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设计论文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高校的计算机公共课程对提高大学生计算机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分析了目前高校计算机公共课程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教学系统的优势和功能结构,设计了基于网络的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系统体系结构,介绍了教学系统的应用效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设计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设计论文 篇1:

信息化技术发展中的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优化设计

摘要:该文就计算机公共课上一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考试等方面问题着手,研究分析新形势下计算机教学改革下优化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措施,从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获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化;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优化设计

随着现代社会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提高,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提高了毕业大学生计算计基础应用能力的要求,因此,在对学生的计算机教学中有效整合课程教学资源,完善教学系统,尽可能做到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要求,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改革,为将来的社会市场需求提供优秀合格的专业人才。

1 当前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当前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脱节

教育部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教育的基础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技术教育和应用基础教育。第一层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多媒体技术、系统操作以及网络基础知识 office办公软件等;第二层包括掌握至少一种高级计算机办公编程语言程序设计;第三层是指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科进行专业相关的基础教育课程。结合不同专业的特长开设与之联系密切的计算机应用课程。然而事实上许多学校在教学中还是存在教学内容与当前主流计算机应用技术差距较大,大多教学机房中学生使用的电脑操作系统还是Windows XP版本,甚至有的高职高专院校在教材选择上使用的还是淘汰多年的Windows Me版本,办公自动化专拣系统使用的也多是2003年的版本。在教学上使用这些淘汰版本软件与现代社会主流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无论是功能还是页面外观的设计上都相差太远。

1.2学生自身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

学生之间计算机专业水平的参差不齐有很多影响因素。例如:地域差异造成的,在有些高校学生出自全国各地,甚至是偏远地区少数民族,或是其他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这些学生有些人在上大学之前是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与相对发达地区的学生相比,计算机应用水平是有一定的差距。还有学生专业不同的关系,造成学生各个专业特点比较强,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接受新知识以及利用新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相差也比较大。例如一些艺术类专业与体育专业等相关专业的学生英语以及计算机应用水平都要稍逊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若还是用统一的标准来指导教学,教师便很难把握授课尺度以及结业考核,导致教学的效果很不理想[1]。

1.3教师力量的薄弱

因为在许多高校计算机基础授课范围比较广泛,上课的教师也相对比较多,从而导致在教师资源培养上周转不开,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师获得外出培训机会也相对较少。多数教师对当代前沿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并不了解,甚至在许多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认识上还仅限于几年前的认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上做不到拓展思维,只能按照现有的教学教材照本宣科,课堂之中无法引起学生学习态度,也会导致学生学习状态不佳。

1.4学生对公共基础课程的不重视

因为公共基础课程在大学课程中没有像英语四六级考试那样的压力,也不与毕业学士学位正以及毕业证挂钩,导致很多大学生认为在校期间只要学好本专业课程就行,对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课程不够重视,忽视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对日后学习工作中的重要性,在计算机公共课程上缺课问题严重,上机练习也经常“互相帮助”,达不到相应的考核效果。

1.5考核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的教学内容中实践多于理论,操作多于教学,教学内容涉及更多的知识技能是其他课程教学基础的学习,这种情况下,一般的纸质传统考试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课程工具使用的特点。随着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学校已经选择了无纸化考试系统教学考核方式[2]。相对于传统纸质化考试方式,上机系统考试数据库题型丰富,考核的知识点也比较全面,而且在考试课程中还能随机的从数据库中抽取题目,不仅确保了学生考试的客观性与公平性,又全面考核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程度。不过计算机系统考试系统题库更新比较慢,而且后续题库考题更新也需要不少的资金投入,对于一个财政资金不宽裕的学校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压力。另外,大部分商业渠道购买的考试系统学校都没有开放各个接口的权限,授课教师无法根据自己教学的内容来开放相应试题以及根据学生程度的不同独自命题或是调整试题难易程度。同时考试系统对服务器性能的要求程度要求性能也高,否则在考生大量上交考试试题的时候也容易出现服务器系统瘫痪等现象。

2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的优化设计

2.1及时更新计算机教学相应资料与应用设施

高校教育资源上要紧跟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脚步,及时更新学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中所需要的软件硬件,改进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即使更新課堂教学中涉及道德应用软件和系统。将现代化信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编入实际课堂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

2.2针对不同专业学生来设置教学内容

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专业来调整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在针对人文科学一类专业的学生在考虑到他们以后从事的工作涉及文档操作,可以适当在教学过程中加入word office的教学内容;对于经管类专业学生来说,他们日后的工作中涉及表格处理方面的工作比较多,所以在课堂教学上可以适当的增加教学内容,增加一些数据库整理相关内容。同时,在以后的社会工作中如何在计算机网络浩瀚如烟的庞大信息数据中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甚至有些高校课程已经开设了信息检索课程,对于没有此门课程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堂上适当增加信息检索相关的课程内容,从而提高学生计算机网络基础应用能力。

2.3分级教学模式

顾名思义,分级教学就是一些学校依据学生高考成绩来划分等级,分层之后在教学内容上也做了相关调整。然而这种教学模式仅仅是根据学生入学成绩作为依据来划分层次,对于从基础层次分层出来的学生甚至还没有来得及掌握相关计算机基础知识就直接进行计算机二级的操作学习,违背了教学课程延续性发展的特点。

2.4 提高教师团队的水平

对于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的老师要进行计算机前沿信息的培训,拓展教师的视野有利于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发展,同时也能够增加课堂学习多样性,增加学生课堂学习兴趣。除了传统的基础教学方式之外,也可以增加网络教学平台教学模式,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在信息化时代网络自学能力。还可以提供一些网络师生交流平台,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信息交流,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效果的提高。

3结束语

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处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信息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是一样刻不容缓管的任务,只有高校把握住这门课程在当今社会上的应用工具的定位特点,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上才会获得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叶培松,陈宝明.信息化进程中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1(09):16-19.

[2] 蓝雪芬.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35):113-114.

作者:张晶 潘玉霞

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设计论文 篇2: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系统设计

摘 要:高校的计算机公共课程对提高大学生计算机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分析了目前高校计算机公共课程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教学系统的优势和功能结构,设计了基于网络的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系统体系结构,介绍了教学系统的应用效果。实践证明,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中使用教学系统,可以为课程改革提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帮助教师有效改进教学方法和减少工作量,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互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系统;自主学习

0 引 言

目前,高校的计算机公共课程存在班额大、学生差异大、教学模式陈旧等问题。通过构建基于网络的信息化教学系统可以有效加强教学效果,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分层次教学新模式,实现让学生使用教学系统进行自主学习构建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系统是基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设计的,这就使得任课教师可以将网络中优秀的教学素材、教学案例和学习资料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课上课下都可以借助这些教学资源来自主学习。构建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系统首先要从问题出发,分析目前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环节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功能模块和系统结构,设计原则是以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标。

1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存在较多问题,概括起来可以分为生源参差不齐、教学模式单一以及信息化程度低等类别。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是一门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通识课程。由于授课对象是来自不同地区、高中和家庭的高考生源学生,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传统的大班额授课模式中,教师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平均水平制定,如果讲授过于常规性质的计算机知识,就会使計算机基础水平较高的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如果讲授创新性的计算机知识又会使计算机基础水平较差的学生学习吃力而失去积极性。

目前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环节经常会出现教师指导不到位、学生自学能力差等问题,教学效果自然难以保障。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面对非常多的重复问题,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来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偏离了因材施教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评价阶段也存在工作量过大的问题。一个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要从事多个班级的教学工作,每学期面对学生的作业、考试试卷都超过几千份,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来批改作业和试卷。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一般体现在课堂,课堂授课在学校计算机机房进行,使用的教学软件也是常规的授课软件和办公软件。教师在课下使用的教学系统也是通用的教务系统、社交软件等。针对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设计和开发的信息化教学平台较少,造成了教师很难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和学生进行互动,学生也无法在课后进行有效的预习、复习、练习和提交作业,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不足。另外传统的教学系统不够人性化,教师在批改作业和试卷时仍要手工一个个操作,无法将教师从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

2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系统的优势

借助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系统,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教学内容、实验指导等课程内容,学生可以按照教学内容进行预习,课程完成后相关的学生作品也在系统内保存供教师查看和批改,系统能够自动统计学生作业的上传和完成情况,教师也能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课程中期和完成阶段,任课教师也能使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系统来进行阶段测验,测验题库的生成、学生作答、试卷审阅和成绩汇总都在系统内完成,这可以大大降低教师作业批改和试卷审阅的工作量。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系统的支持下,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交流互动,教师可以在系统内发布通知、作业和回答学生提问。学生也能找到丰富的教学资源来自主学习,学生之间能够成立讨论组来交流学习心得。借助数据统计和分析功能,教师能够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反馈,以便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系统在教学环节可以将慕课、微课、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对信息化教育的进一步落实。

3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系统的功能结构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系统的功能结构是根据学校的软硬件环境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的,分为教学网站、作业管理、无纸化考试、教学论坛4个模块。整体功能结构围绕教学工作设计,实现了学生自学、教师指导、交流互动和无纸化作业批改等新型网络教学模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也能够帮助任课教师从繁重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学生计算机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去。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系统的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网站模块是为了满足基于网络的教学新模式的要求,实现开放式远程教育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功能模块。教学网站子系统借助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构建了信息化的网络课堂环境和教育资源库,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备课的需要。在该模块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安排的教学任务进行自主学习,观看丰富的教学视频和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则可以获取海量的网络教学资源,为课程内容的准备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有效帮助。

作业管理模块实现了课程资源的共享和作业上传批改功能。通过作业管理子系统,教师可以布置教学内容和作业,学生可以查看实验内容和上传作业。系统可以统计作业的完成情况和上传情况,登记成绩和考勤信息,教师批改的进度和结果也会反馈给学生。

无纸化考试模块是为了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阶段测验和期末考试设置的功能模块,实现了基于Web的自动出题、做题、阅卷和成绩登记等功能。教师可以预先设置考试范围和考试批次,系统自动从题库中随机选择题目组成试卷,学生按照考试安排在指定时间地点考试作答后系统自动批改和生成成绩。教师在考试后可以远程登录系统查看成绩和学生的作答情况,将成绩导出后即可在教务系统内进行学生成绩登记。

教学论坛模块实现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课程交流和学习互动功能。教师可以在论坛中指定话题来让大家讨论,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理解或作品发到论坛上共享和交流。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学论坛发布课程安排信息、最新资讯和答疑信息等,为学生提供在课下与教师和同学交流的实用信息。

4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系统体系结构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系统体系结构分为表示层、业务层和数据层3个层次,表示层实现了基于Web的用户界面,使用了ASP.NET、身份认证控件、多媒体展示组件等技术;业务层实现了业务数据的处理和读取,将业务处理的结果传递给表示层展现出来;数据层实现了业务数据的存储和数据接口管理,使用了性能强大的SQL Server数据库,有利于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管理。计算机公共基礎课程教学系统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5 结 论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系统基于网络通信和多媒体技术设计,实现了教学网站、作业管理、无纸化考试、教学论坛等实用功能,满足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需要,降低了任课教师的重复工作量,达到教学资源共享和实时交流的目标。在系统投入使用后,学生在系统内可以进行有效预习、自主学习和作业上传,能够与任课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实时交流,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系统布置教学任务和作业,可以查看作业完成情况和进行考试,能够解答学生课后的课程问题。

参考文献:

[1] 郭昌建,张凡,许锋.基于MOOC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教学系统设计 [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1):72-73.

[2] 周仁娟.《大学计算机基础》在线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 [D].武汉:武汉工程大学,2017.

[3] 李福顺.基于多媒体技术下教学系统设计研究 [J].微型电脑应用,2019,35(9):97-98.

[4] 周叶.微视频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8.

作者简介:王建华(1956-),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地理信息系统。

作者:王建华 陈冰红 杨雪玲

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设计论文 篇3:

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公共课实践教学的探讨

摘要:计算机公共课是一门应用性强,以实践教学为主的课程。本文结合目前高职院校教学的实际,针对计算机公共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公共课实践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一套新的计算机公共课实践教学方法,解决了传统实践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改进了计算机公共课实践教学的效果。

关键字:实践教学;实验教学;计算机公共课;计算机基础课

在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中,实践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反映计算机公共课实践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教师常会说计算机公共课实践教学难组织、学生不好管理;学生则会说计算机公共课上机不知道做什么、学习效率不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一方面,部分学校根本不重视计算机公共课,而我们教师也忽略了计算机公共课的重要性,很多计算机专业教师不知道如何去指导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上机实践;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因素,很多学生对计算机公共课不重视、不感兴趣。

为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水平,改进计算机公共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结合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公共教学的实际,将我们在计算机公共课实践教学中的一些想法、做法写出来,以期和各位同事共同探讨。

1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态度方面

目前,许多学校不重视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无法为计算机公共课实践提供较好的师资条件,如计算机公共课实践教学所用的机器配置过低,机房条件恶劣等情况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另外部分院校对计算机公共课教师也不够重视,由于目前学生人数过多,而计算机教师教学任务过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些学校只能通过聘请校外计算机教师承担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缺乏统一的管理、教学效果差。

另一方面,教师本身对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重视程度也不够。近年来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多数计算机教师在本专业已经承担了大量教学任务,因而很难有精力进一步兼顾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因此多数教师在繁重的教学任务面前,忽略了对计算机公共课,尤其是计算机公共课实践教学的研究,主要表现在部分教师对公共计算机公共课的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组织管理不严格、任务设置不合理、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1.2组织管理方面

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是计算机公共课实践教学难以组织管理的最主要的原因。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开展,传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已经下放到中小学讲授,但目前仍有部分偏远地区的中小学因师资条件不够并没有很好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甚至没有开设过信息技术课程,这就造成了新入校的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参差不齐,也给计算机公共课的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带来了挑战。

面对计算机水平差距如此之大的学生,目前大多数学校仍然采取传统的按专业分班的教学方式组织计算机公共课教学,这就造成了部分已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因为重复学习,而觉得计算机公共实践课内容过于简单、枯燥,从而对计算机课程失去兴趣;而另一部分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往往因为教学进度过快,而无法掌握所学的基本操作。

另外,目前班级学生人数多,计算机公共课大多采用大班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无法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别进行辅导,又无法分出很多时间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由于以上原因,计算机公共课的实验课中学生旷课、迟到、早退现象严重,甚至部分学生利用计算机上机课玩游戏、上网、聊天,而对计算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不高。

1.3任务设置方面

合理的任务设置是保证计算机公共课实践教学质量的最主要因素[1]。但目前不少教师在计算机公共课实践教学的任务设置上存在问题。当然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师的教学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学生生源质量不断下滑,即使教师能够对教学内容做深层次的挖掘,学生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因此,目前的实践教学仅是照本宣科,以完成课本上的实例或验证为主。没有体现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宗旨。虽有任务,但任务的可操作性不强,对学生技能提高作用不大。

1.4考核评价方式方面

对于计算机公共课,目前还有不少学校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即学生成绩大都按理论考试成绩记分,学生的实践成绩只占其中很小的比例,这不仅扼制了学生对计算机公共课实践的兴趣,而且不利于学生计算机技能的培养,显然不符合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的目的。

针对目前计算机公共课考核方式中存在的弊端,不少学校已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方法,如部分学校采用在机房进行计算机公共课的考试,也有一些学校采用作业评价法考察学生对计算机公共课学习的效果。这些考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革了以往采取笔试进行教学评价的方式,有助于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水平的提高,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弊端,比如学生单纯为了考试而学习,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对自己缺乏更高层次的要求。

2解决方法及对策

2.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提高计算机公共课的地位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掌握计算机操作的技能已经成为现代高职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要技能之一,所以对于高职院校来讲,为了学生将来发展的需要,必然要转变传统重视专业课,轻视公共课的观念,提高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地位。另一方面,计算机公共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服务,所以计算机公共课的实践教学尤为重要,而作为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认真研究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水平。

2.2增加新生入学计算机能力测试,分层次组织教学

教育部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大纲所涵盖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Office组件、计算机网络基础及Internet应用等。由于入校新生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为了更好的组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建议在新生入校后首先进行一次计算机能力考试,根据学生成绩分层次组织教学,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申请免修计算机基础课,直接选修计算机二级课程;成绩良好的学生可以进入计算机基础课程提高班学习;而对于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学生,学校可以按传统的教学方式组织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目前很多大学采取新生入校后进行英语能力测试,采取分级教学,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也可以借鉴这种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上可以打破传统的以班级和专业为教学单位的教学模式,几个班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安排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计算机公共课程的各个教学模块单独列出,供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爱好选择学习。

2.3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计算机本身具有操作性强、应用广泛、方法巧妙、容易产生成就感等许多引人入胜的兴趣因素,在计算机公共课的实践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对计算机都感兴趣的,由于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需要大量的重复操作训练,因而容易给人以枯燥乏味之感。因此,为了提高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必要的。

而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最好手段就是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任何时候都要明确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教师要努力研究,使学生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然后再依据学生表现出的认知水平,确定学生新的学习过程中的层次需求,这样学生才能学习的有趣,爱学、乐学[2]。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教育的主要职能之一,是要让学生对获得有用的知识感兴趣,而不要让他们为各种外来的奖励所左右。只有当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享受,它才会有较强的学习动机,才会更好的学习。”

2.4明确实践任务,注重教学目标的实现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会打字或会操作计算机常用软件的水平上,而应让学生在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和程序编写的基础上,着重掌握将来从事社会职业所必需的实用文档的编辑与写作、表格的制作与计算、演示文稿的制作,建立求解生产与生活实际问题的编程思想和信息的获取、处理与利用的实际能力上。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内容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以大作业和实训课题的形式进行综合训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生活中和互联网上的资源,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完成将来从事社会职业所必需的计算机基础综合技能项目的训练[3]。

另外,针对学生层次不齐,而教师人数有限,部分学生实践目标难以实现的问题,我们可以按照学生的不同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同一组的同学,在实践课上可以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实践任务。另外为了激发不同学习小组的学习动力,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如开展课时小竞赛或阶段性的小竞赛,在实践课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以操作正确、完成速度快、效果好为标准评选出最佳小组。阶段性的小竞赛,用于某个内容学习结束时或学期结束时举行,仍以上述标准评选出个人优胜者和团体优胜小组。这种教学方动不但可以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体协助精神。

2.5注重全面评价体系,客观评价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

计算机公共课实践教学中的学生成绩评价也是一个难点,不同于传统的评价方式,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应用,即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并可以利用计算机为自己服务。如果要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实践,操作计算机,培养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可以在考核方式上做以下改进:第一要多组织计算机实践技能考试并作为考核成绩;第二引导学生搞一些设计创作,作品在全班或全校同学中进行展示评选优秀作品,学生之间则可以互相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达到自我教育,相互学习的目的。第三多组织技能操作竞赛,并鼓励学生直接参加社会各种职业技术能力和技能考试、测试,充分验证自己的技能实力。

在计算机公共课实践教学中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学生的闪光点与不足,评价应以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是否真正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为标准,同时评价要特别注意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激励学生的兴奋点和成就感,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另外,评价的具体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如组内互评与组间互评相结合、个人自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有协作、又有竟争,有成功、也有不足。教师最终的总结式评价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3结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要重视实践,使学生从实际中学习,积累感性认识,加深对技术理论的理解,把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在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需要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关注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高,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胜任将来的工作,能够具有真正的实践动手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自我可持续发展、终生学习的能力,从而全面成长,成为真正德技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游晓荣. 对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思想[J]. 凯里学院学报, 2007(6):41-42.

[2] 阳红,彭峰.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 现代计算机, 2007(7):42-43.

[3] 张民. 关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 计算机教育, 2007(11):18-20.

The Practice and Discussion of the Public Computer Course Experimental Teaching

HAN Ye-hong,ZHAO Ke, JI Cui-cui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Shand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Jinan 250013, China)

Key words: the practice teaching;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the public computer course; the basic computer course

(编辑:白杰)

作者:韩业红 赵 珂 纪萃萃

上一篇:第一季度商务局工作总结下一篇:采油大队党支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