也很大,班主任老师的工作会因此变得困难。

解决办法:统一分层的两个行政班实施捆绑和竞争相结合的“组合制”评价方式。所谓捆绑,是指日常的纪律、卫生、学风等日常工作捆绑评价,两个班级统一打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教学班的相互维护,又有利于两班主任的有效合作和工作的开展实施。所谓竞争,是指在分层上课时任课教师对AB两个教学班中,各行政班的相对独立实体,进行学风、纪律、小组合作、课堂表现、作业、成绩等教学常规进行对比评价。

2、分层教学加重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同一个教室教授不同的层次,由于目的、内容、教学方式的不同肯定会加重教师的工作量。作业的收缴、自习辅导等都会造成不便。

解决办法:课时教案以A层为主;AB层各科都要设置课代表;每周一节分层自习或自习两个班同时安排。

3、学生的心理暗示。 走班无形中会让学生产生‘我是尖子’、‘我是差生’”的心理暗示,对教师歧视的担心也会存在,不利于他们的成长进步。

解决办法: 通体行政班AB层有同一为教师认课。班主任、科任教师注意平时的思想、情感的交流。教师教学成绩评价加强B层班级成绩的比重。实行AB层定期流动制,每学期中期末根据综合评级,AB两层至少有3—5明的流动。

4、由于认识不到位可能出现教师、家长、社会的误解。 解决办法:加大宣传力度,让教师、学生和家长们均能认识到实行“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意义 。

八、分层走班教学组织形式的保障措施

成立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对分层走班后的教学过程实施监控,强化过程管理,对相关学情和有关情况实行阶段评估和考核。 将走班情况纳入班主任及班级考核,通过科任教师评价、领导小组观察、学生座谈反馈,确保正常开展。

九、分层走班教学组织形式实践与研究的实施计划

1、2012年8月15日前,提交方案,学校组织审阅,征求意见并修正。

2、2012年8月25日前,做好对市教研室的汇报,以及分层班级的组合、教师调配等。

3、2012年8月26日,学校全体教师学习方案,并宣布调整计划。

4、2012年9月2日前,完成分层。

5、开学后的第一个周周五下午,召开八九年级家长会,让家长明确分层走班的目的意义。争取社会支持。(同时九年级进行毕业班动员及加强管理营造学习环境的内容)

家长会形式:各班班主任,在班内组织。

内容:

1、学校教育教学环境的彻底整治(校长)。

2、2011-2012学第二学期表彰。(宫振新)

3、“分层走班教学组织形式”的实施说明。(具体内容可用方案)。(孔庆良)

4、九年级进行毕业班动员及加强管理营造学习环境的内容。(孔庆良)

5、各班班主任再次强调

1、3项内容,安排其它事务。

第5篇: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

邢台县皇台底中学 张成群

一、教育现状的分析

皇台底中学是一所具有辉煌历史的名校,特别是在布局调整之前,全县中考状元每年出自皇中,曾创下全县前10名皇台底中学有9人的好成绩,全县前50名、前100名的人数在县属中学中也是遥遥领先;当时,邢台市区及下县的学生都慕名而来,为了能进皇中学习托后门找关系,可以说是生源多,基础好。布局调整之后,实行划片招生,皇台底中学承担着南石门、羊范、太子井3个乡镇的义务教育,随之面临着学生生源变化,基础差异增大,教育管理难度增大等突出问题。为了解决这些突出问题,让学生能留得住,学得好,能毕业,0

7、08年学校曾尝试实行了分层教学,设A、B、C三个层次班,实行因材施教,让学生学有所成、各得其所。实践证明,这种分层教学的课堂改革没有成功,全县各学校现在也基本不认可、不再运用。我认为其出发点和理论依据没有问题,问题是:在初中3年的学习期间,学生的基础虽然发生了变化,却仍然按初一入学时的分层基础,对变化的学生没有做出相应的分层调整,3年一成不变,也就是只分层不调整,没有做到真正的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另外,分层教学无形中也给师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A班的师生有一种优越感,与B班相比处处有优势,有高高在上之感;B班的不少师生被戴上了“差生”、“二类教师”的帽子,沾上了“不思进取、破罐子破摔”之嫌;C班大都是问题生,流失较严重,到毕业时所剩寥寥无几。面对分层教学暴露出的问题和弊端,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并借鉴我市及外地多数初中学校采用的平行班教学,我校也将A班减少为2个班,其余12个班为平行班,力求消除分层教学的弊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走分层走班之路

从近两年我县与临城、内丘三县联考成绩来看,我校与其他初中学校的差距之大令同行们震惊,昔日的全市名校,如今却名列倒数,原因何在,如何解决。

痛定思痛,深思多日,我认为实行分层走班教学或许是我校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出路。对分层走班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想法和认识:

1、分层走班教学的原则

分层走班教学的原则是以学定教,分层施教,给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以学定教”就是根据学生的学情包括学习基础、能力和兴趣等来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方法和策略,着眼于每一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分层施教”就是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施行教学任务,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2、分层走班教学的目标

分层走班教学的目标是“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的教学目标到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训练辅导、检测评价等方面都要因人施教:A层次侧重如何进一步挖掘学生潜力,依据“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益”的教学策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机会;B层次侧重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依据“强基础、勤训练、习方法”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C层次侧重管理和激发学习兴趣,依据“低起点、小坡度、重提高”的教学策略,发挥学生一技之长,帮助学生走特长发展之路。

3、分层走班教学的活力 分层走班的活力是“把选择的权力还给学生”,使“走班”成为学生选择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让学生领悟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这一深刻的道理。学生分层、选班可按照“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定期流动,管理保障”的原则进行。“教师指导”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认知水平和学习潜力等实际情况,向每个学生提出分层、选班指导意见;“学生自主”就是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层次和班级,并允许学生进行试听;“定期流动”就是每学期期中、期末根据学生的学情各进行一次层次、班级的选择调整;“管理保障”就是加强对分层、选班的监督和指导,把选择权真正交给学生。

4、分层走班教学的理念

分层走班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做支撑,努力打造高效、快乐课堂。我认为分层走班教学要树立以下六方面的理念,即“六三”理念:一是确立“三个”层次目标:学会,会学,好学;二是树立“三个相信”的学生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多方面的成功;三是抓住“三个”着力点:课前备课到每一个学生,课上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课后辅导到每一个学生;四是建立“三个”保障机制:目标机制(积极的期望)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条件机制(成功的机会)让学生“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练一练,写一写”,使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和获得成功,动力机制(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激励下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五是落实“三个”课堂要求:课堂上要增加学生思维的时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主观能动性,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六是树立“三个一”的办学思想: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耽误,一切皆有可能。

5、分层走班教学的评价

分层走班教学的评价采取团队综合评价的方式,即每个年级分为两个级部,教学业绩、常规管理只评价到级部,不评价班级和教师个人。学校根据级部的整体成绩和常规工作表现,将职称指标、评优评模指标、绩效工资等考核评选下放到级部,级部民主协调分配,形成一枝独秀不是春,单打独斗不是英雄的氛围。团队成员之间团结协作、比学赶超,人人创先争优不拉后腿,人人献言献策出力立功,共谋级部大跳跃,大发展,成就级部,成就团队,同时也成就自己。

分层走班教学在我省的邯郸新兴中学等学校已成功实施,在我校进行分层走班教学改革,也是一场校园革命,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和挫折,这需要得到教师、学生、家长以及上级部门的理解和支持,需要加强宣传和培训,统一思想,形成合力。这场改革任重而道远,我相信变则通,学校也将随着课改的大船而不断发展壮大,实现再续皇中的辉煌,再创邢台县、邢台市名校的目标。

第6篇:分类、分层走班教学实践探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国家高考制度的变革,教育形势的转变,愈加个性化的教育教学趋势日益明显。基于各种内外因素的综合考虑,学校秉承着“在变革中坚持真教育”的理念,经过多次调查、研讨,进行了分类、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探索。

新的变革有两个关键词:差异性和选择性。差异性带来多样性,学生、教师都有差异,差异性已经存在,不可避免。差异性带来“选择性”,同时,高考招生制度也带来“选择性”,“选择”是内外因共同的结果。学生不得不选,教师也不得不选,这是我们必然解决的问题。

分类、分层走班教学总体设计

2012年,我校已在国际部英语教学方面做了分类、分层走班教学实践,并于2013年扩大范围,在2013级高一(现在高二)进行理科实验班数学、物理分层走班以及文科班数学、英语分层走班的教学尝试。2014年,进一步扩大了分类、分层和课程内容及范围。

我校关于分类、分层走班教学的总体架构涉及高中15个科目(如下表),语数外、理化生、史地政9个考试科目,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校本必修课生涯规划5个非考试科目,共三类:第一类是非考试科目的分类选课走班探索,从高一年级开学初进行;第二类是数理化分类分层选课走班的探索,从高一年级的第二学段开始。第三类是语外史地政的分类走班探索,不涉及分层。教学组织形式是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

分类、分层走班教学的总体架构

1.模块建设与学分评定

“非考试科目”具有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技术素养、艺术素养等重要价值,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保障,所以,这类分类走班我们称之为“综合实践类”课程分类走班。学科模块化是分类的重要特点,即把5门学科模块化,构建模块课程群组,每一学科建设4门以上项目模块,每个项目2学分,32课时。每个学生每学期选择2个模块,获得4学分,两学年共选择8个模块,获16学分。如美术共设了四个项目模块:书法篆刻、摄影、绘画、陶艺,学生不用每个模块都选,选修1个模块,一学期获得美术的2学分。本学期5门学科共开设了24个项目模块,每个学生从24个模块中选修任意2个模块,并通过学期评价就可拿到4学分。

2.学时安排

“综合实践类”分类走班课程统一安排在每周四下午,共两个时段,第一时段是1:40到3:00,2课时。第二个时段是3:20到4:40,2课时。课程群组的所有模块课程在周四下午的两个时段内容完全相同,每个学生在这两个时段分别完成2个模块的修习。

数理化分层、分类走班教学

1.层级设置

我们把数理化三科分别分成“PARB”四层,称之为“PARB”分层课程体系。

PARB,是Professional,Advanced,Regular,Basic的首字母合体,P是专业,A是高级,R是标准,B是基础。其中,标准级R的教学标准和评价标准是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标准。以R级为基准,分别向上向下延伸。向下延伸出B级(基础级),教学和评价的标准是课程标准和会考标准。

A、P有什么区别?首先是课程教学内容。二者均超出课程标准,指向不同,P指向竞赛标准,竞赛有竞赛大纲;A指向大学先修课程。另外,P级指向高校相关的专业,为相关专业深造奠定基础。第二个区别,P级教学课内外打通,课内上竞赛的课程内容,课外继续课内的学习,不间断、不重复,课内外的教学具有延续性。

总之,PARB四个级别的区分在于:B级面向将来学文的学生,R级面向高考科目选择理化的学生,A、P面向将来要进行理、化自主招生的学生,属于高端班。但是能否进入A、P级学习,不仅是意向的问题,还得看学习能力。

2.分类、分层教学

高一共13个教学班,分成四类四组。四类:1班到5班是普通平行班,6班是人文实验班,

7、

8、

9、10是理科实验班,11到13是国际课程班。四组:1到3班为第1组团,4到6班为第2组团,7到10班为第3组团,11到13班为第4组团。

第1、2组团都扩建1个班,A班,高端的学生进入A班,原班教师不变,教实验班的教师教A,教学要求与第3组团的A班一样,这样有利于统一管理。第3组团情况比较复杂,数学分为1P2A2R,物理、化学分为1P1A3R。第4组团国际课程班有其特殊性,国际班的学生不参加国内高考,所以数学、物理、化学全部是1A1R1B,按照学生的接受水平进行分层。

3.选课和管理

选课基本上是意向和程度相结合。我们依据学生志愿、期中考试成绩和教师面试结果进行双向选择。为了便于课堂和作业管理,每一个教学班设助教1名,相当于班长;课代表2-3名,根据本教学班涉及行政班的个数而定。如:1A教学班由1-3班的学生构成,则设3名助教,每一个行政班1名。每个行政班会有若干名课代表,分别负责所在教学班学生的作业管理。

4.课程评价

学生评价包括多种评价方式,我们以发展性评价为主,强调过程性,关注学生的成长变化。不同层级的班编制了不同的课程纲要、学案和练习册,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进度上允许有差异,客观上已经有了差异,比如,教学方式上,数学A级班的教学完全可以变成师生共同学习,R级班还是师讲为主,生听为主。比如,讲解一道数学例题,在A级班是学生做的时候多,在R级班可能是师生共同做,在B级班就是教师在讲台做,学生跟着下面做。就检测试题而言,P级单独命题,ARB是一份试卷,拆成必做和选做的模式,必做100分,后面的选做50分,A级和R级特别是A级必须做,R级选择做,B级不要求做。

分层、分类走班教学实践反思

在分类、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探索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实际困难。比如教师数量,原来一个班48人,现在一个班30多人,班级数量增加,教师资源需要增加,涉及的因素比较复杂,一方面要考虑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还要解决教师工作量的问题,等等,有待出台更为有效的措施。再比如,专业水平的提升。P级班的教学,专业水平很高,除了专业师资,还需要建设更加专业的教室、实验室。此外,普通教室尚需扩建,课程、课堂管理需要更加精细化,课表的编排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等等。不过,虽然困难重重,我们依然会坚持探索。

我们的反思主要关注两个方面:分类、分层走班教学实践探索的核心什么?分类、分层走班实践探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1.分类、分层走班教学实践探索的核心

首先,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学生自主选择能力的提升。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如何提升学生在选课过程中的判断力和自主性,这是我们必须面临的问题。如学生的志和趣的判断,学生的志向和兴趣未必是统一的,他想选择这个门类,后来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实际兴趣不在那里;另外,对于学科的选择实质上是对将来专业的选择,学生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和自我的认知究竟达到什么程度,学生自主发展的情况,既是学生要探索的,也是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去探索的。其次,我们需要探索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探索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的进一步多样化。在教学管理方面,我们尚需探索更加完善的行政班和教学走班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2.分类、分层走班实践探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出发点说起来很简单,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课堂,这是从课堂的角度;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这是从成长的角度。我们分层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如果是全面走班,我们判断,对前20%的高端学生一定有促进作用,但是我们担心对于后面的80%总体的成绩,下降的可能性要远远高于提高或稳定的可能性,就是因为多数学生是在学校、教师、家长和培训机构的共同呵护下成长起来的。所以通俗地说,我们现在就是要探索如何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情况下,让高端学生得以解放,低端的学生得以解决,中端的学生又不放松的教学模式。

落脚点就是让教师和学生都焕发出生命活力。学生的生命活力是自主选择和自主发展,他的专业取向和层次取向,是他自己一定要做出判断的。为什么我们的非考试科目满意度这么高,就是因为大部分学生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课。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我校教师的满意度也特别高,因为教师也开始关注自身发展了,教师的专业优势得以发挥。

编辑 王宇华

第7篇:浅谈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的实施策略

晋江市东石中学黄金钗

近年来,国内许多中学开始探索学科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总体看来,国内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的实施有两个你们的发展轨迹,一是地域层面,北京、江苏、浙江等地有个别中学试着先行,在获取阶段性成功经验后,其他地区逐步向其学习、发展;二是年级层面,先在高中阶段试行,然后向初中阶段引入。另外,还有一个共同的学科分层特点,即主要集中在理科(数学物理、化学)和英语学科。

所谓学科分层走班教学,就是在对学生进行科学分析和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打破原“行政教学班”的界限,以不同的“层次学习班”为单位,在同一教学时间内组织实施相同教学内容但不同教学标准、不同教学方式、不同教学方法、不同教学策略的流动式学科教学活动。

纵观北京十一学校、苏州景范中学、常州湖塘实验中学、杭州师大附中等几所学校在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的实施经验反馈,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策略需要加深研究和探讨,使此教学模式实施起来更有效率。

策略一:科学合理分层,广泛宣传动员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改革未始,宣传先行”。学科分层教学的实施前奏也是宣传动员,宣传动员的对象既包含学生和教师,也包含家长和社会;宣传动员的内容既包含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的形式,也包含其优缺点。宣传动员时,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尤其要将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的形式、可预见的效果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讲够、讲透,让动员的对象能够接受、愿意尝试和用心融入这一教学模式。

从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的定义来看,科学合理地分层要基于两个层面的要求:一是科学的学科分析,这需要对学生的学科基础和发展潜力进行细致地分析,这是为学生学科科学合理分层奠定知识基础;二是科学的人文分析,尤其是学生心理层面的分析和辅导更上不可缺少,建立良好的分层走班学习心态,有助于学生迅速进入学习角色,融入学习环境,建立新的学科学习坐标。

从实验学校经验反馈来看,一般按学科分为基础班(A班)、发展班(B班)和拓展班(C班)三个层级的教学班级。学校和学科教师对学生按其学科知识水平合理分层方面比较容易把握,但在家长和学生的心理分析和辅导动员方面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毕竟有些学生在选择“鸡头”还是选择“凤尾”之间存在矛盾心理,这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帮助家长和学生选择更恰当的层级班级。比如,“被动受迫有潜力”型的学生,要尽量动员其作为“凤尾”,进入学科学习目标高一些的层级;而“主动表现可发展”型的学生,就要在尽量让他多表现的机会,作为“鸡头”会更适合他。有学生在调查中反馈:原来在普通班上课,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有时才刚开始思考,答案就已经被其他同学揭晓,自我感觉特别没有存在感;但在分层后,选择进入了发展班(B班),思考和练习的时间较为充裕,也有较多的表现机会,自信心得到了增强,成绩也上去了,心态也更加阳光了。但也有家长基于孩子成绩迟迟无明显进步(尤其是在期末统考后),将其原因归责为分层走班教学模式中缺乏同伴互助而减少孩子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的可能,故而对此教学模式产生质疑。此类家长的分析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内外要细心观察,分析每位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更有针对性地帮辅,同时要引导家长对孩子在其他方面的成长做出恰当的评价,从而巩固对本模式的支持。

策略二:改革课程模式,创新教学管理

课程是教学实施的土壤,教学模式改革了,课程模式当然也要进行支持性的改革,以便以更肥沃的土壤滋养改革的新苗、培育改革的果实。实验学校展示的数据充分表明,学生在七年级下册开始,在数学、英语、生物、地理四个学科有较大的分化,在八年级接触物理学科不久后就会产生分化,在九年级下册对化学产生分化,但大部分学校因众所周知的原因,初中阶段一般只选择在数学、英语两个学科开展实验,高中阶段才有铺开到其他学科。在功课编排上也尽量让两个开展分层走班教学的学科平行进行,这样就避免学科教学时段的重叠,让学生更有秩序地在传统行政班和分层教学班学习。

在课程模式改革的带动下,教师也要创新各层级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因为在不同层级班的学生其学科知识水平有着明显的差异,基础班(A班)的教学要以兴趣引导、夯实基础为主,兼顾以耐心疏导厌学心理,故而课堂教学应以围绕基础知识设置兴奋点,抓住学生的眼球,引导融入思考,提笔记练为主线;发展班(B班)的教学要以扎实基础为依托,设置“跳一跳,可摘到”的问题,激发起学生的发展欲望和自信心;拓展班(C班)的教学要以基础自学、课内互动整理使知识系统化,并加强知识点的纵横联系和对比,同时给予拓展和延伸,引领学生站到更高点看待知识结构、系统分析问题内涵。

在管理模式上,要与原行政班有同有异,但更重要的是“同”,包含在人员的管理上要做到“铃响人到位、座位有编排、请假凭假条、缺席要跟踪”,在作业的管理上要做到“作业须规范、分组来收集、情况要登记、错题要整理”。有“异”的包含学生在走班中的行为举止,如不得翻动他人的物品(因为借用别人的课桌)等;教学班的老师要和不同的原行政班的班主任交流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状况等。

策略三: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师生管理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实施者也是人,是人就有知识水平、个性情感等诸方面的差异。故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师生管理是实施学科分层走班教学是否深入的关键。

面对不同的学科层级对象,教师不能固守课程标准的全面目标开展教学,而是应以学科层级对象的实际情况,本着“不同的人在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发展”的思想,采用“消元、降次”的方式,让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更适合教学对象。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大小关系时,对不同层级学生引导思考的设问就该不同:对拓展班(C班)学生可直接问“圆的面积S是如何随半径R的变化而变化的?”;对于发展班(B班)学生须先问“圆的面积S与半径R可以用关系式体现吗?”,再问“圆的面积S是如何随半径R的变化而变化的?”;对于基础班(A班)学生就要问“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并根据回答板书,再问“半径增大了,面积会怎样?”

在课堂上,对于基础班(A班)学生的教学原则是“巩固基础、乐意向学”,故应在各种引导语言、例题、练习中“消元、降次”并强化、激励,让他们听得懂、跟得上。对于发展班(B班)学生的教学原则则是“学会方法、达成目标”,所以应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上不断强化、优化的过程中扎实基础,锻炼其数学思考与数学表达能力,引导他们定期整理和归纳知识系统,达成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目标。对于拓展班(C班)学生的教学原则是“大量高效、拓展创新”,因而应布置学生预习好课本并解决例题、练习和作业,让他们带着问题上课,在课堂上勇于提问、大胆质疑,让思维碰撞的火花闪耀课堂内外;同时教师应给予能够纵横联系各个知识系统的问题,引导强化各类知识的横纵联合运用,拓展其创新能力。

对于教学不同层级的教师,学校也要以不同的要求来管理。比如,对于教师的教学层级的分配方面,学校不能完全以“A层+C层”等方式“一刀切”的行政命令分配,而应根据教师的教学个性和教学能力,与教师充分研讨更适合的教学层级,可以同时从事两个层级的教学,也可以从事统一层级的教学,充分发挥“一物降一物”的功效,这尤其是对于想深入教研的教师更具教学乐趣,从而也能把教研做扎实、做深入。

当然,坚持以人为本还要在学生的思想跟踪方面做扎实。这就要求层级班的教学老师要经常与原行政班老师交流学生的思想动态,分析学生思想有无变化,变化的原因和恰当引导的方式方法等;同时,双方也都应经常性地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以便更准确地了解、分析和帮辅。甚至,每一学期都要结合这些思想动态进行分层上的调整,使之更适合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教师和家长在思想和行动上形成合力,这样,学生的学科学习自然不会产生太大的偏差,目标的达成也就水到渠成。

策略四:完善评价体系,激励共同发展

只有完善的评价体系,才能进一步激励师生的共同发展。分层后评价体系显然需要随着评价对象不同而产生变化,但是由于“指挥棒”(期末统考)是统一的,因而不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评价体系都要“一分为二”,既要考虑其实际成绩,也要考虑其进步幅度。

在学生方面,成绩是表面的,学生的进步更重要的是他的“进步”,包含学科成绩的进步、思想积极性的进步、心理健康的进步,所以要每个对象的“最近发展区”在这些方面分门别类地设置相应的“进步奖”,并大张旗鼓地表扬;同时也要设立“创新奖”,鼓励优秀生从课堂走向实践,从优秀走向卓越。

教师方面的评价也不能再按所谓的“优秀率、及格率、综合率”等来评价了,其评价方式的完善可以从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家长的社会评价、教师个人的教育教研等方面进行,尤其是社会评价方面更能体现以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社会价值,这类的评价体系更难量化性地建立,还需不断深入摸索和探讨。

总结多个实验学校的学科分层走班教学实践,其最大的优势是彰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减轻了学生的思想压力,让学生尝试到学习的快乐,提升其学习的自信心,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正确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克服了传统行政班授课方式在学生差异性、发展不平衡等方面的缺陷,其教学实践是成功的,只要在策略上实施得当,是可以借鉴和推广的。

上一篇:后备干部考察材料范本下一篇:驾校教练员岗前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