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企业成本网络营销论文

2022-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使得企业及市场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有了新的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积极探索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新目标、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模式,以期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电商企业成本网络营销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电商企业成本网络营销论文 篇1: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探索

[摘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促进了跨境电商业的快速发展。跨境电商直播、海外仓管理、本土化运营等新型职业岗位对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及职业素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业必须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针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新挑战、新规格,探索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路径,即实施“岗课证赛创”综合育人,提升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内涵;融入产业新要素,构建校企耦合育人机制;强化项目实战,促进跨境电商人才就业创业。

[关键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跨境电商;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云芳(1983- ),女,江苏宿迁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经济师,在读博士。(广东 东莞 5238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广东省教育厅扩招专项“扩招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开放型、多维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项目编号:JGGZKZ2020002)、2020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成果培育项目“校企融合共生:分类精准培育商务英语人才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C21020201025)和2020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横向课题“跨境电商人力资源服务系统设计与开发”(项目编号:2020H186)的研究成果。

跨境电商作为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是我国外贸增长的新引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促进了跨境电商业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工具的创新应用颠覆了传统贸易流程和商业模式,跨境电商直播、数字化营销、海外仓管理、本土化运营等新型职业岗位群对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及职业素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具有为新兴产业增值赋能的使命与责任,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也必须置身于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汇聚产业、企业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升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内涵,积极缓解跨境电商人才需求侧与供给侧的矛盾。

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跨境电商业的影响

(一)促进国际贸易结构优化,激发内循环的发展潜能

跨境电商在过去的十年里发展迅猛,为全球许多国家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已成为支撑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能。得益于国内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政策支持,我国跨境电商交易额稳居全球第一。在新发展阶段,优化国际贸易结构对于巩固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的贸易地位、激发国内循环的发展潜能至关重要。然而,我国跨境电商与传统国际贸易一脉相承,跨境電商出口比重远高于进口,长期忽视国内消费市场。通过扩大跨境电商进口,满足国内多样化的跨境购物需求,促使消费观念和意识的转变,从而扩大消费需求,使国内市场焕发活力,继而进一步增加对国外中间品和消费品的需求,以促使国内制造业直面更加激烈的全球产业链竞争,推动国内供给质量与效率的整体提高,提升内循环的水平。同时,跨境电商进口比重的持续提高可进一步优化国际贸易结构、促进多边贸易繁荣、缓解贸易失衡、降低贸易摩擦风险,从而形成以内循环为主导,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格局。

(二)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参与外循环的能力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制造业向产业链终端、价值链高端转移发展。跨境电商有助于促使外贸生产商向外贸供应商转变,由价值实现向价值提升定位转变。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和技术赋能,促使产品、营销、渠道、物流等全要素、全过程转型升级,可提升国内制造业参与外循环的能力。一是生产制造理念升级,由大批量生产转为柔性化、小批量、定制化生产。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大定制化生产的研发力度,增加产品附加值,逐步迈向产业链中高端。二是营销方式由单一转向全网营销,利用移动社交媒体、云展会、视频营销、直播电商等新型模式渗透国内外市场,注重品牌建设与维护。三是销售渠道去中间商化,转为端到端的直营模式。应用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提高企业售前、售中及售后直接服务海外消费者的能力。尊重消费国风土人情及宗教信仰等文化差异,重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反馈,树立海外市场口碑。四是物流由境内发货转为海外仓发货,降低企业成本,加快物流时效,保障交货及时、安全。五是跨境电商的合规化发展,将推动国内跨境电商企业建设独立站、探索本土化运营等方式参与国际市场。

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新变化

(一)跨境电商对人才的新需求

传统外贸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催生了跨境电商业务类、平台运营类、供应链管理类等职业岗位群。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在跨境电商领域的深度应用,电商主播、数据挖掘与分析师、视觉营销专员等新岗位层出不穷。跨境电商产业年轻但发展迅猛,不仅人才数量紧缺,而且存在人才培养与岗位匹配失衡的结构性问题。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人才缺口超过600万,且以每年10%以上的增速扩大,其中复合型的销售与运营人才特别紧缺。2021年第一季度,跨境电商运营人才需求同比增长200%,其中广东省跨境电商运营招聘需求占全国的50%以上。跨境电商企业对人才的学历要求比较理性,其中高职学历岗位缺口占70%左右,企业更加看重跨境电商实操与综合能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跨境电商业数字化、智能化、本土化特征渐趋明显,跨境电商新旧岗位更替加快,单一的岗位能力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亟须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

(二)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面临的新挑战

跨境电商领域数智化升级给人才培养带来了巨大挑战,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主要面临“高、新、浅”三大难题。一是跨境电商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高,不仅要掌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物流等跨专业交叉知识,具备外语、平台运营、供应链管理、海外仓运营等复合应用能力,还要具有国际化视野、数据思维、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等综合素养。二是跨境电商专业新,缺少专业建设经验。高职跨境电商专业刚设立不足两年,人才培养定位尚不清晰、与区域产业契合度不高,各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大同小异,鲜见校本与区域人才培养特色。课程体系设置缺乏逻辑,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教学资源较为匮乏,教学保障无法到位,导致人才培养质量普遍不高,难以满足跨境电商业的用人需求。三是校企合作程度较浅,尚未形成稳定、深度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复合型跨境电商实战人才培养目标仅靠学校单一育人主体无法实现,必须通过引入电商平台与企业项目,创设真实的学徒环境,加强企业导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协同育人方式才能实现。但由于专业服务能力不足、共育的人才留存率不高,企业不敢冒险过多投入与学校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更不敢深度介入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三)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新规格

在新发展阶段,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目标应从单一操作型转为培养熟悉物流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工具,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高素质跨境电商技术技能劳动者。一是在素质维度,除了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素养外,还应具有更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更高的政治觉悟,维护中国制造品牌形象,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备数据搜索、挖掘、分析等信息化素养及维护客户、企业及国家信息安全的网络安全意识;具有技术学习、迁移以及创新应用的能力,以应对跨境电商业日新月异的变化。二是在知识维度,除了要求掌握外语、电商、物流等跨学科、多专业交叉“复合”知识外,还应熟悉跨境电商全网营销、海外仓电商、企业独立站运营等代表跨境电商发展方向领域的新知识。三是在技能维度,除了要求能够熟练运用外语技能从事跨境电商业务操作外,还应具备运营企业独立站、网络营销与推广等业务全流程操作和优化的能力;具备项目分析与管理、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跨境电商企业开拓新兴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具有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善用新工具挖掘、分析、处理数据。

三、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路径

(一)实施“岗课证赛创”综合育人,提升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内涵

形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能力提升为牵引,立足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思路,构建“岗课证赛创”综合育人模式(见下页图1)。从专业人才培养的设计层面来说,“课”代表课程体系,即学生在专业层面所需学习的全部知识;“岗”代表岗位群的要求和标准,是“课”设置的逻辑起点和依据,由“课”优化和引领;“证”代表职业考证,是对“课”的补充、强化和拓展,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赛”代表职业技能大赛,由高质量的“课”产出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对“课”的兴趣和认可;“创”代表“双创”教育,“课创”融合着眼于学生未来和终身发展。从微观的教学层面来讲,“课”是具体的专业课程,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岗”代表岗位任务和标准,是课程学习内容的标准;“证”是学习评价标准,代表各类具体的职业资格证书、鉴定证书或等级证书;“赛”是课程教学的展示,具体指各类比赛。“岗课证”融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赛课创”融合重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课”作为载体或媒介,推动“岗、证、赛、创”融于一体,形成科学、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高职院校推动“岗课证赛创”融通,探寻专业升级路径,提升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内涵。一是基于需求分析,确定“岗课”融合路径。通过问卷调查、企业访谈等方式进行行业人才需求调研,掌握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状况,对照国内标杆专业,明确专业定位与培养规格。同时,从跨境电商岗位的实践性出发,明晰跨境电商岗位群所要求的知识、技能与素养,构建跨专业交叉融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二是对接行业标准,加强课证融通。在课程中融入行业龙头企业与国内跨境电商标杆专业开发的1+X跨境电商B2B/B2C数据运营、跨境电商海外营销、跨境电子商务多平台运营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证标准,不断迭代教学内容。三是基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推动课赛融通。从专业层面做好课程与“互联网+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全国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高职英语口语大赛等比赛项目对接,将大赛考核内容融入课程内容,实施以赛代考、以赛免修评价方式。设置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选拔培养机制,兼顾普惠与效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水平。四是服务学生的未来发展,注重课创融合。把“双创”教育融入专业学习的全过程,系统设置创新思维通识教育、创业实务课程及企业跨境电商创业孵化项目实践。五是重视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培养德技双修的劳动者和社会主义接班人。六是伴随教育政策的调整、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新技术新工具的应用,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创新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改革教学评价,为学生提供多元成才路径。此外,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还需根据产业发展变化动态调整。

(二)融入产业新要素,构建校企耦合育人机制

学校围绕优势与专业在跨境电商产业链上的定位与分工,面向区域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特点,聚焦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遇到的发展瓶颈,与政府、行业协会、产业园区、企业等多元主体开展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学校在利用和整合资源过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找准各方主要利益诉求,形成校企协同育人的利益耦合机制(见下页图2),打造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共同体。第一,学校应主动作为,以自身的人力、智力等资源优势置换各方的专有资源,积极谋求多方合作。第二,地方政府出台产教融合相关激励政策,在资金及用地等方面给予校企合作企业切实的财政支持,推动跨境电商产业集聚,提高本地就业率水平。第三,跨境电商行业协会把跨境电商行业前沿知识与能力要求导入学校课程体系,升级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解决行业企业人才紧缺与质量问题。第四,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利用自身运营与管理经验,补给学校实践教学师资,提供生产性实践教学场所,储备跨境电商人才,把自身打造成为产教融合型企业。第五,制造企业把产品与项目带入学校,给学生提供多品類、多平台的项目运营实践条件,从而降低自身的人力资源与试错成本,储备高素质人才,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品牌出海。第六,跨境电商产业园区通过场地、资金及设备等要素投入,参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一方面服务园区内跨境电商企业人才需求,另一方面提升跨境电商主题园区的品牌效应,吸引更多优质跨境电商企业入驻园区,实现经济效益。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打造产教深度融合的共生载体,推动各方专有资源向通用共享资源转变,提升产业与教学资源的共享度,实现人力、资金、技术、场地、管理、数据等产业资源禀赋参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赋能传统外贸转型升级,促进跨境电商业高质量发展。例如,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跨境电商专业与行业领军企业阿里巴巴集团共建阿里巴巴数字贸易学院,共同开发了1+X跨境电商B2C数据运营职业技能证书考核标准,引领全国高职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利用东莞制造产业集群优势及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的便利政策,与企业开展“校+企+企”的合作模式,即学校与产教融合型跨境电商企业及生产型外贸企业协同育人。充分利用跨境电商企业的运营管理经验,引入生产型制造企业的跨境电商真实平台与项目,开展跨境电商订单式人才培养。由学校与跨境电商企业负责人才培养过程管理,把人才输送至生产型外贸企业。在“校+企+企”合作模式基础上,校企双方共同开发了面向学生、教师、社会人员及跨境电商企业,集实习、就业、创业与培训于一体的跨境电商云平台,打通了跨境电商人才需求与信息供给渠道,满足了本地跨境电商产业生态圈各主体的利益诉求。

(三)强化项目实战,促进跨境电商人才就业创业

依据行业人才认证标准,以跨境电商“X”证书为引领,将跨境电商新模式、新技术、新规范等行业前沿知识、技能和素养要求纳入实践教学标准与内容。按照“顶层设计、系统规划、突出特色、分类培养”的思路构建实战项目教学体系。“顶层设计”要求实战项目来源于区域支柱或特色产业,找准行业领军企业或产教融合型企业深度合作,保障实战项目的稳定性和代表性。“系统规划”要求实战项目教学安排要弄清楚何时开展项目、由谁开展项目、开展什么项目,保障实战项目开展的合理性和持续性。“突出特色”要求实战项目内容或形式能够代表区域跨境电商发展特色,与同类院校的跨境电商实战项目有一定的差异性。例如,“丝路电商”快速发展,对小语种和直播人才需求旺盛。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的西安、兰州等地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业可开展小语种直播项目实战,突出区域人才培养特色。“分类培养”主要针对学生的兴趣、能力与职业发展规划进行分方向、分层次的实战能力培养。校企双方通过共同开发跨境电商平台、共同建设校内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共同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与实践教学标准、共同开发新型立体化教学资源、共同实施实践课程教学、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等手段与措施,形成稳定持久的实践教学合作机制。

高职跨境电商专业要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学校发展定位,结合专业自身特点,构建具有特色的跨境电商实践教学实施路径,强化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核心素养。一是通过调研研判本地跨境电商业的发展趋势及用人需求,明确跨境电商实战人才培养目标。例如,广东省东莞市以生产型外贸企业及亚马逊跨境电商卖家居多,本地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业应设计复合型销售运营实战人才的培养目标。二是与跨境电商园区、产教融合型跨境电商企业或优质外贸企业共建校内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配备AR/VR直播设备,引入亚马逊、阿里巴巴国际站、企业独立站等多平台真实项目,创建电商企业文化,为学生构建真实的学徒环境。三是系统规划“专业认知—仿真实训—项目实战—顶岗实习”能力递进的实践教学环节,明确校企双方在各阶段的育人职责,发挥学校教师的理论教学优势与企业导师的实操指导优势。在第一、二学期,开展专业认知实践与外语技能综合实训;在第三学期,开展跨境电商创业沙盘及进出口业务流程演练;在第四学期,进入跨境电商实战阶段,企业导师指导学生使用阿里巴巴国际站、亚马逊真实平台账号,进行选品、营销推广、订单跟进等真实业务操作;在第五学期,以工作室的方式进行项目实践教学分流,学生自主选择参与跨境电商直播、短视频开发、新媒体营销、创业孵化等项目;在第六学期,学生到校企合作企业顶岗实习或参与创业项目,实踐跨境电商综合技能。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跨境电商业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思维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支撑。高职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应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顺应产业数智化发展趋势,利用新技术新工具升级专业内涵,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共同体,实施“岗课证赛创”综合育人,强化跨境电商项目实战,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增强学生的岗位胜任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传统外贸转型升级及“中国创造”品牌出海赋能。

[参考文献]

[1]李小丽.2021第一季度外贸人才供需形势研判[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21(7):34-36.

[2]罗俊.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9(24):107-111.

[3]曾天山.“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8):5-10.

[4]张大卫,徐平,喻新安,等.中国跨境电商发展报告(2021)——双循环格局下跨境电商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5]中国日报网.外贸人才缺口超600万——阿里国际站联合清华大学发布人才认证标[EB/OL].(2021-05-18)[2021-06-2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0095347543828722&wfr=spider&for=pc.

[6]邹华胜,金致远,徐云,等.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我国跨境电商国际化人才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15):27-30.

(栏目编辑:杨虹 袁慧)

作者:云芳

电商企业成本网络营销论文 篇2:

跨境电商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专业的转型

摘要: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使得企业及市场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有了新的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积极探索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新目标、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模式,以期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跨境电商;国际贸易;专业转型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呈现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的趋势,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3年到2017年,中国全社会电子商务交易额从8万亿元疯狂增长到29.16万亿元,其中2017年跨境电商交易额超过8.2万亿元,占全社会电子商务交易额28.1%,同比增长22.3%。跨境电商正以迅雷之势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及贸易方式,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的交易规模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例也从2010年的6%提高到2017年的22%。

跨境电商从出现之初一直在逆势快速增长,2012—2017年共增长超过300%,未来将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生命力。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经贸一体化的深度融合,跨境电商作为依附于互联网发展的国际贸易新形式,呈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跨境电商会以越来越快的发展速度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其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影响和冲击也会越来越大。

1跨境电商与传统国际贸易的区别

跨境电子商务是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跨境进出口贸易,即指借助专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完成货物的购买和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的方式完成货物的转移的一种国际贸易形式。这种新兴的贸易方式和传统的外贸在交易环节、磋商手段、营销推广、物流运输、海关监管、结算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可以看作是“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的综合体。

2为什么国际贸易专业需要转型

2.1跨境电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现状

2.1.1行业缺口大,跨境电商人才供给不足

目前就业市场的现实是每年国际贸易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数量不少,但是兼具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特征的复合型学科人才却很稀缺。阿里研究院也曾给出数据表明未来三年里,我国至少要培养出100万名合格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才能适应目前高速发展的跨境电商业务,以阿里巴巴、亚马逊为代表的跨境电商企业需要更多地既具备外贸基本知识与技能又懂跨境电商店铺运营的复合型人才。兼具跨境电商综合知识的国际贸易人才的缺失会成为未来制约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以及国际贸易转型的关键因素。

2.1.2跨境电商缺乏专业的人才培养

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依托于互联网、以在线交易为核心、以便捷物流配送为优势的新型国际商务方式,对国际商务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的是复合型商科人才,即不仅通晓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和知识,还要同时具备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技能。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还没有专门设置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只是有些试点学校在国际经济与贸易或是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基础上加开了跨境电商专业方向。

2.1.3社会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多元化渠道不健全

目前社会对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渠道比较单一,主要还是以高校的学校教育为主,企业培养为辅。由于跨境电商属于交叉性学科,而我国高校培养的多是具有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或是商务英语的单一性专业人才,再加上企业自行培养所需人才的成本较高,且人员稳定性不足,使得企业不愿意花大力气培养人才。这就造成了岗位所需技能和毕业生所掌握知识之间的匹配度不够高,从业人员适应岗位的时间拉长。

2.2现有国际贸易專业条件分析

2.2.1课程体系建设仍然面对的是传统外贸业务

目前,多数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还是面对的传统国际贸易实践进行授课的,主要涉及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报关报检实务、国际结算、外贸函电及外贸单证等课程,课程体系较为成熟,与外贸业务的相关岗位也比较贴合,但是多数院校针对跨境电商内容的课程开设的非常少,即使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开设的例如《电子商务》等先期课程,也只是针对国内电子商务平台、商品推广以及网络营销等知识的讲授,很少是专门针对跨境电子商务的。

2.2.2基于跨境电子商务的实习实训环境缺乏

跨境电商和传统国际贸易在实习实训的要求上有着较大的区别,尤其是在涉及商业机密、利润分配等问题的情况下使得跨境电商企业在教学全过程中的参与度远远不够。这些专业条件的缺失使得跨境电商这一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发展受到制约,但同时也给我们指明了跨境电商专业发展的方向。

2.2.3具备跨境电商业务背景的教师严重缺乏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从事跨境电商教学研究的教师多是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学术派以及从事过外贸业务的实战派构成,这些教师多年来的教学研究重点都是传统的外贸形式及内容,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模式,相关的专业理论发展迅猛,实践技术更是日新月异,原有从事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的教师缺乏跨境电商的实战经历,更多的是从理论的角度去理解跨境电商,使得这一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无法真正落地。这些实际的困难使得多数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在转型上停滞不前,无法顺应时代发展向社会输出合格需要的专业人才。

2.3跨境电商背景下对于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虽然跨境电子商务本质上还是属于国际商务的交易,需要相关从业人员掌握诸如交易前的准备、交易磋商、价格核算、国际运输、外语沟通、商务谈判等基本知识,但同时也在商品推广、互联网操作、网页设计、小语种以及供应链管理等能力上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跨境电商背景下,需要培养的学生既能够从事传统外贸业务,又可以运营跨境电商平台,还可以完成客户服务沟通以及跨境物流及结算等工作,同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整合资源的能力。

3跨境电商发展下国际贸易专业改革路径

3.1转变人才培养方向

跨境电子商务和传统的国际贸易在知识体系、实践环节、基本技能以及能力素质要求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跨境电商可以说是传统外贸+电子商务的混合体,因此,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可以将跨境电商作为一个专业发展方向,在面向传统国际贸易业务操作、跨境电商平台运营、跨境电商产品推广、跨境电商客户服务和管理四大岗位群的基础上,重新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订立相对独立的人才培养方案,将重点放在如何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缩短企业需求和人才培养之间的差距。

3.2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跨境电商背景下企业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需求发生了变化,对于国际贸易人才更加看重其实践性和创造性,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更为重视理论教育和实践操作的契合,还需要加大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跨学科技能的培养力度。

在前文对于跨境电商背景下的国际贸易的岗位及专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可知,高校在开展对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更为重视学生以下能力的培养:即进出口业务操作能力、跨境电商运营及推广能力、跨境电商物流能力、英语及小语种沟通能力等,也就是说跨境电商行业需要的是懂业务、会运营的复合型人才,因此现有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核心课程需要做出相应调整,以达到适应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贸易岗位能力需求的目的。具体核心课程转变见图1所示。

3.3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高校提供的毕业生能力不足,自行培养人才成本又比较高且人员稳定性不够是跨境电商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校企合作才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最好渠道。既提升高效的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素质,又贴合企业要求且降低企业成本。

跨境电商的人才培养需要的是实现“实践—就业”的无缝对接,让学生直接接触和上手操作真实的跨境电商平台。在“双创”背景下,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是大学和企业合作的最好方式。可以尝试将跨境电商课程和创新创业类课程融合,学校层面可以和企业合作尝试搭建创业淘宝街、跨境电商创业孵化园以及跨境电商创业工作室等,多渠道多手段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践热情,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做”的环境,使得学生能够有渠道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创新创业实践中,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的目的,切实推动人才培养質量的全面提高。

3.4打造专业的“双师型”、“双创型”教学队伍

国际贸易专业的转型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地都离不开优秀的教师队伍,跨境电商背景下对于原从事国际贸易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更迫切的需要具有行业企业背景的一线跨境人才能够直接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如何在“创新创业”的背景下,打造专业的“双师型”、“双创型”教学队伍,简单地说就是要“引进+培养”两手抓:一方面通过教育培训、顶岗锻炼等方式提升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在跨境电商领域的知识体系和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和跨境电商行业企业进行从专业论证到实践教学的全面深度的合作,建立具有跨境电子商务实践经验的“双创”型导师队伍,通过“创业大讲堂”、“企业家进校园”等形式,进一步提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度,从而缩短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和企业所需人才之间的差距,为国际贸易行业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外连等.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电子商务,2013,(9).

[2]谢海燕.“互联网+外贸”背景下本科国贸专业转型与教师素质提升研究[J].对外经贸,2017,(11).

[3]赵海菲.“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究[J].经济论坛.

[4]黄嘉.基于跨境电商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22).

作者:王梦楠

电商企业成本网络营销论文 篇3:

中小电商企业营销成本领先策略的路径分析

【摘 要】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人们购物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从事电子商务活动,成为电商企业。同时他们的产品推广、客户维护、网络广告与促销等费用迅速增长。文章详细分析了中小电商企业的营销成本包括的内容,对中小电商企业营销成本领先策略的路径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中小电商企业; 营销成本; 路径分析

一、中小电商企业营销成本的构成

电子商务主要成本包括商品成本、人力成本、平台固定成本、营销成本和运营成本五部分。其中,商品成本主要是指商品进价和商品流通费;人力成本是指电商经营活动中,因使用劳动者而支付的所有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的总和;平台固定成本是指电商运营过程中保证金、技术服务费等基本建设所需要的固定成本;运营成本是指属于电商运营的扩展建设成本,主要包括电商运营中所需投入的硬件和软件等硬成本,以及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等软运营成本;而营销成本是指与营销活动有关的各项费用支出,主要包括:

(一)产品推广成本

任何一个电商企业都要对企业和产品进行品牌推广活动,包括产品包装的设计与推广、产品图片的拍摄与设计、拍摄模特和场地的使用和选择等。

(二)客户维护与服务成本

每一个顾客在网上购物时都会在网上搜索产品,或者按照销售量或者按照品牌搜索,遇到问题时会通过阿里旺旺和企业的客服人员沟通,所以电商企业必须选择懂得市场知识、产品知识、消费心理学知识和财务知识的优秀人才作为客服人员,而且对客服人员的耐心和沟通能力要求较高,这是电商企业的重要成本。

(三)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是指产品的空间移动或时间占有中所耗费的各种费用。具体说来,物流成本是商品在包装、流通加工、储存、运输、搬运装卸等各流通过程中所支出的各种人力成本、物力成本的总和。

(四)促销成本

促销成本包括网络广告的设计与制作、公关形象的设计、网上的新闻发布会、促销产品的选择、促销政策与促销方案的制定,赠品的设计和发放等,这一系列的工作都需要进行费用方面的预算与设计。

二、中小电商企业的特点

(一)企业规模小、缺乏高级技术管理人才

中小电商企业一般规模比较小,同阿里巴巴、京东商城、亚马逊等电商巨头没有可比性。所经营的产品品种都比较有限,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

(二)中小电商企业产品结构雷同,缺乏品牌意识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时间尚短,然而发展速度迅猛,大多数中小电商企业选择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营产品,这类中小电商企业所体现的共同特征为产品结构不合理,由于中小电商受经营规模和资金的限制,往往更多选择粗加工、低附加值的一般产品,而少有选择深加工、高附加值的名优产品。除此之外,多数中小电商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品牌对消费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并且品牌代表着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商业信用,是企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更多的中小电商企业的负责人并未意识到品牌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更没有将创名牌与企业利益和长远发展联系起来。

(三)中小电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

由于中小电商企业资金有限,产品开发与市场推广能力弱,产品升级换代艰难,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相比,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投资少、产出周期较短、资金周转快、技术装备程度低等特点,所以劳动密集型产品是经营规模较小、资金有限的中小电商企业得以发展的一大优势,然而这种劳动密集型行业,生产效率低、产品同质性较强,如果中小电商仅驻足于短期收益,而忽略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和升级换代,必然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三、中小电商企业营销成本支出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电子商务的队伍中来,电商的竞争越发激烈,中小电商企业营销成本支出越来越大,营销成本支出的主要问题在于:

(一)中小电商企业物流成本偏高

中小电商企业受到规模和品牌影响力的影响,销售产品的数量和品种都比较少,很难集聚订单,买家在购买商品后又希望货品尽快到达消费者手中,所以经常出现订单不能累积,一单一发的现象[1]。物流集散中心布局不合理、信息化建设水平低、基础设备落后等问题,物流业以传统的物流业为主,招收大量物流从业人员,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推高了物流运送的总成本。

(二)目标市场选择不够准确,品牌推广费用大

中小电商企业由于规模与人才的限制,对市场的调研与预测不够准确,对目标市场细分不够,例如辽宁某公司以生产黑木耳、蘑菇、蜂蜜等土特产为主,该公司的目标顾客群应该是以中老年为主的家庭主妇、中低端餐饮企业的采购人员和企事业单位的食堂采购人员等等。采取网络销售的形式应该采取差异或集中的营销模式,而辽宁某公司对所有的顾客采取无差异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很难打开市场,品牌的推广费用高且难度大,控制营销成本难。

(三)促销形式和赠品的选择不当,提高了营销成本

中小电商企业网络营销最常见的促销手段无非是打折、赠品促销等。这些都是传统的促销形式,消费者对其已经非常熟悉。这些也是各大商场采用最普遍的促销形式,缺少创新,消费者已经习以为常。因为太普遍,所以传统促销方式所能起到的作用,给店家带来的利益到现在来看,都已经是有限的,而且商家在设计促销形式时也有费用产生。

中小电商企业经常采取赠品促销的形式吸引网络购买者,赠品的费用已支出,原本想得到购买者的认可增加二次购买的可能性,但很多商品附带的赠品,品质粗糙,存在各种各样的瑕疵和问题。有的赠品消费者甚至根本无法使用,买回去后,就是一个废弃物。这样的赠品不但不会促进商品的销售,反而会引发消费者的厌恶情绪,阻碍商品的销售[2]。有时,可能消费者对商品本身是感兴趣的,可由于粗糙的赠品,消费者却选择放弃购买了,但中小电商企业却为此付出了物流成本。

对于采取赠品促销方式,赠品无疑是重点,是促销方式中的关键,因为要依靠赠品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从而给消费者带来一种经济实惠的感觉。认为在买到商品的同时又得到了赠品这样的优惠,仿佛自己赚到一样。而有的消费者甚至会因为喜爱赠品而购买商品。但是,粗糙的赠品,会使消费者在反感商品本身的同时,连带着反感店家本身。消费者会认为,这是店家管理的失误,甚至是欺骗消费者的行为,从而影响了店家在消费者心目中原有的良好形象。因此,赠品的妥善管理,是电商企业管理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

(四)客服人员的选择不当,致使营销成本提高

客服人员是电商企业和买家沟通的桥梁,也是电商企业和客户沟通的窗口,一旦选择不当,会使企业声誉受损,提高客户维护的成本。然而目前我国中小电商的客服人员缺乏专业培训,整体业务素质不高,这必然会给整个电商企业带来负面的影响,提高了维护的成本。

四、中小电商企业成本领先策略的路径分析

(一)开辟微信营销渠道,尽可能降低营销成本

微信是现代人们一种新的沟通模式,微信营销是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的一种营销模式,是伴随着微信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网络营销方式。微信平台借助于互联网,不受距离的限制,只要用户在移动设备上下载微信客户端,并注册微信账号后,就可以通过微信与其他同样注册的用户形成联系网络,微信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客户端订阅自己所需的信息,而对于电商企业来说,则可以将微信作为一种信息提供的渠道,通过微信推广自己的产品,进而实现电商企业与客户的“点对点”营销。

微信营销主要体现在以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中的移动客户端进行的区域定位营销,商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已经形成了一种主流的线上线下微信互动营销方式。这种营销模式的最大特点在于传播面广、通过微信好友形成微信群,可信度高,节省成本费用。辽宁某海产品生产厂家作为一个小型的电商企业,采取网上销售的同时,公司一千多名员工每个人都把自己厂家的产品放在自己朋友圈里进行推广,利用口碑效应不断地扩大产品的销售面,采取网络销售和微信营销相结合的方式大大地降低了营销成本。

(二)加强客户服务管理,争取好评率

客服人员是电商企业与客户进行沟通的桥梁,是企业展现形象的窗口。优秀的客服人员不仅是销售单一的产品,还有公司产品的附加值和公司文化以及销售者的个人魅力。赢得客户和行业的口碑,买家就会在他同行的朋友中推荐该公司的产品,那么该公司的销售额就会迅速扩张起来。

因此,加强客服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加强客户关系管理,除了在销售时应协调与顾客的关系,在与客户合作后,也应及时进行跟踪服务,在产品交给客户后,更要跟踪顾客对产品的评价,及时解决问题或者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技术服务,等等[3]。把与客户简单的合作关系更多地转变成朋友关系后,一是顾客就会积极地购买你所销售的产品;二是可以提高客户的好评率,进而其他客户购买的概率就会加大,也就降低了公司的营销成本。

(三)降低物流成本的路径

1.通过效率化的配送来降低物流成本。电子商务采取配送方式将所销售的商品运送到客户手中,因此配送效率的高低将影响到物流成本的高低。中小电商企业应尽快实现效率化的配送,减少运输次数,提高装载率及合理安排配车计划,选择最佳的运送手段,从而降低配送成本。

2.利用物流外包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物流外包是指企业将其物流业务委托给专业的物流公司运作。通过物流外包,一是可以为企业降低管理费用,集中资源进行其他业务的开发,进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中小电商企业把物流外包给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缩短商品在途时间,减少商品周转过程的费用和损失[4]。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采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直供上线,实现零库存,降低成本。

3.对商品流通实行全供应链管理。全供应链管理是指突破传统的仅限于商品流通环节的供应链管理,而对商品流通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整合生产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销售企业、消费者所组成的供应链,实现其物流的一体化,进而促进整个供应链利益最大化,降低本企业的物流成本。

(四)加强赠品品质监管,提高信誉度

中小电商企业在对本店商品进行管理时,也不能忽视对赠品的品质监管。细节决定成败。只要从本店出售的,就是本店的产品,赠品也不例外。如果因为赠品而影响店家的形象和信誉度,那是得不偿失的。

对于赠品,店家的管理应该和所有商品一样。每天都应该对所有的商品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平时的销售中,如果发现商品有问题,就应马上替换,以免让消费者买到有瑕疵的商品。虽然有的消费者可能不会追究,但是在心里对店家的形象已经大打折扣。店家是依靠消费者的信赖才能长久经营的,只有诚信,才会提高信誉度,才会迎来越来越多的买家光顾。

【参考文献】

[1] 吴■婷,王钟庄.电子商务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研究[J].价格月刊,2015(2):88-90.

[2] 刘柱建.电子商务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的途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17):285.

[3] 崔萌,胡泓,陈继祥.转换成本新视角下电商平台用户忠诚度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4(1):30-32.

[4] 资道根.海外仓储模式下跨境电商物流成本控制[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5(8):175-177.

作者:郭英红

上一篇:公安局户政科工作总结下一篇:个人工作总结宣传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