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管理

2022-06-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农村信用社管理

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问题探析

摘 要:面对经济调整升级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银行业金融服务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信贷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强化信贷管理工作不仅仅有利于规避农村信用社的金融风险,更有助于促进农村信用社的健康持续发展。文章立足于我国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信贷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類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社成立六十多年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说,存款是负债,主体资产是贷款,除此之外还具备转账结算等职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离不开农民以及农村经济,农民也是其最主要的信贷对象。农业生产具备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因此不一样的阶段里,农民对于资金的需要程度也存在着差别。因此,在这个背景之下,农村信用社的贷款规模以及数额都会受到影响,农民对于贷款的支持获取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为了促进农业发展又必须为农民提供资金扶持,所以农村信用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很大程度上与农村经济提升有着密切的关联。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壮大,农村信用社放款不断拓展,跟其他银行机构没有太大的区别,强化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成为了一个重点探究的问题,更是促进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贷款三查落实不严格。贷款“三查”制度做为信贷管理的基础,是保证信贷资产质量防范信贷风险的有效法宝。但是,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农村信用社在贷款“三查”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三查”制度执行力度弱化,主要有如下表现:一是重主观轻现场,信贷人员对借款人的信息采集缺乏真实性。信贷员仅凭借款人提供的书面及口述材料为主要依据,没有现场实地调查,对借款人申报材料没有认真分析甄别,所撰写的调查报告直接来源于借款人单方面提供的材料,往住与借款人的实际情况相差很大。二是重收入轻抵押,第一、第二还款来源没有两者兼顾。因为农信社贷款营销考核机制的影响,有些信贷员只要借款人有保证人,每月固定的收入,或者投资的项目有发展前景,不管第一还款来源是否足值,就给予办贷。三是重“实力”轻信用人品,信贷人员对借款人信息采集缺乏完整性。有的信贷人员只注重借款人表面上不易变现的固定财产和经营的规模,而对借款的经营项目的发展前景缺乏科学的前瞻分析论证,对借款人的人品、人格、交往圈、信用记录、家庭和谐及其对外负债和或有负债、经营环境等情况,也认为无关紧要。而恰恰是这些看似无用的“软”材料,是决定贷款是否会存在风险隐患的关键因素。四是重发放轻管理,缺乏有效的贷款风险预警方案。五是审查人员责任意识淡化,审查把关不严。有些信贷员对审查的职责概念模糊不清,审查各环节普遍存在走过场。信贷员认为在纸质审批书的“审查栏”上签上已审查的字样,只要能确定借款人、保证人本人签字、合同文本填写要素齐全、相关证件真实有效就可以,除此以外审查人员不承担任何责任,认为电脑审查只是一种形式,审查人员更没有任何责任;对贷款调查报告内容真实性缺乏审查,审查部门在对审批审查时,只看下级上报的调查报告而定,对其内容真实性很少进行实地再调查、审查。

2.信贷业务操作缺乏规范性。不良贷款情况存在是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面临的一大难题,主要是由于信贷业务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缺乏规范性导致。一方面,信贷业务操作工作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另一方面,信贷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由于业务不熟悉,在与客户进行借款合同签订的过程中,并没有按照信贷工作规范做好核查工作,最终致使贷出去的款项很难收回。主要存在三个具体性问题,第一点是仅仅用印章作为依据,并没有让主贷款人以及担保人进行签名,对于印章名称以及借款人并没有达成一致,无法保障真实性以及合法性,进而致使借款合同效力无法保障,一旦贷款到期,难以收回。第二点是由于一些贷款主体虽然经营规模不大,但是却盲目贷款,数额较大,放贷工作人员没有核查经营规模以及相关风险就同意贷款,后续会造成贷款主体经营能力有限,无力还贷。第三点是信用社盲目听取客户建议,一旦借款期限到了之后,无力还贷,客户会与信用社商议更换合同内容,变息为本,信用社不严格审查,造成严重的资金风险隐患。

3.信贷投放结构相对单一。信贷投放结构单一也是我国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大制约因素,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农村信用社往外放贷的行业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一些大额贷款业务的投放里,主要是涉及到劳务工程、房地产、采矿以及政府性融资平台等一系列行业主体。其次,贷款投放的客户资料也比较集聚,主要体现在管辖区域中的一些大客户,一旦出现经营风险,会对信用社的正常运行产生较大的影响。最后,大部分的农村信贷业务的开展通常是应用过去的经营管理模式,尤其是对于农民消费贷款、农村青年贷款以及农民工贷款等,资金投放涉及的领域相对窄,甚至存在一些空白发展领域。

三、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近几年,伴随着经济发展状况的不断改变,我国政府也在推行新的经济政策。尤其是在国家大力倡行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发展的理念下,大部分的农村信用社都开始对内部的经营管理理念进行更新,甚至采取保守惜贷的模式来进一步提升投入的改变,大部分的贷款都逐渐向重点建设项目转移。农村信用社的信贷管理工作也由被动的接受逐步的融入进主动创新的元素转变,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服务也不再固步自封,而是全方位转变,重点实行突破。这一系列的改变也会致使农村信用社实行的贷款投放业务过分的关注大客户的贷款需求,对于大额贷款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导致弱化了对农业性质资金支持的力度。

2.个人经济收益的驱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农村信用社也开始进行人力资源方面的创新与改革,尤其是在职工薪酬制度以及用工制度方面,农村信用社职工的月工资金额与个人绩效紧密相连,这就使得农村信用社营销贷款开始出现转变,职工的工作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致使职工之间出现了竞争寻找大客户的现象,提升了大额贷款的竞争强度。所以,一些工作人员为了获取客户占有率人为的降低了放贷的门槛,弱化了對客户的核查力度,导致了不良的影响。除此之外,一部分信贷管理人员没有具备丰富的工商、税收专业知识以及工作实践经验,对于信贷风险的辨识能力比较差,应对风险的水平比较低,假如责任心欠缺,贷款之前没有严格按制度进行,那么将留下了巨大的工作风险隐患。

3.放贷后期管理不完善。农村信用社放贷针对的客户范围相对宽泛,在贷款放出之后,专职工作人员没有及时的做好追踪以及考核工作,缺乏放贷之后的监察与监督意识。一部分信贷工作人员对放贷之前的调查内容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单纯的认为贷款业务实行之前已经做好了充分完善的核查工作,甚至觉得贷款如何应用,是客户的事情,与自己无关。特别是对于一些联社领导有关联的客户群,信贷工作人员更是不敢对其进行追踪以及管理,致使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如此重放贷轻管理的做法,造成了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工作基础薄弱,发展缓慢。

四、加强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工作的具体性对策

1.健全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体系。健全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体系是加强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工作的基础以及重要保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农村信用社需要及时的关注国家的经济政策,立足于自身的发展情况,及时的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进一步强化市场竞争实力。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农村信用社需要立足于自身工作发展的现状,明确农村信用社基本制度框架,明确信贷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针对信贷工作的管理操作标准以及经营准则甚至是风险管控都要有具体而明确的制度,有效引导信贷管理走上规范化道路。另一方面,对于信贷业务应该积极的提升科学性以及合理性水平。在信贷管理制度的完善阶段,不仅要保障完整性更要保障实用性,针对每一项信贷业务,都要规范操作流程,针对贷后管理更要明确工作细则,加强制度管理,明确职责范围,让薄弱的贷后管理制度越来规范化、程序化,大大降低贷后管理的风险系数。

2.落实信贷权限管理。根据当前农村信用社的权限管理现状,针对授权工作主要有三级,除了市级以及县级还存在区级。针对市级和县级的联社,应该立足于区联社的授权职权范围,在授权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考虑农村信用社贷款业务发展水平的提升,对资金有规划的考虑,进一步降低信贷风险。随着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情况的发展变化,需要强化管理水平,首先,有序地加强农村信用社决策程序的规范化管控,专人专项信贷负责制度,具体落实相应的调查以及核实工作。其次,对于一些超越权限的信贷业务,不同的主体之间要通力合作,互相牵制,建立贷款审查小组,做好审议工作。除此之外,超越联社权限的特殊性业务,严格履行相应程序及时的上报,保障业务安全顺畅的进行。

3.加强对信贷工作人员的系统培训。信贷工作人员是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工作的参与主体,对于信贷管理水平的高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村信用社应该积极地加强对信贷工作人员的系统培训。一方面要强化思想教育培训,端正信贷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明晰工作的风险防范;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信贷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及时的进行岗位具体工作业务的强化培训工作,让信贷人员及时的接受最新的专业知识,了解行业发展的动态,提升行业的灵敏度以及辨识度,对于国家的经济政策以及大方向的经济发展要做到及时的了解。借助内部聘请专业的人才开展座谈会以及外出学习培训的方式,通过引进来以及走出去的方略让农村信用社的工作人员明确信贷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以及发展现状,同时优化职工的薪资考核制度,提升工作的主动性以及自我约束性,明确工作责任,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积极地步入高水平的管理人才队伍,促进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五、总结

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工作是强化金融监管,有效降低企业风险的重要保障。我国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工作正处于一个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地发现工作中存在的漏洞,积极地加以完善,具体的落实在工作实践过程中,有效地降低信贷经营风险,促进农村信用社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春龙.试论我国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4(14)

[2] 王齐虹,常琳.浅谈县城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3(07)

(作者单位: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河南郑州 450046)

(责编:纪毅)

作者:白帆

第2篇:加强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

近年来,有关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问题日益突出,不良信贷资产比率以及不良信贷资产额在不断上升。而产生信贷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于信贷风险的管理不善。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管理工作存在很多问题。如何加强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了我国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主要问题。笔者主要从我国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入手,探究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希望给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业务也在不断发展,贷款额的增长更为迅速,它有力地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信用社的信贷风险。所谓的信贷风险,指的就是接受信贷者不能够如期偿付贷款的可能性。它会导致农村信用社产生大量的不良贷款,影响到农村信用社的资产安全,甚至会影响到农村信用社的稳健运营。因此,加强信贷风险的管理,有效化解、防范信贷风险,对于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就结合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就如何加强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由农户、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入股而成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1]。农村信用社担负的是向农民、农村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重任,因此它对促进新农村建设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贷款作为农村信用社的主要业务,是信用社获取利润的主要途径,它关系到农村信用社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管理一直是农村信用社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正因为如此,农村信用社一直非常重视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并围绕该工作制定了各种管理办法、制度。虽然信贷风险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新的信贷风险却在不断发生,已经影响到到有些地方农村信用社的正常运营。

二、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信贷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由上述可知,目前我国有关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的规章制度还是很多的,但随着新的信贷风险的不断出现,旧的信贷管理机制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求,信用社的信贷管理制度逐渐表现出不全面、不系统,不能有效地为信贷管理工作服务。

首先,是贷前调查制度不严,很多信用社会直接忽略贷前的调查工作。这样的调查结构,就只能片面地以抵押物来作为第二还款源,由于调查不够对于贷款人的第一还款来源的分析也不够完善;其次,是贷款时的审查与审批制度不够严密,在基层农村信用社,贷款审批权都集中在县级联社,但由于审批人员没有经过亲自了解,对于贷款人的信息了解甚少,只能通过上交的材料来判断,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决策失误。最后,忽略了贷后管理工作,农村信用社的贷款的主要特点是金额小、笔数多,很多贷款在发放之后没有进行有效地管理,对借款人的情况不甚了解,这就容易造成贷款风险。

2.信贷风险高

信贷风险一般就是指信贷资产在未来损失的可能性,它包含信用风险、金融市场风险、合规性风险、操作风险、价格风险等。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开办的信贷业务的种类比较多,但是整体上都呈现出一种重业务、发展而轻管理与风险的现象,信贷额在不断增长,但不良信贷也在增加。另外一方面,农村信贷的对象主要是农户,其资金的用于一般是农业生产或者扩大再生产,而农业生产存在很大的自然风险,比如发生自然灾害,这时候农业生产无法正常运营,也就使农村信用社面临很大的信贷风险。

3.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与国有银行相比,农村信用社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而且农村信用社在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上,只注重业务素质的培养,而忽略了相关道德价值观与风险意识的培养与提高。并且我们还能看到,有部分信贷人员为了谋取私利,利用手上的职权与一些企业合伙经营,或者给他们放宽贷款限制条件从中分红,这就是因道德问题产生的信贷风险。也有部分农村信用社为了单纯地追求眼前利益,对贷款的审查并不严,估高抵押品的价值,这直接导致了抵押不实,使贷款潜藏很大的风险。

三、加强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的措施

1.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

加强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的最主要任务就是要对现有的信贷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制定一套适合新形势下能够规范与指导信贷工作,并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的新的信贷管理制度。笔者认为,该制度的具体要求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制定相关的信贷管理的基本制度,也就是确定信贷工作的一个基本制度框架,为信贷业务或者信贷管理制度的建立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其次,要规范信贷业务的整个操作流程,该流程应该对信贷业务的每一个环节都作出具体规定,促使信贷业务规范化。最后,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制度,并落实相关的责任制度,要做到每一笔信贷业务都有负责人,从贷前调查到审批发放到贷后的资产跟踪,都有一个人专门负责,并与其绩效考核相联系,这样才能提高信贷人员的责任意识,主动去把握好每个环节,有效防范信贷风险。

2.提高风险意识,完善贷前预测机制

要切实提高信用社信贷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不能图短期利润而为信贷风险埋下隐患。有了过硬的风险防范意识,才能更好开展信贷工作。在贷款之前,一定要对借款人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对其还款能力做出正确的评估,并为客户建立经济技术档案,这样有助于为信贷人员选择合理的贷款对象提供依据。当然,值得一提的是,贷款人的档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贷款人出现了不良贷款,要及时更新贷款人的信用等级,以便信贷人员对该客户的情况进行重新评估,以确保下次贷款不会出现信贷风险。

3.加强贷后管理

首先,要对贷出资产进行检查和跟踪,每年都要派出专门的检查人员与每笔贷款的负责人进行贷款的检查,比如农户的小额贷款一年要检查到一到两次,个体工商户贷款每年要检查两到三次,而企业类的贷款一年平均要检查三次以上。并根据检查结果,做好记录,为正确评估风险等级提供依据。

其次,要加强对那些不良贷款的处置。一旦发现有不良贷款,应及时反映给信贷风险管理部门,信贷管理部门首先要对不良贷款的形成进行调查分析,落实相关责任人,并进行资产清收。若清收不力,要以法律的形式来保障信用社的资产。对于责任人,则要进行相应的责任赔偿、经济处罚与行政处理,逐步化解不良贷款的影响,以提高信贷业务的质量。

4.加强信贷管理队伍的建设

信贷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信用社信贷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因此要加强信贷管理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在员工的培训上,不止要加强员工的业务水平的提高,还要对信贷人员的职业道德方面进行培训。这样才能防止上述提到的,信贷人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现象出现。客户经理是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因此对于客户经理的要求也要更高。笔者认为,应该加强对客户经理的任职资格、工作职责的考核,并定期对其工作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客户经理管理不善或者带头弄虚作假的行为,一定要进行严厉的处罚,使客户经理与信贷人员之间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的机制。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的不断发展,对于信贷工作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有关信贷风险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如何在新形势下不断完善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管理与防范工作,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笔者相信,只要我们能对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就一定能逐步完善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并促进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稳健发展。

(作者单位:邓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作者:张昂

第3篇: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问题探讨

摘要:我国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经历了几次大的改革,然而目前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省联社管理模式存在缺陷,地市级机构管理缺乏手段和依据,县联社的管理体制改革还停留在表面等。改革应选择股份合作制原则,按地市级法人进行产权设置,实行中央省市三级法人管理,继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探讨

一、农信社管理体制的现状

始于2003年6月的新一轮深化农信社改革,从管理体制上看,主要集中在省和县两个层面:一是建立省级管理机构,除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成立单一法人的农村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外,其余各省(区、市)都选择成立省联社作为政府对信用社管理的平台:二是县级联社由二级法人向一级法人改革。从改革的实质看,本轮农信社改革则是集中在中央政府通过“花钱买机制”方面,即通过充实县联社股金、替换不良贷款,把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权和风险承担责任交给省级地方政府。改革了外部管理体制。

(一)改革确立了省联社的地位

按照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农村信用社省(自治区、直辖市)联合社管理暂行规定》要求,省联社是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的市(地)联合社、县(市、区)联合社、县(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合作银行自愿入股组成的信用联合体,代表省政府对辖内农信社(含农村合作银行)实施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这一模式解决了农信社长期以来作为人行或农行内设机构管理的局面,形成了以省为单位的管理格局。省联社对地市联社、县联社的管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制定政策和内控制度:二是实施督导检查和服务;三是任命理事、监事等高层管理人员。

(二)改革后市联社的体制状况

市联社是1999年按照人民银行的改革方案由县联社入股形成的具有独立法人的合作金融组织,按照组建原则其自身不办理存贷款等金融业务,仅对辖内县联社进行管理和服务。在实行省联社管理体制的省份,市联社或是被保留或是被改为办事处,如河北省11个地市有7个地市改为了办事处,其原有的管理职能受到一定削弱:一是省联社建立后,农信社的管理权由市一级集中到省一级,市联社对县联社的一些权利如高管任命权、工资分配权等实际上被取消;二是随着县联社一级法人的建立。县联社的权力、地位增强,市联社下放了县联社的部分经营管理权。

(三)改革后县联社的体制状况

以县(市)为单位的统一法人社改革后,县联社体制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县联社由参股人联合体变为股权经营实体,老的社员股得到清理,新的企业股、个人股、职工股得到确认,所有股权人投资对象唯一,而不再是分散在乡镇社。二是县联社不再是单纯的管理型机构。而是成为经营型机构,它对基层社的管理属于内部经营管理范畴,其性质不再是行政性。三是内部“三会一层”制度框架初步建立,从形式上建立了相互制衡的管理模式。

二、存在的问题

(一)省联社管理模式存在缺陷

改革中设立的省联社是作为政府管理农信社的角色出现的。需要体现政府发展经济、维护金融稳定双重决策目标:但从省联社的组建模式来看。它应是人股社的权益维护者和服务者:所以省联社既是一个市场主体性质的金融机构,又是一个行政机关性质的管理机构。这种制度安排不符合主体法律角色单一性原则,即省联社只能有一种身份,或是行政管理者或是主体经营者。从实际运作来看,省联社不具有国有控股成分,政府对其管理缺乏手段和依据:另外,省联社对辖内农信社却拥有绝对的管理权力。根据省联社的职能和市县联社的管理条文,省联社仅是督促农信社依法选举理事和监事,选举、聘用高级管理人员;但实际是选举过程只是形式而已,农信社社员大会和理事会的权力受到削弱,违背了农信社自治和民主管理的改革取向。

(二)地市级机构管理缺乏手段和依据

在省联社未设立前,市联社是地方性的管理机构,既要对银行业监管部门负责,又要对基层社负责。目前市联社虽是一级法人,但独立的法人行为却受到局限,自身没有制度制定权和人事任命权,对基层社的管理权也被削弱。省联社市级办事处的设立缺乏法定依据,在实施管理时也就缺乏行为依据。尽管如此,地市级机构管对基层社的管理主要还是行政方式,最终等于给县联社加上了省市两个婆婆:在目前产权制度逆向设置的模式下,不利于县联社的经营和管理。

(三)县联社的管理体制改革还停留在表面

县联社统一法人改革目前仅是形式改革,并未涉及实质内容,体现在:(1)人股社员的权益未得到保障。按照农信社组建原则,社员的权益一是通过社员代表大会参与重大事项的决定,二是获得农信社的优先、优惠服务。而目前以联社为单位选举社员代表很难做到公正。多数社员代表由于不了解信用社的经营情况,代表大会所通过的事项只是走形式而已。(2)内部人控制问题未能解决。这一问题由来已久。源于信用社的所有者与经营者权力缺乏制衡问题,也就是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之间的权力分配和制衡问题。农信社的理事等管理成员并非由出资者(社员)决定,管理者经营风险的责任不明确。(3)信用社实质上还未脱离政府的怀抱。由于与政府的关系不清,所以未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另外,也未建立起市场退出机制和联社系统风险与损失保障机制,县联社的风险最终还是要由政府埋单。

三、农信社改革的方向选择

(一)合作制性质问题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社会政治体制以及文化传统上的差异决定了在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过程中多样化的模式选择,但各国都遵循一些大的基本原则:(1)投资者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以及地方自治和民主管理原则。(2)严格的内控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3)地方机构与中央机构的合理设置,以及相适合的管理、担保与服务。(4)合理的资本组合模式,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三种模式的选择决定于客户金融服务需求和资本融合程度。过分的股份制结构有可能导致对客户服务减少。(5)以服务社员为主,支持社区发展为己任。

我国农信社改革也面临同样的选择。我国是农业大国,地域广阔、农户分散。劳动手段落后,“三农”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自五十年代农信社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坚持合作制原则,围绕社员服务。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信社社员的成分在不断发生变化,除农户外,更多是企业、工商户和其他经济组织,资金需求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农信社的经营越来越商业化。以追求盈利为目标,贷款条件越来越严,贷款利率比其他金融机构还要高。近几年来,农信社机构网点合并,农村业务收缩,资金面临向城市转移。面对这种情况,各地正推动信用社新一

轮改革,如重庆、宁夏等地相继成立了农村商业银行。天津等一些地方成立了农村商业银行,我国农信社的性质正在发生着由实质向制度设置方向转变,

究竟怎样的产权制度设置才更适合我国农信社的发展呢?此问题争论较多。目前大致有三种观点:一是要坚持合作制改革,二是选择股份合作制改造。三是要选择市场化产权运作模式,认为既然农信社不再有合作制的性质,就应采取股份制改革形式。

(二)农信社的统一法人规模和组织体系的性质

法人规模和组织体系性质是农信社改革的两个重要选项,但其最终要决定于资本投资方式。首先,县联社改革是基于社员股金的充足,使之达到统一法人的标准。然而社员意愿、人股性质决定股权结构实质,事实上有一部分入股者是存款任务型的,这部分股金并不稳定;而参股者也很难保证服务上的优待。因此,组建县级法人社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真正解决投资者的利益问题。下一步组建合作银行或组建更高一级法人社则要面临更大的资本构成问题,要吸收规模更大的战略投资者。其次,农联社组织体系的性质也是由资本投资方式决定的。省联社是辖内联社(或合作银行)的逆向投资模式设置,理应是互利型的服务关系。而只有顺向投资方式才是企业化的管理模式。

(三)对地方机构的管理模式

对地方合作金融机构(包括农信社和合作银行)的管理,目前绝大多数省份采取的政府化的行政方式,其弊端已显现。再一种方式是保持各法人机构之间独立性的服务型的管理模式。第三种是系统统一法人模式下的企业化管理模式。

管理机构的设立有中央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种选择。以前是地市级。城市信用社最终改造为城市商业银行也是地市级模式。现在是省级管理,实行的是三级法人模式。另一种是中央级管理模式,目前一些西方国家采取这种管理方式。如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是按“上官下民”方式组建的互助合作银行,实行半官半民、官办为主;其体系由国家总行、省和地方农业信贷互助银行三个层次组成:总行是法人总代表,也是最高管理机构。德国合作金融组织按“中央合作银行一地区合作银行一联合社一信用社”构建,不存在隶属关系,自下而上人股,自上而下服务。这几种模式各有利弊。地市级模式利于农村资源的整合。提高支农力度,但不利于风险防范,整体服务水平难以提高。省级模式克服了地市模式的缺点,但省级法人的管理容易侵犯人股法人社的自主性。中央级模式能够提升农信社地位和品牌,但制度设置不合理会一样会侵犯基层机构的自主性。阻碍支农作用的发挥。

四、管理体制改革构想

(一)坚持股份合作制原则

从目前信用社经营的性质来看,它已经是商业化运作,但产权结构的设置还是合作制,这一矛盾必须在改革中予以解决。鉴于我国大部分省份农信社在经济中的地位,当前条件下坚持股份合作制原则改革是最佳取向。它的承载形式可以是合作银行、也可以是信用社,但发展方向应是向合作银行过渡。因为目前县级法人社刚刚成立,资本构成还十分脆弱,存款性的人股者还很多,因此应尽快对这部分股金进行清理,使之真正成为社员股;同时,应更多地吸收投资股,加大投资股权人的投票权,尽快使县联社向股份合作制方向转化,向合作银行转变。

至于商业化经营问题,只要按照股份合作制运作,使农信社或合作银行经营真正体现投资者利益。其经营方向是不会有偏差的。在农业产业化发达地域可以将农信社改造为商业银行。

(二)按地市级法人进行产权设置,实行中央省市三级法人管理

改革目前农信社三级法人管理模式。选择模式有四:一是一级法人模式,即实现省级联社一级法人。二是省县两级法人模式,地市设省分支机构。三是省市两级法人模式,县联社为市联社分支。四是中央、省、市三级法人模式。综合来看,依照省级联社一级法人进行产权设置,在目前状况下难度较大,因为省级法人下设分支最重要的是资本控股,目前省联社还不具备这样的财力,即使有省级地方财政支持,最终还会涉及支农问题,因而不是一个较好的改革方案。省县两级法人模式在有些省已尝试,但实质上还未摆脱行政管理的性质,尤其是地市级还要设省级分支机构。再者县联社一级法人经营风险控制较难,服务水平落后,发展潜力不够。第三、第四种模式接近,只是要不要设中央级机构问题。借鉴国外经验,选择第四种模式较为可行。

设想是:设立地市一级法人机构,并以此进行产权设置,撤销县联社法人,归并、吸纳辖内投资者,并逐步向合作银行过渡;构筑品牌优势、创新服务品种。设立中央农村合作银行和省农村合作银行,为单纯服务型组织,吸纳政府投资,股金比例应在20%—30%,其余为基层机构股份:肩负地市机构的业务开发、与政府协调、教育培训、资金结算、数据处理、信息统计、内控审计监督等职责,保障地市级机构独立的人事权和经营权,为系统机构承担财务上的风险,保证经营的稳定。

(三)完善基层法人治理结构

首先,要完善投资人参与决策与管理的制度设置。法人机构内部区分投资股和资格股,加大投资股的占股比例,单个法人股占比可提高到10%,个人股占比可提高到0.5%。压缩资格股所占比例,提高投资股的投票权:资格股划分出投票权和非投票权两类,投票权人按照章程定期参加股东代表大会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其次,提高高管人员入股比例,理事股可以提高到5%,增强其经营责任意识。三是健全“三会一层”制度,保障股东大会体现股东的权益,保证理事会不受外来干预,保证监事会能真正起到监督作用,完善主任(行长)经营负责制。四是加强人民银行、银监局的监管力度。最终形成银行业外部监管、系统内自律管理与机构自身内控约束的管理体系。

课题主持人:封志平

课题组成员:王耀宗刘亚聪胡晓琳

执笔:王耀宗

(责任编辑李文君)

作者:课题组

第4篇:农村信用社顾客服务管理

农村信用社顾客服务管理.txt用快乐去奔跑,用心去倾听,用思维去发展,用努力去奋斗,用目标去衡量,用爱去生活。钱多钱少,常有就好!人老人少,健康就好!家贫家富,和睦就好。农村信用社顾客服务管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动“首都金融业创建文明行业”活动在丰台区农村信用社系统深入开展,加强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丰台区农村信用社系统金融服务水平和金融管理水平,适应金融体制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依据中央金融工委关于切实加强金融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结合我区信用社系统工作实际,参照《丰台区农村信用社服务工作规范》,在对以前《丰台区农村信用社精神文明工作管理考核办法》进行修订的基础上,重新制定、颁布、实施本办法。

第二章 顾客服务工作管理

第五条 服务工作管理考核的总体目标:面对本社区,努力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竭力赶超国内外商业银行的先进服务水平,努力改进和创新服务品种、服务手段和服务设施,深入贯彻落实《丰台区农村信用社服务工作规范》,实现服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全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最终进入金融业的先进服务行列。 第六条 基本服务规范

第一款 服务道德规范的考核要求:

①尊重客户,忠于职守,诚实守信,公道正派。 ②文明热情,谦虚礼让,服务周到,精神饱满。

③有悖①-②要求,出现不尊重客户的正当权益现象,每发现一人次,扣0.5分。 第二款 服务语言规范的考核要求

① 使用文明用语。坚持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 特别是“一线”、“窗口”职工必须在工作中用好“请、您好、对不起、谢谢、再见”十字文明用语。

② 称呼客户的语言要得体,礼貌。

③ 解答客户的语言要简明易懂,亲切和蔼。 ④ 询问客户的语言要诚恳敬重。

⑤ 交待客户办理手续的语言要准确清楚,并为储户保密。 ⑥ 安慰客户的语言要亲切真挚。

⑦ 禁止在与客户交往中使用易伤害客户感情,或损害信用社信 誉或有碍服务工作,影响服务效果的语言。 ⑧ 严禁以任何理由顶撞客户。

⑨ 办理客户存取款业务时,必须使用业务提示语“请客户当面 点验”。

⑩违反①-⑨要求或《丰台区农村信用社服务工作规范》相关要求的,每发现一人次扣0.5分。

第三款 服务态度规范考核要求

① 在服务工作中,要努力做到:热情谦恭,主动周到,耐心细 致,诚恳和蔼,态度端正。 ② 一线和“综合柜员制”窗口职工必须坚持“首问负责制”,

受理业务不得向上、向外推诿或置之不理,或不予答复,不予接待。 ③ 接待行动不便的客户、老人、儿童、智障人或需要特殊照顾 的人士必须实行站立服务。

④客户递交的凭证、单据等有疑问时必须实行站立服务。 ⑤客户提出批评或建议时必须实行站立服务。

⑥服务工作中要急客户所急,想客户所想;办理业务要和蔼可

亲;解答询问要细致耐心;改正差错要诚恳道歉;接受批评或听取建议要冷静谦虚;受到误解或委屈要顾全大局。

⑦服务工作中要做到存取款一样热情;辅币、主币一样受理;

忙时闲时一样认真;生人、熟人一样亲切;繁杂业务和简易业务一样欢迎;开门后第一笔业务和关门前最后一笔业务与日常业务一样主动办理。

⑧营业期间正常离开岗位或机器设备、通讯线路发生故障时,

要及时说明情况,征得客户谅解。并在柜台窗口放置“对不起,请稍侯”、 “本柜台暂停办理业务”、“对不起、请到其他窗口办理”、 “网络不通,请稍侯”等告示牌,以免延误客户等候时间。

⑨在接待客户的服务工作中,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借口怠慢、顶 撞、刁难客户。

⑩在接待客户的服务工作中,不得以任何理由与客户发生争 执或争吵。

11 在接待客户的服务工作中,不得采取推、拖、拒的办法拒办 业务。

12违反①-11要求或《丰台区农村信用社服务工作规范》相关要求的,每发现一人次扣1分。

第四款 服务仪表规范的考核要求

① 职工在岗期间应努力做到:仪表整洁,得体大方,举止文雅, 彬彬有礼。

②职工在岗期间必须按照信用社的要求,统一规范着装。 ③“窗口”职工在岗期间必须着装整洁,仪表严谨。衬衣扣扣 全,领带(领花)端庄佩戴。

④ 女职工禁止浓妆、披发、烫留怪异发型(如蛇装、麦穗装等 发式)、染黑色以外异色头发、留长指甲、涂染指甲油上岗。 ⑤ 男职工禁止留长发、怪发型(如光头等发式)、蓄明须、染 黑色以外异色头发、留长指甲上岗。

⑥所有职工上岗期间,严禁穿拖鞋或赤脚穿凉鞋。 ⑦营业期间,职工必须佩戴统一的胸卡。 ⑧所有共青团员在岗期间必须佩戴团徽。

⑨违反①-⑧要求或《丰台区农村信用社服务工作规范》相关要求的,每发现一人次扣0.5分。

第五款 服务技能规范的考核要求

①所有上岗职工必须精通业务,操作熟练,运用自如。 ② 必须经常性地组织开展业务技能考核,达标上岗。

③上岗职工必须熟练掌握岗位业务技能,并达到联社制定的《会 出储达标上岗考核实施办法》规定的技能等级要求。 ④未达到①-③要求或《丰台区农村信用社服务工作规范》相关要求的,以及由于操作技能造成信用社信誉受到损害的,每发现一人次扣1分。

第六款 服务质量规范的考核要求

① 服务工作中应做到:认真负责,按章操作,精通业务,减免 差错,保证质量。

②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维护信用社利益和声誉,同时保证 客户的正当权益不受损害。

③ 营业中,坚持业务保密制度,不得大声喧哗或传播有关客户 业务的信息。

④坚持办理业务高效、准确、快捷的方针,避免出现差错。 ⑤服务出现差错或问题,必须逐级及时上报,并努力在当日解 决。

⑥违反①-④要求或《丰台区农村信用社服务工作规范》相关要求的,每发现一人次扣2分;若信用社信誉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加倍扣分;违反⑤要求的,一经发现存在隐瞒不报告的,扣除季度精神文明得分的50%-100%。

第七款 服务效率规范的考核要求

①服务工作应本着安全、准确、迅速的原则,努力提高服务效率。

②在开门营业之前,保证提前做好各项有关业务办理的准备工作,做到现金凭证帐簿证卡印章准确无误,井然有序,保证微机提前正常运转。 ③业务办理要准确、迅速,坚持先外后内。

④为客户办理业务严禁延误办理或故意延长客户等候时间。

⑤违反①-④要求或《丰台区农村信用社服务工作规范》相关要求的,每发现一人次扣0.5分。

第八款 服务纪律规范的考核要求

① 职工在岗期间不准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准违反服 务工作规范和相关的规章制度。

② 不准泄漏国家秘密和金融秘密,不准议论和泄漏客户的帐 户、帐号、存折秘密和企业经营秘密。

③严格遵守营业时间,不准随意推迟开门营业,提前关门结帐, 不准擅自停止营业。

④职工不得迟到、早退或擅自离岗。 ⑤营业场所内严禁吸烟,严禁酒后上岗。

⑥ 营业期间严禁串柜聊天,大声喧哗,办私事,干私活,吃零 食,打瞌睡,看报纸杂志。

⑦ 营业期间,业务柜台面、桌面不准摆放与业务无关的物品。 ⑧ 严禁带无关人员进入营业室内。

⑨严禁利用工作之便,为单位和个人搞交易,谋私利。

⑩严禁上班时间参与不属于单位安排或组织的或与业务无关的 活动。

11违反①-⑩要求或《丰台区农村信用社服务工作规范》相关要求的,每发现一人次至少扣1分。

第九款 服务素质规范的考核要求

①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定期学习制度,每月至少组织二次

全体职工参加的政治学习,要求有较为详细的记录,同时要求联社党委制定的季度学习计划内容必须得到贯彻。

② 职工根据本单位的阶段性工作或统一安排,每季度写出1篇 心得体会,并于每季度初张贴在“学习园地”。

③ 努力加强党团工会组织建设,坚持工作有计划,计划有落实, 落实有成效,工作和活动有记录。

④ 党团工会组织要制定发展计划,吸收新鲜血液,在实际工作 中积极发挥党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⑤ 党团工会组织要适时组织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每年至少开展二次),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⑥未达到①-⑤要求或《丰台区农村信用社服务工作规范》相关要求的,每少一次至少扣0.5分。

第十款 机关服务工作规范考核要求:

①信用社总社职能组对信用分社、储蓄所等基层单位,要本着排忧解难、热情务实、高效有序的要求开展工作。

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帮助基层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

③热情接待基层或外单位来社汇报、请示、联系的工作人员,积极主动协助联系。 ④对信用分社、储蓄所的电话或书面请示,及时答复,不得拒办、推拖或拖延办理。 ⑤各部门之间工作要支持、协作,不得拖拉、扯皮。

⑥未达到①-⑤要求或《丰台区农村信用社服务工作规范》的相关要求的,每发现一次至少扣0.5分。

第七条 营业场所环境建设的考核内容 第一款

合法合规经营的考核要求 ① 营业场所必须做到合法合规经营,《金融许可证》(正本) 《营业执照》(正本)两证齐全且上墙(必须悬挂在营业厅柜台内墙上明显位置),并保证完好、清晰、整洁。

② 营业网点或网点负责人变更,须填写申报手续提前报联社 审批,不得擅自进行变更。

③ 筹建新的网点,必须按照要求提前10个工作日上报网点筹 建材料。

④ 营业网点室外要设置和悬挂社名、社徽、对外营业时间牌。 ⑤ 日历时间牌、“青年文明岗”和“青年文明号”标识牌要求 设置和悬挂在营业网点室内明显位置。

⑥未达到①-⑤要求或《丰台区农村信用社服务工作规范》相关要求的,每发现一处至少扣0.5分。

第二款 环境卫生的考核要求

① 营业环境内做到:地面净,桌面净,玻璃净,门前净,墙壁 净,柜面净。

② 营业环境内要求无卫生死角,无乱堆乱放物品,无过时张贴。 ③ 厕所无异味,无污垢,设施完好。

④ 厨房无垃圾堆放,炊具灶具用具保持干净整洁,无蝇虫,确 保饮食卫生。

⑤ 有卫生公约和制度,门前三包有落实,安全防范有措施。 ⑥ 未达到①-⑤要求或《丰台区农村信用社服务工作规范》的 相关要求的,每发现一处扣0.2分;严重不合规的至少扣0.5分。 第三款 宣传设施规范的考核要求

①营业网点宣传设施必备:现行利率表、凭证收费表、服务公约、业务简介等等。 ②宣传设施努力做到规格一致,定格上墙、内容新颖、及时更换、书写规范。

③未达到①-②要求或《丰台区农村信用社服务工作规范》相关要求的,每发现一处扣0.2分。

第四款 客户服务设施的考核要求

①营业网点要配置方便客户的用品和设施,包括:利率牌、收费表、服务公约、业务简介、休息椅、凭条桌、验钞器具、花镜、办公用笔、饮水用具、“请客户当面点验”标识牌等。 ②客户服务设施要求保证完好、整洁。

③要求“请客户当面点验”标识牌必须放置在柜台醒目位置。

④未达到①-③要求或《丰台区农村信用社服务工作规范》相关要求的,每发现一处扣0.2分。

第五款 监督服务设施的考核要求

①服务监督设施包括:意见簿、监督电话等等。

②意见簿要求是以信用社为单位统一规范整洁的意见簿。 ③监督电话为联社服务监督电话,并要求位置明显。

④未达到①-③要求或《丰台区农村信用社服务工作规范》相关要求的,每发现一处扣0.3分。

第八条 教育与培训的考核要求

第一款 信用社要把经常性地开展服务工作的教育与培训作为本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不断强化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第二款 主要内容:优质、高效、快捷、文明的服务是丰台区

农村信用社根本宗旨的教育;客户至上、客户需要第一的教育;服务出资金、服务出效益的教育;依法维护客户和信用社正当权益的教育;文明服务是干部职工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的教育;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教育等等。

第三款 教育的方式,可以采取在职培训、脱产培训、轮岗培 训等各种方式,全面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技能和综合素质。 第四款 教育培训工作:一是新职工岗前培训;二是在岗人员培 训;三是下岗人员培训;四是管理人员培训。

第五款 检查考核时,根据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记录认定。年度

工作中,全面培训不得少于2次,专业培训活动年内适时组织1-2次。 第六款 未达到第一款至第五款要求或《丰台区农村信用社服务 工作规范》相关要求的,每少一次扣0.5分。

第九条 宣传工作考核要求

第一款 《北京合作金融》:各信用社、联社营业部每月上报联社办公室1篇信息稿件(不含《丰台信用联社简报》稿件),投稿需附软盘,同时要求发稿率/投稿率≥50%。

第二款 《丰台信用联社简报》:每月报送2篇通讯、信息等宣传报道材料,做到既保量又保质,同时要求发稿率/投稿率≥50%。

第三款 《工作调研》:各信用社、联社营业部主任、副主任、负责人年内至少完成2篇工作调研文章;办公室负责人、专职通讯报道员、信用分社主任年内至少完成1篇工作调研文章,同时要求发稿率/投稿率≥50%。

第四款 《综合工作月报》:每月25日前上交1篇本月工作总结及下月工作计划,要求内容简明扼要、条理清楚。 第五款 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每季初的5日之内作出书面形式的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半年、全年的工作总结提前于6月20日和12月20日上交联社,总结内容要求客观、全面,计划详实、有序。

第六款 未达到第一款至第五款要求,考核时按照以下标准执行: ① 对于联社自办宣传刊物的考核,发稿率/投稿率<50%的扣 0.5-1分。

② 《北京合作金融》、《丰台信用联社简报》每少1篇,扣0.2 分。

③ 《工作调研》每少1篇,扣0.5分。 ④ 《综合工作月报》每少1期,扣0.5分。

⑤ 季度工作计划与季度工作总结,每少报1篇,扣0.5分。 ⑥ 半年、全年工作总结每少报1篇扣1分。 第十条 文书工作的考核要求

第一款 综合档案管理工作的考核要求

①依据《北京市丰台区农村信用合作社档案管理制度汇编》的规定,设立专、兼职档案人员。

②档案管理人员负责信用社上年各种文件材料、各门类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以及档案的日常维护、保管和开发利用工作。

③ 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达到《丰台区农村信用社系统档案工 作检查验收标准》。

④ 凡未达到①-③要求以及相关管理规定的,每发现一 次,扣2分。

第二款 公文规范管理工作的考核要求

① 日常的文书工作,凡以信用社名义上承下达的书面文件

材料,必须严格按照《丰台区农村信用联社关于印发〈北京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机关公文处理实施细则(修订)〉文件的通知》(丰农信发〖2001〗14号)规定执行。 ② 文件一律使用机印文稿,格式要规范,内容要符合政策 性和原则性要求。

③未达到①-②要求或相关制度规定要求的,每发现一次错误,扣0.2分;凡丢失1份行政文件,扣1分。

第三款 文书管理工作的考核要求

① 行政收文,做到及时拆封、逐件登记、当日送批。

② 正确掌握文件传阅的审批范围,严格按领导批阅范围传 阅。

③ 收发人员自身不积压、不错传、不丢失。

④ 发文凡以信用社名义上报下发的文件材料,以及转发联 社的文件,做到及时、准确,不漏发、不积压。

⑤未达到①-④要求或相关制度规定要求的,每发现一次错误,扣0.2分;凡丢失1份行政文件,扣1分。 第十一条 组织与推动的考核要求

第一款 丰台区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工作实行“精神文明工作领

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职能部门组织实施,专业部门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

第二款 在联社“精神文明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信用 社要相应成立包括有党政工团组织参加的“精神文明工作领导小 组”具体组织实施。 第三款 信用社“精神文明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工作要求由一 名班子成员主要负责。

第四款 要求要把服务工作考核纳入经营责任制中。

第五款 把服务工作纳入了创建“文明单位”和创建“青年文明

号”活动中;结合创建活动,组织开展技术练兵、岗位成才和争当“青年岗位技术能手”等服务竞赛活动。

第六款 “精神文明工作领导小组”按时组织开展精神文明检查工作,并做到有记录,有整改情况。

第七款 “精神文明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要以书面形式向联社报告改进服务工作情况,包括:工作总结计划,对专项内容或活动专题报告,对服务工作中的先进典型事迹、先进经验和发生的严重问题及时报告等等。

第八款 未达到第一款至第七款要求或《丰台区农村信用社服务 工作规范》相关要求的,每少一次扣1分。

第十二条 监督与检查的考核要求

第一款 建立社会监督队伍,发挥外部监督作用。 第二款 广开社会监督渠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款 按季进行服务工作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 见成效。

第四款 对联社检查组检查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 监督整改,并向联社反馈整改情况。 第五款 开展岗位监督,相互监督检查。

第六款 年内组织开展客户评选最佳最差营业员活动。

第七款 未达到第一款至第六款要求或《丰台区农村信用社服务 工作规范》相关要求的,每发现一次扣0.5分。

第5篇: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基本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信贷管理,规范信贷行为,防范信贷风险,优化客户服务,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xxx区农村信用社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制度是辖内农村信用社、营业部,信贷业务经营和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制定各类信贷业务综合管理办法和单项业务品种管理办法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 信贷业务经营和管理必须坚持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相统一的原则,必须坚持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的制度。本制度所指信贷业务是农村信用社对客户提供的各类信用的总称。

第四条 本制度所指信贷人员是各级农村信用社信贷经营和管理人员,包括客户部门和信贷管理部门从事信贷业务操作和管理的人员。

第五条 本制度所指经营社是指全辖有权办理和经营信贷业务的各信用社、营业部。

第二章 组织体系

第六条 实行审贷分离制度(不含信贷员受权额度内的农户贷款)。在办理信贷业务过程中,将调查、审查、审批(核准)、经营管理等环节的工作职责分解,由不同经营层次和不同部门承担,实现其相互制约和支持。

第七条 区联社要设立信贷管理部,信用社相应设立信贷部门或信贷岗位负责辖内信贷管理工作。

第八条 区联社信贷管理部门分别设立信贷业务调查岗、信贷业务审查岗。信贷业务调查岗承担信贷业务的开发、受理、调查、评估和审批后信贷业务的经营管理;信贷业务审查岗承担信贷业务的审查和整体风险的控制。

基层信用社管户信贷员即为信贷业务调查岗,主管信贷业务副主任为审查岗,主任为审批岗。

第九条 实行信贷审查委员会(小组)制度。联社设立信贷审查委员会(简称贷审会,下同),基层信用社设信贷审查小组(简称贷审小组,下同)。贷审会(小组)是信贷业务决策的议事机构,审议需经贷审会(小组)审议的事项,对有权审批(核准)人(指各级行政主任或被授权人,下同)进行制约及专业支持。。

第二十条 农户以外的其他借款人应当是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事)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或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第二十一条 农户以外的其他借款人申请贷款业务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从事的经营活动合规、合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当地经济发展规划要求;

(二)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和良好的信用记录,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

(三)在基层信用社开立结算账户,自愿接受信用社信贷监督和结算监督;

(四)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对外股本权益性投资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比例;实行公司制的企业法人申请贷款必须符合公司章程,或具有董事会授权或决议;

(五)除自然人以外的借款人,须持有人民银行核准发放并经过年检有效的贷款卡;

(六)除自然人和不需要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事业法人外,应当经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营业执照》年检手续。特殊行业须持有有权机关颁发的营业许可证;

(七)必须提供符合规定条件的担保;

(八)除自然人外的借款人,资本金比率及资产负债率要达到规定比例;

(九)申请票据贴现,必须持有合法有效的票据。

各级经营机构不得违背和降低上述基本条件提供贷款。

第五章 权限管理

第二十二条实行信贷业务权限管理制度。根据各机构经营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能力、业务发展需要和当地经济金融市场状况,实行差别权限核定(授权)。xxx区联社结合基层信用社实际情况在省联社核定权限内对基层信用社信贷业务实行有限授权。

第二十三条区联社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省联社核定权限内对基层信用社实行授权。基层信用社在区联社授权额度内可对信贷员实行授权。

第二十四条 区联社、基层信用社对法人客户发放首笔贷款要报上级机构审批(核准)。

第六章统一授信管理

第二十五条实行统一授信管理制度。统一授信是通过核定客户最高综合授信额度,统一控制客户在辽宁省信用社系统内各类融资总量的风险管理制度。对列为授信管理范围的客户,在办理信贷业务前必须对客户进行授信,严格遵循“先授信,后用信”的原则。

第二十六条最高综合授信额度是在对客户资信情况及辽宁省信用社系统融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基础上,通过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确定客户在辽宁省农村信用社系统融资总量的最高限额。系统内各级机构对客户提供的贷款、贴现等各项信用之和不得超过该客户最高综合授信额度。

第七章 业务种类

第二十七条区联社现开办的信贷业务种类为贷款业务。

第二十八条贷款是贷款人根据客户申请自主提供的并按约定利率和期限还本付息的货币资金。

短期贷款,是指贷款期限在1年以下(含1年)的贷款。

中期贷款,是指贷款期限在1年以上5年以下(含5年)的贷款。

长期贷款,是指贷款期限在5年以上(不含5年)的贷款。

xxx区农村信用社各经营机构以发放短期贷款为主,发放中、长期贷款需报省联社或省联社授权市联社、市办事处核准(不含农户贷款)。

第二十九条 贷款按方式可分为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

(一)信用贷款,是指以客户的信誉发放的贷款。现阶段全区农村信用社只准许对持有《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证》的农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除此以外禁止发放信用贷款(省联社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担保贷款,分为保证贷款、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

第三十条 保证贷款,是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保证方式以第三人承诺在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时,按约定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连带责任而发放的贷款。全区各经营机构只发放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的保证贷款。办理保证贷款,应当对保证人的保证资格、资信状况及其还款记录进行审查,并签订保证合同;

第三十一条 抵押贷款,是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抵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财产作为抵押物发放的贷款。办理抵押贷款,应对抵押物的权属、有效性和变现能力以及所设定抵押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签订抵押合同并办理抵押物的有关登记手续。要根据不同的抵押物和其评估价值来合理确定贷款抵押比例。贷款额要根据企业信誉情况和抵押物情况加以确定,抵押率原则上不超过50%,最高不超过70%;

第三十二条 质押贷款,是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质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动产或权利作为质物发放的贷款。办理质押贷款,应对质物的权属和价值以及所设定质押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与出质人签订质押合同,并办理相关的登记或移交手续。动产质押的贷款额要控制在其评估价值的60%以内。权利质押要根据权利凭证的票面利息及贷款利息来合理确定贷款比例,贷款额原则上要控制在质押凭证面值80%以下,最高不超过90%。

第三十三条其他信贷业务品种。新开发的信贷业务品种必须报经省联社批准后方可开办。

第八章 操作管理

第三十四条 办理信贷业务要按权限、按程序进行操作。严禁化整为零拆笔发放贷款,禁止越权、超权发放贷款。

第三十五条 实行贷款主办社制度。若借款人已经在一家基层信用社取得了贷款,其他基层信用社不得再以任何方式为其发放贷款(社团贷款除外)。

第三十六条 实行贷款查询制度。贷款发放前要通过人民银行的银行信贷登记系统查询,若借款人有逃废债行为或有不良信用纪录等不得再为其发放贷款。

第三十七条办理信贷业务的基本流程:客户申请、受理与调查、审查、审议与审批、核准(报备)、与客户签订合同、提供信用、信贷业务发生后的管理、信用收回。

对中、长期项目贷款,由有权审批部门组织评估或委托具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第三十八条 贷款的利率及计息。贷款按照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由区联社根据辖内基层信用社的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利率浮动幅度,报请省联社或省联社授权市联社、市办事处批准,并以此来确定各类贷款执行利率,在借款合同和贷款凭证上载明。

(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不浮或少浮,对社员农户贷款可实行利率优惠。

第6篇: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

摘要:根据《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的定义,合规,是指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合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没有遵循合规法律、规则和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合规风险不仅是银行自身的风险,由此产生的后果可能将加大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最终损害经济的正常运行,对全局造成不良影响,如巴林银行倒闭的悲剧。因此,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合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和迫切性日益突出。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

作为四川银行业的一支骨干力量,近年来,四川省农村信用社高度重视、着力推动合规风险管理工作,目前,合规风险管理组织构架基本形成,合规意识逐步增强,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合规风险管理水平有所提升。但是,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特别是基层机构在推动此项工作的力度还不够。本文结合自身分管工作经验,以渠县联社为例,谈谈对目前农村信用社加强合规风险管理工作的一点看法。

一、当前的主要做法及效果

(一)初步完善了合规管理组织架构、职责及操作规程。渠县联社设置了专门的合规部门,配备了2名专职合规员,明确合规部门是在事前与事中实施专业化合规风险管理的第二道防线;联社成立了合规风险管理委员会,本部各部门及所辖机构网点均配备了专(兼)职合规员。同时,进一步完善了理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合规风险管理委员会的合规职责以及合规部门、合规岗位的职责。制定了合规风险管理操作规程、合规风险管理实施细则和“三个办法四项制度”等合规政策,统一规范了合规审核、合规咨询、合规检查及合规问责等工作规程。

(二)加强合规教育培训。深入开展了“合规文化建设年”、“制度落实年”活动,加大了员工的合规教育培训力度。一是开办了“员工夜校”。每周星期一定期学习各项制度、办法及典型案例,由联社领导及部室经理制作PPT课件轮流授课。二是开发了“网上学习考试系统”,对员工制度学习情况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在线考试,巩固所学知识。三是编印了“合规手册”,制定了“合规风险重点提示卡”,分发到每位员工手中,并在全辖办公区域张贴了“合规从高管做起”、“合规人人有责”、“主动合规”、“合规创造价值”等合规标语,着力培养全体干部员工的合规意识,倡导诚实、守信、正直等职业道德与行为操守。

(三)着力完善各项制度流程。着力消除制度办法“碎片”和“补丁”。组织各部室对2005年以来制定的各项制度办法进行了全面清理,共清理各项制度377个,对应废止、修订和完善的制度办法及时规范,向省联社提出制度办法修改完善意见22条。二是着力制定完善各项制度,解决“无章可循”的问题,仅今年以来,就完善了先进管理办法、重要凭证管理实施细则等32个制度,提交社员代表大会通过后实施。

(四)充分提高合规管理工作效能。一是加大了对拟新出台的制度、产品、流程、对外法律文书等的合规审核力度,严把经营管理“源头关”,确保新出台业务制度办法的合规性和一致性;二是加强合规检查。定期开展日常检查,主要检查对上级批准意见,合规部门的审核、咨询、检查、评估及问责意见,监管部门监管意见的落实情况;合规风险隐患及出现合规风险的处置情况等。同时,对个别社(部)进行了不定期的重点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了督导整改,并加大了问责力度。三是加大了合规工作考核力度。制定了合规绩效考核办法,且纳入了综合目标考核范畴。四是按时上报各种合规工作报告。五是开展新增不良贷款责任认定。7月以来,由合规部牵头,组成工作组,对全县信用社每月新增不良贷款进行了责任调查、责任认定和责任追究工作。

二、农信社合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目前,农村信用社合规建设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合规风险管理对农信社而言是一项新的工作,在个别地方合规风险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仍较突出,合规建设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一)合规经营意识提高难

合规管理是农信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任何低估或高估合规风险管理的作用以及贬低或夸大合规部门的功能和职责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但就现状看,轻视或低估的倾向还是占上风。

一是重业务拓展,轻合规管理。在以指标任务为主导的考核模式下,个别地方过分受业绩偏好影响明显,重视近期利益的管理举措,对合规风险防范工作虚与应付,做表面文章,甚至不惜冒着违规风险以实现短期业绩。

二是重案件防范,轻合规管理。笔者认为,案件防范工作侧重于防范显性的损失,而做好合规风险管理工作,虽没有“立竿见影”的速成效果,却能避免潜在损失的产生。但目前不少管理人员简单地将合规风险管理等同于案件防范,对合规风险管理的特性和价值认知较低,并未将合规风险管理工作设定为优先考虑的事项,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工作条件上未充分保障。

三是重形式,轻实务。部分地方把合规风险管理当着一项应付式、运动式的工作,要么闭门造车,要么蜻蜓点水,面子活路看上去似乎天衣无缝,然而具体的实务工作几乎没做,对“合规保障发展、创造价值”的作用几乎没发挥。

(二)合规管理资源保障不足

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系统,合规风险管理就只是停留在嘴巴上的一个口号而难以有效落实,但目前部分地方在合规管理组织体系建设、人员配置等资源保障方面还明显不足。

一是许多地方至今未设置独立的合规部门。一些地方按照“压缩中后台,充实一线”的指导思想,认为合规部门可有可无。

二是合规部门职能不清晰。有人认为合规工作无所不包、无所不能,仿佛合规部门可以包治百病,将合规工作的职能和作用无限夸大;而另一方面有人也认为合规部门是个摆设,可有可无。笔者认为,合规部门作为第二道防线,其职责是协助高级管理层有效识别和管理合规风险,但目前在制度设计上对操作风险和合规风险时有混淆,合规风险管理部门与相关业务部门职责关系界定不清,职能交叉重叠,存在管理盲区。如属于操作风险范畴的信贷岗位人员责任认定及员工失职行为赔偿工作,却规定由合规部门作为牵头部门;个别地方规定信贷审批资料须交由合规部审核,增加了合规管理工作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批效率。

三是合规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合规风险管理对合规人员提出了很高的素质和经验要求,目前明确法律事务岗位设在合规部,而农信社目前精通法律人才少之又少,限制了合规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重定性计量、轻定量监测”、“重事后管理、轻前瞻性分析”、“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普遍存在。

四是合规人员数量不足。据笔者观察,目前我省农信社设置合规部门的县联社合规人员一般为2人,由于合规部承担大量的咨询、审核、检查任务,特别是合规检查由于人手不足,只得到其他部门及基层抽调人员,而抽调人员无法完全保证其合规风险管理的经验和素质,往往检查效果难以发挥到最佳。

五是兼职合规员作用难体现。有的地方基层网点兼职合规员由业务主管兼任,有的由网点负责人兼任,但无论谁兼任,或由于人手紧张、业务繁忙、顾此失彼,或由于合规风险管理素质不高,或由于“家丑不外扬”、“一损俱损”的心态,加之其工作的独立性难以得到保障,造成其作用难以体现。

六是对合规部门和人员考核有待加强。一些地方合规部门的绩效并未由高级管理层直接考核,一些地方合规管理人员的合规管理职责与其承担的其他职责存在一定利益冲突,导致合规人员缺乏加强合规风险管理的内在动力,被动合规现象突出。

第7篇: 农村信用社社团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充分发挥全辖农村信用社的整体功能,更好地支持农业产业化项目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拓展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投放渠道,解决单一法人机构资本金不足的问题,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结合辖内农村信用社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社团贷款是由辖内多家法人信用社(简称成员社)组成,采用同一贷款协议,按统一商定的期限、利率等条件,向同一借款人提供信贷资金的方式。

第三条 社团贷款的组织协调,由成员社的上一级管理机构负责。即:成员社为基层法人信用社的,其组织协调者为区联社;组织协调者的主要职责有:

1、审查社团贷款的投向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

2、审查参与社团贷款的各成员社,是否符合社团贷款的贷款人条件;

3、负责接受社团贷款成员社的咨询;

4、负责做好社团贷款报备咨询项目的调查分析工作;

5、组织协调各成员社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第四条 社团贷款适用于符合贷款条件,数额较大的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社团贷款的成员社必 。

1、严格执行社团贷款协议,保证各成员社之间的利益,不得利用牵头社的地位和便利损害一般成员社的合法权益;

2、严格按照社团贷款协议的有关规定,做好协议项下贷款的发放和贷款本息的收回;

3、设立社团贷款专户,将借款人支付的利息和归还的本金存入专户,并按比例即时划归各成员社。

4、实施对社团贷款的使用和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跟踪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并及时向一般成员社通报和反馈有关情况。

5、办理一般成员社委托办理的有关社团贷款的其它事项。

第十二条 一般成员社有以下权利:

1、参与评审社团贷款项目;

2、有权要求借款人向其提供用于评估、审查项目所需的有关材料;

3、在贷款限额内自愿认定社团贷款额度;

4、按社团贷款协议规定,通过牵头社收回贷款本息;

5、及时获取借款人经营情况和贷款使用情况;

6、发现借款人有违约行为的,有权向牵头社反映情况,并通过牵头社提前收回贷款本息。

第十三条 一般成员社负有以下义务:

1、按社团贷款协议规定及时提供贷款;

2、不得违规提前收回贷款;

3、办理社团贷款协议中规定的社团贷款其他事项。

第三章 社团贷款的发放和收回

第十四条 经牵头社、一般成员社评审后,按照信贷业务权限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备咨询。在得到无异议的回复后,由社团贷款各成员社共同与借款人、担保人签订社团贷款协议。

第十五条 社团贷款的借款人和贷款人的法定代表人,应分别在社团贷款协议上签字并加盖公章。社团贷款协议应具备以下主要条款:

1、信贷合同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借款人、担保人、牵头社和一般成员社的名称及住所;

2、对协议中特定用语的含义进行界定和解释;

3、与信贷合同有关的约定,包括借款种类、借款用途、金额、利率、借款期限、还款方式和还款资金来源、担保条款等;

4、各成员社承诺的贷款额度及借款划拔的时间;

5、各成员社的权利和义务;

6、社团会议的召集和社团会议决定的约定;

7、违约责任;

8、当事人认为应该约定的条款。

第十六条 社团贷款采取“总额认定、成员分担”的办法,各成员社对社团贷款的分担金额,按照“自愿认贷、协商确定”的原则确定。一般单个成员社的认贷额占比不得高于50%。

第十七条 社团贷款成员社要严格按照社团贷款协议规定,及时足额划拔贷款款项,按照社团贷款协议履行其职责和义务。贷款发放时,按照社团贷款协议的规定由借款人分别向社团贷款成员社办理立据手续,将款项汇到借款人在牵头社的存款账户上。

第十八条 社团贷款应在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利率范围内,认真执行约定利率及利息计收办法。社团贷款成员社不得向借款人收取除利息外的其他任何费用。社团贷款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支出,由牵头社承担或与成员社协商解决。

第十九条 借款人必须按照社团贷款协议规定合理使用贷款。

第二十条 贷款本息收回,借款人应按社团贷款协议规定及时足额将贷款本息存入在牵头社的存款账户,牵头社即时从借款人的存款账户上按比例将款项汇至各成员社。

第二十一条 借款人如只能归还部分贷款本息时,牵头社应按照社团贷款协议规定,根据成员社的贷款份额按比例分别汇至各成员社。借款人阶段性贷款结息、逾期罚息及零星还本付息的,牵头社代收后按照社团贷款协议规定汇至各成员社。

第二十二条 社团贷款必须实行担保。当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时,社团贷款成员社有权按照法律规定以抵押物、质物的折价、拍卖、变卖价款优先受偿,或由保证人按照社团贷款协议的规定履行债务或承担连带责任。

第8篇: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讲议

【汕头中公教育】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讲议

第一章

[导读]:

随着信用社管理体制的变革,信用社的财务管理主管部门也发生了变更。1979年2月,中国农业银行恢复成立时,国务院赋予了农业银行领导和管理信用社的职责。根据当时的职责分工和实际情况,国家税务总局授权农业银行协同税务部门管理信用社的财务工作。1996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1996]33号)的精神,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离了行政隶属关系后,农业银行管理信用社的职责全部划归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则成为协同税务部门管理信用社财务工作的主管部门。显然,由于农业银行不再是信用社的财务主管部门,如仍执行1993年以农业银行为主制定的老《办法》,则不仅财务管理体制不顺,而且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无法对老《办法》进行补充和完善。

(二)是完善信用社财务管理内容上的需要

1993年制定的老《办法》是为了适应新的企业财务制度改革和信用社会计核算制度变革需要而进行的。1993年,财政部对企业财务制度进行了改革,统一了不同所有制形式企业的财务制度,信用社作为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也按大的行业分类,执行《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同时,信用社会计核算制度也进行了重大改革,使用了近40年的收付记账法,改变为借贷记账法。在这种背景下制定的老《办法》,虽然适应了当时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需要和信用社业务经营的发展,并对信用社的健康发展和增加国家税收、培植税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当时的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并未完全到位,各项规章制度也不完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近几年又不断下发许多专项财务管理文件,对现行财务制度不足部分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调整,不仅如此,由于近几年来信用社的业务经营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许多重要项目和重大政策问题,比如:关于抵押贷款、抵债资产应如何进行税收、财务处理等问题,现行税收政策和老《办法》均未做明确规定,因此,老《办法》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具体管理措施上,显然体系不完整,内容不完善,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信用社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

(三)是辅助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需要

从企业所得税制的历史沿革来看,一直缺乏全国统一的、规范的、完整的税前扣除办法,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从属于企业财务制度。这种做法既不符合国际惯例,也使企业所得税的税基不规范,不断受到侵蚀,是所得税软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用税法规范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和标准,改变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从属于企业财务制度的状况,向国际惯例靠拢,一直是完善企业所得税制的一个目标。1994年进行的税制改革虽然明确提出企业所得税税前

汕头中公教育

扣除办法要与企业财务制度分离,按照税法的原则和要求建立新的计税标准,但是,由于历史上的习惯做法,加之完善税制还需要一个过程,搞一套完整规范的与企业财务制度完全分离的计税标准,不论的设计上,还是在具体操作上,都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近几年来,国家仅就一些对税收征收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和事项,制定了若干具体的操作规定,就整体而言,仍然没有规范完整的计税标准,仍然没有完全摆脱企业财务制度的影响。2000年5月16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使企业所得税制初步建立了比较规范完整的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是企业所得税制最基本的法规。从其范围上看,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的内资企业,把全社会的内资企业均纳入了它的调节范围。从其法律效力上看,它属于行政规章,是现行企业所得税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其性质上看,它既是企事业单位从事所得税纳税申报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也是各级税务机关进行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制定各项具体税前扣除办法的法规依据。可以说,《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是各项具体税前扣除办法的总则。但是,《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是以工商企业为主线制定的,在许多重要政策问题和原则处理方面,一般考虑工商企业的情况较多,考虑其他行业的情况和特殊性较少,因此,对于工商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行业)来说,《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只是兼顾了一部分,还不能完全满足所有行业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需要。比如:金融企业的抵押贷款、抵债资产在税收上应如何处理,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中就没有涉及到。因此,这在客观上要求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基础上,还应分行业制定相应的补充办法。在分行业补充办法尚未出台之前,凡《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及现行税制中没有涉及到的事项可暂按新《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纳税申报。因此,新《办法》在这种意义上对企业所得税制起到了补充完善的作用,是辅助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需要。

第二章

[导读]:

信用社负债的分类、计价及费用的财务处理

(一)负债的分类

信用社负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负债既包括资本金,又包括狭义的负债。狭义的负债,按照承担经济义务期限的长短,可以分为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内(含一年)偿还的债务,或者说是指那些需要动用信用社流动资产来偿还的债务。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负债,或者说是指那些不需要在短期内用流动资产来偿付的债务。从来源渠道划分,有存款、借入款、发行债券和其他负债四大类。

(二)信用社负债的计价

信用社的负债按实际发生额计价。其中,信用社发行债券按债券面值计价,实际收到的价款高于或低于债券面值的差额,在债券到期前分别冲减或增加利息支出;发行债券的各种费用,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三)信用社负债费用的财务处理

信用社负债产生的相关费用,应按以下原则进行处理:

1.信用社以负债形式筹集的资金,应按照国家规定的适用利率及提取应付利息的范围和方法,分档次计提应付利息,计入成本。国家规定的适用利率是指存款人存入款项或借款人(信用社)借入款项时国家规定的适用利率。

2.按照国家规定的适用利率计提应付利息有困难的信用社也可按国家规定的现行利率分类计提应付利息。

3.信用社实际支付的利息大于应付利息余额的差额部分,以及不计提应付利息的各项负债的实付利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第三章

[导读]:

信用社资产的分类

为了便于信用社加强资产管理,对资产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我国信用社的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两类。

(一)流动资产

信用社的流动资产是指现金资产以及在短期内(1年以内)能够变现或被占用的资产,包括现金、信用社存款、应收账款、各种短期贷款、短期投资等。其中,现金资产关系到信用社正常运营和资金利用效果,是信用社流动资产中最重要的资产,因此,新《办法》将其单独作为一章进行规范。

(二)长期资产

信用社的长期资产是指信用社在经营活动中供长期(1年以上)使用的资产。如中长期贷款、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以及除上述各项目以外的其他资产等。本章重点讲解讨论现金资产的财务管理。

[导读]:

信用社贷款的原则

信用社贷款应当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坚持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经营原则,建立规范的贷款审批制度和监督控制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利率政策,按期回收贷款的本金利息,并接受金融管理机关及有关部门的监管。

(一)安全性原则

信用社主要靠负债来经营,即靠各类存款来发放贷款,其自身资本在其全部经营资金中只占很小的比例。存款人对其存款的提取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信用社必须保证能及时、足额地满足客户的提取要求。因此,对信用社来说,如果最重要的是存款,那么最关键的则是资金的安全。信用社必须保证其贷款能及时回收,保障本金的安全。如果贷出的款项无法及时收回,或者无法收回以至形成呆账,那么就会影响到信用社的清偿能力,使信用社的信用质量受到很大削弱,更严重的则会导致信用社破产。所以,信用社一般都很重视对贷款的审查与管理。

(二)流动性原则

为了保证每笔贷款能够安全地收回,信用社必须保证贷款的合理的流动性,即除了对贷款进行严格审查外,还必须合理地安排贷款的种类和期限,使贷款保持流动性。如果信用社活期存款较多,那么就应该以短期贷款为主,即信用社的贷款期限结构必须与其存款期限结构相适当、搭配得当。

(三)效益性原则

信用社贷款最终是为了盈利,贷款的利息收入是信用社收益的主要来源。所以贷款应保证其较高的收益性。贷款期限越大,利率越高,盈利性越大。信用社在贷款时,一般要兼顾以上三条原则,缺一不可。多数信用社在考虑三原则时,把盈利性原则放在最后,因为没有安全性和流动性作保证,盈利的风险系数会很大,盈利性也就没有保障。信用社一般都把流动性和安全性作为第一原则,这是由信用社的特殊性质决定的。

[导读]:

呆账贷款的认定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的贷款为呆账贷款:

1.借款人和担保人被依法宣告破产,进行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

2.借款人死亡或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或宣告死亡,以其财产或遗产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

3.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补偿,确实无力偿还的部分或全部贷款,或者以保险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

4.贷款人依法处置贷款抵押物、质押物,所得价款不足补偿抵押、质押贷款的部分。

5.贷款本金逾期2年,贷款人向法院申请诉讼,经法院裁判后仍不能收回的贷款,或不符合上述规定的条件,但经有关部门认定,借款人或担保人事实上已经破产、被撤销、解散在3年以上,进行清偿后,仍未能还清的贷款。

6.借款人触犯刑律,依法受到制裁,处理的财产不足归还所欠贷款,又无另外债务承担者,确认无法收回的贷款。

7.其他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核销的贷款。

下列情况不得列为呆账:

1.借款人或借款担保人有经济偿还能力,但因种种原因不能按期偿还的贷款。

2.因信用社工作人员渎职或其他违法行为造成不能收回的贷款,应由个人按行政、经济和法律责任承担的部分。

贷款呆账核销的原则

1.必须坚持有借有还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免除借款人的还款责任。

2.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维护信用社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减少贷款呆账损失。

3.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符合呆账核销条件的贷款,要及时进行核销,并严格按照核销权限和核销程序办理。

第9篇:山西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整理

目前我国筹资的方式有: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利用留存收益

(权益资金筹集)银行借款、商业信用、公司债券、融资租赁(债务资金筹集) 投资收益的财务评价分为两大类:静态评价方法、动态评价方法

静态评价方法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又分为:静态投资回收期、会计收益率法 动态评价方法即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的方法又分为净现值法、获利指数法和内含报酬率法。

经营杠杆反应了资产报酬的波动性,可以评价企业的经营风险。

经营杠杆系数越高,表明利润波动程度越大,经营风险也越大

财务杠杆放大了息税前利润变化对普通股受益的影响,财务杠杆系数越高,表明普通股收益的波动程度越大,财务风险越高。

1、 不影响流动比率的是A、现金购买短期债券。

2、 股票上市公司股本不少于3000万元。

3、 发行公司债券的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不得低于6000万元。

4、 公司公开发行债券不得超过公司净资产的40%。

5、 一般而言,企业资本成本最高的筹资方式:发行普通股。

6、 应收账款成本构成要求不包括:短缺成本。

7、 静态投资回收期描述不正确的是回收期是个正指标。

8、 企业的财务活动是资金活动。

9、 不影响经营杠杆系数的是利益费用。

10、 不受建设期长短。投资回收时间先后影响的评价是投资利润率(会计收益

率法)。

11、 表示资金时间价值的利息率实质是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

12、 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基础是年金。

13、 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是按照流动性顺序排列的。

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

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财务杠杆

14、 反应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是通过资金周转速度来反映都是周转率。

15、 反应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是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净利率、总

资产报酬率、总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有:每股收益、市盈率、每股资产、每股股利。

16、 反映发展能力的主要指标有:销售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积累率、

总资产增长率、资本平均增长率、三年销售平均增值率

17、 反映资产管理质量的指标是总资产周转率。

18、 评价企业资本经营效益的核心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

19、 企业财务管理是一种价值管理。

20、 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情况下的均衡点利率是指纯利率。

21、 产权比率评价企业偿债能力的侧重点是财务结构的稳健程度。

22、 按照成本习性可将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

23、 息税前利润是指利润总额与利息支出之和。

24、 权益资金特点是具有永久性。

25、 负债资金特点是到期还本。

26、 能引起企业负债资金增加的筹资方式是融资租赁。

27、 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是内部权益资本结构的调整。

28、 贴现法借款的实际利率大于名义利率。

29、 剩余股利政策的根本目的是降低综合资本成本。

30、 普通股和优先股筹资的共有缺点是:财务风险大。

31、 发行普通股的筹资优点是财务风险小。

32、 下列不属于效率比率指标的是:流动比率。

33、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

34、 营业成本不属于期间费用的项目

35、 一般情况下属于固定费用的是管理费用。

36、 会减少企业现金流量的是购买无形资产。

37、 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不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

38、 折现率提高净现值变小。

39、 数值越小越好的指标是投资回收期。

40、 在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中,不作为存货计价方法的是先进先出法。

41、 一般情况,当银行利率下降是,证券价格上升。

42、 如果用认股权证购买普通股,则股票的购买价格一般低于普通股市价。

43、 杜邦财务分析主要用于财务综合分析。核心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 多选题:

44、 某一项目的净现值大于0,则此项目没有:投资利润率大于0。

45、 留存收益包括企业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个部分。

46、 流动比率大于1,则不一定营运资金大于零。

47、 计算速动比率时,从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的的重要原因不包括:存货的变

现能力不稳定。

48、 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缩短应收账款周期天数的,则有利于不选:企

业减少资金占用。

49、 资本公积主要来源有:股本溢价、财政拨款、税后利润提取。

50、 下列属于固定成本的是:管理人员工资、固定资产折旧。

51、 存货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具有的作用不包括适应市场变化。

52、 属于企业之间商业信用形式的主要有:应付账款、预收货款。

53、 混合型筹资方式:发行可转换债券、发行认股权证。

54、 影响经营杠杆系数的因素不包括:信用。

55、 财务会计报告分析的标准不包括:国际标准

56、 企业持有现金的动机不包括:投机动机。

57、 财务费用的内容主要不包括:主营业务利润。

58、 属于稀释潜在普通股的有: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股权。

59、 企业股利支付方式不包括:现金股利。

60、 下列属于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财务指标有:现值指数、内部收益率。

61、 企业的不良资产有:资产减值准备余额、未处理财产损失。

62、 不具备出资条件的是:固定资产。

63、 融资租赁不包括:经营租赁。

64、 吸收直接投资的优点不包括:有利于降低企业资金成本。

65、 衡量金融企业承担风险能力的综合指标主要有:资本充足率、偿付能力充

足率、净资产负债率。

66、 筹资渠道不包括:发行股票。

67、 留存收益是指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形成的内部资本积累,即经营所得净利润

留存企业的部分。

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其所有权属于普通股东。盈余公积包括包括法定公积(按税后利润的10%提取)和任意盈余公积(提取比例由企业股东会或类似机构决定)。

企业当年实现的利润总额在交完所得税后,其净利润可按以下顺序进行分配:

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用利润弥补亏损无须专门作会计分录)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公益金;(盈余公积用于弥补亏损或转增资本;公益金只能用于职工集体福利)

3、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4、分配优先股股利;

5、分配普通股股利。

最后剩下的就是年终未分配利润(留存盈余)。

上一篇:学校德育年度工作计划下一篇:中医院中药房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