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推荐8篇)
(1993年8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21号发布 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企业债券的管理,引导资金的合理流向,有效利用社会闲散资金,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在境内发行的债券。但是,金融债券和外币债券除外。
除前款规定的企业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发行企业债券。
第三条 企业进行有偿筹集资金活动,必须通过公开发行企业债券的形式进行。但是,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条 发行和购买企业债券应当遵循自愿、互利、有偿的原则。
第二章 企 业 债 券
第五条 本条例所称企业债券,是指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第六条 企业债券的票面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企业的名称、住所;
(二)企业债券的面额;
(三)企业债券的利率;
(四)还本期限和方式;
(五)利息的支付方式;
(六)企业债券发行日期和编号;
(七)企业的印记和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签章;
(八)审批机关批准发行的文号、日期。
第七条 企业债券持有人有权按照约定期限取得利息、收回本金,但是无权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第八条 企业债券持有人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不承担责任。
第九条 企业债券可以转让、抵押和继承。
第三章 企业债券的管理
第十条 国家计划委员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务院证券委员会拟订全国企业债券发行的规模和规模内的各项指标,报国务院批准后,下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执行。
未经国务院同意,任何地方、部门不得擅自突破企业债券发行的规模,并不得擅自调整规模内的各项指标。
第十一条 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必须按照本条例的规定进行审批;未经批准的,不得擅自发行和变相发行企业债券。
中央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计划委员会审批;地方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由中国人民银行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分行会同同级计划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二条 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企业规模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符合国家规定;
(三)具有偿债能力;
(四)企业经济效益良好,发行企业债券前连续3年盈利;
(五)所筹资金用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第十三条 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应当制订发行章程。
发行章程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企业的名称、住所、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
(二)企业近3年的生产经营状况和有关业务发展的基本情况;
(三)财务报告;
(四)企业自有资产净值;
(五)筹集资金的用途;
(六)效益预测;
(七)发行对象、时间、期限、方式;
(八)债券的种类及期限;
(九)债券的利率;
(十)债券总面额;
(十一)还本付息方式;
(十二)审批机关要求载明的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 企业申请发行企业债券,应当向审批机关报送下列文件:
(一)发行企业债券的申请书;
(二)营业执照;
(三)发行章程;
(四)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企业近3年的财务报告;
(五)审批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经有关部门审批的,还应当报送有关部门的审批文件。
第十五条 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应当公布经审批机关批准的发行章程。
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可以向经认可的债券评信机构申请信用评级。
第十六条 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的总面额不得大于该企业的自有资产净值。
第十七条 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依照国家有关固定资产投资的规定办理。
第十八条 企业债券的利率不得高于银行相同期限居民储蓄定期存款利率的40%。
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不得以下列资金购买企业债券:
(一)财政预算拨款;
(二)银行贷款;
(三)国家规定不得用于购买企业债券的其他资金。
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不得将所吸收的储蓄存款用于购买企业债券。
第二十条 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所筹资金应当按照审批机关批准的用途,用于本企业的生产经营。
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所筹资金不得用于房地产买卖、股票买卖和期货交易等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风险性投资。
第二十一条 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应当由证券经营机构承销。
证券经营机构承销企业债券,应当对发行债券的企业的发行章程和其他有关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核查。
第二十二条 企业债券的转让,应当在经批准的可以进行债券交易的场所进行。
第二十三条 非证券经营机构和个人不得经营企业债券的承销和转让业务。
第二十四条 单位和个人所得的企业债券利息收入,按照国家规定纳税。
第二十五条 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和国家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依照规定的职责,负责对企业债券的发行和交易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章 法 律 责 任
第二十六条 未经批准发行或者变相发行企业债券的,以及未通过证券经营机构发行企业债券的,责令停止发行活动,退还非法所筹资金,处以相当于非法所筹资金金额5%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七条 超过批准数额发行企业债券的,责令退还超额发行部分或者核减相当于超额发行金额的贷款额度,处以相当于超额发行部分5%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 超过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的最高利率发行企业债券的,责令改正,处以相当于所筹资金金额5%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九条 用财政预算拨款、银行贷款或者国家规定不得用于购买企业债券的其他资金购买企业债券的,以及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用所吸收的储蓄存款购买企业债券的,责令收回该资金,处以相当于所购买企业债券金额5%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 未按批准用途使用发行企业债券所筹资金的,责令改正,没收其违反批准用途使用资金所获收益,并处以相当于违法使用资金金额5%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一条 非证券经营机构和个人经营企业债券的承销或者转让业务的,责令停止非法经营,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承销或者转让企业债券金额5%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 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规定的处罚,由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决定。
第三十三条 对有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所列违法行为的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由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给予警告或者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地方审批机关违反本条例规定,批准发行企业债券的,责令改正,给予通报批评,根据情况相应核减该地方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
第三十五条 企业债券监督管理机关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发行企业债券的企业违反本条例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 本条例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计划委员会解释。
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历史并不是非常悠久, 主要是在近30年内经历了萌芽、起步、稳定和飞速发展四个阶段。1981年财政部恢复国债发行, 中国债券市场开始萌芽;1988年开始成立国债流通市场, 开始了漫长的摸索前进;1997年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形成并逐步呈现出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主, 交易所债券市场和商业银行柜台市场的债券市场体系。
1982年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开始发行首批金融债券至今, 金融债券已逐步实现与国债的抗衡。但金融债券的繁荣主要集中在政府和银行主导的融资行为, 而以企业为发行主体的企业债券却并不发达。
企业债券属于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过程中的一类比较特殊的固定收益产品, 它代表了发债企业与债券持有人的债权债务关系。企业债的持有人有权按照约定的期限获得利息收益和本金, 但是不能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国的企业债券发行始于1982年的部分企业内部融资行为或自发向社会集资的行为, 并在1984年出现正式的企业债券。直至1992年, 企业债券发行逐步增长, 规模逐渐扩大到350亿元的最高峰, 其中1990年、1991年和1992年三年国家下达的企业债券发行计划为75亿元、250亿元和350亿元, 实际发行企业债券数额分别达到126.37亿元、249.96亿元和683.71亿元。随后直到2004年逐步缓慢平稳发展, 这一发展瓶颈直到2004年才被打破。
二、中国企业债券制度特征
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总体呈现出一级市场上发展速度快但规模偏小、换手率低, 二级市场上交投不活跃以及市场结构上银行间市场发展超过交易所市场发展的特征。
与国际上“公司债券”等同于“企业债券”的概念不同, 中国的债券市场上, 存在着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 因而与“公司债券”有明显的区别, 企业债券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发行主体。
我国企业债的发行主体主要是中央银行政府部门的所属机构、国有的独资企业和国有控股的企业, 一共有二十多万家。
(二) 发行审批程序。
企业债券的发行需要向国家发改委申报, 其中, 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企业是直接向国家发改委申报, 国务院行业管理部门所属企业由行业管理部门转报国家发改委, 地方企业发行债券通过省发改委向国家发改委申报。国家发改委在受理企业的发债申请以后, 将依法对材料进行审核。对材料齐全并且符合发行条件的直接予以核准。对于申请材料存在不足的、以及需要补充相关资料的, 应当及时向发行人和主承销商提出反馈, 并要求其根据所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对申请材料进行补充、修订、完善, 若有重要问题, 则需出具相关文件进行说明。发改委应当自受理之日3日起予以答复。
(三) 发债规模限制。
企业债券的发行企业, 不仅应当满足已积累发行的债券总额不得超过发行人净资产额的40%的条件, 用于固定资产的投资项目, 还应当满足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的要求, 但一般来说, 累计发行额不能超过项目总投资的60%。用于补充营运资金的, 不得超过发行总额的20%。用于调整债务结构的, 不受比例的限制, 但应当出具银行同业以债还贷的证明。
(四) 资金用途。
我国企业债券的发债资金用途主要限制于固定资产的投资和技术的改革创新上, 并且, 与政府部门的审批项目相关。由于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受到行政机制的严格控制, 因此其发行的数量和规模都偏小。
三、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现状和发展
(一)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含义。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是企业债券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指由牵头人组织的、以多个中小企业所构成的集合为发债主体, 发行企业各自确立发行额度分别负债, 使用统一债券名称来统收统付, 向投资人发行的约定到期还本付息的企业债券。其承销商为银行机构或证券机构, 并由担保机构、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参与, 并且对发债企业进行筛选培训使其满足发债条件的创新型企业债券形式。很好地解决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风险高、担保不足的问题。与一般的企业债券不同,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在融资成本、信用要求、发债主体、发行期限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创新。
(二) 中小企业发展瓶颈和美国定向发行制度发展案例。
一直以来, 中小企业的融资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同时也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直至2008年底, 我国共有中小企业4, 000多万户, 占企业总数的99.8%, 创造了70%的GDP, 解决了近80%城镇人口的就业问题。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发行主体倾向大中型企业、银行体系的市场机制不健全和再融资制度的不健全, 中小企业的融资一直是困扰着众多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 同时也制约着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在此, 我们可以参考美国的债券定向发行制度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推动。这一制度包括了发行、转售和登记结算三个方面, 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 其中发行制度包括私募发行、州内发行和小额发行。这一制度为许多企业所使用。据TRACE系统统计, 截至2008年底, 定向发行的债券存量达6, 426支, 占已发行债券的20.6%,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 在2010年此数据有所下降, 达4, 728支, 占已发行债券总数的17.5%。这主要受益于这一制度特有的豁免注册和转售受限。因此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 拓宽了其融资渠道, 提高了发行债券的范围和效率, 因此推动了美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 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发展和创新。
2007年开始, 国家发改委在深圳、北京、武汉和大连等地实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试点, 具体模式是“政府牵头、集合发行、统一担保和分别负债”。但并未对发行步骤作出具体规定, 以北京的中小企业为例, 实行了以下四步:一是统一组织、申请和冠名;二是分别负债;三是统一进行担保和评级;四是集合发行。这些集合债券主要具有以下四个特征:一是融资规模:普遍偏小, 但对发行人资产有一定的要求, 资产总和需达到30亿元以上。二是担保规模:均有专业担保机构或银行机构进行担保, 部分企业还进行了再担保。三是无明显行业偏向。这些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发行主体涉及多个行业, 无明显倾向。四是有一定评级要求。这些企业多为BB+~A+, 有一定盈利能力和资产规模要求。
四、结语
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出现、发展是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一个缩影, 一方面这一债券有利于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国目前流动性过剩和流动性不足并存问题的进一步解决。但这一新型债券才刚刚起步, 制度、法律、实施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仍然在探索、学习阶段, 因此需要更多的关注来推动这一债券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扬, 王国刚.中国金融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2].李云丽.中国债券发行理论与操作实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9
[3].蒋大兴.被忽略的债券发展制度史[D].北京大学, 2012
[4].金永军, 崔荣军.美国债券定向发行制度研究及启示[J].证券市场导报, 2011
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银行信贷规模收缩、投融资平台贷款要求更加严格……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让企业间接融资的难度更大了。银行贷款越来越难,企业间接融资的这扇门一点点关小。不过,直接融资的那扇窗却为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打开了。
据统计,2010年大陆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量突破150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债券融资占直接融资的比重已达76.9%,为企业债券融资提供了有效途径。2011年中国企业债券发行迎来史上最忙碌的开年,总计达到1000亿元,同比增长68%。伴随着企业债券市场规模增长,企业债券发行模式和增信方式不断有新的突破,市场化运作也逐步走向深入。
◆发债模式新突破
过去,企业债券更多时候起到的是锦上添花作用。能够发债的大多是大企业,而对资金极度饥渴的中小企业,却难以得到企业债券的雪中送炭,中小企业债打破了这一局面。宝来证券分析师张宁介绍,中小企业集合债是以银行间交易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作为购买主体。集合债的创新之处在於将若干经营状况良好、成长能力较强的中小企业组合在一起,以统一冠名的形式发行。自2007年首单中小企业集合债问世至今,总计有8支中小企业集合债得以发行,额度总计在30亿元左右。虽然目前,在量上还算不上很大规模却为中小企业敲开了债券市场的大门。
◆增信方式更多元化
2011年上半年发行的125期企业债券涉及第三方担保、土地使用权抵押、采矿权抵押和股权质押等多种增信方式。原为企业债券主要增信方式的应收账款质押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已经不再出现。2011年上半年发行的企业债券中,无增级措施和第三方担保是主要的形式,占比分别为39.20%和38.40%。土地使用权抵押也占有较高比例,为16.00%。
◆市场化逐步深入
2011年,IPO发行规模和项目大小逐渐减小的情况下,公司债也成为承销业务的新宠,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券商开始加入抢食债券发行市场蛋糕的队伍。统计数据表明,2011年上半年,担任上市公司债券主承销商的数量已经从去年同期的11家增加到了2011年中期的15家。
张宁介绍,自2008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於推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简化发行核准程式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财金〔2008〕7号)发布实施之後,企业债券市场经历了近三年的快速发展,根据新的形势和市场化发展要求,企业债券核准有望引入新的机制,如市场化的主承销商推荐制,以解决因申请发债企业较多、主承销商把关不严而带来的申报材料或品质下降或过於集中等问题。
此外,企业债券发行会签程式应与上市公司债券、中期票据等类似品种对称监管问题也日显突出。主管部门正逐步采取有效措施,以进一步提高企业债券核准效率,推进企业债券市场化进程。
◆两岸三地 各有特色
与大陆相比,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债券市场发展一直是弱项。香港债券市场的规模较香港股票市场小得多。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如纽约、东京债券市场相比差距较大。张宁介绍,香港的金融配套发展十分先进,企业能以债券市场以外的其他方式有效集资,而香港政府的财政管理又向来稳健,毋须经常通过发债应付开支,使香港无论是公债,还是公司债的供应均十分有限,加之发行成本较高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客观原因。
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趋势下,大陆将确定香港为人民币离岸中心,以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试验田」,这将给香港的债券市场带来巨大机遇。2010年共有50只人民币债务工具(包括债券、存款证及股票挂漖票据)在港发行,总值约427亿元人民币。其中,债券占360亿元人民币,较2009年增加200亿元人民币。发债机构亦由大陆财政部及大陆银行,扩展至包括香港及跨国企业与国际金融机构。
相比大陆和香港,台湾的企业债券市场被作为台湾上市(柜)公司普遍的一种筹资工具,市场投资者众多、成交活跃。发行方面也比大陆市场容易且CB市场交易热络,市场投资者众多、成交活跃。
台湾债券与股票等权益类产品在前後台作业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整合。集中交易市场和柜台交易市场相辅相成,柜台交易市场对高科技企业有较大支持。台湾的债券衍生产品明显多於大陆,除了普通股外还有特别股、债券换股权利证书、存托凭证、上市受益凭证、认股权证、政府公债、公司债、外国债券等,交易方式上可以采用信用交易。
集合债对於中小企业的基本要求
①企业的净资产不低於人民币6000万元;
②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润(净利润)足以支付企业债券一年的利息;
③筹集资金的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方向;
④其他债务未处於违约或者延迟支付本息的状态;
⑤最近三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⑥发债企业需提供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最近三年(联审)的财务报告。
宝来证券分析师张宁说,
银行间债券市场
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主承销商后续管理工作指引
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简称债务融资工具)后续管理体系,指导主承销商开展相关工作,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根据《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8]第1号)及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简称交易商协会)相关自律规则,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后续管理工作,是指主承销商在债务融资工具存续期内,通过各种有效方法对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企业(简称企业)和提供信用增进服务的机构进行跟踪、监测、调查,及时准确地掌握其风险状况及偿债能力,持续督导其履行信息披露、还本付息等义务,以保护投资者权益的行为。
第三条
主承销商应根据本指引要求,遵循勤勉尽责、审慎判断、及时预警、稳妥处置的原则,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后续管理工作。企业和提供信用增进服务的机构应积极配合主承销商开展后续管理工作。第四条
主承销商应根据本指引建立后续管理工作机制和相关制度,设立专门机构或岗位从事债务融资工具后续管理工作;后续管理工作应由总部负责,分支机构协助配合。
第五条
企业发行一期债务融资工具聘请两家或两家以上机构担任主承销商的,由相关主承销商与企业协商指定一家主承销商牵头负责后续管理工作,并将各自职责在承销协议中予以明确。
第六条
主承销商应协助企业和提供信用增进服务的机构建立和完善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督导其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相关信息。
第七条
主承销商应至少提前一个月掌握债务融资工具还本付息的资金安排,并及时了解其他有特殊安排产品的相关情况,督促企业按时履约。
第八条
主承销商应对企业和提供信用增进服务的机构进行动态监测,建立重点关注池,开展风险排查和压力测试,以便及时、准确地掌握其偿债能力。
第九条
主承销商应结合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和行业运行变化情况,对企业和提供信用增进服务机构的经营管理、财务状况,债务融资工具信息披露、募集资金用途、二级市场交易、公开市场信息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
在动态监测过程中,对于可能影响企业偿债能力的重大事项,应督促其及时披露;对于符合第十条要求的企业,应纳入重点关注池;对于偿债能力可能受到严重影响的企业,应进行压力测试。
第十条
主承销商通过动态监测,发现企业或提供信用增进服务的机构出现以下可能影响偿债能力情况的,应及时将企业纳入重点关注池:
(一)主要经营、财务指标出现不利变化;
(二)内部管理架构或高管人员出现重大变动;
(三)主体或债项跟踪评级级别下降,或评级展望调至负面;
(四)未按时披露财务信息或未及时披露重大事项;
(五)未按约定使用募集资金;
(六)主承销商认为应入池的其他情况;
(七)监管部门或交易商协会要求应入池的其他情况。主承销商应对重点关注池施行动态管理,对于池内企业,经风险排查确认其偿债能力不会受到不利影响的,应及时调整出池。各家主承销商在池企业数量原则上应不少于存续期内企业数量的20%。
第十一条 主承销商应对重点关注池内企业开展定期(半年一次)和不定期的风险排查,查找风险点,评估风险程度及影响。风险排查主要内容包括:
(一)行业运行情况;
(二)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及主要风险点;
(三)信息披露、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四)提供信用增进服务机构的风险状况;
(五)主承销商认为应排查的其他内容;
(六)监管部门或交易商协会要求排查的其他内容。
第十二条
主承销商通过动态监测、风险排查,发现对企业偿债能力可能产生严重影响的,应对企业开展定期(半年一次)和不定期的压力测试。测试企业数量原则上应不少于在池企业数量的20%(至少1家)。
第十三条
主承销商应通过压力测试,测算企业在遇到假定的小概率事件等极端不利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损失;如经评估,对债务融资工具还本付息可能带来严重影响的,应督促企业积极自查、防范风险,并会同企业制定风险处置预案。
制定风险处置预案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以确保债务融资工具本息按期兑付为目标。预案具体内容可包括企业易变现的资产所有权质押、第三方流动性支持、企业兑付款预存、企业关联方担保等方式。
第十四条 对于已制定风险处置预案的企业,主承销商应加强沟通与联系,密切跟踪事态发展,根据情况适时启动风险处置预案,采取针对性处置措施,妥善处理相关问题,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和交易商协会报告。
第十五条
对严重影响债务融资工具还本付息的突发事件,主承销商应根据《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指引》,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程序。第十六条
在债务融资工具存续期内,主承销商应按要求形成相关后续管理报告,报告应情况明了、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措施明确。
第十七条
后续管理报告包括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形式,其中定期后续管理报告分为年度报告及半年度报告,分别于每年5月15日和9月15日前提交,报告内容包括当期风险排查情况、压力测试情况以及后续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不定期报告包括专项风险排查报告、专项压力测试报告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报告,各报告应在相关工作结束后的10个工作日内提交。
第十八条
后续管理报告中风险排查情况部分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当期入池和出池企业清单,企业入池及出池原因分析;
(二)在池企业基本情况、经营管理、财务状况及主要风险因素分析;
(三)在池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息披露和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四)对在池企业提供信用增进服务机构的风险状况分析;
(五)采取的应对措施。
第十九条
后续管理报告中压力测试情况部分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进行压力测试的原因分析;
(二)压力测试具体方法、测试过程及结果分析;
(三)采取的应对措施(包括风险处置预案的制定及实施情况)。
第二十条 后续管理报告中后续管理工作开展情况部分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债务融资工具情况概述,包括信息披露、募集资金使用及还本付息等情况;
(二)后续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包括动态监测、重点关注池管理、风险排查及压力测试等情况及采取的应对措施;
(三)下一年度后续管理工作计划(仅年度报告含)。第二十一条
主承销商应为每家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企业建立独立的后续管理工作档案,并至少保存至债务融资工具到期后5年。
第二十二条
主承销商应对后续管理工作中获得的内幕信息予以保密,不得利用内幕信息获取不当利益。
第二十三条
交易商协会定期对主承销商后续管理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考核。
第二十四条
对未履行后续管理工作职责的主承销商,以及未履行配合义务的企业和提供信用增进服务的机构,交易商协会可通过诫勉谈话、警告、通报、公开谴责等措施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可建议有关部门给予处罚。
第二十五条
本指引由交易商协会秘书处负责解释。第二十六条
一、了解某煤业集团所在行业及其环境
(一)煤炭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煤碳行业主要指标连年创新高
继“十五”期间煤炭工业实现了从亏损到盈利的转变后,“十一五”开局之年的2006年上半年,煤炭行业各项指标再攀新高,其中煤炭销售、工业增加值、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四个主要指标更是创出四个“历史最好”。
2.煤炭行业结构调整见成效
煤炭行业结构的大幅调整,无证小煤窑的整顿关闭,表明政府对煤炭行业的宏观调控在大幅增强。通过结构调整,维持目前的供求关系,保持煤炭行业现有的盈利能力,解决煤炭行业多年积累的问题,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稳定和可持续的基础能源供已经成为煤炭行业发展的主基调。
3.煤炭行业利润呈下降趋势
目前煤炭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由于人工成本及动力成本在上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意味着利润增幅下降。煤炭行业单月销售和单月利润增幅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
随着政策环境的变化,国有大矿和地方小矿的竞争力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目前大多数煤炭公司的采矿权是无偿或低价取得的。公司的资产没有完全反映这一项目,所以国有煤炭公司低估了公司的价值。同时,也正是由于资源无偿使用即将改变,煤炭资源储量价值将有价可循,煤炭资源储量价值将成为煤炭公司价值的重要方面,采矿权价值的提升必将增加煤炭企业的投入,降低其利润。
4.煤碳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市场风险。
(1)煤炭行业产能过剩已见端倪,煤炭需求由旺盛期逐渐转入平稳期。煤炭行业前一周期投资过热,形成煤炭行业生产能力旺盛,因此冲击了煤炭的市场价格;其次,出口的减少,也加大了国内市场上的煤炭供给,进一步加剧了煤炭行业产能的过剩状况。
(2)出口受阻。煤炭库存增加,煤价出现同比回落。库存增加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煤炭进口增多、出口减少。中国政府采取的一些措施,例如下调出口退税,已经抑制了煤炭生产商的出口兴趣,降低了煤炭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
(二)了解某煤业集团的基本情况
1.某煤业集团与行业发展的趋同程度
随着全国煤炭行业从亏损到盈利的转变,某煤业集团也实现了经营业绩的飞跃,近几年利润大幅度攀升,公司资产规模迅速扩大,与整个煤炭行业的发展有较高程度的趋同。
2.某煤业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情况
(1)某煤业集团的内部控制建设及执行情况
某煤业集团系我国建矿较早的国有骨干煤炭企业,其公司治理结构、经营机制、内部管理制度等比较完善,建立了人事、生产、安全、财务、资产管理、采购、销售、后勤服务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其内部控制能够较好地执行,审计中未发现存在重大内部控制缺陷。
(2)企业财务管理情况
①集团内部非法人单位之间的结算方式
该煤业集团分支机构之间、总部与分支机构之间通过内部往来核算,相互之间以内部
转账通知单作为入账依据。
②资金管理及对外投资管理
在资金管理方面,某煤业集团未成立财务公司,但设立了资金结算中心,由结算中心对集团企业的资金进行统一的管理。
对外投资管理方面,某煤业集团设立了专门的投资管理部,由其负责对外投资统一管理。
(3)某集团的会计核算情况
①某煤业集团之子公司——某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集团总部及其他子公司执行《工业企业会计制度》。
②某煤业集团的会计核算特点
第一,煤矿井巷构筑物折旧费计提方法
某煤业集团按照有关规定,以生产每吨原煤计提2.5元井巷费作为井巷构筑物的折旧,计入制造费用。
第二,劳动人事特点
该煤业集团煤炭开采大量使用农民工,煤业集团与劳务输出公司签订农民工使用合同,向劳务输出公司支付劳务费,由劳务输出公司负担农民工的养老保险等费用。第三,低值易耗品核算特点
煤矿用的十二种小型设备作为低值易耗品核算。
第四,税金方面
该煤业集团按原煤开采量计算缴纳资源税,税率1.00元/吨,计入管理费用。第五,产品销售特点
该煤业集团煤炭产品主要供应国内特大型冶金、电力企业,部分冶炼精煤和多种产品出口韩国、日本等。一般是先到款,后发货,拖欠货款的情况较少,现金流量比较充裕。第六,关联交易特点
该煤业集团煤炭产品,先销售给其子公司某股份公司,再由某股份公司对外销售,存在大量关联方销售。
第七,固定资产投入特点
前期需要大量固定资产投入;需要投入大量的不直接产生现金流量的安全设备、环保设备;煤矿属于资源型企业,资源枯竭期到来后,企业存在转型问题,矿井构筑物等固定资产的弃置处理费用较大。
第八,煤炭行业特殊费用
维简费。按照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财建[2004]119号文规定,自2004年5月1日维简费计提标准由6元/吨提高到12.5元/吨。
安全费。按照国家发改委有关规定,自2004年5月21日起按照8元/吨标准计提安全费用,计入管理费用,作为长期应付款管理。
塌陷补偿费。根据煤矿自身所在矿区塌陷情况,按照历史经验,由企业合理估计,对需要支出的塌陷补偿金进行预提,计入管理费用。
矿产资源补偿费的核算。以煤炭销售额的0.82%计算缴纳,计入管理费用——矿产资源补偿费明细科目。
3.某煤业集团会计核算模式
某煤业集团母公司实行二级核算,母公司有六十多个二级核算单位,另设基建财务,生产成本由二级单位发生并归集,集团财务部为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机关,每月由二级单位上报财务报表,由集团财务部汇总编制母公司会计报表。集团总部负责集团重大决策、制定财务政策、经营方针,子公司定期向集团上报财务报表,由集团编制合并会计
报表。
二、某煤业集团审计项目的组织实施
(一)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1.评估经营风险,并考虑这些风险是否可能导致重大错报。
根据对某某煤业集团所在行业及其环境的了解,受煤炭行业大环境的影响,该煤业集团经营失败的风险比较低,因此由经营风险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较小。
2.初步评估审计风险
发行企业债券需要公开企业债券发行前三个完整会计的财务报表,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较高,因此发行企业债券审计属于高风险审计项目,根据该集团历年的审计情况,我们确定的重点审计领域如下:
(1)前几年煤炭行业不景气,行业亏损严重,企业为了满足发行企业债券的要求,企业存在粉饰会计报表的可能性。
(2)由于需要按《企业会计制度》调整原会计报表,因此企业选用的会计政策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应该调整的项目是否调整到位,调整金额是否正确即是审计关注的重点。
(3)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范围是否正确,基建报表是否纳入母公司会计报表范围,应予以剥离的非经营性单位的资产、负债是否已剥离,应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是否已纳入合并范围,是否存在通过合并范围的变化调整利润的现象。
(4)应该计提的维简费、安全费、塌陷补偿费等是否已足额计提。
(二)制定审计工作方案
1.根据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制定总体应对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1)向项目组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
(2)分派更有经验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
(3)提供更多的督导;
(4)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注意使某些程序不被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
2.明确审计目的本次审计的目的是为某煤业集团发行企业债券提供2002-2004会计报表审计服务。
3.确定审计范围
本次审计的范围是对某煤业集团200X、200X+1、200X+2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
4.制定总体审计策略
根据某煤业集团发行企业债券审计的要求,以及200X-200X+2该集团财务决算由我所审计的情况,制定以下审计策略:
(1)重点对财务决算由其他事务所审计的子公司进行审计,包括了解、研究内部控制并进行符合性测试,对财务决算由我所审计的集团总部及子公司,本次审计不进行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
(2)实质性测试方面,主要是审核我所财务决算审计底稿,对其业务类底稿予以利用,对
审核中发现的问题作出记录,并补充相关审计程序,对财务决算由其他事务所审计的子公司进行实质性测试。
(3)对原财务决算审计报告中保留的事项予以重点关注,着重关注其影响是否已经消除。
(4)对未纳入母公司会计报表编制范围的基建报表进行补充审计,并将基建报表并入母公司;
(5)将债转时确定的非经营性单位的资产、负债从原会计报表中予以剥离;
(6)某煤业集团存在下年财务决算调整期初决算数据的问题,本次审计对此类调整情况进行追溯调整,查明企业期初数调整原因及相关内容,并调整至相应的会计。
(7)按《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对三个会计报表进行调整,并对期初数进行追溯调整。
5.项目组人员组成及时间安排
(1)项目人员组成、阶段划分及时间安排
根据某煤业集团会计主体较多、资产规模较大的实际情况,我所派出20人组成某煤业集团项目组,历时40天,分审前调研、审计实施、审计汇总和审计意见交换、审计报告等4个阶段完成审计任务,其中现场工作时间为25天。
(2)项目组分组情况
本次审计共分五个小组,小组长分别由经验比较丰富的审计师担任,随着项目的进展,部分助理人员可提前撤离现场。
6.确定重要性水平
某煤业集团200X年12月31日资产总额为160亿元,200X主营业务收入为100亿元,以千分之五为标准,计算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重要性水平,金额分别为8000万元、5000万元,以较低者5000万元为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子公司也按主营业务收入的千分之五计算重要性水平,并分配至会计报表各科目。
(三)项目培训及质量要求
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发行企业债券监管要求,制定统一的审计工作程序,明确规定各阶段的审计工作时间;制定统一的审计报告、会计报表、附注模版。明确关联交易的级次、统计口径和统计内容。
由现场项目负责人组织审计项目组成员进行业务培训,介绍被审计企业所属行业的特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体系,以及被重大会计问题和重点审计领域;讲解非经营性单位的资产、负债如何从原会计报表中予以剥离;下年财务决算调整期初决算数据的,如何还原到相应,如何按《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对200X年期初数进行追溯调整,如何按《企业会计制度》要求重新编制200X-200X+2会计报表,将审计计划和审计业务指引传达至项目组全体成员。明确项目实施的过程控制和各级人员的职责,把握整个项目时间进度,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四)项目成本的控制
按照有效工时制度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在审计过程中,我们明确:如果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计任务,在报项目外勤时,对超额工时将不予考虑;在项目考核时,将工作效率作为助理人员工作能力的重要方面予以考虑。由于项目工时控制方法得当具体,从而调动了项目组成员工作主动性、积极性,较好地控制了项目成本,提高了项目组整体工作效率。
(五)项目的沟通与协调
我们采起了多种方式(包括现代化的通信手段、互联网)建立联系机制,形成定期(一般为一周,遇到重大问题要随时)汇报制度。构筑项目组、项目负责人、集团公司多重沟通、协商、汇报体系。形成对重大的共性问题统一解决口径的信息互通机制。
(六)项目审计工作实施
根据本次审计工作的内容和特点,审计工作实施进度及各阶段工作内容如下:审计工作阶段
时间进度
主要工作内容
1.审前调研阶段
200X年1月23日至1月27日
了解某集团基本情况、审前沟通工作协调、内部控制环境及风险评价、制定详细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计划,统一审计标准、对参与审计的人员进行培训、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建立协调、汇报机制。
2.审计实施阶段
200X年2月5日至200X年2月25日
按审计方案要求对被审计单200X-200X+2经营成果的真实性、财务收支核算合规性、资产变动情况、有关经营活动和重大经营决策、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规章制度及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情况、企业经营绩效变动情况进行审计,就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与被审计单位及被审计人及时沟通,完成现场审计工作。
3.审计汇总和审计意见交换阶段
200X年2月26日至3月2日
二级单位汇总审计情况,与被审计单位及委托方沟通审计结果。
4.集团审计汇总及报告阶段
200X年3月3日至200X年3月10日
企业债券审计应关注的重点
一、企业债券的基本概念及现状
1、企业债券的基本概念
企业债券是中国存在的一种特殊法律规定的债券形式。按照中国国务院1993年8月颁布实施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规定,“企业债券是指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从企业债券定义本身而言,与公司债券定义相比,除发行人有企业与公司的区别之外,其他都基本相同。公司债券的发行主体是股份公司,但也可以是非股份公司的企业发行债券。所以,一般归类时,将公司债券和企业发行的债券合在一起,泛指企业发行的债券,但由于中国一部分发债企业不是股份公司,一般把这类债券叫企业债,如下文所述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发行的城投债、中小企业私募债等。
2、企业债券的发展现状
据相关统计,2013年第一季度,地方政府旗下的投资公司发售了2830亿元债券,同比增长一倍多,估计2014年城投公司的到期债券将会超过600亿元,2016年将达到1300亿元,而2017年和2018年均将有近1400亿元到期。目前,中国的债券占GDP比重大约为40%左右,在包括日本、美国、意大利、法国等九个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排名第八。从世界范围内的经验来看,债券所占GDP比重往往高于股票市场,但中国股票市场占GDP已达到60%左右,相对而言,中国未来的债券市场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企业债券的审计内容
企业债券代表着发债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持有人是企业的债权人,债券持有人有权按期收回本息。债券发行者的账务状况,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潜力等是发行债券审计的重点,具体而言,注册会计师因不同的发债品种而审计的内容会略有不同:
1、对于企业债券,注册会计师应审计发行人最近三个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附注,并提交审计报告。
2、对于中小企业私募债券,注册会计师应审计发行人最近二个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附注,并提交审计报告。
与IPO及相关上市公司审计不同的是,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企业债券审计报告一般仅需要以为单位出具,并不存在中期财务报表的审计,相关债券发行的主管部门对中期[键入文字]
财务数据仅需发行人提供相关报表即可。
三、企业债券审计应关注的重点
企业债券审计风险与发行人本身的经营状况直接相关。如果企业发行债券后,经营状况不好,连续出现亏损,可能无力支付投资者本息,投资者就面临着受损失的风险,这样,出具企业债券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就有可能受到牵连。所以,注册会计师在企业发行债券审计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一)风险评估阶段应关注的重点
1、发债企业所处地区经济总量及经济发展趋势
从目前我国现状来看,相对于诸多欧美国家而言,我国不一定有大量的经济和财务优质的民间企业,但有强有力的、经济和财务相对安全的政府,这是中国现实经济基本格局的一个重要特征。注册会计师在评估现实的债务审计风险,不能不考虑这一重要因素。所以,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所处地区经济总量及总体发展趋势必需有所了解,应对发债企业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融资平台公司直接收入、滚动发债等所带来的现金流等地方债务偿还的现金流来源进行调查。一般来说,在经济发达、快速增长和发展的地区政府偿债能力较强,发生债务违约的风险较小。在经济相对落后、地方政府财务收入较低、融资平台公司现金流较差地区发债企业的偿债能力较差。
2、发债企业所处的行业状况、法律环境及监管环境
由于企业债券发行的政策性较强,相关监管部门在处理推进改革、提高效率和防范风险的同时,会根据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对发债申请企业的所处的行业状况有重点的进行分类管理,比如:
(1)上海证券交易所制定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业务试点办法》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发行人限于符合《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规定、且未在本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小微型企业,暂不包括房地产企业和金融企业。
(2)根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改进企业债券发行审核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3]957号),将企业发债申请分为“加快和简化审核类”、“从严审核类”、“适当控制规模和节奏类”三种情况进行分关管理,做到有保有控、[键入文字]
支持重点、防范风险。
注册会计师在承接企业债券业务时,应对发行人所处的行业状况、法律环境及监管环境进行了解,如不符合监管部门要求的债券发行则不宜进行业务承接。
(二)实质性测试阶段应关注的重点
根据《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证券法》的相关规定,发债企业在财务上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公司最近一期末经审计的净资产额应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
2、最近三个会计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不少于公司债券一年的利息;
3、本次发行后累计公司债券余额不超过最近一期末净资产额的百分之四十;金融类公司的累计公司债券余额按金融企业的有关规定计算。中小企业私募债对财务指标没有做硬性规定,但在实务操作中基本也是按上述财务指标进行计算发债规模。
注册会计师在实质性测试中除了对上述财务指标进行关注外,还应重点关注以下事项:
1、关于发债企业的资产注入
(1)地方政府设立的融资平台公司,应关注是否足额注入资本金,学校、医院、公园等公益性资产不得作为资本注入融资平台公司。已将公益性资产注入融资平台公司的,在计算发债规模时,必须从净资产规模中予以扣除。(公益性资产是指学校、医院、公园、广场、党政机关及经费补助事业单位办公楼等,以及市政道路、水利设施、非收费管网设施等不能带来经营性收入的基础设施等)。
(2)注入资产是否经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评估,并由有关主管部门办理相关权属转移登记及变更工商登记。同时,作为企业注册资本注入的土地资产除经评估外,还应检查是否取得土地使用权证,属于划拨、变更土地使用权人的,还应证明原土地使用证已经注销。
(3)关注是否执行《土地管理法》等有关规定,地方政府将土地注入融资平台公司是否经过法定的出让或划拨程序。以出让方式注入土地的,融资平台公司应及时足额缴纳土地出让收入并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以划拨方式注入土地的,应经过有关部门依法批准并严格用于指定用途。融资平台公司经依法批准利用原有划拨土地进行经营性开发建设或转让原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应当按照规定补缴土地价款。地方各级政府不得将储备土地作为资产注入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承诺将储备土地预期出让收入作为融资平台公司偿债资金来源。[键入文字]
2、关于发债企业的利润构成
(1)对承担有稳定经营性收入的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并主要依靠自身收益偿还债务的融资平台公司,以及承担非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的融资平台公司,关注其偿债资金70%以上(含70%)是否来源于公司自身收益。这里的自身收益除项目本身经营性收益外,还包括已注入融资平台公司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和车辆通行费等其他经营性收入。“公益性项目”是指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且不能或不宜通过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政府投资项目,如市政道路、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公共卫生、基础科研、义务教育、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基本建设项目。
(2)关注补贴收入的真实性及税收减免的合理性
地方政府设立的融资平台公司的补贴收入较多,注册会计师应关注发债企业取得补贴收入的文件是否齐全,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地方政府往往对设立的融资平台公司有大额的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注册会计师应重点关注相关税收减免是否有相关的政府批文,是否违反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3、关于发债企业的担保
根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强化企业债券风险防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2]3451号),注册会计师还应关注以下担保行为:
(1)对发债企业为其他企业发债提供担保的,在计算资产负债率指标时是否按担保额一半计入本企业负债额。
(2)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为其他企业发行债券提供担保的,是否已按担保额的三分之一计入该平台公司已发债余额。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将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债券的核算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 企业初始确认金融负债时, 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相关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其他类别的金融负债, 相关交易费用应当计入初始确认金额, 构成实际利息组成部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且不扣除将来结清金融负债时可能发生的交易费用, 其发生的公允价值变动形成利得和损失, 除与套期保值有关外, 应计入当期损益。
例1:某公司经批准于20×8年1月1日, 发行1亿元人民币企业债券, 期限为2年, 票面年利率为6%, 每张面值为1000元,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发行企业债券发生交易费用10000元, 所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公司购进商品。公司将该企业债券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20×8年6月30日, 该企业债券市场价格每张1020元 (不含利息) ;20×8年12月31日, 该企业债券市场价格每张990元 (不含利息) ;20×9年6月30日, 该企业债券市场价格每张1010元 (不含利息) ;20×9年12月31日, 该企业债券到期已兑付本金和利息。要求, 根据有关资料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支付交易费用时:
借:投资收益1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
20×8年1月1日发行企业债券时:
借:银行存款100000000
贷:交易性金融负债——成本100000000
20×8年6月30日确认公允价值变动和利息费用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00000
贷:交易性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2000000
借:投资收益3000000
贷:应付利息3000000
20×8年12月31日确认公允价值变动和利息费用时:
借:交易性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300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000000
借:投资收益3000000
贷:应付利息3000000
20×9年6月30日确认公允价值变动和利息费用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00000
贷:交易性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2000000
借:投资收益3000000
贷:应付利息3000000
20×9年12月31日企业债券到期兑付时:
借:投资收益3000000
贷:应付利息3000000
借:交易性金融负债——成本100000000——公允价值变动1000000
应付利息12000000
贷:银行存款112000000
投资收益1000000
二、以成本或成本计量企业债券的核算
企业债券的发行方式有三种, 即面值发行、溢价发行和折价发行。按债券票面金额发行为面值发行, 按超过债券票面金额发行为溢价发行, 按低于债券票面金额发行为折价发行。采用何种方式发行, 则依据债券票面利率等于、高于或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而确定。
(一) 企业债券面值发行的核算
在债券票面利率基本等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情况下, 采用面值发行方式。发行企业债券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应当计入初始确认金额, 构成实际利息组成部分。
例2:某建筑公司于20×7年1月1日, 为建筑黄河大桥经批准专门发行2亿元人民币企业债券, 采用面值发行, 期限为3年, 票面年利率为5%, 每张面值为1000元, 每年年末支付利息, 到期还付本金。发行企业债券发生交易费用20000元, 交易费用在债券发行期间采用直线法摊销。工程采用发包方式, 发行债券款项于20×7年1月1日一次投入工程, 20×9年12月31日债券到期已兑付。该黄河大桥于20×7年1月1日开始建筑, 20×8年12月31日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要求, 根据有关资料计算交易费用摊销表, 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1、计算 (见表1)
借款费用准则规定, 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借入专门借款的, 应当以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 减去将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 确定专门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 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建筑该大桥符合资本化条件, 在建筑期间其借款费用应予以资本化。
2、会计分录
(1) 20×7年1月1日发行企业债券及支付交易费用时:
借:银行存款199980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20000
贷:应付债券——面值200000000
(2) 20×7年12月31日确认企业债券利息时:
借:在建工程10006700
贷:应付利息10000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6700
(单位:万元)
借:应付利息1000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000
20×8年12月31日确认企业债券利息时:
借:在建工程10006700
贷:应付利息10000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6700
借:应付利息1000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000
20×9年12月31日确认企业债券利息时:
借:财务费用10006700
贷:应付利息10000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6700
20×9年12月31日债券到期兑付时:
借:应付债券——面值200000000
应付利息10000000
贷:银行存款210000000
(二) 企业债券溢价发行的核算
在债券票面利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情况下, 采用溢价发行方式发行企业债券。发行债券发生的溢价、交易费用应在债券发行期限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
例3:沿用例2资料, 如果某建筑公司采用溢价发行方式发行企业债券, 发行价格为2.1亿元, 发行债券发生的溢价、交易费用在债券发行期限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要求, 根据有关资料计算实际利率和溢价、交易费用摊销表, 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1、计算
按照插值法计算实际利率
T=1000× (P/A, 3, r) +20000× (P/F, 3, r) +2=21000 (万元)
当r=4%时, T=20537.1 (万元)
当r=3%时, T=21130.6 (万元)
r=4%— (4%-3%) × (20537.1-20000) × (20537.1-) =3.22%
见表2。
尾数调整:339.85=998―323.86―334.29
2、会计分录
(1) 20×7年1月1日发行企业债券及支付交易费用时:
借:银行存款209980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20000
贷:应付债券——面值200000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10000000
(2) 20×7年12月31日确认企业债券利息时:
借:在建工程67614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3328600
贷:应付利息10000000
借:应付利息1000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000
20×8年12月31日确认企业债券利息时:
借:在建工程66571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3342900
贷:应付利息10000000
借:应付利息1000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000
20×9年12月31日确认企业债券利息时:
借:财务费用6601500
应付债券——利息调3398500
贷:应付利息1000000020×9年12月31日债券到期兑付时:
(单位:万元)
(单位:万元)
借:应付债券——面值200000000
应付利息10000000
贷:银行存款210000000
(三) 企业债券折价发行的核算
在债券票面利率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情况下, 采用折价发行方式发行企业债券。发行债券发生的折价、交易费用应在债券发行期限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
例4:沿用例2资料, 如果某建筑公司采用折价发行债券, 发行价格为1.9亿元, 发行债券发生的折价、交易费用在债券发行期限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 实际利率为7.25%。要求, 根据有关资料计折价、交易费用摊销表, 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1、计算 (见表3)
尾数调整:219.93=1002―377.36―404.71
2、会计分录
(1) 20×7年1月1日发行企业债券及支付交易费用时:
借:银行存款189980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10020000
贷:应付债券——面值200000000
(2) 20×7年12月31日确认企业债券利息时:
借:在建工程13773600
贷:应付利息10000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3773600
借:应付利息1000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000
20×8年12月31日确认企业债券利息时:
借:在建工程14047100
贷:应付利息10000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4047100
借:应付利息1000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000
20×9年12月31日确认企业债券利息时:
借:财务费用12199300
贷:应付利息10000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219930020×9年12月31日债券到期兑付时:借:应付债券——面值200000000
应付利息10000000
中国经济增速正在放缓,企业利润下滑,股市也在走低,但中国企业债券市场却恰恰相反,正在蓬勃发展。
企业债券发行逆势上涨
据英国《金融时报》近日报道,今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同比增长约60%。相比之下,几乎所有其他形式的融资都显得增长乏力。股票发行下滑,新增银行贷款几乎未见增长,表外贷款出现萎缩。
企业债券逆势而行是一个重要且积极的进展。这表明,中国正逐渐向直接融资模式转型,降低对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政府官员和分析师现在将对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视为对中国经济的主要威胁之一。
长期以来,银行—直是中国的主要融资来源。根据瑞士信贷的数据,2011年底,未偿还银行贷款总额为国内生产总值的123%,而企业债券仅为11%。“整个金融体系一直向银行高度倾斜。中国政府自己已意识到,很多风险集中在银行体系内部,他们希望分散这些风险。”瑞士信贷分析师吴黛西说,“他们发现,无论从发行者还是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债券都是可以大力发展的。潜在的供应和需求规模都很巨大。”
中国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从石油巨头中石化到中国核工业集团,一直利用投资者对债券的胃口,发行票面利率低于银行贷款利率的债券。通常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私营企业,如金风科技和长安汽车,也面临着债券市场的强劲需求。
万得资讯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非金融企业的债券发行总额为8,530亿元人民币,为有记录以来最高,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5,300亿元人民币。另外,企业今年通过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约为从银行获得贷款总额的三分之一,而去年同期为四分之一。这表明,尽管银行融资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它对中国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控制正在减弱。
监管改革扫除发展障碍
企业债券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监管改革,清除了一些阻碍债券市场发展的障碍。
《金融时报》的文章称,长期以来,中国企业债券市场一直被划分为三个独立的领地。中央规划机构国家发改委控制着由国有企业发行的企业债。中国证监会管理着上市公司发行且在公开交易所交易的公司债。最后,央行监管着仅在银行间市场交易的商业票据和中期票据。每套监管机制有着不同的审批要求,其中一些确实苛刻。
但2008年,这种形势开始改善,当时央行通过推动中期票据的发展,向中国僵化的债券市场注入了活力。它极大地简化了发行程序,采用注册制,而非核准制,此举迫使投资者(而非监管者)对信用风险进行评估。发行的相对容易产生了巨大影响,过去两年中,中期票据发行量是在交易所上市债券的近两倍。
央行的成功进而促使另两家监管机构仿效这一做法。证监会今年的进展尤其大,它已开始加速发行审批,将等候时间减少到一个月多一点。今年6月,证监会推出了一个新的高收益“垃圾”债券市场,采用注册制,而非核准制,和央行一样。
这些举措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根据汤森路透的数据,经过努力,交易所上市债券今年的发行量已与中期票据持平。二级市场交易也大幅增长,这对于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同样至关重要。很多债券过去由银行持有至到期,这让它们几乎与贷款无异。但随着交易所交易债券的增加,更多机构和散户投资者纷纷在自己的投资组合中加入固定收益证券。
中小企业私募债开闸破冰
在过去,虽然不少企业已经迈进债券市场,但企业债多半是中大型企业才能玩的“游戏”。即使在浙江等地有创新的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产品,其中的发行企业多半是地方上最优质的企业。
如今,在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的“郭氏新政”下,酝酿已久的中小企业私募债开闸破冰。2012年6月初,深交所和上交所分别首批通过了9家和10家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备案申请,目前6只中小企业私募债已经亮相。
据《商界》报道,6月8日,由东吴证券承销的2012年苏州华东镀膜玻璃有限公司中小企业私募债券5,000万元的额度,仅用半天时间就被一抢而空,固定利率为9.5%。而在深交所方面,由国信证券承销的深圳市嘉力达实业有限公司私募债,成为深交所首只完成发行的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利率为9.99%,当天亦被抢空。仅仅4天后,平安证券宣布,由其承销的无锡高新物流、江宁水务、钱江四桥、深圳拓奇四只中小企业私募债已经全部发行完毕。
尽管首批在沪深交易所备案的16家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名单中没有温州企业的身影,但作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尝试,众多温州的中小企业已经翘首企盼。
6月初,在温州举行的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研讨会上,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与天风证券签订了合作协议,决定共同在温州开展中小企业私募债券试点。“中小企业的热情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当天原本只邀请50家中小企业参与,结果闻讯而来的企业挤满了会场,估计入场的中小企业超过百家。
据了解,本次温州推出的中小企业私募债主要面向非上市中小微企业。发行条件中没有资产和盈利方面的要求,只要符合工业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划定标准”的非房地产和金融类企业均可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