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体育场地设施现状

2024-06-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校园体育场地设施现状

校园体育场地设施现状 篇1

江 伟1,薛兴华2(1.中南民族大学体育部,武汉430074;2.黄淮学院体育系,河南驻马店463000)

摘 要: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前提条件。教育系统体育场地占全国总数的65·6%,武汉市则达到75%,但开放力度不够,其中经营性场地设施极少且管理不够完善。为此,应将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科学管理和合理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建立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规范和制度。关键词:武汉市;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

中图分类号: G 818·

1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5409(2009)01-0175-03

一、问题的提出

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前提基础,是全民健身运动的必备条件,在促进人民健康、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充分利用现有体育场地设施,克服我国体育场地设施相对不足的困境显得非常重要。在全国现有850 080个体育场地中,体育系统有18 481个,占全国总数的2·2%;教育系统558 044个,占65·6%。可以看出教育系统体育场地在全国范围内占有很大比例,这些场地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湖北省教育系统所属标准体育场地设施占全省标准体育场地总数的71%,而由于武汉市高校众多,武汉市教育系统标准体育场地设施占全市标准体育场地总数的75%,这在全国范围内也是比较特殊的。因此处理好这些体育场地设施的关系,充分利用这些场地设施的功能,不仅关系着学校体育的快速发展,也直接关系着武汉市全民健身运动的进一步开展和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笔者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研究了武汉市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现状,并在第五次场地普查数据的基础上对这部分场地设施的使用、运营、对外开放等情况进行了调研。

三、结果与分析

1·武汉市高校体育场地设置的总体现状

据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武汉市高校共有标准体育场地832个,占地2 120 277·91平方米,非标准体育场地188个,占地355 721·7平方米;在标准体育场地中有808个属于国有经济成分, 22个属于民办高校(私有经济), 2个属于集体经济;在高校所属的标准体育场地设施中有31种体育场地设施(地掷球场、划桨训练房、健身房、举重房、篮球房、排球房、攀岩场、乒乓球房、体育舞蹈房、棋牌房、室内轮滑场、室外轮滑场、台球房、体操房、田径场、田径房、武术房、游泳馆、羽毛球房、篮球场、排球场、室外网球场、室外游泳池、体育场体育馆),数量最多的是篮球场有414片,其次为排球场142片,再次是室外网球场78片、体育场29个、田径场24片、体育馆15个、足球场15片,其他类型的场馆则相对较少。2·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分布特征

武汉市781万人口的人均体育场地占地面积为1·8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区(424万人口)人均1·4平方米,远城区(357万人口)人均2·2平方米。江北地区(江岸、江汉、桥口、汉阳4区)人均0·9平方米。江南地区(武昌、洪山、青山3区)人均1·9平方米。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武汉市体育场地设施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的状况,在高校云集的江南地区人均体育场地占地面积明显高于江北地区。

武汉市高校的体育场地主要分布在65所高校中,其中分布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楼院的有3个,分布在老年活动场所的有3个,分布在校园的有821个,另外是分布在其他地方的场地。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主要分布在校园内的分布特征给体育场地设施的充分利用带来一定障碍,由于我国的高校不像国外的一些高校没有围墙和大门,都是用高高的围墙和壮观的校门围成的象牙塔,校园管理也是处于半封闭或封闭状态。这样周围的社区居民要想使用环境优美和设施相对完善的校内体育场地设施就要费一番功夫了。不过目前大部分的高校有部分体育场馆是对外有条件开放的,并且正在逐步规范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

3、高校体育场地近年发展情况

图1是武汉市高校近十年来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情况,从1994年到2003年基本上是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的,但是2002年标准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数量明显低于2001年和2003年。这也说明体育场地的建设在某些方面受政策的影响,例如教育部以及省市里每隔几年的教学评 估等不但影响高校其他方面硬件的建设,也直接影响着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各高校每当教育部评估前都会加大对本校硬件设施的建设力度。这表明各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短时间内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不是完全的正相关,但是长期来看其明显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呈同步增长。

4·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资金来源

如图2所示,在武汉市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资金来源中大部分属于单位自筹,占67%,财政拨款占26%,社会捐赠为2%。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高校的建设资金大部分来自于自身的投资,这些资金主要来源于高校每年的学费收入和上级拨款等。5.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情况

高校除了体育场地相对较为充足外,非体育专用的空地也相对较多,且环境优雅、绿化充分,是进行体育活动、休闲的理想场所。周围企事业单位职工、退休人员在余暇时来此既可健身,又能感受知识殿堂的文化熏陶。高校体育资源的空间特征对群众锻炼来说,具有其他标准的体育设施不可比拟的优势。由图3和图4可以看出,在武汉市高校所属标准体育场地设施中,对外全天开放的只有5%,部分开放的有4%,不开放的占91%;在非标体育场地设施中,对外全天开放的只占8%,部分开放的有9%,而不开放的体育场地设施则占83%。这说明目前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在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中并没有发挥其重要作用。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相对完备,条件优于一般社区的体育设施,在不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活动之余,对外有条件地开放体育场地设施,既可以缓解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又可以增加学校的收入和运营资金,因此,采取灵活措施针对目前武汉市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运营现状和社会的需求现状,对外开放部分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6.武汉市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经营状况

武汉市高校所属标准体育场地的运营性质属于公益性的有826个,经营性质的有6个。所有体育场地设施的经营收入只有48·4万元。如表1所示,在设备条件相对较好的体育馆中高校有15座,分别属于武汉大学、武汉科技职业学院、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但是这些体育馆中没有一座是完全对外开放的,部分开放的只有三个,分别是武汉大学宋卿体育馆、武汉科技职业学院体育馆和华中农业大学体育馆,其中武汉科技职业学院和华中农业大学体育馆是免费开放的,没有经营收入。从表中可以看出经营收入最高的也就是每年4万元,说明这些体育馆的经营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体育馆没有得到合理的使用,其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另外从每周参加活动的人数上来看只有两个体育馆是每周最多5 000人,其他一般都是2 500人以下,这也说明了这些体育馆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或者在经营管理上不够科学。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武汉市高校体育场地总数为1 020个,体育场地设施所占比例较大,其中篮球场地最多,其次为排球场地,网球场地设施建设近年有了快速发展,室外网球场就有78片。由于高校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高校体育场地主要集中在校园内,因此武汉市高校的体育场地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这是武汉市体育场地分布的不均衡的主要原因之一。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但是其增长并不是稳定的逐年增长,一些年份其场地建设力度反而没有往年高,这也说明体育场地的建设在某些方面受着当局政策的影响。武汉市高校体育设施开放力度不够,只有小部分的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武汉市高校体育场地设施主要是属于公益性的,经营性的体育场地设施很少,经营管理也不够完善。2·建议

首先在加大高校体育场地建设力度的同时协调与其他系统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关系,使其符合武汉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长期规划,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一定要经过科学论证之后方可进行;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可以多方筹资,采取多种方式募集资金。特别是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可以借鉴其他行业的投融资模式来进行,将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对外开放结合起来,纳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范围,建立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规范和制度。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实现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工作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列入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要求,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各校开放体育设施工作的积极性,通过规范来指导协调各校的开放工作;建立科学的管理运营机制,加强管理,充分利用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有力条件,积极发挥其作用,实现有条件的对外开放。一方面可以提高场馆利用率,另一方面在价格合理的前提下有所创收,以便更好的服务于社区。国家及地方政府应继续完善相关法规,促使和监督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有序开放和规范经营;学校也应增强社会服务意识,加大法规贯彻力度,采用适合的经营管理方式,提高体育场馆设施开放程度和经营管理水平。

校园体育场地设施现状 篇2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农村中学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现状分析。以温州市鹿城区6所农村中学, 双屿中学、藤桥中学、七都中学、仰义中学、临江中学、上戍中学为调查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查阅近年来有关农村中学体育器材设施现状的著者、论文23篇。 (2) 采用问卷法: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与文献制作问卷, 共发放6份, 回收6份, 回收率100%。 (3) 访问调查法:对温州市鹿城区农村中学体育工作主管负责人进行访问咨询, 并对鹿城区农村中学体育设施状况进行实地考证。 (4) 统计分析法:应用统计学原理, 对所获数据进行排列、比较、归纳, 并进行逻辑分析和整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温州鹿城区农村中学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及体育经费现状分析

鹿城区农村中学体育场地设施器材设备与体育经费的状况,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学校领导没有摆正学校体育的位置, 长期把体育课当成副课对待, 不重视对体育的投资与管理, 片面追求升学率,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应付的思想。而在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 学校基本上还停留在旧体制的管理之中, 特别是农村学校依然以一贯的“等、靠、要”的消极做法为主[3], 没有利用社会资源和本土资源。一方面由于社会对学校体育缺少投资与关注, 影响了农村中学体育经费及场地设施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建校时就确定了农村中学体育场地的占地面积, 再发展不易。

2.1.1 农村中学体育场地及利用率情况

鹿城区中学体育场地设施的落后和短缺是相当严重, 现有田径场地。至今有1所中学还没有田径场地, 学生达标无法测试。只有2所中学有室内运动场地, 一所60.75m2, 另一所30m2。一旦碰到雨天就无法上课。而煤渣田径场地一刮风灰尘满天飞, 对学生的健康影响很大, 也无法上好体育课。 (见表1)

鹿城区6所农村中学场地利用率:1所好、1所较好、2所一般、2所差。改革开放30年来, 鹿城区社会经济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对教育事业经费也有一定的投入, 但由于一些学校领导对体育不重视, 对农村的体育教育经费几乎没有多少投入, 而大部分农村中学体育场地和设施近几年来投入建设很少, 存在长期没有修理, 造成有的场地无法使用, 所以鹿城区农村中学体育场地总体较差、利用率低。甚至有几所中学场地还不如前几年。 (如图1)

2.1.2 农村中学体育器材设施不够齐全

农村中学体育器材设施不够齐全影响着体育课进度和教学质量。农村中学体育器材严重缺乏。球类、羽毛球、足球足配置缺项的学校较多, 而篮球、篮球架、排球、排球柱、乒乓球拍的配置平均值很低, 特别是篮球、篮球架成为各校必备的配套设施, 同时篮球也成为了体育课的主要内容, 大部分课程都是与篮球有关。体操类配置缺项较多, 尤其是棕垫绝大多数学校都没有配置。只达到标准配置的30%~40%水平。 (见表2)

鹿城区农村中学目前上体育课一个班级人数达45~55人, 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学习相同的内容。无法保证学生的练习机会, 大部分学生没能参与练习, 体育课也就成了罢式。而良好的体育场地器材, 既可以完成特定的教育内容, 又是一种循环锻炼身体的谋介。通过科学设计配置各类器材, 不仅可以提高体育器材的利用率, 还可以丰富教材内容、变换练习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目前鹿城区农村中学体育课利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充分发挥体育老师指导作用和校园体育气氛有偿服务的立足点和优势, 还有相当的困难, 其主要的因素是各类学校不是欠缺场地就是运动器械数量不足。

2.1.3 农村中学体育活动经费来源

农村中学体育活动经费来源少渠道单一、增长速度慢, 直接影响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经济条件直接影响者学校器材设施, 尤其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下, 无钱难办事。对鹿城区6所农村中学调查得知, 学校体育教学用的经费88%上级拨款、4%学校自筹、3%企业赞助、5%个体资助, 但是总资金不多造成了学校体育器材设施质量较差、数量较少等问题。 (如图2)

2.2 温州鹿城区农村中学体育现状主要存在问题

调查结果, 农村中学的大部分学校存在体育场地设施简陋、数量少;学生使用的器材、设施质量差, 数量分布不均匀;人均体育经费低, 而各校经费差异悬殊等问题。影响了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竞赛等活动难开展, 限制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影响学生的健康和运动水平。

2.2.1 经济条件原因

因城乡差异, 鹿城区农村中学经济条件远落后于城市中学。政府对农村体育设施的投入远低于城市学校。这与各级领导不重视农村中学的体育教育有关。另各所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的认识不一, 重视程度不同, 体育经费在学校体育经费中所占的比例没明确规定, 对学校体育的开展和学校必须具备的场馆设施、活动器材没有一定的要求。重智力、轻德育, 对于体育“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言行不一者大有人在, 甚至拼命追求升学率, 视学生升学为唯一成才之路。办学思想观念模糊, 必然导致对待体育器材设施的态度无心和不力。

2.2.2 学校对体育场地、设施和体育器材要有中长期的计划

调查可见, 鹿城区大部分农村中学, 对体育场地、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完善没有制订具体的计划, 更没有制订中长期计划。没有计划就不可能完善, 这将直接影响到体育课的质量和学生的健康。增强农村中学体育场地、体育设施、体育器材的是个系统工程。它牵涉到土地的征用、施工规划、资金的划拨等问题。改善学校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应当列入学校的中长期计划。只有制订了计划, 才能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的改善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

3 对策

3.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重视体育教育

21世纪的竞争, 说到底就是人才竞争。当前, 我们着眼点要转到增加科技投入和提高人的素质上来。而人的素质包括人的身体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 体育事业越来越显得重要, 人与体育已密不可分, 所以要进一步提高对体育事业的认识, 让体育观念深入人心。

3.2 温州鹿城区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经费投入比例要法制化

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的发展与各级领导对体育的态度有着相关性, 但是往往把体育教育的发展, 尤其是体育教育经费的投入完全依赖于有关领导的个人爱好。因此, 国家应尽早建立体育教育经费投入的相关政策、法规, 将农村初中体育教育的经费的投入标准或占整个教育经费的比例以法规或法律的形式确定。农村体育教育经费投入的法制化对于保证体育教育质量稳定有着促进作用, 避免了体育经费投入的人为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3.3 温州鹿城区农村中学领导要端正对体育教学的态度

农村中学学校领导既要重德育、智育, 也要重视体育, 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切实把体育场地、器材的改善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进一步明确体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改善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条件, 成立基金会等组织, 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促进教学、训练的开展。教育部门与学校领导健全组织管理制度, 在抓管理、抓制度的同时也应该抓好体育教育思想。必须为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建设服务。

3.4 深化学校体育管理制度的改革

各级领导要建立科学的学校管理体系, 把学校体育作为战略重点来抓, 真正全面落实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认真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国家及省、市有关学校体育工作的各项规定。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 提高农村中学现有场地和体育器材的利用率。作为学校体育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充分利用场地, 减少冲突。要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学生人数和教学方法, 合理安排, 布置好场地, 避免干扰。学校应充分组织体育老师, 利用学校的现有体育场地、体育设施以及体育器材, 在节假日、放假的期间及业余时间对外开放, 进行有偿使用服务, 为学校增加经济收入, 达到多创收弥补资金不足。

4 结语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 搞好学校体育对于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提高全民族素质, 具有重要意义。学校的体育场地是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物质保证, 学校体育场地的数量和质量, 不仅关系到体育教育正常进行, 而且对于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提高健康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鹿城区农村中学体育场地建设也有了进步, 部分学校也新建了一些体育场地, 为学校体育运动的发展做出贡献。随着经济的快速分值, 体育场地建设还远远跟不上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 制约了农村中学体育运动进一步发展。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校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关系到学校体育成效和全面发展人格目标的实现。为了孩子们的健康、为了孩子们的未来, 有关政府部门应当想办法, 解决当前农村中学基本体育活动场地, 充实和改善农村中学体育器材设施刻不容缓。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教育认识的重视, 本着对农村中学学生全面高度负责的态度,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人力、物力和才力, 改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芦平生.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的社会调查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 2007.

[2]钟亿群.对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的调查与研究[J].怀化学院大学体育部, 2008.

校园体育场地设施现状 篇3

关键词:杨浦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现状分析

1.前言

2014年青奥会之际,杨浦凭借这一国际体育赛事在体育运动方面得到的了空前的发展,群众也积极参与到全民运动当中但同时体育场地的设施不足经常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因此,充分利用好中小学的体育场地是解决杨浦区体育场地不足的当务之急。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杨浦区体育场地设施情况

体育场地作为人们运动健身的主要场所,是体育运动的基本保障,开放学校体育设施,满足市民强身健体的需要,这样的呼声由来已久。学校体育设施属于典型的公共设施,有义务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对外开放以提高利用率。

在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中,南京市在体育场地总数和标准体育场地数位居全省第二,而教育系统的场地占据体育场地总数的三分之二,仅中小学的体育场地就占了近一半,可见教育系统的体育场地对整个体育场地有着重要意义。

2.2杨浦区中小学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情况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明确指出为了广泛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国民体质,各种国有体育场地设施都要向社会开放,提高使用效率。而在调查的30的中小学中,只有11所学校的体育场地对外开放,仍有19所学校不对外开放,占到了63.3%。(见表1)

经过调查得知,在对外开放的11所中小學中,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管理上,优先考虑的是教学活动不被打扰。因此在对外开放的学校中大都选择双休寒暑假等学校没有学生上课的时候开放,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也能在场地闲置的时候得到利用,并且一定的有偿使用也为学校带来场地利益,获取场地的维护成本。

2.3杨浦区中小学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影响因素

就杨浦目前体育场地未完全对外开放的问题,通过走访总结了几点较为突出的问题分别是学校经费没有保障、安全问题、场地设施不够健全以及学校领导不够重视。(见表2)

在对杨浦区中小学的体育场地设施的保养费来源调查中显示,极少数中小学体育场地养护费来自有偿收入。一个学校的经费是有预算的,基本上处于“一个萝卜一个洞”的状态,所以对于那些场地无偿对外开放的学校来说,场地维护费用是没有保障的。

在对外开放影响因素中,安全隐患是也主要原因。首先极有可能造成学校以及个人财产丢失的隐患。然后学校场馆对外开放过程中,难免有一些群众不爱护器材设备,很容易造成器材的损坏丢失等情况。

体育设备大多数是有限的的,开放这些场地并不能满足外来群众锻炼的需求。所以,如何改造这些设施,不仅满足学校教学活动,而且也保证外来群众的需要,是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需要解决的难题。

2.4杨浦区中小学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存在的问题

2.4.1开放力度低、使用率低

中小学体育场地多数是按照教学要求进行修建的,功能单一,导致了中小学体育场地在对外开放价格的制定上产生尴尬局面。中小学体育场地开放度低,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使用率低。

2.4.2体育场地管理人才缺乏

在调查的30所学校中,场地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本校的教师、兼职管理人员以及专职承包者,他们缺少专业的系统知识体系和实践经验。因而对场地没有科学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场地的开发和利用前景。

2.4.3管理员对外来锻炼人员管理力度不够

在走访之后发现:有些学校的室内体育馆配置很高,但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有些锻炼者思想道德品质不高,乱扔垃圾,针对此种情况,管理员应及时制止,如何提高管理力度,提高对外来人员自身约束力也是场地设施面临的一个问题。

2.4.4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缺乏宣传和引导

作为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成效的重要环节,对外宣传和引导是不容忽视的。为了让更多的群众了解一些场地对外开放的中小学,科学的进行锻炼以及对场地设施的规范使用,对外宣传和引导式是不可少的环节。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杨浦由于即将到来的青奥会,经济发展迅速,体育场地建设也加快发展。

3.1.2在被调查的杨浦区中小学中,只有36.7%中小学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时间主要集中在平时早晚、双休日、节日和寒暑假

3.1.3制约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因素主要有:学校经费没有保障;安全问题;场地设施不够健全;学校领导不够重视。

3.1.4杨浦区体育场地在对外开放中存在的问题:开放力度低、使用率低;体育场地管理人才缺乏;管理员对外来锻炼人员管理力度不够;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缺乏宣传和引导。

3.2建议

3.2.1培养在体育场地管理方面的人才,提高场地管理水平。

3.2.2加强学校体育场地方面的宣传,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群到学校进行锻炼。

3.2.3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开放方式,体育场地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应合理安排开放时间和收费标准。

3.2.4采取积极有效的场地维修维护措施,定期进行安全检查,避免安全事故,保证人员安全。(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孙仲春.国内外学校体育设施的比较研究.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国家体育总局.第四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总体资料概况

[3]我国体育设施现状及发展趋势[A]汤顺宏见:体育科学研究现状与展望[C].中国体育体育科学学会,2004

[4]中小学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现状与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7.3.28

校园体育场地设施现状 篇4

一、学校要对教室、运动场地、体育教学设施器材、教学实验用器材及教学场地和公共场地的桌椅、门窗、护栏、宣传橱窗、照明设施等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尤其是汛期要对教室、宿舍及其他建筑进行日巡视、周检查,及时发现隐患,严防发生事故。

二、体育器械、设备必须牢固安全。各类器材在使用前,需先进行安全检查,方可使用,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学生上体育课必须穿运动服装,穿运动鞋。上课前检查服装,上、下课都必须清点人数,课后要进行登记。上课时,教师要对学生讲清基本动作要领,做好全面的保护工作,防止出现意外伤害。学生要服从体育教师的安排,不做与该课无关的事,不得擅自进行教师没有布置的活动项目,课上学生不准带有尖锐器具,防止事故发生。

四、体育运动教学危险的运动场地和器械要有警示标志,比赛必须向学生进行运动安全常识教育,告知具有哪些体质和疾病的学生不能参加运动,有特异体质或疾病的学生,教师视其身体状况可拒绝参加体育运动。

五、学生在体育活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并按体育活动项目所规定的安全要求进行。学生之间要互相帮助,做好安全保护工作。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要在指定场地上进行,不能乱窜乱跑,影响其他班级学生活动。严禁学生之间互相争执、吵闹甚至斗殴。

六、出现场地或器材隐患,要及时报告学校总务后勤分管领导,待隐患排除后方可投入使用。

七、活动过程中,如出现意外事故,教师要及时规范处置,并及时报告学校体育卫生组负责人和学校校长。

校园体育场地设施现状 篇5

我校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我县教育系统开展的活动实施方案,5月份以来,美丽校园,清洁乡村,化解矛盾在校园范围内开展得风生水起,群众明白、师生参与,整个校园周边环境得到了有效整治。

一、制订措施,加强领导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精神,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提升我校的声誉为目标,紧紧围绕教育局的活动实施方案相关要求开展工作。

1、全体行政领导召开会议,深入研究活动方案,成立以xx校长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落实具体负责人,细化各项工作流程,行成处处有人管,面面有检查,卫生不留死角。

2、各处室确保各自的工作卫生清况,政教处负责教室、宿舍的整洁卫生,教务处围绕常规开展工作,校团委具体负责校园的清洁区卫生督促检查,后勤加强对食堂卫生监管。

3、动员学生会干部参与校园卫生美化管理,并且形成长效机制。

4、落实领导职责,明确具体分工,校园卫生检查确定一名领导全天候督促检查。

5、教室、宿舍、清洁区的清洁卫生情况与班级量化挂沟,与争先创优联姻,与绩效优劣评定。

二、落实责任,成效初显

目标一经确立,责任一经落实,我校就在方案的规划下按部就班地行进,5月,绿中校园犹如初水芙蓉清新脱俗,清洁卫生如火如荼,文明礼仪,尉然成风。

1、启动活动仪式与清扫“三区”相结合,xx校长利用晨会时间阐述了开展的“美丽校园、清洁乡村、化解矛盾”活动的时间、内容及意义,力争让每一位师生都能了解活动的具体内容及意义,并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中来。五一节放假前,校团委就组织全校师生利用第六节课的时间对教室、宿舍、清洁区这“三区”进行了一次全面彻底的清扫工作,教室课桌椅的摆放,教室内和走廊天花板的蜘蛛网的清扫,墙面污洉的去除,地面的冲洗等,宿舍的墙面,天面,地板根教室的要求一样外,还要对桶、盅、鞋、衣物等生活用品统一的摆放。各班的清洁区勿必要去除杂草,不留卫生死角。

2、出版“美丽校园、清洁乡村、化解矛盾”活动实施方案的墙报专栏,校园范围内张贴宣传标语,在宿舍上方横挂宣传横幅,营造了一个人人爱卫生的校园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并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让他们都积极地参与到美化校园的活动中来。

3、各处室依据学校惯例的基础上,深化教室和宿舍的管理,由过去对各班教室的摆放和宿 舍的整洁的抽检到每周一次的检查评比,各班的“三区”由早上的一扫变为两扫,即早中各一次,食堂卫生的清扫由班级专门派出卫生小组清扫,达到一天三次。

4、每周利用升旗和晨会时间,由xx校长以主题的形式广泛地教育学生,表扬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批评不爱护校园卫生的不良习惯,以培养学生们的自觉卫生习惯,不仅自己保证不扔,而且还要有弯腰拾垃圾的义务。

5、清除校园卫生死角,利用学校的有限经费,请人清除卫生死角并行进硬化,粉饰好墙面,此项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6、发放给学生家长一封信,启动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学生影响家长,为自己所在的村庄清洁做出应有的贡献。

足球场地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篇6

足球场地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足球事业发展的重要批示精神,按照《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xx-20xx年)》和《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xx-20xx年)》,到20xx年,实现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0.5块以上目标,确保我市如期完成足球场地设施建设任务,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和《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xx年,全市要达到8块以上足球场地的目标。全市现有足球场地5块(包括5人制、7人制)分别是:文体公园2块、消防大队1块、博纳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块、佰斯特集团1块,20xx年需要再建设3块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3块社会足球场地建设方案

一块位于棉麻公司仓库院内(7人制),由体育有限公司出资建设,20xx年11月完成。

另外两块位于镜湖公园内(5人制),由市财政出资,20xx年11月完成。

〔责任单位:文体旅游局、财政局、住建局、供销社〕

(二)推动校园足球场地建设并与社会共享

教育部门要统筹抓好校园足球场地建设,鼓励支持学校足球场地建设,进一步增加数量、提高质量。新建中小学校要根据学校规模配套建设足球场地,现有学校可根据实际改造建设足球场地。建立校园与社会共建共享的良性机制,进一步化解安全风险,实现有序开放,不断提高校园足球场地综合利用率。对学校新建改造的足球场地,在满足对外开放条件并承诺向社会开放的,可根据有关规定认定为社会足球场地,并可按社会足球场地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支持。

〔责任单位:教育局、财政局〕

(三)加大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及工程资金支持力度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足球场地建设,进一步扩大足球场地设施有效供给,市发展改革局、市文体旅游局指导各乡镇、市直各部门、企业和非营利性组织建设公共足球场并做好社会足球场地项目储备,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市发展改革局及时将符合条件的.项目列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对成功完成申报的标准足球场地,中央预算内投资按照平均总投资300万元的60%给予补助,对其他制式足球场地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控制在30-50万元。

〔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局、财政局、文体旅游局、相关部门、各乡镇政府(开发区)〕

(四)加强统计和建档立卡工作

文体旅游局负责做好社会足球场地统计工作。每月按时向石市体育局报送有关统计数据,统计范围为除校园足球场外的本市各系统、各行业、各种所有制形式新建改造的各类社会足球场地,统计内容包括足球场地基本情况和投资运营情况。市文体旅游局、教育局要对已建成的足球场地全部建档立卡,进行台账管理。

〔责任单位:文体旅游局、教育局〕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落实机制。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足球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充分认清加强足球场地建设,推动足球运动发展的重要意义。各乡镇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政治站位,把足球场地设施建设摆上重要工作日程,纳入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程统筹推进,列入民心工程组织实施。要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完善保障机制,落实建设用地和建设资金。确保足球场地建设任务按期完成。

校园体育场地设施现状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北京市东城区全部中小学校73所, 其中中学29所, 小学44所。经核实, 除正在改建的学校外, 共调查中学27所, 小学42所。

1.2 方法

按照《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 自行设计“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校运动场地及体育设施调查表”, 对学校操场面积、布局、场地材质、相关体育设施及安全性等进行现场测量并记录。测量工作全部由接受过统一培训的专业人员完成。

1.3 统计分析

使用SPSS 11.5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学校运动场地人均面积

运动场地应能容纳全校学生同时做课间操, 小学不宜小于2.3 m2/人, 中学不宜小于3.3 m2/人[1]。小学生操场人均面积符合率为54.8%, 中学生符合率为51.9%。

2.2 学校运动场地材质情况

中小学校运动场地均应为弹性地面[1]。小学运动场地为弹性地面的学校占61.9%, 中学占88.9%。

2.3 学校运动场地配置情况

学校应具有符合规定的运动场地, 按照《大纲》要求安排体育项目的教学内容。69所中小学校中, 环形跑道配备率为37.7%, 直跑道配备率为63.8%, 篮球场配备率为75.4%, 排球场配备率为36.2%, 羽毛球场配备率为27.5%, 体操房配备率为36.2%, 游泳池配备率为5.8%, 风雨操场配备率为20.3%。见表1。

2.4 学校体操器材配置情况

69所中小学校中, 单杠配备率为52.2%, 双杠配备率为46.4%, 山羊配备率为84.1%, 跳箱配备率为87.0%, 体操棒配备率为39.1%, 跳垫配备率为58.0%, 助跳板配备率为84.1%。

2.5 学校健身器材配置情况

69所中小学校中, 软梯、吊环、攀网、攀岩墙的配备率不足10%, 爬绳、爬杆、无弹力双杠、仰卧平台的配备率不足20%, 平行梯的配备率为20.3%, 肋木架的配备率为47.8%, 无弹力单杠的配备率为30.4%, 乒乓球案的配备率为79.7%。见表2。

2.6 学校体育器材来源

小学体育器材由教委提供的占61.1%, 学校自购的占16.4%, 社区提供的占8.4%, 体彩提供的占2.3%, 其他渠道的占11.8%;中学体育器材由教委提供的占20.8%, 学校自购的占30.6%, 社区提供的占0.5%, 体彩提供的占3.7%, 其他渠道的占44.4%。

3 讨论

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校操场人均面积符合率仅在50%左右;运动场地材质方面, 小学仍有40%的学校使用非弹性地面, 中学也有少部分学校使用非弹性地面, 可能会增加学生运动伤害的危险;运动场地配置方面, 小学低于中学, 这不仅与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有关, 而且也与学校规模有关。中小学校在体操器材与健身器材配备上, 大部分配置情况近似。

调查显示, 中小学校的运动场地面积明显不足, 有近50%的在校学生不能同时使用操场;另外, 各类型的运动场地如跑道、篮球场、排球场等均不能按标准设置, 学生从事的体育项目也随之减少。由于该区位于北京市中心, 用地紧张, 在现有条件下, 较难扩充学校规模。因此, 各校应根据本校体育设施配置状况, 控制招生规模, 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享用体育资源。此次调查的体育器材种类, 仅占《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中必备类的30%, 且没有一种体育器材在中小学校配备率为100%。体育器材的来源中, 由教委和学校自购占主要部分。由于目前大部分学校与社区资源共享, 因此学校也应积极与社区协调, 向校外拓展体育空间, 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让体育课与社区体育结合[2], 使社区体育设施对学生课外活动起到积极的作用[3]。这不仅可弥补学校体育器材短缺现状, 同时也可使资源充分发挥作用。

北京、沈阳部分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 大部分中小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和参加体育活动[4]。北京市城区四~六年级小学生经常参加的前10种活动中, 除上下楼梯和劳动外, 其余活动均在运动场地开展, 如跑步、游戏、跳绳、足球等[5]。伴随现代化生活进程加快, 体力活动不足加速了儿童肥胖流行[6]。WHO专家认为, 在儿童肥胖预防上, 体力活动比膳食控制更重要。现已证实, 体育设施的配备是影响学生参加体力活动的因素[7]。

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设施是保证体育教学、课外活动和课外体育训练正常进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是检查、督导、评估、规范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运动场地紧张、体育器材缺乏大大限制了学生在学校的体育活动。因此, 各级教育部门、中小学校都应重视和加强学校运动场地和器材设施的建设和配备工作。适宜的运动场地、器材设施对激发中小学生的运动兴趣、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对中小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各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校运动场地是否符合《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要求, 评价体育器材配置的合理性。方法选取北京市东城区27所中学、42所小学, 采用自行设计的“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校运动场地及体育设施调查表”, 对学校操场面积、布局、场地材质、相关体育设施及安全性等进行调查。结果小学操场人均面积符合率为54.8%, 中学符合率为51.9%;中小学校环形跑道配备率为37.7%, 直跑道配备率为63.8%, 单杠配备率为52.2%, 双杠配备率为46.4%。结论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校运动场地面积不足, 设施不完备。应加大学校体育设施投资, 根据体育设施配置状况, 控制招生规模, 并向社区拓展体育空间, 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享用体育资源。

关键词:公共设施,卫生服务易得程度,评价研究,学生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国标准委员会.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2.

[2]李晓玲, 段平.高校扩招与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4, 5 (2) :21-24.

[3]PENNY GL, ROBERT GM, BARRY MP.Determinants of Adolescent physical activity and inactivity patterns.Pediatrics, 2000, 105 (6) :83.

[4]陈润, 马迎华, 张芯.北京、沈阳部分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调查.中国学校卫生, 2005, 26 (7) :566-568.

[5]马冠生, 刘爱玲, 李艳平, 等.北京市城区四~六年级小学生体力活动现状.中国学校卫生, 2003, 24 (4) :307-309.

[6]季成叶.儿童肥胖流行和肥胖易感环境.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7 (6) :464-466.

校园体育场地设施现状 篇8

关键词:经济学 高校 体育产业

体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健身健美、娱乐休闲和精神需要,从事体育劳务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服务的体育部门、机构、社会团体、企业和其他法人以及其各种活动和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关系的总称[1]。从体育产业的概念出发,学校体育产业可以理解为在高校的范围内,充分利用高校的体育优势,为本校师生及社会提供体育设施和体育服务,满足广大师生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的产业。

目前,我国经济体制已向市场体制模式成功转轨,各行业都在探讨如何发展才能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自1995年国家体委制定并发布了《体育产业发展纲要》之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出现了喜人景象,形成了以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等为主体的一系列体育产业发展格局,体育产业经营初具规模,逐步成为体育产业结构中不容忽视的发展力量。发展体育产业不仅是市场经济对体育的要求,也是现代体育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高等院校是人口密集的场所,具有稳定的消费群体、配套的体育运动设施、经验丰富的体育师资,因此理应成为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地方。然而,高校不同于市场,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拖累与影响,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滞后。随着办学规模的增扩,高校体育面临许多经济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日趋增大。本文调查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对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困境进行了经济学分析,为我国高校体育改革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随机抽查山东省七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并对50名教授、副教授进行了专访。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研究的目的、内容及要求,查阅和收集的资料共56篇,阅读了体育经济学专著2本。

问卷调查法:本次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1800份,回收率90%,有效问卷15300份,有效回收率为85%。

专家访谈法:对七所大学教授、副教授进行重点访问调查,并通过专访进行效度评价,认为问卷设计较好以上为88%。

2山东省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2.1 体育经费严重不足

山东省高校体育经费来源单一。高校体育属于福利性和公益性,理论上讲其资金来源应有四大基本途径:国家财政拨款、企业拨款、社会团体拨款、社会赞助等。但是这种构成模式实现起来很难,于是就基本形成了政府一家独办的状况。从部分高校的调查情况表明,体育经费占高校教育总经费的比例为0.3%-0.4%比例的学校有2所,0.5%-0.6%比例的有3所,能上0.8%的仅2所。

2.2 体育场馆利用情况

调查表明,在部分高校中,体育场馆皆有不同程度的开放,但开展有偿服务的场馆仅占高校所有体育场馆的38%,仍有62%的体育场馆未能开展有偿服务。在开展有偿服务的高校中,5天工作日内平均每天体育场馆利用率仅为2h,在双休日中平均每天体育场馆利用率为5h,体育场馆可利用时间的空间还很大。

2.3 体育有偿服务情况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开展体育有偿服务的高校有纯业余性的、半经营性的、全经营性的三类,其中全经营性的仅占5%。有75%的经营对象面向校内外的所有体育爱好者,有12%只对校内,13%只对校外。经营的形式可谓丰富多彩,总体归纳可分为五类:一类为场地租赁(70%);二类为承办和组织运动队训练和体育健身培训(45%);三类为体育用品、器材和运动服装、运动鞋的销售和租借(52%);四类为运动竞赛及体育表演的承办和裁判服务(33%);最后一类为函授和其他(18%)。

2.4 体育产业的经营模式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经营模式以体育俱乐部的形式为主,据调查部分院校都成立了多种多样的俱乐部,大体可归纳为三种:第一,以学校特招的优秀青少年运动员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竞技体育俱乐部;第二,以全体在校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健康体育俱乐部;第三,以掌握一定运动技术水平的在校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竞技体育俱乐部。

2.5 体育产业的消费情况

大学生目前的体育消费指向依次为运动服装(占消费价值总数的50%以上)运动饮料、运动报刊、杂志、运动器材、健身旅游、健身指导等,学生在四年的时间里平均花费在200元左右。大学教师的体育消费主要表现在体育健身方面的投资,占体育消费支出的70%以上,特色体育消费占体育消费支出的30%;青年教师的支出明显高于老教师,教师消费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教师的全年体育消费平均为350元左右。

3山东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战略

3.1 加快山东省高校体育产业政策法规的制定与指导,克服体制困境

目前山东省高校体育产业微观主体(如体育俱乐部等)的所有权由学校控制,产权关系不明晰,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市场化运作。因此我们需要加快有关高校体育产业政策法规的制定与指导,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校体育产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尽快形成一定规模的、集约化经营的高校体育产业,满足广大高校师生员工多元化体育的需求。

3.2 树立体育产业化意识,转变经营管理理念

多数高校体育场馆有着业余经营的特点,有偿经营处于初级阶段,只有在不影响教学的基础上方能创收,即使开展了有偿经营的高校,经营的理念也不是很强,很少利用营销手段和策略去扩大影响、去吸引更多的体育消费者。管理人员缺乏从经济学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束缚了高校体育产业化的手脚,成为其发展的最大障碍。

山东省高校体育产业经营项目少,市场面窄,占有率低。能够进行创收活动的大都只有羽毛球馆、游泳场馆、网球场馆、足球场、健身房等,大部分室外体育设施和场地,如跑道、篮球场、排球场等无法进行收费,能够创收的活动也仅仅停留在创收微利阶段或无利阶段。目前,部分尝试搞体育产业的高校只是把目光盯在本校和附近几个街道、社区,主要通过开放和出租场地的形式。场馆经营策略方式单一,经营项目少,缺乏激励机制和奖罚制度,收费标准缺少科学测评,管理松散,不能进行有效监和管理,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总体缺乏产业化经营理念。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应加快体育产业改革的步伐,转变观念,树立体育产业化意识及经营理念,拓展高校体育产业化的新思路,使新时期高校体育发展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3.3 充分发挥高校体育自身的经济功能发展体育产业,补偿资金不足

近几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有效的推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竞技表演、大众健身、假日娱乐、体育俱乐部、体育人口的增长,为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高校体育应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遇,利用自身的人才、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以学校为中心,社会为依托,充分发挥自身的经济功能发展体育产业,使其能依照市场的规律采取有偿资助、联办等手段不断拓展经营空间,使高校体育能全面的、深层的挖掘体育市场的潜力,更好地实现学校、社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2]。

3.4 加强高校、社会之间的横向联合和经营协作,加快人才培养,促进优势互补

学习和借鉴国内外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实现规模效应。加强高校之间、高校与社会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发挥信息与科研能力优势,促进优势互补。发展市场化运作的商业赞助,把高校体育运动作为企业文化的延伸来发展,应多一些如CUBA、大学生飞利浦足球联赛等国内发展态势很好的高水平联赛,此类联赛都是社会企业赞助高校运动队和大学生单项的体育联盟,都是体育赞助与高校体育产业双赢的例证 [3]。高校利用自身优势,加快培养既懂体育、又懂经济和管理的人才,利用人才优势,大力发展应用性研究,促进高科技体育成果向产品与应用的转换。建立高校体育产业与经营网络,形成高校体育产业联合体,从而扩大影响和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4 山东省高校体育产业化经济学分析

4.1 “木桶效应”的经济学启示

“木桶效应”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意指决定一个木桶装水容量的不是最长的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块木板,最短的那块木板就构成了木桶的“最小构成因子”。“最小构成因子”是“最大限制因素”,这就是“木桶效应”的辩证法。它所反映的经济学原理是:如何合理地配置要素,以提高投入要素的整体机能。山东省高校体育产业化犹如“木桶”这个整体,而影响整体功能的所有要素配置构成了“全部木板集合”。在这些集合中,有些因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如高校体育产业经营人才要素、高校体育资金要素以及高校体育产业微观主体、制度及市场等要素。这些要素如果配置合理,补足短缺因素,一定会使高校体育产业化整体水平向上提高。只有当各要素的最小构成因子得到突破后,作为整体的高校体育产业化才能出现较大的发展。

4.2 体育产业化内外部要素配置构成因子分析

体育产业化是体育市场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受当前体育市场发育的水平制约。通常影响体育产业化的要素概括起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体育产业化的资金、人力、体育用品、服务技术、价格等资源的供给要素,它对体育产业化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二是指收入水平、需求偏好、人口、消费预期以及营销、文化风尚等大众对体育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数量和需求结构,它是体育产业化的拉动力,它不仅影响体育产业化的数量和速度,还影响体育产业化的方向;三是指微观主体制度、中观企业资源配置体制以及宏观政府管理体制的制度因素,制度因素的性质是否适应客观经济要求直接影响体育产业化发展进程。上述各要素能否发挥其效,关键在于高校体制因素否适应体育产业的发展,是否达到高校体育俱乐部所对应的市场化制要求。因此,对于影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各要素中,体育产业微观主体和制度要素在一定时期内可能是影响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的“最小构成因子”,是构成“木桶效应”的短板要素,而其它要素在不同发展时期也会表现出各自不同的效应。

山东省高校体育教育深化改革应以体育产业化为突破口,体育产业及运行机制必然要发生符合市场经济运作规律的变革,体育产业化各要素之间应相互配合,实现资源配置合理,但重点放在“最小构成因子”上,只有突破“最小构成因子”,才能使高校体育产业化整体获得突破。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加速对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通过高校体育的产业化来推动本地区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春芳.中国体育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33-35.

[2] 余子义,等.体育赞助与高校体育产业的互动与双赢[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4):47-50.

[3] 鞠成军,等.美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启示[J].体育学刊,2003,10(2):140-142.

[4] 陈林祥.体育市场营销[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0.

[5] 李荣日.体育产业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出版社,2005.

[6] 范存生.当前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困境与经济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6).

[7] 吕强国.对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财会探析,2006(6).

[8] 李梁华.对我国中部地区高校体育产业的现状与对策的探讨[J].产业经济,2006(7).

上一篇:降血糖食品调研报告下一篇:关于春天来了相关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