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

2024-06-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共11篇)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 篇1

2、所有的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着,振动停止时,声音也会停止。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传播的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5、声音是通过振动的传递而传播的。

6、听诊器是18由法国医师林奈克发明的。是利用固体传声的原理制成的。

7、使声音变大的方法有:提高音量,借助传声物体(如话筒、喇叭等),缩短声源与耳朵间的距离。

8、噪音指令人心烦的声音。包括:过大的声音,杂乱的声音,让人不舒服的声音„„„

9、噪音给人带来的危害有⑴会使人的听力受损,⑵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⑶影响人的神经系统,⑷影响睡眠,造成疲倦。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 篇2

一、研究课程标准,分析内在联系

要做好初中地理与小学科学的有效衔接,任课教师必须要熟悉小学科学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从表1可以得知,两者基本理念有共通之处,都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学习的内容知识、组织形式、作业评价等均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而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小学科学是强调以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科学启蒙课程,着重强调活动探究过程的重要性。

表2中较为详细地对比初中地理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小学科学为初中地理教学打开了一扇窗,让学生在适龄阶段接触到了最基础、最贴近生活的地理知识,仔细梳理会发现有些知识是与初中重合的。例如:人类认识地球及地球运动的历史中涉及的“地心说”与“日心说”、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以及地球的自转与昼夜交替的关系、地球的公转与四季的关系、影子的长短与季节的关系等等。有些知识范围甚至高于初中,比如:在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的第四章第六节“地球在公转吗”中出现了恒星的周年视差,六年级下册中出现月相、月食、日食等天文知识。这些宇宙天文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初中的地理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小学科学课程里设有地球仪知识的课标内容,要求为“了解”,教材里出现了“地轴”“北极”“南极”等字样,而地球仪部分也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重难点,要求则上升为“运用”,这些都为初中地理学习埋下了伏笔。由此可见,初中地理教师有必要熟悉小学的课程标准,在教学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详略得当,有效衔接。

二、准确把握学情,实现高效课堂

初一学生经过六年的小学基础教育,个体的学业水平差异显著,在家长、学生心中小学科学课程也是“副科”,学生对于“地球与宇宙”部分的掌握情况不可一概而论,对于我们初一的地理教师而言更是不得而知了。依据近两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就地理素养而言,学生表现出的差异性较大。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较为敏锐、活跃,课外知识比较丰富。例如在学习麦哲伦环球航行部分时,有些学生可以侃侃而谈、娓娓道来,把麦哲伦的生平事迹都了然于胸,对于这类学生,课本上的阅读注释已索然无味了。相反,有些学生对于小学阶段所学的课本知识都难以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准确地把握学情。

一方面,在开学之初,做一个简单的关于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知识的测评,如此一来便可知所教学生掌握的旧知识情况了,以便于把握整体教学的知识难度和教学进程。另一方面,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地理导学案。例如:地球运动部分,教学参考要求是一课时内容,但实际教学时会发现,课时容量较少,因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学习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课间使用导学案会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发挥教学机智,调整课堂教学内容,以实现高效课堂。此外,有些教师经常会在课堂上随意地提出一些无效问题,例如:我们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啊?地球是围绕太阳转吗……等等,课堂提问是面对大多数学生设计的,这样的类似问题,对于初一学生而言明显是无效、无价值的,根源就是教师对初一新生的学情不了解、对小学课程的不熟悉所造成的。

三、“吃透”教材,找准衔接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湘教版 篇3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5.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初中生如何学好地理的方法

1.上课要认真听讲

不要指望着上课睡觉而课下背背课本上的条条框框就想提高地理成绩,那是妄想!地理原理是要理解的,你课堂上认真听课了,真正理解了,课下就不用再费大力气去自学了。况且很多重要的知识和原理隐含在“活动”中,课本中根本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你必须认真听课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充足的睡眠是你提高听课效果的重要保障。

2.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初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然后是山川、河流、城市的地理位置。因为地图一旦记住了就经久难忘,便于运用,所以学好地理一定要学会掌握用图的方法。这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

3.学会抓重点

有的章节内容虽多,但重点内容少,学习时,只要抓住重点,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东南亚地形复杂,可用8个字概括,即“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东北三省的气候可用4个字概括,即“长冬短夏”。

4.自编顺口溜记忆

地理知识内容繁多,又缺少连惯性,学习时往往是记得慢、忘得快,如编个顺口溜识记,则会记得快,忘得慢。比如中国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也可以用顺口溜的方式记忆:“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四西二宁青甘陕,内重台海北上天”。

地理怎么学才能学好

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提高学习复习效率

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眼脑直映”式的学习、复习方法。速读记忆的练习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阅读速度提高5、6倍,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高学习、复习效率,取得好成绩。如果你的阅读、学习效率低的话,可以好好的去练习一下。

多向老师请教,多问是最好的方法

遇到不会的问题就要问老师,直到弄明白为止,因为地理有很多知识点是靠理解的而不是单纯的记忆。

做题练习

但不要一味的题海战术,把自己搞得一塌糊涂。做题的时候坚决独立完成、杜绝抄袭、杜绝题海战术。试题你是永远也做不完的,但题型是有限的,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学习中还要学会阶段性的总结,了解自己最近的学习情况,进行调节和完善。

学会归纳总结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具有范围广、信息多等特点,但是它对同一类型知识进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规律性。例如描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往往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而气温又包括着年平均气温、年温差和气温的分布等内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的时空分布所组成。

积极思考,重在理解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篇4

26.物体运动的方式分平动和转动两种。摆动属于振动,振动又属于平动,这是因为摆动和振动都是物体在来回或上下移动,因此可以看作平动。如:飞机飞行----平动 抛小球----平动+转动 钟摆运动----平动 蹦极----平动 电风扇运动----转动 滚铁环----平动+转动 槭(qì)树种子飘落----平动+转动

27.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能使物体的形状或者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28.力的种类很多。生活中常见的力有风力、水力、浮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等。每一种力都有大小和方向。

29.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这是为了纪念著名的科学家牛顿而规定的。

30.像弹簧和橡皮筋这样,变形后力图恢复原来的形状所产生的力是弹力。弹力与外作用力的方向是相反的。

31.1个50克的钩码重量是0.49牛顿

32.弹簧伸长的规律: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就伸得越长并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

33.怎样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①要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所测量的力不要超过它的测量范围。

②竖直提起测力计,观察它的指针初始位置是否指零,否则要把它调节到零位。

③测力时,要待指针停稳后,眼睛平视指针读数,要尽量减小读数误差。

34.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

35.地球表面附近物体所受到的地球引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苹果落地就是这个原因。

36.相互接触的两物体,在接触面上发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37.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接触面的压力,物体的材料和表面情况有关。

38.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加大摩擦力,如黑板擦、运动鞋、拖帕等,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如溜冰鞋、滑动窗、磁悬浮列车等。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 篇5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阅读课本56-64页内容)

1.结合57页图B,概括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2.结合57页图B及61页图F,掌握三级阶梯的大致界线(分界线处山脉的名称)。

3结合57页图B及59页图D,知道三级阶梯的海拔高度以及主要地形类型。

4.结合58页图C,概括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及中国各种地形类型占全国陆地面积的比重。

5.记住课本61页图F五种走向(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和弧形山脉)16条山脉的大致位置及名称。

6.结合59页图D,记住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及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的大致位置及名称。

7、结合课本P62-63图H和图J及文字部分,知道我国四大高原、三大平原的特征,知道我国全国面积最大的、海拔最高的盆地分别是什么。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阅读课本66-73页)

1.结合67页图C,总结气温日变化规律(一天中气温最大值和最小值出现时间)。

2.结合68页绘图题,总结气温年变化规律(最热月和最冷月)。

3.结合70页图G,总结我国冬季(1月)气温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4.结合71页图J,总结我国夏季(7月)气温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5.结合课本72-73页内容,了解我国五个温度带和青藏高原高寒区的划分依据。

6.结合74页图O,总结我国降水季节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利与弊)。

7.结合课本75页图P,总结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8.结合课本76页图Q,了解我国干湿区的划分依据。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 篇6

1、在食物链中,处于最前端的叫末端的是 。

2、在观察绿豆发芽实验中,两组相同条件是,不同的条件是。

3、太阳光在没有碰到物体之前是沿着 传播的。

4、将一束阳光投射到三棱镜上,光会被分解成形成美丽的 。

5、镜面能够反光,镜面的这一性质叫

6、当阳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光会被物体的颜色就是被 的光,而其他颜色的光被物体 了。

7、太阳是一种自然光源,它在发出光的同时也产生。

8太阳能热水器的吸热管都是

9由于受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10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

11土壤微粒根据大小可分为四种。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的主要因素有:13弹簧秤是用来测量的仪器。它是利用原理制成的。

14而轴承里装有滚珠,是为了:

二、判断

1、 用一面镜子把阳光投射到纸上,比用两面镜子时更明亮。( )

2 不同的环境里,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

3、地球上的能量绝大部分来源于煤、石油和天然气。( )

4、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左边,那么影子在物体的右边。( )

5、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 ( )

6、颜色浅的物体比颜色深的物体吸收光的能力强。 ( )

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会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 )

8、太阳能是一种没有污染的洁净能源。

9、太阳光以每秒约300000米的速度传播,没有任何东西比光的传播速度快了。( )

10、光既能被分解,也能被混合;既能被反射,也能被吸收。 ( )

11、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左边,则影子在物体的右边。( )

12、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干燥的泥土里。( )

13、物体在阳光下的温度与吸收太阳热量的多少没有关系。( )

14、阳光的传播路线是不能改变的。( )

15、地球上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是源于太阳。 ( )

三、选择

1、红色物体反射的是 颜色的光 。

A 绿色 B 红色 C 紫色

2、下面物体中 反射光的本领最强。

A 白纸 B红布 C 锡纸

3、一天早晨,小明测得一棵小树在阳光下的影子长5米,过一小时再去测量,小树的影子

A 不变 B 大于5米 C 小于5米

4、“把两组相同的种子,放在相同的室内,同时加适量的水,给其中一组种子受光照,给另一组种子用硬纸盒遮住。”这个实验设计中改变的条件是( )。

A光 B温度 C水

5、炎热的夏天我们常选择( )的衣服。

A深黑色 B浅色 C 咖啡色

6、强光与弱光携带的热量( )

A一样多 B强光携带的多 C弱光携带的多

7、下列四种色纸按反射本领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依次是( )

A白色,黄色,红色,黑色

B红色,白色,黄色,黑色

C黑色,红色,黄色,白色

8、 把白色、红色、黑色三个纸筒同时放在阳光下,温度上升最快的是( )。

A白色纸筒 B 红色纸筒 C 黑色纸筒

9、物体影子的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关系是( )。

A 物体的影子长,太阳在天空的位置高。

B 物体的影子长,太阳在天空的位置低。

C 物体的影子长短与太阳在天空的位置无关。

10、 深色物体反光能力与吸收热的能力为( )。

A 反光能力强,吸热能力弱。

B 反光能力弱,吸热能力强。

C 反光能力弱,吸热能力弱。

11、把水倒在大小相同的( )里凉得快。

A 玻璃杯 B 铁杯 C 塑料杯

12、先把外形相同的木棒、铝棒、铜棒竖放在同一个杯子里,然后往杯子里倒热水,用手摸三种小棒的另一端。我认为,最先感受到热的是( )。

A 木棒 B 铝棒 C 铜棒

13、把红色、白色、黑色的三个相同的纸筒同时放在阳光下,温度上升最慢的是( )

A白色的 B、红色的 C、黑色的 D、一样快的

14/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 )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

B光照,水分,温度,空气

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15、下列四种色纸按反射本领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依次是( ) A白色,黄色,红色,黑色 B红色,白色,黄色,黑色 C黑色,红色,黄色,白色

16、同一时间,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 )

A、形状相同 B、方向相同 C、长短相同

17、蚯蚓喜欢生活在( )的环境。

A、黑暗干燥 B、明亮潮湿 C、阴暗潮湿

18、不同时间,同一物体的影子( )。

A、长度和方向都不同 B、长度和方向都相同 C、长度不同而方向相同

19、地球上的能量绝大部分来源于( )。

A、太阳 B、煤 C、石油 D、电

20、上午某一时刻测量得到一个2米长的竹竿的影子是0.5米,那么4米高的树木的影子应是( )米。

A、2米 B、1.5米 C、1米

21、世纪初,科学家( )曾经做过“光的混合”的实验研究。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 篇7

1、运动的汽车具有动能、熔炉里的钢储存了热能、燃料食物以及其他化学物质里都储存着能量(化学能),能量还以声、光、电、磁等形势存在。

2、英国发明家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3、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例如,遥控玩具车消耗了电能,获得了动能。

第二节、热能变、变、变

1、动能跟热能可以相互转化,例如,橡皮筋来回拉几十次会发热、使带橡皮塞的钢管变热橡皮塞会冲出来、钻木取火、蒸汽机等。

第三节、电表转呀转

1、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和美国科学家亨利几乎同时于1832年发明了发电机。1873年电被广泛地使用。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发电厂,如,水力发电厂、火力发电厂、核电站等。

2、电的计量单位是“度”,它表示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比如10个100瓦的灯泡亮一个小时,就用了1度电(即1千瓦小时)。瓦数大的用电器在相同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瓦数相同的用电器在相同的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一样。

第四节、太阳能的利用

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太阳能可转化为化学能、热能、电能、动能等。

第五节、打开能源宝库

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期终复习题 篇8

1、(排序)和(分类)是常用的整理信息的方法。

2、铅笔上的4B、2B、HB、2H、4H标记是按(划痕颜色的深浅)排序的。比如6B字迹最黑、6H写出的字最不明显。

3、(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组合在一起。

4、把事物一分为二,再一分为二,继续一分为二……直到不能再分,这种方法叫做(多极二分法)。

5、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4世纪,根据动物的外形和行为将动物分成了3类:(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陆上走的、爬的或跑的)。

湘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篇9

本班共有学生48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22人。基本上的学生有良好的语文课堂习惯,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按时完成作业,喜爱阅读等习惯,学习目的性明确。20%左右的学生特别喜爱阅读,书写端正漂亮,兴趣爱好广泛;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存在得过且过,屡屡作业拖拉的现象。因此,本学期的重点任务在于全面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语文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记记”中列的是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略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也列在“读读记记”中。

三、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二)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分组编写,确定专题的思路比前几册有所拓宽,除了思想内容方面的专题外,“中外童话”是从文体角度定的专题,“作家笔下的动物”则是侧重体会文章的表达形式。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 篇10

1.(解释)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合理地说明事物变化的(原因)、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者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2.做出正确解释,需要有充分的(证据),利用(已有知识),进行合理思考。

3.(解释)不一定就是(事实),它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

4.许多科学结论就是令人信服的(解释),它们是科学家长期观察、调查、实验、分析、思考并不断修改完善的结果。

5.颜色的三原色是(红)、(黄)、(蓝);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6.对发生在吸水纸上颜色分解的解释是:一些颜色并不是我们所看见的那样,而是由不同颜色混合后组成的。

7.科学家对“人眼是如何看到东西的”解释:毕达哥拉斯——眼睛发出不可见的光接触物体;柏拉图——看见物体前,阳光与眼睛内部发出的光先混合;亚里士多德——通过发光物体发出的光来看见东西;托勒密——物体像镜子那样反射射向它的光。阿尔哈曾——光由物体发出,照射到物体上反射到眼睛。

8.(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

★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复习资料

★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期末复习资料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分类复习资料

★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期末复习资料

★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拼音复习资料

★ 苏教版初三语文上册复习资料

★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重点复习资料

★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复习资料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 篇11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泥板造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学会运用泥板来塑造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有趣的形象,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增强学生的感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其基本的表现步骤和方法。教学难点:表现生活中各种有趣的人、事、物。教学准备:泥板作品、泥塑用具、课件。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习用陶泥做各种物体的方法。(欣赏泥板造型作品出示课题)

2、师生讨论。揭示课题:拼泥板

二、体验感受

1、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做泥板?(分组讨论)

2、学生动手做一做。

3、教师示范泥板的成型方法,学生体验感受(演示用泥料及制作物品)

三、了解工具材料

泥板成型是陶艺制作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工具材料出现圆木棒、瓶子、布、牙签、小刀等,标出名称和作用。(出示课件)

四、方法和步骤

1、泥板造型的几种方法:

卷(教师边讲边示范“卷”的方法、要领及注意事项)、折、切、挖、粘。

2、制作步骤:

a、用拍压的方法将陶泥做成泥板;

b、用泥板卷筒(示范做鱼)做成鱼身,捏出 鱼嘴、鱼尾; c、用多余的泥板做鱼鳍、鱼眼粘在鱼身上; d、装饰刻画,整理成形。

五、作品欣赏

出示用泥板制成的具有代表性的陶艺作品,欣赏中外经典陶艺作 品及儿童优秀陶艺作品。

六、作业要求

1、将泥板卷折成型后,大胆想像装饰,独立制作成一个形状独特、新颖的形象。注意粘接要牢。

2、讨论:你会用泥板做一个什么样的物体?

上一篇:加油站管理服务分析下一篇:研究型教师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