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结

2024-07-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龙源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结(精选12篇)

龙源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结 篇1

剑阁县龙源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我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把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以实现全县城乡“地净路畅街整洁,村靓城美人宜居”为目标,坚持大声势发动、大力度治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精心安排部署

(一)充实和调整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十个专项治理组和治理办的责任领导和牵头单位的职责任务;充实了治理办、专项治理组牵头部门组织、协调、检查、督导工作人员。

(二)镇委、镇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省、市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会议精神。县人大多次组织听取镇级有关部门关于环境综合治理的专题汇报,组织代表进行了视察。区政协充分发挥民主监作用,4月至6月对全镇环境保护开展了民主评议。8月13日组织召开了“百日攻坚”动员大会。

(三)镇委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多次分别深入各乡镇、街道办和相关部门督导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党委书记郑东方等主要领导还多次深入现场召开流动现场会,召集相关部门研究项目工程的范围和区域、资金投入、完成时间,逐一落实整治目标任务。

(四)成立了龙源镇城乡环境综合管理办公室,各村建立环境治理工作小组,确定2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各村委会(社区居委会)确定专(兼)职管理人员负责村居日常环境卫生的管理,基本形成乡镇、村二级管理网络体系。

二、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全民参与

(一)新闻媒体开设专题、专栏,设立了“曝光台”,开通曝光新闻热线,全方位、多视角地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截至目前,镇电视台、广播共播发环境综合治理动态新闻400余篇;宣传标语、口号30余条;公益广告300余次;全镇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为主题,设置大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公益广告牌8幅,悬挂宣传标语、横幅1083幅,设立固定宣传点,出动宣传车6辆,印制宣传画、宣传单2万份,发送各类简报信息361期。

(二)创新“七进”活动方式,大力开展以宣传教育为主的“除陋习、树新风、提素质”倡导文明实践活动。一是组织全镇各级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开展了评议十大不文明行为和

陋习活动;二是在龙源镇广场开展了“我与文明同行,评议十大陋习”签名活动;三是组织开展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除陋习、树新风”为主题的大型演讲比赛;四是开展以引导城乡居民革除“乱吐、乱扔、乱倒”的集中整治活动,设置劝导、处罚点68处,出动文明劝导、“三乱”执法人员28人,“三乱”执法车辆128车次,纠正、警告不文明行为500人次。

三、突出治理重点,狠抓“两大”工程

(一)实施“百日攻坚”计划,狠抓“五十百千”示范工程

1、为确保实现我镇5个村创建省、市“环境优美示范工程”示范镇、村的目标任务,我镇从8月10日至11月20日,按照城乡联动、条块互动、全面履盖、效果强烈的要求,以全部项目化的方式实施“百日攻坚”计划,并建立每10天定期召开工程项目促进会议制度,解决存在的问题,推进计划实施。

2、切实抓好示范镇、村的创建工作,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创建工作的通知》按照“一个达标”、“三个率先”、“四个到位”的要求,组织有关村组进行全面自查清理,落实项目任务。全镇共安排资金200余万元用于示范镇、村的绿化、风貌整治、环卫基础设施;投资100万元用于乡镇其他配套项目建设。各示范乡镇、村已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制定倒排工期表,目前建设项目开工率已达95%,完工率已达10%,各项目工程正顺利实施。

(二)狠抓城乡风貌塑造工程,提升全镇整体形象

1、分阶段、分步骤实施主要交通干线、乡镇主干道及两侧房屋的风貌塑造,提升全镇城乡整体形象。一是对剑南路、龙源镇进集镇处等场镇重要节点、地段、卡口等,通过路面改造、雨污管道改造、人行道规范、绿化广场建设、风貌墙建设等方式进行打造;二是按照整洁卫生、色彩协调、无明显破损、污迹和牛皮癣的要求对龙源镇负责范围内主要街道(广场)、建(构)筑物、墙面和玻璃进行了清理;三是由镇村建所牵头,相关部门及乡镇积极配合,拆除擅自搭建的违章建(构)筑物;四是对镇内负责范围内广告进行了规范,店招进行了统一更换;五是按省治理办要求,完成龙源镇登云村龙登路改造工程任务。

四、深化“五乱”治理,整洁优美城乡

一是把2010年4月定为环境卫生大整治月,组织全镇开展“持续治五乱、整洁迎五一”攻坚月活动;二是在8月10日至11月20日期间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百日攻坚”活动,镇级各部门在“百日攻坚”期间每周五下午到定点联系社区开展卫生大扫除,清除“牛皮癣”、劝导不文明行为;三是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动员全体机关干部、学生、村(居)民,全民动手,清除卫生死角,对城镇交通沿线、背街小巷、集贸市场、河道沟渠等重点部位的等“五乱”进行了集中治理;四是对城乡结合部的垃圾堆、道路杂草、废旧物品收购站、牛皮癣小广告进行了重点集中整治。

五、完善设施设备,巩固整治成效

(一)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完善了乡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标志牌、指路牌、强制减速梗、在校园周边设置了交通安全设施;

(二)加强环卫设施建设,已建成卫生填埋场1个,简易填埋场1个,卫生厕所59座,垃圾池16个,新增环卫车辆1辆,铁皮垃圾桶、果皮箱60个。

(三)加强商贸设施建设,启动时代商业广场建设整治工

作。

六、建立长效机制,推进治理常态化

1、着力构建“户集、村收、镇运、集中处置”农村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全镇建立起一支25人的市场化日常保洁队伍。四是各乡镇、村建立了村庄日常保洁制度和清扫保洁的村规民约。

2、着力构建“门前五包”城镇管理常态机制。一是从今年8月起,“门前五包”、“三乱”治理、背街小巷清扫保洁等,并逐步形成镇村两级共同承担、稳定的社区环境综合管理财政保障机制;二是印发了《龙源镇环境治理“门前五包”责任制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制定了考核标准和考核细则,明确了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三是健全常态管理队伍,已聘文明劝导员69名、背街小巷清扫保洁人员27名、小广告清洗人员21名。四是积极探索开展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执法工作,组织街道(乡镇)、社区(村)环境卫生管理人员对违反《四川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行为较轻的处以50元以下的罚款,提高居民依法爱护市容和环境卫生意识。

七、加强目标管理,强化督查问责

(一)拟定了《龙源镇2011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考核方案》,层层分解目标责任,落实到人,并实行责任追究倒查制。

(二)召开了各督导组和街道纪委书记的督查专项工作会,建立督导组定期联系会议制度,明确督导内容、督导工作要求、督导频率、督导责任,在街道、乡镇建立每日督导检查制度,确定专人每日对社区、村庄“五乱”治理效果进行督查。全年督导组共开展督导(暗访)活动305次,受(处)理群众投诉170次,通报批评责任单位、部门17个。

八、2010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干群认识欠到位。不少镇、村领导干部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的认识还不深刻,突击应付的多,高度重视的少;不少群众卫生文明素质没有提高,乱吐、乱扔、乱倒等“三乱”现象随处可见。

(二)“五乱”现象易反弹。“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等“五乱”现象经过反复的集中整治,虽然有所好转,但没有得到彻底根治,十分容易反弹。

(三)镇村发展不平衡。各村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场镇优于村庄,主要道路两侧和居民聚居点优于分散院落,省、市“环境优美”示范镇、村优于非示范镇、村,农房林盘院落周边环境卫生“脏乱差”仍较严重。

(四)设施建管仍落后。部份乡镇通村、组道路仍破损、未硬化,污水处理及排污设施缺乏,农贸市场和其它专业市场规划建设管理与群众需求不相适应,环卫基础设施设置不合理,环卫设施设备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低。

(五)管理机制待完善。农村垃圾清运长效机制、城镇“门前五包”管理的常态机制、补助经费的分配使用、设施设备与人员的管理等方面尚需进一步完善;没有一支规范开展全区城市市容管理和环境卫生执法工作的队伍。

九、近期工作打算及2012年工作思路

(一)主要目标:到2011年底,全镇100%村组要达到《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标准》,城乡环境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健全,形成城乡容貌整洁、人居环境优

美、城乡管理有序、城镇品质提高、发展环境优化、企业信心增强、居民素质提高的良好局面。

(二)工作重点:

1、加快推进“百日攻坚”计划四个方面八大类全部项目的实施,确保11月20日高质量完成所有工程项目,并加强对实施项目和资金的管理。

2、按照《剑阁县2011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考核方案》做好迎接目标考核的各项准备工作。

4、继续履行好区治理办的各项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职责,加强城乡环境综合管理局的内部组织构和运行机制建设,配齐精干工作人员,完善日常工作和管理制度,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

5、贯彻《四川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逐步建立一支规范开展城市市容管理和环境卫生执法工作的队伍。

6、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创新“七进”活动方式,不断提高群众参与环境综合治理的自觉性。

7、继续推荐符合条件的村参与省、市“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创建工作;

8、对照《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标准》,加快场镇、村庄的环境综合治理,确保2012年底村达到“四化”标准。

9、继续定期开展“五乱”、“三乱”集中整治活动;

10、结合学习、探索、落实罗江精神继续完善农村垃圾清运长效机制、“门前五包”城镇管理常态机制,合理分配和规范管理补助经费;

11、继续加大环卫、交通、市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强对现有设施设备的管理,提高其完好率、使用率;

12、继续抓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特别是要推进秸杆综合利用,做好秸杆禁烧工作。

13、继续做好城乡结合部的整治,确保结合部环境整洁规范有序;

13、继续把治理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终目标考核,与全镇目标考核一起进行全面考核,逗硬奖惩;继续定期、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对重视不够、措施不力、进展缓慢和未完成目标任务的按照《剑阁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问责办法》严格问责。

二O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主题词:环境治理 2011年工作总结

龙源镇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印 2011年12月10日印

龙源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结 篇2

湖北省荆门市龙源石膏矿山于1958年建矿,早期因缺乏规范化开采管理,导致矿区地质环境问题日渐突出,矿区出现大面积地面沉降、塌陷、地下水位下降、地面开裂、民房受损、碴场裸露。不仅侵占了大量的林地及耕地,而且形成了多个大型高陡边坡,上述各种地质灾害的相继出现不仅对下游及邻近矿区居民的生活、生产产生了严重的威胁,而且也与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显得极为不协调。以上诸多不利因素带来的一系列的安全、生态与环境问题已严重影响到矿区群众的生活和生产。

对此,2002年实行改制后的荆门市龙源石膏矿及荆门市、区政府和当地老百姓也都相继提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的强烈要求。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更好地治理原国有企业遗留的地质环境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决定对石膏矿遗留矿区进行科学规划、综合治理,营造一个和谐的生活与生态环境,以达到矿业生产、群众生活和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的目的。

二、矿区地质灾害概况

该矿区涉及到的地质灾害种类主要为:地面沉降、塌陷;地裂缝;地下水下降、污染;废碴边坡的稳定问题等。其地质灾害体特点主要表现为多灾种、分布零散、面积大、稳定性差、恢复治理难度较大等特点。

(一)地面沉降及塌陷

主要分布在遗留矿区的南北两端沟谷区域,呈不规则形长条状、圆形发育,矿区内已发生较大的明显塌陷、地面沉降各3处。地面沉降、塌陷总面积约195000m2,最大地面沉降区长约400m,面积约40000m2,最大沉降累计深度约1m,初期坑壁较陡,约70-80°,后经农耕人为改造,逐步形成一边缘较缓的洼地。由于地面发生多处塌陷及大面积沉降致使290多亩良田无法正常耕种。

(二)地裂缝

矿区地表治理前形成明显地裂缝两处。主要分布在矿区南北两端山脊部位,长度分别为101.4m、66.5m,裂缝呈折线型、“V”字型断口发育,可见深度大于1m,最大缝宽0.5m,为残坡积碎石土半充填。因地表土质疏松,次级影响裂缝不明显。地裂缝的产生对当地农民的生产安全及邻近建筑物的影响较大。

(三)碴场不稳定斜坡

矿区范围内遗留规模型废碴堆4处共占地约12万m2,其中林地约9万m2,耕地约3万m2,其中1#、3#、4#废碴场堆积规模较大,体积分别约15万m3、13万m3、13万m3,一般形成高度约10-26m的锲形体及条带状松散堆体,坡度多在40-65°左右,其下方有24户居民居住,如遇汛期或强降雨,碴场极易形成崩塌或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到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并易造成大面积耕地土化石污染,下游上百亩农田将无法耕种。

(四)房屋开裂

矿区上部24户居民房屋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受损严重,多以墙体开裂、歪斜为明显变形方式,房屋多为土坯房,其墙体裂缝多自上至下贯穿整个墙体,裂缝上宽下窄发育。墙体最大缝宽约0.06m,一般为0.01-0.02m,其中墙体严重破损的有10户。

(五)地下水位下降

矿区矿山在原生产过程中,由于大量抽取地下水而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井泉、堰塘干枯,导致原矿区及周边地表90多亩农田严重缺水,无法耕种或有种无收,30户居民日常生活用水发生困难。采空区干涸堰塘3口,10口人工浅井干枯,区域内人畜饮水十分困难。

三、恢复治理工程技术措施

随着《土地复垦规定》的颁布和《环境保护法》的实施,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已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在科学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开展有效的治理。本工程的矿区恢复治理工程技术措施主体为农田复垦工程、碴场治理工程、新建供水系统工程及裂缝回填。

(一)农田复垦工程

农田复垦工程主要在南、北3个大面积沉降、塌陷区域,主要采用填筑、整平、碾压进行修复,复垦面积195000m2。治理模式有以下3种:

1、废渣填充治理模式:

对已确定为浅塌陷的区域,先将废渣直接运至未沉塌陷地。待稳沉后,填筑、整平、碾压,再将确定为深塌陷区域的地表土剥离出来,覆盖到废渣上面。一般覆盖的厚度为1.5m左右。然后,进行复垦。

2、浅层平整治理模式:

对于季节性积水及浅层塌陷区,实行挖沟排水、削高填洼,继续耕种。

3、挖深垫浅治理模式:

对于塌陷深浅不一,局部地段常年积水的塌陷地,在塌陷较深区域取土,把土填在塌陷区较浅的区域,然后将较浅区域复垦为耕地,较深区域就势建塘养鱼,塘边坡地栽树种草。达到以改善采矿区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养殖业的综合治理目的。

(二)裂缝回填工程

采用三合土或粘性土对裂缝进行填埋、夯实,防止地表水进一步入渗地下,加剧地裂缝的变形及引发区域地层的稳定。

(三)渣场治理工程

碴场边坡工程的治理以机械推平并结合人工进行整平及植被恢复工程为主。经人工、机械整平后,降低碴场堆填高度,边坡角控制在35°(碎石天然休止角经验值)以内,从而增大边坡自身安全裕度。整平后的矿碴区域地表铺垫厚度不小于0.5m,富含有机质,排水性能较好的土壤,然后实施相应的复绿工程。选择植物不但要选择当地的耐旱、生命力强的植物,而且还要适应复垦、复绿的土质和当地的气候条件。

(四)新建供水系统工程

供水系统主要表现在生活用水及农田灌溉用水上。在北部居民集中区内,成井二口,抽吸矿层顶部未受污染的基岩裂隙水,供矿区附近居民生活用水;农田灌溉用水主要为修建“U”型引水渠以引接矿区外围西侧水源进行农田灌溉,线路总长3600m。

四、恢复治理工程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一是解决了矿区附近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通过新建水井、修建高位水塔、铺设供水管道、修建灌溉沟渠,解决了矿区附近30户村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和周边地表140亩农田灌溉用水(见图1)。

二是通过对沉降区、塌陷区的农田或地段采用人工、机械实施填土、整平,复垦农田20万m2,新增鱼塘0.3万m2,每年可以增加粮食产量15000公斤,新增鲜鱼产量5000公斤,有利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极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三是改善了矿区附近村民的居住环境。投资40万元对已稳定的老采空区上部1户村民实施了搬迁,9户村民破损房屋进行了维修,消除了安全隐患,维护了社会稳定,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条件。

四是地灾隐患得到治理。通过采用三合土、粘性土对矿区2条地裂缝进行填埋、夯实,防治了地表水入渗地下。通过对矿区范围内的废碴场进行治理,恢复植被15万m2,消除了崩塌、泥石流灾害隐患,保证了碴场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下游上百亩农田的正常耕种,极大地改善了矿区的生态环境(见图2)。

五、结论

荆门市龙源石膏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改善矿区的矿山地质环境,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更好地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好地推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一是工程项目的实施对湖北省荆门市的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起着重要的示范性作用,为推进与恢复整治矿山地质环境工作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二是工程项目的实施,可以恢复、改善矿区和周边受影响的自然生态环境,减轻对地面景观的破坏程度,植被恢复和自然环境保护,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起着积极的作用。

三是工程项目的实施,可以避免或最大限度地降低矿区潜在地质隐患对附近村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使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等活动有了基本的安全保证,同时体现了国家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四是工程项目的实施将优化地方政府的投资环境,促进湖北省荆门市矿业的发展,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地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的积极性,着力建设和谐社会,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五是项目的实施,保证了荆门市龙源石膏矿的安全运作,将给改制后的矿山企业提供了一个更为安全、可靠的环境和发展机遇。

摘要:湖北省荆门市龙源石膏矿经几十年的采矿, 早期因缺乏规范化开采管理, 矿山企业只讲经济效益, 不顾生态环境, 造成矿区出现有大面积地面沉降、塌陷, 地面开裂, 碴场裸露, 民房受损, 地下水位下降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时有发生, 给矿区及矿区周边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文章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 结合矿区总体建设规划, 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 提出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对策, 采取渣场治理绿化、农田复垦、新建供水系统及裂缝回填等措施, 使之与所在自然环境匹配相融, 从而达到矿业生产、群众生活和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的目的。该矿区治理的成功经验, 对荆门市及湖北省其他矿区的综合整治提供了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关键词: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谐,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张风, 申欢华.柯家山采矿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J].西部探矿工程, 2006 (9) .

[2]、王剑, 周跃.矿山土地复垦的探讨[J].矿业工程, 2005 (2) .

[3]、张绍良, 卞正富, 张国良, 马昌忠.矿区土地高效复垦的关键技术[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998.

[4]、蔡光琪, 魏强.露天采矿中的环境问题与土地复垦[J].能源环境保护, 2000 (6) .

龙源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结 篇3

一、健全体制,创新理念,统筹谋划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成都市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作为实现科学发展、加快推进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举措、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重要抓手,持续深入推进。

(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要统筹推进

为了夯实基层,筑牢基础,成都市委、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剥离了街道办事处的经济管理职能,同时弱化了乡镇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考核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的重要目标进行管理。今年初又作出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和加快推进城乡社会建设的重大决策,明确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加强城乡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部署,深入推进。借助这个平台,市治理办把城乡环境建设和管理作为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重要内容进行整体谋划,同步推进。

(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要有相适应的管理体制

成都市借助政府机构改革的契机,整合了市容环境管理、市政设施管理及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职能,组建了成都市城市管理局。按照“一件事情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将中心城区建成区内原分属几个部门管理的环境卫生、道路桥梁设施维护、功能性照明与景观性照明、户外广告及招牌设置等管理职责,全部划归市城管局负责。实现了城市管理全市域统一标准、统一考核、分类指导、以奖代补,形成了职能整合、城乡统筹的“大城管”格局,为牵头抓总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奠定了体制基础。

(三)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要创新管理理念

创新管理理念是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一件重要“武器”。近几年,成都市城市管理局坚持“三三四四”工作思路,即:实施为民服务惠民工程、数字化城管全覆盖工程和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工程等“三大工程”,推进城市管理标准化、执法人性化、宣传社会化等“三化建设”,实现从“小城管”向“大城管”、从常规管理向超前管理、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从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四个转变”,构建管理者与相对人、人与城市、城与乡、部门之间“四个和谐”,促进了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全域化发展,先后获得“全国城市管理先进单位”、“中国最佳管理城市”、“中国和谐管理城市”等荣誉称号。

二、着眼一流,创先争优,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成都市委、市政府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城管局,负责指导、协调、督促、服务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市城管局要认真履行牵头抓总、综合协调、指导督促、考核奖惩的责任,扎实推进,争当全省排头兵,努力争创全国一流城乡环境质量。

(一)高起点谋划

近年来,成都市不断加强城乡环境建设,先后荣获“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全国森林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面对成绩,要不断总结经验,克服畏难情绪,高起点谋划,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实现科学发展、加快推进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举措、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重要抓手,通盘思考、统一部署、整体推进、全市域治理。

(二)高标准治理

根据成都大城市带大郊区、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市情,实行差异化标准、分类指导。具体分为5个层次,梯度确定标准:中心城区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标准,郊区(市)县县城对照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标准,场镇对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农村对照 “四清”、“四改”要求,地震灾区按照科学重建的要求进行综合治理。成都市首先从标准体系建设入手,制定了《成都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标准》体系,重点对市容环境及秩序、垃圾处理、大气环境、水环境、园林绿化等环境治理明确了具体要求,确立了工作标准。在四川省统一部署治理“五乱”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结合成都实际,把综合治理“七乱”(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河道乱污、违法乱建)现象作为最基础的工作来抓,开展高标准治理,并贯彻治理工作始终,使成都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收到了显著成效。

(三)高效率推进

落实成都市委、市政府“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要主动走在全省前列,城乡环境质量保持全国一流水平”的要求,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列为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目标和“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实行最高层级的管理和最严格的考核,并提高目标考核权重,分解落实到各区(市)县党委、政府和市级各相关部门,以最大力度推进治理工作。严格实行“问题管理”。对明查暗访、媒体曝光、群众举报、领导交办等途径发现的问题,全部录入“问题库”进行管理,并与市电子监察系统联网,跟踪督促整改,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推进工作。聘请第三方机构,定期对城市、县城、场镇的道路、市政设施、公厕、农贸市场等七个方面环境治理情况进行暗访测评,分圈层进行综合排位,结果在媒体公布。

严格实行效能问责。市治理办与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共同制定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行政效能问责办法》,组建专门的督察机构,加强日常督查和专项督查,对整改不力的予以问责。

(四)高强度投入

成都市中心城区及二圈层区、县生活垃圾集中处置卫生填埋场二期扩容和三期规划有序推进,已建成1座日处理生活垃圾1200吨、年发电量达1亿千瓦时的环保发电厂,市医废处置厂、粪渣处置厂、餐厨垃圾处置(试点)已建成投运。完善雨污分流设施,加快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县城、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实施了滨江路、蜀都大道、人民北(中)路综合整治工程,推进12个“城中村”改造,共完成投资34亿多元。打造了一批特色街道和特色场镇,新建16个市政公园、84个街头绿地及小游园等。新建立交桥16座、人行天桥42座、公交港湾站100座,规范设置停车场近4000个,缓解了停车难和交通拥堵。市政府两年拿出5亿元资金,严格依据考核结果拨付,专项用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以奖代补。

(五)高水平展示

采用“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置”的运行模式,建成覆盖全市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无害化处置体系,惠及农村人口548万人。强力推进裸土覆盖、道路硬化和绿化带提挡降土等工程措施,实施居民生活清洁能源改造,限行高污染车辆,严查重处污染行为,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年优良天数保持在315天以上,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逐年下降。综合治理城乡水环境,清理整治河道排污口,清除沿河垃圾、清运河道淤泥、整修破损河堤,建立河道专人巡查监管机制,改善水质,中心城区已有16条河道实现“水清、无味”。大力推行“健康绿道”建设,既为市民提供了运动休闲场所,也为城乡结合部治理破解了难题。综合整治铁路沿线环境,受到四川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肯定。科学重建灾区环境,将环境治理纳入灾后恢复重建统筹推进,与科学重建规划相结合、与恢复灾区城市秩序相结合、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与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与人居环境建设相结合,加强规划引导,整治市容镇貌,加快环境设施建设,灾区环境实现跨越式发展。城乡环境的改善,环境质量的提升,广大市民得到了实惠,真正成为了“民心工程”。2010年初,成都市获得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先进集体”一等奖。

2010年是成都市环境治理工作目标达标年。经考核验收,各区(市)县均达到了成都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通知》确定的工作目标。但是,从总体上看,成都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还存在着三方面的差距:一是思想认识上的差距,个别地方党政领导对治理工作缺乏长远打算和持续推进准备,厌战、畏难;二是基层基础建设存在差距,少数乡镇(街办)重建轻管,城市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差,工作机制、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工作责任不到位,日常监管缺位、脱位,导致管理盲点死角;三是居民素质存在差距,少数市民的环境意识不强,卫生文明的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乱吐口痰、乱扔垃圾、乱丢烟头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综合施治,长效管理。

三、高位求进,不断提升城乡现代化管理水平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指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事关民生和发展的战略性任务,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成都市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将按照这一要求,立足新起点,确立新目标,采取新举措,实现新发展,高位求进,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主动走在全省前列,城乡环境总体质量保持全国一流水平。

(一)强力推进“三个延伸”

一是夯实基层基础。进一步健全街道办事处、乡镇的城市管理机构,将管理触角进一步延伸到社区、村庄,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强化日常监管。二是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对场镇、村庄的垃圾收集桶点进行景观化改造,具备条件的可实施更新改造。按照可回收、不可回收对垃圾进行“户分类”试点。完善日常管理制度,提高清扫保洁质量和集中收集率。三是清理盲点死角。对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场镇、公路铁路、河道沿线、健康绿道沿线及废品收购点周边进行梳篦式清理,清运积存垃圾和杂物,消除脏乱差。

(二)运用高科技手段管理城市

一是按照现代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大力推进数字城管网络系统延伸建设,加快系统功能拓展应用,完善基础信息并更新数据,精细管理城市。二是加快城市管理物联网示范应用项目建设,今年重点将城市道路、桥梁和路灯纳入建设范围,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城市,确保城市道路、桥梁安全运行,提高路灯故障发现的及时率和处置率。运用数字城管监管建筑工地扬尘污染。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尽快开发城市管理诚信评价信息平台。三是按照“分层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大力推广生活垃圾清运数字化管理,力争逐步实现全市域覆盖。

(三)建设现代化设施体系

一是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尽快完善城市发展迫切需要生活垃圾、医废、危废、餐厨垃圾处置处理设施,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填埋气体综合利用(发电)等项目建设,推进资源循环可利用园区项目的建设,满足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对固体废物处置的需要。二是引入市场机制,加快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压缩站的建设进程;扩大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的覆盖面,推进全市域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进程。今年将在中心城区和郊区(市)县广泛进行试点。三是加大环卫清扫、市政设施、照明设施养护作业机械投入,提高机械化作业率和作业质量。同时,继续加大“三烂”治理(即:烂环卫设施、烂市政设施、烂广告招牌),打牢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城市管理的设施基础。

(四)培养现代化城市管理队伍

用心培育干部队伍“负重实干、坚韧创新、奉献有为、争创一流”的城市管理精神,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一是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加大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引进,加大对干部培养、考察工作,充实基层管理队伍。二是深入实施城市管理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加大与成都经济区8个城市管理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分层次有计划地对干部进行培训,储备城市管理后备力量。三是认真落实市委《八项规定》,深化干部队伍作风综合治理,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考核办法,严格落实效能问责,培育乐于管理、勇于管理、善于管理的城市管理干部队伍,为提升城乡现代化管理水平,争创城乡环境“全国一流”目标提供有力的作风保障和纪律保障。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年终总结 篇4

定远乡在2010年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七进”为载体,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环境治理热点难点问题为抓手,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通过广大干部群众对“三乱”治理的努力,全乡的环境卫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整体提升了定远形象,全乡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达到环境综合治理的总体既定目标,现将全乡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机构健全,责任落实到位,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建立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陈富、乡长刘明任组长,分管领导乡纪委书记郭秀珍、副乡长陈文全任副组长,村镇建设办公室、党政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郭秀珍兼任办公室主任,杨庆负责办公室具体工作。各村、单位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指导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2、乡党政领导联系村,机关干部包组到户责任落实到位,乡政府与场镇居民、门市经营业主、企事业单位、农村村民都签订了“门前三包”、“院内四治”责任书。

二、积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宣传,为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1、利用标语、专栏、村务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书写标语55幅、专栏12期,上报周报45期,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群众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知晓率达到100%。

2、各村以社为单位召开村民会议广泛加强城乡环境整治教育宣传,使广大农村群众、集镇居民环境卫生意识普遍提高。

3、乡、村建立了义务宣传员。乡、村干部为义务宣传员包村包组开展宣传,发放宣传资料。

三、积极开展突击清理整治工作并取得明显效果。

(一)场镇突击清理情况。

1、乡政府组织人工、车辆,对场镇沿街路边的积存垃圾进行了全面清理填埋,共清除垃圾100余吨。

2、对场镇范围内沟渠的垃圾和淤泥进行了清理,对杂物和漂浮物用人工打捞深埋处理,人工清理污沟2300米,清理卫生死角25处。

3、对市场进行了规划,在场镇设置车辆停放区域,有明显标志,车辆在指定区域内停放。着力整治摊点乱摆、车辆乱停,重点整治规范占道经营问题,基本做到了游商归市、坐商归店。

4、清理规范建筑施工场地,规范建筑材料的堆放,施工区域实行打围作业,对占道堆放建筑材料的现象进行了整治。

5、上下联动,多方配合,积极协调,整治街道路1000米左右。

(二)公路沿线突击清理情况 1、318国道、鲜宝公路沿线的乱石、弃砖组织人员进行了全面清理,该填埋的进行了填埋。

2、发动318国道、鲜宝公路沿线村民,对乱倒积存的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进行清运处理。对沿线村民进行宣传教育,要求各农户认真履行“门前三包”、“院内四治”责任。

3、对318国道、鲜宝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农户、居民的房前屋后要求整洁干净,柴草和其他物品堆放整齐。

4、对318国道、鲜宝公路沿线河流、塘、库、堰组织人力进行了白色垃圾、漂浮物的全面清理,道路边沟养路段工作人员清扫维护。

(三)发动全乡群众,对村庄环境卫生进行了大清理,以治理“六乱”为重点,力争达到“五无”目标。对村庄道路,人员集中聚集场所房前屋后、河道、沟渠的杂物进行了清理,大力宣传开展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大力兴建沼气池,使村庄环境有了明显改观,村民居住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四、全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显著的成效。

1、全乡集镇居民、农村群众通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环境卫生意识达到普遍提高,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良好的生活习俗和卫生习惯逐步形成。

2、集镇、村庄卫生死角全面清除,惜日四处可见的脏、乱、差现象挥之即去,干净、舒适、整洁的环境展现在人们眼前,全乡环境卫生总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3、惜日集镇市场摊点零乱、车辆占道乱停乱放的现象,通过整治规范,秩序井然。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请各乡镇部门及时处理本单位的咨询和投诉!场镇污水排放80%是直排,无化粪池和沉降处理设施,无排污管道,需加大资金投入,改造增设排污设施。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2012年总结 篇5

2012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根据《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2009-2011)》和三台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的总体部署,2012年,我院紧密结合本行业和本部门实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建和谐社区为主题,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精神,持续推进“七进”、集中整治“五乱”、“门前五包”等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确保目标任务按期实现

医院不断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调整了以李建民为组长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下设三个专业治理组(爱卫和健教、公共卫生、帮扶和督查)和一个办公室,将环整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绩效目标考核体系,逗硬奖惩。切实加强对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做到机构不散、人员不减。全年召开专门会议四次,研究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二、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设施建设,不断健全完善保洁机制

医院抓住灾后重建的重要机遇,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与 1 灾后重建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医院以重点部位、重点科室、重点岗位为突破口,规范车辆停放、垃圾收运、广告设置、施工场地管理,将日常保洁与建立保洁和清运长效机制结合起来,配置完善相应设施,集中收集、清运和处理各类医疗、生活垃圾,医院与保洁公司签订了长期合同,确保公共场所、诊疗场地和办公区域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同时,以“除陋习、树新风、提素质”集中治理“五乱”活动为载体,医院重点开展了卫生防疫、生活垃圾和重建工地建筑废渣处理工作,努力提高医院污水、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的水平。

三、加强督导检查,注重整改效果,切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大力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提素质”集中治理“五乱”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在全院大力整治环境卫生,清理卫生死角,尤其以食堂等为重点,加大整治力度,强化卫生监督和管理。

四、结合行业实际,落实整治措施,在深度和广度狠下功夫

医院突出“卫生”行业特色,实施专业治理,成立了公共卫生环整工作小组,加强肠道传染病和病媒生物传染病监督监测、报告和疫情处理。重点对医务人员资质、医疗科目、医疗环境进行了检查、整改。

携手社区,共建文明。按照卫生局统一安排,积极开 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联系社区活动,积极参与解放街社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切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乱”集中整治。医院坚持每月一次在东河路开展义务劳动,积极参与街面、人行道保洁、卫生死角清理工作,营造了单位、社区人员积极参与、全社会大力支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良好氛围。

五、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监督机制,构建环境治理长效机制

(一)紧密结合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医德医风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建立环境综合治理行政监督机制,采取建立投诉信箱,强化检查督导工作;

(二)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城市排水管理条例》、《四川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细化各类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为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制度保障;

(三)组织全院职工认真学习《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暗访曝光问责办法》,层层落实,强化问责制度,实行劳动制度化,严肃纪律、落实职责、逗硬奖惩。

(四)健全医院生活污水与环卫处理及绿化基础设施运行与维护工作机制。以规范医疗废物管理为重点,逐步实现清扫保洁、垃圾收运与处理、污水处理、绿化的长效保洁机制。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篇6

一、指导思想

全区环卫系统将积极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四区四高地”建设,提高全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纪律意识、创新意识,服务于全区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改善民生福祉,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工作组织,实现稳中求进、转中求好、难中有为,促进环卫作业效能和环卫管理科学化水平继续提高,促使城区环境卫生和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提高。

二、工作目标

以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和“打造最干净、最整洁城市”为总目标,紧紧围绕全区建设“历史文化保护示范区、高端服务经济集聚区、文旅融合发展创新区、和谐社会建设样板区”的总定位,进一步加强环卫工作的精细化、网格化、机械化、信息化、长效化管理,切实引领环卫队伍健康稳健发展,切实做好全区日常环境卫生维护和重大活动、重大任务的保障服务,切实做好重大环境整治提升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加强工作组织,加强体系完善,认真落实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省城市管理示范路”、“省城市管理示范社区”、XX市“最干净社区”、以及“美丽姑苏”等系列创建活动,以城市突击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推进城市环境的继续提升。进一步加强统筹安排,加强规范管理,组织环卫事实工程建设,以改造建设和护养相结合,提高全区环卫运营能力和应急响应水平。进一步加强机制建设,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全区环卫行业服务工作能力与保障水平,积极开展垃圾分类推广活动,积极组织“市容环卫杯”创先争优劳动竞赛,积极营造“比、学、赶、争、超”的浓厚氛围,以队伍建设与管理干部培养相结合,推进全区环卫队伍的稳定发展。

三、主要措施

(一)齐心协力,切实加强环卫保洁日常基础管理。继续推进全覆盖精细化保洁作业,完善跟踪考核监管模式,不断提升卫生保洁、垃圾房(桶、箱)维护、公厕管理、中转站运转、环卫设施设备作业管理水平。进一步做好辖区内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及时清运无主建筑垃圾,及时消除道路、街巷、新村保洁死角。完善环卫日常管理台帐资料,加强环卫信息化建设,做好环卫作业信息统计、录入、动态管理等信息化网络建设。环境卫生作为最基础的城市管理主要内容之一,动态性特别强,加强对作业质量监管显得更为重要,在考核制度上,既要做到3个环卫服务片基本面的内容、标准、方法的基本统一,实现公平性、透明性和实效性。在纵深系统上逐步建立局、环卫所、街道城管科、社区卫生干事等“四位一体”的环境卫生保洁监督考核机制,制定全区环卫系统任务明确、分工清晰、标准统一、考评透明的综合性考核制度,形成快速反应的高效整改体系。制定《姑苏区环境卫生管理考核办法》,明确职责,由街道城管科和社区做好对保洁员配备到岗情况、日常保洁状况检查和督促整改,对于有物业管理的市场化保洁老住宅小区,探索由物业公司按照第三方监督模式,对小区卫生难点和保洁动态情况组织日常检查。环卫所做好保洁公司的周整改、月点评工作,局环卫处根据社区、街道和环卫所的检查情况组织月度考核和季度考核工作,建立局机关、环卫所、街道城管科、社区“四位一体”的日常保洁考核体系,从而形成有序的动态控制基础保洁工作体系。同时,环卫系统要发挥街道、社区的协调职能,搭建“大城管”平台,形成职能部门、街道、社区、物业、保洁公司多部门公共参与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机制,在街道层面形成环境卫生和城市管理的月度工作例会制度和协调机制,通过争先创优的荣誉和物质奖项调动各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推进社会管理体系积极支持和参与环卫工作,创建环境卫生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二)攻坚克难,努力加快推进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全区计划新、改建19座公共卫生间及新建2座环卫工人休息点、12座城区招标公共卫生间以及1座环卫工人休息点大修;计划建设收集亭250座,对4座转运站进行升级改造、2座转运站设备设施大修,提升与完善垃圾收集、运转功能。其中,平江环卫所要对星桥巷、保健路、古巷巷、大新巷、北仓街、大新桥巷等处6个公共卫生间的翻建以及碧凤坊、东环路2处环卫工人休息点实施大修和蒋庙前1处环卫工人休息点的改建,对挹秀中转站组织改建以及80个垃圾收集亭建设。沧浪环卫所要组织实施位于双塔菜场、大河浜、红板桥、杀猪弄、盛家带、瓣莲巷、红庙西、宋家坟、界石浜东等9座公共卫生间改建和市桥头公共卫生间的大修,计划在相王弄新建1处环卫工人休息点,组织宏葑中转站的升级改造和70座垃圾收集亭建设。金阊环卫所要组织实施广济公园公共卫生间的翻建、花园绿地公共卫生间的移建以及10座公共卫生间的大修,组织实施何山中转站的移建、清塘运转站的改建以及新庄和谈家巷2座转运站的大修。局环卫处和各环卫所在工程程序上将严格把关,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有关规定,严格按照市市容市政管理局《关于印发<进一步规范市容市政系统政府采购工程招标工作意见>的通知》(苏容政发[20xx年74号])相关规定,落实《20xx年XX市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采购及垃圾收运系统优化实施意见》(苏容政发[20xx年25号])相关要求,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各环卫所班子对相应服务片的环卫事实工程集体研究,根据工程内容制定环卫事实工程月度实施计划、工筹表和形象进度计划。实施过程中按照安全、进度、文明、质量的总体要求,在制度上力求完善,在经费上厉行节约,合理安排,确保财政资金在环卫设施事实工程建设方面高效、合理、节约使用。区环卫处要主动配合市条线部门加强对环卫基础设施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初步方案预审和论证、设计图纸审核、招标文件审核、工程进度推进、竣工验收等环节上加强监管,促进工程遵照质量标准,有效提升环卫基础设施设备档次,确保打造环卫基础设施精品工程。

对环卫设备采购和使用要加强监管,落实市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制定垃圾运输车辆等环卫设备资产使用监管办法,督促各个环卫所加强设备设施的日常规范化管理。同时,要注重环卫硬件设施的运行护养。对垃圾转运站、车队、工人休息点等环卫设施加强护养管理和检查监督,要抓好道路、街巷和小区的垃圾箱、垃圾亭、垃圾房的日常管理,创造整洁的环卫设施环境,引导居民爱惜环境、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力争把亮点做得更亮,进一步把苏州环卫作为全国品牌的公共卫生间管理打得更响,成为苏州文明城市建设的一支奇葩,从从业人员的素质、业务技能、勤劳吃苦精神等多个方面,督促养护公司加强人员管理,确保养护情况全天候处于整洁、清洁的稳定状态。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篇7

一、强化领导,全面完成包街工作任务

为切实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我局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要点,与中心工作同安排、同落实、同督促、同考核,并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刘世勇任组长,党组成员、纪检组长余辉任副组长及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了职责任务。形成了一把手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抓,机关人员齐参与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格局。

按全市统一部署,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与创建省级生态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省级文明卫生城市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加强包街路段的环境治理。制定包街路段值勤表,每天由一名班子成员和两名工作人员组成义务巡逻队上街执勤。要求值勤期间配戴值勤袖章,坚守工作岗位,协助城管、环卫等部门进行日常保洁,及时清运垃圾;强化对越门占道、游商乱摆摊设点的管理,发现后及时劝导,做到游商归点、座商归店;协助相关部门对车辆秩序进行监管,及时劝阻车辆乱停乱放。

二、强化措施,认真落实“门前五包”、“门内达标”工作

我局以清除暴露垃圾、蚊蝇滋生地、卫生死角和落实“门前五包”为重点,采取集中与分片包干相结合的方法,加大了对乱扔、乱倾、乱倒等不良卫生行为的整治。

全体职工每天对单位内部、单位周边环境、办公区域及房前屋后进行集中清扫一次,各股室及会议室由工作人员每天轮流进行打扫,要求桌椅、文柜摆放整齐,文件、资料、报刊、杂志等归类整理,并指定专人保管、存档。对卫生死角和“牛皮癣”等环境卫生问题,每天认真进行清理,对每一处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从不马虎。我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每天对所辖区域的环境卫生进行仔细的检查,凡不符合要求的一律返工,绝不手软,确保了整个环境卫生干净整洁。

三、强化宣传,切实开展清扫保洁实践活动

安排单位干部职工轮流到包街路段值勤,进行义务宣传、劝导不文明行为,实行值班任务三包(即:包交通秩序(车辆及行人过街)包清洁卫生、包社会稳定。)每周三下午组织机关干部职工上街清扫,并对机关内院坝及门前通道进行了集中清扫,确保我局包干路段(银河茶楼至民生农贸市场门口)和院坝门前保持清洁卫生。

四、强化宣传,认真规范干部职工行为

为了改善工作、生活环境,增强意识,我们结合本单位实际,大力开展各种宣传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宣传教育活动,在楼下通道处贴“爱护环境卫生人人有责,严禁在通道两侧乱写乱画乱贴宣传物品,建立和完善了卫生管理制度,坚持一年两次除“四害”活动,使“创卫”工作和“爱卫”工作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龙源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结 篇8

2011年上半年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事关群众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事关群众的安全和健康,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优化发展环境、改善人居环境和就医环境的惠民工程。我院高度重视,强化领导,细化措施,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成立了以李阿沙局长(代理院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督导组。《甘洛县人民医院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这次活动的指导思想、整治范围和重点及整治工作的具体任务和责任主体。同时对全院开展集中整治活动的实施步骤和时间作出了具体详细的安排。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我院本着早着手、快整治、见成效的指导思想,对脏乱差现象和影响城市就医环境的因素进行了摸底调查,有针对性的落实人员、经费,为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提供有力保障。制订了环境综合治理周制度、月制度,形成了领导抓、重点抓、具体抓。由点到面,层层抓好落实的良好局面。同时通过印发开会、制作宣传展板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重大现实意义和目标任务,为整治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明确任务、突出重点。

围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我院多措并举实施集中整治。要求每个科室进行垃圾清理、清理房前屋后死角、修建垃圾、等综合整治工作。卫生局李阿沙局长(代理院长)还到各科室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要求各科室负责人要认真按照实施方案,做好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保持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并严格指出医用垃圾必须焚烧处理。

龙源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结 篇9

“进家庭”活动总结

2011年,某某区妇联按照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总体要求,按照区委、区政府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整体部署,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家庭”工作。全区上下齐动员,人人动手齐参与,广大妇女立足小家顾大家,主动作为,为建设“天蓝地绿、市容整洁”的秀丽新某某而积极努力。

一、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

为动员全区广大妇女及家庭参与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来,区妇联向全区广大妇女和家庭志愿者发出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环境综合治理“进家庭”工作的通知》和“低碳家庭 时尚生活”的《倡议书》。另外,还发放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宣传纸杯10000个和《和谐某某》记事本5000本,将“进家庭”宣传工作融入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区妇联与“七进”相关单位密切配合,坚持正面宣传与反面曝光并举的原则,利用某某电视台、《新某某》等新闻媒体和安康宣传栏及公益广告牌,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目的、意义和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方法步骤、治理内容等。同时把环境综合治理“进家庭”与普及健康、卫生防疫、文明礼仪知识相结合,注重使宣传活动寓教于乐,形成上下同心,全员参与,齐抓共治的良好氛围。

二、在“家”字上做文章,在“低碳”上下功夫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物质和精神文化建设的基础单元。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家庭”活动,是整个治理工作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区妇联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与创建特色家庭有机结合起来,与创建“学习型家庭”、“文明家庭”相结合,树立文明礼仪之家、清洁之家典型,相互学习和借鉴,相互促进和提高。同时,通过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提高群众的生活情趣,以家庭的文明和谐促进社区文明和谐,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与此同时,把倡导低碳生活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家庭”工作的一个重要活动,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实际行动,作为发挥妇女优势和作用的舞台,广泛组织全区妇女清洁家庭、净化楼道、绿化庭院、美化社区;深入开展“低碳家庭 时尚生活”社区行动,倡导妇女和家庭使用菜篮子、布袋子,减少白色污染;简约消费,拒绝过度包装用品;不乱扔、乱倒垃圾,不乱堆、乱放杂物,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社区生活品位,并以此影响、带动家庭成员爱护公共环境卫生,增强保护公共环境的意识。

三、扎实开展“五个一”活动,共建秀丽新某某

广大某某妇女在优化美化小家小院的同时,也自觉投入到某某大家庭的环境综合治理中,通过开展“五个一”活动,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

发出一份倡议。区妇联制作了《低碳家庭 时尚生活倡议书》,在全区家庭中展开宣者传,动员家庭成员加入到低碳节能的生活中来,共发放倡议书10000余份。

学习一次文明礼仪知识。充分利用“XX讲坛”、“父母大课堂”、“家长学校”及新市民学校的优势,组织开展文明礼仪知识讲座近300场,大力普及文明礼仪知识,超过40000人受益。

开展一次全民健身绿道徒步活动。开展“徙步运动,健康生活”健康绿道徒步体验活动,利用“家美讲堂”开展全民健身知识普及讲座等系列全民健身活动,并发出 “每天徙步半小时、每周少开一次车、每月全家一日游”的倡议,让运动生活化,生活健康化,使运动和锻炼成为妇女和每个家庭成员的生活方式。

做一件文明事。号召全区妇女开展“我为XX添绿”栽花、种草、植树活动。

纠正一起身边不文明行为。组建“巾帼文明志愿者”队伍1350人,深入大街小巷开展“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纠正劝导乱吐痰、乱扔烟头、乱丢垃圾、不遵守交通规则等不文明行为。暑假期间,组织青少年参加环境综合治理社会实践活动,做文明劝导“小天使”。通过小手牵大手,增强青少年的文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使更多的人注重文明行为,培养良好习惯。

某某区妇联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工作总结 篇10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城乡环境专项治理工作,年初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及时调整领导小组,明确了目标和措施,要求各部门狠抓落实,做到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在重大节假日期间,由局领导带领水政、渔政、水保、水利部门负责人对河道沿线环境进行检查,确保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有力进行。

二、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在“中国水周”、“世界水日”、“五一”、国庆节等重大节假日,由局领导带领宣传骨干,在区百子图、公园、北城街道城垣社区、白塔等地开展了丰富而有意义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水土保持法》、《渔业法》、《水法》等水法律法规知识,现场发放宣传资料20xx余份,解答群众问题30余次,积极开展文明劝导活动6次,为当地人民群众普及水法知识。

三、继续开展河道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今年来,我局组织人员开展河道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加大对辖区内的水库、渠道等水域的整治和卫生巡查力度,特别是加大人力对枇杷沟等区域的清扫保洁工作,确保辖区内的河道沿线环境整洁优美。开展了打捞漂浮物和清除非法捕鱼工具的行动,重点在城区沱江和长江水域,组织漂浮物打捞队,对餐饮船、公务船丢弃的漂浮物及上游无法冲走的漂浮物进行打捞。共清理江、河、渠58公里,清理河渠垃圾16吨,清理河渠水面漂浮物5吨,清理河渠淤泥10吨,清理卫生死角垃圾1.5吨,牛皮癣200处。

四、认真开展“五乱”治理工作

我局加大卫生责任区街道、河道沿线等方面“脏、乱、差”治理工作,积极开展节前办公区域大扫除,及时整理办公室内外的卫生,清理卫生死角垃圾,铲除“四害”孳生场所,保证所有的办公场所干净整洁。通过全局干部职工的一致努力,确保我局办公区域和责任区无卫生死角,进一步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健康素养水平,还进一步提高全民的健康意识、环境意识、卫生意识。

五、明年工作打算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半年总结 篇11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

我局高度重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年初即把该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任务,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股室人员为成员的城乡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强学习,强化宣传教育

我局坚持把提高思想认识作为全面提升的.基础工作来抓,在深入广泛地开展宣传教育上下功夫。一是认真组织学习上级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和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积极配合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利用各种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动员和教育,我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扎实推进,机关干部职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很大提升,争作表率的意识普遍得到增强。

三、加强部门协作,共创佳绩

我局在积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同时注重与其他工作的紧密结合和有效衔接,提升了环境治理的质量。一是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相结合,牢固树立“讲卫生、除陋习、树新风”的文明意识。各股室开展培育良好卫生习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活动,坚持环境卫生每天保洁、每周大扫除;做到办公室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办公区域干净卫生,无痰迹污渍,无乱贴乱画,无垃圾乱扔乱放、无随地吐痰等。二、是与业务工作结合,充分扩大影响面,使环境整治工作长期化、科学化、规范化。

四、加强督促检查,提高治理实效

为确保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实效,我局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结合,单位内部检查与州县检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等方法进行检查督促,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推动机关环境综合治理水平的提升。

龙源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结 篇12

2010年度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2010年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全面提升阶段,按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相关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的领导下,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要求和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节约能源的基本国策。我局党组高度重视,强化责任,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认真开展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领导,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是我局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为保证全面高效的完成治理工作,局领导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统计局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建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相关股室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组织专人具体抓,做到措施到位,工作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确保目标完成。

二、加强宣传,进一步提高治理力度

一是为全面提高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效,局长、领导小组组长雷建国同志经常带领小组成员到统计局卫生公共责任区域进行检查督促,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行再宣传,再强化,再落实。二是向各居民户和经营户进一步宣传了“门前五包”的内容和意义,号召他们积极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改善人居环境,共建美好家园;向建筑工地宣传文明施工,序化、净化施工场地并组织人员对建筑工地附近周围进行了清扫,切实解决工地乱象问题;并长期落实了一名清洁人员对责任区的清洁进行清扫和维护,做到治理工作经常化、彻底化。三是通过开展“6.5”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五一”节前爱国卫生突击活动、迎“双节”城乡环境集中整治等活动。重点突击整治了责任区的卫生死角和“牛皮癣”、垃圾处理、车辆停放等问题;对办公、居住区的庭前院后、楼道阳台、门窗玻璃进行了全面清理和擦洗,保持院内整洁美观。

三、加强督查,确保治理取得实效

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办公室人员为成员组成督查小组,每周星期三和星期五下午定期对办公场所和卫生公共区域的清洁进行检查,并进行评比打分,纳入年终考核,保持和巩固公共区域的清洁卫生,切实做到不留卫生死角。逗硬的制度加上严格的督促检查,我局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展十分顺利。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必须长抓不懈,在集中开展各种活动的同时,还要深入的开展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全局职工自觉维护城乡环境的意识,打造良好卫生环境。

四、明确目标,进一步加大指标统计 “城考”的主要目的是国家汇总、考核和评定地方政府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情况,督促地方政府提高城市环境管理水平,改善城市人居条件和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为做好我县“城考”数据统计,国家统计局乐至调查队负责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度开展了调查。由于我局不能全面核算我县终端能源消费总量(标煤)、煤炭消耗量(标煤),但我局按要求提供了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标煤)、清洁能源使用量(电、天然气)、水等数据。

在今后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我局将继续履行好统计职能,按照相关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统计调查,为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做出积极的贡献。

【龙源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结】推荐阅读:

江源镇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总结07-16

水源镇少数民族工作情况汇报09-15

上一篇:地税局廉政风险防控下一篇:过客初中生作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