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课堂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2024-07-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体育课堂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精选10篇)

浅谈体育课堂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篇1

摘要:无论在中小学体育课、训练或者体育课外活动中,运动损伤都会经常发生,为了避免或者减少在教学以及训练中的运动损伤,本人对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损伤的原因及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体育教学;运动损伤;原因;对策;看法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386-01

笔者自从成为体育教师以来,通过对于学生的观察发现,他们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是相对非常的普遍的。根据相关的统计能够发现,我校学生曾经因为体育活动而轻微受伤的有60.3%,其中重伤的(骨折等)有1.6%,这是非常的重要的,我们应当对其给与足够的重视。下面,笔者将根据自身的经历,以及实际的情况对运动损伤的预防情况进行相关的探讨:

1.体育教学中出现运动损伤的原因

运动损伤,主要指的是在运动的过程中所出现的损伤。出现损伤的情况非常的普遍,同时造成损伤的原因也是比较的多的,对其进行分类,主要是包括直接原因以及诱发原因两种不同的情况,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学生思想上认识不足。在教学和训练当中,教师通常会对学生的安全进行了全面的考虑并对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进行细致的讲解。但是学生的重视不够,或者在发生问题时不够冷静都会出现损伤。体育课堂上教师已经反复强调在运动中要注意安全,在运动中一旦摔倒要让臀部先着地等等。结果这位学生由于天生活泼好动,对教师的教导重视不够,在两个学期内,于课余时间进行踢足球运动时摔倒,落地时用手撑地,先后导致左右手出现严重骨折。

1.2技术动作不正确。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因为技术动作不规范而造成的运动损伤占损伤因素第一位。

1.3准备活动不足。这是造成运动损伤的最主要的原因。对于准备活动来说,其作用是非常的明显的,首先,其能够使得自身的血液的循环增加,从而能够增加肌肉的弹性,同时适当的准备活动能够使得自身的温度不断地升高。其次,适当的准备活动能够有效的提高身体的协调性以及灵敏性。如果学生在运动之前不进行有效的准备活动而直接进行剧烈的活动这样会使得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同时关节僵硬,使得协调性和灵活性都相对较差,这会大大的增加了运动损伤的机率。

1.4组织方法不当。经笔者调查发现,体育课外活动的受伤事故明显高于体育课堂上的受伤事故。主要原因是,课外活动都是自发为主,缺乏体育教师的指导和组织,运动负荷和形式的安排都是凭借自己的兴趣,很难做到合理、科学,受到的伤害相对较多。

1.5一些对抗激烈的项目,学生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大的情绪和动作。这类隐患主要隐藏在游戏、球类运动或者校运会、比赛中。这些活动由于人员多,对抗激烈,场面气氛热烈,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容易激动。学生往往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动作自控能力差,奔跑时变向能力差等等,这些都易于造成运动损伤。另外,诱因则包括各项运动的技术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两种。

2.预防运动损伤的对策

学生之所以参加体育锻炼,主要是为了使得自己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同时能够使得自己的身心更加的健康,使得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但是如果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如果不对运动损伤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及预防,如果运动损伤一发生了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不仅仅会对自己的学习以及生活带来非常大的不便,甚至有可能对自己的生命造成威胁。所以,适当的进行预防是非常的重要的。下面,笔者就运动损伤的应对措施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方面,加强学生思想上的重视,注重安全教育。上每节课前都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例如,要提醒学生哪类运动容易发生伤害,运动时或者自由活动时注意哪方面的预防。上篮球课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同学间的碰撞;跳跃投篮后落地时要注意下方有没有人,以防两伤等等。

另一方面,教学的方法应该适当。比如说,如果进行的教学是短跑的训练,那么应该主要注意的是教学的方法以及技巧。应该采取因人而异以及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科学的原则以及运动员的实际的情况来对其安排不同的运动量。同时,也要注意适当的调整以及适当的休息,在训练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到训练的次数以及放松的训练。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增加一定的恢复性的训练,使得运动员的身体能够得到足够的恢复,避免由于剧烈的运动所造成的损伤。同时,基本的技术训练也是非常的关键的,应该给与足够的重视,注重每个技术细节,在技术训练的过程中更应该注意细节,发现错误应该立即的纠正。

继而,准备活动亦是非常的关键的,应该充分的准备。在教学的过程中,准备活动环节非常的关键,应该给与足够的重视,在准备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季节以及气候的差异来安排不同的准备活动,尤其是冬天或者是夏天更应该给与足够的重视,不能够有一点的马虎。运动的准备活动也应该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而不同。例如上篮球课时要注意做好腰部和腿部的准备运动;上排球课在注重做好手、腰、腿部的准备运动等。准备活动有非常多的种类,应该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的情况来定,选择适合自己的,同时,要让每个同学都应该认识到准备活动的重要性,让他们在心里能够给与准备活动足够的重视,同时也要确保他们能够正确的完成。

最后,对场地进行定期的维护。场地对于运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应该进行定期的维护以及更新,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同时,要加强组织指导,使得运动的损伤在源头上得到有效的制止。

综上所述,合理的、科学的、系统的、完整的体育活动可以改善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运动成绩;反之违背了客观规律,就会造成伤害事故,不仅提高不了运动成绩,还会使学生体质下降。因此,预防运动损伤,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重视。由于本人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运动损伤进行了有效的预防,所任教班的学生无一出现安全事故,探索取得了满意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医学》教材小组,运动医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解剖学》教材小组,运动解剖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浅谈体育课堂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篇2

1.准备活动不充分不合理。做准备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型, 提高肌肉的弹性和力量, 加大关节的活动幅度, 使人体能够有准备地从相对安静状态转入到紧张的活动状态。由于学生往往凭着一时的冲动和兴奋, 没有做准备活动就加入到比赛或锻炼的行列, 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2.运动的时间过长、运动量过大或局部负担过重。学生在体育锻炼中, 凭兴趣锻炼, 运动量过大, 特别是局部负担量过重, 身体过度疲劳而造成损伤。如天气炎热时, 把快速跑和跳远安排在同一次课中进行, 就容易造成学生的下肢负担过重, 从而造成腿部受伤。

3.学生身体素质差或运动机能状态不佳。在体育教学中, 一些学生身体素质差、疲劳时或病后初愈参加比赛或上课, 常常难以正确完成运动动作而容易造成损伤。

4.运动技术错误。在体育教学中, 特别是学习新动作时, 常常没有按照要领活动, 违反了身体结构特点和运动时的力学原理, 易造成损伤。

5.场地、器材、服装的原因。运动场地不平, 有石子、玻璃等碎片及其他障碍物;器械年久失修或维修不良;器械安装不牢固;运动时的服装不合适, 鞋子过大或过小通常都是运动扭伤的原因。

二、在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客观因素

1.运动设施和体育器材不符合体育卫生要求。运动时因场地不平、跑道过硬过滑、沙坑过硬、坑沿过高、坑内有杂物等, 易造成损伤, 此类损伤多发生在下肢踝关节上。

2.气候和季节因素。不良的气候条件、雨天、气温过高或过低等均易引起运动损伤, 发生损伤的季节多为秋冬季, 因为天气变冷, 人体肌肉韧带的弹性和运动协调性相对较差, 肌肉僵硬、动作失调而致伤。此外, 由于光线不好而影响视力, 易发生损伤。

3.与人体某些生理解剖结构薄弱有关。在调查中, 踝关节受伤的人数较多。这是由于外踝比内踝长, 同侧三角韧带比外侧三角韧带坚强, 因此踝关节的内翻活动较外翻活动大。另外, 在背伸的各肌肉中, 使踝关节外翻背伸的第三腓骨肌远不如使踝关节内翻背伸的胫前肌坚强, 因此使踝关节向内翻的力量大, 这些特点就使踝关节容易发生内翻, 造成外侧副韧带损伤。

膝关节损伤在篮球及田径跳跃等运动中更常见, 在体育运动中, 很多动作都需膝关节参与运动, 由于这些特点, 膝关节损伤较常见。

三、在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

1.加强学生安全知识的介绍和学习。教师在体育课中, 加强学生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的知识传授, 讲述运动保健知识和运动损伤等方面的知识,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 提高自我安全意识。

2.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他们, 既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又要循序渐进, 并对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3.在练习一些具有一定安全隐患 (如铅球, 铁饼、标枪等) 的项目时, 要充分发挥学生相互监督机制的作用, 相互观察, 相互监督, 相互提醒, 对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

4.教师应讲清动作特点, 抓住重点与难点, 在安排练习内容中由易到难, 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分层教学, 使每个学生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国家的不断富强, 体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更重视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预防工作, 体育教学伤害事故重在预防, 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 都应增强体育健康安全意识。从课程设计、教学组织、场地器械等各方面着手监管, 预防伤害事故的形成, 树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理念, 增强学生体质,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 实现体育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清亮.浅析业余篮球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与预防[期刊论文].华章, 2007, (11) .

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与预防 篇3

[关键词]体育教学 运动损伤 预防

一、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

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更好地为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服务。如果在体育锻炼时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没有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就可能发生各类伤害事故,轻者影响学习和工作,重者可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对国家和个人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严重地妨碍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并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因此,积极预防运动损伤对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都有重要的意义。对增强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几乎所有的运动损伤都是可以防止的。但是为了进行有效的预防,监督教学计划的实施与完成却是有一定困难的。因为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很多,可分为直接原因和诱因,其中直接原因有:

1.思想上不重视。通过分析运动损伤发生的各种原因,发现最主要的原因是体育教师和学生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其中有的认为“小伤,小病没有关系”,“运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等等,于是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2.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没做好,没能使肌肉得到预热和协调起来,肌肉缺乏力量和灵活性,往往容易引起运动损伤。

3.技术上的错误。做出的动作违反运动生物力学原理,违反人体解剖结构的特点,容易造成损伤。

4.运动负荷较大。运动负荷过大,引起局部肌肉疲劳从而造成损伤。

5.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过度兴奋、激动、紧张和恐惧都容易造成损伤。

6.教学组织方法不当。例如任意穿过投掷区,投掷时缺乏严明纪律和统一的口令,有的学生去拾器材,而有的学生又投出器材。

7.场地设备的缺点。如场地不平,有碎石子;跑道过硬过滑;沙坑硬,内有铁钉、玻璃片等。诱因有:各项运动的技术特点和局部解剖的生理特点两种。我们常见的运动损伤有挫伤、扭伤、骨折、脱位、肌肉损伤、关节韧带损伤、滑囊炎、腱鞘炎、骨骺损伤、髌骨劳损、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脑震荡等。因此,运动损伤的预防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体育课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

1.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中,时刻要加强安全教育,使广大师生认识到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克服麻痹思想,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教育作为备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安全教育和组织纪律性教育,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关心他人、爱护集体的优良品质,引导学生注重技术的学习运用,依靠技术来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在运动中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提高技术、愉悦身心,还能增进友谊、促进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发扬良好的体育道德风貌。

2.合理安排体育教学。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估计哪些动作不易掌握和哪些技术动作容易发生损伤,做到心中有数。事先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加强基本技术的教学与练习,对新授动作应进行正确讲解和示范,做到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分解动作到完整动作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每个动作都有正确概念。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安排运动量,尤其要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负担量和伤后运动量的安排,防止局部负担量较大而造成各种急、慢性损伤。

3.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使学生身心做好参加体育锻炼的准备.准备活动的内容和活动量应除了要做好一般的准备练习外,还要根据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个体情况和气象条件的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练习.尤其是膝、腕、踝、肘、头、颈、肩、腰等身体部位活动要充分。准备活动与正式活动的间隔时间以及准备活动时间的长短、强度大小等,直接影响准备活动的质量。准备活动结束与正式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时间间隔以3~5分钟为宜。准备活动的量,以身体觉得发热、微出汗为宜。另外,准备活动中应针对易伤部位和肌肉做相应的力量练习和伸展练习,以提高肌肉温度,改善肌肉力量,这对预防肌肉拉伤有一定的作用。例如跨栏的常见损伤是大腿后群肌肉拉伤。因此,加强大腿后群肌肉的伸展性练习,做好准备活动,是预防肌肉拉伤的积极措施。整套准备活动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4.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加强易伤部位和相对薄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它们的机能是预防运动员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例如为预防关节扭伤,应增强周围肌肉、韧带的力量、弹性和柔韧性练习,以加强关节的稳定性;又如跨栏教学中为预防大腿后群肌肉拉伤,在发展肌肉力量的同时,应发展肌肉的伸展性练习。

5.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在进行器械练习如跳箱或跳山羊之类的练习时,教师或学生一定要在旁边保护,否则容易因摔倒而受伤。教师除了落实保护措施外,还应对学生加强自我保护的教育,如身体失去平衡时,就立即向前或向后跨出一大步,以保持身体平衡;当重心快要向后跌倒时,应立即低头、屈肘、团身、顺势后滚翻;从高处跳下时,要用前脚掌先着地同时屈膝,以增强缓冲作用,摔倒时顺势前滚翻等都能减少和避免某些运动损伤。

6.加强医务监督和场地器材检查。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活动与锻炼的安排和运动医学是紧密相关的,如果我们在练习和锻炼时违反了锻炼卫生原则,就有可能造成运动损伤。因此要加强医学观察和定期或不定期的体格检查,加强医务监督工作。

医务监督应以自我监督为主,上课学生应与医务人员和教师配合,身体若有不良反应时,特别是运动器官的局部反应,应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医务人员,认真分析原因,必要时作医学检查。

要建立健全场地器材和防护用具的安全检查制度,对损坏的场地设备要及时维修,对即将要损坏的器械,更要告知学生禁止使用,真正把安全落实到实处。禁止穿着不合适的服装和鞋子参加运动。加强运动医学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生遵守体育锻炼卫生原则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体育学院通用教材编写组.运动医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浅谈体育课堂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篇4

摘要 篮球运动是一项身体素质、技巧、智力为一体的紧张、激烈的并直接与身体接触的对抗性运动,要求必须在激烈的攻守对抗中完成各项技术动作,是一种瞬息万变的运动。因此,在篮球运动中损伤是难免的。在篮球运动中,由于学生准备不充分和训练姿势不正确。常常会发生急性脚扭伤,特别是在损伤的早期,如处理不当,往往会使伤势持续加重,脚扭伤又称踝关节韧带损伤,这种运动损伤非常多见,在关节韧带损伤中发生率占第一位,在日常的篮球比赛及训练中经常见到。由于扭伤后踝部肿胀、疼痛,以致行走不便,成为最为影响日常工作、学习的运动损伤之一。因此主动预防损伤,比发生损伤后再去治疗更为重要,为了减少运动损伤特别是踝关节损伤的发生,保证我们能够愉快的投入到运动中,我们将分析踝关节损伤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的预防措施,以期达到尽可能地减少运动损伤,充分发挥篮球运动对于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篮球水平的效果。

关键词 篮球运动 裸关节 损伤 分析 预防 治疗 1、踝关节解剖结构

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与距骨滑车构成,故又名距骨小腿关节。胫骨的下关节面及内、外踝关节面共同作成的“冂”形的关节窝,容纳距骨滑车(关节头),由于滑车关节面前宽后窄,当足背屈时,较宽的前部进入窝内,关节稳定;但在跖屈时,如走下坡路时滑车较窄的后部进入窝内,踝关节松动且能作侧方运动,此时踝关节容易发生扭伤,其中以内翻损伤最多见,因为外踝比内踝长而低,可阻止距骨过度外翻。关节囊前后较薄,两侧较厚,并有韧带加强。

2、踝关节损伤病因与病理

踝关节损伤 主要是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约占足部损伤的1/3以上。多因行走或跑步时突然踏着不平的地面,或上下楼梯、走坡路不慎踏空,或骑自行车、打球等活动中不慎跌倒,使足过度内翻或外翻

踝关节韧带扭伤类型与暴力大小,受伤的姿势有密切的关系。大部分扭伤都为间接暴力所致,包括一下几点:(1)内翻伤力:由于行走或奔跑于不平的道路上,或由高处下跌,或踏入凹陷处,使足突然内翻、内收,常引起外踝的骨缝和筋的损伤

(2).外翻伤力:病员自高坠下,足着地面后,重力继续向内侧偏移,或站立时小腿外侧受到向内冲压,而引起踝关节突然外翻,然而由于三角韧带比较坚强,很少引起撕裂所以外力作用下往往形成下胫腓韧带撕裂与内踝撕脱骨折,即内踝的骨缝分离。

(3)外旋伤力:如果足部不动,小腿内旋,或小腿不动,足部外旋,距骨体使外踝向后移动,从而造成内侧韧带的扭伤与撕裂这类损伤往往伴有外踝的骨折和下胫腓韧带的撕裂。而产生踝部扭伤。亦可因打击、挤压等导致挫伤,使局部出现关节错缝,或造成筋的部分及完全断裂

3、篮球运动踝关节损伤分析

3.1 病因与病理 当篮球队员在比赛场上不停地上下、左右跨步地移动或前后跳起扣篮时,由于脚着地时,身体重心不稳或偏向一侧,常使足的前外侧先着地。所以足在跖屈内翻位扭伤外侧副韧带最常见。

3.2 症状与诊断 有踝关节急性扭伤史。伤后踝关节外侧剧烈疼痛,活动受限,跛行或不能行走。检查看,伤处肿胀,轻伤足部畸形不明显,重伤有足内翻畸形。一般在 12小时后出现皮下瘀斑。损伤部位有压痛点,踝关节内翻,疼痛加重。踝关节稳定性差,如有活动异常者,说明韧带断裂。

3.3 处理与上后恢复练习: 伤后立即进行冷敷,然后外敷新伤药,用绷带包扎固定休息。包扎时注意绷带行走方向,使受伤韧带处于相对松弘状态。伤后24小时后,可采用物理疗法,同时加以针灸、按摩,但肿胀大者,切忌重手法刺激。当单纯的踝关节扭伤,一旦急性症状减退,应在保护带(弹力绷带、护踝等)固定下进行着地行走活动。约二周后,可进行增加肌肉力量和协调性练习,如踝关节抗阻力活动,也可在松软的地上进行一些较慢动作的练习(跑、跳等)而对踝关节有松动不稳的伤者,要特别加强踝和足部的肌肉力量练习,并控制踝部的训练量。

4.1 缺乏必要的运动损伤知识

运动损伤的发生与体育教师、学生缺乏必要的预防与运动损伤知识有关。由于缺乏基本知识,不善于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不懂得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在发生损伤后不会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致使伤害事故时有发生。

4.2 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是引起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使人体从相对静止状态过渡到紧张的活动状态[7]。由于学生缺乏卫生保健知识,忽视了准备活动的作用,有的准备活动做的不充分,有的干脆不做准备活动,在身体的各项机能未能达到良好的状态下,急于进行剧烈运动,就会发生肌肉、肌腱、韧带的拉伤。

4.3 运动量过大

运动量安排不当,尤其是运动量过于集中,使局部负担量过大,是在运动中出现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在大学生的体育课中,同样也存在着局部负担量过大的问题。如在一节体育课中,第一个内容是练习跳起投篮,第二个内容是练习折返跑,第三个内容是练习蛙跳,当这节课进行到第三个内容的时候,学生的双腿负担量已经很大了,而在接下来的蛙跳训练中,双腿就很难完成蛙跳得负担量了,这时就很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局部负担量过大不可忽视。

4.4 运动参与者的生理、心理状态不良 学生在睡眠或休息不好、患病受伤或伤病初愈状态下参加体育运动,都很容易受伤。有经验的体育教师善于教会学生运用自我监督的方法来随时掌握和了解自己的生理、心理状态。这是因为自我监督是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自我反应最直接的资料。自我监督包括主观感觉和客观感觉,主观感觉一般记录自我感觉、睡眠、食欲、运动训练的情绪等。客观监察的简易生理指标有脉搏、体重、机力等。一般情况下,晨脉是稳定的,如果发现晨脉频率增多,每分钟增加10次以上,就表明机能反应不良。如果体重有不明原因的持续下降,达到1~4公斤,且经过1~2天未能恢复,结合其它征象分析,说明健康不佳,就不要参加运动,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8]。

4.5 疲劳因素

当人体处于疲劳过度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由于学生不能合理掌握运用技术动作时间、运动量以及身体状态、准备活动量过大、运动时间过长、在身体疲惫的情况下继续运动就容易引起各种损伤。

4.6 篮球运动的激烈对抗 篮球运动的技术特点也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这跟学生技术动作掌握不熟练,身体素质的高低,在运动中违反规则,动作粗野有着很大的关系。篮球运动是一项既有不同强度的周期性练习,又包含有千变万化的非周期性练习的混合性练习项目,既是需氧供能,又是不需氧供能,运动员必须根据赛场的风云变幻,当机立断迅速作出反应,时而快速疾跑快攻,时而疾停滑步防守,忽作全身转体过人,忽作发力踏跳投篮,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关节韧带拉伤、扭伤、挫伤等急性损伤。

5、预防措施

5.1预防加强思想教育

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倡公平、合理的比赛和竞争。加强安全、组织性纪律性的教育,增强防伤观念,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互相保护的优良品质。

5.2 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它达到适宜的水平,加强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克服惰性。通过全身各关节肌肉的活动加速血液循环,使肌肉得到充分的血液,增加力量和弹性,并恢复因休息而减退了的条件反射性联系,为正式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7]。

准备活动的量,应根据个人各器官系统功能状态、气象条件和教学训练的情况而定。若机体兴奋性较低或气温较低,准备活动应充分些。一般认为,以身体感到发热,微微出汗为宜。

准备活动的内容要具有针对性,既有一般性准备活动,又要有专项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应先做肌肉的动力性或静力性的力量练习,并应增加肌肉伸展性练习。准备活动最后部分的内容,与正式运动的内容要紧密联系,对正式运动中负担较大的易伤的部位,要特别做好准备活动,对已伤部位的准备活动要谨慎小心。有研究资料表明:准备活动结束与正式运动间的间隔时间为1~4分钟为宜[9]。因此,在运动间歇时间长时,都应补做准备活动或专项准备活动。5.3加强易伤部位和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它们的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加强小腿与足部肌肉锻炼,增加踝关节稳定性。

5.3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训练时,注意加固踝关节(如戴护踝或绷弹力绷带)。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手段。在篮球跑位、传接球等练习中,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避免被球砸伤、摔伤、指关节挫伤或相互冲撞等事故的发生。

5.4学校应加强医务监督与运动场地安全卫生的管理

学校应对学生定期进行体格检查,举行大型运动竞赛的前后,要进行补充检查或复查,以观察学生体育锻炼或比赛前后的功能变化,对患有各种慢性病的人,更应加强医学观察和定期或不定期的体格检查。禁止伤病患者或身体缺乏训练的人,参加剧烈的运动或比赛。

学生要做好自我医务监督。身体若有不良反应时,要认真分析原因,并采取必要的保健措施,要严格掌握运动量,更不宜练习高难动作。

要认真地对运动场地、器械设备及个人的护踝等保护用具进行安全卫生检查和管理,不要在不符合体育卫生要求的场地上,或穿着不符合体育卫生要求的服装、鞋子进行活动等。

6、合理建议 对于篮球运动中的裸关节损伤要以预防为主,在运动中更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首先局部准备活动要充分。加强小腿与足部肌肉锻炼,增加踝关节稳定性。训练时,注意加固踝关节(如戴护踝或绷弹力绷带)。积极治疗,避免反复损伤。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预防十分重要,应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协调能力,同时锻炼小腿肌群肌肉力量,尤其是外侧肌群的肌力,加强踝关节稳定性。在参加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应注意动作的合理性,防止由于错误动作造成的意外损伤。

在篮球运动中,由于学生准备不充分和训练姿势不正确。常常会发生急性并节损伤,特别是在损伤的早期,如处理不当,往往会使伤势持续加重,因此若发生踝关节损伤,必须及时进行治疗。只有辅以科学治疗,才能阻止损伤加重并缩短病期。

7.1 现场救处理 立即用拇指压迫痛点止血,冷敷,加压包扎并抬高伤肢,24 小时以后根据伤情可用新药外 敷,理疗、针灸、按摩等注射及支持带固定等,应同练习踝关节功能。采用手法整复关节错缝。具体手法是:患者仰卧,助手牵拉上肢向上,术者一手握足跟,另一手握住足的远端,再足的内翻和内旋的拔伸牵拉。充分牵拉后,握足跟部的手拇指顶于在外踝窝部,以拇指指腹按压外踝窝,同时,另一手推送远端做足的外翻背伸运动加以整复。必要时可重复手法三次,务求整复错缝之踝关节。外敷神农霜,并取一大块纱布块压迫弹力绷带加压外翻位包扎,同时口服云南白药中的止 血丹。7.2 按摩治疗

1~2 天后,可进行轻手法按摩:(1)按摩解溪穴(足背踝关节横文的中央,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1min;(2)按摩昆仑穴(外踝与跟腱连线的中点)1min;(3)按摩 悬钟穴(外踝尖上行下 3寸,肘骨后缘)1min;(4)按摩阳陵泉穴(腓骨头下方凹陷中)1min。以上穴位按摩均以患者有酸胀感为度。7.3 伤后练习处理与伤后恢复练习: 伤后立即进行冷敷,然后外敷新伤药,用绷带包扎固定休息。包扎 时注意绷带行走方向,使受伤韧带处于相对松弘状态。伤后 24 小时后,可采用物理疗法,同时加以针灸、按摩,但肿胀大者,切忌重手法刺激。当单纯的踝关节扭伤,一旦急性症状减退,应在保护带(弹力绷带、护踝等)固定下进行着地行走活动。约二周后,可进行增加肌肉力量和协调性练习,如踝关节抗阻力活动,也可在松软的地上进行一些较慢动作的练习(跑、跳等)而对踝关节有松动不稳的伤者,要特别加强踝和足部的肌肉力量练习,并控 制踝部的训练量。痛减轻后,即应用粘膏支持带固定下着地进行走和扶拐行走,1—2 周后可进行肌肉力量和协调性练习,沙地上慢跑或在凹凸斜面上行走或跳跃练习,并逐步进入正规练习。

7.4 早期治疗

即在篮球运动训练比赛中,如突发性踝关节损伤,应采取急救而在 24-48 h 以后内,由软组织断裂和撕裂,出现水肿血肿发生反应性炎症,临床上表现为损伤局部肿,痛和功能障碍。因此该期处理原则是:制动、止血、防肿胀、镇痛及减轻炎症,处理方法有:冷敷、加 压包扎并抬高伤肢。7.5 中晚期治疗

浅谈体育课堂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篇5

摘要:众所周知,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运动损伤的状况,如果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疗和处理,不仅会给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而且还会给教师教学工作和目标的顺利完成带来一定的阻碍。因此,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学生的运动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为更好地预防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做出应有的努力。

关键词:体育教学;运动损伤;调查分析

一、体育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

1.研究对象。在我校的体育教学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学生一共有80例,其中男生68例,女生12例。

2.研究方法。文献法:在我校的图书馆或者在网上查阅有关于运动损伤原理、运动方法等相关资料,并对学生的运动损伤状况进行有效的分析与论证。逻辑法:对我校发生运动损伤的学生数量以及具体的损伤情况进行汇总,并分析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统计法:利用电脑对学生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过程以及部位进行统计数据的分析,将有效的调查数据和资料进行汇总。

3.调查结果。通过对我校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由于缺乏充分的准备活动造成运动损伤的有30例,由于技术操作缺乏规范性造成运动损伤的有25例,由于身体疲惫造成运动损伤的有15例,而由于其他原因造成运动损伤的有10例。通过对以上数据的调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造成学生运动损伤的情况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缺乏充足的准备活动。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由于一些学生缺乏对运动前准备活动的重视,在运动中产生肌肉僵硬、身体难以协调、甚至是运动损伤的状况时有发生,不仅给自身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而且对于学校的长期发展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2)技术动作不规范。从上图的统计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由于学生在进行技术操作上缺乏规范性,造成运动损伤的情况时有发生。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教师教导学生新的动作时,由于学生在学习动作时缺乏规范化的操作,不得要领,因此时常会发生意外事故,给自身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

(3)身体疲惫。有些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由于自身身体状况不佳,身体疲惫时还要进行剧烈的体育锻炼,造成自身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也非常常见,不仅不利于自身身体机能的恢复,而且对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带来一定的阻碍。

二、体育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构建

1.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减少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例如,教师在开展诸如足球类运动项目的教学活动中,由于足球作为一项具有危险性和激烈的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学生在进行足球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身体接触,时常会发生一些运动损伤的状况,甚至非常容易给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安全意识的增强,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率,而且对于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尽量减少运动损伤和意外事故的发生,与此同时,还应当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安全急救和保护措施的教授,使学生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身体素质,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采取多样化的形式,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堂教育,让学生在尽情娱乐的同时,能够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

2.积极进行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两方面的任务需要去完成,一方面是要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健身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满足学生在校期间保持身体状态的需要,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未来的定向,引导学生了解终生锻炼的重要性,并且满足学生对于终生锻炼的需要,向学生提供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然后通过教学来使学生掌握一两项体育运动的相关技能,最终完成一个短期对长期的接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减少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结束语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运动方式不规范或者教师缺乏对学生有效的指导,难免会发生运动损伤的状况,甚至会发生一些伤害事故,不仅给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而且对于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通过对我校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希望能够最大程度地减轻甚至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促进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以及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一些努力。

参考文献:

[1]常冬冬.体育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与预防[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吴松翠.高职体育系学生常见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3]蒙慧峰.浅析体育教学中学会预防处理及应对运动创伤[J].商情,2013

浅谈体育课堂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篇6

[摘要]

本文所说的裂缝是指肉眼可见的裂缝,而不是微观裂缝,是指在通常使用条件下及施工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所产生可见裂缝。对裂缝的防控要点,施工及监理过程的主要措施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

钢混结构 病害原因 预防措施

一、概念

1.本文所说的裂缝:

是指肉眼可见的裂缝,而不是微观裂缝,是指在通常使用条件下及施工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所产生可见裂缝,其宽度应在0.05mm以上。

2.施工裂缝的分类:

(1)按其对结构有害还是无害笼统的分为有害缝和无害缝。

(2)裂缝就其开裂深度可分为表面的和贯穿的;

(3)就其在结构物表面形状可分为网状裂缝、爆裂裂缝、不规则短裂缝、横向裂缝、斜向裂缝等;

(4)按其发展情况可分为稳定和不稳定的,能愈合和不能愈合的;

(5)按其产生的物理原因可分为:荷载缝和变形缝。

二、产生原因

1.与结构设计及受力荷载有关

(1)在设计荷载范围外或设计未考虑到的作用力;

(2)地震、台风作用等不可抗拒自然外力作用;

(3)构件断面尺寸不足,钢筋用量(配筋率)过大或不足,配置空间位置不当;

(4)次应力作用;

(5)对温度应力和混凝土应力收缩估计不足。

2.与使用环境有关

(1)环境温度及湿度变化;

(2)结构构件各区域温度,温差差异过大;

(3)冻胀、冻融。

(4)内部钢筋锈蚀;

(5)火灾或表面温度外在因素急速升高;

(6)酸、碱、盐类的化学作用;

(7)冲击、震动及突发性短期或长期超载。

3.与材料性质及材料配合比有关

(1)水泥非正常情况凝结(受潮、水化热过高);

(2)水泥非正常膨胀(游离Cao、Mgo、含碱量过高);

(3)骨料含泥量超标或级配不良;

(4)使用了碱活性骨料或风化岩石;

(5)配合比中的水泥用量过大、用水量过大、水胶比过大、沙率过大等;

(6)选用外加剂与水泥及拌和料匹配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外加剂、硅灰等使用过量。

4.与施工过程有关的原因

(1)拌和不均匀(特别是有掺用外加剂的砼),搅拌时间不足或过长(造成砼离搅拌后到浇筑现场时间间隔过长;

(2)浇筑顺序有误,振捣不均有漏震或振动赶浆现象、钢筋过密;

(3)捣固不良,塌落度过大,骨料下沉、泌水,砼表面强度过低就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连续施工浇筑间隔时间太长,接茬处处理不当;

(5)对于预应力砼来说有由于钢筋锚固或搭接不良,钢筋及预埋件松动;

(6)混凝土中钢筋保护层不够或过大;

(7)模板变形或支设不牢固,造成漏浆或渗水。

(8)过早拆模或拆模不当;

(9)硬化前受扰动或过早承受荷载;

(10)养护措施不当或养护不及时;

(11)养护初期遭受外界温度急剧变化或冻害;

(12)砼表面压摸清光不及时;

(13)大体积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或表面温度与外界温度差异过大。

三、在施工及监理过程的主要措施和注意事项

现就其产生的主要原因的第四方面结合工程施工、监理实践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

1.一般规定

钢筋砼施工时除满足砼的物理力学性能及耐久性外,还应控制好有害缝的产生。为此,事先制定好能满足上述要求的施组设计、相关技术方案和质量控制措施,并应进行技术交底,切实贯彻执行。在各工序环节配置相应技能的熟练人员,按计划进行施工。

2.模板的安装及拆除

(1)模板及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砼的自重、侧压力、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动、静荷载。

(2)安装模板必须构造紧密、不漏浆、不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及强度发展,并能够保证构件几何形状尺寸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3)模板支柱应置于坚实地面,防止支掌沉陷,引起模板变形。支柱每个绞接点应连接紧固,且支柱间的间距与行距要设置合理,防止模板中部下坠变形。

(4)为保证砼的保护层厚度,配置混凝土垫块或钢筋定位器应足够并准确。

(5)模板、支架拆除时,不应对构件产生冲击破坏,拆除顺序应在拆除前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方案,有顺序的进行。

(6)模板、支架拆除时,砼结构尚未形成受力体系的,必要时应加以临时支撑。

(7)后浇带模板的`支顶及拆除易被忽视,由此造成的缺陷,应予以特别的注意,必须经过施工方案的制定与执行。

3.混凝土的制备与运输

制备。

(1)其质量应符合《预拌混凝土》GM/T 14902的规定。

(2)对品质、种类相同的混凝土应在同厂、同地点拌制或定制。如异地拌制必须所用主材相同,配合比相同及制备工艺基本相同!

(3)拌制现场用电子称配盘的,事先应经过相关部门的标定认可,并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复查。没有使用电子秤的小型拌和场应随时备有称量衡器,以便随时核查配合比的执行情况。

运输。

(1)在运输同时应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不应产生分层离析现象,容器内壁应光滑平整,具有防晒、防风、防雨雪、防寒设施,并宜快速运输,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

(2)运输车施工前后都应保持容器内的清洁,需在卸料前补掺外加剂调整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时,外加剂加入好后应快速搅拌,搅拌时间应由试验而定。

4.混凝土的浇筑及养护

浇筑。(1)为获得混凝土均匀密实的最佳品质,要合理选用机具和浇筑方法。(2)浇筑前最后一次认真检查模板及支架、钢筋及保护层厚度、预埋件位置、尺寸,方可浇筑。(3)对于大体积混凝土一次性浇筑时,应控制浇筑时的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及其与外表温差;(4)除预防过高的水化热安设降温循环水预埋管等温控措施外,一次性浇筑以不离析为准;(5)在浇筑时,如遇高温、太阳暴晒、大风天气,浇筑后应立即塑料膜进行覆盖,避免发生混凝土表面结硬。

5.混凝土养护

养护工作是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的重要措施,必须充分重视,现总结防控要点如下:

(1)养护是防止混凝土生产裂缝的重要措施,必须充分重视,并制定养护方案,派专人负责养护湖工作。

(2)混凝土浇筑完毕,在混凝土凝结后即须进行妥善的保温、保湿养护尽量避免急剧干燥、温度急剧变化、震动以及外力的扰动。

(3)浇筑后即需采用覆盖、撒水、喷雾或用薄膜保湿等养护措施;

(4)保温、保湿养护时间,对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天;对掺用缓凝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5)底版等平面构件,混凝土收浆和摸压后,用塑料薄膜或用土工布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混凝土硬化后方可上人,有条件应尽量蓄水养护。截面交大的柱子,宜用湿麻袋围裹喷水养护,或用塑料膜来围裹自身养护,也可涂刷养护液。

(6)带状结构混凝土一定强度(一般3天)后,应及时拆模或松动模板留缝3~5 mm,在墙体顶架设淋水管,喷淋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没有喷淋养护条件,应在结构物表面覆盖稻草或麻布等物覆盖,避免阳光直射,需连续浇水养护。

浅谈体育课堂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篇7

体育舞蹈作为一种新兴的融合体育与艺术的体育项目, 通常我们也将其称之为国际舞。体育舞蹈本身蕴含着丰富的体育技巧, 在展示舞蹈技艺的同时, 也散发着诱人的艺术美感。随着现代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我国的体育舞蹈事业也走向了新的高度。如今体育舞蹈成为了高校内一项重要的体育教育科目, 备受广大师生喜爱。然而令人困扰的是, 在体育舞蹈的学习训练中经常会造成机体的损伤, 给学生带来身体的痛苦, 同时也影响着体育舞蹈的发展。

1 体育舞蹈中常见的运动损伤

体育舞蹈运动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运动损伤, 常见的有骨折、挫伤、腱鞘炎、髌骨劳损、疲劳性骨膜炎等。不同的年龄以及不同的性别所发生的运动算上也有着不同的特点, 女子损伤的机率要大于男子, 年龄越小出现损伤的机率越高。在学习摩登舞的学生中, 出现损伤最多的是肌肉拉伤问题, 学习拉丁舞的学生出现皮肤擦伤较多。此外, 丁舞和摩登舞在出现损伤的部位上也是不尽相同的, 其中学习拉丁舞的学生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上下肢也腰腹部, 常见的损伤有大腿肌肉拉伤、腹直肌劳损以及踱趾关节劳损等损伤, 并且大部分主要是急性损伤。学习摩登舞的学生损伤部位主要体现在胸部、颈部以及上肢, 常见的损伤有肩三角肌拉伤、裸关节韧带损伤以及大腿内收肌拉伤等, 损伤大多为慢性损伤。

2 体育舞蹈运动损伤原因分析

2. 1 训练因素

体育舞蹈学习中学生出现损伤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便是来自训练方面, 这里又涵盖主观和客观两个具体的小方面。主观因素主要包括学生自身机体素质、思想注意力等内容。体育舞蹈运动得以实现优美的舞姿华丽的动作无不需要身体的力量以及耐力作为基础, 如果学生身体素质薄弱的话, 那么其身体肌群力量也不会强大, 无法支撑复杂动作的完成, 从而在学习和练习中造成损伤; 其次, 由于技术动作不到位, 容易造成身体的失去平衡引发损伤; 另外, 学生自身的思想注意力如果不集中, 会容易造成动作的偏差, 给身体带来损害。客观因素主要包括训练场地、训练方法等内容。恶劣的场地条件过滑、过硬都很容易造成多发性的损伤, 而训练方法如果不能够符合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也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例如训练内容过强超过学生的身体条件, 又或者是训练方法单一, 增加了身体局部的负荷量。

2. 2 缺乏合理准备活动

体育舞蹈的动作频率以及灵活度都是相对较高的, 没有最佳灵活状态的肢体是无法完成的, 进行准备活动恰恰是提高肢体反应能力最为有效的一个手段。准备活动对于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是极为重要的, 在体育舞蹈的训练和学习中也是不能忽视的。如果准备活动不充分, 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就不能有效协调的运转起来, 此时若直接投入到激烈的体育舞蹈运动中, 由于学生肢体不够灵活, 肢体活动和神经反应便不能够同步, 舞步等动作的完成便受到阻力, 这时也就非常容易发生损伤。倘若准备活动进行的量太大, 又容易导致身体提前进入疲劳状态, 也非常容易在运动中由于疲劳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动作失误等情况, 进而发生运动损伤。

2. 3 技术上的错误与失误

技术因素也是造成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的一个主要原因。首先, 错误的技术动作必然会违背人体自身的运动结构特点以及力学原理, 故而容易造成身体的的组织损伤。随着现代体育舞蹈的发展, 其技术要求和技巧也不断地提高, 使得动作技术越来越复杂, 学生在训练和学习中完成技术的难度也相应提高, 如果学生不能正确掌握技术要领, 在训练中就会出现用力不当的情况, 最终造成主动肌与协调肌的失衡, 从而出现多余动作引起失误而造成损伤。此外, 体育舞蹈中如果舞伴出现技术失误, 还非常容易给对方造成损伤, 如果女生在配合上出现技术性差错, 使男生上肢肌群长时间的静力性工作造成上肢群不同部位的过度疲劳损伤。

3 如何预防体育舞蹈中的运动损伤

3. 1 加强力量训练, 提高身体素质

培养良好的力量素质是避免损伤的一个重要方式, 有真对的对身体局部进行相应的力量训练, 能够提高局部肢体和关节的抗损伤性。教师可以针对膝、踝、趾关节进行跳深、跳绳、原地双跳双落、单跳双落、单跳单落、各种芭蕾跳和各种行进间跳等练习活动, 提高膝、踝、趾关节的力量和灵活性; 针对髋部进行如大幅度直腿竞走、弓箭步上步走、两腿开立脚内扒或外扒屈蹲等练习活动, 发展骨盆深层小肌群的力量; 进行立卧撑、体转运动等活动锻炼腰部以及腹部肌群力量。

3. 2 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在训练和学习前多好准备活动也是有效减少运动损伤出现的一个有效途径。由于肌肉具有粘滞的特点, 容易对肌肉的活动产生阻力, 从而影响肌肉力量的伸展以及发挥, 因此, 在针对这一特点, 在训练和学习前开展相应的准备活动时尤为必要的。教师可以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做一些体操活动, 例如, 伸展运动、高抬腿、扩胸运动等, 提高学生的机体活力, 唤醒机体肌群的兴奋状态, 然后再投入到舞蹈训练学习中。

3. 3 科学安排训练, 控制运动负荷

超人体的运动量都有一定的极限, 超负荷训练对于学生集体的损伤是巨大的, 在体育舞蹈的教学训练中, 教师要合理的安排训练,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技术水平制定相应的训练和学习计划, 保证训练的科学性。此外, 还要善于创新训练方法, 单一的训练模式只会加重集体的局部负荷, 根据训练和学习的具体内容, 围绕学生的身心特点, 循序渐进的展开教学, 让学生既感不到训练的劳累, 也能够扎实的提高体育舞蹈技能, 避免因为长期超负荷训练造成慢性损伤。

3. 4 规范讲解, 掌握技术要领

具备娴熟的体育舞蹈动作, 掌握正确的体育舞蹈动作要领能够避免因为技术动作的失误而造成的机体损伤, 因此在体育舞蹈的教学以及训练中, 教师要强化学生的技术训练。首先, 对于新学的技术动作, 教师要深入讲解其理论, 让学生明白其动作构成及其原理, 其次, 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和细致的拆分讲解, 让学生观看动作形成的具体过程, 最后, 教师要把可能出现的失误和损伤高知学生, 帮其建立防范意识, 从理论、动作完成及危险预防三个方面正确教导, 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学习方法, 以便于正确的掌握体育舞蹈的动作要领。

3. 5 消除疲劳, 做好疲劳恢复

疲劳损伤时体育舞蹈中常见的损伤, 大量运动后肌肉、关节、韧带组织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和疲劳反应, 这一状态如果维持时间过长, 非常容易造成损伤。因此做好疲劳恢复, 有效消除学生学习训练后的疲劳也是有效预防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的一项手段。在体育舞蹈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进行一些娱乐性休息, 例如播放一些舒缓愉快的乐曲, 组织开展简单的娱乐游戏、或者让学生欣赏文艺节目, 以此手段调整学生的疲劳状态。另外, 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相互进行按摩, 对疲劳部位进行推、捏、按、压等按摩, 是机体血液循环得到改善, 促进机体的代谢, 缓解疲劳。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 体育舞蹈作为一项动作技巧丰富、舞姿优美的体育竞技项目, 在体育舞蹈的学习和训练中, 学生经常会发生挫伤、骨折等急性损伤, 或是由于技术不当、长期超负荷训练造成机体的慢性过劳损伤, 这些损无疑为运动员带来了具大的痛苦, 也极大的影响到了日常的体育舞蹈教学质量, 因此, 只有在日常的训练和学习中, 积极的通过有效手段来预防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的发生, 才能促进体育舞蹈教学的发展, 减少学生由于损伤带来的痛苦。

参考文献

[1]彭荣倩.高校体育中的运动损伤文献综述[J].中国文房四宝, 2014, (8) :87-87.

[2]葛聪颖, 杨泽鸿.体育舞蹈损伤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J].搏击 (体育论坛) , 2014, (4) :65-66.

[3]刘军华.浅析大学生初学体育舞蹈应注意的问题[J].鄂州大学学报, 2010, (2) :68-70.

浅谈体育课堂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篇8

关键词:排球运动损伤教学原因预防

虽然排球运动可以给人带来快乐,但是每年也给很多运动员带来伤痛,让很多运动员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心爱的岗位。在这时候找到他们为什么会有伤痛,怎样才能够避免伤痛,以及有了伤痛后怎样处理就有了重要的意义。具有多数运动的特点,它也需要更多的关注。

一、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

(一) 心理素质

从事各行各业的人有被要求要有极高的心理素质,这项活动也不例外。在排球运动中,运动员的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所以如果在训练中,他们的思想处于走神状态,很有可能发生意外。再者,心理素质不好的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可能会放空,身体反应不过来。又或者处于极度兴奋状态等等,这些都不利于比赛,极有可能造成肌肉主动运动时的力量,幅度和速度达不到平衡的状态,从而造成损伤。

(二) 身体因素

1众所周知,剧烈运动之前都需要适当的准备运动,来放松关节,克服内脏器官的惰性,增加肌肉力量与供氧性。另外,准备活动持续多久要掌握好,不可过长也不可过短。太长的话,会使肌肉感到疲劳,不利于后面的运动;太短的话,又没起到准备的作用,还更可能造成肌肉拉伤。专业的选手在准备活动后还要休息一会儿。

2与准备运动类似,在运动借结束后还要放送活动,让肌肉和内脏能够慢慢调节到平静状态。否则的话,肌肉会僵硬从而造成损伤。

3一个普通人都有一定的运动承受极限,有些运动员为了提高成绩常常不顾自己的身体极限,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这时,乳酸会堆积在肌肉内,轻者造成肌肉酸痛,重者造成肌肉对外界的刺激反应不明显,力量和速度也降低,日复一日,损伤积累,爆发时便后悔不以。

(三)训练因素

1排球运动的动作都是经过专业分析的,标准时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伤害,而有些运动员的动作却不标准。不标准的动作有悖与人体的构造和内脏的功能,对内脏和肌肉带来压力,不及时纠正的话就会有损伤,这就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进行康复训练。

2教练在训练时不严格要求学生,放任学生嘻嘻哈哈,不端正学习态度。又或是不会灵活运用,只是按照传统的模式,不会根据每个学员的特点来制定不同的计划。训练时保护措施很重要,一不小心就会造成伤害。

3训练的场地选择同样重要,如果场地表面凹凸不平,那么运动员在奔跑时就有可能摔倒,导致擦伤,骨折等等。排球运动常常有弹跳动作,如果地面太硬,运动员从空中跳下来时,地面没有起到缓冲作用,就会造成对膝盖的压力。长此以往的话就会有膝盖方面的伤痛。

(四)其他因素影响

温度,地域的改变也会不利于运动员的训练。比如运动员长时间的在潮湿的地方训练,关节,骨骼,肌肉等都会被损伤,甚至可能的风湿病。

二、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

1在训练时,教练应该加强运动员思想素质的建设,减少运动员在即将比赛时的焦虑感和紧张感。不少运动员在比赛前都非常兴奋,甚至于前一天晚上无法入睡,影响第二天的发挥。

2时时都有保护自己的意识也是训练时教练应该灌输给运动员的意识。在任何时候,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健康才是运动员幸福生活的前提。同时,也可以借助外力来达到保护的作用。比如,使用护膝,护腕等保护工具。

3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必定有一个强健的身体,而有一个强健的身体需要更丰富的营养。换句话说,运动员是起普通人每天消耗的能量的几倍,所以每天的饮食更应该得到重视。除了糖分应该补充充分外,其他物质如矿物质也十分必要。好的食谱对运动员的新陈代谢起到促进作用,更有助于运动状态的恢复,疲劳状态的消除等。

4在运动过程中,肌肉,关节,骨骼最容易受到冲击。所以训练过程中会尽量的让这些部位的力量得到提升。肱二头肌,髌骨软骨,腕舟状骨,腕舟骨,腰椎等都是在运动中容易被伤害的部位。在训练中,要加强它们的力量,在比赛中,也要保护这些部位。

5消除运动过后肌肉的疲劳感。有充足的睡眠,同时要保证睡眠环境的舒适。有一定的整理活动,比如运动过后捏,按肌肉,是乳酸排出体外。进行温水浴,放松整个身體。

6运动员能有一个安全,训练环境。

7教练能够根据学员的特点来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做到从简单到难的转变。而不是想要学员一口吃成个胖子,否则的话,只会起到揠苗助长的效果,甚至会危害学员的健康,形成运动的伤害。

三、小结

排球运动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美好的回忆,不论是在奥运赛场上还是在平常的生活中。而排球运动也的确是充满了刺激,大大的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是不管是专业运动员还是排球运动的爱好者,都不希望他们因为排球运动而受到病痛的折磨,从此,丧失对排球运动的兴趣,甚至有心理阴影。希望参与排球运动的人都能知道伤害发生的原因从而能有效的避免伤害,都能享受到体育带来的乐趣。

本人知识以及阅历有限,有很多问题不能面面俱到,不足的地方还望各位谅解,在此希望此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春霞,胡广娟浅析高校普系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剑南文学;2010年第11期

[2]吕在艳浅析高校体育排球课中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课程教学研究;2013年第12期

[3]蒋荣顺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成才之路;2010年第35期

浅谈体育课堂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篇9

单位:厦门市集美区曾营小学

姓名:曾建国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雄则国雄”。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的这段话充分说明了少年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强健的体魄,健康的身体是万物之本。合理的训练方法以及有效的体育锻炼是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活泼爱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因此在小学生体育课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运动损伤,而如何有效预防体育课中常见的运动损伤,成为众多体育教师最关心的问题。本文主要以文献资料法、实地观察法对小学生体育课中的运动损伤进行研究分析,究其原因,寻其规律,并提出有效措施,来降低小学生体育课中不必要的运动损伤,从而为提高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贡献绵薄之力。关键词:有效预防 小学生 体育课 运动损伤

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期,有着活泼爱动的特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理发展是迅速的,在十三岁之前,大部分学生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发展是开放的,很容易沟通,心理发展有着较强的可塑性。因此,在这个阶段的成长过程中,一旦他们对某一项事物产生恐惧或者再某一件事情中产生挫败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会对这项事物或者这件事情产生很大排斥。运动损伤的类型多种多样,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充分掌握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以及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对健康校园的建设、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1.1思想因素

教师对教学中的安全问题认识不足,从思想上没有深刻的认识,对运动产生的损伤有一定的误区,在教学中没有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如:队形安排不合理,造成的拥挤等,这些都会为学生体育课中的运动损伤埋下伏笔。学生在体育可中男生通常有着好胜的心理,有着很强的表现欲,运动中不顾及自身安全,盲目的进行力所不及的危险动作,这种情况造成的运动损伤通常占50%左右。而女生跟男生相比恰恰相反。部分女学生在运动中通常表现出畏惧、害羞的特点,从而导致体育运动中畏手畏脚,最后导致动作造成不规范而受伤。1.2准备活动不充分 准备活动不充分。运动前,充分的准备活动能够大大增加身体各部位关节的活动范围,促进血液循环,加大身体代谢的速度,使体温明显的上升,让身体大小肌肉群的肌肉伸缩性更好,协调性更佳,从而达到一个更加适宜运动的状态,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同理,如果准备活动不充分,关节活动范围小,肌肉伸缩性差,身体不协调,将直接影响运动中技术动作的变形,违反人体运动规律,从而引发运动损伤。1.3教学组织安排不合理

小学体育课时为四十分钟,怎样让体育课充满乐趣,并且运动量适中是一门学问。课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运动器械的正确使用、保护与帮助等等,都可以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在教学中,不同的授课内容应有不同的授课方法,不同班级不同学生身体素质不同,机体能够承的负荷量不同。部分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教学方法单一,不遵循区别对待的原则也是造成学生发生意外损伤的原因。还有部分体育教师,课堂常规不到位,要求不严格,控班能力差,不能在体育课中观察到每一个孩子的行为也是造成学生发生运动伤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1.4运动负荷大引起的运动损伤

现在的学生从小在蜜罐里长大,大多数学生不太喜欢体育锻炼,而且,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不仅仅高中、初中,小学生同样也有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因此,很少有多余的时间去参加体育锻炼,所以,大部分学生体质较弱,很容易产生运动疲劳。因此在体育课中,运动负荷超出学生身体承受的范围,很有可能造成运动损伤。一般的运动损伤有以下几种:由于运动量大导致的中枢神经疲劳,导致学生在运动中注意力不集中而产生的意外损伤;负荷大造成学生机体疲劳,从而引起运动中技术动作变形产生的运动损伤;负荷量大导致身体局部大肌肉群和脑神经中枢长期疲劳,而出现的不同程度的身体不适。2 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2.1 加强运动损伤理论知识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体育课应该以运动技能为主,理论知识为辅,每学期固定几节预防运动损伤的理论知识教育,要让学生明白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以及如何处理突发的运动伤害。(抽筋、擦伤、肌肉拉伤、扭伤、骨折等)。在体育课中经常会出现一人受伤,多名学生围观的情景,这种情况下,过多的围观不仅仅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还有可能因为学生之间的不知所措,造成受伤学生的二次受伤。因此,教师应该让班级每一名学生清楚如何预防、如何处理体育课中常见的运动损伤,这样学生遇见突发性运动伤害,也就不会由于紧张、害怕而引起的二次伤害。

另外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定期进行体育运动安全知识教育,2.2 提高课前准备活动的质量

国内很多学者研究表明:充分的准备活动可以大大降低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身体状态是一个由静到动的过程,课前准备活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程度,提高学生对运动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便于中枢神经对身体各部位关节的调节和支配能力的,使身体形态完成技术动作中更加协调,从而降低发生意外运动损伤的几率。由于课时时间的限制,教师应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的安排准备活动,要抓住学生的目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保证准备活动的质量。把课的内容带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充分保证课的时效性,让学生的精神状态,身体状态都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2.3 组织教学要高效合理

清晰合理的讲解示范,科学的训练手段,是保证学生学好体育技能的根本。如果在体育可中,教师动作讲解不清晰,示范动作不合理,一定会把学生引向一个错误的方向。比如投掷类教学中。如果教师的讲解示范不规范,很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投掷过程中,因为发力动作违反人体运动规律造成运动损伤。另外,对学生的站位一定要合理安排,不能把学生置于投掷区内,由于队形安排不合理造成的人为运动损伤,在体育教学中是十分严重和常见的事故。因此,在投掷类课中一定要组织好队列队形,保证学生的安全。同时教师应提高备课质量,每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要静心设计,要充分了解学生易犯错误的环节,易造成意外伤害的环节,要有合理的保护与帮助,如:(前滚翻、跨越式跳高等)。一定要遵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原则。2.4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是指在指定的时间内人体承受生理负荷量的强度通常情况下,心跳频率可以测量出运动负荷的大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以体操教学为主的课程,心跳在135次/分左右,负荷量适中。而在田径课中,负荷量会稍微有所提升,心跳在155-175次/分左右。运动负荷量跟学生练习的密度是成反比的,学生练习密度小负荷量会相应增加。由于小学生身体素质普遍检查,机体承受能力差,所以,合理的练习密度,适中的运动负荷是降低学生发生意外运动损伤的关键因素。相对负荷量比较大的课程,练习的间隔时间应该相对久一点,运动负荷小的,练习密度可以紧凑一些,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降低学生发生意外运动损伤的几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3 结论

由于体育课的特殊性,学生的上课环境是开放的,需要大量的运动,因此,体育课中的运动损伤是在所难免的。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运动知识的安全教育,让学生从心理上明白在该怎样快乐运动健康运动。同时,教师也应该科学安全上课内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了解学生身体的运动状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快乐体育。

参考文献:

浅谈体育课堂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篇10

职务犯罪是具备职务犯罪特定主体身份的人违反职责或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而实施的危害社会的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第一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或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人员;第二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依法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论的人员;第三必须是单位犯罪的主管人员或直接责任人员。由于职务犯罪具有主体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行为与职务的关联性这两大特征,决定它产生的原因及社会危害性有别于其它刑事犯罪,其行为严重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和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是严重的腐败行为,它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社会性和现实性,因此,本文拟就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谈一点自己的一管之见。

一、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

(一)根本原因——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膨胀

这些观念在社会心理上形成了一种潜在的稳定的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日益推进,人民要求权利义务平等,充分享有法律赋予的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管理的权利和人民对国家机关的违法失职行为的申诉、控告权,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在改革开放和民主化进程和传统观念,道德水准发生冲突的过程中,少数国家工作人员陷入了迷惘,一切向钱看,白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潮开始滋生、漫廷。出现了像成克杰、胡长清等之流的腐败分子,价值观、人生观严重扭曲,背弃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权谋私,打击报复,玩忽职守的行为随之应运而生。另一方面,在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新的事物不断涌现,我们在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贸易、技术、文化交流的同时,资产阶级的剥削腐朽思想,也侵蚀了一些工作人员的机体,这些人错误地理解了市场经济的含义,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自由经济”,“有钱就有一切,花钱是一种气派”,“金钱万能”等错误意识,于是一些人不满足于现状,追求高消费,诱发了其私欲的膨胀,于是,以改革搞活经济为幌子,不惜牺牲

宜顺论文网 国家和集体利益,中饱私襄,大肆从事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的职务犯罪活动,导致了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的发生。

(二)直接原因——权力的蜕变

国家从社会分离出来,成为超越社会之上的力量之后,必须要官吏来管理,要管理就要赋予一些人一定的职权,而人一旦掌握权力就有滥用权力的可能,也就是说,国家的产生,官吏的出现,利用职务犯罪的现象就一直存在。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国家,它通过选举人民群众的优秀分子来管理国家,因此,社会的性质所决定了我们的国家工作人员手中的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并属于人民,他们应当是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务。但是在少数国家工作人员当中,公仆意识淡薄,这些人所想的不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是把个人私利摆在了首位,把人生的追求一门心思放在了“抓票、抢位子”(即捞钱、争官位)上,意欲摆脱人民群众的监督,企图成为权力的主人,正是因为有了一些这种权力蜕变的领导干部,使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俗话说得好:“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端公学跳神”,上行下效,带坏了大批的干部,使这些从人民中选出来的优秀分子蜕变为了人民的阶下囚。这类人之中:不乏向山东省泰安市原市委书记胡建学,湖北省天门市被喻为“吹、卖(官)、嫖、赌、贪”五毒俱全的原市委书记张二江等人,大肆利用手中的权力,买官卖官,以权谋私,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造成了群腐,群贪现象发生,张二江在任湖北丹江口市、天门市市委书记期间,卖官达35次之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权力的失控,正如胡建学所言“官当到我这一级,就不怕别人监督”。正是由于这种思想作崇,才导致了私欲的极度膨胀,权力的蜕变,使这些人成为“共产党人”的败类,被世人所唾弃,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厉制裁。

(三)重要原因——监督机制不完善

宜顺论文网

权力作为双刃剑,既是造福社会的手段,又是腐败的根源。古今中外的历史一再证明,如果权力失去监督制约,就必然出现滥用权力的现象,不受监督制约的权力只能导致腐败。广西玉林市原市委书记李乘龙和安徽阜阳市原市长肖作兴等人,在狱中或法庭上的“自白”都曾公诸报端,他们在“自白”中都谈到这样一个观点,自己的权力太大,又缺少监督,开始犯错误没有被发现,心存侥幸,于是胆子越来越大,在罪恶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其中,李乘龙说:“我任玉林市委书记5年,没有一个人找我谈过话,如果我开始犯错误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一下,我也许不会走上死路。在现行的体制下,玉林市公、检、法的领导都是我任命的,他用的是市里的钱,对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不敢监督,监督机构对于我形同虚设。这样的”自白“虽不乏推罪诿过之意,但也大有发人深省之处。的确,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客观上存在制度和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管理和监督工作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有着滋生消极腐败现象的土壤。特别是监督体系还很不完善,根据法律规定权力机关有监督宪法和其它法律的执行以及国家行政机关和主要领导人的活动的权利,但国家对这些权力制定得过于笼统,没有专门法规具体化,而人民代表的参政意识,法律意识参差不齐,因此权力机关的监督还只是一种潜能。就司法监督而言,主要是通过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的检察、审判活动纠正行政系统内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来达到监督的目的,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存在权大于法的现象,办案的阻力大,少数地方党政领导为了局部的利益,产生了地方保护主义,使执行难成了”老大难“,使法律监督的途径受到限制。此外,宪法第41条赋予人民有批评和建议的权利,有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实际上仍存在群众告状难、畏惧打击报复的心理因素等,使社会舆论监督的力度不大。行政监督由于监督的主客体同处在一个具有共同利害关系的组织系统中,自己监督自己的过失,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为了本单位、本部门的荣誉、利益而姑息纵容,甚而至于出现以罚代刑的现象发生。以上诸多因素,为职务犯罪这一”玩疾“提供了条件。

宜顺论文网

二、对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当前,反腐败正处在关键时期,面对贪污贿赂、挪用公款、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高发多发的情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确定了新形势下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格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预防职务犯罪指明了方向,为减少和遏制职务犯罪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加大打击力度,形成威慑效应

职务犯罪具有很强的社会危害危害性,必须加大打击力度。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检察机关是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的专门机关,具有法定的职能,因此,要充分运用检察职能,通过查办和揭露职务犯罪,形成声势,形成威慑,惩罚犯罪者,警示、教育教育公民,在办案中要突出查办大要案件,坚决查处发生在党政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中的职务犯罪案件,严肃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等渎职侵权的职务犯罪案件,以打促防,打防并举,标本兼治,打击是预防职务犯罪的前提,脱离了惩治犯罪去谈预防犯罪,就会失去支点和目标,各种措施就会缺乏针对性和约束力,达不到预期效果,要坚决改变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越是高级干部,越是名人,对他们中的违法犯罪案件越要严肃查处,因为这些人影响大,社会危害性大,抓住了典型,以这些典型案例教育广大干部、群众,使之引以为戒,增强群众的反腐败信心,自觉遵纪守法,使依法惩治各种职务犯罪成为各种预防措施中的特殊预防,如果离开了惩治谈预防,预防工作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只有严格执法,严厉惩治犯罪,才能促使职务犯罪人和那些具有犯罪倾向的人认识到“法不可违、罪不可犯”,才能动员和鼓励社会公众有力地配合和促进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开展,从而达到减少和遏制职务犯罪的目的。

(二)推进法制、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减少和预防职务犯罪

宜顺论文网

所谓预防职务犯罪的法制,除了法律法规以外,从广义上说还包括规章制度。严密的制度防范是预防犯罪的可靠措施,制度上的防范是堵塞漏洞,防微杜渐的良方,能有效地“亡羊补牢”。检察机关要结合办案,向发生犯罪案件的单位或部门提出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管理,预防犯罪再次发生的检察建议,检察建议作为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手段之一,是目前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运用最多、收效也最为明显的一种方式。经过多年实践证明,检察机关针对发案单位负责人在行使职权和公务人员活动中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独断专行;案发单位物资、财务管理混乱,规章制度不健全或不落实,有较大漏洞;案发单位疏于防范,屡次发生职务犯罪,甚至发生“窝案”、“串案”;案发单位领导或有关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庇护犯罪,知情不举或以其他形式干扰办案等等情形,及时而有针对性地发出检察建议,督促有关单位建章立制,完善管理,加强防范,在职务犯罪预防发生方面起到重要而又独特的作用。

所谓预防职务犯罪的机制,是指上下级行政管理机制、纪检监察机制、财会审计机制和办案机制等形成的整体合力。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的监督机关,要认真学习,研究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广泛收集法律法规和重大改革措施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法律法规和重大改革措施实施过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职务犯罪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向国家机关和有关主管部门提出完善立法、法规、制度,改进工作的建议,推进法制、体制、机制的完善和改革。要坚持反腐败从源头抓起的方针,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的规定,积极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稳步推行会计委派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群众监督和评议,规范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进一步形成公开、公正、平等的竞争机制,减少和预防职务犯罪。

立法方面。由于缺乏从严惩处职务犯罪的立法指导思想,例如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和刑事案件都统一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与进行裁判,即“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这显然不科学、不合理的,宜顺论文网 更不利于惩治犯罪,保护人民,这是立法上一大缺陷。因此,就规范国家公务人员行为的法律、法规而言,无论在行政立法、经济立法还是刑事立法方面,都还存在着相当大的缺陷,如刑事立法对新的职务犯罪形态未能及时反映,对某些职务犯罪定罪量刑的标准明显偏轻,职务犯罪与非职务犯罪之间的刑罚比重明显不协调,相差悬殊、庇护前者。因此,对职务犯罪分子不仅起不到震慑作用,反而觉得有恃无恐、有空可钻。

执法方面。其一,由于立法不完善,因而在职务犯罪大肆泛滥的严酷现实面前,刑事惩罚功能显得捉襟见肘,司法机关面对一些新型的职务犯罪畏首畏尾、束手无策。其二,由于受“官官相护”、“官民有别”等封建意识的影响,因此,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尤其是当案情涉及到一些领导干部和知名人士时,往往“下不了手”,有时则以罚代刑,以经济处分、行政处分代替刑事处罚,草草结案,致使一些职务犯罪分子逍遥法外,一犯再犯。

法律监督方面。其一,目前对国家公务人员尚缺乏严格的法律监督机制,尤其在某些方面尚处于无人监督、无法监督的状态,起不到早期预防的作用。其二,在当前党风、社会风气不正的情形下,一些知情者对职务犯罪分子也难以举报揭发,唯恐招致打击报复,加之说情风、关系网、保护伞等现象严重,致使某些职务犯罪分子有恃无恐,逍遥法外,进而发展成大案、要案等恶性案件。

(三)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国家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水平

各个部门和行业,应根据自身工作的特点,加强对本系统,本部门的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防腐拒变的能力,勤政廉政教育,切忌走过场和流于形式,要充分利用不同的载体,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法制宣传教育,是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有效手段,法律宣传要以普及惩治职务犯罪的法律政策规定;介绍检察机关举报工作制度和对举报人的有关保护措施及奖励办法;通过典型案例和反面教材现身说法,以案释

宜顺论文网 法;引导教育国家公职人员强化职业责任,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意识,提高自觉性;激发社会公众职务犯罪预防的热情,实现控制和减少职务犯罪的目的。法律宣传教育通过举报窗口向举报人宣传;公诉人出庭公诉向听众宣传法律知识;深入有关单位举办廉政专题讲座或法律培训班进行普法教育;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进行综合法制宣传;举办打击职务犯罪成果展览,展示国家惩治腐败的决心和力度等途径,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同职务犯罪作斗争,形成强有力的遏制、预防职务犯罪的舆论环境,推动全社会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开展。

贪欲与权力的心理因素。首先,贪欲将导致犯罪心理的形成。人的一切行为总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则来源于需要,因此,犯罪心理起因于贪欲;某些国家公务人员被物质、金钱迷住了心窍,为贪图享乐,个人私欲便恶性膨胀起来,贪婪地去追求个人需求,当自己有限的合法收入满足不了日益膨胀的贪欲时,就会设法用非法手段侵占国家、集体的财产,由此形成犯罪心理。

其次,贪欲与权力相结合,将导致职务犯罪的发生。国家公务人员均担负着一定的职务,拥有大小不等的权力,其职务虽然与犯罪并无本质上的联系,却为实施其犯罪提供了机会和便利条件,而对其犯罪的实施起推进作用的便是其贪欲,因此,贪欲不仅导致犯罪心理形成,而且还以权力作为其阶梯,即贪欲一旦与权力相结合,便易导致职务犯罪的发生。

(四)建立、健全职务犯罪预防体系,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预防网络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问题仍十分严重,因此,从长远看,要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必须加速并深化政治体制改

宜顺论文网 革。例如,要改革政府工作,提高其办事效率,克服官僚主义;要建立完善、有效的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破除权力过于集中的现象;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加强法制建设;要提高国家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等等,这样才能为预防和控制职务犯罪创造良好的政治条件。再如,在预防和控制贪利型职务犯罪方面,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避免公共权力侵入经济领域,彻底破除官本位主义,防止某些国家工作人员和党政干部以权谋私,为此,必须实行党政职能分离、政企分离、官商分离、让政府官员远离经商活动,割断权钱互通,权钱交易的钮带,以防权钱结合最终导致职务犯罪的发生。

要预防和控制职务犯罪,就必须消除职务犯罪赖以产生的各种经济原因,把经济体制中存在的各种有可能导致职务犯罪发生的条件铲除干净,这才是最根本、最长远的社会防治对策,例如,要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一旦社会物质产品极大丰富,则某些国家公务人员利用掌管财物及其审批大权进行职务犯罪的基础即被消除,就可以为精神文明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从而为预防和控制职务犯罪奠定其思想基础,就可提供出专项资金来用于预防和惩治职务犯罪。再如,要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以提高国家工作人员的物质待遇,使其经济收入保持在社会平均生活水准之上,从而使其有一个保持廉洁的最起码的物质条件,同时也为国家惩治贪污、贿赂等腐败分子提供其充分的理由。

国家公务员自身素质的好坏,影响着反腐败斗争的成败,因此,要预防和控制国家公务员的职务犯罪,就必须认真贯彻并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一支反腐倡廉的高素质的公职人员队伍,提高公职人员自身素质及其免疫力。具体而言,一是要确立职权许可原则,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公权由人民通过立法授予,法律没有授予的权力不能享有且不得行使;二是要实行干部回避制度;三是要实行政务公开制度;四是要建立严格的公职人员选拔、任用、考核和罢免制度;五是要严格实行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并注意提高公职人员的工资待遇;六是要严格限制公务人员接受馈赠和额外报酬,严禁公职人员经商和兼职;七是要加强公职人员的思想政治、法制教育和业

宜顺论文网 务培训等工作;八是要加强对公职人员进行廉洁自律、奉公守法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

职务犯罪是腐败现象的集中体现,严重地损害着党和国家的声誉和形象,危及社会的安定和政权的巩固,因此,必须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倡廉工作。为此,国家公务人员,尤其是担任领导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严于律已,率先做到清廉、勤政、务实;要真正做到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只有勤于政事,甘当人民公仆,才能“为政一届,造福一代;为政一地,服务一方”。如果每个国家公务人员都能自觉廉洁奉公,公而忘私,则职务犯罪自然也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一定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遵从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部署,采取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科技等各种手段,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进行综合防治,因此,该项工作必须纳入党和国家的反腐败总体格局之中,作为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联系制度,以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为龙头,全面推动预防犯罪工作的开展。行业和系统职务犯罪具有“辐射效应”的特点,一旦出现行业或系统职务犯罪时,不仅职务犯罪群体大,而且造成的社会影响与危害也大。任何一项工作,没有重点就没有方向,没有突破口,职务犯罪预防必须遵循抓重点的原则,把抓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作为整个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这些领域和行业暴露出的问题,认真分析发案原因和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从发案单位拓展到所在系统和行业,促使其他虽未发案,但存在不同程度犯罪隐患的单位加强监督管理,积极推动有关行业、系统、单位内部防范机制的建立。检察机关的检察要与行政机关的行政监督如审计、监察等手段相结合,使之形成一个周密的多角度、全方位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网络,同时,还要充分应用

宜顺论文网 信息技术,建立职务犯罪预防信息系统,只有全面地应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网络大量收集职务犯罪以及形成职务犯罪条件和原因的相关信须建立完备的信息收集、储备、加工分析、预警系统,使整个预防犯罪网络体系更加牢固,更加科学、高效,从而及时发现职务犯罪线索,使已经发生的犯罪难逃法网,潜在的犯罪得到预防,使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我的书房400字作文下一篇:一城执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