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验收办法(精选9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农村饮水安全任务的顺利完成,根据《山西省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意见》、《山西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山西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的精神和有关技术标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省级以上资金安排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利用其它资金建设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验收范围
第三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验收范围包括列入当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计划的全部县(市、区)。
第四条验收的重点是省当年下达的工程计划项目。
第三章验收依据
第五条政策性依据包括:中央出台的有关政策性文件,《山西省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意见》,《山西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山西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有关资金的管理办法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技术标准,省里与各市签订的责任状等。
第六条省下达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计划,工程设计,有关部门的批复文件等。
第四章验收方法
第七条饮水安全工程的验收采取县级自验、市级验收、省级复验的方式。
(一)县级根据投资来源,组织水利、财政、发改、扶贫等有关部门组成自验组,对列入省饮水安全工程计划的工程逐项进行自验,合格后,向市级申请验收。
(二)市级接到申请后,由市组织有关部门,对有饮水安全工程任务的县进行全面验收,特别是对薄弱环节进行重点验收,验收合格后,向省级申请验收,并将当年饮水安全工程的项目竣工情况登记表报省。
(三)省里组织有关部门对各县进行抽查验收。省里按工程形式、工程投资等从市上报的工程项目中随机抽出验收的工程项目,抽查验收的比例要达到该县列入省饮水安全工程计划总数的10%以上,验收的饮水安全工程处数不少于6处。对列入省饮水安全工程计划,国补资金在50万元以上的工程,要全部进行验收。
第八条工程验收采取听汇报、查资料、看工程、群众测评等方法。
第五章验收内容及评分标准
第九条验收内容包括组织领导、任务完成、工程质量、资金投入、工程管理五个方面。
(一)领导、组织机构建设情况。
(二)省下达计划任务完成情况。
(三)工程建设质量情况。
(四)工程建设资金执行情况,包括国补资金到位情况,市配套资金和县市区配套资金到位情况,乡村群众自筹资金到位情况,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
(五)工程运行管理机制及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第十条评分标准(附后)。评分采用百分制,分四个等级,总分90分以上为优秀,80~90分为良好,70~80分为合格,小于70分为不合格。
第六章验收准备的资料
第十一条 全县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综合报告,包括规划设计情况、工程施工情况、工程竣工情况、工程管理情况、财务决算情况;集中供水工程要有规划设计、施工、竣工、管理、财务决算报告,可装订成册;单项小型工程要求有一个简要的工程建设情况报告。
第十二条 全县完成工程总体分布图,全县计划和完成工程情况统计表,全县工程项目竣工情况登记表,单项工程情况卡片(以村建档建卡,存档备查)等。第十三条 所有工程项目设计文件、图表,设计修改部分文件、图表,设计批复及设计变更批复文件(单项小型工程设计文件备查)。
第十四条 竣工决算报表:包括单项工程主要技术指标表,全县资金执行情况及决算表和单项工程决算表,单项工程交付使用财产表。
第十五条 县级审计部门对全县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审计报告。
第十六条 县级对每项工程的验收报告(备查)和市级验收报告。第十七条 县级和市级申请验收文件。
第十八条 工程建设大事记。
第十九条 反映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光盘和影集(贴粘式)。影集中要有每处工程的照片及文字说明,对旱井、旱池等集雨工程可以村为单位选取部分典型工程。
第二十条以上资料除第十九条外都要装订成册,可装订成一本或数本,要求A4裹皮非塑封装订,每本必须有目录和连续页码。
第七章验收程序
第二十一条成立验收委员会。由省饮水安全办组织有关部门成员组成,根据具体情况可设工程组、资料组、财务组等工作小组。
第二十二条 听取汇报。由县饮水安全办做全县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总体情况汇报。集中供水工程要做工程建设总体报告、竣工报告;施工单位做施工总结报告;管理单位做管理办法、试运行报告。对抽验的小型工程做综合报告。
第二十三条 审查提交的各种文件、资料、财务报表、工程图表等有关资料。第二十四条 现场验收。对工程类型、完成效益、工程质量、运行管护、效益发挥等情况进行实地考察。
第二十五条 群众测评。重点是对工程质量、水质水量、水价、管理、服务等是否满意进行测评。
第二十六条 验收委员会讨论,并根据验收内容及标准进行评分,提出验收意见。验收委员会成员签字。
第二十七条省水利厅对验收结果统一进行审核,不合格的限期完善,并及
时组织重验。同时对验收结果在全省进行通报。
第八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由山西省水利厅负责解释,各市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附: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验收评分标准说明
一、组织领导(5分)
1、将饮水安全工程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内容,层层签订了责任状(2分);否则为0分。
2、饮水安全工程组织机构健全,并有主要领导挂帅(3分);否则为0分。
二、前期工作(10分)
1、以当地的自然、经济条件为基础,对水源和建设方案充分论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选择了适合当地的工程形式,并根据省里的要求提出了全县饮水安全规划(6分);否则为0分。
2、所有工程项目有设计文件(旱井工程有典型设计)(4分);抽验工程中出现无设计的工程时,按有设计工程数占抽验工程总数的比例评分。
三、任务完成(15分)
1、全部完成了责任状签订的饮水安全指标,工程项目全部完成(10分);达到任务的90%(8分);达到任务的80%(6分);达到任务70%(4分);其余为0分。
2、工程建设项目与省下达计划相一致,或虽不一致,但履行了有关手续(2分);否则为0分。
3、所有工程都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全部受益(3分);在抽验工程中,当年受益人口比例达到总受益人口的90%以上(2分);比例达到80%以上(1分);80%以下为0 分。
四、工程质量(20分)
1、所有抽验工程(包括集中供水工程),施工组织健全,有施工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总投资10万元以上的签订了施工合同或实行了招投标制(3分);抽验工程中,90%以上的工程符合上述要求(2分);75%以上的工程符合上述要求(1分);75%以下为0分。
2、抽验工程中,所有工程实际供水能力达到工程设计要求(3分);90%以上的工程实际供水能力达到设计要求(2分);75%以上的工程实际供水能力达到设计要求(1分);75%以下为0分。
3、抽验工程中,所有工程水质符合《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5分);否则为0分。
4、抽验工程中,所有工程布局合理,按设计图纸及有关标准施工,工程配套设施齐全,结构尺寸达到设计要求(3分);75%以上工程布局合理,按设计图纸及有关标准施工,工程配套设施齐全,结构尺寸达到设计要求(2分);75%以下为0分。
5、抽验工程中,全部工程土建质量全部达到建筑有关标准,主要建筑物无
渗水、垮塌、不均匀沉降现象(2分);75%以上工程土建质量达到建筑有关标准,主要建筑物无渗水、垮塌、不均匀沉降现象(1分);75%以下为0分。
6、抽验工程中,所有管道和机电设备安装规范(2分);主要管道和机电设备安装规范为(1分);管道和机电设备安装不规范为0分。
7、抽验工程中,所有材料、设备质量可靠,产品有合格证书,并且材料设备是按要求采购的(2分);85%以上材料设备达到上述要求的(1分);达不到85%的为0分。
五、资金投入(15分)
1、国补资金按计划足额到位,及时兑现(3分);国补资金到位80%以上,并及时兑现(2分);国补资金到位80%以下为0分。
2、市级配套资金到位额达到省规定配套资金总数的100%以上的(2分);配套资金到位额达到省规定配套资金总数的80%以上(1分)。
3、县级配套资金到位额达到省补资金的20%以上(3分);配套资金到位额达到省补资金的10%以上(1分)。
4、群众自筹资金到位(2分);群众自筹资金到位80%以上(1分)。
5、在县级设立专账(2分);否则为0分。
6、资金使用符合有关财务规定,无违纪违规现象,审计合格(3分);否则为0分。
六、工程管理(35分)
1、县级政府制定了适合当地实际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实施细则,并确定了专门管理人员(4分);否则为0分。
2、每处工程都落实了产权和管理主体(4分);落实了90%以上(3分);落实了80%以上(2分);落实了70%以上(1分);70%以下为0分。
3、每处工程都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完备的管理设施,完整的管理运行记录(4分); 90%以上(3分); 80%以上(2分); 70%以上(1分);70%以下0分。
4、每处工程都按国家有关规定重新核定了水价,进行了“水价、水量、水费”公示,并按核定的水价足额征收水费(5分),落实了90%以上(4分);落实了80%以上(2分);落实了70%以上(1分);70%以下为0分。
5、每处工程都核定了基本水量和最高水量,并按相应标准收费(4分),比例达到90%以上(3分);比例达到80%以上(2分);比例达到70%以上(1分);70%以下为0分。
6、每处工程都提取了大修和折旧基金,并有操作性较强的使用管理办法(4分),落实了90%以上(3分);落实了80%以上(2分);落实了70%以上(1分);70%以下为0分。
7、对每处工程的水质要进行水质监测,对集中供水工程的水质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分析化验(3分);比例达到90%以上(2分);比例达到80%以上(1分); 80%以下为0分。
8、每处工程都有完善的水源地和水工程保护措施(2分)比例达到80%以上(1分); 80%以下为0分。
9、工程基础资料齐全,并有完整的档案(2分);工程基础资料齐全,但未整理归档(1分);工程资料不全(0分)。
10、群众对工程管理评价的测评。满意(3分);比较满意(2分);不满意(0分)。
验收:在施工单位自行质量检查评定的基础上,参与建设活动的有关单位共同对分部、单位工程的质量进行抽样复验,根据相关标准以书面形式对工程质量是否合格做出确认。
1 验收
1.1 单元工程验收。
申报单元 (分项) 工程验收,施工单位应预先1个工作日向监理单位书面提出。单元工程验收记录表应符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的规定。单元工程验收应由监理工程师组织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进行验收。单元工程中的保证项目应进行全检,一般项目可进行抽检,抽检数量应由建设和监理单位共同确定。
单元工程对质量控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材料与设备的质量控制,另一方面是对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质量控制分三个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作业阶段与施工验收阶段。显然,施工作业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最基本的质量控制,它决定了单元工程的质量,从而决定了分部与单位工程的质量。
1.2 分部工程验收。
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进行到一定时期后,工程施工中某一个或几个分部工程中的所有分项工程已经施工完毕,且质量全部合格,施工单位对分部工程资料整理完备后,应预先3个工作日向监理或建设单位书面提出申报。为保证分部工程验收资料的完整程度和整理质量,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准备工作和施工过程中,从组织结构到原材料,从仪器检测到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并保留可以追溯的质量资料。
分部工程验收由验收工作组负责;验收工作组由项目法人或监理主持,设计、施工与运行管理单位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每单位以不超过2人为宜,分部工程验收的主要工作是:检查工程是否按批准设计完成;检查工程质量,对工程缺陷提出处理要求;对验收遗留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分部工程验收签证应符合《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1999)附录A的规定。签证的原建不少于4份,暂时由项目法人保管,待竣工验收后,分送有关单位。
1.3 单位工程验收。
根据《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1999)中规定的。单位工程验收实际上是将竣工验收的一些内容提前进行了验收,减少竣工验收的工作量和繁琐程度。
申报单位工程验收,施工单位应预先5个工作日向监理或建设单位书面提出。单位工程验收的条件是该单位工程的所有分部工程已施工完毕。单位工程验收的主要工作是:检查工程是否按批准设计完成;检查工程质量,对工程缺陷提出处理要求;检查工程是否具备安全允许条件;对验收遗留问题提出处理意见;主持单位工程移交。
单位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自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并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验收报告,建设单位收到工程验收报告后,由项目法人主持,组建验收委员会,由监理、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每个单位一般以2~3人为宜。单位工程验收鉴定书应符合《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1999)附录C的规定。
在单位工程验收以后,应进行工程试运行。试运行合格后,方可进行竣工验收。
1.4 阶段验收(试运行)验收。
工程按审批的项目全部完成后,应至少经过一周的试运行期,且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供水管理单位应参与工程的试运行。
试运行前,应根据净水工艺要求按设计负荷对净水系统进行调试,定时检验各净水构筑物和净水设备的出水水质,作好药剂投加量和水质检验记录,在连续3次水质检验均合格后,方可进入整个系统的试运行。并应完成输水管道的试压、冲洗和消毒,以及完成水源工程施工验收。
整个供水系统投入试运行后,应定时记录机电设备的运行参数、药剂投加量、絮凝效果和消毒剂投加量,定时检验各净水构筑物和净水设备的出水浊度、出厂水余氯以及特殊水处理的控制性指标,每天检验一次出厂水的细菌学指标、记录沉淀池(或澄清池)的排泥情况和滤池的冲洗情况。
投入试运行72h后,应定点测量管网中的供水流量和水压,对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各进行一次全分析检验。当水量、水压、水质合格,设备运转正常后,方可进入试运行观察期,观察期应按水厂管理要求作好各项观测记录和水质检验。
1.5 竣工验收。
饮水安全工程竣工验收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程序,它是在施工单位已完成整体工程的前提下,并试运行合格后,工程投入使用前,对饮水安全工程质量达到合格与否做出确认,竣工验收是最重要的一次验收。验收前,应完成管理单位组建、管理制度制定与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
申报工程竣工验收,施工单位应预先10个工作日向监理或建设单位书面提出。竣工验收主持单位组成应符合《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1999中5.2.4条的规定。竣工验收工作由竣工验收委员会负责,其组成应符合《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1999)第5.2.5条规定:“竣工验收工作由竣工验收委员会负责。竣工验收委员会由主持单位、地方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银行(贷款项目)、环境保护、质量监督、财政、审计、投资方等单位代表和有关专家组成”,第5.2.6条规定:“工程项目法人、设计、施工、监理、运行管理单位作为被验收单位不参加验收委员会,但应列席验收委员会会议,负责解答验收委员的质疑。”
竣工验收鉴定书应符合《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1999)附录D的规定,竣工验收主要报告编制大纲可参照《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1999)附录E的规定。
竣工验收准备工作:整理工程技术资料、分类立卷;单元工程、分部工程、试运行(阶段验收)、单位工程的验收报告;工程试投产或工程使用前的准备工作;编写竣工决算分析。
竣工验收应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管理单位、质量监督和卫生部门,以及用户代表参加。
验收时,首先听取并讨论预验收报告,核验各项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然后进行工程实体的现场复查,最后讨论竣工验收报告和竣工鉴定书,合格后在工程竣工验收书上签字盖章。
验收时,应对供水系统的安全状况和运行状况进行现场查看分析,并实测其供水能力、各净水构筑物和净水设备的出水浊度、出厂水余氯以及特殊水处理的控制性指标。
验收过程中若发生意见分歧,应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协商解决,验收委员会有裁决权。如某些问题被认为不宜在现场裁决,则应报请主管部门决定。对工程遗留问题,验收委员会应提出处理意见,责成有关单位落实处理、限期完成,并补行验收。
2 验收标准
供水能力、水质、水压均应达到设计要求,工程质量应无安全隐患,否则为不合格工程。机井应符合《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的规定;构(建)筑物应符合《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的规定;混凝土结构工程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与《泵站安装及验收规范》SL317的规定;砌体结构工程应符合《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的规定;管道工程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68的规定;机电设备应符合《泵站施工规范》SL234、《泵站安装及验收规范》SL31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器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与《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的规定。
3 验收注意事项
3.1 遗留问题的处理。
一般来说,工程竣工验收后,施工单位对遗留尾工不够重视,遗留尾工拖延时间长,迟迟不能完工,建设单位也很棘手。工程竣工验收后,一定要明确尚未完成的尾工项目,拟采取的措施,遗留尾工的完成时间,完成后如何验收,以保留金为担保,督促施工单位尽快完成。
3.2 及时完善资料,达到归档要求。
竣工验收过程中,参建各方的资料中或多或少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竣工验收委员会指出后,因无法监督,个别单位将资料放在一边,不去及时改正,往往造成资料的永久性错误。为此,竣工验收委员会应责成参建各方对资料中存在的问题限期进行改正,由建设单位负责检查核实。否则,建设单位不予接收资料,采取经济手段,促使参建各方认真整改。移交档案资料时,档案管理人员应仔细检查,确认达到归档要求后予以接收。
3.3 加强保修期的管理。
工程项目经竣工验收合格后,即可办理交接手续,将工程项目的所有权移交给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下属的运行管理单位进行运行管理。工程项目交付使用后,按照有关规定和施工合同的要求进行保修,一般以一年为保修期限。保修期是工程内在的、隐蔽的质量问题容易暴露的时期,通过试运行,有些质量问题会暴露出来,形成质量缺陷。
关键词:农村饮水 运行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4(c)-0026-02
1 志丹县农村饮水现状
陕西省志丹县位于延安市西北部,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刘志丹将军的故乡。全县总土地面积3 781 km2,辖7镇1个街道办,200个村委会7个社区,2015年底全县总人口15.8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0.85万人。全县水资源总量15 003万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4 703万m3,地下水资源量6 027万m3,两者重复量5 727万m3。2015年志丹全县供水量2 678万m3,其中地下水供水量2 612万m3,占总供水量的97%,是居民生产和生活用水的最主要的供水方式,地表水供水量63万m3,占总供水量的2%;其他水源供水量3万m3,占总供水量的1%。
志丹县历届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工作,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就组织动员广大群众打机井、修水窖,致力于解决群众饮水困难问题。先后实施了《陕西省农村饮水甘露工程》、国家农村人饮解困工程以及2005年以来的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通过多年努力,全县共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工程654处,其中深机井在用228眼,水窖在用7 722眼,浅机井5 659眼,小高抽在用46处,自流引水在用7处。基本解决了全县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居民饮水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人民群众喝上了干净、放心的饮用水,从此告别了车拉、畜驼、人担的饮水历史。
志丹县农村饮水工程多建于2000—2009年,除县城和旦八、杏河镇驻地供水由县水务局负责管理外,其余工程全部由乡镇、村组自行管理。2011年志丹县成立了“志丹县乡村供水管理总站”,在洛河、周河及杏河3条流域设立了3个供水分站,负责农村饮水工程的管理维修和日常供水服务,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管护网络模式。
2 志丹县农村饮水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志丹县属白于山区,山大沟深,自然立地条件差,人口居住分散、水资源严重匮乏,工程规模普遍偏小且分散式工程居多,加上工程前期投入不足,管理人员技术力量薄弱等原因,造成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严重影响工程效益的长期有效发挥。
2.1 产权不明造成管理责任难实
全县多数供水工程由中央或地方财政拨款、村集体或农民投劳修建,造成工程产权不清,也导致建管脱节、工程管理主体不明确或管理责任落不实,存在重建轻管或根本不管的现象。多年以来,群众认识上也存在着误区,认为工程是政府修建的,维修养护和日常管理也应有政府负责,造成工程有人用无人管或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2.2 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未建立
志丹县农村饮水工程规模普遍偏小,供水量不高,制水成本相对偏高,同时供水电价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大部分农村供水用电仍然执行非普通工业用电或商业用电收费标准,进一步加大了供水成本。加上水价执行标准普遍偏低,征收不到位,一些村组水费按照人头收取,甚至一些村组不收水费,造成折旧费和维修费无法合理计提,往往出现故障不能及时排除,使小问题演变成大故障造成工程设备报废。
2.3 供水人员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志丹县乡村供水管理总站人员较多,但多数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不懂供水业务技能,不能适应日常管理的要求。各乡镇及村组农村饮水管理人员平均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业务能力有限,缺乏水处理设施、机电设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急需补充部分懂业务、懂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给基层水利队伍注入新血液。
2.4 供水水质安全保障工作形势严峻
一是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点多线长基础差、管护责任难以落实到位,部分水源地保护范围人为导致的水质源头污染现象依然存在。二是农村供水多数缺乏可靠的净化、消毒设施,夏秋遇雨浑浊,水质不稳定,存在安全隐患。三是尽管县上已经成立了相应的农村饮水水质监测中心,但由于机构设置、人员素质、工作经费等原因,量大面广的农村供水水质监测工作还未步入到规范化的管理运行轨道来。
3 加强志丹县农村饮水运行管理的对策措施
针对志丹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近年来中省对农村饮水工作的新要求、新思路与新举措,参照其他地区运行管理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如下解决对策。
3.1 探索创新运行管理体制
从加强农村饮水运行管理的体制机制层面入手,在现有县级运行专管机构已落实的基础上,尽快以县政府名义出台农村饮水运行管理办法和维修养护基金的提取使用制度,做到农村饮水工程有人管、有法管、有钱管。逐步建立所有权明晰、责权利统一、管理职能到位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社会服务保障体系,保障供水工程良性运行,长久发挥效益。
3.2 深化工程管理制度改革
紧紧抓住新一轮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制度改革的大好机遇,进一步明细工程产权,千方百计搞活经营权,通过招标承包、租赁等形式,委托专业管理单位负责工程运行和维护,实行企业化管理。在扶持、保护改制工程的同时,加强对改制工程的管理和监督,规范其收费标准和服务行为。政府投资部分的收益应继续专项用于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3.3 建立合理的水价运行机制
确定农村供水价格,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又要考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增强群众的节约用水意识,保障供水工程良性循环。新建工程从一开始就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科学合理核定供水价格,实行“新水新价”,一步到位。已成工程要在重新核定的基础上,逐步调整到位。积极推行“水价、水量、水费征收”公示制度,让农民吃上明白水、放心水。
3.4 强化水质安全保障工作
根据水源类型划定保护范围,作好防护标志,清除保护区内的点源污染,避免农药、化肥等面源污染,建立水源地定期巡查和水质检验制度。加强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建设,开展对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水池、水窖水等的水质检验和监测,逐步建立以水质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饮用水消毒设施的配备,逐步对现有集中供水工程增加消毒设施,对分散供水工程定期利用漂白粉进行消毒,确保饮用水水质的安全。
3.5 开展关键岗位技术培训
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护责任人、净水员以及水质检测人员等关键岗位人员的技术培训,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培训经费,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技术培训,显著提高关键岗位人员的专业技能。抓好县级水质检测人员和水厂关键岗位人员培训,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关键岗位人员长效培训制度。同时要加快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应用步伐,以信息化促进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提高行政监管能力、工程运行效率和水质达标率。
3.6 强化监督检查和宣传科普
要加强宣传科普,提高社会和受益群众对农村饮水安全及运行管护、水费收缴的认知水平。充分利用电视公益广告、新闻报纸、互联网、宣传册、宣传栏、现场会等形式,广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的舆论宣传和科普宣传,着力提高农民对饮水安全的认知水平,引导农民自觉管理和爱护工程设施,主动缴纳水费,增强农民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4 结语
让所有农村居民都能喝上干净的水,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也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以来,志丹县农村居民的饮水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然而,农村饮水工程三分靠建、七分靠管,只有切实抓好运行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工程长期发挥效益,才能真正做到“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常受益”。
参考文献
[1]王震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5):34.
《办法》规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验收分县级验收和市级验收。其中:
县级验收:工程完工后3个月内,在“完工公示”10日后,区县(自治县)水利(水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卫生局等相关部门对工程进行竣工验收,并填写竣工验收鉴定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部验收合格后,由区县(自治县)水利(水务)局、发展改革委、卫生局或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以正式文件向市水利局、发展改革委、卫生局申请市级验收,同时将验收有关资料报市水利局、发展改革委备案。
市级验收:市级接到申请后,由市水利局商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卫生局等有关部门及专家,组成验收委员会对各区县(自治县)已竣工验收合格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验收,验收委员会应在收到县级验收申请后的30日内完成验收工作,对验收的区县(自治县)需提前10个工作日进行通知。
验收内容主要包括:组织领导、前期工作、投资计划完成、建设管理、资金管理及工程运行管理六个方面。验收结论分为合格与不合格。对验收不合格的工程,由水利(水务)局会同发改委提出整改意见,下发整改通知书,督促限期整改,并在当地主要媒体予以公示。
《办法》还规定,无主要媒体对工程的完工公示、无质检部门出具的工程质检报告或报告结论不合格、无审计部门或中介机构出具的竣工决算审计报告或报告反映问题严重未得到整改、无卫生部门出具的水质检测报告或水质检测不达标者,工程不予验收。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改善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发改农经〔2008〕1752号)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指列入国家和省农村饮水安全规划,以解决农村居民饮用水为主要目标的乡镇及其以下供水工程。
前款所称供水工程包括供水取水口、水厂、泵站、公共输配水管网及相关附属设施。
第三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按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改农经〔2008〕1752号文件要求建设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使用、管理、监督及其相关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应当贯彻“政府监管、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用水户参与”的原则。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事业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一编制规划,健全管理机制,明确优惠政策,实行规范运行,保障饮水安全。
第六条 县级人民政府是农村饮水安全的责任主体。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行业管理和技术指导。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法律、法规及有关规范、规程、规定;
(二)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运行维护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与监督;
(三)负责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水量监测和取水许可;
(四)提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地设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划定意见,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核后,依法报批;
(五)组织编制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应急预案,建立信息报送和快速反应机制。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财政、环保、住房城乡建设、国土资源、卫生、农业、价格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农村饮水安全的相关工作。
第七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节约用水宣传教育,普及节水知识,推广节水技术,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研究开发、推广应用农村供水、用水、节水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为改善水质、提高供水保证率、降低供水成本、节约用水和安全供水提供技术支持。
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饮用水水源、饮水安全工程设施的义务,有权制止、检举损坏农村饮用水水源、毁坏饮水安全工程设施的违法行为。
第二章 供水管理
第九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按照“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确定所有权:
(一)由政府投资建设的供水工程所形成的资产,其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二)由集体投资建设的供水工程所形成的资产,其所有权归集体所有;
(三)由个人(企业)投资建设的供水工程所形成的资产,其所有权归投资者所有;
(四)由政府、集体、个人(企业)共同投资建设的供水工程所形成的资产,其所有权由政府、集体、个人(企业)共同所有。
前款第(一)、(四)项中,政府投资建设的农村饮水工程形成的国有资产部分,其所有权不得拍卖、转让。
第十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以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建立经营管理机制,确定经营者(以下称供水单位)。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经营管理可以以县为单位,成立专门企业进行经营管理,或者通过竞争择优选择有资质的专业管理单位进行经营管理;也可以按独立供水单位分别成立经营管理机构进行管理。
第十一条 供水单位实行企业管理、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服从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和相关部门的专业管理。
各级政府投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形成的资产所获得的收益和增值,专项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维护和管理。
第十二条 供水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规定标准、安全可靠的水源地;
(二)符合行业规范的制水工艺;
(三)供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或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厅省建设厅关于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若干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7〕131号)所规定的标准;
(四)取得取水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
(五)从业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健康检查,持证上岗;
(六)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
(七)建立出厂水、管网水、管网末梢水水质检测、化验制度;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已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供水单位不符合本条前款规定条件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供水单位限期整改,相关部门应当在职责范围内予以必要的支持和技术指导;整改期间供水单位应当采取应急供水措施。
第十三条 供水单位应当依法办理取水许可,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取水量,发放取水许可证后方能实施供水,并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要求,按时报送有关资料。
第十四条 供水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工程管理、设施维修养护、水质检测、安全生产等制度,保障供水工程设施安全运行。
第十五条 供水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供水水压标准,保持不间断供水或者按照供水合同分时段供水。因工程施工、设备维修等确需暂停供水的,应当提前24小时告知用水单位和个人,并向行业主管部门备案。因发生灾害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不能提前告知的,应当在应急处置的同时,告知用水单位和个人,向行业主管部门备案,并尽快恢复正常供水。
供水设施抢修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支持和配合。暂停供水时间超过24小时的,供水单位应当采取应急供水措施。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装、迁移、拆除供水工程设施,不得从事影响供水工程设施运行安全的建设活动。确需改装、迁移、拆除供水设施的,应当在施工前15日与供水单位协商一致,落实相应措施,涉及供水主体工程的,应当征得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造成公共供水设施损坏的,责任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依法赔偿。
第三章 用水管理
第十七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实行有偿使用、分类定价和计量收费制度。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价格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负担”的原则确定,实行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和非生活用水分类计价。生活用水价格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确定,非生活用水价格按照成本加合理利润的原则确定。
第十八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价格,按照下列程序核定:
(一)区域供水向农村延伸的乡镇以下集中供水工程、乡镇集中供水工程、跨行政村的集中供水工程,其供水价格由供水单位按照供水价格构成提出方案,经县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供水、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法定程序组织听证后核定;
(二)单个行政村或者自然村的供水工程,其供水价格由村民委员会根据县级价格主管部门确定的指导价,通过“一事一议”方式确定,并报县级价格、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所在镇(乡)人民政府备案。
供水价格核定后,应当向社会公示。需要变更供水价格的,应当按照原规定程序重新核准。
为减轻农村居民用水负担,县级人民政府可以对农村生活用水价格实行补贴。
第十九条 供水单位应当加强经营管理,提供优质服务,定期召开用水户代表座谈会,通报生产经营和管理情况,公布水费收支使用、大修理费和折旧费计提、使用情况,征询管理服务意见,接受用水户代表的咨询、质询和监督。
第二十条 供水管道进户处应当安装合格的计量设施,实行计量用水。用水单位和个人应当保证计量设施的正常使用。
第二十一条 禁止生产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单位将生产用水管网系统与农村供水管网系统连接。
禁止在供水管道上直接装泵抽水。
禁止盗用或者擅自转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供水。
第二十二条 供水单位应当按规定提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固定资产折旧和大修理基金。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饮水安全工程固定资产折旧、大修理基金的归集、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三条 供水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接受有关部门对供水水费收入、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四章 安全管理
第二十四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取用水源应当统筹规划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优先开发利用地表水源。取用地下水源应当分层开采,禁止混层开采、咸淡水串通开采。
第二十五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地应当根据本地不同水域特点和供水防护要求,划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准保护区的划定按照《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执行。
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准保护区按照不低于下列标准的要求,由县级人民政府提出划定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予以公布:
(一)深层承压水
保护区:以单个开采井为中心,半径30米范围;井群以外围井的外接多边形区域外延30米范围。
准保护区:按水源保护目标,根据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必要时将水源补给区适当区域划定为准保护区。
(二)埋藏型裂隙水、岩溶水
保护区:以单个开采井为中心,半径50米范围;井群以外围井的外接多边形区域外延50米范围。
准保护区:按水源保护目标,根据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必要时将水源补给区适当区域划定为准保护区。
(三)裸露型裂隙水、岩溶水
一级保护区:以单个开采井为中心,半径100米范围;井群以外围井的外接多边形区域外延100米范围。
二级保护区:以单个开采井为中心,半径100米以外至500米范围;井群以外围井的外接多边形区域外延100米至500米范围。
准保护区:按水源保护目标,根据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必要时将水源补给区适当区域划定为准保护区。
经批准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准保护区应当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
第二十六条 在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利用渗坑、渗井、裂隙、溶洞等排放污水和其他有害废弃物;
(二)利用透水层孔隙、裂隙、溶洞及废弃水井储存天然气、放射性物质、有毒有害化工原料、农药等;
(三)设置垃圾、粪便和易溶、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堆放场站;
(四)开展对水源水质或者水量有影响的工程建设活动。
在一、二级保护区内除禁止前款所列行为,还禁止建设各类污染地下水的建设项目和设施。
在一、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内实施人工回灌(包括地源热泵),不得污染地下水源。
第二十七条 已有的饮用水水源地不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标准、规范、规定要求的,应当依法进行整治。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利、环保、卫生、供水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水源、供水水质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定期组织有关机构对水源地、出厂水质、管网末梢水质进行监测、检测,所需费用由本级财政承担。
第二十九条 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划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施保护范围,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予以公布。供水单位应当在保护范围内设置警示标志。
第三十条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施保护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挖坑、取土、挖砂、爆破、打桩、顶进作业;
(二)排放有毒有害物质;
(三)修建建筑物、构筑物;
(四)堆放垃圾、废弃物、污染物等;
(五)其他从事危害供水设施安全的活动。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主管道两侧各1.5米范围内,禁止从事挖掘、堆填、碾压活动,禁止植树和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
第三十一条 供水单位应当加强对饮水安全工程设施的管理和保护,定期进行检测、维修、养护并建档登记,确保安全运行。
第三十二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单位应当设立水质检验室,并配备相应仪器设备和有上岗资格证书的检测人员,负责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水质的日常检测工作。
对日供水3000立方米以下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以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供水单位分片建立水质检验室。
对特殊项目的检测,供水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检测;突发性事故的跟踪监测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利、环保、卫生、供水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供水水质检测项目和检测频率按照《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 310-2004)规定的“水质检验项目及检验频率”执行。
第三十三条 供水单位的水质检测资料应当报县级卫生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对供水单位供水水质检测工作进行巡查、指导、现场督导,建立健全检测资料接收、信息录入和资料保管工作制度。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应急预案,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供水单位应当制定供水安全运行应急预案,并报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因环境污染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水源、供水水质污染的,供水单位应当立即停止供水,及时向当地水利、环保、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应急措施。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孔隙水:指赋存并运移于松散沉积物颗粒间孔隙中的地下水。
深层承压水:在本省系指第二层及其以下的孔隙承压水,埋藏相对较深,且与当地浅层地下水水力联系微弱的地下水。
埋藏型裂隙水:指赋存并运移于岩石裂隙中,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大于或者等于30米的地下水。
裸露型裂隙水:指赋存并运移于岩石裂隙中,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小于30米的地下水。
埋藏型岩溶水:指赋存并运移于可溶性岩层的溶蚀裂隙和洞穴中,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大于或者等于30米的地下水。
裸露型岩溶水:指赋存并运移于可溶性岩层的溶蚀裂隙和洞穴中,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小于30米的地下水。
井群:农村饮用水水源中,井间距小于或者等于一级保护区半径两倍的范围内,有两眼或者两眼以上地下水开采井。
第三十六条 设区的市、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促进我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发改委、水利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以及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通知》、《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的对象是按照水利部、卫生部联合颁发的《农村饮用水卫生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的饮水不安全人口。
第二章 农村饮水安全标准
第三条 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标准是根据《农村饮用水卫生评价指标体系》中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项指标确定,其中有一项达不到基本安全规定的为饮水不安全。
第四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标准:水量设计标准应符合水利部颁布的《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之规定;集中供水工程水质标准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要求。受水源、技术、管理等条件限制的Ⅳ、Ⅴ型供水工程及分散供水工程水质标准应符合《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 生标准>准则》的要求;建设公共给水点的地区,应确保村民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分钟;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0%。
第三章 部门分工
第五条 四川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联席会议负责组织领导、协调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市(州)、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市(州)、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六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属公益性设施,各级政府要出台优惠政策和措施,在征地、用电、办证、税收、水质监测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或减免,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创造条件,并在财政预算中落实项目配套经费,安排项目工作经费,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顺利开展。
第七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发展改革部门与水利部门共同做好农村饮水安全规划的编制和报批、项目审批、计划下达以及建设与管理的监管工作。
第八条 水利部门商有关部门负责编制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组织和指导项目的实施及运行管理。
第九条 卫生部门负责提出急需解决的地氟病、地砷病、血吸虫病病区需改水的范围和项目建成后的水质检测、监测。县级卫生部门配合水利部门逐步完善农村饮水安全检测体系,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农村饮水工程水质进行检测。第十条 妇联负责组织、宣传和发动妇女、儿童参与饮水工程项目建设,大力普及饮水卫生健康知识。
第十一条 环保部门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监管。
第四章 项目规划和审批
第十二条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参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建设和管理。
第十三条 原则上以市(州)为单元,由具有丙级以上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将项目任务落实到项目县并规划到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市(州)发改委、水利部门联合报省发改委、水利厅,水利厅提出技术审查意见后,由省发改委审批。
第十四条 市(州)发改委和水利局根据规划及计划控制规模,联合向省发改委和水利厅申报项目建议计划;由省发改委和水利厅联合编制项目建议计划,报送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省发改委根据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下达的计划,商水利厅下达项目建设投资计划。
第十五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要以《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及相关规划报告为依据,科学编制工程建设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十六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应当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先解决水质性缺水、农村集镇、居民聚居点、农村 学校、高梁旱磅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饮水水源要优先考虑就近引用已成水利工程蓄水和水质较好的河水、山泉水、优质地下水等。有条件的地方尽可能建设集中供水工程;距县城、集镇自来水厂较近的农村居民点,可依托已有自来水厂,进行扩建、改建,辐射延伸供水管线,发展自来水;有良好地下水源条件的地方,可建设集中供水井或分户供水井;在农户居住分散的山丘区,可建设分散式供水工程;严重缺乏淡水资源的地方,可建设雨水集蓄工程;对有可能移民的居民点,修建临时性供水设施。
第十七条 要合理规划水源保护设施和饮水安全监测网络建设。规划新建集镇、村镇时应充分考虑供水设施和水源保护,对四周水源紧缺的集镇要限制发展或逐步搬迁。各地在兴办学校、居民点、厂矿等建设项目时,要坚持水资源论证制度,成片规划。
第五章 项目实施
第十八条 各市(州)根据审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省下达的投资计划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将项目落实到村到户,并分户建立工程规划卡。实施方案由市(州)水利部门商发展改革部门报省水利厅商发改委审批。
第十九条 工程实施方案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实施方案应根据地形、地质、水源及水质等不同情况,进行多方案比较,在满足用户对水质、水量、水压要求的前提下,择优选择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最佳方案。设计资料要力求完整,主要由工程设计说明书、工程分布图、各类典型工程平面布置图、主要建筑物结构设计图、工程概算及水 质检验报告等部分组成。对供水规模较大的工程,要进行单独的初步设计。
第二十条 实施的饮水安全建设项目必须符合规划,任何单位、个人投资兴建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必须报经当地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一条 工程建设前,必须按照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标准将需要解决饮水不安全的人数落实到村组和农户,建卡立档,实行名册管理。对农村饮水不安全农户确定规划标准、建设任务、补助标准等,可通过报刊、公示墙等形式在村内予以公示。县以上水利部门要建立电子档案,实现项目信息化管理。
第二十二条 要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中大力推行“参与式”模式,要让老百姓参与工程规划、工程建设、工程管理和资金监管等全过程,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积极性。要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明确工程建成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第二十三条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中必须严格实行规划建卡制、招标投标制、集中采购制、巡回监理制、资金报帐制、项目公示制的“六制”管理。
第二十四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不得层层转包。施工单位必须严格质量标准,按图施工,不得任意修改设计。实施项目应保持计划严肃性,一经审批就不得变更,特殊情况如需变更,必须经设计、审批部门同意。施工单位要有施工记 5 录,对已完成部分特别是隐蔽工程项目,必须经质检人员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工序施工。
第二十五条 集中供水工程以及打井、集雨等较集中连片的项目,应设置永久性标志。标志要求统一样式,标明“××县××镇(乡)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及工程简介。
第六章 项目资金管理
第二十六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所需资金(不含投劳折资),主要由国家专项资金、地方财政配套补助资金和受益群众自筹资金共同组成。项目所在市(州)、县、乡配套资金必须及时足额到位。各级政府要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饮水多元化融资体系。
第二十七条 国家补助专项资金只能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各地要加强资金管理,专款专用。要大力推广招标投标制、资金报账制、工程施工监理制、工程材料设备等大宗物资集中采购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市(州)、县发展改革、财政、审计和监察部门应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审计,防止挪用、滞留资金。
第七章 项目验收
第二十八条 项目完成后,由市(州)水利局商发改委组织有关单位对工程项目进行自验。重点要对工程建设任务、质量、资金使用管理、运行情况等进行审核。项目实施单位应提交竣工报告并附决算报告、审计报告、审批文件及有关图纸、表格等资料。自验合格后,填写“四川省农村饮水安 全工程验收卡”,并以村为单位建立档案。验收卡和验收意见等资料由县水利部门存档,市(州)水利局、发展改革委联合向省水利厅和发改委提出验收申请。
第二十九条 在自验合格的基础上,由省水利厅与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通过随机抽样进行验收,抽验县不少于任务县的50%,每县抽验乡(镇)不少于任务乡的40%,每乡抽验村不少于任务村的30%。验收结果报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备案。
第三十条 对项目村验收检查要有受益人签字的实际受益人口和补助资金到户统计表。集中供水工程要求以自然村为单位,每村有不少于3名村民代表签字;家庭水窖、水池等工程要以户为单位签字。
第三十一条 验收主要针对组织领导、任务完成情况、工程质量、资金投入和工程管理等五个方面,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验收内容和评分标准》进行。
第三十二条 验收评分按百分制计算,分为四个等级,总分90分以上为优秀,80~90分为良好,70~79分为合格,小于70分为不合格。
第三十三条 验收结果将作为下项目安排的重要依据。对验收不合格的工程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限期整改,返工费用由责任方承担。
第八章 项目建后管理
第三十四条 农村供水工程要以保障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用水为目标,以提供优质的供水服务为宗旨,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卫生等部门组织研究、制定和完善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作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国家出资人代表,对国家投资所形成的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组建供水总站(供水公司、供水协会),负责对村镇供水企业的国有资产进行经营管理,享有经营、使用和依法处置的权力。
第三十六条 农村供水工程的管理应根据工程投资渠道和工程规模,实行不同的管理责任制。以国家和集体投资为主修建的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和跨村工程由供水总站(供水公司、供水协会)负责管理;以国家和集体投资为主修建的村、组集中供水工程,由工程受益范围内的用水合作组织负责管理,经用户协商同意,也可由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行使用水合作组织的职能;由私人投资或股份制修建的集中供水工程,由投资人负责或组建股份合作制公司进行管理;对国家支持、农户自建的机井、水窖,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制,乡镇人民政府核发产权证,实行受益户自管。
第三十七条 各地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类型工程的特点,在维护农民用水权益的前提下充分引入市场竞争,落实管理权、放活经营权,可通过承包、租赁、拍卖、转让等形式,调动工程投资者和管理者的积极性。实行承包、租赁等 经营形式的供水工程,业务上接受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规范其经营行为。对国家投资工程的转让、拍卖、租赁和承包必须公开、透明,其收益应专户储存,专项用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可以补偿供水工程国家政策性亏损。
第三十八条 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要根据《村镇供水单位资质标准》的要求进行资质认证和供水管理,并按照《村镇供水站定岗标准》的要求配备管护人员。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农村集中供水企业和供水管理人员进行资质认证审批。
第三十九条 集中供水站应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科学制定供水价格,既要考虑供水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又要兼顾农民经济承受能力。较大的供水工程要推行水价的听证制度。以国家和集体投资为主兴建的乡镇供水工程、由社会投资兴建的集中供水工程,其水价由县级以上政府物价部门商水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政策合理核定;对集体投资兴建的单村集中供水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其水价由村民委员会、受益户和用水协会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自主制订。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分类计价,逐步推行分质供水、超额加价等办法。
第四十条 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的要求,加强水源保护。要合理开发水资源,防止超采地下水。各地应分工程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和供水工程管护范围,制定保护办法,并向社会公示。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工作要纳入农村饮水工程验收的重要内容,并落实具体保护措施。第四十一条 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应限制发展城镇、村镇和厂矿企业。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从事任何建设活动,应先予报请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要加强对水源地周边设置排污口的管理,严格监控化肥、农药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加强禽畜养殖环境管理。严格禁止在河道、水库、堰塘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围网、化肥等形式的肥水水产养殖活动,要防治“水葫芦”等有害生物的生长,确保供水水源不受到污染和人为破坏。
第四十二条 以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站为依托,分区域设立水质监测点。对于集中供水工程,要加强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监测;对于分散供水工程,要分区域定期进行水质监测。
第九章 奖罚
第四十三条 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对在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因工作失误、玩忽职守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个人或单位,视其情节,给予必要的处分,直至停止安排项目。
第十章 附 则
摘要:为适应农村人畜饮水的需要,配合农村人畜饮水安全与饮水工程管理建设,在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实现饮水安全目标,提高农村饮用水质量,在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管理上实行规范化管理,加强工程建后管理。
关键词:人畜饮水;工程管理;饮用水质量;安全管理
一、农村供水水源与水质现状
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的地区多属山区、半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交通不便,村寨分散,文化经济比较落后,人畜饮水多采用地面水和地下水及降水。很多地方基本上就是雨季采用水池、水窖等蓄集降水,以供人畜饮水之用。
地面水多采用江、河水及水库水。江、河水流速及流量受季节和降水量影响较大,其浑浊度和细菌含量较高,水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暴雨时泥沙含量剧增,细菌含量亦急骤增高。
二、关于农村人畜饮水安全的若干问题
1.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面临的问题。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性地方病和水性传染病威胁,加上农村供水工程标准低,缺乏水处理设施,饮水水量和水质没有保证。由于受资金的制约,饮水标准得不到改善。另外,居民点到取水点的水平距离大,过去修建的饮水工程大多为水井、水窖、水池等小型、分散工程,供水保证率低,遇到连续干旱就会重新出现饮水困难。有不少农村居民直接从江、河、库及坑塘中取水饮用,这些水相当一部分水质不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2.对农村人畜饮水的水质要求。为使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农村供水的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水质标准包括物理性状、化学性状、毒理学及细菌学四大类指标:水的物理性状包括浑浊度、臭和味等各项指标。要求水质从感观上对人体无不良刺激;水的化学性状包括PH值、总硬度、铁、锰、铜、锌、挥发酚等各项指标;水的毒理学指标包括氟化物、铝、砷、氰化物等有害物质,超过卫生标准时将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含氟量过高的水,不宜作生活饮用水; 水的细菌指标包括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通过消毒措施,使水质达到流行病学上安全。
三、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的几点措施
第一、保证水源的可持续性。水源布局一定要合理,既要考虑当前,又要考虑长远;既要考虑水量,又要考虑水质。
第二、要保证工程的可持续性。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和农民的承受能力确定工程建设规模和标准,建设资金要充足,工程要配套,质量要达标。
第三、要注意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水量水质并重,防治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
第四、加强水质检测建设。为保证饮用水水质,应加强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检测。
四、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管理
管好用好人畜饮水工程,是使工程保证正常供水,充分发挥效益的一项重要工作。人畜饮水工程建成后,须加强管理。
1.建立管理责任制。根据198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水利电力部《关于农村人畜饮水工作的暂行规定》中指出:“各种饮水设施,谁建谁有,谁用谁管,所有权长期不变”。所以,根据工程所有权的明确归属,应建立明确的管理责任制。
2.工程管理。人畜饮水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必须进行维修养护,确保正常供水,发挥其效益。(1)取水工程的管理。取水工程包括引水渠、管道等,引水渠,管道应经常进行检查,发现漏水应及时处理。取水口的污物应经常清理,防止进入管道,造成阻塞。排砂孔应定期冲砂。冬季还应防止霜冻损坏管道。一般采用的防冻措施是打开水龙头,让水流畅通,多余的水可放进调节水池内,防止浪费。(2)净水工程的管理。净水工程在整个工程系统中不可轻视和一部分,为了保持水质良好,过滤池中的砂、碎石填料,每年应清理一次,并按级配要求重新装入新料。沉淀池要经常清淤或冲洗,特别是雨季引水,应防止大量泥砂进入管道,水渠。(3)配水工程的管理。供饮水用的水池,应保持不垮不漏,在运行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开敞式水池,要经常清理池中的污物,池底每年清淤一至二次,并防止牛马牲畜直接在池中饮水,保持水质卫生。(4)供水设备的管理。供水设备主要包括闸门、水表、水龙头及水泵、电机等。要经常进行检查,发现漏水或螺丝松动要及时维修,防止工作失职,影响正常供水。水泵及电机重要设备,要严格按规程操作。
3.水质监测管理。给水工程投产后,必须经常化验水质,以确保供水安全。
4.管网的养护管理。管网的经常性养护很重要,管网养护工作的范围很广,如阀门维修,漏水检查,水管接头松动维修,水管防冻等。
总之,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后管理的总体要求是:以保障农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供优质供水服务为宗旨,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农村饮水工程特点、产权归属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责权利相统一、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的管理体系;按成本水价供水、计量收费、市场运作,确保农村人畜饮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发改投资[2005]1302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国家决定在中央建设投资中安排部分资金,专项用于补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为加强项目建设管理,保证各项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范围内的中央补助投资项目。
第二条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范围: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乡镇(不含县城城区)、村庄、学校、国营农场和林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团场和连队饮水不安全人口的生活饮用水。凡因开矿、建厂、企业生产及其他人为原因造成水源变化、水量不足、水质污染引起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由责任单位或责任人负责解决。
第三条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由地方政府负总责,中央给予指导和投资支持。中央补助投资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第四条日供水1000立方米(或供水人口1万人)以上的单项工程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建设和管理,其他工程参照基本建设程序管理。
第五条发展改革部门商有关部门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编制报批、项目审批、投资计划审核下达和建设管理监督等工作。水利部门商卫生等部门做好工程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编制等工作,具体组织和指导项目的实施及运行管理。卫生部门负责项目建成前后的水质检测、监测,并提出地氟病、地砷病、血吸虫疫区需要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范围。
第六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标准参照《农村饮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执行。
第二章项目前期工作程序和投资计划申报
第七条各地要根据经批准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按单项工程编制或打捆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水利部门提出审查意见后由发展改革部门审批。对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按照《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19号令)等有关规定办理相应的核准手续。
在不突破中央补助投资总规模的前提下,各地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项目的实际情况,分区域、分项目核定各工程总投资及政府补助投资。
第八条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程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其中,日供水1000立方米(或供水人口1万人)以上的单项工程编制初步设计,其他工程可编制实施方案,按现行规定分级审批。
第九条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的细化程度根据工程类型和规模决定。集中供水工程细化到自然村,家庭水窖、水池等分散供水工程细化到户。具体内容包括工程措施、投资规模、资金来源、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户数、人数及完成时间、水价核算、建后管理措施等内容。
第十条市(地)、县级发展改革和水利部门根据规划确定的建设任务和各项目前期工作情况,在征求同级卫生部门意见的基础上,联合向省级发展改革和水利部门申报项目建议计划。单项工程建设所需投资应尽可能在一个内申报计划。
第十一条每年7月底前,在征求省级卫生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省级发展改革和水利部门联合编制下一的省级项目建议计划,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报送的文件材料包括:
1、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议计划;
2、所列项目的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审批文件;
3、省级有关部门对地方投资的承诺文件;
4、上一项目投资计划下达文件以及建设情况总结,包括工程进度、效益、地方投资到位和中央补助投资的使用情况等。
第十二条中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投资优先安排地方建设投资落实、前期工作完善、工程建设质量好、建后管护到位、群众积极性高的地方。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水利部汇总审核各省上报的项目建议计划,编制全国项目投资计划并下达。全国项目投资计划下达后,各地发展改革部门应商有关部门及时转下达。
第三章资金筹措与管理
第十三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由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各地要足额落实地方建设投资,其中省级安排的投资不低于全部地方投资30%。同时,各级政府都应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前期工作、项目管理,以及水源保护和水质检测、监测等工作。
第十四条中央安排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要按照批准的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和范围使用,专账核算、专款专用。要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工程建设资金。
第十五条解决规划外受益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提高工程建设标准以及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以外其他问题所增加的工程投资由地方从其他资金渠道解决。中央补助投资已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受益区内如出现反复或新增的饮水安全问题,由地方自行解决。
第四章项目实施
第十六条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制。地方各级目标责任单位要同目标管理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双方的任务与责任。
第十七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要全面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工作机制,加强项目民主管理。工程建设前,要进行广泛的社区宣传,就工程建设方案、资金筹集办法、工程建成后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水价等充分征求用水户代表的意见,并与受益农户签订工程建设与管理协议,协议应作为项目申报的必备条件和开展建设与运行管理的重要依据。工程建设中和建成后,要有受益农户推荐的代表参与监督和管理。
第十八条工程设计变更分为重大设计变更和一般设计变更。重大设计变更须报原设计审批单位审批;一般设计变更由项目法人组织参建各方及有关专家审定,并将设计变更方案报县级项目主管部门备案。重大设计变更和一般设计变更的范围及标准由省级水利部门制定。
因设计变更等各种原因引起投资计划调整的,须报该工程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的审批部门审核批准。
第十九条各地要根据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特点,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加强监督,确保工程质量。
第二十条国家安排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要全部进行社会公示。省级公示可通过政府网站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进行,市(地)、县两级的公示方式和内容由省级发展改革和水利部门确定。乡、村级公示在施工现场和受益乡村进行,内容应包括工程措施、投资规模、资金来源、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户数、人数及完成时间、水价核算、建后管理措施等。
第二十一条项目建设完成后,由项目审批部门商卫生等部门共同组织竣工验收。省级验收总结报送水利部。验收结果将作为下项目和投资安排的重要依据之一。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要限期整改。
第五章建后管理
第二十二条项目验收合格后要及时办理交接手续。要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理主体,制定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工程维修、养护、用水、节水、水费计收、水源保护、水质监测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工程长期充分发挥效益。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省级发展改革和水利部门全面负责对本省项目的监督和检查,涉及防病改水的,应有卫生部门参与。检查内容包括组织领导、制度和办法的制定、项目进度、工程质量、投资管理使用、合同执行情况等。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商水利部、卫生部负责解释。各地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辽财经〔2008〕30号
各市财政局、水利局,省直有关部门:
现将《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印发〈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办
法〉的通知》(财建〔2007〕917号)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辽宁省财政厅
辽宁省水利厅
二○○八年三月十一日
财政部 水利部关于印发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建〔2007〕91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水利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水利局:
为加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结合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特点,我们制定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什么问题和意见,请反馈我们。
附件: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办法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资金管理,提高财
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结合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使用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补助资金(含国债项目资金,下同)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建设单位是指具体组织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的机构,不包括项目主管部门。
第四条 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审核下达预算、拨付资金、监督管理资金、审核批复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等工作。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是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行业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编制项目计划、审查项目实施方案、监督工程招投标过程和组织竣工验收等工作。
第二章 预算管理
第五条 财政部负责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预算管理,依据有关规定审核、下达农村饮水安全项目预算。其中:中央本级项目预算,下达中央单位;补助地方项目预算,下达省级财政部门,同时抄送水利部。省级财政部门在收到中央财政预算文件后,应商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及时审核和下达预算。实行政府采购的项目按相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行“先审核,后下达预算”的办法,财政部门按有关规定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可以暂缓或停止下达预算。
第七条 预算下达后,必须严格执行。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整预算。对确需调整的,应严格按照预算调整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 补助地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补助资金要纳入地方同级财政预算管理。
第三章 资金管理
第九条 有关部门应按照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等相关规定管理和使用资金。
第十条 有关单位要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和自筹资金,保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顺利进行。凡配套资金和自筹资金不能落实的,上级财政部门可停
止或暂缓拨付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补助资金。
第十一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在申报项目时,应及时与同级财政部门就项目申报规模、配套资金规模以及资金使用和管理等进行沟通和衔接,确保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能按规定及时足额到位。第十二条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资金必须严格按照批复建设内容和标准安排使用,专款专用,主要用于材料费、设备费、人工费、按国家规定开支的其他费用,以及农户补贴等。
各地区、各单位不得以任何方式挤占、截留、滞留、挪用建设资金。第十三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转让、拍卖等收入应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商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并报有关部门批准后,继续用于当地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
第四章 财务管理
第十四条 各地财政、水行政主管部门应指导和督促建设单位认真执行基本建设财务制度,严格按照批准的概预算建设内容,做好账务设置和账务管理基础工作,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资金单独核算。
第十五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各项支出应按现金管理有关规定执行,除对农民补贴可以现金结算外,严禁以大额现金支付工程款及其他费用。第十六条 建设单位管理费应从严控制,费用开支范围和标准应符合相关规定。
第十七条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单项工程报废,必须经有关部门鉴定,分清责任。因不可抗力或建设单位、农户等其他原因造成的单项工程报废损失,按项目财务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作增加建设成本处理;因项目施工单位原因造成的单项工程报废损失,由施工单位承担责任。第十八条 按照项目建成后的产权归属,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完成投资按以下情况进行财务处理:
户用饮水工程(单户或联户),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补助资金形成的资产,产权归属农户所有,建设单位作待核销基建支出处理,在竣工财务决算按规定批复后,冲销相应的资金。
本单位或农村集体组织所有的饮水工程,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补助资金形成的资产产权归本单位或农村集体组织所有,计入交付使用资产价值;产权移交其他单位或农村集体组织所有,作转出投资处理,在竣工财务决算按规定批复后,冲销相应的资金。
第十九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价款结算按有关规定执行,并按结算金额的5%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待工程竣工验收完成且交付使用一年后再结清。第二十条 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已具备竣工验收条件的项目,3个月内不办理竣工验收和固定资产移交手续的,视同项目已完工,其费用不得从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资金中支付。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各级财政、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资金的监督和检查,确保资金按规定安排使用。对发现的问题,要按照有关规定做出检查结论,并将相关情况上报财政部和水利部。
第二十二条 各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重点审核以下内容:
(一)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户数、人数及完成情况;
(二)补助农户标准;
(三)建设单位管理费;
(四)待核销基建支出;
(五)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到位情况;
(六)财务处理事项;
(七)政府采购和招投标情况等。
第二十三条 各有关部门及项目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管理和使用资金,并自觉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 有关单位应主动接受群众和有关方面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情况及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工程投资规模、补助标准、补助金额、资金来源构成、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户数和人数及完成时间、水价核算等内容应在项目所在地(行政村)张榜公示。
第二十五条 凡违反规定,弄虚作假,骗取、挤占、滞留、挪用资金或项目未按规定实施的,除将已拨付资金全额收缴国库外,各级财政部门要立即停止对建设单位所在地区的资金拨付,并进行全面核查,直至纠正。同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30日后执行。
【山西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验收办法】推荐阅读:
山西省农村信用社报名09-20
山西省校车管理办法11-19
《山西省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学习心得11-11
山西省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实施办法10-26
陕西省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办法06-26
山西省2016年上半年农村信用社招聘:法律模拟试题05-25
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11-16
山西省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09-10
山西省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制度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