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故事

2024-07-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体育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故事(精选18篇)

体育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故事 篇1

每个体育老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都能够是守规矩,练习是按秩序的有序进行,其实不然,真正的体育课的课堂纪律与练习的实际情况不是体育老师所想像的那样理想化的。

开学刚上的一节广播操课中,一(7)班的一位男生引起我的注意,上课时间老是注意力不集中,不想学甚至在队伍里面还影响其他周围的学生,刚开始我把他单独叫出来和他谈,他好像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爱搭理不搭理,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进行一番教育,然后再简单讲解了一下动作要领,布置的作业让他回家自己复习。在之后的这几节课上有明显好转可是这孩子就是自控能力差,自己管不住自己上课小动作不断,在一次上课之前我先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唯独他一人没有做下来。

这时我就着急了,我说这节课你不要上了,你就到边上自己练习什么时候会了什么时候来找我,再不行的话中午不要回家了,孩子当时是一种很无奈的表情看着我,嘴里喃喃道老师:我再也不敢了,我这节课好好表现还不行吗?我很严厉的批评了他说:再给你一次机会,看你表现,孩子点头答应了。课后我也认真反思自己是什么原因孩子为什么不想学习新的知识呢,按小学低段孩子的年龄来看,对于一个新的知识学生是很愿意学得,可这孩子究竟是怎么了,为此我尝试很多方法去改变孩子,让其他会的同学帮助他,也找过孩子的家长,孩子的爸爸说在家也是这,干什么都不专心,没有一点点耐心和毅力。也就是导致孩子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一个因素,孩子在队伍出现了混乱的现象最终导致学习的失败。我自己认为导致上述原因的出现就是教学方法单调,形式单一,体育课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体现学生为主体,确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学习,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于是我利用上室内课时间给学生播放几次精彩的视频,学生看后发出了由衷的感叹,认为不可思议,然后我在适时地引导学生鼓励和激励他们你们也能行,学生有了跃跃欲试的想法了,接下来的体育课中我有意识的把做的好的和不会做的学生区别开来,再让他们分别自发组合,自己找练习的同伴,就这样在后面的几次练习中,学生练习的兴致始终很高,课堂气氛出奇的活跃。

体育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故事 篇2

比如, 在一次“前滚翻”分组练习中, 有一位女同学非常胆怯, 每当轮到她练习的时候, 她都主动退出练习队伍, 尽管教师反复对她进行辅导, 给她示范讲解, 并鼓励她只要打消顾虑, 就一定能通过练习, 但她还是连一次练习任务都没有完成。

在第二堂课的巩固和提高性练习中, 其他同学基本上都完成了学习任务, 这位女同学却仍然躲避练习, 教师非常生气地批评了她几句。尽管她的眼里已经有泪花, 但说实话, 教师从内心里已经放弃了对他的教学了, 因此也就不再对她进行关注。过了约十分钟, 另外一名同学欣喜地跑到该教师的面前告诉他, 那位女同学能滚过去了, 让他赶快去看看。原来, 就在教师批评她之后, 一位成绩非常好的同学主动到离其他同学较远的地方, 通过单独的一张垫子对她进行帮助练习, 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现在让教师去检验她的学习成果。当只看见这名同学用非常笨拙的动作在另外一名同学的帮助下勉强滚过去的时候, 该教师摇了摇头, 表示对现在的成绩还不满意。这时候, 帮助她的那名同学很不高兴地对该教师说:“老师, 你真够残忍的, 我还以为你能表扬她的呢, 难道你就没有发现?她原来连头都不敢靠垫子, 现在都能滚过去了, 虽然动作还不太完美, 但毕竟有了很大进步啊?”

这是一个很平常的教学事件, 但如果我们对这个教学事件进行深入思考的话, 就会发现, 其中蕴含的许多教学理念或者教学理论, 本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但现实是, 这里至少有三个方面却被该教师轻易地忽视掉了。

首先, 在教学手段上, 他忽视了“分层教学”的应用。现代教学理念要求我们的教学要充分研究学生, 在教学方法上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尊重他们的基础能力和已有经验知识等个体性差异, 实施有效的分层教学。这不仅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学生和学习内容的相关适应程度, 还要我们根据其相关性采取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很显然, 在前面的教学事件中, 教师忽视了那名学生的实际情况, 没有根据她的基础能力采取相应的对策, 而是在教学中采用统一的要求, 无形中不仅增加了她学习的难度, 也容易造成其心理上的阻抗效应, 甚至容易形成学习上的心理障碍。这个事件充分表明了教师在教学理论实践渗透方面的不足, 还需要在认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其次, 在学习方法上, 他忽视了学生“协作学习”的有效引导与组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知识是以一定的教学情境, 借助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之间的协作与帮助等环境的作用, 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它特别强调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指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为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其中的“协作”与“会话”应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 在此过程中, “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 (智慧) 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 它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由此反观教学事件, 那名已经被放弃的学生最后恰恰是在同伴的帮助下取得了进步与提高, 这充分体现了学习者之间在思维成果的共享中取得的效果。无意间, 学生成为教学理念的行动者, 他们的学习行为不正是为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提供了积极的思考与启示吗?

再次, 在评价的角度上, 他忽视了评价的发展性功能目标。现代教学评价理念特别强调评价形式上的“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评价主体上的“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和评价内容上的“成绩和情意表现相结合”, 评价的目标是让每一个学生在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体验到自己的进步与成功。然而, 学生最后对老师的“责问”, 分明告诉了我们这样的一个事实:我们的评价仍然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 没有在意学生自我学习方面的认识, 更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及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进步。在学生渴求得到教师鼓励的时候, 他们的期望和信心却被无情地浇灭了, 这样的评价不仅“漠视了学生作为个体存在的基础性差异, 也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意表现, 实际上是忽视了学生发展的本源性特征, 即学生作为生命价值的存在。”

总之,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并及时抓住发生在课堂中的教学事件, 深刻反思与总结事件中所包含的教学原理与教学理念, 这不仅是实现理论联系实践的一种现实行为, 也是师生双方彼此吸纳对方的思想、分享彼此的智慧与修养, 从而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 1997 (03) .

高中体育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高中体育 兴趣 方法 反思

一、转变教师较角色,和谐师生关系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者。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新课程实施后,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了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了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了“平等中的首席”。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二、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情境教学是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体验体育的快乐。体育教学是一种艺术,其效果好坏与教师的语言表达有直接关系,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上得生动活泼,我运用了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来带领学生投入体育教学中。例如课题为:抢险、2008奥运等。均以情境的形式来完成了教学任务。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较好地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给学生创造条件,实行民主、开放式的教学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参与管理和评价。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制定教学计划时,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因材而宜,更好地体现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就是说充分考虑学校的场地、器材、教材、学生等方面,把学习的目标及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实现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四)注重课堂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热身活动,教师应努力使其能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良好的课堂导入,学生的参与热情会立即高涨,而且对整堂课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在导入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了富有情趣的游戏活动,营造了一个宽松、积极、主动的教学环境。简简单单的两片硬纸板、普普通通的旧报纸,学生们情不自禁的跟着老师愉快的做起了准备活动,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样的自然和谐。

(五)竞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体育课有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诱导和培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好胜心强,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生产劳动中,例如课题:“播种”、“丰收的场面”等。使学生对劳动产生间接的兴趣。而学生对体育活动直接的兴趣来源于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无论多大的学生都如此,教学时学生自主地进行游戏竞赛活动,情绪特别高涨,竞争特别激烈,对其生理机能有良好的提高作用,使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还意犹未尽,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锻炼意志,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六)实践出真知教学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实践出真知。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提倡“自主式”教学和提出 “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是现今教育改革中的实践创新。 所谓“自主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其内涵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通过亲自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投掷教学偏重于技术要领的传授,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投掷形式远离生活实践,更难让学生以此作为健身的方法。在本单元教学中,淡化了投掷技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以投远为目的进行创新体验与练习,在学生的实践中积极提取正确的投掷动作,既提高了投掷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参与投掷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实为一举多得。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多次示范,教师的重点提示,充分营造了浓厚的民主氛围,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七)改革创新发挥学生的想象

在平时的教学中怎样给学生留有创造的空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再平时里我反复的学习新的理论思想,阅读优秀教师的文章,学习他们的新理念,找出适合我们教育教学的方法进行充实自己.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我发现"让学生自己去亲自身尝试,动手去研究是发挥想象的最好的途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例如:在运球接力游戏时,要求学生一次搬三个球,至于学生怎样搬,由学生自己决定.这样,给了学生一个创造的空间,并且让学生分小组研究,发挥干部的组织带头作用,和集体的力量去探索.游戏开始,我看到有的学生把两球夹在腋下用脚踢着一个球跑的;还有一下抱起三个球的,还有三个球一个一个往前滚的;五话花八门,各式各样。如此种种方法把想象留给学生,让他们去创造,去想象发挥学生的那一份纯真的天性。

(八)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这节课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应用了分层教学法,以不同的投掷起点来挑战相同的终点,给素质好的学生给予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积极挑战自我;给相对素质差的学生给予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总体来说,分层教学重视了学生主体参与和教学信息的反馈,引进了平等竞争的激励机制,使各类学生在练习时都能处于亢奋状态,既能让优秀生“吃得饱”,又能让希望生“吃得好”,还能让中等生再提高,使学生在求知中感受乐趣。在这节课中,浓缩了许多新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理念既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挑战和突破,也有助于改革体育教学模式,作为第一线体育老师的我,还将继续努力。

《故事》教学反思 篇4

一、教学效果

依据教材的时代性,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认知能力,预设的教学流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聚焦第一个故事:扁鹊治病。

首先设置交流的场景:你们知道古人看病的方式吗?今天和古代有哪些不同?通过交流,让学生知道古人凭借望、闻、问、切等手段就能识别人的健康状况。今天主要运用现代化的机械来辅助医生看病,比原来更高级,甄别率更高,从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也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接着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把握第一个故事的内容。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尽量读出感情。学生通过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能简单地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了扁鹊四次见蔡桓公,三次劝告未果,第四次见面的五天后蔡桓公便病情发作,命归西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你觉得扁鹊的医术如何?请用文章中具体的语言文字来说明。蔡桓公有病吗?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加以说明。此环节意在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找到相应的联系,为围绕中心话题展开,说服力更强。还引导孩子们去感受蔡桓公真的生了病但却不相信医术高明的扁鹊,盲目自信的心理的疾病带给他的结果是因讳疾忌医最终致死的道理。在明理之后创设口语交际的学习氛围:你会怎样劝说蔡桓公呢?学生说得头头是道,让整篇文章的学习推向了高潮。最后的环节是比赛讲故事。先是同桌讲,在小组内讲,班内展示时评选出优秀的小选手,发奖品以资鼓励。

2、聚焦第二个故事:纪昌学射。

这个故事以完全放手自学的方式让学生先读,再讨论明白了什么道理,最后再讲故事。要求:注意抓住关键词句,尽量简单但是完整,态度自然大方,声音响亮。评选出优秀选手发奖品,以资鼓励。

二、成功之处

学生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特别是讲故事参与度高,丰富了语言材料,培养了语感,提升了语文素养。

三、不足之处

第二个故事处理相当简单,中下等学生有点吃不消。

四、教改措施

故事的教学反思 篇5

本次活动是一个续编讲述的语言活动,在本周这已经是第二次,所以小朋友对于这样的续编绘画和讲述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活动中小朋友能从图片的内容了解了故事的前半部分,同时他们也能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能说出了自己对于小猫咪咪跑掉后的猜想。有的说“爸爸说,抓到了我要打它一顿,抓到了要它陪,咪咪自己回家道歉了……”。当幼儿看到幼儿用书的最后一张图片,他们就说:“小猫又送了一盆花给爸爸”“那这盆花哪里来的呢?”“小猫又是怎么对爸爸说的呢?”我就及时的引导幼儿想象……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能从自己的想象中进行简单的绘画表示,虽然有的幼儿绘画的并不好,但她讲的却是很动听,也有的幼儿绘画的很好,但讲的却是不怎样。不管如何从幼儿每一张图片中发现每一个幼儿有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活动效果较好。

故事的教学反思 篇6

《给予的故事》这篇课文,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动。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努力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真正的走进课文,与文本对话,达到情感交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了文中的三个场景,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反复的品味,感受主人公关爱别人、甘于奉献的高贵品质。通过学生的反馈,我感觉效果还是可以的。

阅读也是文本与读者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建构、互相拥有的过程,需要学生敞开心扉,倾注热情,与文本进行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碰撞。唯此,方能让学生真正享受到语文带给他们的快意。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重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他们所要表达的情感,读中悟,悟中读,读到文本中去,品到文本中去,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出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适当的设计精妙的问题,引导学生做换位思考,激发学生情感。如:在教学文章第一个场景,主人公在沙漠中艰难的行走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同学们想象一下,头顶是火辣辣的太阳,脚下是一望无际的沙漠,此时又饥又渴,还迷失了方向,假如是你,请描述一下你当时的感受。”从孩子的换位思考中,我感受到孩子真正的体会到主人公的坚强、不放弃一丝希望的精神,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体育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故事 篇7

1 快乐体育教学理念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

快乐体育是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研究和实施对象。随着教育改革与体育本体论在高校的深入, 快乐体育教学理念得到高校的认可。从教育的本质看,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才,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充当着主角的身份, 将学生从不懂世事培养成专业的, 能够适应社会的人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体育技能和体育精神都是学生应掌握的一种技能, 因此体育教学是高校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 知识的传授、实践的进行都离不开学生这一主体, 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兴趣才是教学的出发点。快乐体育教学理念一经提出, 就受到了各大高校的关注, 高校开始对其体育教学内容、形式进行改革。快乐体育理念成为高校发展的一种基本理念, 通过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改革, 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更加明显凸显出来, 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体育对于学生、对于社会的影响也不断提高。

2 快乐体育是人本教学的本质

人本教学提倡在教学中关怀人这一本体, 体育的本质归根到底还是人本教育, 需要对人加以关怀。体育具有多重功能, 强身健体, 愉悦身心, 增强意志都是其重要功能。通过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 学生能够提高自我素质, 更早的适应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于体育功能的理解也不断深入, 体育理论不断丰富, 快乐体育深化了对体育基本理论的理解, 体育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锻炼, 还包括心理上的教育, 文化上的教育, 体现了其文体不分家的本质。基于快乐体育, 才能让体育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 才能通过体育升华人才品质。在传统的教学中, 体育本体论未得到挖掘, 快乐体育也未能成为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 多年来, 我国体育教学始终以完成课堂技能教学与完成期末考核为主, 并且考核内容单一, 这使得体育的发展偏离了本体, 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关注人本教学是高校体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是基于体育本体论下正确的体育教学方法, 也符合人才的培养模式。

3 快乐体育是教育的整体目标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一部分, 并且是重要部分, 以教育为框架的体育教学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与德育、美育和智育相对应的整体教育, 其二是实践教育的重要内容, 与数学、语文等相提并论。教育具有整体性, 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教育的最终目标应保持一致。体育既然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其发展目标就应与其它学科保持一致, 并做到共同发展。不同的是, 体育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 体育中对于身体素质、技能的要求不可却晒, 这决定了体育教学的独特性。快乐教育强调学生本体论, 强调对学生的关怀, 这其中就包括学生的身体素质测试与基本技能完成, 这与文化课以及其他课程在内容上有所差异, 但在那最终目标上均保持一致。快乐体育要求体育教学不仅要完成体育的基本职能, 还要相应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体育的基本教育职能在于“身体”, 但快乐体育的本源要求其不仅要关注身体本身, 还要适当的关注心理教育、品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保证学生全面发展才是体育本体论, 也是快乐体育教学理念的基本目标。就目前现状来看, 我国体育教学虽然进行了改革, 但快乐体育理念的实施依然受到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体育要想发挥其积极作用, 还应针对现状作出适当的调整。

4 总结

体育本体论下, 快乐体育思想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理论。快乐体育的提出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注重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引导。实践证明, 快乐体育理念对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在我国, 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快乐体育理念, 但由于对于理念本身缺乏深入的理解, 理念的深入过程中存在误区, 因此导致体育的教学效率不高。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才, 因此要发挥体育的积极作用就要从培养者自身出发。文章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 探究了基于体育本体论下的快乐体育教学理念。在未来这一理念将更加深入的应用于体育教学中, 增强体育的趣味性, 强调体育的人文关怀, 真正做到关心学生, 致力于提高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 确保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从而促进我国高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水泉, 毛振明.快乐体育论的源头[J].体育与科学, 2014, (3) .

[2]陈晓荣, 罗永义, 柳友荣.公共治理视域中的体育治理[J].2013, (1) .

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反思 篇8

一、创编和选择体育游戏

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要健康。虽然体育游戏的形式多样,但并不是任何形式都适合教学活动,为了便于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选择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增强学生体质。另外,那些动作过于复杂的游戏也要避免,保证学生的安全。

游戏必须有趣味性、新奇性。只有游戏带有趣味性、新奇性,才能诱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如一年级学生做“夹着球走”的接力比赛,学生受腿长的限制,胯下夹球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更何况要走完10米的路程,便会出现很多的滑稽场面,不能用手抱球、举步难行,或是走几步球便慢慢下滑——成了“母鸡下蛋”,让学生捧腹大笑。在结束部分的整理运动,用一个歌来代替,既可以达到放松的目的,又能使学生为了能完成好而不懈努力。

游戏要有典型性。一种游戏往往有许多做法,教师在创编和选择游戏时就应选有代表性的,这样在使用时可以灵活多变,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渐提高要求。如50米快跑,过去就是一味强调练习次数,时间一长,学生觉得又累又无趣,而利用游戏竞赛的方法,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追逐跑、接力跑,以及利用体操棒或实心球进行跨步跑,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速度和步幅。

游戏要方便教学。有许多好的游戏,无论是从形式上或内容上都很新颖,但由于组织方法较复杂或者需要较大的场地和器材,这样的游戏我们最好不选用,以免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游戏的内容应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友爱、遵守纪律、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也就是说,通过游戏的教学过程陶冶学生高尚品德和情操。

二、组织体育游戏

游戏的讲解和示范。游戏做得成功与否,很大一部分关系到讲解。教师要简明扼要、生动形象地将游戏的名称、过程、方法、规则与要求交代清楚。为了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游戏的过程、方法,要把讲解示范结合起来,特别是一些关键和难度大的动作。学生因不明而提问时,教师应向全体学生解答,只有使学生建立整个游戏的概念之后,游戏方能进行。否则,只要有一个学生不明白,都将影响整个游戏的顺利进行。在低年级就要做到边讲边示范,语言尽量儿童化。如做“大鱼网”游戏时,教师就可以形象地讲解,问学生:“鱼网破了能不能捕到鱼呀?”学生说:“不能。”然后,教师提出要把手拉紧,这时学生便把手拉得紧紧的去捕鱼。在讲解和示范的同时,还必须讲明规则,使学生记住,按规则进行游戏比赛。规则是学生在游戏中遵守的准则,再淘气的孩子,只要他们喜欢做游戏,都能潜意识里约束自己,遵守游戏规则,把游戏做好。

游戏的组织。教学中只有做好游戏的各项组织工作,才能使游戏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做游戏时应用最简单、最省时间的方法调动队形,组数分得多一点,每组的人数少一点,这样练习的机会多,密度和运动量大,有利于动作的熟练掌握和增强体质。要注意随时观察、询问,如发现学生过累、出汗过多,要及时调节。在比赛中,对体弱的学生要适当照顾,不能同样对待。学生人数不等时,教师应有所考虑,如果只差一人,教师应高兴地参加其中的一组比赛,如差二人时,可让剩下的二名学生参与裁判工作。

游戏的结束总结。每次游戏的时间、次数应当明确规定,游戏应在使学生不太疲劳还有一些兴趣的情况下结束。结束后的总结也是游戏必不可缺少的一环。小结时,首先是公正的评定游戏的结果,指出各队遵守规则、执行规则和组织方面的情况,对表现好的队给予表扬,对于表现较差的队给予评定并指出不足,奖罚分明。

总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简单理解为让学生自由练习,学生爱怎么练就怎么练,甚至于回到原有的“放羊式”教学当中去。特别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知识知之甚少,在许多的练习方法上还有问题,如果放之任之,就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小学体育教学,教师的主导在一定范围内还将发挥作用。学生的主体活动应是在教师精心设计、启发诱导、科学组织下开展的,学生的主体归根结底,是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而目前大部分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忽视了体育的社会功能,造成学校、学生轻视体育活动,出现学校很少开展或不开展体育活动的怪现象。如何让学生以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姿态去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则成为学校体育工作中一个新的重点。因此,在小学的体育启蒙中,我们就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一些班级性、全校性、校际性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热爱体育。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明德小学)

大树的故事 教学反思 篇9

荥阳六小 武锐

一直在教低年级的美术课,总觉得学生很难在一节课上把作业完成。这次公开课我又选择了一节学习内容较多的课《大树的故事》。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画的大树只有树干没有树枝,树叶也没有前后层次感。于是我的课上既要分析树的外形、造型,又要给孩子们讲故事,甚至是让他们自己编故事,可见难度较大,时间较紧。所以我选择了由我来讲故事,学生理解故事。

用小鸟、猴子和猫头鹰在树洞里的简短的故事贯穿本节课,并用这个故事给学生阐述了一个做人的道理,穿插了孩子们的德育教育。树也有许多不同的种类,先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树,然后我分别对树进行分类让他们了解。先是比较树枝生长方向不同的大树,再是色彩不同和外形不同的树。出示自己身边的树让学生感受整体与局部的树带给大家不同的美感,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我还特意自己画了两棵整体与局部的树让学生分辨与体会。用两棵大树进行比较哪棵姿态美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那种树的表现方法是正确的,在创作过程中避免了学生的只有树干没有树枝的大树了。

在构图的讲解中由于时间的原因,我也只讲解了两种正确的构图方法,两幅画构图都很饱满,只是一幅突出了主体,另一幅在突出主题的同时注重的大小的变化。如果在这基础上再用构图不正确或是构图偏的作品进行对比的话,学生就更容易发现那种构图才是我们要学习的。创作的时候我分别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设置了三个奖项,速度优胜奖、构图饱满奖和最佳创意奖。在考虑奖项的时候原本还有一个色彩鲜艳奖的,但还是时间的原因,学生不可能在这课堂给作品涂完颜色,所以考虑再三还是把这个奖项放在下一节课去表彰

《森林的故事》教学反思 篇10

教 学 反 思

音乐情景剧《森林的故事》是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绿色的梦》中的内容。该剧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森林曾经是动物们的乐园。可是,随着人类不断的乱砍滥伐,动物们失去了自己的家园,它们惶恐不安;一群少先队员唱着歌,亲手种下了一棵棵小树苗。当绿树如荫时,森林里又恢复了往日快乐的景象。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从中得出了以下的一些结论,具体分析一下自己的实际操作情况:

一、优点: 能够通过教学,让学生用沮丧、无可奈何的心情,演唱歌曲《不得了》,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及表现力。在创编合作等形式下,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二、缺点:

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初探 篇11

关键词:体育教师;课堂教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指出,“不会进行教学反思的教师,他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最多只是狭隘经验的累积;能够坚持不断教学反思的教师,他的教育智慧就会不断增长。”然而,很多体育教师在实际进行教学反思时却很茫然,不知道对课堂教学哪些事件进行反思,认为自己或他人的教学实践没有反思的价值。这就直接导致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实效。那么如何改变普遍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比较差的这种状况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广泛阅读”为载体,提高体育教师的反思理论水平

生活中不乏一些人这样评价体育教师:“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一介武夫而已”。虽说这句话略显偏颇,但也折射出部分体育教师的不足之处——读书少。体育教师读书少,眼界不够开阔,理论水平不够高,这也正是制约我们体育教师进一步发展的一大瓶颈。

读书多了,眼界开阔了,理论水平也就高了。反思就有了方向,反思就有了深度。所以,要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我们体育教师要多读书,广泛阅读是体育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基础和源泉,广泛阅读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反思理论水平。

1.读教育理论书籍

一个好的教学反思是对课堂教学事件的深入分析,传递给人们一种价值选择,同时能引起自己或他人的思考,这背后离不开较强的教育理念作支撑。有些教师不能很好地进行教学反思,其根本就是缺少了一定的教育理念。因此,体育教师要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有选择地阅读一些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教育理论书籍。比如,读郭思乐的《教育走向生本》,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还有《体育教学论》《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等,可以进一步拓宽自己的教学视野,以更新的理念、更高的视角来解读和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2.品名师课堂艺术

除了读教育理论、专业知识等,体育教师还要读人,品各类刊物中名师的教学艺术、教学经验等。

我市的体育学科教育相对于体育教育较发达地区,如上海、江苏、杭州……无论是教师素质,还是培养的学生素质,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只有多多揣摩他们设计的课堂,才能在本质上迎头赶上,减少差距。笔者几乎用心研读每期的《中国学校教育》《体育教学》等刊物,书本比较全面地展示各地优秀教师如何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并落实在课堂实践中,展示他们如何理解、把握和处理教材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无论是现在教师极少关注的广播操教学,还是似乎早已被遗忘的队列教学……还有耳目一新的创编游戏。书本以名师视点阐述他们的理解和思考,接着以精彩的课堂案例加以点破,最后通过专家“深度对话”为我们作引领。令笔者爱不释手。

体育教师如果能长期接受先进理论的熏陶,享受崇高人格的陶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教师在上课时就会游刃有余,进行反思时就会更加精辟、独到!

二、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增强体育教师的自觉反思意识

体育课堂是我们体育教师的主阵地。只有抓住课堂,认真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因此,提倡体育教师要做到课前、课中和课后都要进行教学反思。

1.课前反思

课前反思是小学体育教师打好课堂成功战的首要环节,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查缺补漏的过程,也充分体现了教学新理念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一个微过程。体育教师只有对自己的教学设计,以及预期达到的教学目标、效果等都了然于胸,才能使40分钟的课堂顺利而且高效地进行。

初步撰写完教案后,体育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仔细自我发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等,把这些思考记录下来,通过备注的形式标注在教学设计空白处。如,教师在前滚翻教学时,课前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团身紧、滚动圆”的技术动作掌握上有难度。教学时,设计了“看谁最有本领”为主题的夹绳子练习,要求作一个前滚翻同时绳子夹在腹部、下颚不脱落,此时,孩子们兴趣高盎,迫不及待展示自己的本领,练习时自然地团紧身体,既减少学生无效、盲目作前滚翻的过程,又使整节课融会贯通,充满新知学习的巨大快乐。而这一切完全得益于体育教师课前所思、所想。

2.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反思,也是极易被忽视和不值一提的环节。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教学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的一个微妙过程。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尤其是体育课堂是突发事件的高发地,教学中的“意外”更是层出不穷,因此,给体育教师的课中反思意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要及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怎样应对策略与措施更有效”等。

如,在一次校本教研公开课上,李老师在场地上用小垫子摆成了一个半圆,准备课堂练习用,正在做准备活动时,忽然来了一阵风,把摆好的垫子全刮乱了。听课的老师想上前去帮忙,都被上课老师婉言拒绝了。只见他用口令指挥学生两人找一块垫子围成一个半圆,并把刚才的准备活动全部改成坐在垫子上做,虽然动作有点简单,但学生对这种新的练习方法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李老师在突发事件面前急中生智,沉着应对,化被动为主动,彰显了李老师过人的课中反思能力。

3.课后反思

教学是一门活的艺术,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个个有着鲜活思想的小学生。教学内容的完成高效与否,往往由小学生身心直接参与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决定。所以,教学过程中就难免会出现教师预料以外的“意外”。因此每次课授完后,做到每课必思、每课必想,需要教师把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课堂出现的闪光点等及时记录下来,进行认真的剖析、思考,设计新教学,以增强实际教学的合理性和高效性,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自身教学反思水平的目的。A.反思成功之处:一节课上完后总有成功的地方。如教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情境创设;有效的课堂组织;及时的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B.反思不足之处: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对待。如:教学时比较顾及离教师比较近的孩子,而那些离教师比较远的孩子就会被忽略;教师的示范面没有充分考虑全体学生;队伍的调整很繁琐;各环节时间上没掌控好;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手段不恰当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去作深刻反思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的前车之鉴。C.反思学生学习中的困惑之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应反思一下自己对教材挖掘是否深入,研究是否透彻;课堂上把握是否合理;对学生学情和已有知识是否了解。抓住学生的困惑,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判断问题难度的大小,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然后对症下药,今后教学效果定会十分明显。D.反思教学中学生创新性见解: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体育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独特见解,并将学生的好见解及时地记录下来,可打破教师固有的思维定向,拓展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E.反思教学再设计:每教完一节课后,教师就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并进行必要的归类和取舍,考虑各环节下次的教学思路,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就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教学艺术芝麻开花节节高。

三、以“教研活动”为纽带,培养体育教师共同反思的习惯

随着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不断强大,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区里区外大大小小的教研会轮番上演着,以教研活动为纽带,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交流等,培养体育教师共同反思的习惯。

1.专家引领,共同反思

专家从一个研究者的角度解剖我们的课堂,他们的阐述不仅在理论上支持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体育教师要抓住每一次外出学习机会,细心体会,用心揣摩,反复推敲,取其精华,不断充实和提高自我。在平时的区内各种教研会中,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的一线专家,如体育教研员、各级名师、学科带头人。需要教师自己学会多请教、多学习,才会有专家和教师的语言的碰撞,思想的交流,真正的成长。如每次的区内体育教研会,教研员会前布置教研任务并安排几位有着非常丰富课堂教学经验的老师作为观察团。观察团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着手,关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重难点把握,教学方法的运用,练习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语言,练习时间和次数等元素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并要求每位听课老师撰写听、评课分析报告,进行点评和互动交流,最后教研员进行总结和引领。这样,课堂中存在我们教师心中的疑难问题,一下子豁然开朗,烟消云散了。看来,我们的想法毕竟粗浅,离不开专家的引导。

2.同伴交流,共同反思

进行教学反思,光靠个人的独立思考是不行的,同伴交流可以激发思维的火花,同伴交流时的表达可以让思考的问题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重要的是,从同伴交流中得到的启发和再思考,又可以随手记在课本或者教案的旁白处。因此,同伴交流也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伴交流是对教学反思的提炼和升华。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小学体育教师组内更多的是通过磨课进行同伴交流。同伴要上公开课,先是在体育组内进行磨课几次,通过组内教师的共同关注、共同交流,寻找课堂的创新点,大伙儿一起找问题、解决问题。如,今年一位新教师在我们学校挂职学习,要上一节新教师的汇报课,显得非常重要。为了能让新教师在教学中大放异彩,我们组内体育教师出谋划策,群策群力。从教师的语言和体态,从课堂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过渡语,每一个细节……最后的定稿都是在我们每位教师的交流中诞生的,结果实属不易。正是应了这句话:“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只有这样,将专家引领和同伴交流碰撞产生的智慧进行沉淀、消化与吸收,力争将这些智慧内化到教师的思想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

总之,培养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体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体育教师只有做到广泛阅读书籍,提高理论水平;平时常思常想,常想常新,善于捕捉灵感的火花,逐渐养成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进行思考和创造性见解的习惯,才能使自身的反思能力得到发展,体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少斌.教师反思的智慧[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2]肖川.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的反思 篇12

我国各类高职高专的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目前已占全国高等院校的近1/2。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2015年达到1390万, 2020年达到1480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了教育改革发展的“二十字”工作方针:“优先发展, 育人为本, 改革创新, 促进公平, 提高质量”。

在社会的发展历程中, 每一次的社会转型、变革, 都伴随教育过程中的课程改革。深化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改革, 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高素质的技术应用性人才, 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思考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二、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 目前高职院校现行体育教学大纲主要是参考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大纲, 制定各个学期的教学计划, 没有突出高职体育的特点和课程目标与要求。课程结构上, 缺乏对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以后走向社会后的实用性、连续性和终身性的研究。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对教学教师的喜好, 以及教师的责任心、教学手段的灵活多样性, 这些因素都能达到和谐的统一, 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调查表明:男生对体育课的态度较为喜欢, 而女生的态度中立和不喜欢占多数, 学生更喜欢上幽默风趣型、能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老师的课。教学内容、场地器材和体育成绩的评价等因素是导致不喜欢体育课的主要原因;从运动项目的喜欢程度看, 男生喜欢的项目两级分化, 要么是激烈对抗性的, 要么就是休闲娱乐性的, 而女生大多数是喜欢休闲、运动量小的有氧运动。

(一) 体育教育思想观念不能与时俱进。

调查中发现, 很多高职院校的领导、部分教师存在着对体育认识上的偏差。学校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重点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学校知名度的提升上, 对学院的体育工作态度, 基本上停留在口头上重要, 行动上次要, 忙起来不顾的状况, 很少关注学生的体质和心理健康发展状况。

(二) 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和谐。

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是一对应的主体。教师在面临的教学任务中, 过多的以教师为中心地去完成教学任务, 不去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 较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的需求, 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不顾忌学生是否喜欢, 是否有兴趣参与学练, 导致学生疲于应付考试而去练习, 厌烦体育运动。

(三) 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日后的工作生活脱节。

在课程体系设置上, 过分强调体育的竞技性和专业性, 没有突出高职体育教学的特点, 不考虑学生的运动基础和兴趣。体育课课时比例太小, 教学内容多、项目的连续性差, 体育课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和体育能力的培养。不能保证高职学生运动技术、技能的形成, 学生很难掌握1~2项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

(四) 成绩的评定以运动技能和素质为标准。

学生成绩的评定, 采用绝对性的统一标准, 各项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测评作为学生成绩评定的主要手段。忽视了学生个体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基础的差异和相对自己提高的程度。学生为了应付项目的考核而进行锻炼, 违背了体育锻炼的目的。

(五) 教学资源匮乏和缺乏合理的运用。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而一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理念、知识结构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师生比例不合理、运动场场馆、器材缺乏和陈旧, 有些学校的运动场馆在课外进行盈利性经营管理, 课外活动时间不对学生借用器材, 这些都难以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课外活动的需要, 也导致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下降。

三、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反思

(一) 认真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创新教学理念。

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的选择, 学生的个性、特长发挥, 多样化、个性化的培养, 综合素质的养成。探索充满活力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二)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力度体现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度, 也是教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结合高职院校的具体特点, 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 科学构建针对性强、能培养高等实用性人才的体育课程结构, 按照实际需要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 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1. 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

可实行弹性学习制度, 学生可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和特长自主性地选择学习内容, 建立必修、必选和选修3类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要体现优化组合, 教学内容要选择最精华, 最典型实用的, 适合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项目。要能反映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需要, 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教师从学生所学的专业和需要出发, 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有利于其专业技能形成的项目。

2.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

发挥学校优势、特色, 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师生互动。探索多样化、个性化教学, 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将娱乐体育、保健体育、休闲体育等纳入体育教学之中, 构建课内外一体化体育锻炼平台。应用校园网络, 开设体育理论讲座, 体育比赛点评, 体育锻炼咨询等。营造优良的体育氛围, 在学习态度、价值观念和生活目标等方面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 努力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环境

(三) 拓宽和提高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储备。

为教师提供继续教育, 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 及时了解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与动态, 更新教学理念、方法和知识结构, 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科研能力。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 主动适应体育教育改革的新环境, 以保持知识结构的合理性、适应性和先进性。

(四) 量化和人性化的学生成绩评定。

改变目前学生成绩评价体系中只注重成绩的表象特征, 采用“三结合”评价方法, 即:将理论与实践评价相结合, 显性评价与隐性评价相结合, 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1~2个考试内容, 将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进步幅度、平时表现、出勤率等因素列入了体育学习评价的范畴, 从而使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更趋于客观化、合理化。提高了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积极性, 真实反映学生学习的态度和自我努力的程度, 充分体现现代教育中以人为本的精神。

(五) 完善学校体育锻炼的环境。

学校应不断加大体育场馆和体育健身器械的资金投入, 逐步完善办学条件, 克服等、靠、要的思想, 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 自力更生、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地开展校园体育活动。从物质上保障学校体育教学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正常进行。促进学校体育文化大环境的建设, 创造积极、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形成一个融体育教学、体育文化、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为一体的教育新模式。

四、结语

健康意识的培养和养成是目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育的首要任务,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 提升学校内部群体对体育的关注程度, 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实用性体育课程体系, 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 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体育健身环境, 调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 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中发[2007]7号)

[2].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 (2011) 12号文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J].新体艺, 2002

天鹅的故事教学反思 篇13

《天鹅的故事》是上海市二期小学语文新教材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者用饱蘸深情的笔,讲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面的神奇壮观场面,反映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全篇文字优美,叙述清楚,情节感人,引人思考,给人启迪。面对这样一篇课文,老师到底教什么?怎样教?在这篇课文的教授中,我主要培养学生以下两方面的能力: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通过读词语,读课文,读出文字表达意思,读出画面感,读出语文味儿。例如文章写天鹅三次不同叫声的句子,内涵丰富,老师引领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悟三次不同叫声的含义,从而抓住文章的命脉,深入文章的精髓,更好地体会天鹅奋不顾身、团结拼搏的精神。

2、培养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课堂上老师针对重点段落,让同学理解、剖析、谈体会。其目的一是让学生进一步走进角色,感受天鹅的品质,目的二是让学生关注作者的表达,学习表达的方法。在教学时,我抓住“腾空而起”、“重重地”、“像石头似的”等词语,让学生体会老天鹅的`坚决、勇敢、奋不顾身,以血肉之躯撞击冰面。三次叫声通过不同方式教授,有通过体会声音轻重来学习,有通过呼号来感受学习,有通过说话练习来感悟学习,帮助学生抓住了情感的震撼点――“老天鹅带头破冰面”及“众天鹅齐心破冰”,让学生自主阅读,自由阅读,营造了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使学生能主动地读,专注地读,兴致勃勃地读。教师、学生、文本三情共振,再现“老天鹅破冰面”泣同类、感天地惊天动地的壮举。学生通过潜心投入重点段的阅读,品词嚼句,学得十分动情。

《火车的故事》教学反思 篇14

当我们的老师,当我们的大人在认为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孩子什么都不懂的时候,也正是我们忽略他们的想象与创造精神的时候。

当我们用我们的思维去考虑他们的时候,用我们的认识水平去衡量他们的时候,也正是我们在抹杀他们的想象与创造精神的时候。一个孩子从呱呱落地,经过娃娃学语,再到如今少儿时代。其实,他们都在用他们独特的眼光看待我们的世界;用他们独有的思维思考着我们的世界。当我们自认为很伟大的时候,其实在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面前你是那么的渺小。

我想作为教师我真的该好好的反省我自己。真正该好好的用新课标的理论指引我,转变自己的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转变一个观念,就是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而不是要什么都在学生之上的传统师者形象。

初中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反思 篇15

一、教学案例:

在一节初二年级的“迎面接力跑”游戏中, 比赛前我按平时一贯用的高矮顺序分好组, 刚开始大家显得特别开心。比赛开始后, 其中有一组的一位女同学跑得很慢, 最后影响了本组的成绩, 这时那组的同学开始指责她, 埋怨她, “就是你跑得那么慢, 害得我们组最后一名”“不要她在我们这组”、“讨厌, 跑得那么慢”、“你就不会跑快点……”这位女同学哭了起来, 看上去很伤心, 这时全班都安静下来了。我看到这情景后, 马上说:“大家在游戏中都渴望胜利, 总想自己所在的小组能勇夺第一名, 这点非常好, 说明大家都有上进心, 荣誉感, 但是体育比赛中有胜有负, 第一名只有一个, 应该做到胜不娇, 败不馁, 失败不要紧, 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 只要能从中找出原因, 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下次第一名也许就是你们组, 况且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 各有各的长处, 这位同学虽然跑得很慢, 但她很细心, 操做得特别棒, 其次学习也好, 大家再想一想, 在一场足球、排球、篮球比赛中, 是不是只凭一个人的实力就能拿到冠军呢?那么从今天起啊, 我们同学之间不能相互埋怨、互相指责, 只有与同伴相互配合, 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 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胜利。”听了我的话, 大家都不好意思起来, 有几个同学走到那位同学面前说了“对不起”。

二、教学反思

原因一:没有突出学生之间的互动性

在教学中, 教师对那些身体素质, 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 激发体育的兴趣不够, 缺乏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只强调人人都必须参加。而新课程改革以来,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重视学生的地位, 并激发学生的运动参与兴趣, 每一次教学活动都有一个学习主题, 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充分重视学生自身和互相之间的学习,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能力较差的学生改善学习方法, 挖掘他们的体育潜能, 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原因二:没有进行学生的差异性分组

体育教学中, 合作学习, 运动竞赛都是以小组为单位, 教师应该根据学习主题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 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所擅长的体育运动差异, 每个小组由擅长不同类型技能的学生组成, 也可以进行自愿组合, 然后教师进行少量的调整, 使每个小组中混合成绩好、中、差的学生, 让学生与各种不同类型、不同背景的人交往, 最后再选择一名体育基础好, 思维活跃, 待人热情, 乐于在学习中对其他同学进行帮助的同学担任小组长, 让他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纽带。

原因三:学生缺乏团结合作意识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从小就以自我为中心, 娇生惯养,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对别人指出的错误与缺点, 往往不愿意接受, 也不愿意与别人沟通, 缺乏团结、合作的意识。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就是一名平等的合作者。师生之间应建立和谐的关系,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参与意识, 并且抓住一切有利时机, 剖析课中发生的突发事件, 让学生把成功和失败的经验进行相互交流, 让学生相互谅解、鼓励和支持, 切忌相互埋怨、责备, 使学生能充分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只有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 才能相处得更加融洽, 胜利、成功的机会就会更大。

教学改革, 作为教师, 不但要注重教材、教法, 还要更加真诚地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良行为, 还要赏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关注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发现自己、肯定自己。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课改的深入, 合作学习方式已被广大教师认可并得到推广, 但这种学习方式走进初中体育课堂时却在操作层面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基于初中体育教育实践得出一些认识, 以期对当前合作学习有更好的推动。

关键词:初中体育,合作学习,反思

参考文献

[1]李德显.合作学习的经验与局限[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中教研究) , 2006, (Z1)

[2]董玉泉.合作学习的经验与局限[J].云南教育 (基础教育版) , 2006, (05)

新课改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反思 篇16

【关键词】新课改 体育教学 模式

新的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激发学生体育健身的兴趣,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面对如火如荼开展的新课改,中学体育教学要从过去单一的“三基”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健康为目标的教学。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体育教学,理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神圣使命。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体育教学的几点探索。

一、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热情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中学生是一个好动的群体,大多数学生渴求掌握一定的健身知识和方法,进而培养体育爱好和专长,因此体育教学也就比较容易培养起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热情。但由于传统和常规的体育教学对学生个体关注不够,体育课内容过于单调、重复,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因此抑制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热情。可见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体育教学,应该在中学体育教学大纲的框架下,充分关注、了解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需求,多选择些贴近生活和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意义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学生逐步产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期待,使其参与体育运动时达到身心合一,主动地去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从而激发起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教师在授课时可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活动,有趣的游戏活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此外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时,除了常规的讲解、示范外,还可以使用挂图以及幻灯片、录像、电影等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当然,关注学生的兴趣并不代表一切活动都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不是唯兴趣论的,应是建立在师生互动且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基础上的高效教学。

二、转变观念,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强调教师的单向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练什么,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因此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产生厌倦的心理。这种教学模式,常常扼杀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指出,教学应以学生个体的充分发展为首务,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我们应该尽快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愉悦活泼的教学情景,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初中足球教学,我们可用少量课时进行足球的基本技术的教学,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教学比赛,让学生在自由组合的比赛中产生兴趣,发现不足,这比教师单纯地为他们纠正技术动作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又如,我们在耐久跑教学时,除了教学生跑的技术外,还要教给学生如何控制跑的速度,掌握间歇时间,如何缓解极点,以及跑后如何消除疲劳、补充当前体力等等。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觉得有用、有效,自然会激发他们在跑步教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营造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

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态度,并获得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组织体育兴趣小组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就是一项不错的因地制宜的课外活动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的不同,组成乒乓球小组、羽毛球小组、跳绳小组、太极拳小组等,每天课外活动时间把学生组织在一起,有质量地锻炼1小时,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们也可以通过举办“体育周”,来推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活动,“体育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历时较长,参与面广,有利于营造浓郁的体育锻炼氛围。

四、倡导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影响下的体育课不管学生的先天差异与不同需求,其练习项目、次数、难度、标准都必须一致。由于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统一化的体育教学模式完全忽略了人体存在差异的基本规律,挫伤了不少学生的积极性,束缚了他们的个性发展。而个性化的模式就考虑了人体差异的存在,根据人的心理、能力等的差异,及时调控教学的方法策略与教学程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积极地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体育活动中需要教师因人而异地帮助学生选择学习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成就水平的特点,帮助抱负水平较高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实际的、动作复杂而成功率高的中等难度的学习目标,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从而在不断成功中加强体育学习动机。对于抱负水平低的学生,教学中要选择适合他们实际的、由易到难的学习目标,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从而能形成积极进取的体育学习动机。教师应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要自尊、自信、自强,相信自己通过不断追求,一定能使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达到最满意的程度。

《讲故事》教学反思 篇17

第一要挖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故事有六个情节片段,教学过程中我设计的是自己先讲出第一个情节,然后请学生接着讲下一个故事片段。在这一环节中小朋友们都能将故事大意讲出,但不够细致。我才发现作为音乐老师不仅仅要具备很好的专业素养,还需要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发现这点后我故意把同学们说的情节再加以夸张的语言进行修饰,在老师精炼的言语引导下学生将故事说的更生动有趣了。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有涉及讲故事的教学就要做到让学生多去发挥想象,散发他们的语言思维,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利用启发性教学的观点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第二要发挥学生的创作能力。这课主要是让学生为故事配乐,让学生去找到身边能模仿出故事情节中的声音。学生反应与模仿能力很强,如有的学生随手找来一串钥匙模仿出清脆的铃铛的声;家里带来了用铁盒自制的鼓来模仿出打雷的声音;用嘴巴学青蛙“呱呱”的叫声;把黄豆装在空塑料瓶了模仿下雨的声音等等。大家都想到了很多的方法来为故事配乐,这种活动值得发扬下去,为孩子们尽可能的保留他们的创作,让他们自由发挥,尽情表现出他们的才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第三要发掘学生的表演能力。我觉得这一课内容丰富,有故事情节有配乐,设计,可以变成一个综合性的表演剧。在第二课时中我让学生自由组合与他人合作完成表演。经过学生的精心准备,表演分成:小乐手队负责配乐;小演员队负责表演故事情节;小朗诵队负责朗读故事情节。整体表演很成功,特别是在小小的教室里同学们都很有序的进行表演着,实属不易啊。小演员的表演才有待提高,还缺乏老师的指导所以有些同学的表演还有些平淡,这在以后的课上我还需要多做出引导与表演性教学,提高学生的表演素养。

其实小孩子们都爱表现自己,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希望得到老师的指导。他们既然爱演、爱跳、爱唱,那么老师在教学中可多取长补短,发挥学生的优势,让课堂更生动更活跃,让学生都喜欢上音乐课,爱上音乐!

大树的故事教学反思 篇18

动画片生动形象,信息量大,浅显易懂,虽然使理解的难度大大降低了,但孩子们在只需被动接受就可以的同时,失去了听故事时的主动思索和再造想象,少了那份围坐起来听故事的表达交流体验,少了教师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讲故事是很好的教育方式。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孩子内心充满想象,他们拥有自己丰富、天真的思想。故事的虚拟、夸张等特点,正好满足孩子的心理特征,能给孩子无限的想象空间,只要教师和家长把握好时机,就能让孩子在故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故事能对孩子的成长发挥重要的影响。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内容,都可以通过故事得到一定程度的展现,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知识、道德认知、情感体验和良好品德的形成,都能融进故事中。感动孩子的故事人物往往成为幼儿乐于模仿的对象,教师和家长在讲故事时不同的语音语调、丰富的神态表情、夸张的动作等不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同时也给了幼儿模仿的榜样,幼儿的行为模仿能力与语言表现力会受到明显影响。 讲故事可以拉近教师和幼儿的心理距离,增加亲近感减少反感,增加感悟减少灌输,增加情趣减少刻板,增加身临其境减少居高临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更亲切地与孩子交流,孩子也可以通过思考、询问与教师进行沟通,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受到启迪、感染。 一个幼儿园教师必须具有讲故事的功底。除了用清晰、准确、规范的语言为孩子做好学习语音的楷模,还要善于创设情境讲故事,如在讲故事时,为孩子们准备一些图片、玩具和实物。可以边讲边让孩子看图片,听模拟的声音,触摸有关的实物,这样童话故事就会在他们的大脑中形成一幅幅精美的图像,孩子们就会浮想联翩,使想象的触角伸得更深、更远。同时,通过鼓励孩子们自己读故事、听音乐,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在讲完一个故事后,还可以把故事中生动、有趣、可游戏的情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编成游戏,让孩子“玩”起来。

我们还要考虑到:儿童不仅喜欢听故事,他们也喜欢创作故事。当他们听着一个非常优美的童话故事时,常常跃跃欲试,这正是儿童创作的萌芽。只要引导得当,儿童也能创作出优美的童话来。

上一篇:巴西最喜爱的娱乐活动下一篇:中国银监会辽宁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