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复习资料答案

2023-01-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科学复习资料答案

高中生数学资料参考答案使用情况的研究

摘要:利用参考答案学习数学是一种常见而典型的学习策略或模式,正确而恰当地使用参考答案对高中生,特别是高中新生的数学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拟定了一份微型研究,通过调查完成作业的时候如何使用相关的参考答案的情况,探讨了高中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参考答案的使用情况的类型,并从是否看懂答案的角度将其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进一步从学术伦理、综合发展等的高观点角度分析了相应的困惑和不足。最后提出了在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的时候,针对如何高水平使用资料书后的参考答案讨论了一些教学策略,从而具体改进学生使用参考答案的思想水平和实际能力,推进了数学学习模式的改进与升华。

关键词:学习资料 参考答案 有效利用 问题解决 学习模式 教学策略

每一届学生在高中阶段开始的时候,都会斗志昂扬地寻求老师关于数学学习方法的建议和购买资料书的推荐版本。考虑到种种原因,一般都推荐参考答案有特色的书籍给那些有个别需求的学生。但是,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表明:仅仅推荐一本书很容易,指导学生用好教辅资料却是一个值得琢磨的课题。学生使用资料书的实际方法是否得当?效果怎么样?特别是如何利用“参考答案”等问题,查阅相关网络(知网和国家社科文献中心)资料,研究结果寥寥。学生使用的数学参考答案,可以类比为数学家在数学研究中的使用的参考文献,是一种典型的学术资源。显而易见,利用参考答案学习数学是一种常见典型的学习策略或模式,可能是热点学术问题之外的小角落,所以研究者鲜见,集中的高质量研究报告更是没有。笔者从本届学生入学以来对这个问题有些集中的思考,便拟定了一份微型研究计划,初步探讨了高中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参考答案”的使用情况,并给出了一些教学策略方面的意见。

广义地说,数学的学习资料包括:数学教科书、配套练习册、数学辅导书、试题试卷、辅导课件视频或者辅导类软件(比如搜题类APP)等。狭义地说主要是指班级统一购买的配套教材进度顺序的练习资料和个别同学自己针对自己的特殊需要购买的有特色的辅导书。本文采取狭义的说法。广泛调查市场上针对高中新生的纸质数学资料,发现无论是配套练习册还是一般辅导书籍,答案一般都独立成册或者置于书的最后部分,大体有三种提供参考答案的模式:(1)每题都有详细的解答步骤和结果,但是仅仅是一个中规中矩的解答步骤,只有冷冰冰的美!(2)每题都有答案,针对编者的认识,每题的答案详略不同,可能只有一个结果,也可能有详细的规范的步骤。(3)每题都有答案,部分难题留有一些有特色的提示,部分重要数学模型或题型甚至还有推广、总结和延伸拓展,试图呈现答案获得过程的火热的思考。后两种情况有些时候,需要借助搜题APP的功能或者微信二维码在网络上阅读参考答案细节或拓展资料。

针对高中新生学习数学,完成作业的时候如何使用相关的参考答案的情况,笔者根据自己的多年教学经验拟定了一份调研细目,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从个案访谈、团体研讨和问卷调查等三个方面作了比较系统的数据统计和分类编码,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经过整理数据,将使用答案的情况分为三类,包括:第一类,显然地低效、无效使用数学教学资料的参考答案,除基本不使用参考答案外主要是指抄袭复制完整或部分答案以完成学习任务,应对老师或家长的作业检查,做好表面功夫。调研结果出乎意料的是这部分学生并不全是学差生,也包括偶尔没有时间完成作业的高水平学生和认为作业价值不大,重复练习过多的一些貌似很有主观判断力的学生。无论如何,这些都是严重违背了学习者的基本学业学术伦理的现象,值得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和思考。第二类,比较典型地使用答案,占大多是比例。这些学生在多数时间里,只有在做完了相关问题的解答后再利用答案校对自己的解题结果或者步骤。对和答案最后结果一致的题目一晃而过,把关注的重点放在错题或者自己没有找到思路的题目,然后对照答案边阅读边誊抄,把答案搬到自己的作业纸上,视为完成了这个问题的研究。第三类,是小众群体,主要体现在高水平学习者或对数学学习特别有劲的学生身上,表现为辩证地利用答案。他(她)们一方面用答案核对自己的思路和结果,快速查阅常规题目的学习水平。另一方面,在关键题目上面利用较多时间,理解答案的解题思路并和自己思路比较而不仅仅是看最后结果。领悟之后重新组织答题或者勾画分解后,整理在笔记本上。

打个比方,理想的参考答案应该是学生们学习数学的一根拐杖,像婴儿的学步车或者体检后的自助打印报告一样。合理充分地使用它,则是课堂老师讲授和讨论的有效补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们理解数学学习数学。从上面归纳的三类情况,我们研究发现同学们使用答案的水平参差不齐,经过深入研究,对应上面的三类情况,下面从是否看懂答案及其看懂的程度的角度又可以将其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第一层:以为看懂了答案,表现在马马虎虎看一遍答案,看出了自己的解答对错。对于自己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觉得答案要么好像也并不高明,好像差一点自己就可以想出来或者算出来了。要么是太繁杂了,自己永远也想不到,认为该题与自己无缘,是偏难怪的样子。入宝山而空手回!这一层次的同学需进一步提高学习自觉性,刻意练习,强化模仿记忆的功夫,力争真正理解答案。

第二层:基本看懂了答案,如果需要,甚至能说明每一步的理由。大概理解了解答的思路和结构,能在作业纸上重复出整个参考答案的过程,在和老师、同学讨论的时候能辨析出其中的要点,能看出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的相识之处和不同之处。达到了这个水平的同学,应该努力求善,训练培养合理合度使用答案的习惯。

第三層:真实看懂了答案,常常心情平稳,细细消化。不过度关注没写细节,得其精而忘其粗,得意而忘言。但偶尔也有拍案叫绝或者仰天长啸的冲动,特别是有了当头棒喝而顿悟的时刻,这种机缘稍纵即逝,需要训练心理素质和学习意志力。他们是真正实现了参考答案的参考性而不上唯一性和权威性的人。他们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则是体验数学中的美,比如对称美、简洁美、统一美和结构美,体验数学中的创造和发现发明的途径,为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埋下“种子”!

有鉴于此,在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的时候,针对如何高水平使用资料书后的参考答案,通过深入研究,发现有一些通用教学策略可供数学教师教学参考,如果从以下几个要点去引领高中学生一般都能产生不错的效果。

要点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学科,也研究典型推理的模式。高中生的元认知能力已有所发展,已经处在了一定的境界。学生们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常常能够更好地在学习中把握方向,从“自发发展到自觉”的水平。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阅读参考答案就是阅读了数学前辈们的思维结晶,就是学习数学的历史,历史上的最好的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数学内容很多都可以通过学习参考答案而获得。好的参考答案完全符合数学学科共同体的内核特征即追求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理解和把握,所以阅读学习参考答案是和数学圈充分交流,学习和继承学科共同体技术语言、信念、价值观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反应出一种社会建构主义的教学哲学。

要点2:不轻易对答案。美国数学家哈儿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的真正组成部分是问题和解,掌握数学直接的判断标准就是善于解题,在数学的发展中好的数学问题被视为“会下金蛋的鸡!”作为高中学生,掌握好数学则意味着在各种考试中能够快速有效的给出答案。但是在平常的学习中,仅仅积累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学习解题的技巧是不够的,必须建立自己独到的数学活动经验,而一个有代表性的题目则是学生探索解题思路和构建数学解题观的直接基础和良好契机。一个有代表性的题目的解答过程会对学生留下难以估量的思想财富,所以不能轻易对答案。

要点3:深度阅读答案。运算是代数的灵魂!很多同学以为读懂答案就是看懂了答案详解中的相邻的两个步骤,对每一个下一步的理由能够理解。殊不知,这是远远不够的!好比大家熟悉的一句话“我认识这里的每一个字母,但就是不知道这个单词的意思”。只见树木,却不见森林!理解了每一个“因为到所以”,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可能是整体地把握解法的思路,识别出问题解决的框架和模式。从整体出发看待问题,再去理解其中的局部機理,串联并联或混联各个细节处,对思路理性重建,整合出完整的答题过程。经历了前面的过程,算是想通了一个具体的题目。但是,学习的本质应该是从“想通”到“想到”!如何在相关情景中有效迁移,如何在陌生情景中创造性再现这个“套路”则是努力追求的真实看懂答案第三步了。先是看进去,最后则是力争看出来,尽信书中答案,不如无书。深度阅读伴随着尝试概括,概括带来迁移,甚至不夸张地说“迁移就是概括”!

要点4:对答案的领悟与超越

罗增儒教授说:分析典型例题的解题过程是学会解题的有效途径,它通常经过记忆模仿、变式练习、自发领悟、自觉分析四个阶段。其中自觉分析要经历整体分解与信息交合两个步骤,解答问题的最后一步不应该止步于得出答案。波利亚在其经典《怎样解题》中强调:完成了基本的解答过程后,还可以并且应该考虑:“你能检验这个结果吗?你能检验所做的论证吗?你能用别的方法导出这个结果吗?你能一下子看出它来?你能不能把这个结果或者方法用于其他问题?”这些方面。我们认为每一个问题的解决,常常会带来新的领悟,形成新的思维模式,供以后解决问题的时候迁移和选择。尝试领悟数学的本质,从数学的学习者、使用者,慢慢蜕变为数学的鉴赏者和创造者。

正确而恰当地使用参考答案对高中生、特别是高中新生的数学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起码在以下几个方面应该得到充分的认识。

及时利用参考答案,可以快速检查自测作业过关水平,从数学问题(question)中识别自己的学业发展问题(trouble),培养学生积极处理学业发展中的问题优秀心理品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正确利用参考答案,可以培养学生平衡独创性和接受性的能力。对于高中新授课阶段的数学学习可以快速积累典型的数学模型的处理技术,帮助学生快速越过初高中衔接处的沟壑,从而快速适应新的学业发展阶段。

恰当利用参考答案,对经典的问题解决方法的品评鉴赏可以培养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科研伦理意识和对数学美的鉴赏能力。高水平的数学学习者,合理地利用资源,是成长的恰当手段。“君子性非异,善假于物焉!”

坚持利用参考答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模式,培养其阅读数学文献的意识和能力。从而热爱数学领域,理解数学课题,发展数学能力,甚至发展数学科学。达到数学教育的高级目标。

总之,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参考答案的教学材料引导学生学好数学,综合发展,成为高水平的数学学习者。同时,也要进一步探讨诸如在教学课件中如何设计答案,如何在教学资料中编写答案等相关课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一轮的课程教学改革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作用,才能让新课改理念落实到课堂的深处。

参考文献:

罗增儒. 数学解题学引论[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8

[美]乔治.波利亚著 刘景麟等译. 数学的发现[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7

赵雄会 刘云章. 怎样教解题[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5.7

曹才翰 章建跃. 数学教育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6

邱仁宗. 科学方法和科学动力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5

杨建平. 翻译的标准信达雅对数学解题教学的启示[J].新生代,2018(12):104

杨建平、陈明霞. 积极心理学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对策研究[J].教育,2016(11):91

作者:杨建平

第2篇: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题答案

2.为什么细金化能提高材料的强度和断裂韧性?

答:因为晶粒平均直径越小,位错源到晶界的距离越小,所塞积的位错数目越少,所引起的应力集中不严重。此外,晶粒平均直径较小时,与应力集中作用半径差不多,可使晶内与晶界附近的应力度相差不大,使变形更均匀,因应力集中产生的裂纹机会少,故细金化能提高材料的强度和断裂韧性。

4.晶体、非晶体、准晶体的异同?

答:晶体:长程有序,短程有序; 非晶体:长程无序,短程有序;

准晶体材料:长程有序不完善,短程有序;不能平移。

5.影响晶体生长形态的外因?(简答型)

答:温度、杂质、涡流、黏度、结晶速度、晶体析出先后次序、地质条件。

8.晶体的缺陷有哪些?以及各种缺陷对晶体性能的影响?(简答型,或扩展为阐述分析型大题)

答:(1)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

(2)如果金属中无晶体缺陷时,通过理论计算具有极高的强度,随着晶体中缺陷的增加,金属的强度迅速下降,当缺陷增加到一定值后,金属的强度又随晶体缺陷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无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都会造成晶格畸变,从而使晶体强度增加。同时晶体缺陷的存在还会增加金属的电阻,降低金属的抗腐蚀性能。

1.在立方系中,晶面族{123}中有 24 组平面,晶面族{100}中有 3 组平面。 2.获得高能量的原子离开原来的平衡位置,进入其它空位或迁移至晶界或表面,形成 肖脱基 空位。如果离位原子进入晶体间隙,形成 费仑克尔 空位。 11.金属的热变形是指金属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加工变形,在此过程中,金属内部同时进行着加工硬化和 回复再结晶 软化两个过程。

12. 扩散的驱动力是 化学位梯度 ;再结晶的驱动力为 冷变形所产生的储存能的释放 ;再结晶后晶粒的长大的驱动力是: 晶粒长大前后的界面能差 ,纯金属结晶的驱动力是 温度梯度 。

15.材料的结合方式有原子键 、 离子键 、 金属键 和范德华力四种化学键结合方式。

17. 刃型位错的柏氏矢量b与位错线t互相 垂直 ,刃型位错移动的方向与b方向

一致

。螺型位错的移动方向与柏氏矢量b 垂直 ,螺型位错的柏氏矢量b方向与位错线t的方向 平行

20.由于 晶界阻滞 效应及取向差效应,使多晶体的变形抗力比单晶体大,且取向差效应是多晶体加工硬化更主要的原因。

23.材料中质点的扩散机制主要有 间隙扩散机制 和 置换扩散机制 两种。 24. 在过冷度不很大时,形核率主要受形核功因子的控制,当过冷度非常大时,形核率主要受 扩散因子 控制。

29、再结晶的驱动力是 冷变形所产生的储存能的释放 。

30、在金属材料制备工艺中,影响扩散的因素有:

温度 、 固溶类型 、晶体结构 、 浓度 、合金元素、

短路扩散 。

31、晶体的缺陷有: 点缺陷 、线缺陷和

面缺陷 等。

32、Griffith理论认为由于 材料中已有现成的裂纹 ,实际断裂强度达不到理论强度。

33、热加工造成混晶的原因是:热变形中止或终止,材料仍处在高温,可发生 静态再结晶 ,其晶粒尺寸比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约大一个数量级。

1、钢件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可以改变其组织状态,在钢的热处理工艺中,有 临界温度点、加热速度和保温时间等参数是比较重要的工艺条件。

8、在冷塑变过程中,外力所作的功大部分转化为热,尚有一部分(约10%)转化为以畸变能的形式储存在形变金属内部,这部分能量叫储存能。储存能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宏观残余应力、微观残余应力和点阵畸变。

4.在粗糙界面和负温度梯度下易生长形成树枝状晶体。 ( √ ) 5.虽然体心立方金属滑移系多于面心立方,但面心立方金属的可塑性好。 ( × ) 7.回复不能使金属性能恢复到冷变形前的水平。 ( √ ) 8.超塑性不靠滑移进行,而是由晶界的滑动和晶粒的转动所致。 ( √ )

10.如果固体中不存在扩散流,则说明原子没有扩散 。 ( × )

12.孪晶关系指相邻两晶粒或一个晶粒内部相邻两部分沿一个公共晶面(孪晶界)构成镜面对称的位向关系。 ( √ )

1. 应力: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附加内力。

2. 加工硬化:从机械性能能看,材料通过加工后,形变量越大,形变金属的强度和硬度越高,而塑性韧性下降,这便是加工硬化。

3. 形变织构:金属冷塑性变形时,晶体要发生转动,使金属晶体中原为任意取向的各晶粒逐渐调整到取向彼此一致,这就形成了晶体的择优取向,称为形变织构。

4.硬取向:晶体中有些滑移系与外力取向偏离45º很远,需要较大的σs值才能滑移,称为硬取向。

5.上坡扩散 :强调扩散的驱动力不是浓度大的向浓度小的地方扩散,而是浓度小的向浓度大的地方扩散。

6.细晶强化:通过细化晶粒而使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提高的方法称为细晶强化。 7.再结晶: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在变形基体中,重新生成无畸变的新晶粒的过程。

2、根据公式KIC=σ(πa)1/2讨论细晶化对材料断裂韧性的影响?

答:细晶化可使晶粒变小,一方面晶界应力变少,另一方面晶界变多,晶界处位错吸收更多能量。要想材料断裂,则外加应力σ要加大,由公式知,断裂韧性KIC变大。

7、热加工造成混晶的原因及措施(P157面)?

答:(1)原因:热变形终止,由于材料仍然处在高温,可发生静态再结晶,静态再结晶粒尺寸比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大约一个数量级。

(2)措施:通过调整热加工工艺温度、变形度、应变速率或变形后的冷却速度可控制动态再结晶过程,改善材料性能。

8、简要阐述:(1)超塑性的含义;(2)材料获得超塑性的条件。(P158面) 答:(1)某些金属材料在特定条件下拉伸可获得特别大的延伸率,这种性能称为超塑性。 (2)条件:

①变形一般在0.5-0.65T

熔进行

②应变速率应加以控制,通常(1%-0.1%)·s-1

③在超塑性变形温度下,材料具有细微等轴晶粒(≤10um)的组织。 ④金属具有超塑性时,其流变应力σ和应变速率ε满足:σ=K·ε^m

2、某一材料晶体结构为离子键结合,半径小的质点取代晶格中半径大的质点后,试分析:(1)对材料内部应力场的影响,(2)对材料力学性能和失效的影响。

3、(1)根据晶体材料中晶体的概念和特征,阐述晶体、非晶体和准晶体的差异,(2)用相关温度曲线分析高温熔体在冷却中制备成晶体、非晶体的原理和工艺措施。

答:

(1)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周期性的重复排列构成的固体物质,具有远程规律;而非晶体,其中内部质点的排列虽然也遵从一定晶体结构的框架,但它只是在小范围内是完全规则的,而在大范围内则不是,具有近程规律;准晶体的内部质点排列具有远程规律,但没有平移周期,物态介于晶体与非晶体之间。

(2)在高温合金熔体冷却中,使金属熔体缓慢冷却,以致形成有序的晶态合金;使金属熔体在瞬间冷凝,以致金属原子还处在杂乱无章的状态,来不及排列整齐就被“冻结”,形成非晶态合金。熔体结晶时,其比容发生突变,转变为非晶态时比容连续变化,通过提高冷速、增大过冷度来减小Tm-Tg间隔,促进非晶态合金形成。

2、晶间断裂和晶内断裂的内容

晶间断裂:当沿晶断裂断口形貌呈粒状时又称晶间颗粒断裂

3、滑移系数目与材料塑性的关系:

(1)一般滑移系越多,塑性越好; (2)滑移面密排程度和滑移方向个数有关

7、对高温合金熔体进行急冷,可能获得非晶态合金、微晶合金和准晶合金,请阐述:(1)这三种形态合金的结构差别,(2)在高温合金熔体冷却中形成晶态和非晶态合金的工艺有什么不同?(结合结晶学和书本P61的理论和图形3.20) 答:.(1)非晶态合金:在特殊的冷却条件下金属可能不经过结晶过程而凝固成保留液体短程有序结构的非晶态金属。 微晶合金:利用急冷技术获得晶粒尺寸达微米和纳米的超细晶粒合金材料。

准晶合金:具有五次对称轴的晶体,其原子在晶体内部是长程有序的具有准周期性,是介于晶体与非晶体之间的一类晶体。

(2)在高温合金熔体冷却中,使金属熔体缓慢冷却,以致形成有序的晶态合金;使金属熔体在瞬间冷凝,以致金属原子还处在杂乱无章的状态,来不及排列整齐就被“冻结”,形成非晶态合金。熔体结晶时,其比容发生突变,转变为非晶态时比容连续变化,通过提高冷速、增大过冷度来减小Tm-Tg间隔,促进非晶态合金形成。

第3篇:领导科学试题及答案辅导资料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德才兼备"的 "才"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德才兼备"的 "才"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 的本领和才干(2分)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1分)熟悉以至精通自己的业务 有专业知识和能力(1分)对领导者来说还要有一定的 组织领导能力(1分)

领导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主要 有哪些方法?

(1)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相结合 (2)一般教育和个别工作相结合 。3)表扬与批评相结合,以激励上进为主(4)思想教育与知识教育结合(5)思想教育与关心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6)思想教育与加强行政管理,严格 组织纪律相结合科学预测应遵循哪些程序? (1)发现问题,确立目标(2)围绕目标,搜集信息(3)选择预测方法,进行预测(4)拟定可行方案

什么是权责一致的原则?各级领导者都应具有一定的 职务,权力,责任和利益 。使它们成龙配套,相互一致,

努力做到:事有人管,管事有权权连其责,利益与成绩相关。科学决策的涵义当今的时代是科学决策的时代。科学决策是根据决策科学的原理,按照一定的科学程序,运用现代科学方和先进技术,通过决策集团的科学思维为实现目标而选择优化行动方案的过程。

科学决策过程中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情报准全快原则。分析加工信息,善用信息、巧用信息,做信息的主人,不做信息的奴隶。

2、集体决策原则。

3、严格程序原则。确定目标,制定方案,方案评估,方案选优,试验论证,普遍实施。

4、多方案选优原则。

5、运用“外脑”原则。 领导者的精明和“糊涂”

1、

导者重任在肩,自然需要精明,

但不可能事事精明,有时有事还需要“糊涂”些。

2、大事精明,小事“糊

涂”(“机关算尽太聰明,反误了卿卿生命”.聰明反被聰明误)

3、心里精明,面上“糊涂”(大智若愚、呆若木鸡、虎行似病、鹰立如睡)

4、对结果精明,对过程“糊涂”(张大千的鬍子)

5、对坏事精明,对好事“糊涂”(经得起诱惑)

6、该精明时勿“糊涂”,当 “糊涂”时勿精明。

7、“糊涂”是心理上的一种自我修养。 讲话和作报告的艺术 一戒拉声拉调,要顺理成章; 二戒虚伪客套,要实事求是; 三戒逻辑混乱,要严谨有哲理; 四戒口大气粗,要亲切中肯; 五戒套话空话废话长话,要简明扼要。 2.领导工作应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的原因?1)领导工作是人类一种特殊的重要实践活动,不仅这种领导工作实践需要一门科学,而且这种领导工作实践本身就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容2)领导工作之所以是一门科学,还由于它有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特殊规律和科学内容3)领导工作之所以是一门科学,还由于它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对领导工作实践的宝贵经验和丰富内容,认真进行总结和探索,加以系统化、理论化,就是领导科学。 .领导科学研究的对象?领导科学是专门研究现代领导活动的矛盾、特点及其规律的学问;是研究领导者、被领导者、群体目标和客观环境等要素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规律的科学。 .领导活动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矛盾?1)要素:领导的基本要素包括:领导者、被领导者、群体目标和客观环境。2)基本矛盾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矛盾,以及领导者主观指导与客观环境的矛盾

.领导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1)现代社会生产的巨大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带来了社会活动的一系列变化,要求现代领导由经验领导上升为科学领导。这种领导方式转变的客观实践,促进了领导科学的产生。2)领导科学的出现与最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3)领导科学的产生不仅是现代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科技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人类领导思想成果长期积累的结果,是人类领导艺术长期凝炼、提高和升华的产物4)人类的生产实践5)

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领导科学的产生,完全是现代社会生产的巨大进步,分工的高度发达以及管理的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 领导科学大体上的基本内容?领导科学是高度综合的科学,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值得研究的问题十分而深刻,大体上包括以下一些最基本的内容:领导观念的理论,领导职能的理论,领导体制的理论,领导者素质和修养的理论,领导方法、艺术、作风的理论,领导效能考评的理论等。以上可以概括为领导活动的主体、结构、过程,这些是领导科学研究的基本组成部分。

领导科学研究的对象?领导科学是专门研究现代领导活动的矛盾、特点及其规律的学问;是研究领导者、被领导者、群体目标和客观环境等要素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规律的科学。 领导科学的范围和特点?1)范围①领导活动的主体②领导活动的结构③领导活动的过程2)特点①综合性②应用性③社会历史性

学习领导科学的目的?1)是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需要2)是深化全面改革的需要3)是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需要4)是促进干部“四化”、实现领导工作科学化的需要。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领导科学要做到?1)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2)必须从我国四化建设的实际出发,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3)必须继承、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认真总结我党的领导实践经验4)必须有分析地借鉴国外和古代的领导思想 领导?指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领导者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采用一定的形式和方法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并共同作用于客观对象,以实施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共同预定目标的行为过程。

领导的特征(简答)?1)领导认识的特征①原则性②超前性③综合性④创造性⑤系统性2)领导实践的特征①依附性②目标性③组织性④协调性⑤超脱性

领导的基础?)领导基础是指领导活动赖以存在并发挥作用的根本条件,表现为一种综合影响力2)权力是领导

综合影响力的基础和前提。但要注意权力并不是一种最有效、更不是唯一的影响力3)领导的综合影响力的内容及其构成包括权力、品德、知识和才能;后三者为凝聚性影响力,是决定领导水平和成败的关键因素。14.影响力?指能够使别人服从或能改变他人思想、行为的力量。

15.领导的综合影响力的内容及其构成是权力、品德、知识和才能。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正确处理领导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领导科学的基本问题。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受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制约,不同的社会条件形成不同的关系。领导与被领导者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协调统一是共同追求的目标,但也不能忽视二者的冲突。因为二者所处的地位不同,观察处理问题的角度不同,各自所代表的利益要求也不同,所以产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当代领导的基本职能含义?指贯穿于各种领导一般职能始终的职能,包括决策、用人和思想政治工作三项。 新的价值观念?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领导者应把知识、人才看成最有价值的东西,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2)在金钱、财富观念上也要更新,作出新的解析3)还要树立新的时空观念:①充分认识时间是无比宝贵的,学会珍惜时间②要善于抓住时机③要重视讲求时效。 科学决策遵循的原则?客观原则;信息原则;预测原则;程序原则;可行原则;选优原则:“外脑”原则

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①理论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是对客观实际的认识②理论可以指导人们的实践,引导人们正确地把握和改造客观实际③理论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而实践则是人们对客观实际改造的过程。有效坚持这一原则,要从二方面入手:学习理论㈩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结合业务工作一道做的原则:注意几个方面:①明确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树立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业务工作上去的正确观点②领导者既要重视和关

心业务工作,又要重视和关心思想政治工作③专业政工干部要善于研究群众在业务工作过程中的思想特点和变化,把思想政治工作贯串于业务工作全过程④采用劳动竞争等适当的形式,使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于业务工作,并与业务工作同时进行3)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4)表扬和批评相结合的原则5)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原则:激励的手段精神手段;物质手段6)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的原则7)循循善诱、循序渐进的原则8)思想政治教育和加强行政管理、严格组织纪律相结合的原则。

领导体制的特征?1)时代性,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体制;领导体制是在一定的领导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2)规范性,一般要依法或规章来确立;3)系统性,是一个体系;4)阶级性92.领导体制的二重性?领导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一体制(完整制、集约制、一元统属制、一元化领导)概念和优缺点?1)概念:指同一层级的各机关或同一机关的各组成单位,权力结构上统一由一个领导机关或一个领导者来领导和控制2)优点: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政令统一,行动迅速,易于提高工作效率,便于统筹全局和指导监督,容易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和矛盾3)缺点:导致权力过分集中,不利于发挥各类机关和各组成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降低应变能力,不利于相互监督制约,造成包揽一切,甚至形成专断。 领导集体素质的合理结构? 1)梯型的年龄结构。中年干部保持50-60%,老年和年青干部各占20-25%为宜。2)协调的气质结构。不同的气质人群组合起来的效率比相同气质的在领导方面效率要高。3)合理的知识结构。4)互补的智能结构。

科学预测的原理包括:连续性原理、因果性原理、相似性原理、可能性原理

领导艺术?指领导者在个人素质修养基础上,以丰富的领导经验,深厚的领导科学造诣,对各种领导条件、方法、方式,巧妙并富创造性地运用,表现出的领导风格和艺术形象。

重要性:

1、领导者良好的素质,是发挥领导功

能、完成领导任务和提高领导绩效的重要前提。

2、领导者良好的素质,是发动、团结、率领群众开拓进取的保证。

3、领导者良好的素质,是领导方法和艺术的源泉。

4、领导者良好的素质,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

政治素质。(是领导者的首要素质)

“三讲”:指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

基本要求: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②要有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③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法律素质。(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基本要求:①掌握基本法律知识。②具有法治意识。③严格执法,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知识素质。

基本要求:①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②合理的知识结构。③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能力素质。(领导者素质的核心)基本要求:①预测和决断能力。②组织指挥能力。③交际协调能力。④应变创新能力。 品德素质。

基本要求:①崇高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人格。②勤政为民,公正廉洁。③坚持真理,弘扬正气。身心素质。 基本要求:①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②有健全的心理素质。 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特点:整体性、相

关性、适应性、目的性、稳定性。合理化的重要意义:①有利于实施系统的集体领导。②有利实施创造性的领导。③有利于实施高效能的领导。 ④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旺发达。合理的领导集体素质结构包括: ①梯形的年龄结构。②协调的气质结构。③合理的知识结构。④互补的智能结构。优化的途径与方法:转变观念(前提)、改革完善干部管理制度(保障)、开发人才资源,搞好后血备队伍建设(重要源泉)。

被领导者特征:服从性、受动性、对象性、源泉性、不担任职务或担任较

低职务。好的被领导者的要求:服从案所付出代价相对较小、所承担的风领导、支持领导、监督领导。 险相对较小、所产生的副作用相对较地位与作用:被领导者是领导者的对小。

应面、起着产生与选择领导者的根本评选方案的方法:经验判断法、数学作用、对领导效能起决定作用。 分析法、试验法。⑷实施方案,完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对立统一关决策。

系、受到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领导科学与艺术}j经典小抄一条件的制约、社会主义社会里,二者分.doc{领导科学与艺术}j经典小抄只是分工的不同,他们的关系是:相一分.doc 互信任、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相互

转化、相互监督。

领导的职能一般职能:引导、指挥、组织、协调、监督、教育。基本职能:决策、用人、思想政治工作。 地位:

1、领导职能是确定合理的组织机构、实现领导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2、领导职能是领导活动科学化的依据。

3、领导职能的实现情况是检验领导活动结果的依据。决策(领导者首要的基本职能)

决策活动的基本特征:针对性、目标性、实施性、选择性、优化性。 决策分类:⑴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⑵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⑶最优决策和满意决策。⑷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⑸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 模式:理性决策的模式、渐进决策的模式、综合决策的模式。在领导工作中的地位:⑴决策是领导者首要的基本职能。⑵决策是贯穿于领导过程始终的活动。⑶决策是领导者履行各项职能的基础。⑷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领导事业的成败。

科学决策基本标准:⑴具有准确的决策目标。(非标准)⑵决策的执行结果能够实现确定的目标。(非标准)⑶实

现决策目标所付出的代价小。(优劣标准)⑷决策执行后的副作用相对少。(优劣标准)基本原则:客观原则、信息原则、预测原则、程序原则、可行原则、选优原则、“外脑”原则。、程序:⑴明确问题,确立目标。决策目标的订定满足的检验标准:目标是有的放矢的、目标是具体的、目标是系统的、目标是切实可行的、目标是符合规范的。⑵集思广益,拟定方案。拟定备选方案的两个阶段:轮廓设想、细部设计。⑶分析评估,选择方案。 评选决策方案的标准:是否能够实现决策目标(第

一、主要标准)、实施方

第4篇: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设计复习提纲参考答案

一、填空

1、一般认为,教学方法指的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 ),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 ),是(教 )的方法和(学 )的方法的统一。

2、小组合作学习于(70 )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

),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

3、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 ),在课堂教学中主导教与学的方法和过程,也是教学的(出发点 )和(归宿 )。

4、传统的科学教学目标一直以(认知 )为中心,教师大多关注怎么教可以提高(知识 )与(技能 )的达成度,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方法 )(情感体验 )等。

5、探究法的基本程序有(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制订计划、(观察实验制作 )、收集整理信息、(进行解释 )、表达与交流。

6、科学中的实证意识即(科学是讲求证据的,科学的结论可以经得起证实,也经得起证伪 )。

7、“示范—模仿”教学法属于与(习得动作技能 )有关的教学方法。

8、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

)、组际( 竞争

)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 )、( 生生

)之间的多向交流。

9、小学科学课以探究为核心,探究即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 ),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

10、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 ),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

)和(科学习惯 )。

11、逻辑思维就是(科学都是符合逻辑的,科学的结论经得起实证的检验,也经得起逻辑的检验 )。

12、质疑精神是指( 科学是没有尽头的,它在不断的质疑过程中向前发展 )。

13、教学方法的施动者包括(教师 )和(学生 )。

14、小组合作学习是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

)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合作 )精神和(竞争 )意识。

15、教学目标一般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 )、(课时目标 )。

16、科学课程资源,广义地说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 )。

17、合作学习中我们一般需要制订(独立思考 )、(分工合作 )、(交流

)等规则。

18、关于探究的类别,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把它分为三种:一是(科学探究 );二是(基于探究的教学或以探究为本的教学 );三是(以探究为本的学习 )。

19、英国学者将教学方法定义为:教师为促进学生的(学习 ),组织全班学生,向学生进行(讲解 )与应用(教学媒介 )时所采用的各种方法。

20、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目标 )的手段,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依据教学的(目标 )和(内容 )而定。

21、教学方法是(教 )的方法与(学 )的方法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22、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家(克拉克 )和(斯塔尔 )把教学方法定义为: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而组织和使用(教学技术 )、(教材 )、(教具 )和(教学辅助材料 )的方法,分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两部分。

23、探究式学习的一般步骤是选择问题、(提出假设 )、(实施探究 )、解释结论、评价反思。

24、知识发现式探究式学习,就是要学生亲历知识“发现”的过程,主动参与知识构建。其一般程序是:从已知的学习内容出发→(收集信息 )→处理信息→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

25、按学生获得的信息的来源分类,演示法、观察法属于通过(直观

)途径获得信息的方法。

26、对于科学本质的界定,就小学科学课而言,它从( 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三方面体现科学本质。

27、课时教学目标设定时应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 )来表述。

28、20世纪80年代苏联对教学方法定义为:为达到教育目的而调整 (教师 ) 和 (学生 )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

29、按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导活动分类,讲授、谈话、演示属于以(教师的传授 )活动为主的方法。 30、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方式有:(问题讨论式 )、知识发现式、(实验探求式 )等。

31、语言传递法、直观显示法、实践操作法分别是以 (语言 )、(视觉形象 )、(动觉刺激 )为信息载体的。

32、《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科学探究 )、(科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

33、《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科学素养 )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34、(情境 )教学法、(暗示 )教学法属于与调节情感活动有关的教学方法。

35、探究式学习的一般步骤:(选择问题 )、提出假说、( 实施探究

)、解释结论、评价反思。

36、科学探究是(科学家 )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科学探究也指( 学生 )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

37、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订(规则

)。组织教育活动的规则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简洁

)越好。

38、教学目标一般包括(课程目标

)、(单元目标 )和课时目标三层次。

39、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

)、( 学生实际

)和( 教学环境

)条件等,选择有( 价值

)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40、所谓异质小组,表现为小组成员在( 性格

)、成绩、(能力

)、家庭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和互补性。

41、小组合作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

)行为,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 合作

)意识。

42、科学探究的可操作性原则是指:所选择的问题要具有( 可操作 )性,即选择问题要适合自己的( 实际

),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解决。

43、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

)学习或开展( 全班

)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 小组合作学习 )。

44、合作学习不是自己不用动脑筋,大家一块儿解决问题,学生应在自己( 独立思考

)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获得最大的发展。

45、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期望达到的(结果 )和(标准 )。

46、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 )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 互助性

)学习。

47、合作教学的关键是科学组建学习小组。组建学习小组首先遵循( 组内异质

)、( 组间同质

)的原则。

48、教学策略是建立在一定(对现实的教学活动的认识)之上,为实现( 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制定的教学方案。

二、简答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涉及哪三方面?

科学探究、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怎样才能使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

(1)、科学建组,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2)、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重培养规则意识

(3)、小组合作学习切忌流于形式 (4)、把握契机 激发兴趣 (5)、有效调控,促进合作竞争的良性运行

3、《教育大辞典》对教学方法的定义作出了哪两种解释?

①某种教学理论、原则和方法及其实践的统称。可运用于一切学科和年级。②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

4、判断课堂生成教育资源是否有益的标准是什么?

课堂生成教育资源是否有益的标准有:

(一) 应遵循以下原则:(1) 开放性原则(2) 经济性原则(3) 针对性原则(4) 个性化原则

(二) 应有利于学生的科学探究,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

5、教学方法按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导活动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类?

第一类:以教师的传授活动为主的方法,如讲授、谈话、演示等。

第二类: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的方法,如读书、讨论、实验、实习作业、研究等。

6、交流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交流?

(1)表达自己的见解(2)尊重别人的发言(3)小声交流

7、教学方法按学生获得的信息的来源分类可以分为哪三类?

第一类:通过语言途径获得信息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等。

第二类:通过直观途径获得信息的方法,如演示法、观察法等。

第三类: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信息的方法,如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研究法等。

也有人以语言、视觉形象、动觉刺激为信息载体,依次分得与上述相同的三类:语言传递法、直观显示法、实践操作法。

8、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指哪些?

知识水平、实验技能、学习兴趣、发展水平等

9、为什么课时目标设定时要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

应获得怎样的知识,形成怎样的技能,产生哪些行为,这是目标的基本成分。目标行为应该是可观察到的,必须用能精确、具体地描述行为的动词来表达。

10、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有哪些方面?

有六个方面:①教学任务;②教学内容;③教学允许的时间;④学生的实际情况(知识水平、实验技能、学习兴趣、发展水平等);⑤教师本人的特色(善写、善说、善于用实验说明问题等);⑥学校的教学设备和经济状况。

11、什么是预设与生成,它们有怎样的关系?

预设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目标、有计划的预先设计,从而使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生成指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发展状况,包括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教师对预设的调整。

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具有对立统一的发展关系。如何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从教学的角度看,就是要消除对立,保持统一,从认知角度来看,就是要使教学预设转化为生成。

12、《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对常识大纲有哪些突破?

(1)、更加注重学到知识的学以致用,强调应用于日常生活,并养成习惯。(2)、强调用科学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学会科学探究。(3)从保护和发展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出发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与情感,而不是简单地归属思想品德教育。(4)、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资源、关心科技新发展等现代科技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13、当前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方法存在哪些不合理现象?

(1)、教学方法的运用单一化。(2)、教学方法的运用不恰当。(3)、教学方法的运用不灵活

14、小组合作学习率先兴起于美国,它的基本做法是怎样的?

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

15、我们选择有结构的材料,怎样才能防止误导学生?

(1)确定材料有必要,接着就要考虑准备的材料有没有问题。去掉有争议的材料。(2)因材料而引起学生过多的关注无关现象。(3)材料是否最有利于学生认识。

16、什么是实验探索式学习?

实验探索式探究式学习,就是借助实验、调查等手段来解决“未知”问题,其一般程序是:针对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实验—>实验操作(或不直接操作)—>分析实验数据(或预设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17、在小学科学课材料准备中,后续材料有什么作用?

后续材料可以循序渐进地增加问题的复杂性,并使学生在逐渐复杂的问题中思维活动步步深入,步步推进,继而给人以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动力,促使学生去进一步发现。

18、只有让学生置于互动式的合作学习氛围中才能实现有效的合作,那么教师可以从哪几方面关注学生的互动?

① 关注学生的表达 ②关注学生的倾听

19、探究式学习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基本特征:以提出(发现)问题作为探究学习的开始;以科学探究活动作为学习的主要形式;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与认识作为基础来建构知识;以事实和证据作为科学解释的依据;以合作学习作为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以全方位的开放作为探究学习的前提;以探究的过程作为评价的主要对象。从学习方式的层面来看,探究式学习也是一种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方式。

20、科学探究中为什么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倾听?

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可以使学生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

21、科学探究中为什么要强调“教师倾听学生”?

通过倾听学生,教师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学生经验背景中已经拥有和仍然缺乏的东西,从而判断学生理解到的深度,并决定需要由教师补充哪些介绍;通过倾听学生,教师能准确地判断学生们是否已基本充分交流完他们所能想到和理解到的一切,从而果断地决定在何时介入讨论,以何种方式介入;通过倾听学生,教师还能对各学生的理解水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判断由教师分析深入到什么程度是在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的。

22、概念辐射的材料结构性有哪几种呈现的方式?

(1)、材料所揭示的现象是递进关系,最后形成概念。(2)、材料所揭示的现象是同一个概念。

23、小组合作学习与班集体教学相比有什么优势?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习者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合作中的倾听、分享、交流、互助与反思,扩展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网络,改善了师生的双向信息和情感沟通,从而在教学中构建了立体动态的沟通途径。

24、探究教学中如何关注“儿童的问题”?

首先要关注真正来自儿童和属于儿童的问题,要注意了解儿童最关注和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其次要关注对学生自己的问题的探究,并允许学生对问题先自主进行一些非指导性探究,通过探究满足学生求知欲。

25、为什么要强调让学生充分经历、体验探究的过程?

探究过程本身不仅可以使儿童的思维受到最好的锻炼,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培养的主要途径。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曲折与迂回、成功与兴奋,这其中的许多感受和体验是他们理解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而且也只有这样的亲历过程,儿童才能真情地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价值之美。

26、探究式教学要求的材料结构有哪几种情况?

(1)、因探究式教学模式而安排的材料结构。(2)、根据探究式教学特点安排的无关因素研究的材料结构。

27、组建学习合作小组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28、教师指导下的科学探究应该把重点放在哪些方面?

放在以下4个方面:

1、通过探究满足学生求知欲;

2、通过探究获得关于身边世界的理解;

3、通过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初步习得科学方法;

4、逐步获得对科学探究本身及科学本质的理解。

29、有结构的材料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哪些作用?

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激励学生主动探索、锲而不舍的求知欲望。

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科学实践和探究活动过程中建构认识,学习和掌握知识,形成科学概念。

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教材中的知识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搜集资料、获取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有助于心理的沟通、交流、领悟、感应和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和共同责任感,有利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形成。

30、小组合作学习有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1)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2)小组成员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3)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4)有效地解决组内的认知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5)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从而来解决问题,理解知识。

3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规定小学科学课的总目标是什么?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和行为习惯和科学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 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发展。

32、小学科学课三维目标的内在关系是什么?

“科学探究、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三、辨析

1、“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科学课中每堂课必须要进行探究。

错。科学新课标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但我们也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方式,科学课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来恰当选择教学方法,而没必要每堂课都采用探究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2、科学新课程提倡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传统的讲授法完全可以摒弃。

错。科学新课程提倡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但不等于摒弃传统的讲授法。因为学生的主动学习仍需要在教师的组织与引领之下进行,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而教师在对学生的指导过程中,传统的讲授法有时依然显现出了简便有效的优点,因此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摒弃。

3、科学探究活动的程序中的每个环节,在具体操作时一个都不能漏掉。

错。探究活动有侧重,有时某个环节可省略。

4、在讨论、辩论活动中,教师不必多干预,可以让学生尽情的展开讨论,效果更好。

对。

5、探究的出发点是人类对自然的好奇心,探究的基础是人类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探究的过程是曲折坎坷的,探究的结果有成功,但更多的是失败或者出乎意料的。

对。

6、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对。

7、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整个学习过程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保护学习的好奇心,使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方法。

对。

8、不成功的探究更可以成为学习的资源,分析不成功的原因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在对照成功和失败的过程中,探究活动同样也能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既可以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也能进行面对失败的情感教育。

对。

9、为了体现探究活动的开放性,一位老师在上《磁铁》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磁铁的性质。为多个小组分别提供了多种开关的磁铁都两块、游戏棒、纸片、铁钉、玻璃、塑料、回形针、牙签等材料,然后说:“同学们,接下去让你们自由玩磁铁,但在玩中要有所发现磁铁的特性,待会儿我们看看哪组发现的最多。”于是,给了学生们足够的时间玩磁铁。你认为这位教师选取这样的教学方法合理吗?为什么?

不合理。这是放任自由缺乏监控,探究目的性不明确,没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0、选择有结构的材料应注重启发性、趣味性、后继性和层次性。

对。

11、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所在社区没有联系。

错。社区与家庭是科学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12、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以后小学生玩电子宠物就够了,没有必要亲手饲养小动物。

错。玩电子宠物与亲手饲养小动物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替代不了。

13、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家庭没有联系。 错。家庭是科学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14、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要尊重事实,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对。

15、教师为满足特定教学过程的需要开发的课件也是一种课程资源开发。

对。

16、《摆》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能够自己动手做一个摆。对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够搜集数据来验证自己的假想。

(2)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知道影响摆快慢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意识到搜集证据、验证假设的重要性。

对.

四、观点论述

1、小学科学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如何突出“科学味”?

小学科学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科学的本质,要体现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的特点。即: 一是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二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三是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2、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整合科学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科学探究、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给学生一个探索的过程,通过亲历某些科学探究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体验、感悟、最终内化。教师必须挖掘教材中活动的科学内涵和教学内涵,重新设计一系列有结构的活动来构建课堂,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好各种相关的情景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开展活动,才能达到既学会知识与技能,又培养智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目的,最大限度让三维目标在教学中得到整合。

3、如何面对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教育资源?

生成性资源指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形成课程资源,这是一种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有直接关系的课程资源,这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及其教学的新的理解,包括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的创造性理解,特别包括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和学生的交往(互动)而产生的对课程及其教学的师生双边影响,它们是教师实施课程,实现课程目标的非常重要而有效的课程资源.

面对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教育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开放性原则 (2) 经济性原则 (3) 针对性原则 (4) 个性化原则

4、从教学目标入手,比较《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和常识大纲,它们有什么不同?

传统的常识教学目标一直以认知为中心。教师大多关注怎么教可以提高知识与技能的达成度,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情感体验等,缺乏对学生的发展的整体关怀。

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目标的科学教学中,由于教学目标的多元性,除了书本知识的学习,还包括科学方法与技能的训练,科学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这类目标学生不可能通过简单地记忆、模仿性操练而达到,而必须是通过亲历某些科学探究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体验、感悟、最终内化的结果。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与大纲比有许多的突破,

1、更加注重学到知识的学以致用,强调应用于日常生活,并养成习惯。

2、强调用科学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学会科学探究。3从保护和发展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出发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与情感,而不是简单地归属思想品德教育。

4、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资源、关心科技新发展等现代科技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5、 “倾听教育”,强调不仅要让“学生倾听教师”,更强调首先要“教师倾听学生”,而且在探究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间的相互倾听),请你谈谈你是怎样来认识“倾听”的?

通过倾听学生,教师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学生经验背景中已经拥有和仍然缺乏的东西,从而判断学生理解到的深度,并决定需要由教师补充哪些介绍;通过倾听学生,教师能准确地判断学生们是否已基本充分交流完他们所能想到和理解到的一切,从而果断地决定在何时介入讨论,以何种方式介入;通过倾听学生,教师还能对各学生的理解水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判断由教师分析深入到什么程度是在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的。

6、试论述在科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有效调控,促进合作竞争的良性运行?

(1)、有效引导,确立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关系。(2)、有效引导,保证小组合作活动正常开展。(3)、积极评价,优化合作竞争的后续性

7、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除了文中提到的8点建议:(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3)老师应具备材料结构性意识;(4)教师应树立角色意识。除此之外,你觉得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应注意什么?并谈谈你的看法和体会。

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正确处理众多探究的问题。

2、正确处理探究的开放性与学习上时空的封闭性之间的矛盾。

3、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

9、许多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用于课堂教学。但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许多误区,你认为存在着哪些误区?选取一个谈谈怎样才能走出误区?

几个误区: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放任自由缺乏监控;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合作过滥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等等。

10、我们必须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只是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一种常用的、重要的组织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但现在不少教学存在着滥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试阐述什么样的学习内容、什么样的情况下适宜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

)学习或开展( 全班 )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 小组合作学习 )。

11、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关注些什么?

1、 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基础。

2、 关注合作中的互动。①关注学生的表达②关注学生的倾听

3、关注合作后的效果。

12、按照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只要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都是科学探究活动。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告诉我们,探究学习的重点不在探究的操作方法以和操作技能上。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时,不必追求科学家探究的水平,在科学探究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技能上不必要求过高,这也不是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重点。当然也不能满足于儿童自发探究的水平,而应当着眼于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提高。具体说来,教师指导下科学探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以下4个方面:(1)通过探究满足学生求知欲;(2)通过探究获得关于身边世界的理解;(3)通过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初步习得科学方法;(4)逐步获得对科学探究本身及科学本质的理解。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探究过程,并通过自己的反省与思考,从亲身体验中获得对探究特征的深刻认识。

13、关于探究的类别,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把它分为三种:一是“科学探究”;二是“基于探究的教学或以探究为本的教学”;三是“以探究为本的学习”。请你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这三类探究中某一种探究的认识。

“以探究为本的学习”,把探究看成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

14、为什么课程资源开发应坚持开放性原则?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以开放的心态尽可能开发与利用有益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开放性包括类型的开放性、空间的开放性和途经的开放性。类型的开放性是指不论什么类型、形式存在的课程资源,只要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都应是开发与利用的对象;空间的开放性是指不论是校内的还是校外的,城市的还是农村的,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只要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都应加以开发与利用;途经的开放性是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应局限于某一种途经或方式,应探索多种途经或方式,并且能够尽可能地协调配合使用。

15、教育专家提出:“听”会忘记,“看”会记住,“做”才会理解。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要点:①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科学课中教师应该提供学生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16、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相匹配,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要点: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方法既包括教的方法,也包括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方法,教学方法是师生相互联系的一种方式,其联结点在于教师。教学方法必须体现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上,教师起主要的控制作用,这种作用又受制于学生的学法,教法和学法是相互依存、共同促进的。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相匹配。

17、探究问题的设计应首先关注“儿童的问题”,面向生活,面向社会。请你根据下面的案例,谈谈你对王老师处理方法的观点,并说说你打算如何来处理?

第一节课还在下雨,第二节时就停了。凸凹不平的地面上出现一些小水洼。刚刚做完课间操的一群小学生蹲在花池旁,热烈地议论着什么。还有几分钟就要上第三节课了,教小学科学的王老师从工具库中提着一大包下节课要用的教具朝教室走去。经过花池时发现他的学生还未进教室,他低头一看,原来他们正对草丛中的两条蚯蚓感兴趣。

“他们为什么从泥土中钻出来了?”

“是因为缺氧。下雨时,小鱼也会从水中探出头来呼吸。”

“或许是准备搬家。不是蚂蚁下雨前要搬家的么。”

“现在的雨都是酸雨,把土都给腐蚀了,蚯蚓在土里呆不下去了。”

“土里有空气,下雨后土里灌满了水,没有了空气,蚯蚓憋得慌。蚯蚓不喜欢太湿的地儿。”

“他们出来让雨给他们洗个澡。”

王老师一看表,马上就要打上课铃了。他招呼同学们进教室准备上课,这节课他将与同学们一起探究“声音的产生”。他很高兴同学们对自然界保持着的积极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遗憾的是,涉及蚯蚓的探究是在下一学期探究“动物与环境”的一课中。在那一课里,将引导学生主要探究“蚯蚓适于生活在什么环境里?明亮的地方还是阴暗的地方?潮湿的地方还是干燥的地方?”

作为教师,他还没有随意改动教学进程的权利,否则在上级进行教学检查时就可能受到批评。走进教室时,他发现同学们仍在小声地议论着蚯蚓的事。因此,他上课时不得不把同学们的探究兴趣从蚯蚓上移开,转到本课的探究题目上来。不过他对同学们说:

“我刚才已经注意到同学们对蚯蚓的兴趣,对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下学期研究,你们可以把今天的发现记下来,日后会用得到。不过,这节课,老师打算与同学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

在本案例中,学生探究蚯蚓为什么从雨后的泥土中钻出来的兴趣相当浓厚,以致走进教室后仍在小声地议论。案例中的王老师虽然关注了学生对蚯蚓提出来的一系列问题,而且告诉学生把发现记下来以便日后研究,但是他还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没有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学生需要什么,而是让学生去探究教学进程中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教师应该有权随时调整教学计划,可以随时插入临时性的单元或课题。一学期多数探究主题将是预先确定或设计的,但应该允许少数例外。

我们的课程首先就要关注这些真正来自儿童和属于儿童的问题,教师要注意了解儿童最关注和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教师应该是关注对学生自己的问题的探究,并允许学生对问题先自主进行一些非指导性探究,而不应该对学生说:“对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下学期探究。”也不应该总是对学生说:“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是„„,你们刚才提到的那个问题以后再说。”

因此,教师首先应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以此作为设计课程时选择探究主题和安排主题顺序的基础之一;第二,每学期都应留出一些“自由探究时间”,供学生探究他们自主提出的问题;第三,日常的课程设计应该根据儿童的即时兴趣做出适当的及时的调整。还可以每学期末集中安排一些课时,与学生一起,通过观察、实验或查资料,共同来探讨一些“学生的十万个为什么”。

五、案例分析

1、在《奇妙的指纹》一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提想研究的关于指纹的问题时,学生提出了以下的问题,假如是你在执教这一节课,你接下来会如何处理,请你写出处理的设计过程。

生1:人为什么会有指纹?

生2:为什么指纹是一圈一圈的? 生3:为什么我的指纹不一样? 生4:为什么透明胶可拓印指纹? 生5:指纹有什么用?

生6:怎样才能去掉人的指纹?

生7:人的指纹从出生到长大会发生变化吗? 生8:动物有指纹吗?

生9:为什么指纹可以帮助警察破案?

生10:除了书本上介绍的3种指纹外,还有没有其他形状的指纹? 生11:人拿过东西后为什么会留下指纹? 生12:双胞胎的指纹是不是一样的?

„„

答:

(一)学生整理、筛选和确定研究问题

(二)亲历过程:拓印指纹

(三)生生互动:研究指纹

(四)汇报交流,体验成功

2、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树立自己的“角色”,请你结合下面这个案例从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探究的一般步骤谈谈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如何把握教师的指导作用?

一节题为《液体》的小学科学课上,老师顺次安排了以下几个探究活动: (1)要求学生用老师提供的三种液体在斜面上赛跑; (2)让学生把几滴蜂蜜倒入半杯水中,搅拌并观察; (3)要求学生把几滴金龙油倒入半杯水中,搅拌并观察;

(4)让学生把一些洗洁精倒入活动3的烧杯中,搅拌并观察。

其中的每个活动都是由教师先讲清活动主要过程和要点,学生再操作。 教学现场的情景是:全班学生兴致勃勃,个个忙于实验,操作;老师则忙于控制每个活动的时间,并让学生起来展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操作的方法。看起来,场面非常热闹,每个学生都在自主参与,每个学生都在动手实践,而且课堂的活动内容也很丰富。

答:(1)、恰当地对待学生活动中碰到的问题。不是说一定要把学生活动中碰到的问题先交代清楚才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

(2)、辨证地处理探究的开放性与学习上时空的封闭性之间的矛盾。高效的知识获得的过程并不一定是高效的探究过程。

(3)、理性地看待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科学探究。教师要指导学生获得探究过程中的体验。

3、以下是一位教师在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中的一个片段实录,请你从教师如何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方面谈谈你的认识。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胡萝卜、卵石等11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你觉得物体的沉浮可能和什么有关?

生1:和物体的不同材料有关。

师:很会动脑筋!如果我们不去考虑它的材料因素,可能和什么有关? 生2:可能和物体的大小有关。大的物体沉,小的物体浮。

师:那你的意思就是“大沉小浮”?(师板书:大沉小浮)这个结论正确吗?(师板书?)

生齐说:正确。

师:在没有验证以前,我们暂不要妄下结论。想一想,除了可能和大小有关外,还可能和什么有关?

生3:可能和重量有关。重量重的沉下去,重量轻的浮上来。 师:哦,和重量又发生关系了,重沉轻浮。(师板书:重沉轻浮)这个结论正确吗?(师板书?)

生齐:(迟疑,声音略轻)正确。

师:认为两者都正确。下面我们一个一个来研究,请看大屏幕,老师用电脑把这11种物体的大小给排出来了,请一个同学根据刚才的观察记录把这11种物体标上沉(↓)浮(↑)记号。(一学生根据小组观察记录操作电脑)

师:你发现了什么?(生踊跃举手) 生4: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没有关系! 师:应该说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生纠正重复)

生5:胡萝卜最大,在水中是浮的;卵石比它小,在水中是沉的;可牙签最小,却又是浮的,所以说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的大小没有关系。

师:你说得真仔细。就是说“大小无关”了? 生齐肯定:对。(师跟着“大沉小浮”后面板书“大小无关”) 生6:那只有和轻重有关了。

师:是么?老师用电脑排出它们的轻重,你来标出它们的沉浮记号。(电脑自动按从重到轻排出顺序,生操作电脑标沉浮)

师:你发现什么了?(生又踊跃举手) 生7:和轻重也没有关系。„„

师:奇怪了,物体的沉浮看起来居然和大小、轻重都没有关系。那到底和什么有关系?小组讨论一下。(学生看似激烈地讨论了2分钟)

师: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到底和什么有关? (学生面面相觑,无人举手,沉默半分钟)

师: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真的和它的大小、重量没有关系吗?(学生还是沉默)

生8:老师,我觉得还是和轻重有点关系的。 师:对呀,在什么情况下和轻重就有关系了呢?比如说,统一一个标准„„ 生8:大小一样。

师:好,老师这儿有5个大小一样的乒乓球,把它们放入水中,你推测一下,沉浮可能是怎样的?„„

答:要注意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指导”的结合。“自主探究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放手也不等于放弃指导”,探究学习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适时有效的指导,从而使学生的自主探究不断的“从漫无目的的发问到选择性的提问”,“从自发的行为逐渐到井然有序的活动”,促进学生探究水平的不断提高。

4、《豌豆荚里的豌豆》课堂教学片段 师:刚才我们同学都说到这两种果实里的种子不一样,如果我们要把黑板上的小问号去掉,该怎么办?

生:解剖,剥开„„ 师:要剥开我们得注意,这些果实里头的种子宝宝呀都是一个一个小生命,我们要怎么剥才不会伤害到它们?

生:我觉得应该从柄开始。 生:动作要轻轻的。

师:我也建议大家,可以先把豌豆荚的柄拉下来,这条丝先把它拉下来,再剥开。这时候我们可能会更容易,而且这时候的种子宝宝不要让它到处满地洒,老师给你准备的这张纸巾可以摊开,在这张纸巾上把它剥开。但是油菜荚更加细嫩,你们特别要小心,我建议大家可以从尾部开始,大家可以看看,这尾部是没有种子的。

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把豌豆荚和油菜荚小心剥开;教师巡视指导。(如果拉不开,可以从这边上小心的剥开,尽量不要伤害到里面的种子宝宝。老师给你的仅仅是建议,不一定要完全按照老师的方法去做;我想你们自己动脑子肯定能够找到更好的办法。)

剥开后学生不断发出惊叹!对他们来说是第一次看到两种果实里的种子宝宝。

师:谁找到了它们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你来告诉大家。

试结合上面的教学案例说说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如何恰当的发挥指导作用?

答: 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就要做认真的准备,可以先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这节课(或者这个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2)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4)小学科学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要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所选择,从而避免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课中,当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更不是干自己的其他事情,而是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进程,讨论的焦点等等,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作好充分的准备,担负着更大的管理和调控的职责。

5、《淀粉的踪迹》中淀粉和滑石粉的比较片段。

师:同学们看一下桌子上,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其中有两袋粉末,关于这两袋粉末,你有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师:看来大家对这两袋粉末到底是什么很感兴趣,今天老师带来的一袋是淀粉,另一袋是滑石粉,(板书:滑石粉、淀粉)可是老师忘了贴上标签,你们能把这两袋粉末区分开来吗?

师:你们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指名说) (学生分组动手观察) (汇报交流)

师:你们用什么方法?初步判断的结果是什么?

师:刚才我们用看、摸、闻等方法有了两种初步判断,那么哪种判断对呢?你们还有什么办法加以证明?引出用实验方法。

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方法:分别从两袋里取出一些粉末,放在纸上,再滴入碘酒,仔细观察,你们会有什么发现,实验时当心把粉末弄到桌上。 (学生分组动手实验) (汇报实验发现,教师记录结果)

试结合上面的教学案例说说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答:使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 (1)、把握“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定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规范“小组合作学习”的行为,营造合作的良好氛围。 (3)、形成“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

6、在教学《观察蚂蚁》一课时,老师课前让学生带来了蚂蚁,可刚上课不久,有一位学生不小心打翻了装有蚂蚁的盒子,蚂蚁倒了一地。这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处理:

方式一:老师对这位学生进行了批评,并且制止他抓蚂蚁,让他与其他带蚂蚁的同学一起观察,然后继续顺利地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教学„„

方式二:老师没有指责,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捉。这时有的学生努力地去捉东奔西跑的蚂蚁,满头大汗但却一只也没有捉到;有的轻易就捉到了两三只;有的学生用放大镜在地上就展开了观察;有的让蚂蚁在自己的手上爬;还有的和蚂蚁玩起了堵截的游戏„„

这两种教学方法你认为哪一种处理比较恰当,或者你是否还有更好的处理方法,请阐明你的观点。

答:方式一是比较传统也是大多数老师会采取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课堂显得井然有序,但学生可能发现不了蚂蚁的更多的特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得不到发展。方式二从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角度出发,比方式一处理恰当一些,教师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成为学生亲密的伙伴,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势必比较主动好学。当然,采用方式二特别注意的是不能忽视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抓蚂蚁,在地上观察蚂蚁,但教师要同时给予观察方法的指导,观察或游戏完了,还应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地研讨。

7、《植物的叶》一课教学中,老师利用植物叶的若干标本和图片,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得出:大自然中不存在两张完全相同的叶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表示怀疑。

生A:同样的一棵树上应该会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生B:这么大一个大自然,肯定有不少叶子是完全相同的。

生C:我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不信,我可以去找来。 „„

学生对老师的结论充满了怀疑。此时,老师并没有反驳,而是顺水推舟说:“看来还得继续研究,你们利用课余时间去找找看,下节课继续研究。

第二节课,学生们果真带来了许多植物的叶子。在经过观察后,确实发现班上所有的叶子没有完全相同。

为了要得出“大自然中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如此简单的结论,花如此大的时间和精力,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你认为值得吗?为什么?

答:值得。原因:① “事实胜于雄辩”,在第一堂课中,如果教师直接进行反驳,告诉学生结论,学生显然是不信服的,同时也把学生的后续探究活动给扼杀了,学生的思维也得不到拓展。② 学生去搜集树叶,比较树叶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观察探究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是十分有趣的,主动进行的。③ 在第二节课中学生通过搜集到的大量树叶的比较,自己得出了“大自然中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的结论,这比教师直接讲授效果更好。虽说为了要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花了比较大的时间和精力,但这种教学方法是十分可取的,它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比较、概括等多种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所倡导的“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主体”、“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等教学理念。

8、以下是一位教师在教学《看月亮》中的一个片段实录,说说这一课使用的教学策略, 并谈谈你对教学策略有什么新的认识? 激趣导入(略) 画月亮

师:看来,大家对月亮还挺熟悉的呢!那月亮到底是什么样子呢?(生都举起了手)

师:现在啊,老师不要你们说了,想让你们把心中的月亮画出来,行吗?(生:行!)

师:在下笔之前,听听老师的建议,也许对你们画月亮有所帮助!在每张纸上画一个月亮,想怎样画就怎样画。别忘了,要把月亮画得大大的!明白了吗?(4人一组,每组有10张24开的白纸)(生:明白了。) 师:好,那么我们快来画月亮吧!(生动笔画) 说月亮

师:一眨眼工夫,一个个月亮在我们手中诞生了!哎呀,画得多美呀!谁拿自己画的月亮到上面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呢? 生:我画的月亮是一个圆月,橘黄色的,这是月中时候的月亮,很亮很亮的。„„ 师:还有谁画的月亮与众不同?

生:我画的也是圆圆的月亮,不过,我的月亮上有许多环形山。„„ 生:我画的月亮是姜黄色的,很细很细,弯弯的,像一只小船,荡漾在银河里。„„ 生:我画的月亮只有半个,还有一半我们看不见了。

师:真好,我们好像看到了她画的月亮在对我们微笑呢!„„ 排月亮

师:我们的面前出现了这么多的月亮,同组小朋友互相看看,这些月亮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我画的月亮是满月,他们画的月亮有的是细细的,„„ 师:是啊,大家妙笔生花,画了这么多好看的月亮。„„

师:你们刚才画了这么多不一样的月亮,老师看得真有点眼花缭乱,那我们能不能按月亮样子变化的顺序来给它们排排队呢?

(学生分组把10个不同的月亮排起来,并在课堂上交流、讨论,有不同的意见) 看月亮

师:刚才,你们组说得头头是道,其他组的反驳也有根有据,那老师该相信谁呢?怎么办?大家出出主意吧! 生:做实验!

师:怎么做?是模拟实验还是„„ 生:实际看一看。

师:好,大家再讨论讨论:怎样看?晚上出来看月害不害怕?怎样克服害怕黑暗的心理?看多长时间?很长时间能不能坚持到底?怎样记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几个问题都落实了,下课)

答:这个教学片段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知识水平、实验技能、思维特点、学习兴趣、发展水平等)很好地采用了实验法和谈话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渲染氛围,萌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所以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和恰当运用教学方法,以使所采用的方法发挥最大的效益。

关于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有六个方面:①教学任务;②教学内容;③教学允许的时间;④学生的实际情况(知识水平、实验技能、学习兴趣、发展水平等);⑤教师本人的特色(善写、善说、善于用实验说明问题等);⑥学校的教学设备和经济状况。

第5篇: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试卷(附答案)

一、 填空

1、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

)。

2、水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缩小,水的这种变化叫做(

)。

3、阳光下,把一根木棒竖直插在地上,随着时间变化,影子的()和(

)都会发生变化。

4、波兰天文学家(

)提出“日心说”的观点。

5、(

)可以证明地球在自传。

6、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

)。

7、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昼夜交替变化时因为地球在(

)。

8、热总会从温度较(

)的一端传递到温度较(

)的一端,这种传热方式叫做(

)。

9、潜水艇是用改变自身的(

)来改变沉浮的。

10、古人用的水钟有(

)和(

)两种类型。

二、判断题

1、同一块橡皮不管切成大小如何,它的沉浮状况不会发生改变(

2、摆绳越长,摆动越快;摆绳越短,摆动越慢。(

3、铜砝码不管放在哪种液体中,它都是沉的。(

4、物体只要在水中,它都排开了一定的水量。(

5、沉在水底的物体没有受到浮力的作用。(

6、冷水在加热的过程中体积、重量都会增大。(

7、坐在向前行驶的车上,看窗外的物体都是移动的。(

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

)新 课标 第一 网

9、摆锤越重,摆动的速度越慢。(

10、体积相同的热水和冷水,重量也相同。(

三、选择题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A、由南向北

B、由西向东

C、由东向西

2、用钢铁制成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这是改变了(

) A、它的重量

B、它的体积

C、液体的浓度

3、要使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做法错误的是(

) A、做成空心的

B、消掉一半

C、绑在木块上

4、相邻两段铁轨之间的缝隙(

A、冬天大

B、夏天大

C、冬天夏天一样大

5、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计量时间的仪器叫(

A、日晷

B、浑天仪

C、滴漏

6、压瘪的乒乓球,浸入开水里烫一下,还能重新鼓起来,这是利用了( A、液体的热胀冷缩

B、固体的热胀冷缩

C、气体的热胀冷缩

7、下列金属中,会热缩冷胀的是(

) A、 铁

B、铝

C、锑

8、首先用实验证明地球在自传的科学家是(

) A、傅科

B、哥白尼

C、托勒密

9、沉在水底的水泥船,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是(

) A、浮力<重力

B、浮力=重力

C、浮力>重力

10、下列三个勺子,热传递本领最好的是(

A、铝勺

B、木勺

C、塑料勺

四、连一连 (1)

纸盒

气球 木块

沉入水底

石子 小刀

铅笔 橡皮

浮在水面

排球 泡沫

羽毛球 玻璃球

铅球 (2) 塑料

铝勺

传热快 铁锅

传热慢 木棒 课本

钥匙

五、简答题

1、把鸡蛋放入水中是沉入水底的,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它浮起来?

2、铁路的铁轨在连接处总是留出一条缝隙,这条缝隙的大小会变化吗?怎样的规律呢?

六、实验操作

为了证明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你有什么办法?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我需要的材料:

我的实验方法及步骤:

我的实验结论:

试卷答案:

一、

1、排开水量

2、热胀冷缩

3、方向

长短

4、哥白尼

5、傅科摆

6、北极星

7、自传

8、高

热传递

9、重量

10、受水型

泄水型

二、

1、∨

2、×

3、×

4、∨

5、 ×

6、 ×

7、 ×

8、 ∨

9、×

10、×

三、

1、B

2、B

3、B

4、A

5、A

6、C

7、C

8、A

9、A

10、A

五、

1、答:在水里放入盐。

2、答:有变化,冬天缝隙最大,夏天缝隙最小。

六、

我需要的材料:烧杯、热水、冷水、红水、胶塞、烧瓶、玻璃管、皮筋等。 我的实验方法及步骤:

1、 用红水注满烧瓶,瓶口塞入带有玻璃管的胶塞,用皮筋

标注玻璃管上红水的最高水位;

2、 将烧瓶放入冷水中,观察红水液面下降,用皮筋标注玻 璃管红水最高水位;

3、将烧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红水液面上升,用皮筋标注玻璃管红水最高水位。对三个皮筋的高度进行比较。

我的实验结论:在热水中水位上升,在冷水中水位下降,证明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第6篇: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及答案

一、我来填: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自西向东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自西向东。

2、我国古代把一昼夜分为 12 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 2 个小时。

3、我国采用的统一时间叫 北京时间 。

4、把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泡沫塑料块有一个______向上______的力,我们把这个力称为__水的浮力________。

5、一般物体在受热时体积___膨胀______,受冷时体积____缩小______,我们把 物体的这种变化叫做____热胀冷缩______。

6、物体的沉与浮与物体的___体积_____、__重量____、___材料___等因素有关。

7、热总是从__较热_______的一端向__较冷_______的一端传递。

二、我来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5分) ( × )

1、时间流逝的速度是有快慢的。

(√ )

2、货船从长江进入大海,船身会上浮一些。 ( ×)

3、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

4、冬天多穿衣服后身体感觉暖和了,是因为衣服里有很多热。 ( √ )

5、极地一年中有长长的白天或长长的黑夜现象。

( √ )

6、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里,会看到两边的树木、房屋在向后移动。 ( ×)

7、世界各地新年的钟声都是同时敲响的。

( ×)

8、钢铁造的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滚轴的作用是让车开起来更稳一些。 ( × )

9、物体在水中下沉,是因为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 ×)

10、乒乓球凹进去了,放在热水里泡一泡会重新鼓起来,是由于塑料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

11、午时三刻表示中午11点到下午1点。

√ )

12、相同的盐水要比清水重一些。

(√ )

13、大小、形状相同的物体,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 (√ )

14、铜砝码能漂浮在水银上。

( × )

15、冷水变热后,体积会变大,重量也增加了。

三、我来选择:(每题1分,共18分)

1、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是…………………………( B ) A、摆锤的重量 B、摆绳的长度 C、摆动的幅度

2、下面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 B ) A、北京 B、上海 C、乌鲁木齐

3、“傅科摆”可以证明…………………………( A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公转的同时自转

4、以下方法中,改变物体的( C ),不能改变物体沉浮状态。 A、自身的重量 B、体积 C、颜色

5、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叫做………………( C ) A、赤道 B、纬线 C、经线

6、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的仪器是……………………( A ) A、日晷 B、浑天仪 C、滴漏

7、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 B)

A、这些材料能生热 B、这些材料料是热的不良导体 、这些材料完全不传热

8、下面的( C )可以使马铃薯在水中浮起来。 A、往水里加盐 B、水倒掉一些 C、水里加纯净水

9、子夜是指( B )

A、晚上9点到11点 B、晚上11点到凌晨1点 C、凌晨1点到2点

10、水在变热的过程中,( C )没有发生变化。 A、温度 B、体积 C、重量

11、在金属的大家庭里,有两种金属是热缩冷胀的,它们是( B )。 A、银和水银 B、锑和铋 C、铁和铝

12、天文学家哥白尼的伟大著作是(A )

A、《天体运动论》 B、《天论》 C、《八十天环游地球》

13、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 A)来达到上浮和下沉。 A、轻重 B、大小 C、体积

14、一位同学做物体沉浮的实验时,把5个轻重相同的小球放入水中,发现有的小球是沉的,有的小球是浮的,然后他把小球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寻找物体沉浮的规律,这位同学可以证明物体的沉浮与( A )有关。 A、大小 B、轻重 C、形状

5、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正确的解释是( D )。

A、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B、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C、地球自转 D、地球围着太阳公转的同时也自转

16、一个物体放入甲水槽时浮的,放入乙水槽时沉的,说法是正确的是( B )。 A、甲水槽里装的可能是清水,乙水槽里装的可能是盐水 B、甲水槽里装的可能是盐水,乙水槽里装的可能是清水 C、甲水槽里装的可能是色拉油,乙水槽里装的可能是盐水

17、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之所以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 B ) A、地球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

B、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断 、地球自转的轴不断发生变化

18、下列物质中,( A )的热胀冷缩本领最强。 A、空气 B、水 C、铜球

四、我来连线(共8分)。 在清水中是沉的 蜡烛 马铃薯 橡皮 回形针 在清水中是浮的

木块 小石头 铁块 咸鸭蛋

五、我来解决:(共29分)

1、如图用一支蜡烛作太阳,用一只小地球仪从西向东绕蜡烛运转。当转到位置①,北半球阳光 直

射,是 夏 季;南半球阳光

斜 射,是 冬 季。(8分)

2、有一团沉在水里的橡皮泥,要想使它浮在水面上,你有办法吗?(6分) ①捏成碗状…… ②捏成空心球…… ③借助其他物体

3、一杯是盐水,一杯是清水,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想办法把它们区分开来。(9分) ① ② ③

4、在本学期中,你经历过的最感兴趣的研究活动是什么?通过这个活动你都有哪些收获?(6分)

卷二

一、我的填空(每格1分,共12分):

1、把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托的力,我们 把这个力称为____水的浮力__________。

2、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的 长短 和 方向 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3、通过我的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

摆长

有关, 与

摆幅

无关,与

摆重

无关。

4、写出人们在认识地球的历史过程中著名科学家的名字(至少三位):

5、我知道热胀冷缩的金属有 、 、 。

二、我的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 × )

1、同一时间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是一样的。 ( × )

2、天文学家哥白尼的伟大著作是《天论》 ( × )

3、时间流逝的速度是有快慢的

(√ )

4、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里,会看到两边的树木、房屋在向后移动。 (√ )

5、夏天自行车轮胎的气不能打得太足的原因是防止轮胎内的空气受热膨胀爆胎。 (√ )

6、当2008年8月8日晚上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时候,美国纽约的人们将会在上午通过电视直播观看到盛大的开幕式。

( × )

7、把大小不同的石块浸没在水中,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 ( × )

8、马铃薯在盐水中能浮起来,那么其他物体在盐水中也一定能浮起来。 ( × )

9、烘干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最后得到的白色粉末肯定是盐。 ( × )

10、水在任何时候都是热胀冷缩的。

三、我的选择(把合适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32分):

1、要使浮在液体上的马铃薯下沉,可以在液体中( B )。 A、 加盐

B、 加清水

C、 加糖

2、下面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 B )。

A、重庆 B、杭州

C、乌鲁木齐

3、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A )的。

A、向上 B、向下

C、四面八方

4、相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相比,最重的是( C )。 A、马铃薯

B、清水

C、浓盐水

5、( C )的出现,大大地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A、日晷

B、水钟

C、摆钟

6、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的工具是( A )。

A、日晷 B、浑天仪 C、滴漏

7、在金属的大家庭里,有两种金属是热缩冷胀的,它们是( C )。 A、银和水银

B、铁和铝 C、锑和铋

8、有经验的电工拉电线时,应该是( B )。 A、冬天的时候拉得松一些,夏天的时候拉得紧一些 B、冬天的时候拉得紧一些,夏天的时候拉得松一些 C、夏天和冬天拉得一样紧

9、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正确的解释是( D

)。

A、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B、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C、地球自转 D、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围着太阳转

10、相同体积的80℃的热水和20℃的冷水相比较,( C )。 A、两者一样重 B、热水重 C、冷水重

11、测得某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为50克,浸没在水中时的重量为35克,那么这个物体放在水中会( A )。

A、下沉 B、上浮 C、停在水中的任何深度的地方

12、在世界时区图中,每相邻的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 C )。 A、24小时 B、12小时 C、1小时

13、傅科是通过观察( B )而发现地球在自转的。 A、偏转

B、摆

C、水流

14、“地心说”理论认为( B )是宇宙的中心。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15、用一定量的橡皮泥做小船,把船的排水量做得大些,船装载的货物就会( A )。 A、多些

B、少些

C、不变

16、如图,小华从地球自转的方向中判断,认为A点表示意思有以下几种判断, 你认为( A )是正确的。

A、北极

B、南极 C、赤道

四、我的设计(共8分): 设计一个计时器。 要求:

(1)给计时器取个名字。 (2)写出制作该计时器所需材料。 (3)画出计时器的草图。

五、我的分析:(共38分)

1、这是一条呈“M”开头的铜条。在H点处用酒精灯加热。 (1)A、B、C、D、E、F各点上的蜡烛会先 后熔化。请写出各点处蜡烛油熔化的先后 顺序(6分):

①( C )②( D )③( B )④( E ) ⑤( A )⑥( F )

(2)针对这种现象,请作出你的解释。(4分) 热在固体中会从温度较高一端传向温度较低一端。

2、地球上各国新年钟声会不会同一时刻敲响,为什么?(4分) 不会。

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同一时刻的各地的时间不同。

3、用电茶壶烧开水,为什么水不能装得太满?(4分) 避免由于水的热胀冷缩而引起水烧开过程中溢出。

4、推测把塑料块分别放入清水、浓盐水和食用油中,它的沉浮情况会怎样?(1立方厘米的塑料块、清水、浓盐水和食用油的轻重 塑料块 清水 浓盐水 食用油 0.9克 1克 1.3克 0.8克 放入清水中 上浮 放入浓盐水中 上浮 放入食用油中 下沉

5、请你整理“地球的运动”这一单元的知识。(16分)

4分)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研究了: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主要有两种形式: 自转 公转

对地球两种运动形式的描述: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方式、方向、周期、特点) 24小时一周…… 一年一周……

天体东升西落 星座季节交替

判断地球运动的依据: 卫星观测 卫星观测

傅科摆…… 恒星周年视差……

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 昼夜 四季、极昼极夜

卷三

第一单元 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里,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 热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7、(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9、(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0、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1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12、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14、(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15、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6、(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17、(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第三单元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6、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8、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10、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11、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

12、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13、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

14、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16、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17、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18、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19、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20、(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第四单元

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3、(“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4、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5、(“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6、(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7、(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8、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9、(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10、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11、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12、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3、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4、(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其他的证据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15、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16、(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7、(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18、(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19、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有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实验)的多种现象。

20、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21、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昼夜现象),(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看上去(北极星不动)等。

22、(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卷四

一、我的填空(每格1分,共12分):

1、把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托的力,我们 把这个力称为____水的浮力__________。

2、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的 长短 和 方向 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3、通过我的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

摆长

有关, 与

摆幅

无关,与

摆重

无关。

4、写出人们在认识地球的历史过程中著名科学家的名字(至少三位):

5、我知道热胀冷缩的金属有 、 、 。

二、我的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 × )

1、同一时间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是一样的。 ( × )

2、天文学家哥白尼的伟大著作是《天论》 ( × )

3、时间流逝的速度是有快慢的

(√ )

4、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里,会看到两边的树木、房屋在向后移动。 (√ )

5、夏天自行车轮胎的气不能打得太足的原因是防止轮胎内的空气受热膨胀爆胎。 (√ )

6、当2008年8月8日晚上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时候,美国纽约的人们将会在上午通过电视直播观看到盛大的开幕式。

( × )

7、把大小不同的石块浸没在水中,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 ( × )

8、马铃薯在盐水中能浮起来,那么其他物体在盐水中也一定能浮起来。 ( × )

9、烘干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最后得到的白色粉末肯定是盐。 ( × )

10、水在任何时候都是热胀冷缩的。

三、我的选择(把合适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32分):

1、要使浮在液体上的马铃薯下沉,可以在液体中( B )。 A、 加盐

B、 加清水

C、 加糖

2、下面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 B )。

A、重庆 B、杭州

C、乌鲁木齐

3、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A )的。

A、向上 B、向下

C、四面八方

4、相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相比,最重的是( C )。 A、马铃薯

B、清水

C、浓盐水

5、( C )的出现,大大地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A、日晷

B、水钟

C、摆钟

6、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的工具是( A )。

A、日晷 B、浑天仪 C、滴漏

7、在金属的大家庭里,有两种金属是热缩冷胀的,它们是( C )。 A、银和水银

B、铁和铝 C、锑和铋

8、有经验的电工拉电线时,应该是( B )。 A、冬天的时候拉得松一些,夏天的时候拉得紧一些 B、冬天的时候拉得紧一些,夏天的时候拉得松一些 C、夏天和冬天拉得一样紧

9、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正确的解释是( D

)。

A、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B、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C、地球自转 D、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围着太阳转

10、相同体积的80℃的热水和20℃的冷水相比较,( C )。 A、两者一样重 B、热水重 C、冷水重

11、测得某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为50克,浸没在水中时的重量为35克,那么这个物体放在水中会( A )。

A、下沉 B、上浮 C、停在水中的任何深度的地方

12、在世界时区图中,每相邻的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 C )。 A、24小时 B、12小时 C、1小时

13、傅科是通过观察( B )而发现地球在自转的。 A、偏转

B、摆

C、水流

14、“地心说”理论认为( B )是宇宙的中心。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15、用一定量的橡皮泥做小船,把船的排水量做得大些,船装载的货物就会( A )。 A、多些

B、少些

C、不变

16、如图,小华从地球自转的方向中判断,认为A点表示意思有以下几种判断, 你认为( A )是正确的。

A、北极

B、南极 C、赤道

四、我的设计(共8分): 设计一个计时器。 要求:

(1)给计时器取个名字。 (2)写出制作该计时器所需材料。 (3)画出计时器的草图。

五、我的分析:(共38分)

1、这是一条呈“M”开头的铜条。在H点处用酒精灯加热。 (1)A、B、C、D、E、F各点上的蜡烛会先 后熔化。请写出各点处蜡烛油熔化的先后 顺序(6分):

①( C )②( D )③( B )④( E ) ⑤( A )⑥( F )

(2)针对这种现象,请作出你的解释。(4分) 热在固体中会从温度较高一端传向温度较低一端。

2、地球上各国新年钟声会不会同一时刻敲响,为什么?(4分) 不会。

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同一时刻的各地的时间不同。

3、用电茶壶烧开水,为什么水不能装得太满?(4分) 避免由于水的热胀冷缩而引起水烧开过程中溢出。

4、推测把塑料块分别放入清水、浓盐水和食用油中,它的沉浮情况会怎样?(1立方厘米的塑料块、清水、浓盐水和食用油的轻重 塑料块 清水 浓盐水 食用油 0.9克 1克 1.3克 0.8克

4分) 放入清水中 上浮 放入浓盐水中 上浮 放入食用油中 下沉

5、请你整理“地球的运动”这一单元的知识。(16分)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研究了: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主要有两种形式: 自转 公转

对地球两种运动形式的描述: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方式、方向、周期、特点) 24小时一周…… 一年一周……

天体东升西落 星座季节交替

判断地球运动的依据: 卫星观测 卫星观测

傅科摆…… 恒星周年视差……

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 昼夜 四季、极昼极夜 卷五

一、填空

1.一个物体在水中,它都会受到______和_____这两个力。 2.热总是从较__的一端传向较__的一端,这样的方法叫做______。

3.做锅子里,我们把要烤的部分用热的_____来制作,手拿的部分要用热的_____来制作,制作保温杯应该用热的_____。

4.在古代,有一种用来计时的装置叫日晷,晷读作___它是根据____________的原理制作的。

5.通过研究我们知道,摆的快慢主要与______和______有一定的关系,与_____没有关系

二、判断

1.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沉在水里的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 2.物体浮在水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比它的重力要来得大。 3.羽绒服能产生热量,所以冬天大家都穿着它。 4.虽然都是水,冷热不同的水它们的轻重也不同。 5.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作的。

6.煮稀饭时,水会大量的溢出来,这是最明显的热胀冷缩现象 7.一般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8.如果在一瓶矿泉水的盖子上戳一个洞,让水慢慢地滴下来,水滴下来的速度是不变的,直至瓶中的水滴完,所以古代有滴漏可以计时。 9.先看见日出的地方也先看到日落。

10.假如地球不自转,就没有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11.北极星就是我们地轴北极的上空,所以在我们看来是一直不动的,永远在北方。

三、选择

1.与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相关因素有 A物体的大小 B物体的轻重 C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 D容器中的液体 2.水被加热后

A它的体积变大了 B它的重量增加了 C它的体积和重量都增加了 D都没有增加

3、江苏最先看到日出的地方是 A南京 B南通 C连云港 D启东 4.人们了解地球的公转是因为发现了

A.月球的东升西落 B昼夜的交替 C不同天的同一时刻星星的位置在逐渐向西移动 D冬天很冷而夏天很热

5.要去南极去考察,一般选择在我们的

A春夏季 B秋冬天 C一年四季都可以 D夏天 6.四季形成的原因是

A太阳离我们的远近 B地球的公转使太阳光线照射在我们地球上的角度不同 C星星的位置在不断地移动 D极昼极夜的影响

四、列举题

1.请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五、问答题

1.假如给你500克不同的材料,它们的强度一样,而且都有利于加工(如钢铁、木头、塑料、,你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怎样加工,才能才能使它载重量最大?

2.在夏天,有一只摆钟的走时不精确了,比标准时间慢了一些,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3.试分析一下,为什么我们家里用的太阳能热水器都是南低北高倾斜地搁在屋顶上的? 卷六

一、基础题

1.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 ,重力和它的方向 。 2.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 , , 。

3.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 。 4.冷水袋在热水缸里会迅速 。

二、数据分析题

1.用下列表格中的数据及自己的计算结果回答有关问题。(10分) 物体名称 体积(米’) 用天平称得结果(千克) 在水中状态 钢、铁 1 7800 沉 铝 0.5 1350 沉 蜡 0.5 450 浮 干松木 4 1600 浮 酒精 1 800 浮

某种混合物 2 2000 悬浮水中 水 1 100O ??——

简答

①.有人说,重的物体在水中都会下沉,轻的物体在水中都会上浮。此话是否准确?请你以数据说明。

②.有人说,大的物体在水中都会上浮,小的物体在水中都会下沉。此话是否准确?请你以数据说明。

③.比较准确的说法是:比相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相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与相同体积的水同样重的物体会悬浮在水中。请你以数据说明。

④.把蜡放在酒精里是沉还是浮的?请你以数据说明。

2. 保温效果实验记录表

开始温度 10分钟后温度 20分钟后温度 1 无盖的杯子 95℃ 65℃ 50℃ 2 杯子外包毛巾无盖 95℃ 73℃ 62℃ 3 杯子外包毛巾加盖 95℃ 81℃ 74℃ 4 杯子嵌入塑料泡沫加盖 95℃ 85℃ 80℃ 注:以上几个杯子材料和大小以及水量都相同。

(1)保温效果最好的是 号,保温效果最差的是 号。

(2)如果要研究杯子外包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你选择 号和 号,如果要研究有无外包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你选择 号和 号。 (3)通过该实验的数据,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① ② ③

(4)通过以上数据,你能发现温度下降的规律吗?

三、实验方法判断

小明在做测试一个钩码在水中的浮力大小,他先在空气中称了称一个钩码的重力是0.5N,然后他将这个钩码放入到水底称了称钩码的重力是0.4N。最后他得出这个钩码在水中的浮力是0.1N。

1.小明做的这个实验方法是否正确?

2.如果不正确,你能对小明做的这个实验方法进行改正吗?

四、实验设计

1.用实验证明光的传播方式。 实验问题: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第7篇:2018科学启蒙 尔雅答案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关于定义的规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 1.0 分 A、

必需给出要定义的事物的基本属性 B、

必需避免循环定义 C、

必需避免太宽泛或太狭隘 D、

必需使用学术的、晦涩的语言 我的答案:D 2 ()建立了古典力学的“分析力学”体系。(1.0分) 1.0 分 A、 莫佩尔蒂 B、 牛顿 C、 欧拉 D、 拉格朗日 我的答案:D 3 阿基米德是第一个将()放在坚实的基础上的人。(1.0分) 1.0 分 A、

惯性和量子力学 B、

惯性和流体静力学 C、

力学和量子力学 D、

力学和流体静力学 我的答案:D 4 公元19世纪,下列人物的学说在欧洲获得更广泛支持的是()。(1.0分) 1.0 分 A、 泰勒斯 B、 苏格拉底 C、 亚里士多德 D、 柏拉图 我的答案:D 5 腓尼基人发明的字母文字主要来源于()。(1.0分) 1.0 分 A、

乌加里特字母和埃及象形文字 B、

乌加里特字母和希腊字母 C、

巴比伦楔形字母和埃及象形文字 D、

巴比伦楔形字母和希腊字母 我的答案:C 6 提出土星结构原子模型的长冈半太郎属于日本()科学家。(1.0分) 1.0 分 A、 第四代 B、 第三代 C、 第二代 D、 第一代 我的答案:D 7 康德将判断分成()。(1.0分) 1.0 分 A、

逻辑判断与综合判断 B、

逻辑判断和单一判断 C、

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 D、

分析判断和单一判断 我的答案:C 8 弗朗西斯·培根认为真理来自于()。(1.0分) 1.0 分 A、 逻辑 B、 哲学 C、 经验 D、 信念

我的答案:C 9 科学史学科的奠基人是()。(1.0分) 1.0 分 A、

Isaac Newton B、

Isaac Asimov C、

Paul Forman D、

George Sarton 我的答案:D 10 第一个用cosmosto用来指代宇宙的哲学家是()。(1.0分) 1.0 分 A、 毕达哥拉斯 B、 泰勒斯 C、 欧几里得 D、 苏格拉底 我的答案:A 11 下列科学家中属于神职人员的是()。(1.0分) 1.0 分 A、 伽利略 B、 哥白尼 C、 笛卡尔 D、 巴斯德 我的答案:B 12 弗朗西斯·培根认为()可以解决四偶像带来的不良影响。(1.0分) 1.0 分 A、 经验 B、 理性 C、 伦理 D、 科技

我的答案:A 13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理论,物体被抛出以后,推动其运动的是()。(1.0分) 0.0 分 A、

抽象的、永恒的、普遍的 B、

抽象的、变化的、普遍的 C、

抽象的、永恒的、有针对性的 D、

抽象的、变化的、有针对性的 我的答案:B 14 ()的青铜大门被米开朗基罗称为“天堂之门”。(1.0分) 1.0 分 A、

圣母百花大教堂 B、 乔托钟楼 C、

圣若望洗礼堂 D、 皮蒂宫 我的答案:C 15 苏格拉底死于()。(1.0分) 1.0 分 A、 公元231年

B、

公元前231年 C、 公元399年

D、

公元前399年

我的答案:D 16 提出logos这个抽象概念的是()。(1.0分) 1.0 分 A、

毕达哥拉斯学派 B、 米利都学派 C、 赫拉克拉特 D、 德谟克利特 我的答案:C 17 希腊人是从()。(1.0分) 1.0 分 A、

青铜时代进入农耕时代 B、

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 C、

野蛮时代进入农耕时代 D、

野蛮时代进入铁器时代 我的答案:D 18 Renaissance被()第一次被用于指代文艺复兴这个阶段。(1.0分) 0.0 分 A、 Dante B、 Michelet C、

Shakespeare D、 Vasari 我的答案:D 19 Reason起源于希腊语逻各斯,是()一词的字根。(1.0分) 1.0 分 A、 美德 B、 金钱 C、 逻辑 D、 哲学

我的答案:C 20 根据柏拉图的理论,真实的知识是()。(1.0分) 1.0 分 A、

依靠于知觉的 B、

反映了现实的 C、 有关概念的 D、

从感官得来的 我的答案:C 21 现实中的某个物体在柏拉图的概念中其实是()。(1.0分) 1.0 分 A、 虚无 B、 物质 C、 影像 D、 实体

我的答案:C 22 阿德拉德集合了三个学派的成果,其中不包括()。(1.0分) 1.0 分 A、 法国学派 B、 英国学派 C、 希腊学派 D、 阿拉伯学派 我的答案:B 23 笛卡尔科学方法四戒律中,与怀疑精神有关的是()。(1.0分) 1.0 分 A、 第一条 B、 第二条 C、 第三条 D、 第四条 我的答案:A 24 下列不属于形式科学的是()。(1.0分) 1.0 分 A、 地球科学 B、 数学 C、 计算机科学 D、 数理统计 我的答案:A 25 拉丁语版本《几何原本》于()年在威尼斯被正式印刷出版。(1.0分) 1.0 分 A、 1346 B、 1415 C、 1482 D、 1573 我的答案:C 26 根据《神谱》,古希腊黑暗之神是()。(1.0分) 1.0 分 A、 Erebus B、 Nyx C、 Chaos D、 Tartarus 我的答案:A 27 《几何原本》中第三条定义是()。(1.0分) 0.0 分 A、

A point is that which has no part. B、

A line is breadthless length. C、

The ends of a line are points. D、

A straight line is a line which lies evenly with the points on itself. 我的答案:D 28 苏格拉底的诘问法是为了让人震惊的同时焕发出()这一人类作为首席智慧动物的天赋。(1.0分) 1.0 分 A、 探索 B、 理性 C、 逻辑 D、 实验

我的答案:B 29 11世纪到13世纪的欧洲处于()。 (1.0分) 0.0 分 A、 中世纪早期 B、 中世纪晚期 C、

中世纪鼎盛时期 D、 中世纪末期 我的答案:B 30 根据第谷的理论,()在围绕地球旋转。(1.0分) 1.0 分 A、 月亮 B、 火星 C、 金星 D、 水星

我的答案:A 31 海森堡和爱因斯坦都认为自己的思想来自于()。(1.0分) 1.0 分 A、 泰勒斯 B、 亚里士多德 C、 苏格拉底 D、 柏拉图 我的答案:D 32 根据柏拉图的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分) 1.0 分 A、

知识不可以进行逻辑推理,见解可以进行逻辑推理 B、

知识可以进行逻辑推理,见解不可以进行逻辑推理 C、

知识不可以进行逻辑推理,见解不可以进行用逻辑推理 D、

知识可以进行逻辑推理,见解可以进行逻辑推理 我的答案:B 33 ()建立量子理论体系。(1.0分) 1.0 分 A、 爱因斯坦 B、 海森堡 C、 普朗克 D、 狄拉克 我的答案:D 34 徐光启评价《几何原本》的四不必不包括()。(1.0分) 1.0 分 A、 不必疑 B、 不必揣 C、 不必达 D、 不必改 我的答案:C 35 利玛窦与徐光启于()年完成了《几何原本》前六卷的翻译工作。(1.0分) 1.0 分 A、 1606 B、 1607 C、 1608 D、 1609 我的答案:B 36 ()在中国被尊称为泰西儒士。(1.0分) 1.0 分 A、 汤若望 B、 魏源 C、 利玛窦 D、 徐光启 我的答案:C 37 欧洲古典时代是指()。(1.0分) 1.0 分 A、

公元前900年-公元476年 B、

公元前700年-公元476年

C、

公元前500年-公元476年

D、

公元前300年-公元476年

我的答案:B 38 energy一词来源于energeia,首次出现是在()的著作中。(1.0分) 1.0 分 A、 亚里士多德 B、 牛顿 C、 爱因斯坦 D、 莱布尼茨 我的答案:A 39 古希腊哲学从伊斯兰地区回传到欧洲是在()前后。(1.0分) 1.0 分 A、 10世纪

B、 11世纪

C、 12世纪

D、 13世纪

我的答案:C 40 第一个同时具有辅音和元音的字母体系是()创造的。(1.0分) 1.0 分 A、 腓基尼人 B、 古埃及人 C、 古希腊人 D、 古巴比伦人 我的答案:C 41 《蒂迈欧篇》在公元()前后被Calcidius再次翻译成拉丁语。(1.0分) 1.0 分 A、 302年

B、 317年

C、 321年

D、 336年

我的答案:C 42 笛卡尔坐标系结合了()。(1.0分) 1.0 分 A、

实验观察和逻辑演绎 B、

实验观察和几何图形 C、

代数方程式和逻辑演绎 D、

代数方程式和几何图形 我的答案:D 43 可以被称为宇宙学范式转变是()的转变。(1.0分) 1.0 分 A、

托勒密宇宙学到哥白尼宇宙学 B、

托勒密宇宙学到布鲁诺宇宙学 C、

泰勒斯宇宙学到哥白尼宇宙学 D、

泰勒斯宇宙学到布鲁诺宇宙学 我的答案:A 44 不属于社会和行为科学的是()。(1.0分) 1.0 分 A、 心理学 B、 经济学 C、 地理学 D、 工程学 我的答案:D 45 不属于弗朗西斯·培根提出的阻碍人类头脑认知的四偶像说的是()。(1.0分) 1.0 分 A、 政治偶像 B、 洞穴偶像 C、 市场偶像 D、 剧场偶像 我的答案:A 46 阿尔伯蒂的“大艺术”三部曲分别是()。(1.0分) 1.0 分 A、

《论绘画》、《论哲学》、《论文学》 B、

《论绘画》、《论哲学》、《论建筑》 C、

《论绘画》、《论雕塑》、《论文学》 D、

《论绘画》、《论雕塑》、《论建筑》 我的答案:D 47 《新工具论》是弗朗西斯·培根《学术的伟大复兴》的第()部分。(1.0分) 1.0 分 A、 四 B、 三 C、 二 D、 一

我的答案:C 48 第一个自称为哲学家的人是()。(1.0分) 1.0 分 A、 毕达哥拉斯 B、 亚里士多德 C、 柏拉图 D、 苏格拉底 我的答案:A 49 中世纪前后,()的著述后来被翻译成拉丁文、希伯来文等欧洲国家语言,传递了古希腊的文明。(1.0分) 1.0 分 A、 埃及语 B、 希伯来语 C、 阿拉伯语 D、 撒克逊语 我的答案:C 50 柏拉图所受的纯哲学的影响不包括()。(1.0分) 1.0 分 A、

毕达哥拉斯的尊重数学、理智与神秘主义的密切交织 B、

苏格拉底的世界的目的论解释 C、

巴门尼德的永恒的实在 D、

赫拉克利特的永恒的静止 我的答案:D

二、 判断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胡克和牛顿的矛盾最开始起源于力学。()(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2 古埃及人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不及古巴比伦人。()(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3 “That all right angles are equal to one another.”在《几何原本》中属于Common Notions。()(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4 西蒙·斯蒂文是第一个用月球引力解释潮汐的人。()(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5 牛顿三个运动定律中,前两个是假设,第三个是通过严密的演绎逻辑推理得出的。()(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6 柏拉图认为,造成四级交替和年岁周期的主宰可见世界一切事物的是人的内心。()(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7 阿基米德首次明确在几何意义上定义了空间。()(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8 牛顿在剑桥大学学习期间,该学院基于现代哲学家和科学家的教学给牛顿提供了极大的帮助。()(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9 沿袭古希腊的精神的需要学习几何学。()(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10 阿基米德的研究方法与亚里士多德的研究方法更为类似,而非欧几里得。()(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11 柏拉图认为,理型就是各种物体的本质。()(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12 古希腊的科学体系虽然完全不同于现代科学,但是它是现代科学的起源。()(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13 夏特莱侯爵夫人通过实验证明动能和质量及速度的平方成反比。()(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14 柏拉图四元素说中的五种正多面体的证明和计算主要集中在《几何原本》第12卷。()(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15 高斯用尺规作图绘出了正17边形,为欧几里得几何提供了重要的补充。()(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16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以太在做直线运动。()(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17 Science杂志认为牛顿建立的力学体系是科学中最成功的范式。()(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18 德国数学家达朗贝尔是《百科全书》的编辑之一。()(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19 爱因斯坦在1919年预言存在弯曲的光线。()(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20 将logos作为单独的哲学观念提高到自己作品的首要地位的是泰勒斯。()(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21 柏拉图开始了西方哲学中关于天赋的讨论。()(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22 根据劳埃德的理论,米利都学派的两大特点是自然的发现以及感性的批判与辩论。()(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23 汉莫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典,共有条文282条。()(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24 归纳推理从本质上讲无法证明任何东西。()(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25 罗素认为柏拉图在《蒂迈欧篇》中的思想精华远多于《理想国》等其他著作。()(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26 怀特海在其《科学与中国》中提出,中国的科学是微不足道的。()(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27 阿奎那提出,物体在自然运动中不需要其他的推动者,只需顺应自然即可。()(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28 古希腊首创演绎证明式科学。()(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29 苏格拉底被认为是逻辑体系的建立者。()(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30 中国古代基本上没有人考虑自然界的起源问题。()(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31 柏拉图认为正十二面体代表着世界的的起源,即虚空。()(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32 希波克拉底被认为是医学之父。()(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33 《神谱》大约完成于公元700年前后。()(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34 伽利略强烈支持哥白尼的地心说。()(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35 闵科夫斯基预言了反物质。()(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36 在柏拉图的哲学体系中,理念和理型都是抽象的。()(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37 量子力学范式建立于1930年。()(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38 乔治·萨顿认为文艺复兴对近代科技的发展起到了阻碍的作用。()(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39 科学的主要历史根源包括技术传统和精神传统。()(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40 牛津计算者早在14世纪就借助微积分计算出了匀加速运动公式。()(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41 笛卡尔被认为是现代西方哲学之父。()(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42 《神谱》提出了一个神的“大统一理论”。()(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43 希腊神话中Aphrodite到了罗马时期被称为Mercury。()(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44 海森堡认为“基本粒子”的观念源于苏格拉底的“理型”。()(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45 恩格斯在其《自然辩证法》当中提出,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46 牛顿力学成功预言了天王星的存在。()(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47 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上第一问题是to be。()(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48 弗朗西斯·培根建立起来的哲学体系对洛克等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0分) 0.0 分 我的答案: √ 49 阿尔伯蒂强调所有学习的步骤都应该来自于自然。()(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50 伽利略的作品被教廷封禁,只有到荷兰出版了其最后的著作。()(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上一篇:质量部主管工作计划下一篇: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