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词的文体特点

2024-06-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解说词的文体特点(精选8篇)

解说词的文体特点 篇1

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 , 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 , 不能面面俱到 , 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 , 抓住事物的关键 , 即使是拓展性内容 , 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 , 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 , 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 , 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 , 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 将宇宙比做大海 , 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 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 , 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 , 但又各有侧重 , 各有中心.篇二:应用文文体的特点及种类

应用文文体的特点及种类

(一)应用文文体的主要特点 1.以实用性为目的 2.以真实性为基础 3.以时效性为根本 4.以规范性为准则

(二)应用文的分类 1.公文

包括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共13种 2.事务应用文

包括计划、总结、简报、调查报告等 3.日常应用文

包括一般书信、介绍信、证明信、感谢信、慰问信、申请书、述职报告等 4.宣传应用文

包括新闻、通讯、广播稿、演讲稿、解说词等 5.法律应用文 6.经济应用文

包括经济合同、市场预测报告、市场决策方案、协议书、招标书、投标书、产品(商品)说明书、商品广告等 7.科技应用文

包括实验报告、学术论文、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报告(说明书)等 8.礼仪应用文

包括欢迎词、欢送词、请柬、聘书、开幕词、闭幕词、贺信、贺词等

学习应用文写作的要求和方法 1.学好理论,指导写作 2.模仿例文,典型引路 3.突出训练,形成技能

应用文文体的语言特点 1.严谨庄重

(1)使用书面化的书面语言

(2)使用专用词语 2.恰当准确 3.朴实得体

4.简明生动篇三:电视解说词应追求的语言特点

解说词在电视节目中占有重要位置,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电视画面的诠释注解,而且是深化主题、完善内容、构建结构、衔接上下的重要手段,是整个电视节目的有机组成部分。优秀的电视节目是完美画面和完美解说词的有机融合。优秀的解说词应该和散文、诗歌等文体一样,富有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解说词一般不是以文字形式呈现给观众。而是通过声音传输给观众,而且是瞬间传输,具有不可重复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解说词既有其他文体相同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在解说词写作过程中必须尊重它的特殊性。

标准规范

解说词特别是新闻解说词是一种公共语言行为,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必须注重语言的规范性。在一般受众眼里,电视语言应该是规范语言,这是对传媒的信任和要求。从这一角度说,媒体担负着舆论导向和语言导向的双重责任,媒体应该是语言规范的典范。所谓规范,就是按照汉语语法,遵循社会大众共同认可的语言运用标准。电视语言不同于网络语言,不能追求“标新立异”,把还没有被大多数人认可接受的“创新语言”运用到解说词中。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发展最充分的语言之一,电视语言作为人们接触最多、影响范围最广的语言形式,其规范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社会发展,社会语言空前丰

富,但也不可否认,逻辑混乱、语言失范的问题同时出现。生造词语、用语粗俗、病句错句、错字别字、词不达意等问题正困扰着受众和媒体工作者,给受众带来了视听和理解障碍,从而影响了节目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语言文字水平,严格遵守语言文字使用规范,将失误降至最低甚至为零。客观准确

真实是解说词的生命线,如果解说词是虚假的,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解说词写作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只有客观真实,才能有说服力和生命力,才能取信于民。西方学者主张以公正的、超然的、不含成见的态度报道新闻,意见必须与新闻分开,这种观点同样适用于解说词写作。

在实践中,有些解说词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搀杂一些主观意识,如对某项工作、某种事物主观评判,甚至小题大做得出结论(如极大地促进了„一,从而确保了„„),此类语言既有强加于人之意,又有画蛇添足之嫌。解说词的任务是配合画面,将事实更清晰地呈现给受众,至于结论应是受众视听思考的结果。当然,解说词总会带有作者的倾向性,但这种倾向要通过事实的选择、词语的锤炼、句式的运用、修辞的技巧等表现出来。一般而言,解说词应尽量慎用或少用以下语言词汇:一是模糊概念。如“几天前”、“一天夜里”、“非常美丽”等,二是表意绝对的词汇。如“登峰造极”、“空前绝后”,三是感情色彩强烈的词汇。如“蛮不讲理”、“恶狠狠的”;四是推断性、结论性语言。如“强力推动了”、“切实加强了”,五是不规范的网络语言和方言。

通俗流畅

解说词的作用就是设法让观众把听觉信息与视觉信息相互结合,补充、完善、延伸、深化画面内涵。因此,解说词应当是大多数观众听得懂的大众通俗语言。但通俗不能庸俗,更不是媚俗,解说词不能使用粗俗的语言,并尽量少用或不用专业学术用语,非用不可时,也要做适当解释。另一方面,解说词最终要由播音员以语音形式传送给观众,这就要求要特别注重音韵美,注意语言的节奏感,避免使用过于冗长的句子,使之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

简洁形象

解说词的文体特点 篇2

一、教学目标的文体特点

“教学目标”回答的是“教什么”以及“教到什么程度”, 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首先应面对的问题。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准确, 是决定一堂课是否有效的先决条件, 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学目标定位错误而说是一堂好课, 这是不可想象的。文体作为文本的形式特点, 是确定教学目标时的重要依据。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元曲, 作者以秋天的景物作为写作题材, 通篇由十二种表现秋天特点的景物组成。前两句“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营造了秋天萧瑟、凄美的意境, 读来令人沉郁、凄凉。后几句“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又给人以动态和色彩的美感, 与前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读者的感受此时也变得明朗。诗歌语言高度凝练, 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古诗词“有境界则自成格调”。怎样让学生体会这种意境, 感受画面的美呢?笔者将此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定为:反复朗读, 展开联想, 感受此曲所营造的秋天意境之美, 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节奏感和韵律美。

《鲸》是一篇说明文, 条理清晰, 语言表述准确、理性化, 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 体现了说明文的一般特点。笔者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定为:学习课文, 能说说鲸的特点, 学习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通过例句学习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 并能进行运用。

二、教学方法的文体特点

“先有教学内容的确定, 再有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目标要体现文体特点, 教学方法须与目标相适应, 依据具体的文体而灵活选取, 即教学方法 (包括阅读方法) 要适合这种文体的教学方法 (包括阅读方法) 。

如诗歌教学以“诵读”“感悟”, 展开“想象联想”为主, 而用“讲解法”是不适合的。在教学《天净沙·秋思》时, 笔者进行了这样的设计:初读感知秋景;展开想象体会意境;背诵感受音韵节奏。“诗无达诂”, 一定要分析出诗中描写了什么, 体现了什么, 无疑会走入诗歌教学 (或诗歌阅读) 的歧途。

又如, 说明文教学, 如果还用“诵读”、“感悟”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就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学生也不可能习得如何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和能力。说明文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清楚地“说”了什么, 是否“说明”了, 即语言的准确性;还要让学生学习它是如何“说明”的, 即说明的方法。相对应的, 要多采用“讲读”、“列表”、“比较”等方法, 理解内容、习得方法, 以提高阅读能力。说明文的读也不同于诗歌教学中的读, 它是“宣读”的读, 不求语调的抑扬顿挫, 声情并茂, 只要读通、读懂即可。在教学《鲸》时, 笔者又进行了如下设计:初读归纳鲸的特点, 写一份简介;细读学习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多种说明方法;迁移运用说明方法写句子。

文体是人们在长期的写作中约定俗成的文本样式, 每一种文体都有其特定的结构、语言、技巧等方面的特点。如果用同一种模式去教学不同文体的阅读文本, 一方面, 我们教授、训练的将是一些不恰当的阅读方法, 会阻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 在不恰当的方法的指引下所进行的阅读, 很难进入与文本“对话”的状态, 学生也会离文本越来越远。

三、阅读能力的文体特点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 能力是以方法的形式存在的:一个人如果会游泳, 我们可以说他掌握了游泳这种技能或能力, 也可以说他知道如何在水中自由游泳的方法, 只是这种能力已经化为了自动化的行为, 而游泳者不用再去考虑如何“游泳”。阅读能力也是以方法的形式存在的,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 并进行反复训练, 使这种方法真正成为“自动化”, 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文体作为文本的外在形式, 只有与内容相统一, 才能构成文质兼美的文本。在特定的文体阅读中, 需用符合这种文体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必然也会表现出一定的文体特点。

例如, 教材中的散文 (或也可称记叙文) 居多, 阅读中如何体现散文的特点呢?

第一, 须能由形入神, 感悟文中的主旨。人们常用“形散而神聚”来形容散文的特点, “形”指的是散文的外在形式, 主要是所用的材料。散文取材范围很广, 上至宇宙, 下自蝼蚁, 天南海北, 过去与未来, 无一不可。“神”指作家的思想情感, 散文的美在于以情动人, 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神聚”指思想情感的集中。散文的材料看似毫无关联, 彼此独立甚至相冲突, 但都聚于统一的”情“中。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讲:“夫撰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披文以入情, 沿波讨源, 虽幽必显。”在阅读散文时, 首先须能由形入神, 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第二, 须能把握情物。作者的“情”是虚的, 要使情感“实”起来, 必须寄托于“物”, 所以散文常用“借景抒情, 借物抒情, 借事抒情”的表现手法。散文中的“物”都是为表达情感而服务的, 是“情物相融”的“物”。

探析英美报刊新闻导语的文体特点 篇3

关键词: 英美报刊 新闻导语 文体特点

导语是以简练而生动的文字介绍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揭示消息的主题,并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开头部分。孙世凯认为“现在是一个高速度的社会,人们的时间很宝贵,看到导语没有味道,整个一条新闻也就不看了”[1]。威廉·梅茨认为“导语是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部分。抓住或者失去读者,取决于新闻的第一段,第一句,甚至第一行”[2]。本文以权威英美报刊新闻导语为例,分析其文体特点。

一、概括性导语

概括式导语是把新闻事实概要地叙述出来,以引导读者提纲挈领地阅读新闻并抓住要领,极易为读者所理解和认知。如:?摇The annual meetings?摇 of two of London’s biggest mining companies ?摇were disrupted by environmental protesters?摇 and unionis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on Thursday.(guardian)该导语一句话概括要点,即环保示威者中断了铁矿石巨头力拓集团在周四举行的年会。通过导语,读者可知该新闻是对此次环保示威者干扰会议的原因、过程及结果的报道,一目了然。

二、要点式导语

要点式导语主要用于突发性新闻、重大新闻的报道。其特点是一开始就集中描述新闻事件的主题, 单刀直入地告诉读者新闻事件的核心内容,将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为何、结果这些要素交代出来。如:?摇On Wednesday, the ?摇European Union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nounce a historic partnership?摇 to make it easier to trade in organic foods, ?摇opening up opportunities?摇 for organic farmers and ranchers, small businesses.(guardian)

三、描写性导语

描写式导语是对新闻的一个场景、一个情节进行描写。它抓住新闻主要事实或事件发展的高潮或某个特定的场景作简洁传神的描写,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It was bad luck for the Olympics organisers that their test events last weekend were held on one of the ?摇dreariest, greyest, coldest May days. ?摇...we ?摇shivered?摇 on the ?摇windswept tarmac?摇 of one of the thoroughfares.(guardian)此描写了作者一行人在寒冷的五月来到伦敦奥林匹克公园排着长队购买价格不菲且质量不佳的食品的情景,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四、直呼式导语

直呼式导语是以和读者直接对话的方式,以第一或第二人称的笔调撰写出消息的导语,缩短记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如:As soon as ?摇you?摇 see the title of Iamus’s composition Transits -Into an Abyss, ?摇you?摇 know it’s going to be challenging, modernist stuff. But if ?摇your?摇 tastes run to Bartók, ?摇you?摇 may like it.

五、引语式导语

引语式导语是完整或部分引用主要人物的关键性或有代表性的谈话,增强可信性与权威性。如:The economy is recovering at a moderate pace but won’t regain full employment for several years, a top Federal Reserve policy maker ?摇said?摇 on Wednesday.(Reuters)

六、悬念式导语

悬念式导语是用某些惊人的场面或戏剧性的细节作为引子,为新闻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以此充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如:As a young adult with porcelain skin, I get it. Bronzed skin is perpetually “in,” and nobody likes going to the beach only to have to sit under an umbrella ... ?摇But?摇 a new study from the Mayo Clinic finds an alarming increase in skin cancer among young adults. (Time)前两句叙述了年轻人不喜欢白皙的皮肤而到海滩上进行日光浴。第三句由“But”起句,指出由于皮肤长期接受阳光照射,年轻人患有皮肤癌的人数激增。前两句为下文埋下伏笔,使读者产生阅读兴趣。

七、延缓式导语

延缓式导语将最关键的信息放在第二、三段甚至第四段,用情节、细节精彩片段激发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 借此引领读者进入新闻事件的核心。如:As soon as you see the title of Iamus’s composition Transits — Into an Abyss, you know it’s going to be challenging, modernist stuff. //But this bloke doesn’t know anything at all. Iamus is a computer program.(guardian)

八、对比式导语

对比式导语是将两种或两種以上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且富有对照反衬的新闻事实进行分析对比。如:?摇It has been this way for generations?摇: a so-called roof man from a ladder company opens a hatch or saws through the ceiling. ?摇But house fires have changed. ?摇Now, spurred on by at least one grievous injury to a firefighter last year.(The New York Times)先描述消防员救火时所采用的一种很古老的方法,再由“But”起句,描述纽约市消防局重新考虑住宅救火的策略。通过对比,读者了解救火策略的今与昔,对新的救火方法产生期待和好奇。

九、提问式导语

提问式导语是将有关问题通过一个尖锐而鲜明的问题提出来,以引起读者关注与思考,再用事实予以回答。如:Disease has a way of invading your social space, forcing your hand. ?摇Will you tell your family and close friends only? What about acquaintances and work mates? Will you share your diagnosis on Facebook? Who knew cancer needed a social consultant??摇

总之,从文体发展看, 一种文体由杂到精, 由不固定到固定, 只是发展中的一个必然阶段。导语只是新闻结构中常见的一种开头形式,不是唯一形式,新闻还应该充分借鉴当代其他文体之长而发展成为有时代感的当代新闻文体。

参考文献:

[1]孙世凯.新闻记者入门[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

词的文体特点 篇4

1、熟悉、了解词这一文体的文体特点,理出词的发展脉络,感受不同时期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初步感受词的魅力。

2、鉴赏《望江南》,捕捉意象,想象情境,体会该词的艺术魅力,了解作者情怀。

3、学习、运用鉴赏诗词的方法,培养阅读、欣赏美词的兴趣,热爱我国的诗词文化遗产。【教学重点】

鉴赏《望江南》,结合意象和意境进行赏析 【教学难点】

总结、运用诗歌鉴赏的方法。【教学方法】

情境感染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出示PPT课题,询问学生:

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哪些关于词的内容?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就学生的疑问进行归纳和引导,引出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二、走进词

1、词是什么? 明确: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补充词与诗之间的关系(诗歌的纵向发展):

劳动节奏——《诗经》——《离骚》——乐府——五言的古体诗——诗歌革新运动——近体的格律诗——词——曲

2、词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

A词牌:词的调子的名称(词谱)B句数、每句字数、格律(平仄、押韵)

为让学生有更加具体的感知,以李清照的两首《如梦令》进行粗略解析: 《如梦令》(两首并提相对应)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C来源:民间流传、文人自创

A宫廷流传到民间:《菩萨蛮》《沁园春》(《西江月》、《蝶恋花》等)

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

沁园春:沁园本为汉代沁水公主园林,唐诗人用以代称公主园。

《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B文人创作《渔歌子》 a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b取自诗词:

如梦令:后唐庄宗李存勖创制,因词中有“如梦,如梦”而定名。一剪梅:因周邦彦词“一剪梅花万样娇”而定名。水龙吟:调名取自李白诗句“笛奏水龙吟”。c文人自创

渔歌子:又名《渔父》。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

望江南: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D上阕、下阕(上写景与事,下抒心中情)E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8—90字)长调(91字以上)

3、词是怎样发展的? 明确:

产生于隋唐,兴起于晚唐、五代,繁盛于宋代 ○1隋末唐初开始由宫廷流至民间 张志和《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白居易《望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晚唐出现第一位大量写词的文人:温庭筠(女子生活状况和情思,题材狭窄,风格秾艳)顺势进行温庭筠的作者简介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性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一生坎坷,终身潦倒。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清新明快,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间集》。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

借用其《菩萨蛮》讲解其秾艳词风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3五代:李煜

(在深闺怨情的基础上也拓展出亡国愁绪)《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相见欢》

(一)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见欢》

(二)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4北宋:欧阳修

(扩大词的抒情功能,抒发自我人生感受,朝着通俗化方向开拓,尤善小令)《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5北宋:范仲淹

(推动词由绮靡向叙事过渡,开创边塞词,扩大题材)《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6北宋:柳永

(内容贴近大众,拓展了词的长度,由小令拉长到慢词)《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7北宋:苏轼

(言事陈情咏史,展胸襟诉抱负,提升词的地位,拓展了词的题材和意境,开豪放词风)《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8南北宋交界:李清照

(女性独特视角展现闺情愁思,含蓄婉约)《一剪梅》

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9南宋:辛弃疾

善用典故、咏史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题材更广,手法多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三、感受鉴赏词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徜徉于宋词艺术殿堂许久许久,吟咏慨叹之际,我们早已为古人之情怀所感动,为古人之才思所折服,那么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宋词鼻祖之作,去感受一番儿女情长。

1、教师配乐诵读《望江南》 出示问题组: 感受词中女子的情态 体悟该词表达的情感 留意鉴赏该词的方式

2、借助意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赏析词作,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着重引导学生体悟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梳流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州。................

4、总结诗词鉴赏方法(学生自主回顾小结,教师归纳)A初步阅读,感受整体情调 B细部推敲 赏形象

(词中描绘的画面、事件、景物、人物等)赏语言

(形象传神、含蓄隽永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赏手法

(借景抒情、对比、虚实相间、白描等等)C结合创作背景赏情感

四、拓展延伸,运用所学鉴赏方法 鉴赏李煜《望江南》,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分享交流成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诵读《望江南》并背诵

2、我眼中的《望江南》(课上所学两首《望江南》任选)

用自己的话来描绘出《望江南》之中勾画的情境,注意情与景的交融

谈政府工作报告的文体特点 篇5

标签:工作报告

报告

政府

特点

文体

(《应用写作》2004年第1期)

政府工作报告是一种使用比较广泛的文体。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每届、每年均要向所辖行政区域的人民报告政府的工作。这是一项很好的制度,深受广大人民的欢迎与关注。就其性质来说,政府工作报告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集中体现。它是我国现代社会政治的产物,也是我国现代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年轮的忠实纪录。它所报告的事都是关乎国家、民族和广大人民利益的大事。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制度改革的深入,研究这一文体成了一件迫切的事。在这里本人谨以贵州省石秀诗省长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试说明政府工作报告的若干特点。

一、作者为集体,读者为全民

中国内地任何政府工作报告,都是集体智慧的成果。它的报告人通常是该地区政府的代表人,而制作者并非他一个人。按惯例,政府工作报告都是由一个起草小组负责,该小组在报告人的领导下深入实际地进行调查研究,搜索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由报告人提出起草报告的思路确定报告的主题,起草小组据此分析整理材料,拟出提纲,提纲经报告人和政府的领导集体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修改通过后再由起草小组起草初稿。报告人组织政府负责人对初稿进行讨论修改,然后再将修改稿下发至本级政府机关部门及下级机关部门,进行广泛讨论,召开多场不同类型的座谈会,听取意见,综合各种不同的意见,进一步作深入分析,必要时进行再调查、核实,然后作补充和反复修改,最后由政府机关集体审核通过作为会议文件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报告人在人民代表大会上代表政府作报告,由全体代表进行讨论,修改后经过大会的审核批准,作为政府工作的法定性工作指导文件。

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工作报告与一般的调查报告、咨询报告或部门的工作总结有着本质的差别。

文章都有特定的读者群与使用范围。无论小说、戏剧,还是书信、合同、庆贺文、祭悼文,都会十分明确地显示它是给哪一部分人看的。政府工作报告却不相同,它首先显示的是给全体人民看的,全体人民有权提出各种批评建议,有义务贯彻执行。

与此相似的报告是中国共产党的工作报告。如“十六大”工作报告、各地方党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党的工作报告与政府工作报告的形成过程相似,但亦有许多较大的不同。党的工作报告属于政治报告,较多地关注于党的工作,如确定党的指导方针、思想原则、工作思路,提出政府改革发展等建议及党的自身建设等问题。政府工作报告属于行政性报告,大都偏重于经济。本文只涉及政府工作报告。

二、传意过程复杂,审定程序缜密

无论政府工作报告,还是党的工作报告,其传意过程都比一般文章复杂得多。以2002年****同志在中共十六大会议上的报告的草拟过程为例,即可见一斑。

2001年8月~2002年5月****同志先后到山西、河北、陕西、重庆、四川等地的企业、农村、机关、学校调查研究,对十六大报告的主题、框架、基本思想进行深入的思考。2001年8月中央组织有关部门成立十四个课题组对我国基本国情、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收入分配、党的建设等问题进行研究。2001年10月起草小组成立,由胡锦涛同志领导。2001年11月8日~22日组织8个调查研究组深入广东、江苏、上海、黑龙江、甘肃等十六省市进行调查研究,开了80多场座谈会,参加者914人。2002年1月15日起草小组着手拟定报告提纲。2002年2月18日****同志审阅报告提纲,对若干重大问题发表意见。2002年5月16日~17日政治局常委审议报告初稿,先后开过数次政治局会议、四次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初稿。将报告下发至178个单位,组织了100多人进行讨论。2002年11月3日~5日中共七中全会讨论,提出70多条修改意见。2002年11月8日召开十六大,2100多名代表讨论审核。2002年11月13日十六大报告修改定稿。

这一过程表明这种大型的工作报告起草的时间长,参与人数众多,调查研究面广,专题研究工作量大,把关层次多,审核过程严密,反复修改的次数多,集中了党内外各方面人士的智慧。它所涉及的问题都是全局性的,因而成为影响国家前途命运的决策性文件和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建设与发展的基本纲领。

当今我国各级人民政府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是以“十六大”报告为指导,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查研究和反复修改之后形成的。其传意的完成,也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通过学习把握文件的精神实质,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加深认识与理解,使之成为每个人行为的准则和指导思想。因而也可以说政府工作报告的传意是多层次、多侧面反复传递,而后才完成的。

三、内容全面系统,概括精确,具体可行

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通常包含回顾工作成绩,总结获得这些成绩的主要经验,指明当前存在的问题,换届的报告,还要指明下一个五年的总体设想,并提出下一年度的工作安排。这些内容和人们日常见到的工作总结内容差不多,其一般要求是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指出今后的工作打算。内容虽一致,实质却有较大的不同。

其一,部门工作总结容量小,内容单一,政府工作报告全面系统。部门工作总结限于某一时段、某一单位对某一项工作完成情况的总结。无论体育比赛、工程项目、教学改革还是体制改革试点等内容都比较单一;政府的工作报告要求全面系统地回顾检查本届政府的工作。要求如实地向人民报告本届政府任期内生产总值及同比增长率,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增长情况,固定净资产投资的增长情况与贡献率,金融存贷余额,经济结构调整;工业增加值、电力发展、农民收入、化工烟草、食品、制药、电子、信息、材料、房地产、教育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基础设施建设及基础条件的改善情况;以国有企业为中心的各项改革的情况,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情况;政府职能的转变情况;扶贫攻坚的情况、就业和再就业,“两个确保”和“低保”工作情况;科学教育发展情况;可持续发展战略、精神文明建设与民主法制,社会事业发展情况等等。任何一个单位的工作总结,都不可能有如此广泛的内容。

其二,部门工作总结较多的是本系统或本部门完成某一项工作的体会、做法或经验,以利于指导今后的工作。政府工作报告总结的经验要求带有普遍性、规律性,以利于指导政府今后的工作。它一旦被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即成为法定性的工作指导文件,具有很大的权威性。

其三,部门工作总结对于今后工作的设想,一般是针对现存问题对下一阶段的工作作出安排。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设想往往是本届政府今后一个阶段的奋斗目标、指导思想、基本政策。年度工作安排,只是实现总目标的阶段性计划而已。

其四,政府工作报告综合性强,往往采用各方面数据和具体指标,显示其论述的精确性与可行性。

石秀诗同志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工作回顾部分连续使用了许多数据,如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793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180亿元,年均增长8.9%;1999年提前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财政总收入从1997年的106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203亿元,年均增长13.9%;财政支出从113.8亿元增加到314.7亿元,年均增长22.6%;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07亿元,比前五年增长1.5倍以上,投资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50%以上;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在2002年底分别达到1553亿元和1404亿元,比1997年底增长1.2倍和84.3%;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4%;五年累计劳务输出482万人次,劳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21%;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1%;电力累计完成发电量2067亿度,比前五年增长91.4%;技术改造投资461亿元,比前五年增长了1.4倍,年均增长17.2%,公路内河运输投入资金288亿元,比前五年增长5倍。

在今后的总目标和2003年政府工作目标的重点部分也用了一系列数字作为具体可见的指标,如:

今后五年要确保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

到2010年,要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二分之一以上的农户实现小康;

力争将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

数字的使用是一种技巧,通过“年均增长百分比”、“比前五年增长的百分比”或“倍数”、“增加值比重的百分比”及“增加了”、“提高了”等语词的运用与对比,揭示与突出强调了现实各种数据的真实意义。从这一方面看,上述这些数据的使用,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不仅可以全面系统地显示政府工作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充分展示未来的美好前景,鼓舞人们前进的信心,而且还可以斩钉截铁地下达必须完成的各种指标;也使报告显得科学、可*、精确、具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类似的数据使用在一般的工作总结中是少见的。

四、视角转换多,语态差异大

政府工作报告,可能以多种视角进行陈述,而不同的视角采用不同的语词。因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便显现出不同感****彩的陈述。在这里我们仍以贵州省石秀诗省长的政府工作报告为例来分析。

1.文本结构图式(如下图)

本文的基本结构模式是标题、引言、主体、结尾。标题有背景注明,引言有提请审议语。主体部分可分成三大部分,以总述与分述方式客观叙述,结尾部分多激励的语言。

2.视角

从上述结构图式中,我们可以看到正文以三种视角陈述。

视角之一:引言部分以行政机关向权力机关郑重提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多用“请”等敬语。

视角之二: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成绩、经验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今后五年工作的设想及近期工作安排。

视角之三:结尾向各位代表提出要求与号召,多激越的词语。

3.不同视角中的不同用语

视角之一:对会议用下级对上级说话的语气,应恭敬、客气、有礼貌,多用“请”字,如“请予审议”、“请提出宝贵意见”。

视角之二:对代表个人用上级对下级说话语气,应带指示性、号召性,如“必须以„„为指导”、“一要,二要,三要,四要”、“务必保持”、“请我们„„高举”、“全面贯彻”、“认真执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而奋斗”。

视角之三:采用陈述得中,平实自叙,谨慎评估的语调如:

谈工作成绩多用:明显增强、明显改善、明显成效、重大进展、不断扩大、逐步提高、全面进步。

谈经验多用:坚持以、坚持把、坚持不断推进、坚持„„方针。

谈问题多用: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总量小、水平低、矛盾突出、基础脆弱、增长缓慢、有待进一步转变、仍需进一步提高、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谈到奋斗目标与主要任务时多用:力争、加快、完善,继续完善、深入开展、大力加强,不断加强、大力优化、大力发展、切实抓好、切实做好,进一步启动、进一步加快、进一步加大、进一步完善。

得中陈述是一种陈述技巧,它要求陈述讲分寸,讲成绩不能过,谈问题不能略,介绍经验不能虚,说明奋斗目标态度坚决、信念坚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恰到好处。这种平实谨慎的叙述,比夸大其词、虚多实少的介绍给人留下的印象要深得多。

由上可见,不同的视角选用的词语的感****彩也不相同。视角的转换和得中的陈述用得好,不仅可以把接受者带入情景之中,也可调节全文的节奏,使之抑扬顿挫,富有吸引力。

政府工作报告在利用数据进行强调的技巧,利用视角转换的得中陈述技巧和不同视角中的语用技巧,确有其奥妙和可探寻之处。

解说词的文体特点 篇6

关键词:广告 文体特点 翻译 艺术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与国际接轨,与国外的交流日益频繁,中英文广告的翻译显得越来越重要。广告翻译不仅同产品信誉、销售和经济效益息息相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素质(谭卫国)。本文拟从广告的文体特点着手,探讨如何在广告翻译中达到与原文同等的效果。翻译是一种艺术,广告的翻译更是一种艺术,它是美与简的结合。

二、广告文体的特点

一般来说,英文广告词的句子比较简短,讲求利落有力,大量使用省略句、祈使句及破折句,忌讳用结构复杂的长句.例如:

(1) Coca-cola is it.还是可口可乐好

(2) Fresh up with seven-up.请饮七喜,倍添精神。

(3) Good to the last drop.滴滴香浓,意犹未尽。

(4) The taste is great!味道好极了。

(5) A diamond lasts forever.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以上这些广告语实际上都省略了很多常句当中应该有的名词和词组。这些简短的句子琅琅上口,涵义深刻,能产生让读者过目不忘的效果。

此外,广告语篇充满修辞,明喻、暗喻、拟人、双关、夸张等修辞手段在英汉广告语体中都被大量使用。这些修辞手段的生动形象的运用,使得广告语篇巧妙异常, 让人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吸引人们注意该广告商品,并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和购买行为。例如:

(6) Feather water: light as feather.法泽瓦特眼镜:轻如鸿毛。

(7) I am More satisfied! 我更满意摩尔牌香烟。

(8) We have hidden a garden full of vegetables where you would never expect. In a pie. 我们在您想不到的地方藏着整个菜园。就在馅饼里。

(9) Flowers by Interflora speak from the heart.植物园培育的鲜花倾诉衷肠。(陈新1993)

例(6) 为典型的明喻式广告标语,十分生动而富于想像力。例(7)是双关,More这个词既指香烟的品牌又可以看作是形容词的比较级的构成。例(8)是夸张,将馅饼中大量的蔬菜夸张成一个菜园。在例(9) 中,鲜花给拟人化了,好像情人一样诉说衷肠,情意融融,魅力非凡,动人心魄。

三、广告文体的翻译对策

鉴于英汉语广告在遣词造句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别,我们在翻译中一定要慎重对待,以保证在翻译中实现在功能对等的基础上等效。广告的主要功能就是要打动读者,诱发其消费欲望。广告翻译亦然,它强调的是译文的效果,不仅要提供明白易懂的商品信息,而且还要具有原文的感染力,让译文读者也能获得同样的感受。例如,中国建设银行的广告语“衣食住行,有龙则灵”Your life is very busy, and our Long Card will make it easy. 在这句的广告语翻译中,并没有把建设银行的龙卡翻译成为dragon card,是因为在西方国家dragon是一种邪恶的动物,是不好的象征。但在中国,龙是吉祥的象征。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只能将龙卡译成Long Card才能达到与汉语同等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广告语的翻译不仅要求语言上的对等,在词的情感上也要很有表现力,诱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例如:

AVON Perfect Day Moisture Cream

Nourishes skin with the moisture it needs or a softer, more healthy appearance.

雅芳保湿营养霜蕴涵丰富维生素和天然保湿成分,具滋养和保湿功效。为肌肤提供氧分和水分,另肌肤全日滋润亮泽、平滑柔软,保持健康的动人光彩(郑玉琪,郭艳红)。

译文无论从语言上还是从形式上都给一种简洁纯净的感觉,并且字里行间无处不流露出营养霜带给女性的美,从情感上打动读者,激发购买欲望。

四、结语

通过以上的实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同一则广告对于不同民族的表达形式是不一样的。如果照葫芦画瓢,一字不动地译成另一种语言不一定能达到原来的效果。广告翻译侧重的是效果,因此,在翻译广告时,应根据具体广告的不同特点,结合目的语语言的文化和其特点,准确、创造性地译成符合目的语读者审美习惯和审美需要的广告, 以促进产品的销售。

参考文献

[1]谭卫国.英汉广告修辞的翻译.中国翻译.2003 (4).

[2]陈新.英汉文体翻译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泛行文及其文体特点 篇7

然而, 在日常写作的实践中, 人们常常会产生一些困惑:党的机关使用的“公报”属于哪种类型?国家行政机关使用的“公告”、“通告”属于哪种类型?还有, 日常公务活动中广泛应用的“启事”、“声明”、“公示”等又属于哪种类型?我们既不能把它们称之为上行文、下行文, 也不能称之为平行文, 但又不能“不伦不类”。笔者没有探究唐朝或是此后各朝代关于告示一类文种的划类归属, 但就今天的实践看, 这种“三分法”的划分是不科学的。

划分, 属于逻辑学的范畴, 是明确概念外延的一种逻辑方法, 即把一个属概念分为若干个种概念, 以此来界定概念的外延, 明确概念的构成要素。如, “民事诉讼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一句, 就是将“民事诉讼证据”这一母项划分为7个并列的子项, 以此来界定母项涵盖的具体范围。划分的基本要求是:

1.每次划分必须按同一标准进行, 否则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错误。如, “战争分为正义战争、非正义战争和局部战争”一句中, 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是根据战争的性质划分的, 而局部战争是依据战争的规模划分的, 不能把二者混同起来。

2.划分后的种概念必须互不相容, 否则会犯“子项相容”的错误。如, “我们共召开了妇女干部、五好家庭、党团员、专业户、优秀母亲、一般群众六个层次的座谈会”一句中, 在座谈会的六个子项中, 相互之间都具有相容性, 五好家庭的代表既可能是党团员, 也可能是优秀母亲和一般群众。并且, 这六个子项都属于同一个层次, 并非不同层次。

3.划分后, 母项的外延要与子项的外延之和相等, 反之会犯“多出子项”或“划分不全”的错误。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分为地方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一句中, 就漏掉了“专门人民法院”这一类型, 犯了“划分不全”的错误;“参加捐款的学生中, 不仅有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 还有几个来自幼儿园的小朋友”一句中, “幼儿园的小朋友”不属于学生的范畴, 犯了“多出子项”的错误。

4.划分要逐级进行, 否则会犯“越级划分”的错误。如, “参加这次植树活动的, 有机关干部、社区居民、工人、学生、教师、医生、社区志愿者和一些外国留学生等”一句中, “社区居民”和“社区志愿者”之间、“学生”和“外国留学生”之间具有包容关系, 不属于同一层次的子项概念。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三分法”的划分没有将公告、通告、公示等告知性文种囊括进来, 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因此, 应将“三分法”改为“四分法”, 将“泛行文”作为公文行为方向的一种类型, 将其定义为发布范围广泛, 没有确定行文方向的公文;其子项包括公报、公告、通告、公示、启事、声明等公开发布的告知性文种。

泛行文具有以下文体特点:

一是信息的内容具有社会性。公文作者发布这类信息, 是缘于信息内容往往与社会公众的利益有密切关系, 需要向社会公众广泛告知。如, 发布公报和公告的目的, 是鉴于信息内容具有重大的社会性, 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 体现了发布机关必须履行的信息披露义务;发布通告的目的, 是鉴于信息内容与社会公众具有直接相关性, 需要公众予以配合、执行, 体现了发布机关的法定权力;发布公示的目的, 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向群众告知, 并表明发布机关接受群众监督的态度和方式;发布启事的目的, 是希望公众知晓并给予支持、帮助;发布声明的目的, 是向社会公众表明作者维护自身权益的立场和态度。

二是发布的形式具有开放性。鉴于这类信息的内容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因此, 其发布形式不同于一般公文的运行方式, 往往不是以正式文件为载体在组织系统内部封闭运行的, 而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公众发布, 或在公共场所以公开张贴的形式向群众告知的。如, 党的中央委员会全会公报, 从来都是以新华社通稿的形式, 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布的;国务院的公告, 也往往是授权新华社, 以新闻的形式公开发布的。

解说词的文体特点 篇8

一、沈謙和《红楼梦赋》

《红楼梦书录》云:“沈谦,字青士,改名锡庚,萧山人,诸生。”据赵春辉考证,沈谦实为官名,是嘉庆十三年(1808年)中举及之前所用之名。嘉庆十三年举顺天乡试,次年参加会试落榜,道光三年(1823)考取国子监学正,道光十年(1830)钦派天津南新仓监。

据《自叙》所言,红楼梦赋二十首,创作于嘉庆己巳年(1809年),适值沈谦乡试落榜之际,因此,自叙中写道:“时则孩儿绷倒,纲官贡归。而退鷁不飞,缩龙谁掇,破衫如叶,枯管无花。”另有附于《秋夜制风雨词赋》后自记:“奈十年来一领青衫,而灯影虫声,犹是天涯作客。”可推断,作者因为科考,已经多年羁旅在外。科场失意,对人生会比普通人看得更加透彻,因此“沁愁入纸,择雅阉题。乡写温柔,文成游戏”。《红楼梦赋》共二十篇,眠琴书屋刻本的《红楼梦赋》每篇赋后附评语,评论者包括俞霞轩、周文泉、陈石卿、徐稚兰、钟小珊、施瘦琴、何拙斋、熊芋香、蔡笛椽、陆晴廉及孟砥斋。

二、《红楼梦赋》文体特征

第一,从文体的角度看,《红楼梦赋》是典型的骈赋。《红楼梦赋》作者沈谦在自叙中如此界定其文体:“儿此骈四俪六,妆成七宝之楼”。骈四俪六,即骈赋。二十篇赋作,每篇赋字数在五百字左右,句式多为整齐的四字句和六字句,间杂三字、五字和七字句,对偶精切,音韵和谐,典故丰富,但在韵律上比较宽松,不似律赋有严格的限韵。

第二,《红楼梦赋》是具有诗化倾向的骈体赋。马积高先生在《赋史》中将赋分为三体:文体赋、骚体赋、诗体赋。诗体赋同时也属于骈体赋的范畴。汉末,受到东汉文人诗的触发,赋开始借鉴新兴文体即诗歌的优势,“赋的诗化”开始,抒情小赋的出现就是代表,汉末的抒情小赋承楚骚之情,而一改其制,既能“随物赋形”,也能触情而发。“赋的诗化”一方面代表着赋的体制由长篇巨制变成短篇,抒情性更强;另一方面从语言上也开始借鉴诗歌,多用四字句,极似四言诗,某些四言句式的赋,读来与四言诗无异。如“春鱼春风,梦醒楼中。凭阑小立,满地残红”(《葬花赋》)。在“八股取士”盛行的清代,《红楼梦赋》的出现犹如清水芙蓉,给文坛吹来一股清新空气。

诗体赋包括两类,一类是马积高先生在《赋史》中所界定的四言体诗体赋,另一类是五七言体赋作。四言诗体赋是承《诗经》而来,四言句为主,杂有六言、三言,并保持着《诗经》质朴而典雅的风格,具有小品赋的特性。五七言诗体赋,形成于南朝,清人许梿曰:“六朝小赋,每以五、七言相杂成文,其品致疏越,自然远俗。初唐四子,颇效此法。”《红楼梦赋》二十篇包括四言体诗体赋,譬如,《醉眠芍药茵赋》中描写湘云的句子:“眼迷秋水,眉晕春山,粉融素颊,丝颤青鬟。钗斜影亸,袖湿痕斑。痴立花下,巧离席间。”还有一部分赋尾直接附七言诗,如:滴翠亭边四望空,花枝冉冉隐墙东。春风无意透消息,惊煞推窗林小红(《滴翠亭扑蝶赋》)。

诗化后的赋运用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融入了更多情的因素,文辞也更加优美,是对入宋以来尚理轻辞的反驳。如《潇湘馆听琴赋》描写黛玉月夜独自抚琴的场景,就充满了诗情画意:

梅花三叠,月满阑干。幽径声寂,小窗影单。新愁谁诉,古调独弹。落落尘世,知音最难。维时竹下美人,横琴小坐。叶叶泪斑,枝枝烟妥。影倩魂移,香如梦锁。

这段描写,四言句式,隔句相对。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表达上,借景和物来抒情,首句用“梅花三叠”奠定整篇赋的情感基调。《梅花三弄》和《阳关三叠》均为古琴名曲,又蕴含悲伤的情感,古有借物起兴,这里作者借古曲起兴,紧接着,通过对月、幽径、孤影、斑竹、小窗等景物的描写,烘托出黛玉的心理特征:愁和苦。境美而情深,是诗化的骈体赋带来的美与享受。

第三,沈谦的《红楼梦赋》中部分篇章体式上借鉴了时文八股的文章结构,赋在格式上表现为“破题”—“承题”—“起讲”—“入题”—“束股”的格式,这和八股文的文章结构类似。譬如第一篇《贾宝玉梦游太虚境赋》,开篇即点名题旨:“有缘皆幻,无色不空。风愁月恨,都是梦中。”人生在世,一切皆是空和幻,因此不必朝怨夕啼。接着,转入到对场景的描述中,这部分描写融入了更多夸张和想象,具体情节与小说差别不大。结尾处以议论收尾,这些好茶好酒,红粉青娥只是“眼前好景俱空,梁上余音犹绕”。再如,《滴翠亭扑蝶赋》,以一首诗“破题”:“杨柳阴中春色稀,饯春今日送春归。惟有痴情蝶不知,双双犹傍花间飞。”然后转入到对宝钗滴翠亭扑蝶的描写中,结尾同样以议论收尾,首尾呼应,为全赋作结:“滴翠亭边四望空,花枝冉冉隐墙东。春风无意透消息,惊煞推窗林小红。”

第四,赋写小说。《红楼梦赋》二十篇,开创了红学史上以赋体形式评价《红楼梦》的先河。赋与小说,在汉代几乎同时产生,本应分属雅俗两个不同的文学领域,但在文学自身的发展中却产生了错综复杂的关系。《文心雕龙·铨赋》曰:“赋者,铺也;铺采擒文,体物写志也。”“铺采擒文”意思是赋在创作上铺排辞藻并极力渲染,“体物写志”意思是指通过对具体物体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情志,赋相比小说,在对事物和事件进行铺张渲染和虚构上更具优势。

《红楼梦赋》二十篇不是单纯地对《红楼梦》进行评论,沈谦自己开篇也说:“此又盛衰之理,古今同慨矣!于焉沁愁入纸,择阉雅题。”可知,沈谦创作《红楼梦赋》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志,因此,在写作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渗透许多他本人的思想。内容上比小说更丰富,想象更夸张。如《秋夜制作风雨词赋》一篇,如此描写黛玉在萧瑟的秋天内心的孤寂:

nlc202309081105

仆尝惊秋梦,拥秋衾,悲秋笛,感秋蛅。对秋灯之黯黯,数秋点之沈沈。即令秋河彻晓,秋月满林,秋高入画,秋爽披襟,犹然动我以秋怨,捻我以秋吟。

小说中的描写如下:

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那天渐渐的黄昏,且阴的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

沈谦《红楼梦赋》中这段秋夜秋景的描写堪称经典,读之让人怆然涕下。将赋和小说二者進行对比,很容易发现,赋把黛玉的心理感受写得更丰富。小说偏重叙事,对人物描写是通过景物、对话、动作描写让读者自己感受,赋以其铺叙之能,可以弥补小说的空白,这也是《红楼梦赋》之于《红楼梦》,在评论之外的另一层重要意义。

三、《红楼梦赋》的思想内涵

关于《红楼梦赋》的思想内涵,有学者认为这“简直是一部图解‘色空’、‘梦幻’的书”,还有人认为这是一部写情炫情之作。个人认为,《红楼梦赋》不仅仅是关于《红楼梦》的评论,更多的是,作者借红楼题材抒情写志。文学在功能上有一种“净化作用”,“有人说,文学的功用在于松懈我们被压抑的情感。而观看一出悲剧或阅读一部小说,也被认为是心灵所经历的放松和解脱的过程,因为观众或读者的情感集中于作品上,在美感享受之余,留下了‘心灵的平静’”。《红楼梦赋》的主旨,沈谦在自叙中已经说得很清楚,是“悁结弥深,郁伊未释。爰假红楼梦阅之,以消长日”,也是“沁愁入纸,择阉雅题”。细读这二十篇赋作,现将其思想内涵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风愁月恨,都是梦中”——对人生的彻悟

作者为何独独假红楼以消长日,因为《红楼梦》是一部能够让人看透人生的作品。荣华富贵、才情、美貌和权利,终究不过是“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从悲观主义的角度来看,这和人生极其相似,名和利不过是过往云烟,看透这一点,便不会对身外之物太过执着。这样一种心灵的慰藉,此刻失意的作者是需要的。

《贾宝玉梦游太虚境赋》开篇即言:“有缘皆幻,无色不空。风愁月恨,都是梦中。”一切皆是幻和空,经历挫折,不必太过痛苦。因为“眼前好景俱空,梁上余音犹饶”。《葬花赋》中,作者对《红楼梦》中经典的“黛玉葬花”的场景进行动人的描绘,末尾评论曰:“波皆有恨,月不常圆。芳情缭绕,苦味缠绵。花容判雨,花骨埋烟。”从黛玉柳絮填词、海棠结社般诗酒神仙的生活,到花容判雨、苦味缠绵的生活,作者发出了驹隙易过的空幻之感。

(二)沁愁入纸,乡写温柔——伸秋士之悲

科场失意,加上长期在外漂泊,作者难免会有英雄末路之感,因此,会对同是天涯沦落人的黛玉感同身受,二十篇赋中有六篇与黛玉有关。《秋夜制风雨词赋》写黛玉创作《秋窗风雨夕》时的场景,感人涕下。章尾点明题旨:“三更寂寥,四壁澄淡。莼羹鲈脍,每萦旅客之情,断雁湿云,尤触骚人之感。”独在异乡为异客,遭遇不顺之时便愈发思念故乡,这让作者更能理解黛玉,偏爱黛玉,因为作者此刻的心情和黛玉是一样的,犹如一只失群的大雁,怀念那莼羹鲈脍。作者自叙也印证了这点:“昨宵秋雨滴阶,孤灯如豆。同青士坐西窗下,共语旅况。寒蛩落叶,枨触愁怀,因谓君宜赋秋窗风雨夜矣”。类似的还有《见土物思乡赋》云:“心比莲而尤苦,境非蔗而何佳……计拙兮客难归,家贫兮亲谁养。何当鲈脍莼羹,殊结秋风之想。”作者不仅仅是在描写黛玉的思乡之苦,更是在描写自己的思乡之苦。

(三)“是名士,洗尽铅华气”——对真善美的追求和自然天性的向往

沈谦写《红楼梦赋》,一方面是在这个诗意的世界中寻找精神寄托,另一方面也是借此展现自己的人格特征。这和蒲松龄《聊斋志异》假狐鬼花妖以寄托忧愤,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如《婴宁》篇塑造了一个一派纯真天性的狐女进入人世后,便不得葆其天真。蒲松龄通过塑造婴宁的形象,寄寓着他对老庄人生哲学中所崇尚的复归自然天性的向往。

《红楼梦赋》中《滴翠亭扑蝶赋》将宝钗释放天性、纯真自然的一面写得栩栩如生。《栊翠庵品茶赋》写宝玉在妙玉处品茶,“金炉细拨,石鼎新煎。银丝缕缕,玉液涓涓……听来松下之涛,清风入韵。”如此雅致的品茶场景,更突出了妙玉的高洁无暇。《雪里折红梅赋》描绘了一幅琉璃世界、白雪红梅的优美画卷,读过的人都不会忘记那画中之人。《病补孔雀裘赋》写晴雯的一片痴情,病骨难支,却“是经是纬,或横或纵。云霞闪闪,锦绣重重”。《醉眠芍药茵赋》中的湘云是真名士的代表,她可以“梦随鹤而俱酣,眠何云而不抱,捧出玉盘之样”,大观园里的每一个女子都在为自己活,黛玉为了爱情,宝钗为了未来,只有湘云是为了快乐。科举制度让人变得功利而虚伪,湘云这种真名士的人格特征,也正是沈谦所渴望的。梁花农评其曰:“是佳人,是名士。才调如卿,洗尽铅华气。”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上一篇:初中生入团介绍人意见参考下一篇:初中生学校综合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