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试析论文

2022-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然而,目前农村教师队伍现状并不十分乐观。职业倦怠使其缺乏职业规划与设计,对专业发展的认识不够。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加大投入,切实改善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优化教师职后培训,有效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调动多方积极因素,激发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试析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试析论文 篇1:

医药卫生学校教师职业态度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摸清医药卫生学校教师职业态度的现状。方法:编制问卷实施测验。结果:医药卫生学校教师职业态度总体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结论:通过转变教师观念,加强师德建设,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等途径来端正医药卫生学校教师职业态度。

【关键词】师德 教师职业态度 途径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继续教育专项课题“医药卫生学校‘仁道’师德养成实践研究”(2012-JJ-007)。

教师职业态度是教师对自身职业所持有的一种感受、看法、评价和采取的行为倾向。具体表现为对教育事业、对教学、对学生、对家长、对同事等的态度。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过:教师的态度决定教育的成败。其实教师的职业态度更影响着他们的工作绩效,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的未来。为了摸清医药卫生学校教师职业态度状况,我们在2012年4月至2012年6月为期三个月的时间里,以教师问卷、学生问卷的形式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总如下。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本研究在重庆市各医药卫生学校进行,主要调查各医药卫生学校教师的职业态度问题。

1.2调查方法

1.2.1以问卷的方式,采取教师、学生问卷2种。发放问卷共计390份,实际采用问卷379份,教师147份,学生232份。教师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师基本情况,如学历、职称、教龄等;第二部分是教师职业态度方面,主要有对教育事业方面的态度、对待教学的态度、对待学生、家长、同事、社会等方面的态度。学生卷主要是调查学生对老师职业态度的评价。

1.2.2质量控制:调查前得到校方领导、教务科、学生科等相关部分的理解与支持;以学校为单位抽样进行,现场集中,向研究对象阐明调查目的、意义、内容与要求,取得良好配合度;告诉调查对象,问卷采取不记名形式,请他们真实、认真、负责的填写。

2.调查结果分析

2.1参加问卷人员基本情况 (1)学历:专科学历占4%,本科学历占80%,研究生学历占16%;(2)职称:初级职称占45%,中级职称占34%,高级职称占21%;(3)工作属性:专职教师占75%,兼职教师占23%,教辅人员占2%;(4)教龄:3年以下占31%,4—15年占39%,16年以上占30%;(5)是否担任班主任:担任班主任占18%,不担任班主任占41%,曾经担任班主任占41%。

2.2医药卫生学校教师职业态度现状 调查显示医药卫生学校教师职业态度总体是比较好的,是积极、健康、奋进的,但也有部分教师存在职业倦怠,消极、懒散、敷衍、得过且过等现象。具体情况如下:

2.2.1教师对待教师行业、教育事业的态度。教师的职业态度首先表现为教师对教师行业、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否。调查显示,医药卫生学校教师对教师行业、教育事业的态度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仍然存在问题。喜欢教师这一职业的占57%,比较喜欢的占36%,完全不喜欢的7%;热爱自己学校的占71%,比较热爱的占29%;觉得自己适合做一名卫校教师的占50%,觉得基本适合的占36%,觉得完全不适合的占14%。

2.2.2教师对待教学的态度。教学是教师的主要工作,教学工作态度也是教师职业态度的重要体现。调查结果显示,能自觉钻研业务,集中力量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占70%,比较自觉的占30%。在学生问卷中,评价学校教师责任心事业心很强的占13%,比较强的占68%,无责任心的占19%。

2.2.3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学生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对象,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直接反映了教师的职业态度。在教师问卷中:有73%的老师能亲自、认真批发学生作业,27%的老师基本能;73%的老师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23%的基本会,4%的老师完全不会;84%的老师对学生一视同仁,11%的基本能做到,5%的老师完全做不到。另外,有5%的老师存在歧视、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言行;4%的老师偶尔会在课堂上使用移动电话;3%的老师有不按时上课或提前离开教室的现象;15%的老师偶尔会因某种原因不许个别学生进教室上课。在学生问卷中:44%的学生觉得与老师的关系像朋友,3%的学生觉得与老师的关系胜过父母,46%的学生觉得与老师的关系陌生,7%的觉得与老师的关系紧张(像仇敌);51%的学生反映老师尊重学生,37%的反映比较尊重,9%的认为偶尔会尊重,3%的认为完全不尊重。另外,13%的学生反映老师基本不能对班上同学一视同仁;14%的学生反映老师经常讽刺、挖苦、打击他们;15%的学生反映老师几乎不鼓励表扬他们;39%的学生反映老师几乎不主动与他们谈心;42%的学生反映在他们犯错时,出现老师大声责骂、罚站或罚抄的情况;61%的学生反映老师偶尔会在课堂内使用通讯工具,11%的学生反映经常会,只有28%的学生反应教师上课不会使用通讯工具。

2.2.4教师对待家长的态度。有20%的老师经常会主动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情况,45%的老师偶尔会,35%的老师完全不会。另外,7%的老师经常要求家长宴请或利用学生家长为自己办私事;7%的老师会因学生原因训斥、侮辱家长。

2.2.5教师对待同事的态度。良好的同事关系为教师工作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调查结果显示,有78%的老师能积极主动地创造和谐的同事关系,20%的基本能,2%的完全不能。其中教龄在3年以下的老师有7%完全不能积极主动地创造和谐的同事关系。

2.2.6教师对待社会的态度。教师对待社会的态度从侧面反映出教师的职业态度。调查发现,66%的老师能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32%基本能,2%完全不能。其中教龄在3年以下的老师近6%完全不能抵制社会不良风气。

3.讨论与思考

3.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3.1.1部分教师职业态度消极、倦怠的原因主要是对教师职业的理解、认识不足,仅仅把教师职业看作谋生的手段。作为医药卫生学校的教师,他们大部分有医学专业知识,所以有的教师在医院兼职,有的教师在销售医药器械等,这部分老师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放在挣钱上,而在教学上存在完成任务、得过且过的现象。另有部分教师把自己当作“教书匠”,把教书当作职业而不是事业,把教学当作任务,没有把自己的感情、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3.1.2职业态度是教师师德的一个重要方面,医药卫生学校应格外注重教师的职业态度。要培养学生具有“仁心妙手”,作为医药卫生学校的教师首先应具备“仁心”,并具备高尚的教师师德,正所谓“言传身教”。所以医药卫生学校教师应转变“只教书,不育人”的观念。学校必须通过各种方法解决教师的思想观念问题。让他们认识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他们从事的工作是光荣而神圣的,他们的工作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所以他们必须端正态度,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3.2 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素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学校必须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让他们热爱教育事业,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此学校必须注重师德建设。

师德建设不能只是空洞说教,必须以活动为载体。学校可以借助新教师岗前培训、青年教师培训、师德师风专题讲座、专题演讲、争先创优等相关活动,激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作为医药卫生学校应注重教师医德。医药卫生学校文化课老师没有医学知识,不懂得医学文化;专业课老师也因没有真正当过医生,没有过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经历,而不能深刻体会到医德精神。通过让教师带学生见习实习、让教师行业实践、让文化课老师听专业课等方式,让教师更多的了解医学文化,从而培养教师医德,端正教师职业态度。

3.3关心教师成长,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

医药卫生学校是中等职业学校,师生升学压力相对较弱。目前相对其它专业而言,医药卫生类专业相对比较好就业,所以医药卫生学校教师就没有招生压力、升学压力,也没有就业压力。部分学校没有相应的强有力的竞争激励机制,“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有的学校在晋级评优上论资排辈,有的任人唯亲,有的学校不积极主动为教师搭建平台,使教师的聪明才智得不到充分发挥。如此,医药卫生学校的老师们就容易出现职业倦怠。

学校应该尊重维护教师的合法正当权益,高度重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每位教师都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各显其才,各得其所。比如:学校根据教师的现状与特点,制定适合他们的,也适应学校未来发展需要的成长计划,支持他们参加各种说课、讲课比赛;要求他们撰写学术论文;组织他们赴外地学习参观;鼓励他们进修学习、业务培训等,激发教师积极奋发向上的精神,挖掘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医药卫生学校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好学生,必须先端正教师的职业态度,努力使每个教师面对教育教学不推诿,不搪塞,勇挑重担,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履行教师义务,自觉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唯有如此,医药卫生学校的明天必将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刘薪灼.试析卫校教师素质对学生职业道德之影响[J].青年文学家,2011(5)

[2]任静,党莉莉.卫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调查分析[J].科技信息,2009(22)

[3]罗悦性.制约中专卫校教师业务素质提高的因素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4)

作者简介:

孙敬华(1962 -),女,汉族,重庆涪陵人,高讲,本科,学士学位。

胡小伟(1979-),女,汉族,重庆涪陵人,助讲,研究生,硕士学位。

作者:孙敬华 胡小伟 杨华 付云兰 傅凌莉 靳平

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试析论文 篇2: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摘 要: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然而,目前农村教师队伍现状并不十分乐观。职业倦怠使其缺乏职业规划与设计,对专业发展的认识不够。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加大投入,切实改善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优化教师职后培训,有效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调动多方积极因素,激发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

关键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投入;职后培训;内生动力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的,自主的专业发展过程,是教师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动态过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农村中小学生的数量占我国中小学数量的一半以上,这关系到我国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实现,也是我们教育取得较快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想取得农村教育的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刻不容缓,然而,目前农村教师队伍现状并不十分乐观,如何促进农村教师专业的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目前还处于偏低水平。从全局看,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总体来说比较滞后,长期以来已成为制约四川教育发展的瓶颈,这种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无奈与尴尬

由于农村的自然环境和地理因素,无人愿到农村进行教学,缺编严重,因此一些地方还存在为数不少的代课教师。加之城乡的二元结构,农村教师的流动完全呈现“教而优则城”的单向流动态势,客观造成农村优质教师的流失,使得农村教师资源更加匮乏,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非常尴尬,教师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2、专业发展缺乏专业引领,自我发展意识不强

农村教师常常由于所处环境和身份的原因,往往都承担着教学、家务、农活的三重任务,加之学校教师缺编,每位老师承担的教学任务尤其繁重,培训研修机会较少,缺乏必要的专业引领。年长教师由于生活压力且长期超负荷运转,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与研究教材教法,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年轻教师则人心思走,主要是因为他们看到年长教师的今天就是他们的明天:困窘的经济待遇与尴尬的社会地位,艰苦的生活环境与简陋的工作条件,过重的生活负担与苍白的娱乐生活,缺乏人性的管理与职业倦怠,较低的职业幸福感、归属感与疲劳综合症等。由此造成其职业自信心不足,自我效能感不强。

3、缺乏农村教育的专业技能

相对于城市教师,农村教师的专业性问题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所忽视。调研发现,很多农村学校的教师好像是任何只要考试过关了就可以胜任的,有的甚至刚到农村教学就成为了农村的“骨干教师”。农村教师的专业性受到严重挑战。

而且,农村教育有许多不同于城市教育的地方,有自己的特点,如果不是真心要投入到这个行业,那么在大城市上过学的师范生存有城市化、学科化的倾向,很难适应服务农村教育的需要。另外,有调研发现:农村教学专业不对口现象严重,尤其是所谓的“副科”“小科”门类。出现一种“两少一多”的教师群体——专职教师少、科班出身少、兼职教师多。该调查还发现,某些农村初中学校仅有一名地理教师任教。

二、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使其缺乏职业规划与设计,对专业发展的认识不够。农村教师所处环境相对特殊,教师厌教、弃教现象严重,许多教师也只是将教书作为谋生的手段和副业,而非一项事业。一边务农一边从教或者一边经商一边从教的情况在农村学校都很普遍,人生发展的重心严重偏离教师专业,对专业发展的认识是模糊的,缺乏人生职业的规划与设计,当然也谈不上专业发展。

三、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对策

1、加大投入,切实改善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要让农村教师安心从教,必须加大投入,切实解决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注重农村教师的实际需求,关心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从整体上解决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问题。

2、优化教师职后培训,有效促进农村教師专业发展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及国外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等成功经验和做法,教师职后培训可以参考借鉴。一是丰富培训模式。在集中培训、短期培训的基础上,与高等师范院校结合开展脱产置换培训、课题协作培训、远程培训;二是充实培训内容。视地区教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理论、学科知识、教学实践、教育技术等方面的专项培训,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学科的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三是建立考评机制。建立高等师范院校!教师进修学校、农村地区学校多方参与、良性竞争的教师培训体系,把参加培训的选择权交给教师,把确定培训机构的选择权交给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通过考评建立健全培训机构和淘汰激励机制,切实增强培训实效。

3、调动多方积极因素,激发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

教师要自觉地发展自己的专业,不仅要有外在的激励因素,同时应有内在需求的原动力。教育行政部门方面,一是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时,制定向农村教师倾斜的政策,为农村教师提供外部激励条件;二是提高农村学校师生比,有效减轻农村教师沉重的教学负担,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多可能。农村学校一方面可以大力开展校本教研,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根据教师所学专业调整教师任教学科,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另一方面鼓励和要求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

参考文献:

[1] 龙 飞.尤 甜.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10).

[2] 杨卫敏,王立君.试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科教导刊2012,(2).

[3] 冯国瑞.试析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9).

作者:张站军

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试析论文 篇3:

中学英语教师教学准备行为现状调查报告

[摘 要] 英语是升学考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且由于非母语这一特殊原因,英语教学一直是被关注的重点。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前,有效的教学准备行为往往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浙江省各地中学英语教师进行教学准备行为的现状调查,得出现今英语教师教学准备行为的现状以及不同情况所导致的差异性,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中学英语;教学准备;行为现状

1 问卷设计和发放

1.1 研究背景和假设

由于学术界对教师行为划分的不同,在其指导下的英语教师教学行为划分也存在差异。本文按照浙江师范大学张天雪教授提出的教师行为体系,把教师教学行为划分为课前准备行为、课堂展示行为、课后反思行为以及课例研究行为,进而对课前准备行为、课堂展示行为、课后反思行为以及课例研究行为进行细化研究,经过归纳整理成相应的指标体系,并试图构建包含英语教师教学行为4大子行为的指标体系。

1.2 问卷的设计

本问卷依据研究假设中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四大子行为”划分来进行维度划分,以此来了解中学英语教师教学行为的现状。这4个维度分别为:教学准备行为、课堂教学行为、课后反思行为、课例研究行为,本文主要对其中的教学准备部分进行细致分析,见表1。

表 1 问卷维度设计及题项

维度 主要内容 考察具体内容

备课优先考虑的问题、每天花

费的时间、备课方式等

对教学相关内容、教学相关的

人和其他事物的准备行为

1.3 问卷的发放

研究采用整体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浙江省不同区域(包括杭州市、金华市、宁波市、台州市、衢州市、温州市)选取10所学校(初中和高中各5所)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委托包括杭州市、金华市、宁波市等八个地/县级市教研所、教育局等机构进行教师问卷的发放。其中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500份,有效问卷444份,有效率90.6%(上述数据为问卷经试测修改后正式发放的数据)。

总体上看,问卷的回收情况及问卷的有效率符合调查统计分析的标准,可以进行数据分析。

2 教师教学准备行为的现状调查

2.1 教师备课情况的分析

该部分问卷对英语教师备课时会优先考虑的问题进行了划分,其中包括学生的兴趣和经验、教学目标与授课班级的情况、英语新课程理念等。

通过数据汇总并分析得出,49.5%的英语教师在进行备课时,比较注重授课班级的基本情况,优先考虑教学目标与授课班级的关系,这说明有近半数的教师在备课时考虑学生的情况。同时,“教学任务”仍然是教师备课的重要部分,让学生学到并掌握知识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注重教学任务的落实是约21.2%的教师在备课时优先选择的一项。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兴趣和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发挥主动作用, 20.7%的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优先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但是新课程的其他要求却受到忽略,如“英语新课程理念”、“评价方式”、“课程资源的整合”分别只受到3.6%、1.4%、3.4%的教师重视,在备课时是一大缺失,情况堪忧。“教师对于教学新理念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言说,更不能脱离自己的教学实践,而是要结合自己的时间实现对教学新理念的体悟和内化。”[1]

其次,通过对教师每天用于备课的时间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的教师能够认真备课,能够做到对学生、对教材负责,其中55.9%的教师备课时间超过1.5个小时,35.1%的教师备课时间超过1个小时。但仍然有8.8%的教师备课时间仅仅为0.5个小时,更有0.2%的教师基本不备课。

最后,通过对教师普遍采用的备课方式进行分析发现,随着课例研究不断受到各学校的重视,课例研究在各学校不断开展。年级组集体备课就是课例研究的一种表现形式,占教师备课方式的42.3%。同时,个人独立备课依然受到多数教师的青睐,是主要的备课方式,有占44.8%的教师采用此种方式。当然还有一些教师为节省人力、节省时间,采取投机取巧的方法进行备课,即有12.9%的教师采用“分工由某人备课,大家共用”的方式。

2.2 教师对学生英语背景了解情况的分析

问卷中将英语教师备课过程中对学生英语背景的了解划分为了解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听、说、读、写 )、学生的语言能力(语音、词汇、语法)、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学生以往的英语学习经验等方面,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首先,英语教师对学生的英语背景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其次,教师一般对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语言能力了解较多,分别有72.1%、72.7%的教师对大多数学生该方面的了解较多,而仅有46.4%、52.5%的教师对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经验、学习方法稍有了解。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个方面:(1)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语言能力进行了解的途径相对简单;(2)英语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属于深层次的东西,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谈话、家访等)才能清楚地获得;(3)有些教师依然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因而对学生自身的经验和学习方法不管不顾,生搬硬套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2.3 教师设定教学目标依据的分析

本文将英语教师在设定英语课堂教学的目标时会考虑的要素主要分为4个部分:英语课程目标与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关系、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学生的学情分析和学校对教学的要求。表3中将其简称为“关系、依据、学情和要求”。

表3 教师设定教学目标依据百分比(%)

关系 依据 学情 要求

是 35.5 52.7 16.2 79.7

否 64.5 47.3 83.8 20.3

表3中,“是”代表选中,“否”代表未选中。被调查的444位教师有79.7%会考虑“学校对教学的要求”,20.3%的教师没有选择该项,差别较显著,说明学校对于英语教学的要求对英语教学具有指导作用,受到大多数英语教师的重视。“英语课程目标与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关系、学生的学情分析”较少得到教师的关注,有64.5%、83.8%的教师不会考虑。而“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还是得到了教师的普遍关注。总体来说,教师对于学生的学情、课程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的关系认识不清,对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不了解,不能准确地掌握总体目标和实际教学目标中存在的链接关系。

3 教师教学准备行为的差异分析

英语教师的教学准备行为总共分为16小项,可以归纳为“对教学相关内容的准备”和“对教学相关的人和其他事物的准备”。其中,第一部分又可分为研究英语课标和大纲、多种教学方法的准备、精心设计板书和作业等,第二部分可分为对教具和学具的准备、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独特的教学风格等[2]。该项得分越低说明教师对于教学的准备越充足,比较符合当前教学准备的规范标准;相反,若得分越高则说明该教师没有做好教学准备工作,不符合当前教学规范的要求。

3.1 中学英语教师教学准备行为整合分析

通过SPSS19.0分析中学英语教师教学准备行为,最低得分16分,最高得分54分。其中,得分为16分的共1人,占被调查总数的0.2%,得分为54分的共2人,占被调查总数的0.5%。就单分段来说,得分为32分的人数最多,共占12.4%。16~20分属于低分段,共占6.1%。20~31分的占54.3%,33~40分的占22.6%,因此16~32分之间的共占72.8%。由此可知,约72.8%的教师基本能够认真完成英语教学准备工作,在准备过程中认真考虑、分析与教学相关的内容、人和其他事物,积极做好教学准备工作,促进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仍有一小部分教师忽视教学前的教学准备行为,这与一些教师因教龄较长而产生的职业倦怠有较大的关系。

3.2 中学英语教师性别与教学准备行为的差异性 分析

表4显示,16项因素中的“板书设计”这一项是存在性别差异的,而其他因素均不存在性别差异。从男女教师的均值来看,男女教师的差异总体来说不大,女教师在“板书设计”上的得分要稍微高于男教师,这样的数据结果可能表明相比女教师,男教师对教学中的直接呈现物准备的反而更加充分、认真,即比较关注学生的视觉思维。

3.3 中学英语教师所在学校与教学准备行为的差 异性分析

表5显示,16项因素中的“课标、大纲研究”、“句型、词汇准备”、“准备拓展性材料”、“合理分配课时”、“课后反思和辅导”、“课件准备”6个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初中教师的得分均高于高中教师的得分。说明高中教师因高考压力、时间紧迫、工作任务较重等原因,不太重视课件、拓展性材料等的准备,而更倾向于把时间放在成果比较显著的教学上。相反初中教师因学生年龄较小,控制性稍差,所以更倾向于把准备工作做足,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掌握知识。总体说来,教学相关内容的准备、教学相关的人和其他事物的准备这两方面是存在显著性差异的,也就是说处于初中和高中的英语教师在“教学准备行为”上存在的明显差异,跟初中、高中的教学任务是有较大关系的。

表4 16项因素在“性别”上的差异性检验

变量 Mean

男(=68)女(=375)

课标、大纲研究 1.71 1.75 0.701 0.484

系统化教学内容 1.62 1.75 1.379 0.169

教学方法多样 2.04 1.92 0.556 0.580

句型、词汇准备 1.60 1.71 1.320 0.187

准备拓展性材料 1.82 1.93 1.27 0.305

板书设计 1.84 2.15 2.836 0.005**

作业设计 1.87 1.82 0.599 0.550

营造教学情境 1.84 1.87 0.313 0.755

教学相关内容的准备 14.34 14.90 1.288 0.198

借鉴共享资料 1.65 1.70 0.577 0.564

独特的教学风格 1.79 1.68 1.228 0.220

合理分配课时 1.71 1.66 0.555 0.579

课后反思和辅导 1.97 2.02 0.461 0.645

启发式教学,进入期待状态 1.88 1.99 1.135 0.260

准备教具、学具 1.81 1.90 1.033 0.302

准备辅助学习资料 1.88 1.92 0.403 0.687

课件准备 1.79 1.83 0.367 0.714

教学相关的人和其他事物准备14.49 14.71 0.430 0.669

维度一:教学准备行为 28.82 29.61 0.898 0.372

注:*<0.05,**<0.01,***<0.001;下同

3.4 城乡中学英语教师教学准备行为差异性分析

表6显示,“系统化教学内容”、“营造教学情境”、“借鉴、共享资料”、“独特的教学风格”、“启发式教学,进入期待状态”、“准备教具学具”、“准备辅助学习资料”、“课件准备”8个因素存在显著差异,且农村教师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城市教师的得分。城乡教师在“教学准备行为”上存在的明显差异,是城乡经济、资源等方面分布不平衡等原因导致的。说明农村教师因教学资源短缺等原因,对于共享资料、教具学具、辅助学习资料、多媒体教学等的运用相较城市教师少很多,在这些方面的具体运用自然也会薄弱。同时,城市经济条件较好,学生的教学条件、家庭居住条件与提供的教育资源较为丰富,教师接受新教育技术的培训机会与力度均大于农村教师,这些状况导致城市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关注程度高于农村学校。与此同时,城市教师的教学风格独特性、教学内容传授的有效性也优于农村学校。

表5 16项因素在“教师所在学校(初中、高中)”上的差异性检验

Mean

变量 初中 高中

(=277)(=167)

课标、大纲研究 1.71 1.81 2.193 0.029

系统化教学内容 1.75 1.70 0.671 0.503

教学方法多样 2.00 1.83 1.885 0.060

句型、词汇准备 1.78 1.54 4.088 0.000***

准备拓展性材料 2.00 1.77 3.154 0.002**

板书设计 2.09 2.11 0.162 0.871

作业设计 1.87 1.75 1.830 0.068

营造教学情境 1.89 1.83 0.747 0.456

教学相关内容的准备 15.09 14.36 2.267 0.024

借鉴共享资料 1.77 1.57 2.679 0.008

独特的教学风格 1.75 1.62 1.906 0.057

合理分配课时 1.73 1.55 2.872 0.004**

课后反思和辅导 2.08 1.89 2.579 0.010

启发式教学,进入期待状态 2.01 1.92 1.313 0.190

准备教具、学具 1.90 1.87 0.450 0.653

准备辅助学习资料 1.96 1.84 1.625 0.105

课件准备 1.91 1.69 3.149 0.002**

教学相关的人和其他事物准备15.11 13.96 3.349 0.001**

维度一:教学准备行为 30.20 28.31 3.234 0.001**

表6 16项因素在“教师所在地区(城市、农村)”上的差异性检验

Mean

变量 城市 农村

(=209) (=235)

课标、大纲研究 1.72 1.77 1.053 0.293

系统化教学内容 1.64 1.81 2.508 0.013

教学方法多样 1.91 1.97 0.613 0.540

句型、词汇准备 1.64 1.74 1.674 0.095

准备拓展性材料 1.84 1.97 1.781 0.076

板书设计 2.10 2.10 0.011 0.991

作业设计 1.77 1.87 1.728 0.085

营造教学情境 1.73 2.00 3.514 0.000***

教学相关内容的准备 14.36 15.23 2.756 0.006**

借鉴共享资料 1.58 1.79 2.893 0.003**

独特的教学风格 1.60 1.79 3.022 0.003**

合理分配课时 1.63 1.70 1.042 0.298

课后反思和辅导 1.95 2.06 1.648 0.100

启发式教学,进入期待状态 1.91 2.04 1.974 0.049

准备教具、学具 1.79 1.97 2.716 0.007**

准备辅助学习资料 1.76 2.06 4.634 0.000***

课件准备 1.75 1.89 2.011 0.045

教学相关的人和其他事物准备13.97 15.31 4.136 0.000***

维度一:教学准备行为 28.32 30.54 3.947 0.000***

3.5 中学英语教师教龄与教学准备行为的差异性 分析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了不同教龄在教学准备行为维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见表7。教龄为34年及以上的教师所得分数为34.80,明显高于其他教龄阶段的教师,这说明教龄为34年及以上的教师对“教学准备行为”的认可度明显低于其他教龄阶段的教师。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可能是由于教龄较长的教师其职业倦怠比较明显。

表7 教师准备行为与教龄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维度 教龄 人数 平均值 标准差 值

3年以下 20 29.84 4.622

维度一:教 4~6年 42 28.43 5.927

学准备行为 7~25年 339 29.69 6.192 6.514 0.000***

26~33年 36 27.89 4.406

34年及以上 5 34.80 5.310

3年以下 20 15.53 2.894

教学相关 4~6年 42 14.67 3.383

内容的准备 7~25年 339 14.93 3.402 6.061 0.000***

26~33年 36 13.31 1.939

34年及以上 5 16.20 2.168

3年以下 20 14.32 2.829

教学相关 4~6年 42 13.76 3.114

的人和其他 7~25年 339 14.76 3.551 5.560 0.000***

事物的准备 26~33年 36 14.58 3.116

34年及以上 5 18.80 3.715

同时,3年以下教龄的教师也明显的呈现出对教学准备行为的不认可状态。这主要是由于教龄较短的教师一般都是年轻教师,年轻教师比较浮躁,难以安静下来认真准备课堂教学。且年轻教师觉得凭着一股热情就能当好一名教师,因而对这些繁琐的教学准备行为不太重视。同时年轻教师在恋爱、成家等方面的压力较大,精力较分散,疲于应付。

相对来说,教龄为26~33年的教师所得分数最低,为27.89分,说明该教龄阶段的教师对于“教学准备行为”的认可度最高,在课前的教学准备方面做得最好。处于该教龄阶段的教师大都处于人生的中年时期,这时的人生、事业都处于旺盛时期,事业稳定、家庭幸福、孩子也长大成人,此时的压力、负担较小,因此放在事业上的精力就较多,希望继续在事业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社会价值。故处于此教龄阶段的教师比较乐于进行教学准备。更宽泛地说,处于此教龄阶段的教师更乐于把时间放在事业上、放在自己的教育上。

由于“教学准备行为”下又设两个部分,即“教学相关内容的准备”和“教学相关的人和其他事物的准备”,故本文也对其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所得结果和其上位维度“教学准备行为”基本一致,具体情况见表7。

4 问题与对策

4.1 相关问题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英语教师在教学准备行为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高中教师任务繁重。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极其繁重。在我国,高文凭、高学历依然是好工作的前提,是社会上认可的条件。因此,改变命运的高考在家长、学生的心中尤其重要,也正因如此,高中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同时,由于升学率是教师考核、奖金的一项重要标准,教师对于学生的将来比较忧心,因此教师的压力较大。

2)教师对新课程认识不足,对学生认识不足。通过问卷分析得知,部分教师对于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不够深刻,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难以做到充分运用。正如对于“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只得到3.4%的英语教师的重视,“英语新课程理念”也仅得到3.6%的英语教师的关注。备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备好课是上好一门课的关键。在备课的过程中,“备学生”又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如果教师不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储备,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教学。而事实上,依然有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经验不甚了解,或者说只是对班级部分学生有所了解,更有对学生的学习经验完全不清楚的现象。在调查中就有6.3%的教师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经验完全不了解。

3)职业倦怠严重。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严重且女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大于男教师。女教师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家庭负担较重等因素直接导致了其职业倦怠。同时,由于在我国目前大多数教师一般都身兼数职,教学任务较重,更加剧了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而且由于婚姻、家庭的需要,教师一般比较看重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薪金高低,关心学校的评比表彰和奖金制度,但工作的背后又是分配的不公平,工资较低、职称上不去,最终影响教师的工作激情。

4.2 对策与建议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高效教学。教师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者、引领者,教师队伍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进程和效果,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是依法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就要倡导新型的教师文化。教师文化是包括教师群体公认的教育思想、教学境界、职业情操、品格修养在内的行为准则,是教师群体推崇的潜规则。倡导新型教师文化是顺应新课改发展的趋向、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措施。同时,国家应积极促进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准备行为”纳入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把其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巩固、规范化。作为学校来说,应把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准备行为”作为教师评价标准的一个指标,通过各种奖惩制度,促进教师教学准备行为的有效完成[3]。

2) 深入学习新课程,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国家、学校应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加强专业性的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各种方式,多层次、多方位的帮助教师提高专业发展的能力,努力为教师营造一种促进其发展的氛围。同时,英语教师为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努力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背景。因语言学习的特殊性,需了解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了解学生的词汇、语法积累情况,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方法、动机、习惯等,同时还应了解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综合认知。在对学生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前准备工作,做好课堂教学设计,从而帮助学生顺利有效地掌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3)社会、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多方位干预教师职业倦怠。从学校管理层面上看,创造“和谐校园”,落实“以人为本,行政为教学服务”的教育理念,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给予教师人文关怀。(1)创造条件,不断给教师充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2)注重教师的情感变化,尊重和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3)适时开展活动,释放教师的紧张情绪,避免情绪衰竭。

从个人成长层面看,教师应努力提高自我效能感:分析“倦怠”成因,寻找克服方法;合理制定目标,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效能和教学监控能力;树立适合自己的榜样,开展教师合作学习与经验交流;运用心理暗示的策略,寻找积极的压力应对方式;改变认知,开展归因训练等措施,提高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倦怠进行个体干预[4]。

5 结论

“教学准备”是教学活动组织与开展的整体策划和综合设计,是指教师要对每节课的教学进行具体思考:学生现有的教学起点是什么,如何确定教学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为达到此目标需要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作为资源和手段,选择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来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资源,如何组织和形成师生之间多向有效的互动,如何了解目标是否具体地得以落实等。换句话说,需要用整体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学生、教师与教学内容这三个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备课”,充分的教学准备是有效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此,认真做好教学准备工作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不仅教师个人要提高“课前准备”意识,国家亦应把中学教师的“课前准备行为”纳入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当中,学校亦应该积极把“课前准备行为”纳入教师评价考核制度中,并且加强课前准备行为的培训。

参考文献

[1]吴亚萍,王芳.备课的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

[2]李娜.中小学教师教学转杯行为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1:8.

[3]张瑜.解脱心灵桎梏,减轻生命重压——别让压力成为高三补课承受之重[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4):10-11.

[4]姚桂招.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调查[J].教学与管理,2011,(30):56-58.

作者:于倩倩 余乐

上一篇: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论文下一篇:数字通信理论教学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