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期待效率提高习作水平

2022-1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 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 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过关, 作文也是不见得好。”可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是一提起作文来, 教师摇头, 学生叹气, 把作文视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究竟是为什么呢?反观我们的作文教学模式“指导审题—宣读范文—仿写习作”, 这种旧的的教学模式, 不仅不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也不利于学生多维思维的发展。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多角度、多模式、多渠道地引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欲望, 不断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 促进个性发展呢?笔者认为习作就是“我手写我心”, 孩子们期待在习作中表达情感, 期待在习作中互相交流、互相分享, 也期待在习作中体验成功, 体验快乐, 只要我们认识到学生的这些需求, 一定能够引导他们体验到作文的乐趣。

1 表达的期待

“每一个儿童, 就其天资来说, 都是诗人。”这是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观。是的, 孩子们渴望表达, 表达他们的童真童趣, 表达他们独特的情感体验。我们的习作教学就是要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 鼓励孩子们大胆写, 想说什么说就写什么, 写真话实话, 只有这样, 才能写出有个性的、丰富多彩的文章。

儿童认识世界, 描述世界, 看待世界, 纯粹的理性的东西并不多。习作教学中, 要研究儿童的语言及儿童表达认识的方式及其特点。当我们的学生把成人眼里“蜿蜒的长城”描述成像蛇一样时, 不要告诉学生说这样比喻“不生动、不形象、不恰当”;当学生说老师长得不漂亮时, 不要将怨气撒向学生;当学生埋怨老师作业布置得太多时, 不要将怒气投向学生。我们要让孩子说孩子的话, 要让他们说实话, 让孩子们用童心表述真实的生活, 发表内心真实的感悟, 让他们表达童心的期待得以实现。

孩子们的生活是丰富的, 丰富的生活给他们带来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快乐、悲伤、失望、嫉妒、寂寞……小小的习作是他们倾吐心声的园地。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宣泄自己的情感。例如《春蚕》讲述一位母亲为了让儿女交学费, 不辞辛苦, 每到春天就养蚕的事, 赞颂了无私、伟大的母爱。学生通过反复诵读, 体会了作者的这种情感之后可引导学生移情, 引发自己对母亲的敬爱之情。随后老师趁热打铁, 适时点拨:“你的母亲是这么关心你们、疼爱你们, 那么, 你们有什么话想对母亲说吗?请以《妈妈, 我想对你说》为题写篇文章, 表达你们对母亲真挚的感情。”学生的写作情感得到启发, 将自己的情感倾诉于笔端, 满足他们表达情感的期待, 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2 创作的期待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 文章如溪水, 泉源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母语的学习, 不同于一般的学习活动, 尤其是习作教学, 习作的外延应该与生活相等。但是我们现今的作文教学有太多羁绊学生作文的条条框框, 使学生不敢放胆创作, 阻碍了孩子们真情实感的流露。怎么完成孩子们的习作期待呢?笔者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2.1 探索作文与生活的有效着力点, 让孩子们乐于创作

小学生从家庭到学校, 所见所闻所感都是有限的。要想让学生写好生活作文, 必须指导学生学会细心观察生活。法国雕刻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那么, 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呢?可以在学校生活中学会观察、思考、表达, 也可以在家庭生活中寻找作文素材, 还可以在社会这个人生大舞台中搜寻素材。引导学生注重建立形象感, 积累素材, 对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如今有不少同学怕写作文或写不出东西, 毛病大都出现在缺少素材上, 因此, 尽管绞尽脑汁, 也难以下笔成章, 所以应提倡学生多积累一些素材。鼓励学生养成多写多练的习惯, 启迪学生在手脑并用中体验快乐感。有人曾向鲁迅先生请教如何作文章, 他传授了“多写多练”的诀窍, 这是获得写作成功的必由之路, 因为只有多写多练, 才能在写作中体味到无穷的乐趣, 渐入“乐此不疲”的佳境。这样学生就会爱上写作, 乐于创作。

2.2 探究作文与阅读的最佳切入点, 让学生善于写作

探究作文与阅读的最佳切合点, 我们的做法是:牢固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 把作文教学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的始终。从低年级的用词说话、看图写话, 到中年级的读段写段, 再到高年级的写一篇完整的作文, 这一系列的作文训练, 都要与阅读教学紧密联系。作文与阅读紧密相联, 一般来讲阅读的书越多, 涉及的知识越广, 对作文的帮助就越大。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就要时刻注意作文知识的合理有效的切入。

3 成功的期待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催生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学生的写作思路打开后, 要提供机会, 让每个人都能领略到成功, 激励孩子在一次次习作中进步。

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应从班上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出发, 对于两头的学生予以指导。较优秀的学生, 可适当提高要求, 着重于导疑, 提倡学生先试, 教师后导, 导后再改。层次较低的学生则着重于打开思路, 使他们有话可写, 提倡老师先导, 学生再试, 教师再导, 再改。在作文讲评时, 教师要精心写好作文评语, 除改错外, 对其好的方面, 都给予充分肯定, 在组织作文欣赏时, 对写得好的作文, 在同学中间组织传阅, 有时还可当场朗读, 既可全体同学以启迪, 又扶持学习尖子, 对于有价值的佳作, 还采取存档、投稿、张贴等方法。实践证明, 当采用激励手段时, 孩子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信心也就为之增强了。总之, 我们就是想让每个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在一次次成功的同时不断提高。

善于表现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可以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营造表现的机会, 展示的舞台。在学校里, 教师可通过佳作宣传窗、学校广播、校刊等为孩子们展现自己的习作;在家庭中, 可让学生将优秀作品读给父母听, 获得成功的赞许;在社会上, 参加社会活动, 积极投稿, 学生的作文能在报纸、杂志发表, 是对他们最大的鼓舞。

上一篇:浅谈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及完善措施下一篇:基于农村二胎政策的经济发展影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