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精选13篇)
陕西省神木市第十小学
贺文亮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位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策略,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差异,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分层教学强调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资源(可供开发),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教学对象分层
分层教学的第一步,是要通过全面的了解和调查,对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进行分层。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每一个班级,因为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所以学生的认知过程与结果必然不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区别对待,实施教育和教学。
对学生进行分层时,教师可以通过语文测试、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等方法,了解学生在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情况、兴趣程度、家庭背以及一切可能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将学生分为A(特优生)、B(优等生)、C(待优生)三个层次。分层的结果只用于教学活动,不能公开,并且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学生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分层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分别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分层。A层的学生一般学习习惯良好,成绩优秀,要求他们掌握课本中的所有生字、组词、以及语言知识,能够熟练应用所学知识,还要阅读一些稍具难度的课外读物,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语文鉴赏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对于B层的学生,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质疑的品质,帮助他们向A层转化。对于C层的学生,主要是培养学生敢于克服困难的品质,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从而养成认真的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课本知识。例如在学习语文二年级上册《狐狸和乌鸦》时,A层学生目标要求是要能熟练背诵课文,掌握一类字和二类字生字及词语,展开想象续写故事。B层学生的目标要求是让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复述课文故事,明确这个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掌握课后生字和词语。C层学生的目标要求是要学生能够流利的颂读课文,会写一类字并组词,会认二类字。提出了不同的目标,教师激励学生勤奋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争取让每一个学会都能达到自己的分层目标。
三、教学方法分层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按照分层的教学目标设计与组织教学,实现教学方法分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讲解课文内容,安排朗诵训练,设计课堂提问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具体的做法是:对C层的学生,教师要都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读一段课文或者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B层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展示一下自学的成果,分组朗诵课文并相互评价。对A层的学生,由于他们基础好,有良好的预习习惯,对新知识已经了解,重点是解答他们的疑问。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要求学生在课内完成,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存在的问题,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对于A层的学生,教师要额外布置一些高质量的作业,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一、运用多媒体, 激发兴趣
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乐于表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写作的动力。学生只有乐于写作, 才能迈出写作的第一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以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为先导, 让学生产生想写、乐写的主观意愿, 从而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现代心理学提出:“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 采用了新颖的方法, 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具有形象、直观、生动、感染力强的特点, 在写作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可以用动听的音乐与优美的画面效果来吸引学生, 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使学生的学习、思维与智力处于最佳状态。如让学生描写一种小动物, 我运用多媒体的动态效果向学生播放一些动物活动的视频, 并配以悠扬动听的背景音乐。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活跃于屏幕上, 也活跃于学生的头脑中, 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写作, 这样学生写作的兴趣得以充分调动, 个个兴致勃勃, 热情高涨, 带着微笑愉悦地进入了写作环节。
二、学会观察生活, 丰富积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写作与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犹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 源泉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写作的一切素材都来自于生活。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以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与情感来进行写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 将学生带入更为广阔的写作空间。
1. 带领学生走入美妙的大自然。
自然界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是写作的基本材料, 我们要经常带领学生走出教室, 走进自然, 在大自然中倾听各种声音:风声、雨声, 各种动物的叫声, 观看各种景象, 给学生以心旷神怡之感, 使学生在享受的同时积累写作材料。
2. 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
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的人是无法写出感人的活动场面的。我们要善于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 如学校的各种文体比赛, 让学生在参与与观看的过程中来体会感人的瞬间, 感受集体力量的伟大, 从而在写作中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三、引导学生阅读, 提升能力
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也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主要渠道。现行教材所选入的文章, 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 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 同时也是学生内化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多阅读, 要让学生大声地将课文读出来, 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的优美与意境的深蕴, 并使学生将这些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来。在阅读时我们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 要让学生用心阅读, 用心思考, 要避免阅读流于形式。同时还要做好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课外阅读有着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 可以满足学生多样的阅读需求, 开阔学生的视野, 增长学生的见识。我们可以指定书目让学生阅读, 同时在学生间展开充分的交流, 这既是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检验与监督, 同时也能真正达到学生知识的增长与能力的提高。
四、由仿写开始, 循序渐进
小学是学生系统写作的起始阶段, 那么学生的写作训练要如何开始呢?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同时受知识、经验与情感等的限制, 一开始很难写出精彩的句子来。模仿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 来降低写作的难度。但仿写绝不是抄袭, 而是在借鉴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与思维习惯来进行再创造。因此我们要注重从仿写开始, 来过渡到多种形式的写作。仿写, 由模仿词汇开始, 逐渐过渡到一句话、一段话, 最后到整篇文章。在此过程中要加强教师的指导,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加强训练, 进而学会如何仿写。在仿写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有更多选择的余地, 要让学生选择自己最为感兴趣的内容来进行, 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入其中。仿写也不一定要局限在课堂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与形式记录在日记中。当学生具备一定的词汇量, 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后, 可以让学生进行多种写作训练, 如扩写、续写等等。
五、展示成果, 体会成功
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更多的交流与展示平台, 让更多的学生看到成功的作品, 使写得好的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写作的乐趣, 激起更强烈的写作热情, 同时使其他学生学有目标, 学有榜样, 激励全体学生努力。
1.办黑板报。在黑板报上开辟专门的写作专栏, 从学生中选取优秀作品定期更换, 可以是一句话, 也可以是一段话。只要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有个性特点就可以入选。
2.办班级摘抄本。鼓励学生积极写作, 踊跃投稿, 对于学生提交的作品在全班展开评比, 让学生选出优秀作品。在评比的过程中, 鼓励学生积极发表个人意见, 从而总结优点, 同时针对文中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同时对于学生的自我修改能力也是大有裨益。
3.我们还可以选出优秀作品投稿到相关的报纸杂志上, 当学生看到文章变成铅字, 学生会产生巨大的成就感, 会激励全体学生写作的激情。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分层教学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78-02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没有兴趣的强制性教学,势必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自然不会参与学习。只有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具体适当的学习目标,才能使他们变“被动式接受为主动式探求”。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生客观的差异,采取目标分层递进的办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循序渐进的可接受目标,可以增强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教学的兴趣。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而分层教学方式就是针对不同的学生划分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在这一环节中实施分层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效的。
一、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
1、因人而宜制定目标
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激发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因此,按教学过程来分有三种:①课前预告。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预习,正视自己在分层达标过程中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以便在课内加以发挥和弥补;②揭题时宣告。让学生一上课就明白这节课我该学些什么学到何种程度,然后遵循教师的教法,默契配合,成功达标。③课中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把分层目标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让学生边学习边落实,或者在下限目标达到后,再向学生提出上限目标。课终时, 便水到渠成。
2、层层递进设计目标
在课堂的达标过程中,一般可以分两步走。先进行下限达标,待全员“保底”后,再进行上限达标。但这只是一个框架,我们每行一步都要设计好教学台阶,无论是在下限达标或由下限达标延伸到上限达标过程中,都要善于分散难点,突出重点,设计好学习的坡度,让学生能循序渐进。在训练中,还应体现的学生层次的转化。
3反馈矫正落实目标
在分步设计阶达标的过程中,抓住各个教学环节,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反馈信息,作有针对性的、具体化的评议,从中领悟学习规律和方法,提高独立学习的能力,对课时目标的落实情况,要在课内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测试。测试题型一般可分易解题、基本题、发展题、理解题四种。根据获得的反馈信息,做好个别辅导和查漏补缺的工作。不可否认,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也会出现预定的目标难以达到或目标定得太低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反馈的情况及时作调整,偏离“最近发展区”的学生,通过调整步入“最近发展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顺利达标,并获得成功感。
二、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分层教学
1、以人为本,合理分层
学生受到“先天的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个性差异。教学中根据他们各自的学习基础,心理素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交际能力,并结合教材的要求把他们分成若干组、若干层面分别上课,分别指导,以促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一般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分层教学。一是按学生现有掌握的基础知识情况;二是按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三是按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等。每个学生在不同的课例中,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是不可能一致的,还有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他们的综合素质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必须要提高对分层教育、教学的认识,把它作为一种理念,并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使每个层次,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2、因材施教,分层备课
教师要在分层教学中,驾驭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就是课前必须分层备课。教者除了要把握好“教材”还要把握好“人材”,即要对本班的第一个学生有深入的了解,采取什么教学手段,如何应对和处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并如何地加以引导,这都需要教师所必须精心准备的。那么,在备课时,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要处处为学生着想,要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基础;要最大限度地设置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的过程之中,还要备好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学得生动,愉快。这对教师上好一堂课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备课一定要充分考虑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切忌扼杀或抑制学生的创造性。
3,分层教学,多层互动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里都能发挥作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是最为重要的。我们面对着每个学生都存在着差异,这是绝大多数老师所认可的,对他们实行分层教学也是大家认为比较合适的。可是课堂分层教学的模式是什么呢?这是每位老师最为关注的问题。我想分层教学不可能是一种模式,而是一种理念。如果教学有什么模式,那么教育教学又有什么可研究的呢?所谓“教学模式”其实是某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的运用。而教育、教学方法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的。把某种教育、教学方法当作一种模式硬套在一堂课上,我想是行不通的,也是不可能的。总的原则是:少而精,难易适度,要富有选择性,适合不同层面同学的需要。
4、因人而异,分层评价
每个学生的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不管是生理方面、心理方面还是文化知识方面各自都有不同之处。因此,我们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也应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法、形式和标准,在应试教育中,人们用一把“尺子”衡量每一个学生,即文化知识考试成绩好,一切都好;文化成绩差,那就一文不值。结果造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大量的学生被迫厌学、弃学,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给社会带来了极为消极的负面影响。它的最大弊病就是忽视了学生客观存在着的差异,直接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而酿成恶果。课程的改革就是要改变这种与当今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教育、教学局面。
数学探究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直观和严谨的关系,初步尝试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全称积极、有效参与。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一、教师要创造真正意识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 教学要改革、要创新,首先要转变改革者自身的思想,教师必须从以前的教学模式和思维定势中跳出来,用“一切从培养能力出发,一切以提高素质出发”的新角度去审视教材、备课、上课、作业、考试这些教学中的基本元素。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树立民主、平等教学作风。鼓励和支持学生提出问题以完全平等姿态于学生一起查阅资料,寻求答案,真正实现课堂中的教学相长,培养学生自主、自强、自控、自信的心理素质。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上,需要
第 1 页 打破传统的以教师出题来巩固练习环节,安排学生、师生之间“互问互检”教学手段。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出题目,互相检查对新知识理解,互相针对课本主要内容改编或创编一些新题目,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促进新意识的发展。二,创设主动探索空间,促成自主参与学习。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三,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形成自主参与心向
首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良好的新课导入能够引起学生注意,促使学生尽快全身心的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本节学习目的,建立起知识间联系,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因此,要努力提高导入新课艺术性和科学性。导入要明确重点、难点,展示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重点、难点以及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明确目标,第 2 页 主动参与,也使学生产生“越是难学越能学好”的好胜心,强化心理素质健康。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导入方法:以新课程二项式定理教学为例,让学生从系数中发现规律,并和同学们不断交流,通过交流把信息转递自己的同伴,得出一般规律,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争作学习的主人。
四、鼓励学生质疑反问,培养学生思维创造性,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挫折与成功。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关系应体现充分平等与和谐。教师的提问是一项重要教学手段,成为发展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能的钥匙。学生的质疑与反问是一个知识扩展的过程,可以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而探究式思维活动的表现需要有一定的激发条件,因此,探究式教学常采用问题教学法,问题成为教学活动的开端,指出了一切思维都是由问题引起的。所以,根据教学实际,恰如其分的提问,能开拓、引导学生思路,指导学生去探索所要达到的途径,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化,在亲历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挫折于失败、成功于兴奋,这其中的许多感受和体验是他们理解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于价值
第 3 页 的基础。即使有些学生走了弯路,遭遇挫折和艰辛,但“艰辛之后的成功更快乐,更迷人。”
五、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教师要充分利用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六,强化交流和合作,倡导开放探究的教学活动方式
随着信息时代到来,学生通过传媒接触大量信息,往往会在某些方面超过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出教师无法回答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树立民主、平等教学作风,鼓励和支持学生提出问题。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提高。教学中,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学的合作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不同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第 4 页 思路。在探究的过程中,每一位参与者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
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生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多思考、多探究,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亲身参与问题的真实活动之中。让学生亲身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真正实现主动参与。随着探究性学习的深入展开,不仅有利于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能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
新课标精神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内容、实施建议等也做了相应调整。新课标更加强调阅读教学的目标要盯住学生终生阅读习惯、阅读兴趣的培养;强调在大的语文观下再去研究具体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的培养;强调我们的语文教学思维的元点和终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同样也是一个智力角逐的时代,人才来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大量的阅读积累是分不开的。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此,当新世纪拉开帷幕的时候,作为老师,我们不能不深思: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对此,我们都有诸多感慨。这里,我就平时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学会观察生活
现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学生作文又以他们已有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及一定的习作水平为前提。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学生参加实际活动,作文就有东西可写;积极地参加实际活动,写出的文章就有特色。教师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同时,还要学生认真去想想,去听听,去闻闻,去尝尝,去接触接触,去研究研究。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写作空间,要经常把学生带出课堂,走入,走入社会。自然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学生走入大自然的怀抱,会有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自然界的奇山秀水、花草树木、众多可爱的生物都是学生写作的好材料。同学们要想写好作文,就要热爱生活,学会做生活的主人。
二、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1、巧妙地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所谓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道来,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真相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2、畅谈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孩子气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与此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三、学会激发想象
在写作中,想象起着主导作用,运用想象可以开拓思路,使构思展开纵横驰骋的翅膀。儿童的想象力是最丰富、最活泼、最天真、最大胆,也是最奇妙的。对于小学生而言,写实比写想象作文难得多。写想象作文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特点,能调动学生的写作欲望和提高语文知识能力。教师平时就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多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四、学会积累词汇
1、从课文内容中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在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有“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好词佳句”这样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优美从摘抄中积累材料。学生通过平时的积累为写作打下铺垫,在写作时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从下笔”。小学课本中有很多美文,如《五彩池》、《观潮》、《雨中》、《草原》等,在教学这些课文时,我要求学生反复诵读,并把课文中优美的片断和自己喜欢的地方抄写下来。
2、通过写日记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有效途径。我让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日记的内容不限,体裁不限,学生可以写看到的,可以写听到的,也可以写想到的,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
五、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摘录批注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储存在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存,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六、激励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对于多数中西部贫困地区来说,小学的语文教学仅限于对于一些汉字的识别教学,很多孩子是没有接触过写作教学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师资力量的缺乏,很多地区一个老师是身兼数职,在语文教学上不会侧重于作文教学,多数情况下就教孩子们读书认字;另一方面,老师极度缺乏专业性,更不可能给学生带来一节好的作文指导课程。对于城市中的孩子来说,教学条件上的优越性,使得他们可以很容易地接触到不少的作文教学课程,但是在应试教育下,孩子们的作文呈现千篇 一律的状态,很少出现有创新思维的作品,从而使得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陷入困难之中。首先,要求学生善于利用生活中的一些词汇和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还要学会运用最基本的一些标点符号。这些都在要求作文教师用一种高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始独立表达一些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让学生开始独立认识世界。其次,要求学生拥有一定的想象力,在现实情况的基础上,善于发挥自己的思维,创造出有想象力的作品,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在现实生活事件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定的经验,并学会评价自己作文中所描绘的事件,学会培养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这无形中给予负责教学活动的老师带来了压力,学生这些能力的养成,需要他们花费过多的精力。
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给学生问题, 让学生思考
传统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 以学生接受知识为主要任务, 教师是课堂的主体, 结果是学生只是像机器一样在记忆, 复现课本内容。学生的能力不能得到提高, 也抹杀了一些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沉闷, 教学手段单一, 课堂效果差。所以改变这种现状尤为重要。学启于思, 而思源于疑。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总是教师频频向学生提出问题, 即使有意识地启发也很少有学生主动向老师发问。要发挥问题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就要求教师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过程, 变传统的“师传-生受”过程为以问题为纽带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问题”的引导发现过程, 给他们问题, 让他们思考。
二、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 因人、因材施教
对于好学生, 上课的提问和课后作业的布置, 要适当加大难度。对于学习困难生, 教师要努力使他们转化为成绩优异的学生。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教师要坚持“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 用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能够进入我们实验中学的学生, 以前在初中的班级里, 大都是佼佼者, 可由于到了重点中学, “强中更有强中手”。特别需要提出的是, 初中的地理课属于非统考科目, 学校和学生都不重视, 造成学生的基础特别差, 有个别学生就出现了厌学的情绪。面对后进生, 我们要主动地接近他们, 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并且在同学面前多表扬他们, 克服他们的自卑心理, 重新树立起他们的自信, 并且注重发展他们其他方面的特长。教师上课的提问要简单, 课下可以给他们布置力所能及的任务, 并且要求其他学生要和后进生搞好关系, 千万不可因为成绩不好而轻视他们。另外, 教师抽空给他们耐心地补习初中的课, 特别是地球运动的知识, 教材内容的讲解要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对于自然地理的知识, 特别是地球运动的内容, 不仅是重点, 也是难点, 要边讲边演示, 也可以画板图来说明。这部分内容, 进度一定要慢, 而对于像人文地理的知识, 特别是景观、人口、文化等内容, 学生易于理解, 进度可以适当地放快一点。
三、优化教学环境——运用现代、鲜明的教育教学手段
以现代多媒体为特征的现代、鲜明的教育教学手段正不断受到教师的青睐, 同样教育教学也完全可以因为计算机变得多姿多彩。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多样性可以吸引学生的选择性注意, 一般来说, 新事物容易成为人们注意的对象, 尤其在地理课堂上当学生厌倦了烦燥无味的地理讲解时, 计算机辅助教学给课堂添加了无穷的魅力。可以说多媒体技术辅助地理教学, 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技术、教学手段, 正广泛地走进各级各类学校的地理课堂。在地理教学中,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其功效是不容置疑的, 如它可动态地模拟水循环、大气运动、岩浆喷发、洋流等地理过程, 也可以把宏观的星球、天体系统展示在学生的眼前, 帮助学生快速、深刻地理解掌握地理知识。但是, 在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时, 教学软件的选择不可忽视, 首先是内容, 要求主题鲜明, 重点突出, 要能够充分表现本堂课教学内容, 切不可为了更多的教学内容, 使软件变得杂乱, 而冲淡了教学主题, 误导学生。计算机成功地辅助教学应当始终将学生牢固地控制在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内涵的进一步展开上, 使CAI有鲜明的教学性。
四、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地理课外活动是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重要补充形式, 是在完成中学地理教学任务以外, 组织全体或部分学生参加的地理实践活动。开展地理课外活动, 有助于巩固学生在地理教学中获得地理知识和技能, 扩大学生地理知识领域, 发展学生智力。由于现代地理学的迅速发展, 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很难反映出它的全貌。为了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追求, 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必须开展地理课外活动, 使学生接触更多的地理知识, 并提高他们的地理认识能力。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教育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有些学生喜爱地理, 并具有一定的地理才能, 开展地理课外活动, 可以满足这些学生渴望获得更多的地理知识的需要, 促进他们地理才能的发展。经常开展地理课外活动, 不仅能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 还能把知识变成技能,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阅读课外书、报导, 观看电视节目和收听广播等, 举行基础知识竞赛、填图竞赛等都能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和才智, 启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和社会现象的兴趣。
五、搞好反思性教学
当前以课程改革为动力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在全国上下全面铺开, 作为改革主体的教师, 其素质的提高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素质的提高, 就其途径和方式而言, 大致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外在影响, 指有关部门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和提高;二是教师内在素质的影响, 指教师的自我完善, 它源于教师自我角色愿望、需要以及实践和追求。事实证明, 教师培训只重视外在影响而忽视内在因素的影响, 教师素质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 反思性教学日益受到重视, 并被认为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最有效途径。因此, 每一个教师 (我们地理教师当然也不例外) 都应该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 进行有效的教学探究, 加强教学反思, 使教学实践日趋合理, 以符合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 开辟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途径, 拓展教师专业化知识的新领域, 使我们教师从“教书匠”发展成为“学者型教师”。
一、从基础入手,训练辨音,提高听力
在中低年级教学新词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听到的语言知识完整地复述出来,训练小学生听词句的精确性和培养孩子们正确的语音语调。
例如:英语口语第二册Unit One 的Let’s Chant部分,新词有:short, tall, big, small.用这些新词来描述mother, father, brother, sister.可以通过图片对比,让学生反复听几次,再让学生模仿复述出来。
具体操作:把爸爸和妈妈的图片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指着妈妈:mother short,指着爸爸:father tall,同时老师用手势比划,tall,把手举过自己的头顶,short把手放于胸前,让学生一边听一边看,这样学生就能很直观地理解这些词句的意思,接着就让学生模仿复述mother short, father tall。big和small,也通过对比进行教学,先听后复述。
紧扣新课程标准的听力教学目标,训练学生借助一定的图片、实物,听懂简单对话的能力,并针对小学生活泼爱动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起来,全面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可以大大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听力教学的目标。
例如:英语口语第二册Unit 3 This is my room 里的介词的学习 on, in, under, behind,就可以利用学生本身的文具进行操练,Put your book on /in/under/behind your bag/desk. 用这种方式练习巩固介词,同时也让学生加深对介词的理解,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在中低年级训练听力的方法还有很多:听音选相应的信息、听音给图编号、听音判断句子是否与图一致、悄悄话(传单词或句子比赛)、Bingo、Freeze游戏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锻炼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听力水平。
二、在听力过程中注重听力微技能的训练
随着教材的加深,学生不能停留在只听单词或句子的阶段,必须上升到对话或短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听力理解微技能的培养。
获取主要信息的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听力技能。吴祯福(1991)认为,学生在获得基本的辨音能力的同时就应开始对听到的意思进行选择、分析,从而抓住主要内容。听懂一个对话或短文并不意味着要听懂每个单词或句子。
例如:
(1)
A:Hello, what’s your name?
B:I’m Zhang Ming. I’m Chinese.
A:Nice to meet you!
B:Nice to meet you , too.
填空:Zhang Ming is from .
整个对话里提到的名字只有一个Zhang Ming,一个国籍Chinese,但题目要求写出Zhang Ming 来自哪个国家,也就是要求写出国名,因此要提醒学生要对所听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注意区别国籍与国名的用法,注意句子的结构from后面跟的是国名,要把Chinese转换成 China。
(2)
It was Sunday morning.At eight o’clock,I went to the park with my classmates. At about eight thirty, we began to plant trees. First we dug holes.Then we put the young trees into the holes and filled the holes with earth. Zhang Xiaoling and Ben carried water for the new trees. Jane and Sally helped them water the trees.We were tired,but we were happy. All of us hope the trees will grow well.
以上的听力材料,要求学生听的时候要注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名等分别预测出问题可能会是以what,which,when,where,who等疑问词开头的问句。学生在听录音时还要养成记录的习惯,对于材料中出现的日期、钟点、年龄、价格可采用阿拉伯数字代替,对于人名和地名等采用缩略语或头字语来代替,甚至可以画简图和简表来记录。
三、视听配合进行听力训练
虽然听力理解主要依靠听觉信息,但与听觉信息相关的图片、动画等视觉信息对听力理解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三年级教授动物单词时,可以利用电脑制作各类动物的动画效果图, 配上声音,让学生听老师描述动物,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动物,然后让学生观看动物出来的动画情境。
平时老师也可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的作用,多播放英文歌曲、每天一句英语等,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听英语的机会,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民主的课堂环境,让孩子们在轻松自如、和谐的环境中,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听。如果学生在每次听力训练中都能获取新的知识和新的感受,他们便会对听力产生兴趣。只有在学生主动参与时,听力训练才可能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
广安市武胜县新学乡小学校 徐明斌
群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新课标实施过程中诞生的新生儿,是一种新型的拓展阅读教学模式。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打破传统阅读教学方式:要么以教材为主,实行“单元整组”课文阅读教学整合;要么突破教材,以课内文章为主,以课外文章为辅,实现课内、课外阅读一体化,设计“一篇带多篇”阅读教学模式;要么以一个或多个议题为核心,推行“整本书或多本书贯通”阅读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归纳知识能力。所以,群文阅读教学不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一课时内仅阅读一篇文章,而是指教师应引导学生用一课时阅读多篇相关联文章;不是指教师关注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对一篇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效果,而是指教师应关注学生有限时间的阅读数量、速度,以及对多篇文章所形成的共识。诚然,群文阅读对提升小学生阅读力、思考力等将起着重要作用。这正如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曹剑所说:“群文阅读无限扩展了儿童的阅读空间,深度激活了儿童的阅读思维,它不仅给当前的语文教材带来了新的变革、新的生机,同时也给出版界打开了新的视窗,能为语文教学、为儿童阅读,为我们的下一代开启一个新的智慧之窗”。“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小学生只有多读书、多积累,才能不断丰富阅读经验和提升阅读能力。那么,新课标下教师应该如何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呢?
一、把握标准,明确定位。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因此,教师应该明确新课程关于阅读教学目标要求,在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千万不要沿袭“师讲—生听”传统教学模式:逐一给学生讲解一篇课文生字、词语、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以及文章句式、篇章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等;应该着手改变教学方式,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足够时间,积极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群文阅读,让他们在自主阅读群文中获得乐趣,学会群文感悟,建构新知识。这也如《新课标》所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群文阅读教学应不必拘泥于字词理解,不必局限于句段“刨根问底”,不必强调精读感悟,只需教师适当“让学”,还给学生“真学”,让学生有充足自由阅读群文时间,学会在阅读中自主理解多篇文章。
二、恰当组材,培养兴趣。
群文阅读教学应该首先重视恰当组材(即按照一定形式,把与一个主题相关联的几篇文章放在一起),以便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供质量保障。因此,基于课外阅读、略读课文等群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从文章内容、人文内涵、表达方式等多角度确定主题,围绕主题精选文章。群文阅读组材应讲究技巧。文章如果是文学性的,教师可以按文章主题进行组合。如以神话故事为主题,可以把《大卫》、《鲧禹治水》、《夸父逐日》等组在一起;以人物为主题,可以把《出色的老师》、《商鞅南门立木》、《狄仁杰公正护法》等组在一起;以“爱”为主题,可以把《地震中的父与子》、《落花生》、《谁是最可爱的人》等组在一起;以祖国美景为主题,可以把《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黄山记》、《石林》等组在一起。教师还可按文章“线索”进行组合。如以“作者”为线索,可以把李白诗歌(如《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等)进行组合;以“人文主题”为线索,可以把友情类文章组在一起;以“观点”为线索,可以把同一观点文章聚在一起。由此观之,教师只有巧妙地把与同一主题相关联的几篇文章组在一起,才能有效地围绕议题实施群文阅读教学。诚然,教师如果选择了“恰当组材”,就能够保证群文阅读质量,满足学生一课时能够快速阅读几篇文章。这样,不断更替的阅读文本,内容既丰富又新颖诱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提高他们阅读兴趣,引着他们忙着参与看书、思考、探究、交流等实践活动,使他们不自觉地占去大量课堂时间,成为群文阅读真正主体。总之,学生只有阅读兴趣变浓了,才能使其群文阅读真正达到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三、授之以法,培养习惯。
小语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应喧宾夺主,不应采取常规教学方法,着力讲解、分析单篇文章;应授给学生阅读方法,充分发挥其主体能动作用。阅读方法有很多种,如朗读、精读、通读、泛读、跳读、速读、略读和选读等,但群文阅读多以默读、浏览、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群文阅读不是”放羊式"阅读,而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阅读:力求在有限时间内阅读较多文本,获取更多知识。所以,教师应授之以法,引导学生专心阅读,深层思考,学会发现问题和处理信息,逐步养成良好群文阅读习惯。教师在引导学生群文阅读时,应指导学生边读边想:一是学会探究文章“角色”、“场景”、“对话”、“情节”和“结构”等因素;二是竭力从多角度思考:哪些文章是人文主题的?哪些文章是作家主题的?哪些文章是描写祖国美丽风景的?哪些文章故事中有最感人的情节?怎样从不同角度理解或评价同一篇文章?如何比较同一个作家不同作品?怎样探讨童话和寓言的特点?„„学生如果带着这些问题阅读群文,长期以往,就会渐渐养成良好群文阅读习惯。
四、强化训练,培养能力。
小语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由此可见,群文阅读不是逐字逐句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也不是整段整段地有感情地朗读或精读,而是侧重于探究性、创造性的阅读,侧重于多角度的、有思考的阅读,从而利用学生阅读欲望不断完成信息处理,有效提升其阅读能力。在实际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要提升学生群文阅读水平,必须强化训练并提高学生默读、略读水平。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目标明确且有实际价值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步入探究深渊而不能自拔,迫使他们将“群文”紧密联系起来阅读,促使他们阅读经验和思考能力经受巨大挑战。这样,群文阅读教学才能更加有效地驱使学生尽快将所学知识内化,以适应其阅读需要,进而能够提升他们群文阅读能力。随着信息化不断加强,每天都有很多新知识产生。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学生应该学会快速阅读,以适应信息化发展需要。群文阅读教学正是顺应信息化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它是不断提高学生阅读速度、阅读能力以及思维敏捷性、灵活性的有效途径。教师应该反复训练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提取信息,综合思考,妥善处理,切实培养学生比较、综合、概括、归纳等阅读能力。
浅析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黄草小学 熊广平
当今世界各国的国力之争完全在于人才之争。因而 ,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教育发展战略的制定。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新世纪人才则是教育发展战略的核心。社会的发展要求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人才。无论哪个层次、哪种类型、哪种规格的人才,都必须具备起码的语言能力:听、说、读、写。语言能力的合格是人才合格的最基本条件,而要培养具有一定的语言素质的人才就必定要发展语文教育事业。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社会性决定了语文学科的重要地位,信息时代的到来更是加强并巩固了其重要地位。改革语文教育使之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对提高人民素质的要求,也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新课标实行后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转变的必然性
新课程改革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盎然生机 ,带来了新的活力。因为新课标在指导思想上对教材的编写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即要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要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难能可贵的是,新课标从高中生的角度出发,要求教材编写要适应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语文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1、立足文本,注重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一种话语系统的敏锐感觉,是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的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的能力”,我们也应该让学生具备类似的敏锐感觉。在文本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文中的饱含情感的语言,迅速地感受到语言的意义所在。学生只有形成了这种较强的语言感受能力,才可能在文本阅读过程中,读出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从而自觉地完善自己的`情感,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师进行语文教学,就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课文的美。在教学中,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即“传神之笔”进行体会,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
2、挖掘文本,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内在品质的提高。《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所谓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就是指不但要着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呼唤人文精神去充实和武装学生。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其目的就在于“人”,解放人,充实人,提升人。所以,语文课从本质上看无疑就是“立人”之课,它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在教育的过程注重的主要是工具性,忽视了人文性,这势必导致语文教学的畸形发展,从而严重影响到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学宝库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人文世界,这些名著名篇中融入了人间真情,沉淀了历史精华,是人文教育的极好教材。语文教师有责任把学生培养成读书人,好读书,读好书,会读书,指导学生在经典名著中汲取营养,构筑永恒的精神家园。
因此,我们的语文课要在充分体现其工具性的基础上渗透人文教育,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注重过程和方法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整体的提高。
3、利用文本,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传统语文课本往往以文体或知识点串成单元,造成一种刻板的格式。新教材则强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高语文能力,编排体例也变成了用人文话题来统领的一个个专题,希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简单的只学习一些语文的知识。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学习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成为了教材的使用者、研究者和改造者。老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平时积累和摘抄自己喜欢的格言、成语、名言、警句等;到报刊上找中外名著名篇以及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学精品朗读;从中外寓言、童话、诗歌中选出美文研习,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补充,把课本与读本结合起来,对其中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和分析,……这都是在很好地学习语文。
语文知识的摄取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并不像我们有些同学所以为的那样,只“存在”于语文课本;或只能从课堂上得到。可以说,跳不出语文教材,跳不出语文课堂,我们就学不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就掌握不到更好的语文能力。因此,如果学生还像过去一样满足于教师的“满堂灌”,习惯于“题海战术”,沉醉于“书本知识”,那么,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教育变革中,无疑是一个落伍者和失败者。因为语文新课改或者说高中所有学科的新课改,最大的变化就是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变,在转变中开阔自己的视野,活跃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语文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普通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 新课标 小学语文 教学内容 拓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10-008-01
由于受到以往教学理念的影响,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无论是老师的思想还是学生的思想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便导致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多方面都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所以必须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拓展,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
一、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 过度地重视基础知识,对学生能力培养忽略。在进行传统语文教学的时候,教材设置对基础知识比较的重视,并且内容比较的单一和片面,老师在教学的时候,采用的教学方式也往往是灌输的办法,这就直接导致了语文教学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语言本身的语言性,这对学生的能力提升是非常不利的。
(二) 教学内容没有真正的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现在进行语文教学的目的已经不在于仅仅重视学生基础知识能力的提高,最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更好的提高其综合素质,让其更好地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在生活中。但是以往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教材内容本身的使用度比较差,没有真正地将其和社会生活结合在一起,学生也很难将语文知识运用在生活中,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认为语文学习是无用的,学习积极性也比较差。
(三) 教学内容无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激发出来。根据调查和了解,我们能够发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本身比较的单一,一般都是进行字、词、句子和课文内容的学习,没有很好地体现学生本身的内在诉求以及语文本身的延展性,这也导致了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时候,积极性比较的差。
二、 拓展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意义
(一) 对语文教学进行完善。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拓展,能够更好地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完善,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提高学生运用知识方面的能力,提高语文本身的实用性。
(二) 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有一定的帮助。拓展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不但能够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丰富,还能够对教材体系进行革新,将创新方面的元素增加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这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着重要作用。
(三) 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帮助。拓展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是符合新课改和学生的发展需要的,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课本教学内容比较单一的情况,符合学生心理方面的需要,对学生综合能力提高以及更加全面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三、 拓展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措施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必须根据需要找到合适的对策来拓展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让其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 将课文作为基础来延伸知识。小学语文教学的知识都是非常基础的,学生必须掌握这些知识,但是课本的知识量是非常有限的,仅仅通过课本上的例子,很难对学生进行延展教育。面对这样的情况,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选取的时候,应该将课文作为基础来进行知识的练习,进行课外知识的延展。比如说在讲到风景名篇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找一些其它景区的文章,然后让学生进行研究和对比,拓宽其知识。
(二) 教学内容将学科的交互补充体现出来。我们都知道,学生学习基础便是语文,想要学好其它的学科,便必须学好语文,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教材延展的时候,应该将学科间的交互作用体现出来,实现学科间的补充,加强其联系。比如说在学到火烧云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自然现象,这样能够很好地拓宽学生本身的眼界。
(三) 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保证教学内容拓展的有效性,老师便必须考虑的学生的实际需要,对课本形式进行一定的丰富,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说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找到和其相关的内容。此外,老师还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机会,让其进行互动交流,将分组讨论等形式利用起来,从而真正的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其更加全面的发展。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在不断的增加,小学语文作为我国的母语,也是学生更好地进行其它科目学习的基础。但是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往往存在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兴趣提升不够有效的情况。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老师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必须采取措施拓展教学内容,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做好小学语文教学。
[ 参 考 文 献 ]
[1] 武小春.信息时代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拓展[J].科技创新导报,
2014,09:122.
[2] 唐建华.论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拓展[J].科学咨询(教
育科研),2010,02:69.
[3] 王秀云.浅析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观念及方式的调整[J].科
教文汇(中旬刊),2012,08:104+130.
[4] 单晓丽,王欣.浅谈新课标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过渡与衔接[J].
高职生的体育教学与所有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相同, 都是培养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和锻炼身体、增强体魄。不同学校的体育教学模式也是不同的, 针对高职学生进行体育教学, 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教学。据统计, 高职学生中有40%以上的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所以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时也要兼顾学生的心理健康。结合运动心理学制定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个体的群体意识, 根据学生的爱好设立不同的体育教学项目, 借体育教学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通过参加活动来增加同学们之间的了解,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结力。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 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放松心情, 讲解后的练习过程, 则可培养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精神。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不理解的问题时, 教师要耐心讲解, 有些学生比较内向, 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打开学生的心扉,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给予学生帮助和鼓励, 让学生在学习中娱乐。
二、新课标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
1.学生个性的体现
新课标出台后, 规定了教育教学要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前提, 高职体育教学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 激发学生的潜力。作为教师, 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新课标中的体育教学, 要求体育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 注重时间的均匀分配,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规定了每个部分的时间, 这样的教学难免让学生觉得死板, 没有新意, 降低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新课改开始后, 高职体育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体育课程, 再由老师进行生动的讲解, 可采用让学生给学生讲课的方法, 在学生中选择有一定体育基础的同学, 可以让其根据自身参加体育项目和比赛的经验, 给其他同学讲解运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同学讲课会大大激发其他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讲解完基本要求后, 每节课安排同学讲课和示范体育动作, 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 进而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体育活动, 增强体质。新课标中教学任务的根本, 是让教师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 使学生养成锻炼的好习惯。在高职体育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学会体育知识和某项动作, 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在课上学习体育知识后能够较好地应用, 课下进行体育锻炼, 从中放松身心, 强身健体。如果给人一筐鱼, 鱼迟早会被吃光, 但是给人一根鱼竿和传授钓鱼的方法, 便会有吃不完的鱼, 高职体育教学可以采用“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 就是让教师给学生学习的“工具”, 让学生使用“工具”钓上来吃不完的“鱼”, 也就是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授体育基本动作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即使在课后, 也能把体育当成一种爱好, 定期锻炼。
3.健康教育
在新课标中, 明确了健康教育的体育教学模式。学生在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后, 教师除了讲解在运动过程中的规范动作外, 还要介绍关于这项体育项目的裁判法、规则和赛事状况, 让学生对所选择的体育项目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体育项目。在熟悉规则后, 学生可以自由组合进行比赛活动, 由懂裁判法的同学担任比赛的裁判。教师教授课程后, 可以与学生交流观点和看法, 了解学生所喜欢的教学模式, 适当采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 端正态度, 健康地、多角度地了解体育知识。
三、结论
新课标的实施, 让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更多地考虑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因素, 高职体育教学更是人性化地制定了教学目标, 对学生循循善诱,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在高职的体育教学中, 更加重视教师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校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体育基础制定体育教学计划, 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意识, 让学生在学习体育这门课程后喜欢上体育, 课后自主锻炼, 增强体质, 从而实现身心健康。
摘要:在新课标出台后, 全国各项教学都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本文针对高职的体育教学和高职学生的心理,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 对高职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和创新设计加以分析, 进行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标,高职,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闫雪锋.对中专升格为高职后体育教学的反思[J].教育与职业, 2009 (30) .
[2]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C].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3]郑厚成.体育与健康 (北方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结 题 报 告
安徽省寿县迎河中学数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数学课程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不仅为数学教学内容的设定指出方向,而且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数学的需求,并为学生学习数学可能产生的差异性留有充分的余地。为了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减轻部分学生过重的负担,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又要使有特长的学生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必须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实现了同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它的实施势在必行。然而传统教育所实施的“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和“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却无视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使得“吃不饱”、“吃不了”、“吃不好”的现象随处可见。作为基础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因此学校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且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将因人施教落到实处,才能实现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目的,才有利于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起点上得到生动和谐的发展。为此,我们课题组决定对“中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布鲁姆认为:教学中应克服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曲线的偏见,即认为优中差学生各占班级学生人数的三分之 1
一,甚至认为优等生只能是少数,多数是中等生和差等生。他认为这种固定化的预想,是最浪费、最有破坏性的观念。它不仅遏制了教师为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努力与创造精神,而且也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导致老师将主要精力放在尖子学生身上而不去注意后进生的现象。布鲁姆还认为: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上有一定差异,但是,我们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特别是能为中等生和后进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条件,90%以上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变得十分相似。布鲁姆的理论使我们认识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没有学得会与学不会的区别,只有学得比较快和比较慢的区别。只要有充足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时间,加上科学的指导,90%以上的学生都能对应学会的知识理解和掌握。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在教学方法上,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弱势选择最适合学生个体的方法。即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差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最终促进每个学生都成为自己的优秀。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呈现用“多元智能”来教学的策略,实现为“多元智能而教”的目的,改进教学的形式和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在教学形式上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以利于人际智能的培养。在教学环节上重视最后的反思环节,培养学生的内省智能。力争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课堂互动形式多样,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明显。
3、教育教学实践。目前普通中学,面对传统教学模式,有不少困难。首先,现行中学数学教材理论性强,运算能力要求高,课本习题及复习题量大,但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学不进去”,“学了也无用”,导致教与学陷入困境。其次,就普通中学目前的状况,若依《新课程标准》规定按部就班完成授课,根本无法保证使全部学生一“步到位”地通过会考,于是平时加课时、节假日补课,教学中“掐头去尾烧中段”,极力压缩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及早进行会考、中高考复习之目的。“生
吞活塞”,“枯燥无味”,使教与学陷入苦境。再次,对普通中学,以中高考升学率的高低去衡量办学的成败的观念至今未打破。于是,多数教师往往不惜血本,绞尽脑汁,采用多种手段,使大多数学生,陪同几个所谓有希望的“尖子生”,为之而“奋斗”,这样就使大多数“陪读生”劳师无功,大大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普通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显然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三、课题研究内容及方法
主要内容是: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如何在现行班级体制下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模式,并通过实施分层教学提高全体参加实验同学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成绩。通过课题的研究,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加强组内的合作交流意识,使教师教学的实践水平和理论水平有较大提高,力争做科研型教师。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学科教学实验来检验。
1.以本校作为课题实验研究基地,同时选择其中三个年级、部分班级作为参照班级进行对比研究,并定期进行检验。
2.实施实验前,分别对实验班级和参照班各个层次同学的情况进行多方位了解和调查摸底。
3.实施过程中,积极学习先进教学理论,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检验方案的实施落实情况。其中采用调查法、对比法、专题讲座等手段,由相关备课组组织进行调研。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验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加强对变量的研究,不断改进操作方法,提高实验质量。
在学科教学前,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依据教材、《考试说明》和《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各单元、各课的教学目标,确定重点、难点,并确定各个环节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
1.预习教师设计预习题和自主学习笔记卡。在学新课前,布置学生认真预习,找出其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
2.复习开始上课时,以各种形式让学生进行3-5分钟的热身活动。如后进生谈谈问题、中等生回答问题,尖子生补充提高。
3.呈现 我们每次都考虑学生的不同基础,采用设置疑问、实物、图片、创设情景等呈现新课内容,不同梯度的问题让对应基础的学生起来回答,从而最大限度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兴趣。
4.学生活动 我们设计的活动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活动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尽量真实;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尽可能把活动设计为若干种形式,吸收全体学生参加,从而保证有效的分层次教学,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并完成一定的任务。
5.巩固、反馈
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课堂中所学主要内容。并精心设计巩固练习,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维,让他们进行横向、类比、逆向联想。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结合教学实践体会,我们课题组不断修订完善研究方案,以两年时间分为三个阶段有序进行,各阶段工作情况分别为: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11 ——2012.01)
这一阶段,通过对当前数学教学现状下的教师与学生问卷调查,座谈交流,集体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成立课题研究组,确立实验班和对比班,调查测试获得数据,制订课题研究的总体计划。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投影仪等展示一个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与学习内容(目标)相适应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心理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投入学习。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对学生搜集的信息进行指点,让学生学会摘录、保存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资料,并对各种资料进行分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小组交流,共同确定他们所要研究的专题。组织相关人员在广泛学习有关自主教育的理论书籍和兄弟学校的实践经验后,撰写、修改研究方案。并对
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培训。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2.02——2013.04)
1、分层教学各层次的划分
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展开研究。将任务落实到每一个课题组成员,明确工作职责,密切合作,保证研究质量;按照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开展教学;在试验基础上总结经验,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深入研究,形成理论。
学生分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先天因素、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等非智力因素,通过课堂教学、课余观察、家访查档及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会诊交流等途径。在对学生一个月的全方位考查的基础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对学生进行分层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原则上“进则上,退可下”。向学生阐明“分层递进”的思想,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分层递进”教学的目标定位在提高全体学生全面素质意义;同时向学生说明这种分层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和智能的发展据情而变,动态平衡。
教学目标分层:在对学生分层次后,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要在努力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
时候,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布置作业分层:
对三个层次同学的作业的布置有所不同:A层是基础性作业,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稍有提高的题目,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各半。
课外辅导分层:
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因材施教,给没有过关的A层学生补课,给C层学生增加次竞赛讲座。这样可进一步使A层学生“吃得了”,能奋发向上,C层学生“吃得饱”,能充分发展,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单元考核分层:
每一单元学完后,安排一次过关考核,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
2.课题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研讨、交流、总结
⑴.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在课堂分层教学中改革实践,上研究课,及时评课、总结、改进、调整。
⑵.积极开展新模式分层研究课活动,组织课堂教学大赛,研究新课标下实施分层教学方法。
⑶.各个年级设教学分层模式改革实验班,按新模式组织课堂教学。实验班老师加强新课标下分层教学学习与交流,定期召开实验研究会,找问题,想措施,及时调整。
⑷.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纵向跟踪对比研究,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进行横向的对比研究。
⑸.学校组织公开分层教学研讨课,改进实践模式课过程中存在的问 差不宜太大。要保证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
题。
⑹.形成高效分层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依据新的课堂评价体系,组织人人上达标课活动,全面推进新课标下课堂分层教学模式改革。
⑺.推广优秀课堂分层教学经验,形成有特色的符合农村中学的数学分层教学课堂模式。
第三阶段:总结推广阶段(2013.05——2013.06)这一环节是改进、调整、完善课题的研究,不断检验实验班的效果,同时组织教学调研,掌握详细资料,最后在专家的指导下,对课题研究进行最后总结,完成综合实验报告。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通过与他人的不同观点讨论与交流来补充、修正、加深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协商和辩论,对当前的问题摆出各自的看法、论据、及有关材料,并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评论,从而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
组织教学调研,及时了解教与学的情况。严格按活动计划行事,在课题组内部,每月固定活动二次,每次活动时,都至少有一位教师开设公开课。听课者对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一些做法进行交流、总结、评议、提出改进意见。每次活动都有明确的议题,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间断性总结。另外课题组成员经常对外开设研究课和观摩课,请教育战线的同仁们提供宝贵的可供借鉴的经验。课题组在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讨、设计方面达成共识以后,就以此模式为指导,进行典型课例的实验研究,探讨数学课教学与学习的规律。
收集整理前面两个阶段的研究资料和实践案例,对照课题研究方案,进行反思、总结。收集老师们发表的论文、整理学校颁发的相关文件、撰写研究报告、请专家指导等,申请结题。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探索出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新课标下数学分层教学方法的研究”的实施方案。
1、创设了推进素质教育的窗口,使参加试验的学生得到了充分发展
实施“分层教育”,可以解决当前中学教育、教学的主要矛盾及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和事实上的学习机会不均等。在按学科教学分层上课的形式下,每一个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扬长避短,发展个性。
2、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知心朋友的关系。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取决于师生间的双向努力。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设计问题时力求简单明了,把容易的问题留给中下学生,当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答错也不加以指责,而帮助他们分析,鼓励他们再找出答案。在教学形式上开展了课堂抢答、分组比赛、学生讲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有了光荣感、成就感,使他们获得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修养,因为教师本身的优良品质容易唤起学生的共鸣,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学习目标的实现,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师业务水平普遍提高
课题组虽以课题组成员为主展开工作,但我们的着眼点是以促进全校教师的专业成长为目的。随着课题研究工作的推进,我校教师的专业责任有了很大的提高。
1、锻炼一支教改队伍,提高教师的素质
在“分层教育”实践中,试验老师要适应教育改革的形势,必须善于学习,刻苦钻研,勤奋工作。通过一学年的“分层教育”,各层次教师在适应自己所教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已初步形成各层次的教学方法和教育风格。对A层的教学是:“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对B层的教学是:“慢变化,多练习,小步走,抓反馈”;对C层的教学是:“小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各层次的教师业务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青年教师在教改的实践中迅速成长起来;老教师也可在在试验中摸索和总结好的教学经验。实验教师可以撰写自己的教学心得体会和论文,而
且可在从“知识型”向“研究型”过渡。这正是当前素质教育所需要的高质量的教师。
2..数学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有力地促进了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在全县教研室组织的各次抽考及中高考中,我校各年级的数学成绩,无论在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方面都比以前有所提升,名列全县同类学校前茅。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教师必须优化课堂结构,贯彻直观性、趣味性、实践性和交际性的原则,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智能、培养能力,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力.3、通过课题的研究,不仅增强了组内同事之间的凝聚力,合作精神大大的增强了,而且师生间的关系融洽了。
很多老师跟同学交上了朋友,他们之间不仅只讨论数学问题,生活上、思想上、学习上的问题也经常在一起交流。构建了分层教学的基本模式。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摸索出了如何进行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方法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的操作方法,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参考。随着课题研究工作的推进,教师教学能力明显提升。作为一所农村中学,我校以前很少参加市县级优质课竞赛,但随着课题实验工作的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我校教师走出校门,参加市、县级优质课大赛、市级电教学术论文评比,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4.随着课题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我校教师的教研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课题工作的带动下,我校教师一方面积极开展各项实践工作;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各种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注意以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丰富理论的内涵,课题组教师先后撰写了20多篇具有一定价值的教学论文。
(三)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得到了提高
随着课题实验工作在我校有效开展,以及教师业务素质的普遍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学生学业测试 9
成绩不断提高。在各种学科竞赛中,我校学生都获得了骄人的成绩,得到兄弟学校的赞扬和认可。
六、课题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与推广措施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尝试性地解决了“如何有效开展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如何引领教师开展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等普遍性问题,具有很高的教学参考价值,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我们课题组把成功的做法与经验,在校内外加以介绍推广,并且上传到寿县教育信息网,以期给予县同行借鉴,实现资源共享。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分层教学】推荐阅读: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上好体育课05-29
新课标下语文讨论式教学浅析09-18
体会新课标下的小学音乐教学07-13
如何进行分层教学07-21
新课标下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10-25
新课标下高一历史教学反思11-15
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教学反思范文05-25
新课标下的英语课教学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