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01-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行政单位是国家行政机关, 是政府职能的承担组织。行政单位的各项工作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性, 而财务工作是各项工作的前提保障, 因此, 我们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更加重视, 及时的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 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 而预算的编制是预算管理的首要任务工作.虽然实行部门预算已有几年, 但目前单位在编制预算时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预算编制不够科学、细化。预算的前瞻性不足, 预算刚性不够, 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 全面性不强, 同时项目支出绩效目标不够细化和明确, 有的只是为了编制预算而编了一个项目名称, 没有具体的项目内容和绩效明细。虽然预算编制采取“二上二下”, 但单位在分解财政下达的预算控制数时太随意, 没有科学合理的数据支撑, 从而形成决算编制中预算执行调整数过大从而失去了预算编制的重要意义。

(2) 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在预算执行过程中, 预算的刚性约束不够严格。究其原因主要是单位的预算管理基础薄弱, 在最基本的财务核算上就没有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功能分类科目”以及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核算, 造成帐表总数一致, 但分项数据不一致现象突出, 存在真实性核查风险。平时的支出进度也没有严格按照“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预算指标支出, 造成预算和实际执行的关联度不强。

(3) 单位未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由于项目支出没有明确的绩效目标, 所以在单位预算绩效评价中存在预算执行绩效风险。由于缺乏科学性、计划性、全面性预算在执行中调整追加较为频繁, 削弱了预算的约束控制力。

(二)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存在的问题

(1) 单位对内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内控意识不强, 重发展、轻控制, 对内部控制知识缺乏基本了解。有的单位成立了内控工作领导小组, 但小组常年未开展工作, 未召开内控会议。还有一些单位没有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内部控制度, 而是生搬硬套上级或其他单位的模板, 与本单位的实际结合不紧密。

(2) 单位实际存在风险点却不予理会, 存在不相容岗位设置不合理, 内部监督得不到发挥。如印鉴和支票的管理, 保管与固定资产的登记, 采购与记账等等。有的将印鉴交由一人管理, 用个人信用代替内部控制制度, 存在极大的财务风险。

(3) 没有及时对内部控制进行考核评价。按照内部控制相关要求, 各单位应每年对内控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并将考核评价结果运用于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改进、制度完善、和年度绩效考核等方面。一些单位制定的内控制度一成不变, 甚至职能和业务发生了变化, 也不能及时修订和完善, 使内控制度流于形式。

(三)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岗位的人员保障不足

(1) 财务人员岗位配备不到位。依照常规普遍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比较容易, 既不核算成本又不计算利润, 只是对财政核拨的资金进行简单的收支处理, 也同时认为工作量不大, 所以在行政事业单位就存在一人多岗的现象, 严重影响了财务工作的展开。

(2) 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限。由于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 单位在财务人员配备时存在对专业要求不够重视, 认为任何人都能胜任, 严重影响了财务工作质量, 使财务工作在单位整体发展中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甚至造成了严重后果。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 强化预算管理

(1) 优化预算编制方法。按照全口径预算的要求, 加强零基预算、综合预算, 将部门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部门预算支出的编制严格按照“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按政策规定、专项业务经费紧密结合当年的主要职责任务, 工作目标及设想, 从严从紧区别轻重缓急的原则”编制。做到有效的、全面的、科学的编制预算, 达到预算的有效执行。

(2)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预算支出的编制及时、规范的使用资金, 人员支出不能用于公用支出, 基本支出不能用于项目支出, 尤其对专项资金实行项目管理, 专项业务经费要以职责定项目, 与履职需要对应, 对名称不清晰予以规范;任务已完成的, 予以取消;对跨年度项目, 合理制定分年度支出计划, 防止出现资金结余。

(3) 预算单位要贯彻落实中省“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意见精神, 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部分, 注重支出结果, 讲求支出绩效的预算管理新要求。单位要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保障财政资金的有效投入高效产出。

(二) 不断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意识

自2014年1月1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规范) 》正式实施以来, 内控制度体系已形成, 对单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 强化单位领导的内控意识, 建立健全内控体系。《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规范) 》第六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 (财会[2015]24号) 明确要求全面建立, 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单位负责人带领、财务部门牵头业务部门配合, 按照实际业务的要求按照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的原则制定内部控制目标, 业务部门按照目标有效实施, 确保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并且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实现对单位经济活动风险的防范和管控。

(2) 切实加强不相容岗位的合理设置, 消除风险隐患。确定风险点要依据业务流程梳理, 对机构设置和岗位设置进行具体分析, 从业务环节角度评估特定风险, 找出可能造成单位经济利益流出的风险点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进行风险排序, 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整体策略, 要将这些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 对不相容岗位的设置一定要合理规范。事项申请的岗位应当与内部审批的岗位分离, 内部审批的岗位应当与业务执行的岗位分离, 业务执行的岗位应当与信息记录的岗位分离, 监督岗位应当与业务执行、信息记录岗位分离。

(3) 完善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 指出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 并提出整改建议。

(三)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岗位的保障

(1) 保障财务人员的岗位完整。根据《会计法》的要求, 会计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 但明确规定了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单位应该严格按照要求设立会计岗位, 满足不相容岗位设置分离, 保障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

(2) 重视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会计法》要求, 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从事会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 遵守职业道德。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单位的经济业务也随之复杂, 行政事业对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的需求日渐明显,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政府财务报告》以及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发布实施, 都需要具有专业性强的会计人员。单位只有拥有素质过硬, 专业能力强的会计人员才能干好财务工作, 确保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有效展开顺利完成。

四、结语

为了适应新形势,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以及提高财务人员的配置都是为了保障单位的经济业务的有效实施, 确保单位各项职能充分发挥, 为中国的整个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随着行政事业单位预决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及内部控制的实施,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预算管理,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 陈瑜文.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 2018 (27) .

[2] 马秀芳.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分析[J].经贸实践, 2018 (1) .

[3] 徐玲.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7 (4) .

[4] 龙海红, 王玉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试行) 讲解及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2013.

[5]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释义》[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5.

上一篇:建立医疗机构第三方监察员制度切实维护医护人员合法权益下一篇:运用幽默艺术打造高效生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