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的思考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 初中物理课的程结构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对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有了新的认识, 活跃了课堂气氛。但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只是在形式上进行了改革, 学生们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主人公地位并没有真正的得到落实, 并不能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因此, 要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必须认真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 同时还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 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重视新课的导入, 创设教学情景

初中学生在初中二年级时, 才开始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初中学生一般年龄都在15~16岁, 处于这一年龄的阶段的初中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其心, 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当学生们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时, 对未知的物理知识充满了好奇心。所以, 教师如果能够充分的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产生强烈的愿望和兴趣, 让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起来, 物理堂教学首先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对新课进行导入。例如, 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导入新课。在学习物体沉浮的知识时, 教师可以给学生表演小魔术“沉浮子”。把一支空的小玻璃瓶吸入水后, 放入一个盛有水的量筒内, 让小玻璃瓶直立浮在水中, 然后把量筒口用橡皮膜封住。用手挤压量筒口的橡皮膜, 小玻璃瓶则立刻的下沉, 松开手后小玻璃瓶则立刻的上浮起来, 学生们看后肯定十分的吃惊, 想要知道其中的原理, 这样就激发了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求。此外, 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的现象来导入新课, 例如, 在讲授《热机》这一课时, 教师可以利用“水沸腾时把壶盖顶起来”这一常见的生活现象导入物理原理, 讲授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2 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提出一些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求知境界, 让学生从以往单纯“听而有得”的课堂灌输式学习的局面, 转移到“思而有获”式的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想实现有效, 对课堂提问就必须要有详细准备, 同时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有针对性的进行提问, 调动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对课堂提问必须明确清晰的目标。何时提问, 问题是什么, 让哪些学生进行回答, 会出现什么样的答题结果如何引导学生等,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对这些都仔细考虑, 达到心中有数。课堂提问必须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知识基础以及教学内容来进行。同时, 必须要把握好难易程度, 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真正的能够有所提高。

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 可以把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 分层次的逐步提问, 从而引入新内容。例如, 在讲授“串联电路的特点”有关知识时, 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调节电视机的音量大小或台灯的亮度与什么有关?在学生们回答出有电流有关后, 接着提问。改变电阻的方法有哪些?当学生们说出改变导体的截面积、材料、温度以及长度后, 可以问学生, 以前学过的什么仪器能够对电流的大小进行调节?在学生们说出是滑动变阻器后, 就可以提问如何把滑动变阻器连接到电路中?当学生们回答是串联时, 就把学生引入到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同时也带领学生复习了以前学习的相关知识。进行这样的提问, 把学生所熟悉的事物结合起来, 能够由浅入深的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迅速的进入高度集中的学习状态,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 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精心安排教学过程

精心安排教学环节, 教师必须从特定的教学目标出发, 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选择并在教学中实施最能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案, 从而最大限度的改善课堂教学。同时要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的两大重要环节。

首先, 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法, 尽量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多利用学生熟悉的内容提出思考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和猜想, 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来进行验证, 对实验结论进行归纳。最后教师再进行点拨和释疑, 把实验得出的结论上升到理论高度。这是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例如在讲授“长度的测量”时, 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们思考如何才能准准确的了解教室讲台的长度, 想出方案。接着让学生们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并记录下测量结果。由于学生的想出的方法不同, 最后的测量结果也会有所差异。让学生们进行思考, 分析其原因。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 同时为接下来的进行多次测量计算平均值的教学奠定基础。

其次, 对实验精心设计。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初中物理教学涉及了大量的演示和学生实验。通过实验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了解物理规律的建立,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在学习《密度》这章知识时, 教师可以准备这些器材, 密度计、量筒、天平、金属块、细线、盐水、弹簧称以及一定量的水, 让学生选取适当的器材, 设计出不同的方法对盐水的密度进行测定。通过这个实验, 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对所学的物理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避免学生单向的思考问题。还可以把所学的知识系统的整合, 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充分进行培养, 让学生牢固的掌握所教授的知识,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 要真正的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广大教师必须认真进行课堂结构改革, 一切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实效, 同时采取各种灵活的教学策略和手段, 不断的进行教学反思, 全面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物理教学必须要坚持“以学论教, 以教促学”。课堂教学必须要实现教师的有效教学以及学生能够有效的学习。改革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手段, 对教学结构进行优化, 是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 李建英.对新课程下初中物理实验有效教学的思考[J].实验教学与仪器, 2009 (3) .

[2] 贺立祥.浅谈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建构[J].新课程 (教师) , 2010 (4) .

[3] 偰建伟.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时间的调查与研究[J].新课程学习 (综合) , 2010 (3) .

[4] 蔡莉葳.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新课程学习 (社会综合) , 2009 (12) .

上一篇:财经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共振双赢”实习实践模式及管理探讨下一篇:声乐演唱中个性化情感表达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