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发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切实加强(通用12篇)
全省煤矿安全生产重大事项调度暨安全新技术
交流会汇报提纲
一、今年以来安全生产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
1、矿井开拓布置是否合理、完善,是否存在非法违法生产建设、下半年生产能力和采掘接续计划安排情况;
2、各大安全系统运行情况,特别是持续优化、调整、改造通风、运输、提升系统的安全保障能力情况;
3、各类重大灾害威胁程度与安全重点领域管控情况,安全投入和隐患治理情况;
4、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
5、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瓦斯治理方面
1、瓦斯防治工作“十条禁令”落实情况,今年以来矿井瓦斯超限地点、次数和对应的处理情况,过断层、构造带瓦斯防治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情况;
2、矿井瓦斯基础参数是否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
国务院办公厅2011年5月13日转发发展改革委、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的若干意见》 (国办发[2011]26号) 。近年来, 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煤矿瓦斯 (煤层气) 防治工作的政策措施, 全国煤矿瓦斯抽采利用量大幅度上升, 瓦斯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大幅度下降。但随着煤矿开采强度增大、采掘深度增加, 瓦斯防治难度越来越大, 同时, 瓦斯防治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在一些地方和企业仍然比较突出。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国发[2010]23号) 和全国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坚决防范遏制煤矿瓦斯重特大事故, 现就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 进一步落实防治责任; (二) 提高准入门槛; (三) 强化基础管理; (四) 加大政策支持; (五) 加强安全监管监察。具体要求: (1) 强化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组织领导。 (2) 落实煤矿企业瓦斯防治主体责任。 (3) 严格煤矿瓦斯防治责任考核。 (4) 严格控制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建设。 (5) 建立煤矿企业瓦斯防治能力评估制度。 (6) 支持煤与瓦斯突出煤矿企业整合关闭。 (7) 落实煤矿瓦斯区域性防突治理措施。 (8) 强力推进煤矿瓦斯抽采系统建设。 (9) 规范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管理。 (10) 加强矿井揭露煤层管理。 (11) 完善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12) 加大煤矿瓦斯综合利用力度。 (13) 研究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税收支持政策。 (14) 落实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使用政策。 (15) 推进煤矿瓦斯防治技术创新。 (16) 支持和规范煤矿瓦斯防治技术咨询服务。 (17) 实行瓦斯防治重大隐患逐级挂牌督办。 (18) 从严查处超能力生产行为。 (19) 加强煤矿瓦斯超限管理。 (20) 从重处理煤矿瓦斯死亡事故。
为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要求,切实加强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和指导工作.依法管理和规范流转行为,维护广大农民和林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现就加强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一)加强集体林权流转管理,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林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集体林地明晰产权、承包到户后,集体林权流转是实现森林资源资产变现,促进林地向经营能力强、生产效率高的经营者流动,实现规模经营,优化配置资源,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加强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对于维护农民及相关林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培育健康有序的林权交易市场.促进林业生产力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集体林权流转管理,是落实处置权.实现兴林富民的客观需要。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本要求。森林资源资产流转、变现,是落实处置权的重要内容,有利于让农民获取资金从事林业生产经营活动。增加森林资源。规范集体林权流转行为,搭建森林资源流转平台,对于盘活森林资源资产,促进生产要素向林区流动,做大做强林业产业,实现兴林富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集体林权流转管理,是维护森林资源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的重要举措。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一些地方集体林权流转处于不规范状态.暗箱操作,低价转让集体林地、林木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农民失山失地和集体森林资源资产流失,有的甚至引发林权纠纷、毁林和群体事件,对森林资源安全和林区和谐稳定带来了不利影响。加强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工作,有利于防止农民失山失地.有利于维护流转各方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维护森林资源安全和林区和谐稳定.有利于巩固和扩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果。
二、加强集体林权流转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四)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精神,以稳定林地承包经营关系为基础.规范集体林权流转行为,建立健全林权流转服务体系,促进集体林权流转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五)基本原则。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工作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农民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坚持统筹兼顾、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坚持有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合理利用和林区的和谐稳定。
三、依法规范集体林权流转行为
(六)稳定林地家庭承包经营关系。为保护农民平等享有的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对适宜家庭承包经营的集体林地应当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要引导农民在获得林地承包经营权后一定期限内自主经营,引导农民依法通过转包、出租、互换、入股等形式流转。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炒买炒卖林权,防止农民失山失地.确保农民长期拥有可持续就业和增收的生产资料。
(七)建立规范有序的集体林权流转机制。依法采取转让方式流转林地承包经营权的.应当经原发包的集体经济组织同意;采取转包、出租、互换、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应当报原发包的集体经济组织备案。集体统一经营的山林和宜林荒山荒地,在明晰产权、承包到户前,原则上不得流转;确需流转的,应当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流转方案须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提前公示,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后,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并采取招标、拍卖或公开协商等方式流转。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林权流转时享有优先权。流转共有林权的,应征得林权共有权利人同意。国有单位或乡镇林场经营的集体林地.其林权转让应当征得集体经济组织村民会议和该单位主管部门的同意。
(八)加强集体林权流转的引导。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流转,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需要变更林权的,当事人应及时依法到林权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林权变更登记。要引导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合作林场、股份制林场等林业合作组织,联合经营林地:鼓励广大农民和林业经营者与企业合作造林:鼓励短期限流转、部分林权流转、林木采伐权流转和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间的流转;鼓励到林业产权交易管理服务机构进行流转。对不宜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可以将林地承包经营权折股分给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后,再实行承包经营或股份合作经营。
(九)切实维护集体林权流转程序。区划界定为公益林的林地、林木,暂不进行转让;但在不改变公益林性质的前提下,允许以转包、出租、人股等方式流转,用于发展林下种养业或森林旅游业。对未明晰产权、未勘界发证、权属不清或者存在争议的林权不得流转:集体林权不得流转给没有林业经营能力的单位和个人;流转后不得改变林地用途;流转期限不得超过原承包经营剩余期限。
(十)禁止强迫或妨碍农民流转林权。已经承包到户的山林,农民依法享有经营自主权和处置权,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采取强迫、欺诈等不正当手段迫使农民流转林权,更不得迫使农民低价流转山林。已经承包到户的山林需要流转的.其流转方式、条件、期限等由流转双方依法协商确定,任何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绝不允许借改革之机为本人和亲友谋取私利。
四、妥善处理集体林权流转的历史遗留问题
(十一)全面核查集体林权流转的历史遗留问题。要结合本地实际开展梳理工作.全面掌握以往林权流转的时间、地点、面积、价格等.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流转活动,要依法对其合法性、有效性进行核查。对本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前因林权流转造成无山无林可分的地方.更要认真对待,切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精神,妥善解决这类历史遗留问题。维护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林区的社会稳定。
(十二)依法妥善处理集体林权流转的历史遗留问题。本着“尊重历史、兼顾现实、注重协商、利益调整”的原则,依法妥善处理集体林权流转的历史遗留问题。对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前的流转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法律规定、流转合同规范的,要予以维护;流转合同
不规范的,要予以完善;不符合有关法律规定的.要依法予以纠正。
(十三)积极探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有效形式。对流转面积过大、价格过低、期限过长、群众反映强烈的,要采取协商的方式,通过让利、缩短流转期、折资入股等办法依法进行调整.特别是要把政策性让利真正落实给农民:也可以因地制宜地采取“预期均山”的办法予以解决。“预期均山”要按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规范程序运作,既要保障农民平等享有林地承包经营权,又要依法保护林业经营者对承包林地的投资权益。
五、加强集体林权流转服务平台建设
(十四)加强集体林权流转服务。各地要建立健全林权流转运行机制和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流转活动的公平性和合法性。要积极培育林权流转市场,制定林权交易规则,提供林业产权交易、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木竹检尺、林业科技、法律咨询等服务。形成规范有序的流转市场体系和管理服务体系。
(十五)加强流转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工作。要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和评估队伍建设,规范流转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为,维护交易各方合法权益。流转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应当以具有相应资质的森林资源调查机构核查的森林资源实物量为基础,进行价值评估。从事流转森林资源资产实物量调查和价值评估的森林资源调查机构和资产评估机构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资质条件.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资源调查、资产评估相关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规定和要求进行森林资源实物调查和资产价值评估。
(十六)加强集体林权流转的金融服务工作。为完善林业融资环境.改变林权抵押贷款难的状况.各地林业主管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协助金融机构降低因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森林保险等业务带来的风险,做好抵押林权处置的服务工作和林地林木权属抵押登记管理工作;要积极探索建立林权收储中心、林业专业性担保公司等,化解林权融资风险,促进林业金融服务持续健康发展。
六、强化集体林权流转的管理工作
(十七)依法强化集体林权流转登记工作。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林权登记发证的有关规定,认真审查林权流转登记申请文件.特别是要认真审查其权属证明文件和流转决策程序的合法性、有效性、申请人的资格证明、流转合同和流转方式等内容,依法办理林权登记手续。对于合法规范的集体林权流转,需要变更林权的,林权登记机关应当及时受理,认真审查并进行林权变更登记;对于不符合法律法规相关规定的林权流转,登记机关不得给予林权变更登记。
(十八)加强集体林权纠纷调处和仲裁工作。要重视群众的来信来访,认真对待涉林纠纷。因集体林权流转发生纠纷的,要鼓励当事人自行和解;和解不成的,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进行调解:当事人和解、调解不成或者不愿和解、调解的,林地承包仲裁机构应当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及时依法给予仲裁。当事人不愿意提请仲裁的,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指导纠纷调处和仲裁,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十九)加强集体林权流转合同管理。为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集体林权流转应当依法签订书面合同,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统一制定本辖区内林权流转合同示范文本。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或乡镇林地承包经营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向达成流转意向的双方提供统一文本格式的流转合同,认真指导流转双方签订流转合同,并对林权流转合同及有关文件、文本、资料等进行归档,妥善保管。
(二十)加强集体林权流转收益管理。已承包到户的林权流转,转包费、租金、转让费等收益归转出方所有,或按照承包合同约定进行分配.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截留、扣缴。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的林权流转收益归本集体所有,纳入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用于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分配和公益事业。
(二十一)加强集体林权流转监管工作。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集体林权流转的监管,对弄虚作假、恶意串标、强买强卖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制止,构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查处。要加强对林权流转后是否改变林地用途,有无违反国家政策法律等情况进行监督,对违反规定的.要依法予以查处。
七、加强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十二)切实加强对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集体林权流转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林区社会的和谐稳定,事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及改革成果的巩固,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各地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认真研究,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确保集体林权流转的指导和监管收到实效。
(二十三)加强林权管理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林权管理和交易服务机构建设,加强林地承包仲裁机构建设。选调一批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思想作风正、敢于负责的人员,充实到林权管理和服务机构工作,为开展林权流转服务和监管提供组织保障。
(二十四)加强集体林权流转相关制度建设。各地要建立和完善林权流转的相关制度.针对流转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研究制定规范流转的办法,尽快建立起林权流转服务和监管制度,为规范集体林权流转行为提供制度保证。
国家林业局
【发布文号】内政办字〔2005〕134号 【发布日期】2005-05-12 【生效日期】2005-05-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转发残联等部门关于切实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意见的通知
(内政办字〔2005〕134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自治区残联等部门《关于切实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的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五年五月十二日
关于切实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的意见
民政厅 教育厅 公安厅 司法厅 财政厅 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卫生厅 工商行政管理局 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 扶贫办 残联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的意见》(国办发〔2004〕76号)和《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就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解决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一)切实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残疾人扶贫工作,并将其纳入扶贫工作的总体规划,统一组织,同步实施。各级发改委、扶贫办、财政、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残联等部门要密切配合,抓好康复扶贫贷款、财政扶贫资金和以工代赈扶贫资金的落实工作。选择、落实发展前景好、见效快、辐射带动面大的扶贫项目,扩大项目覆盖面,带动残疾人扶贫。
建立多渠道的扶助贫困残疾人资金投入机制,落实残疾人扶贫开发的各项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解决康复扶贫贷款中的问题,提高贷款到位率。做好康复扶贫项目库的建设与管理,做好项目储备、筛选、认定、论证工作。采取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方式,将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与信贷扶贫有机结合,支持能够带动残疾人增加收入的项目或企业。加强对贫困残疾人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支持性、延伸性服务,扶持贫困残疾人开展种植业、养殖业、小型加工业和多种经营。
(二)积极推进贫困残疾人就业和再就业。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2002〕12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9〕84号)精神,完善对福利企业的扶持政策。
鼓励社会各界依法兴办社会福利企业,落实国家关于福利企业的税费减免规定,保证按时退税,稳定、扩大残疾人集中就业。鼓励社会各界依法兴办工疗机构、盲人保健按摩机构等福利性机构。
制定、完善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的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残疾人个体创业符合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政策条件的,可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申请从事个体工商业执照的残疾人,要简化办理手续,优先核发营业执照。对持有《下岗证》的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的,自批准其经营之日起3年内免收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费(包括开业登记、变更登记、补换营业执照及营业执照副本)、个体工商户管理费、集贸市场管理费等费用。各级城管部门要在场地、摊位安排等方面提供方便。残疾人个体从事劳务、服务性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从事营业经营,营业额较小的,给予免税照顾。落实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政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实行税务征收,财政拨款单位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可由同级财政直接划转。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有结余的地区,可用于适当补贴城镇贫困残疾人个体户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开发公益事业就业岗位。各级政府为实现再就业目标购买的岗位,应优先提供给适合岗位要求的下岗残疾职工。
加强对残疾人尤其是失业、求职登记残疾人的技能、实用技术和职业培训,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开展定向免费培训。
强化残疾人就业服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将贫困残疾人纳入服务范围。建立和完善各级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完善服务功能,强化服务手段,拓展服务项目,按照劳动保障部门委托,认真做好残疾人失业登记工作。
旗县级以上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及其监察机构应将残疾人就业纳入当地行政执法检查和劳动监察范围进行监督检查。县级、设区的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照法规可以委托当地残疾人联合会组织实施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各级政府应采取督查的方式,检查按比例就业工作。
(三)切实将贫困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落实残疾职工参加社会保险等政策。用人单位要对残疾职工给予照顾,各级工会组织要关心残疾职工的生活,依法维护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在岗的残疾职工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有生产任务的企业应对残疾职工妥善安置,不得推向社会。对于残疾人双职工家庭,必须保证一人在岗就业。企事业单位因实行改组、改制或关停并转的,应保证残疾职工的基本生活。
各地要按照应包尽保,公开、公平、公正,重点救助与特殊困难救助相结合的原则分类施保。把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列为特殊保障对象,实行重点补助。对由于特殊因素导致低保家庭或家庭成员按低保补助标准已不能维持家庭或有关家庭成员最低生活水平的,适当提高其家庭或个人补助标准,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各级政府要建立扶助贫困残疾人专项基金,用于解决贫困残疾人低保范围之外的特殊需求。
(四)改善贫困残疾人住房条件。据初步统计,我区尚有3??8万农村牧区贫困残疾人属于无房或极度危房户,实施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分级筹措资金,加大资金投入,有计划地改善农村牧区贫困残疾人的住房条件。各级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在用地、基建、收费等方面给予扶持和优惠。广泛动员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村组和个人,采取包户、募捐、出义务工等形式,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筹措经费和物资。城镇贫困残疾人住房困难的,应优先照顾其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无购买房能力的要纳入政府廉租房制度。特别困难的要优先实行实物配租。
(五)为贫困残疾人提供社区生活服务。城镇社区要将残疾人基本生活需求纳入社区服务内容,在社区布局、功能定位、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充分考虑贫困残疾人的需求。要把解决残疾人就业同加强社区残疾人工作机构有机结合,抓好残联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社区残疾人协会,利用社区公益事业就业岗位配备残协专职委员,使社区残协充分发挥作用。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将残疾人服务设施纳入社区服务设施之中,现有的社区服务设施要承担为残疾人服务的职能,增强为残疾人服务的手段,使服务设施成为综合性、就近就便为残疾人服务的平台。
二、加强残疾人康复和医疗救助工作
(一)将贫困残疾人纳入城乡医疗保障范围。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3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卫生部、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建立城镇医疗救助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10号)和《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民发〔2003〕158号)精神,保证城镇贫困残疾职工和农村贫困残疾人加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对其中的特困残疾人实施医疗救助。
各地要通过各级财政拨款和社会各界捐助等渠道建立医疗救助基金。城镇医疗救助对象主要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人员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众。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地区,通过医疗救助减免贫困残疾人个人应负担的资金,使之享受合作医疗待遇。因患大病,虽经合作医疗补助,但个人负担医疗费用仍然过高,影响基本生活的,再给予适当的医疗救助。尚未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地区,对符合救助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实行医疗救助,对特殊困难残疾人适当提高救助水平。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要吸收残联参加。民政、卫生、残联等部门要掌握贫困残疾人的医疗和康复服务需求,加强工作统筹和协调。
(二)建立健全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41号)精神,各级政府要探索建立康复工作长效机制,扩大贫困残疾人受益面。
各有关部门要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并提供必要的条件,加强基层卫生人员的康复业务培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基层卫生人员要做好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
三、保障贫困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
(一)改善贫困地区特殊教育条件。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精神,各地要把残疾人教育纳入农村教育发展规划,做为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残联的重点工作之一。增加资金投入,改善特教学校办学条件。30万以上人口的旗县要有特教学校或特教班。
(二)资助贫困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财政厅、教育厅关于我区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制度意见的通知》(内政字〔2004〕326号)精神,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应优先享受“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有条件的盟市可优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少年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残联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开展多种形式的扶残助学活动,建立和完善助学制度。
(三)积极发展残疾人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帮扶贫困残疾人受教育的长效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残疾人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含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明确职责,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以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高中阶段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为契机,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具备条件的普通高校要开办普通高等特殊教育专业(班)。落实国家高校招生工作中关于残疾考生的政策,确保考试合格残疾学生入学。
四、落实优惠政策,维护贫困残疾人权益
(一)落实优惠政策。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扶持保护残疾人若干规定的通知》(内政字〔2004〕228号)精神,各地要制定和完善本地区的残疾人优惠政策。
(二)维护残疾人权益。对因国家征用土地、城市拆迁改造造成残疾人利益受损、生活困难等突出问题,有关部门要予以妥善解决。在解决残疾人专用机动车营运问题上各地应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严格管理,采取妥善的过渡措施,保障以此为生的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严肃查处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重大恶性案件。加强贫困残疾人信访工作,建立工作机制,畅通信访渠道,重视解决信访中反映的问题。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为残疾人融入社会提供条件。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通知》(内政字〔2003〕262号)精神,做好对流浪乞讨残疾人的救助工作,严厉打击利用残疾儿童进行乞讨等违法犯罪活动。
(三)为贫困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建立健全法律服务体系,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法律服务。各级政府要对贫困残疾人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给予经费支持。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要积极引导各级各类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援助机构为贫困残疾人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
对于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户救济或领取失业保障金、无其他收入的残疾人及特殊教育机构等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人或单位实行诉讼费用的缓交、减交、免交。
五、建立关爱帮助贫困残疾人的长效机制
(一)充分发挥政府在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要把扶助贫困残疾人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规划和工作全局,制定并落实本地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计划,加强综合协调和指导,及时解决突出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将扶助贫困残疾人纳入工作职责,加大工作力度。各级残联要积极协助政府,为贫困残疾人排忧解难。
(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动员社会各界发扬扶残济困的传统美德和人道主义精神,广泛开展“一帮一”、“众帮一”、“单位包户”等各种形式的帮、包、带、扶活动,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鼓励和倡导现有社会服务设施、社会资源减免收费为贫困残疾人提供服务,鼓励社会捐资扶助贫困残疾人或兴建贫困残疾人福利设施。企业对残疾人事业捐赠资金可按照有关规定在税前列支,计入成本。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支持、参与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扶助贫困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宣传党和政府有关扶助贫困残疾人的方针政策;宣传扶助贫困残疾人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事例,培育团结友爱、扶残助残的社会风尚;宣传和表彰残疾人顽强拼搏、自强不息、自主创业的精神和先进事迹,引导贫困残疾人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奉献社会。
(四)增加对扶助贫困残疾人的财政投入。各级政府应切实负起责任,将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扶助力度和资金投入。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所需资金,应在明确政府和社会责任、自治区和盟市责任以及各部门责任的基础上,通过地方各级政府投入、自治区财政补助、社会捐助等多渠道筹集。自治区财政对扶助贫困残疾人项目继续给予补助。各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保证各项扶助措施所需资金。
(五)探索建立扶助贫困残疾人的长效机制。各级政府要掌握广大贫困残疾人的情况和需求,制定并落实扶助贫困残疾人的政策措施,保护和实现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探索建立关爱、扶助贫困残疾人的长效机制。
2011年07月26日 16时59分 82 [ 相关资料 ] 主题分类: 环境保护
“重金属”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南京市环保局等部门关于切实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市环保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农委、市卫生局拟定的《关于切实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七月十八日
南京市环保局等部门关于切实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有效防治重金属污染,保障环境安全,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环保厅等部门关于切实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11]42号)和全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重金属污染是在长期的矿产开采、加工以及工业化过程中累积形成的,具有长期性、累积性、隐蔽性、潜伏性等特点。近年来,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重金属污染问题逐渐显露,省内外陆续发生的重金属污染事件,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尤其是儿童的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推进,涉及重金属行业仍将保持增长态势,由此带来的重金属污染压力将持续增大。重金属污染隐患的长期存在,将严重制约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要求,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环保为民的理念,切实担负起重金属污染防治的责任,全力以赴,重拳治污,确保防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让群众远离重金属污染危害。
二、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强化环境执法监管,提高健康危害监测和诊疗能力,严格重金属行业环境准入,依靠科技进步,完善政策措施,有效控制重金属污染,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全市生态环境安全。
(二)工作重点。我市重点防控的重金属污染物是铅、汞、镉、铬、砷;重点防控区域是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相对集中的地区;重点防控行业是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业、含铅蓄电池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电子元器件制造业、重有色金属冶炼业等;重点防控企业是环境危害风险较大的重金属排放企业。
(三)工作目标。在进一步核查全市重金属污染防治现状的基础上,突出治旧控新、源头预防、综合推进。近期实现减少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努力遏制重金属污染事件的发生。到2015年,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重金属污染防治体系、事故应急体系、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体系,重点防控的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减少15%,历史遗留问题初步得到解决,重点防控企业实现稳定达标排放,重点防控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重点防控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治水平明显提高,全市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三、工作任务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与重金属相关的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以及省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坚决淘汰涉及重金属企业的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淘汰的落后产能禁止向其他地区转移。市有关部门要制定和完善与重金属相关行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实施更严格的落后产能淘汰措施,定期向社会公告限期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名单和各区县执行情况,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涉及重金属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进一步提高涉及重金属生产企业的节能、环保、安全、土地使用和职业健康等方面的准入条件,涉及重金属的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业、含铅蓄电池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重金属冶炼业等项目的核准(备案)由市以上投资主管部门负责,各区县一律不得审批。涉及重金属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由省级及以上环保部门负责审批,并将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价作为环评的重要内容,科学确定环境安全防护距离。实施涉及重金属产业准入公告制度,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新增落后产能。试行重点防控的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重点防控区域要制定并严格执行区域环境准入政策。对涉及重金属排放的企业,定期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后督查。
(三)开展重金属排放企业专项整治。各区县要结合环保专项行动,对涉及排放重金属的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和整治,彻底解决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铅酸蓄电池、铅冶炼等企业环境安全隐患,严厉惩治涉及重金属的环境违法违规问题。对位于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企业一律停产关闭;对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长期超标及超量排放的企业一律停产治理;对发现重大环境安全隐患的企业一律停产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坚决予以关闭;对无经营许可证从事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的企业一律取缔;对未经环评和“三同时”验收的企业一律停产整改;对存有严重环境问题或重大环境风险隐患的公司上市或再融资,两年内各级环保部门一律不得出具同意其通过环保核查的文件。涉及重金属企业排放的污水严禁直接接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
(四)推进涉及重金属生产企业入园进区。鼓励并引导涉及重金属企业实施同类整合和园区化集中管理。各区县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特点,统筹规划设立专业重金属企业生产片区,并报省市相关部门批准。各专业重金属企业生产片区建设和发展规划要进行规划环评,并报省环保厅审批。涉及重金属的铅酸蓄电池、电镀、冶炼、化工类项目不得在专业生产片区外新建和扩建,区外现有项目凡位置不当、防护距离不足或者有其他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要抓紧分批关闭或搬迁。
(五)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根据《清洁生产促进法》要求,对全市所有涉及重金属污染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第一轮审核工作必须在2011年底完成,以后每两年开展一次。积极推进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工艺升级改造,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及其他先进技术。2015年底前,所有涉及重金属的强制性审核企业必须达到国家相关行业二级以上清洁生产技术指标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涉及重金属废物的减量化和综合利用水平。
(六)建立环境风险评估和应急防控机制。严格执行《突发事件应对法》,涉及重金属的生产企业要在环境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应急防控机制,落实应急防控措施,提升应急响应能力。涉及重金属的电镀、酸洗、含铅蓄电池生产和再生利用企业更要迅速建立并完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器材和应急物资,定期培训和演练。各区县政府要健全应对重金属污染事件的快速响应机制,依法妥善处理群发性污染健康危害事件,优先保证食品和饮用水安全,保护群众健康。
(七)开展重金属污染健康危害监测与诊疗。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市的重金属污染健康监测网络,建立重点防控区健康监测和报告制度、敏感人群定期体检制度,完善重金属污染健康危害评价、人群健康体检及诊疗和处置等工作规范。开展重金属环境与健康危害的调查研究。定期对重点防控区域内潜在风险人群有计划地进行健康检查,对可能发生的健康危害进行预警,对需要治疗的人群积极诊疗。
(八)提升农产品安全保障水平。开展基本农田土壤、城市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强化农产品产地及灌溉水重金属污染动态监控和风险分析,对重金属重点防控企业周边农田开展污染状况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实施农产品产地安全分级管理,划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指导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田土壤生态修复。加强对重点防控区饮用水、粮食、蔬菜、肉禽蛋奶、水产品和饲料等重金属监测评估以及生产、流通、消费市场监管。
(九)统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各区县人民政府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本区域重金属污染现状和特点,实施技术、管理、政策等综合性手段,分阶段、分区域、分层次解决各类生产场所、矿区、农用地土壤特别是耕地等历史遗留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以及遗弃的、大量积存的重金属废物潜在的污染问题,加快实施铬渣、尾矿等治理方案,有效保障周边群众的健康和安全。对已关停的涉及重金属企业,要在开展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污染场地采取相应的治理和修复措施。受污染的场所和耕地在没有治理及修复达到相应的使用功能前,禁止进行房地产开发和种植食用农作物。
(十)编制和实施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和“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期实施”的原则,组织编制我市“十二五”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划定重点防控区域,明确近期和远期的防治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重点解决污染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重金属排放企业污染问题。各区县重金属污染防治计划要在2011年7月20日前报市环保局备案。各重点防控区域要按照“一区一策”的原则编制本区域的产业发展规划和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把区域总量削减目标分解落实到具体企业、具体项目。各区县、市各有关部门要按规划总体要求,认真制订年度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建立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终期考核和动态调整机制,增强规划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由各级区县人民政府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人是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实际,抓紧制订落实本意见的实施方案和本地区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将各项工作任务逐级分解到责任单位和企业,督促企业减少排污总量、规范环境管理、公开环境信息、提高治污水平。市各有关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齐抓共管良好局面。
(二)建立考核体系。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要纳入各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区县人民政府要制定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考核办法,按年度检查考核。未完成任务以及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必须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并暂停该区域新增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的审批。
(三)完善政策法规。以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为基础,针对我市现阶段重金属污染方面的突出问题,建立和完善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重金属污染防治政策。建立落后产能淘汰补偿机制,重点防控的重金属污染物排放企业实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逐步提高重金属排污费缴纳标准。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完善投融资模式和政策,发挥信贷税收综合调控作用,落实企业治污责任,激励社会资本投入。
(四)强化监管执法。各区县人民政府每年应组织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专项检查,保证区县各部门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各区县环保部门每两个月要开展一次重金属排放企业废水、废气、污泥等特征污染物的监督性监测,并逐步实现在线自动监控。严格涉及重金属上市公司的环保核查和后督查工作。加强执法、监测、监管能力建设,保证监管工作成效。
(五)重视科技支撑。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及健康保护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治理技术。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的研究力度,尽快确定专业重金属企业生产片区的建设条件,适时提高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标准。大力推广重金属污染防治先进实用技术,推动重金属污染治理环保产业的发展。
(六)加强宣传教育。大力宣传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意义、目标和措施,提高全社会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对公众普及重金属危害、预防、应急防护等方面知识,增强防护能力。做好舆论导向工作,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七)鼓励公众参与。切实保障社会公众对重金属污染方面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涉及重金属的生产项目建设以及设立专业重金属企业生产片区,要充分听取并尊重公众的意见。涉及重金属的生产企业要建立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各级人民政府也要强化重金属污染防治及健康保护等相关信息的公开,实施有奖举报,加强社会监督。
反对浪费工作的实施意见
国粮调〔2010〕4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局,有关中央直属粮食企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0〕7号)精神,指导粮食行业切实做好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广泛开展爱粮节粮宣传活动,增强爱粮节粮意识
近年来,国家不断完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粮食生产连续6年获得丰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但长期保持我国粮食供需基本平衡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同时,目前我国粮食(含食用油,下同)在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环节的损失浪费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类粮食企业要从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爱粮节粮的重要意义,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努力降低粮食损失损耗,提高粮食综合利用率,抑制不合理的消费需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要结合粮食行业实际,发挥自身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粮食系统干部职工储粮保粮工作先进典型和优秀事迹,发扬“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好传统,树立粮食部门带头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良好社会形象。要充分利用“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世界粮食日”、“放心粮油宣传日”、“粮食科技活动周”等平台,广泛开展爱粮节粮科普宣传活动,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增强全社会爱粮节粮的意识。要积极组织开展征文比赛、研讨会、爱粮节粮公益展览等主题宣传活动,营造“爱惜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浓厚氛围。
二、切实做好粮食收购和仓储管理工作,降低收储环节的损失
(一)认真执行国家政策,及时收购农民余粮。各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粮食收购工作的组织领导,指导企业及时做好各项收购准备工作,认真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满足农民售粮需要,减轻农户家庭储粮压力。要大力发挥粮食质量检验检测体系的作用,定期开展收获粮食质量监测与调查工作,准确掌握粮食质量状况,及时发现粮食质量安全隐患,避免因质量问题造成的粮食损失。各类粮食企业要加强精细化管理,努力做到粮食颗粒归仓。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储粮条件。各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类粮食企业要切实做好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和仓房维修改造工作,积极拓展投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和指导管理力度,加强中央补助投资项目建设管理,进一步扩大仓储能力,改善储粮条件。在仓储设施建设中,要严格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积极采用先进储粮技术和设施设备,保证工程质量,满足安全储粮和降低粮食损耗等要求。
(三)提高科学储粮水平,防止储粮安全事故,积极推进农户科学储粮。一是积极推广粮食流通各环节低能耗、高产出、高效率、高附加值和综合利用技术,全面提高科学储粮水平。二是严格规范仓储管理。积极开展“四无”粮库创建活动,规范企业仓储行为,努力实现仓储管理的规范化,降低粮油储存过程中的损失损耗,延缓粮油储存品质劣变速度。定期开展储粮质量安全的检验鉴定,确保粮油储存安全。落实仓储管理责任制,防止储粮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积极推进农户科学储粮工作。针对农户储粮分散、面广、装具落后的状况,加强宣传和技术指导,进一步普及科学储粮知识,建立粮食产后技术服务体系,提高农户储粮技能。要加大农户科学储粮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新装具、新技术,努力改善农户储粮条件,减少储粮损失。
三、加快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减少粮食运输损失
各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加强组织协调和行业指导,加快散粮装卸、运输、中转、接收、发放设施及检验检测等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散粮火车、散粮汽车、散粮船舶、散粮集装箱等新型粮食运输装备,严格执行粮食装卸作业标准和粮食运输管理规则,避免粮食洒漏、受潮、霉变、污染等问题的发生。要大力推广粮食“四散”(散装、散运、散卸、散储)技术,提高粮食物流技术装备水平,简化运输环节,缩短运输周期,减少粮食运输损失。
四、科学制定粮油产品标准,提高粮油加工和转化利用率
一是积极做好粮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增强加工产品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要注重将国际标准、发达国家先进管理经验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以粮食的最终用途和最佳品质为指导,科学制修订粮油产品标准,完善加工技术标准体系,提高粮食加工出品率和综合利用率,有效节约粮食资源。二是积极推广使用粮油加工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加快淘汰高耗粮、高耗能的落后产能,实现加工技术改造升级,提高粮食加工出品率。三是加强粮油资源的高效利用,尤其是米糠、胚芽、稻壳等副产物的高效转化。引导和推进加工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发展粮食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条,促进加工转化增值,发展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加工用粮模式,有效利用粮食资源。四是以大力发展粮油食品加工业为重点,按照“安全、优质、营养、方便”的要求,推进传统主食品工业化生产,树立健康消费观念,鼓励发展全谷物食品,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大力倡导适度加工,改变片面追求“精”、“细”、“白”的消费倾向。五是加强产业政策指导,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科学布局,逐步建立现代粮油加工体系。
五、加强科技支撑,大力研发和推广节粮减损新技术
一是加大储运科技投入,推进绿色储粮新技术的发展。加大对新型储粮技术研发的投入,加大生态储粮技术、绿色(生物)杀虫剂、节能干燥技术、信息监测监控技术的研发力度。推广以充氮、二氧化碳气调为代表的绿色储粮新技术。研究运输环节减少粮食损失的工艺技术和装备。二是加大粮食加工高效节粮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强粮油综合利用及高效转化技术研究,推动加工过程减少损失及高效加工技术的发展。研究开发碾米、制粉、食用油加工、发酵、酿造等提高产出效率的新技术、新装备,研究玉米和大豆深加工新技术,提高粮食综合利用效率。三是加强粮食营养健康基础性研究,加大粮食科技宣传引导力度,倡导合理、科学消费粮食理念。
六、大力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引导粮油企业爱粮节粮和做好相关服务
(一)加强管理,提高质量,改善服务。各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粮油加工企业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支持企业增加原料检验、生产过程动态监测、产品出厂检测等检测设备,特别是快速检验和在线检测设备,健全企业内部质量控制和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粮食企业要增强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诚信意识、服务意识,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落实质量安全责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组织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合格、卫生安全。要改善经营方式,提升服务功能,增设服务网点,积极开展“两代一换”、连锁配送等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经营业务,为消费者和种粮农民提供优质周到的服务。
(二)大力抓好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引导和带动全行业健康发展。要发展一大批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包括加工厂、粮店、配送中心、主食厨房、种植基地等,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示范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有关规范,强化管理基础,优化经营模式,规范服务行为,实行产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服务,使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使放心粮油工程成为深受各方面欢迎的名副其实的“民心工程”。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爱粮节粮是人之美德。各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做好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全国粮食行业干部职工要继续发扬“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光荣传统,忠于职守、以身作则、厉行节约,做爱粮节粮的榜样和模范。
近年来,我国加大反腐败力度,反腐败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另一方面,高级领导干部腐败比例在扩大,反腐倡廉刻不容缓,这对于我们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我国目前省部级以上部门制定的与反腐倡廉相关的制度性规范就有2000多件,可见,腐败原因并不是缺少相关制度,要想有效遏制腐败,我们既要重视制度的制定,更要强调制度落实的重要性,明确加强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着力点。
1 完善好制度,是加强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基础
制度本身设置不够全面,这是制度效力得不到发挥的首要原因。长期以来,我们在制度建设中存在着重实体、轻程序,重形式、轻操作的倾向,以至于一些好的制度因缺乏科学、规范的程序而无法操作。当前有些制度从内部看,只是重在提醒和警告,没有具体的保障和客观的评估标准,也缺乏切实可行的奖惩机制;有些制度责任主体不明,使得责任得不到追究。在一些重要领域,还存在制度空白。
所以,要增强程序意识,不仅要规定行为模式要求,还要明确规定违反后果;既要注重完善制度的系统配套,还要注重制度的细节设置,这样,才能减少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弹性;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制度的理论研究,积极借鉴国外防治腐败的有益经验,既要坚持反腐倡廉的好做法,更要针对反腐倡廉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不断探索新思路,注重制度的前瞻性,及时制定和完善有关制度。
制度要能反映民意,才会得到支持,要广泛征求意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高度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把科技手段融入制度设计里,建立制度评估和反馈机制,通过制度执行情况系统评估,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科技含量。
2 领导率先贯彻,是加强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前提
反腐倡廉制度重点约束的是权力行使,而掌握和行使权力的主要是领导干部。执行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领导干部的意识,一些党员干部缺少制度执行的意识,制度制订了之后便束之高阁,缺乏严格遵守和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某些领导热衷于以个人的意志制定制度、推行制度,以个人的好恶维护制度,造成与上级制定的有关制度相抵触,直接影响制度的实施。切实督促领导干部作执行制度的表率.要制定规范领导干部个人行为的制度,如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重大事项报告、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探索领导干部收入申报制度等各项廉洁自律制度。作为各项工作的决策者和首要执行者,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领导干部必须首先做到;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必须首先做到;领导干部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领导干部要有能力推动反腐倡廉执行力,模范遵守中央关于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
3 强化监督,是加强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关键
仅仅依靠权力者的自律,权力很难保证不被滥用,腐败也就很容易随之而来。纪检监察部门是加强反腐倡廉执行力的关键,要形成有效的制度监督检查机制,并将其作为落实责任制和年度考评依据,抓好责任考核,把考核结果与领导班子及成员和干部的年终考核联系起来,与干部选拔任用、评选先进结合起来,切实增强考核的有效性,真正使制度执行有动力。
人民群众对制度执行如何最知情,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腐败行为就无处可藏,腐败问题便一定能够得到解决。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完善人民群众、新闻媒体、人大政协等监督主体的监督通道;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还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直接听取群众意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4 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是加强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根本
制度制定实施后,如果宣传教育力度不到位,制度不能深入人心,也会缺乏崇尚制度,敬畏制度,遵守制度的良好氛围,要把制度宣传教育作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把反腐倡廉制度纳入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来,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发挥各种宣传载体的作用,重点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广泛开展反腐倡廉制度的宣传教育,增强他们的法治理念和制度意识,使广大党员干部领会制度精神、知悉制度内容,不断增强制度意识。同时,要面向全社会搞好反腐倡廉制度的宣传教育,提高制度的透明度、影响力和知晓率。
5 切实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是加强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保障
一些制度得不到落实,很大程度上在于违反制度的行为没有受到及时查处,影响了制度的权威性。让违反制度者得到应有的惩罚,才能对违反制度者产生强烈的警示作用。我们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对明知故犯,随意变通等严重破坏制度的行为,要切实负起职责,决不能姑息迁就,这样才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新的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反腐倡廉制度的有效执行体现了制度的约束力,它将规范权力的运行,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以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办法,不断转变工作理念,将加强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放在首要位置,保证反腐倡廉各项制度落到实处,提高廉政制度执行质量。
参考文献
[1]孟文琪.增强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思考[J].中国监察,2008,(17).
[2]叶明亮.增强反腐倡廉制的执行力的理性透视[J].新西部,2010,(10).
今年进入四季度,山西、黑龙江、河北、吉林、甘肃、重庆、浙江等地接连发生多起煤矿瓦斯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污染、客运车辆翻车、服装加工销售企业火灾等重特大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要深刻吸取教训,坚决防止和纠正麻痹松懈思想,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迅速遏制重特大事故多发势头,稳定安全生产形势。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从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坚持和推进安全发展的理念不动摇,进一步认清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尤其在接近年底生产销售和建设施工进入旺季的情况下,各项工作越繁忙,越要牢牢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坚决防止和纠正忽视安全、放松管理的错误倾向,防止和纠正非法违法行为,进一步抓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落实煤矿瓦斯治理和事故防范措施,深入开展煤矿整顿关闭第二阶段攻坚战。针对突出问题,切实加强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消防、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防范。依法严肃追究事故责任,动员干部群众共同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对今年以来发生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要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认真查处,依法追究事故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严肃查处事故背后的权钱交易、失职渎职等违法违纪行为。各地区年底之前要抓紧结案一批、处理一批,典型重特大事故的查处结果要向社会公布,接受人民群众监督。要运用典型事故案例开展警示教育,举一反三、认真整改,标本兼治、源头治本,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要把今冬明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提出明确要求,逐级抓好落实;把安全生产工作绩效纳入2006年度干部政绩、企业业绩考核,制定奖惩措施。对事故多发、工作被动的地方和单位,要组织工作组,加强督促指导和监督检查。各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年底市场需求旺盛,生产、建设和经营任务加重,尤其要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第一的位置上,严防不顾安全生产条件和能力,违法违规突击生产、突击施工。
各教育管理中心、中小学校、幼儿园:
暑假期间各校留守人员少,学生放假后由家长进行监管,天气炎热,为溺水事故易发期间。针对暑期学校安全工作特点,请各单位高度重视,认真抓好以下工作:
一、要充分重视,认真对待学校安全工作
各单位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安全工作的认识,高度重视学校和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增强防范意识和责任观念,切实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学校的安全与稳定。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暑期的安全防范和巡查,加强广大师生安全防范意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施工安全管理,防微杜渐,保证所有学校及广大师生暑期安全。
二、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各级各类学校要从本校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师生安全和学校稳定的需要,将法制、纪律教育和安全知识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开展好假前安全教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防火、防盗、防溺水和预防雷电、洪水、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安全常识教育,尤其是要教育中、小学生不要随意下河游泳、玩火、玩电和登高弄险。要严格落实津教发〔2011〕256号文件要求,切实认真开展“五个一”活动,特别是印发致学生家长一封信中要明确告知家长加强暑假期间学生管理,及时与家长紧密沟通,告知暑假期间学生安全的防范注意事项,敦促家长切实履行监护人职责,共同做好学生假期的安全教育与防范工作,各校必须将回执由家长签字后统一收回存档。各单位要安排教师不定期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假期情况。
三、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大隐患整改力度,努力消除安全隐患
各级各类学校在放假前,在前一阶段安全隐患排查的基础上,开展一次全面、细致的安全检查,尤其要对校园治安安全、校舍安全、电路线路、防火防盗安全、安全设施设备和危险化学品管理等方面重点检查,对存在的隐患,认真进行整改,确保安全。在安全隐患排查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处于危险地域、泥石流易发地段、滑坡体、悬崖边及崖底、风口、洪水沟口、围墙等易导致自然灾害区域、正在建设和维修校舍学校的安全排查,做到不留死角,确保学校和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加强对在建工程的安全管理
各单位对假期间在建工程要强化安全管理,必须有学校现场代表和领导值班,做好每日登记,同时校
方要与施工方沟通协调,做好施工人员防暑降温及安全防事故工作。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及时沟通信息,加强对雷电、泥石流、暴雨、山洪等自然灾害的监控,完善应急预案,做到防患于未然。
五、严格值班制度,落实岗位责任
各单位必须安排好值班人员,校园保安和护校队要加强对校园的巡查工作,巡查登记必须齐全;各单位主要领导假期间,手机必须要24小时开机,确保联络畅通。各单位必须安排相关人员每日登陆教委网站及相关的各QQ群,确保及时了解工作情况和工作动态。重要情况和重要信息要及时上报,不得瞒报、迟报或漏报。
六、坚决落实学校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对安全工作负总责。区教委将在暑假期间对各校人员值班情况进行抽查,对于值班人员制度不落实的单位在全区进行通报批评,对由于责任制不落实而造成重大案件、事故和群体性事件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〇一一年六月三十日
各中小学:
随着夏季高温天气的来临,安全事故进入了多发期,学生溺水事故进入了高发期。为了切实从以往通报的事故中吸取教训,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学生生命安全,现就有关问题紧急通知如下:
一、切实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各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心学校6月25日的会议精神,要在放假前对全校师生进行专门的安全知识普及教育并开展一次防溺水安全教育专题活动,一典型案例警示学生,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安全和自护自救能力。教育学生不到无安全保障的地方玩耍,不在无救护人员、无家长和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防护设施、不明水情的地方戏水。各校要加强署假前学生上下学和在校园内的行为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对一些重点的学生要求其家长全程陪同。
二、切实加强校外监管。各校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告知家长切实担当起孩子游泳安全教育与监管的责任。告知家长和社会人员发现中小学生在水边有异常情况时,要及时劝阻和制止,发现险情时要及时施救。
三、切实抓好教育系统安全生产大检查“百日行动”工作。各校要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新开镇教育系统安全生产大检查“百日行动”实施方案,坚决破除侥幸心理,突出重点问题和薄弱环节,把集中开展校园安全生产大检查“百日行动”当作当前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务,把检查、督导、落实、整改贯穿于大检查的全过程。
新开镇中心学校
【关键词】 电网 安全运行
近年来,随着城乡电网的改造,电网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电网调度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三个条件是:合理的电网网架结构;可靠的继电保护;高素质的调度人员。在现有电网的结构下,加强调度管理,特别是加强继电保护和运行方式的运行管理,并实时安全告警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关键。
1. 加强继电保护的运行管理
继电保护既是电网运行的安全屏障,同时又可能是电网事故扩大的根源。搞好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管理,使继电保护装置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才能确保其正确动作。
运行管理的关键是坚持做到“三个管好”和“三个检查”。
1.1“三个管好”
1.1.1管好控制保护设备:控制保护设备不同单元用明显标志分开,控制保护屏前后有标示牌和编号,端子排、信号刀闸有双编号,继电器有双编号且出口继电器标注清楚。便于运行中检查。
1.1.2管好直流系统及各个分支保险:定期检查直流系统及储能元件工作状态,所有保险制订双编号,定期核对保险编号及定值表,检查保险后的直流电压。
1.1.3管好压板:编制压板投切表或压板图,每班检查核对,做好投切记录,站(所)长抽查,压板的投切操作写入操作票。同时在保护校验后或因异常情况保护退出后需重新投入前,应测量压板两端是否有电压,以防止投入压板时保护误动。
1.2“三个检查”
1.2.1送电后的检查:送电后除检查电流表有指示,断路器确已合上外,还需检查保护、位置灯为红灯,正常送电瞬时动作的信号延时复归。
1.2.2停电后的检查:除判明断路器断开的项目外,还需要检查位置灯为绿灯,正常停电瞬时动作的信号延时复归。
1.2.3事故跳闸后的检查:除检查断路器的状态、性能外,还需要检查保护动作的信号、信号继电器的掉牌情况、出口继电器的接点、保险是否完好,必要时检查辅助接点的切断情况。
2. 加强运行方式的管理
加强电网运行方式的管理应做好四项主要工作:
2.1把运行方式管理制度化,从制度上规范电网运行方式的管理工作,年运行方式的编制应依据上一年电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防范,即将反事故措施落实到运行方式中。
2.2技术上加强电网运行方式分析的深度,在运行方式的分析计算上,对于母线和同杆并架双回路故障下的稳定性必须进行校核计算分析;对重要输电断面同时失去2条线路,或联络线跳闸导致电网解例也应进行分析。
2.3对最不利的运行方式,有组织、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细化防范措施,防止电网事故于未然。
2.4使用计算机软件建立健全数据库系统,提高运行方式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3. 实时安全告警系统的应用
随着城、农网改造的结束,大部分地区、县级电网所辖变电站基本实现无人值班或少人职守,电网的运行管理变成操作队加集控中心方式,计算机实时监控系统是电网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实际运行管理中,由于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直监视所有的电网设备,在事故情况下处理的事件很多,往往手忙脚乱,所以建立和完善实时监控系统的安全预警、在线提供实时操作预案功能,将不安全和灾变问题解决在孕育阶段,对电网的安全运行管理有着指导性的重要作用。
3.1安全告警的分类
按传统的运行管理模式,将安全告警分为预警和事故告警较满足运行值班人员的传统习惯和直观监视。
3.1.1预告信号分为以下几类:
(1)装置故障预警信号包括:保护装置、故障录波装置、测控装置、无功控制装置、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直流屏、消弧线圈、智能电度表等智能装置(IDE)装置本体发的故障信号、通讯中断信号等。
(2)保护信号预警:保护装置发的预告信号。
(3)电压稳定预警:母线线、相电压越限,直流屏控制母线电压、合闸母线电压、交流电源越限及失压信号。
(4)其它预警:瓦斯信号、主变温度信号,自动化通道检测信号。
3.1.2事故告警信号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重要装置故障告警:保护装置、故障录波装置、测控装置、直流屏装置等重要装置故障告警信号。
(2)保护动作告警:事故情况下保护动作告警。
(3)电压稳定告警:电压严重长时间失稳告警。
(4)其它告警:主变温度长时间严重过高、长时间低周、综合分析会引起电网失稳的告警。
3.2系统硬件结构
实时安全告警系统是建立在现有的SCADA/EMS系统量测系统的基础上,以实时数据库中大量的量测数据为主要依据,通过安全告警子系统,快速识别和过滤错误数据和信息,提高实时信息的可靠性,建立符合电网真实运行的实时模型,同时与实时系统协调运行。为方便运行管理的需要,把预告信号和事故告警信号分别显示在不同的显示终端上,既保留传统的监控习惯又使系统具有预警性、智能分析性、实时性、实用性等特点。提高了传统的SCADA系统信息显示的质量和力度,在线给出安全余度控制方案,有利于运行管理人员进行静态安全评估和暂态安全分析,实现事故情况下的快速反应。
3.3技术实现
在SCADA/EMS系统的基础上,增加安全告警功能模块:
3.3.1利用SCADA/EMS系统大量的量测数据,筛选重要信息,过滤错误信息,建立实时模型。
3.3.2进行信號安全识别,分类显示预告和事故信号。
3.3.3对量测数据和大量的预告信号进行“会诊”,实现综合预警,在线生成安全控制方案。
4. 杜绝误调度、误操作事故
调度人员在下令改变电网运行方式、指挥停送电操作和处理事故过程中,防止误调度、误操作事故的发生是调度人员的主要工作和重要责任。并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4.1提高调度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责任心
坚持定期安全活动,学习误调度、误操作事故通报,真正吸取教训的目的。
4.2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杜绝习惯性违章
误调度、误操作事故都是因为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不认真造成的,因此,在工作中必须养成自觉认真执行规程制度的习惯,克服习惯性违章。
4.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调度人员的业务素质
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应用,电网的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对调度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求调度人员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提高业务技能,以胜任本职工作。培训工作应以实用为目标,突出技能训练和注重岗位练兵。
4.4掌握运行方式,做好事故预想
调度员要对电网运行方式、电网主设备的运行状况和当班需要完成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当时天气、电网运行方式和当班的主要工作,做好事故预想,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以便在发生异常时,能够及时果断进行处理。对输电线路的检修工作,要重点警示,杜绝误调度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本胜.蒙阴供电公司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报警信息分析及改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14.
[2] 石俊杰等.电网调度自动化专业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8.
一、提高员工反恐意识
(一) 对企业反恐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宣传
现今人们的反恐意识还不成熟, 很多人认为反恐是国家、政府、公安的事情, 和个人无关。但恐怖袭击往往发生在一瞬间, 所以, 反恐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对企业反恐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宣传。包括联系高效反恐研究机构、政府反恐工作负责部门, 制定企业反恐工作手册, 而后发放给企业员工, 向员工介绍反恐的基本知识;在企业的宣传长廊、媒体平台上进行反恐工作的专题宣传;在安全会议、全体会议上加强反恐宣传教育;在企业活动中开展反恐知识竞赛、反恐技能大比拼等游戏和活动。总之, 要利用企业自身的相关宣传平台, 全方位、多角度的开展反恐工作宣传。
(二) 认清恐怖主义类型及其特征
反恐工作根据其性质可分为特定的类型。反恐工作的展开, 情报的搜集即可以此为依据进行。当前我们面临的潜在和现实的恐怖主义主要包括:来自境外的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境内的民族分裂势力, 如“东突”恐怖势力、藏独分子、台独激进分子;“法轮功”邪教组织;个别造势的极端团体或极端个人;社会矛盾变化诱发的个别恐怖犯罪分子。
恐怖主义都具有以下特征:国际性;活动手段暴力性;犯罪形式多样性, 主要方式包括绑架、爆炸、破坏等;有组织性, 一般恐怖活动都是经过专门的组织发起和策划的。
(三) 加强技能训练
在企业日常的培训中, 与武警部门、高校、公安部门的合作, 为企业员工开展专题反恐知识讲座及体能、技能、心理素质的培训。增加对企业员工的反恐防暴、防身自卫、医护包扎、自救互救能力的训练。在思想和心理上帮助企业员工沉着冷静、机智的应对恐怖袭击, 在体能和技巧上进行提升训练。
二、完善反恐应对机制
(一) 预警机制
建立一个完善的预警机制, 依托本单位的保卫部门为中心的支持平台, 建立相关的预警系统, 统一预警信号。根据城市恐怖活动等其他重大安全事件的预警设置, 我们应该进行进一步的研讨, 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恐怖事件制定合理的预警级别。不同的预警级别为特别严重Ⅰ级, 严重为Ⅱ级, 较重为Ⅲ级, 一般为Ⅳ级, 颜色依次为红色、橙色、黄色、蓝色。当有恐怖行为发生时, 根据预警响应机制, 员工能够“对号入座”, 随即作出反应。
(二) 处置应对机制
预警之后, 更重要的是有效的处置。完善应急快速处置机制, 确保处置及时。统一指挥, 密切协同配合。反恐应急指挥中心应统一指挥, 始终保持指挥联络高效畅通;加强与友邻单位的横向协同及部门内部的纵向协同。
一旦发生恐怖袭击, 安保指挥系统应立即启动, 进行事态的紧急处理, 并维护事发地的社会稳定。及时关闭现场的水源、重要的生产地、单位的出入口, 并加强对通信枢纽的管制。与此同时, 在最短、最快的时间内, 联系本地相关单位, 保护员工安全, 在有人员伤亡的情况下, 联系医院等相关单位进行救治;加强事后的检查及巡逻、控制、出入等等。
三、提高情报搜集能力
情报是反恐斗争的基础, 谁赢得了对反恐情报信息的“控制权”, 谁就赢得了成功。每一起具体的恐怖活动, 从方案选择、资金筹措、器材准备、人员培训、地点勘察到组织实施, 往往都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如果我们能够发现蛛丝马迹, 研判后形成有价值的情报信息, 将恐怖活动阻止在萌芽状态, 并及时抓获犯罪嫌疑人, 就能最大限度地打击恐怖分子, 实现反恐工作的胜利。
企事业单位的主要工作是配合相关单位的情报搜集工作, 提供可疑信息。为此, 可以设立相关工作的部门和负责人。一方面积极联系本地公安部门、情报部门、派出所等单位, 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部署, 完成反恐显性与隐性的工作;另一方面, 制定本单位的反恐工作机制, 对安保系统、监控系统进行排查, 确保360度无死角的人防、物防监控, 及时发现问题, 此外, 对于可疑信息、可疑人员进行综合分析, 并制定相应的预警机制及上报方案。
四、建立专业化的安保队伍
企业反恐作为城市反恐工作的一部分, 在技术设备、战斗力方面虽然不需要做到高精尖建设, 但必须是具备完善且高质量的安保队伍。首先必须制定反恐行动预案;并进行反恐怖实战演练;其次, 应该吸收具备专业技术的人才, 如计算机专业、软件专业、通信专业、心理专业的人才, 保障本单位的监控系统、安保系统全天候运转, 计算机系统、电话系统等操作系统信息安全, 防止黑客攻击, 一旦发生恐怖袭击等安全事件之后, 有具备专业知识及实践能力的工作人员对企业员工进行心理安抚, 稳定员工情绪, 防止事态扩大化;最后, 要加强日常管理及训练, 提高安保队伍的安全意识、防范意识, 遇到灾情、险情的时候能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形成一级战斗力。
五、建立大型活动安保指挥系统
企事业单位难以避免会有常规的大型活动, 而这些大型活动因为规模大、涉及人员多, 往往成为恐怖分子实施恐怖袭击的对象。因此, 必须制定大型活动应急处理方案及安保指挥系统。
应该构建合理的安保指挥机构, 与本地治安、交通、消防等公安业务保持24小时无障碍沟通渠道;和当地政府、医院、防疫站、新闻媒体等相邻单位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建立决策层、指挥层、执行层三级指挥体制, 并明确人员分工;在此基础上, 建立多层级、多维度和多领域的协作机制, 形成常态化管理。
【关于转发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切实加强】推荐阅读:
关于转发提示函06-30
关于转发无锡市教育局07-07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06-05
关于切实加强暑期学校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06-04
关于切实加强2012年元旦春节期间廉洁自律工作的通知11-05
关于切实做好两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11-25
关于切实做好五一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11-07
关于加强企业班组安全建设06-12
政府转发性通知范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