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科学总复习计划(精选7篇)
一、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在落实知识点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转变原来“掌握多少科学知识”的复习教学观念为“收获多少信息与方法”教学观念,并以是否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为评价复习效率的指标。
二、学情分析:
综合查阅本届六年级每次考试成绩,大多数的学生,经过科学课的学习,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敢,随着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所以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在本次镇中学的期中考试检测中,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三、复习目标
(一)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
(二)通过复习与练习,使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点,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三)查缺补漏,同时学会做题方法。
(四)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做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四、复习内容
(一)六年级教材上册各单元教学内容
1、掌握科学的知识,梳理科学的概念;
2、回忆、熟练、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3、熟悉科学试卷的题型。
(二)六年级下册各单元教学内容
1.科学概念、定义、实验演示、结论;
2.综合练习。
(三)组织编写复习资料,内容涵盖整个小学科学教学内容
1.重点与生活有关的科学知识。
2.为迎接中学学习相关联的科学知识。
五、复习时间
根据本校教学进度,从5月15日开始复习,一直到小考。
六、复习方法
(一)端正学习态度,确定学习目标。
课前检查前节课的作业,有问题及时纠正;课后交流,课堂复习的要点消化的怎样,进行抽题检查;平时提醒,碰到该生及时了解复习情况和作业完成的情况,及时提醒不要忘记作业。
(二)选择“小老师”,让他们在集体的合作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给以更多的展示机会,以呵护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人类最早居住的房屋是洞穴、草棚和树巢。人们最早建造的房屋是用兽皮做成的可移动的帐篷。
2.后来人们发明并生产出了砖、瓦、石灰等各种建筑材料,就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民居和金碧辉煌的宫殿。
3. 19世纪代研制出了水泥,以后又出现了钢材、玻璃、塑料、混凝土等许多建筑材料,加上新型建筑技术的,建造出了现代建筑。人们可以在房屋里工作、休息、娱乐,也可以举行各种仪式。
4不同风格的建筑(图见书P4):傣族竹楼、四川山村民居,内蒙古圆顶土房,北京四合院,江苏民居,伊斯兰特色的房屋。
5. 不同的建筑具有不同的功能。
二、巧妙的结构
1.为了增强建筑物的稳定性,人们选取各式各样的结构。改变建筑物的结构,可以改变建筑物的承载力。
2.三角形的基本结构具有稳定性。
3.仿生建筑一般模仿生物的独特结构。
三、美丽的建筑
1.建筑物的美,一方面表现在它的自身造型和色彩上,另一方面还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
2.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物时,既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和材料,又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还要如何体现建筑物的美。
四、人体的组成
1.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是细胞。
2.人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从外观上看分头、颈、躯干、四肢 楼房――单元――房间――墙――砖
3.显微镜的结构:目镜、镜筒、镜臂、物镜、载物台、镜座
用显微镜观察时两只眼都要睁开:被观察物应放在载物台上。
4.细胞是怎样构成人体的?
绝大多数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的结构简单,只有一个细胞;有的结构复杂,由数亿个细胞构成。人体内的细胞不断地吸取氧气和养料,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源源不断地提供物质和能量。
五、消化与吸收
1.消化器官:口腔、食道、胃、肝、胰、小肠、大肠、肛门
2.在消化系统中,大块食物被切割,磨碎成小颗粒,然后,被消化液分解成更小的微粒的过程叫消化;消化后的营养成分穿过小肠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
3.将一块馒头放入口中,反复咀嚼,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会有甜的感觉。因为口腔分泌的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把淀粉消化成糖分(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4.内窥镜能沿人体内的自然孔道或切口导入病人体内,对各种器官进行检查,帮助医生诊断。
5.肝脏:最怕酒;胰腺;怕暴饮食,过多油腻食物以及大量饮酒。口腔:怕吃太多太杂。胃:怕暴饮暴食。
六、呼吸与交换
1.呼吸器官:口腔(与鼻腔相通)、气管、支气管与肺(由肺泡组成)
2.通过呼吸,我们可以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吸气),并将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呼气)
3.在分析属于人体哪个系统疾病时,关键看生病的是哪个或哪几个器官。该器官属于哪个系统,就是哪个系统的疾病。
七、循环与运输
1、循环与运输器官:心脏、血管。
2、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心率。测量心率时要保持平静,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
3、心脏的大小与自己的握紧的拳头相似。心脏就像一台强有力的泵,将血液压入血管,推动血液流经全身各部位,从而将养料和氧气输送到全身,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
4、影响心跳快慢的因素:运动量、情绪、外部环境等。
5、正常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心率是75次左右,儿童的心率一般略高于成年人。
6、心跳加快时,输送到全身的血液增多,以满足人体的需要。
八、生理与适应
1.人类不仅具备消化,呼吸,血液循环,身体运动等重要的生理功能,而且有感觉,思维,情绪等重要的心理功能。这些心理功能主要是由人体内的神经系统实现的。
2.神经系统构成器官:脑、脊髓,神经。
3.从刺激呈现到反应开始之间存在的时间间隔,被称为反应时。反应分为5个阶段: 感觉信息――传入信息――处理信息、产生指令――传出指令――执行指令
4.在某些特殊的条件下,我们对刺激的感觉与真实情况并不相同,这就是错觉。
九、健康成长
1.我们的身体由不同器官和系统组成,在大脑和神经的指挥和调节下,配合非常默契和协调。
2.女生进入青春期的时间比男生要早。每个人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和结束的年龄略有不同,一般为10岁到20岁,女孩比男孩平均早2岁。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身体形态的改变、身体功能的完善、心理活动的成熟主要是在这一阶段完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时期的发育可以决定我们以后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
3.要健康顺利的度过青春期,我们要做到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全面合理的营养
锻炼强壮的体魄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培养健康心理
实验材料:燃烧勺、酒精灯、淀粉、火柴 实验方法:1、点燃酒精灯。
2、用燃烧勺取适量淀粉。
3、将盛有淀粉的燃烧勺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实验现象:淀粉燃烧起来。
实验结论:植物中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并以另一种形式贮存在淀粉中。
二、制作电磁铁
实验材料:大铁钉、大头针、绝缘导线、电池。
实验方法:(1)将绝缘导线顺着一个方向绕在打铁钉
(2)接通电源,用铁钉的一端接近大头针,看有什么现象。 (3)切断电源,看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电磁铁接通电源后,吸起了大头针;切断电源后,大头针掉了。 实验结论: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三、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有关
实验材料:大铁钉、大头针、绝缘导线、电池。
实验方法:(1)用大铁钉、绝缘导线、电池组装一个电磁铁。
(2)线圈匝数一定,先用一节电池看吸起几个大头针;再用两节电池看吸起几个大头针。
实验结论:线圈匝数一定,电流越大,磁力越大;电流越小,磁力越小。
四、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多少有关 实验材料:大铁钉、大头针、绝缘导线、电池
实验方法:(1)用大铁钉、绝缘导线、电池组装一个电磁铁。
(2)电流一定,先少绕几圈导线看吸起几个大头针;再多绕几圈
导线看吸起几个大头针。
实验结论:电流一定,线圈匝数越多,磁力越大;线圈匝数越少,磁力越小。
五、食物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霉
实验目的:验证食物在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条件下下容易发霉。 实验材料;两块面包 冰箱 盘子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法,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将实验组放在露天盘子里,放在浴室里将对照组一块放在冰箱里
一、填空。
1、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身高和体重的变化最为显著。
45、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不低于
6、女孩大约从。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910、拔胡须会损伤毛囊,会使细菌侵入人体。
1415、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16豌豆;另一种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变异,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如:用眼不当,造成近视。
17,他于2001年2月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如:无籽西瓜、新型草莓、太空椒、瘦肉型猪等。
21、第一块恐龙化石是在22、字。
2425、马的进化顺序是:始祖马、渐新马、中新马、现代马。
26、动物和哺乳动物则依次在越来越晚的地层中才出现。
27源》。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的观点已成为现代生物学的经典理论。
28、海葵、蜜蜂和花朵;有些却可能成为敌对关系,如:熊吃鱼、小鸟吃虫等。
3031、这些链、网中的任何环节遭到破坏,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如:过度放牧、喷洒农药、过度捕捞、砍伐森林。
32、目前中国已建有个国家级自然保
护区。保护动植物资源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方面。保护生态平衡,应该建设生态工程,如生态农业和蓝色农业。
3435、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都将停止。
3637、而这些能源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但是,随着人类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这些不可再生性能源的消耗速度极快,并面临着枯竭的危险。
38、太阳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源都来自太阳能。因此可以说,太阳是人类的“能源之母”。无穷无尽的太阳能,不仅给了我们绿色的植物,给了我们煤炭、石油和地球上的生命,而且将成为未来人类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目前,太阳能的利用已经扩展到了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国防建设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3940、张衡利用地震波在固体中传播的原理,发明了地动仪。英国科学家瓦特根据蒸汽产生动力的原理,制造出了用途广泛的蒸汽机。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磁感应生电的原理,人们把这个原理应用在水能、风能、火能、核能的发电上。
41、有了这些本领,不但能够提高我们做事情的效率,而且有可能实现我们的梦想。
二、名词解释
1、遗传——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2、变异——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3、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称为可遗传的变异。
4、不可遗传的变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变异,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
5、化石——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生物的残骸或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等。
6、自然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而不适应者则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7、人工选择——按照人的意志为选择,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这就是人工选择。
8、生物的栖息地——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
9、食物链——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
10、分解者——地球上有一类生物专门“吃”动植物的残骸或废弃的食物,同时还留下可以被植物吸收的物质,它们有一个荣誉称号——大自然的搬运工,科学家称它们为分解者。
11、生产者——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分解者。
12、消费者——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叫消费者。
13、食物网——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很多,它们之间的取食关系也很复杂,因此,生物之间就存在很多条食物链。许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链构成了一张复杂的食物网。(通过食物网,就可以发现一种生物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充当什么角色。)
14、生态系统——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做生态系统。
15、生态平衡——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就叫做生态平衡。
16、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叫做能量。
17、不可再生性能源——家中和工农业生产中使用的能量大部分来自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它们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被称为不可再生性能源。
18、可再生性能源——有一些能源是可以再生的,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它们被称为可再生性能源。
三、问答题。
1、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有哪些?P52、青春期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变化?P63、为了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该怎么做?P10-124、科学用脑五要素包括哪些?P125、关于“遗传”和“变异”的谚语或俗语各有哪些?
答:遗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桂实生桂,桐实生桐。”变异:“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
6、变异一般分为哪几种形式?P197、生物变异现象有什么利弊?P228、你知道的恐龙有哪些?恐龙化石是怎样完成的?P259、化石是怎样形成的?P2810、制作印迹化石模型分为哪几步?P2811、对长颈鹿的长颈形成原因有哪两种不同解释?P3112、达尔文经典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P3213、为什么极地狐狸的耳朵短而圆?非洲沙狐的耳朵长而大?
答:极地地区非常寒冷,极地狐狸的耳朵短而圆可以减少热量的流失;非洲沙漠地区非常炎热,非洲沙狐的耳朵长而大,有利于在炎热的环境中散热。它们耳朵的不同是与它们所处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是进化的结果。
14、生活在沙漠环境中的动植物,需要什么样的本领?
答:耐旱,减少水分的蒸发。
15、浅海里生活着一些小动物,它们有的透明,有的背部颜色深腹部颜色浅。这是为什么?
答:为了逃避袭击。透明,使其他生物不易发现。背部颜色深,其他生物从上面看时,与海水颜色一致;腹部颜色浅,其他生物从下面看时,与上面颜色一致,使其他生物不易发现。
16、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身上的条纹有什么作用?
答:(1)条纹使斑马在草丛中不易被发现。
(2)条纹在阳光或月光的照耀下,黑白的色泽吸收和反射光线的作用不一样,身躯的轮廓变换无定,让猛兽看不清楚。
17、如果生物界中没有了分解者,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18、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生态平衡?P5019、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费能源的生活方式?P6020、“拓展”中的五个试验的原因。P64-66
(1)在同样生长的小草上盖上一个瓶子,为什么结果就不一样呢?
(2)轻而慢地向下压尺,报纸会怎样?重而快地向下击打尺,报纸又会怎样?请解释。
(3)把金鱼放在装有冷水的试管里,并在试管的上部加热,金鱼会有生命危险吗?为什么?
(4)“气垫汽车”为什么能够开动?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在科学这门学科的学习上,他们的水平层次区别很大,全班大多数同学的理解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比较好,只有少数同学由于平时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好导致学习能力的不足。
同时,在科学意识方面,男生强于女生,他们的理性思维比较突出。在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女同学相对于男同学来说,要好一些。
二、复习目标:
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运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运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具体分为“我们居住的星球”、“ 地球上的一天”、“ 地面形态的变化”、“ 四季中的变化”四大领域。通过单元梳理和自拟的试卷体现,便于学生整体有序把握科学知识。
三、复习内容:
1、我们居住的星球
2、地球上的一天
3、地面形态的变化
4、四季中的变化
四、复习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复习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学困生,师生都要特别关爱。
2、认真上好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精读精练,加强小组自主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3、对平时缺课未做实验的学生要调查摸底,及时查漏补缺。
4、加强复习间的过程评价,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5、先对课本基础知识进行复习理解,然后做练习进行巩固。
6、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做题的方法,学会学以致用。
五、复习安排:
(一)单元安排:
1、我们居住的星球。(1课时)
2、地球上的一天。(1课时)
3、地面形态的变化。(1课时)
4.四季中的变化。(1课时)
5、综合训练。(4时)
(二)专题训练:
1、基础知识训练:侧重一些概念,实验及其结论。
2、解决问题训练。
(三)针对性练习:
1、作业本错题整理。针对容易发生错误的题目进行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什么是草本植物、什么是木本植物;
能力目标:能够辨别茎的主要特征,并根据特点辨别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情感目标:在相互的合作中,体会学习科学的乐趣和学会相互合作。教学重点:
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教学难点:
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比较小草和大树(外出观察)
1、导入: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我们早已不在陌生。今天。我们也将到校园里去看看,寻找一些小草和大树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听从小组长的安排;
(2)、注意安全,不能攀爬大树和随意的采摘小草和树枝;
(3)、认真的观察,及时的做好记录。
3、观察
4、整理汇报:
(1)、“我”观察到的小草
(2)、“我”观察到的大树
(3)、归纳:你发现小草的茎和大树的茎有什么不同吗?
5、认识:
像蟋蟀草一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 像玉兰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比较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
6.辨别:我们常见的植物中那些是木本植物?那些是草本植物?
二、活动二:给植物分类
1、导入:认识了许多的植物后,你会从些方面来对它们进行分类呢?
2、观看书中提供的图片,初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分类的标准;
3、小组内讨论分类的标准;
4、根据分类的标准给植物进行分类;
5、汇报分类的结果;
6、统计:全班同学共找到多少种分类的方法?
三、拓展:认识一些新的植物
绿藻
水绵
肾蕨
苔藓
板书设计:
1、小草和大树
草本植物:蟋蟀草„„
茎
木本植物:玉兰树„„
其他分类的标准:根、叶、花、种子„„
第2课 植物博览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多样性。
2、锻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相互交流、沟通。教学重点:锻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教学难点:学生自己筹办一个植物博览会。课时安排:2课时 材料与工具:
1、学生自己搜集的图片资料。
2、布置展览台。教学过程:
活动1参观植物博览会
活动过程:
1、学生把搜集到的图片资料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
2、学生把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
如:经济作物、食用植物新品种、观赏植物等
提问:
虞金香、构骨、马尾松、大豆、猪笼草、金灯藤、蔬菜温室大棚、含羞草、银杏、耐储存的转基因番茄、珙桐这些植物应该把它们分别放在哪个展台上展示?
小结。
活动2筹办植物博览会
活动过程:
1、学生讨论如何筹办植物博览会。
提示:
(1)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规划展览的内容。
(2)根据展览的内容,进行小组分工,相互协作。
(3)在室外单独搜集资料时,要注意安全。
(4)布置各部分展区时,要有条理,尽可能作到设计新颖、美观、主题突出。
(5)结合展览内容,写出解说词。
2、学生绘制一个展览的预示图。
3、学生开始用所搜集的资料来布置展览会。
拓展活动:
让学生把展览后的资料分类存档。
1、提问:如何保存资料?
2、怎么样保存资料科学些?
小结。
课后记:
第3课 鸟类动物的特征
教学目的:
1、能从外在形态结构和行为等方面设计不同的观察项目。
2.能根据各种资料(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客观地描 述各种鸟类的特点。
3.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
4.能科学地辨别某种动物是否属于鸟类。
5.能根据鸟喙的外形判定其与生活中的哪种工具的形状和功
能相近。教学重点:
根据各种资料(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客观地描 述各种鸟类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平时见过哪些鸟?
二、学习新课:
(一)寻找鸟类的共同特征
活动目标
1.能说出常见的鸟的名称。
2.能从不同的角度(主要是外在的形态结构和行为等)设计不同的观
察项目。
3.能根据各种资料(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客观地描述各种鸟
类的特点。
4.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
5.能根据鸟类的共同特征辨别能飞翔和不能飞翔动物中哪些是鸟类。
6.能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常见工具是模仿了鸟类哪种特征制作的。
活动过程:
1.上课前,出示一些图片、标本,一些鸟类的视频资料。
2.学生说出自己所了解的鸟的名称及大致形态,汇报观察到的鸟的名字,对鸟还有哪些了解。
在学生头脑中有了丰富 的有关鸟的感性认识后,寻找机会自然引发学生提出什么样的动物——这是什么?
鸟,关于鸟类,你想研究哪些问题?
3.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常见的鸟,学生比较熟悉的鸟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小组讨论
4、指导学生利用教材的提示,填写观察到的每种鸟的形态特征。以
及学生发现的感兴趣的其他内容。
5、引导学生用排除法逐渐删掉那些非本质特征,最终形成共识,明确鸟的共同特征。
6、引导学生据此判断哪些动物是鸟?哪些动物不是鸟?
(二)鸟喙与取食
活动目标
1.能根据鸟喙的外形判定其与我们生活中的哪种工具的形状和功能相近。
2.能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各种形状的鸟喙适合吃哪些食物。
3.能把自己的推测与其他同学交流。
4.能说出各种不同形状的喙对鸟类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5.能了解科学家对鸟类起源的不同看法。
活动过程:
1.本活动因为是趣味性活动,可不必严格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
(典型 的鸟喙不一定非选教材上的四种,当地典型的鸟应优先考虑。只要
能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鸟喙与其取食方式是相适应的即可。)
2.准备模拟食物时尽可能选取易找到的物品,还可以有别于教材提供的材料。如木棍洞可以用泡沫块打洞代替,钻孔留下的泡沫甥料粒刚好也要用到;橡皮虫可用细小的纸团代替;硬纸剪成的兔子要固定在木板上。
3.活动时可让学生分别观察鸟喙及几种工具的特点,然后再将不同的鸟喙与其形状和功能相似的工具对应起来,在教材上可用直线将它们连接。
4.根据教材上的提示步骤做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时争取让每个人都有一次体验的机会,为确保实验数据的可比性,要提醒学生注意计时的准确性,注意不能随意改变“食物”的摆放位置。记录时兔子以块为单位,其他以粒为单位。
5.把自己组的结论填写在表格下面,内容不强求统一。引导学生将取食的物品与实际环境中的食物对应起来。
6、说一说——要想又快又多地“吃”到某种食物要选取哪种工具最方便,为什么?
7.阅读科学在线,了解科学家对鸟类起源问题的不同看法,意识到对鸟进化的问题还在继续研究。
8.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收集更多种类动物的图片、标本及相关资料。
(三)小结:
1、鸟类的共同特征: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靠产卵繁殖后代。蝙蝠、猫头鹰属于哺乳类,蜻蜓、蝴蝶属于昆虫。
2、不同鸟喙与工具的对应关系:北美红雀(尖头钳子);鹈鹕(汤
匙);沙锥鸟(镊子);秃鹫(起钉器)。
(四)作业:课后继续收集更多种类动物的图片、标本及相关资料
第4课 种类繁多的动物
教学目标:
1、经历对动物特征进行探索的过程,获得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
2、按照一定特征对动物分类,知道动物的相同之处。
3、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合作、学会倾听、乐于讨论,从而体验与人交流、合作的快乐。教学重点:
学生对动物进行分类的过程。教学难点:
学生对动物特征进行归类并抽象成概念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地球上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除了鸟类以外,还有哪些种类的动物?每类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给常见的动物分类:
1、观察15页的图片
你认识这些动物吗?请你介绍其中一种动物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繁殖方法。
2、学生观察图片,汇报
3、小组讨论:
根据动物的特点,自己制定标准,给以上动物分类,并做好记录
4、学生汇报分类结果。
5、讨论:哪种分类更合理?理由是什么?
三、了解科学分类方法:
1、科学家是怎样给动物分类的呢?我们来进行一个活动。
2、活动:摸脊柱
两个同学一组,相互摸一摸后背中间,你发现什么?
(有一节一节的骨头)
这叫做脊椎骨,它一节一节的组成脊柱。
3、讲解:科学家根据有无脊柱将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四、猜一猜:
两人一组,其中一人任选一张动物卡片,不让对方看到,只能用“Yes”或“No”回答对方提问,对方围绕动物特征提问猜测,用较少的问题在最短时间猜出动物名称。
五、作业:
思考:科学家的分类还能继续分下去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科学家是怎样给动物分类的?
科学家的分类还能继续分下去吗?我们来看看。
二、区分更多的动物:
1、小组研究:
根据自己的理解,在18页各类动物的分类圈中补充更多的动物
2、小组汇报结果
3、小组讨论:
各类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4、将19页各类动物的特征的序号填入上图相应的位置。
5、对照各类动物的特征,检查在分类圈中填写的动物是否正确?
三、阅读科学在线
四、作业:
收集各种动物的分类资料。
板书设计:
种类繁多的动物
无脊椎动物:昆虫„„
动物 哺乳动物
脊椎动物 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
鸟
鱼
课后记:
第5课 细菌和病毒
教学目的:
1、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重点:
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细菌、病毒的危害和作用。教学难点:
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中,除了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它们就是细菌和病毒。
二、寻找细菌的特点:
1、提问:与常见动物和植物相比,细菌有哪些特点?
2、有关细菌的问题卡
(1)身体大小有什么特点?
(2)生活在哪儿?
(3)怎样繁殖?繁殖的速度如何?
3、将细菌的特点以图或文字的形式记录在自己设计的图表中
三、细菌、病毒的害与利
1、说说自己曾经患过的疾病,并记录在21页表中
2、判断自己所患的疾病中哪些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
3、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才能表现生物活性。
4、总结细菌、病毒的危害
细菌:腐生细菌可使食物腐败,一些致病菌可使人得病(大肠杆菌能使人得肠道病,痢疾杆菌使人得痢疾,肺炎菌使人得肺炎,结核菌使人得结核病)
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肝炎病毒、鸡瘟、牛瘟、人的脊髓灰质炎、烟草的花叶病、口蹄疫病毒
5、找出细菌、病毒对人类有益的例子
细菌:制酸牛奶要用乳酸杆菌
制醋要用醋酸杆菌
根瘤菌是与豆科植物共生的细菌,它能产生氮肥,就像化工厂一样,对农业和自然界都很重要
每年地球上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每时每刻都产生出大量的尸体、枯枝落叶和粪便垃圾。可是地球并没有像我们想像那样“垃圾”堆积如山,想一想,这些东西最终都到哪里去了呢(地球上一些细菌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
病毒:可以用来治疗细菌性疾病和防治农业害虫。例如:用来防治松毛虫
四、让我们更健康:
1、判断23页图中做法是否有利于我们的健康,说说理由,怎样做才能使我们更健康?
2、学生判断、汇报
3、与同学交流看法,找出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作业:
回家制作酸奶
第6课 生活中的真菌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3)认识当地常见的食用菌种类及各自的主要特征。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采蘑菇的小姑娘》的歌曲。
2、提问:你认为蘑菇是什么生物?
3、蘑菇、霉菌都是真菌,它是一类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生物。
二、认识可以食用的真菌:
1、认识27页可以食用的真菌,描述真菌的形状、颜色、生活环境等特征
2、学生观察
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4、我国目前已知的食用真菌有350多种,我们食用过哪些真菌?它们有哪些营养?
5、学生分组根据带来的资料进行分析、记录,填写28页记录卡,学生分组汇报研究成果
6、并不是所有的蘑菇都能食用,有些蘑菇有毒,误食后会中毒。(辨认方法:颜色较柔和的一般无毒,而色彩艳丽的一般有毒;有小虫叮咬的一般无毒,而不招小虫甚至周围也没有小虫痕迹的,一般有毒;菌柄憨实粗壮的一般无毒,菌柄较细的一般有毒。)
7、讨论:为什么说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
三、食物发霉:
1、除了蘑菇、木耳大型真菌以外,一些食物、衣物上长出的霉菌也属于真菌。让我们来观察它们有哪些特点?
2、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用文字或图画记录
3、提问: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食物容易发霉?
4、学生对发霉的条件进行假设,并设计实验证明假设,学生填写29页实验设计。
(发霉的条件:在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条件下易发霉)
5、讨论:怎样防止或减少发霉?为什么?
四、布置作业:
设计一种未来的食品保鲜技术。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真菌
食用真菌:银耳、灵芝、香菇、竹荪、金针菇
发霉的条件:在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条件下易发霉
第7课 宝贵的生物资源
教学目的:
(1)通过发现人与其他生物存在哪些关系。
(2)通过调查发现生物资源的宝贵。教学重点:
能设计可以表现人与其他生物关系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写一份保护濒临灭绝生物的倡议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病毒共同构成生命世界,正是依赖这些宝贵的生物资源,人类才能够生存。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在哪些地方利用了生物资源?
二、人类与生物的关系:
1、设计图表,将人类与生物的关系表现出来
2、观察31页设计实例
提问:图表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3、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并汇报
哪个组的设计最能体现人与生物的密切关系?
4、阅读科学在线
三、生物资源的保护:
1、感受我国丰富的生物资源
高等植物3万多种,木本植物70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1800种(爬行类300种,鸟类1100种哺乳动物400种,占世界陆栖脊椎动物10%,淡水鱼600种,海鱼1500种,占世界鱼类10%,还有特有的珍稀动植物:熊猫、金丝猴、银杏、珙桐
2、认识生物资源遭到破坏
已经灭绝:野马、高鼻羚羊、白臀叶猴、白鹤、黄腹角雉等10种
濒临灭绝:长臂猿、坡鹿、虎、白鳍豚、象等20种
许多贵重药材的药源也因为无计划采集枯竭:冬虫夏草
3、调查:当地有没有破坏生物资源的现象?(捕杀青蛙)
4、设计保护生物资源的建议书,汇报设计。
四、布置作业:
收集我国珍惜动植物的资料
板书设计:
宝贵的生物资源
人类的衣食住行与生物密切联系
保护生物资源 课后回忆:
第8课 生活中的能量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的
1、能从各种人造机器和行为判断所使用的能量形式
2、能通过观察发现自己周围存在那种形式的能量
3、能将自己经常利用的能量形式记录下来
4、能发现食物中所含能量从根源上来自哪类生物
5、能通过计算结果说明与能量相关的问题 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出实例说明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形式的能量
2、能举出实例说明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3、能举出3个以上实例说明食物中所含能量从根源上来自植物 情感价值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观察的结果,从中发现自己观察的不足
2、乐于从小养成保持健康饮食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能量
2、难点:找出身边各种各样的能量 教学准备
橡皮筋动力飞机模型、各种形式能量的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观察单元页,引导学生了解能量的作用
2、提问:关于能量,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哪些?
(学生交流讨论)
3、讲叙: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进入能量的世界。
板书课题:生活中的能量
二、认识各种能量
1、认识机械能
① 出示橡皮筋动力飞机模型
② 提问:你玩过橡皮筋动力飞机吗?说一说它是怎样飞上天的?
③ 请一个学生上来演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橡皮筋动力飞机飞上天的过程。
④ 讲述:当连接螺旋桨的橡皮筋被绕紧时,橡皮筋就有了一种能量,当它放松时,就将这种能量释放出来了,这种形式的能量就是一种机械能。
2、认识其他能量
① 讲述:能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我们可以观察到它产生的效果。
② 出示利用各种形式能量的图片
③ 讨论:图片中各种现象利用了什么能量?
④ 学生讨论,交流
⑤ 讨论:为各种能量的使用举出实力
⑥ 学生交流
3、小结:声能、光能、电能、热能、磁能、机械能、化学能等都是能量,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能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我们周围的能量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讨论: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能量形式,并清楚的解释能量能帮助我们什么?
3、学生讨论,记录
4、活动:找一找,教室里所利用的能量
三、食物中的能量
1、提问:你知道一天吃多少食物才能满足活动需要吗?
2、阅读资料,思考下列问题:
① 能量的单位是什么?
② 儿童和从事不同工作的人,每天消耗的能量是多少?
③ 哪类食物中所含能量高,哪类食物所含能量低?
④ 今天早餐摄取的食物大约含有多少能量?是如何计算?
3、交流自己的阅读结果
4、讨论:资料中的食物哪些来自植物?哪些来自动物?
这些食物所含能量最终来自哪些生物?
5、师生交流,归纳
四、拓展
1、交流:自己一日三餐所吃的食物种类和数量
2、利用教材中的食物能量表,计算出一日三餐大约所含的能量
3、交流:自己从食物中获取的能量比规定的是高还是低,并找出其中的原因。
4、小结:过多或过少的获取能量,都不利于身体健康。只有保证身体中的能量平衡,才能保持我们的健康。课后回忆:
第9课 植物与能量
教学目标:
1、探究植物能量的来源。
2、让学生知道光能是怎么转变为化学能的。
3、了解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的意义。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植物能量的来源。
光能是怎么转变为化学能的。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植物能量的来源。教学准备:
酒精灯、燃烧匙、淀粉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探究植物体能量的来源。
1、提问:各种生物需要的能量来源是什么?最终来源是什么?
2、植物体的能量又是从哪里得到的呢?
3、看书上的事实,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
4、小结:植物中的能量来自阳光,并以另一种形式储藏在叶片的淀粉中。
5、学生想办法来证明自己的假设。
(1)分小组讨论证明方法。
(2)分小组进行实验。
(3)汇报交流总结。
6、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一、光能和化学能
1、太阳的能量形式是怎么通过植物转化为化学能的?
2、学生看书上的图片试着描述光在植物体内转化的过程。
3、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能量是怎么转化的?
哪些物质参加了这个变化过程,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如果有,是什么?
4、讨论:
假如自然界没有绿色植物,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二、|保护绿色植物
1、了解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意义。
2、讨论:绿色植物是怎么样被破坏的,提出保护的建议。课后回忆:
第10课 动物与能量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所需能量的来源。
2、知道动物之间的食物链的关系。
3、能积极认真的完成课堂游戏,并能协调配合。
4、理解破坏食物链的危害。教学重点:
知道动物之间的食物链的关系。教学难点:
理解破坏食物链的危害。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寻找动物所需能量的来源
1、看书上的图,说说那些动物活动是否需要消耗能量?
2、根据鹰、蛇、青蛙、蝗虫的食性,判断它们属于哪种类型。
3、找出上述几种动物吃与被吃的关系,并填写
4、认识食物链
动物和植物之间、动物和动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根据食物关系,可以把一些动植物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就象一条由很多链环组成的项链一样,人们把动植物之间的这种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二、结网游戏
1、书上有十种动植物,请你们把它们之间的食物链找出来,越多越好。
鱼、河虾、蛇、水藻、鹰、鸟、松鼠、松树、草、松毛虫
2、每十个人一组,每人分别扮演一种生物。
3、用红领巾将不同食物链连在一起。
4、讨论:每条食物链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怎样流动的。
5、讨论:如果食物链中的某种生物由于外界因素影响而造成数量的减少或增多,食物链中其他生物的生存会受到什么影响?物质和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又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三、总结
课后小记
第11课 它们是怎样工作的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能量是靠一些什么样的装置转化的。
2、会自己制作一个风动小装置。
3、能用文字和图片设计改造风车使它能变成风力发电机。教学重点:
了解生活中的能量是靠一些什么样的装置转化的。教学难点:
能用文字和图片设计改造风车使它能变成风力发电机。教学安排:
两节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科学学具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能量的转化
1、电灯泡、摩托车等是常见的能量转化装置,你知道它们是如何转化的吗/
2、分析电吹风的工作原理。
(1)电池风工作时,输入和输出的是什么形式的能量?填写在书上。
(2)你还知道哪些能量转化装置,它们是怎样工作的?
电灯、电热水器、风力发电机、摩托车、电视机、自行车。。。
(3)观察书上50页的彩图,分析能量在物体之间是怎样转化的。
(4)将能量转化的过程记录在书上。并把自己的发现也填写在书上。
第二课时
一、制作风动小装置
1、设计一个风动的小装置。小组讨论后大家交流。
2、利用学具袋里的材料开始制作。
3、制作完后各组进行交流。
4、讨论:
(1)自制的风动装置是怎样工作的?
(2)在工作的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3)怎样改进自己的装置,使它变的更好?
5、研究结果:能量可以通过某种物体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二、改造风车模型
1、怎样改造风车模型,小组讨论。
2、把自己讨论的想法用图或文字表示出来。画写在书上。
三、师总结。课后回忆:
第12课 电铃响叮当
教学目标:
1、学会制作电磁铁,并能根据实验中的现象分析电磁铁的性质。
2、能假设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并能设计相关的验证实验。
3、了解电磁铁的用途。教学重点:
学会制作电磁铁,并能根据实验中的现象分析电磁铁的性质。教学难点:
能假设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并能设计相关的验证实验。教学准备:
科学学具中的材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制作电磁铁
1、用手按开关,为什么电铃会发出叮零零的响声?
2、电铃是怎么发出声音的?看书上的解刨图。
师:在电铃内部有一个将漆包线绕在铁心上的装置,叫电磁铁。下面我们来看看它是怎么做成的。
3、制作电磁铁。
(1)学生拿出学具袋里的制作材料,认识所用材料。
(2)将漆包线顺着一个方向绕在钉子上。
(3)用砂纸除去漆包线两头的漆皮,接通电源,用铁钉的一端接近小铁钉,观察有什么现象?切断电源又有什么现象?
(4)汇报实验中观察的现象,讨论电磁铁有什么性质?
(5)填写实验报告:电磁铁通电,();断电后,()。电磁铁是一种将()能转化成()能的装置。
第二课时:
一、研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思考:你认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回答后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假设是正确的。
“ 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大小”的实验
1、实验目的2、材料和工具
3、实验方法
4、实验结论
电磁铁的用途
1、电磁铁可以将电能变成磁能,人们可以利用这一性质做很多的事情。你知道哪些装置用了电磁铁?
2、老师把从网上找到的一些相关资料和图片展示给学生看。
3、科学在线的学习。了解电铃的一些巧妙装置。
第13课 能量的控制
教学目标:
1、会自己找生活中的能量转换装置。
2、学会分析一些常见的能量转换装置的工作原理。
3、能自己设计一个控制装置来解决实际问题。
4、学习进行专题研究能量转换装置。
5、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教学重点:
会自己找生活中的能量转换装置。
学会分析一些常见的能量转换装置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
能自己设计一个控制装置来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进行专题研究能量转换装置。教学准备:
科学学具袋里的制作材料 教学安排:
两节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找生活中的能量转换装置。
1、能量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需要控制吗?为什么?
2、找一找,生活中有那些控制能量的装置。
3、分析书上的各种控制能量的饿装置的作用和操作方法,并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装置名称
作用
控制的能量
操作方法
炉灶开关
控制火焰的大小
热能
手动
变色眼镜
控制透过光的强弱
光能
自动
二、探究常见能量控制装置是怎样工作的1、关于能量控制装置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回答
2、选择台灯的开关来研究。
3、学生实验后猜想台灯开关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子?
4、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装置应用了实验中的原理?
5、观察书中58页的水管图,思考他们是怎样控制能量的?
6、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设计自控装置
1、思考与观察周围的物体,哪些需要安装自控装置。
2、根据学生感兴趣的事情选择一种进行设计。
3、提示:先选择自控装置的类型(声控、光控、热控、时控等),再查阅有关资料,进行设计。
我的能量控制装置
装置名称:
能量自控装置的类型:
设计思路:
适用范围:
主要优点:
4、把设计的方案与同学老师交流。
二、科学在线
学生阅读书上的科学在线,了解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
三、专题研究能量转化装置
1、学生根据书上的参考选题,选择所想研究的题目。
2、参考设计制作流程图进行设计制作。
3、制作中的几个关键环节的解决办法。制作展示台,介绍自己的模型。
课后小记:
第14课 常用能源
教学目的:
1、了解生活生产中的能量是从哪儿来的。
2、认识各种能源,并对能源分类。
3、能利用各种渠道分析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给生活和环境带来的影响。
4、充分利用想象能力思考没有能源的生活。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能源,并对能源分类。能利用各种渠道分析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给生活和环境带来的影响。
教学难点:
充分利用想象能力思考没有能源的生活。
教学准备:
学生在家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分析能量的来源
1、提问:生活和生产中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2、看书还是能够的图,分析能量的来源。
3、提问:生活和生产中还需要哪些能量?这些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4、板书:能源。解释能源的概念。
5、学生汇报自己知道的能源的知识,与同学交流和学习。
6、将自己知道的能源进行分类。
可再生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
7、学生分析后思考,你觉得什么能源最好?
第15课 节约能源
一、教学目的要求:
1.能通过资料分析,找出我国能源存在的主要问题,知道节约能源的方法。
2.能大胆提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方案(假设)。
3.能独立|设计一种节能产品,客观地评价别人和自己的作品。4.能坚持对家中用电量进行观测,利用图表记录自己家中用电情况。
5、能从调查结果中分析出自家用电过多的原因,能对各种浪费能源的现象提出相应的节能措施。
二、教学重点:
1、找出我国能源存在的主要问题,知道节约能源的方法。
2、分析出自家用电过多的原因,能对各种浪费能源的现象提出相应的节能措施。
三、教学难点:
1、设计一种节能产品
2、大胆提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方案(假设)。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谈论——家中能源使用情况
2、学习新课:
A、我国的能源问题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资料分析,找出我国能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2、能大胆提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方案(假设)。、3、能把本组的方案与其他组交流。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有着丰富的能源资源,煤炭最占世
界的66.8%,石油居世界第5位。但我国仍面临众多的能源问题,谁想知
道这是为什么吗?
2、阅读资料,出示阅读提示:我国面临的能源问题是什么,用数字进行说明。指导学生阅读资料,思考提出的问题。
3、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围绕着“怎样做才能解决这些能源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记录在教材第69 通过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等办法来解决能源问题,对小学生来说,节约能源可能更贴近他们的认知水平,怎样节约能源是学生|设计解决方案的内容,当然学生提到开发新能源会更好。鼓励学生能够针对发现的某一具体的能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4、交流结果。
组织学生交流阅读和讨论的结果,使学生认识到解决能
源问题,必须从节能开始。
5、进一步设问: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节能意识是什么样的呢?过渡到下而的活动。
B、生活中的能源浪费
活动目标:
1、找出人们日常生活中浪费能源的现象。
2、能针对各种浪费能源的现象提出相应的节能措施。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解:一些人认为能源是自己或单位花钱买来的,使用多少是自已的事,由此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浪费能源的现象。
2、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图中画的是什么,他们是怎样浪费能源的。提示学生,浪费能源的现象有两种情况:
a.像运行着的车辆、电器、燃烧的炉火没有得到及时的利用就是浪费
能源
b.像冰糕、饼干、衣物、学习用品等在生产过程中曾经消耗过能源,这些物品没有得到充分地利用也是能源浪费。
3、学生讨论,列举生活中浪费能源的现象。
如不能随手关灯、浪费学习用品和食物等,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4、组织学生针对能源浪费现象找出相应的节能措施。全班同学共同出
谋划策,针对不同小组学生发现的每一浪费能源的现象提出节能措
施,并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C、“节能作品”大赛
活动目标:
1.能独立设计一种节能产品,为自己设计的产品撰写一份说明。
2、能设计一种可以充分展示自己设计产品的方式。
3、能客观地评价别人和自已的作品。
活动过程:
1、明确活动的任务和要求。
(1)阅读第70页“海报”内容.明确活动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阅读第7l页“资料”内容,从工业、农业、交通、建筑、购物、家务、出行等方面,确定自己的参赛项目;
(2)设计节能作品的过程是:先通过观察、阅读资料,收集整理与项目有关的信息;再设计作品的内容,并用某种形式(模型、图、文字)表示出来,可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并通过调试、修正完善自己的作品;最后根据作品制作一份介绍作品的说明书。
2、学生独立活动。学生按括动要求,独立设计自己的作品。及时地发现问题为学生排忧解难,要重点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选题、设计内容、制作作品,同时号召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结成活动伙伴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
3、交流评价。举行作品展示会.让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并用评价表进行相互评价。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设计寄送到当地有关节能部门,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从小为决策服务的意识。
D、调查自己家中的用电量
活动目标:
1、能提出调查家庭用电量的相关具体问题。
2、能设计出与调查问题相对应的记录表,坚持对家中用电量进行观测和记录。
3、能从调查结果中分析出自家用电过多的原因。
4、能提出自家节约用电或其他能源的措施。
活动过程:
1.提问:你知道自己家中每周用多少度电,每天什么时间用电最
多,什么时间最少吗? 2.布置学生调查自己家中的用电量,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在一周内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查看、记录家中电表的数值。查看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用手接触电表、开关等,最好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
(2)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统计图,观察一周内用电量的变化。学生练习如何绘制统计图,并通过分析统计图解释统计结果。
(3)统计家中常用电器的瓦数、使用时间.计算消耗的电量。
3、与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调在结果,比较自己家在本组内属于用电
多的家庭,还是用电少的家庭。
4、阅读教材第73页资料,说说平时怎样做,才能节约用电,学生汇报、分析统计结果。
E、小结:
作业:分析出自家用电过多的原因,提出自家节约用电或其他能源的措施。
第16课
第17课 太阳系的奥秘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资料,初步了解恒星、行星、彗星等不同星体的特点。
(2)通过数据分析和计算,初步认识太阳、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作用。进而对行星的体积和太阳系的膨大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3)通过建立太阳系模型的活动,初步学会建立科学模型的基本方法,并对太阳的膨大有更深入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进行科学史以及学习科学家精神的教育。
(2)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的努力,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
教学过程:
引入头脑风暴:假设你是神六航天员,你上太空后想探索什么知识?讲述:人类探索太阳系的历史。
认识太阳系的组成
1、观看有关太阳系的视频和课件。认识恒星和行星。
2、学生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太阳系的资料图片,交流自己的感受。
3、结合实际说出地球饶太阳运动的规律。
4、交流九大行星有关方面的知识。
5、教师通过课件介绍九大行星的知识和最新科学发现。
6、通过计算了解九大行星的大小,从而推断太阳系的膨大。
7、结合自己的计算,讨论太阳系的大小。
8、想象太阳系的膨大及九大行星的运行规律。
通过建立太阳系的模型更加深刻的认识太阳系的组成。
教师设计表格,引导学生做相对距离计算。
根据计算结果,设计自己小组的太阳系模型。提醒学生考虑用什么样的长度代表一个天文单位。
提醒学生先把自己设计的太阳系模型画出来。要求以太阳为圆心。
选择适当的材料做行星,将它们放置在各自的运行轨道上。
启发有兴趣的学生考虑行星的大小。
总结建模的过程、方法和注意问题。领会从计算设计到制作模型的过程。
阅读科学在线。
总结提问:太阳系有哪些成员组成。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板书设计:
第18课 地球绕着太阳转
教学目的:
能用模拟实验研究地球的公转和自转。
能调查本地动植物受四季变化的影响情况,并进行记录。
能初步建立起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关系的概念。
能用文字或图的形式把四季的显著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
是通过实验证明地球公转是引起一年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
教学过程:
模拟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
1、在上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围绕太阳运动这一科学事实。但是对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地球运动又引起了哪些自然现象等,学生可能比较陌生。教材用文字的形式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呈现了出来,要求学生通过科学阅读,分析整理资料,来加深对自转相公转的认识。教师可以事先给学生提供更多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资料,培养学生从科学阅读中获得信息的能力。
教师要指导学生填写下表:
1、对于“地球上的季节变化与什么有关”这个问题,学生可能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个渡曟從麌從际上是一个验证实验。通过多次模拟演示、反复的观察,来分析理解地球公转与四季形成的关系。模拟实验的关键是要考虑用什么来模拟什么。本实验要引导学生考虑分别用什么来模拟地球公转的轨道、用什么来模拟地球和太阳、用什么来模拟自己在地球上的位置等。
2、可以按照教材上的图示来做模拟实验,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模拟地球的公转。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一要提醒学生地球的公转是自西向东逆时针的方向,千万不能转错方向。二是要在地球的公转过程中,应保持地轴始终指向同一方向。三是实验的条件最好选择室内光线比较暗的地方,灯光最好选择直线光源(如手电筒等),这样便于学生观察。
3、在实验过程中,可以由一个同学转动地球仪,其他同学注意观察。重点要指导学生观察春、夏、秋、冬四个特殊位置上,“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这个实验需要反复多次,学生需要反复观察、反复分析推理。重点研究地球公转过程的规律,如地轴的倾斜等。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的倾斜,引起了太阳在地球表面南北两半球直射点的变化,分析这种变化是引起南北两半球四季交替变化的根本原因。
4、实验中要求学生把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记录下来,并用自已的语言解释这种变化可能引起季节的变化。最后,要引领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讨论问题:如果地轴不倾斜,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会不会有变化,地球上还会有四季的变化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没有地轴的倾斜,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就不会在南北半球上发生变化,那么地球上不同纬度就不会有四季的交替变化。
二、四季变化对植物影响
l、学生对寒来暑往、风云雨雪、花落花开、大雁南飞等自然现象和变化都有一些切实的感受,对动植物在不同季节里形态和生活习性等也都有了一定的认识。本活动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总结提炼生活经验,形成对自然现象和变化的科学认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关系的认识。
2、教材中提供了四幅图用来提示学生一年四季中不同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形态。教师可以事先收集(也可发动学生搜集,更多关于四季的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分析季节变化对身边动植物的影响。要求学生选择一两种身边常见的典型动植物,研究其在不同季节里身体形态和生活习性的变化。比如,春季里白天逐渐变长,气温日渐升高,春雨绵绵,桃树发芽,桃花开放;夏季到来,天气炎热,桃树生长茂盛,逐渐结果成长;秋季天气变凉,树叶逐渐变黄,桃子成熟;冬季白天变短,天气寒冷,树叶飘落,光秃秃的桃树枝傲立风中。一些动物皮毛(羽毛,在秋冬季增厚增多,在春夏季脱落渐薄等。
3、教师要指导学生填写教材上的表格,要求学生把自已寻找的典型动植物在四季中的不同变化记录下来,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相互启发,加深认识。
4、教材上提供了用一棵树把一年四季变化表示出来的做法,启发学生想像怎样用生动的方式把一年的四个季节表示出来,用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四季生物变化的认识,培养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和形象思维的能力。鼓励学生用其他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板书设计:
地球绕着太阳转
一周需用时间 形成自转 23小时56分4秒 昼夜
公转 365.25天 四季
教学反思:
第19课 美丽的星空
教学目的:
l、能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已知道的了解星座方法的知识。
2、能坚持长期观察某一星座的变化。
3、能把自已的制作展示给大家,并能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修改。
教学重点:
是指导学生查阅资料,获得星座方面的知识。用自已制作的星空观察器把星座复制到自家的屋顶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对星座多少有一些了解,教师可以动员学生结合课前收集到的资料,交流自己认识的各种星座,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星座。
教材中提供北半球四种常见星座,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星座,启发学生来认识,初步了解星座是怎么命名的。
二、寻找四季的典型星座
学生对星座方面的知识可能一知半解,对从什么地方可以获得更多关于星座方面的知识可能知道得也不多。教材上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提示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和实际观察两种途径获得四季星座方面的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带领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教室里学习查阅星座资料的方法,也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天文方面的资料和书籍供学生查阅。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天文馆去参观,获得更多有关星座方面的知识。
在查阅资料时,要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在地球的南北半球看到的天空是不一样的,因此才有南半球星空私北半球星空一说。在同一半球一年的不同季节里,看到的星座也是不一样的。随着地球的自转,在一天的不同时间观察星座,看到的星座位置也会有变化。有关星座方面的基本知识,教师可以结合星图讲授给学生,最好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演示给学生,这样可更加深学生的印象。
在通过查阅资料获得一定星座方面的知识后,动员学生在晴朗的夜晚实际观察星空。教师要把观察星空的方法要求和注意事项给学生讲清楚。比如怎样认星图、怎样把星图与实际天空对应起来、怎样选择观察地点、怎样选择参照物、需要带什么工具、怎样做观察记录、怎样制作自已的四季典型星座观察图等。并在适当时候,组织全班同学交流自己观察星空的经验和感受,培养学生坚持观察星空的兴趣和爱好。
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观察星空,星座的相对位置是有所变化的。教材上提供了四个时间段,供学生来观察记录,要求学生真实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能否看到不同时间星座的变化,关键是选择参照物,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参照物。
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从中获得更多关于星座方面的知识,并且动员学生积极运用星座科学方面的知识,去批驳“星座决定命运”这种迷信的说法。
三、留住群星的美丽
这是一个有趣的设计制作活动,学生可能会非常感兴趣。
观察星星的相对位置画下来。
板书设计:
美丽的星空
典型星座 恒星
春季 狮子座 北极星
夏季 牧夫座 天鹰座 天琴座 牛郎星 织女星
秋季 仙后座
冬季 猎户座
教学反思:
地球的近邻——月 球
教学目的:
能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关于月球的问题。
能通过查阅资料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并能从各种媒体上了解更多有关月球的知识。
能根据观察结果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
能设法用模拟实验研究月相的变化。
教学重点:
观察月球的运动模式,了解月相的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
一、关于月球的知识
本课书可以从美丽的月球的神话故事引人,了解人类自古以来对月球的向往以及关于科学探索月球的种种努力,引导提出有关月球的问题,并通过查阅资料活动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培养学生研究月球的兴趣和爱好。教材用资料呈现的方式把有关月球自然状况方面的知识呈现给学生,教师可以用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带领学生通过科学阅读来获得有关月球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书面阅读或网络阅读的方式,当场获得月球方面的知识。
查阅资料活动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是问题引导,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资料查阅。另外,教师还要组织好查阅资料后的交流活动,便于学生相互启发,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二、观察月球的运动模式
学生在查阅资料时,可能已经对月相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已的语言概括出“月相”的概念。每个月的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规律的发现则需要靠长期观察才能获得。
教师要给学生讲明做长期观察的基本要求,比如,明确观察目的、准备观察工具、查阅有关资料、选择观察地点、设计观察记录表·做好观察记录等等。教材中提供了一个月中8种月相变化的图片,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认识这8种月相,然后再做实际观察。
做长期观察时一定要求学生做好观察记录,事先一定要设计出自己的观察记录表,其中包括观察的日期、所看到的月相、月球上的发现、月出时间、月落时间等。
为了督促学生坚持做好长期观察,教师要选择适当时间进行检查,并组织各种交流活动,让学生随时交流观察心得,以及自己的观察记录等,确保长期观察的有效性。
三、模拟月相的变化
l、这个活动要求以小组的形式在室外进行。可以选择直径在20厘米以上的皮球,一半涂成黑色,一半涂成白色。教师一定要讲清楚需要用什么来模拟月球轨道、用什么来模拟月球等,在模拟过程中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两点:一是月球的公转轨道是逆时针的;二是在不同的位置上应该让白半球始终朝向一个方向。
2、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可以先观察新月、满月、上弦月和下弦月四个固定位置的月相,接着再观察不同位置月相的连续变化。为了便于学生形成科学概念,可以让学生反复观察多次。
3、组织学生交流观察的结果和感受,并组织学生讨论假如站在月球公转轨道以外是否能看到月相的变化。事实上是看不到月相的变化的,如果学生不理解,可以用模拟实验来说明。
四、做个小小宇航员
到月球上旅行,首先要解决的是衣食住行问题,怎样解决月球上的衣食住行主要依靠前面所学的关于月球方面的知识。要考虑月球上的水、空气、食物、温度等,还要考虑月球上的失重等问题。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到月球上旅行还需要制定一个旅行计划,要充分考虑到月球上需要观察的事物、想研究的问题和需要带的工具等等。这样才能有目的地开展旅行活动。
板书设计:
地球的近邻----月球
一天中不同时刻月球东升西落
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是从西向东运动的。
月相的变化: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一周
娥眉月 新月 娥眉月 下弦月 残月 满月 凸月 上弦月 娥眉月
课后反思:
第21课 蔚蓝色的宝库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将搜集到的资料设计成生动、易懂的方式进行展示。
2.能通过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海洋中蕴藏着的资源。
3.能将发现的海洋资源进行合理的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能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保证较全面地搜集资料。
2.能感受到海洋资源的丰富与美丽。
环境目标:
1.能在阅读资料中意识到有些海洋资源正在遭到破坏。
一、感受美丽的海洋:
猜字谜引入。“家住大海,走向岸来.太阳一晒,身体变白.”学生猜出后,又出示另一个谜语“肚中藏宝,浩瀚无边,入口苦涩,性情多变”待学生猜出是海洋后,和学生一起走进《蔚蓝色的宝库》并板书。
师:你到过海边吗?
生:
三、五名说一说,在海边见到的情况,师:现在我们一起看一看海洋,出示视频材料。和学生一起随着美妙的音乐欣赏海面、海浪、海水、以及海底的美景。过一会我们看谁的发现多?
生:我欣赏了海洋的美丽和神奇,我想我长大了一定要到海边去看一看。
师:希望你早日实现看海的愿望。
生:看到了平静的海面、看到了海上日出、看到了日落、看到了汹涌的海水,我感到海洋太美,师:你的眼睛很亮,发现了这么多
生:丰富的海洋生物如(珊瑚、海星、海葵等),我感到海洋的生物种类太多,有很多需要我们了解的新物种,等待我们去探访。
师:你的表述很有条理,你是个有志气的好孩子,希望你长大了立志于海洋生物研究。
师:通过刚才看图片,我们对海洋有了个很初步的了解,知道了海洋是美丽、壮观的、还有它的富饶。
活动二 丰富的海洋资源
师:那么海洋到底有哪些自然资源呢?我想这也是你们急于了解的,现在我们就先把自己的收集的有关资源的资料快速的阅读并整理、随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合理分类、并记录。过一会我们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分类更合理,记录更详细。
生:自己分类,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分类,并个别指导。
师:刚才我看你们做的很投入,分类分得也很认真、记录得也仔细。现在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分类结果呢?
生:我们小组是按照它是否有生命来分的,我找到了海洋生物资源,如海洋的各种鱼类各种植物,还有矿产资源。我们要介绍的是滨海砂矿易于开采,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世界上约96%的金红石、80%的独居石、75%的锡石、30%的钛铁矿都产自滨海砂矿。另外,还有磷钙土、金、铂、金刚石等。
师:这个小组是按照有无生命来划分的,哪个小组有不同的分发呢?
生:我们小组是按照是否可再生分的,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我们小组重点给大家介绍海洋能源它是可再生能源。海洋蕴藏着巨大的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等。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估计,全球海洋中蕴藏的发电能力达到766亿千瓦。技术上有可能利用的为64亿千瓦,约为目前世界发电装机总容量的1倍。海洋能源的开发正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师:哪个小组还有补充呢?
生:我们是按照开发历史的长短划分的,有传统的资源和新能源和潜在能源三种。我们想给大家介绍的是藻类,数量70%都是由海洋藻类的释放的,数量惊人。有许多的新能源 师:你们的分类标准很独特。
师:真是了不起,真是巨大呀。
师:通过我们的交流分类,我们知道了海洋资源真不愧为资源的宝库,生命的摇篮。看到学生收集了这样多的资料,课下我们一起把有价值的好的资料收集起来
师:有那么多的资源要知道它是如何开发利用的呢?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关注的问题,请同学课下继续搜集有关的资料为下节做好准备。
本课的设计意图:
《蔚蓝色的宝库》是冀教版的科学六年级上册的第21课,在学生充分关注生命世界的多样性及其能量和能源的关系基础上,“海洋资源”作为本册教材最后一个单元,再次从系统的角度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查阅资料、讨论和举办展示会等多种方式,了解各种类型的海洋资源,感受海洋资源的丰富和美丽。本单元包括“蔚蓝色的宝库”、“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两课。我讲授的是第一课时。
本课的设计理念:《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本课以课下收集资料、课上分小组交流、分析、分类,来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活动一“认识美丽的海洋”首先通过实地考察或搜集图片的方式让不同地域的孩子都能有一个感受海洋的途径,然后,通过用语言描述交流自己对海洋的认识,共同欣赏、感受海洋的美丽,并初步认识到海洋中蕴含着丰富多样的资源。
在活动1的基础上,活动2“丰富的海洋资源”先引导学生围绕“海洋中蕴藏着哪些资源”为主题查找资料。接着,组织学生收集到的资料。以学生共同掌握的较充足的资料为研究对象,尝试对海洋资源进行合理分类,关注海洋资源遭到破坏的情况,为下一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以合作的方式搜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1课、常见的建筑
1、古时候,人类只能住在(洞穴)(草棚)和(树巢)中。
2、人们用兽皮做成可移动的(帐篷),这可能是人类(最早)建造的房屋。
3、引起房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产力的发展,建筑技术的进步。
4、建筑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房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①建筑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建筑材料的发展。②建筑材料的发展和先进技术的运用又改进了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③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5、虽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房屋在很多方面有(差别),但它们在构成上都有一定的(层次)。
6、不同地域建筑物的外形和功能与(当地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相适应。2课、巧妙的结构
1、(王莲)是世界上最大的睡莲科植物。
2、英国建筑师根据王莲叶子结构设计的展览厅英国建筑师设计的钢丝网看台都是(仿生建筑)。
3、赵州桥为什么是拱形的? ①增加桥梁的跨度和宽度,便于行船。②支撑力强。
4、楼板、立柱为什么做成空心的? ①节省材料.②轻巧.③结实.④支撑力强.5、屋顶或墙体的钢架结构为什么是三角形的?因为三角形有稳定性。3课、美丽的建筑
1、建筑物的美,一方面表现在它的(自身造型)
和(色彩)上,另一方面还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4课、人体的组成
1、从外部形态上看,人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
2、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是(细胞)。
3、与人体一样,构成其他动物、植物等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4、绝大多数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的结构简单,只有(一个)细胞;有的结构复杂,由(数亿个)细胞构成。人体内的细胞不断地吸取(氧气)和(养料),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源源不断地提供(物质和能量)。
5、细胞是怎样构成人体的?
各种人体细胞——各种人体组织——各种人体器官——各种人体系统——人体。5课、消化与吸收
1、什么是消化?在消化系统中,大块食物
被切割、磨碎成小颗粒,然后,被消化液分解成更小的微粒的过程叫消化。
2、什么是吸收?消化后的营养成分穿过小肠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
3、食物在消化过程中要经过哪些器官? 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4、消化系统疾病有:肠炎、胃炎、胃溃疡、胃穿孔、胃酸、肝炎、脂肪肝、龋齿等。
5、我们应该哪些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①不暴饮暴食。②吃东西细嚼慢咽。③少喝酒。④睡前不吃固体食物和甜食。⑤不喝生水⑥少吃凉东西。⑦少吃油腻食品。6课、呼吸与交换
1、我们进行呼吸的过程是通过(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完成的。
2、吸气与呼气时,自己的胸部是怎样变化的?吸气时,胸腔向外扩张;呼气时,胸腔向内收缩。
3、呼吸的作用:通过呼吸,我们可以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4、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5、(适当加快呼吸)能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氧气。
6、人在安静时,平均每分钟呼吸16次。
7、哪些因素会影响呼吸系统的健康? 大量吸烟、一氧化碳中毒、大气污染等。
8、怎样才能减少呼吸系统的疾病? 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7、循环与运输
1、有我们的身体中,有一套由(血管)组成的遍布全身的(管道)系统,(血液)在这套管道系统中循环流动,完成(物质)的(运输)。
2、心脏的大小与自己(握紧的拳头)相似。心脏就像一台强有力的(泵),将(血液)压入(血管),推动血液流经(全身各部位),从而将(养料和氧气)输送到全身,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
3、心率与脉搏的频率是(一致)的,我们可以通过测(脉搏)来测量心率。
4、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心率)。测量心率时要保持(平静)。
5、正常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心率是(75)次左右,儿童的心率一般(略高于)成年人。
6、心跳加快时血液(流动加快),从而运送到全身的(营养和氧气)增加。
7、心跳加快时,输送到全身的血液(流动加快),以满足人体的(需求)。
8、叛国波士顿哈佛医学院的佐尔医生发明了(心脏起搏器),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9、1982年,美国(杜布利兹)医生将JARVIK-7人工心态植入人体内,使病人存活了112天。
10、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8、心理与适应
1、人类不仅具备(消化)、(呼吸)、(血液循环)、(身体运动)等重要的(生理功能),而且具有(感觉)、(思维)、(情绪)等重要的(心理功能)。这些心理功能主要是由人体内的(神经系统)实现的。
2、神经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神经组成。
3、什么叫反应时?
从刺激呈现到反应开始之间存在的时间间隔,被称为反应时。
3、在反应时内,经历了许多复杂的(心理加工)过程。
4、反应时的长短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刺激的强度 ②感觉器官的灵敏程度 ③人对刺激的熟悉程度 ④动作及反应的次数等。
5、什么是错觉?
在某些特殊条件下,我们对刺激的感觉与真实情况并不相同,这就是错觉。
6、(大多数条件
下),我们(对刺激的感觉)与(刺激的真实情况)是(一致)的。
7、填表: 游戏名称 刺
激 感
觉 反
应
快速抓棒游戏 对方松手的动作 眼睛看到的
抓住木棒
手躲避 逃避打手背的游戏 对方伸手的动作 眼睛看到的
9、健康成长
1、我们的身体虽然是由(不同器官和系统)组成的,但它们在(大脑)和(神经)的指挥与调节下,配合得非常默契。
2、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逐渐发生着一系列(变化),有的阶段(变化明显),有的阶段(变化不太显著)。
3、在青春期(身高)、(体重)、(肺活量)等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4、每个人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和(结束的年龄)(略有不同),一般为(10岁到20岁),女孩比男孩平均早(2岁)
2、(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是从(儿童)走向(成年)的重要阶段。
3、要健康、顺利地度过青春期,我们需要怎样做呢?
①不挑食,全面、合理地摄取营养物质。②加强体育锻炼。③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④多和家长、老师交流、商量。
4、当你和异性交往时,需要(掌握分寸)。
10、小池塘
大世界
1、什么是生态系统?
像池塘这样,由水草、鱼、虾、水蚤和各种细菌等生物及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非生物共同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被称为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是怎样构成的? 生物个体
生物种群
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
生态系统。
3、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哪些外界条件?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非生物环境。
4、研究生态系统的过程方法是什么?
①选点观察 ②取样记录 ③统计整理④展示结果
11、小瓶子
大学问
1、什么是生态平衡?
在分析生态系统各种生物之间的联系时,我们发现,有些鸟类吃昆虫,大多数昆虫吃植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并放出氧气,土壤里的细菌分解着动植物的尸体。周围的温度、土壤、空气、水分等与生物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状况,这就是生态平衡。
2、当生态系统中某一类生物突然减少甚至消失时,会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带来怎样的影响?(生态平衡被打破。)
3、由此能得出什么结论,受到什么启示?
生态平衡是大自然经历了很长时间才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一旦受到破坏,有些平衡就无法重建了,带来的恶果可能是靠人的努力而无法弥补的。因此,人类要积极地保护生态平衡,帮助维护这个平衡,绝不要轻易去干预大自然,打破这种平衡。
4、生态系统中的平衡是不变的吗? 不是。生态平衡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的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平衡。
5、北京大兴留民营村维持生态平衡,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正式确认为(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
6、生态系统中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7、什么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①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能利用阳光制造营养供自己和其他生物生长的植物被称为生产者。
②消费者:人、牛、猪等不能自己制造食物,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各种动物被称为消费者。
③分解者:能分解动物的排泄物、尸体或腐烂植物的细菌等微生物,被称为分解者。
8、生态系统中死去的动物和植物为什么会腐烂?因为被细菌分解了。
9、动植物腐烂对生态系统有什么作用?
动物和植物腐烂后的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10、什么是生物圈?
地球表面所有的校小的、较简单的生态系统组成了一个最大的、最复杂的生态系统,就是生物圈
11、除了生物圈之外,地球上还有(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等其他圈层。
12、(生物圈)是所有圈层交会的大生态系统。
13、人和生物圈有着怎样的联系?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基本条件。
12、小行为
大环境
1、(美国)科学家曾模拟地球上的生物圈,建造了一个名为(“生物圈2号”)的建筑。
2、“生物圈2号”试验用事实告诉我们,(地球)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惟一)的家园。
13、浩瀚的宇宙
1、无论你居住在地球上的哪个地方,都能看到(银河系)。
2、仰望天空,看到一条长长的白色光带,那就是(银河系)。
3、从(地球)上看,银河系是一条(满是星星的带子);从(宇宙)中看,银河系像一个(不断旋转的大铁饼);从(侧面)看,银河系像一个(织布的梭子)。
4、银河系由大约(500亿颗恒星)、(2000亿颗行星)组成。
4、宇宙中存在着(几十亿、上百亿)银河系那样的星系。
5、科学家把(所有的空间)以及其中的万物叫做(宇宙)。
6、科学家用(光年)表示星球之间的距离。1光年就是光在(一年内)所 “走”的距离,大约(10万亿千米)。
7、中国民间牛郎织女的故事,反映了人类对(星际航行)的向往。
14、探索宇宙
1、在北京建国门的古天文观象台有一个巨大的铜球引人注目,那就是(浑天仪),这表明(500多)年以前,中国人就已经用一些仪器来观测太阳、月球和星星了。
2、(意大利人伽俐略)是世界上第一个用(望远镜)观测(恒星和行星)的天文学家。
3、(射电望远镜)转动它的(巨耳)对准天空,就能接收到来自遥远(宇宙)的各种电波。
5、千万不要用望远镜观察(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6、你知道哪些宇宙探测器?
①麦哲伦太空探测器。②哈勃太空望远镜。③射电望远镜。④天文观测站。⑤宇宙飞船。⑥太空空间站。⑦人造卫星等。
7、(麦哲伦太空探测器)围绕着(金星)运转。8、1990年发射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围绕着(地球)运转,它能观测(宇宙的深处),比地球上(任何望远镜)看得(更远)。
9、(火箭)是中国人在(一千多年前)发明的,当时使用的燃料是(火药)。现在人们用(煤油或液态氢)作为火箭的燃料。用来(发射)卫星等宇宙探测器。
10、我国(明朝)一位名叫(万户)的人试图用(火箭)使自己飞上天,但他没有成功,并献出了生命。为纪念这位先躯者,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11、(明朝)发明了(一窝蜂火箭)。
12、用气球模拟实验研究火箭的动力时发现,气球中的空气(向下)喷出,气球(向上)飞出,气球靠(空气的反冲)力量前进。
13、哪些因素影响火箭的飞行?
①火箭本身的材料、动力和工艺。②外界气候、环境等。
14、中国航天的创始人是(钱学森)。
15、(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
15、人造地球卫星
1、(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制造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
2、我国(1970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3、到1998年底已经有(35颗)国产卫星上天遨游。
4、人造卫星具有(科学实验)(通信)(导航)(侦察)(气象预报)(资源勘测)(天文观测)等多种用途。
5、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而落不下来,这是(因为地球的引力)。
6、用乒乓球和棉线模拟人造卫星的运动时得出什么结论?
棉线越长,乒乓球受力越小;乒乓球质量越大,受力越大;转动速度越大,乒乓球受力也越大。
7、同步卫星从地面上看,它好像静止在空中不动,用相对运动的原理怎样解释?
同步卫星就是卫星运行的速度与地球的自转速度刚好一样,都是24小时旋转一周,这样从地球上看,卫星就像是静止在地球的上空。
16、在太空中生活
1、(前苏联人)(加加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太空中)飞行的宇航员。
2、(“和平号”)空间站是当今世界上(最大)(飞行时间最长)的空间站。也是第一家(太空工厂)。
3、目前,美国、日本、俄罗斯和其他几个国家正在携手建造一个绕(地球)转动的空间站。
4、(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结束“科学研究之旅”重返地面的途中爆炸。
5、(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我国独立设计和研制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在(酒泉)发射成功。
标志着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自主能力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17、走近科学家
1、列举你所知道的科学家的名称
张衡、袁隆平、居里夫人、牛顿、阿基米德、爱因斯坦、爱迪生
2、我们要学习科学家的哪些科学精神?
刻苦学习、忘我工作、善于探索、勇于创新、坚持真理、不唯权、一丝不苟、实事求是、不唯权、不唯上等。3、1769年(法国人)制造了第一辆(三轮蒸汽汽车)。4、1886年(德国人)制造了(四轮汽车)。5、1908年(美国人)制造了(T型福特)汽车。
18、科学学习回顾
1、在科学课中我们进行了哪些类型的探究活动?
①观察与实验
②计划与实施
③阅读与思考
④设计与制作等。
2、尽管探究活动有着不同的类型,但是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一致的)。
3、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与预测
制定计划
观察、实验、操作或搜集整理信息
思考与结论
表达与交流。
3、科学课中学到了哪些技能?
① 观察
②记录
③预测
④分类 ⑤对比实验
⑥设计与制作
⑦建立模型⑧信息搜集和整理
⑨表达与交流等。
4、利用多种图表整理信息
①曲线图
②柱状图
③扇形图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总复习计划】推荐阅读: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11-15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09-24
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1-03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5则范文06-24
冀教版一年级科学试卷06-14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03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教案06-28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试卷分析09-17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卷10-01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