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体意识之花开遍阅读教学的原野——基于小说教学的支教体会

2023-03-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九月,金秋时节,丹桂飘香,因为“国培”,我们相聚繁华市区中书香四溢的一隅——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从相遇、相知到相惜、相携,一切仿佛都是等待了千年的缘;十二月,寒风料峭,冬意浓浓,因为“小语”,我们辗转梁平、长寿、彭水,在广袤无垠的阅读教学的原野里,播下“文体意识”的种子,待它花满其间,嗅一路小语的馨香!因为“文体”,我们第二小组执著于小说阅读教学的探寻,只因独钟情于阅读教学这一湖碧水中的一瓢,就已饮出了满湖的味。

1 缘起文体——“定体然后可以言工拙”

我们国培班在班主任王小毅老师工作室团队的小学语文不同文体教学研究课题的引领下,开始了如火如荼的不同文体阅读教学的探索。五十位学员分成六组,分别从小说、寓言、神话、散文、古诗、说明文六种文体进行专题研究,探寻不同文体阅读教学策略。我们第二小组九位成员在小说这一文体教学中深入探究,大量阅读王荣生教授的《小说教学教什么》《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等书籍,西师版课文《江姐》的一课三磨,小组探讨“小说教学的困惑”“小说教学教什么”“小说教学怎么教”三大板块的内容,先后在梁平、长寿、彭水通过听评课、示范课、讲座等形式向区县的老师们播洒了小说教学的文体意识,与各区县老师们共同探讨文体、文体意识及小说阅读教学的策略等,让老师们明白了如何辨体,如何把小说教成小说,如何把教课文转为真正的教语文……

2 缘结文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支教驿站——梁平,双桂堂乃“西南佛教禅宗祖庭”,“梁山灯戏”“梁平竹帘”“梁平木板年画”“梁平癞子锣鼓”“梁平抬儿调”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平,也是叶发军班长、赵红春老师和我的家乡,能迎来大家的支教,我们都是万分欣喜。12月7日,我们在梁平教师进修学校唐明校长的带领下,早早地等候在高速路口迎接即将到来的国培班同学。当看到载着国培班学员的大巴徐徐驶出梁平高速路口时,我们一行人都抑制不住激动地挥舞着双手。大巴载着学员们一个多月来孜孜不倦探究的成果,载着文体意识的种子,更载着五百多名梁平乡村教师的语文教育的情怀与梦想。

国培班的六个小组分别到了十几个乡镇小学,把不同文体教学的种子撒在了原野。

我们第二小组分别到袁驿小学、碧山小学、七星小学支教。每个学员都听了点校的四位教师的课,并针对课例进行探讨,聚焦问题,共同梳理,剖析问题。纵观这四节课,都是老师们精心准备的课堂,有教法学法的指导,有情感朗读的指导,如郭老师执教的文言文《伯牙绝弦》,聚焦在交给学生理解文言文语句的方法,重在朗读感悟,紧扣语文课程标准;唐老师执教的小说《慈母情深》紧抓课文重点语句,聚焦在语言文字的品析,通过关键词体会句子的表情达意,通过朗读,感悟母爱;徐老师执教的讽刺小说《临死前的严监生》聚焦在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陈老师执教的小说《刷子李》抓住动作描写、侧面描写来体会刷子李高超的技艺。我和几位执教的一起就这三堂小说阅读教学课进行了分析探讨。

在大量理论研究的支撑下,我们结合几位老师的课例,从如何选取教学内容,采用什么教学策略来教才能体现小说教学的文体特征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使文体意识进一步植根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如古典讽刺小说《临死前的严监生》语言表达很有特点。严监生那一“伸”引发了诸亲六眷的再三“追问”,然而令读者心领神会而诸亲六眷迷茫的三“摇”,则摇出了严监生那无法言明的“心理独白”。作者通过对每次猜测后严监生不同的神态、动作的描写把人物的形象刻画得细致入微。在教学时,我们应抓住这“摇”字,联系全文品读,读出文字背后的言语,读出补白人物心理活动的文字,就可以深入言语腹地实现对话,走近人物本性。

我们第二小组的黄老师给这几所西山片区学校近一百名教师展示了示范课《江姐》,给老师们关于小说文体阅读教学如何教起到了很大的引领作用。周老师在《小说教学的困惑》讲座中,从课程论(理论支撑难以考究)、教材论(编入教材价值何在)、教学论(教学目标方法迷茫)这三方面帮一线老师梳理了很多关于小说教学中的困惑。邓小明老师在《小说教什么》讲座中,向老师们传达了小说阅读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确定应基于文本,基于学情,基于课标,基于不同视角,遵循以下三原则:解读小说文本——“裸读”(普通读者)、“参读”(随教而读,以教促读);学情分析(教学生不会的);筛选合宜的教学内容。他以《穷人》为例,交给老师们如何对一篇文章多个教学内容的筛选,做到教学内容的适宜;以《江姐》为例,明白如何确定教学目标。潘老师在《小说怎么教》讲座中,列举《江姐》《桥》《爱之链》等多个教学实例,让老师们知道了小说教学的策略——关注人物描写细节、关注小说发展情节、关注小说表达视角,深刻感悟人物形象。

我们每个小组还挑选了一名优秀的年轻老师参加进修校组织的说课比赛。在准备中,我们每个老师都积极参与,出谋划策,查经据典,从他们的说课中我看到了文体意识已深深扎根,从教学目的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筛选,再到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有不同文体特征的美丽痕迹。

在一个星期的支教中,我们从听课评课、共同探讨研究、合作交流中感受到了“学贵有疑,有疑则有进”的曼妙,从磨课、说课中体会到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魅力。

3 缘落文体——“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离别总是让人难以忘怀,看着这几日朝夕相处去支教的同伴们踏上大巴的那刻,我竟抑制不住地哭了,是一种不舍,是一种依恋,更是一种感动!

几日来,伙伴们不眠不休地探讨,反复地修改自己的文稿,都想把自己所有的知识毫无保留且尽善尽美地传达给乡村的老师们。在各个乡村学校有他们手把手指导的身影,有他们神采飞扬的余音,有他们踏着日月星辰、翻山越岭的足迹。短短的5天,梁平的乡村学校到处播撒着文体意识的种子,它们已深埋进土壤,只待来年,便会花开遍野。

因为“文体”,我们结缘梁平的几百名乡村教师,为了他们,为了共同的教育理想,我们都愿执著地追求下去,哪怕“为伊消得人憔悴”,也坚信“衣带渐宽终不悔”,这就是我们五十位国培班学员共同的心声!

上一篇:基于大数据和BIM技术的造价咨询企业未来展望下一篇: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