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的思考

2024-07-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体育教学的思考(精选8篇)

高中体育教学的思考 篇1

1图像法解题,促进解题显性化

习题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课型,也是学生内化知识,提炼物理思想方法的重要环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作图意识,这里包括用图象法解题和作示意图等等.下面以两道力学题,进行分析.1.1用图象法促进解题工具显性化例如图2所示,电灯悬挂于两墙之间,要改变绳OB,使连接点B上移,但保持O点位置不变,则在B点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绳OA、OB上的拉力如何变化?解法1公式法分析悬挂电灯的O点受到G、FA、FB三个力的作用,如图3所示,由物体的平衡条件,三力的合力为零.要判断在B点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绳OA、OB上的拉力如何变化,可采用计算法:FA=Gtanθ,FB=Gsinθ,在B点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绳OB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增大,则FA、FB都减小.解法2作图法如图4可以直接看出,在B点向上移动的过程中,FA、FB都减小.评析不管用公式法进行计算,还是直接用作图法动态反映力的变化,都涉及到作图.1.2作图呈现复杂的物理情景例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个与竖直方向成θ角的推力F去推物体,如图5所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试讨论当θ角满足什么条件时,无论用多大的推力F都不能推动物体?解析物体受力如图6所示,要推不动物体。评析这个物理问题情境是复杂的,在力学中属于“自锁”现象,涉及到临界问题,对于高一的同学而言,如果不画出受力分析图,学生是不可能得到答案的.通过作图将清晰地呈现出了物体受力,再运用正交分解,能够引导学生认识“自锁”现象,在问题解决中总结发生“自锁”现象的条件是:推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满足tanθ≤μ.2解题后反思,促进物理方法的显性化

解题后进行反思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与解题技能,发展认知思维.解题后如能对相关知识的应用类型、研究问题的类型、物理模型、应用的物理方法等等进行总结、归纳,将各部分知识相互联系起来加深理解和应用,学会并掌握各种类型问题的分析方法和突破要点、物理模型的建立方法、知识的综合及其应用,建立起以知识、问题、模型、方法为主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灵活应用能力,做到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解题的价值不是答案的本身!”习题要能够有效调取学生的原有认知,学生在解题后还能有所反思“我是怎样想到这个解法的?”本文来自于《中学物理》杂志。中学物理杂志简介详见

高中体育教学的思考 篇2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下, 一方面, 以往的高中体育教学被学生看做是副科, 学生没有高度的重视, 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勉强去学习, 只要体育测试过关就行。另一方面, 教师的教只是机械的练习, 把动作示范出来, 学生跟着模仿, 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体育知识与技术传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 旧的教学观念制约着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要想使体育教学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 广大体育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这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思想保证。新课程改革将素质教育作为教学目标, 教师的教学要围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来着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 为终生体育奠定坚实基础。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而提出的, 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学生的智力开发、能力培养、情感需求和健全人格等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中, 师生是影响教学效率的潜在因素。师生关系的好坏决定了学生对教师的认可与否, 会因此对教师有喜恶的个人感受, 并把这种心理迁移到学习中去, 形成相应的学习心态, 而学习心态的积极或消极自然产生相应的学习效果, 学生的学习效果就是教师教学效率的体现。因此, 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长期以来, 师生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掌控者, 主宰了学生的学习, 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活动, 教学是以教定学。只关注教的过程, 漠视学的过程, 教师教什么, 学生就学什么, 学生学习被动。导致了教师专制和学生服从的关系, 使学生的身心活动处于抑制状态, 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在潜意识中认为教师是严厉的, 说一不二的, 所以大部分学生对体育教师就会产生一种畏惧心理, 不愿意和体育教师进行沟通, 渐渐对学习丧失了兴趣, 这样就会对体育教学产生一种负面影响, 从而导致体育教学效果下降, 体育教学活动就会很难向前推进。

现代教育认为, 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 还包括师生之间的情感传递, 师生关系良好, 学生会“亲其师, 信其道”。师生关系恶化时, 教师的教学让学生难以接受, 甚至不认可。所以,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具体表现如下。

1. 教师要与学生平等交往, 把自己看成学生中的一员, 和他们共同学习探讨。

深入到学生中去, 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 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 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这样才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学生接受教师, 积极地与教师进行互动, 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

2. 教师要爱学生。

爱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没有情感, 没有爱, 如同池塘没有水, 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的浇灌, 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 缺乏生机, 课堂教学生硬。教师的爱在教学的细节中会让学生无形中感受, 比如教师慈祥的面孔、关心的言语、信任的目光等, 让学生从心底对教师的敬爱之情油然而生, 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

三、实施分组的差异化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习惯了在统一标准和要求下进行教学, 学生的学习状况出现高低不同, 班级成绩两极分化严重, 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率的提升。比如先天素质好的学生永远好, 那些先天素质差的学生无论怎样锻炼, 也追不上他们, 分数总是低, 长此以往, 就挫伤了这些学生的积极性, 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优秀的学生在体育运动项目上“吃不饱”, 而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却觉得“吃不消”, 这样既不利于教师的课堂组织, 又没有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学习和有效的身体锻炼, 使课堂效率降低。

由于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学习基础、兴趣爱好、个性等不同, 形成了同一年级、同一班级差异化明显的现实问题。教师要建立完整的教学模式,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实施分层教学, 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 课前做好准备, 了解学情, 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让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例如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 要多给予关心, 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逐渐提高;对学习落后的学生, 教学时, 要循序渐进, 可以通过教师示范、播放录像、分析讲解多种方式, 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对于优秀的学生, 教师可以增加教学一些学习技术性较强、难度较大的项目。

对学生有效地实施差异教学, 无论是指导尖子生还是辅导差生, 都要伴之以强有力的思想工作。给予学生学习上的鼓励和表扬, 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 增强学习的信心。教学要以表扬为主, 肯定他们的成绩, 尤其是差生, 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学生出现错误在所难免, 教师要及时指出, 批评要委婉, 要顾及学生的自尊心。尤其是对某些性格内向型的学生更不可轻易地点名批评, 否则反而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四、利用评价方式的合理化, 提高教学效率

高中体育教学评价要以教育改革的先进理念为指导,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由于任何一种评价方法与评价工具都不能完全评价出一个学生的全部素质与能力, 各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视角又各不相同, 所以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 应当尽可能地将各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1. 注重过程性的评价。

编制一份过程性评价量表, 评价的内容以学业测验中无法评价的内容为主, 即主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倡导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成长档案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 客观地描述学生学习中的进步和不足, 并提出努力的方向和改进建议。

2. 多元化的评价。

改变用考试分数评价的定性标准, 要从学生的全面素质出发。教师要审视体育教学能否让学生有健康的体魄, 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发展学习的能力, 有学习的兴趣等。

3. 学生之间自评、互评, 家长参与方式。

高中图形教学的思考 篇3

关键词:图形;规律;形式美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8-035-01

一提到图形人们就会想到形状,纹样,花纹。其实图形一般都具有其特定的符号意义,它可以表示或隐喻某一事物的本质或含义。在高中学生的既往美术学习经验中,绘画本身就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学习内容,因此我们应当避免从“专业绘画”的角度展开教学活动,而是从最简单、最基本的图形来切入教学,淡化学生对绘画的“专业”印象和畏难情绪。

一、大胆构思

构思的过程是思维活动的展开过程,它是图形课最为重要的一环,标志着学生头脑中对变化规律、形式美法则、构成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程度。当学生抓起画笔构思形象时,就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比如:画中你要表达什么样的感受,语言上可夸张、变形,可拉长、压扁,方的圆的皆可;形式上,粗线、细线、曲线直线均行;构成规律上,可一头牛,也可一组牛,组合成饱满的、雄壮的,也可以简约、概括的表现韵律、节奏,可能一个牛有四个头,也可能四个牛有一个头,重要的是想,从各方面最大限度地想象出表现的可能性。

想的同时不能忽视勾的过程。有时想到了但觉荒诞、可笑、不可能,也就不再动笔了。但往往这些东西是最有价值的,常常被学生的不自信、心灰意冷而拒之纸外。所以,只有把所想勾出来,落实到纸面上,才能谈得上调整。

二、小稿子构图

高中美术绘画一书中的《绘画中的形》这一单元只有三课,在这样短的时间里。一件优秀的作品进入人们的视觉,先是从小稿开始的。勾小稿可以把构思中典型化了的人或物加以强调、突出,从而舍弃那些一般的、表面的、繁琐的、次要的东西,使作品比现实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完善、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以增强艺术效果。在本单元第二课《形的视觉印象》中,我就根据教材提供的以拳头围合成一个醒目的“感叹号”的范例,让学生尝试以其它简单图形元素去组织类似于“问号”、“逗号”、“省略号”等图形。构图是艺术通过视觉传达的第一步,也是对构思的检验和修正。

三、张扬个性优势

在掌握变化规律、构成规律、形式新法则这些共性的同时,更应注重个性的培养。由于每人的气质、阅历、知识结构的不同,因而,每人的追求所呈现的面貌也当然不会是一模一样的,教师应研究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研究自己及对新方法新领域探求的好奇心。教师也只是技术经验上的先知,而艺术上感觉的东西是属于学生自己的。对于审美体验每人都有不同的感受。教师只能启发引导,而不能强加于人。

能否画出工整细致的图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用自己的想象,借客观对象为媒介来理解、消化变化规律和形式美法则。在勾小稿的过程中进行创造的体验,在“穷勾不舍”中追求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在全神贯注的投入中,流淌出天性的东西,通过这些方能使学生的个性、思维得以释放,使学生掌握规律并灵活运用,继而创造。

四、所得与所存的问题

1.所取得的成效

首先,在思维上,通过想的过程,使学生得到了“健脑”锻炼,知晓了动脑的重要,学会了动脑去看作品,去观察自然,去想自己的画。

其次,研究个性,不是让个性优劣任其发展,而是分析个性中,哪些是优势哪些是缺点,取长补短,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中客观地看自己的足与不足,更加明确自己应该怎样学习。

再次,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同学全身心的投入,大胆地想,反复地实践,产生了一些颇有创意的作业。

2.所存问题及措施

第一,由于强调创意、随意性,思维得到了锻炼,却忽视了规范性、基本规律的把握;提倡打破“框框”,有时“框”里的东西解决的不够扎实。这需在今后的教学中,控制好步骤。在第一段里,须将基本的东西理解消化,再次创意。或将规范性的基本规律与创意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在短时间内有法可循更易把握。

第二,在学习中,学生总要翻阅一些图形方面的资料,有时学生不是消化理解,而是找所谓的“捷径”,作业有明显的照搬痕迹。对此我们规定:教师在讲完变化规律、形式美法则、构成规律之后,学生先不要看“专业”资料,都要从第一感官入手,切身感受。你所要表现的对象,如果用资料,应是摄影的,没被“加工”过的图片资料。然后根据所理解的变化规律和自己的感受来变化,来想象。

关于新课程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思考 篇4

摘要:在新课程的大环境下,体育教学中会遇到一些新问题,本人想就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谈一些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教学;教学思考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现在基础教育中的一次深刻变革,新理念、新教材和新评价,对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和更严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溶入新课程。做为新时期的高中体育教师如何去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又能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做为一名高中学体育老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新课程的要求谈谈我个人一些看法。

一、建立良好的健康思想

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以及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参加健身锻炼的人日益渐长,健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每天晨练、跑步、打球的人络绎不绝,加入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广,终身锻炼的意识已深入人心,从增进学生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二、关心学生,关注学生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的无兴趣,学生学的无乐趣。新课程以“以一切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三、调整状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在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

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正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和身体不好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和能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指导者,传统的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更是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控制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者,使教学过程转变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例如,在学习广播体操时,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了让师生共同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学习的方式,学生先跟着多媒体演示观察、模仿→创造→发现→学习等步骤,在老师的鼓励和学生的共同探究下逐步掌握基本要领。整个过程教师只是学生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学生帮助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师生如此合作起着事半功倍效果。

四、创造新教学模式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体育教学法层出不穷,有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动机迁移法、成功教学法、创造思维法、兴趣教学法等,从而改变单一的传授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在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五、改变传统模式,构建新开型结构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来自苏联的“四段教学模式”,其表现形式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如在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慢跑,跑完之后就是做徒手操,无论遇到什么课题都是如此。这种固定模式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阻碍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对体育活动散失兴趣,不利于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对陈旧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质疑,要求教师改变原有单

一、陈旧的教学模式,建立和形成多样化教学模式。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学中让学生机械学习的办法,使学生在自己喜闻乐见得到了学习和提高,课堂上学生觉得开心,玩得有趣,个个满怀激情地大胆表现,身心愉悦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学的思考论文 篇5

高中阶段开设语文选修课程,旨在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它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创新、发展多向思维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和探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教学是语文新课改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本文就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教学实施策略,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选修课程设置的目的和意义

语文新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就是增设选修课程。选修课包括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选修课程的设置其实是让学生在必修的基础上通过多样的自主选择来提高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促进他们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二、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实施策略

1、有效整合教材。

现行的选修教材大多以专题为板块来编写。如《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分为“诗歌之部”和“散文之部”两个专题。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按照一定的标准重新有效地整合了原教材的编排顺序,使其形成一些新的专题,便于学生探究和学习。

2、既要有联系,也要有区别。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像苏轼、李白、杜甫、李清照等作家的作品多次出现在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中。为了帮助学生对某位作家或者某类作品形成整体认识,教师可以将选修课和必修课联系起来。值得注意的是,选修课和必修课作品的处理方式与教学的深度、难度必须区别对待,否则二者就等同了,选修课开设也失去应有的意义。

3、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

为了体现新课改选修课程的设置理念,我们应该让学生充分享有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甚至在教学中鼓励、指导学生重新建构一些学习专题。如开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时,可以在教材的6个单元之外允许学生建构与古代诗文有关的宋诗专题、唐宋散文专题等,激发学生学习选修课的信心和热情。

4、适度拓展,有效探究。

选修课程的教学比必修课程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与拓展性。拓展既可以是向内的掘进,使选修课程获得生命的灵气,又可以是向外的扩张,使选修课程变得血肉丰满,甚至可以横向扩展或旁枝逸出,与其他学科链接,与其他文本比较,与现实生活接轨。拓展带来的必然是内容的广博与丰厚,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必须把握好选修课拓展的“度”,也就是要做到“适度”拓展。不能因其拓展性要求而片面追求新奇深奥,脱离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

选修课比必修课有更大的探究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应该是新课程选修课教学的重要导向。但是要讲究探究的价值,重视探究的质量,防止无效性。在教学中必须注意:

(1)要善于发现需要探究的问题。探究什么问题,可以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更需要教师作必要的引导。

(2)要把握好探究的方向。要紧扣探究的目的要求,不能漫无目的地“放羊”。

(3)要掌握探究的技巧。探究应注意以文本研习为基础;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结合起来;要主动占有充分的资料;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要选取真实的论据材料,避免孤证;要尊重别人的观点、成果。选修课程已经具备了一种研究性课程的形态和性质,可以和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

5、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新课标要求:“选修课的评价应着眼于‘差异性’和‘多样性’……注意各类选修课本身的特点和要求,因地制宜地制定评价方案。”选修课五个系列,培养目标各有所侧重,我们应结合各个系列的特点采用灵活的相应的评价方式。如小说与戏剧的课程,可以让学生写文学评论,或者是研究性小论文,以学后所写文章的优劣作学习情况好坏的评定;诗歌和散文系列的评价,可以让学生朗读,或者模仿古典诗歌进行创作。在一些校本课程中,也可以让学生对乡土文化进行研究、探讨,以研究性报告的形式检验学习效果。开卷笔试、演讲、口试等多种方式,都可以大胆采用和提倡。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动态评价,不要光凭一两次书面作业就确定评价结果,还要结合学生们课堂学习状况综合考评。

三、结束语

随着高中语文选修课的不断深入推进,将会发现更加有价值的问题。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也会不断找到新的突破口,使得各个方面的因素得到全面合理的协调。改变选修课程成为必修课程附庸的局面,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新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吴亮奎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实践性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35)。

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思考论文 篇6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为了充分挖掘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深刻理解并倡导新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在此,谈点浅薄之见。

一、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的弊端

在传统教学中,实验教学常用模式为:教师说实验,黑板上写实验,接着演示实验,然后把实验现象和结果归纳总结。教学中观察实验和做实验的目的主要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加深印象。学生一般都是被动接受实验知识,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角度来看,传统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显然有很大缺陷。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优势和特色

“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的自身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意识,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这样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化学实验模式变成:“实验―问题―讨论―总结”或“问题―讨论―实验―总结”,这样的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求知的科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和探索问题。

三、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思路

1.努力将验证性实验设计成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要求教者所设计的实验具有启迪学生思维的作用,教师必须对实验做出富有启发性的指导,使学生能自觉的深入思考。在化学教学中有较多的验证性实验,如教师勇于探究,将演示实验设计成探究活动的实验方式,精心安排设计一些小悬念,通过问题启发诱导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之中,亲身体验科学知识及规律的形成。

2.设计的实验必须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生活处处有化学。为了使学生用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身边的现象,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尽量增加一些贴近生活和社会的实验。

例如,“智力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当人体较长时间生活在缺碘环境中,会患碘缺乏病――甲状腺肿大。目前我国在食盐中加碘就是防治碘缺乏病的一种好方法。

在教学中我对该实验做如下设计:假如你是一名质检员,你怎样用所学过的化学知识来检测市场上卖的加碘盐是真品?列出所需试剂;什么现象可以告诉大家所卖得是真品?当上“质检员”的学生积极寻找化学原理,试剂,仪器,动手操作、记录所观察的现象结果,这样的实验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化学学习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动手动脑,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关系,促进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3.倡导绿色化学实验,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绿色化学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化学,其目标是研究和寻找能充分利用的无毒害原料,最大限度节约能源,在化工生产中各环节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的反应途径。当前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绿色化学的研究,并注重绿色化学教育,培养绿色化学意识。

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实验和化工模拟实验都体现了绿色化学的内涵,设计新的化学反应条件,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降低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实验中提倡绿色化学,并强化绿色化学的观念,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在生活中预防化学污染的.思想,学习消除或尽可能减少毒气污染的实验技术。

4.实验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俄国著名的化学家门捷列夫曾说过:“科学的原理起源于实验的世界和观察的领域,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没有接踵而来的前进。观察,观察,再观察”。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应做好以下两点:首先,要激发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观察化学现象,并用已掌握的化学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学会观察,又可以使学生在观察中体会到化学之美和与生活的联系,激发起观察和学习化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其次,应教导学生遵循一定的观察原则。观察要有目的性,要全面,还要教给学生灵活的观察方法。

5.多媒体技术辅助化学实验教学

多媒体技术能为化学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的信息收集、选择、处理的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一旦遇到危险大、费用高、耗时长的实验往往难以开展;化学上微观物质结构及其运动的实验,是人类用肉眼所不能看到的等,多媒体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此刻在计算机上“做实验”成了十分理想的教学方法。可以运用生动、活泼、富于变化的动态形象进行实验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思考 篇7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 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 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高中学生来说, 学好历史课程非常重要, 其不仅有助于学生增强历史意识, 汲取历史智慧, 开阔视野, 而且能够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 使学生终身受益。下面, 笔者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 谈一谈如何使高中学生学好历史课程。

一、明确教学目的, 把握历史教学意义

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高考文综历史试题既是对这些目的的检验, 也体现出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指导性意义。为此, 历史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 应在教学实践中引领学生准确地把握高中历史教学的意义, 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积极性,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新的历史教材内容更加丰富, 涉及多种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渗透, 与学生生活及社会现实联系密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教给学生从大处着手并注重细节的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抓大放小”, 即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时间, 先掌握基础、主干知识, 然后再逐步梳理细节, 进行强化记忆, 攻破教学难点。

二、采用多种方式, 丰富学生历史体验

1.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多媒体具有生动直观、感染力强的特点。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 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使他们获得如身临其境般的感受。透过多媒体的感官刺激与内心体验, 学生能够实现从感知历史到理解历史的过渡, 从而加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

2.组织课外考察活动。历史虽然具有过去性, 但其却是鲜活、生动的。要想让学生学好历史这门课程, 一方面, 历史教师要着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另一方面, 应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考察活动, 以此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 丰富学生的历史体验。

3.渗透爱国主义、人文主义观念。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渗透爱国主义、人文主义观念, 要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调动他们的积极情感,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核心价值观。

三、加强学法指导,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1.把握历史发展线索。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其各自的特点, 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让他们在把握历史发展线索的基础上, 进一步梳理所学历史知识。如, 要让学生深入了解、认识我国古代制瓷业的发展历史, 首先, 可引导他们从朝代入手总结我国制瓷业的历史发展线索, 其涉及的朝代主要有:商朝—东汉—北朝—唐朝—宋朝—明清。然后, 让学生对细微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掌握与我国原始瓷器、青瓷、白瓷及五大名窑和青花瓷等有关的知识。最后, 将我国古代制瓷业的发展成就与其所涉及的历史时期进行对号入座。

2.进行强化训练。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 使学生掌握解题方法。这样, 他们才能在高考作答时得心应手。如,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苏卷) 历史第一题, “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 而民间性情之响, 遂不得列于诗坛, 于是别之曰‘山歌’, 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 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 独非《郑》、《卫》 (国风之篇) 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 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A.《诗经》B.楚辞C.汉赋D.唐诗

显然, 其答案为《诗经》。学生只要记住了《诗经》中的《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 “风”的意思为风土、风谣, 就能够顺利作答。

高中政治教学的两点思考 篇8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 主体地位 自学能力

随着《新大纲》的推行和课改的实施,教师们更加注重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新的教育观念,并为此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针对可能存在的一些误区,在这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个人的两点思考。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

我从参加工作至今,已听过很多本校或其他学校的教师做的各个级别的公开课,听过这么多课之后,我感觉到:“教师为中心”的现象,“满堂灌”、“注入式”的教法的确是越来越少了。但随之而来的,我就思考问题的另一面:学生活动急剧增加,甚至是变着法的增加,而老师的讲却越来越少,这是不是就以此认为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了呢?

以往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应该被我们教师所摒弃。但是,若该讲的也不讲,或者不敢讲,甚至美其名曰“以读代讲”,“以练代讲”,“以讨论代讲”。好象只要“讲”了就有“注入式”的嫌疑,就意味着给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展示现成的结论。这样做导致的结果是通过课堂教学之后,学生既没有会学,也没真正学会,留下了一个表面气氛活跃的假象。

课堂上是不是讲,讲得多一点或少一点,并不一定是教师观念落后与先进的反映,当然也不是注入式与启发式的分水岭。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们要反对的、否定的是照本宣读的,心中没有学生的讲。是把学生当作“容器”的讲,是不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而只记住知识和结论的讲。另外还要看教师为什么而讲,讲什么,怎样讲。前文已经提到,班级学生化学基础整体较差,教师讲的内容就应该适当变化,多渗透一些复习的内容,同时让学生多练习一下基础的知识。若班级整体基础较好,就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总结,或者先自学,那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也就必然多一些。

为了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我认为应该遵循以下的三个原则: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建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共同配合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前准备活动、课堂教学活动、课后延伸教育活动。只有使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使品德心理内化成为可能。

(二)让学生自主评价

中学生有了一定认知基础,能对事物作初步的分析、推理、判断和评价。

(三)让学生自主体会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获得体会,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

二、 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何培养

在听课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教师的课虽然教材不同,学科不同,但在教学的模式和方法上却都或多或少地利用了这种方法:先让学生自读教材,自学知识,然后回答教师的提问,对重点、难点进行分组讨论,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我对此产生了疑问,这样做也可以达到一堂课预期的效果,但是这种方法能否就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体现了新的教学观念呢?我认为学生主体有差异,其教学效果就会有差别,这个问题同样值得研究。

陶行知先生曾经这样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如何学。这里强调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法,二是学生的学法,丝毫没有贬低或削弱教师“导”的意思。学生如何能学会学习。主要是依靠教师的导:诱导、引导、指导。如果认为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读课文,自学教材,而忽视了教师的必要的、及时的、适时的“导”就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觉得这就进入了另外一种误区。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但问题在于,我们的老师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认识和理解往往有偏颇或偏差。让学生去自学自读,归纳要点,掌握内容,仿例练习等等,认为这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了。我认为这从某种角度讲是一种低层次的自学能力。根据新的教育理念,学生自学能力应该是学习者善于并主动探索的能力,是能够提出、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建立在一定的分析和积累的基础上提出有一定价值的假设并按照科学的方法加以验证的能力。如何教会学生自学,使学生能够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这是当代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新课题。在指导学生预习读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养成批判地阅读书籍的习惯。教育家陶行知主张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他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间,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在读书中提倡批判和怀疑的精神是克服学习障碍,坚持独立思维的有力措施。从中学阶段就注意这方面的能力培养,有助于学生将来不断增进新的知识。

教师要培养新的教学理验,不断丰富提高教学能力。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开发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根据教学实际,提高课堂效率,努力做到会教和会学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努力创造新的教育》2001年8月,北京出版社出版。

2.《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叶澜

3.《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叶澜等著

4.〈〈课程与课堂教学〉〉 陈玉堂代蕊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上一篇:家长会的遗憾小学生家长会作文下一篇:院学生会体育部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