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育与校园犯罪预防

2022-12-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我国年龄在18岁以下的青少年约有3亿多。青少年的文化素养, 道德水平等, 不仅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而且对国家, 社会的前途与未来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青少年犯罪是社会的一面特殊镜子, 不仅能反映某一社会人们的文化, 道德素养以及精神面貌, 而且能暴露社会某些方面的弊病与问题。

1 校园犯罪的特点及成因

通过我平时在校园中与这些所谓“问题少年”的接触, 我感觉到他们虽然都有不同的主观原因, 但是在客观原因上却有着很多的相似, 客观原因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即家庭, 社会以及学校教育原因。

(1) 家庭结构残缺导致的孤僻、脆弱、自卑或过强的自尊心理。青少年在结构不整或畸形的家庭中, 生活心理压力过重, 对家庭易产生离心力, 极易受坏人引诱而误入歧途。在我所接触的犯罪主体也大都有这种家庭背景。

(2) 社会风气的影响以及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改变。在现在的社会中, 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正在不断的膨胀。青少年犯罪是社会的一面特殊镜子, 校园犯罪的发生也都直接的或间接的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从犯罪的性质上来看, 财物性的犯罪占主导。

(3) 由于高考的存在, 应试教育仍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就形成了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那么无论是学习好的或者不好的心理问题都会不同程度的存在。而这些容易被老师或家长忽略。

2 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及各年级的特点

高中生年龄一般在15~17岁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心理发展趋于成熟, 社会接触面更广, 社会交往更频繁, 学习内容比初中生更复杂、更深刻, 升学和就业的压力促使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加速, 对高中生的认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高中三年期间每个年级也有着不同的心理状况:

(1) 高一年级这个时期是学生的适应阶段, 因为换了一个新的环境而感到不适从, 如焦虑、抑郁、压抑、情绪波动等。由于初、高中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的不衔接, 会限制学生的一些合理要求, 使一些学生失去应有的进取心, 造成内在动力状态失衡, 出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因此, 这是高中阶段问题最多的时期。

(2) 高二年级这个时期的高中生处于过渡时期, 已基本掌握了高中学生学习、生活的规律, 思维方法逐步成熟, 身体也逐渐达到成人标准。这个阶段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自我意识日益增强, 有较强的自尊心、情感丰富、内涵深刻。能否顺利度过青春期, 高二年级是关键。

(3) 高三年级面临人生重大选择, 受到高考和择业的困扰,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处于心理的高度紧张状态。学生们有一种莫名的“冲动”和烦恼, 这时的考试得失心理极强, 考坏的失落、沮丧, 领先的也深感不如意。他们的眼光往往只盯在学科分数上, 而忽视对如何有效调整学习过程的研究。这一阶段的学生也容易出现问题。

3 高中体育教育教学对可能出现的犯罪进行预防

在分析了高中生的心理特殊性之后, 下面我们讨论一下高中体育教学与犯罪预防的话题。之所以选择体育教学作为预防犯罪的切入点, 我们考虑到了体育课的特殊, 它所传授的知识不以课本的形式存在。而且在繁重的学习负担之下, 体育课是高中学生最为欢迎的上课形式。在这个话题之下, 提出了以下观点及建议:

(1) 对待学生的差别性与无差别性:所谓的差别性是将每个学生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对象, 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所采取的教育教学方法也不同。很多青少年犯罪的主体都有着自卑或者封闭的心理。比如每堂课的自由活动时间, 直接返回教室或不参与集体活动的学生。教师应及时发现问题, 并且树立这些学生的自信。而有些学生由于生理原因容易受到同学的讥笑。比如体态较胖, 这时教师应正确引导。比如, 经常组织一些力量性的活动会使这些学生重拾自信。无差别性是指在人格和尊严上的无差别。人都有天生的平等心理。由于学习成绩把学生分为了三六九等。但作为体育教师, 不应打听某个同学的学习成绩, 在体育课上没有什么学习成绩的好坏, 成绩差的学生一样可以充分的表现。

(2) 广泛的交流形式与课堂互动:由于中学不像高校一样能够自由进行课程选修。但是总以班级为形式的上课模式会有诸多弊端。如果情况允许可以两个班同时上课, 这更容易组织活动, 以及集体荣誉感的培养。从犯罪案件的表征中, 团伙作案成为了一种新的模式。在活动的分组中应该有意的分开在学生中的小团体, 使同学都能广泛联系。而不是成帮成派。课堂的互动更是至关重要, 这是了解学生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教师也应该参与到活动中。

(3) 树立学生的正确世界观:从日常生活及网络中学生很有可能接触到暴力, 凶杀, 色情的信息。有些都构成了学生的作案心理。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 血气未定, 戒之在色;及其壮也, 血气方刚, 戒之在斗;及其老也, 血气既衰, 戒之在得。”从中我们得到, 在高中时期, 血气方刚的年龄, 无论是色或斗一旦任其妄为, 都会产生终生遗憾。这时候的引导至关重要。首先要明白人拥有武力的意义。武力的作用不在于制造暴力而是在于维护和平。人最高尚的品质, 是在道德之内的勇敢。而不是匹夫之勇。对于有暴力倾向的学生, 不宜让其参与对抗性运动, 而可以参与一些技巧性跟智力有关的活动。也可以培养这些学生的领导能力以及责任感。要有勇更要有谋。脑力上的比拼才能体现一个人的真正能力。

(4) 热爱体育脱离网瘾:从某种意义上说, 对于现在的高中生网络是弊大于利。有网瘾的学生更是大量存在。而且网络对青少年的犯罪更是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很多迷恋网络的学生靠说服教育很难达到效果。即使有效果也只是暂时的。而某些时候, 真正能从网吧把学生拉回来的有可能就是一场体育比赛。这就是体育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在体育课中, 让学生熟练掌握几门体育项目是大有好处的。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选择, 老师进行必要的辅导。这样, 爱好广泛了以后网瘾就不会如此的强烈了。如果在体育项目中能得到现实生活中的成就感, 那么也就不必只在虚拟世界里去得到成就感了。

4 结语

教育以及校园犯罪在当前社会中, 都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如何能在教育中预防犯罪, 本文通过体育教育这一切入点进行了讨论, 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观点和建议。与很多初中生的冲动性犯罪不同, 在高中时期, 有些犯罪都进行了预谋, 甚至长时间的预谋。在此阶段学生的表现会有所不同。如果正是因为在此期间的一节体育课让学生顿悟, 并放弃了犯罪的想法。那么这将意义非常重大。

摘要:近年来我国18岁以下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而校园犯罪尤为突出。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发生, 这不得不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对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专家、学者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办法, 但仍不能有效地控制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笔者就当前校园犯罪特点、成因进行了分析。以高中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 通过体育教学这一日常的校园教育方式为切入点。对其在校园犯罪预防的作用和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高中生,体育教育,校园犯罪预防

参考文献

[1] 刘洪林.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研究[J].黑龙江大学, 2005.

[2] 屈迎昕.青少年犯罪的文化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 2005.

上一篇:材质之美返璞归真——以朱小杰家具设计为例下一篇:圆柱切割和圆柱相贯的教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