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题

2024-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题(推荐8篇)

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题 篇1

第一单元植物复习提纲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第二单元动物复习提纲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4、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

5、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6、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7、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8、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六只(脚)。

9、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键入文字]

10、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

1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12、金鱼的特点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等。

13、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都是有(生命)的,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等。

14、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的(环境)也不同。

15、动物的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等。

第三单元材料复习提纲

1、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纤维)、(纸)、(玻璃)、(钢铁)、(塑料)、(橡胶)等。

3、知道身边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4、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头:(黄白色,表面有纹路,不太重,能削得动,锯了以后有锯末,能浮在水上„„)

5、金属是一种很重要的(材料),有许多重要的(用途)。

6、金属的特性:(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吸水性差)等。

7、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8、塑料的特性:具有(柔韧性)、(绝缘性)、(耐腐蚀性)、(不容易传热性)、(质轻)、(重复利用性)等。

9、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

10、木头的特性:(质轻)、(比较坚硬)、(容易加工)、(具有柔韧性)、(能浮在水上)、(具有承重力)等。

11、砖的主要用途是(砌房子),陶瓷的主要用途是(做生活用品)。

12、砖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

13、陶瓷是用一种(特殊的黏土)制造的。

14、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头)、(黏土)、(棉花)、(牛皮)等。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像(金属)、(塑料)、(陶瓷)、(橡胶)等。有的材料可以回收后再次加工利用,有的却不能。

15、我们应该(合理)使用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第四单元水和空气复习提纲

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2、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液体。

3、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面积被(水)覆盖着。

4、水是重要的物质,它存在于(植物)、(动物)、(人体)、(土壤)中。

5、水有三种状态: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

6、水是生命的源泉。(植物)、(动物)和(人类)都离不开水。

7、水的用途很多。(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人类)的生活都要用水。

[键入文字]

8、水和食用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9、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10、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11、量筒是一个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也就是测量液体的体积。

12、液体体积的单位是(毫升)。

13、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量筒必须放(平稳)。(2)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14、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

15、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16、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气体。

17、空气占据(空间)。

18、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19、空气有(重量)。

20、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补充:

第一单元

植物

(一)一、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5分)

(√)

1、用图画、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

2、为了观察树叶,我们可以在树上任意采摘我们需要的叶子。(×)

3、人有生命,植物没有生命。

(√)

4、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

5、新鲜的叶与落叶相比,除了颜色不同,其它都相同。(√)

6、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7、树叶都是绿色的。

(√)

8、一片完整的叶由叶片、叶柄构成。

(×)

9、植物生长只需要水和空气,不需要阳光。

(√)

10、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叶柄里面有气囊,充满空气。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方框里)(15分)

1、植物的一生要经历(3)等几个生长阶段。

①发芽、开花、结果 ②种子、幼苗、开花、结果 ③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

2、植物的叶由(1)和(2)组成。①叶片 ②叶柄 ③叶脉

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植物的叶片上都有(3)。①叶纹 ②叶线 ③叶脉

4、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1)。

①水生植物和陆地植物 ②陆地植物和海洋植物 ③水生植物和土地植物

5、观察就是(2)。①随便看看 ②带着目的看 ③看到什么就记下什么

6、我们可以用(3)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①看一看 ②摸一摸 ③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

7、只要两种树叶的(3)相同,我们就说它们是同一种叶。①形状大小 ②大小 ③形状

8、龙血树是植物中的老寿星,它生长缓慢,往往能活(2)年。

[键入文字]

①几百 ②几千 ③几万

9、(3)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它生长在印度尼西亚的热带森林里。①茶花 ②王莲 ③大王花

第一单元

植物

(二)一、我知道:(每空1分,共12分)

1.像樟树这样的植物叫(木本)植物,它的茎叫(木质茎)。

2.像狗尾巴草这样的植物叫(草本)植物,它的茎叫(草质茎)。3.

陆地上生长的植物叫(陆生)植物,水中生长的植物叫(水生植物)。4.

叶是由(叶片)和(叶柄)两部分结成。

5.植物的生长一般要经过(发芽)、(幼苗)、(开花)、(结果)等过程。

二、辩一辩。(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16分)

1、带着目的去观察大树,才能发现更多。(√)

2、大树和小草的茎都一样坚硬。(×)

3、车前草和水花生都是水生植物。(×)

4、浮萍不需要土壤也能生长。(√)

5、春天是树木落叶的季节。(×)

6、新鲜的树叶是黄色的。(×)

7、菊花一般在秋天才开花。(√)

8、有的树生长时间长,永远都不会枯死。(×)

三、对号入座。(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1分,共7分)

1、一些大树看不到它的根,它应该(A)根。A、有 B、没有

2、蒲公英属于(B)A、木本植物 B、草本植物

3、不属于陆生植物的是(B)。A、玉米 B水葫芦 C、狗尾草

4、植物的叶是(A)。A、有生命的 B、无生命的

5、树叶变黄的季节是(C)。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6、陆生植物的生长(A)水份。A、需要 B、不需要

7、变硬的树叶一般是(B)。A、绿色的 B、枯黄的

四、我的研究。(每小题5分,共15分)

1、植物需要哪些条件才能正常生长?

陆生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营养、土壤。水生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营养。

2、植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第二单元

动物

(一)一、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5分)

(√)

1、观察小动物时,要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2、在晴天中午的大树下我找到了很多蜗牛。

(√)

3、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腹部有6只脚。(×)

4、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因此我们可以把它放在水中生活。(√)

5、蜗牛可以在玻璃上爬行。

(×)

6、蚂蚁和蜗牛没有任何相同的地方。(√)

7、金鱼用鳍游泳,用鳃呼吸。

(×)

8、蜗牛休眠了,我们可以使劲敲打它的外壳使它活动起来。(√)

9、蚂蚁喜欢甜食,我们可以用白糖和面包屑把它们引出来。

[键入文字]

(×)

10、蚯蚓的身体没有头、尾的区别。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方框里)(15分)

1、(3)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①老虎 ②长颈鹿 ③非洲象

2、(2)是世界 上最高的动物。①老虎 ②长颈鹿 ③非洲象

3、蜗牛是用它的腹部爬行的,它的腹部就是它的足。蜗牛的足叫(1)。①腹足 ②软足 ③脚

4、蜗牛的触角有(3)对。①3 ②1 ③2

5、蚂蚁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2),这种物质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

①粘液 ②信息素 ③水分

6、池塘、小河中生活着很多小动物,数量最多的是(1)。①鱼类 ②虾类 ③螺蛳

7、蜗牛用(3)呼吸。①鼻子 ②鳃 ③气孔

8、下列食物中,蜗牛最喜欢吃的食物是(2)。①蛋糕 ②菜叶 ③桔子

9、观察完蚂蚁后,我们应该(1)。

①把蚂蚁放回家 ②把蚂蚁扔掉 ③把它养起来

10、植物和动物都属于(1),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物体。①生物 ②植物 ③动物

四、看

1、写出蜗牛各部分的名称。

2、写出蚯蚓各部分的名称。

五、观察与记录。(20分)

2在观察金鱼的活动中,我们观察认真观察了金鱼的身体,你能把它画下来吗?

第二单元

动物

(二)一、我知道:(每空1分,共13分)

1.蜗牛的背上有一个(壳),身体软软的,头上有(两)对触角,用(腹足)爬行。2.蚯蚓一般生活在(花坛)、(草地)等土壤中,它与蜗牛一样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

3.蚯蚓的身体是由(口)、(环带)、(肛门)三部分组成。4.金鱼的全身都长有(鳞片),用(鳍)划水,用(鳃)呼吸。

二、辩一辩。(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8分)1.在砖块下我们容易找到蝗虫。(×)2.观察小动物时,我们要爱护它们,不伤害它们。(√)3.蜗牛的一对小眼睛长在它的一对触角上的。(√)4.蜗牛喜欢吃蔬菜,不吃水果。(×)5.看到哪里有蚯蚓的粪便,就容易找到它。(√)6.蚂蚁的胸部长有四对足。(×)7.蚯蚓可以在水中生活很长时间。(×)8.金鱼是水中的动物,不要呼吸。(×)

三、对号入座。(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4分)1.观察完小动物后,我们可把它(C)

A、弄死 B、养起来 C、放回原生活的地方

2、看小洞里是否有小动物,(B)手指进去摸。A、可以 B、不可以

3、蜗牛头上长有(B)触角。A、一对 B、二对 C、三对

4、蚯蚓一般生活在(A)。A、松软的土壤里 B、较硬的土壤里

5、蜗牛遇险后,会(B)。A、逃跑 B、把身子缩进壳里

6、给金鱼喂食要(B)。A、少一点 B、不过量 C、越多越好

[键入文字]

7、鲫鱼的鳃不断张合,是它在(B)。A、喝水 B、呼吸

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题 篇2

1. 在自主整理的基础上, 分类复习易错生字词语, 做到读写正确。积累并在语境中运用ABB式、ABCC式、AABB式词语。

2.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 回顾课文内容, 体会童话故事的特点。

3. 重读单元习作中自己编写的童话, 进行片段修改, 提高自我修改能力。

【课前准备】

1. 学生自主完成第三单元自主复习单。

(自主复习单帮助学生整理容易出错的词语、梳理童话故事的人物和作者, 引导学生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喜欢童话人物的理由, 并生动地讲述童话故事)

2. 教师制作复习课件, 设计课堂复习单。

【教学过程】

一、梳理生字词语, 巩固字词练习

(一) 字词过关

1. 巩固本单元的易读错生字及易写错词语。

脸颊 铁锹 树杈 一副 彼此 拽住

隆冬 凝视 覆盖 冷酷 拆除 伐木 告示牌

草翠花开

(1) 读准生字, 读对词语。

(2) 提醒关键笔画并书空。

2. 完成复习单1、2小题 , 并校对。

(1)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打“√”。

(2) 看拼音, 写词语。

(设计意图:对接学生的复习起点, 了解学生本单元容易写错的字词, 以避免在课堂中出现“炒热饭”的现象, 可提高复习的效率。通过自主复习单的完成,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复习的意识, 便于促进学生在复习阶段养成主动复习的良好习惯。)

(二) 词语运用

1. 聚焦盘点ABB、AABB、ABCC的词语。

火辣辣 笑嘻嘻 兴冲冲 毛茸茸 勤勤恳恳

蹦蹦跳跳 可怜巴巴

2. 联系童话人物, 用好这些词语。

3. 小结:用上这些词语可以使童话故事里的人物更生动、更形象。

4. 积累同一类型的词语, 并选择一个造句, 描写人物的特点。

慢吞吞——奶奶做起事来, 总是慢吞吞的。

乐滋滋——今天我考了一百分, 心里乐滋滋的。

认认真真——上课时, 我总是认认真真地听讲。

议论纷纷——老师在上面讲课时, 总有一些同学在下面议论纷纷。

5. 同桌互相评价, 推荐好句。

(设计意图:不同学段对于ABB等类型的词语的掌握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在已经积累的基础上, 能够创设语境, 学会运用是第二学段词语学习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童话故事中人物特点的描写, 灵活运用这些类型的词语, 可帮助提高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二、回顾课文, 理解童话特点

1. 围绕自主复习单, 小组交流最喜欢的童话人物, 并说说理由。

2. 教师小结:童话故事中的人物都有超常的魔力, 还能像人一样说话。

3. 围绕童话人物, 朗读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 体会童话语言的丰富性。

(1) 巨人行为前后变化的句子。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 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 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2) 小木偶诉说“脑袋疼”的句子。

小木偶突然觉得脑袋很疼, 只好抱着脑袋蹲下来。

“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 笑嘻嘻地回答。

“脑袋很疼。”小木偶还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

小木偶的头疼得越来越厉害了。现在, 他真希望自己还是一段没有脑袋的木头。

3. 小结:童话故事中的对话描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物的特点。

4. 再次出示童话故事, 小组交流童话故事的启示。

5. 梳理故事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小结童话故事的特点:得到启示。

1鸟儿睁大眼睛, 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 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 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就飞走了。

2幸福要靠劳动, 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3老木匠说得没错, 笑是很重要的。不过, 要是只会笑, 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6. 小结童话的特点:想象力丰富、故事引人入胜、给人有所启示。

(设计意图:单元导读中要求学生要“了解童话的内容, 品味童话的语言, 体会童话的特点”, 而童话的特点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仍是个较为抽象的概念。结合课文内容, 以童话人物为线索, 进行小组合作, 运用“评价、朗读、说理”的学习方式自主梳理, 进而明晰童话的特点, 巩固对童话故事的理解。)

三、习作修改, 互相评价

1. 梳理自己写的童话内容, 填写表格。

2. 对照童话特点, 自我评价。

书写端正 ( ) 语句通顺 ( ) 好词佳句 ( )

想象丰富 ( ) 情节精彩 ( ) 有所启示 ( )

3. 修改自己编写的童话中的一个片段, 伙伴评价, 教师点评。

修改1 :童话故事中人物的对话

修改2 :童话故事中人物的想法

修改3 :童话故事中揭示的启发

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题 篇3

本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找拱形》。这一课是在前面一课研究了拱形的特点之后,进一步发展学生对拱形的认识。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认识圆顶形和球形等具有拱形相似特点的弧形结构。2、认识生活用品中的拱形。3、认识生物体中的拱形。本课就紧紧围绕这三个活动,扩展学生对拱形的认识,提高学生过程与方法的能力。

◆ 说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半的科学学习,其科学探究的意识已经较为清晰,探究过程已基本掌握,探究方法更为实用灵活,这已经为其在方法论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同时,在前面几课的学习过程中,拱形承重的特点已基本掌握。学生具备一定的迁移能力,这是其认知上的储备,为今天的探究成功奠定了知识上的基础。六年级学生,在实验室学习常规的不断熏陶和影响下,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实验操作规范和品行,能充分调动小组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团队的力量,为本课的学习做好了行为上的储备。

◆ 说目标:

正是对于上述教材的理解和学生实际的分析,特制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所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1)、用已有知识对常见弧形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作解释。

(2)、发展观察、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2)、感受科学技术对我们的影响

◆ 说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圆顶形、球形以及各种弧形结构的受力特点。

2、教学难点:能用已有的知识对弧形结构的物体作合理的解释。

◆说用具:

1、分组准备:(1)完整的和对半剖开的乒乓球,完整的和剪开的塑料饮料瓶。

(2)若干根相同的硬纸条。每组一个圆环(主要在实验时能更好地起到抵住拱足的作用。)

2、教师准备:拱形、圆顶形和球形的实物、课件等。

◆ 说教法、学法:

根据这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轻松地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方法:

1、“引导——探索”法。

刘默耕先生的“引导——探索”教学方法,有利于布鲁纳的“发现法”,也不同于兰本达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引导——探索”教学法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学着像科学家那样自己去探索大自然秘密的探索者。

2、分组讨论法

分组讨论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他们乐于交流,并能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

根据新教材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作启发式的点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增强自身的科学素养。

◆说理念:

《小学教育学》告诉我们:直观形象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为学生所接受,本课教学中我通过直观生动的语言,图片,实物,课件等,把静态的课本教材转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经历一次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研讨方法——实验证明——分析现象——获得结论”的完整的探究过程。组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大胆讨论,积极交流,探索研究,使他们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演绎科学概念构建的完整思维过程,从而有效构建科学概念,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

◆ 说设计: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教后学”,主要依靠老师在课堂上大量的教,甚至是满堂的灌,来使学生获取知识,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得到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因而课堂学习效率不高,提高教学效率成为一件很难的事。

近几年来,我试行了一套符合小学科学课堂的“五自”教学模式,来实施“先学后教”,并做了课题研究。现在我就《找拱形》这课是如何实施“五自”教学模式的,谈谈我的设计。

(一)激趣设疑,自主学习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课堂教学也是这样。新课导入,能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迁移,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

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欣赏课件中的圆弧形、圆顶形等建筑物和周围熟悉的物品(如安全帽等)的图片。让学生在观察中自主发现它们的共同点:都有类似拱形的结构。在此,我引导学生回顾拱形结构承重的特点,并让学生找找身边的拱形结构。同时板书课题来揭示新课的学习。

这个导入,我用知识铺垫,以旧引新,设置悬念,学生则回忆知识,引起期待,思考质疑,提出“它们与拱形有相似的特点吗?”这个问题展开自主探究活动。

(二)合作讨论,自主探究

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之后,接下来是讨论研究方法。在这个环节上,让学生明确,科学探究中方法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虽然,探究方法有很多,但是有的方法还受现场材料的限制,针对材料的特点和實验效果,选用更合理的方法和材料进行实验,是学生有效实验能力的培养,更是学生探究品质的一种培养。仔细分析我们发现,让学生选择一种他们认为合理的方法去实验,能锻炼学生的选择能力,也同时蕴含问题。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对于其探究的质量无疑是一种考验。

讨论之后,我们最终选用了前几课中用过的材料:硬纸条。我在这时向学生出示这样的“探究活动记录表”。

探究活动记录表

许多同样的拱条可以组合成一个圆顶形。测试不同数量的拱条组合在一起时能承受垫圈的数量。

实验方法

预测能承受的垫圈数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能承受的垫圈数

一个拱形

二个拱形

三个拱形

更多拱形的组合

我们的发现:

先让学生作出假设:随着拱形数量的增多,承受的垫圈数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预测这样的问题。一是源于科学探究过程的一般要求,让学生经历一次完成的探究过程。二是从中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以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水平,为学生后续的重难点解决做好认知上的铺垫。三是,与上节课《拱形的力量》的场景再现,以求建立起心理和思维的对接,有利于学生探究思维的构建。

(三)归纳提炼,自觉巩固

有了方案,又做好了预测,接下来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一下。在尝试的过程中,有的小组会成功,有的小组则不会成功,这就有方法上或材料把握上的问题,是对前面小组确定实验方法、材料数量使用的反思。从某种角度上将,需要部分小组不成功,只有这样,才能吃一堑长一智,在今后的探究中,方案规划和考虑的更加周密。个人认为,实践中构建思维和构建思维之后再实践,在学生的思维培养中同等重要。关键在于,在什么样的环境和什么样的需要。

合作探究之后,自觉地去整理数据,分析现象,汇报交流,最终获得这样的结论:拱形越多的组合,承重力越大。就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索活动中,解决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反馈矫正,自行提高

有了前面的理论作支撑,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半个乒乓球有多大的承重力?以及对塑料瓶形状的分析,那就轻而易举了。学生通过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放上重物试一试等方法,当堂检测了“圆顶形有拱形承载压力大地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的事实。接着就顺理成章地学习“球形”的受力特点。

紧接着,让学生认识生物体结构中的拱形。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分析,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形状对它们自身有什么意义。更有意思的是有的学生想到:眼皮、鼻子是拱形的,指甲是拱形的,屁股是拱形的,鸟类等动物的蛋也是拱形的,甚至有孩子会说“我们在妈妈的肚子里也是由球形的子宫保护着”。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此环节的设计,还能提高学生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教育就应该让儿童结合自然环境、社会生活来学习科学,通过观察、试验、综合及运用,在掌握科学概念原理的同时,获得对社会、自然的真切了解,增加对科学学习的兴趣,积累社会生活经验。

(五)课后延伸,自由发展

前面的“认识生物体中的拱形”,学生兴致非常高,不由自主地滔滔不绝地交流着、讨论着。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因此,我就顺势设计了这样的课堂延伸“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品、建筑物、生物体上有拱形结构?请课后继续收集资料,下节课在一块分享。”

作为探究的延伸,学生绝对有这样的兴致去进行探究。这就是,将学生的兴趣培养和素养提升,串成一个整体,一个过程,努力营造课堂教学与课外延伸的有机结合。

◆ 说特色: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里一次较为完整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尤其是对实验有效性的探索,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跨出了坚实的一步,学生思维构建为主体的探究活动在本课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生成,尊重学生的选择,是本课一个显著的特点,如何做到既尊重又不放羊,主要体现在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帮助,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提供策略支持。

我力求从上课到下课都在真正地全面放手——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自我总结,自我提升,自我发展。在这种充分期待与信任之中,学生就能够取得较大的进步。但为了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同时做到“自主而不自流,放手而不放任,互动而不浮动”,也就是我们教师要切实做个问题的发现者、指导者、引领者。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完整复习资料 篇4

第一单元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3、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信息),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4、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5、观察是有顺序的,可以从(整体)到(局部)的层次观察,或者是由(远)及(近)的观察。常用的记录方法有(画图)、(文字)、(数据)、(照片)、(标本)等。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7、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8、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9、木本植物有:(柳树、杨树、松树、桃树)草本植物有:(狗尾草、向日葵、玉米、小麦)。

10、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11、根据生存环境的不同,植物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2、陆生植物有:(柳树、杨树、狗尾草、玉米)等。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荷花)。

13、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画上13页上的图。

14、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完成了一生。植物的叶同样都有(生长)、(衰老)和(死亡)的完整过程。

15、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16、用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可以观察树叶的(大小)、(形状)、(颜色)。

17、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8、植物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有(水分)、(阳光)、(空气)、(营养)和(空间)。

19、植物的一生有是(生命周期),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20、生命体的基本特征有(物质构成)、(新陈代谢)、(适应和影响环境)、(生长发育)、(繁殖)。

21、植物的繁殖方式:①种子繁殖(如:小麦、狗尾草)②孢子繁殖(藻类、蕨类)③茎繁殖(柳树)④地下茎(马铃薯、大蒜)⑤根繁殖(蒲公英、甘薯)⑥叶繁殖(秋海棠、茶花)

(龙血树)是植物中的老寿星。

22、叶的形状多种多样,有针形(松)、扇形(银杏)、卵形(马齿览)、椭圆形(杜鹃)、披针形(柳)、心形(紫荆)、线形(小麦)、管形(葱)、马褂形(鹅掌楸),等等。

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

24、植物的一生经历哪些变化:(种子)、(生根)、(新芽出土)、(子叶张开)、(长成幼苗)、(长出花蕾)、(开花)、(结果)、(果实成熟)。

25、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土壤)。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

26、狗尾草是(一年)生杂草,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27、我们可以用各种简便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高矮)。

简答:

1.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答: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都有木质的树干,一般是多年生的。

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同,叶片形状不同。

2.大树和小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答:相同之处: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不同之处:大树:植株高大,茎粗,很硬,多年生寿命长,是木本植物。小草:植株矮小,茎细,较软,寿命短,是草本植物。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4.水葫芦和金鱼藻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答: 相同点:生长在水中,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有根、茎、叶,会繁殖后代,会死亡,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

不同点:水葫芦浮在水中是浮水植物,金鱼藻沉在水中是沉水植物。

5.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答:相同点:有根,茎,叶,会繁殖后代,会死亡,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不同点:生长地点不同。

6.从植物的一生中,我们明白了什么?答:植物都有生命周期,每一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也是自然规律。

7.植物有什么相同特点或特征?答: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都需要阳光、水分、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8.你怎样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答:做个动作来描述树的树冠形状;用手比划来描述树干的粗细;用比较的方法来描述树的高矮。

第二单元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动物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食物)、(空间)和(应激性)。

3、动物会经历(出生)、(生长)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

4、在学校附近能观察到哪些小动物?蝗虫、蝴蝶、鸟、蚯蚓、蟋蟀、蚂蚁等。

5、蜗牛的身体分为:(壳、触角、、腹、头、眼晴、口)。(27页填图)

6、蜗牛用(腹足)爬行,能在各种物体上坐(细波浪状)运动,并留下(黏液)痕迹。黏液可以保护腹足,避免爬行时受到损伤。蜗牛用(肛门)排泄废物。蜗牛用(气孔)进行呼吸。

7、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

8、蜗牛、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9、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31页填图)

10、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用手等碰触蚯蚓时,蚯蚓会(身体收缩)。

11、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

(三)对足【六只脚】(35页填图)

12、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蚂蚁喜欢吃(白糖)、(面包屑)等甜食。

13、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

14、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15、(金鱼)是一种常见的观赏鱼。

(金鱼)是人工培育的,品种很多,是常见的家养动物。不同的鱼寿命不同,(鲤鱼)最长可活(25)年,(鳗鱼)可活(50)年,金鱼可活(30)年。(象龟)是生命最长的动物。(蜉蝣)的寿命只有一天。

16、金鱼的特点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进食方式(吞食),会(繁殖后代)等。

17、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的(环境)也不同。世界上大约有(150万)多种动物.18、19、(昆虫)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类群,有(100多万)种。昆虫是由(气管)呼吸的。昆虫的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在胸部长着

(三)对足,通常还有(两)对翅膀。

20、(蓝鲸)是当今最大的动物,世界上最小的是(蜂鸟),(非洲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长颈鹿)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高达(6)米。

简答:

1.观察小动物活动中,我们要做到:(1)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2)保持动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3)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2.蜗牛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喜欢吃蔬菜,水果等有水分的植物。

3.如何饲养蜗牛?在一个瓶内先铺一层粗沙,然后铺上一层潮湿的土壤,再放进几条树枝和几片落片,每天傍晚用菜叶喂养,每二天早上把食物残渣处干净,不要把蜗牛放在阳光下。

4.为什么暴雨过后会出现许多蚯蚓?因为蚯蚓需要透气呼吸,不能长时间在水中。

5.蚂蚁会到处乱爬,用什么东西把到处乱爬的蚂蚁围起来观察呢?在一个浅盆子里装一点儿水,水中央放一个小瓶盖,让蚂蚁在瓶盖上爬。

6.蚂蚁怎样交流信息的?答:蚂蚁在先进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

7.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8.金鱼不断地喝水,会胀破肚子吗? 答:不会。因为金鱼不是真正的喝水,而是呼吸。它将水吸入口中,又通过鳃部排出。

9.实验:用吸管吸一些红色的色素调制的水,悄悄的伸入水中,在金鱼的嘴前面挤出红水,我看到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答:现象:发现红水从金鱼的嘴部进入,腮部流出。说明:金鱼不断喝水,不会涨破肚子而是在用腮呼吸。

10.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都是有(生命)的,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等。

不同点:蚂蚁生活在陆上,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金鱼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

11.动物的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等。

第三单元

1.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纤维)、(纸)、(玻璃)、(金属)、(塑料)、(橡胶)等。

3.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材料的留下(划痕)。判断一种材料是否比另一种更坚硬,可以用(刻画)的方法。

4.硬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铁钉> 木条> 塑料尺>卡纸。金属是一种很重要的(材料),有许多重要的(用途)。

5.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6.四种材料:(塑料条)的韧性最好。弯曲程度大,说明(材料韧性好)。韧性从强到弱排列:塑料条>卡纸条>铁片>木条

7.(塑料)是一种从(原油)中提取出来的(人工材料),在自然条件下不易分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但许多塑料可以(重复使用)。我们以后再使用塑料制品的时候要认清(循环利用)的标志,(回收循环)使用。

8.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9.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四种材料中:纸的吸水能力最强、木头次之、塑料和金属最弱。

10.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11.材料在水中沉浮;沉的物体:(纸、金属、回形针、橡皮),浮的物体:(木头、塑料)。1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

13.砖的主要用途是(砌房子),陶瓷的主要用途是(做生活用品)。砖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陶瓷是用一种(特殊的黏土)制造的,也必须经过(烧制)。

14.砖和陶瓷的生产都需要消耗大量的(黏土)、(煤)和(其他燃料),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15.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头)、(黏土)、(棉花)、(牛皮)等。有的是人工制造材料,像(金属)、(塑料)、(陶瓷)、(橡胶)等。有的材料可以回收后再次(加工利用),有的却不能。

16、我们应该(合理)使用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17.常见的金属的种类有:(金、银、铜、铁、铝)等。

18.纸是东汉(蔡伦)发明的。他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张植物纤维纸,从此,纸取代了(简)、(帛)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19.自古以来,(木头)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材料。人们把树木加工成(木材),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20.简答:

1.金属的特性:(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吸水性差)等

2.铝的易拉罐可以进行(回收利用),主要利用了金属的什么特性?答:延展性。

3.塑料的特性:具有(柔韧性)、(绝缘性)、(耐腐蚀性)、(不易传热性)、(防水)、(质轻)、(重复利用性)等。

4.纸的特性:(质轻)、(可印刷)、(吸水性强)、(着色性好)。

5.用废报纸造一张纸的过程:废纸浸泡——打浆——抄纸——压平晒干。

6.古代造纸过程:割草伐木、烹煮浸沤制浆、舂捣打浆、纸模抄纸、晒干成纸。

7.木头的特性:(质轻)、(比较坚硬)、(容易加工)、(具有柔韧性)、(能浮在水上)、(具有承重力)等。

8.下面这些物品利用了纸的什么性质?信封:轻便、可印刷。

档案袋:轻便、柔韧、可印刷

纸巾:柔软、吸水、报纸:轻便、可印刷

书本;轻便、可印刷

9.下面这些物品利用了木头的什么性质?筷子:坚硬、轻便。

船:能浮水上。桌椅:易加工、有承重性、较硬、不易传热。

桥墩房梁: 较硬、有承重性。

10.下面这些物品利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铝罐:延展性。暖气管:易传热。电线:能导电。汽车、飞机、刀:坚硬、有金属光泽。

11.下面这些物品利用了塑料的什么性质?雨衣,雨伞:防水性、质轻。

水管:防水性、柔韧性、质轻。

插座:绝缘性。塑料袋,油桶,塑料叉、勺:质轻、柔韧性、耐腐蚀性。

第四单元

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2.(水)和(空气)是地球上两种非常重要的物质。

3.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液体。

4.水是(生命)的源泉。(植物)、(动物)和(人类)都离不开水。

5.水有三种状态: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

6、水的用途很多。(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人类)的生活都要用水。

7、人们通常将(水、醋、牛奶)分为一类,称它们为(液体);将(石头、木头和树叶)分为一类,称为(固体)。(空气)是单独的一类,称为(气体)。

8.水和食用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9.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水>油>洗洁精

10、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液体体积常用(毫升)、(升)来表示。

11、(量筒)是一个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也就是测量液体的(体积)。

12.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气体。

13.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重量).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14.(注射器里的空气发生变化)可以说明空气可以被压缩。(看80页图)

15.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16.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在实验中发现了(氧气)。(伽利略)用实验证明空气是有重量的。

简答:

1.水和食用油的异同点有哪些?

相同点:都是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液体。透明、都有重量、都会形成滴状。都有一定的黏度。

不同点:水:无色,无味,完全透明,不粘手,水滴很圆,较重。食用油:有气味,淡黄色,有点透明,粘手,液滴扁形。

2.在设计洗洁精、食用油和水这三种液体的流动比赛中比赛中,怎样做才能保证公平?

答:①保持玻璃倾斜度相同。②液体多少一致。③玻璃片表面光滑程度一致。④要从同样高的地方同时流下来。

3固体和液体的异同:

相同点是:有重量、有形状。

不同点是:①固体不会流动。液体会流动。②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5.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空气确实存在呢?

答:将装满空气的塑料袋扎一小孔,放在水中用手挤压塑料袋,我们会看到许多气泡从水中往上冒。

6.水和空气的异同点有哪些?

答:水和空气的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都占据空间的。都有一定的重量。

水和空气的不同点:(1)水看得见摸得到。空气直接看不见摸不到。(2)水比较重。空气比较轻。

(3)水不能被压缩,有固定的体积。空气可以被压缩,没有固定的体积。

7.怎样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答: 把一张折叠后纸塞入玻璃杯的底部。把玻璃杯倒扣,竖直慢慢按入水底,你便会发现(杯底的纸不会湿)。这是因为(杯子里的空气占据了一定的空间)

7.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周围的人感受到空气的流动?答:(1)用书或扇子对着人扇,(2)使用电吹风和电风扇。8.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量筒必须放(平稳)。(2)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9.有两种液体,如何判断哪种是水,哪种是食用油?答:(1)闻气味,有气味的是食用油,没有的是水。(2)看颜色,无色的是水,呈淡黄色的是食用油。(3),液滴圆的是水,另一滴则是油。(4)各取一滴同时滴到玻璃上,流动快的是水,慢的是食用油。

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题 篇5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4、蜗牛、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5、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6、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7、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有六只(足)都长在胸上。

8、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9、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

10、金鱼的特点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等。

11、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都是有(生命)的,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等。

12、蜗牛遇到危险,身体缩进壳内,蚂蚁遇到危险,快速逃走;蚯蚓遇到危险,缩成一团或逃走;金鱼,游到安全的地方。

13、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的(环境)也不同。

三年级语文上册复习题 篇6

1.我要做一个()。

2.天空中()。

3.早上起床后,()。

4.()月亮挂在()天空中。

5.()青蛙()唱歌。

6.()石榴树抽出了()枝条。

7.()大客车行驶在()公路上。

8.()的战士们()冲进了火海。

9.()人群中()发出喝彩声。

10.(),白铁无辜铸佞臣。

11.独在异乡为异客,()。

12.千磨万击还坚劲,()。

13.(),事非经过不知难。

14.(),霜叶红于二月花。

15.(),只缘身在此山中。

二、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不用抄题,只标题号做。)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写的。()

2.重阳节那天,王维思念在山东的兄弟,写下了这首诗。()

3.“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佳节是指中秋节。()

4.“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意思是:兄弟们身上插遍了茱萸欢聚在一起,只是少了王维一个人。()

5.“陋习”中“陋”应解释为“不文明、不合理、不好的”。()

6.给妇女缠小脚的习俗是孙中山废除的。()

三、写请假条。(要抄题。)

1.清明节到了,王静要和家人一起去乡下扫墓,星期一一天都不能来上课,请你替她给张老师写一张请假条。

2.12月29日这天上午,李华突然发烧,不能来学校上课了,你能帮她写张请假条给她的班主任张老师,为她请半天假吗?

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题 篇7

一、感悟说明方法

本组教材安排了四篇说明文, 分别是《鲸》《松鼠》《新型玻璃》和《假如没有灰尘》。文章中作者多处运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进行描述。教学中, 不仅要让学生把握说明文的种种说明方法, 还要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说明方法的妙处。

《鲸》一文是这组课文的统领, 作者运用列数据、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 通俗、生动、准确的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进入本组课文的学习, 可将这篇课文的导读作为一个引子, 让学生在读一读、填一填、划一划、议一议、想一想等多种体验中, 清楚地认识到鲸是巨大的动物。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过渡到《假如没有灰尘》的教学, 教师则可设计自主阅读提示, 把从《鲸》一文中习得的说明方法灵活运用于本文的阅读实践。

本组课文阶段性学习结束后, 应让学生在渐进式阅读中学会自我建构。不妨让学生进行单元小结, 可以做卡片, 也可以列表格。

二、揣摩表达顺序

一般说来, 说明文表达顺序可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 而又以逻辑顺序最为常见, 它是按照事理的关系来安排顺序的。抓住文章的主线, 便可牵一“序”而动全文。

对于小学生而言, 设计列表填空的方式来理清文理, 既可提炼出课文知识内容的骨架, 又可显示出课文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学《假如没有灰尘》, 通过以下表格的填写, 不仅能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理清课文思路, 而且有助于弄清课文各段落中总分、并列的关系。

本组另一篇课文《新型玻璃》则在布局谋篇上独具匠心。课文前五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介绍每种新型玻璃时都是先讲特点, 再讲用途;二是特别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过渡, 且富于变化。对这篇课文的教学, 教师可让学生体会在布局谋篇上的匠心独运, 从中领悟说明文章表达式样。

三、品味语言特点

我们在关注说明文不同说明方法的同时, 说明文的语言特色也应细细品味。怎样细致的观察事物, 怎样把复杂的事物写得畅晓明白, 又怎样把枯燥的事物写得生动有趣, 不同说明性文章又有着怎样的表达风格, 本组课文都能让我们获得有益的启示。

1. 赏析语言

说明性文章并不因为有了“说明”这一特性的存在而导致文章语言干涩, 相反, 说明性文章的语言更为准确、精炼, 而且有的还很优美。

打开《松鼠》一文, 一只漂亮、乖巧、驯良、可爱的小松鼠向我们走来。我们在喜爱小松鼠的同时, 不得不叹服作者精心细致的观察、生动传神的描写以及准确精炼的说明。

教学《松鼠》可重点围绕“松鼠是那么可爱,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展开对话, 精读品悟。从松鼠“外形的美丽”“动作的机敏”“搭窝时的聪明”几个方面抓住关键词句, 从美读中感悟松鼠的漂亮可爱。还可引导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说一说喜欢它们的原因, 从而体会到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 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2. 活化语言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 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事物的关注, 才能入境生情, 促进自悟。教学时可变理性认知为主为感性体验为主, 采用一些必须的中介手段凸显事物形象, 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栩栩如生的立体画面。

如《鲸》的教学, 演一演, 以手掌为鲸, 加之语言的描述, 演示鲸呼吸的全过程, 将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形象。又如画一画, 动手画一画不同种类的鲸喷气形成的不同水柱, 再以自己的语言进行介绍, 从中体验语言文字的表现力。

⒊对比阅读

本组四篇课文用词准确, 语言精练, 但又略有不同, 为学生感受不同说明文章的不同表达风格提供了范例。

(1) 不同说明文的比较阅读

《鲸》一文在本组课文排序中位居首位, 紧随其后的是《松鼠》, 而两篇课文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学习完《松鼠》后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鲸》与《松鼠》在表达上的异同, 从中感受到不同说明文不同的表达风格。

(2) 同题说明文的比较阅读

学生阅读《松鼠》, 如同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徜徉, 把同是《松鼠》的文艺性说明文改写成一般性说明文, 通过比较阅读, 产生新的发现。

四、创设交流情境

阅读是一种实践活动, 一个人的语言能否得到发展, 取决于有多少机会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因此, 教师应因文而异, 尽可能创设语言交流情境, 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交流, 在交流中学会合作, 在合作中引起争辩, 在思辨中激活思维。在不断地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同时, 让学生获得切切实实的语言训练。

如教学《新型玻璃》, 可采用“新产品推介会”的形式创设语言情境, 一部分同学扮演玻璃厂新闻发言人介绍新产品, 一部分同学扮演媒体记者, 对新产品进行采访。通过“新产品推介会”, 学生不仅回顾了五种新型玻璃的名称、特点与作用, 而且还重组了课文语言, 明白了在不同场合、不同情景, 面对不同身份的人, 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学生在产品推介时创造了介绍新知的语言, 这种语言是鲜活的, 具有强大的再生力。

《鲸》一文中, “鲸不属于鱼类, 是哺乳动物”这一线索贯穿全文。根据这一特点, 课堂以“鲸试图参加鱼类比赛而遭到拒绝”设计现场模拟情景对话。这种对话形式对学生而言, 看似简单, 实则是一种挑战。学生要把课文、课外读物以及电视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同类聚合, 正确归类, 还需要通过对语言的捕捉和敲打才能完成, 将阅读、想象、说话巧妙地融为一炉, 实现语言和知识在心理上的重构。既准确地把握了文章的知识点, 又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五、搭建读写平台

运用语言同样是说明文教学追求的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学习了说明文后, 可运用迁移规律, 实现读写结合。

如《鲸》一文, 在感悟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后, 出示一些随文练笔的作业请学生任选其一完成 (1) 为海洋馆写一段关于鲸的解说词; (2) 以“我不是鱼”为题写一篇短文; (3) 利用课后资料袋中提供的材料写篇保护鲸的倡议书。

而《新型玻璃》一文, 则可由课文的结束段引发学生想象, 激活创新思维。可学习作者介绍新型玻璃的写作方法, 将你准备发明的新型玻璃也写一段话加以介绍, 插入到课文中, 使它与原文有机整合, 也可以《新型玻璃》的自述来写一篇短文。

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题 篇8

表演《草原上》。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为四四拍、羽调式,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歌曲的第2~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草原上》,通过听、唱、舞、奏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初步感受内蒙古地区的民族风格。

2.能认真学习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全音符,掌握好一字四拍处的拖音,并能唱准“3、5、6”三音的音高。

3.能即興编舞、编配伴奏,培养良好的创造力和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草原上》。

【教学难点】

一字四拍处的拖音。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教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能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做律动)。

2.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so、la、mi三音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1.音乐导入,进入情境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到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看一看、走一走。请大家看后说出这是我国的哪个少数民族?你是怎么知道的?

(1)播放课件《草原风光》(背景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

(2)师生展开关于蒙古族风情的讨论。

(3)师小结:大家说得非常好。蒙古族人民自古以来,以能歌善舞著称。骑马、射箭、摔跤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今天我们要来当一回蒙古人,唱蒙古歌,跳蒙古舞。

2.播放歌曲《草原上》。

(1)聆听歌曲,说说歌曲唱出了草原的哪些特点。

(2)用听唱法学习歌曲,轻声地跟着录音范唱学习歌曲。

(3)听辨音的长短: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唱这首曲子的时候,在同一个小节里有的歌词唱得短一些,有的要唱得长一些?哪些字唱的是长音?

一起跟着琴声练习长音,尤其是一字四拍的拖音,教师范唱,提醒学生一定要唱够拍数,声音要稳。

讲解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全音符。

(4)集体跟伴奏演唱,说说怎样才能唱出草原辽阔的感觉。

(5)再次演唱,用响亮的声音唱好长音,唱出草原的辽阔和草原人的豪迈。

三、表现与创造

1.为乐曲伴奏

(出示:碰铃、三角铁、双响筒、手铃)

(1)现在这里有些打击乐器,你认为用哪种乐器可以表现出长音?哪种乐器表现短音?

(2)如果用碰铃和三角铁为乐曲伴奏,在哪儿开始比较合适?为什么?

学生用三角铁和碰铃在长音处敲击,为乐曲伴奏。

(3)如果用双响筒和手铃呢?

学生自己创编。

(4)用四种乐器为乐曲伴奏。

2.激发兴趣,创编舞蹈

加上伴奏的乐曲真好听,你们看草原上的小朋友被你们的歌声吸引了,都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1)师点击多媒体,播放蒙古舞蹈。

(2)师示范蒙古舞基本动作,学生跟着学。

(3)请学生用刚学习的动作为歌曲《草原上》编排舞蹈,分小组进行。

(4)集体在歌曲的音乐中载歌载舞。

四、拓展:体验民俗

蒙古族地区每年七、八月间都举行隆重的那达慕大会。现在就让我们去看一看,随豪放的蒙古人疯狂一下吧。

1.播放课件《那达慕大会》(背景音乐:《草原上》)

2.出示四幅画面(摔跤、射箭、骑马、挤马奶)。师选择不同的画面,全体学生做出相应的表演。

今天,我们来到美丽的大草原做客,学会了蒙古族歌曲和舞蹈,并且在此基础上敢于大胆创编,你们表现得都很棒,老师真为你们骄傲。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热爱,再次唱响《草原上》。

上一篇:安全责任制培训内容下一篇:进口报关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