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食用菌产业技术推广策略研究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食用菌的概念

真菌广布于自然界, 是介于一般植物和放线菌之间的微生物。真菌的种类繁多, 形态各异, 有的对人类有益, 有的有害。其中, 有一类真菌由于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或生物活性物质, 可以食用或药用, 叫做食用菌或药用真菌。食用菌是指可供人食用的高等真菌。据文献记载, 世界上发展的食用菌约有2 000多种, 目前已为人类所利用的不过200多种, 能够进行人工栽培的有40种左右, 现在人们已开始利用的主要有蘑菇、草菇、平菇、香菇、双鲍菇、杏鲍菇、金针菇、侧耳、滑菇、木耳、银耳、竹荪、松茸以及作为药用的猴头、灵芝、茯苓、猪苓、薯丸、马勃、虫草等。

我国早在《吕氏春秋》中就称赞食用菌谓:“味之美者, 越骆之菌”。我国在公元600年就开始野生驯化和人工栽培。我国是食用菌食用和栽培最早的国家, 也是食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由于食用菌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 是致富的好项目, 在我国得以迅猛发展。

2 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

2.1 食用菌消费市场潜力很大

食用菌营养价值高, 被世界营养学家推荐为世界十大健康食品之一, 是现代人注重的“一高三低”型保健养生食品。联合国粮食组织曾提倡21世纪最合理的膳食结构是“一荤一素一菇”, 食用菌将会成为人们的必要食品。我国食用菌消费量并不大, 年人均消费量不足0.5 kg, 而美国年人均为1.5 kg, 日本为3.0kg。如果年人均消费量增加1.0 kg (鲜品) , 全国食用菌鲜品消费量可增加130万t, 山西省可增加3.41万t, 可见消费市场的潜力巨大。

2.2 自然条件适宜食用菌生产

山西省山区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80%以上, 干旱少雨, 给农业生产带来诸多不利, 但对食用菌并无大碍。食用菌生产具有占地少、用水少、受地形限制少、投资少、效益高的特点。在生产过程中, 不施肥, 极少用药, 可利用房前房后、窑洞地沟、空闲房屋进行种植栽培。食用菌是在人力控制的条件下生产, 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少, 具有不与粮田争地, 不受农时制约等优势。山西不少山区自然条件比较差, 农业生产相对落后, 农民经济来源受限制, 但是发展食用菌生产是完全可行的, 山区劳动力充裕, 冬有土窑洞、夏有村闲地, 可常年生产。

2.3 原材料资源丰富

食用菌生产所需原料, 可利用大量农作物秸秆及副产品, 山西省大约有160亿kg的秸秆可利用;山西省有2 211万hm2森林, 森林地中的灌木和林业扶育、更新的碎林, 这些都是发展食用菌的丰富而良好的原材料。加上自然环境优良, 所产的菇类肉厚色正、味道鲜美, 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3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生产方式粗放规模小

目前山西省食用菌主栽品种为平菇、香菇、双鲍菇、杏鲍菇、金针菇、木耳等, 多以家庭分散型、小规模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为主。这种方式虽然投资成本低, 但承受风险的能力差, 市场竞争力弱, 同时没有龙头企业带动与引导, 也没有形成规模, 生产协调性差, 未能形成产、供、销有序发展。

3.2 产品质量差食品安全亟待解决

由于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生产,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对产品的质量检测和检验工作未引起高度重视, 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3.3 科技力量薄弱经费不足

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 在这期间多家科研院 (所) 设立了食用菌研发中心, 对指导和扩大生产起到极积作用。但由于对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认识不足以及经费不足, 设备落后, 不少食用菌研发部门萎缩, 没有研究出更多新品种、新技术来指导食用菌的生产发展。

4 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对策

4.1 调整菌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

发展食用菌产业不与粮食争地, 又是脱贫致富的阳光产业, 因此, 相关部门应提高认识, 结合山西省实际, 制定各自的食用菌生产发展规划, 发展规模化种植, 建立基地。实行集约化发展方式, 机械化生产、科学化管理、产业化发展, 全面提升食用菌产业水平。

4.2 发展食用是脱贫致富的阳光产业

山西省有58个贫困县, 大部分处在丘陵山区, 自然条件差, 给农业生产带来诸多不利, 但食用菌生产并无大碍。如0.07 hm2的大棚, 投入2万元, 收入可达4万~5万元。交口县是国家级贫困县, 食用菌生产已成气候, 产品出口到多个国家, 总产值达5 000万元, 农户平均增收7 000元。该县山神峪村种植香菇200棚、80万棒, 总收入250万元, 人均收入4 000元, 达到了脱贫标准。应抓住这一机遇, 有计划、有组织地在贫困区开展大规模的食用菌种植, 为贫困地区创建一个脱贫致富的新兴产业。

4.3 扶持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龙头企业是促进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力量。应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 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 有效组织生产方式, 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链, 同时增强品牌意识, 发展品牌战略, 实行企业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加工、品牌化销售, 走优质、低耗、高效的发展之路。

4.4 增加科研投入实施“科技兴菌”战略

加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合作, 科研部门与企业的合作, 研究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新工艺, 研发保鲜技术, 培育优质营养价值高、保健功能好、外形美观、商品性强的系列产品, 以增强产业发展优势, 确保食用菌产业持续良好发展。

4.5 大力开发食用菌深加工

由于食用菌具有独特的营养和保健价值, 开发其功能性食品将成为企业的热点。通过深加工、精加工, 不仅可以增加产品附加值, 提高经济效益, 促进产业升级, 而且可加工成药品、保健品、化妆品、食品添加剂等对防治贫血、冠心病、气管炎、神经衰弱、糖尿病等方面都有一定作用的品牌产品。

4.6 发展循环经济减少环境污染

食用菌生产利用了大量农作物废弃物, 减少秸秆焚烧的CO2的排放量。但食用菌本身也会产生像菌糠之类的废弃物, 如果处理不好, 将会成为农村新的污染源。对食用菌生产的废料应采取如下处理方法:一是用来栽培鸡腿菇、草菇等其他菇类;二是用作菌糠饲料喂家畜鱼等;三是经过处理作为优质有机肥, 直接施入农田、果园;四是作沼气发酵的原料。以上方法都可将废物循环利用, 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增加经济效益, 保护环境。

4.7 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取长补短

国内有许多先进省市如河南省、福建省, 他们在科技创新、政府支持、标准化生产等方面都做得比较好, 值得借鉴学习。另外还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如荷兰的蘑菇产业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他们专业制料公司就采用三次发酵技术, 将蘑菇栽培周期缩短为6~7周, 并且由专业的制料公司提供发好菌的培养料, 菇农只负责出菇管理, 这样就可把大公司的资本、技术、机械化优势与家庭菇场劳动效率优势有效结合起来。我们应该汲取国内外的先进经验, 取长补短, 更好地发展山西省的食用菌产业。

5 结束语

食用菌被山西省政府列为第七大农业产业体系, 发展食用菌产业应做好以下工作:提高认识调整菌业结构, 将其作为精准扶贫的阳光产业;扶持龙头企业, 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链;实施科技兴菌战略, 发展深加工, 使产品增值增效;发展循环经济, 减少环境污染;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经验;加大出口创汇增加收入。使食用菌产业走向快速发展的道路, 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为山西省“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工程和发展特色农业作出贡献。

摘要:从食用菌的概念出发, 分析山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优势, 探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提出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对策, 以期使食用菌产业发展再上一个的新台阶。

关键词:资源,产业,发展对策,循环经济

上一篇:陶瓷模具设计与制造集成服务系统的方案设计下一篇:工程造价中的现存问题及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