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上科学教案

2023-02-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上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小学一年级上科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数学抽象思想分析

摘要:抽象思想作为数学的基本核心思想之一,是数学自身建设和学生数感发展的基石,实际上,数学知识的探究学习过程也是数学抽象思想的感悟过程。以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为例,其中所包含的数学抽象思想主要有概念抽象、关系抽象和方法抽象等思想。而在小学一年级这一学龄段中,培养学生数学抽象思想则主要采用“渗透”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数学抽象思想;教材内容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了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有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和数学模型的思想。①由此可见,数学抽象思想在数学思想领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教材在学校教学中作为主要的知识思想传播载体,数学教材中是否体现数学抽象思想,教师教学中如何体现数学抽象思想,以及教学中教师是否具有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抽象思想的训练意识等,这些都对数学学科的发展和儿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结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对数学抽象思想进行分析是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精神之所在。

一、概念抽象

概念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解释道“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哲学上认为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而逻辑学则认为,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由上可以看出,目前对概念一词的解释虽众说纷纭,但各释解中的“反映”、“本质属性”等些许词汇却在本质意义上不谋而合。因此,在本文中,概念是指广义上的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概念抽象则具体包括数的抽象、图形的抽象和计算的抽象。

(一)数的抽象思想

数的抽象作为概念抽象的一条主线,在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中(以下简称教材)随处可见,贯穿前后。不仅因为其是概念抽象的基础和前提,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是数学学习和数学发展的源源动力。受一年级小学生认知结构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影响,教材在编排过程中,以“情境+问题串”为基本呈现方式,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将对数的抽象与认识放在了学习的首页。数的抽象思想在教材中第一章“生活中的数”体现的尤为明显。例如,在认识和学习数字“1”的过程中,教材从“1个太阳”、“1颗白菜”、“1个萝卜”、“1筐青菜”等具体实物着手(采用不同的实物能避免学生单一的思维定势),教师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不同的“1”个物体进行看说和认读,而从中抽象出数字“1”。并以此类推,在数的抽象思想的指引下,从具体实物出发,抽象出数字2345等,借此导入不同数字的学习。

(二)图形抽象思想

图形传达的是一种可视化的语言,数学正是因为有了图形和图形抽象思想的出现,才使自身独特的延展性更具韵味。图形的抽象思想主要集中于教材第六章“认识图形”之中。一年级上册中的图形抽象主要是简单几何图形的抽象,具体包括有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简单几何图形的抽象。比如在学习“长方体”时,教材从牙膏盒、粉笔盒、墨水盒等具体实物形态开始呈现,在长方体认识过程中,老师再让学生对这些物体看一看、摸一摸,使学生建立了对长方体的直观认识,进而使其在脑海中抽象出长方体这一立体图形。案例中体现图形抽象思想的长方体,是脱离了牙膏盒、粉笔盒、墨水盒等具体实物的物理属性而对形状进行抽象的结果。

(三)计算抽象思想

计算的抽象是建立在数的抽象的基础之上的。“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小学计算教学的重点”为众多数学教师所知。教材中计算的抽象思想主要体现在第三章“加与减(一)”与第七章“加与减(二)”之中。以第三章“加与减(一)”为例,在学习整数3+2加法时,教材用铅笔、熊猫等作为直观模型,将左右两边分别放置的3支铅笔和2支铅笔联合在一起,在之前数的抽象思想的基础之上,老师让学生将5支铅笔整合起来进行数数,在此基础上又结合计算的抽象思想,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了算理直观和算法抽象。

二、关系抽象

关系一词属于社会学的范畴,关系和联系虽有区别,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常常被当作同义词而交替使用。联系作为一个哲学概念,通常是指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和事物之间所发生的关系。本文中所提及的关系,其实也是哲学意义上的联系。

小学数学是一门关系学科,包括数量关系,图形关系等。小学一年级数学涉及的关系抽象思想主要是数量关系抽象,而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则主要为大小关系和多少关系,这一思想主要具体体现在教材的第二章“比较”之中。如在比较“大小”这一关系时,教材从具体实物蛋糕、西瓜着手,分别用蛋糕或西瓜的八分之一、四分之一和二分之一放在一起做比较,接着向学生提出“哪块最大?哪块最小?”的问题,将具体实物与数量关系的抽象思维联系起来,从而从中抽象出“大”和“小”这一对关系。在实际教学中,为巩固学生对“大小”这一概念的关系抽象思想,老师可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切八分之一、四分之一和二分之一的“蛋糕”,此种程度的关系抽象既满足了当前简单数量关系抽象的教学需要,也在学生思维中埋下了分数、倍数等更深层次的关系抽象的种子。

三、方法抽象

注重方法,强调规律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近些年来,随着数学领域中对数学思想加以主流式强调的呼声越来越大,数学思维方法等数学核心要素更是被推崇备至。小学一年级数学处于整个数学学习历程中最为基础的阶段,数学教材中蕴含方法抽象思想,既是传承古老数学的优良传统,又是新时期新阶段条件下的大势所趋。思想方法包含众多,主要有分类、集合、数形结合、对称、有限与无限的思想等。在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中,体现方法抽象的重要章节主要集中于教材第四章“分类”,具体表现为分类的方法抽象。如教材从衣服、帽子、汽车、文具盒、飞机、布娃娃、铅笔等实物形态开始导入,让学生再根据“文具”、“玩具”、“衣服鞋帽”这三大类对以上物品进行分类。结合教材内容在讲授这一章节时,老师可准备这些实物,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分类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方法抽象的思想,使学生意识到分类的过程就是对事物共性的抽象过程。

抽象思想是数学的基本思想之一,通过抽象,人们把外部世界与数学有关的东西抽象到数学内部,形成数学研究的对象。②在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所包含的数学抽象思想主要有概念抽象思想、关系抽象思想和方法抽象思想。诸如前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研究结论:一是抽象思想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教材前后。在小学一年级上册这个学段,从教材中我们就可以明确感受到,无论是概念的获得,关系的探索,还是方法策略的提炼,这些所有的数学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抽象。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数学知识的探究学习过程实际上也是数学抽象思想的感悟过程。二是在教材内容的有限编排中,受到小学生年龄特征、身心发展特征、认知特征和知识水平等的局限,小学一年级抽象思想的培养方法主要采取“渗透”法。教材中所选择的学习素材多是蕴含数学知识的生活现实,这些生活现实作为“例子”,是数学知识载体,是数学学习的“桥梁”。教材选择这些生活现实的真正目的是通过这些“例子”引领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例子”所蕴含的数学知识,从而进行抽象思想的渗透。 结合老师的教学,我们明显可以感受到,小学数学抽象思想的渗透方式主要为从学习素材、教具方面进行渗透,从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方面进行渗透。而在渗透过程之中也要遵循直观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既要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探索、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和认知发展特点,切不可急功近利,揠苗助长。

我们深知,批判性的思维和眼光是研究发展的关键动力。本文由于研究者缺乏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受时间、资源等方面的限制,研究中对教材内容分析的全面性可能存在一些局限。但此文的初衷是把我对目前小学数学教材中所含有的数学抽象思想呈现给那些献身于数学思想研究和教育教学研究的人们,并期待能起到抱砖引玉的效果。

注解:

①张秋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抽象[J].小学数学教与学.2015(3).

②黄德忠.小学数学抽象思想渗透的思考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4(10):44.

参考文献:

[1]卢国燕.质的研究方法解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7).

[2]张卫星.研读数学教材的四个维度[J].小学数学教与学.2015(8).

[3]张秋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抽象[J].小学数学教与学.2015(3).

[4]许红梅.小学数学“做中学”情境整合教学简介[J].小学数学教与学.2015(3).

[5]黄德忠.小学数学抽象思想渗透的思考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4(10).

作者简介:付玲(1992.12.03---),女,汉,四川内江。硕士在读,四川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

作者:付玲

第2篇:运用线上教学资源提升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英语听说读能力

摘 要:英语课后作业是教师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设计的,是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在课后进行的各种类型的学习活动。英语课后作业是英语教学活动的延续和补充,是培养学生英语素养和综合人文素养的基本途径,同时也是帮助教师获取学生学习情况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文章以“一起作业网”APP为例,谈谈通过线上教学APP提升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英语听说读能力。

关键词:线上教学;农村小学;一年级英语

我校虽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农村小学,但学生整体英语素质不高,一年级英语一周两节课,课堂时间不足,难以巩固学生基础知识。而且家长教育背景层次不同,有的家长无暇监督学生学习,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不够重视,低年级学生仅靠课堂学习和回家自学较难提升听说读能力。“一起作业网”APP功能强大,有基于教科版的内容练习题和跟读,课外拓展的绘本阅读,有趣的配音练习,还有配套的自然拼读法训练,完善的奖励机制和学豆兑换奖品,深受广大英语教师、家长、学生喜爱。基于一年级英语学习,笔者在一学年通过“一起作业网”APP的教学使用如下。

一、实施措施过程

笔者计划每天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在“一起作业网”提前一天布置第二天学习的内容给学生预习,当天上完课再布置一次作业让学生巩固练习,如周二、周四有英语课,周一和周二布置同样的内容,周三和周四一样,周五再布置课外绘本或者配音,让学生拓展课外英语能力,保持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新鲜感,感受英语学习的快乐。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几个问题。1. 作业完成率不理想。笔者抽取一个中等班级的数据发现,每周布置作业平均完成率约87.33%,大概一个班总有7、8个学生没有完成作业,而且理由每次不相同,主要原因:忘记完成、家长没时间、忘记密码、其他科作业布置太多等。学生没有时间完成这个口头作业,只能第二天补做,但是有些学生中午去托管也没办法补做。2. 完成作业质量差。一开始学生都很感兴趣,每天都积极完成,争取获得A等级,甚至第二天补做,经过一学期后,学生的新鲜度降低。家长开始反映有的学生不愿意完成,需要家长督促完成。有的学生5句对话只有3句获得A等级,其余为D等级,因为录音并没有任何声音。经过和家长反映后发现并不完全是手机问题,可能是学生为了敷衍教师和家长而乱交作业。3. 周末布置的作业提交率通常是当周最低。虽然周末时间最多,但是学生的周末活动也较多,而且有些学生没有养成做完作业再玩的习惯,只能周日再补作业。

二、改进的方式

笔者经过和其他年级教师沟通交流后,根据本班的情况进行改进调整。教师如果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详细的生词教学,势必降低课堂学习效率;如果教师运用英语APP中的预习模块,把学习任务课前发送给学生,前置生词学习,能大大提升课堂效率。经过两周的实验改进:1. 控制布置作业的次数。布置次数太多,学生不一定有时间完成,也可能受环境和手机时间等原因影响。上课当天再布置作业,一周2至3次。2. 延长完成作业时间,让学生第二天可以补做。对于经常不完成作业网作业的学生,笔者逐一私下和家长反馈情况,引起家长重视和支持。部分家长如果没办法把手机给孩子完成作业,也会主动与教师沟通。3. 发现质量不过关的作业,及时和家长反映。笔者如果发现有部分学生多次录音无声或者分数较低情况,第一时间通知家长,委婉表示是否手机出现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教师不仅关注结果,还会注重完成质量,还让家长多监督提醒孩子完成,认真对待每次作业网的作业。

班上学生小麦很聪明,语文、数学成绩很好,但是她的作业网得分通常是40多分。由于平时成绩较好,其家长可能没有意识到她会用这样的方法逃避作业,经过笔者多次与家长沟通反映此问题后发现原因:疫情期间各科都用作业网布置作业,导致学生大大降低作业网做作业的积极性,而且疫情期间教学没有得到保障,尤其是英语这种需要多读多练习的学科,操练时间少,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畏难心理,甚至产生厌倦感。笔者先跟小麦分析原因,端正其态度,肯定小麦坚持完成作业的做法,但是也让她意识到不能敷衍教师和家长,要认真完成作业。笔者也和家长要求要多多留意孩子在家完成作业网的情况。

一年级新生家长十分配合教学工作,全体学生都下载注册了“一起作业网”APP。上半年,学生积极完成作业,偶尔也能听到家长带读的声音。很多学生从一开始只会读简单的单词到后面开始能够流利读句子。有几个性格内向的学生在学校不敢大声说话,在家里完成一起作业网作业,声音洪亮,这一学年中,笔者充满自信。

从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一共布置87次作业,抽取一个中等水平班级43人的数据,大概4至6人没完成,作业网质量平均分92分左右,100分大概4至6人,90分数段21至29人,80分数段5至7人,70分数段1至3人。

三、不足与建议

作业网平台上除了英语学科,还有语文、数学、品德等科目,具有时效性、科学性、广泛性等特点,紧跟国家教育改革重心不断完善,值得在广大师生群体中使用和推广。笔者通过使用过程中发现其中教科版英语作业有不足之处。

(一)缺乏与课本配套的教学资源

英文歌曲是最容易上口的教学内容之一,其优点是旋律朗朗上口,趣味性强,容易识记,方便教师引用,加强学生英文单词和重点句型的巩固,且大多数学生刚接触英语时都是从英文歌开始学习。缺乏这部分内容,既不利于教师的教学,也降低英语知识的丰富性。考虑到英语教材版本较多,作业网面向全国师生,虽然绘本资源丰富,但是缺乏专门针对教科版的内容。教师寻找资源时存在一定难度。

(二)评价标准存在一定缺陷

作业网针对学生部分发音不标准、音量过小、录制背景杂音很大等问题,评分偏高,甚至没有声音都可以得到C等级,特别是句子方面,录音评分并不准确,比如一年级下册Unit 5全文跟读Waddle like a duck,即使学生发音不够标准,也能获得B等级评价。

(二)课堂内容环节设置不够清晰

预习和巩固内容一样,缺乏层次性,设计界面较为朴素,课堂内容环节设置不够清晰。

四、评价和总结

在教学中配合教育APP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与教师互动,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又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由于英语需要多读多听,不是每个家庭都有条件给孩子一个良好的语言习得环境。本校學生基础比较薄弱,如果只是依赖每周两节英语口语课提升学生英语基础,效果并不理想。但是通过“一起作业网”线上平台,学生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减轻负担完成英语作业,每天听标准的英语听力,有效锻炼自己的英语听说读能力,把课堂掌握到的知识回家继续巩固,给缺乏条件的家庭创造条件,使学生还能学到更多课外的知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教改前沿,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以全新的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刘霄楠.APP辅助小学英语教学初探[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21(03).

[2]安萍.巧用APP资源提升小学生英语语音水平[A].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五)[C].2021.

作者:梁奕诗

第3篇:小学一年级学生科学描述能力的培养探析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描述能力?笔者以“立足课堂,创设条件、由帮到扶”为架构,遵行“兴趣先行、循序渐进、鼓励促进”为原则,以“说、画、写”为着力点,以“高度赞扬,积极评价”为催化剂,多管齐下,切实可行地培养一年级学生的科学描述能力。

【关键词】科学;描述能力;小学一年级

根据课程目标,小学科学低年级重点不在于学到多少科学知识,而是重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能力,尤其是以培养他们爱科学的态度为重点。在课程目标设计上,科学知识、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等阶段目标中,都以学生能“描述”“交流”为主要学习目标。基于这个发现,我以“培养学生科学描述能力”为课题研究方向,从“立足课堂,创设条件、由帮到扶”三个方面,培养一年级学生的科学描述能力。

一、立足课堂,引导学生规范大胆表达

一年级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奇心强,敢问爱说,喜欢听故事,喜欢画画,全面描述一件物品的特征或现象有一定的难度,有效表达能力较弱。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水平局限,我首先立足课堂,以故事为切入点,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再引导学生规范地表达。

第一课开篇,我配合图片、视频给学生讲《珍妮·古道尔和黑猩猩》的故事。学生们沉浸在故事里,为珍妮的精神而感动,这时,我抛出一个问题:你想学习珍妮的哪种科学精神?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等他们说了一通后,我又说“你能按照‘我想学习珍妮的 精神’这个句式来表达吗?”小手齐刷刷地高高举起,“我想学习珍妮……”的表达声此起彼伏。

在学习《植物的叶》时,小组同学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叶子,如何进行有效交流呢?我先指导学生用“看、闻、摸”的科学方法,从叶子的颜色、形状、气味等方面进行观察,让他们获得足够信息有话说。再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用“我发现……”这个句式对叶子进行描述。小欣说“我发现我的叶子是黄色的,有淡淡的香味,手摸上去有点粗粗的”,小熠说“我发现我的叶子是绿色的,像我的手掌”……学生对叶子的描述一个比一个精彩,一个比一个全面,让我由衷地感叹他们的可塑性真强。每一节科学课我都会给学生提供诸如“我看到了……”“我知道了……”“我发现了……”等句式,让他们学会规范地去描述物品的特征和科学现象,更好的实现有效表达。

对学生来说,怎样把话听明白,说清楚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会说,还需要培养他们倾听的习惯。在交流研讨过程中,我给予明确的研讨问题,请学生或小组上台汇报,让作为听众的同学带着问题倾听,他们在倾听的同时学习他人的表达和学会认真去思考。

二、创设条件,鼓励学生用图示记录准确描述

描述除了口头表达描述外还包括文字描述、图示描述。在一年级学生还不能很好地使用文字记录来描述时,我更多地引导他们把观察到的尽可能真实地用图示的方法进行描述记录。

起初,学生的图示描述带有浓重的卡通色彩和自己的想象。我选了画得特别漂亮的和比较真实的作业给他们评选,学生们普遍认为画得漂亮的是好作业,然后我拿出他们观察的叶子,让他们进行比较,学生们恍然大悟:科学描述讲究的是真实性,看到什么就画什么,看到什么形状就画什么形状,而不能随心所欲。“看谁画的仔细”“谁画的清楚”“谁画的像”,是我经常用的提示语,让学生时刻谨记科学课的图示记录不是涂鸦画画,这也迫使学生静下心来仔细观察。操场的长凳、生物园的石桌、宿舍区的花园都能看到他們在观察,用图式方法进行描述的身影。课堂不再局限于课室,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浓厚了,图示描述能力也提高了。

三、由帮到扶,激发学生从即时描述向长期描述推进

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学校犹如一张白纸,老师如何教,他们便如何学,如需家长协助,家长也乐意配合。我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和优势,巧设拓展活动,向家长借力,以制作独一无二的科学创意本为导向,带动学生从即时描述向长期描述推进,并结合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进步,在图示描述的基础上配上简单的文字,进一步提高描述能力。

在学习《种一棵植物》时,我发放大蒜和记录本给学生带回家,他们拿到大蒜特别庄重,责任感油然而生。对种植观察记录要求、格式也听得特别仔细认真。这一课种植图示记录需要学生至少坚持六周,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的,但对学生的影响将是积极而深远的。我预设了6周,分二个阶段进行,在第一阶段(1~4周),由学生和家长配合完成,学生负责把观察到的大蒜的变化口头讲述给家长听并用图示的方式记录,家长帮忙文字记录和为大蒜拍照;第二阶段(5~6周),学生负责把观察到的变化口头讲述给家长听,开始尝试自己用拼音或文字记录,并配上图示描述。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描述能力、图示描述能力和文字描述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和科学素养。不知不觉中他们竟收获了自己独一无二的科学创意本,真是一举多得!

有句话说得好: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与学生一起,坚持每周进行收发、批改、点评他们的记录本,提供平台给他们展示交流种植记录。一次次的展示交流,内向的学生变得大胆开口了,说话欠流利的学生也变得流利了,口头描述能力在不知觉中提高。一学年来,我陪学生走过了“由帮到扶”的过程,学生的记录更是越来越出彩,能力强的学生已经可以独立完成自己的科学创意本了。翻阅着学生们的科学创意本,从家长代写到他们拼音文字混写,从寥寥几句到长长的一段文字,从简单一幅画到有故事情节的科学连环画,从歪曲幼稚的书写到工整有力的书写,学生的描述能力远远地超过了我的预期设想,他们的进步真让人惊喜,他们的蜕变更是让人感动!

掌握一定的科学描述能力只是科学目标里的一个小目标。只要我们在学生学习科学的道路上,多洒点阳光,多想点法子,就一定能为学生推开一扇明亮的科学之窗。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S].高等教育出版社.

[2]克莱尔·沃克·莱斯利.我的自然笔记[M].中信出版集团.

作者:钟飞燕

第4篇: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第1册教案课题教学内容小小科学家;小学科学苏教版第1册教案说你还知道哪些活动二:我;科学家们正在认真工作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瞧;小学科学苏教版第1册教案课题教学内容小小工程师;小学科学苏教版第1册教案活动二:作的图别的,科学;技的宇宙飞船、高铁、电脑、高楼、桥梁方面,洗衣机

1、小小科学家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教学内容: 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1、做滚小球的实验,并能有所发现。

2、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

3、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的人。

教学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教具、学具准备: 带有凹槽的可调节坡度大小的轨道,钢珠(玻璃球),绒布 教学过程:

导入: 活动一:认识这些科学家的工作,说教师活动小朋友们,大家好,首先祝贺大家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你们将学习到许多丰富而有趣的知识。老师知道学生活动 学生谈谈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舞蹈

家 个性备课 同学们一定也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钢琴家 谁愿意来给老师说一说。

教师提问:那么科学家到底是做什么的呢?(板书:科学家) 提供一组不同的科学家正在进行不同研究的图片,也可以结合教材图片观看科学家的工作视频。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科学家?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让学生讲科学家的故事或是看科学家的故事绘本。小结阶段让学生说说科学家是什么? 小学科学苏教版第1册教案 说你还知道哪些

活动二:我们也来做滚小球的实验

活动三:读图,科学家是发现:

科学家们正在认真工作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瞧,他们正在干嘛呢? 师:看了这些图片和视频以后,有谁样的人。 来给老师说说,科学家是做什么的?

师总结: 观察 实验 记录 发现(板书) 师:这节课呀,我们就是小小的科学家,马上就要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呢!相信大家都滚过小球吧,瞧,老师这里有一个斜坡,让小球沿着斜坡往下滚,小球能滚多远呢? 如果课堂时间充分,还可以将斜坡的坡度变大,在同一位置往下滚,记下小球滚动的距离,进行比较。 师:小科学家们,你们的表现可真棒啊!不要小瞧我们刚刚的实验哦,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也和我们一样做过这样的实验呢。他是如何滚小球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精彩的视频。

师:正是有了这些科学家的辛苦工作和实验,我们人类才解开了大自然的许多奥秘。

2、 让学生说说在他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滚小球的经历。实验之前先猜一猜在哪个位置的球会滚得远一些, 实验结束及时将实验结果在活动手册上做好记录。 实验过后收拾好材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从第一节课开始。 学生观看动画视频,了解伽利略的实验,并把自己做的实验与大科学家做的实验进行比较,说出自己的发现。 学生说说教材中问题的答案,也可以说说还知道哪些科学家找到 小学科学苏教版第1册教案 现大自然大树是怎么长高的? 了哪些问题的答案 学生回答 奥秘的人 闪电是怎么发生的? 小结: 地球里面有什么? 有没有外星人? 师:一些还没有找到答案的问题,小朋友们,你们是怎么想的呢,你觉得这些问题以后会找到答案么? 同学们,今天是你们的第一节科学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伟大的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他们是如何寻找大自然奥秘的。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多多动手,成为一名小小科学家!

板书设计:

小小科学家 观察 实验 记录 发现

教学反思 :

2、小小工程师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教学内容 :小小工程师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简易材料自制一个钱币加长器,并对设计制作的产品不断改进,力争做到最好。

2、通过交流工程师的杰作,意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程师的发明制造。

3、知道工程师是发现设计、发明、制造产品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工程师是做什么的,经历制作一件物品的过程 教学难点:认识到工程师的工作与科学家的工作是有区别的,工程师重在设计、发明、制造。

教具、学具准备:

短的铅笔头、吸管、小木棒、一次性筷子、废旧纸张、剪刀、胶带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 活动一:了解工程教师活动 。

师:小朋友好,还记得老师上节课给大家介绍的一种什么样的职业?

师:今天呀,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类伟大的人,天上飞的飞机,地上跑的汽车,甚至于小朋友们住的房子等学生活动 学生回忆 学生回答 个性备课 等,都离不开他们,他们就是工程师。 (板书:工程

师) 抓住工程师工作的重要环节,提供工程师的一些典型工作场景图片,让学 学生交流、了解织学生交流,在你周围认识的人当中有没有工程师,他们是怎么工作的。 学生讨论工程师的工师的工作 生获得对工程师以及工程技术的初 步感知,同时认识到工程师所做的工作和科学家所做的工作还是有区别的。

活动二:作的图别的,科学家侧重研究、发现,作和科学家的工作有而工程师侧重设计、发明、制造。 板书:设计、发明、制造产品 什么不一样。 结合活动手册,荷花、轮船、山峰、学生填写活动手册并思考还有哪些属于工程师的杰作 认识工程 冰箱、飞机,辨认哪些是工程师的杰师的杰作,说说还知道哪些。(注意事项:作,交流 工程师制造的产品不仅体现在高科还知道哪些

活动三: 学做工程师,做一个铅笔加长器

宇宙飞船、高铁、电脑、高楼、 桥梁方面,洗衣机、电饭锅等日常用品也是工程师发明的,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 师:小朋友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做过类似像工程师一样的事情呢?谁来说说看。 师出示一支短的铅笔 师:小朋友们,老师这支铅笔太短了不好写了,怎么办?你能做个小小工程师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么? 师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个性化的铅笔加长器,不要求全班统一。 教师巡视 5 学生交流自己有没有做“工程师”的经历(搭积木、堆沙堡、拼装模型、测试赛车等活动) 学生思考交流 小组制定设计方案,最好能简单的画一下设计图。 学生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报纸、吸管、空心塑料管、小竹筒,甚至木棒、塑料棒等尝试制作加长器 学

生先对自己的作品

小结:

师:老师这里有买来的;小学科学苏教版第1册教案课题教学内容上好科学课P;小学科学苏教版第1册教案活动二:做比较水的多少实;尝试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布置,期望学生能将实验;

小学科学苏教版第1册教案 小结 师:老师这里有买来的现成的铅笔加长器,同学们你们看看,与你们自己做的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工程师主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他们会画设计图、发明制造新产品,甚至还能维修机器,他们的工作与科学家们一样重要,我们班的小小科学家和小小工程师们,老师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成为像他们一样有用的人才!

板书设计

小小工程师 设计 发明 制造产品

教学反思:

3、上好科学课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教学内容 :上好科学 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科学教室与一般教室的不同。

2、通过比较水多少的活动,认识到科学课上要遵守规则。

3、.参与制定上好科学课的规则,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则。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制定科学课的规则并在活动遵守规则。

教学难点:能够在活动中有规则意识并主动遵守。

教具、学具准备: 细而高的瓶子,粗而矮的瓶子,染色用的颜料,有刻度的瓶子,抹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

活动一:参观科学教室,比较与普通教室的不同 教师活动 师:小朋友们,欢迎大家来到科学学生活动 学生参观、熟悉科学实个性备课 实验室,老师先带大家参观一下。 验室 教师引导并介绍实验室 师:实验室和我们平时的那个教室有一些不同之处呢?哪个小朋友是火眼金睛,先来说一说你发现的不同之处吧!(比较前要让学生仔细观察科学教室,关注以下这些方 学生观察、比较说出实验室的特点 面:课桌椅的摆放、橱窗里的物品、 墙壁板报的布置以及通水通电情

况。)

活动二: 做比较水的多少实验

活动三: 制定科学课

尝试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布置,期望学生能将实验室的环境布置与他们的科学学习更好地联系在一起。 师:同学们,在实验室我们需要学会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实验来寻找问题的答案。比如这两瓶水,到底是哪个多一点呢?(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高一矮两个瓶子,且两个瓶子里饮料瓶、水装有不同高度的水。为了看得更清楚,可以用色素给水染色。) 比较的方法可以多样,教师要尽可能地预想方法并准备好相应的器材 实验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如在刚才的实验过程中有没有互相合作,有没有人争抢实验器材,小组里的声音是实验室的量不是太大,有没有将桌上搞得到处都是水,实验过后有没有收筒、量杯可拾好器材等。(注意事项:比较出水的多少并不是最终目的,关键是要看在活动中比较水的多有没有规则意识。) 师:同学们,其实不仅科学教室与普通教室是不一样的,科学课与其比较前可先让学生制定一个简单的计划,说说怎么去比,需要用到什么材料。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中遵守了哪些,还有哪些被忽视的多少的器了,想想如果我们都遵守科学课的规则,那我们的实验效果会怎么样? 学生填写活动手册,分辨图片上的这些同学 小学科学苏教版第1册教案 的规则 小结 他课程也有许多不同,科学课上我们会

面对各种材料进行观察或是实验操作。当面对实物材料时,有的小朋友会不自觉地处于兴奋之中,他们好奇心非常强烈,总是想触摸这些材料,或者提前去操作实验,可是这容易造成科学课堂的无序与干扰,所以同学们我们应该一起来制定上好科学课的规则,我们先一起来看看活动手册上的这张图。P3请同学们想一想图上哪些同学做的对,哪些同学做得不对?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小朋友们,在以后的科学学习活动中,老师希望大家都能自觉主动地去遵守今天我们一起制定下来的规则。

板书设计

上好科学课 遵守规则 教学反思 :

第2单元 用感官观察

单元目标:

1.知道利用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

2.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3.能动用各种感官观察并描述事物的特点。 4.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5.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

4 认识感官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一(

)班

授课教师:

二(

)班

教学目标

1.通过与同伴互相指认眼、耳、鼻、舌、皮肤的活动,说出它们都是感觉器官(感官了)。

2.观赏视或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动物也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并且有些动物的感官很灵敏。

3.在用感官观察的活动中,尝试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利用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 难点: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课前准备:各种声音的录音片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感官 我们用什么来观察?

用哪里来看?——眼睛。(眨眨眼睛) 用哪里来听?——耳朵。(摸摸耳朵) 用哪里来闻?——鼻子。(用力深吸一口气)

什么器官让我们吃出味道呢?——嘴巴(伸出舌头) 人体最大的感

觉器官是什么呢?——皮肤(摸摸自己的皮肤) 整理学生对感觉的已有认识,激发兴趣,引入利用感官进行的观察 活动。

二、眼睛

用眼睛看,你能找到几种动物?

1. 观察教材中森林的图片,你找到了什么小动物? 2. 这个小动物是什么样的?

3. 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大小?

三、耳朵

用耳朵听,你听到了什么?

1.多媒体播放各种声音(雨滴、照相机、小鸟、救护车、沸水、风声、狗叫、课间的吵闹声??)

2.竖起耳朵,你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3.声音好听吗?大声吗?你觉得大概是发生了什么事?

四、鼻子

1.你记得什么东西是香的?什么东西是臭的? 2.你喜欢什么样的味道?

3.我们什么时候会用到我们的鼻子?

4.不认识的东西可以用随便用鼻子去闻吗?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五、拓展

1.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感觉器官也有了不起的功能?

2. 既然不同的感官有不同的作用,当一种感官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该怎么办呢?(作为课后思考)

5感官总动员;教学目标;1.通过品茶、观察蜡烛等活动,说出认识一种事物需;2.在做品茶活动和与同伴观察蜡烛的活动中,尝试发;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全面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1.菊花茶、绿茶、红茶少量,玻璃水杯或塑料水杯三;1.每个小组同学面前摆放装着三种茶的三个大杯子,;注意:每喝一口茶,要记住自己喝的茶的味道;2.第一轮组内同学轮流带上眼罩,猜猜 教学反思 :

5 感官总动员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一(

)班

授课教师:

二(

)班

教学目标

1. 通过品茶、观察蜡烛等活动,说出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

2. 在做品茶活动和与同伴观察蜡烛的活动中,尝试发现并交流事物更多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全面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 难点:能动用各种感官观察并描述事物的特点。 课前准备:

1. 菊花茶、绿茶、红茶少量,玻璃水杯或塑料水杯三只,热水大杯。 2. 蜡烛一支、火柴一盒。 3. 西瓜或挑西瓜的视频。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大家来品茶

1. 每个小组同学面前摆放装着三种茶的三个大杯子,每个同学用自己课前准备好的三个喝水的杯子分别尝尝三种不同的茶的味道。

注意:每喝一口茶,要记住自己喝的茶的味道。

2. 第一轮组内同学轮流带上眼罩,猜猜组员递给自己的杯子里装的是什么茶。

3. 第二轮组内同学轮流带上眼罩,捏住鼻子,猜猜组员递给自己的杯子里装的是什么茶。

4. 从品茶的小实验中发现:吃东西的时候,舌头和鼻子总是一起工作的。

注意:这里利用时机引导学生未知的东西不能随便闻和吃。

二、观察蜡烛

1. 每个小组内的桌面上黏上一根蜡烛。

2. 小组内同学尽可能多地说出蜡烛的特点。蜡烛是什么颜色的?形状像什么?摸起来是什么感觉呢??? 3. 老师点燃每个小组的蜡烛。

4. 小组内同学尽可能多地说出点燃的蜡烛的特点。蜡烛点燃以后是什么颜色的火焰?闻起来有味道吗?温度是怎样的?蜡烛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注意:提醒学生不能用手触碰火焰和滴下的蜡油。 5. 刚才在观察蜡烛的过程中,你用到了哪些感官呢?

引导学生:“我们用眼睛发现什么”“我们用鼻子发现什么”“我们用手发现什么”。

三、挑西瓜

1. 你知道有经验的人是怎么样挑选西瓜的吗? 2. 翻开书第17面,从书上找找挑选西瓜的好方法。 3. 总结: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常常需要动用多种器官。

四、小结

教学反思 :

6 借助工具观察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一(

)班

授课教师:

二(

)班

教学目标

1.通过做用感官直接观察和借助简单工具观察的活动,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2.通过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延伸了人的感官功能。

3.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难点: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 课前准备:

1. 放大镜两个、简易显微镜两个。 2. 蜡烛一支、火柴一盒。 3. 相关视频。

教学过程:

一、观察大拇指

1.引导学生用三种方式观察大拇指。(肉眼、放大镜、简易显微镜) (1)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来回移动,直至看清楚。

(2)提醒学生使用放大镜看太阳的严重后果,进行安全教育。 (3)简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用镜头紧贴手指,眼睛紧贴观察孔,调节旋钮,知道看清晰为止。(尽量让学生看完书自己说) 2.提问:用三种方法观察到的大拇指有什么不同呢?(见学生活动手册P6)

3.引出工具可以观察到物体更多的细节,而这些都是肉眼无法看到的。

二、听诊器

1.老师演示使用听诊器的方法。 2.学生轮流上台体验。

(1)用耳朵贴着同学的胸口听心跳声。

(2)用听诊器贴着同学的胸口听心跳声。

(3)分享感受:用耳朵听和用听诊器听有什么不同? 3. 引出工具大大延伸了人的听觉功能。

三、认识各种观察工具

1.课件出示:望远镜、显微镜和汽车后视镜。

提问: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呢?(延伸了人的视觉功能。) 2. 课件出示:盲杖

提问: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呢?(延伸了盲人的触觉功能。) 3. 课件出示:助听器

提问: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呢?(延伸了听力障碍者的听觉功能。) 4.(学生活动手册)酒精测试仪,它延伸了人的嗅觉功能。

四、小结

教学反思 :

第5篇:冀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1、走进科学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2.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重点难点重点: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难点:学生体会到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准备课件A4纸气球/孔明灯教学过程集体备课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

1.今天学习什么课?什么是科学?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科学就是科学家在研究。

2.也许你认为科学是神奇的,但它并不神秘。当你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好奇,并思考“为什么”的时候,探究科学就开始了。大家想探究科学吗?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感受科学探究周围事物:

课件展示:出示图片:花朵下雨热气球火车思考并提出问题: 预设:花为什么有各种颜色? 雨是怎么形成的?气球为什么会漂在空中?火车怎样跑得更快?

学过程集体备课谈话:你还想知道什么? 你对周围感到好奇的事物是不是能够提出问题? 现在恭喜你,你已经开始探究科学了。 《活动二》、做一做科学探究 出示图片:吹A4纸

让我们猜一下,向两张纸中间吹气会发生什么现象? 预设:o纸张会向两边分开 0纸张会向中间靠拢

下面我请两位同学上台来做一做。有人愿意来试一下么? 通过两位同学的实验,我们可以知道两张纸会向中间靠拢。这是气流的作用。那么这个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发现做到什么呢?折一个纸飞机,同学们这个是什么? 你们玩过么?你们还会别的折飞机方法吗? 这就是我们的科学课,大家喜欢么?

三、本课总结:

这节课就到这里了,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知道了

2、我的感官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感官 2.学会正确使用感官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自己的感官,学会正确使用感官难点:学会正确使用 感官。教学准备

课件:橘子或者苹果纸箱(玩具)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

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我们都是怎么认识这个世界,学习知识的?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出示课件

大家来说一说这些都是什么?我们是如何使用他们的?眼、耳、鼻、舌、手、

《活动二》、观察橘子(苹果)

拿出橘子,问大家这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知道它是什么味道么?怎么知道的?看一看、摸一摸、问一问、尝一尝

《活动三》、盒子里面有什么?请同学上台来试一下。 苹果、火腿肠、文具盒、卷笔刀、积木…

谈话: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正确的使用我们的感官呢?看电视,看电脑一定要离远一点,声音要小一点 未知的物品不要随便闻或尝

《活动四》、你周围的事物,有哪些分别可以通过眼、耳、鼻、舌、手、皮 肤感受出来?

三、本课总结:

这节课就到这里了,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知道了

五、关于科学,你还想研究什么?

六、布置课下活动

猜一猜:准备一些物品,让别一个同学把眼睛蒙,摸一摸或闻一闻,说出是 什么。

3、放大镜

教学目标:

1.能说出使用放大镜的方法和用途。 2.能正确使用放大镜并描述观察结果。

3.能对放大镜产生浓烈的兴趣,了解工具是我们学校科学的好帮手。

难点重点:能说出使用放大镜的方法和用途。 难点:能说出使用放大镜的方法和用途。

教学准备放大镜、带盖的瓶子、装水的烧杯、圆形鱼缸及金鱼、小花、布条、报纸、小字的书、指纹等教学过程集体备课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会了如何使用自己的感官来研究科学。出示课件图片花太小,看不清。以此引发学生思考:“当我们看不清楚的时候,怎样才能看清呢?你有什么好办法么?”这样就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一放大镜。

“放大镜能够帮助我们看清什么?”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下面的探究活动。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出示课件

放大镜可以帮我们看清小花,看清布上的花纹…… 同学们注意看图片,应该怎样用手拿放大镜呢?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使用放大镜呢? 调整放大镜与物体间的距离直到看清楚为止。

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很多东西,出示图片:比如看不清的小花,蝴蝶翅膀上的纹络(其他小昆虫),帮助老人看报纸,考古学家考古等等 《活动二》、自制放大镜

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放大镜,露珠大家都见过么?大家早上的时候可以注意观察下,或者课下可以在植物上酒点水观察一下。

灌满水的玻璃瓶大家见过么?圆形鱼缸力的金鱼大家仔细观察过么?大家在课下可以自己动手制作放大镜,观察一下。 注意:不要将放大镜对着太阳,小心烧伤,或者引起火灾。课件展示 出示实物。

三、本课总结:

这节课就到这里了,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知道了放大镜可以帮助观察小的物体,学会了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调整放大镜与物体间的距离直到看清楚为止。

五、关于放大镜,你还知道什么?你还想研究什么?

六、布置课下活动

4、身边的植物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能说出草、树等都是植物。 2.初步感知科学研究需要制定计划,能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与探究

过程,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能对常见花草树木的外部形态及用途表现出探究兴趣,从多个角度认识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并能按要求进行合作学习。 重点难点重点: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能说出草、树等都是植物。

难点:能说出草、树等都是植物。教学准备校园取景照片(含各种植物)

教学过程集体备课创设情境:

出示幻灯片:雪深用放大镜观察花,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会了如何使用放大镜观察,也用放放大镜观察了植物,课下你们有没有仔细观察植物啊?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出示课件:校园角落照片。

这是哪里的照片啊?照片的植物真多啊,你都认识那些? 预设:柏树、爬山虎、柳树、杨树等。

那么你在操场还发现了哪些植物?或者你还知道哪些植物? 预设:玉米、白菜、苹果、桃、葡萄等

我们身边有许多植物,小草、大树、庄稼等都是植物。 这些植物与我们的生活都有什么关系啊?

预设:可以吃(做食物)、可以看(观赏用)、可以用(作为资源)、可以治病(入药)、制造氧气(净化空气)防风护沙涵养水源等。

那么植物有这么多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做啊? 预设:爱护植物

你观察这些植物都用到了哪些感官或者工具? 预设:眼、耳、鼻、皮肤、放大镜

不要随便尝植物,很多植物都是有毒的,会很危险。 集体备课

三、本课总结:

这节课就到这里了,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认识了新的植物,知道了植物

五、关于植物,你还知道什么?你还想研究什么?

六、布置课下活动

1、大家下去把练习册中的卡片来填一下,校园里都有什么植物,你的观察方法有哪些。这些植物中有可吃的么?还能做什么用?

2、大家已经认识了哪些植物?

5、认识植物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特征。

2.初步感知科学研究需要制定计划,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的外部形

态,能简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 能对植物的外部形态及用途表现出探究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

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的外部形态。

难点: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的外部形态。能简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教学准备身边的蔬菜水果植物等教学过程集体备课创设情境:

出示准备的实物,同学们这些植物大家都认识么?他们都有什么特点?都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味道?)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出示课件:

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植物,你知道他们都有什么特点么?我们先来观察银杏树,他的叶子是绿色的,形状像扇子,我们称他为扇形叶。银杏果是浅黄色的像球一样是球形的。 梨树的叶子像鸡蛋一样,我们叫他卵形叶,梨成熟后是黄色的,有的圆圆的像个球,有的顶部还有个尖,像个鸭嘴,故称鸭梨。问一问还有梨的香味呢。 牵牛花的叶子是心形的,称他为心形叶。它的花有多种颜色,有红色的,紫X四色的,黄色的白色的。形状像一个喇叭所以也叫刚叭花。向日葵的叶子有的是心形有的是卵形,它的花是黄色的像太阳圆圆的。

这是哪里的照片啊?照片的植物真多啊,你都认识那些? 预设:柏树、爬山虎、柳树、杨树等。

那么你在操场还发现了哪些植物?或者你还知道哪些植物?

预设:玉米、白菜、苹果、桃、葡萄、柳树、杨树、爬山虎、柏树等。

那么这些植物都有什么特点啊? 出示实物:柳树、杨树、葱、等

《活动二》、闻气味辩植物:葱、橘子、大蒜、洋葱等 看书本第12页,花生,国槐,葡萄有什么不同?

三、本课总结:

这节课就到这里了,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认识了新的植物,知道了不同植物有不同的特点。

6、观察蒲公英

教学目标

1.能简述蒲公英的外部主要特征。

2.能用语言描述观察的结果,并于同学讨论交流。 3.能认真观察蒲公英,并且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

能简单描述蒲公英的外部主要特征。

难点:能简单描述蒲公英的外部主要特征。教学准备《科学活动手册》、

彩笔教学过程集体备课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 小伞兵,随风飞,落土地,扎根基。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么? 预设:蒲公英

那你知道蒲公英是什么样的么?(那你知蒲公英有什么特点?)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出示课件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植物,大家还记得我们是怎么观察的么?

那么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仔细观察一下蒲公英都有什么特点,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3页,看看书中的图片,仔细观察,花是什么颜色的?它的花是什么味道?蒲公英长在哪里? 预设:长在地里,花是黄色的/白色的,花是香的/甜的, 同学们除了这些特点你们还知道它有什么特点? 预设:它的叶子是锯齿形的。

同学们,试着把你们观察到的蒲公英画下来吧,看看谁画的最像。同学们,下面小组讨论下书上14页下面的这四种植物各有什么不同? 风仙花(指甲花),菊花,狗尾草 预设:叶子都是绿色的,

叶子的的形状不同,花的形状不同、颜色不同。 我问你答,然后评价。

白色的不是花,而是它的种子。集体备课

三、本课总结:

这节课就到这里了,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知道了蒲公英的花是黄色的,叶子是锯齿状的,种子像个小伞兵……

五、关于蒲公类,你还知道什么?你还想研究什么?

六、布置课下活动

1、大家已经认识了蒲公英,把练习册第八页观察蒲公英填好,在下面粉色的框里画一林蒲公类,看谁画的最像最源亮。

7、身边的动物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周围常见动物的名称。 2.能如实描述观察到的动物。

3.能从多个角度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重点难点重点:能说出周围常见动物的名称。

难点:能说出周围常见动物的名称,能如实描述观察到的动物。 教学准备教

学过程集体备课创设情境:

同学们,图上是小明的家,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二、教学活动:

预设:鸡、狗、猫、鸽子等

我们把鸡、狗、鸽子这些都叫做什么?——动物

同学们,刚才从家里找到这么多的小动物,那么在我们的校里,你都见过哪些动物呢? 树上都有什么动物? 大树周围都有什么动物?

草地里都有什么动物?我们可以用放大镜来看看虫子。 同学们说一说你们都知道什么动物啊? 预设:猪、狗、鱼、大象、骆驼……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动物的图片,老师带大家来认识一下。 那么这些动物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比如说:导盲犬可以帮助盲人走路,我们爱吃的蜂蜜是有蜜蜂采集的,春蚕图的丝可以用来制衣服。作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与我们的生活相关?

三、本课总结:

这节课就到这里了,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认识了很多动物,知道了动物与我们的生活有很多联系。

四、关于动物,你还知道什么?你还想研究什么?

五、布置课下活动

1、大家已经认识了很多动物,把练习册第10页填好

第6篇: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上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上[2011-9-5] 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 植物

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 校园的树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 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 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树的不同之处: 树冠有大小 树干有粗细

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 结的果实不一样 叶片不一样 …… 板书设计: 树的相同之处: 它们都长在泥土里 都需要阳光、水 都有树干、树皮 都有树叶、果实 …… 教学后记:

第三课 大树和小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

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

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比较完成对比表格: 樟树狗尾草 茎颜色 软硬 粗细 质地

叶颜色 形状 软硬 大小 气味

果实颜色 形状 大小 多少

3.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让学生在汇报中能使用这些词语即可,不要求对概念进行背诵,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1.比较汇报内容: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非交叉位置中。 2.全班讨论: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交叉框内。(这是教学重点)

大树 小草

3.总结:从以上唯恩图的表达内容中我知道了树和草的共同点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基本形态结构相同);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还知道了树和草的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们的具体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唯恩图的作用是梳理学生的观察比较结果,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比较相同点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植物生命体的特征,从而指向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对概念内涵的梳理还得从学生实际出发。)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7篇:最新青岛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科学1

1. 走进科学课

一、教学目标:

1、收集有关科学和科技发展的资料,明确科学课研究的对象和学习的知识内容。

2、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3、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初步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二、教学准备:

不同颜色的叶子,图片等等

方法与手段:讨论法、问答法、游戏法

三、教学重、难点:

1、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2、知道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设计

1、导入:

⑴知道哪些科学家的名字? ⑵知道哪些我国科技项目?

2、学习新课;

(一)科学课上要做什么?

1、谈话,简述科学的意义,科学课研究的对象。

2、分析科学家取得某项成就的原因。

3、具体说出科学家的哪些精神值得自己学习, (二)活动过程:(1)

1、看书第二页。

2、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等得了什么?

3、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同位互相交流。

4、小组交流自己的阅读结果.

(三)活动过程:(2)

1.拿出带来的叶片观看一下,叶子是什么样的? 2.小鱼为何改变了方向?(课本第三页)

3、小组代表说发现。

4、教师小结:我们要从小热爱科学,善于观察与思考,能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答案及追求真理。

四、拓展活动

听科学家的故事。学生互相讲。

一年级科学2

2我的“小问号”

一、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学准备:

不同颜色的小动物玩具,图片等等 方法与手段:讨论法、问答法、游戏法

三、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四、教学设计

一、课前交流,初步感悟

1、师:我们在这么美的大自然中,亲近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秘密。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

2、组织学生交流。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师:老师这儿有几样物品,你能提出小问号吗?

师出示:黄色、红色、绿色的玩具、小车等。谁来提问?学生自由提问(只要学生能够根据物品或者是提示提出问题即可,不管问题有没有答案,问题是否科学,都可以。)

2、师:是啊,小车为什么能跑,青蛙为何能跳,这一个个美丽的小问号是多么有趣啊!我们来说说听听。学生各抒己见。

3、师:我们可以自愿组合成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分组,选好组长)

4、全班汇报:

5、看课本第五页的图画,你有哪些“小问号”? (1)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有哪几种颜色? (2)鸟类是怎样繁殖的?...... (3)全班汇报,共同揭秘。对于可以解决的问题,老师可以积极发动学生,师生一起解决。

三、拓展活动 (课后作业)

在课后进行观察,把自己的“小问号“记录下来,我们下一节课讨论。

一年级上册科学3 第3课《看一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道眼睛的作用。

3、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热爱观察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知道什么是观察。

2、理解不同的观察方法和观察顺序,知道不同的方法观察到的结果不同。

三、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上课之前,学生准备好本节课要用的学具:镜子、七巧板。 师:镜子和七巧板都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学生纷纷将自己的学具展示给老师看。

师:很好,都准备的很充分,下面我们就一起带着学具走进科学的课堂吧!

2、活动过程 (1)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带的镜子,通过镜子看一下我们自己的眼睛。

生按照老师的引导面着自己的镜子看自己的眼睛。 师:从镜子里,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发现…… 生2:我发现……

生纷纷积极举手回答自己的发现。

(2)师:那我们的眼睛有哪些本领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七巧板,看看七巧板有哪些颜色?哪些形状? 生:红色、绿色、黄色、蓝色…… 生: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通过眼睛看到的。 教师引导学生并总结:

用眼睛看七巧板的颜色、形状等,就是在观察。 教师向学生明确,这就是眼睛的本领:观察。

(3)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用不同的方法观察,你有哪些发现: 生1:前两幅图都是松树,后两幅都是花生; 生2:第2和第4幅图片,是对1和3的放大; 生3:……

学生积极回答自己的发现。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在观察时,我们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比如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等方法进行,并且不同的观察方法,得到的结果不同。

(4)师:既然我们的眼睛这么重要,那怎样保护我们的眼睛呢? 生1:做眼保健操; 生2:写字姿势要正确: 生3:不走路看书: 生4:……

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并展示如何保护眼睛:正确做眼保健操;正确的读写姿势;不要躺着、走路、坐车时看书;看书一小时后要远眺几分钟

一年级科学4

4.听一听

一、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知道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耳朵可以辨别声音; 2.知识目标:在教师指导下,能通过观察认识耳朵的外部特征;

3.情感目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能对生活中的多种声音表现出探究兴趣。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塑料瓶、沙子、石子、手电筒、杯子、金属棒 学生准备:塑料瓶、沙子、石子、手电筒、杯子、金属棒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生试着了解耳朵的结构及作用。

四、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1. 教师播放音乐《清晨》。

2. 教师让学生谈听音乐后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器官听到音乐的。 3.板书课题《听一听》。

二、观察耳朵:

4.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耳朵是什么样子的。

5. 自由探索:教师引导学生由内到外观察耳朵的内部结构,引导学生思考要借助什么工具来观察耳朵的内部结构。

学生思考后回答借助手电筒等来观察耳朵的内部。

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结果,例如:“耳朵里面有毛毛”等。 6.敲一敲,听一听它们的声音是不是相同。 教师展示不同材质制成的杯子,并敲击不同的杯子,让学生听杯子敲击后发出的不同的声音。学生根据听到的声音判断杯子的材质,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理由。

7.猜一猜,塑料瓶里面有什么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事先已经放入物体的不透明塑料瓶,告知学生要通过听晃动瓶子产生的声音来判断瓶子内的物体。教师晃动瓶子,瓶子产生声音,学生进行判断。

三、合作交流:

听一听,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插图,学生用语言描述图片中的声音。教师引导学生模仿身边经常听到的声音。

教师总结:用耳朵辨别声音,也是在观察。

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传话游戏”,提醒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取得胜利,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耳朵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体会特别是对观察有了怎样的认识,并表扬学生在本节课中的优秀表现。

一年级科学5

5.摸一摸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冷热、软硬、粗糙、光滑等特征,发展感知能力。

2. 帮助学生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 3. 培养学生用手触摸感知物体的习惯。

二、教学准备:

每人一套材料:三支彩笔,复印纸、纸板、砂纸 方法与手段:讨论法、问答法、游戏法

三、教学重、难点:

用手感知物体的特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

四、教学设计

(一)提出问题

师:请你用手摸一摸自己的皮肤,说说你有什么感觉?(引导说一说摸过的什么感觉,引导说完整句。)学生自由操作,并各自发表意见。

(二)动手探究

1.师:你准备的东西摸上去感觉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捏捏毛巾和纸板有什么不一样?摸摸砂纸的正面和反面又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软硬、光滑、粗糙等词汇。

师:我们能用手摸出软、硬、光滑、粗糙,你们的小手真能干! 2.教师继续提问: 现在请你用手摸摸自己身上,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3.再摸摸其他物品 从箱子中任意摸出一种物品,说说它的特征。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用手摸一摸物品,说一说事物的特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尝试用几个词表达自己的感觉,帮助学生从物体的多方面感知特征与表达。

(三)合作交流

1.准备1—2个学生没有触摸过的东西。

师: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些东西是冷的、热的、软的、硬的、光滑的还是粗糙的?那么谁来试试?

引导学生回答,用手摸摸捏捏,并请几位小朋友上来捏一捏,摸一摸。 2.教师继续提问:你还摸过什么东西?他们摸上去有什么感觉?说出来告诉大家。

(四)拓展延伸

回家蒙上眼睛,摸一摸,分辨出爸爸、妈妈。

五、教师总结本课内容

一年级科学6 6.闻一闻,尝一尝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与同伴互相指认鼻、舌的活动,了解它们都是人体的感觉器官。

2.观赏视频或阅读图片资料,知道鼻和舌的功能,鼻能分辨物体的气味,舌能分辨物体的味道。

3.用感官观察的活动中,训练学生使用感官鼻和舌认识周围事物 4.初步形成保护感官的意识。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感官鼻和舌及其功能,利用感官可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

难点: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气味、味道等方面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

苹果、桔子、山楂各种水果,醋、酱油、白酒、麻油、巧克力、筷子、镜子、水杯6个

四、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我们就来猜谜语,看那个同学猜的又快又准,请听好 (出示课件) 好高一座山,中间两个洞, 有它能闻味,有它能呼吸。(猜一人体器官) 白门楼,红围墙, 里面住个红姑娘,酸甜苦辣她都尝(猜一人体器官) 学生猜出谜底,分别是鼻子和舌头,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鼻和舌,了解它们的功能(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1.认识鼻和舌的功能

(1)教师出示多媒体图片,认识鼻子和舌头。学生拿出镜子,照镜子观察自己的鼻子和舌头。互相说一说,同桌交流自己观察到的

结果。让学生汇报自己观察到的鼻和舌的外貌,了解其结构和功能。

(2)教师出示装有以下液体的四个杯子(分别标序号):醋、酱油、白酒、麻油。提问:猜猜杯中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学生猜测回答 (3)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学生回答:有鼻子闻一闻知道的。(4)师小结:鼻子能帮助我们分辨各种物体的气味,在用鼻子 分辨气味时,要注意安全,在不知道是什么物体时,不能凑近闻,应用手扇着闻气味。(教师示范闻得正确动作) (5)教师出示装有糖水和盐水的两个杯子,提问:一杯糖水,杯盐水,谁有办法能分辨它们? (6)学生交流并回答用舌头尝一尝可以分辨

(7)教师适当补充一些知识,如舌头的哪些部位可以品尝出什么味道?以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

(8)师小结:用舌头可以品尝出食物的味道,各种食物的味道各不相同,在不知道时什么食物时,不能轻易用口去尝,要注意安全。 2.合理运用自己的感官一一鼻和舌

(1)出示课前准备的水果,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向别人介绍你手中的水果(重点是味道或气味

(2)学生分小组拿出各组准备的水果,认真观察(可以品尝),感知水果的味道。

(3)学生小组内交流,组内选取代表进行全班汇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品尝和交流。

(4)教师小结:观察水果时,我们要充分调动眼、耳、鼻、舌、手等感官,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的判断事物的特性。 (三)自由活动

1.观察水果,说一说它们的特

2.学生动手操作,先看一看,再闻一闻,最后尝一尝。

3教师小结:鼻能分辨物体的气味,舌能分辨物体的味道。 (四)拓展活动

教师提出活动建议:课下到校园里看一看花的颜色,闻一闻花的气味。提醒学生室外观察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可随意品尝一些野果 板书设计: 6.闻一闻,尝一尝

鼻子→闻气味

感官 观察

舌头→味道

一年级科学7

7. 玩磁铁

一、教学目标:

1.在游戏中,了解磁铁同极排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2.能在主动探索、反复尝试中找出磁扣的南北极。

3.在合作游戏和探索活动中感受玩磁铁的乐趣。

二、教学准备:

条形磁铁、U形磁铁若干,磁扣人手一个,磁铁玩具

方法与手段:讨论法、问答法、游戏法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磁铁同极排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能在主动探索、反复尝试中找出磁扣的南北极。

四、教学设计

一、探究磁铁同极排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1.情境导入,激趣

师:小队员们,又到了我们一起“学科学,大闯关”的活动了,大家有没有信心闯关成功?别忘了我的口号是“科学泡泡,动手动脑;玩转磁铁,探索奥妙!”大家准备好了吗?有没有信心们?好,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闯关游戏。

2.探究知道新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观察一下磁铁。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磁铁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

学生: (1)磁铁的形状:方块磁铁、瓦形磁铁、圆柱形磁铁、圆环磁铁、圆片磁铁、条形磁铁、U形磁铁。(2)磁铁两端有蓝色,一端红色。(3)磁铁能够吸引铁磁性物质。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 3.游戏:变身小磁铁

师:同学们很棒,请你们任选蓝色和红色小标志的两头,互相对碰会有什么现象?(同颜色的两端相斥,不同颜色的两端相吸。)

二、探究磁铁的应用

1.激趣

师:玩过了游戏,我们休息一下,进行我们的终极挑战。

2.学生探究,磁铁还可以吸引那些物体?(教师适时引导,并观察学生实验情况。)

3.分享实验结果。

4.教师小结,简介磁铁在生活中的 应用。

一年级科学8

8. 玩彩泥

教学目标:

1.彩泥制作学会揉、压、搓等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

2.能随意取橡皮泥,通过分泥、团圆、压扁、挤捏等技能,塑造不同样式的花朵形状。

3.通过学生用彩泥制作花朵,激发学生爱护植物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准备:

课件、彩泥、硬纸板、彩泥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让我们一起拍拍小手吧!

2、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好朋友,它的名字叫圆圆,它想和大家一起玩游戏。你们愿意吗?

一、 基本部分:

1、游戏:《彩泥变变变》 ①、 揉一揉:彩泥变成汤圆

②、压一压:汤圆变大饼,比一比谁的饼大。 ③、搓一搓:汤圆变面条,比一比谁的面条长。 ④让幼儿自己变一变,说一说变成了什么。

1、 同学们,彩泥好玩吗?今天是圆圆的生日,圆圆有一个生日愿望?

圆圆:我最喜欢夏天五颜六色的花朵,可是现在是冬天,花朵都枯萎了,我想看盛开是美丽花朵,你们能帮我实现生日愿望吗?

3、老师边播放课件边动手演示花朵的制作过程。

讲解彩泥花朵的制作的过程:

制作一个黄色的小球,五个红色的小球,两个绿色的小球和绿色的长条。按照顺序粘在白纸板上。

师:让我们一起用彩泥做出漂亮的花朵,帮小彩泥实现愿望把!

4、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二、 结束部分:

1、让大家和老师来欣赏一下你们的作品。

2、我们一起去洗洗小手吧!

一年级科学9

9. 玩小车

一、教学目标: 1.对颜色感兴趣。

2.会将小汽车车轮或其他圆形的东西蘸颜色在白纸上滚。

二、教学准备:

准备一辆玩具汽车,拉链等。 方法与手段:讨论法、问答法、游戏法

三、教学重、难点:

会将小汽车车轮或其他圆形的东西蘸颜色在白纸上滚。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你们猜猜是什么?

2.在学生自由猜测时,教师掀掉布,给学生一个惊喜: (师:“看,是什么?”)(小汽车)

师生一起说说小汽车的种类和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这么多好玩的小汽车,你们想不想玩一玩啊?”

(教师讲清楚要求,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玩具汽车玩。)

二、引发兴趣,教师进行示范演示。

1.师:小朋友们,快来看呀,老师的汽车会变魔术!

教师把汽车车轮蘸上颜色在白纸上开过,边开汽车边念儿歌“小汽车,嘀嘀嘀,开来开去真有趣。” 2.引导学生观察小汽车滚出来的画,师:厉害吧,老师的小汽车还会画画呢, 看,是什么颜色的?像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在学生回答像什么时,教师要给与肯定。)

4.师:同学们,你们的小汽车能画画,依靠的是什么力量? (推力 拉力)

三、活动结束

1、每人一个方向盘,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做开小汽车的游戏。

2、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推力或拉力。

一年级科学10

10. 分一分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根据色彩、形状、用途等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个标准进行简单的分类;

2、初步培养学生整理物品的习惯。术的关系。

二、教学准备:

各种颜色的立体快、铅笔等。 方法与手段:讨论法、问答法、游戏法

三、教学重、难点:

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即掌握分类方法。 找到合适的分类标准

四、教学设计

师:孩子们,老师知道你们是懂礼貌、爱整洁的孩子。而且老师还知道你们今天每个人都会表现的非常乖。

一、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分类需求

那下面请小朋友们看大屏幕,(出示第一幅图)。仔细观察后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吗?

生1:书架上的书很乱; 生2: 玩具到处都是; 生3: 笔、桌上、地上都有…

师:很乱。那孩子们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很乱呢?请生自由回答。

师:孩子们说的都对。小猴自己也说了,好乱呀!播放课件。 师:Ppt出示第二幅图

师:孩子们,下面我们看看小猴整理后的房间,你感觉怎么样? 生自由答。(整齐)很舒服(或很整齐)。 那孩子们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很舒服呢?

师:回答的真不错。所以呀,我们平时都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共同学习。

之前老师已经请小朋友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预习了关于分一分的内容。

师: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听清要求:(

2、3个同学)你是怎样整理自己的书包的?(出示课件)(善于捕捉学生回答问题的信息,灵活处理)

生自由汇报:语文放在一起,数学放在一起,文具放在一起等

师引导总结:把书放在一起,作业本放放在一起,学具放在一起等。

师:看来呀孩子们真能干,学会了整理自己的书包。真了不起!

三、练习

1、师: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把桌子上的小棒自己独立的试着分一分; 老师看哪些同学能干,分好用坐姿告诉老师。(老师巡视,捕捉信息,灵活处理)

2、请同学们把小棒快速地放到桌子的左边然后用坐姿告诉老师。那下面我们来展示展示你们的本领。老师相信你们行。

3、练习(出示课件)

(1)把生活在水里的动物涂色。

师:请同桌之间小声地相互讨论,然后再回答问题。(生自由答。)

(2)整理玩具,分类摆放。

11 11.运水游戏

一 教学目标:

1、知道水会流动,具有流动性。

2、通过设计运水方案,知道科学探究要围绕已提出和聚焦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初步了解水的流动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3、在探究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 教学重点:知道水会流动,具有流动性。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水的流动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 教学准备:海绵、勺子、水。 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水会流动,具有流动性。

2、通过设计运水方案,知道科学探究要围绕已提出和聚焦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

3、在探究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课件:水流的声音。

(1)让学生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水声)

(2)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水?是什么样的水?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行运水游戏。(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一)想办法,把水从一个水槽运到另一个水槽中。

1、活动准备:每个小组准备两个水槽,一个装满水。

2、提出问题:把水从一个水槽运到另一个水槽中,不能用水槽直接倒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呢?

学生交流自己的方法,小组间相互评议、补充。

3、展示工具资料,引导学生看一看,猜一猜:哪些工具能运水?哪些工具不能运水呢?

4、学生自由选择运水工具,验证结果。 教师提出运水活动要求: (1)两个水槽之间要拉开距离。 (2)不要把水洒到外面,不要弄湿衣服。

(3)每样工具都要试一试,把能运水的与不能运水的工具分开放位置。

5、学生开展运水活动,教师参与其中,适时指导。 (1)指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转换运水工具。 (2)指导学生合理搭配运水工具。

6、交流自己的活动发现。 (1)哪些工具能运水?哪些工具不能运水? 学生交流重点:为什么有些工具不能运水? 教师小结: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水是流动的。 (2)同学们选择了哪种运水工具?是怎样运水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运水方法,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海绵,针管等吸水工具是怎样运水的。

7、活动延伸:用虹吸现象运水。

一年级科学12

12.认识水

一、教学目标:

认识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二、教学准备:

水、烧杯、水槽、量筒、不同形状的其他容器等。 方法与手段:讨论法、问答法、游戏法

三、教学重、难点:

在教师指导下,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借助简单的工具观察水的形态特征。尝试多角度、多方式地认识水的特点。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教师出示课件有关水的图片? 学生观看。

2、谈话:我们生活、生产都离不开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水。(板书课题)

12、认识水

二、认识水

1、你们知道哪些水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回答。

2、你闻一闻容器里的水,是什么味道?尝一尝什么味道?

板书:无色、无味、透明、易流动

3、出示白醋、清水、橙汁、白糖水,让学生分辨出来。

方法指导:一看二闻三尝

4、出示书中插图。小明不知道水是什么形状?我们来帮帮小明好吗? 学生说水倒入桌上容器的形状。

5、实验证明水倒入容器后的形状。

(老师演示将水倒进不同容器中,学生观察水的形状。)

三、拓展活动:说说自然界中哪里有水,学生互相交流,师小结。

14

14、把它们放到水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动手尝试、实验,从中发现有些物质会溶解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

2.学生在观察比较、探究的过程中,能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通过对实验现象提出异议,锻炼学生交往合作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态度

二、教学准备

课件(动画片)、食盐溶液、雪碧饮料、白糖溶液、白醋溶液

三、教学重难点

有些物资溶解在水里,有些物资很难溶解在水里

四、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活动想一想”一一动画片“小马过河”! (1)故事中蕴合着,食盐能溶解在水里的道理

(2)“你从故事中至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可以说出来食盐溶解在了水里这种现象,但是用间不一定准,这里也不要特意调“溶解”这个词

溶解在了水里这种现象。但是用词不一定准确。 这里也不要特意强调“溶解”这个词

2、活动“尝一尝”

(1)出示四杯液体(食盐溶液、雪碧饮料、白糖溶液、白醋溶液。

(2)先看一看,猜一猜,再尝一尝

(3)说一说,只靠眼睛看是不够的,在认识物体的过程中要各种感官一起用

(4)安全教育:但是不是所有的液体都可以尝一尝,一定要在确定安全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否则的话摸一摸,尝一尝、闻一闻都是很危险的

二、新授:知道水里面是有杂质的

1、活动“看一看”

(1)先请大家看一组图片,图片展示了各地的水流美景,这些大自然的景色深深的吸引着人们,人们争相前往去到那里。人们的游览带来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为这些景色拍下了许多美丽的会议 (2)再来看一组照片,图片中展示了人们游览过后,大自然的水流收到了严重的污染颜色、气味、美景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大自然是伤心的

再来看一组照片,水里的杂质经过鉴定,对人体是有害的,可能导致各种疾病,这一组照片向同学们展示了各种因为水源污染而对人们生活造成的一些上海

(3)请你来说一说,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你将来能为人们做些什么?说一说自己的向他和理想,做一个环保小卫士

2、活动“做一做”--“做一杯饮料”

(1)准备各种可食用的添加材料,让饮料变得更好喝

(2)通过观察发现,有些材料可以溶解在水里,有些则不可以 (3)初步了解,什么是溶解

三、课堂小结

在同学们初步了解溶解的现象之后,为学生们揭示什么是溶解,溶解的现象及定义,简单向同学们介绍,建立感官认识的同时建立知识结构

一年级科学15

15. 放大镜

一、教学目标: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二、教学准备:

放大镜、平面镜片。笔等。

方法与手段:讨论法、问答法、游戏法

三、教学重、难点:

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放大镜是“凸”“透”镜

四、教学设计

一、问题与猜想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我来介绍一下放大镜。(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介绍)。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1)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2)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二、探究与实践

1、 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拓展与创新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说说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尝试利用放大镜来放大物体。

四、小结

一年级科学16

16. 我的削笔刀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几种削笔刀,并了解其用途。

2.初步知道削笔刀的发展过程,感悟制造刀具的材料和工艺已经并将继续不断发展。

教学重点:知道选用合适的削笔刀更能提高削铅笔的效率。 教学难点:理解技术的发展使制造工具所用的材料和工艺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教学准备:剪刀、菜刀、削笔刀、指甲刀、手术刀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刀具,不同的刀具被用来切割不同种类的物品,但外形也不相同。

二:问题与猜想

1、出示铅笔 这些铅笔没法用了怎么办?

2、学生自由回答,根据回答师说:同学们真棒!知道的那么多呀!

一、 探究与实践

1、你门还想不想知道使用哪种削笔刀方便?学生亲自体验(注意安全)

2、展示交流:使用哪种削笔刀方便?为什么? (使用转笔刀既省时、省力、又安全。)

五、拓展与创新

1、科技产品给生活带来哪些变化?举例说明。(计算器具、交通工具等)

2、师小结

第8篇:XX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湘

教版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

校园寻“宝”【一周一】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模仿科学家一样地去寻“宝”能寻到合适的探究材料。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科学知识目标:通过阅读学习和实际体验,让学生对科学探究和科学学习有初步了解。教学重点:引领学生学习达尔文的探究方法来开展自己的寻宝活动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

教学准备:纸和笔、一个小盒子

教学时间:一时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一、学习卷首语,介绍指南车,我们从校园开始走进科学。

二、介绍科学家达尔文。

教学新

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

1、4页的内容。

二、达尔文是怎样寻宝的,谁能给大家说说?认真观察—了解记录—采集标本—整理资料—分析研究

三、学习达尔文进行寻“宝”游戏。

、介绍游戏要求。(活动范围及安全事项)

2、查看寻宝清单。

3、开始校园寻宝,用纸和笔记下寻宝时的发现。

4、“百宝箱”收集宝贝。

四、交流寻“宝”发现,

拓展延伸

教师检查“百宝箱”,总结全。布置学生保留“百宝箱”,下节带来继续研究。

板书设计:校园寻“宝”

、了解科学家:达尔文

2、寻“宝”游戏

教学后记:孩子们对于新接触的科学这一门学科都很感兴趣,上时都很认真,年龄特点吧时间长了有的孩子注意力有些分散。

2观察宝贝”

【一周二】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学习并模仿达尔文进行细致观察,能用语言或简单的文字、图画记录被观察物的特征,同时提出问题并试着作出初步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观察与思考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三)科学知识目标:观察、认识一些自然物的性质。

教学重点:学习模仿达尔文进行细致观察并了解观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抓住被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

教学准备:放大镜、前一找到的“宝贝”、记录单

教学时间:一时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一、展示找到的宝贝

二、你们为什么觉得它是宝贝呢?它有什么特别吗?你是怎样发现它的特别之处的?你们很不错,发现了那么多。

教学新

一、只有细心观察的人才会有收获,我们这节就带大家学习达尔文观察宝贝。板书:观察宝贝

二、学习讨论达尔文的观察方法

、观察的基本过程:观察、记录、提出问题(初步猜想、解释)

2、观察的基本方法:看、摸、闻、听、尝

三、观察宝贝

、如果每组选一样你们最感兴趣的宝贝观察,你们选哪一样?打算用什么方法去观察这个宝贝?(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教师指导完善,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

3、学生观察宝贝,教师巡视指导。

4、讨论交流。小组成员整理好桌上的“宝贝”,填写记录单。分组说说你们的宝贝的特点及运用的观察方法。对于你们的宝贝,有些什么问题,有什么解释吗?小结:哪个宝贝最有价值?

拓展延伸

一、活动:认领宝贝

、观察一颗宝贝石头

2、上交石头

3、认领宝贝

4、小结

二、全总结

板书设计:观察“宝贝”观察的基本方法:看、摸、闻、听、尝顺口溜:眼耳鼻舌手人人身上有帮我认东西是我好朋友

教学后记:活动过程中同学们都很积极,能认真观察,总结和口语表达能力要培养。

3整理百宝箱

【二周一】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事物的共同特征,对它们进行简单分类或排序,并能叙述自己分类的理由,懂得给事物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

2、能简单处理收集到的研究材料。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独立观察和思考,能乐于和其他同学合作。

2、善待被寻来的小动物,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观念。

(三)科学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分类,分类有什么好处,了解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习“在事物的各种特征中找共同特征”,以共同特征为基础进行简单分类。教学难点:能根据事物的共同特征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分类或排序

教学准备:纸盒或瓶子作标本容器、标签纸、胶水、真标本

教学时间:一时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学生拿出“百宝箱”,引导学生模仿达尔文的做法,整理自己的“百宝箱”。

教学新

一、给“宝贝”分类

、学生检查“百宝箱”,想出自己的分类方法。

2、小组交流分类方法,全班汇报讨论。

3、说说自己分类的理由,说出分类的标准。

4、教师小结活动情况,强调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

二、制作标本

、科学家为了长期研究“宝贝”把它们制成标本,我们也来试试。

2、老师出示石头标本或树叶标本,激起学生的制作热情。

3、介绍标本的制作方法。

4、分小组制作标本,教师指导。

拓展延伸

一、标本展览,成果交流。

二、“走进科学”单元评价

板书设计:整理“百宝箱”

一、给“宝贝”分类

二、制作标本

教学后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兴趣很高。并且能够基本按照特点进行分类整理。

第9篇:小学美术一年级---《乘上大船游世界》教案

课题:乘上大船游世界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简析:

本课是引导学生选用多种材料、工具、进行各种船的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采用撕、画、剪、拼贴纸工制作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2、引导学生认识轮船是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通过想象大胆表现各种轮船的造型。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大胆想象,并画出、做出与别人不同的轮船造型或画面情景。

2、引导学生能够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运用于作业中。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展现各种轮船的课件,准备图片、录像资料及各种绘画制作工具。 2、布置学生回去搜集各种轮船的照片。学生准备铅笔、蜡笔、彩笔、剪刀、胶水、彩色纸等各种绘画制作工具。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轮船的图片,说说自己从家长口中、电视、书本中得到的关于轮船的知识。 活动二:

教师通过课件、图片、录像资料向学生展示各种轮船的造型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望。

启发学生想象祖国现代化蒸蒸日上,同世界各国交往与日俱增,水上交通日益繁忙的情景,想象自己乘着大船游世界的美好情景。 活动三:

你想乘一艘什么样的船来游世界呢?

参考着图片来画一艘大轮船,也可以想象着画。 活动四:

将大家画的轮船贴到一起组成一支船队。

布置下节带多种材料、工具来运用多种手段表现轮船。 第二节: 活动一:

出示纸折船,问学生:“你还会别的纸折船的方法吗?”启发学生回忆并向大家介绍自己会的、看到过的纸折船的方法。 活动二:

欣赏书上的范作,启发学生思考:除了用纸来折,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做船?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工具材料,利用多种造型手段大胆、自由的表现立体的船。引导学生合理分工集体制作,如在一个组中,有做船身的,有做船帆的,有做桅杆的,有做其他设施的„„ 活动三:

作业完成后布置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

提醒学生收拾工具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卫生的整洁。 课后拓展:

回家收集一些表现水上交通工具的图片,通过想象自己设计未来的轮船。 教学评价:

1、是否对课程内容发生兴趣,并激发出对想象、创作的热情。

2、是否积极的动脑筋,大胆想象,并画出、作出与别人不同的轮船造型或画面情景。

3、是否能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运用于作业之中。 札记:

由于前几节课一直使用橡皮泥作东西,所以这次有不少的学生仍然使用橡皮泥来做船。在我稍加引导之后,孩子们将纸、数学学具盒里的小棒、花片等与橡皮泥结合着来做船,效果还真不错。这样,学生在愉快的造型游戏中自然的理解到了“综合材料”的使用可以使作品的效果更加丰富、多变。这比老师去讲授效果要好得多。

上一篇:销售人员英语下一篇:旅游工作会议领导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