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审计的职能有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政府审计的职能有(精选8篇)

政府审计的职能有 篇1

科学的发展观,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重大指导思想,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向新的胜利的纲领。在业已出版的各类审计论著中,几乎所有关于审计职能的表述,都将政府审计的职能定位为经济监督。职能是指人、事物、机构应有的作用,且随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政府审计的职能亦应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确定新形势下政府审计的职能定位,是新时期政府审计工作与时俱进的体现。

本人认为,新时期政府审计的职能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定位。

一、以经济监督为主体,依法维护财政经济秩序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由于法制不完善,新旧体制转轨和落后观念影响等多方面的原因,财政经济领域的不规范现象还将长期存在。随着财政、投资、金融等各个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应当从现行制度、体制的实际状况出发,认识新形势下财政资金运行的新特点和违法违规问题新的表现形式,不断加强审计监督,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依法维护预算内外各项财政收入的征收管理秩序,依法揭露应征不征、虚收、混库、截留坐支、乱收费、乱摊派等违法违规行为,促进依法征管秩序的形成,克服税收和非税收征管中人为确定任务指标、人为调节收入进度、人为确定减免缓征等不符合依法行政和市场经济规则的行为,建立依法征管、应收尽收的良好秩序,堵塞财政收入流失的各种漏洞,依法规范各级财政与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维护经济发展的良好法制环境,发展经济,培植税源,使财政收入的增长真正建立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依法加强对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过程的监督,促进资金的依法、合理使用,不断优化支出结构,依法保证对农业、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投入,保障各项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保障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依法揭露预算执行不严格、随意支配财政资金、弄虚作假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行为,不断规范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秩序,强化预算的约束作用,提高财政资金分配使用过程的规范性,加强财政资金分配使用过程的宏观管理,克服管理分散、使用分散、效益不好的状况。

依法揭露财政经济工作中重分配、轻管理,由于管理混乱或盲目决策影响资金使用效益,导致损失浪费的问题,促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财政资金、国有资产及其收益管理使用机制的建立和形成,消除各种由于管理不到位形成的死角,把各种损失浪费现象消除在萌芽状态,完善依法理财的管理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依法加强对国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审计,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促进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防范金融风险,保障国民经济安全、健康运行。依法加强对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国有资产占支配地位的股份制企业的审计,保障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依法查处违法违纪行为,促进廉政建设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着非常复杂的社会环境,经济领域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存在将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依法加强审计监督,是同经济领域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的有力武器。通过发挥审计的独特手段和作用,发现和查处各种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违法犯罪行为,促进廉政建设,是审计工作的重要使命。

首先,要通过审计,注意发现资金运行过程中的不正常现象,从中发现利用职权徇私舞弊、化公为私、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利用财政资金谋取私利侵吞国家资财的违法违纪案件。在经济全球

1化,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经济结构多元化、国有企业及各项事业产权结构多元化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国家财政资金运行及国有企业资本运营、产权交易的方式和过程日趋复杂,经济领域违法犯罪现象的方式也日趋复杂,违法犯罪分子的手段日趋巧妙。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务必保持高度的警觉,特别要注意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在不同所有制经济主体间流动和重组中的异常现象,善于发现违法违纪案件线索,维护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保障改革的顺利、健康进行。

在投资领域建设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项目的招标投标、重要设备和材料的采购、土地和矿产资源的出让与交易等关键环节,是违法违规行为多发、易发的领域,审计应当以其敏锐的视角密切关注这个领域,通过履行审计职能,注意发现违法违纪案件线索,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公正,维护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行政行为的规范化、法制化、公开化。

三、开展深层次审计,为深化改革发挥促进作用

对财政、财务行为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的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能。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对审计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思维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审计发现的许多问题带有规律性、普遍性,这些问题的发生同某些制度、体制、政策方面的缺陷相联系。比如,由于行政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的分散,资金管理和分配权的分散,一些具有资金管理、分配和使用权的部门就可能发生随意分配和本部门随意占有资金的行为,由于发生这类问题的范围较大,带有普遍性和反复性,就必须通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财政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规范行政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实行规范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从制度、体制、政策方面堵塞漏洞,予以防范。

因此,政府审计不应停留在对问题的揭露上,应当对那些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制度、体制、政策层面上查找原因,提出加强管理,完善制度、政策,深化改革的建议,为各级政府发挥参谋作用。这是审计工作发挥作用、提升价值、拓宽职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的重要途径。

审计机关的各级领导干部应当拓宽视野,更加注重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情况的了解,自觉地把审计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和全局中去安排,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把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党政领导关注的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和重大问题作为审计的重点,把审计工作中对具体事项的认识和处理提高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把握,使审计工作的目标落实到每一项具体的审计工作中,成为每个审计人员的自觉行动。审计工作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社会各方面都要从制度、舆论等方面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审计成果的充分运用提供良好的保障。

为了合理利用审计成果,应当进一步完善被审计单位和各级领导机关研究采纳审计建议的具体程序。审计建议通过法定的程序提出,接受建议的被审计单位应当依法采纳和作出答复,接受建议的有关领导机关也应当依法予以重视、研究、采纳和答复。

四、通过审计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审计监督的主要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活动,而财政、财务的管理权是各级政府及其各部门行政职能和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职能配置的不合理性、行政行为的不合法性甚至对权力的滥用,往往会在财政、财务活动中体现出来。加强审计监督,无疑是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的重要途径。

各种不同的发展观、政绩观,总是要在一定的财政、财务活动中体现出来。因而,财政、财务活动的过程,也是一定的发展观、政绩观的表现过程。审计通过对财政、财务活动过程和存在问题的充分揭示,有条件对某一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主要领导人在发展观和政绩观方面的表现作出评价,提出建议,进而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政府审计机关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和其他各项审计的全部过程中,都应当把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促进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落实作为审计的重要目标。审计工作中,应当注意认识经济行为中的政治因素,通过有效地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促进依法理财、依法行政,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政府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应当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审计工作中认识和处理问题,评价是非功过,提出意见建议的重要指导思想和依据。注意通过对所掌握的有关数据、资料和全部情况的分析研究,了解被审计的地方、部门、单位和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情况,以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作为认识和处理问题的重要标准,把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作为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根本标准,使审计的过程,成为有关地方、部门、单位领导干部接受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教育的过程。

五、通过效益审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对各级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应当是国家审计的重要目标之

一。审计机关为了达到通过审计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目标,应当在审计和审计调查的指导思想,组织方式、方法和手段等各个环节采取相应措施。首先,审计应当针对财政、财务资金收支总量中的主要部分、重要项目、关键环节展开工作,通过审计能够了解财政财务收支管理和资金运行的主要情况,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到效益不高和损失浪费的重要表现,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和建议,对制止损失浪费现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产生重要影响。在审计机关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有选择地对一些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重点项目进行审计,进行资金使用效益方面的深入的、科学的分析研究,举一反三,向被审计单位和有关领导机关反映情况,提出可行性建议,达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标。

审计机关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培训审计人员,积极借鉴国内外效益审计的成功经验和方法,通过对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产业政策、技术指标、市场变化趋势、资金运营情况及有关经济社会情况的深入分析,对财政资金使用的宏观效益、微观效益、长远效益和近期效益作出有权威性的分析,揭示损失浪费和低效的现象,就提高效益提出审计建议。

规范的效益审计有着较高的经济技术要求,对审计机关人力资源、人员素质、技术手段等都有较高要求,也有较大审计风险,需要逐步努力。在近期,应当量力而行,根据不同的审计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注重对资金使用效益的揭示、分析和研究,努力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上发挥作用,揭露、避免和消除管理不善、决策失误等原因造成的损失浪费现象。在此基础上,注重对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不同使用方向、不同管理模式、不同运行状态下效益差异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

政府审计的职能有 篇2

1 政府审计的基本职能

一般来讲, 政府审计的基本职能主要可以分为三部分, 即对政府以及其相关附属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的经济监督职能、对政府以及政府官员的经济决策方案进行客观评价的经济评价职能以及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职能。这三种基本职能的详细介绍如下所示:

1.1 经济监督职能

作为一项经济监督活动, 审计的最基本特点和基本职能就是经济监督。而对政府财政经济进行监督自然也就成为政府审计的基本职能。通俗来讲, 政府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就是“查账”。也就是说政府审计通过对政府的经济管理状况进行审核、检查, 通过公正、公平、公开的手段真实的反映被审查单位的经济活动, 若发现其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不符合规定的地方要责令其及时改正, 并确保政府的整个经济活动过程都是按照正常、合法、有序的规律进行。

1.2 经济评价职能

由于政府的经济决策或经济管理方案的制定与推行对于社会的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甚至可能会使当地的经济发展方向发生很大转变。因此必须要对政府做出的各种经济决策、经济活动计划与方案等内容进行分析审核, 以确定该决策、计划或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合理性与先进性, 是否能够为社会发展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该计划或方案的执行标准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等等。在对实行政府审计的经济评价职能时, 必须要本着公正客观、积极向上的原则进行分析评价, 并最终得出评价意见以供政府决策者参考。

1.3 民主职能

民主职能主要是相对于政府与民众而言的, 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机构, 其经济管理活动也都是为了使社会得到更好发展而开展的。因此, 民众有权利了解政府的经济活动以及资金动向, 这些是可以通过政府审计工作的开展来实现的。这样有利于制约政府机构或官员的行为, 减少官员贪污行贿的行为, 确保所有公共资金都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由于政府审计机关单位相对较为独立, 不属于政府经济管理中的一部分, 因此有利于开展公正客观的经济监督工作, 能够更好的发挥民主职能作用。

2 政府审计的作用

由上述对政府审计的基本职能的分析可以看出, 政府审计对于经济管理可以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对政府经济活动中消极的因素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一是为经济管理提供服务起到促进作用。政府审计的作用的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2.1 政府审计的制约作用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在政府的经济活动过程中, 常常会产生一些不符合经济正常发展的消极因素, 如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会计信息或其他经济资料信息不真实合理, 贪污盗窃、行贿受贿、逃税骗税等各种经济犯罪活动等。这些消极因素对于维护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正常发展有着很大消极影响, 必须要通过政府审计的相关手段来予以制约。通过政府审计职能的发挥, 可以检查和监督政府结构或官员的决策以及行为是否符合要求, 揭露一些不法的经济活动, 对于出现问题的单位或个人进行严格的处罚, 以确保经济的正常发展。

2.2 政府审计的促进作用

通过政府审计工作过程中得出的调查结果、审计评价以及建议等资料信息, 可以使政府决策者掌握经济发展动态, 这对于促进经济合理调节, 加强经济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总体来讲, 政府审计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三点。首先, 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 可以及时发现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或经济管理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有利于被审计单位及时改正, 以进一步促进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其次, 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和评价, 可以发现制度本身的完善程度、履行情况及责任归属等问题, 并向有关方面反馈信息, 以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正确的执行。最后, 政府审计可以有效的改善社会中交错复杂的经济利益关系, 促进其正确健康的发展。这主要是针对当前政府和社会中存在的一部分人运用自身工作优势, 进行一些不正当经济活动的现象而言的。这种不正当的经济利益关系对于社会和国家的利益是有着很大的损害作用的, 必须要遏止这一现象的发生。政府审计可以通过一些信息反馈给予这些问题提供解决建议, 以促进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正确处理。

3 政府审计职能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我国的政府审计工作发展现状而言, 政府审计的职能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以及影响因素, 制约着政府审计职能的实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3.1 政府审计在履行其职能时独立性较差

尽管我国《宪法》、《审计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政府审计准则中都对政府审计的独立性作了明确规定, 但由于行政型政府审计机关自身的限制, 审计所要求的经济独立、组织独立和工作独立均不能充分实现。我国的政府审计机关作为权力执行机关的组成部门去监督执行机关自身, 难以解决审计机关既要对同级行政首长负责, 又要独立行使审计职权的矛盾, 因此其独立性大大弱化。

3.2 政府审计在国家政治和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没有以法定职责的形式存在

长期以来, 我们强调要发挥政府审计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但实际工作中却很难发挥, 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审计机关法定职责的限制。审计机关只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工作, 而现有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审计的宏观调控职责, 只是规定了对一些具体单位和具体事项的审计监督权。

3.3 政府审计的职能在实际履行时存在一些不足

政府审计的职能规定虽然明确, 但在具体执行时却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政府审计的年度工作量没有法定要求, 从而体现了政府审计职能的刚性约束不强, 政府审计所审查的范围、内容和程度的约束性程度还不够。

4 强化政府审计职能的方法

鉴于当前政府审计职能中存在的问题极大的阻碍了我国政府职能作用的发挥、也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为此必须要加快政府审计正规化发展, 强化政府审计职能作用, 切实体现出政府审计的公正性与客观性。笔者提出, 在强化政府审计职能的方法中,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

4.1 经济效益审计

随着国家公共开支的增长, 纳税规模的扩大以及人们民主意识的提高, 纳税人对提高公营部门支出的效益和明确支出的经济责任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许多国家开始关注资源使用的效率和效果。审计部门适应公共经济责任发展的需要, 不仅对政府经济活动的合规性进行严格监督, 而且要对政府经济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实施监督。20世纪60年代, 美国提出“三E”审计, 即对公营部门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评价。经济性强调的是办事少花钱, 效果性强调的是同样的钱多办事、办好事, 而效率性的要求最高, 强调的是要少花钱同时多办事、快办事和办好事。开展效益审计, 是全社会民主进步的客观要求。

4.2 经济责任审计

政府审计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 就是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经济责任审计是财政财务审计的人格化, 是中国特色的一种审计形式。近年来, 我国各级审计机关按照“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 全面推进了县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 扩大了县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覆盖面, 其作用愈来愈为世人所共识。

4.3 专项审计调查

所谓专项审计调查, 是指审计机关主要通过审计的方法, 对国有企业、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或者本级人民政府交办的特定事项, 向有关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进行的专门调查活动。通常情况下, 企业审计由社会审计完成, 但对于人民大众特别关注、政府特别关心的特定事项, 则由政府审计机关成立专项调查组进行专项审计调查。相比一般项目审计, 专项调查程序相对简化, 审计调查覆盖面大, 能及时发现并纠正被审计单位出现的问题, 这一方面及时地缓解了矛盾, 对被审计单位是一种建设性作用;另一方面对其他政府审计对象也具有一定的威慑力。

5 政府审计职能的转变与展望

5.1 政府审计要加强独立性不为政策涂脂抹粉

政府审计在审核政府的预算结算, 考核政府部门的财务收支、财务效能时, 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不为政策背书。为此政府应公开其财务收支情况, 并以依法行政、程序正常为基础, 以满足人民的知情权。政府审计由审计机构行使, 审计人担任“被公共信托人”, 以此来加强政府审计的公正性和独立性。

5.2 政府审计职能的具体细节有待在法律法规中明确

在有关政府审计职能现有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进一步明确政府审计在国家政治和经济活动中的地位, 明确政府审计的一些具体工作, 如年度工作量的要求, 审计范围的要求, 审计程度要求等等, 以便政府审计人员在履行其职能时目标明确, 更好的完成审计工作。

5.3 政府活动日渐复杂, 资料偏误风险增加, 政府审计应注重事前审计

当前政府需要大量投资, 刺激经济, 如果出现决策失误, 可能会给国家、社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 政府审计应改事后审计为事前审计, 以减少风险的发生, 增加政府决策的正确性。

结语

纵向视角下我国政府审计职能演化 篇3

关键词:政府审计;审计职能;演化趋势

一、古代政府审计主要职能

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此时并没有专门的审计机构设置,而是一些官员充当着审计的角色。在西周时期,出现了剩余经济,归属于奴隶主的社会可控资源增加。在生产力日益提高的情况下为达到维护经济稳定、巩固奴隶主的政权的目的,政府审计成为西周政权中的一项专门工作。这时的政府审计,停留在会计层面,履行查错防弊的职能,起到初步的监督作用。唐宋时期是古代政府审计制度的成熟完善时期。设置了相应的审计部门,审计的监督职能得到强化,同时审计也具备了一定的认证、评价职能。明清时期的封建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君权空前强化。纵观我国古代政府审计的发展史,其特殊的时代注定了审计职能的单一。所有的一切政体设置都是为了维护王权统治,政府审计的设立也是为了监察百官,防止贪污受贿,从而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目的的单一决定了审计职能的单一,古代的政府审计最重要的职能就是监督,不管是审计产生初期的查错防弊(浅层次监督),还是后来随着审计机构的完善系统深层次的监督,只要政府审计履行好这一职能,它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政府审计的监督职能,是古代君主专制政体下所赋予它的最基本的职能。

二、现代政府审计职能的演化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期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改革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1983年-1991年,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此时国家治理的目标是以维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和政策,并建立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政府审计主要是为了在改革开放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有效维护财政秩序,把握好财政财务收支大关。此时的政府审计职能,在发挥基本的监督职能以及认证、评价职能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致力于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提供服务。

第二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时期

从1992年-2007年我国初步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确立,更加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政府减少了对经济市场的大肆干预,充当起了“守夜人”的角色,强化了政府在国家治理中的服务职能。此时的政府审计主要围绕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为目标,也更加凸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职能。

第三阶段——以科学发展观为执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的日益加强,经济安全再次受到挑战。民生问题也日益突出和激化,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内部经济安全隐患。所以此时的政府审计确立了以维护经济安全为目标审计大格局,在全程监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总而言之当前的政府审计是为实现国家治理的大目标,承担起更系统的任务。

现代政府审计,注重的是经济安全,关注的是民生问题,看中的是政府审计在国家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现代政府审计职能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管理型到服务型)而转变,由监督、认证、评价等职能向着系统的服务职能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在国家治理大系统中,承担起属于审计系统的复合任务,多目标、全方位进行审计,积极参与国家治理。

三、政府审计职能发展趋势

纵观我国的政府审计发展,从古至今,历经数千年,它的监督本质并没有变,变化的是时代赋予它的外延,是职能的拓展与延伸。在古代,政府审计以维护封建君主专制为目标,审计的职能并没有大的变化,至始至终都在发挥着它的基本监督职能。现代社会,政治的发展,思想的解放,经济的腾飞,赋予了政府审计新的使命,这一时期的政府审计主要服务于现代化建设,主要以维护经济安全为首要目标,服从国家治理的大目标。随着政府职能由管理到服务型的转变,政府审计也逐渐担当起服务的职能,从参与服务到系统服务,政府审计的服务职能不断提升。随着经济繁荣背后,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政府审计承担起更系统的审计任务。从监督到监督基础上的认证评价,从参与服务到系统服务,再到多元化目标下政府审计所担负的系统任务,这是中国几千年来政府审计职能的转变,也是中国几千年发展史的缩影。总体而言,政府审计职能从最初的查错防弊(初级监督) → 全面监督 → 监督基础上的认证、评价→具备监督、认证、评价、预防、预警等功能为一体的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在构建政府审计大格局形势下,履行更加系统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曹越,姜丽萍.国家经济安全审计:基础、依据与机理[J].财会与会计.2014.

[2]宋夏云.国家审计目标的理论分析及调查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12-15.

[3]项英.基于“免疫系统”理论的政府审计创新研究[J].财会通讯.2014:73-76.

[4]苏秀清.基于国家治理导向的国家审计与经济安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5]杨建军.历史维度的国家审计研究——基于国家治理视角[J].财会与金融.2014:81-85.

政府部门的职能 篇4

发改委:研究制定全市经济结构调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并引导和组织实施、提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负责规划全市重大项目布局;负责市级各种建设资金的综合平衡,安排市财政性建设资金和4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指导和监督政策性贷款、国内外贷款建设资金的使用;指导工程咨询业务;负责全市基本建设项目的审批、申报工作;负责安排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组织有关项目竣工验收和后评价工作;管理重大项目稽查特派员工作。(书记、副书记、城市发展处、农村经济发展处、设计审批管理处、基础产业处)

规划局:负责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和有关专业规划;参与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负责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组织工程选址,核发选址意见书;提供规划设计条件,审定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负责规划设计市场管理和规划设计成果验收;负责城市勘察测绘工作、(党组书记;局长、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用地规划处、建筑规划处、市政工程管线规划处、规划设计勘测处、县区规划与风景园林处、交通规划处)

国土资源局:负责编制、指导和实施市级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计划、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其他国土资源专项规划;参与审核市总体规划、监督检查全市国土资源部门行政执法和土地、矿产资源规划的执行情况;依法保护土地、矿产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组织查处重大违法案件,调查处理重大权属纠纷(党组书记;局长、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总工程师、规划处、用地管理处、土地利用处、矿产开发处)水利局:负责组织全市水资源的监测和调查评价;制定全市水中长期供求计划、水量分配方案并监督实施;组织有关国民经济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及重大建设项目的水资源和防洪的论证工作;组织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征收制度;监督城市水资源费征收;发布全市水资源公报、负责全市河道、水库、湖泊、灌区、蓄洪区、泄洪区等水域及其岸线的综合治理和开发、负责全市农村水利工作,负责协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乡镇供水、人畜饮水工作、组织全市重大水利工程施工、水利工程维修,管理现有水利工程设施;负责水利综合经营,参与水利旅游事业管理(党组书记;局长、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水利工程管理处、规划计划建设处、农村水利处)

教育局:筹管理本部门教育经费;参与拟定教育拨款、教育基建投资等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政策和措施;监督管理教育费附加及教育部门预算外资金的使用;按有关规定管理国内外对我市教育事业的援助和贷款(党组书记;局长、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发展计划法规处、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处)

建设局:贯彻执行建设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负责拟订建设工作地方性法规、规章和相关政策;负责编制建设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协调解决城市规划、建设和

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综合协调城市规划、建设、市政、房管等部门的工作、负责建筑业、装饰装修业和建筑市场管理工作;负责建设工程监理、招标投标、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工程竣工验收管理工作;负责工程建设标准定额和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负责建筑、安装、装饰、商品砼、构配件生产企业及相应中介机构的资质管理;指导建筑施工队伍的管理工作;负责建筑施工许可证的审核和发放;负责建筑机械、起重设备和垂直运输设备的使用和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城市建设勘察和设计业管理工作;负责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资质和从业人员执业资格管理;负责勘察和设计市场管理;负责工程建设标准和强制性标准实施的监督工作;负责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工作;负责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管理工作;指导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负责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抗震设防管理工作(党组书记;局长、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基建处、拆迁办、城市建设管理处、房地产开发管理处、规划设计管理处、村镇建设管理处、质量安全管理处)

环保局:参与制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受市政府委托对重大经济和技术政策、发展规划以及重大经济开发计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核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环境保护内容;拟订全市环境保护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编制和监督实施全市环境功能区划、组织开展全市环境保护执法检查活动,依法查处违法行为;指导全市环保系统依法行政工作;负责全市环境监理和环境保护行政稽查(党组书记;局长、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开发监督处、机关党委)

财政局:拟定全市基本建设财务制度,管理市级财政基本建设支出;指导政府投资的基建招投标工作;负责小城镇建设资金与财务管理、(党组书记;局长、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经济建设处、政府采购办公室、综合规划处)

农林局:定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组织全市农业资源区划、生态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作;指导农用地、渔业水域、宜农滩地、宜农湿地、农村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农业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负责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和水生动植物工作(农村经济管理处、园艺管理处)

自来水公司:负责自来水公司所属的上水输配管网及上水设施的维护、维修保证管道运输的顺畅、广泛接受上水用户的求助和委托,为上水管道及设施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有偿的维修、维护服务、为我市建设与发展,提供上水基础设施配套服务(经理、副经理)

电力公司:负责本地区电力供应、销售和输电、变电、配电设施的建设运行,为本地区的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市政建设等提供优质、可靠、经济的电力能源服务,同时肩负着为党中央、国务院等上级机关安全供电和保证首都政治文化活动安全供电的任务(总经理,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党委书记、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基建部、发展策划部、招投标管理

中心)

燃气公司:负责燃气批发、管道和瓶装燃气供应、燃气输配管网的投资和建设,公司应组织企业各方面的力量,完成企业生产任务,保证优质供气、燃气利用工程建设和建成后城镇居民、工业企业、公共设施燃气供应、管理、收费、维护。(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物质供应处、工程项目管理处、燃气设计所、管道公司、工程安装公司)

污水处理厂:负责组织实施污水处理及其相关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和计划,负责编制和管理资金的使用计划,并组织实施,注重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负责对所辖城市排水公共主干线管网设施管养、维修工作(厂长、党委书记、物资供应处)

银行: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稳定(行长、副行长、计划信贷部)

医院:院长、副院长、基建处。

卫生局:局长、副局长校长。

学校:校长、副校长、基建处。

消防局:局长、副局长、消防大队队长、副队长、防火处处长。

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篇5

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我党针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所提出的目标和要求,这也是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领域内的新内容和新目标,也是针对中国传统政府管理体制提出的新概念。与过去管制型政府相比较而言,服务型政府旨在建设一个民主、法治、高效的以“服务”为执政理念的现代政府。实现政府改革与创新,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从官本位到民本位转变,这是政府管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政府改革的基本内容和方向。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应坚持以下原则:

1.从人治政府向法治政府转变。

加快构建服务型政府,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夯实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政府施政必须以法律规定为准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重新审视和定位政府治理的角色,即“服务”而非“掌舵”

这意味着政府不应过多地具体承担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而是尽可能地以委托、承包、代理等市场化的制度安排,将公共服务呈递责任转移给私营部门及非营利部门,并对公共利益做出积极的回应,这也是服务型政府追求的根本目标。

3.建立政府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供给的民众导向制度

政府服务应体现“以人为本,以客为尊”的原则,以民众诉求为导向,以民众的期望决定策略设计的蓝图,以民众的需求决定服务的内涵和方式。

4.培育公民社会自治能力,建立政务公开制度

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强调社会力量的参与,强调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向社会组织的转移。

5.建立政府绩效评价制度

评价标准要具有有效性、效率性、公平性、合法性和政治可行性,要疏通民众参与评估的渠道,让民众评议,让人民监督。

6.加强责任制度的建设

教案: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篇6

一、教材分析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是高一《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第一课。现代社会,人们的社会生活离不开政府的组织和管理,政府是执行国家权力的机关。第二单元的主题内容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分析政府与人民的关系。而本框则通过讲述政府的四个方面的主要职能,让学生了解到我们的生活接受政府的管理,又享受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从而体会到我们的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初步明确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政府的性质以及与国家性质的关系。

2、识记我国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政府履行其职能的作用。

3、理解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我国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及履行的原因;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管理和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能。

4、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评议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结合日常生活的事例,感受政府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1、2、从行使国家职能的具体事实,判断其属于何种职能。说明政府履行其职能对我们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我国的政府职能的学习,使同学们进一步升华对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同时,公民也应向政府寻求解决自身困难,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帮助,这也有助于政府工作的改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政府的性质以及与国家性质的关系【重点】

2、政府的职能【重难点】

3、政府如何履行职能(政府职能的有限性)【重点】

四、学情分析

当今社会大到社会的管理,小到公民的日常生活,我们时时刻刻感受到政府的作用,本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应尽可能做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和展开课堂教学,将生活主题与学科知识较好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讨论和交流学习成果,合作探究,直观演示。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用ppt展示4幅人物图片,让大家猜一猜这四个人是谁?一方面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好的进入新课,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是否关心政治。

大家知道,这四个人他们分别是谁?学生回答„老师补充,他们是我国的国务院总理。那么大家知道国务院另外一个名称是什么吗?„中央人民政府(副板书),为什么是“中央人民政府”,而不是叫“中央政府”(副板书)呢?„因为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本节课让我们来见证一下人民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进入主题。

第三课 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ppt)第一框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ppt附图片)

教师引导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我们国家的性质,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国家的性质是什么?学生回答„

学生活动:联系我国的国家性质,大家思考一下,我国政府的性质是什么?

教师点评: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的政府必然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一、政府的职能(ppt)(一)、我国政府的性质(ppt)

性质: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重点)、既然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那么我国的权力机关又是什么?„人民代表大会,所以,政府必须服从人民代表大会,并执行人民代表大会的指令。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我国的权力机关是人民大表大会,行政机关是政府,那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和最高执行机关又是什么?„学生一起回答,教师总结。大家现在思考一个问题:村民委员会是国家行政机关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治组织,不属于行政机关。国家行政机关的最低一级是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是只有在其执行国家征兵、拆迁等情况,视为执行行政职务,但不是行政机关。

师生互动环节:下面我们大家来做一下判断:以下领导以文字说明的身份出现时,是不是政府工作人员(ppt图片展示三个人物)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这是谁呀?)他是不是政府工作人员?

学生回答„,教师解释: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国家元首,对外代表一个国家,是国家形象的代表,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的,所以不是政府工作人员。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张德江。他是不是政府工作人员?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解释:我们刚刚学了,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而不是行政机关,所以他不是政府工作人员。

3、这个人是谁?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他属不属于政府工作人员?

学生回答„教师解释:中国人民银行(简称人民银行或央行)是国务院组成的部门之一,隶属于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政府机关,主要负责发行人民币和管理人民币流通等事物,注意:区别于中国银行(副板书),中国银行只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

教师发言:国家性质决定政府性质,政府性质决定政府职能,政府职能反映政府性质。那么,我国政府的职能又有哪些?上次老师让大家回去预习这一课,现在老师来检验一下大家预习的成果。然后请同学回答„教师总结。

教师学生互动,逐一分析政府履行的四种职能:

1、政治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ppt展示图片)

 保卫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 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  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  保障人民民主  协调人民内部矛盾  惩治犯罪分子

 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这些在书上打击一下,下面一组图片分别体现了政治职能的哪些方面?...)

2、经济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ppt),指出经济职能的个方面:

1)经济调节:主要强调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创造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

2)市场监管:健全市场体系,加强市场监督,维护市场秩序;改革公用事业体制,克服行业自然垄断。

3)社会管理:保障公民宪法权利,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经济秩序。4)公共服务:完善公共服务体制,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3、文化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ppt)

1)一方面,政府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引导人民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另一方面,政府组织和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4、公共服务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ppt图片展示)1)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公共文化设施等方面的建设 2)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 3)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4)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5)控制人口增长,促进优生优育 6)优化生态环境,防止污染等

教师学生互动总结(ppt):前面三种职能我们可以归纳于管理,那第四种职能我们归纳成什么呢?(学生:服务。)对,政府的四种职能我们可以归结于管理与服务。

教师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ppt)① 四种职能归纳为:管理与服务

② 于我国政府职能的划分,具有相对的性质,其中有些职能存在交叉的关系。(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方面与公共服务职能存在交叉的部分)③ 些社会政治现象所体现的政府职能,可能是 一项也可能是多项。(如科教兴国既体现了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

探究与共享:同学们,现在阅读一下书上36页的内容,分组讨论一下这两个问题:

1、上述资料表明我国政府履行了哪些职能?

2、政府履行职能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分为两组,第一组回答第一个问题,第二组回答第二个问题,每一组派一个代表来回答。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1、上述资料分别政治、经济、公共服务、文化等职能;

2、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稳定了市场秩序,促进了经济发展,有利于健全基本医疗制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文化水平。

教师提问:政府承担重要的职能,是不是什么都管?应该怎样去管?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政府承担着重要的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政府只有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办好,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造福于人民。政府履行职能要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ppt)

不越位:政府不能包办一切,变“有限政府”为“无限政府”

不错位:政府不能既当规则的制定者,又当规则的执行者。(注意这里的“规则”是指法律法规【副板书】)

不缺位:政府不能什么都不管,要做好分内事。

引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本目的——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ppt)

 教师引导:从我国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中引出我国 的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ppt)、人民与政府的关系(ppt)以及如何处理与政府的关系(ppt)。

 提出问题,教师学生互动:假若你将来有事需要求助政府的话,你会区分或选择不同的办事机构吗?(ppt)

教师总结并与学生互动:小结(ppt)

课堂练习,单项选择题两道(ppt展示)【略】,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反思

1、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紧扣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探究超越教材之外的新知识,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知识渗透。本堂课我选取了一些视频让学生判断体现政府履行的具体职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政府就在我们身边。

论审计的基本职能 篇7

一、审计基本职能:认证和免疫

(一) 审计的基本职能的界定与范畴

审计的基本职能和本质是审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其作为理论的科学认知和理解直接决定了是否能够建立前后一贯的审计理论体系。审计的目标、具体职能以及审计的作用是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对审计的需要以及审计地位的不断提高而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充实, 具有多变性和延展性, 而审计的职能, 尤其是基本职能和本质却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许多学者都有这样的论述“审计的基本职能是对各类审计的共同的抽象与概括, 属于质的范畴。它主要回答‘审计能干什么?’”看着这样的论述有些迷茫, 因为前半部分的论述肯定了审计基本职能的深刻性和不可见性, 而后半部分又把基本职能同‘审计能干什么’这样的具体职能等同起来。审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系统科学和审计理论研究证明:基本职能联系审计系统与环境, 是外在的, 体现审计结构与本质。通过基本职能, 认识审计本质, 探索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基本动因。基本职能具体化为基本目标, 指导审计实践。所以, 审计系统的结构、本质、基本职能、基本目标具有对应性, 从而建立科学的前后一贯的有中国特色的审计基础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 以审计目标为起点, 建立统一的审计应用理论体系, 更好地指导审计实践。因此笔者认为审计的基本职能更应该像是一双无形的手, 在审计工作的背后指引着审计实践的发展。它应该具有以下特点:审计基本职能是审计本身所固有的内在功能, 不能把审计的外在功能和具体职能等同于基本职能;内在功能与结构相对, 审计的理论结构规定着职能的性质和范围;审计的基本职能应能经受住审计实践发展的挑战;基本职能之间具有排他性, 即职能之间应该相互独立, 不具有包含性。

在国内的研究中, 审计的基本职能与审计的本质相伴而生, 审计基本职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职能论、二职能论、三职能论、四职能论。其本质了在经历着相似的变化, 从最初的查账论、方法论 (过程论) 到经济监督、经济控制、经济评价论。其代表著作有, 一职能论:经济鉴定是审计的基本职能 (刘兵, 1991) , 评价是审计的基本职能 (袁晓勇, 1997;黎明和宋敏, 2006) 。二职能论:认证和监督是审计的基本职能 (彭启发和李汉俊, 2008) 。三职能论:审计职能包括经济监督职能、经济公证职能和经济评价职能 (刘洁, 2005) 。审计本质的代表著作有:控制系统论 (蔡春, 1991;肖英达和张继勋等, 2000;刘洁, 2005) ;以认证为基础的受托责任监督论 (彭启发和李汉俊, 2008) ;经济评价论 (黎明和宋敏, 2006) ;“经济监督论”在审计理论界占有主导地位, 代表人物有杨纪琬、张以宽、阎金锷、娄尔行、林炳发等。经济监督论认为审计本质就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娄尔行教授早就指出:“既然审计的本质即监督, 那么说明审计本质属性之一的职能, 除监督之外再提评价、鉴定、证明、建议等, 就难以理解了。“经济监督论”理论依据来源于1982年通过的新宪法对审计机关的职能的规定, 此理论的确立曾对我国建立审计制度、推动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理论指导作用并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但随着审计实践的发展, 这一观点越来越受到更多的质疑。学术界对这种观点驳斥的文献已经较多, 并较为成熟, 其驳斥的最主要理论依据为: (1) 审计上的监督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对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的审核检查, 判断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符合既定的标准, 将其检查、判断结果传达给利害关系人, 从以上的解释看出, 审计只是一个信息传达的过程, “传达”与“监督”二者相差甚远。 (2) 再从经济上的监督看, 经济监督, 常指财产所有者行使其职权, 多用于上级对下级的监管, 违背审计的客观性与独立性。审计在执业过程中不具有利益导向, 而监督是在维护一个主体 (如出资者、治理层、管理层或其他利益相关者等) 的利益, 是有利益导向的行为。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 经济监督论影响审计独立性。因为经济监督论只强调了经济责任关系中财产所有者的一个方面。财产所有者为了财产的安全, 委托审计师代为行使监督权力, 审计成为保护财产所有者的一种手段。其实, 审计不仅验证管理者的受托责任, 还通过公证、评价、预警、建议, 为管理者服务。审计是独立于出资者和受托者的第三者。 (3) 有的学者认为监督职能的外延太广, 具有监督职能的部门或机构甚多, 已经超出了审计的范围, 也有的认为监督职能范围太窄, 随着审计实践的发展, 监督作为基本职能已不能抽象概括审计的所有功能。监督作为审计的基本职能受到了质疑, 但是在认证、鉴证、评价之间谁应该作为审计的基本职能不同的学者都持有自己的观点。而目前流行的审计基本职能的二职能论:认证和监督;三职能论:经济监督职能、经济公证职能和经济评价职能或四职能论都不能成立, 因为明显违背了上述基本职能的特点即基本职能之间具有排他性, 应该相互独立, 不具有包含性。关于审计基本职能和本质的争论充斥于以上的文献之中, 不管是经济控制论、经济监督论还是经济评价论, 都只是从从审计方法 (规划方法、实施方法、管理方法等) 和审计作用的角度研究审计的本质, 只是审计本质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各种争论只注重各个范畴纵深研究, 忽视诸范畴之间的横向联系。

(二) 审计基本职能的内容

审计基本职能的概念, 应当既能涵盖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 又能涵盖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鉴于审计行为, 不仅包含审核会计账目, 还包括对涉及审计对象的所有的经济活动进行实地考察、调查、分析、检验, 即含审核稽查之意。同时, 审计是独立于财务、会计之外的专职检查、评价、公证、建议、建设、防护、监督系统, 其目的在于证实财政、财务收支的合规、可靠、效益。我们认为审计的基本职能应当概括为:认证和免疫。

(1) 认证职能。汉语词典对认证的解释:指对某种产品达到某种质量标准的合格评定。由国家质量监督机关或质量标准管理组织授权的质量评定机构进行。而纵观美国会计学会 (AAA) 在其颁布的《基本审计概念说明》,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以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对审计的解释可得, 审计认证是指以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 判定被审计单位的相关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 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 以及在正确选用会计处理方法时, 是否遵循了一致性原则。将其简括之就是审计认证是对财务会计信息达到某种质量标准的合格评定, 这种质量标准就是, 是否按照公认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由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授权于审计人员进行。前些年, 国外很多著名会计公司的审计部 (Auditing Department) 纷纷更名为审计与认证部 (Auditing&Assurance Departmen) 或鉴证与认证部 (Attestation&Assurance Department) 。有些著名大学审计学 (Auditing) 课程也纷纷出现审计与认证科学 (Auditing&Assurance Science) 或审计与认证服务 (Auditing&Assurance Services) 、审计、监证与认证 (Auditing, Attestation&Assurance) 等新提法。原来的国际审计准则 (International Auditing Standards) 也变成了国际审计与认证准则 (International Auditingand Assurance Standards) 。这些变化反映了审计职能的发展。基于审计活动的发展, 国际审计界对于审计职能的概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审计被称为是狭义的审计, 指审计师对年度财务报告的公允性发表专业意见 (财务报告的编报是否遵循公认会计原则的要求) 。这是长期流行的审计活动。第二个阶段的审计是强调审计的鉴证职能, 即独立的审计师根据充分与适当的证据, 对企业财务报表符合既定标准的程度发表意见。”据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AICPA) 的定义, 鉴证服务是“执业人员受托对由一方对另一方负责的书面认定的可靠性提供书面结论所执行的专业服务。”是指由专业人士对有书面载体信息的某种认定, 对其符合既定标准之程度发表专业意见, 也就是对某种书面认定传递信息的质量 (如真实性、可靠性或公允性) 进行报告或发表意见。第三个阶段是认证, 根据其相关解释认证包括鉴证, AICPA于1994年正式成立认证服务特别委员会 (Special Commiitteeon Assurance Services, SCAS) , 其定义为“:认证服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向决策者提供独立的专业服务, 该服务能够提高信息质量或者改善决策背景”。《认证业务国际准则》指出, “认证业务旨在增进关于某一对象信息的可靠性, 专业审计师通过评价某个对象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符合适当的标准, 从而提高该对象信息满足使用者预定需要的可能性”。“增进关于某一对象信息的可靠性, ”是三种审计共同的宗旨, “评价”是三种审计共同的职能。审计活动是一种再确认, 即通过对被审计者的会计信息进行再确认 (包含审核、鉴定) 、评价 (包含风险评估) , 提出报告, 揭示企业内部控制等方面的优缺点, 从而保证经济信息合规、提高经济活动效益。认证既可以是书面形式的, 也可以是非书面形式的;既可以是财务性质的, 也可以是非财务性质的。认证职能不仅包括社会审计的鉴证职能, 也包括内部审计和国家审计的确认和评价职能;总之, 认证可以概括为三种涵义:审核, 确认, 评价。任何审计首先必须通过认证, 进行再确认, 因而, 认证可以涵盖各种审计即审计一般的基础职能。根据《认证业务国际准则》的解释可以看出, 认证包括了鉴证, 并且认证作为审计的基本职能已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无论是国家审计, 注册会计师审计还是内部审计都是对信息的核查、识别、判断并发表意见的认证过程。所以认证作为审计的基本职能之一, 不仅能抽象概括审计的部分本质, 也是国际趋同的体现。

(2) 免疫职能。“审计免疫系统论”的提出被认为是多学科综合创新的理论成果, 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其代表学术成果有:“免疫系统”理论视野下的国家审计 (宋常, 2009) ;2008年审计研究简报第16、17、18期;以及各地方审计工作报告和审计研讨会。纵观“免疫系统论”的学术成果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论述了审计具有一个免疫系统的特性和功能;二是审计作为一个免疫系统如何更好地指导审计实践。审计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监督、制衡方面。应当在强化认证的基础上, 深入调查研究, 充分发挥防护、保健、预警职能, 及时发现社会经济运行中的缺陷和风险, 发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潜力, 在建设、促进、咨询等方面, 搞好服务, 维护委托人和受托人的产权。人们常说的审计创造价值论, 其故正在于此。免疫源于医学概念, 是指机体对传染病的抵御实践及其能力的不断增强, 在现代医学中被解释为:机体在对“自己”和“异己 (非己) ”的识别和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 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功能。机体免疫系统是与运行、控制等系统相对独立而又能发挥作用的系统, 其作用机理一般是从发现病毒、风险预警到产生抗体直至最后产生免疫功能, 及时应对各种风险考验。我们认为, 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机理主要是及时审计发现问题、依法审计处理问题、充分利用审计成果以及依法报告审计工作。医学上的免疫具有防御、自稳、监视等基本功能, 把它用于审计主要是指审计对于国民经济运行具有防护、预警、保健、建设、监督、制衡的作用。免疫通常是对于一个系统而言的, 那么审计是否具机体免疫系统的特点呢, 让我们从以下方面稍作分析:第一, 系统性。机体的免疫职能是有多个器官共同协调运作产生效果, 特别是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在机体内不断地产生、循环和更新以发挥功用。审计也是由三位一体的审计结构, 再加之公司治理共同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作用。审计人员的道德素质、职业判断水平以及审计制度法规的健全是审计发挥作用的关键。第二, 全局性。机体免疫系统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完善结构, 从微观的查杀病毒、清理老损细胞到宏观的保障整个机体健康、稳定既定机理, 均有全局性。审计的全局性表现为从微观层面对经营者具体行为, 以及对特定经济项目实施审计调查;宏观层面可以是对各级政府及其综合管理部门的经济活动的监督。第三, 广泛性。机体免疫系统各组成部分, 错综复杂, 相互配合, 可以对机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发挥广泛的防御和监督作用。审计范围从最初的账项导向的财务审计也就是以账户层面的错弊为导向, 只关注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和相关的会计资料, 发展到风险导向的绩效审计, 其中包括以内控制度的薄弱环节为导向、以被审计单位经营风向为导向、以管理层舞弊为导向和以企业治理系统为导向。第四, 批判性。机体免疫系统具有高度的辨别力, 能精确识别“自己”和“非己”物质, 以维持机体的相对稳定性。审计以应有的职业审慎与批判性的精神依法、客观、严谨地审查每个项目、每个事项、每个单位、每笔资金。通过审计,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揭示风险, 及时作出处理 (宋常, 2009) 。第五, 建设性。机体免疫系统各组成部分, 错综复杂, 相互配合, 机体免疫系统发现“异己”后, 要对“异己”进行处理, 以维持机体健康, 促进机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发挥广泛的免疫作用, 还要产生抗体, 以使机体具有免疫能力。审计从最初的以账户层面的错弊为导向, 也就是只关注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和相关的会计资料, 发展到风险导向的绩效审计, 其中包括以内控制度的薄弱环节为导向、以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为导向、以管理层舞弊为导向和以企业治理系统为导向。审计既揭示和查处问题, 又帮助分析成因与解决问题, 即通过客观审查与审计发现问题, 促进被审计部门整改, 从而具有建设性 (宋常, 2009) 。

二、审计基本职能之间的关系

(一) 认证职能与免疫职能密切联系, 相互渗透

认证职能从审计基础工作的角度进行概括, 免疫职能从审计作用的角度进行概括, 两者为审计活动提供科学的指导思想。所以, 审计的基本职能是认证和免疫。没有认证的过程, 就不可能有免疫职能的发挥, 认证为免疫服务, 是免疫的基础和前提, 因而认证是基础职能;从免疫的要求出发决定如何进行认证, 免疫是认证的指导方向和落脚点, 因而免疫是主导职能。两种职能密切联系, 相互渗透。审计工作从事审核、检查, 属于认证, 查明被审计事项的真相, 然后对照一定的标准, 提出被审计者经济活动是否合规、可靠和有效的报告。从检查、到评价、预警、建议, 直到提出报告, 无不体现审计的免疫职能。因而, 认证是基础职能, 免疫是主导职能。基础与主导, 没有谁重谁轻之分。有的论著只强调审计的认证职能, 忽视免疫职能, 实质上丢掉指导思想, 影响审计服务经济建设作用的充分发挥。有的论著只强调审计免疫职能, 在当前, 强调审计免疫职能、本质的新概括很符合审计的发展现状, 但是如果忽视认证职能, 将不利于树立全面的指导思想, 从理论上看, 会影响审计理论建设。应当提高到两种基本职能的高度进行概括和论述。认证和免疫两种基本职能, 缺一不可。

(二) 以认证为基础, 以免疫为主导共同协作指导审计工作

以认证为基础, 以免疫为主导, 两个职能就如两只无形的手, 共同协作指导审计工作。国家审计是随着国家的产生和财政的出现而产生的, 财政审计始终存在并居于国家审计的核心地位。国家审计是对社会产品或收入、收支管理使用的情况进行监督。对财政、财务行为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 是《审计法》规定的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能。通过审计, 发现资金运行过程中的不正常现象, 从中发现利用职权徇私舞弊、化公为私、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利用财政资金谋取私利侵吞国家资财的违法违纪案, 并对那些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从制度、体制、政策层面上查找原因, 提出加强管理, 完善制度、政策, 深化改革的建议, 为各级政府发挥参谋作用 (郝志远, 2005) 。国家审计是通过对资金运行过程中不正当行为的识别、判断, 从而提出建设性意见, 使社会产品的收支更加合理化, 其过程也就是审计从认证基本职能到免疫基本职能发挥作用的过程。

三、结论

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以及审计自身能力的提高, 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正经历着这样的改变:审计人员从单纯的会计人员向复合型审计人才转变;从财务审计向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发展;从事后审计向事前预测发展;从账项基础审计向风险导向型审计发展。如注册会计师提供单纯的报表审计业务并不能解决企业所关心的问题, 企业迫切需要事务所能通过审计, 为其在改革管理体制, 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调整经济结构, 加强经营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 提供信息, 提出建议, 给予帮助。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的转变, 体现了审计职能由最初的重视认证职能, 到现在转变为认证和免疫职能并重, 并趋向于以免疫职能为主导、认证职能为基础的形式发展。审计发展的初始阶段重心在审计的认证职能上, 而审计未来的发展则更加强调发挥审计免疫职能的防护、预警、保健、建设、监督、制衡等功能。以认证为基础, 以免疫为导向是对审计本质的完整概括。认证和免疫作为审计的基本职能既符合上述所讲到的基本职能的四个特点, 又体现了国际趋同和中国特色。

参考文献

[1]李孝林等:《会计基本理论比较》,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年版。

[2]葛家澍、余绪缨:《会计学》,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娄尔行:《审计学概论》,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4]刘兵:《论审计的基本职能和特殊职能》, 《财会通讯 (综合) 》1991年第5期。

[5]袁晓勇:《对审计基本职能的再认识》, 《财会通讯》1997年第10期。

[6]蔡春:《审计结构理论研究》, 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版。

[7]肖英达、张继勋、刘志远:《国际比较审计》,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版。

企业内部审计服务职能的探讨 篇8

一、内部审计服务职能的涵义

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存在这样的事实,当谈及内部审计的职能时,强调审计监督多,而对其服务职能涉及较少。甚至有人认为,审计就是查出企业的违规、违纪和作弊行为,这是对内部审计的片面理解。就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一)内部审计应为领导决策、宏观管理服务

一个企业每年度的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项目的实施,都要围绕本单位的工作重心、群众反映强烈和领导最关心的问题开展工作,除及时、准确、客观地提出审计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要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为领导解决问题提供决策依据,以利于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已经产生或可能产生的问题,改善和加强管理。

(二)应为被审单位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内部审计要本着“一审、二帮、三促进”的原则开展审计工作,把为被审单位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审计全过程,实行边审计、边帮教、边落实。不仅要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帮助分析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并督促落实整改,以规范财务行为,提高经济效益。

(三)审计监督本身就是一种服务

在依法审计过程中,对查出的被审单位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违规、违纪的经济事项,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挥霍浪费等违法犯罪案件,依照法律、法规进行严肃认真的处理,该上缴的限期上缴,该处罚的依法进行处罚。这样,对被审单位,尤其对当事人无疑能起到震慑、教育作用。从大局讲,维护了经济秩序,服务了经济建设。

二、如何发挥好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

企业经营的好坏,管理水平的高低,内部审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发挥监督、评价职能的同时,如何发挥好服务职能,笔者谈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增强宏观意识,用全局的、战略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务

内部审计是通过对企业内部单位进行常规或专项审计工作来实现其职能的。虽然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查的是一笔笔资金,一项项业务,一个个项目,这些都是局部问题,但审计人员不能被这些微观现象所限制,要用全局的、战略的观点去分析问题的本质和产生的原因。要善于从一笔笔资金流动中发现管理上存在的漏洞,通过对大量微观信息的分析,综合归纳出具有全局性、有建设性的防止问题重复发生的措施,为领导提供完善体制、改进机制方面的建议,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二)内部审计工作要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贴近生产经营管理实际

作为企业的管理和监督部门,审计部门应积极参与企业的管理,对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评价;对资产、负债、损益及其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全方位审计;对重大资金运作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对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和工程预结算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对单位领导人员离任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三)树立现代内部审计理念,提高审计层次,由最初的财务收支审计监督职能提升为参与管理、辅助决策的宽层面、高层次管理活动,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经济全球化,企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迫使企业管理者更加关注管理力度,防范经营风险。由此决定了内部审计工作应从单纯查错防弊审计向管理效益型审计转变。通过审计监督,促进企业建全各项管理制度,严密内部控制机制,推动生产经营规范化、制度化。

(四)从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延伸

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协助企业管理者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防范风险,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作为熟知企业内情的内部审计人员,要责无旁贷地参与到事前决策中来,通过日常掌握的信息和审计中发现决策的不完备之处,向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依据和建议,使之尽快修改完善。事前、事中审计防范比事后审计揭示、纠正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

(五)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

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经营区域的扩大化,企业内外部交易频繁且业务量大,管理活动日趋复杂。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熟悉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还要成为懂专业、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从CIA考试中我们也可看到,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审人员从业资格的要求,不仅在知识、技能方面,而且在人际关系交流和应有的职业谨慎等方面也是细之又细。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挖掘出深层次的问题,提出深层次的和有价值的建议,才能具有针对性和较强的操作性,才能被企业领导层和决策层采纳,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才能真正得以发挥。

(六)树立服务意识,重塑审计形象

内部审计人员常以监督、查错的面目出现,这很容易引起被审单位和人员的对立情绪,甚至采取不合作的态度,给审计证据的收集、取得造成一定困难,不利于审计工作开展,也不利于审计意见的采纳及实施。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清楚,自己是企业的一员,不是政府派驻企业的“特派员”,不能把自己和自己的工作凌驾于企业利益之上,成为企业的对立面。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一是要改进审计工作方法,即在审计开始时,对被审单位抱着信任的态度,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积极寻求他们的合作;二是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共同分析其负面影响,一起探讨改进的措施;三是要改进审计报告的方式,在报告形式方面,撰写审计报告时不使用责难性的措辞,不采取简单暴露问题的做法;在报告内容方面,向企业领导呈送的审计报告只反映重大的问题,而对一般性质的问题则在审计过程中直接向被审单位提出,并督促其就地整改。只有把监督寓于服务之中,才能减少被审单位的对立情绪,达到既实现对财务行为进行监督,又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的目的。只有这样,内部审计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服务。

上一篇:2022年上海高考数学试卷评析下一篇:小学一年级语文《小小的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