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的五步教学法反思——《基础会计》教学为例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教学做合一”的五步教学法

“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做”的过程, 事是如何“做”决定如何“学”, 如何“学”决定怎么“教”, 教与学都围绕“做”为中心。如何为“做”而教, “教”得更有效率, 值得研究。实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法有很多, 主要有:五步教学法、顶岗操作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其中, 由于五步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更为符合“教学做合一”的特征, 因此, 我们把五步教学法也归为“教学做合一”方法中的一种。“五步教学法”的大致步骤是: (1) 下达任务—— (2) 知识导学—— (3) 小组讨论后任务实施—— (4) 检查与评价—— (5) 师生交流总结与归纳。

二、怎样用好“五步教学法”

第一步:下达任务

最近笔者在《基础会计》课程教改中应用了五步教学, 得到一些体验。五步教学中的第一步是下达任务, “任务”可以是学习理论任务, 也可以是实际操作任务, 但我们认为:在“教学做合一”中的“任务”应是“先实践——后理论”的。如何下达任务, 要解决好两个关键问题:一是课前设计与准备任务素材。二是激励学生积极完成任务。

(1) 如何课前设计与准备任务素材

事先根据工作任务流程及业务难易程度, 合理安排任务后选择素材。

例如:我校新开发的“教学做合一”《基础会计》教材在安排任务时, 是按会计工作的流程来安排的:“分析经济业务——审核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会计报告”。在任务素材的制作方面, 则根据工作任务要求及其需要的理论背景知识来组织。例如“分析经济业务”是会计工作的第一步, 我们为了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判断的能力, 专门制作了体现不同会计要素的高仿真凭证, 学生直接看凭证就能理解与体会什么是会计要素, 要素是怎么发生增减变动的。同时, 还能体会到凭证的作用, 企业究竟发生了何种经济业务。仅通过一项实践活动, 就能同时达到理论教学的多级目标:识别判断会计要素、了解业务凭证的内容及其作用。

过去教学时, 虽然我们也提倡“教学做合一”的思想, 但仍是“先理论——再实践”的思路。略有改进的, 会先讲会计要素理论, 再在PPT上展示凭证。教完后学生仍不太理解为什么要在教材一开头就介绍会计要素。前后两种教法相比, 明显感觉新办法的效果好。

(2) 如何激励学生, 保持接受与完成任务的保鲜度

下达任务后, 需要设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完成任务。《基础会计》是新生的专业基础课, 一来就能接触到会计业务凭证, 感觉新鲜, 学习的热情自然高。但时间久了, 有些人的懈怠情绪上升。如何持续保持与提高接受任务的保鲜度呢?

一是从心理需求上激励。例如:我会对大家说, 这是你人生中亲手完成的第一本账, 肯定希望它是完美的吧, 到放假时, 我会把大家的成果交还, 这将成为一生的美好记忆, 带回家给父母看看, 这学期你在学校做了什么。

二是合理设计过程考核的规则。对任务完成得好的要有加分奖励, 对任务完成得不好的要有处罚分, 并且采取小组“连坐得分制”, 甚至于是“连坐累计”得分制。把任务下达给小组, 强化大家的学习团队意识。连坐得分制是指:个人表现不好的, 不光影响自己的成绩, 还会影响到小组他人的成绩。连坐累计得分制是指:一个小组没有完成任务, 再检查另一个小组仍没有完成任务时, 对第二个组处罚分会是第一组的两倍, 依次下去。“连坐奖励分”及“连坐累计奖分制”则用在相反的情况。

第二步:知识导学

下达了“经济业务分析”任务后, 先让学生观察仿真凭证实物, 问凭证里反映了什么经济业务。先让学生答, 然后告诉大家在会计理论中是这类业务如何界定, 界定有何用。遇到学生判断不了的业务, 老师进行示范与告知。再继续让学生用老师教的方法判断。

知识导学环节, 老师应注重“教”操作与实践的方法, 其间穿插理论。以实践为主, 理论为辅, 理论讲述为完成实践服务。在教改之初, 我们也曾担心, 这种教学法是否会造成知识点的遗漏, 但事实证明, 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体验学习, 会自主的由此由彼进行知识的推理串联。虽然表面上, 教师没讲太多知识点, 但在“做”中学生自然就习得了。

第三步:推进小组讨论及任务实施

组织小组讨论, 想要取得成效, 一要合理分组, 二要设法推进讨论, 三是真正实现任务的顺利实施。

每位学生都是存在差异的, 如理解力, 倾听力, 还有动手能力等。任务下达, 老师导学后, 仍有人不会。而且现在经常面对大班教学, 一个个的解答, 人累效果也不好。这需要引入“小先生”法解决问题。通过学生教学生, 依次教下去, 解决答疑问题。

“小先生”用得好, 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应本着“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的原则来安排组员。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从每个小组中要选择、挑选“小先生”。其后是培养“小先生”。通过“小先生”互教活动, 提高小组讨论的成效, 推进任务的实施。

第四步:对任务实施过程进行监控

教师需要不间断的对整个教室进行巡查, 观察各组的任务进展情况。发现情况时, 要教会“小先生”, 用好“小先生”。

能充当“小先生”的学生, 一般在班上属于反应快, 学习好的, 这些人会最先执行任务。老师应及时解决“小先生”在实施中的困难, 教会解决问题的办法, 依据的理论背景及缘由。让学懂了的“小先生”教其他组员, “小先生”讲, 老师在一旁仔细听, 及时指导教的方法与技巧。其他小组遇到类似问题的, 则派“小先生”去教另一组, 把其他人变成“小先生”, 依次教下去。小先生在“教”中, 既收获了成就感, 又加深了对知识技能的理解, “受教”的人更乐于主动接受, “教”与“被教”的人同时受益。

“小先生”还可以辅助老师检查任务完成进度及完成质量。可以是对同组人的检查, 甚至还可以帮老师对其他同学进行平时测验考核。可能会有人担心, “小先生”会不会徇私舞弊, 考评结果不公平。我们可以通过班级间各小组“小先生”的交换, 老师进行随机抽查的方法回避这种现象的发生。例如:先由“小先生”互相交换试卷批改, 再由“小先生”对其他班小组批改。其后, 老师在二次随机抽查中一旦发现情况不属实, 则会给被抽小组中所有成员扣分, 责任人还有加倍罚分处理, 并且剥夺“小先生”资格。

第五步:师生共同交流总结与归纳

任务完成后, 由各组选代表上台来演讲实践的过程及体会, 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归纳总结。总结的内容既包括实践的总结, 又包括实践习得的理论总结。教师最后有针对性地拾漏补遗, 对指导实践的关键知识点给出提示与引导。

三、“教学做合一”的“五步教学法”反思

(一) 要自始至终地坚持“教学做合一”的思想

我们应颠覆过去的“理论为主, 实践为辅”的课程教学思想, 更应该摈弃穿新鞋, 走老路的伪“教学做合一”的做法, 从根源上认识并做到:以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要充分相信不论基础好坏, 个体悟性的高低, 学生都能从主动性的实践中, 获得体验式学习带来的益处。通过激发自主学习, 引发主动思考, 经过推理, 由此及彼, 必将能全面系统的认识、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技巧。

(二) 五步教学法不是机械的、单向进行的, 而应该是往返循环的, 通过循环推进学习者螺旋性再次提高。

五步教学法, 很有必要延伸到期末复习总结的教学活动中, 必须始终如一的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我们应按“下达复习任务——完成新的实践任务与理论总结任务——学生自我检查与评价——教师检查评价——根据检查结果有针对性讲解——学生再实践”来引导学生上好复习总结课。复习总结课不是课程的终结, 而是带领学习者重新进入螺旋式上升、提高的过程。复习课主题绝不是狂讲课程的教学目标、重点章节、知识的重点与难点, 知识的关联等等, 把复习课上成了应付期末考试的透题课。

“教学做合一”的课程考核应该是全面的, 应该重视过程考核, 弱化期末卷面考核。因为, 在注重实践能力的技术性人才培养观中, 实践活动本身是没有重点与难点的, 只有任务实施的关键点与非关键点, 只有会做与不会做之分。对学习者的要求, 应是对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全面掌握。说到底, 我们的终极目标就是:会“做”, 能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总语

在教学实践中, 努力进行“教学做合一”的教改, 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阻力与不理解, 伪的“教学做合一”教学法仍在层出不穷。但实践证明, 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做合一”的五步教学法, 确实是一种好方法, 想用好它, 还需要坚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

摘要:本文以“教学做合一”的五步教学为切入点, 分享了《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体验, 提出五步教学反思:必须一贯坚持“教学做合一”, “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的指导思想, 通过五步往返循环, 推进学习者对知识技能掌握的螺旋式上升。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五步教学法,反思,基础会计

参考文献

[1] 余浩, 陈年友, 周源.教学做合一论[J].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12)

[2] 朴仁淑, 刘江彩, 陈显刚, 耿惊涛.行动导向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9 (7)

[3] 李军.浅议我国高校会计教育的改革[J].上海会计, 2000 (1)

上一篇:提高城市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一些措施下一篇:焦化煤气净化系统相关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