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环境整洁行动方案

2022-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方案的制定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活动过程中的盲目性,保证各项事宜的有序开展,那么方案改如何进行书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城乡环境整洁行动方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1篇:城乡环境整洁行动方案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优化研究

摘要:普通本科院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本文以合肥学院为例,通过分析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培养目标、特色定位、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等方面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提出了优化方案。

关键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方案优化;专业设置

作者简介:刘庆广(1973-),男,山东临沂人,合肥学院旅游系,讲师;张学锋(1955-),男,河南开封人,合肥学院旅游系,副教授。(安徽 合肥 2306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合肥学院教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0jyzd19)、合肥学院人才引进项目(项目编号:RC046)的研究成果。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以下简称“资环城规”专业)是教育部1999年颁布实施的新专业,是地理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1]旨在培养具有资源、环境与规划管理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以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尽管该专业设立时间并不长,但由于专业本身具有学科基础广、专业口径宽的特点,加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该专业已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本科专业之一。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已有162所高校(包括独立学院、民办院校)开设了资环城规专业,[2]其中既有综合性大学、师范类院校、地质矿产类院校,又有农林类院校和建筑、工程类院校。由于新专业发展中存在共性以及该专业涉及的学科内容比较宽泛、专业方向针对性不强的个性特点,在招生、教学、就业中遇到了不少问题。因此,作为新办专业,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优化显得十分迫切。

一、合肥学院资环城规专业概况

1.专业现状

合肥学院资环城规专业于2005年被批准为本科专业,已有6年办学历史,现有在校生约200人,已为地方培养了100余名应用型人才。该专业下设资环城规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9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人,中级职称教师5人,初级职称教师1人。该专业最初的培养方案借鉴华侨大学资环城规专业以“旅游”为特色来构建与完善课程体系,核心课程侧重于旅游资源规划与管理方向。该专业自成立以来,不断探索教学改革,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办学实力和知名度稳步提高。

2.存在问题

资环城规专业作为新办专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专业特色不明显、课程体系不尽合理、实践性教学偏少、教学投入不足、教学质量控制没有涉及等。

(1)专业特色不明显。资环城规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交叉性,涉及的学科内容比较宽泛,大致包括12个知识领域(方向)、45个知识单元和350个知识点。然而,与相近的城市规划和建筑学专业相比,该专业学生规划的美学基础和画工技术薄弱;与相近的人文地理学专业相比,该专业学生的地理基础和空间综合分析能力欠缺;与相近的环境生态学专业相比,学生的环境化学、环境工程知识相对匮乏;与相近的管理专业相比,该专业所设经济学、管理学课程相对较少。专业定位不明确、品牌特色不突出、学生自身定位和就业定位不明确,使该专业毕业生面临严峻的挑战。

(2)课程体系不尽合理。以往人们仅通过专业名称去理解该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一味追求专业课程的细而全,缺乏统筹规划,相互之间严重重复;地理学传统的以框架为主的课程过多,缺乏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做支撑;交叉型课程建设、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机制没有形成,缺乏适合资环城规专业的创新体系;面向社会、面向应用的选修课程不足,学生选择的余地较小,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特长。

(3)实践动手能力不强。资环城规专业的教学偏重于理论分析,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缺乏专业技能和课外技能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致使毕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强。从实验角度来看,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践环节除了自然地理、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有较多的实践实习和上机实习外,多数课程缺乏具体的专业能力锻炼机会,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在完成所有课程的学习后,仍然缺乏野外实地调查、资源环境评价和城市规划方面的技能。

二、专业目标与特色定位

1.社会需求分析

社会需求规定了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的基本内容。[3]笔者通过对本专业毕业生进行大量访谈及网络调查发现:由于高校与科研单位用人的学历门槛不断提高,本科生基本没有机会进入高校、科研院所;行政管理部门主要以公务员为主,由于用人单位对公务员需求不断缩小且“凡进必考”,本科生进入行政管理部门将更加困难;社会大量需求的是能在现代企业从事技术工作的综合性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资环城规专业毕业生就业重点领域必须由行政事业单位向现代企业转变。[4]现代企业的工作岗位需要学生掌握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解决资源环境评价与管理及城乡规划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2.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标准。资环城规专业属于地理学的应用层次,培养方案制订应始终坚持实践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从2009年开始,紧扣合肥学院“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根据自身学科背景和市场用人需求,对资环城规专业培养目标进行了积极探索,并最终确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信息科学技术并具备资环城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组织管理和信息处理能力,富有较强的创新进取精神和人文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资源环境规划与保护、城乡建设与规划管理、资源利用与管理等相关工作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3.专业发展特色

资环城规专业是国家地理教育委员会确定的三大专业之一,涉及的学科内容较宽泛,其发展优势在于各类理科知识的融合。资环城规专业的定位应尽量规避其发散缺陷,注重向更深入、更收敛的方向发展,突出其综合性特点。合肥学院自2005年设立资环城规专业以来,经过几年的建设,该专业逐渐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但由于原培养方案专业定位与社会需求错位,毕业生就业有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资环城规专业的健康发展。2009年,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紧扣学院办学定位,对接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变化,结合自身的学科背景,充分利用相关学科的优势资源和教学科研条件调整、明晰了专业定位,遴选出3个突显专业特色的培养方向:旅游资源规划与管理、城市规划与管理、土地管理与房地产开发。

三、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是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课程体系的优化对资环专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5]合肥学院自设置该专业以来,不断地探索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优化。现培养方案对课程体系做了必要的调整,主要由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实习课组成。本文主要针对专业课程进行探讨,专业课程体系可划分为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方向模块、专业技术模块。

1.专业基础模块

专业基础模块是指资环城规专业的基础课程,偏重于理论和方法论,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类课程从本质上说还是基础性的,其目的是为学生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能打好基础,增强学生适应性。对于合肥学院资环城规专业来说,为了明确该专业课程体系的定位,突出该专业的特色,专业基础课应主要开设: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质学、地图学等传统的地理学课程;资环城规导论、水资源管理、环境科学概论、管理学原理等资环管理课程。这些课程突出了以人类环境、人地关系和区域为研究对象的地理科学及相关科学的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资源、环境等进行深刻思考的能力。专业基础模块改革的难点在于确定其最低限度要求,避免片面追求学科体系完整的倾向。

2.专业方向模块

专业方向模块是指根据学校学科背景与专业应用方向开设的课程。合肥学院资环城规专业设置了3个专业方向模块:一是旅游资源规划与管理方向,包括旅游地理学、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景观学、旅游市场调查方法等课程;二是城市规划与管理方向,包括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生态学、城市经济学等课程;三是土地管理与房地产开发方向,包括土地管理学、土地利用规划学、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课程。学生可根据专业培养要求和自身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学习某一方向的课程,有利于学生增加某一领域知识的深度,为其发展特定方向和研究能力奠定基础,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要求以及适应学生就业需求的功能。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要强调灵活性、适应性和前沿性,充分体现本专业的最新成果,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不断变动的外部环境迅速做出反应。

3.专业技术模块

它是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设置的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技能层次为资环城规专业的一个辅助,为专业基础模块和专业方向模块提供了技术支撑。这个层次的课程有:“3S”技术类课程,如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及软件、遥感及软件等;资环制图类课程,如AUTOCAD、CORELDRAW,PHOTOSHOP等;计量统计类课程,如计量地理学、统计软件(SPSS,TATISTIC)、线性规划等。

四、专业培养模式设计

国内相关院校的很多学者对资环城规专业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思考与实践。为了提高资环城规专业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改变该专业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能力、社会需求脱节的现状,笔者认为合肥学院资环城规专业应构建基于学生多层次选择的“打通基础,专业分流,特色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打通基础

把学生入校的前两年确定为第一阶段,将主要基础课程通识化。在此阶段不分专业方向,进行通修课程、学科基础课及专业主干课的学习,同时完成地质与地理课程的教学实习。本着“宽专业、厚基础”的原则设置课程,注重理论课程及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既能获得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又能获得相关专业的拓展性知识,进而增强他们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专业分流

根据学生的职业规划,在本科教育的第三年,设计多样化的培养目标,对资环城规专业按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分流。根据社会需要、办学条件和学生的兴趣,分成旅游资源规划与管理、城市规划与管理、土地管理与房地产开发等不同的方向,学生可以选择不同专业课程的组合进行相应的学习。

3.特色培养

在第三个阶段,即本科教育的最后一年,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愿望,进行强化知识与技能训练。结合个人学业背景,将学生分流为参加工作、考研、出国等不同方向,进行相应的培养。以培养途径的多样化体现特色学训结合、校企联合,保持与相应行业的紧密关系,依托行业、服务行业、引领行业的发展。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环节和主要内容,将大学四年的进程分段设计成“2+1+1”模式,在同一课程人数允许的情况下,以平行班的形式开课。学生在学校可控资源范围自主选择部分课程、教师和第二课堂项目,自主安排学习进程。

五、结语

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合肥学院资环城规专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由于合肥学院资环城规专业办学历史较短,还存在一些不足,针对当今社会人才的需求特点,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优化是十分必要的。应该认识到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是长期的、潜在的,只有在实践中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地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推动资环城规专业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颖.“资环城规”专业发展定位的思考[J].商情,2008,(40).

[2]黄贤金,彭补拙.高等教育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探索——全国首届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郭文炯,王玉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构想[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2):77-80.

[4]曾刚.新时期高校地理学人才培养问题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2001,(3):24-28.

[5]姚冠荣,黄和平.我国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资讯,2000,(36):102-103.

(责任编辑:麻剑飞)

作者:刘庆广 张学锋 陈红 任平

第2篇: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实施方案

城乡环境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反映了政府的管理水平、社会精神风貌和文明进步程度。近年来,尤其是我市通过大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和环境综合治理活动,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环境卫生是一项涉及面广、动态性强的社会系统工程。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健全,当前我市城乡环境卫生状况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部分农村和城郊结合部、城中村“脏乱差”现象还存在。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型传染病的入侵,以及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等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给环境卫生工作带来新的严峻挑战。

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群众文明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更好地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经研究,决定开展“XX市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因地制宜、城乡统筹,综合治理、长效管理,全面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二、行动目标

总目标是:通过综合整治环境卫生,宣传健康环境理念,进一步解决城乡环境脏乱差问题,大力加强城乡特别是农村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完善环境卫生管理机制,推动环境卫生管理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卫生意识、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

通过开展3年的整洁行动,到2012年底,力争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6%;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

——城市未达到管理规范标准的农贸市场减少一半;

——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率分别提高10%,完成600个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合格率提高15%;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10%。

三、行动内容

(一)集中开展清理整治活动。在城市重点清理影响环境卫生的死角,保持市容和社区卫生整洁美观。在农村清除各类积存垃圾,平整道路,疏通沟渠,清理柴堆、粪堆、坑塘,搞好室内外卫生。

(二)改善城市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保障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提高市政环境卫生设施的完好率,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逐步实现垃圾、污水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三)加强乡镇和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乡镇垃圾清运设备和中转设施建设的投入,有步骤、有重点、有规范地建设村镇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实行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开展村庄整治,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农村垃圾、人畜粪便等统筹清理、收集和处理。

(四)做好重点场所、行业、铁路、公路和河流沿线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提升城市农贸市场规范化水平,促进农村乡镇农贸市场整洁有序。加强学校、车站和城中村、施工工地、流动人口及农民工聚集地、乡镇与集市、畜禽养殖场(小区)和畜禽散养密集区、卫生院、中小型水厂以及旅游景区(点)环境卫生的管理。加大城乡结合部和农村餐饮业周边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强化铁路、公路和河流沿线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和绿化美化工作。

(五)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大力普及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面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合格率。按照国家农村改厕项目要求,落实责任,加快实施步伐,确保项目按期完成。农村新建住房及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危房改造、沼气池建设等项目要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加强乡镇政府所在地、公共场所、集贸市场、卫生院及中小学、旅游景区(点)、公路沿线等区域无害化卫生公厕建设工作。

(六)广泛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加强重点行业的老鼠、蟑螂危害控制达标工作,降低城乡病媒生物密度,逐步达到国家标准。

(七)推动环境卫生管理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城市供水和排水管网向周边农村延伸。加大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管理力度,提高居民社区物业管理水平,实施“门前三包”制度,有条件的地区要将环境卫生管理范围向乡村延伸覆盖,建立村庄清扫保洁机制,逐步开展农村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

(八)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活动。传递健康信息,弘扬健康文化,使群众了解环境与健康关系,提高城乡居民文明卫生意识和健康素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各乡镇党委、政府,市委和市级国家机关各部委办局,各人民团体要高度重视,将整洁行动列入本部门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在政策、资金上予以保障。实行政府组织、属地管理、部门联动、条块结合,逐级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并按照本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确保落实。

(二)部门合作。爱卫会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明确任务,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市爱卫办要协调各有关部门,确定每年工作重点,定期组织有关部门检查、督导,建立规范的信息统计、数据汇总、资料收集工作机制。

(三)宣传动员。广泛深入宣传报道,营造社会氛围,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发扬爱国卫生传统,开展义务劳动日活动。组织妇女、共青团员和青年投入到整洁行动中来,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要积极支持和参与整洁行动。

(四)典型引路。充分利用城乡卫生文明创建等各类活动载体,积极推动卫生文明城市、村镇、单位在整洁行动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及时树立一批先进典型。

(五)舆论监督。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社会监督作用, 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建立群众参与监督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梳理和整改,努力提高群众对整洁行动的满意度。

(六)考核评估。按照全国爱卫会制定的考核评估办法,适时组织对各单位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并向社会公布行动进展和绩效情况,年底对本年度各单位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并将考核评估总结和量化打分表进行上报。

第3篇: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实施方案

城乡环境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反映了政府的管理水平、社会精神风貌和文明进步程度。近年来,尤其是我市通过大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和环境综合治理活动,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环境卫生是一项涉及面广、动态性强的社会系统

工程。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健全,当前我市城乡环境卫生状况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部分农村和城郊结合部、城中村“脏乱差”现象还存在。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型传染病的入侵,以及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等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给环境卫生工作带来新的严峻挑战。

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群众文明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更好地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经研究,决定开展“XX市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因地制宜、城乡统筹,综合治理、长效管理,全面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二、行动目标

总目标是:通过综合整治环境卫生,宣传健康环境理念,进一步解决城乡环境脏乱差问题,大力加强城乡特别是农村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完善环境卫生管理机制,推动环境卫生管理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卫生意识、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

通过开展3年的整洁行动,到2012年底,力争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6%;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

——城市未达到管理规范标准的农贸市场减少一半;

——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率分别提高10%,完成600个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合格率提高15%;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10%。

三、行动内容

(一)集中开展清理整治活动。在城市重点清理影响环境卫生的死角,保持市容和社区卫生整洁美观。在农村清除各类积存垃圾,平整道路,疏通沟渠,清理柴堆、粪堆、坑塘,搞好室内外卫生。

(二)改善城市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保障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提高市政环境卫生设施的完好率,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逐步实现垃圾、污水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三)加强乡镇和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乡镇垃圾清运设备和中转设施建设的投入,有步骤、有重点、有规范地建设村镇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实行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开展村庄整治,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农村垃圾、人畜粪便等统筹清理、收集和处理。

(四)做好重点场所、行业、铁路、公路和河流沿线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提升城市农贸市场规范化水平,促进农村乡镇农贸市场整洁有序。加强学校、车站和城中村、施工工地、流动人口及农民工聚集地、乡镇与集市、畜禽养殖场(小区)和畜禽散养密集区、卫生院、中小型水厂以及旅游景区(点)环境卫生的管理。加大城乡结合部和农村餐饮业周边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强化铁路、公路和河流沿线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和绿化美化工作。

(

第4篇:甘肃省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方案

2010—2012年甘肃省城乡环境卫生

整洁行动方案

为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城乡居民文明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根据《2010—2012年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方案》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因地制宜、城乡统筹,综合治理、长效管理,全面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二、行动目标

通过综合整治城乡环境卫生,宣传健康环境理念,着力解决城乡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着力增强城乡特别是农村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完善环境卫生管理机制,推动环境卫生管理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卫生意识、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

通过在全省开展三年的整洁行动,到2012年底,力争达到以下目标:

1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7%; ——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30%; ——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20%;

——城市未达到管理规范标准的农贸市场减少一半; ——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率分别提高5%,完成200个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合格率提高12%;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0%。 城市指全省12个地级市和4个县级市。

三、行动内容

(一)集中开展清理整治活动。在城市重点清理影响环境卫生的死角,保持市容和社区卫生整洁美观。在农村、农场清除各类积存垃圾,平整道路,疏通沟渠,清理柴堆、粪堆、坑塘,搞好室内及庭院卫生。

(二)改善城市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设施,并保障其正常运行。提高市政环境卫生设施的完好率,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并做到日产日清,逐步实现垃圾、污水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三)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乡镇垃圾清运设备和中转设施建设的投入,有步骤、有重点、有规范地建设村镇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实行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

2 策,开展村庄整治,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农村垃圾、人畜粪便等统筹清理、收集和处理。

(四)做好重点场所、行业、铁路、公路和河道沿线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提升城市农贸市场规范化管理水平,促进农村乡镇农贸市场整洁有序。加强学校、车站码头、“城中村”、施工工地、流动人口及农民工聚集地、乡镇集市、畜禽养殖场和畜禽散养密集区、以及旅游景区(点)等环境卫生的管理。加大城乡结合部和农村餐饮业(如农家乐)周边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强化铁路、公路和河道沿线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和绿化美化工作。

(五)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大力普及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全面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合格率。按照国家农村改厕项目要求,落实责任,加快实施步伐,确保改厕任务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农村新建住房及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危房改造、沼气池建设等项目要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加强乡镇政府所在地、公共场所、集贸市场、卫生院及中小学、旅游景区(点)、公路沿线等区域无害化卫生公厕建设工作。

(六)广泛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加强重点行业的鼠、蟑危害控制达标工作,降低城乡病媒生物密度,力争达到国家标准,有效控制病媒传播疾病的发生。

(七)推动环境卫生管理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城市供水和排水管网向周边农村延伸。加大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管理力度,提高居民社区物业管理水平,实施“门前三包”制度,有条件的地区要将环境卫生管理范围向乡村延伸覆盖,建立村庄清扫保洁机制,结合当地实际对垃圾进行统一收集处理。

(八)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活动。切实推动“健康教育进家庭” 活动的深入开展,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传播,向广大城乡居民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的文明卫生意识和健康素质。

四、实施步骤

城乡环境整洁行动连续开展三年(2010-2012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2010年8月至9月)。 各地成立机构,明确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和措施,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的目的、意义和任务,形成家喻户晓、人人动手、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

第二阶段:集中实施阶段(2010年9月至2012年10月)。 各地根据方案,按照突出重点、全面整治的原则认真开展整洁行动,逐项狠抓重点任务落实推进,确保各目标任务的完成。其间,省爱卫办将不定期进行督查指导,及时通报各地进展情况,选择典型,召开现场会议,交流经验,推动工作。

4 第三阶段:总结评比阶段(2012年11月至12月)。 在各地层层开展自查自评的基础上,省爱卫办将统一组织检查考核。结合每年检查记录,评选表彰一批先进市、县,并对整治不力的市、县进行通报批评。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地方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将整洁行动列入本地区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在政策、资金上予以保障。实行政府组织、属地管理、部门联动、条块结合,逐级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各地要按照本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确保落实。

(二)部门合作。爱卫会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明确任务,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各级爱卫会要协调各有关部门,确定每年工作重点,定期组织有关部门检查、督导,建立规范的信息统计、数据汇总、资料收集工作机制。

建设部门要组织城乡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立健全治理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

旅游部门要进一步对景区景点开展全面整治,深入推进卫生先进景区创建活动。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组织好对餐饮单位环境卫生的监督检查,促进餐饮卫生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5 农业部门要结合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大村容村貌的整治力度。

环保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监督,加大对严重污染源的执法处罚力度。

工商部门要进一步强化集贸市场和经营摊点的管理,规范市场经营秩序,督导经营业主卫生保洁。

水利部门要进一步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保障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安全。

卫生部门要提供卫生技术和业务指导,加强对公共卫生场所、学校等重点场所的卫生监督管理,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公安交警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正常的交通秩序。

发展改革部门要安排和落实相关项目的支持。 财政部门要落实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的经费支持。 教育部门负责加强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学校卫生管理,全面开展对学生的健康教育。

(三)宣传动员。广泛深入宣传报道,营造社会氛围,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发扬爱国卫生传统,开展义务劳动日活动。组织妇女、共青团员和青年投入到整洁行动中来,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要积极支持和参与整洁行动。

(四)典型引路。充分利用城乡卫生(文明)等创建活动载体,积极推动卫生(文明)城市、村镇、单位在整洁行动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及时树立一批先进典型。

(五)舆论监督。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社会监督作用, 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建立群众参与监督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梳理和整改,努力提高群众对整洁行动的满意度。

(六)考核评估。省爱卫办将参照全国考核评估办法,组织相关部门专家对各地工作开展进行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估,定期向社会公布行动进展和绩效情况。

第5篇: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汇报材料

为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整洁美观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建设一个温馨和谐、整洁美好的家园。根据市、县创建卫生乡镇及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等相关文件精神,我乡扎实开展了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在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村和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在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下,此次行动共清理垃圾点45处,清运垃圾167车,清除小广告200多处,清理柴草垛34个,清理疏通河道1000余米,使乡容村貌焕然一新,较好地完成了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任务,现将我乡开展此项行动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部署。

6月9日县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会议后,乡党委政府立即行动,先后组织召开班子会议、全体干部会议,精心组织安排此项工作,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黄渊喜同志任顾问、乡长杨振生同志为组长、乡人大席宁佐亮同志、乡政协主任黄生坚同志、分管领导黄灵同志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了《东山侗族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实施方案》,并于6月13日上午召开了由乡领导、村干部、乡卫生院、乡学校、城建办及各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动员大会,会上要求各村、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这项任务作为群众办实事的一次实际行动,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保证在限定的时间内,高标准地完成所分担的任务。

二、明确工作责任,确保任务落实。

乡党委政府在这次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中,与各村、各单位签订了《东山侗族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责任状》,做到了任务层层落实,责任明确到位。各领导明确包保,各单位划明区段,各村干部、党员分片分户明确综合整治任务。乡政府又把此项工作纳入到各村、各部门年终绩效考核目标责任制中,与工资和奖金直接挂钩,充分调动了各村、各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三、广泛宣传动员,社会多方参与。

这次活动时间紧,任务重,为保质保量地完成目标任务,我乡张贴标语120张,悬挂横幅3条,发出倡议书400余份,发动员各村、各单位的党员、群众广泛参与到我们的环境整治集中会战中来。组织干部群众50多名,对集镇区白色垃圾及建筑物张贴或书写的小广告进行了清除。

四、加大财政投入,为行动提供经费保障。

我乡在财政状况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为此项行动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投资了20万元新建了东山垃圾处理场;投入9万元对街道进行扫障,更换和摆放垃圾桶,聘请清洁工和城建协管员,做到专人清扫拖运垃圾,居民垃圾日产日新,赶集日道路畅通;投入1万元对河道及公路两旁的垃圾进行清理;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投入2万元在19个村修建垃圾中转池。

五、督查整改到位,确保行动取得实效。

在这次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我乡狠抓落实,乡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领导小组经常不定期对各村、各部门整洁行动的进度和质量、标准进行监督、指导,坚持高标准严要求。6月底至7月初,由乡人大主席和乡政协主任各带一队,组织人员对各村、各部门的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评比,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并要求制定相关措施进行整改,确保行动取得了实效。

虽然我们在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乡内环境卫生得到了大幅改善,但离市、县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乡将制定好整改措施,并贯彻落实好,争取将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将我乡创建成一个温馨和谐,整洁美好的家园。

东山侗族乡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领导小组 2011年7月16日

第6篇:乡镇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乡镇党委、政府对市检查组王主任一行莅临我镇检查工作,表示热烈欢迎,下面我就我镇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开展情况向大家做以简要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乡镇位于××市东南30公里,总面积80平方公里,辖62个行政村,全镇人口6.2万人,耕地6.03万亩。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文明镇”、“全国重点镇”、“全国环境优美镇”,2010年4月被市政府批准为省级备案的市级电光源工业园区,连续多年保持河南省百强乡镇行列。2012年2月,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2011乡镇办(一类)经济发展与城镇建设考核第一名”、“2011农业农村工作先进镇”,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市县各项工作先进乡镇行列。

今年以来,根据《2010-2012年河南省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实施方案》和市、县《2012年城乡环境整洁行动方案》的要求,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作为工作重点,认真组织,加强宣传,责任推进,加大投入,紧紧围绕“搞好卫生、美化环境、提升形象、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强力推进环境卫生整洁行动。通过行动的开展,乡镇镇村环境卫生明显改善,

第7篇: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工作总结

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工作总结

根据《2010-2012年**省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区爱卫会决定从2010年8月开始利用三年的时间在全区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通过活动的开展环,全区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有了明显转变,初步建立起了城乡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就将我区2012年上半年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总结如下: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根据《2010-2012年**省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方案》要求,我区各乡镇、村,街道办事处结合实际,按属地管理

的原则,开展灭鼠灭蟑为重点的病媒生物防制。全面推进落实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的各项任务,制定长效的卫生管理制度,建立长效的管理队伍,改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五小行业”集中整治,加大镇、村的综合整治力度,组织发动农民群众进行卫生大扫除,彻底清除垃圾、粪便、污水等”五乱”现象。

(一)进行摸底调查。对**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整治活动开展情况、环境卫生基础设施、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保障措施进行摸底调查,掌握可靠数据,便于开展集中整治,进一步巩固提高阶段性工作。

(二)加大镇、村的综合整治力度。以整治环境卫生脏乱差为切入点,在城乡广泛开展以治理”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五乱现象,开展大清扫、大清理、大清运等活动41次;清理垃圾1500吨;整治”五乱”现象594处。

(三)做好重点场所、重点行业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大力整顿农贸市场环境卫生,加强学校、车站、城中村、”五小”行业、垃圾中转站、旅游点、流动人口及农民工聚集地、农村家畜家禽集中养殖地环境卫生的管理,强化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密闭运输。提升城市农贸市场规范化水平,促进农村乡镇农贸市场整洁有序。加**乡结合部和农村餐饮业周边环境卫生整治力度。

(四)制定卫生长效管理制度。为巩固创卫成果及为省级卫生城市三年一复审奠定坚实的基础,**区爱卫办对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及各职能部门进行考核,考核项目包括市容环境卫生、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卫生、占道摊区及早夜市、门头牌匾管理、交通秩序管理、犬类管理、五乱治理、违章建筑监管、区居民区卫生、”五小”行业卫生、除四害、园林绿化、社会监督等项。

(五)作好城乡灭鼠、灭蝇、灭蟑

和灭蚊工作,广泛开展病媒生物的防制。不断加强重点行业的老鼠、蟑螂危害控制达标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制定科学的防治对策和方法,将”四害”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内。

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活动开展以来城市和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死角得到初步清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得到一定改善,但在活动中也遇到一些困难:

1.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地域面积广,居住分散,农民素质低,认识不够,在短时间内难于见到明显效果。

2.人员、资金短缺,配套设施无法配备。

3、存在前清后乱的现象。通过整治,面貌有了很大改善,但保持工作不到位,长效保洁机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

三、下步工作打算

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环境整治绝不是

短期行为,必须通过深入持久有效地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才能使城乡环境面貌实现根摸改变。

一要把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坚持不懈的抓下去,努力把已经形成的好的思路、制度、措施坚持下去,把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推广,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

二要完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保洁人员的管理,做好监督检查工作,落实经费投入,配齐、配全环卫设施,彻底取消垃圾点。

三是切实抓好公民素质提升,培养公民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引导城乡居民提高环境卫生意识,摒弃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等不良行为,形成”讲文明、讲卫生、讲公德”的良好社会风尚。

上一篇:功能室自查报告下一篇:诗歌的音乐性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