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村信用社贷款

2024-05-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河北农村信用社贷款

河北农村信用社贷款 篇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解决农村青年创业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完善农村青年创业服务体系,引导和帮助农村青年成为农村创业和致富的带头人,促进广大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增收致富,根据共青团中央、中国银监会《关于实施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的指导意见》(中青联发〔2008〕42号)精神,结合我省农村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是农村信用社向具有创业愿望和一定经济基础的,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村青年发放的小额贷款。

第三条 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办理遵循“规范操作,风险可控,农村信用社独立决策,共青团辅助办理”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成立省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协调小组),由省联社和团省委组成。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团省委农村青年工作部。各设区市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

协调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研究解决我省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协调关系,组织宣传政策,督促工作落实。

第三章贷款条件

第五条贷款对象为年龄在40周岁(含)以下,身体健康,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无不良信用记录,有创业愿望和一定基础的农村青年。对被评为省级以上(含省级)创业致富带头人称号的青年农民典型、河北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青年领办人协会会员要优先给予信贷支持。

第六条借款人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合法合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社会发展规划要求;

(二)有具体创业项目、经营场所和一定自有资金;

(三)借款人在当地农村信用社开立个人结算账户并有一定业务量发生,自愿接受信贷监督和结算监督;

(四)资信良好,具有清偿贷款本息能力,无不良信用记录;

(五)农村信用社规定的其他贷款条件。

第七条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可采用小额信用、抵押、质押、自然人担保和法人担保等担保形式。

第八条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的贷款额度要根据借款申请人的创业投资规模、道德品质、信用记录、自有资金、经营能力、偿债能力等因素进行评级授信。符合信用户条件的可实行信用贷款,但额度原则上控制在3万元以内,最高不超过5万元;抵押、质押和保证担保(含联保)贷款额度视借款人的实际情况确定。

第九条 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期限要与贷款实际用途、生产周期、还款来源相匹配,最长不超过3年。

第十条 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利率原则上不超过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的基准利率上浮20%。

第十一条 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只能用于具体创业项目的经营。

第四章贷款的调查、审批发放和贷后管理

第十二条 各级农村信用社对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要及时纳入贷款营销范围,在控制风险、择优扶持、独立审贷的原则下,应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缩短贷款操作时间,做到优先受理、优先调查评估、优先安排信贷资金,建立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的“绿色通道”。

第十三条 各级农村信用社和团组织要共同组织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按以下步骤操作:

(一)挖掘推荐。由村党支部、村委会(居委会)深入挖掘推荐农村青年优质创业项目。被推荐的借款人填写《河北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申报表》(一式两份)分别交当地基层农村信用社和乡镇(街道)团委。

河北农村信用社贷款 篇2

关键词:小额信贷,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风险防范

一、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概述及意义

在我国, 农村小额信贷是指农村信用社根据中央银行信贷扶贫支持“三农”的要求, 以农信社存款和中央银行再贷款为资金来源, 在地方政府的配合下开展的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它具体是指基于农户信誉, 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的一种不需要抵押、担保的、金额较小的贷款。

小额信贷的主要特征有:一是贷款对象为贫困阶层。以贫困或中低收入群体为特定目标客户, 是小额信贷项目区别于正规金融机构的常规服务以及传统扶贫项目的本质特征。二是特定的经营目标。这类为特定目标客户提供特殊金融项目产品服务的项目或机构, 追求自身财务自立和持续性目标。三是借款人不需要提供担保。债务人无需提供抵押品或第三方担保仅凭自己的信誉就能取得贷款, 并以借款人信用程度作为还款保证。四是小额信贷在组织设计方面兼具民间非正规信贷和银行等正规信贷方式的优点。一方面它具有一般非正规信贷形式的优点, 另一方面具有银行等正规机构管理的规范性和严密性。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是一种以城乡低收入阶层为服务对象的小规模的金融服务方式, 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解决农户贷款难, 缓解农村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失衡等问题。二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三是推动农业生产由外延粗放型转向内涵集约型, 有利于优化资源促进经济的增长。

二、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

随着宏观经济的不断发展, 小额信贷因其贷款期限短、利率低、无需担保等优势, 受到了广大农村中低收入者的普遍欢迎, 农村小额信贷规模也得到了快速的扩大, 但是也有一些弊端使得农信社小额贷款发展受限。

(一) 小额信贷环境不完善。

目前, 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尚未建立完整、统一的农户信用评价体系, 农信社没有可供利用的农户信用信息平台和农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及标准。农村信用社只能依照政策规定, 根据农户历史上欠贷和税费缴纳表现来笼统界定借款者的信用等级, 建立当地农户的信用档案, 从而决定是否对其发放小额贷款, 而对该借款者的资产结构、潜在风险和信用道德水平方面则难以进行深入、准确地考察。

(二) 小额信贷支农绩效不理想。

近年来随着国有商业银行, 包括农业银行逐渐撤离农村, 乡镇企业和种养大户对农村信用社信贷需求日益增加, 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和种养大户赢得了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青睐, 阻碍了农村信用社对贫困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拓展。绝对贫困农户最需要的往往是扶贫性贷款而非商业性贷款, 这就导致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与现实贫困农户金融需求错位。

(三)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不到位。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模式比较单一, 基层信贷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且人员分布不均匀, 使得农信社内部对小额信贷缺乏统一的认识, 为了追求贷款业绩, 片面简化贷款手续而放松贷款审核、发放程序。加之, 由于信用社小额信贷配备工作人员较少, 未能很好地跟踪和管理小额信贷等多种管理不到位情况, 致使小额信贷较为混乱。

三、农户小额贷款信用风险的成因

(一) 道德与信用风险。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一种信用放款, 其主要特点“无需提供担保、抵押”, 正是这种特点使得非信用农户利用信用农户通过顶名贷款和化整为零方式将资金用于高风险行业, 违背小额信贷的初衷。另外, 小额信贷在额度上受到“小”的限制, 无法满足一个贷户较大的信贷资金, 个别人员串通多个信用农户、暗箱操作, 造成表面上的小额贷款, 实际上的大额贷款, 套取信用。

(二) 自然与市场风险。

小额信贷的对象基本是农民, 农民贷款主要用于种植、养殖业的投入, 而种养业是弱质产业, 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 农民又属弱势群体, 面临着不可抗拒的自然力挑战, 刚刚富裕起来的农民经济基础仍很薄弱,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当脆弱, 一旦农业受灾减产, 产品销售受阻, 将直接导致农民收入减少, 还贷压力随之增大, 削弱了还贷能力, 而这些风险将直接转嫁为农村信用社的贷款风险。

(三) 管理与操作风险。

由于大多数基层农村信用社网点信贷人员配置较少, 信贷管理人员严重不足, 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涉及面广、额度小, 农民居住分散, 管理难度较大。基层农村信用社1名信贷员要管理上千户农户, 无法对贷款进行跟踪检查, 增加了信贷风险。而且由于评级授信没有统一的尺度和标准, 全凭管片信贷员个人主观臆断, 导致农村信用社缺乏对农户经济基础、收入状况及诚信意识等重要信息的充分把握, 造成人为的操作风险。

(四) 政策与制度风险。

由于农民在申请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时承诺了还款保证物, 诸如宅基地、土地使用权、林权等, 但《担保法》、《物权法》相关内容明确规定, 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土地使用权, 均不得抵押贷款, 所以一旦贷款逾期农村信用社也难以实现维权, 形成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政策性风险。制度风险是指有的制度本身制定得不科学, 比如评级决定放贷。农户一旦评上信用等级, 就等于授信给他, 农信社就必须无条件放贷。至于农户是否真正有贷款需求, 项目是否合理, 效益是否良好, 收入是否稳定, 贷款数额是否恰当, 用途是否真实, 是否自贷自用等贷款必知情况无法考证, 引发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制度缺陷上的承诺风险。

四、规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 健全和完善农村信用体系。

建立健全和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促进农户农村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间信誉约束机制的建立:一是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特点, 建立落实农村小额贷款信用责任制度;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 营造农村小额贷款良好信用环境;三是加快农户信息征信建设, 构建农村小额贷款信用服务体系;四是健全小额贷款操作流程, 规范小额贷款信用操作制度;五是借鉴国际成功的经验, 搭建农村小额贷款信用组织构架;六是综合运用各种手段, 建立健全农村小额贷款信用激励约束机制。

(二) 农村金融机构创新。

农村金融机构一是要不断创新小额信贷业务品种注重贷款品种的科学组合, 注重贷款风险的评估监测分类处置, 通过前台中台后台分离运行来检查分散控制风险。二是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主要是着重开发一些适合农民需要的、适合农产品需要的、适合农业生产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三是要适度调整和放宽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政策, 降低准入门槛。大力培训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组织, 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 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

(三) 建立全程化的管理流程。

风险管理过程全程化, 就是要每个环节均要设置监控点, 不留盲点, 加强内部控制度建设, 同时注重贷后检查, 贷后检查是降低贷款风险的关键, 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农户贷款贷后管理责任制, 强化贷款的跟踪监督检查, 将贷后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负责人, 制定农户贷款的管理和回收管理目标, 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

(四) 小额信贷法律支持。

一是制定出台农村金融的相关法律法规, 改革农村土地的使用权流转机制, 从根本上提高农户的承贷能力;二是建议《民法通则》对小额信贷诉讼时效作出特别解释, 制止并严肃处理个别借款户有意逃废农村金融机构债务的行为;三是建立农村金融财政税收政策, 农村金融机构可以给予财政利息贴补, 减征或适当返还营业税所得税的政策优惠;四是人民银行可对一些困难的农村金融机构实行长期的无息或低息再贷款支持。

参考文献

[1] .朱乾宇.中国农户小额信贷影响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2] .吴晓灵.小额信贷[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2

完善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体系 篇3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

中图分类号: F32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2-1

1 农村信用社利率管理的缺陷

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的不良和低下、经营方式和手段的落后、整体员工素质不高、经营体制摇摆不定、决定了农村信用社不仅缺乏利率风险管理机制、而且还缺乏有关利率风险系统软件的研发,以及利率风险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滞后,导致了农村信用社对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央行货币政策的变化反应迟钝,一旦遇到利率的频繁调整,便对突如其来的利率风险无所适从。

当前,在现行利率管理体制下,农村信用社要加强对存贷利率定价的评价分析。对存款利率的评价,应注意分析影响存款利率变化因素的趋势,如国家近年来控制通货膨胀的趋势等;对贷款利率定价的评价分析,在细分客户市场的条件下,应以贷款利率定价为突破口,实行贷款成本认定制。

2 如何降低贷款利率风险

2.1 增强贷款利率定价意识

一是提高对贷款利率定价的重要性认识,利率不仅可以调节资产与负债结构,平衡资金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而且还可以发挥利率杠杆在信贷资产优化、增强客户关系,促进业务增长等方面的综合作用;二是要发挥贷款利率定价的主导性、主动性和灵活性,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实时调整利率定价;三是要增强对贷款利率的管理意识。合理细分客户,制定多种贷款的利率定价,充分运用利率杠杆的手段。

2.2 健全贷款利率定价机制

一是健全贷款利率定价体系。农村信用社要根据贷款对象、方式、担保物、期限、信用记录、客户承受能力及在农信社存款额度因素,结合国家宏观调控要求、产业政策、行业风险、产品市场等多方面信息建立具体的贷款利率体系,为科学合理定价提供依据;二是建立贷款利率定价权限制度。联社要充分发挥基层信用社和客户经理的主观能动性,全面听取基层信用社及客户经理对贷款利率定价的建议和意见;三是强化贷款利率定价监督制度。为确保贷款利率定价有理,优惠有因,授权有度,防止人情定价,主管定价等现象产生,要建立相应检查监督制度;四是建立利率风险的预警机制。负责利率管理部门应定期通报利率市场趋势,通报利率变动对业务经营所产生的影响,根据基准利率上升或下降的趋势,引导信用社调整利率敏感性资产与负债的结构,规避利率风险;五是建立贷款利率操作流程。贷款利率定价应由下而上,根据各自权限,建立客户经理——信用社主任——联社利率管理部门——联社分管主任——联社利率定价管理委员会的贷款利率定价操作流程。

2.3 推新贷款利率定价方式

为了使贷款利率在资金成本、贷款管理成本、风险补偿水平和目标收益加点基础上确定贷款利率,以保证每一笔贷款都能获取目标收益,另外还可对市场和客户进行细分,并根据客户需要,适时推出“利率套餐”。

2.4 强化贷款利率定价管理

一是农村信用社应向社会公布贷款利率定价政策及贷款利率定价体系,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二是联社的监事会应不定期对贷款利率定价的科学合理进行监督检查;科技部门要加大研发力度,开发贷款利率定价管理系统,并能与信贷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和信息共享,达到降低贷款利率定价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 结束语

农村信用社贷款条件 篇4

4、企业在发放贷款的信用社辖区内经营,不得跨地区贷款。

四、项目可行性

1、原材料有来源,原材料供应有意向性协议;

2、产品质量合格,有长期稳定的市场,产品销路有意向性协议;

3、有可观利润,经济效益好;

4、企业有生产技术保障;

5、企业对外负债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小于70%。对于流动资金借款,企业自有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必须大于30%;对

于固定资产贷款,企业自有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必须大于50%;

6、新建项目自筹资金必须在50%以上,要有注册资金证明;

7、新建项目必须要有有关部门批准文件。

五、贷款的安全性

1、担保人必须具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代替偿贷的能力,必须是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其它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

或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2、抵押物必须是地上定着物,易变现,贷款额必须控制在抵押物的70%以内;

3、质押物、证、权真实清楚,票据合规合法有效。

六、贷款的效益性有明确可靠的偿还贷款本息的渠道,企业每年结清利息后,能拿出一定的资金偿还贷款本金。农村信用社贷款条件 时间:2009-11-3 9:38:54 点击:502、若发放此笔贷款,此企业贷款占信用社总贷款的比例不能超过10%;信用社最大十户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不能

超过50%。

3、市州联社、信合办必须有贷款可行性论证报告,有充足的可贷理由,对存在的不足要有改进措施;

4、市州联社、信合办审贷委多数同意,其中:理事长、主任必须同时同意,分别鉴有“同意”字样;

5、市州联社、信合办主要负责人必须对上报的全部贷款资料签有“真实无误”字样。

农村信用社贷款营销经验介绍 篇5

——兴城信用社贷款营销经验介绍

在金融市场竞争进入白刃化的今天,农村信用社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一席立足之地,贷款营销难已成为农村信用社生存发展的瓶颈,相比国有商业银行,他们有成熟的管理,先进的技术,优秀的人才和优惠的政策,农村信用社该怎么办?“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是坐以待毖,还是迎难而上?2012年我们兴城信用社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012年,兴城信用社在联社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求真务实,创新发展”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联社下达的目标任务,拓展思路,打破瓶颈,通过全体员工扎实的工作,悟出了一条贷款营销新思路。不单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联社分配的各项任务,特别是在贷款营销上做出了一点成绩。全年累放贷款7980万元,净放贷款4320万元,完成联社分配任务的154%,全年实现利息收入1503万元,占任务的110%。总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供大家参考:

一、抓内部管理,发挥自身优势。

年初,我们针对收息任务重,贷款营销难召开了贷款营 销专题分析会,根据农村信用社目前现状找缺点、寻优点。通过分析,如果从硬件设施和系统管理、利率执行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无疑是我们的劣势,那么我们的优势在哪呢? 经过分析,我们认为:一是我们有灵活经营决策权,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制订和修改信贷规章制度和自行开发信贷产品;二是在审批环节和程序上,县级审批金额大,时间短;三是人员地域优势,我们的员工大多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有广泛的人脉资源和信息。因此,我们首先是完善内部制度,落实目标任务。一是制作了信贷阳光台,公开了信贷“十不准”;二是制订客户经理岗位责任考核办法,明确了岗位责任和绩效挂钩考核,建立了贷款受理登记簿,对各类贷款明确了工作时限;三是落实目标任务,要求外勤人员人均净增营销贷款700万元,内勤人员均需营销50万元。全年净放必须保证在3500万元以上。四是规范操作流程,印制了《贷款通用文本》、《特约商户授信文本》、《特约商户联保贷款文本》、《贷后检查文本》等。其次是加大宣传力度。我们试行开发特约商户联保贷款、印刷宣传资料3000份,通过散发传单和衡山电视台《信合旺衡山》专栏中进行了专题宣传,有效地提高了信用社的知名度,很多商户都主动到信用社咨询。第三是开展商户大走访活动。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靠什么?我们靠的是广大的商户。兴城信用社一不管社区,二不管村、组,唯一的资源就是广大经商户。于是,我们从春节正月初八日开始,就将县城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每个客户经理管辖一个区,二个客户经理为一组,借新春拜年逐街道、逐商户上门拜访:一是宣传商户 联保贷款和信用社信贷政策的优势;二是逐户建档登记,了解资金需求情况;三是征求商户对信用社服务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四是大力推销POS机。通过一个月的大走访,共走访商户980户,建档登记478户,全年共营销商户贷款181户,金额3251万元。

二、紧跟政策,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国家近几年来提倡解决的 难点。据资料统计,我国大约有中小企业4260多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9.8%,其中经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为460万户,个体、私营企业达3800万户。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十分狭窄,主要有三种:向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一般的企业都不可能发行债券和股票,那么融资的途径就只能依靠银行贷款。由于受计划经济时代的乡镇企业、国营企业破产、改制的负面影响,造成大部份的金融机构、特别是信用社望而生畏。进入市场经济后,大部份的中小企业均是私有制、个体户、合伙企业,与计划经济时代的企业截然不同,他们大都是经过多年的奋斗积赚的积蓄来经商、办企业。作为我们农村信用社,经营尊旨是服务“三农”、服务于县域经济,特别是在贷款营销难、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决不能丢掉这片天地。通过分析,我们将目标指向了中小企业。于是,我们就对有资金需求意向的企业进行上门调查、走访,对自有资金实力雄厚、资产负债率低、项目有前景,又符合 抵押担保贷款程序的企业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同时给他们一些可行性的建议,通过沟通交流,我们成功地将准备在他行申贷的优秀企业变成了我社的优良客户。2012年我社全年共支持中小企业4家,贷款金额1800万元。

三、为客户着想,做客户的贴心人。

“以客户为中心,一切为了客户”这是我们兴城信用社2012年的经营遵旨。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始终践行“客户最小的事也是大事”的处事原则,来赢得客户的心。例如开云镇解放南路文某,原在我社有贷款余额300万元,是我社的优质客户。2012年2月,因扩大经营规模,急需增加贷款150万元,但其本人在广州一时脱不开身,我们了解情况后,立即派二名信贷员南下广州,组织材料,仅20天时间,就将贷款发放到位。开云镇五一北路刘某,前些年在我社借款20万元,因经营不善,造成亏损,将自有资金和贷款全部亏光还欠了一些外债,每天只能靠一点房租度日。我们在上门催收过程中,发现该户有足额的抵押物,原先在广东经营,建立了一些关系,有一个建筑项目约她合作而且利润可观,但就是借不到启动资金,我们通过详细了解,该户确实是因为亏损而还不上款,并非主观上不守信用。于是我们对其房屋按市价进行重新评估,对她所提供的项目我们二次南下广东进行了实地考察,经过与联社相关部门多次协调,最终发放贷款80万元,增加60万元作为项目的启动资金,使该户得以起死 回生,现该项目运转正常。今年春节前,她还专程到信用社汇报项目运转情况并千恩万谢,感激不尽。

各位领导、同仁,我们所做的谈不上什么经验,只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的一点感悟。如何做好农村信用社的贷款营销工作,抢占金融市场,将是我们农信人不懈追求的目标,只要我们每个信合员工携起手来,多增加一份责任感,多为信用合作事业贡献一份力量,多献出一个点子,我们的信合事业又何愁不辉煌呢?

以上所讲的只是我们平凡工作中的一点点,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离我们的目标和兄弟社的成绩相差甚远。在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努力, 开拓进取,与兄弟社一起为衡山农信的辉煌而添砖加瓦。

谢谢大家!

农村信用社社团贷款协议书 篇6

借款人:

住所地:

法定代表人:

贷款人(牵头社):

住所地:

法定代表人:

贷款人(成员社):

住所地:

法定代表人:

贷款人(成员社):

住所地:

法定代表人:

贷款人(成员社):

住所地:

法定代表人:

贷款人(成员社):

住所地:

法定代表人:

借款人因扩大生产经营需要,向以上由牵头社和成员社组成的社团申请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由保证人提供担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贷款通则》和《河南省农村信用社社团贷款管理办法(试行)》等规定,经各方当事人平等协商,自愿签订本贷款合同。

第一条 定义和解释

本合同中,除非法律规定和本合同条文另有约定,合同中的词语按照下列含义进行解释:

1.1 “社团贷款”指由牵头社和成员社组成的贷款社团,采用同一贷款合同(即本合同),按照商定的期限和条件向同一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1.2 “社团会议”指由牵头社组织召开或者牵头社应成员社提议召开,全体成员社参加,共同商议社团贷款相关事宜的组织。

1.3 “牵头社”指负责筹组贷款社团和受成员社委托负责贷款管理的信用社:“成员社”指接受牵头社邀请,自愿参加贷款社团,共同向借款人发放贷款的信用社。

1.4 “承诺金额”指牵头社和成员社按照本合同约定向借款人发放贷款的金额。

1.5 “贷款承担比例”指牵头社和成员社的承诺金额占贷款总额的比例。

1.6 “贷款人”包括牵头社和成员社。

第二条 借款人陈述和保证

2.1 借款人是依法设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实体,依法有权订立和履行本合同。

2.2 为本合同项下贷款而向牵头社和其他贷款人提供的会计报表及有关资料真实、完整、准确。

2.3 本合同签订之前无重大经济纠纷诉讼发生。

2.4 为履行本合同需要,在牵头社开立专门帐户。

2.5按照本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借款并按期偿还本金和利息。

2.6 在本合同约定的结息日或还本日前在牵头社开立的帐户上备足当期应付之利息或本金,并授权牵头社于约定的结息日或还本日从帐户主动划收。

第三条 贷款的金额、用途和期限

3.1 贷款人同意向借款人提供总额为人民币 万元的贷款。根据“自愿认贷,协商确定”的原则,各贷款人的承诺金额如下:

贷款人 承诺金额

xx县xa农村信用合作社 万元

xx县xb农村信用合作社 万元

xx县xc农村信用合作社 万元

xx县xd农村信用合作社 万元

xx县xe农村信用合作社 万元

3.2 本合同项下的贷款用途为.未经贷款人书面同意,借款人不得改变本合同中确定的借款用途。

3.3 本合同项下贷款期限共 个月,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3.4 在贷款期限内,借款的实际提款日和还款日以借据为准。

3.5 借据是本合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除日期以外,其他记载事项如与本合同不一致的,以本合同为准。

第四条 利率和利

9.1 借款人提前还款的,应于拟定提前还款日前 日向牵头社提交申请,经过社团会议决定同意后,可以提前还款。对于提前偿还的款项,借款人不能重新借用。

9.2 借款人经过社团会议决定同意提前还款的,按实际用款天数计算利息,与本金一并归还。

9.3 未经贷款人同意,借款人提前归还本合同项下借款的,贷款人有权依照本合同约定的借款期限和利率计收利息。

第十条 担保:

10.1 本合同项下贷款本金、利息的清偿和可能发生的借款人违约金、赔偿金、银团实现债权的费用的承担,由 保证人 和向贷款社团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并与各贷款人共同签订编号为x农信社贷保字(2005)第1号社团贷款担保合同。

10.2 牵头社认为发生了社团贷款担保合同中约定的足以影响担保人的担保能力的有关事项、提交社团会议讨论决定后,借款人应重新提供令贷款人满意的担保;但在新的担保合同生效前,银团贷款担保合同依然有效。

第十一条 违约责任

11.1 本合同生效后,贷款人和借款人均应履行本合同所约定的义务。任何一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本合同所约定义务的,应当依法承担违约责任。

11.2 借款人未按本合同约定办理并提取借款的,贷款人有权按合同利率按日计收迟延违约金。

11.3 贷款人未按本合同约定办理并提供借款的,按合同利率按日支付迟延违约金。

11.4 贷款人到期不偿还本合同项下借款本金及利息的,贷款人有权限期清偿,有权对借款人在贷款人开立的所有帐户资金行使抵销权,同时对逾期借款按本合同第4.1条载明的贷款利率水平上加收50%。

11.5 借款人未按本合同约定用途使用借款的,贷款人有权提前收回部分乃至全部借款或解除合同,并对借款人违约使用的借款按本合同第4.1条载明的贷款利率水平上加收100%。

11.6 对逾期或未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借款的贷款,从逾期或未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贷款之日起,按罚息利率计收利息,直至清偿本息为止。对不能按时支付的利息,按罚息利率计收复利。

11.7 借款人使用借款如同时出现11.5、11.6所列情形的,贷款人应择其重而处罚,不能并处。

11.8 借款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在收到贷款人通知后3日内予以改正并采取令贷款人满意的补救措施,否则贷款人有权取消尚未发放的贷款,并提前收回已经发放的部分或者全部贷款:

11.8.1 向贷款人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其他财务资料的;

11.8.2 不配合或拒绝接受贷款人对其使用借款情况和有关生产经营、财务活动监督的;

11.8.3 未经贷款人同意转让或处分、或者威胁转让或处分其资产重要部分的;

11.8.4 其财产的重要部分或全部被其他债权人占有、或被指定受托人、接收人或类似人员接管,或者其财产被扣押或冻结,可能使贷款人遭受严重损失的;

11.8.5 未经贷款人同意进行承包、租赁、股份制改造、联营、合并、兼并、合资、分立、减资、股权变动、转让以及其他足以影响贷款人权益实现的行动而危及贷款人债权安全的;

11.8.6 发生变更住所、通讯地址、营业范围、法定代表人等工商登记事项或对外发生重大投资等情况使贷款人债权实现受到严重影响或威胁的;

11.8.7 涉及重大经济纠纷或财务状况恶化等,使贷款人债权实现受到严重影响或威胁的;

11.8.8 其它任何可能导致贷款人借款合同项下债权实现受到威胁或遭受严重损失的。

11.9 借款人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偿还利息,拖欠利息达到2个月(含)的,贷款人有权宣布全部贷款提前到期,自第2个月21日起起,对全部贷款按照逾期贷款利率计收利息。

第十二条 费用:

12.1 除利息外,社团贷款牵头社和成员社不得向借款人收取其他任何费用。

12.2 社团贷款所发生的费用支出,由牵头社先行垫付,由成员社按照贷款承担比例分担。

第十三条 牵头社的权利和义务:

13.1 根据贷款管理规章制度的规定,自行完成本合同约定贷款项目的评估审查;

13.2 组织办理社团贷款的担保手续;

13.3 对审定同意发放的社团贷款总额及各成员社分担的贷款金额,逐笔进行登记,记录发放和收回情况;

13.4 设立借款人贷款专户,将借款人支付的利息和归还的本金,按贷款承担比例及时归还成员社;

13.5 组织召开或者应成员社提议召开社团会议;

13.6 收集有关社团贷款的实施情况,并定期向社团贷款成员社通报社团贷款的使用和管理情况;

13.7 指定专人负责社团贷款的具体事务;

13.8 监督、检查借款人履行合同情况;

13.9 必要时向贷款人通报贷款的使用和管理情况;有紧急情况的,随时通报;

13.10 根据本合同规定和社团会议决定采取相应的行动;

13.11 办理成员社委托办理的有关社团贷款的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 成员社的权利和义务:

14.1 各成员社在履行本合同的过程中,应按照贷款承担比例各自享受权益和承担风险。

14.2 各成员社均是在对借款人的项目、业务、财务状况的独立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自主决定订立本合同。

14.3 各成员社授权牵头社根据本合同的约定行使贷款人的权利,其行为对各成员社均具有法律约束力。各成员社应通过牵头社行使本合同规定的各项权利。

14.4 成员社有权向牵头社了解借款人的贷款使用、项目建设等情况。

第十五条 社团会议:

15.1 社团会议由牵头社组织召开,任何一个成员社均可以提议召开社团会议;

15.2 牵头社和全体成员社参加时,社团会议才能召开;

15.3 社团会议根据需要召开,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

15.4 社团会议有权对社团贷款的重大事项作出决议,并由牵头社负责采取措施;

15.5 社团会议通过决议,应当由牵头社和成员社全体一致通过。

第十六条 合同的生效、变更、解除与转让:

16.1 本合同自贷款人和借款人各方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公章之日起成立,自本合同和附属于本合同的保证合同获得上级有权机关批准之日起生效。

16.2 本合同项下借款本金、利息、复利、罚息、违约金及所有其他应付费用偿清之日终止。

16.3 本合同生效后,除本合同已有之约定外,任何一方都不得擅自变更或提前解除本合同,如确需变更或解除本合同,应经双方协商一致,并达成书面协议。书面协议达成之前,本合同继续执行。

16.4 合同变更、解除的,不影响各方要求赔偿损失的权利;合同解除的,不影响本合同中规定的争议解决条款。

16.5 借款人转让其在本合同项下的权利、义务的,必须经贷款人一致同意并重新确认担保。在全体贷款人与受让方的合同生效前,本合同依然有效。

16.6 贷款人转让其在本合同项下权利义务的,应及时通过牵头社书面通知其他贷款人、借款人及担保人。

第十七条 争议解决:

17.1 借款人和贷款人在履行本合同的过程中发生争议的,应当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或者不愿协商的,任何一方均可向贷款人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7.2 各贷款人之间在履行本合同的过程中发生争议的,应当召开社团会议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各方上级主管机关协调处理。

第十八条 其他事项: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综合应对 篇7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信贷风险

一、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经济金融活动中的地位及不良贷款现状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体系的基础, 是农村经济金融活动的最主要的中介机构。随着商业银行从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退出, 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活动中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充分显示了其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

2003年8月以来, 中央政府通过加快产权改革, 注入资金等手段, 使农村信用社初现活力, 实现了10多年来的首次盈利。但农村信用社仍然处于不良资产比重过高, 经营风险巨大的状况。这一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过去其产权不明, 以及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投入所造成的。然而农村信用社内部的管理和其他的一些外部因素也是导致其产生信贷风险的重要原因。

截至2008年, 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71435亿元, 比年初猛增27.6%, 贷款增加5888亿元达到37269亿元, 所有者权益增加30.6%达到3405亿元。不良贷款5939亿元, 占比为15.9%, 其中, 在中央银行1530亿元的票据兑付之后, 按照贷款五级分类的情况, 全国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仍然有5435亿元之巨, 不良率比年初下降5.2%, 但是仍然高达20.5%。资本充足率从-0.1%到3.5%, 税前利润达到578亿元。而山西、河南、海南、湖南四省的不良贷款比率都还在30%以上。

贷款五级分类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5个档次。其计提比例如下:

资料来源:《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

二、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成因分析

(一) 历史原因

1.20世纪90年代, 农村信用社从农业银行中分离出来, 成为独立的农村金融机构, 农业银行从此也撤出了利润较差的农村市场。从此, 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占据了主导的地位。然而, 在此前的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 曾一度出现了“弱财政, 强金融”的格局。如同城市发展中的问题一样, 政府财政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许多作用皆由农村信用社 (当时在农业银行的领导下) 来执行, 往往是中央政府的政策提出了发展的决策, 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农村经济, 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目标, 直接依靠农村信用社来进行融资。这就造成了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资金很大部分由农村信用社来承担。然而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不快, 并且这部分资金与政府的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使得这些资金的收回往往有很大的困难, 逐渐转变成了信用社的不良贷款。

2. 农业银行从农村撤离之后, 出于其自身利益, 将部分的农村中的不良贷款滞留于农村信用社, 这也加剧了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

(二) 农村信用社的内部原因

1. 员工人数的不足与业务水平较低。

农村信用社中员工数量不足, 加之其教育程度和业务水平都较低, 往往在贷款的审查、审核、监督使用、回收等过程中, 没有足够的人手或是碍于其业务水平, 不能很好完成应有的贷款业务审核流程, 致使贷款的发放及收回无法按照设定的程序来实现, 从而造成了部分贷款无法收回。另外管理层未能及时对农村信用社的员工给予及时的业务培训, 从而其业务水平无法得到一定的提高。

2.“内部人控制”及信用社管理层的权力集中。

所谓农村信用社“内部人控制”, 是指由于分散的股东不具备参与高阶层管理的影响力、知识和经验, 信用社的经理职位由具有金融知识和企业管理经验的经营专家担任, 在这种委托代理制下, 农村信用社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 信用社各种经营和管理活动基本上由经营管理者完全操控, 它表现在信用社管理层特别是理事长或信用社主任一人独断专行, 社员无法参与管理和监督。在这样的体制下, 信用社主任的权责不匹配, 他往往承担了多数的贷款发放及回收工作。在资金短缺的农村中, 容易滋生腐败, 产生了寻租的空间。本来无法取得贷款的信用较低的人也能通过不正常的途径获得;本来到期的贷款往往通过灰色途径, 在主任的帮助下, 以借新债还旧债, 虚假破产等手段达到不偿还到期债务的目的。在这样的情况下, 很多贷款更加难以按期收回, 甚至无法收回。

3. 贷款流程的缺失或执行力不够, 贷款没有严格的发放要求及发放程序。

随着农业银行的撤出, 农村信用社进入了一个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的状态。然而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缺乏一套严密科学的管理体系。信贷管理程序不规范, 权责不统一, 贷款立项、调查、评估、审查、决策、发放、检查、监督、收回等诸多环节分工不合理, 权责不匹配, 缺乏有效的协调和相互制约监督;内部稽核力量薄弱, 未确立独立的稽核地位, 人员不足, 稽核频率和覆盖面不够, 稽核手段落后, 无法对内部管理及信贷风险形成有效监督。

(三) 外部环境因素

1. 道德风险。来自外部的道德风险主要表现为:在转型社会中, 一些企业和个人从自身利益出发, 以一些低效的劣质资产抵偿信用社债务, 导致信贷资金不断流失, 并且逐渐演变为金融风险。特别是农村信用的服务对象大都是农民, 相对来说农民受教育较少、信用观念, 法律意识淡薄, “赖账户、钉子户”多, 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农民的法制观念不强, 对违约的风险或后果认识不够, 往往会对贷款的回收产生不利影响。

2. 农业风险。当前我国的农业仍处于传统农业阶段, 是一个风险较高的行业, 其受外部因素诸如气候等影响较大。农业固有的风险导致农民收入的不稳定, 在农业歉收的年份, 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就较大。

3. 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导致农村信用社在遇到一些贷款拖欠等问题时, 无法通过法律的途径得到满意的解决, 或其解决的成本过高, 甚至高于可收回的贷款金额, 自然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出发, 很多农村信用社不得不放弃了一些贷款的收回。由于司法行为不规范和地方保护意识, 农村信用社贷款诉讼案件胜诉率高而执行率却很低, 费用名目繁多且越来越高, 依法收贷得不偿失。

三、解决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及信贷风险的途径

基于对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及信贷风险的上述分析, 笔者认为从内部审计和政府审计来减轻农村信用社遗留及新增的不良贷款的一条有效途径, 但其作用的发挥需要其他几个方面政策的辅助, 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应对政策体系。笔者从以下几个角度提出了解决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问题的方法。

(一)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 比照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方式, 以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农村信用社的部分不良贷款。资产管理公司能够以其专业化、多样化的手段, 市场化处置不良贷款是最佳选择, 可以借鉴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经验, 实行捆绑出售、拍卖、债转股、债务重组、债权转卖等方式盘活不良贷款。还应充分利用政府的政策扶持, 通过中央银行票据的置换等手段尽快改善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质量。

针对历史遗留的贷款问题, 按照政府支持和市场手段相结合的原则, 争取地方政府无偿赠予现金或者其他优质资产置换不良资产等手段消化历史包袱。

(二) 针对部分信用社内部资产负债的计量分类不准确, 不严格的问题, 完善农信社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 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 正确的计量和分类各项贷款, 加强对贷款的审核分类, 对察觉问题的贷款提取准备金, 建立风险准备基金, 控制高风险贷款的比例。严格按照相关会计制度要求的比例及期限提取相应的坏账准备金。这一制度的实施又有赖于来自农村信用社内部及外部的各方的监督。

(三) 在按照适用的会计制度的要求完善资产负债的准确计量的同时, 对农村信用社实施的内外部的监督。这些监督一方面来自于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的思想引入的信用社内部的监督, 完善农村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结构。即设立信用社内部的类似于现代企业监事会的独立的监督机构和股东代表会。在人员配置及权责设定上, 确保内部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建立由内部监督机构主导的内部审计制度, 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经营活动, 投融资活动的审核监督, 以此在完善内部制度的同时, 也能够限制管理层尤其是信用社主任在贷款发放过程中的主导控制权, 减少因权力集中而造成的腐败的产生, 促进贷款发放及收回的规范性。

另一方面, 采取政府审计的方式, 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活动的监督。内部监督往往容易受到管理层的限制, 因而其作用的发挥并不能得到完全的保证, 这就需要结合外部的政府审计的方式, 对农村信用社经营活动, 尤其是贷款发放过程中的违法违规现象给予及时的发现和处理。

不管是内部审计, 还是来自于政府的审计, 其作用的发挥往往取决于政策的执行力上, 农村信用社现有的制度设计上也不乏对内部监管及贷款审批等的要求, 但其作用非常有限, 究其原因, 往往是政策的执行力不够, 而执行力的不够往往又源于员工及外部监管人员的风险观念、责任意识的淡薄。因此这又要求从宣传、教育及制定激励制度的角度来促进监管制度的完善。

(四) 设计对农村信用社内部职工及管理者的激励制度。一项政策或措施的顺利执行往往缘于监督和激励两个方面。在完善内外部监督的同时, 需要制定针对内部员工及管理者的相应的激励制度。将贷款的审核、发放、使用监督、收回等各个环节与相应的员工或管理层的工资奖金等收益相联系, 使得他们有认真完成工作的动力。不同的业务环节需要根据不同的业务性质和工作类型来制定相适应的激励措施。

(五) 对债务人的教育宣传。强化宣传教育, 提高农村居民的法制观念, 增加农村居民的违约风险、责任意识, 使其意识到违约会存在较高的机会成本, 从而促进其对债务责任的履行。当然这些宣传教育是建立在违约能够带来一定的机会成本的基础上的, 比如到期债务的拖欠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处罚, 而且这种处罚是其必须承担的。这就要求政府及司法部门在帮助农村信用社执行贷款回收的处理中, 落实处罚措施的执行。只有人们认识到违约会真正的受到处罚, 他们才会比较违约的收益和成本, 从而不去选择违约。

(六) 加强农业保险的推广, 分散农业风险。只有农村居民的收入增加了, 农村经济发展了, 贷款的风险才会在根本上减少。在财力可承受的范围内, 扩大地方政府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来支持农业保险的发展, 由财政结合农村地方实际, 提取部分资金, 投入到投保农户的保费补贴;因地制宜的制定符合地方特色的保险项目, 加强农民的风险抵抗能力, 根据各个地方农业生产周期, 农作物产品特色和气候、环境条件以及农村企业的资源、产品的不同, 制定适合地方的保险项目, 以此吸引更多的农户加入到投保行列当中。

上述各项措施的实施是相互影响, 相互关联的, 它们的作用效果相互依赖, 具有内在的联系, 组成了治理和防范的综合体系。另外不良贷款的收回应考虑成本收益分析, 在上述政策的制定时, 不能仅仅考虑其能否收回问题贷款, 更要考虑的是收回所带来的成本, 如果收回的成本很高, 则要考虑是否采用这些措施, 或寻找更加简单的方法来达到回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再造农信社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03月02日

【2】于富海陈红慧经理层责任意识与农村信用社内部人控制问题初探[J]中国集体经济20081

【3】孟凡芝浅谈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J]河北金融2006年第9期

【4】陈建新王先锋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的理性分析[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 (3) 54-57.

【5】戴礼荣浅析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成因与对策[J]理论界20077

河北农村信用社贷款 篇8

一、历史遗留问题而形成。一是企业改制“悬空”、“逃废”信用社债权,形成永久性损失类不良贷款。在以前年度的企业改制过程中,一些地方官员或经济主管部门,一味只考虑如何减轻企业负担,安置下岗职工,极力甩掉企业贷款包袱,使之尽快摆脱困境,轻装上阵,对信用社保全资产不管不问,甚至鼓励、纵容企业“假破产,真逃债”,使企业改制债务清偿率低或为零,导致信用社债权“悬空”;二是在农行管理农信社时期,农行贷款企业因资金周转困难或经营不善,将贷款风险转嫁给信用社,指定信用社发放“拼盘”贷款(信用社、农行为同一企业贷款),这些企业现大都已关停或破产,使信用社贷款形成永久性损失类贷款;三是乡镇、村等集体组织贷款形成永久性不良贷款。由于农村信用社根在农村,与当地乡镇、村等集体组织有着亲密的“鱼水之情”,甚至依附其开展业务,为此,贷款不得不受到来自“亲情”的干扰。如2002年农村债务锁定之前,一些乡镇和村委会因兴修水利、修建学校、农电改造、垫付税费、基础设施、村办企业等原因,地方政府压、地方财政挤,迫使信用社发放指定性贷款、救济性贷款,贷款行为行政化、信贷资金财政化,随着国家税费改革、农民减负,取消摊派,乡村经济组织的亏损、解体、倒闭,还款来源甚少,信用社这部分贷款基本上成了“死钱”。

二、贷款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是贷款责任追究制度得不到落实。各地农信社在发放贷款时虽然对每笔贷款都签订了包收责任书,明确了管理及包收责任人,但由于不良贷款占比高,涉及责任人员多,时间久,加之员工调动频繁,特别是已退休、解除了劳动合同或被开除的人员,责任追究难度大;二是内控管理机制不完善。多年来,各级内审部门加大了信贷领域的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但由于存在处理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如发放人情贷款、多头贷款、异地贷款、冒名贷款、大额信用贷款等,而这些贷款风险性较大,极易形成不良贷款;三是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风险防范机制不力。少数信贷人员违背贷款操作程序,导致贷前调查信息不真实,贷款项目评估质量低,贷款资料不完善,抵押担保金额不足或抵押物变现能力差,形成多头户或“垒大户”贷款。

三、信贷人员的素质较差。当前农村信用社存在素质不高现象,难以进行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违规贷款时有发生。表现为执行信贷制度随意性大,以人情代替制度,以主观经验代替制度,面临即将产生的风险“坐以待毙”,错过清收不良贷款的有利时机。加之,由于管理体制以及对信贷人员的管理制度相对滞后,缺乏一系列的等级考核制度,从而使部分信贷人员缺乏主人翁意识,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满足于“吃大锅饭”,在其位而不谋其职,不能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大了贷款风险。

四、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大。一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大多用于农村产业,极易受自然灾害、市场价格因素影响,缺乏保险保障,农户还贷能力势必大大削弱;二是农户贷款授信额度一般较小,而对一些资金需求大的农户,为了解决资金困难,这些农户往往会发动亲戚朋友替自己贷款,从而间接地形成了贷款“垒大户”,潜在着风险;三是农民贷款后外出务工较多。有的农民以发展种养业为名借款后外出打工长时间不回家,有的跑回家乡信用社贷款到进城创业,游离于信用社的有效监控,给收贷工作带来难度,极易形成不良贷款;四是农信社信贷人员偏少,到户催收时间少,贷款后续管理难跟上,信贷人员既要忙于日常事务,又要顾及催收贷款,而农户贷款户数多、农户居住较分散。有的一个信贷员要管理几百户,甚至上千户农户的贷款,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从而使农户小额贷款的清收和管理留下死角;五是存在信用风险。一些农信社在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中,实行大面积评级授信,凭证发放贷款,由于工作量大,部分信贷人员责任性不强,在社“闭门造车”,只听村干部一面之词,不深入细致调查摸底,盲目评级授信,从而使小额农贷形成风险。

五、农村信用环境不宽松。目前,在部分地方由于受当地地域、民风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形成了不良信用环境,信用社在催收贷款时有的贷款户要求减免利息才还款,有的拒绝签收贷款催收通知书,有的其观望、等待、拖欠、赖账、逃债等不良行为,给信用社贷款形成风险。

化解不良贷款对策

要健全管理机制。县级联社要全面落实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制,对已形成的不良贷款在清理的基础上,划分为客观责任贷款(指按规定贷款程序发放贷款)和个人责任贷款(指违规贷款),按不同情形和不同性质区别追究责任,对客观责任贷款逐户落实管理责任人,并分配清收任务,实行工效挂钩。对个人责任贷款逐户落实包收责任人,由责任人逐笔签字认可,或由稽核审计认定,实行处罚处理并举,与联社签订收贷责任书,限期收回,按责任贷款余额缴纳收贷保证金,对到期的责任贷款未收回的,收贷保证金转收为责任贷款。同时,加强内审力度,对新形成的不良贷款建立逐笔建立台账,限期责任人负责收回,对不能按期收回的,责令停职收贷。

要强化信贷队伍。一是强化信贷人员素质教育。将那些作风正派、责任感强、有事业心、有较高文化和业务水平、能吃苦耐劳的员工从事信贷工作,并实行轮岗制度,预防个人行为风险;二是强化信贷人员培训,每年定期举办信贷人员培训班,学习信贷业务、信贷政策和有关制度、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培养一批精通业务,善于管理的信贷队伍,通过培训,经考试考核合格后,聘任上岗;三是对信贷人员实行等级管理,定期定量考核,考核指标包括到期贷款收回率、不良贷款绝对减少额、贷款利息收回额、贷款营销额等指标,按完成指标情况,分年度对信贷员定级,不同级别不同待遇,对考核不合格的信贷员实行淘汰,对考核优秀的信贷员实行晋级,充分调动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要制定清收措施。一是实行考核清收,加大奖惩力度。县级联社要按照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分配“抓降”任务,并到人到岗,与绩效工资挂钩,对“抓降”有功人员实行重奖,对不能按期完成任务的信用社和信贷员扣发绩效工资;二是实行责任清收。严格按照“四包一挂”责任考核制度,特别是经清理后认定的个人责任贷款,责令签订收贷责任书,限期收回个人责任贷款,否则,实行责任追究;三是实行专门机构清收。县级联社要成立不良资产管理机构,将信用社清收较为困难的贷款托管到不良资产管理机构,实行专职人员专职清收,对专职清收人员在保证其基本工资的前提下,按收回不良贷款本息计发绩效工资;四是利用社会力量清收。主要依靠村组干部清收,形成合力,利用他们的人缘、地缘关系收回不良贷款;五是依法清收。首先要清理信贷诉讼历年陈案,及时申请执行,做到“执行一户,振撼一片”,打击逃废债行为,净化信用环境。其次,对赖债不还的“钉子户”及时依法起诉,强制收回不良贷款;六是以资抵贷清收。对部分贷款户已无还贷能力,现有资产目前变现能力不强,但有潜在的变现能力,为减少贷款损失,降低不良贷款,可考虑以资产抵偿贷款本息。

上一篇:关于构建公安激励机制的思考范文下一篇:公交车上的文明六年级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