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2025:行业的发展趋势会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化工企业正在飞速发展, 但支持其如此表现的趋势却正在发生变化。在进入这个新领域的同时, 企业应认真回顾自身的实力。

在过去十年间, 无论我们何时审视化工行业在资本市场的表现, 得到的结果都是相似的。根据股东整体回报率, 从长期而言, 化工行业的绩效不仅超过了整体市场的表现, 还超过了其多数客户行业和原材料供应商。在化工行业内部, 大宗化工产品和特种化工子行业的绩效也大同小异, 而多元化化工企业的发展却相形见绌。随着时间的推移, 行业发展的主题也不断变化, 其中石化企业的绩效受乙烷取代石脑油制乙烯技术的普及和大宗商品周期的影响日渐深刻, 而特种化工企业则更多地受到终端市场增长和并购活动的影响, 但这些变化并未影响其整体向好的势头。

这种强劲绩效背后的动力是化工行业能够在总收入和投入资本增速放缓的基础上, 以接近全球GDP的增速大幅提高盈余, 该能力主要为下述因素所支撑。

首先, 随着时间的推移, 化工行业的生产率已得到提高, 并因维持由此而得到提高的盈利能力而与众不同, 因为化工行业与那些虽提高了生产率却在竞争中丧失了其获得能力的行业不同。化工行业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整体来看, 该行业似乎是分散的, 但是过去20年的投资组合重组在很多细分市场上都实现了较高的集中度, 让化工企业取得了比客户和供应商更有利的谈判地位。

其次, 中国过去20年的经济增长让化工行业受益良多。由于产能建设的速度难以满足国内需求, 中国必须进口化工产品, 因此给西欧和北美化工企业带来了增长机会, 但同时他们在国内市场上的增长却近乎停滞。

最后, 我们必须记住的是, 化工行业拥有完善的商业模式:其产品让“物质世界”成为可能。因为如果没有化工行业的支持, 我们所接触的事物、所居住的大楼、所品尝的食物以及所获得的医疗服务都将不复存在。因此, 化工行业整体上处于能从一系列趋势中获利的位置, 从可持续性发展到电动交通, 从大宗商品需求飙升到消费者行为的重大改变等, 不一而足。

随着基本面的强劲表现, 一系列积极的发展已经让化工行业的特定细分市场受益匪浅, 并促进了该行业在资本市场的整体表现, 其中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中东的闲置天然气和北美的页岩气, 以及2000-2013年诸多大宗农产品价格的上升趋势。

潮起潮又落?

但是, 这个黄金年代可能会就此终结。因为在过去几年, 一些重要指标都发生了变化。尽管该行业过去15年的绩效似乎仍非常不错, 但是仔细研究, 你会发现该行业在过去五年间的绩效并不如人意:自2011年以来, 化工行业的股东整体回报率都落后于整个股票市场, 而且该行业的投资资本回报率 (ROIC) 也表现平平, 在一些化工子行业中, 甚至出现下降。

财务表现的减速反映出化工行业的基本面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 该行业发现要想保住生产率改善所带来的各种好处日益艰难。矛盾的是, 这种情况的发生正值高级分析和数字化方法为生产率增长带来新一轮的加速机会之际。为何该行业会遇到这种困境呢?有迹象表明, 该行业绩效的一个基石——集中化的行业结构——可能会弱化。这又是如何表现的呢?在很多细分行业, 随着新进入企业的增多 (其中多数为中国企业) , 竞争程度正日趋激烈, 而与此相关的产能过剩也日益成为很多产品领域所面临的挑战。

第二个因素是全球需求的增速正日渐放缓。在非常重要的中国市场, GDP增速已经放缓, 而且可能还会进一步下跌。更为重要的是, 中国的人均化工产品消费正接近与GDP增速脱钩的水平, 而且预计会在未来落后于GDP增速。中国已经完成了从投资阶段——在全国范围建设基础设施, 同时让其人口中的很大一部分拥有自己的新住房、耐用消费品、汽车及其他物品——进入了更多以服务和“升级”为特色的经济, 这种经济对化工产品的需求远低于过去。例如, 中国客户升级换代的中产阶级车型未必比入门级车型含有更多的聚合物。

从全球层面而言, 我们估计, 石化行业在过去十年实现的3.6%增速可能会在未来十年内下降0.5-2.0个百分点, 不过这取决于对地区GDP增速的假设。对于一个年产能增长率估计介于1%和2%之间的行业, 这可能会是一个重大变化。其他行业也会发生类似的增速减缓——不过化工产品整体需求的增速仍将快于GDP增速。例如, 在农用化工行业, 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开发现有食物链中大量生产率储备的潜力可能会抑制对化工产品的整体需求。

同时, 也有迹象表明化工行业将经历长期的转变。我们认为, 特种化工经营模式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化工行业内长期持有的观点是, 将投资组合向下游迁移, 并且提高特种化工产品的含量, 对于解决增长和价值创造所面临的挑战而言是可靠的方法。但是我们对此日益怀疑。虽然由于特种化工的范围并不清晰, 因此很难被量化, 但我们认为该范围正日益缩小。通过创新开发新的差异化 (也因此属于特种化工产品) 产品已经变成了一场咫尺攸关的游戏。除了创新的农作物保护化工产品之外, 我们可能难以命名一种化工产品为过去十年所开发的明星产品。即便是在应用开发领域, 那些消费者愿意为先进解决方案付费的细分市场范围也没有扩大, 因为发展最快的市场 (中国和印度) 对优质化工产品的需求很有限。因此, 扩大化工产品应用开发也仅能弥补上游核心业务遭侵蚀利润中的一部分。

数字化创新可能会进一步加快这个趋势的发展;由经销商或阿里巴巴等平台驱动的电子商务的增长更有可能会加快特种化工企业产品/服务的大宗商品化进程。在某些更具B2C特点的领域 (比如农用化工行业) , 互联网平台可能会变得如同在其他消费行业一样具有颠覆性。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推进, 我们对特种化工行业的怀疑逐渐加深。我们的研究表明, 细分市场的盈利能力似乎越来越依赖于行业结构 (实际上即企业数量) , 而不是企业产品/服务中的技术含量。但是随着许多新企业 (特别是中国企业) 的加入, 该行业结构正在快速变化。

接下来, 全球市场将再一次趋于稳定, 因此可能会关闭另一个上升通道。过去的化工产品通常是在消费地生产的。但是, 过去十年的情况表明, 这种格局已经发生改变:原料价格 (闲置天然气和页岩气成本相对于石油成本) 和劳动力成本 (中国相对于发达经济体) 的严重失衡, 或者仅仅是地区供需错配 (中国的增长) , 造成了化工行业的显著国际化, 并且为许多企业带来了相关的增长机会。然而, 鉴于2014年以来的油价下跌和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可以合理地推测, 未来几年内这种发展模式可能会逆转。

雪上加霜的是, 全球化工行业还必须认识到, 该行业必须在日益民族主义的环境中运营。很多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和投资政策一直都有点保护性的特征 (近期可能变得更加明显) , 而美国即将成立的新政府似乎也持相似态度。正如英国脱欧等事件所突显的, 欧洲可能也会出现类似趋势。

随着民族主义的再次崛起, 国有企业在化工行业中的份额也不断增长。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 国有企业的份额暴跌, 当时, 很多政府纷纷抛售他们在国家石油企业的股权, 而这些企业中有很多都有大量的化工业务。但随着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该趋势已被逆转。然而, 相较于私营和上市企业, 国有企业通常要对不同的财务、战略等标准负责。此外, 他们的财力也往往比公开上市交易的公司雄厚得多, 就新技术的发展而言, 公开上市交易的公司可能会发现根本无法与国企相抗衡。

如果不提及有关循环经济的争论, 那么本文的内容将是不完整的。循环经济对塑料最为重要, 但是由于塑料消耗了大部分的石化产品, 循环经济也因此可能会对整个石化行业产生影响。据我们估计, 约三分之二的塑料最终回归垃圾填埋场或被排放到环境之中。由于塑料垃圾降解很慢, 因此会逐渐堆积起来, 而且化工行业不太可能因为客户的监管和施压而在回收和减小需求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鉴于上文所讨论的该行业低增速预测, 这种监管可能会导致这样一种情形:对传统方式生产材料的需求不仅会停止增长, 甚至可能会缩水 (尽管可能不会在短期内出现) 。

即便是上述变化中只有少数出现强劲的势头, 化工行业在未来十年面临的局面也会与过去十年大相径庭, 且更为严峻。那么, 这对化工行业有什么影响呢?

迈入新世界

第一个或许也是最重要的影响可能是, 随着需求增速略高于年度产能增速, 对新建工厂的需求将削弱。大多数新投资要么将替代自己的现有资产, 要么需要取代其他企业的资产。例如, 北美地区的新裂化设备将会把目标放在亚洲市场, 并且要与从中东生产商的出口展开竞争。因此, 中东生产商可能会增加对欧洲的出口, 从而加大对欧洲石化企业的中期压力。从目前来看, 欧洲石化厂商的盈利能力正处于历史新高, 有鉴于此, 上述情境似乎很遥远, 但好日子向来不长久, 企业纷纷关闭的浪潮可能会再次出现。从更广的范围来看, 全球各地的化工企业可能都会迫于压力调整结构。据我们预计, 化工企业将会通过新一轮并购潮来实现更大的规模经济。

只有两个国家可能会出现例外, 一个是印度, 因为所有指标都显示, 印度本地的增长将会持续, 只不过增长的基数会比较低;另一个是中国。但是中国当前化工市场的很多领域都面临供过于求和过度服务的困境。我们认为, 中国的供给需要进行大范围大力度的合并。

现有特种化工企业必须准备好应对大宗产品化的进一步侵蚀, 以及来自发展中市场的新进入者在取得更多经验和在技术上日益进步时, 对其过去优势领域产生的侵蚀。许多西方特种化工集团创造附加价值的潜力将面临比当前更为严峻的挑战, 而且虽然他们声称自己能够运用为股东创造价值的方式来升级自己的投资组合, 但这一可疑观点也同样会遭到挑战。

同时, 化工行业早已预言的将重心转向亚洲的格局也将成为现实。但是, 正如很多西方化工企业都在为这个转变做准备, 也有很多企业仍不十分了解该转变的意义, 以及自己面对从行业中心转向行业边缘事实时所需要转变的思维模式。跨国化工企业在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的历史绩效充其量也是喜忧参半的。在某些时刻, 这些跨国化工企业将需要考虑与中国化工企业进行密切合作, 来抓住最后的机会以成为中国市场的“局内人”, 因为中国市场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工市场。这种转变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中国本地企业的利益:随着中国化工企业抓住本土市场合并和国际扩张的机会, 他们重视的将不仅仅是西方化工企业的技术, 还包括西方化工企业成功的经营方法。

从总体而言, 化工企业的战略可能会变得更简单且更加富于挑战性。一方面, 化工企业战略之所以会变得更简单, 是因为生产率改善和卓越职能——换言之, 执行比大多数业内竞争对手都更好的化工企业商业模式——这两个强制性要求将比现在更为明显。因为没有卓越的执行力, 企业将没有财力也没有信誉来引领包含大量并购的经营活动。然而, 在另一方面, 化工企业战略的制定也将变得更为困难:因为识别超过GDP增速的剩余增长机会, 以及开发方法以创造价值的方式抓住该等机会都将面临更多挑战。

我们最先承认, 任何对未来的展望都会受到限制, 并且将基于仔细观察化工行业作为起点而得出的本文观点, 呈现给正在思考未来十年战略的化工企业。随着化工企业进入全新且富于挑战的领域, 他们需要估计自己的优势和弱点。以下是可以促进企业开展这方面思考的一些问题:

★贵公司所参与细分市场的结构将以何种方式演变?这种演变对未来盈利能力的影响有哪些?

★鉴于我们在本文中所指出的即将发生的变化, 作为外资企业, 贵公司将如何扩大自己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如果贵公司是中国企业, 在可能出现的化工行业合并大潮中, 贵公司将会发挥何种作用?

★贵公司的优势是什么?将如何通过变革性并购巩固这些优势, 进而成为贵公司目标细分市场中的佼佼者?

★对于横跨特种化工和大宗产品化工子行业的多元化企业而言, 最能够创造价值的运营模式是什么?

★贵公司将如何运用数字化在下一波商业、供应链和运营绩效改善的大潮中乘风破浪?

上一篇:生育期不同比例追肥对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下一篇:环境工程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