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国家文件(精选8篇)
金星乡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意见
皇华中学、金星乡中心校:
近年来,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为我乡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在劳动力输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留守农村且数量不断增加的儿童(以下称留守儿童)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教育管理已成为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为切实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古蔺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
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古府发„2009‟37号)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现就加强我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化认识,明确职责
农村留守儿童是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而产生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随着我乡每年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人数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这些留守在家的孩子正处于学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由于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和关怀,他们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生活和心理负担,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和行为偏差。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对提高全民族素质,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学校和有关部门一定要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把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采取有效措施,标本兼治,妥善解决。要发挥各方力量,形成一张覆盖到边、监护到底、关爱到位的工作网络,共同为农村留守儿童做好事办实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新一代合格人才。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一)建立健全工作责任体系。各学校每年要组织开展本辖区内农村留守儿童的普查统计工作,在摸清本辖区留守
儿童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留守儿童工作。
(二)建立“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层落实”的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形成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乡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将负责对全乡留守儿童工作进行统筹协调,加强督促检查工作;妇儿工委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共同做好留守儿童工作;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形成关爱帮助留守儿童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各司其职,齐抓共管
(一)充分发挥教育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教育的主导作用。一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将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教育工作纳入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规划,在安排、指导、检查学校工作时,将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教育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统一部署。二是要不断完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和工作机制,消除农村“流动儿童”义务教育体制障碍,切实保障农民子女的教育平等权益。三是各中小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建立情况登记、监护人联系、管理教育责任、情况报告、结对帮扶、沟通交流、寄宿优先等制度,把教育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四是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课程或进行个别心理辅导,有效排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困惑,帮助他们快乐成长。五是要经常组织学生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课余生活,注重素质教育。
(二)建立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的社会服务机构。乡级有关部门逐步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中心,对辖区内劳务输出人员建立家庭档案,督促村委会、学校与农村留守儿童家长或代管家长共同签订《留守儿童管理教育责任书》,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工作,要积极探索与市场相结合的延伸服务手段和服务领域的有效办法,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兴办托幼、文化补习、暑期托管、文化娱乐等适应农村特点的服务机构,不断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需要。
(三)发挥群团组织在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服务中的积极作用。
乡妇联组织要大力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关爱服务,发动和组织社会热心人士积极为留守儿童办实事做好事。要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托管服务,帮助留守家庭和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困难。要切实做好留守儿童家长、代管家长的家庭教育知识和家教观念更新培训工作,引导农民工及代管家长正确对待孩子成长,加强亲子间交流和沟通,让孩子感受到亲情的关爱,同时鼓励孩子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来抒发和宣泄内心情感,促进心理健康成长。
各单位共青团组织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主题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抓好“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和深入开展“青年志愿者爱心接力行动”。从2009年起,将青年志愿者关爱留守儿童接力行动覆盖到全县每个学校,为我乡农村留守儿童直接提供健康保健、心
理辅导、精神抚慰、经济扶助等方面的服务。要发挥关工委老同志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特殊作用。
(四)整合社会资源形成齐抓共管格局。一是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提高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度,倡导社会热心人士为农村留守儿童办实事做好事。二是有关部门各司其职:民政部门要及时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家庭及留守儿童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卫生部门要定期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为其提供专业的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提供必要的卫生保健和疾病防治条件;公安司法部门要积极为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制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提供服务,依法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文化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和监管,把加强网吧管理和建立网吧管理长效机制纳入为未成年人办实事目标;劳务输出部门和劳务培训机构要在劳务培训中增加法制教育的内容,帮助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知晓自己对留守儿童抚养教育的法定责任和义务。各级各部门都要把为留守儿童办实事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加强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重要工作狠抓落实,切实关心和帮助联系村、联系户的留守儿童。
(五)要加大对校外活动场所的投入力度,建设完善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整合利用农村闲置资产和村文化室进行多功能开发,组织开展留守儿童校外教育活动和服务。
金星乡人民政府
二〇〇九年二月二十六日
主题词: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意见
金星乡党政办公室2008年8月10日
一、研究缘起
根据妇联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按照《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21.88%。[1]此外,教育部发布的《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告》显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农村留守儿童共2126.75万人。[2]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留守儿童已经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其教育问题也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一些研究表明,父母一方不在身边,缺少了和儿童的交流,或者缺少了父母一方的监管,都有可能对儿童的教育产生负面影响;[3]大量研究都发现父母外出打工的汇款越多,可能子女做家务劳动和做农活的时间越少,专注于学习的时间则有可能增加,因而父母外出打工也可能对子女的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4]那么当这些作用交互在一起时,两者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又会有何不同呢?近年来因为留守儿童比其他儿童更脆弱的观念,政府和非政府组织都针对留守儿童提出了一系列的援助措施,但是这样对非留守儿童又不够公平,这些将是笔者接下来探讨的内容。
二、研究设计
1. 研究对象
河南省南召县(以下称“M县”)因经济发展落后等原因在2006年进入国家级贫困县的名单。根据2014年《河南省统计年鉴》,M县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一共有99060人,[5]王世炎等调查发现南阳市义务阶段的留守儿童总数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48%。[6]以此为参照,M县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大致有47548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比例为1:1。故在M县开展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比较研究具有典型意义,笔者选取了M县义务教育阶段20名学生进行了深入的访谈,访谈对象包括留守儿童10名,女生占6名;非留守儿童10名,女生占3名。编号1~10代表留守儿童,编号11~20代表非留守儿童,除被访者6和被访者17父母一方是高中以上学历外,其他儿童的父母都是初中及以下学历。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半结构式访谈为主,直接观察为辅,进行数据的搜集。访谈提纲主要涉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大内容。笔者根据骆风编写的家庭教育指标体系,构建出包括家长教育观念、家庭教育内容、家庭教育策略、家长道德文化素质的家庭教育访谈提纲;就学校教育而言,本研究主要将其放置微观层面,即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主要测量学生的学业成就、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三个指标;社会教育是指国家和社会公民团体在学制系统以外,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利用文化教育设施,对全体国民进行的一种教育。[7]本研究中社会教育主要指参加社会实践、参观博物馆、看电视和其他服务类的活动。
研究采用滚雪球抽样的方法选取M县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各10名进行访谈,并对访谈结果进行系统分析。
三、研究结果
1.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各方面的发展无明显差别,“弱势群体”情况堪忧
在学习方面,两类儿童的学习成绩、学习积极性等无显著差异。当询问“你觉得爸妈在家的同学学习好,还是不在家的学习好?”时,被访者回答如下:
“我们班有很多爸爸出去打工的同学,他们很努力,学习成绩比我们好,老师比较关注他们,对他们很好。”(被访者14)
“我们班基本都是留守儿童,我觉得根本还是看自己,这和父母在不在家没有关系,我们班学习好的那几个爸爸都出去打工了。”(被访者7)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父母的教育观念淡薄,施加于孩子的影响很小;另一方面取决于学生个人的努力程度,这与是不是留守儿童没有联系。
在和同学相处方面,几乎所有儿童都认为自己能够和同学友好相处。比如:
“有好几个好朋友,都是我们村上的,有时候说说话,有时玩游戏,有时讲学校发生的事情。”(被访者8)
“下课的时候有时会和前后位讲题,寒暑假就和村里的同学一起玩。”(被访者18)
留守儿童没有出现同伴交往问题是因为在M县学生认为父母出去打工是很正常的现象。当问及“你对你们班父母出去打工的孩子会不会有偏见?”时,被访者15说:“我们班很多同学的父母都出去打工了,和他们玩得很开心。没有偏见,这位同学就是父母出去打工的,我们放假后一直一起玩。”
在身体素质方面,两类儿童身体素质都较好,不经常生病。比如:
“身体倍儿棒,每天都走路去上学,家离学校3里,正好锻炼身体了。”(被访者11)
“每天学校都会集体做广播体操,我的身体还好吧,并不是经常生病。”(被访者7)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改善。M县实施了营养餐计划,两类儿童在营养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同时,每个儿童每天的运动量差不多,两类儿童身体素质都比较好,差异并不明显。有的研究同样表明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饮食、衣着等方面没有太大差异。[8]
但是农村儿童内部存在一些需要特殊关注的“弱势群体”,他们或是父母离异,或是生活极其困苦。被访者6说:“我觉得爸妈出去打工是因为他们不爱我了,感觉被父母抛弃了,我是父母的累赘,我们班有好几个父母离婚的同学。在学校觉得同学不喜欢我,在村里也没有朋友。”
还有一个男孩,家庭极其贫穷,父亲年迈多病,母亲离家而去,他不得不辍学在家照顾自己生病的爸爸,他说:“我想努力学习,但是因为要照顾我爸,有时候又学不会,如果今年我爸的病好一点,我就回学校继续上学。”
相关研究也表明,这些儿童的智力发展、学习成绩、被同学接纳的程度和亲子关系明显较差,在品德、性格方面的问题也明显偏多。[9]
2. 农村家庭教育观念朴素,对儿童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当问及“父母对你的学习期待高吗?”几乎所有儿童都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学习期待较高。被访者1说:“爸妈对我的学习关注很高,一般要求都是90分以上(满分100分),打电话的时候经常问我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和考试成绩。”
但是家长的教育观念还是很朴素的。首先,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未来发展没有明确的指导。当询问“父母对你未来有什么期待呢?”回答如下:
“没有什么期待吧,爸妈从来没有在我面前说过这件事情。”(被访者2)
“一点都没有,有时候他们偶尔会说你要向村里的谁谁学习,告诉我要好好学习但我真的学习不好。”(被访者14)
其次,家长缺乏对孩子未来的投资意识。当问及“你上过特长班吗?”除三个留守儿童外,其他儿童都没有上过特长班。这从侧面说明了相比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父母有投资子女教育的倾向。
再次,很多父母片面地以成绩衡量儿童的综合发展,被访者9说:“回家一般都在学习,很少出去玩。如果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我妈就说不好好学习管这些事情干嘛。村里一个学习好的同学家长觉得他各方面都好,其实他人品不好。”
最后,监护人未能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习惯,很多儿童沉迷于玩电脑和手机游戏。对于“放学回家你一般干什么?”被访者11说:“回家写作业,写完作业吃饭,然后就看电视打游戏,作业有时在学校就写完了,一般打游戏打到十一二点。”
父母不具备正确教育孩子的知识造成了上述情况。这些儿童的父母基本都是初中及以下学历,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家庭教育知识,更不知道如何参与到对儿童的教育之中。
3. 学校教育理念落后,教育状况不容乐观
M县的很多学校育人观念、施教方式依然落后,学校甚至没有任何拓展课程。当向这些儿童询问在学校学习的状况时,一些儿童的回答如下:
“从小到大,班级的同学都在70个以上,老师只关注好的学生,像我们比较差的,老师要么说两句,要么就扔在那里不管了。”(被访者16)
“老师除了讲课基本不和我们交流,犯错了就进政教处挨棍子。我们学校没有书法课,只有主科,副科都不上,老师让我们在班级里背英语、语文。”(被访者1)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师资不足导致的大班额问题,在有限的师资条件下,老师不可能关注到每个学生。相关数据可以佐证:河南省教育投入指数为54.0,位居全国25位,落后于全国平均值6.2个百分点,义务教育阶段师资指数严重偏低。[10]同时也说明了教师对待儿童的态度不会因其留守儿童的身份而有差异,只会因成绩好坏出现“远近之别”。
4. 农村的社会教育资源薄弱,对儿童发展没有明确支撑
社会教育作为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并列的三大教育体系之一,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1]然而M县文化基础设施几乎没有,光顾书店的儿童寥寥无几,很多儿童在空闲时间要么打游戏,要么在农村的道路上闲逛。比如:
“朋友一起打英雄联盟,或自己打单机游戏,或看一些电视剧,这边没有什么可以玩的地方,有时候觉得生活好无聊。”(被访者13)
“像我们这地方什么都没有,博物馆、展览只在电视上见过,不知道那是啥,生态园还可以去玩玩,但是时间长了就玩腻了。”(被访者6)
M县儿童文化知识面狭窄,打牌、游戏已经占据了部分农村儿童的闲暇生活。农村的社会教育产品供给不足,农村儿童没有可以参加的社会教育形式是问题的根源。
四、提升农村教育的建议
1. 丰富家长的家庭教育知识,加强家长与子女的沟通
面对家长教育知识缺乏的情况,笔者认为应该构筑以村委会为核心,建立引导农村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多元主体参与体系。首先,村委会应该和非政府组织定期请一些专家、学校的老师来给村民上课,传授如何正确地关注儿童的学习,如何正确地评价儿童,如何为儿童未来发展提供相关支持等知识;其次,鼓励监护人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亲子教育中,将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最后,外出务工的父母应该和留守儿童保持密切的联系,多和他们的监护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对孩子进行积极地监督与管理。
2. 转变教师育人方式,提升教师育人理念
学校应该整合多方面的资源,积极调动内部资源,联系学科优秀教师和学者定期在学校开设讲座,向教师传授相关教学经验和新的教育思想,提升教师对教育的认识,以民主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尽力做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教师之间可以成立专业发展小组,分享专业知识与技能;有关研究表明,教师的支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认同和同伴评价具有积极的作用。[12]教师应该转变以成绩评价学生的观念,同时多关注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
3. 集多方力量,以补偿教育的方式填补社会教育不足
补偿教育源于英美国家,目的是弥补一些弱势群体的孩子在智能和社会发展方面的不足。[13]根据国外的经验和我国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可以创造一种学校和村民相结合的补偿教育模式,当学生没有在学校接受教育时,由没有务工的村民和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李明华认为中国的农村地区存在着“富百姓、穷政府、弱学校”的现象,其中“富百姓”是指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劳动力外出打工而逐渐富裕的农村村民。[14]这些外出务工的村民可以拿出部分资金成立“农村学校补偿教育基金会”,用于支付照看他们孩子的村民和老师的工资,如果其他非留守儿童的父母也想让自己的孩子接受这种补偿教育,他们就需要向基金会缴纳费用。
4. 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儿童合理利用闲暇时间
对于儿童玩手机和感到无聊的问题,应该构建一种类似“农家书屋”的社会教育形式,将学生从沉迷电视和游戏中解放出来。有研究表明“农家书屋”在培养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进阅读技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5]村委会可以和书店进行协商,为农村儿童提供较低价格的借书卡,并倡导爱心人士向儿童赠送优秀读物;定期选择有文化知识的村民、学校老师、志愿者向农村儿童进行作品的解读和阅读引导;每个村设置读书班班长,向村里的儿童发布与读书相关的通知;定期开读书会,分享读书心得。村委会应该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点,开展针对性的社会教育活动,满足农村儿童的社会文化需求。
关键词:大学生支教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一、 调查目的
团中央、教育部、中宣部自1994年以来每年均号召和组织大中专学生志愿者进行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每年有百余万大学生利用暑期和自身的知识优势,深入农村和山区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三下乡”活动。笔者近三年来在广东边远地区进行暑期支教,对周边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关注,对该群体的了解也是保证支教成效的重中之重,因而针对支教地区和对象开展了本次主题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情况的调研。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调查对象界定: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 被父母单方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兒童, 年龄在0至18岁之间的儿童。
(二)调查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20份,有效问卷100份;在有效的调查对象中,男生占28%,女生占72%;7至10岁年龄段的占10%,11至13岁的占44%,14至16岁占46%;按照界定标准,留守儿童占54%,非留守儿童占46%。这些情况与当地留守儿童的情况基本一致,年龄大多集中在11至16岁,即初中生和小学高年级生为主,其中女生数量为男生的2倍多,这与当地重男轻女的观念有很大的关系,男孩可能随父母至工作地读书生活,留下女孩子在家乡,这也是当地的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
(三)生活方面情况对比分析:在经济来源方面,85%留守儿童家庭来源于打工,而非留守儿童家庭91%来源于农业、经商和其他收入,这种经济来源差异是导致留守儿童现象存在的最主要原因;留守儿童有67%经常有零花钱,较非留守儿童的56%稍高,父母不在身边而给零花钱以安慰孩子也是普遍存在;在做家务方面,有44%的留守儿童每天都做,比非留守儿童的22%高出一倍,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更自觉帮忙做家务;留守儿童父母有超过78%长达半年或更长时间才回家一次,这与非留守儿童的情况也是存在最大的差异;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与家庭发生矛盾的频率相近,但留守儿童在“有时候发生”这个频率段较非留守儿童的高;与家人发生后的处理方式上有所不同,选择“闷不作声”和“与父母倾诉”的比率相近,但留守儿童选择采用“其他方式”的占37%,远远高于非留守儿童的4%;从对生活的喜爱程度上,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喜爱程度的分布相近,普遍喜欢当前的生活环境。
(四)学习方面情况对比分析:在父母对学习成绩的关注方面,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关注度基本一致,父母都十分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学习成绩方面,留守儿童成绩在中等及以上的占56%,非留守儿童的占91%,留守儿童有37%处于成绩一般的状态、7%处于成绩差的状态,而非留守儿童这两项分别占9%和0%,这说明了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的成绩差,父母不在身边对学习成绩确实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五)人际交往方面情况对比分析:在与人交朋友方面,留守儿童有44%非常喜欢与人交朋友,而非留守儿童只占26%,说明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更加渴望得到朋友的关注;在与人发生矛盾后的处理方法选择上,留守儿童有52%选择“主动谦让”,而非留守儿童只有30%选择此项目,留守儿童更想通过自身的谦让来解决矛盾,维持朋友关系;在遇到学习和生活的困难时采取的解决方式上,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都倾向于“求助老师和同学”;在帮助人他人的态度上,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均表示会主动热心帮助他人;在与他人的关系上,留守儿童在维持得“很好”上只占48%,而非留守儿童占68,关系“一般”中的留守儿童占44%,非留守儿童占32%,而与人不接触或关系差的留守儿童占7%,非留守儿童则占0%,这说明了与人相处能力方面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稍逊,需要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
(六)内心感受方面情况对比分析:从家人的关心程度、与父母的交流、身边人对自己的关心程度等方面的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情况基本一致,家人对自身的关心及自身的感受都是一致了,反映出家人非常关心孩子的成长;但在分享快乐方面,几乎没人选择与老师进行分享,普遍选择与父母及同学进行分享,这也应该引起老师的注意;在担心父母情况方面,留守儿童有41%选择“总是担心”,远比非留守儿童的17%高,这反映了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思念更加深,父母应该注意这点;在孤独感方面,“有时候感到孤独”及以上程度的留守儿童占63%,非留守儿童只占35%,其中留守儿童绝大部分处于“有时候感到孤独”程度上,这说明了留守儿童普遍感到孤独。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调查当中,数据显示消极应对(NC)正常水平的比例占57.5%,偏低占35%,偏高占7.5%;积极应对(PC)正常水平比例仅占15%,85%都严重偏高,而且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数据分布较为一致,由此分析可知,被访者人群的消极应对情绪相对平稳,但积极应对情绪严重趋向一极化,需要进行正确地引导。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其实并不特殊,他们和非留守儿童一样,有相类似一般特征,但也在个别方面存在差异,如留守儿童更加渴望被关注但同时人际交往能力也相对较弱,他们更加敏感,容易感到孤独,但总体上心理健康水平较好,没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出现,这也是我们感到欣慰的地方。
三、对策和建议
(一)社会方面,要多关注农村和山区,加大对农村和山区的教育投入和相配套的保障措施,致力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状态;要进一步深化当地的经济建设,解放生产力促进地区经济快增长;重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引起社会各界的集体关注。
(二)学校方面,要转变只重视升学率和课业成绩的旧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重视心理健康工作,形成学生心理档案,开展丰富多样的心理活动,营造积极氛围,发挥好学校的育人作用;加强教师培训,开展更专业的心理咨询工作。
(三)家庭方面,要改变刻板的教育观念和“读书无用论”、“女子无才便是德”等错误观念,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重视孩子的心理成长,时常保持与孩子的沟通联系。
(四)支教团队方面,要转变观念,强化责任意识,整合优势资源,加强顶层设计和团队建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与之为友,以更加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来点燃他们的读书梦。
参考文献:
[1]郝振.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状况及其保护性因素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4:5-7.
摘要:留守儿童作为新时期的特殊群体,使学校的教育和教学遇到了严峻的挑战。让我们用老师弥补父爱和母爱,关心留守儿童的安全;学校安全教育和家庭,社会紧密联系,加强留守儿童的安全,使儿童保持健康快乐成长,有利于满足个人素质发展需求,农村家庭幸福的稳定,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丰富新社会主义农村建设。
留守儿童作为新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缺乏家庭的爱,缺乏家庭教育,在安全上有一个巨大的隐患。从溺水事故和频繁交通事故,心理健康不平衡等方面,对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进行分析。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留守儿童使学校教育和教学面临严峻挑战。我在课堂上对22个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这些孩子中的大多数是祖父,祖母,祖父,祖母看着,第一代的家庭关系,使监护人在父母和纪律上变得太过分,缺乏必要的限制,所以容易让这些孩子养成坏习惯。第二,因为他们大多是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缺乏安全注意,或没有安全意识,很少安全教育。当孩子违反这种现象时,有几个祖父,祖母,祖父,祖母,甚至包容和支持,使一些孩子发展不服从,战斗,互联网,逃学,撒谎等坏习惯有利于儿童安全健康成长。面对这些条件,我们这样做:
首先,与老师弥补父亲和母亲的爱,关心留守儿童的安全。
留守儿童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但是从他们通常的成长日记来看,我看到他们是因为缺乏家庭护理,我的心里有混乱。父母出去让他们的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虚,感到孤独,然后产生心理障碍和抑郁症等问题。孤独的心理不可避免地导致心理空虚,这导致了特殊的行为。因为缺乏保护,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一些事情会被照顾,人们充满警惕甚至敌意。老师和学科的临时监护人有强烈的反叛。为此,我们学校设立了一个留守儿童之家,将留下来 保持儿童分为12组,每组有两个慈爱的母亲。爱妈妈仔细照顾他们,随时与孩子交流想法,故障排除,随时让学生感觉很安全,与学生离开父母电话联系,在家里交换学生在各方面的情况,所以父母经常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微妙的变化。我是我们班的孩子留下的爱母亲,在心里有孩子,我明白孩子的心,他们被周末守卫在家看电视,不允许与小伙伴一起出去玩,因为对孩子的恐惧不安全一个问题。和孩子们都非常羡慕那些父亲和母亲在家里的同伴,经常周末由父亲和母亲带出来玩,和一个周末他们觉得非常失去在他们的心中。知道这件事后来,周末我带这些孩子到镇文化站参观,他们在文化站娱乐室打乒乓球,下棋,阅读......看孩子快乐,辉煌的微笑,我想这些留守儿童是如此渴望陪伴周末出房子玩,放松啊!我也经常使用周末或活动的时间与这些孩子在镇政府前面的广场和附近的工厂满足他们的需要。我的班上有一个留守儿童超级,记得只是一年级时他的性格更多退缩,往往是早或晚,有时早上6点到学校,看到校园里没有学生,他是一个玩外面,还有没有时间的概念,再次来到学校晚了,有时校际里转回学校的后面打出去玩,长期是一顿饭饿了饭。如超越这种类型的留守儿童,他们的行为给类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作为一个老师,我给他更多的关怀,我积极和他的许多方面的沟通,缺乏温暖,问他是否吃晚饭,从他摇头,点头,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在他冷的时候我的孩子的衣服,鞋子给他穿;没有晚餐,买面包给他吃,给他喝牛奶,老师经常打电话给他办公室,给他吃点东西,真的进入他的心里,更多地观察他的发展和变化,理解和缓解他的心理问题。今年学校庆祝了61次无线电歌剧活动,他看到学生们穿着整齐的校服准备参加游戏,心脏特别迷失,数学老师知道,马上把他的孩子校服穿上他,让他和学生一样快乐的61儿童节。
在 我教课,留守儿童可以全心全意地学习,得到好成绩不多。心理问题影响学习的态度,大部分缺乏对学习的自信心,结果普遍较差,甚至出现疲惫的心理学;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父母从自己的学习中工作,因为父母和分散的学习能量;祖父母老了,文化水平低,没有办法辅导孩子学习......对于这个心里的留守儿童,老师们总是利用时间来填补这些孩子填饱肚子,在课堂上创造一个互相爱情的主题团队,所有双对,节日祝福等形式,让大家在阳光下沐浴在爱中。
二,与家庭关系密切,留守儿童的教育注重安全。
在向教师提出的100条建议中,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样的一致性,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过程就像一张纸,做同样的房子很容易崩溃。因此,与家庭的密切联系将是加强留守儿童安全的重要途径。因此,每年春天刚刚过春节的时候,大部分留守儿童都不出外工作,上学 使用这一时间要求所有的班级都要留守留守儿童的父母将允许家长与工作的情况,以及孩子们的期望,使用学生开始自己的辛勤工作来激励他们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励他们不断前进。我记得今年我们班上留下的孩子们的父母见面,瑞丽的学生爸爸是一个建筑瓷砖工人,他告诉孩子他的工作日子和工作必须做的时候安全工作,孩子们都惊讶,他多么努力工作一天,许多高层建筑在世界上都是无数的建筑工人,如瑞丽父亲建起了一点土地,他们的安全意识高了,孩子们都深知只有自己在家里,在学校安全和快乐生活,很难学会健康成长,父母真的是安全的工作。在家长会议上,我还与学生家长谈论了儿童心理学,儿童安全管理和现代环境中的学习指导。我还用课堂班来保持留守儿童的孩子仔细观看交通安全教育和游泳知识和预防溺水安全教育两部电影,使父母必须加强安全教育意识的实际监护人,孩子应该在家里,什么不能做,到处做安全 全面教育。让孩子从微妙的开始,发展良好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习惯。
第三,与社区密切联系,提高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30店中心学校位于国道206东侧,学校门口是道路,交通安全是学校一直最关心的问题。为了有效加强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和交通安全教育,要有效避免交通事故或安全事故对这一特定群体的危害,学校特别邀请桐城交警三中队实施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更多采取措施有效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一天在中午的学校时间,下午学校交通警察提前五分钟到学校前路边护送学生过马路每天学校安排一天责任和一天老师帮助交通警察护送学生过马路。二是组织交通警察定期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展示交通安全图片,交通安全知识研讨会等,加强学校师生交通安全意识;三,交通事故案例报纸警告教师和学生;四是组织留守儿童和交警进行互动交流活动,谈论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使儿童 安全意识。
为了进一步提高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我们经常使用班级,团队将早上留下儿童进行安全教育,每学期进行多次紧急疏散演习,加强他们的安全意识,选校园安全星。
留守儿童的分析 由于受经济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所迫,父母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农村留守儿童过早地,品尝生活的艰难。,一方面,出于远离父母.缺少家庭温暖.他们在情绪方面极其不稳定,固执、孤僻、为人处事不合群、多疑敏感,以致同周围的人关系紧张.甚至仇视一切。另一方面,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压力导致他们过早地开始思考一些对他们而言太过沉重、太过成熟的人生问题.如“我们为什么这么穷?怎样才能挣许多钱?”在经历了生活的贫困到父母的离别到生活的改观的一系列过程后,孩子的心理变得比同龄人敏感、早熟。部分孩子在父母双方外出后有一种严重的失落心理,在一段时间里不爱交谈、不愿和别人交往.性格抑郁,再则,即使有隔代监护或代理监护,这些儿童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但终究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他们有心事无处说,只能用自己幼嫩的双肩扛下所有问题.这很容易形成精神或人格障碍。没有父母的关爱,他们自惭形秽.怕被别人看不起,不敢参与集体活动,把自己严实地封闭起来,甘心生活在被人遗忘的角落里这样.交往问题就导致其它心理问题,面对一些的孩子就容易形成自卑、孤僻等性格。留守儿童和正常儿童比较起来.没有父母的在身边呵护,形单影只。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疼爱.留守儿童有种被遗弃之感,久而久之.他们便会产生一种自卑心理。另一方面.他们总觉得是因为自己的原凶,父母才离家外出,所以陷入深深自责之中.这样也导致极度自卑。面对生活和学习的问题和困难,他们没有求助的对象.不像其他正常儿童那样有父母的指导,而只能依靠自己解决,出现错误和问题后,他们会后悔不已,缺少自信心。
解决方法:加强亲子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还要依靠广大留守儿童的父母做出更大的努力和牺牲。父母双双离开孩子的时时间应该尽量的晚一些,最好是能够在小学高年级之后,或者至少留一个人在家中。有了家长的帮助.孩子才能建立起对周围世界的信任,才会充分体会到自己在父母心日中的重要地位,才会克服他在早期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建立自信,走向正常的社会化道路,同时,父母离开家庭后要和孩子保持联系,不要把教育子女的义务全部扔给祖辈。在满足儿童物质方面要适可而止,可以经常给孩子一些表示爱意的小礼物,而不能只是金钱的满足。在寒暑假可以把孩子接到身边.这样可以加强亲子联系,也能让孩子接触社会,体会父母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学校和教师应充分照顾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农村小学宿舍条件普遍很差,很多学校没有寄宿条件.政府应加大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并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要尽量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条件.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给他们以家庭教育补偿,教师在辅导学习和生活中,应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多发现和鼓励他们的优点,对他们的缺点多一些忍耐和宽容,在课程设置上可以相应地增加心理健康课程和情感教育课程,而不应只把目光放在那儿个考试科目上,还应建立生活指导制度,配备专门的生活指导老师,给留守儿童以生活方面的指导,增强师生之间的了解。对目前的农村学校而育.这可能有很大的闲难。无论是师资还是经费都有很多的问题。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扶持力度。
XX年10月,我校课题组以朱桂林、朱庆生两同志申报的课题《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已被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立项。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受到党中央的关注,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动力涌向全国各大城市务工,他们当中多数人都将自己的未成年子女留在家里,于是,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留守儿童出现了。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有近1.5亿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儿童人数近229万,这些留守儿童大部分在农村,也有部分流动在城镇,从我校和各地调查统计的数据来看,每年留守儿童都呈现增长的趋势,这些留守儿童他们远离父母,他们的监护权谁来行使?他们的教育权如何保障?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并日显突出,许多人大代表在农村实际调研中亲眼目睹了我们农村留守儿童这群弱势群体的教育生活现状,并大声疾呼全社会都要更多地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
新农村建设中的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从人民日报曾作过一个调查,认为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在于“道德的滑坡”。究其根源就是因为这庞大的儿童群体,他们的父母涌入城市打工,家庭教育得不到有效的保证。使他们的认识、价值观偏离了正常儿童的成长正常轨迹。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是人们认识、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时期,是人生成长的最关键时期。事实证明,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的心理缺陷是多方面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普遍较差,感情、心理素质偏僻脆弱,生活自由散漫,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儿童最亲密的抚养者是他们最重要的榜样。据我校采集的留守儿童信息统计,XX年占学生比例为27.13%;XX年占学生比例为27.38%;XX年我校现有学生数为788人,其中留守儿童为248人,占学生比例为31.47%。这些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乏最亲密的抚养者、父母的教育呵护,导致他们身上普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一是临时监护人责任不明确。二是临时监护人管理不力。三是留守儿童的学习普遍较差。四是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五是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
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1、家庭教育意识淡薄。2、学校教育措施不力。3、社会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及意义:
1、建立留守儿童专项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
3、用情感教育,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方法。
4、创建留守儿童学校教育体系、家庭教育体系和社会教育互动体系和网络,探究形成教师、学校、家庭的教育合力的有效途径,共同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
关心和关注新农村建设中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研究工作,有利于促进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教育教学中的践行和应用。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重点研究以下内容:
1、健全留守儿童专项档案。
2、通过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出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是哪些?
3、留守儿童主要有哪些几种类型?
4、留守儿童存在着哪些影响学习的心理障碍?
5、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怎样教会留守儿童掌握一些系列的独立学习的策略和技巧。
6、创建留守儿童学校教育体系,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体系,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立体网络的作用,转变留守儿童思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
龙桥镇中心小学在校就读的留守儿童。
六、课题实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订方法是教育研究法。同时还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性,观察启示法、活动教育法、心理测试法、经验总结法等。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
课题实验学校系“庐江县农村示范小学”,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地处乡村的庐江县龙桥镇流动人口多,“留守儿童”占全校学生比例较大。XX年6月省妇联、省教育厅授予“安徽省流动人口、留守儿童家长示范学校”。
本课题研究将聘请安徽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省级课题鉴定专家、巢湖市首届中青年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特约研究员张茂平老师担任课题实验专家指导。
课题负责人之一的朱桂林老师为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庐江县名师讲师团成员,曾参加过《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省级课题实验工作,并有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
另一课题负责人朱庆生老师曾获庐江县青年教师课堂大奖赛一等奖,庐江县名师讲师团成员,有多篇论文在省、县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
参与实验的教师年富力强,平均年龄在3 5岁左右,其中大专学历10人,本科学历2人,他们中有县、市级教坛新星、教学能手,县级青年教师课堂评优获奖教师,均能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和研究工作,且科研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
本课题将采取调查、访谈、家校联动等科研手段,保证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创新性、推广性。
学校将在人员、经费等方面予以充分的保证。
八、课题实验研究人员分工:
1、科研指导专家:张茂平(聘请省课题鉴定专家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庐江县希望小学教导主任)
组长:朱桂林 朱庆生
主要成员:卢鹏飞 柯文龙,吴守群、秦琼、卢丽丽、曹娟、吴桃红、程爱武、叶松林、程清、卢友娣、芮海霞、芮东明、何梦芝、朱堆芳、郑晓玲。
成员:龙桥镇中心小学全体教师。
2、课题管理:
由课题组长制订研究方案实施宏观指导,具体工作的教导负责协调组织和实施。课题成员根据承担的具体课题任务参与实验研究。
3、确定课题实验方案
由朱桂林老师拟定课题方案。经交流论证完善后付诸实施。
九、课题研究的步骤及成果:
(一)申报立项阶段(XX年1月—XX年9月)。本阶段是课题酝酿研究方案以及课题立项准备和申报阶段。主要工作包括:搜集资料,了解国内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研究的深度、广度和已有的情况),建立课题的实验设想,撰写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启动研究项目。
(二)课题组实验阶段(XX年10月—XX年7月)
XX年10月至XX年4月是初步探索阶段。主要工作包括:组建课题研究组,进行研究人员的学习,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开展初步的实验工作,及时交流研究心得,调整、改进研究内容和方法,注重资料积累。
XX年5月至XX年10月为深入研究阶段。主要工作包括: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观摩研究课,交流研究论文等等,定期进行阶段性小结以及资料的收集和成果的整理,构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体系。
案例一:关爱缺失型
玉凤, 两岁时交给奶奶照顾, 父母外出打工, 长年累月不回家。玉凤自读初中以来, 没有一天把老师的话听进心里, 成绩不太好, 但也不是最差, 上课时不认真听讲, 经常捣乱课堂纪律, 任课老师找她谈心, 她满不在乎。无论哪位老师批评她, 她都立马顶嘴, 每个老师既感到头痛又十分生气, 老师们把这个问题反映给了我, 我把她找来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 她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用不服的眼神看着我, 我对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 最后她答应改正, 事后却照样我行我素, 经过几次反复, 她的表现比以前更恶劣, 最后连学也不上了, 我到她家家访, 让她继续上学, 她说我就是死也不读书, 爷爷奶奶拿她也没办法, 最后在外打工的父母只好让她跟着他们外出打工去了。
反思:单从表面看, 玉凤是我们常说的“欠管教”型。心理学研究证实, 在儿童的人格发育过程中, 家庭环境和亲情教育非常重要, 将直接关系到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她渴望亲人的关爱, 渴望拥有一个幸福的家, 玉凤在这方面真的缺失了, 仔细思考“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 单单是家长的错吗?作为教育工作者, 如果我们懂得爱, 有博大的爱心并及时给予关爱, 填补孩子们心灵上的空白, 让孩子们在关爱中成长, 在师爱和亲情的呵护中生活和学习, 她就不会如此冷漠。
案例二:我行我素型
峰峰, 他是个十分聪明的孩子, 但自我控制力极差, 上课活泼好动过度, 经常捣乱课堂纪律, 课后, 老师找他谈心, 他也知道自己错了, 保证今后一定改正, 事后却照样我行我素。他上课不听讲, 作业不做, 晚上上网, 白天睡觉。星期六、星期日整天泡在网吧里, 饭也不吃, 他奶奶心疼他, 叫他回家吃饭, 他却认为丢了自己的面子, 对着奶奶大吼:“你个老女人再不滚回去, 我就一砖头砸死你。”奶奶见状, 只能忍气吞声, 流着泪回到家中。
教师在家访的过程中了解到, 峰峰很小就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被视为掌上明珠, 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成绩还好, 高年级时贪玩, 成绩下降, 到后来还差点辍学。到了初中, 坏习惯有增无减, 任课老师感到头痛, 他母亲也认为他不可救药。于是我们趁着父母回家过年, 去峰峰家进行了家访, 他的父母向我们反映, 由于他们常年不在家, 爷爷奶奶根本管不了他, 有时他对爷爷奶奶还动手动脚。他的父母说没人管得了他, 而他本人也不想读书了, 要出去打工。经过我们的耐心劝说, 父母才让他继续读书。我很高兴, 因为我们的工作向成功迈进了一步。
反思:心理学研究证实家庭环境在个体心理发生、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而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疼爱、关怀、信任、鼓励与支持, 不仅会在儿童智力发展方面造成一些难以挽回的不良后果, 还会使儿童产生孤独、无助的性格特征, 甚至导致难以与人相处等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留守儿童”这种特殊时代的特殊现象需要社会、政府、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关注。“留守儿童”问题, 社会要伸出援手;政府要拿上议事日程;学校要具体实施并安排教师和社会爱心人士作为留守儿童的爱心父母, 并定期和留守儿童交流谈心, 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家长要定期与学生电话联系, 多给学生一些亲情关爱, 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使他们感受到自己不是被遗忘的人。
面对留守儿童, 我们的宗旨就是爱他们。具体应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 要接纳他们, 不要有丝毫的敌意, 要最大限度地容忍他们。
第二, 要宽容, 允许他们反复犯错, 要循循善诱, 耐心教诲。
第三, 多一点关爱, 少一些批评, 注意心理辅导的作用。
第四, 要降低要求, 对他们做的正确的事要予以肯定, 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培养他们的自尊心。
第五, 不要忽视家长的作用, 要把家长当作同事, 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对他们尊重, 他们才会把你当作亲人。
总之, 对待留守儿童, 以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 是成功教育留守儿童的保证;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 是成功教育留守儿童的关键;以耐心、恒心陪伴他们的孤独的心灵, 是成功教育留守儿童的捷径。
参考文献
[1]冯忠良, 伍新春, 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一、学习无人监管让人忧。读小学的孩子回到家里,父母亲就是他们的第二任老师,又是校外辅导员。在学习上多少可以做些指导,监督。老师布置了哪些科目的题目,做完了没有,质量如何,何时完成,都是家长可以监督的范围。可一旦家长不在身边,作业就会出问题,要么敷衍了事,要么拖欠。初中学生,人大心大,更是名堂多,把家庭作业不放在心上。爷爷奶奶问起作业的事,他们往往会回答说“做完了”或是“老师没布置”,以欺骗年迈老人。学生只怕老师,父母次之,爷爷奶奶就更不用说了。爷爷奶奶最疼爱的就是自己的孙儿孙女,他们只管孩子的吃穿、用钱等,至于学习,那就有心无力了。
我班有个叫王磊的学生,父母在外打工,每次节假日布置的家庭作业总是拖欠。有一次,我急了,上门家访,家里只有爷爷奶奶,管不着。拨通了他爸爸妈妈的电话后,他们大吃一惊,说:“我孩子不是成绩很好吗?他说他是全班第三名,怎么会作业不做呢?”我说:“什么第三?倒数第三。每次的家庭作业几乎没做,成绩能好吗?”他爸妈这下急了,连忙赶回家,又是与老师交涉,又是教训孩子,末了走了。可王磊也就好了那么几天。
二、用钱无节制让人忧。父母亲外出打工,生怕苦了孩子,往往会留足够的钱在家里。临走时还对家里人说:“用钱就不用紧他了,只要他要,您就给吧!”之所以这样,他们心里认为:“在学习上、生活上、情感上,没有对孩子关照,那就用金钱弥补吧。”他们的想法错了。孩子往往会多要钱,因为金钱万能。他们拿着这些钱干什么来着?买零食吃,买玩具,租看一些无用的书刊,上网玩游戏,给同学庆祝生日……那他们还有心思学习吗?做爷爷奶奶的心里想:“只要孙子平安无事,花点钱,算什么,要,就给。”
我曾教过这样一位学生,他父母外出打工,留下一千多元钱存在银行里。由这孩子自取自用。不用他爷爷奶奶操心。可是,不到一个月,钱就花光了。原来,他读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多数时间泡在网吧里,我曾多次走访,对他劝说、教育,都无济于事。没过多久,他自己就弃学了。
三、行为习惯的放荡,缺乏良好的养成教育让人忧。每逢周末、节假日,这些没有父母监管的学生能早睡吗?大概是半夜转钟吧。干什么?看电视呗。第二天早晨能起得早吗?一定是太阳老高。刚起床,三五成群的同学来了,“今天给××同学庆祝生日”。带着礼品,庆祝时,饮料、啤酒,有说有唱,好不热闹。试问:“倘若他们的父母在家,能允许他们这样做吗?”还有的学生干脆上街泡网吧,或者呆在家里看电视,或者钓鱼、捉龙虾,或者相互串门。更有甚者谈情说爱。在他们看来,节假日全身心地玩乃天经地义,什么学习,全都抛在脑后。试想:他们的父母在家,一定会吩咐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监督他们学习、休息。
四、安全问题让人忧。留守学生都是青少年、儿童,本来他们的自制能力差,做事缺乏理性,安全意识薄弱,加上没有父母的陪伴,出现安全事故在所难免。如我校有一位学生,在周末的时候,独自去钓鱼,鱼竿触到高压线被电死。又如本镇小学一位十岁的女学生早晨上学,穿着雨衣,骑着自行车,路上风大雨大,不小心冲到一条小沟里被淹死。试想:这些出事的学生如果有他们父母的陪伴、护送,或许能幸免一死。我校上一届初三,就有一对男女学生,在读初一时,他俩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俩人也仅仅是同学关系。可到了初二,他俩便开始谈恋爱了,经老师教育后,他们只表现得更隐秘些。到了初三,他们居然在公众场合挽着手,一个非你不嫁,一个非你不娶,如胶似漆。试想:他们还有心思学习吗?如果有他们的父母在家里对他们进行教育、疏导、监管,或许不会发展到这一步。
五、留守学生缺乏父母亲情的关爱,心灵情感的失落让人忧。外出务工的父母,一部分是年终春节回来一次,还有一些是几年才回来一次。他们对子女的关爱只能是有心无力。留守学生在心灵情感上有种失落感。生病了,没有父母陪伴;放学、上学没有父母接送;有了成绩,不能与父母分享;遭遇挫折,不能与父母倾诉……有一位学生说,每当看见自己的同学有父母亲接送,真羡慕。还有一位学生说,每到春节,他就在门前盼望着父母的归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真情的流露。
关于留守儿童的问题,作为班主任,我有如下思考。
一、学校与家长签订学习、安全责任状。学校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状,许多学校正在施行,至于学校与家长签订学习责任状,目前还没有多少学校尝试,这也仅是我个人的构想。长久以来,众多家长认为,教育学生是学校的责任、老师的责任,好像他们是局外人,其实这是极其错误的。
也有这样的家长,从小学到初中,对于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很少过问,一旦考试成绩糟糕,就将怨气发在学校、老师身上。这不是一种悲哀吗?有些家长,自己的孩子在校外出了事,也找学校麻烦,纠缠不休。因此,学校与家长签订学习、安全的责任状很有必要。
二、学校、班级建立留守学生的资料档案,如家长电话、学生身体状况、行为习惯。
三、班级、学校定期召开留守学生的教育、培训会。教育、培训这些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分析他们的的生活状况及其特征,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增强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培养他们的健康心理。
四、班主任应经常上门走访,与留守学生的监护人交谈。一方面,将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告知家里;另一方面,也能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这样教育学生就能有的放矢。
五、地方政府也要担负一定的职责。如乡镇党委、居委会、村委会,尤其是村委会、居委会,他们对本范围的学生大都比较熟悉,如果多一双关爱、监督的眼睛,学生违纪的事可能要少一些,安全系数要大一些。
六、规范网吧、节摊、音像销售等市场,尤其是网吧应该限制未成年人出入。这样,就堵塞了一条对青少年学生产生不良诱惑的途径。
关注青少年儿童的教育及健康成长,不仅仅是学校、老师的责任,也是家长、社区、村组、地方政府的责任,一句话是全社会的责任。只有大家共同承担了培养、教育孩子的责任、义务,我们的青少年儿童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留守儿童的国家文件】推荐阅读:
留守儿童的信11-05
对“留守儿童”的思考10-08
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10-14
关于留守儿童的建议11-10
留守儿童生活的论文12-02
如何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06-06
关于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06-27
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07-12
写给留守儿童的一封信07-12
关于关爱留守儿童的心得作文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