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美术教案(精选9篇)
活动教案1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一、活动主题:纸
一、教学目标:
教师:
1.将学生引向生活,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2.引导学生明确活动意义,了解纸的发明及变迁过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
1.学生能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通过调查、收集、讨论,让学生获得与纸有关的知识。
3.树立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方式:收集、调查、访谈、讲座、宣传、三、上课时数:6课时
四、教学的过程:
一)课题的提出
谈话:同学们打开书包一定会发现我们的学习用品中纸最多。纸在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有着广泛的用途。纸最初是做什么用途的?现在又有那些用途?
除了书上图片里的纸制品,你们还知道哪些东西是用纸做的?
当代的纸产品已不单纯是书写和印刷的文化用品,它有了更广泛的用途。让我们走进纸的世界,了解纸的诞生、探索纸的发展和未来。
(板书:纸的变迁)
(二)课题的确立
谈话:你对纸有那些了解?哪些与纸有关的问题是你感兴趣的/
引导学生把想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类。经过整理后,最后确立以下五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并大体确立了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
1.纸是谁发明的,发展史是怎样的?(查阅图书资料或上网查找)
2.纸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在生活中观察、并通过调查、访问等)
3.造纸的原料有哪些?过程是怎样的?(查阅图书或上网查找)
4.纸的浪费(1)学生用纸的浪费(2)教师用纸的浪费(3)由于垃圾分类不当而引起的纸的浪费(调查问卷、实地采访并和暗访相结合)
5.节约用纸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查阅资料、上网查找)
(三)自主合作、确立小组
1.思考:确定研究主题和相应的方式后,如何将课题付诸实施呢?
2.分组 让全班学生根据各自的爱好、特长及家庭住址等因素,从五个问题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凡是选择同一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合作小组,并推选出一位组长和副组长。最后老师对组成的小组进行适当的协调。在组长、副组长的召集下,小组讨论,并根据自己小组的研究需要,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请教有关老师。
3.各小组制订活动计划
4.开展调查研究活动
活动二:资料交流
(一)整理资料
指导学生整理资料,做好资料交流的准备
1.资料汇总
2.分类
3.汇报方式
(二)各小组汇报调查研究成果
活动三:小组汇报
一、各组汇报
生生互评、教师评价。
资料:纸的发展历程
(一)通过那些途径查找到资料并通过多次整理而得出纸的发展史
隋唐时期,著名的宣纸诞生。(在宣纸的主要产地安徽宣州有这么一个传说:蔡伦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他一直想制造一种特别理想的白纸,用来替师傅来画像修谱。但经过许多次的试验都不能如愿以偿。一次,他在山里偶然看到有些檀树倒在山涧旁边,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蚀得腐烂发白。后来他用这种树皮造纸,终于获得成功。由此可以断定:利用树皮制造宣纸,在唐朝时候就比较盛行了。)
(一) 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 能够理解并且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也就是透视现象。孩子们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规律, 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如剪贴、粘贴、拼贴、绘制) 来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
(二) 过程与方法:用欣赏学生生活中的透视照片导入新课, 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规律, 也可以通过动画片的欣赏, 让孩子们了解怎么表示透视现象。最好通过各种绘画手段, 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 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 感受绘画快乐。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方法:先让孩子们欣赏生活中关于透视的照片, 然后欣赏动画片, 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 然后小组合作, 通过拼贴作品的动手实践活动, 来拓展孩子们的创作思路, 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生活照片、影像资料或课件、彩色纸、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能显示透视的生活照片, 提问:孩子们观察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规律?教师引导, 近处的什么大 (高) ?远处的什么小 (矮) ?然后让孩子们总结。 (同样大小的物体, 距离我们近的看起来比较大, 距离我们远的看起来比较小, 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在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的前面。这就是一种透视现象, 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内容———前前后后。)
板书课题———前前后后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 探索新知
1.让孩子们欣赏动画片《热气球升空》。仔细观察如何表现气球的一前一后的关系, 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进一步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可能回答: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 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也可能回答: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出示有透视现象的学生作品, 让孩子们欣赏, 教师引导, 从而再次拓宽孩子们的创作思路, 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情感。
(三) 能力反馈, 动手实践
1.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 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
3.作业要求:用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前后关系的风景画。步骤要求:先想好内容, 用彩色纸剪好相关景物, 注意景物的前后遮挡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 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 (绘画, 拼贴, 或两者结合) , 多多鼓励孩子们自己创作。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四) 作业点评
引导孩子们作品自评、互评, 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创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总结: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随处可见, 我们今后一定要留意观察。
(五) 课后拓展
表演《草原上》。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为四四拍、羽调式,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歌曲的第2~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草原上》,通过听、唱、舞、奏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初步感受内蒙古地区的民族风格。
2.能认真学习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全音符,掌握好一字四拍处的拖音,并能唱准“3、5、6”三音的音高。
3.能即興编舞、编配伴奏,培养良好的创造力和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草原上》。
【教学难点】
一字四拍处的拖音。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教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能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做律动)。
2.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so、la、mi三音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1.音乐导入,进入情境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到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看一看、走一走。请大家看后说出这是我国的哪个少数民族?你是怎么知道的?
(1)播放课件《草原风光》(背景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
(2)师生展开关于蒙古族风情的讨论。
(3)师小结:大家说得非常好。蒙古族人民自古以来,以能歌善舞著称。骑马、射箭、摔跤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今天我们要来当一回蒙古人,唱蒙古歌,跳蒙古舞。
2.播放歌曲《草原上》。
(1)聆听歌曲,说说歌曲唱出了草原的哪些特点。
(2)用听唱法学习歌曲,轻声地跟着录音范唱学习歌曲。
(3)听辨音的长短: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唱这首曲子的时候,在同一个小节里有的歌词唱得短一些,有的要唱得长一些?哪些字唱的是长音?
一起跟着琴声练习长音,尤其是一字四拍的拖音,教师范唱,提醒学生一定要唱够拍数,声音要稳。
讲解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全音符。
(4)集体跟伴奏演唱,说说怎样才能唱出草原辽阔的感觉。
(5)再次演唱,用响亮的声音唱好长音,唱出草原的辽阔和草原人的豪迈。
三、表现与创造
1.为乐曲伴奏
(出示:碰铃、三角铁、双响筒、手铃)
(1)现在这里有些打击乐器,你认为用哪种乐器可以表现出长音?哪种乐器表现短音?
(2)如果用碰铃和三角铁为乐曲伴奏,在哪儿开始比较合适?为什么?
学生用三角铁和碰铃在长音处敲击,为乐曲伴奏。
(3)如果用双响筒和手铃呢?
学生自己创编。
(4)用四种乐器为乐曲伴奏。
2.激发兴趣,创编舞蹈
加上伴奏的乐曲真好听,你们看草原上的小朋友被你们的歌声吸引了,都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1)师点击多媒体,播放蒙古舞蹈。
(2)师示范蒙古舞基本动作,学生跟着学。
(3)请学生用刚学习的动作为歌曲《草原上》编排舞蹈,分小组进行。
(4)集体在歌曲的音乐中载歌载舞。
四、拓展:体验民俗
蒙古族地区每年七、八月间都举行隆重的那达慕大会。现在就让我们去看一看,随豪放的蒙古人疯狂一下吧。
1.播放课件《那达慕大会》(背景音乐:《草原上》)
2.出示四幅画面(摔跤、射箭、骑马、挤马奶)。师选择不同的画面,全体学生做出相应的表演。
今天,我们来到美丽的大草原做客,学会了蒙古族歌曲和舞蹈,并且在此基础上敢于大胆创编,你们表现得都很棒,老师真为你们骄傲。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热爱,再次唱响《草原上》。
一、考核宗旨
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在美术学习上所取得的成绩,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美术学习,进一步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以实现在美术学习上的持续发展。同时,通过评价促进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美术教学,进一步了解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能。
二、考核细则
美术期末考核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测试成绩相结合的方法。具体采用平时习作的成绩,美术创作积极性,以及参赛得奖和期末测试共同评定考核成绩。评定成绩各按A(100——80)、B(79——70)、C(69——60)、D(59——59以下)进行评定。凡两项被评定为优秀的则总评给与优秀。
三、考核内容
1、测试内容 :自由画
2、评定标准
A——能准确的运用颜色的搭配,具有丰富的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画面传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B——能准确的运用颜色的搭配,具有丰富的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C——能准确的运用颜色的搭配,具有较好的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D——能准确的运用颜色的搭配,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和潜在的创新。
第五课《塑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塑料的优缺点。
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比较方法认识塑料的优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当爱护环境小标兵。教学准备: 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分别出示塑料椅、塑料盆、塑料杯,提问:这些物品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2、再出示小尺提问:它呢?又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3、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下,我们周围有哪些物品是塑料组成的?
4、谈话:塑料也是一种重要的原材料,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研究塑料的一些性质。(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比较塑料和其他材料,找出其优点。
1、观察塑料尺、木尺;塑料杯、玻璃杯;木板凳、塑料板凳;塑料盆、陶瓷盆;纸袋、塑料袋,比较一下,看看塑料有哪些优点。
2、学生分组观察、比较、交流。
3、学生汇报本组的比较结果。
4、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
(1)和木尺比,塑料尺具有透明、轻便、弹性好的优点;(2)和纸袋比,塑料袋具有相对牢固,不怕水的优点;(3)和玻璃杯比,塑料杯具有轻便、隔热、不易碎、的优点;
(4)和陶瓷盆比,塑料盆具有轻便、弹性好、不易碎的优点;
(5)和木椅比,塑料椅具有轻便,易叠放,不占地方的优点。
(二)、讨论总结塑料的优点。
1、讲述:通过以上比较,我们知道塑料的许多优点,同学们分组总结一下塑料的优点有哪些?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
轻便可塑、牢固有弹性、透明隔热、色彩鲜艳、价格便宜、经久耐用。
(三)、塑料的缺点及治理方案。
1、讲述:刚才我们了解了塑料的优点,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有优点必然有缺点。那你们知道塑料有什么缺点吗?
2、学生讨论、回答。
3、讲述:塑料有一个显著特点,同时也是它的最大缺点:它们不易分解(腐烂),埋在土里几百年也不会发生变化,这对环境是极为有害的。
4、提问:不易腐烂的塑料,对环境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5、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6、讲述: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塑料对环境的污染也是极其严重的,如废塑料堆积如山,占用土地;威胁海洋动物、影响市容、使农作物减产、点燃后污染空气等。
7、认识白色污染及危害
谈话:既然塑料的危害如此之大,那怎样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8、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9、教师总结:
(1)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物品;(2)回收利用废旧塑料;(3)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活动;(4)使用可降解塑料……
三、拓展应用:
1、废弃的塑料该怎么处理?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总结
一、教学内容:人音版第五册第二课《草原》《草原上》︱
二、教学目标 :
1)情感价值观:通过对歌曲《草原上》的学习和表演,能让学生感受草原大自然的美引申出对草原的赞美热爱之情。2)过程与方法:歌唱教学 模唱,模仿
3)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课的学习能有感情的演唱出《草原上》
三、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甜美抒情的情绪:
四、教学难点 把握歌曲演唱的连贯性,五、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为4/4拍,羽调式,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使人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情景之中。歌曲的第2至第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六、教学准备 课件PPT 钢琴 七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师:现在上课了,同学们好!1 0 2 0 3 0 05 67 1 老师您好 老师您 好!一:导入:,1.播放蒙古大草原PPT 图片创设教学情景
今天老师呢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看看那的景色那的人们的生活(出示PPT 草原图片/短片 伴奏音乐草原上)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让学生跟着《草原上》的伴奏音乐,欣赏内蒙古大草原的风景,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草原之美)
【设计意图】本歌曲本身就是个非常动听成功的歌曲,让学生第一时间来感受歌曲的美感,环节设计2:
1)学生先聆听第一次,然后要求学生听完歌曲后讲述画面,2)播放PPT画面蒙古大草原,比较学生所讲出的画面情景创设情景。(可以多听一次)二.点题
同学们刚刚播放的视频里,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啊? 对大草原、牛羊
蒙古包………… 大家觉的那里的景色美吗?/很美。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和草原有关的歌曲,请同学们打开书的第六页今天学习《草原上》
三、新歌教学
1、聆听歌曲(感受情绪)
刚刚我们已经听了一次歌曲的旋律,现在再来听一次听完后请你说出你的感受(播放歌唱版本《草原上》)
请说说你的感受,你听完了感觉怎么样?很美,很好听我仿佛看到了…………
2、读歌词(了解歌曲中是怎样描写草原风景的)1)、老师有感情的带读歌词,(效果是在读歌词过程中去感染学生)2)、学生模仿跟着老师再读一遍歌词、有感情的读 3)、再一次聆听歌曲(进一不感受歌曲的情绪)在过门笛子吹响的时刻像学生们述说:一个美丽的草原,蓝天是那么的高,太阳照耀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很美很美……草原上有羊儿马儿在奔跑,…………请听(说的过程中注意要绘声绘色的,有感情的说故事以便符合曲子过门音乐的音乐气氛)
4)、学唱歌曲
大家可以看到歌曲很短,我们刚刚已经听了几次都已经很熟悉了现在我们来学唱歌曲
5)、带着学生跟着老师的钢琴演唱,注意唱的时候不要大声,大家要唱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6)、针对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提示和改正。
7)、分组演唱 第一段第一句女演唱第二句由男声演唱 第二段 全班齐唱
结束句把第二段第二句重复一次渐慢结束全曲
8)、加进打击乐伴奏:碰铃 2对沙锤1对
老师先示范怎样正确的伴奏乐器使用方法,请同学上来伴奏歌曲 全班加伴奏表演一次
9)、尝试环节加进简单的舞蹈为歌曲伴舞
10)、教学成果展示:全班一起表演学习的歌曲《草原上》
一、案例描述
《秋天的雨》这篇文章用了多种修辞把秋雨拟人化。教学伊始我就播放秋天美丽的景色, 让学生直接感受秋天的美好, 随风起舞的落叶、令人垂涎欲滴的水果, 还有那淅淅沥沥的秋雨, 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又给全文的教学作了一个很好的情感铺垫。欣赏完之后, 我问:“你欣赏到了什么?你欣赏了景色之后, 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表达呢?”学生非常感兴趣, 用了很多学过的词语:景色宜人、层林尽染、春华秋实、瓜果飘香、金秋时节、叠翠流金。学生说出了许多描绘秋天的精彩词汇, 让人感觉仿佛秋天真的到了。真是“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感受秋天。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他们借助字典以及以前学过的一些记字方法, 互相指正读错的字音, 不一会儿便把整篇文章读通顺了。
接着, 我来个问句式陈词:“孩子们, 秋天的雨美吗?”所有的学生都说太美了。我接着追问:“美在哪里?”学生们的概括能力都很强, 有的说是颜色美, 有的说是气味香, 有的说是秋的信息美。于是, 我顺着学生的思路, 说:“秋天的雨好美, 带着它那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把颜色都送给了谁呢?”有个学生脱口而出:“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我拿出一片画好的银杏叶, 说:“作者真会观察, 大家看, 这片叶子像什么呀?”学生抢着说:“扇子!”十月深圳的天依然有些热, 我下意识地用银杏叶扇了几下。有个孩子注意到了, 高喊:“老师在扇扇子!”在场听课的老师都乐坏了, 我觉得有点窘。不过, 恰巧为我解释“扇”多音字和“炎热”作了很好的铺垫。于是, 我更用力表演。“是呀, 我用这把扇子用力地扇哪扇哪, 才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学生马上说:“老师, 扇是多音字, 扇子是第四声, 扇了扇是动作, 所以是第一声。”我还没有来得及表扬这名学生, 另一个学生接着说:“夏天实在太热了, 所以‘炎热’的‘炎’有两个火呢!银杏叶不用力扇, 又怎么能把炎热扇走呢!”于是我改变由我出示生字的做法, 随机调出了“炎热”和“扇子”这两个词语, 让学生由声音回归到生字。很多老师在课后对我这点评价很高。
二、教学随感
1. 联系上下文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 课文内容丰富多彩, 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 从秋天的到来写起, 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 秋天的丰收景象, 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语言优美, 画面、音乐的渲染很容易把学生带进美丽的秋天。但是课文里有许多新词, 如果都放在第一课时学完, 可能要占去大量的时间, 老师精心设计的新课导入, 刚把学生带入秋天的情境中, 就会被这些对学生来说因为陌生而觉得枯燥的文字拉回到现实中来。学生学习的情绪一旦低落, 学习的效率自然会降低。所以, 在词语教学时, 我采用了分课教学的方法, 联系上下文, 把词语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几乎流于无形。如一开始学道:“秋天的雨, 是一把钥匙。”“钥匙”这个词本意是很容易理解的, 但在这里却是一种把秋雨拟人化的写法。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 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 懂得了它深层的意思。如果单独把这个词拿出来, 可能学生只能体会到它的表面意思。
2. 学以致用
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 通过欣赏录像, 拓宽学生的视野, 让他们对秋天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这时学习课文中的写法, 安排了一个说话练习, 学生很自然地就会运用刚才学会的词语。“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让学生在学到的知识与真正的需要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点, 学以致用, 把知识运用到平时的说话、写作和日常生活中去, 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三、案例点评
1.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从情境入手, 采用动作、实物等手段, 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美丽的秋天里, 把一个个生字、一个个词语变成秋天的种种色彩、种种信息, 满足了孩子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整堂课上, 学生兴趣浓厚, 课堂效率高。
2. 意境识字, 生动有趣
(1)上课不尊守纪律,会影想其它同学学习。
(2)他以玩强的意力刻服了困难。
(3)小明的飞机模形做得十分精致,同学们见了赞不决口。
三、课内课外的好词佳句你记下来了吗?请按要求填空。
1.还记得《北大荒的秋天》一文吗?请按课文内容填空。(4分)
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_____________;挺拔的高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__________。
2.看到“自由自在”这样形式的成语,你一定也能照样子写出几个。(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你远在他乡,又逢中秋佳节,你会想起_______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能再默写一句这位诗人写的诗吗?_______________。(4分)
4.你最喜欢的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是:______________(2分)
四、句子世界。
1.小马虎忘记把句子写完整了,请你帮他写完整,并加上标点。(8分)
(1)妈妈一下班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
(3)小红伤心地说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送我_______________
2.分别用下面的词语写一句话。(4分)
(1)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求(用在句子后面):__________
3.判断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请打“√”。(1分)
(1)公园里的花好美啊,一阵风吹来,它们仿佛在仰着头跳舞呢!()
(2)蓝宝石般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
(3)小明长得很像他爸爸。( )
五、读下面的短文,并按要求答题,相信你一定有所收获。
猴子建筑师
猴子自称曾经向著名的建筑师学过技艺,在森林里就以建筑师自居。
猴子来到树下,看到喜鹊正在搭窝,它歪着头看了看,不由勃(bé)然大怒:“停下,停下,你这个笨蛋!巢(cháo)口能朝上吗?应朝下,只有这样才能遮雨,懂了吗?”喜鹊愣(lèng)住了。猴子叨(dāo)念着:“笨蛋。”摇摇头,背着手走了。
猴子走到山坡下,看见兔子正在兴致勃勃地打洞,它歪着头看了看。不由叹口气唉 你的胆子太小了 挖这样小的洞 你只想到安全 万一你站着出来怎么办 应该挖大点 要有长远考虑 懂了吗 兔子蹲在那儿,迷惑地眨着眼睛。猴子叨念着:“短浅。”摇着头,背着手走了,
暴风雨来了,喜鹊进了窝,兔子钻进洞,只有猴子窜进树林,双手抱头缩在一棵大树下,任凭风吹雨打。
1.请给第三自然段中没加标点的地方加上合适的标点。(4分)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念叨()疑惑()有名()思考()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4分)
(1)勃然大怒:_______________
(2)兴致勃勃:_______________
4.仔细阅读短文,用横线画出表现猴子根本不懂建筑的句子。(1分)
5.看了这篇短文,你想对猴子说些什么?请写下来。(2分)
六、轻松作文。(30分)
写话:请围绕“今年的冬天格外冷”这句话发挥想象写一段话。
一、教 学 目 标
1.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唱《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 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2.初步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3.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初步能唱准。4背唱歌曲,并进行表演。
二、教学重点:歌曲的欣赏和演唱
三、教学难点:乐曲情绪的体验
四、教学方法:欣赏法、教唱法
五、课时安排 3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 学 内 容
表演《摇啊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歌曲
1、请同学们说说最喜欢上学期的哪首歌曲或弹一段前奏问学生歌名。
2、唱一唱
三、提出本学期要求
1、分组
2、宣布平时成绩记载项目(采用竞赛法)
3、常规教育
四、新歌教学
1、导入:听《共产儿童团歌》说说乐曲情绪。听《摇啊摇》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2、出示童谣学生朗读歌词
3、放《摇啊摇》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4、放《摇啊摇》录音,体验6/8拍的强弱规律。
7、放录音,学生轻声唱歌词,最后一句重复,唱2遍。记住重复记号。重点练唱: 3 5 1 6 │5.5.│ 摇 到 外 婆 桥
9、连唱
10、跟唱歌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聆听《童年的回忆》
1、导入: 师:让学生交流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忆的一幕(放背景音乐)
2、初听音乐: 边听边用手势按图形谱的形状划动。
3、学生随音乐模仿小兔跳。再随音乐模仿乌龟爬。师:说说谁的行走速度快?谁的行走速度慢? 板书:快慢
4、再听《童年的回忆》
说说第1、2、3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
三、聆听《我们多么幸福》
1、导入: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我们多么幸福》。
2、初听歌曲:说说歌曲情绪?几拍子?
3、介绍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4、复听,学生轻轻地随录音哼唱,即兴舞蹈。
四、听辨练习
1、用LU模唱3 5 6 三个音
2、听一听老师弹奏的两个音中哪个高?哪个低? 3 5 | 5 3 | 5 6 || 5 3 | 3 6 | 6 3||
五、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演唱《小酒窝》,并进行表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摇啊摇》:边唱边表演
三、新歌教学
1、导入:请小朋友看看谁有小酒窝?有小酒窝的小朋友笑得怎样?老师有一首歌,请小朋友听听又是怎样的呢?
2、听录音: 学生交流
3、再听录音,你能听出是两拍子还是三拍子吗?边听录音边按拍子拍手。
4、重点: 31 06│3 0 │53 05 │6 0│
5、放录音,轻声跟唱。教师范唱A B两句,各4小节。重点练唱:
06││53
05 │6 0│唱准八分休止处,采用跟唱法。
6、连唱:边唱边拍手。
7、跟老师轻声唱歌谱。
8、分组排练表演唱。分组展示 师生评价
四、反思
第二课
草原
教学目标:
1《草原上》等四首作品,初步感受这一地区的民族风格。
2、有感情地唱好《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
3、欣赏《草原放牧》《草原巡逻兵》。
4、唱准“3、5、6”三个音的音高,掌握四分音符及二分音符。教学重点:
1、听音乐、编舞蹈、讲故事,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2、唱准音高,进行即兴编曲。教学难点
1、唱准3、5、6、掌握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的名称、写法、时值 教学方法:欣赏法、教唱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草原上》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二:新课学习: 1:导入:谈话法、教师范唱,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听后回答,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2、再听音乐,学生自由随音乐表演,教师可稍做指点。
3、学习歌曲
1)听歌曲录音《草原上》;
2)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小声随唱,轻声跟着范唱录音唱。3)边唱边即兴表演。
三、音乐知识
1、学生跟着琴边看谱边唱唱名。
2、师:歌谱里出现最多的三个音mi、sol、la 教师弹琴,开火车游戏,学生按节奏一个接着一个的唱。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表演《我是草原小牧民》,聆听《草原巡逻兵》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2、复习唱 “3、5、6”三个音。
二:新课学习:
(一)聆听《草原巡逻兵》
1、初听乐曲的“引子”与第一部分的快板音乐。
2、听主题曲调,3、听全曲。
设问:全曲与我们刚刚哼唱的主题有什么关系?速度上有什么变化?
4、听全曲。
5、完成课本上的作业,听音乐排序号。教师简单介绍“笙”的性能。
(二)新歌学习
1、导课:复习《草原上》边唱边表演
师:《草原上》这首歌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首蒙古族歌曲,听完后告诉老师,他的情绪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2、听音乐,表现了小牧民怎样的心情?(学生自由回答。)3学习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4、学生跟着范唱录音轻声演唱。(唱准八分休止符和倚音)
5、学生随音乐自由编创动作表演,老师适时指导。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草原放牧》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二、编创与活动:
1、复习《草原上》
2、复习《我是草原小牧民》(要求:边唱边表演)
3、分组活动:把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再分成三小组,4、分组排练:相互交流,相互评价。
三、聆听《草原放牧》
1、导入:
师:讲解《草原小姐妹》的故事,介绍《草原小姐妹》音乐创作的背景 1)听音乐第一、二段,说说音乐情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学生讨论回答(小姐妹俩对美丽家乡和幸福生活发自内心的赞美)2)听全曲,3)再次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即兴编舞进行表演。
四、编自己的歌
1、出示“3 5 6 ” 三个音符
2、以小组为单位,用已经掌握的3 5 6三音即兴编自己的歌,小组互听。
第三课好伙伴
教学目标:
1.《同伴进行曲》等四首作品,反映了中外少年儿童同伴间的珍贵友谊之情,欢快、热情的音乐体现了好伙伴之间的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
2、聆听《同伴进行曲》,聆听《船歌》,能听辨合唱部分的二声部音调并画出二声部的图形谱。
3、流畅的唱好《原谅我》、《噢!苏珊娜》。
教学重点:
1、聆听、欣赏。
2、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
教学难点:休止符、有感情演唱歌曲。弱起和附点的唱法。教学方法:欣赏法、教唱法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同伴进行曲》,表演《噢!苏珊娜》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发声练习,师生问好。
3、复习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二、聆听《同伴进行曲》
1、初听全曲,了解音乐风格和辨别演奏的乐器类型。
2、分段听,要求能区分两个乐段不同的节奏、情绪。
3、完整复听,队列表演(行进中的)
三、讲授新课:
1、游戏导入——《找朋友》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外国的新朋友——苏珊娜
2、聆听歌曲,按节奏拍手,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3、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4、重点、难点:弱起和附点的唱法。
四、编创活动:
1、出示节奏谱,集体念念,拍拍。
2、视唱3、5、6三个音。
五、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船歌》,表演《原谅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发声练习,师生问好。
3、复习歌曲《噢!苏珊娜》。
二、聆听《船歌》
1、看着歌词初听全曲,(可带上身体律动)了解歌曲内容。
2、复听,说说哪几句是一个人唱的?哪几句是很多人唱的?
3、用不同的表演形式来区分不同的演唱形式。
领唱:一个人划船;
齐唱:集体划船;
合唱:分两组,一组站着划船,一组坐着划船。
三、学唱歌曲《原谅我》
1、导入:说说你如果做了对不起好朋友的事,你会怎样来向他倾诉,请求他的原谅?用一句有节奏的话来说 XX | X.X X X X | X-请你|原谅 我 原 谅 | 我!
2、下面来听一听一位小朋友是怎样用歌声来请求他的朋友的原谅的。
3、学唱:
4、为歌曲伴奏,配打击乐巩固歌曲。
四、反思
第四课 钟 声
教 学 目 标
1.本课题的四首音乐作品,都围绕中外特定的环境下的“音乐与自然”——钟声而创作的不同风格的乐(歌)曲。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提高审美的情趣。2.唱准 音高。
3.初步感受圆号、小号等铜管乐器的音色。
教 学 内 容: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灵隐钟声》,表演《钟声叮叮
当》、《美丽的黄昏》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唱好《钟声叮叮当》。并用轮唱形式表演“黄昏钟声”的情景
2、唱准 4、7、1音高,唱准do—do,3、二声部和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歌曲:《捉迷藏》,边唱边表演
三、音乐知识:
1、按教师手势唱do、re、mi、sol、la a、按音阶唱
b、打乱顺序唱
2、学习fa、si、do 出示4(fa)学生跟唱,教师介绍4和3、5是邻居,唱一唱《哦,苏珊娜》《原谅我》
出示7(si)学生跟唱,介绍4和6是邻居,唱一唱6、7,唱一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出示“1“学生跟唱,介绍它和”7“是邻居,唱一唱6、7、ⅰ,出示音阶图,边做手势边唱 出示视唱曲:
2/4 1 3 5│6 6 5│6 ⅰ 7 6│5 —│1 3 5│6 6 5│4 4 3 2│1—║ 教师范唱
学生跟唱 师生接唱 连唱 指名学生唱
四、新歌教学
1、导入:幻灯出示欧洲教堂 师:这是什么地方?你见过吗? 生:互相交流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澳大利亚民歌《钟声叮叮当》 出示歌词,听录音,注意演唱顺序
3、学唱歌词 a、轻声跟唱
b、比较第一段结束句与第二段结束句的不同处
4、连唱
用流畅的情绪,连贯地唱一边
5、学唱歌谱
五、小结,师生再见。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求:
1、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和电子琴独奏曲《灵隐钟声》
2、编创与活动:用1、2、3、5、6六个音编自己的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钟声叮叮当》分声部唱一唱
二声部合唱,力求音准、和谐
三、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
1、讲组曲《哈里·亚诺什》的故事,介绍《维也纳的音乐钟》
2、初听全曲:你能否听到钟摆的滴答声?学生讨论
3、出示:ⅰ5 3 5 ⅰ 0 5 │ⅰ5 3 5 ⅰ│ 唱一唱主题曲调
复听全曲
师生交流
4、再次复听
四、聆听《灵隐钟声》
1、导入:你们去过寺庙吗? 师:你们听到过庙里的钟声吗?
2、放录音,学生听引子部分——钟声
3、师:在寺庙里除了听到钟声,还有什么声音?木鱼声
4、欣赏全曲
五、用1、2、3、5、6六个音编自己的歌 出示:3/4 Χ — X│X — X│X X X│X— 0║
学生拍打节奏,教师范作,学生分组试编,展示,师生评价
六、小结,师生再见
第 三 课 时
教学要求:
1、表演〈美丽的黄昏〉
2、单元总复习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钟声叮叮当》:分声部唱一唱,二声部合唱
三、表演《美丽黄昏》
1、导入:黄昏的晚霞美吗?请小朋友听一听音乐是怎样来表现的呢?
2、听录音:学生谈感受
听音乐,学生说说是几拍子的? 放音乐,学生试拍 师生随着音乐一起拍打
3、跟着录音轻唱
4、轮唱
5、学唱歌谱A、教师范唱
B、连起来唱
C、进行轮唱
四、小结,师生再见。
第五课 爱鸟
教学目标:
1.鸟,是人类的朋友。让我们唱鸟、爱鸟、护鸟,增强环保意识,增进自然常识,提高审美趣味
2、通过听辨、曲调接龙等形式,提高音乐基础能力与即兴创作水平。教学内容:聆听《对鸟》、《空山鸟语》
表演《一只鸟仔》、《小乌鸦爱妈妈》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求:
1、能唱出台湾民歌的风格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新歌教学
1、导入:
复习本学期学过的不同地区的民歌或童谣《摇啊摇》、《我是草原小牧民》、《放牛山歌》等等,引出课题:《一只鸟仔》。
2、初听歌曲,听后说说,这首歌曲给你怎样的感受? 再听歌曲,3、读一读歌词: 进行识字教学,重点读象声词,模仿出鸟的叫声
4、学唱歌曲
轻轻地跟着范唱录音唱(二遍)分小组自己按照乐谱练习分小组、分角色演唱和伴奏
5、学唱歌谱
设问:这首歌曲的歌谱又哪几个音组成?“ 2、5、6、1、2、3” 教师慢速弹琴,学生轻声跟唱(二遍)
唱谱是不加下滑音记号,注意八分休止符,慢速跟琴连唱。
三、小结,布置课外收集资料,师生再见。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求:
1、学唱《小乌鸦爱妈妈》
2、听辨活动
3、曲调接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新歌教学
⒈导入新课:放伴奏音乐,同学戴着小鸟头饰飞入教室
⒉朗读歌词,指导学生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细细体会小乌鸦是如何爱妈妈的。⒊学唱歌词
① 学生轻声跟着老师模唱。② 找出难唱的地方共同练唱 注意区分 5—3与 5—2 音唱准
③ 老师讲解连音线的唱法:5―∣3―∣5―∣2―∣
4、学唱歌谱
师:这组节奏共出现了几次
都是ⅩⅩ ⅩⅩ ∣Ⅹ Ⅹ ∣Ⅹ—∣Ⅹ—∣ 一起来读一读、拍一拍,然后再一起唱
三、听辨活动
教师弹奏两边,学生听辨,连起来唱一唱,听辨快的同学给予表扬
四、曲调接龙
1、复习学过的1、2、3、5、6一起唱一唱
2、将范作唱一唱,让学生找出接龙的特点
即第二个曲调的开始一个音与第一个曲调的最后一个因是同一个音 曲调与曲调的衔接要按节奏衔接,不能脱节
3、学生分小组即兴接龙
五、小结,师生再见。
第 三 课 时
教学要求:
1、聆听《对鸟》、《空山鸟语》
2、鸟鸣音乐会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聆听《对鸟》
1、导入:复习《一只鸟仔》
2、初听《对鸟》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听后学生自由回答
3、解题:“对歌”是我国民歌中重要的形式之一。如果对话名往往称“对花”,本歌是对鸟名。所以称“对鸟”
4、复听《对鸟》
再次复听《对鸟》,感受甲、乙双方对鸟的乐趣,增加爱鸟的情趣。
三、聆听《空山鸟语》
1、初听全曲
2、复听全曲
3、介绍作者刘天华
4、出示二胡让学生观察实物,并且摸一摸,拉一拉,亲身感受的音色
5、再听《空山鸟语》
四、小结,师生再见。
第六课 放 牧
教 学 目 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音乐与民族、地域有密切的关系,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音调,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2.在上两课掌握“ ”三音的基础上,学习“ ”三音的音高及八分音符的时值。从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技能的学习。
教 学 内 容:
1、聆听《小放牛》、《牧歌》
2、听辩“ ”的练习
3、表演《放牛山歌》、《小牧笛》
4、音乐知识:la do re及八分音符时值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用高亢、嘹亮的歌声唱出山歌风格的民歌。
2、学习la do re及八分音符时值。
3、编创与活动:曲调回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草原上》边唱边表演
三、新歌教学:
1、初听范唱:
2、齐读歌词
3、跟着范唱轻唱歌词:重点: 1 2 3 2 |1 6.| 方法:采用教师范唱让学生跟唱,连唱
再听范唱,用高亢、嘹亮的歌声和喜悦的心情演唱《放牛山歌》。
4、视唱教学:出示 3 2 1| 2—| 1 2 1 | 6 —| 学生读谱视唱,其余曲调采用跟唱法学习。
四、音乐知识
1、复习mi sol la 边唱边用手势表示 学习la do re 手势边唱边做
2、用手势唱准“6 1 2 3 4 5 6 ”各音的音高。
3、将6 1 2 变成不同时值的音符让学生唱 如:6 —、6、6 从而学习八分音符时值
五、小结,师生再见。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求:
1、聆听《牧歌》、《小放牛》。
2、感受两种不同风格、不同音色色彩、不同情绪的音乐。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放牛山歌》
三、聆听《小放牛》
1、导入:
师:刚才我们一起唱了一首高亢的四川儿歌,下面老师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河北民歌《小放牛》
A、教师出示幻灯《小放牛》曲调,教师边弹琴边唱。B、学生跟琴哼唱
2、初听乐曲:
3、听第一段音乐:
师:这段音乐与河北民歌《小放牛》有什么关系? 听完后,学生讨论回答。
4、听第二段音乐:
设问:这段音乐旋律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
5、听第三段音乐
设问:这段音乐在速度上又有了什么变化?情绪如何?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6、复听全曲 听完后师生交流听后感。
四、聆听《牧歌》
五、导入: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曲,听完后说说你的感受。师:范唱民歌《牧歌》
学生谈感受(曲调悠扬飘逸,低回婉转)
六、请小朋友们听一首由民歌《牧歌》为素材创作的小提琴曲《牧歌》。初听音乐。
师:民歌《牧歌》的曲调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听后学生回答
七、复听乐曲
八、与《小放牛》对比欣赏,说说你的感受。教师进行总结、板书。
五、小结,师生再见。
第 三 课 时
教学要求:
1、听辨“6 1 2 ”,2、歌表演《小牧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放牛山歌》要求:边唱边表演
三、新歌教学
1、导入:初听范唱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听后回答问题。
2、出示歌词,学生轻声跟唱
重点: 2 5 5 6 6 | 2 6 5 — | 方法:采用教师范唱让学生跟唱
连唱
3、用愉快的心情连贯地演唱。
4、找自己的好朋友分角色表演唱,5、视唱教学:采用听唱法进行。
6、分小组视唱、歌表演,并进行评价。
四、听辨“6 1 2 ”
1、出示“6 1 2 ”唱一唱
2、进行听辨
3、听辨完成后,跟琴唱一唱
五、小结师生再见。
第七课 妈妈的歌
教学目标:
1.欣赏三首中外名家的“摇篮曲”,初步了解其风格特征。2.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四拍子,并与二、三拍子进行对比学习。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唱《摇篮曲》;听《只要妈妈露笑脸》。 第二课时:听、唱《摇篮曲》(舒伯特曲),讲4/4拍号 第三课时:听二首《摇篮曲》;开演唱会。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四首摇篮曲的对比 教学方法:听唱法 教具准备:磁带、钢琴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表演《摇篮曲》
1.这是一首妈妈哄宝宝入睡时,唱给宝宝听的摇篮曲。 2.听范唱,教师做哄小宝宝入睡的动作。
3.再听一次。这首歌谱同样也是八分音符为一拍,请大家边听边打拍子。
4.为了把这一曲调的节奏唱好,我们先复习一下第三课《愉快的梦》的曲调。
5.用点谱法学唱第一乐句4小节。 6.在教师指导下再学唱第二乐句4小节。 7.学生自学第三、第四乐句(各4小节)。 8.能流畅、准确地完整唱好曲调后,唱歌词。
二、聆听《只要妈妈露笑脸》
1.这是一首孩子唱给妈妈的歌,选自朝鲜歌剧《血海》。
2.初听歌曲。要求了解歌曲的内容。
设问:(1)妈妈为什么不露笑脸?(2)妈妈什么时候露笑脸? 3.复听歌曲。感受朝鲜音乐的风格。
设问:歌曲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音乐在节奏与旋律上有什么特征。 4.再次聆听歌曲:随音乐轻轻哼唱,体验孩子对妈妈的亲切呼唤。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聆听、表演《摇篮曲》
1.本曲教学上采用一个曲目两种形式,既是欣赏聆听又作为歌唱表演,2.听唱结合,听听唱唱,唱唱听听,以加深对这一名曲的理解及表演。3.先聆听《摇篮曲》。 4.师生讨论。
5.学唱《摇篮曲》曲调。
教学提示:穿插讲解4/4拍的强弱规律及指挥图式。
第三句即第5、6小节,在划拍的同时很自然地把第5小节“2?”及“3?”唱得强一些,第6小节装饰音在唱曲调时暂时不唱。 6.再聆听《摇篮曲》。要求学生随音乐轻轻哼唱。 7.跟着音乐唱歌曲。
8.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有感情地表演《摇篮曲》。
二、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一、聆听大提琴曲《摇篮曲》
1.这是一首贺绿汀的名曲。在风格上有浓郁的汉族情调,表现妈妈在哄宝宝入睡时的情景。2.初听第一乐段。
设问:(1)这是中国风格的音乐还是外国风格的音乐? (2)从这段音乐中,你感受到什么情景? 3.师生议论。 4.初听第二乐段。
设问:这段音乐的情绪与第一乐段的情绪有什么变化? 5.欣赏第一、二乐段。边听边画画来表达你对音乐的感受。 6.聆听全曲。
7.展示各人的画图,相互交流。
8.小结:妈妈在哼着曲子摇着摇篮,宝宝睡得多香啊!
二、聆听管弦乐曲《摇篮曲》 1.欣赏管弦曲《摇篮曲》。
设问:你熟悉这曲调吗?乐队表现怎样的情景? 2.复听全曲。
设问:你能辨别出几种乐器的音色?在教材中标出来。
3.小结:这是一首欧洲风格的摇篮曲。
三、“唱唱我的好妈妈”演唱会
1.各组交流自己选的歌曲、乐曲,并推选代表。
2.由班长或课代表主持开班级演唱会,并邀请几位同学做评委。 3.评委宣布评委会的评选结果。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反思
第八课 少年的歌
教学目标:
1.本课四首中外少年歌(乐)曲,以不同的情绪反映不同时代少年的不同生活,这就是音乐人文性主题的一种表现。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音名及变音记号——升记号唱法。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我是少年阿凡提》;变音记号;编创小品。第二课时:《小小少年》;音乐知识;附点八分音符。第三课时:聆听《牧羊姑娘》、《小机灵的歌》,总复习。教学重点:表现歌曲的风格 教学难点:升记号 教学方法:跟唱法
教具准备:图片、故事书、磁带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表演《我是少年阿凡提》
1.阿凡提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你能说出他的英雄事迹吗? 2.这是一首诙谐情调的歌曲,这首歌曲学生接触不多,所以要多让学生听录音范唱感受它的风格特征。
3.在学唱曲调前讲解音名与变音记号——升记号“#”。
4.曲调学习可分为三部分,教师的指导重点在第一部分的曲调,即从第1小节到第17小节。 5.伴奏的配置:
(1)口风琴双音弹奏有困难的班级,可以用两支口风琴二个声部伴奏,以降低难度。
(2)打击乐的选择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把学生的方案归纳试奏,通过集体讨论选择一至二个方案伴奏。
二、歌词创作“谁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拓展他们的思路,这是综合能力的显示,结合歌词创作进行小品设计与排练。各组可以施展集体的智慧创作表演。
三、分组展示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表演《小小少年》
1.这首歌反映的是从儿童到青年的过渡阶段少年的多变心理状态。其次技术上的问题,弱拍上的附点八分音符;每句的弱拍起唱。后半部分基本上是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
2.因为有一定难度,所以还得从聆听范唱切入,以加强对作品的感受。
3.在学唱曲调中结合进行附点八分音符节奏的学习,在实践中去掌握其节奏时值。
4.学唱曲调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乐段的8小节,第二部分是第二乐段的8小节。
5.这首歌曲的演唱,声音既要明亮,同时要稍稍略带忧虑烦恼感,以表达这一时期少年的复杂的心情。
二、音乐知识:附点八音符 教学基本要求
1.从骑马的象声词节奏中形象地进行附点八分音符的知识讲解。
2.从连音线的图解中讲解附点八分音符时值。
3.对附点八分音符的掌握必需从本歌的歌曲实践中体验。
4.附点八分音符的教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同样要对附点作用的强化讲解。在唱奏中对带附点的音要强调重些,而附点后面的音可弱化,这样一强一弱,附点就突出了。
三、小结
第三课时
一、聆听《牧羊姑娘》
1.介绍同名歌曲的歌词,以便了解乐曲所描绘的基本情绪。 2.欣赏双簧管独奏《牧羊姑娘》全曲。
3、对照着《牧羊姑娘》原歌曲的歌词,你想像到穷苦的牧羊少女的凄凉的生活吗?再次聆听本曲。
二、聆听《小机灵的歌》教学基本要求
1.设问导入:谁看过日本动画中《聪明的一休》?谁能说说一休的聪明
伶俐的方方面面?
2.欣赏:《小机灵的歌》
这是动画中的主题歌,表达了对一休的赞美之情。 要求:边听边看着课本上的歌词理解歌曲的内容。 3.复听时要求学生随音乐哼唱。
4.在二次欣赏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编简单的歌词,最后的“小一休”改为X X X。
5.随音乐唱主题后,配上自己编的歌词,在音乐伴奏下表演“唱唱周围的小机灵”。
6.小结:这是机灵少年的歌。
三、复习本课两手歌曲
四、课后反思:
第九课丰收歌舞
教学目标:
1、本课四首反映中外农民丰收歌舞的作品,赞美人们劳动丰收的喜悦心情。
2、边歌边舞表演《桔梗谣》、《圆圆和弯弯》,表现人们喜庆丰收的欢乐情绪。
3、聆听《丰收之歌》、《丰收的喜悦》,并即兴表演来抒发丰收的喜悦心情。
4、初步了解人声分类的音乐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的演唱,以情带声,做情景表演。
2、通过听辨等形式,提高音乐即兴创作的水平。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学唱《桔梗谣》、聆听《丰收之歌》
教学目标:
1、用歌舞形式表演《桔梗谣》,表现人们喜庆丰收的欢乐情绪。
2、聆听《丰收之歌》,并以即兴舞蹈的形式来抒发丰收的喜悦之情。
3、初步了解人声分类的音乐常识。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桔梗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编创动作。
教具:钢琴、多媒体、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桔梗呢/
二、解题:桔梗是朝鲜族人民爱吃的一种野菜。——出示桔梗图片。
三、聆听范唱:出示《桔梗谣》音乐。
四、学唱歌曲:
1.把曲调做成七张卡片,每张卡片4小节,并编号。
2、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前8小节,(1)、(2)卡片。学习时,学生边唱边拍节奏。
3、把(3)、(4)、(5)、(6)四张卡片,分给四个小组,让他们在组长的带领下自学,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卡片(5)的小组。
4、把卡片按序号排列在黑板上,各小组汇报自学情况,由组长带领着来唱
一唱,教师加以指导。
5、最后加上卡片(7),再次接唱,使曲调完整。
6、再次聆听范唱,学生跟着轻声配上歌词。
7、完整地、欢乐地歌唱《桔梗谣》。
五、学习歌舞:
1、学习朝鲜的基本动作 ——出示多媒体。
2、配上伴奏,完整地边歌边表演。——出示多媒体。
3、全体表演《桔梗谣》,喜庆丰收。
六、聆听歌曲:《丰收之歌》
1、导入:每当春节人们会怎样?学生讨论,观看春节晚会的歌舞场面
2、师:人们开心时,会用歌舞的形式表达,粮食大丰收了,会怎样呢? 欣赏《丰收歌》
3、再次聆听《丰收歌》
4、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理解歌词,在歌词中找到丰收的影子。
5、探讨一下书本作业:把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结合起来,用色块来表示三段音乐的情绪变化。七.总结:
第二课时: 聆听《丰收的喜悦》表演《圆圆和弯弯》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聆听《丰收的喜悦》
1、播放第一段录音,听后学生讨论
2、欣赏全曲:师:你能听出全曲在表达丰收的喜悦情绪中有什么变化?
听后讨论
3、再次欣赏,学生表演
4、再来一次:要比上次更投入。
三、表演《圆圆和弯弯》
1、范唱,听录音,学生讨论
2、听录音,说说歌曲情绪,听后学生谈感受
3、师:这么甜美的歌曲你觉得用什么动作表演呢?放音乐,学生表演。
5、学唱歌曲,放录音轻唱,说说最喜欢唱的是哪一句,你能唱一唱吗? 还有哪一句不会唱,谁来帮帮他? 重点练唱 5 5 5 5 ︱6 1 2 1 1 6 5︱ 5 5 6 1 1 6 6︱6 5 3 2 2 0︱ 采用听唱法
6、分组用打击乐伴奏、表演
分组展示 师生评价。
四、小结,师生再见。
第十课我们的爱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小羊爱妈妈》,在乐中树德,培养学生孝敬长辈、学会感恩的美好品德。
2、指导学生用欢快自豪的情绪演唱歌曲《画金鸡》。
3、聆听《河南的孩子爱河南》,31
教学重点:
1、有感情演唱歌曲。
2、体会河南豫剧音调的特点。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录音机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表演歌曲《小羊爱妈妈》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发声练习。
三、表演《小羊爱妈妈》
1、聆听范唱
2、跟琴模唱旋律。
3、出示歌词,有感情的朗读。
4、轻声跟唱并找出不会唱的乐句。难点旋律:
把两腿跪下来;跪下去不起来。(注意切分音和休止符)
5、完整演唱全曲,根据学生实际反馈进行指导。
6、情感处理:我们的妈妈也像羊妈妈般爱着我们,不辞辛劳,为我们付出,谁能讲一讲妈妈爱你的一件事?(生积极发言)
7、通过学生对妈妈的感激,激发学生情感,动情演唱。
8、采用多种形式练习歌曲:分组比赛、表演唱、合唱
四、小结
我们要向小羊学习,爱妈妈,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小做一个尊敬长辈、学会感恩的孩子。
第二课时:表演《画金鸡》 聆听《河南的孩子爱河南》
一、播放豫剧音乐,学生进教室
二、组织课堂,师生问好。
三、表演《画金鸡》
1、简单介绍豫剧,引出歌曲《画金鸡》
2、教师范唱,学生说说听后感。感受豫剧音调的韵味。
3、用河南话读歌词
4、按节奏朗读歌词
5、师生共同跟音乐朗读歌词
6、聆听范唱
7、采用教唱与听唱法学习歌曲
8、教师伴奏学生演唱整首歌曲
9、让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四、用表演唱的形式展示歌曲。
五、聆听《河南的孩子爱河南》
1、范听歌曲
2、请学生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河南的名胜古迹
3、读歌词,说一说歌曲中介绍了哪些地方?
4、跟音乐哼唱歌曲
六、展示台:请会唱豫剧的学生展示才华
【小学三年级上美术教案】推荐阅读: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教案12-03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备课教案11-18
小学三年级上语文作文09-24
小学三年级上作文-人物描写05-28
小学上学年三年级班主任评语09-12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学期知识点11-11
小学三年级教案09-26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07-02
小学三年级法治教案09-18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