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品德教案上(精选7篇)
1、用眼观察家乡
总第 个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第一单元“走进美丽的家乡”中,第一主题《站在高高的山岗上》部分的第一课。《用眼观察家乡》通过居高远望的方法,引领学生站在高处观察家乡,指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地形、地貌和景观,了解家乡的社会发展和变化,从而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科书的编写照顾了城乡差异,教师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地区的教学内容,自主地开展教学活动。教科书从多个角度介绍了家乡的基本情况,也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观察家乡,提示了学生学习的方向。
学生准备: 1.观察家乡,调查、收集有关家乡的资料。
2.研究家乡的材料,准备成果汇报。
教师准备: 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可能用到的工具
2.制作家乡地形地貌景观的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家乡的活动中,增进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积极
情感。
2.发展调查收集资料,合作探究的能力。
3.了解四个正方向和四个副方向的关系,来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播放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师:歌中唱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谈体会。
师:老师知道你们有浓厚的乡情,谁不热爱自己的家乡呢?但你们了解自己的家乡吗?你能感受到作为西峡人的骄傲与自豪吗?只要我们去认真调查、研究,就会发现我们的家乡是那么美丽、那么迷人。
二、设疑自探:(5分钟)
大家都去观察了我们的家乡,并收集有关家乡的资料,那么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值得你骄傲和自豪的地方?你们有什么收获和发现?你了解家乡的哪些方面?
下面我们进行分组。请研究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把分头研究的资料进行整合,大家可以为自己的小组取一个能体现小组研究特色的名字,在小组内选出两名发言代表、记录员,准备向全班同学汇报研究成果。
三、解疑合探:(22分钟)
教师以学生的合作伙伴的身份深入到各个学习小组,随时指导学生的具体探究活动,为他们出谋划策。
师:下面各个小组开始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哪个小组愿意先和大家分享你们的研究成果?发言时最好按照:我们是某某小组,我们调查研究的内容是什么,我们通过什么方法,调查了哪些地方或内容,以下是我们调查研究的成果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师向学生介绍八个方向: 东、南、西、北是四个正方向,东南、东北、西北、西南是四个副方向。
在课桌上指出八个方向.师:老师也想请大家分享一下我收集到的资料和调查结 果,让我们随着大屏幕一起去欣赏我们美丽的家乡吧!
(播放课件。)
四、质疑再探:(3分钟)
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举手提问。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五、成果整理,课后延伸:(5分钟)
师:我们为风景优美的家乡而骄傲,我们为日新月异的家乡而自豪,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赞美我们的家乡?
小组内商量方案,然后全班交流。
生:我们想编家乡的故事。
生:我们想画一本家乡画册。
生:我们想写赞美家乡的诗歌。
„„
师:请同学们在课后完成你们美好的愿望。
2用手描绘家乡
总第教学目标
1、在合作绘画的过程中增进合作技能。
2、在合作绘画的活动中巩固对方向的认识。
教学重点
会画家乡的景物,并能在绘画中把握正确的方向。个教案
教学难点
怎样来画自己的家乡?
教学具准备
1、幻灯片(出示自探提示)。
2、小黑板(出示绘画提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我们一起观察了家乡的景色,这一节,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把你看到的家乡景物和人们生活的情况表现出来。
板书:用手描绘家乡
二、设疑自探
1、看了这个课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阅读8-9页的内容,你心中有哪些问题,请提出来?
2、对于学生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出示自探问题如下:① 应该怎样来画家乡?
②从什么角度来画?
③你对课本上的图画有什么看法?
3、对于以上问题,学生自主探究。
三、解疑合探
1、说说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
2、组内交流,解决以下重、难点: 应该怎样来画自己的家乡?
3、汇报合探情况。
4、师出示绘画提示:
①分工:学生前后桌8人为一组。
②注意事项:a、看到了什么,画哪个方向。(组内讨论) b、组内合理分工。
③要求:每幅画表现家乡一个方向上的景色。
5、学生绘画,师巡视指导。(尤其是分工和方向正确性方面)
6、各小组在班内交流评价。
四、质疑再探
学到这里,你还有哪些疑问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五、运用拓展
1、收集学生的图画,留待下个主题内容时使用。
2、向家长了解自己的老家在哪?有什么特点?
六、课后总结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请你说一说。教师小结,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
用手描绘家乡
(展示学生作品)
3、用心体会家乡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特点和风俗习惯。
2、认识家乡的多样性。
3、初步理解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家乡地理特点和风俗习惯。
教学难点
从各方面来全面的介绍自己的家乡。
教、学具准备
课前向家长了解自己家乡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课:(2分)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看到了家乡的美,那么这节
课呢,我们准备从家乡的各个方面来体会我们的家乡究竟美在哪儿?
板书:用心体会家乡
二、设疑自探(10分)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10-13页,根据你的阅读,你想知道哪些内容?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整理如下问题:(1)自己家乡在哪里?有什么特点?(2)从哪些方面把你的家乡介绍的更全面?(3)通过阅读,你能介绍四川省的情况吗?
3、请同学们根据课前了解的内容来完成(1)、(2)小题,根据刚才的阅读来完成(3)小题。
4、学生自主探究
三、解疑合探(15分)
1、说说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 家乡的位置,特点。四川省的基本情况。
2、组内交流,解决以下重、难点。(1)从哪些方面把你家乡介绍的更全面。 家乡的 地形、地貌山水、文化风俗习惯
3、汇报合探情况,并做简单的记录。
4、小结:我们的家乡位于八百里伏牛山腹地,这里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交通四通八达,312国道、宁西铁路、沪陕高速穿境而过。这些优越的条件吸引了国内外好多游客,前来游玩、观赏„„,我们美丽的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我们爱家乡,更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四、质疑再探(8分)
对于这节课,所学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问题由学生回答,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五、运用拓展,升华认识(3分)
1、告诉家长自己今天在课堂上学到了哪些知识?
2、收集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
六、课后总结(2分)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请你说一说。 教师小结: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 用心体会家乡
家乡的地形、地貌
山水、文化 风俗习惯
4、走进不同的家乡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地形图,初步了解如何阅读地形图。
2、初步了解祖国各地地理环境的不同。
教学重点:
认识地形图,会看地形图。
教学难点:
会看地形图。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前面,同学们都认真观察了自己的家乡,对我们的家乡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一节,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我国不同的家乡去看一看。
板书:走进不同的家乡
二、设疑自探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4-15页的内容,结合课文内容,你想知道什么呢?
2、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教师归纳整理问题如下: ①教材上有一幅地图,是什么地图? ②什么是地形图和地形? ③地形图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④地形图通过什么告诉我们?
3、请同学们认真阅读14-15页的这幅地图来解决以上问题。
4、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三、解疑合探
1、说说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 地形图走进不同的家乡 蓝色——海洋 绿色——平原
黄色——高原、丘陵、山脉
小结:地形——指地表的形态,包括山脉、丘陵、高原、平原、盆地五大类。地形图告诉我们地势:地表高低起伏的状态。
2、组内交流以下重、难点:(分组要合理,每组要指定中心发言人)地形图通过什么告诉我们这些?
3、选派每组中心发言人汇报小组合探情况。
4、小结:通过地形图分层设色的等高线,不同颜色的线代表高度不同的海拔。我们可以把这个地方的地形,地势都看得一清二楚,看来会看地形图,还真了不起呀!
四、质疑再探
课文学到这里,你还有哪些问题,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对于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五、运用拓展
1、试看地形图,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看它地形、地势如何?
2、教科书14-15的地形图与周围几张照片有什么样的关系?
六、课后总结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请你说一说。 教师小结: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 走进不同的家乡
地形图走进不同的家乡 蓝色——海洋 绿色——平原
黄色——高原、丘陵、山脉
5请到我的家乡来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2、体验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功感。
3、提高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教学难点
把自己的家乡介绍给大家。 教、学具准备
1、收集介绍家乡的记录,以及不同的方向的家乡景色。
2、装订家乡手册,所需要的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课(3)
同学们,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你们觉得我们的家乡是不是很美呢?那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把自己的家乡,完美的介绍给大家
吧?
板书:请到我的家乡来
二、设疑自探,自主学习(12)
1、看了今天的课题,请同学们默读20-21页的课文,通过阅读课文,看看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收集整理学生的问题,出示自探问题如下:
①_____________是看得见的祖国,祖国是扩大的_____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是会为祖国承担_______________,贡献_______________的。
②你对家乡有一个什么样的认识?
3、出示自探提示:
(1)看课文20页下文的文字完成第①题。(2)从前面学过的知识综合来谈对家乡的认识。
4、学生自主探究。
三、解疑合探(15)
1、说说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
2、组内交流,解决以下重、难点: 你对家乡有一个什么样的认识?
3、选派代表,汇报合探情况。
4、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而不同的家乡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和文化特征,今天,我们也像课本21页上的同学们那样,将学习到的有关家乡的内容装订成册,装订自己的家乡手册。
5、以小组为单位,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制作家乡手册。
四、质疑再探(4)
课文学到这里,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五、运用拓展(3)
1、向家长展示在课上制作的手册,并告诉家长自己在其中的贡献。
2、把制作的手册,寄给远在他乡的朋友。
六、课后总结(3)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请你说一说。 教师小结: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 请到我的家乡来
家乡手册
看家乡、画家乡 不同家乡的地形、地貌和风俗习惯
观察记录,了解了我国的气温、降雨量
第二部分 家乡的故事
6、家乡人生活的变化
总第 个教案
教材分析:
《家乡人生活的变化》通过介绍家乡人的居住条件、家乡的交通条件,延伸到家乡人的穿着、饮食等方面,帮助学生感受认识家乡人的生活变化。教科书的编排提示教师要因地取材,充分发掘地方课程资源,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情况将教材进行重新组合、再创造,体现用教材教。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访问、资料收集等途径,探究家乡人生活的变化,感受家乡人生活的巨大变化。
学生准备:
1.学生自愿组成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实地调查、访问,收集有关家乡人过去与现在的生活物品、旧房屋照片、家乡生活变化VCD。
2.学生将自己搜集的资料以各种形式(如日记、图片、采访录音等)进行整理,以备课上交流。
教师准备:
1.发家长信,请家长帮助学生动员身边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2.实物投影、电脑和有关家乡新貌的VCD等电教设备。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人民过去与现在的生活状况,感受今昔家乡人民生活的变化。
2.通过调查与访问,提高调查、整理、汇报的能力。3.增进对家乡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师:同学们,生活在远方的小文、乐乐、虎子和奶奶向大家作了介绍,你想知道他们介绍的内容吗?
生:想。
师:请大家打开教科书第24~28页,阅读一下。
学生阅读。
师:他们告诉我们什么了?
他们的家乡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的家乡发生变化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家乡人生活的变化》,(出示课题)
二、设疑自探(5)设疑:
1、说一说家乡人指的是哪些人?
2、家乡人的生活又包括哪些方面呢?
3、请同学们从不同的方面说说家乡人的变化? 学生自探,教师巡视指导。
三、解疑合探(20)让学生在全班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多指名汇报发言。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如下:
1、家乡人是指生活在同一地方的人们。
2、生活包括衣食住行这四个方面。
师:通过同学们的相互交流,我们了解到家乡人在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内容你们还有其他方面的补充或问题吗?
通过同学们的发言,我们感到家乡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让我们一起到美丽富饶的西峡去参观,好不好?
学生欣赏录像片,然后讨论。
师:参观后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多指名谈体会。
四、质疑再探(5)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问题,请提出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回答。
五、总结提升(5)
师:同学们,你爱自己的家乡吗?今天给大家布置个作业,回去以后,可以用一首学过的歌改编一下词来歌唱我们的家乡;或
者用一首诗来赞美我们的家乡;也可以想像,画一幅未来家乡的画,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家乡的过去,珍惜今天,长大后用自己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开拓未来,让未来家乡人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响。这是在今后教学中应该加以注意的。
7、今非昔比的厨房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三种不同的家庭厨房及其特点,理解厨房在变化过程中体现出的生活的进步,学习从具体、细微之处观察和感受社会的进步。
2、从不同的厨房中了解人们生活的不同状态,了解人们的家庭生活设施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学习合乎逻辑地思考和表达。
教学准备
1、请学生提供一些自己家厨房现在的照片,以及学生自绘的景观图、平面图。
2、到同学家看一看几家条件不同的厨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3)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和了解一下家家户户都有厨房。同学们对于自己家现在的厨房可能很熟悉,不过,对于过去的家庭厨房就不是很了解了。教科书中的一位老奶奶给我们介绍了她自己经历过的三种不同的厨房,让我们跟着她一起去看一看。”
二、设疑自探:(10)
1、欣赏教科书第42页右上方照片,它展示的是老奶奶小时侯的厨房。提醒学生注意黑乎乎的灶台,灶台旁边的大水缸、锅盖和水缸的盖子,灶台旁的木箱子---风箱、被人用手拉动着的手柄。“这是人们以前使用的厨房,主要是农村人家用的,现在有些地方的农家还有这种厨房。过去城市人家的厨房因为面积小,有的甚至是几家挤在一个厨房里做饭,条件也是很差的。”
(1)看了这些内容,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
(2)根据探究提示自学课本内容 探究提示:
(l)为什么灶台旁边还要放一口大水缸?(没有自来水,水缸放在灶台旁边,做饭时取用水比较方便。)
(2)为什么灶台垒得那么大?(3)为什么要拉风箱?(4)为什么要烧柴草?
(5)人们怎样使用炉子?用炉子做饭的情景是怎样的?炉子与灶台有哪些不同之处?”
(6)从厨房的变化中,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
三、解疑合探:(20)
(1)教科书第42页中间的照片展示的是老奶奶年轻时的厨房。提醒学生注意铁炉子、蜂窝煤等物品。
(2)引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思考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人们怎样使用炉子?用炉子做饭的情景是怎样的?炉子与灶台有哪些不同之处?”
总结学生的观察及回答结果,得出如下结论:
(1)虽然煤炉比灶台有了很大的进步,使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但仍有许多不令人满意的地方。进一步提问学生:“煤炉还有哪些缺点?”(需要及时添煤,火很容易灭,晚上还得封火;有污染,容易中煤气;做饭时,不容易掌握火候。)
(2)教科书第43页的一组照片展示的是现在的厨房,教师让学生欣赏并自由讨论。“现在很多同学家的厨房和用煤炉的时候相比,条件有了很大的不同。你家的厨房是什么样的,有哪些便利的方面,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3、)总结。“从厨房的变化中,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请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进行简单的概括。
四、质疑再探:(3分钟)
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举手提问。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五、拓展延伸
(1)进厨房帮助妈妈做一次饭。
(2)向家长或其他成人了解自己家乡街巷、古树、古迹等的来历。
板书设计:
水缸 灶台 柴草 炉子 拉风箱
8、家乡名称的来历
总第 个教案
教材分析:
教科书以金沙滩地区一地名-----金沙湾的来历,作为探究家乡名称来历的一个具体范例,帮助学生了解家乡名称中所蕴含的地理变迁,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纪念等诸多意义。本课着眼于学生身边的生活,以了解自己家乡的故事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探究有关家乡的历史,了解家乡有关名称的来由。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3、感受家乡的悠久历史,增进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有关名称的来历
教学难点
探究家乡的有关历史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在课前搜集本地名称的由来及传说,搜集相关文本资料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一)录像导人,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所有的事物都会有一个名称,就好像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名字一样。下面请看一段小品,看看小品中的那对夫妇是怎样给孩子起名的?播放黄宏、宋丹丹表演的小品《超生游击队》有关给孩子起名的那段录像。
师:小品中孩子的名字“吐鲁番”“海南岛”“少林寺’都是以地名起名的。那大家知道自己名字的来历吗?
(学生踊跃回答)
小结导入: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名字都有一定的含义,就像有些地名一样有它特定的来由,今天我们就一共同探究家乡名称的由来。(板书:家乡名称的由来)
(二)读题设疑:’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出示以下自探提示:
结合教材第44至45页看看课本上探索家乡名称来历的方法.确定自已路子,探究以下问题。
1、自己家乡叫什么名字?家乡的名字有什么来历?
2、家乡地名有什么规律?
二、解疑合探
1、组内同学互相交流自己课前搜集的住处材料;
2、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展示汇报:
3、合作探究:看看家乡名称由来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有的以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命名,有的则是出于对某个人物或事件的纪念而命名的,不管怎样,它们都组含了人们对家乡的描绘,希望和祈盼。)
4、师生交流:
以地理位置命名的:
以历史人物命名的:
以某种事件命名的:
三、质疑再探
1、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指导学生讨论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1、我当小老师:请你根据学习情况,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编写1-2边练习题,来巩固我们本节课的知识。
2、教师补充练习:
(1)写写家乡地名,画画家乡美景。、(2)编编地名故事,要既能说明地名来历又通俗易懂,切合实际。
总结升华
地名也是一种文化.今天的纪念工程、英雄人物、标志性建筑等等,将来就有可能成为地名,我们要时刻关注、收集相关内容,以丰富我们的知识。
9、家乡水的故事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有关水的发展变化的历史。
2、感受水与家乡人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3、感受水的宝贵,对水资源持珍惜的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水的发展历史,感受水与家乡人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一、设疑自探
导课。
水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家乡人的生产和生活每天都需要大量的水,人们对水的利用也经历了一个过程,这一节课我们来了解家乡水的故事。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46--48页的文字、照片和图片,你想知道些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整理问题如下:
①从家乡水的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在饮水、用水方面发生了几个方面的变化?请你们说一说我们家乡水的变化情况。
②怎样理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水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了,城镇的发展建设和工农业生产都要消耗大量的水,水变得越来越宝贵了’这句话?
③为什么现在总在提倡要节约用水?
3、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46-48页的文字、照片和图片来理解以上问题。
4,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二、解疑合探
1、说说你解决了哪些问题?(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
2,汇报学习情况,交流水的宝贵。生:工厂多了,需要水更多了;
生:人们的生居水平提高了,卫生条件好了,洗澡、洗衣服都比过去次数多了;
生:人口多了,生活用水也多了。
3、组内讨论交流节约用水的重要性。(1)小组内讨论、交流。(2)选代表发言合探情况。4,小结:
水是生命之源,家乡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水,水的储量是有限的升而人们对水的需求又是无限的,所以水是很宝贵的资源,应该节约用水。
三、质疑再探
课文学到这里,你还有哪些问题?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四、运用拓展
1,我当小老师:请你根据学习情况,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编写一道练习题,来巩固我们本节课的知识。
2,教师补充练习:
(1)讲一个有关家乡水的故事。
(2)谈一谈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总结。
从我们了解的有关水的故事中,认识到水的重要性.我们要节约用水。
板书设计
家乡水的故事 家乡水的变化
水的重要 节约用水
第三部分 家乡我为你骄傲
一、从家乡看祖国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
2、知道家乡的发展是家乡人辛勤劳动和奋斗的结果。
3、学会调查,并能在调查中知道怎样收集、记录、整理及运用资料。
重点、难点
学会调查,并能在调查中知道怎样收集、记录、整理及运用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调查家乡的历史与文化。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活动过程: 设疑自探
一、活动导入:
同学们,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自己的家乡名称的来历,也了解了家乡的水的故事„„除了以前大家了解到的家乡的情况,同学们还想知道些什么?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探究吧。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历史人物、风土人情„„。(如
1、我们的家乡还有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我们家乡有哪
些名人?
2、东山的传说是真的吗?
3、为什么我们的皮衣世界闻名?
4、我们家乡能成为闻名的旅游区吗?)解疑合探
一、教师组织小组进行讨论。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都非常想了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风土人情及家乡发展的现状。请同学们想一想,要想知道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完成这一任务呢?在完成这一任务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准备呢?如何获得有用的资料呢?
2、组织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分别确定好小组长和记录员,分别是组织讨论和记录讲座的内容。教师进行巡视,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个别指导。
二、进行全班交流。
1、各小组由推选出来的组员代表自己小组介绍讨论的结果,教师黑板上做必要的记录。
(板书:参观、访问、调查、制定计划、设计调查内容„„)
2、阅读教科书上第54——57页的课文及图画,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方法有利于收集各种有用的资料。
质疑再探
你还有那些不懂得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运用拓展
一、尝试:制定一份“调查家乡历史文化发展的计划”。
1、如果要去调查我们西峡寺山,应该调查那些方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调查时间、地点、建造年代„„。
2、出示教师设计的表格:
二、教师小结。
建议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去参加一个调查活动。根据居住地的远近,以小组为单位,确定一个调查地点,设计好调查的表格进行调查。
(一)家乡人的智慧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家乡日常用品的发展历程,体会家乡人的聪明才智。
2、了解家乡名人、普通劳动者对家乡的贡献。
4、学会建立名人档案。家乡人的智慧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每个小组分别调查:
(1)一种体现家乡人智慧的生活用品(如皮革,窗帘,彩灯)写好调查报告。
(2)查阅一个家乡名人的详细资料,写一篇演讲稿。(3)带来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如产品实物,摄影照片,采访录音等。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设疑自探
我们的家乡西峡有哪些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在这次调查活动中,你去了哪些地方?访问了哪些人?查阅了哪些资料?在调查中有哪些感受?
阅读教科书上第58页的课文,把调查结果引导到“家乡人的智慧”这一主题上来。
解疑合探
2、家乡的生活用品。
“在这次调查活动中,同学们都付出了很在的努力。下面,请各组把你们的调查(1)、小组探究。
A、小组交流调查到的“体现家乡人智慧的产业”方面的材料。
(小组交流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把自己的调查情况在小组中展示出来。)
B、讨论以什么方式向全班汇报,汇报形式要有自己小组的特色。
(2)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结果用你们组喜欢的方式向大家汇报出来。”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评议,将评议的落脚点放在家乡人勤劳、智慧、创造这一主题上来。
如果有些学生带来了某些日常的生活用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讲明用途,在哪些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方便,这一创造发明能否运用于现代生产中。
质疑再探
你还有那些不懂得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运用拓展
阅读教科书上第59页的课文,并引导:在课文中我们了解到,在乐乐的家乡的历史上出过有名的中医大夫华佗,他的主要贡献是发明了针灸和麻沸散。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家乡的历史上出现过哪些名人呢?
(1)演讲比赛,通过演讲介绍家乡的名人。讲完一个名人允许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2)填写家乡的名人简历。(填在课本上)
(3)集体讨论如何出版一册“家乡名人录”。
4、谈感想。
今天,我们对家乡人为家乡发展和进步所做出的贡献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请同学们谈一谈对此有什么感想;面对这么多伟大的人物,你自己又有什么打算?
(二)传统与进步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与进步的含义,懂得进步是以传统为基础的道理。
2、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事物发展的过程。教学准备:
1、了解家乡有哪些传统的手工业,其现状如何。
2、教师收集一些有关袜子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以备课堂交流活动中使用。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设疑自探
一、活动导入:,1、看资料。(有关袜子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
2、这是老师收集到的学校附近的袜厂的资料,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企业有多少职工?年产量是多少?年创利税是多少?它在家乡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边说师边板书:
职工人数:
年产量:
年创利税:
对家乡发展的贡献:
解疑合探
1、刚才我们看了老师收集到的学校附近的袜厂的资料,这是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其实袜子是我们家乡的传统工业,很早就有了。出示旧的袜子的实物和袜厂的图片。
你还知道哪些我们家乡的传统工业? 如:剿丝、丝绸、制革„„
2、阅读并欣赏教科书60—63页的照片和课文。了解传统的陶瓷生产和现代工业中的陶瓷生产。
3、分组讨论:
结合课文和自己收集的资料,讨论以前家乡传统工业的生产状
况和现代企业生产有哪些区别?
小组长在讨论时做好记录。
三、全班交流。
1、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
2、教师归纳板书:
以前:生产技术落后
主要靠人力
产量底 现在:生产技术先进
主要靠机器
产量高 质疑再探
你还有那些不懂得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运用拓展 一、写写感想。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从“传统”到“进步”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这一发展的过程给我们带来许多的思考,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呢?请你写下来。
二、小结延伸。
现在企业的产量虽然提高了,但也有新的问题出现,课后可以继续调查。
(三)来自不同家乡的文化瑰宝 教学目标
1、了解在家乡文化发展的进程中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
2、通过欣赏不同的文化瑰宝,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增进对家乡和民族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师:海宁名胜古迹的录像片或幻灯片;搜集家乡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
2、学生:搜集祖国的文化遗产的有关图片;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并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第 个教案 课时目标
1、通过对不同家乡文化瑰宝的了解,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2、欣赏文化瑰宝,让学生初步体会其艺术魅力,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
活动过程 设疑自探
(一)激情导入
1、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勤劳善良的古代劳动人民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文化瑰宝。(板书
文化瑰宝)
2、你知道“文化瑰宝”吗?说一说。(理解含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留给后人的特别珍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解疑合探
1、阅读课文,用一句话赞赞图片上的内容。可以是课文上的句子,也可以是自己知道的相关知识。(板书 来自不同家乡的)
2、交流
课前你找到了哪些文化遗产的图片?展示自己的图片,并向同学介绍介绍。合作学习,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然后各小组推荐一人或几人合作向全班交流,介绍自己组上了解到的来自不同家乡的文化瑰宝。
3、观看河南名胜古迹的录像片或幻灯片。
4、畅谈感受。看了介绍后,你有什么想法?请你说一说。
5、同学们,我们河南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你知道我们的家乡有什么文化瑰宝?
6、说说河南的文化瑰宝。质疑再探
你还有那些不懂得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运用拓展
1、参照自己或同学搜集到的家乡的名胜古迹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试着写写家乡名胜古迹的简介。教师适当地进行个别辅导。
2、家庭作业
把写好的家乡名胜古迹的简介抄写整齐,并配上照片或图画。资料一
中国长城 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的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当您登上昔日长城的遗址,不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长城雄姿,还能领略到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大智大勇。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在拉萨海拔3,700多米的红山上建造了999间房屋的宫宇--布达拉宫。宫堡依山而建,现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宫体主楼13层,高115米,全部为石木结构,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雄伟,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被誉为高原圣殿。
在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长长的栈道将大大小小的石窟曲折相连,洞窟的四壁尽是与佛教有关的壁画和彩塑,肃穆端庄的佛影,飘舞灵动的飞天„„庄严神秘,令人屏声敛息。
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二、扎根在家乡的传统
(一)乡 音 乡 情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起源于家乡的民间艺术及起特点。
2、了解民间艺术与家乡人的性格、思想情感及劳动生活情况的关系。
3、深化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准备
1、搜集一些反映自己家乡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戏剧、音乐舞蹈的
录象、录音资料。学生向家长了解一些地方戏曲及民歌。
2、学生搜集一些自己家乡和其他地方的传统手工艺品。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设疑自探
一、谈话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为家乡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而深感骄傲。那么,你是否了解家乡的民间音乐呢?它可是我们家乡人的性格、思想、情感的体现,也是最能反映家乡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状况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乡音乡情。
二、欣赏民间音乐
1、教师播放不同地区的民歌与舞蹈:广东的粤剧,浙江的《采茶舞曲》、安徽的《凤阳花鼓》、苗族的《苗岭的早晨》、陕北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山东的《谁不说俺家乡好》、江苏的《茉莉花》。
解疑合探
1、学生欣赏并说说对不同音乐的感受。
2、学生说说刚才听到的美妙的乐曲中有哪些乐器在演奏?教师出示唢呐、马头琴、二胡等部分民间乐器的图片,并适当加以介绍。
3、说说哪一段音乐是自己家乡的民歌,其他的又是哪些地方的?
4、欣赏不同地区的戏曲:浙江的越剧、安徽的黄梅戏、东北的 二人转。
6、教师小结:民间音乐是家乡人的性格、思想情感的真实反映,7、能体现家乡的 风土人情和生活状况。
一、欣赏民间工艺品
1、由于每个地方的生活状况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各个地方的手工艺品也是
各种各样的。学生说说家乡海宁的手工艺品并实物出示。
2、我们每到一个地方旅游都会带回一些当地有特色的工艺品。学生在实物
投影仪上展示各地工艺品,说出其名称、样子、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泥人、布贴画、麦秸画、刺绣、彝族香袋等)
3、教师出示根雕、葫芦雕刻等民间工艺品的图片,简单介绍 其制作过程。加深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了解,激发其热爱之情。
4、教师小结:这些民间工艺品体现了当地人们的智慧,也发展了当地的经济。真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哪!
二、制作手工艺品
1、大家欣赏了这么多精致的手工艺品,想不想试着自己动手做一个呢?
2、仿照同学们介绍的制作过程,小组合作制作一件喜爱的手工艺品。
3、展示学生的作品,大家欣赏、评价。教师分别授于“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最佳巧手奖”等称号,以示鼓励。
质疑再探
你还有那些不懂得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运用拓展
1、说说学了今天的课,有什么收获?学生畅谈。
2、教师小结
3、师生共唱〈〈同把希望开采〉〉
(二)乡风乡俗
总第 个教案
教学设想:
河南历史悠久,形成独特的风俗人情。通过说说家乡的风俗主题班会,使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人情,激发学生热爱美、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得到人文的滋养、审美的陶冶。学生能用自己的形式表现家乡的风俗、人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表演能力以及收集相关资料、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风俗人情。如划龙舟、元宵迎灯会、唱豫剧等。
2、在教师指导下,收集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美、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得到人文的滋养。
教学准备:
1、督促学生在课前利用业余时间向长辈了解家乡特有的风俗和文化。
2.教师应提前查阅一些相关的文字资料。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疑自探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河南人杰地灵,历史悠久,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俗人情,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家乡的风俗、人情。
二、学生说一说家乡的风俗
1、分小组讨论交流,河南有哪些风俗习惯?
2、小组选派代表上台介绍家乡的风俗习惯。
解疑合探
1、图片介绍家乡的豫剧,学生通过图片介绍豫剧特点、风格以及唱腔,有哪些剧目。另外组的学生补充介绍。
2、介绍龙舟节假日,说一说为什么形成这个风俗?请跟着家长去看过的同学说一说当时的场面。其他学生补充。
3、介绍元宵迎灯,图片出示迎灯场面。学生介绍家乡的灯文化,通过实物图片等介绍。
4、介绍花市、庙会,让学生说一说花市的情况及庙会、佛事等活动
质疑再探
除了这些,你还了解河南有哪些风俗习惯吗? 学生上台讲并展示收集到的资料。运用拓展
出一期宣传家乡风俗、人情的宣传报
1、分小组整理资料
2、设计宣传小报 3优秀作品课外展示
(三)快乐的节日生活
总第教学目标:
1. 了解不同民族的节日及其节日生活习俗。2.能够分辨出各种节日习俗中封建迷信的东西。3.学会编辑“家乡的节日集趣”手册。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1. 了解自己家乡的节日及其节日生活习俗。2.学会编辑“家乡的节日集趣”手册。教学准备:
1. 让学生收集自己家乡节日的习俗资料。
个教案
2.教师找一些有关节日的录像片或文字资料。教学过程: 设疑自探
一、歌曲导入,说说过年趣事。1. 播放歌曲《新年好》,齐唱。
2.农历的新年就是春节。春节是家乡最古老、最隆重的节日,我们把过春节叫过年。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年吗?为什么?
3.说说过年趣事。
(1)往年,你和家人是怎样欢度春节的?(如,放鞭炮、烟火;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贴春联;走亲访友;购年货;旅游„„)
(2)说说你过年时最开心的一件事。解疑合探
一、了解家乡其它的节日及生活习俗。
1.除了春节,我们家乡还有许多有趣的节日,你能说说吗?(师板书: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观潮节„„)
2.各小组选择一个节日,说说这个节日有哪些生活习俗。附 端午节的生活习俗: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
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二、说说节日趣事。1.交流过节趣事。
(1)小组交流。有照片的可带照片介绍。(如,中秋赏月,元宵节看灯,清明节踏青„„)
(2)全班交流。
2.观看录像:2011年的元宵灯会。说说自己看后的感受。3.各种有趣的节日都与家乡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是家乡人生活的一部分。而每个节日都有它的故事,它的传说。你能说一个与某个节日有关的传说吗?
附◇清明节的来源◇
清明节已经成为了海外华人社群中的重要民 间节日。关于清明节有许多的传说,下面是清明节来源一则传说:
春秋战国时期,有奸臣想害死晋国大公子重 耳,大臣介子推知道后,保护重耳逃离了晋国,流亡国外。
有一天,他们在一座大山里迷了路,几天几夜没吃上东西,重
耳饿得头昏眼花再 也无力走动。他坐在一破席子上叹惜道:“重耳一死事小,恐怕将来晋国的百姓 很难康乐了。”介子推一听,想到重耳于苦难中不忘百姓,真该尽心相助,于是 他跑到静处割下自己腿上一块肉,用火烤熟送给重耳。重耳接过后狼吞虎咽吃个 精光,还问:“哪来的肉,还有没有?”介子推卷起裤腿说:“肉从这腿上来。” 重耳感动地说:“你这样待我,日后我怎样报答你呢?”介子推说:“我不求 报 答,但愿你不要忘记我割肉的痛苦,要多 想些治理国家的方法,希望你以后做一个清明的国君。”
重耳流亡后的第十九年,终于回国做了晋国的国君。他把流亡时期跟随他的人都 封赏了,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提醒他,他才猛然想起来,觉得很惭愧,马上去 请介子推,可是介子推就是不来。一打听,才知道介子推不愿见他,背着老母进 了绵山。于是,重耳派人搜山,可是荒山野岭,一个人影也不见。这时有人献计,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介子推自会走出来。
重耳命令烧山,可是仍不见介子推出来,进山寻找,才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依偎 在一棵大柳树下死去了。介子推的脊梁堵着大柳树洞,洞内藏着他留下的一块衣 襟,上面用鲜血写着几行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自明。柳下做鬼终 不见,强似伴君做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重耳十分感动,将介子推和他母亲安葬于烧焦的柳树下,并 下令,今后,每年这一天严禁烟火。第三年这一天,那棵死柳忽然复活了,重耳 就把这棵柳树定名为清明柳,于是便有了清明节。
质疑再探
你还有那些不懂得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运用拓展
同学们将了许多有趣的家乡节日及节日习俗活动,你们想不想编辑、出版一本“家乡的节日集趣”手册呢?我们一起合作来完成这个任务吧。
1. 引导学生确定手册的结构。(如:封面、说明、目录、内容〈文字、图片〉„„)
2. 小组合作制作。3.展示评比。4.教师小结。
第 二 课 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民族的节日及其节日生活习俗。
小学升入初中, 是学生学习阶段的一个重要转型期。刚踏进中学大门的学生, 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管理方式和新的学习内容, 往往会在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问题, 以至影响学业, 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好, 将会影响学生顺利、健康地成长。因此, 从中小学衔接工作的实际需要来说, 通过《思想品德》教学让学生实现环境适应、学习适应、人际适应和挫折适应是《思想品德》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教学价值的实现。
《思想品德》七年级 (上) 的主要内容是心理健康教育,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提高道德品质,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品德目标, 促进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正是由于《思想品德》七年级 (上) 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使其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教学价值的实现成为可能。
一、立足课堂教学, 实现《思想品德》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教学价值
《思想品德》要实现在促进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教学价值, 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中小学衔接工作的需要落实相关知识的教学。
《思想品德》七年级 (上册) 围绕“成长中的我”这个中心, 安排了三个相互联系的学习内容, 即“自我调适”、“人际适应”和“学习适应”, 讲述七年级学生自我调适、善待他人和适应中学学习生活等基本知识, 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努力完善自我, 积极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做学习的主人。
1. 学生来到一个新的环境, 产生新鲜、好奇、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 表现出羞怯、畏缩、拘谨、谨小慎微等行为, 身心处于高度的兴奋和警觉状态。老师可以利用第一单元:走进中学的第一课《我上中学了》中的“中学生活新变化”帮助学生认识中学生活, 通过“探究园”的“校情知多少”, 以竞赛或小组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收集校长室、办公室、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团委等位置及负责人的名字;老师办公室、图书馆和实验室的所在地;以及食堂、医务室、厕所的位置等等, 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学校环境, 缓解身心的紧张状态。
2. 学生来自不同的小学, 彼此陌生, 在新班级中, 会因为个人身份、地位发生变化, 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异增大, 表现出焦虑不安, 自我意象不稳定, 学业能力自信降低, 自我评价降低等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第一单元:走进中学的第一课《我上中学了》中的对“陈杰与李辉的不同境遇”的出谋划策, 引导学生明白尽快适应中学新生活的重要性;利用第一单元:走进中学的第一课“我上中学了”中的“认识新伙伴”“融入新集体”的内容, 通过制作同学的“个人名片”, 制定“建设集体从我做起”的创意方案, 引导学生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与同学积极交往, 认识到集体团结的重要性, 增强建设新集体的责任心, 促进班集体的形成。
3. 初中学习的科目多, 难度提高, 作业量相应增加, 对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觉性的要求明显提高, 一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学习压力增大, 产生厌学情绪。管理从小学教师的“扶着走”、“牵着走”, 到初中教师“跟着走”、“引着走”, 的变化, 让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方法感到疑惑和不适。教师可以利用第四单元:学会学习中的“他们为什么要参加学习”的调查分析, “我的学习原动力”的自我检测, 对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引导学生认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认识学习方法的多样性, 明白“学习有法, 学无定法, 贵在得法”的道理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会将外界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 从被动接受管理转变为形成积极主动的责任感。
教材作为一种课程资源, 教师可根据中小学衔接工作的需要, 调整教学顺序,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体现出《思想品德》基础性与适应性的特点, 从而为实现《思想品德》的教学价值打下基础。
二、延伸教育空间, 提升《思想品德》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教学价值
学校领导或职能部门在部署中小学衔接工作的时候, 要了解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教学内容, 充分利用《思想品德》的学科优势促进学校的中小学衔接工作。《思想品德》教师也要转变观念, 积极主动地结合学校中小学衔接工作, 提升《思想品德》在这项工作中的教学价值。
1. 重视向常规教育工作的延伸。
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 不仅需要学校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 更需要落实于学生的常规教育之中, 《思想品德》发挥在其中的作用, 应该重视学生的常规教育, 借助各种常规工作, 如打扫环境卫生、种树和布置墙报等, 来培养合作精神和爱劳动的品质, 提高集体的凝聚力。例如教师可在上《融入新集体》中的“建设集体从我做起”时, 要求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2. 向班级相关主题教育延伸。
对于中小学衔接工作而言, 《思想品德》要配合班主任开好主题班会, 增强主题班会课的教育性和针对性。例如第一单元:走进中学的第一课《我上中学了》中的“中学生活新变化”的教学, 教师可以改变往常做法, 置于主题班会中以竞赛的形式来进行;也可以在班会课中以“自我完善设计”为主题组织演讲比赛, 既解决中小学衔接工作中学生出现的问题, 也可以落实《悦纳自我》一课中的教学任务。
3. 向家校合作教育延伸。
要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 需要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为此, 《思想品德》教师可以配合班主任有选择性地对学生进行家访或者通过家长会, 向家长介绍初中学习的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如:为纠正学生不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可以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一课中与家长配合, 让学生完成“不良学习习惯纠正卡”的各项内容, 共同帮助学生纠正其不好的习惯。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 优化《思想品德》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教学价值
《课程标准》要求《思想品德》教学“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和内容”。《思想品德》开展针对中小学衔接工作的问题, 结合课堂教学的需要延伸至课外的研究性学习,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验, 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提高自己的认识, 实现对相关问题认识的升华和内化。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设置情景等手段让学生参与探究中小学衔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在探究过程中, 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往往不是在课堂上所能够解决得了的, 需要老师把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学习往研究性学习延伸。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和知识结构, 组成相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 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的独立思考、自主选择的机会, 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直接促进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解决, 优化《思想品德》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教学价值。
例如, 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学生不可避免的要遇到人际交往的问题, 其中比较敏感且棘手的是男女生早恋。针对早恋问题, 教师可以结合《认识自我》单元中的“男生女生”的教学, 设计“我校初一部分学生早恋问题的调查和建议”的研究学习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 对学校初一年级的部分同学进行问卷调查, 结合对老师、家长的访问和对同学的观察, 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 学会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早恋问题。
语文七色光
1.看拼音写词语。相信你一定能写得既正确又美观。
开(辟避)(忘妄)想
(尊遵)循(振震)耳欲聋
3.形近字组词,照样子写一组再组词。
湍()怔()囚()婉()
瑞()证()因()碗()
4.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旧社会劳动人民起早贪黑,就是为了挣(zhengzheng)一口饭吃。可是一年到头,还是吃不饱穿不暖。在死亡线上挣(zheng zheng)扎着。
5.关联词语填空。
因为……所以……虽然……但是……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手,()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摆在红四团面前的困难很多,()这些并没有吓倒他们。
6.将下列地名按要求归类。
北京 青岛 张家界 香港 周口店 黑河西安 台湾
(1)与水有关的地名______、______
(2)含有方位的地名______、______
(3)含有颜色的地名______、______
(4)含有姓氏的地名______、______
日积月累
1.把成语补充完整。
身( )其( ) ( )材( )教 ( )( )动听
( )居( )乐 ( )然( )朗 志()高(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_______ ,因为他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被后人称为“_______”。
《趵突泉》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__________先生写的。本册书我们还学习了一篇他写的文章《 》。游览结束后他发出这样的感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瑞雪图》一课中,作者写雪后的景色,先写( )再写人;先写色彩再写( );先写静再写(
);先写( )再写近处。
爱我中华,_______。爱我中华,_____。爱我中华,_______。
开卷有益
月色是迷人的恬静的,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月夜听曲、吟诗。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仿照画线的短语,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幽静的() 美妙的()( )的( )
2.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仿照摘录的句子写一句话。
多美的月夜,做个小诗人,吟诵一首描写月夜的诗吧!
默写古诗并回答问题: 《暮江吟》
__________这首诗分别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4种景物。展现________了一幅色彩灿烂的秋江暮景图,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____之________情,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
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的外公最爱读书。那天下午,外公又在书房读书,听见我来了,就唤我进去。我看到外公的书桌上放着厚厚的书,上面圈圈点点,空白处还密密麻麻写满了字。我问外公 您的学问这么大 为什么还要天天读书呢?外公笑着说:“知识就像无边的海洋,只有虚心好学,不断地用新知识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为国家效力呀!”
1.请给文中画线的部分加上标点符号。
2.这段话共有 句话,都是围绕“________”来写的。
3.外公学问很大,为什么还要天天读书呢?请把原因用“~~”画出来。
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想法,请用一两句话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鸭
一天,我在小山上散步,忽然看见在一束枯草旁边躺着一只野鸭。
起初。我以为这只野鸭是害怕被人发现,藏在那儿的,就用树枝轻轻地拨了她一下,想叫她站起来,可是她却一动不动。我觉得很奇怪,便弯下身仔细看,才发现她已经死了。她身体的一侧微微向上翘起,脖子向前伸着、嘴张着,里面塞满了雪。她的翅膀稍稍张开,一条腿伸向后面。在她的腿跟前有两只蛋。看见这两只蛋,我就把这只死鸭提起来。果然在她身子底下有一个巢,里面有十一只蛋,连同外面的两只,一共十三只。
我把她仔细地看了一遍,在她身上没有发现一处伤痕或遭受暴力的迹象。从她身上的各种情形来看,她是被冻死的。虽然我看到的只是些表面现象,但是我还是毫不迟疑地做出这样的结论:她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同那场暴风雪进行一番殊死的斗争以后死去的。
我望着这只野鸭,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这种深沉的爱,多么感人肺腑啊!
太阳已经落山了,我在地上挖了一个小小的坑,把野鸭放进去,用泥土把她埋起来,再用手帕把十三只蛋包好,向回家的路上走去。
1.课文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发现死鸭和鸭蛋→猜测野鸭死因→掩埋死鸭。其中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次要内容是________。
2.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体现野鸭与暴风雪搏斗的词句。用“_______”画下来。
3.任选一题做:①文中的人称本应用“它”来称呼野鸭,却用了“她”,从中你体会到什么?②你认为野鸭这样做值得吗?从野鸭身上你体会到什么?(回答时要写清题号。)
笔下生花
任选一题,完成习作
1.读了上面的文章你是否感动?想象一下以后还会发生什么事呢?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十三只鸭蛋的故事》。
2.哈尔滨被誉为“冰城”,哈尔滨的冰雪举世闻名,动笔写一写家乡的冰雪吧,最好能写出家乡冰雪的美丽(魅力)以及小朋友们在冰雪中玩耍的情趣。题目自拟。
指导学生在社会活动中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行为表现,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在社会活动中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行为表现,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三、活动准备
写有活动内容的卡片
四、活动过程
(一)开展“我来做一回…..”的社会体验活动
1布置任务。
2根据所抽的任务结组。
3小组讨论:在公共场合开展体验活动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4分小组课开展体验活动。
(二)活动汇报
1分组汇报内容和形式。
2班级汇报,全班评价。
3评选“文明使者”。
(三)举办“文明使者”的经验墙报。
1.总结“文明使者”的经验。
2.选取不同类型的学生作品刊登出来,并组织学生学习,交流,谈谈自己的体会。
2.感受到祖国的尊严,并且有维护祖国尊严的愿望。行为:
1.尊敬国旗、国徽、国歌。
2.不做有损于祖国尊严的事。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热爱祖国”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侧重教育学生要维护祖国尊严,尊重国家标志,不
做有损国格的事。
近年来,根据江泽民和党中央关于在中小学生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指示精神,全国各地的中小学都对学生进行了有计划、深入持久的爱国主义教育,涌现了不少好的做法和动人的事例,如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爱国主义考察团活动,名人的相片、格言进学校,爱国主义百部影片等。各校形成了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看到这些正面教育因素的同时,也应看到一些存在的问题。如社会上一些人不顾人格、国格,出卖国家利益,损害国家尊严;有些人发牢骚不回避孩子,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看,“祖国尊严”对他们来说是很抽象的概念,比较难以体会到。因此,本课教学对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提高维护祖国尊严的自觉性是十分必要的。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在对外交往中要时刻想到祖国的尊严,尽力维护祖国的尊严,维护祖国的尊严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本课难点在于“祖国尊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有困难,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直接的感受才能认识。
教法建议
1.本课教学要给学生创设祖国尊严神圣不可侵犯的情境。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借助导入部分,让学生观看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或迎宾仪式录像,增强教学的感染力。
2.为了加深对梁帆道德行为和情感的理解,本课教学可抓住一些关键词、句,帮助学生理解梁帆的内心世界。
3.可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看新闻节目中的一些外事活动,看看我们国家的领导人是怎么从仪表、举止、言谈中。保持良好的形象,维护祖国尊严的,等等。
4.本课可随机播放一些爱歌的歌曲,渲染课堂的气氛。
教学设计示例
十一为了祖国的尊严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热爱祖国就要维护祖国尊严。
2.知道维护祖国尊严应该尊敬国旗、国徽、国歌等国家标志。
情感:
1.对自觉维护祖国尊严的人表示敬佩。
2.感受祖国的尊严,并且有维护祖国尊严的愿望。
行为:
1.尊敬国旗、国徽、国歌。
2.不做有损于祖国尊严的事。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在对外交往中要时刻想到祖国的尊严,尽力维护祖国的尊严,维护祖国的尊严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教学难点:“祖国尊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有困难,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直接的感受才能认识。
教具准备
录音机、制作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提问:国旗、国歌代表什么?每当升国旗、奏国歌时,你是怎么做的?心里会想什么?(学生回答。)
2.出示幻灯片,师简介:
(1)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毛泽东同志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2)欢迎外国元首的迎宾仪式,国歌奏响,国旗升起,三军仪仗队威武雄壮。
(3)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交接仪式,降下英国国旗,升起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亿万人民欢欣鼓舞。
3.提问:看到这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场面,你们有什么感受?
小结:五星红旗的升起,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新生,从此,我们的祖国将像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东方;五星红旗的升起,标志着中国迈入了一个新时期,打开国门,改革开放;五星红旗的升起,标志着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五星红旗是我们国家的标志,代表着祖国的尊严。今天我们学习第十一课——为了祖国的尊严。
板书课题:十一为了祖国的尊严
二、学习榜样,明白道理。
1.承接。其实维护祖国尊严不仅是国家和政府的事,也是每个公民的事。
2.教师讲故事《我是中国人》
3.提问:
(1)在美国,吉鸿昌准备往国内寄包裹,美国邮局职员竟然阴阳怪气地说:“中国在哪里?我不知道,无法投寄。”当时,吉鸿昌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2)他每逢参加宴会或在大庭广众之下,为什么都要在胸前挂上“我是中国人”的牌子?
小结:当祖国的尊严受到威胁时,吉鸿昌极为愤慨,针锋相对地进行了斗争,一言一行都显示了中国人的骨气,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4.承接。随着我们祖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人
民的友好交往也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或经商,或进行访问,或参加学术交流。那么我们在与外国人的交往中要注意什么?我们应怎样维护祖国的尊严呢?现在我们来学习梁帆的事迹,了解她是怎样维护祖国的尊严的。
5.播放课文录音(3-6自然段),要求学生边听录音边看课文内容及插图,并思考:
(1)梁帆为什么要仔细
寻找中国国旗?
(2)梁帆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升挂中国国旗?
(3)活动中围绕升挂中国国旗,梁帆的情感变化怎样?这说明了什么?
(4)人们为什么称赞梁帆是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小结过渡:梁帆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虽然身在异国,却心系祖国。在与外国人的交往中,时时刻刻想到祖国的尊严,千方百计地维护祖国的尊严,赢得了赞誉。我们应如何做到维护祖国的尊严呢?
6.读最后一自然段,教师归纳。
板书:无论何时何地,尊敬国旗、国徽、国歌,不做有损于祖国尊严的事
三、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1.小结:通过学习吉鸿昌和梁帆的事迹,我们懂得了: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以实际行动自觉维护祖国尊严,不做有损于祖国尊严的事。
2.学生发言,启发学生列举自己从电视、电影、广播中了解的自觉维护祖国尊严的事例。
四、分辨讨论,指导行为。
借助“议一议”、“读一读”,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知道如何去做。
1.议一议(文字投影片)。
对下面四件事,你有什么看法?
(1)在公园里,小兰和小花看见外国人用一次成像的照相机拍照,就缠着外国人,要求给他俩照一张。
(2)小刚和小强搀扶一位老人过马路,一位过路的外国人看到后,主动提出给他俩照一张照片,他俩大方地同意了。
(3)少年宫演出结束后,外宾赠送给每个小演员一件小礼物,由于小丽有事出去了一下,没有拿到小礼物。回来后就哭着向外宾要礼物。
(4)一个外国人看见小伟走过,故意把钱包掉在地上。小伟把钱包捡起来,双手递给他说:“先生,你的钱包掉了。”
(组织、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发言时,教师根据发言,进行小结。)
小刚、小强和小伟是对的,他们与外国友人交往,有理有节,表现了我国少年儿童文明有礼的风范,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小兰、小花、小丽的做法是不对的。
2.读一读。指名朗读,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明确国旗、国歌是国家的标志,代表着国家的尊严。尊敬国旗、认真唱国歌,是对祖国尊严的维护,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五、对照板书,总结谈话。
家庭第一课
我们的家庭
教学要求:
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的情况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且知道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人人都有家,都在家庭里生活,那么,你了解自己的家庭吗?
二、各自说说自己的家庭情况。
指名说说自己的家庭情况,看看学生对自己的家庭情况了解多少。
三、读课文,弄懂下面的问题:
1、组成家庭的基础是什么?
2、我们的家庭是怎样组成的?
3、我们的家庭靠什么维持全家在衣、食、住、行、教育、娱乐等方面的需要?(边读课文边讨论上面的问题)
四、读读赵小兵填写的家庭情况调查表,了解家庭成员与赵小兵的关系。
五、依照赵小兵填写的家庭情况调查表来填写自己的家庭情况调查表。
六、说说近几年来,你家的生活有哪些变化?
七、活动
了解你所在的班级有多少同学生活在三代同堂或四代同堂的大家庭里。
八、作业
“做一做”的第二题
第二课
我与家庭
教学要求:
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爱护,因此应该主动分担家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家庭中,父母给了我们生命,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对待父母呢?
二、学习课文第一节
1、读课文第一节,提问: 父母是怎样养育我的?
2、说说:
看图,说说自己有什么想法?
3、说一说:
你的父母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
三、学习课文第二节
1、看第七页的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内容?
2、读课文第二节,思考:
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在家庭和在社会应该怎么做?
3、讨论交流:
⑴在家里,你应该做哪些事?你常做家务吗? ⑵你是怎样对待父母的?
四、总结
第三课
我家的亲戚
教学要求:
让学生了解自己家的亲戚及“我”与亲戚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称呼。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每个家庭都有亲戚,亲戚之间的交往,可以加深彼此间的感情。那么,我们与亲戚之间是哪些关系?
二、同桌说说自己家的亲戚及对他们的称谓。
三、读课文,思考:
亲戚来了,我们怎样招待他们?到亲戚家做客,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读后交流,指名读。
四、看图,说一说“我”与亲戚之间的关系及对他们的称谓。
让学生分别说说伯父、叔父、舅父、姑父、姨父等5家是什么关系。
五、说说第十页的表格中所列的亲戚,你家都有吗?还有哪些亲戚?
六、作业:
完成社会填图册第三课作业。
第四课
和睦的家庭生活
教学要求:
让学生知道尊老爱幼是中国家庭的传统美德,并同父母家人同心协力创造一个和睦、欢乐的家庭。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那么,作为家庭中的一员,怎样创造一个和睦、欢乐的家庭呢?
二、自学课文,弄清以下问题:
1、中国家庭的优良传统有哪些?
2、怎样理解家庭成员之间都是平等的?
三、讨论自学情况
1、指名回答第一题,齐读第2自然段。
2、指名说说:你们家人之间平等吗?为什么?再读课文第3自然段。
四、说一说
1、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如果知道,你想怎样为他们庆贺?
2、你希望爸爸、妈妈怎样对待你啊?你怎样做才是他们的好儿女?
3、学生说后,师作小结。
五、讨论
1、在日常生活中,你和家人之间发生过不愉快吗?如果发生过,你们又是怎样解决的?
2、下图表现的家庭生活和睦吗?为什么?(见图)
六、小结
七、作业
完成填图册
活动课
居家安全
教学要求:
让学生知道居家安全应注意什么,并知道一些安全和救护的常识,在碰到意外事故时,能采取正确的救护方法。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幸福的家庭生活,离不开居家安全。那么居家安全需要注意什么?
二、自读课文第二节思考:
居家安全最主要的要防什么?
读后回答。
三、看图、回答问题
1、图1是咱们回事?遇到这样的情况打什么电话?(火警119)
2、图2又是怎么回事?该怎么打电话?
3、图3,家中被盗了,该打什么电话?(匪警110)
四、说一说
图中的小男孩为什么会触电?小姑娘做的方法对吗?为什么?
五、讨论
1、在家庭生活中,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如果发现你家或别人家失火、被盗、有人触电、中毒,你怎么办?当你使用电话报警时,要注意讲清哪些问题?
六、请同学们根据下设的几个情景(书16、17页),进行讨论.七、齐读第三自然段
1.知道人种的三种基本类型及特征。
2.了解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3.明确世界上的人, 尽管肤色不同, 但人人平等。并学会理解与尊重人。
【教学重点】明确世界上的人, 尽管肤色不同, 人人平等。
【教学难点】了解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各国小朋友……相关图表以及人种分布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同学们, 你们知道人类共同拥有的家园是什么吗?
生:地球。
师:那大家知道有多少人生活在地球上?
生:60多亿。
师:是啊, 人类在美丽的地球上生活, 正是有了地球母亲的恩赐, 人类才得以生息繁衍。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52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 (板书课题) 地球上的人们
(评析:教师通过提问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为后续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 了解不同人种及特征
师:大家想知道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有哪几种类型吗?
师:出示多媒体 (各国小朋友图片) 。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和他们比较一下, 我们属于什么人种?
师: (过渡小结) 他们和我们一样, 都生活在地球上, 都拥有一张灿烂的笑脸, 但大家的相貌长得不一样。
师: (出示多媒体文字:大家长得不一样。)
师:特别是他们的眼睛, 肤色、头发各有特征。 (归纳小结不同人种的特征:如肤色、头发、眼睛等)
师:出示多媒体: (表格)
师:根据人的不同特征, 大家想想, 我们可以把这些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大致分为几大人种呢?
师: (指名说, 略)
师:为了知识的准确性, 我们来看看科学家是怎么说的?
师:小结。 (出示多媒体)
根据人们不同的特征, 科学家将生活在地球上的人, 主要分为三个基本人种, 即黄色人种、黑色人种和白色人种。
师:大家自由读一遍。
师: (过渡语) 这段话证实了大家认为地球上的人主要分为三个基本人种的观点是正确的。 (多媒体出示文字:黑种人、黄种人、白种人, 见上表格)
(评析:通过多媒体图片, 让学生直观观察并发现, 根据人们不同的特征,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 主要分为黄、黑、白三个基本人种。这一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观察辨别事物的能力。)
(三) 了解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师: (提问)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 为何会出现不同的人种?形成不同的人种会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大家猜猜看?
师: (指名说)
师:为了让大家弄清楚这个问题, 我们还是来听听黄、黑、白人种小朋友的介绍吧!
师:掌声欢迎
(活动:两个学生分别戴黑、白头饰, 另一位不戴头饰, 介绍三大人种形成的因素)
师:大家用掌声感谢他们的介绍。师:听了几位同学的介绍, 大家从中明白了什么?
师: (根据学生的回答, 归纳小结, 并出示多媒体文字) 。不同肤色的形成, 是由皮肤里的黑色素的多少来决定的, 环境对人种的形成影响很大。
大家想了解三大人种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 (出示多媒体) 人种分布图
师:请看大屏幕上人种分布图, 结合上节课学习的知识, 边看边思考, 三大人种各分布在哪个洲? (指名说)
师:大家知道欧、亚、非各洲的气候分别怎样吗? (指名答)
师:根据观察我们发现, 白色人种大部分分布在寒冷地区、黑色人种大部分分布在酷热地区、黄色人种大部分分布在温暖地区。
师:请大家继续观察图, 还有什么新发现?
生:人种混杂。
师:请打开课本5 3页, 快速读读下面一段话
随着社会的进步, 各大洲居民的种族结构出现了差异, 不同的人群之间开始融合, 如南美洲由于不同人种的长期融合, 混血人数量和比例超过其他任何洲, 号称世界的大熔炉。
师 (过渡语) :在远古时期, 人们长期在一个地区生活, 为了适应自然界的环境, 逐步形成了一些具有地域性的特征, 随着人类的发展, 这些特征世代相传。
师:展示台出示图片 (P58页, 略)
挪威渔民图 非洲妇女图 刘翔图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上图的不同人物, 找一找他们具有哪些地域特征? (指名答。)
生:挪威渔民:肤白, 体毛稠密, 鼻高
非洲妇女皮肤黑:卷发, 鼻低、宽
刘翔:肤黄, 体毛不发达, 鼻低宽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根据大家掌握的知识, 下面我们一起来填写下表。 (抢答形式:师依次点击有关内容的空格处, 生答对后, 师即点击相应的答案, 填在相应空格)
师:出示多媒体 (表格)
师:大家学得不错!下面, 请大家打开课本53页, 边读边思考, 同样是黄种人, 为何靠近热带地区的人们皮肤的颜色却深一些?
师:A.分小组讨论
B.全班交流 (指名说)
师: (根据生的回答, 进行小结)
以上现象与阳光直射和阳光辐射时间的长短原因有关。
(评析:本教学环节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一个亮点, 首先, 通过置疑:为何人们生活在同一地球会形成不同肤色, 不同肤色的形成会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激发了学生对事物的探究的欲望。其二, 通过三种人种小朋友生动、有趣的介绍、让学生们透彻了解了不同人种形成的原因。其三, 通过引导学生们看人种分布图, 既让学生直观地发现各人种的分布及人种的融合情况, 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其四, 让学生从观察分布图到分析图片, 知道了人们长期在一个地区生活, 为了适应当地环境, 会形成具有地域性的特征。总之, 本环节设计科学、合理, 环环紧扣, 直观生动, 有趣味, 突破了教学难点, 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 观察、认知能力得到充分提高。)
(四) 了解各人种杰出人物以及他们为世界进步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懂得各人种之间应相互平等、理解、尊重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 快速读读“手”这篇文章。
师:大家从文中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 (指名答。)
生:种族歧视。
师:假如你就是黑人强尼, 你的心情会怎样?
师:大家再读读文章的结尾 (约翰与强尼道别的话) , 然后结合文中上方的“手”图片想想, 你从中受到哪些启示?
师 (过渡小结) :“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这是全人类的理想, 许多人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在不断努力着, 他们是谁呢?
师:打开课本55页, (看看、读读) , 1963年8月28日,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 美国著名的黑人人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做《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的场景。
师:大家收集到了他演讲的相关内容吗? (指名说。)
师:听了之后, 请结合自己谈一谈。如果以后在大学、工作单位等地方和其他人种交往时, 应怎么做?你想对那些有种族歧视的人们说些什么? (指名说。)
师 (过渡语) :其实, 各人种之间根本没有优劣之分, 每个人种里都有杰出的人物代表。
师:展台出示各人种杰出代表图片, 请大家看看他们是哪个人种的代表。 (指名说。)
师: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人种的世界名人呢?请将各自收集整理的资料与同学进行交流。 (指名答。)
(教师相机补充一些各人种名人, 如黄色人种:毛泽东、周恩来, 黑色人种:奥巴马等。)
师:刚才谈到奥巴马当上了美国总统, 大家说说, 这说明了黑人的地位怎么样了? (提高了)
师: (小结) 是啊!尽管人们的肤色不同, 但都是平等的, 他们都在为世界的繁荣和发展而努力着。
师 (板书) :尽管肤色不同, 但是人人平等。
师 (总结) , 尽管直到观在, 人人平等的梦想还没有全部变成现实, 但人们仍在努力中, 希望让地球上所有的人种都能像兄弟姐妹一样携手歌唱, 共建美丽家园。
(评析:最后一个环节, 是教学活动中的又一个亮点。活动中, 让学生通过看图, 读文, 体会, 感悟, 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学生通过自己收集整理不同人种杰出代表的档案, 从中发现各人种代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所作的贡献, 真正认识和懂得:各人种尽管肤色不同, 但人人平等, 应相互理解尊重!这一系列活动, 使教学重点得到了突破。)
【小学四年级品德教案上】推荐阅读:
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09-14
鲁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11-11
小学四年级上语文教案06-27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复习计划及教案06-04
小学语文:第七单元《春联》2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06-01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11-04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科教版10-24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复习05-29
小学四年级上语文试卷09-22
小学四年级上应用题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