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规划存在问题

2022-05-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创建规划存在问题

创建绿色酒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 要: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背景下,创建绿色酒店成为未来酒店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对多家星级酒店的调查,分析创建绿色酒店对于旅游行业转型升级的意义,并对酒店在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解决方法。

关键词: 绿色酒店;问题;对策

一、绿色酒店及创建绿色酒店的意义

“绿色酒店”是指那些为顾客提供舒适、安全、有利于健康的产品,并且在整个经营过程中以一种对社会、对环境负责的态度,坚持合理地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酒店。所谓“绿色”的含义是指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绿色酒店”的科学内涵是节约能源、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维护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利益、承担社会责任、发展企业经济,实现人类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1]。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并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积极发展旅游业,推广绿色消费,倡导文明、节约、低碳理念。酒店业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顺应这一发展趋势,追求社会、经济、生态三者的有机平衡发展,合理的利用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最大的效益。酒店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可以吸引大量的旅游者消费,调查显示:一家五星级酒店平均每月的能源消耗是120万元;一家拥有 150-180间客房的三星级酒店,一次性用品的年总费用大概为 26—30万人民币;与此同时,酒店的空调排放大量的浊气、厨房的生产排放大量油烟、洗衣房的洗涤产生大量的污水,由此可见,酒店的能耗、污染、浪费程度是不可轻视的[2]。因此从长远来看,建设绿色酒店,不仅有利于国家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酒店行业节能降耗、增加利润,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

二、创建绿色酒店的举措

1. 国家出台政策积极鼓励

自1999年的“生态环境旅游年”活动开展以来,国内掀起了创建绿色酒店高潮,知名品牌的酒店也纷纷加入到“创绿”的行列中。2006年3月23日国家旅游局发布了《绿色旅游饭店》行业标准,规定了创建绿色旅游饭店、实施和改进环境管理的要求,并对符合创建绿色饭店的企业进行了分级,分别为金叶级和银叶级两个等级,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被评为金叶级和银叶级的绿色旅游饭店共计2320余家,覆盖了大多数的省会城市。另外,根据国家最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环境保护技术装备、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服务等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因此在国内部分地区,政府出台相关奖励政策,对于兴建环保设施,污染物进行达标排放的及废弃物再利用的企业,按照企业实际投入给予贴息或者直接以節能环保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而被评为“绿色企业”和“绿色友好企业”的,分别给予20万和50万元的奖励。

2. 行业企业响应落实政策

调查发现:为了创建绿色酒店,行业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分别从能源、消费、培训、营销等方面进行绿色酒店体系的建设,为绿色酒店的创建提供保障;在酒店整体设计装潢方面,部分新建酒店采用自然有机材料,太阳能热水和绿色屋顶以及废物利用的生活墙等方式减少整体酒店能耗;部分酒店在创建过程中也已初具成效,香格里拉酒店集团在酒店运营中,统一采用绿色清洁类产品和低温洗涤技术,减少清洁品对水质资源的污染和水资源浪费;客房内的洗浴产品全部换成由可降解的PSM 材料制成的产品以及用环保材料制成的润肤乳、沐浴液和洗发液。另外,酒店内所有印刷品都采用大豆油墨印刷而成。酒店还安装了太阳能设备,取代部分燃油锅炉。据悉,香格里拉旗下酒店平均每月减少燃油消耗8.83 吨,全年节约大约70余万元人民币[3]。

3. 企业从业者具体实施

作为酒店绿色理念的践行者,酒店从业者也从多方面开始了自己的行动。首先,在思想方面,酒店管理层自觉学习《绿色旅游饭店》行业标准,树立绿色先进理念,实施绿色管理,营造绿色环保的文化氛围;其次,针对酒店基层员工进行各类绿色环保培训,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通过酒店前期的培训,大部分酒店员工在行为方面已初步形成习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客房使用可循环使用的布艺洗衣袋,脏衣收纳篓及玻璃杯和双色拖鞋,房间摆放绿色提示卡,建议房客使用布草一客一换,而非一天一换;餐饮方面,倡导客人合理点菜,建议打包时使用可重复利用的打包盒;办公方面,采用线上办公,复印纸双面使用,员工通道采用感应灯装置等。

三、创建绿色酒店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 监管体系尚不健全

首先,国家旅游局虽然发布了《绿色旅游饭店》行业标准,并且对金叶级及银叶级的评定标准进行了细化和量化打分,但是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由于该规定仅仅是行业规范,并无法律强制约束力,即使酒店未按规定执行,也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监管效力较差;其次,在《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实施过程中,条款主要针对已经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企业进行处罚的措施,而其他针对绿色酒店的卫生、安全、食品类的条款也仅仅为一些暂行办法,实施过程中法律效力极其有限。

2. 酒店落实不到位

酒店企业在实施绿色酒店建设过程中,虽然有绿色体系的实施方案,但是在酒店实施过程中的确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一方面,管理层人员实施不到位。酒店在创建绿色酒店时,需要聘请具有绿色饭店评定员资格的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和管理指导,但是考虑到聘请的成本,酒店并未执行;另外在执行绿色酒店创建的过程中,酒店的管理层需要不断的与酒店员工进行磨合、解释和培训,花费时间精力较多,多数酒店管理层的落实较差。另一方面,绿色产品开发力度不足。一些设备的引进,比如酒店污水处理设备以及新型绿色环保设备,再生资源利用设施的引入都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资金,加之绿色酒店的相关配套技术的不成熟,酒店的很多创建工作都需要摸着石头过河,自行探索合适的方案,无形之中给酒店带来了经济风险,这也导致许多酒店经营者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绿色酒店整体的规划和改造中去。正是由于人员、技术和资金上的匮乏,导致绿色酒店的数量增加速度有所缓慢,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绿色酒店的发展进程[4]。

3. 酒店员工配合不足

调查中发现,许多酒店实施绿色酒店计划时并不顺利,一方面,某些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会增加员工的工作内容或者使工作程序更为复杂,而在未增加工资的情况下,60%的酒店员工都表示对此类举措感到不满;另一方面,员工对创建绿色酒店意识不足,认为绿色酒店的建设只是仅仅为酒店节省成本,而与自身利益无关,不愿主动了解绿色酒店,认为创建绿色酒店应该是酒店管理层的事务,配合度较差。因此,实施绿色酒店计划举步维艰。

4. 酒店消费者认同度低

通过对酒店的客人的随机调查发现,仅有31%的客人对绿色酒店有一定认知和了解,酒店在绿色酒店的创建过程中主要以酒店内部员工的宣传为主,而忽略了客人本身对于绿色酒店创建的参与;与此同时,60%酒店消费客人表示并不愿意为绿色酒店的举措支付更多的房费或者服务费,客人更多注重自身经济利益。整体来说,酒店顾客对创建绿色酒店的积极性不高,环保意识不足,认同度也有待提升。

四、建设绿色酒店发展策略

1. 加大政策支持与监管力度

绿色酒店的建设需要政府的支持与监管。首先,政府应将各类与创建绿色环保酒店有关的规定分阶段的列入法律体系中去,采用社会及政府的监督强制手段迫使酒店进行绿色酒店建设改革,确保相关法律实施的强制力,形成相应的环保法律体系,为创建绿色酒店提供制度保障。其次,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宣传作用,在全社会倡导绿色企业的发展理念,倡导市民文明出行,比如在媒体上呼吁游客自带牙刷毛巾,尽量减少使用酒店一次性用品等环保行为,为绿色酒店创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再次,作为政府机关,在绿色酒店的创建过程中,更应建立合理的奖罚制度,对于积极参与绿色酒店创建的酒店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和媒体报道,扩大酒店知名度和美誉度;而对于绿色酒店实施政策配合度较差或置若罔闻的企业通报批评,从而有效的引导酒店的行为。

2. 行业企业贯彻落实举措

酒店在落实绿色酒店的创建过程中,酒店行业协会应发挥积极的作用。一方面成立绿色监管委员会,从各个酒店中抽调具有绿色饭店评定员资格的管理人员,定期对各酒店的绿色环保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对行业内部通报检查结果,促进酒店行业环保自律和发展。另一方面酒店行业协会应定期召开绿色环保酒店交流会议,以实施环保举措较好的酒店为榜样,相互分享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看法,积极探讨问题和解决方案,促进绿色酒店的创建。

3. 酒店對员工的引导举措

酒店的员工在绿色酒店创建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绿色酒店创建初期,与员工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让员工充分参与酒店绿色标准流程的制定,使员工以主人翁的心态从内心接受这一制度的绿色改革;在绿色酒店措施实施的过程中,酒店管理层应以身作则,起到积极模范的带头作用,对于在实施过程中有着突出表现和创新建议的员工,给予物质精神奖励,营造整体的绿色酒店节约氛围。再次,聘请具有绿色饭店评定员资格的管理人员,对酒店进行技术和管理的指导,建立和完善绿色酒店发展体系,将绿色发展理念和举措写入酒店制度中去, 以规则的形式约束全体员工行为。

4. 酒店对消费者的鼓励措施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多数的顾客的绿色消费意识较薄弱,需要酒店进一步进行引导和鼓励。绿色消费是顾客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购买和消费活动,是一种具有生态意识的、高层次的理性消费行为[5]。消费者在酒店消费过程中,由于是有偿付费享受酒店服务和产品,因此会出现“不用白不用”的占便宜心态,而作为酒店,应当在客人消费,比如点菜过量时,给予一定的提醒义务,提倡光盘行动,建议客人打包剩余食物等;其次,在客人做出环保举动时,酒店应有所奖励,比如当客人自带毛巾,不使用酒店内提供的“六小件”易耗品时,可以在查房确认后,给予客人积分奖励,支持客人的环保行为,增强客人的绿色消费意识。

五、结语

综上所述,创建绿色酒店不仅仅是酒店未来发展的必经道路,更是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所需。创建绿色酒店,长远来看,一方面为酒店节省了大量的成本支出,另一方面也可以在酒店消费者面前树立良好的绿色酒店形象,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使得酒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得到满足。总之,酒店一定要树立绿色的发展理念,开发相对应的绿色酒店产品,营造绿色环保氛围,努力将酒店塑造成环保绿色的酒店,创造更多的经济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秦 蓓.浅谈绿色酒店的营造途径——以东莞索菲特御景湾酒店为例[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0: 720-721.

[2]秦 蓓.浅谈绿色酒店的营造途径——以东莞索菲特御景湾酒店为例[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0: 720-721.

[3]张 茜.浅析绿色酒店在我国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6.2: 86-88.

[4]樊 平.我国绿色酒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营销,2017.12期: 50-51.

[5]刘秀丽,刘亚玲.创建绿色酒店遇到的问题及改进的策略分析——基于对武汉市酒店的调查[J].江苏商论,2012.9期:18-20.

作者:汤琼 石洁

第2篇:浅析屋顶绿化创建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本文以西部市政屋顶花园为例,围绕在创建过程中设计、施工等环节上存在的问题及所采取的应对措施,结合成功和不足进行总结和建议。

【關键词】屋顶绿化;创建;问题;对策

屋顶绿化是以建(构)筑物顶部为载体,不与自然土层相连且高出地面150CM以上,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营建的一种立体绿化形式,一般可分为花园式、组合式和草坪式三种类型。

1、 工程概述

积极响应以“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为着眼点,以立体绿化作为城市绿化新的增长点和重要发展方向,完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提升城市环境水平。乘着这股东风,经过周密筹划西部市政公司在单位三层屋顶平台上建设一个花园式屋顶绿化。面积约为240平方米,呈东西略长的矩形状,两侧分别是食堂和会议室,南北两侧是高度1.3米的女儿墙。

2、存在的问题

为改善城市生态,积极推进立体绿化的建设,屋顶绿化已成为当前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屋顶绿化建设和维护等各方面对技术要求是比较高的,影响其成败的因素也很多,包括屋顶载荷能力、防水层渗透问题、栽培基质等问题。每个技术要点都对屋顶绿化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就结合本次屋顶绿化在设计、施工等环节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2.1设计环节上

屋顶绿化因其所在的位置和环境的特殊而决定了其与常规绿地有许多不同,设计上首先要充分考虑到使用功能、艺术观赏、生态环保、安全经济等功能。

2.1.1安全功能

安全是屋顶花园的头等大事,主要由屋顶承重是否超过荷载,屋顶防排水是否周全来决定。通常情况下如果对屋顶及建筑结构分析不清楚,容易忽略荷载的限制;排水考虑不细致易导致积水。

2.1.2 生态环保

植物造景,小品点缀时应把生态放在首位,植物不恰当或材料选择过于名贵不适于屋顶环境,容易造成生长不良或浪费。

2.1.3 艺术观赏

通过精心设计,使其比一般地面绿化要精美别致,但往往会局限于平面变化,而忽视了竖向空间缺乏层次感。

2.1.4 经济成本

自行设计施工,节约开支降低成本,却由于缺乏经验没有从各个环节上精打细算,最终导致超支。

2.2 施工环节上

由于屋顶花园是建造在屋顶上的,施工受到屋顶的承重、防水构造以及屋面排水等条件的限制,所以在后期施工时特别要注意以上几点的把关。

2.2.1 防、排水层环节上

屋顶绿化上由于基质层与地面隔绝,水是保证植物生长最为关键的要素,所以必须使基质有一定的蓄水能力。因此产生了防水和排水的两个重要环节,排水是前提,而防水又是保证,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何辩证的解决这一对立问题,是屋顶花园成败的关键。

2.2.2 屋面承重环节上

根据规范的要求,标准的房屋楼板平均承重能力约为每平方米200公斤,一些商业大楼的承重则可以达到每平方米300公斤以上。而这些数值就直接影响到种植土每平方米的厚度,从而影响屋面持久性荷载,除此之外还应考虑人员、设施、雨雪等外力的临时性荷载。

3、 针对两方面环节上出现的问题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根据不同环节上出现的各个难点,通过学习借鉴比选,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进和优化。

3.1 设计环节上应对措施

3.1.1研究分析、精准核算,解决安全性

在设计之初对屋顶进行仔细勘查测量,深入了解专业理论知识,向行业主管部门请教学习现有屋顶绿化技术规范,分析研究实地的利弊条件。委托专业单位对屋顶荷载进行检测,数值达到标准平均承重能力。可以按照200公斤每平米计算荷载,只要土方、小品和植被量不超过这个数值就行了,但还是因考虑到夏季雨水和冬季雪的重量,做安全保守计算,最后采取不超过130公斤每平米为最大值。

3.1.2 科学设计、规范配比,注重生态性

经过细致的参观学习,认真总结,博采众长,充分考虑到植物材料的适宜性,景观材料的环保性等各方面因素,根据相关规范要求,按照百分比予以配比,形成了较好的生态效应。(见表1)

3.1.3 合理选材、立意自然,营造观赏性

采用自然式中国园林风格,小品有风亭有廊榭,有园路有防护格栅,面积虽小,五脏俱全。绿化讲究立意和入境,表现在小中见大,绿植配置上有松竹梅,有花草果,若干组卧石相称。平面立体相结合映衬出微型古典园林的形态。主要植物类型有:(见表2)

3.1.4 精打细算、控制成本,讲究经济性

除了防水、园林小品等专业性较强的工序,工程从设计、采购、施工到后期养护均有公司员工自行完成,各环节成本都受到了严格的控制。

3.2 施工环节上应对措施

3.2.1 精细选材、细致做工,保障防水、排水层施工质量

防水层施工 通常屋面防水只要做一层防水就可,而本工程中防水层可分为二层,下层为普通防水层,上层为耐根穿刺防水卷材。下层普通防水层施工前充分清扫场地及找平,特别一提的是要经过24小时蓄水实验防水有效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上层耐根穿刺防水卷材可分为刚性和柔性防穿刺,通过市场上对不同材质和特性的防水卷材进行了充分的调研比对,选用了经济、可靠、易施工的SBS改性沥青防穿刺防水卷材铺设方式阻止植物根系对建筑物的穿刺、破坏。在进行二层防水层施工后,屋顶防水的关键就是防止相关的防水层被破坏,所以在增加相应的防护措施解决该问题以外,我们此次在植物的选择上主要以浅根系、无穿刺能力的植物为主。

排水层施工 排水系统根据要求应与原屋顶排水系统匹配,不得改变原屋顶排水系统。由于单位屋面排水坡度合理,在历年来未有过积水堵塞的情况发生,所以屋面排水仍旧照旧,只是进行了四边沟槽的清理和下水口的防污闸网的加装改造,以便今后管养时方便维护清理或更换。

隔离过滤层施工 本工程采用了牢固轻便、组装方便、成本较小的凹凸式排(蓄)水板作为隔离层,既起到了排水、蓄水,又起到了多一层防根穿刺层的作用。铺装搭接完成后直接在其上铺设优质无纺布过滤层,尤其要注意无纺布搭接缝的有效宽度均大于10厘米,边角处向上延伸高出基质层5厘米,搭接处与延伸处均有效拼接牢固,以防基质溢流至地板影响正常排水。

3.2.2 轻质基质、合理选位,解决屋面承重难题

土壤选用轻质基质 传统的壤土不仅重量重,而且容易造成流失或板结现象。若土层太薄对植物生长不利,而土层太厚影响屋顶的承重,因此屋顶绿化种植土选用是一个关键,轻质化基质具有的渗透性能、蓄水能力和空间稳定性是屋顶绿化基质层的首选。在工程开工前就混合了各项理化性质均良好的轻质基质与肥料、优质的田间熟土的混合基质以备使用,不管在排水通气能力上,还是在持水支撑能力上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楼顶单位面积承重问题,满足植物生长要求。

材料选择轻质环保 中国古典园林亭台楼榭、水池假山必不可少,只是限于面积和承重的关系,在本工程只设置了风亭、步廊、汀步。亭廊步道等选用的材料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均采用轻质环保、安全牢固的南方松防腐木,在走向和位置上都是尽量设置或靠近于建筑墙体、承重梁的位置上。

地形位置合理安置 基质铺设保证树木种植厚度后,进行了适当的造型,地形堆高處基本符合事先预设好的承重梁及柱墙位置,堆土施工时轻吊轻放,采用先整体摊铺受力,后局部堆高的方式。呈现出四周起伏连绵地形,中间盆地为主,虽为微地形,配上松竹梅也显得小中见大的意境。

4、 成效与改进方向

通过在设计环节上的科学规划,施工环节上有效改进,在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在全体员工不懈的努力下,使得本次屋顶绿化顺利建设完成,有收获也有不足。

4.1成效

西部市政的屋顶花园建成后功能丰富,有园林小品、有绿化植物,一是响应了屋顶绿化建设的相关要求;二是为单位增添休憩场所,既美化环境又陶冶情操;三是观瞻到屋顶绿化建设的前景,摸索、实验性的完成一个屋顶绿化的整个流程,以便积累经验为今后抢占市场,承接屋顶绿化施工积累经验。

4.2改进方向

在此次屋顶花园的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在很多环节上都未考虑周全,或留有一些遗憾,但是最大的不足还是体现在灌溉设备的缺失造成了养护管理上的不科学。由于经验不足考虑不周没有采用自动或半自动喷灌、滴灌系统,而是采取了人工浇水灌溉的方式,加之自来水供水压力不够高的问题给日常养护管理上(特别是夏天)的浇水灌溉造成了诸多不便。这个问题在日常管养中已不能弥补,需要改进的是在今后的屋顶花园创建过程中增大力改进。

5、建议

5.1 行业监管,多方参与

行业管理部门利用现行法规,对新建房产、办公楼宇、厂区厂房等绿化工程明确进行屋顶绿化的推广,加以政府财政扶持,行业鼓励和指导,双管齐下,促进屋顶绿化更快更好的发展。

5.2 化繁为简,加快普及

绿化的根本是服务为民的,面对屋顶绿化施工难度高,养护精细长效的特性,研究探索屋顶绿化建设“平民化”理念,选择经济实用型,节约成本、便于管理、简单维护的植物及材料,有利于屋顶绿化的大众普及。

5.3 市场梳理,开发创新

进一步梳理总结市场上优良屋顶绿化材料,整理优化已经取得的经验和成果,鼓励开发利用轻量化材料,激励创新技术和理念,充分发挥其改善环境,造福大众的功能。

结语:

总之,任何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始终要围绕以人为本、生态发展等科学发展要求,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制定科学的改进措施。目标明确、科学组织、严密实施、责任到位,处理好工程重点、难点,不断提升项目承接范围和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1]夏爱萍,李慧峰,王通.屋顶花园研究综述[J].山西建筑,2008,34(31):338-339.

[2]陈锦燕,屋顶花园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建筑设计与装饰,2010

[3]蒋晓霞,浅谈屋顶花园设计.

作者简介:

陶立群(1979-),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绿化施工、养护管理等工作。

(本文作者单位为上海西部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上海,201700)

作者:陶立群

第3篇:油田单位人力资源存在问题分析及激励机制创建的探索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处于国家所有大型产业主导者地位的国营企业,在人才竞争中却越来越有大步落后的趋势,究其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油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

就油田企业现状分析归纳起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由于国家所有的制度下,企业产权名存实虚。大多数经营者由行政任命,缺乏职业经营者的理性,对改善企业经营的理念、措施被动接受,行动迟缓。第二,企业行为政府化严重,潜意识中的一些企业行为不是以市场导向为重,而是政治气氛过于浓厚。第三,领导更换频繁,导致企业行为明显短期化,只重眼前利益,缺乏支持战略实现的长期人力资源规划。第四,领导者本身的素质和管理水准亟待提高。第五,企业文化建设范围狭窄,内容陈旧,对员工的凝聚力较弱,无法激发起企业优秀人才进一步开拓创新的积极性。

那么,在目前的狀况下,油田的人力资源工作该如何进一步发展呢?还具有什么优势可以进一步挖掘利用呢?与不少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并没有完全失去优势。例如:人才基础较好,职工素质较高;有规范的制度运作传统等。我们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已经证明,只要有改进工作的动机,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人力资源工作可以在循序渐进的变革同时取得较大进展。

首先,先激活。油田不是没有人才,而是无法完全人尽其才。海尔总裁张瑞敏提出著名的“休克鱼”理论,就是要施加巨大的外在压力,把“休克”的人才“打醒”,促成大多数压迫极少数的组织氛围,实在不醒的,则坚决淘汰。

第二,再激动。大刀阔斧地改革现有的薪酬制度,真正建立与业绩紧密联系的薪酬体系,使激活了的员工既有压力,又有外部推动力,不断改进和提高绩效。

第三,外激励。从物质、精神两个方面入手,对员工形成牵引力。物质即合理的管理和报酬体系;精神即企业文化建设,以远景目标吸引员工,以核心价值观培养员工的认同感。

第四,内激励。从根本上尊重、信任员工,使企业真正建立起学习型组织,来达到对员工内在驱动和持续激活的目的。

以上四点中,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企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引导职工工作,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由此也可以说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也就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首先,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使用的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工资、奖金、福利等;负激励,如罚款等。所以,有些企业经营者也一味地认为只有奖金发足了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但在实践中,不少单位在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耗费不少,而预期的目的并未达到。例如有些企业在物质激励中为了避免矛盾实行折中的原则,极大地打击了职工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事实上只有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在二者的结合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创建适合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只有当企业文化真正融入每个员工个人的价值观时,他们才能把企业的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用员工认可的文化来管理,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制定精确、公平的激励机制。激励制度首先体现公平的原则,要在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一套大多数人认可的制度,严格按制度执行并长期坚持;其次要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多种激励机制的综合运用。可根据单位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激励机制,例如可以运用工作激励,尽量把员工放在他所适合的位置上,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轮换一下工作以增加员工的新奇感,从而赋予工作以更大的挑战性;其次可以运用参与激励,通过参与,形成职工对企业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其次,多跑道、多层次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实施

联想集团多层次激励机制的实施是其创造奇迹的一个秘方:那就是多一点空间、多一点办法,根据企业发展的特点激励多条跑道。例如让有突出业绩的业务人员的工资和奖金比他们的上司还高许多,这样他们就把所有的精力和才华都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从而创造出最大的工作效益和业绩。其次是要想办法了解员工需要的是什么,合理与否;现在可以满足的和还是今后努力才能做到的。总之联想所采取的激励手段是灵活多样的,是根据不同的工作、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的制度,而不是一种制度从一而终。

最后,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的原则

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工作极性,而影响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有:工作性质、领导行为、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报酬福利和工作环境,这些因素对于不同企业所产生影响的排序也不同。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制定激励制度,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例如在年龄方面,一般20-30岁之间的员工自主意识比较强,对工作条件等各方面要求比较高,而31-45岁之间的员工则因为家庭等原因比较安于现状,相对而言比较稳定;在文化方面,有高学历的人一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虽包括物质利益方面的,但他们更看重的是精神方面的满足,例如工作环境、工作兴趣、工作条件等;学历较低的人则首要注重的是基本需求的满足;在职务方面,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之间的需求也有不同,因此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

总之,无论什么样的企业要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因此企业一定要重视对员工的激励,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人力资源体系,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肖 青

第4篇:交通规划存在问题

一、关于规划方案的问题

1.过境交通未解决好,并且外环线的可行性不大。

a工程量大,没考虑经济承载力。

b线路迂回,利用率低。

c各国道交通量相互转换不畅,并且没组织。

2.城市内部交通的问题

a道路"通"而"不畅"。

b主次不清,道路功能组织不合理

c道路红线宽度过小不合理,不满足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

d过于强调现状路基,规划道路等级不高。

3.综上,是对现状到路调研与分析不够

a调研现状道路,交通量及道路干次干网密度

b静态交通现状

c对外交通设施现状

d道路基础设施现状

e规划图纸分析不足,应增加综合道路现状图(包含道路,停车场,公交站场,桥梁,加油站,对外交通站场等)。综合现状道路分析图(等级,红现宽,内外交通等)

第5篇:城市规划存在问题

城市规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城市规划是人类未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从更本质的意义上,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个层面上的、以城市城市层次为主导工作对象的空间规划。现已铁岭为例谈一下铁岭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很多城市也有类似的情况。

1、城市居民幸福指数不高,这主要体现在一些休闲、艺术等相关建筑设施上。

2、教育资源有一定的欠缺。这部分体现在幼儿园、小学、初高中的分布不尽合理。

3、创业环境不佳。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城市承载能力相对较低,不能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机会,不利于形成高效的行政体制、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从而升高了工作成本。

4、城市的交通网还不发达。城市道路由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组成完整的路网系统,铁岭的干道网密度还小,这样也会使人们出行时间变长。

5、城市的环保设施不健全。城市污染主要有水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和空气污染。

6、土地价值利用不充分,这体现在建筑的空间利用率不充分和建筑用地占用良田等方面。

7、城乡不够融合和协调。城市和乡村应布局上合理,功能上既 1

有分工、又有合作,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

8、城市规划管理不到位。这主要体现在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政策引导、规范市场、控制风险、筹备资金和投资服务等方面。

二.解决当前城市规划管理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1、要坚持统一协调,确保规划先行。城市规划管理要做到合理布局、特色鲜明,不应千篇一律、千城一面,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市场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制定和实施。总的来说,就是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通盘考虑,综合协调,做到一张蓝图画到底,既要考虑城市总体布局,也是考虑城市某个区域的布局。在规划过程中,可以实行规划公示制度,建立规划分级审批制度,保证规划制定的科学性。论文检测。同时,让群众多了解、监督规划的实施,可以减少规划实施时的阻力。

2、要坚持因地制宜,保证循序渐进。在城市的规划管理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着手,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城市的规划管理模式。同时,要坚持量力而行,科学合理的确定城市各项建设指标,对一些重大问题,要在综合调研、深入论证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切忌仓促拍板,以免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3、要突出经济发展,兼顾环境效益。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是人类的共同责任,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基本原则。在城市的规划管理过程中,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辩证关系。

4、加强公众参与,确保规划公开。论文检测。城市的规划管理

涉及不同利益主题的行为,政府、开发商、投资者、普通市民等与城市的规划管理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城市规划管理中要完善有关信息公开制度、群众参与程序,构筑起不同主题都能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得到顺畅表达的体制机制,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5、要坚持法制建设,确保规划进程。当前,我国行政法制化力度不断加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制化进程也应不断加强。要逐步建立健全一套城市刮花管理的法制体系,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和法制保障。

6、要突出城市特色,彰显城市个性。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要根据城市的历史、人文、自然条件,从城市的功能定位、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标志性建筑等多个方面,充分展现城市的个性特征,精心塑造城市的特色形象。要努力在城市的特色、个性上做文章,使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名片,成为创优环境、积聚人气、推进发展的无形的“金字”招牌。

总之,我们在城市的规划管理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科学的态度规划城市,以务实的作风建设城市,以人性化的措施管理城市,就一定能建设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态、和谐、美好城市。

第6篇:行政村规划存在的问题

1、规划中排版不统一;封面标题方正小标宋,字体用小二号或二号,统一把“(十二五)”三个字删了,落款日期统一落成2012年2月20日;章,统一用“黑体,居中,用三号”。节这一级的应该用“

一、

二、

三、。。。。。”编号,节以

下字体统一“仿宋GB2312三号”;再下

一节序号为“

(一)、

(二)、

(三)。。。。”;再一下级用“

1、

2、

3、。。。。。”;再下一级用“(1)、(2)、(3)。。。。或①、②、③、。。。。。”不能越级使用。有的搞成大点“一”后就是“

1、

2、

3、。。。”行间距统一用单倍行距,

2、方案中文字内容,“前言,指导思想,原则”统一用,“技术标准方案”,要结合实际进行修改好。

3、规划中的数据来源,一定要与基本情况表册上核对好“人口、劳动力、人均收入、土地资源”等上落列。

4、编目录。统一搞得自动获取。这个参照下一段说明进行。

如果是一篇已经打好的文件,想要生成目录,可采用如下步骤:

1、对整个文本进行排版处理;

2、先将第一个一级标题选中,再点击工具栏“字体”前“正文”的下拉菜单,选择“标题1”;

3、此时会在此行前出现一个黑点,表明此行已被设为

目录项(前方黑点不会被打印);

4、对此行进行段落、字体的设置,设置要求就按前面的要求进行。

5、光标放在刚才筛的目录行中,再点工具栏的格式刷,将文中所有需要设为一级标题的全部用格式刷统一格式;

6、依照2—5步骤现将文中2级、3级„„依次设置完毕;

7、光标放在文中需要放置目录的位置,点击菜单中的“插入”-“索引和目录”,在“目录”选项单中进行适当设置,也可不用修改,直接使用默认值,确定。

8、此时目录就会自动生成了;

9、要想对目录进行字体、字号等的修改,可选中目录进行修改;选取时注意,不要直接点击目录,而将鼠标放在目录左方,光标成空箭头时单击,此时会将整个目录选中,进行修改。如果只想修改某一行,将光标放在该行最后,向前拖选;

10、如果文章中某一处标题有改动,可在改动完后,在生成的目录上点右键,在右键菜单中点击“更新域”,所修改处在目录中会自动修改。

第7篇:我县村庄规划编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现状村庄规划编制情况

自****年开展“百村整治十村示范”以来,我县开始大量编制村庄规划。全县共有600个行政村,《****县域总体规划》确定:规划中心村79个,基层村344个,改造城中村177个。至****年6月,共编制完成236个,其中:中心村30个,基层村141个,城中村65个。已编制规划的村庄大多分布平原地区,编制类型基本为整治型。 二﹑村庄规划编制意义及存在问题

1.意义:极大提高了村民规划意识,农村乱拆乱建局面得到遏制,对前阶段的村庄建设和整治起到积极指导作用,同时对以后村庄规划编制和审批积累大量经验和教训。

2.存在问题:

1).部分乡镇、村委乡镇主动性不够,没有配合好规划编制工作,对提供的规划方案反馈意见时间过长,规划方案讨论不充分,且在实施中村庄发展思路经常变化,导致规划经常修改。

2).目前我县城镇控规覆盖率还不高,除****较高外,其余城镇几乎没编制,全县****个乡只有****乡编制了乡规划,且****片城镇群协调规划等区域性规划正在编制,编制村庄规划较随意,故有部分村庄与上位规划出现矛盾。

3).村庄规划编制内容千遍一律,空间布局缺少体现当地特色,

建筑形态单调,缺少对传统建筑和街巷空间等具有农村特色的元素进行挖掘和保护。

4). 村庄规划基本按整治型编制,编制内容过于简单,特别是村庄出现国有划拨土地的建设项目,其与传统的集体土地建设项目审批程序不同,以及目前我县实行农房改造集聚建设政策,故村庄规划编制内容达不到目前农房改造等建设和审批要求。 三﹑ 村庄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

(一). 村庄发展现状及趋势: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500元,具备建房经济基础;劳动力从事

一、

二、三产业比例分别为1:1:1,且青壮年基本从事

二、三产业,脱离了农业生产;空壳村现象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山区村基本只剩下老人;公共服务设施简陋,与城镇设施差距较大,生活条件较差;建筑物大多建于上世纪70-80年代,现已破旧,有些已超过建筑物使用期限;农业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减少大量农业生产人员;国家土地政策等因素综合分析,农房改造、农村人口向中心镇和中心村转移是近期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 发展策略:结合目前村庄发展趋势,经济和城市化因素,新农村建设的新时期要求,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顺应新时期我县城乡统筹建设发展的新形势,加快培育建设中心村,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市化健康发展。

根据县域总规,从空间形态角度将现状行政村整合形成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农村社区分为中心村和保护村二种形态。

1.中心村基本条件与原则

(1)根据全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纲要,乡村城镇化应“重点建设中心镇和中心村,适当兼并自然村,加快改造空心村”,****县在大力发展中心村的同时,应撤迁较为分散、规模小的村庄。 (2)保持村庄体系结构的科学合理,以中心村的规划布局为重点,结合远期发展与近期实施的关系进行中心村和基层村的布局,促进****县城乡一体化的有序发展。

(3)综合考虑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前景对村庄建设发展的要求。 (4)综合考虑社会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配置具有一定经济规模要求及使用服务半径要求。

(5)考虑农村人口生产、生活习惯,应与农业耕作半径、渔业、牧业等发展相结合。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然,促使农业服务半径的扩大,合并后村庄规模应更能体现服务的经济性、优化性和合理性。

2.村庄发展策略

(1)中心村:具有发展前景,有一定发展规模和基础的村庄和集镇。此类村庄需要在现状布局分散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布局,扩大建设规模,以吸引周边村庄人口,到达农村地区聚集发展的目标。 (2)保护村:具有民族特色、传统建筑、自然环境等农村特色元素保护较好的村庄。此类村庄建设应该对其发展规模进行一定的控制,严格保护具有保护价值的各种元素,新建建筑物在建筑风格、型体、高度等方面必须与旧区相协调。

(3)萎缩村:中心村、保护村以外的村庄。不得在本村建设新居民点,应逐步向中心镇和中心村迁建。

四﹑村庄规划编制内容的深化和改进

为城乡统筹建设发展,加快培育建设中心村,实现新型城市化健康发展,自2011年开始,我县对农村地区的村庄实行农房改造集聚建设政策,其主要内容就是农房改造安置点必须在中心村或城区,改造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故要求村庄规划编制内容也应与当前的建设模式相适应。根据《****省新农村社区规划编制技术导则》、《****市“1+X”规划编制技术导则》、《****县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和技术要求,现就村庄规划中与目前建设模式不适应的主要内容作进一步探讨:

1.根据****市“1+X”农房改造政策要求,“X”以外的村庄不再新增居民点,故该类村庄(保护型村庄除外)也不再新编或修编规划,今后等农房改造政策变化再决定是否编制。保护型村庄应编制村庄规划,但应从特色村要求去编制,并严格控制建设规模,目前应重点编制“X” 聚集点 (也称中心村)规划。

2.按照我国规划体系确定:村庄体系分为中心村和基层村。而按照****市要求:农村地区就只有“X”聚集点(极少数的保护型村庄除外),故人口规模控制就是规划编制中的最主要研究课题。根据县域总规和镇域总规(未明确“X”人口规模)确定的城市化率,得出全县“X”平均人口规模, 结合某“X”聚集范围内人口数、资源条件、发展潜力等因素,来确定“X”人口规模。

3.随着“X”建设模式变化,如出现国有划拨建设用地,其审批需提供规划条件,而明确规划中没有此类内容。再者,城镇也不提倡编制修规,何况农村建设周期更长,更难把握规划的严肃性,故“X”规划编制在内容和方式上也应与时俱进。建议在编制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引入控规的控制指标,在实施中控制指标不能变,修规内容可适当调整,更能适应当前建设要求。

4.随着农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活方式改变,村民对居住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现行的村庄编制技术导则对公共、基础设施规定教为迷糊,有些未提及。故在村庄编制技术导则中未明确内容应参照城市标准,合理确定:如停车场、中心广场绿地、排污工程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农村标准。

5.目前农村建设处于乱拆乱建局面,对村庄特色的要素破坏教大,搞的村村像城镇,毫无特色,故我县必须确定保护型村庄。保护型村庄规划应注重继承和弘扬文化传统、农村特色、民族特色建筑文化传统,体现地方的个性和特色。不得对具有特色风貌的建筑物和特色场所空间进行随意改造,除已经列入县级以上保护单位外,有条件的村庄应另确定需要保护的街区和历史文化建筑。

第8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定稿]

三、城乡规划发展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两大规划衔接不够。即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不够完善,造成与土地部门在工作中有互相冲突与矛盾的地方。

2、规划滞后,编制工作有待加强。城镇规划工作滞后于城镇发展,规划思路和作用有待完善,城乡规划法颁布后,最大的难点就是规划全覆盖问题,县级城市尤为普遍。在广大的乡镇区域,缺少规划指导,在项目选址决策上,缺乏统筹安排,应尽快完善乡镇规划,以及各类专项规划。

3、规划经费不足。规划滞后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因为规划经费不足,而致使规划不能按时完成。

4、城乡规划的指导思想存在偏差。在城市建设上,有些重地上,轻地下,地下基础设施欠账很多,而这些看不见的设施,正是保障这个城市正常运行的的必要条件,如果长时间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将来整个城市的运行就会出现大问题。

5、村镇规划不完善,机构不健全。我旗乡镇规划编制工作落后,村镇规划机构不健全,规划管理水平也不高,缺乏专业人才。

6、规划监管机制不完善。尚未建立起规划行政层级监督制度,各级规划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规划公众参与制度、规划管理行政追究制度和行政纠错制度还不健全,群众举报制度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四、2012年工作思路及措施 <一>、工作思路

我旗城乡规划工作坚持“以规划促建设,以制度促管理”的方针,全面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拓展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树立规划管理的人本理念、规划机制的创新思想 ,强化科学规划、严格管理,使规划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轨道,实现城乡规划工作的新突破。坚持规划是建设的“灵魂”、“城市建设、规划先行”的思路,努力发挥好城乡规划指导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调控”作用。具体要突出二项重点:

1、以树林召中心城区为重点,全面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以服务城镇化发展为重点,加快推进小城镇和中心村镇建设步伐。

2、坚持规划先导,注重综合考虑村镇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完善配套服务功能。重点指导和帮助小城镇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小城镇的开发建设。

<二>、工作措施

2012年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目标的时期。统筹城乡规划,稳步推进城乡建设、城镇化建设进程,是我旗城乡规划工作的重中之重。2012年,我旗城乡规划工作措施主要有:

1、完善健全各项规划,并着力提高规划编制水平。尤其

是村镇规划,尽快实现规划全覆盖,为项目的科学决策提供指导。在规划编制中,注重理论提升、综合研究和深入实际,加强各类规划的相互协调和科学衔接,增强规划的系统性、前瞻性和科学性。大项目的规划编制工作,通过“借力、借脑”,引进先进的规划理念,产生好的规划方案,带动我旗规划编制水平的全面提高。

2、强化规划引导,提高规划服务。加强对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等层面的规划引导和调控,进一步挖掘城市发展潜力,促进城市资源配置最优化、利用最大化。加强城市重要地块的城市空间、城市景观、城市风貌的规划设计,对城市资源进行高层次、高品位、高水平的挖掘和整合,在规划建设中彰显个性,推动城市建设的良性发展。

3、强化规划实施,着力提高规划管理水平。一是坚持专家论证制度,进一步完善规划审批制度,减少和规范自由裁量权。二是深入推进“阳光”规划。通过规划网站、电视、报纸、专栏等形式进行规划公示、政务公开,使得相关权益人对规划审批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三是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责任制度。进一步强化规章制度的落实,确保干部职工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四是严格规划管理和实施。严格规划技术控制,严格控制城市交通预留用地和红线,根据城市容量进行规划设计,科学组织交通,充分考虑停车位、公园、公厕等问题。五是加强建设

项目批后管理,加强与市行政执法局的协调配合,加大查处各类违法建设的力度。认真开展房地产开发领域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问题专项整治与建设工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

4、强化规划基础,着力提高规划信息化水平。一是完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做好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与市行政服务中心审批系统的链接工作,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提高审批和服务效率。二是健全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注重加大城市地下管线资料收集和补测工作,更科学合理利用地下空间,统筹规划城市管网建设。三是完善城市地形图测绘工作,及时收集和入库最新的基础地形图数据,保证规划管理系统的基础数据常用常新。

5、强化队伍建设,着力提高规划队伍素质水平。一是加强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增强服务发展意识,提高工作实践能力。加强行风效能建设,深入开展创建“服务发展最佳科室”和“优秀公务员”评选活动,转变政风行风,树立规划为民、高效形象。二是强化业务学习和调研。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开展业务培训,深化学习制度,健全学习激励机制,积极鼓励干部职工精学本领,成为业务能手和管理行家。

第9篇:法治城市创建中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和国家既定的发展战略。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和传承文化的载体,在法治建设中无疑承担着首要的责任。20xx年4月,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意见》,在国家层面正式提出了创建法治城市的号召。本文拟针对当前法治城市创建中存在的问题,谈一下个人浅显的看法。

一、当前法治城市创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法的最初产生,即与城市、商品交换有着不解之缘,可以说,法在城市之中孕育产生。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法已经渗透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市民社会自发的演变进化,法治社会或许也会自然生成;而通过有意识的开展创建活动,法治城市的形成则会更加快捷。当前,各地创建活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一)创建活动开展不平衡。随着区域竞争的日趋激烈,各地都非常注重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宣传,注重通过创建活动,获取国家卫生城市、文明城市、森林城市、环保城市等各种荣誉称号,以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相形之下,法治城市这一颇具含金量的称号并没有得到城市执政者的广泛关注。除了江苏、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之外,在全国其他地方,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往往悄无声息,相关职能部门也无所作为。在一个地区内部,由于执政者法律意识的不同,对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重视程度也存在差别。创建活动没能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展开,也尚没有形成各地相互竞争加压的态势。

(二)创建活动考评机制不健全。法治建设更多的属于软件建设,属于城市竞争力中的软实力,本身在考评方面就面临着量化的难题。加上法治城市创建涉及面广,涉及部门多,由此很难形成真正系统完善的考评细则。国家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其他创建活动,相关主管机构都已经出台了明确的考评标准和细则,各地在创建过程中操作起来比较方便。法治城市创建,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除江苏、深圳等地出台了地方性的法治县标准、法治政府标准外,尚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出台,全国普法办的文件也只是提供了原则性的指导意见。这种状况,客观上亦给创建活动的开展制造了难题。

(三)创建活动协调联动力度不够。法治城市创建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需要强有力的协调机关。政法、司法、公安、检察、法院、法制,以及政府众多执法机关在创建活动中都要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些机关隶属不同、性质不同、业务不同,如何整合资源,形成创建合力,对协调联动机制提出了很高要求。目前各地协调联动模式不同,较多的是由县、市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协调职能。这种模式面临着缺少权威、缺少制约手段等弊端,难以发挥有效作用,造成众多相关职能部门没有把创建活动当做一项必需的任务来抓,创建往往流于口号和形式。

(四)创建活动群众参与度不够。法治城市创建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创建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这是全国普法办提出的创建工作原则。各地在创建过程中,往往强调行政主导,本也无可厚非。正如马怀德教授所言,“在中国这样一个主要依靠行政主导的发展中国家,推行法治与发展经济一样,需要来自政府方面的强大动力”。但是,法治创建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只有群众的法律意识得到提高、法律信仰得以建立、法律权利得以保障、法律诉求得到满足,才能说城市实现了法治化。在当前的创建活动中,往往忽视了市民社会的培育、忽视了民间组织的参与,创建活动缺少了“源头活水”。

二、对创建法治城市的几点建议

法治城市创建意义重大。研究发现,法治指数每上升一点,低收入国家平均每人财富总值可以增加100美元以上,中收入国家平均每人财富总值可提高到400美元,高收入国家平均每人财富总值可以提升近3000美元。(见《瞭望东方周刊》20xx年40期)。因此,专家提出论点:法治创造gdp。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就如同发展城市经济一样,应当成为城市管理者的自觉行动。针对存在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抓好创建工作:

(一)确立创建活动的具体目标。城市间的竞争对城市品牌塑造提出了要求,城市执政者自身有通过创建为城市获得各种“城市名片”的内在动力。比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等在经过考察认定合格后,国家相关机构往往要授予该城市荣誉称号和奖牌,一些省级政府对取得荣誉称号的城市还要给予物质奖励。作为一种创建活动,法治城市创建因此也需要有明确的看得见的荣誉作为目标。当前,江苏等地采取了授予“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的方式。在国家层面,尚没有关于“国家法治城市”如何申报、由何种机构负责评审等规定,这一定程度上将法治城市创建活动限定在了省级区域之内。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国家级目标的缺位,导致创建活力未能得到激发。笔者建议,可以在设立“省级法治城市”的基础上,尽快确立“国家法治城市”这一荣誉称号和制度,使二者能够有效衔接。

(二)制定法治城市的具体标准。法治作为人类共有的政治文明,即便不同法系,也有某种程度的共性。作为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拟定法治城市的共同标准,完全可行。作为法治创建活动先行者的江苏省,20xx年即推出了相关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内容涵盖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学法守法、依法管理、组织保障六方面。其他地方,更多的是针对建设法治政府提出了指标体系,比如深圳市制定了《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试行)》,内容翔实,共12个大项44个子项225个细项。创建法治城市,当然要求达到法治政府的目标。但是,法治城市创建是个更广泛的概念,不但涵盖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司法等机关系统,律师、协会、社区等中介组织和自治组织也应包含在内,作为城市主体的企业、市民更是不可或缺。因此,应以全国普法办《意见》中列举的十大任务为指导,构筑众多的子门类标准,对十大方面原则任务进行细化和补缺,构筑起完整的系统的法治城市标准。

(三)建立创建活动的权威机构。创建活动需要多方参与,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协调职能的模式难以满足需要。考虑到中国目前的政治体制,建议设立专门的“创建法治城市领导小组”,由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司法等系统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具体涉法部门的领导为成员,定期举行例会,讨论创建活动中的重大问题。在领导小组下,设立“创建法治城市办公室”,直接隶属于所在市市委市政府领导,由具有专业法律知识和经验的专职人员组成,具体负责法治城市创建标准的拟定、日常的督察、年终的考核等职能。当然,机构方面的问题没必要整齐划一,可以由各个地方结合自身城市特色创造性的设置,重要的是机构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在具体创建过程中,为保障机构的权威性,增强其协调联动能力,可以赋予其相应的权力,比如对日常法治工作的检查权、对不服从协调的建议处分权等,该机构亦可以通过对创建工作的考评奖惩确立自己的权威。

(四)把握创建活动的重点领域。法制城市创建涉及面广,但城市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在创建活动中应抓住几个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法治政府建设最为关键。普通市民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要经常和政府机关打交道,建设服务、责任、信用、公开政府是市民的普遍诉求,这些诉求归结于一点就是建设法治政府。公正司法也是创建活动的重点。市民社会中纠纷不可避免,纠纷能否得到公正解决,直接影响市民的法治信仰。正如一句著名的法谚所说:“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判决比多次不公正的其他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公正的举动不过弄脏水流,而不公正的司法判决则把水源弄坏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和规范的市场秩序也是法治城市的必然要求。市民生活在城市中,首先需要生活的安全感、交易的公平感,法治城市应当是一个犯罪和治安案件低发的地区,一个市场发育成熟,市场资源自由流通合理配置,各种交易诚信公平的地区。

(五)畅通群众参与创建的渠道。法治城市创建的成果将由市民共享,法治城市创建的过程离不开市民的广泛参与。要发挥办事处、社区等基层单位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宣传活动,调动群众参与法治城市创建的积极性。在立法过程中,可以通过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由市民参与其中,做到民主立法。在司法审判活动中,推行人民陪审员制度,让群众参与司法活动。可以将一些典型案件的法庭开到群众中间,使市民近距离的受到法治教育。可以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传媒,向市民宣传普及法治知识。特别是对于群众的诉求,要及时有效地解决反馈。要扩大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的范围,提高法律服务从业人员的素质,使市民能够得到及时的法律帮助。在制定法治城市考评标准时,群众应该广泛参与;在出台的考评体系中,市民的法治满意度、法治参与度,应当成为主要测评指标。

创建法治城市,推进城市各项事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是城市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城市的执政者、管理者,应当清醒的看到法治城市创建的价值所在。法治城市创建的考评标准和机制需进一步探索完善,对创建活动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也有一个深化的过程,法治城市创建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我们常抓不懈的研究和努力。

上一篇:学生会欢送会主持稿下一篇:做好人好事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