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教育大学生德育论文

2022-04-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内容摘要:精神文化生活贫乏是如今高职大学生面临的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并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探讨国学经典教育对高职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性,试图找出在国学经典教育重构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对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国学经典教育大学生德育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学经典教育大学生德育论文 篇1:

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助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经典阅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素质

摘要:开展经典阅读是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重点,文章以黑龙江东方学院图书馆为例,从道德育人、文化育人、心理育人等角度分别阐释了经典阅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与借鉴,并结合实际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如何通过开展经典阅读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从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经典于人不仅具有一种狭义的学术意义,同时在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都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作用[1]。无论是人文社科类经典还是自然科学类经典,都体现了人们对生活方式的深刻反思,凝结着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和探寻。经典对于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育有着积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如何在经典传承过程中充分展现经典的价值和魅力,使经典阅读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让大学生通过经典阅读开启心智、修身养德,是高校图书馆人亟须思考的时代课题。

1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经典阅读对于大学生的影响重在以深邃的精神内涵与大学生的心灵世界建立连接,使他们在与经典的碰撞中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思想观念。笔者试图从道德育人、文化育人、心理育人等三个方面阐述经典阅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和作用。

1.1道德育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德育资源

德为育人之本,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指出了德育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经典著作中深厚的道德育人内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德育资源,如:《论语》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著作,认为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修身立命的根本,指出道德教育是以培养理想人格为目标,以完善个人道德体系为己任,把仁者爱人、义以为上、礼之指引、智者无惑等内容作为齐家治国的出发点,从而亲身实践达到教育的目的[2]。《诗经》的德观念既包含内在心性道德,也包含外在行为举止,是内在性与外在性的统一[3]。经典中的道德育人思想主张将德育贯穿在知行过程中,这与高校教育中的道德认知要与道德行为相结合的观点一致,强调实践性的德育观不仅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育有着启迪和示范作用,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宝贵的德育资源。

1.2文化育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涵养精神自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价值引领功能,强调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华民族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4],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扎根于中华文化这一沃土,才不离其本源,大学生也只有在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中才能坚定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凝结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智慧,通过浸润、熏陶等方式潜移默化、循序渐进、润物无声地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等产生影响[5],这正是经典阅读文化育人的特有内涵。高校图书馆开展经典阅读的意义在于通过深度阅读让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中生根、萌芽、开花、结果,产生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使他们既能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自己,又能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要求自己。大学生通过经典阅读感受“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理念,从而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促进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6]。经典阅读以其特有的文化育人内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不竭的动力支持,涵养了大学生的精神自信。

1.3心理育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心理学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7]高校要把心理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心理教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他们自由全面发展。经典著作中大量的心理育人思想能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心理学基础,如:西汉刘向所著的《说苑》中有“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的论述;《中庸》的“中和”思想要求人做事要不偏不倚,力求做到和谐,这种观点实际上是主张为人处事要有适度原则;《论语》中的“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则指出了信心与恒心对战胜困难的重要作用,强调的是坚韧不拔的意志。由此可见,经典著作中蕴含的心理育人思想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学基础,高校图书馆应充分挖掘经典著作中的心理育人思想,借助经典阅读锤炼大学生的道德品格,加强他们的道德修养,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育人的目标。

2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助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是帮助大学生构建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体系,即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思想文化阵地,应充分发挥主流文化的引领作用,通过开展切实有效的经典阅读活动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以此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1将道德育人内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升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指大学生的理想信仰、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等方面的品质。高校图书馆应抓住经典阅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共性,将经典著作中的道德育人思想融入阅读推广活动,让大学生在感悟经典的过程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以黑龙江东方学院图书馆为例,该馆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开展合作,配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举办相关图书展作为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书展书目既有《论语》《孟子》《道德经》等中华国学经典,也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理想国》等世界经典名著。展出的图书均由专业教师推荐,紧密联系学科建设,有效提升了图书的利用率。高校图书馆通过开展经典阅读活动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将图书所荷载的社会主体意识、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厚植于大学生心中,使其变成一种精神力量和约束机制,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思想观念,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正确判断是非善恶[8]。

2.2将文化育人内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政治素质提升

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关系到其是否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信念,关系到“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以文化育人的爱国主义内涵实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坚定。例如,黑龙江东方学院图书馆为拓宽工作思路,与学校人文学院联合举办了“古韵今声 传习雅言”传承国学教学展演活动,师生同台诵读诗文,通过诵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师生体会到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情怀,通过诵读文天祥的《正气歌》让师生充分感受到作者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人文学院联合举办“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纪念毛泽东诞辰126周年诗词朗诵会,馆员、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声情并茂的朗诵使同学们在“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诗句中感受激昂澎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诗句中体会革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通过这些经典阅读推广活动,使大学生深切感受到经典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基因,从而唤起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精神认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其政治素质在经典阅读过程中得到涵育和提升。

2.3将心理育人内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

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能够帮助大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因此,高校图书馆有责任关注大学生心理素质培育,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基础,通过经典阅读中的心理育人内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助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经典阅读对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育重在以活动的多样性、形式的丰富性以及作品的感染性触动大学生的内心,如:黑龙江东方学院图书馆举办了以歌咏经典诗词为主题的“经典咏流传”歌唱比赛,通过音乐、舞蹈抒发对经典诗词的热爱,多角度、立体化地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观者在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下内心受到震撼,更易被作品的精神内涵所感染。利用丰富鲜明的音乐语言营造诗词的情感意境,拉近古诗词、传统音乐与观众的距离[9],使表演者和观众在立体化的经典阅读中自然而然地释放自己的情感,提升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从而达到恢复内心和谐的效果,这种经典阅读推广方式越来越受到学界重视。

3结语

综上所述,以高校图书馆为阵地开展经典阅读推广是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切实可行的途径。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一个持续渐进的长期性工作,高校图书馆不能急功近利,应遵循教育规律,以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高度责任感,扎扎实实通过开展经典阅读活动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大学生通过经典阅读提升自我,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余光.让经典阅读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J].图书馆杂志,2016(3):12.

[2]李爽.《论语》中道德教育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52-53.

[3]朱云会,王金安.《诗经》“德”教与孔子论“仁”之译解[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21-26.

[4]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2021-02-27].ht

tp://www.gov.cn/xinwen/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

[5]秦明,胡晓红.以文化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探赜[J].教育探索,2019(5):69-73.

[6]王家莲.面向文化自信的大学生经典阅读推广研究:以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为视角[J].图书馆界,2018(6):46-50.

[7]习近平:把思想政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2021-02-27].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8]樊健.论大学图书馆的育人功能[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5):32-35.

[9]何洋,王政.打造图书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新模式:以古诗词吟唱公开课为例[J].图书馆建设,2018(7):80-84.

(编校:徐黎娟)

作者簡介:颜伟光(1975—),黑龙江东方学院图书馆馆员。

本文系2019年度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第六届科研项目“文化自信视域下民办高校图书馆国学经典阅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9-044-B;也系2020年度黑龙江东方学院校级项目“全民阅读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立体阅读实践与探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HDFKY200222。

作者:颜伟光

国学经典教育大学生德育论文 篇2:

国学经典教育在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中的价值与应用

内容摘要:精神文化生活贫乏是如今高职大学生面临的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并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探讨国学经典教育对高职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性,试图找出在国学经典教育重构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对策。

关键词:精神文化生活 国学经典教育 价值与应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该要求旨在引领大学生提高人文素养,提升精神境界,满足精神文化的需求。所以关注并研究大学生特别是“重技能轻人文”的高职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使命,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有重要意义。而国学经典教育作为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对提升学生素质,培养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鉴于此,本文浅谈如何通过国学经典教育提升高职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高职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但是“以服务经济建设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理念,造成了高职院校技能教育和人文教育失衡的局面,致使高职大学生个性发展不充分,素质培养不全面。纵观高职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在价值观方面主要表现为理想信念缺失,精神生活空虚。在多元的文化冲击下,对主流文化缺乏了解和认同,从而导致重功利轻理想,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在人际交往方面,以网络为依托的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普遍表现出集体主义观念淡漠,道德情感冷漠。为人处事缺乏自信,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生活方式方面,呈现出娱乐化、功利化的倾向。加之现代大学生普遍从电脑、手机获取信息,盲目求新求快,对知识的了解呈现出碎片化、浅显化的倾向,缺乏自主和深层次的思考。

二.国学经典教育在高职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中的价值

何谓“国学经典”?所谓“国学”,一般来说是指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沉淀,内聚了中华民族精神密码和文化基因,是民族精神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所谓“经典”,《现代汉语》解释为“权威的著作”,著名学者钱理群认为“经典是时代、民族文化的结晶”[1]。“人类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2]。并提出“作为民族精神源泉的经典”这一概念,“当这个民族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常常可以到这样的经典那里吸取精神的养料,然后面对自己所要面对的问题”[3]。概而言之,国学经典就是本民族经过历史的沉淀留下来的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蕴含常理常道,有历久弥新的价值。

国学经典教育有助于丰富大学生精神世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理想信念。胡锦涛同志在美国耶鲁大学演讲时曾说道:“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大学生通过国学经典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知爱国情怀。“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追问与诠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深沉广博的仁爱。无疑都将给大学生以人文精神的熏陶,从而内化为大学生内在品质。

国学经典教育有助于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促使情感智慧的提升。对于国家应“人皆为尧舜”、“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无论身居何位身处何地,以国家社会为己任;对待他人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与人交往要“言必信,行必果”,从而形成和谐的班级、宿舍关系;对自己要“慎独”,“吾日三省吾身”,不沉迷于网络、恋爱,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审视自己的行为。坚守“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生活观念,摒弃追求物质享受,盲目攀比的不正之风。在遇到困难挫折时要“不怨天,不尤人”,要有“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主义精神。应充分运用先哲们的智慧,造就大学生健康人格。

国学经典教育有助于扭转高职专业人才的“单一性”,纠正“职业至上”的功利性成才观,改变学习中重技能轻人文的倾向。高职学生不能只靠技能独步天下,还要学会与人交往的智慧,驾驭风险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才智。这一切只有通过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从国学经典教育中汲取人生智慧,才能成为有技能,有思想,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

三.国学经典教育在提升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中的应用

首先,加强渲染具有国学经典文化的校园氛围。主要包括:一是通过学生活动,培养大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学生会开设各类读书竞赛、交流学习讨论会,共同分享好的作品。成立与国学、读书有关的社团,如国学社、汉服社等。利用音乐剧、娱乐晚会等形式将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表演中。二是将公共文化课作为国学经典教育的主要阵地,并辅以高水平国学类讲座。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述传统文化中的道理,激发大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情。三是营造国学经典的在校园环境中育人氛围。如通过立雕塑、挂经典名句的方式,利用校园环境的隐形教育功能,增强校园物化景观的育人作用。四是图书馆应保证同学对国学经典类图书的用书需求。通过氛围营造,让大学生切实感受到国学经典的魅力,而不只是热衷于英语四六考试,忽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只知韩国明星,对古代圣贤一无所知。盲目推崇情人节、圣诞节,对中秋节、端午节不以为然的尴尬局面。

其次,提升国学经典教育的有效性。在积极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同时,极易犯教育活动和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脱节的错误。尽管校园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学生的参与度、认可度并不高。所以,应积极探索新形式,注重国学经典资源的选择和设计,调动大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可以有以下几个做法:一是将国学经典与新媒体结合,利用新媒体的变化性给予国学经典教育更多的可能。二是将国学经典与“时尚潮流”结合。以流行歌曲唱国学,用动漫演绎国学的方式开展国学经典教育。三是将国学经典与现代意识结合。在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本时,不简单的照搬经典,要努力寻找与大众文化的联接点,既要有对经典文本的通俗化解读,又要寻找经典文本的现实意义。让学生结合自身经验、兴趣爱好对文本进行再创作。

最后,教师要提高国学经典教育意识,提升人文素养。部分高职教师认为大学生应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或者把人文教育等同于简单的德育教育,以德育来替代人文教育。这种重技能轻人文,重短期各种知识技能的培训,轻长期个人修养提高的行为,虽然在短期内可以保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但给人的身心全面和长效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隐患。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不说与国学经典教育缺失有关。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应重视国学经典教育的学习,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同时教师应积极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国学素养,丰富精神世界,设计好教学方案,将国学经典教育融入到教学中,使得国学经典教育得以真正落实。

参考文献

[1][2][3]钱理群.《如何对待从孔子到鲁迅的传统》[J].《鲁迅研究月刊》,2007 年第9期

(作者单位: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作者:苟雪柳

国学经典教育大学生德育论文 篇3:

国学经典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综述

摘要:国学是中国学术的简称;是指我们中国人原创的学问,具有浩瀚文献以及其他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载体的思想、学术体系。随着“国学热”现象的出现,国学经典的价值探究理论界多以教育者身份从文学、文化学、角度审视其价值意义。国学经典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述综是:第一述综国学经典的价值研究;第二国学经典的教育价值研究综述;第三国学经典与高校教育关系研究综述;沿着上述三个层次的理数进行梳理和概述的。

关键词:国学经典;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述综

随着近些年国内流行的国学热,理论界有为数不少的专家学者持怀疑和批评的态度,他们认为时下我们没必要过于厚古薄今,过于夸大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因此,研究国学经典的教育价值再一次成为热点问题。我们认为,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有必要也有义务传承并发扬光大的。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不得不重新审视我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就不得不研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国学经典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应根植于中华民族的土壤,充分汲取传统的养分。在现实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研究、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国学经典,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涵,切实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经过人工检索,目前尚未发现关于国学经典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的学术论文,我们就可以看出学术界还并没有非常关注。在学术界研究虽然没有直接摄入,但是输入国学经典的价值字样,发现有些国学经典的价值、国学经典的教育价值、国学经典与学校德育、高校国学教育以及如何在高校有效地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国学经典与大学生教育的关系问题等学术研究论文。

时下我们未发现将国学经典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联系在一起学术研究专著和教材,同样我们也没有发现关于国学经典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专著和教材。现在,我们就学术界对国学经典的价值研究、国学经典的教育价值研究和国学经典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学术论文进行分析述综。

一、国学经典的价值研究述综

国学经典的价值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

1.研究国学经典当代形态与定位。袁行霈教授指出“国学的当代形态”这个命题,就是要强调研究“国学”不是复古倒退,也不是抱残守缺,而是具有革新意义的、面向未来和世界的学术创造活动。袁行霈教授在文中还论述了国学的当代意义。林蔺认为国学指周秦至清末以来中国社会整体的价值系统和生活方式:它在地域上不仅包括本国原生的学术文化,也包括为本国文化体系所吸纳的外域文化;在时间上不仅包括古代传统文化,还包括近现代文化。她还指出只要正确看待国学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国学的现代形态,发掘国学的当代价值。

2.研究国学经典的价值。对此问题的研究比较透彻的当推北京市骨干教师纪连海学者。他认为国学经典价值首先体现在其内容上,就是研究国学经典的价值我们必须首先研究其内涵内容。他认为:“国学经典的主要内涵和内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一是常识层面、二是学术与记忆层面、三是道德价值与人生意义的层面、四是民族精神层面。”

二、国学经典的教育价值研究综述

国学经典的教育价值研究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集中研究国学经典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有人认为: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为此,人们开始关注国学经典教育,让国学经典教育进入基础教育课堂,这已经成为很多教育者的共识。高建新学者指出:《幼学琼林》还是推广和普及成语的一种媒体,青少年读了它,不仅自己掌握了许多常用成语,而且又通过他们的口语或文章,对社会大众进行放大传播,许多成语之所以家喻户晓,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直接和间接地学习《幼学琼林》所至,也就是说我们“掌握中华民族的常用成语,就是了解了许多民族文化之精义。”夏帜红学者认为:国学文化教育宗旨在于培育人们美好的心灵,纠正偏差观念和不良言行举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集中研究国学经典的教育策略探索。谭新军学者认为:经典诵读是人文教育的最佳载体。也就是他赞成国学经典在学校应该采用诵读方式进行。饶艳华则觉得应该让“国学课”与“时尚潮流”亲密接触,采用“把漫画请进国学课、把流行歌曲唱进课堂、把动画送进课堂”的方法开展国学经典教育。于晓伟谈到“经典诵读,丰盈心灵和师生共读,提升自我”的方式来开展国学经典教育。许世明认为:国学教育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文化浸润式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可以采取“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有选择地进行国学经典教育和教师进行国学教育的措施和策略”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教育。

3.集中研究国学经典教育存在的问题。胡定荣副教授指出国学经典教学存在几个误区:①“反中国”的误区;②“反历史”的误区;③“反教育”的误区;④“反教学”的误区。杜霞博士认为:从价值功能上看,应科学理性地看待国学经典教育的功用,而不是一味地追捧或贬损;从资源选择和设计上看,应在保持传统文化根气的同时与现代观念意识进行智慧对接与整合,而不是简单地泥古、复古、照搬经典;具体到教学方式和作用途径上,则应力求让国学经典教育成为“唤醒”与“激励”,而不是“灌输”与“规范”。张晨学者认为:在研究、学习国学经典时,对圣贤们的遗教,要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不应该把中国伦理文化作过分的、不恰当的夸张。这是国学经典教育教学应该反思的。

4.集中研究国学经典的教育价值存在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方面。张三夕教授指出:自上个世纪初废除科举制,引入西方学校教育制度后,我国逐步放弃了在人生修养方面的历史文化传统,导致现实社会一些不良后果。要倡导学生在国学经典的长期耳濡目染中逐步自觉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并认为“良好的国民教育系统应该包括人生修养教育”。付金才副教授认为“目前培养创新能力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是引用西方的,尚未本土化。”我们“要实现创新能力培养理论的本土化,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国学经典所蕴含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思想资源。”李鹏、韩立菊两位则认为:读成诵—自我实现的创新和举三反一—能常模的创新”。我们可以在诵读国学经典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还有学者认为: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先祖们智慧的积淀,闪耀着理性的光芒。从国学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和精神力量,帮助青少年“正德”、“修身”、“启智”、“雅行”,对于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养,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功效。

三、国学经典与高校教育关系研究综述

国学经典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研究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学经典教育有必要存在于高校教育当中;二是国学经典教育进高校的途径以及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方式方法;三是国学经典与大学生的素质形象的关系;四是探究大学生摒弃国学经典的原因研究。

这是研究主要集中于专家学者的论文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有:安徽财经大学博士、副教授俞香云的校级重点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财经类高校普及国学经典教育的必要性与路径》学术文章;内蒙古科技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赵雪波、赵利利两位学者的《高校国学教学的义理方向》一文;太原理工大学令狐国芳,赵建利两位学者在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发布的学术论文《试析国学教育活动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以及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和广西中医学院新药中心陆海、张雯艳两位学者在《大学生摒弃国学经典学习的归因研究》一文中对大学生摒弃国学经典的原因分析。

上述研究无疑极具启发意义,也是后续研究的基础。但是总体来看,国内研究国学经典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成果还相当分散、单薄,忽视了国学经典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理论层面的探究,需要单独立项展开专门、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正是基于时下“国学热”的价值再思考、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为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进一步发挥改善当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有作用,把国学经典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进一步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研究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研究并把它推进到新的理论高度。

参考文献:

[1]张岱年,等.国学今论·序[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2]谭平,万平.国学经典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3]袁行霈.国学的当代形态与当代意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10).

[4]林蔺.“国学”概念的历史梳理及当代定位[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5]纪连海.国学经典的价值[J].文化博览,(紫光阁),2008,(12).

[6]刘浩辉.倡导国学经典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04).

[7]高建新.《幼学琼林》的特色及对国学的推介价值[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8]夏帜红.论国学经典与现代儿童德行教育[J].神州民俗,2011,(176).

[9]谭新军.学校国学经典教学实践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2010,(12).

[10]饶艳华.让“国学课”与“时尚潮流”亲密接触[J].课改在线,2010,(8).

[11]于晓伟.国学润心田—浅谈学校国学教育[J].专题研讨,2009,(11).

[12]许世明.国学经典的教育策略探索[J].教育教学,2011,(01).

[13]胡定荣.警惕国学经典教育五种误区[J].中国教育学刊,2012,(11).

[14]杜霞.国学经典教育的尺度与分寸[J].教育学报,2012,(2).

[15]张晨.关于国学问题的几点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作者:周能

上一篇:先进事迹演讲稿写作技巧要点下一篇:商场食品组组长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