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家审计风险防控的思考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家审计是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制社会的必然产物, 国家审计机关代表国家对各级政府、国家金融机构、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国有资产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及公共资金的收支、运用情况进行审计, 在国家政治和经济行为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 在看到国家审计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 也不可忽略其中存在的风险, 它作为一种强制性审计, 其审计结论及审计处理意见关系到国计民生, 因此一旦发生风险, 不仅可能给国家、企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 而且还会给审计机关乃至国家的形象造成不良影响。由此可见, 加强对国家审计风险的管理, 减少国家审计风险带来的危害,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就是对国家审计风险防控的几点思考:

一是改革国家审计体制, 提高审计独立性。在管理体制和审计经费方面要保证审计机关独立性。《审计法实施条例》指出, 审计机关履行职责的必需的经费预算, 在本级预算中单独列项, 由本级政府予以保证。但在实际工作中, 除审计署和部分派出审计机构实行审计费用自理之外, 其余审计机关隶属于当地地方政府, 运转经费也来自于地方财政, 审计独立性大打折扣。鉴于此, 应努力实现审计垂直管理, 以保证审计独立性。

二是强化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规范审计工作程序。为确保各项审计工作和审计项目的质量符合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 审计机关应当制定和运用审计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一是审计工作的全面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 至少应当包括:审计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委派督导对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二是各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程序。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中, 负直接责任的审计组长应当执行全面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中适用于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程序;督导人员应当考虑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等因素, 合理确定对其工作进行指导, 监督和复核的方式及程度。

三是完善审计承诺制度, 合理界定审计责任。进一步改进审计机关工作作风, 切实提高行政效能, 确保政令畅通。一是限时办事, 在实施审计3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 审计结束后1个月内制发审计法律文书;二是依法行政, 营造高效率、高效能的审计执法环境, 加强审计内部监督检查, 严格行政问责, 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及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等问题, 依照有关规定, 严格实行行政问责制, 维护审计纪律的严肃性;三是规范服务, 遵守审计准则和操作规程, 落实首问负责制、行政问责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 杜绝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

四是健全审计机关风险责任制度, 落实审计风险管理。一是推行审计回访制度, 通过制作审计回访书, 了解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执行廉政规定和审计工作纪律情况, 有无违规违纪问题, 审计建议是否适用可行, 服务态度热情真诚, 是否文明审计, 以及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及审计工作的意见、建议等;二是实行审计风险责任追究制度, 发现审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 要依据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或纪律处分, 触犯刑法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审计具有社会监督性质, 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作用, 由此, 审计师也常被喻为“经济警察”。社会公众对审计期望值的提升, 审计风险有扩大的趋势。现实中, 社会公众期望审计师能够发现被审计单位中存在的任何不法行为, 但是这种期望的合理程度值得讨论。即使是世界一流的审计机关、最优秀的审计师也不能保证不出现审计失败。正确认识审计职责和审计能力, 区分被审计单位责任和审计责任, 才是一种客观公正的看法。否则, 将所有责任都推倒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身上, 而不追究被审计单位及其管理当局责任, 必然会造成审计风险无限化, 其结果必然是阻碍和破坏审计事业的发展。对此, 强调防范审计风险, 区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和《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明确界定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 但国家审计准则没有。政府审计项目多、任务重、工作量大, 审计程序也多, 审计也不可能百分之百搞清所有经济活动, 因此, 《国家审计准则》有必要明确国家审计责任, 使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在工作中明确其具体责任, 从而更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

上一篇:工业和民用建筑施工中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应用下一篇:辽宁省港口群面临的机遇及资源整合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