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投资风险防范分析论文

2022-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为控制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大多数机构投资者已逐步建立起内部债券信用评价体系。然而,作为债券市场重要投资者的中小银行在债券信用评价方面起步较晚,亟需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债券信用评价体系。本文基于中小银行尚未建立起债券信用评价体系的原因分析,阐述了债券信用评价体系的具体搭建步骤,并探讨了信用评价体系运用和维护过程中的投后监测体系和风险处置机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债券投资风险防范分析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债券投资风险防范分析论文 篇1:

商业银行的债券投资:盛筵还是鸡肋?

倘若缺乏科学的管理以及对风险清醒的认识银行今天的“大餐”难保不变成明天的“鸡肋”。

债券投资始终是商业银行资产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商业银行的债券投资更有逐年上升趋势,2005年3月央行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使得商业银行投资债券市场的热情高涨,大量资金由信贷市场抽回转而投向债券市场,情形有愈演愈烈之势,是何种原因促使商业银行如此热忠于投资债券市场呢?债券投资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究竟是难得的“盛筵”,还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商业银行的债券投资比重逐年上升

目前,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渠道主要有贷款、同业拆借、存放央行、债券投资以及其他投资。由于债券投资收益稳定、风险较低,因此,债券投资始终被商业银行当作必不可少的投资工具。近年来,商业银行的债券投资比重始终保持稳步增长,并在2005年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根据各商业银行的年报显示,中国银行的债券投资额由2003年的7547.67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9823.37亿元,增长了30.2%,债券投资占总资产的比重从18.96%增长到23%。建设银行的债券投资由2003年的7739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0912亿元,增长了41%,债券投资占总资产比重从21.78%增长到27.95%。五家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情况也基本相似:2004年债券投资在总资产的占比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短期债券占比由2003年末的1.30%上升到2004年末的2.94%,上升了1.64个百分点,而长期债券占比由2003年末的8.96"/0上升到2004年末的9.22%,上升了0.26个百分点。从债券投资的绝对额上分析,各家银行的长期债券投资基本上保持了逐年的增长,而短期债券投资除了华夏银行2004年略有下降外,也都维持上升态势。

统计报告显示:2004年底我国商业银行资产为31 5989.8亿元,同比增长14%;债券投资规模为34161.87亿元,占总资产比为10.81%;2005年1季度商业银行资产规模为328782.8亿元,同比增长14%;债券投资总规模为37022.08亿元,占总资产比为11.26%;从增量上分析,2004年资产增加了39595.3亿元,而债券投资增加了9760.34亿元,占增量部分的24.65%;2005年1季度总资产增加了12793亿元,债券资产增加了2860.21亿元,占比为22.35%。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年初以来尤其是3月份之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加大了对债券的投资规模,商业银行在三四月份托管量分别增加了2670.76亿和1753.28亿元,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分别增加了2543.21亿元和1265.59亿元。从近期情况分析,商业银行不断增加债券投资的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独资银行已经成为债券市场的主要投资机构。

商业银行加大债券投资的动因何在

究竟是什么因素促使商业银行加大对债券市场的投资?这里既受国内金融运行的大背景以及金融政策的影响,也有商业银行自身等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

商业银行“存差”扩大是商业银行“青睐”债券投资的主要原因。2005年年初以来,在我国金融运行“宽货币、紧信贷”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各项存款稳步增长,而近期贷款增长出现放缓迹象,从而加剧了银行资产的非贷款化倾向。2005年1—5月,银行各项存款环比平均增幅为1.24%,而各项贷款环比增幅平均仅为0.61%,并在5月份首次出现了贷款负增长,与此同时债券投资环比增长了2.71%。5月末,银行的“存差”同比增速由年末的28.7%上升到40.6%,规模也由上年末的63162亿元扩大到76574亿元,累计增加13412亿元。在资金的冗余以及资金逐利特性的迫使下,商业银行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流动性管理水平,只有将在信贷市场收缩的资金转而投向投资品种充裕的货币市场,从而加大了商业银行对货币市场交易特别是债券投资的依赖性。

商业银行已将债券投资作为优化资产配置的重要渠道。在目前的分业经营体制下,商业银行投资渠道相对狭窄,投资品种稀少。国内商业银行的盈利资产主要是信贷资产、备付资产与债券资产。由于受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约束,商业银行必须努力寻找风险权重的资产,以减轻资本补充的压力,而债券资产尤其是低风险的国债、金融债券、央行票据等债券资产无疑成为商业银行优化资产配置、降低资产风险权重的重要工具。另外,由于央行在今年3月降低了超额准备金利率,迫使商业银行减持原有的备付资产,导致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率由3月份的4.17%下降到4月份的3.38%。因此,一方面商业银行“存差”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信贷资产与备付资产均出现收缩,投资债券转而成为其主要的盈利途径与手段,从而推动商业银行持有的债券资产不断上升,致使大量银行资金涌入债券市场。5月份,银行间人民币日均成交额突破千亿元,同比增加114%。

债券投资日渐成为商业银行拓宽盈利渠道,进而实现自身盈利模式转型的有效途径。在宏观经济指标高位回落,加息预期逐步淡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对投资债券市场的信心大增,并将其作为拓宽盈利渠道,进而实现自身盈利模式转型的有效途径。例如,各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也大都瞄准了债券市场,如2004年至今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就大都投向国债、金融债券等产品,通过理财产品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来拓展中间业务收入,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

投资债券市场,收益与风险孰重?

由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了债券投资比重,债券交易市场火爆推动了债券指数的持续走高,债券到期收益率则相应下降。今年年初以来,债券市场出现了一级市场发行火爆,二级市场交易活跃,市场规模快速扩张的现象。今年1—5月份,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债券15625.2亿元,同比增加88.2%,其中3年期及以下债券占比27.30%,3年期以上到10年期债券占15b52.95%,10年期以上债券占比19.75%。前5个月,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成交18008.16亿元,同比增长76.9%;5月份现券成交3764.21亿元,同比增长170.5%。

2005年上半年,债券一级市场发行频率加快,债券招标发行利率走低。上半年各发行体共发行债券4349亿元,比去年同期发行量增长了795.4亿元,3月份央行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后,发行利率出现了明显下降。二级市场上,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的债券指数均处于上升趋势,各期限债券到期收益率相应下降。银行间债券指数由年初的104.02点上升555月末的109.02点,升幅4.81%,5月份该指数上升1.0点,升幅0.93%;交易所国债指数由年初的95.69点上升至5月末的103.16点,升幅7.81%,5月份该指数上升1.28点,升

幅1.25%。与此同时,银行间债券市场国债收益率曲线随着债券行情的上涨总体呈现平稳下移趋势。由于债券市场的整体上涨趋势,各期限债券到期收益率的普遍下降导致收益率曲线整体下移,债券收益率呈现下降趋势。

随着商业银行“存差”不断扩大,特别是超额准备金利率下调后,商业银行大量的闲置资金投向债券市场,造成债券市场需求增加,债券价格走高,使债券收益率的持续降低,债券市场的投资风险陡然增大。债券收益率曲线变动呈现平坦化走势,而扁平的收益率曲线反映了债券市场长债短炒、短期投机行为严重的现象,其中隐含的投资风险是较大的。

目前一年期国债的收益率由3月初的2.99%下降至7月14日的1.95%,5年期国债收益率由4.23%下降至2.97%,1 0年期国债收益率由4.55%下降至3.47%。7月14日,2年期国债的平均收益率为1.98%,当日发行的2年期国债的中标利率只有1.58%,均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对于主要依靠利差生存的商业银行来讲,在存款利率与债券利率倒挂,而债券利息收入又远低于存贷利差收入的情况下,投资于债券的收益与风险孰轻孰重已经显而易见了。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市场上出现的价格与价值的长期背离都会最终引发风险的释放,债券市场当然也不能例外。因此,商业银行如果继续将大量资金投资于债券市场,随着近期债券收益率走低,商业银行将不得不面对债券利率变动引发的投资风险。

另外,商业银行在前些年低利率时期所购买的长期固息债券也同样面临着利率风险。据估计,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目前持有约3万亿元的债券,其中中长期固息债券约有2.4万亿元左右。假定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所持有的中长期固息券平均期限为10年,久期为7年,如果央行升息25bP,其所持债券理论上会下跌1.5%,此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将大约损失360亿元人民币。随着近两年利率的提高,商业银行处于持有债券机会成本很高,而低价抛售债券则遭受损失的两难境地。虽然带有做空性质的开放式回购已经推出,但商业银行把握这些避险工具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根据《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条规定“市价持续两年低于账面价值”要对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如果按照规定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话,将会对银行利润产生重大影响。

商业银行如何正确把握债券投资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债券投资都是商业银行优化资产配置、拓宽收入来源、分散经营风险的主要手段。虽然目前债券市场收益率呈下降趋势,累积风险较大,但是商业银行不可能从债券市场完全退出。而且,目前国家已加大了对债券市场的创新与完善,通过加大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券等的发行力度,创新多样化的债券投资产品,加大债券市场制度建设,平衡市场供求,逐步化解债券市场风险,这些由债券市场累积的矛盾与问题将可以得到消化与解决,投资风险也可以通过完善投资品种和创新投资方式逐步化解。

那么,商业银行今后应该如何把握债券投资呢?从自身来看,商业银行应该加大对债券投资的风险防范,这需要从风险内控制度建设、创新业务品种、投资操作策略几方面入手。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利用债券资源丰富、资金实力雄厚、债券交易经验丰富的优势,尽快适应债券买卖的市场化交易原则,以报价驱动机制为主导,自主创新报价券种,增强报价的持续性,尽快成为债券市场中做市商制度的主力报价商。股份制商业银行应该利用产权约束较为健全、机制灵活、风险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强的优势,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力争在债券业务产品与交易方式创新上有所突破,成为债券市场改革的“试点先锋”。商业银行债券投资的操作策略上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变“粗放式经营”为“集约式经营”。目前债券市场的收益率也呈现下降趋势,累计风险不断加大,特别是随着货币政策调控的加剧以及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加大了对债券市场走势分析判断的难度,原有那种粗放式经营已难以获利。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债券投资分析模型与管理体系,正确分析判断市场,把握市场走向,逐步建立审慎投资的集约式经营方式。

二是变“投机”为“投资与投机并重”。在2004年前的债券投资中,商业银行大多以买入转手卖出的“投机”交易方式为主。今后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债券投资主体的不断扩大,债券收益率(利率)的剧烈变动,原有投机方式的风险已明显加大,商业银行必须根据自身资金来源、资金期限和资金成本的不同以及对不同债券品种的偏好,选择相应的债券期限品种进行交易。这需要商业银行树立投资与投机相结合的投资理念,以长期持有“投资”品种,短期配置“投机”品种,合理配置债券投资组合,整体跑赢大市。

三是变单纯的“盈利性”为“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三者结合”。商业银行应摆脱原有仅依靠债券投资获利的思路。今后随着债券市场的完善与发展,债券投资不仅是商业银行新的盈利渠道与利润增长点,更要关注债券投资的风险,并要充分发挥债券投资在优化资产配置、增强资产流动性管理的重要作用。商业银行应加大对国家宏观经济形势、金融政策法规的深入研究,加强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变化的研究,合理定位自身货币市场业务,提高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实现资金使用流动性、安全性、效益性的最佳结合。

另一方面,国家应逐步加大推进相关债券衍生产品的创新力度,如近期推出的债券远期交易对于商业银行规避利率风险,防止债券交易价格的大起大落,促进债券市场的稳健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今后,在保证国家金融体系安全、保证合法经营的前提下,监管机构应该支持和引导商业银行创新债券业务品种,尽量简化审批环节,更好地参与和推动债券市场发展。

如何评价上市银行的债券投资?

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金融企业,随着目前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关注的重点已经由信用风险逐渐转向利率风险,利率风险管理已成为国内商业银行日益关注的重点。我们始终认为,风险管理能力及风险定价能力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将为有效的市场利率体系的形成提供良好的市场基础,并在客观上为商业银行风险定价能力的提升创造了有利的市场条件。因此,今后商业银行不会过度收缩债券投资的比重,但却会加大对债券投资的风险管理力度。由于目前上市银行持有债券资产规模较大,如果风险管理水平较差,一旦由于债券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所持有的债券很可能出现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如果到时商业银行被迫卖出债券则会给银行造成相当巨大的损失。因此,债券投资的变动情况及债券投资的风险管理水平将是我们今后评价上市银行的一项重要指标。

从上市银行的债券投资情况来看,2005年1季度相对2004年末各行债券投资占资产比重整体上都有一定提高,而且债券投资绝对额都有了明显增长。招商银行的债券投资绝对额及占比最大,而华夏银行的债券投资绝对额及占比最少。从今年1季度数据来看,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的长期债券投资增长额相近,而招商银行长期债券投资增长额是以上三家银行的近3倍,深发展长期债券投资增长额只有以上三家银行的约1/6。从债券投资的占资产比重来看,目前按照长期债券占比排名依次为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深发展、浦发银行,按长期债券占比的增长幅度排名,招商银行由2004年末的1.45%提高到14.42%,增长最快,然后依次为华夏银行、浦发银行、深发展,而民生银行略有下降。目前按照短期债券占比排名依次为招商银行、深发展、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按短期债券占比的增长幅度排名,浦发银行由2004年末的1.79%提高到4.11%,占比提升最快,然后依次为华夏银行、招商银行,深发展与民生银行略有下降。

结合各上市银行的债券投资情况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招商银行目前长期债券投资增长较快,虽然下半年加息预期较小但今后加息因素依然存在,加之债券收益率走势使长期债券风险加大,其债券投资变动及其风险值得关注。浦发银行在今年年初以来短期债券投资增幅较大,1季度债券投资收入为34398万元,同比增加15.31%,下半年将会受惠于短期债券利率预期走高,其债券投资结构将有利于其预期业绩的提升。华夏银行债券投资,特别是短期债券投资额增长较快,1季度其投资收益占主营业务收入为12.44%,同比提高0.75个百分点。民生银行与深发展的债券投资额同比去年年末略有增加,对业绩变化影响较小。另外,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已获得短期融资券的主承销业务资格,这对于两家银行进入企业短期融资债券市场,拓宽债券投资品种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任 壮

债券投资风险防范分析论文 篇2:

中小银行债券信用评价体系搭建、运用及维护

摘要:为控制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大多数机构投资者已逐步建立起内部债券信用评价体系。然而,作为债券市场重要投资者的中小银行在债券信用评价方面起步较晚,亟需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债券信用评价体系。本文基于中小银行尚未建立起债券信用评价体系的原因分析,阐述了债券信用评价体系的具体搭建步骤,并探讨了信用评价体系运用和维护过程中的投后监测体系和风险处置机制。

关键词:中小银行 债券 信用评价 风险处置

我国债券市场违约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但债券违约具有单笔金额较大、信息不对称等特点,因此债券违约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往往较大。此外,目前我国债券的外部评级区分度整体较低,而且部分风险主体的信用评级调整相对滞后,对于投资者的参考意义较为有限。

为做好債券投资的信用风险防控,大多数债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纷纷建立了内部债券信用评级体系,针对不同行业发债主体的信用资质做出更具区分度的相对排序,为自身债券投资业务提供更具指导意义的支持。内部债券信用评价体系是债券市场各类投资者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考核债券投资业务的重要指标。然而,作为债券市场重要投资者的中小银行(包括城商行和农商行等)受自身体制所限,很多尚未建立起相对成熟的债券信用评价体系,近年来在信用风险事件中损失较大。因此,对于中小银行来说,搭建内部债券信用评价体系显得尤为急迫。

中小银行尚未建立债券信用评价体系的原因分析

中小银行往往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至今尚未建立起债券信用评价体系主要受以下两个方面因素制约。

(一)研究和系统开发人员配备不足

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分支机构覆盖面较广,研究团队和系统开发团队人员配备充足,可以为其提供较强的研究支撑和系统支持。然而,中小银行地域性较强、分支机构数量较少,研究方面的编制人数有限,无法为研究团队和系统开发团队配备充足人员。

(二)组织架构和激励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较低

券商、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组织架构和激励机制等顶层设计较为科学,市场化程度较高,能够吸引专业能力和素质较强的人才。然而,受限于内部考核政策和统一风险管理的要求,中小银行在组织架构方面无法达到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科学高效,在人才引进政策和激励机制方面往往也很难做到市场化。

因为体制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各中小银行在向国有大型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学习搭建债券信用评价体系过程中,应当结合自身特点,有选择地进行借鉴。中小银行应当从长远出发,做好部门设置、职责划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等方面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逐步建立起与自身体制特点、债券业务规模和发展方向相适应的债券信用评价体系。

中小银行搭建债券信用评价体系的主要步骤

由于每家中小银行的考核方式和债券业务的利润贡献度不同,在资金、人力方面可以支持债券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的力度不尽相同。然而,各中小银行都应在有限的资金和人力支持条件下努力做好信用风险防范。一般来讲,中小银行搭建债券信用评价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制定内部评级符号体系

内部评级符号应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及明确的含义,至少应区分出投资级和投机级两大类,并在这两大类下利用细分的评级符号进行相对排序。其中,投机级的评级符号可以尽量细化,以满足债券投资对不同行业主体进行比较的需要。对于评级符号的细分程度,应根据各家中小银行债券投资业务的规模和风险偏好来确定。

(二)确定内部评级符号对应的投资限额和期限要求

制定了内部评级符号后,中小银行就可以结合自身债券投资业务的风险偏好,确定每个评级符号对应的投资限额和期限要求。这一步骤非常重要,需要信评团队与投资团队深入沟通后共同做出决策,以内部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确保投资限额和期限要求能够满足未来一段时间债券投资业务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要避免设置的标准过于严格,否则将限制业务发展;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其过于宽松,否则无法达到风险防控和集中度限制的要求。

(三)开发债券信用评价模型

中小银行搭建债券信用评价体系最核心也是难度最高的步骤是模型开发。完整的债券信用评价模型主要包括定量和定性两方面。定量方面包括各个行业的企业评价模型、流动性压力测试模型、资产支持证券现金流评价模型等;定性方面主要是依赖于信用评价专家团队的经验判断,并由此总结出各行业的定性评价模型。对于模型开发,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第三方咨询公司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模型开发服务。如果中小银行自身没有专门的模型开发或数量研究人才,那么可以根据债券业务的实际需要,针对债券投资的重点行业或品种,聘请第三方咨询公司开发定量评价模型。这一过程需要中小银行信评团队全程参与,由其向第三方咨询公司提出特定行业或者债券品种的评价指标和相应权重,利用第三方咨询公司的系统对历史数据进行回测,使得综合指标及权重运算出的模型分数呈现正态分布。然后,中小银行再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将模型得分与内部评级符号进行对应,形成映射表。

当然,任何一种模型都是有缺陷的,不排除个别企业在运用模型进行运算时效果不理想。这就需要在使用定量模型运算之外,针对模型没有涵盖的指标或者没有覆盖的风险点通过定性评价的方式进行调整。通过科学的定量和定性评价,可以将受评企业的模型得分调整至相对合理的位置,从而映射得到相应的内部评级符号。对每一个内部评级符号对应的企业群可以计算出一个违约率,如果评级模型有效的话,违约率应当与内部评级一一对应且呈现负相关,即内部评级越高,违约率越低。此外,定性评价调整的分数应当有作为限制的阈值,否则定量模型的有效性就会降低。好的定量评价模型一定是尽量少地需要定性评价去调整的。在定性评价调整的过程中,也可以对定量模型的指标及权重进行更新完善,逐步将需要运用定性评价调整的通用指标纳入定量模型。由于债券市场、行业、监管政策等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在模型运行过程中,中小银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定期更新。同时,模型更新也不宜过于频繁,大约一年进行一次,否则会影响模型使用的稳定性。

(四)提供信息技术(IT)系统支持

提供IT系统支持是搭建债券信用评价体系步骤中的可选项,是否需要IT系统支持要视债券投资的规模和需要入库的发债主体数量来确定。如果债券投资重点为利率债,信用债投资占比不高且集中于财政实力较强地区城投债或部分重点行业信用债,则需要开发的子模型和入库的发债主体数量不会太多。这种情况不太需要IT系统的支持。然而,如果信用债投资规模较大,且所投债券的发行主体地区分布较广、涉及行业较多,则需要开发的子模型和入库的发债主体数量较多。这种情况就需要IT系统给予支持,否则仅凭信评团队人工操作难以有效完成内部评级。

中小银行债券信用评价体系的运用和维护

债券信用评价体系基本建立后,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便是对这一体系进行充分运用和维护。其中,投后監测体系和风险处置机制是债券信用评价体系运用和维护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

(一)投后监测体系

投后监测体系主要包含定期报告分析和风险舆情监测两方面。

1.定期报告分析

定期报告分析一般集中在企业年度财务报告披露后的5—6个月进行,主要是对入库发债主体的最新财务和经营数据进行跟踪分析,工作量相对较大。如果信用评价模型足够强大、有效,则可以将最新财务报告导入模型,利用模型初步识别出有异常变化的企业,再辅以信评团队的定性分析,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定期报告分析的工作量,提高投后监测分析效率。

2.风险舆情监测

近年来,风险舆情监测在提前识别债券信用风险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在债券信用评价体系中显得尤为重要。一些公募基金公司甚至专门开发了舆情监测系统。目前,市场上可以提供风险舆情监测服务的系统工具也很多,比较常用的是Wind和财汇,还有近年来逐渐兴起的DM(Dealing Matrix同业报价共享平台)。Wind和财汇主要针对市场上公开的舆情进行监测汇总,而DM补充了一些从其他渠道获取的消息。这些舆情监测系统在使用方面大同小异,中小银行可以根据其债券业务的实际情况选择方便、习惯的监测系统即可。一般来说,信评人员只需要在系统上做好入库发债主体组合的维护,便可每日收到与这些主体相关的舆情推送。实际上,对舆情数据进行筛选和分析判断才是风险舆情监测工作的关键环节。拥有IT系统支持的机构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关键词识别等技术,从海量的舆情数据中将一些重复、风险系数较低的舆情过滤掉,将有效的重要风险舆情推送至信评人员做进一步分析,从而提高信用风险监测的效率。而如何进行分析判断、提前识别出信用风险,就要看信评人员的专业能力、相关经验和对市场的敏感度了。

(二)风险处置机制

风险处置机制是债券信用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如果没有有效的风险处置机制,即便债券信用评价体系再强大,最终也可能无法控制好信用风险。风险处置机制主要包括风险债券的识别预警和违约债券处置机制两方面。

1.风险债券的识别预警

风险债券的识别预警要与投后监测体系紧密结合起来。目前市场上经常出现企业财务报表粉饰、“黑天鹅事件”突发等情况,中小银行在投资前不容易发现这些问题,只有在投后监测过程中通过信评团队将有潜在信用风险的企业识别出来,及时对其内部评级进行调整并发出预警。信评团队能否提前准确地做出风险预警是其是否称职的重要体现。在信评团队做出风险预警之后,应对措施也很关键。因此,信评团队不能仅作为一个技术部门提出建议,而是应提高信评团队在整个风险预警和应对过程中参与决策的地位。

风险预警后的应对速度直接决定了风险资产的损失程度,因此风险预警和应对效率绝不能被机构内部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所拖累,而应确保整个风险预警和应对决策机构的独立性和执行力。为此,应针对债券业务的风险预警提前制定应对预案,将风险等级与对损失的容忍度对应起来,尽量简化这一流程中决策部门的数量和审批层级,提前授予相应部门和人员处置风险债券的相关权力。同时,应对流程还应以规章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

2.违约债券的处置机制

已经违约或者预期将违约的债券主要涉及投资者保护和救济方面的机制。我国债券市场出现违约的历史较短,投资者保护相关制度尚不完善。在债券违约后,很多投资者对通过受托管理人或者持有人会议来维权的依赖程度较高。然而,违约债券发行人信用资质、还款意愿、还款能力是不同的,所以中小银行应考虑由信评团队对违约债券发行人进行深入的资产分析,针对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处置建议。由于信评团队需要对募集说明书、持有人会议议案等重要文件中的法律条款进行解读,所以信评团队应当配备有法律背景的专业人才。值得一提的是,银行的资产保全部门在处置不良信贷资产方面拥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在违约债券处置过程中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尽管债券违约适用的法律法规与不良贷款处置有所区别,然而二者在资产保全和处置等方面是相通的,因此在进行违约债券处置时可以有所借鉴。

针对违约债券处置,中小银行也应提前制定预案,成立违约债券处置决策小组,将相应处置权授予决策小组,并将处置程序和问责机制以规章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明确“先处置后问责”的原则,避免在出现违约时出现推诿扯皮现象,影响处置进度。

结语

由于各家中小银行的考核方式和债券业务发展情况不同,因此在搭建债券信用评价体系过程中,各银行一定要结合自身的机构设置、债券投资业务需求、人力和资金支持等情况,制定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债券信用评价体系发展规划。

对于债券投资规模较大、有足够人力和资金支持的中小银行,可以组建专门的信用评价团队,开发完整的信用评价模型和系统,构建相对全面的债券信用评价体系;对于一些信用债投资规模不大的中小银行,可以考虑引进一些资深的信用评审人才,先将信用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搭建起来,然后针对投资的重点行业开发信用评价模型,逐步建立具备自身特色的债券信用评价体系。

作者单位:汉口银行金融市场部

责任编辑:罗邦敏 鹿宁宁

作者:张煜

债券投资风险防范分析论文 篇3:

债基选秀:团队最重要

相比股基的哀鸿遍野,2010年以来债基的表现无疑抢眼得多。国庆黄金周后,债基扎堆发行,目前排队申报的产品也由此增加至16只。业内人士预期,按照此进度,未来几个月或将迎来债券基金扎堆发行高峰。纯债型、偏债型、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可谓“债基渐欲迷人眼”。2009年金牛基金经理、鹏华丰润拟任基金经理阳先伟认为,诸多因素中,基金团队的选择应排在首位,这里的团队,包括稳定性和专业能力。

准确透析宏观

2008年4月,在深圳理财展上,本刊记者与时任鹏华丰收债券拟任基金经理阳先伟有过一次面对面交流。他深研宏观周期、精准把握债基投资大方向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本刊曾在2008年第5期,以“做主动管理的债券基金”为题,对其操作理念进行了报道。时隔一年,鹏华丰收债券基金以12.18%的净值增长,远超5.83%的债券型基金年均收益率,居2009年同类基金榜首。统计数据显示,作为老十家基金公司之一,鹏华基金最近几年在权益类投资上硕果累累,在固定收益投资领域也颇有斩获。鹏华普天债券基金和鹏华货币B基金也获海通证券五星级评级。从3年的总体业绩来看,鹏华基金所管理的公募基金也全部排名在同业的前列。

鹏华丰收债券基金抓住了2009年上半年大的宏观性、系统性的机会,使基金业绩处于同类前列。做债券研究看利率周期,利率周期跟宏观经济周期紧密相连。

阳先伟将对宏观经济方向的准确把握,归功于鹏华基金投研机制。“公司有比较系统的投资流程,每个季度讨论,每周开债券讨论会。固定收益团队内部讨论也比较充分,公司在整个的流程和体系也支持,因此做得更加积极主动。”

成熟的梦之队

鹏华基金对于固定收益业务发展一直给予充分的重视,在基金成立之初就开展了债券投资业务,并逐渐形成了专业的固定收益投资团队。2002年取得社保基金管理资格后,管理的固定收益规模跃至百亿元以上。2003年、2005年和2008年又分别发行了普通型债券、货币型及增强型债券基金。随着债券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大,涉及的领域也进一步拓宽。2008年公司在原有债券投资团队的基础上专门成立了固定收益部,并增加了在人力资源方面的配置,使团队成员由最初的4人发展到目前的8人,目前管理的固定收益类资产规模超过400亿元。以初冬为首的8人鹏华固定收益团队,也被业内称为“梦之队”。

早在20028:申请社保资格时,鹏华基金就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投资理念——“理性投资、主动操作、控制风险、稳健增值”。团队一直坚持这一理念,坚信主动操作有带来超额收益的可能,不会因为追求最大化收益而放任组合的整体风险过度暴露,在实际投资过程中倾向于渐进地调整组合资产的利率敏感程度、期限结构以及类属配置,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回报水平。

完善的投资流程

为了在工作中将上述投资理念落到实处,并减少投资人员个人的主观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如对市场的误判或疏忽),鹏华基金制定了从研究、投资,到交易、事后风险控制的一整套完善的固定收益投资流程和风控体系。研究团队对各种基本面因素进行分析判断,发表意见;投委会每季度会讨论组合的久期策略;投资经理在投委会的授权范围内,同时在充分听取研究人员意见的基础上做出投资决策,投资过程中,集中交易室、登记结算部及监察稽核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有效地提高了投资决策效率,也减少了各个环节的疏忽和差错。

通过坚持和落实上述投资理念,鹏华基金固定收益团队几乎在所有的重要时间段上都做到了成功操作。例如有效控制了2006年及2009年的债券整体性投资风险,充分把握2008年的债券投资机会;在转债等衍生债券产品的投资上也有良好的表现。正是由于建立和执行了合理的投资流程,使团队在取得良好业绩的同时,一直严格地遵守风险防范和合规运作的各项要求,在市场屡次出现的货币基金代持、“福禧债”偿付风波等波及面较大的风险事件中,鹏华基金所管理的债券组合均未参与其中。

鹏华固定收益梦之队主要成员介绍

彭云峰

认真、理性、严谨。5年证券从业经验.曾在国都证券研究所从事债券研究和产品设计工作;2006年5月加盟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从事债券研究工作。2008年8月起担任社保基金组合投资经理.2010年5月至今担任鹏华信用增利基金基金经理。

初冬

从容、淡定、专业、执著。鹏华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中唯一的女性委员。14年的证券从业经历和近10年的基金投研经历.使她有足够丰富经验领军鹏华固定收益部.管理大规模固定收益资产。

阳先伟

理性、坦率、稳健。鹏华丰润债券基金拟任基金经理。2009年度金牛基金经理。2004年9月加盟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09年,他管理的鹏华丰收债券基金以12.18%的净值增长率在银河证券同类基金中排名第一,荣获2009年度开放式债券型金牛基金。

作者:王 涛

上一篇:市政管理处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纤维检验所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