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小学生的国学经典(推荐11篇)
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满江红》《少年中国说》诵读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
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重点:
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活动: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活动课时:两课时
四、活动准备:
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
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
五、活动过程:
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1国学经典《笠翁对韵》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笠翁对韵》诵读教案
教学目标 :
1、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
2、让学生了解《笠翁对韵》的原文及大致文意。
3、熟练朗诵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涵,学写对仗春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课件出示了有水有轩的地方,老师讲解那个地方叫江心洲,后来叫鹦鹉洲,因为这个故事离我们很远了,都藏在地下了,课件跳动变为“地下文章鹦鹉洲”,同样方法,揭示了“空中事业麒麟阁”。
2、当孩子们理解这两句韵语时,接着继续讲解典故陈后主,隋炀帝,一个喜好音乐,一个喜好游玩,都不是好的君王。出示:“陈唱临春乐yue,隋歌清夜游。”老师出示以上四句后,让学生朗读,让学生猜猜他们各喜欢什么。
3、指出这些语句来自李渔《笠翁对韵》。引入今天的课题。
二、激发兴趣,品读韵诗
1、自读整篇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正音
3、出示整首韵诗,“鱼对鸟,鹡ji对鸠jiu。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虎类狗,蚁如牛。列辟pi对诸侯。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齐读,感觉节奏感。
4、老师出示课件,有关鹡和鸠,翠馆和红楼的图案,让学生理解鹡和鸠都是鸟类,翠馆和红楼是建筑物,鱼对鸟,鱼和鸟都是动物,接着朗读,诵读。
5、这里压的是什么韵?学生——ou韵.老师继续问这首韵诗,哪个字最多——对。那么一个字对的有:鱼对鸟,鹡对鸠;两个字对的有: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列辟对诸侯。五个字对的有: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七个字对的有: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十一个字对的
有: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6、继续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背诵。
7、“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七贤,老师解释了七个爱写文章的人,三友,用课件让学生自己练说。“虎类狗,蚁如牛。”好多同学按今天的眼光来分析,最后,由老师说出其中的典故。
8、在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后,从听觉的角度来引出“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播放马儿快跑的声音,学习“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用悠扬婉转的短笛声让学生学习“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9、韵诗不但有韵律美,还有节奏美,让我们拍着手,再来读一读。
10、我们一起背这首韵诗,老师出示填空题,鱼对,鹡对,翠馆对。
七贤对,爱日对。
虎类蚁如,列辟对。
陈唱临春。隋歌清夜。
空中事业,地下文章。
三、拓展练习
1、出示课件,让学生组成对子
2、找对子
海内存知己— 路遥知马力—— 明月松间照— 生当作人杰— 白日依山尽—— 远看山有色—
四、总结
中华民族的文化渊远流长,除了《笠翁对韵》,还有《三字经》等等,都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能进一步领略带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小学经典诵读方案
横涧中心小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是凝聚着中华古圣先贤无数智慧结晶的文化宝典。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为使我校能够继续广泛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打造“书香校园”,特制订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是凝聚着中华古圣先贤无数智慧结晶的文化宝典。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同时,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其文明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目标要求
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积累,能够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朱子家训》、《千家诗》等,能够讲述其中古圣先贤发人深省的传世故事,领略感悟受用一生的做人道理。
三、诵读原则
1、模糊性原则:以激发兴趣、陶冶情操为目标,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
2、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不要求程度整齐划一。
3、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4、鼓励性原则:少责备多鼓励,以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四、活动安排
认真做好活动方案的制订及前期准备工作。
1、成立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卢玉理
副组长:张青华
成 员:各班主任、各班语文教师
2、工作分工:
制订活动方案。责任人:张青华
具体实施责任人:各班主任、各班语文教师
3、前期准备工作:做好校本教材的搜集与整理工作
《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朱子家训》注音、注释、校对:各班语文老师。
必背与推荐诵读古诗整理:郭亚军
耿巧
年段诵读目标
一年级:《百家姓》+必背古诗15篇+推荐诵读5篇。
二年级:《三字经》+必背古诗15篇+推荐诵读5篇。
三年级:《弟子规》+必背古诗10篇+推荐诵读10篇。
四年级:《弟子规》+必背古诗12篇+推荐诵读10篇+自选诵读篇目。
五年级:《朱子家训》+必背古诗12篇+推荐诵读10篇+自选诵读篇目。
扎实开展好系列活动
1、评选“诵读星”
年级根据背诵情况,每月评选出“班级诵读之星”。根据学校举行的经典诵读比赛,评选“校级诵读之星”,可每学期期评选一次。
2、继续制作“古诗诵读卡”
卡片可用硬纸板制作,正面为自己喜欢的古诗文名句,反面为诗文配图或诗意解释等,并注明制作人。先在班内交流背诵,然后每班挑选5只卡片至各
班巡展。最后由学校组织评选,评出制作精美的古诗诵读卡。入选者作为参评“校级诵读星”的条件之一。
3、开展古诗文手抄报制作比赛
开展古诗文手抄报制作活动,为诗文配画,要求图文并茂,画面能充分体现诗文意境,内容形式不限。每班至少交5份作品参与校级评比,获奖者作为参评“校级诵读星”的条件之一。
4、举行讲故事比赛
围绕在古诗文诵读过程中搜集到的传世故事,讲故事,并谈谈故事包含的道理,或从中受到的启发。各班在班内预赛的基础上选派代表参加,每学期不少于1次。
时间安排
1、每节早自习和语文课前,老师可组织学生背诵一篇诗文。
2、每天大课间五分钟时间,以诵读为主题,检查诵读情况。
3、班主任充分利用早读、课间操、课前预备的时间让学生诵读,鼓励学生
在课间游戏的时候边玩游戏边诵读,让学生时时能读,处处能诵。4、11月份,举行一次校级经典诵读比赛,评选出“校级诵读星”,每个年级4人,学校予以表彰。
横涧乡中心小学
横涧乡中心小学2016—2016学年上期
经
典
颂
读
活
动
方
案
横涧乡中心小学
2016年9月小学经典诵读方案
小学经典诵读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推动“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活动,让学生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 的作用,为加深师生中华文化底蕴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诵读内容:
一年级:第一学期:《三字经》;第二学期《三字经》
二年级:第一学期:古诗23首;第二学期:成语故事,成语积累
三年级:第一学期:中段古诗20首;第二学期中段古诗25首
四年级:第一学期:中段古诗20首;第二学期中段古诗25首
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古诗、对联;第一单元宋词部分及名言
教师自定内容:《龙凤字经》、《疯狂背诵古诗》、《三字经》、《弟子规》、《论语》、课标规定的60首古诗、《成语世界》等资料。
三、测评与奖励
1、测评
自测。各年级各班根据学校规定的必读必背内容,开展平时的诵读活动,并进行自测,自测采用六级三段制。
抽测。期中后各班自测结束,学校将对各班自测情况进行检
测,检测主要采用抽测,在各段抽几位学生进行检测,将他们的完成百分比与各段的百分数相结合,以确定分值,并将检测结果与各班的学科竞赛成绩结合。
检查项目包括诵读时间落实情况、诵读内容完成情况、学生背诵、熟读、诵读达到的程度和数字统计、学生结合诵读抄写或默写情况等。
交流。校内每学期要开展一次集体和学生个人的诵读比赛,评选出优秀年级、优秀班级和优秀个人。
2、奖励
学校将在对各班的诵读活动进行检测及经验交流的基础上开展评选“中华经典诵读优秀指导教师”和“中华经典诵读小名士”活动,附:60首古诗各年段的要求国学经典诵读方案
八年级传统经典诵读教育
实施方案
把国学经典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每天诵读经典,确保诵读内容的落实,八年级组拟定诵读如下经典:
1.归园田居
2.使至塞上
3.渡荆门送别
4.登岳阳楼
5.长歌行
6.野望
7.早寒江上有怀
8.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9.黄鹤楼
10.送友人
11.秋词
12.鲁山山行
13.浣溪沙
14.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5.雨霖铃
16.渔家傲
17.蝶恋花
1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9.清平乐
20.鹊桥仙
21.踏莎行
22.一剪梅
23.满江红
24.卜算子
25.青玉案
26.破阵子
27.一剪梅
28.兰陵王
30.暗香
主要措施:
1.坚持每天20分钟的经典诵读。
读准确读流畅熟读成诵并默写。
2.课前一分钟以背、写的形式抽查经典诵读情况。
3.每学期展示一次经典诵读情况,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采用不同形式开展展示竞赛。
一、确定适合的经典阅读内容
要想使小学生能充分品味到国学经典的饕餮套餐, 必须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和语言学习特点, 选择适合的经典阅读篇目, 编写成校本教材, 让老师清清楚楚地把握教学内容, 把最美好的经典献给童年。
2009年10月, 笔者曾对本地区的小学和幼儿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学校是35所小学和36所幼儿园。其中调查的一个问题是:“你校学生有没有校本国学经典阅读教材?”调查结果显示, 仅有3所小学开发了专门供学生“阅读”或“诵读”的校本教材。另一个问题是:“你在开展国学经典阅读教学中碰到的困难有哪些?”老师们普遍认为最大的困难是寻找、筛选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我们的研究找到了起点, 从研发适合儿童阅读的经典篇目开始做起。
下表是某小学研发的一年级学生的国学经典篇目。
从表上看到, 阅读篇目三个来源:语文教材篇目、课标篇目、国学经典篇目。语文教材篇目指语文教材内里出现的要求熟读、背诵或者默写的古诗文。课标篇目指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背诵的优秀古诗文篇目, 在“附录”中列出了136篇 (段) 。我们把这些篇 (段) 进行整理, 根据作者或内容方面和教材的关联程度, 编入各个年段。国学经典篇目主要借鉴了育灵童教育研究院编著的教材,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 (十二册)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版, 系国家985工程项目子项目“中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总课题组审阅通过的教材。小学低段一、二年级主要选学传统蒙学的内容, 包括《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四部经典蒙书;中段三、四年级选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四书》;高段五、六年级选学《老子》《庄子》《史记》、《资治通鉴》《历代美文选》。这样一种内容安排符合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
经典阅读篇目的编制具有灵活性。小学生学习经典有的从一年级开始, 也有从二年级、三年级、甚至六年级开始的, 每个年段都研发了适合该年龄段学生阅读的篇目。在研发篇目的基础上, 有能力的学校编写了图文并茂的校本教材给学生使用。
综观国内同一研究领域, 出现了一些学校有校本国学经典教材, 但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整体实施的非常少。从表上看到, 本地区小学每周有1节阅读指导课, 实验学校每天保证学生有不少于60分钟的阅读时间, 实现了国学经典教育列入课程表, 走进课堂的目标。
二、把握适切的课堂教学目标
国学经典作为小学的校本课程, 依据小学生语言学习特点, 我们从以下六个维度确定小学国学课的教学目标:
识字目标。文义理解。知识积累。文化感悟。联系实际。
六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还要体现不同年级的要求, 契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从整体上看, 小学六个年级十二个学期的教学目标大体如何把握呢?
一二年级学的是蒙学经典, 根据初学者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点, 在教学目标上当以诵读为主, 其它目标作为辅助目标, 要适量、适当、适可而止。其中, 识字的要求是只识不写, 为诵读服务;知识理解点少而浅, 突出趣味性;文义理解、文化感悟则只需在诵读中有所点拨即可;联系实际, 可以较为独立, 注重从经典出发培养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 不必过于强调与课文的联系。
三四年级学的是“四书”,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文字基础和理解能力, 在教学目标上要以诵读、知识积累和适度理解为主, 其它目标作相应改变:诵读仍是重中之重;识字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文义理解成为重要内容, 不过要选取适量适当的对象, 要与诵读结合起来, 在诵读中理解;知识积累也是重要内容, 当然, 仍然要注意知识的数量、难度;文化感悟不必刻意为之, 只要有所点拨就行;联系实际方面, 不仅要注意行为规范的纠正, 也要开始注意价值观的培养。
五六年级, 开始学子、史、集, 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理解能力, 有了一定的知识结构, 在教学目标上要在诵读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 适当偏向对意义的理解和对精神价值的感悟。识字可由学生独立完成;联系实际则要着重培养学生将书面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的能力。其中, 可适当将文义理解与文化感悟结合起来, 从教材的选文中理解经典的内涵, 感悟相应的文化命题。
综上所述, 小学国学经典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这样一个目标网络:横向上是识字、诵读、知识积累、文义理解、文化感悟、联系实际六个方面, 纵向上是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个层次。这是根据国学经典的特点, 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所作的判断。
三、探索适宜的经典教学方法
传统的蒙学阅读教学可借鉴的历史经验有以下两点:一是强调“晓文见意”, 二是强调“熟读成诵”。办法是讲、贯、读、背、温。蒙学教学重背诵不重理解, 重训练不重兴趣的现象比较普遍, 训练方法程式化, 追求形式, 束缚思想, 对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是沉痛的教训, 是后人要引以为戒的。
现代课堂经典教学方法离不开讲、读、背、温。但是方式方法要发生演变。
讲:一是做到“精讲不贯讲”。精讲:只讲理解重点和古今易混之处。不贯讲:不逐字逐句讲。二是做到“讲准不讲深”, 即讲明意思, 但不追根溯源, 引经据典。三是做到“读讲结合”。四是做到“趣味讲解”。知识的讲解要以生动、有趣的形式进行。低年级的学生对生动的图片视频、有趣的故事、好玩的游戏感兴趣, 高年级增加学生的想象、体验, 感悟, 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甚至高峰体验, 从而喜欢经典。
读:诵读为主, 情趣悦读。这里要分清“朗读、朗诵、诵读”三个概念。朗读, 是将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一种言语活动, 是一种“经过艺术加工的说话”。朗读是教学形式, 而朗诵是艺术表演形式;朗读的语言必须接近自然真实的生活语言, 朗诵的语言形式则较为夸张, 往往还需要借助表情、手势或配乐等手段来增强表演的艺术性。诵读, 介于朗读和朗诵之间的一种形式。诵读与朗读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诵读不仅强调了读, 而且强调积累背诵。诵读有节奏美, 音韵美, 在经典教学中处于首要和核心的位置。
背:活记乐背。一是当堂熟读成诵, 不增加课前或者课后的学习负担。二是发挥游戏教学的积极作用。如“对对子”“变一变”“联一联”等游戏, 能迅速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猜一猜”“诗句接龙”“一口气读几遍”等游戏, 能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复读机”“同声翻译”等游戏, 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逐步熟悉所的内容;“小小指挥家”“小小播音员”等游戏, 能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 强化学生的记忆能力。
温:一是“在艺术活动中默”。把学过的经典内容作为书法练习内容描摹, 在“造房子、跳皮筋”的课间游戏中传唱, 经典的积累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二是“在校园环境熏”。学校建筑古色古香, 国学教室文化飘香, 墙壁长廊布置经典内容, 铃声变成诗歌诵读声, 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 潜移默化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
首先是鉴赏能力。鉴赏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从国学经典教材中学习领会到的内在思想蕴涵、艺术韵味和逻辑欣赏的能力。对于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可以拓展学生的辨别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思想,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如在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要求学生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领会作者写作的意图,挖掘文章的主题思想,这是鉴赏能力提高的有效方法。通过文章的学习鉴赏,学生领会到主题鲜明、立意深刻的思想内涵,思想上的启迪一层一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第一层,“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这说明作者笔下的景观完全局限于悲哀之中。第二层,“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表明在明朗春光中,文人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宽舒的情感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生气勃勃,神思飞越,作者把欢乐写的气魄宏大,文采华赡。但他认为前面的悲和喜都不是理想的境界,由此而引出第三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客观景物美好而欢喜,不以自己的境遇艰难而悲哀,而应该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才是为官之道的理想情感,此种境界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通过《岳阳楼记》的学习鉴赏,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净化,从而为学生更好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了沃土。使学生的爱国情操、奉献社会的思想意识增强了。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上了生动的一课。
其次是分析能力。分析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具体表现。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内容,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尤为重要。如学习现代著名作家冰心的文章——《谈生命》,我就引导学生在课文分析上下工夫。通过文章的学习,使学生分析理解该篇文章丰厚的意蕴,优美的画面,真挚的情感,给学生以深刻的启迪和美的熏陶。首先,是文章蕴涵深刻的哲理美。他把生命比喻成像东流的一江春水,像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的一棵小树,江水奔流不息,最终融入大海的怀抱,小树开花满枝,结出累累硕果,最终消融在冬的怀抱里,形象地展示了生命是一个从萌生到成长到消亡的过程。生命来之不易,顺利与坎坷、成功与失败是相伴相随,唯其如此,才能构成灿烂多彩的人生。其次,是文章的诗情画意的语言美,冰心散文的语言美,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学习分析,使学生了解到,《谈生命》所描绘的是两幅跨越时空的画面,这两个画面,纵横结合,时空交错,形象地展示了生命的周期,展示了生命的美丽与坎坷,快乐与艰辛,正所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通过《谈生命》的学习,学生懂得了生命的珍贵,懂得了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把握光阴,成就未来的人生哲理,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再次是借鉴能力。借鉴能力是语文能力中一种较高的能力体现,主要是指学生对已学知识或技能的转化和吸收。借鉴能力具有模仿的性质,但又有较高价值的创新,借鉴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方面,也是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之一。在学习《醉翁亭记》时,我就很注意学生借鉴能力的培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描写了醉翁亭优美的环境,写景物和游山玩水的乐趣,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写出了山水之乐,禽鸟之乐,和平之乐。最为可贵之处,表现在“负者歌于途,行者修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这幅安乐太平的生活图景,点出了欧阳修乐的社会原因,是全篇思想的精华所在,为大家深入挖掘“乐”的思想内涵提供了极好的注解。作者愉悦的深层原因,是社会安定,是对滁州老百姓丰衣足食的陶醉,从中寄托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人民安居乐业的陶醉,使文章具有比较深刻的社会意义。《醉翁亭记》学了之后,有的同学就借鉴模仿写出了《游法泉寺》,通过法泉寺外景的描写,记述了法泉寺近几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是党和政府正确引导的结果。法泉寺的静谧恬淡,赏心悦目的旅游景观,都昭示着社会的安定,人民的安康,这是学生借鉴能力的最好表现,也就达到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
精品学习网为您整理了:学国学经典诵读应注意的问题欢迎大家阅读愉快!学国学经典诵读应注意的问题:如下
一、关于总体把握——重在诵读,辅之以教,旨在积累。
对诵读国学经典的总体把握应是:重在诵读,辅之以教,旨在积累。小学生诵读的主要目的在于国学经典文化的积累,因为小学生古汉语知识缺乏、理解能力不强,而他们的记忆正处于黄金时期。国学经典文化的深刻内涵小学生大多是不能理解的,教师不必过多讲授,针对小学生记忆力强的年龄特点先让他们反复诵读,熟能成诵,便于背诵的多多背诵。与其讲得过多而学生又不能理解,还不如把时间还给孩子,把重心放在诵读和背诵上,让他们大量地存储国学经典篇目。学生今后随着古汉语知识的不断增加和生活阅历的不断丰富,他们会逐渐理解、逐渐感悟的。本校过去的一名毕业生讲道:“‘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兼得’小学诵读时只朦朦胧胧地知道字面意思,现在经常想起这句话,因为生活中常常要面临着取舍的问题。”我们的诵读工作犹如播下文明的种子,期待着未来的收获。这些文明的种子以后会慢慢发芽、成长、开花、结果乃至不断收获,成就孩子们一生的发展与幸福。至于配合诵读的教育问题,只能是将国学经典中一些核心理念有机结合学生的不良行为,恰如其分地引导。
二、关于教育渗透——浸润心灵,引导言行,得体施教。
国学经典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是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的研究,儒、道、释三家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三者的关系加以阐释,彼此互补相融。如今国学经典文化越来越被中国和世界重视起来,成为解决21世纪所面临的生态危机、人文危机和精神危机最可借鉴的智慧资源。学校在组织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的言行十分必要,但由于国学经典内容学生大多还有能理解,因此必须结合实际得体把握、有效引导。
首先是用核心精神引导:教师应把握儒、道、释三家精神的核心内容,结合当今的教育要求,引导学生改善言行举止。如:以儒家的仁、礼、孝、信等精神逐渐引导学生的文明习惯养成;以道家清静、淡泊、和谐自然等精神不断滋养学生的心灵,排除忧虑烦恼,提高人格修养。
其次是用千古名句感悟:国学经典中有大量的名句,或蕴含深刻的哲理、或寄寓传统的美德、或彰显母语的魅力,学生便于记忆并容易理解。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等,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要求背诵并体验效仿,以此逐渐启迪孩子人生,弘扬传统美德,提高其语言文字能力。
再者是用体验活动渗透:结合班队会和课外活动编排文艺节目,让学生在兴致勃勃的表演中去理解国学经典的深刻内涵。如:本校自编自导的小品《兰亭小会》,学生竞相展示自己的学识与才艺,曾出色地参加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组织的文艺汇演,获得了组织和观众极高的评价。
以国学经典内容教育学生,必须与学生实际和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得体实施,切不可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三、关于教师诵读——身先士卒,提升素养,为人师表。
座谈会获悉很多学校都不约而同地在开展教师诵读活动,本校也不例外,这是很明智的做法。要开展好学生诵读活动,教师诵读必须先行,以不断掌握更多的国学经典内容,更要用国学的核心精神不断修养自身,体现良好的言行风范,为学生做出表率。
教师诵读不等于将学生诵读的内容先行备课,而是要把握国学的核心精神,又因为时间、精力所限,因此必须有选择地进行诵读。我们认为《论语》、《孟子》、《老子》、《三字经》、《弟子规》、《声律启蒙》等书目当成为教师必读内容,因为这些内容与教育教学和自身素养的提升关系更为密切。教师诵读形式灵活多样,讲座解读、自读自悟、组织研讨、诵读大会等形式有机结合,形成学习共同体。在诵读的同时要自觉地感悟国学经典的深刻内涵,主动改善自己的言行,在学生面前展示良好的师德和文雅的语言,这是更为重要的教育行为。
四、关于内容扬弃——尊重经典,去粗取精,弘扬传承。
有的老师和家长担心,国学经典中有些内容体现着封建色彩或统治阶级利益,对学生身心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这种担忧自然可以理解,如何处理好精华与糟粕的问题的确值得研究与思考。这里做个比喻:普通水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但也含有杂质,纯净水无杂质但也失去了营养成分,究竟喝什么水?我们认为喝普通水总比喝纯净水要好,因为这样首先可以摄取大量的营养成分。对于国学经典诵读我们认为应该采取如下态度:
首先,必须诵读经典原著,不必躲躲闪闪,以便能整体把握其内容,又体现对国学经典文化的尊重。不同朝代著作中所谓糟粕内容都有其历史的原因,作为教师应该历史地看问题,这也体现对历史的尊重。
其次,在用国学经典内容引导小学生言行方面则取其精华,对不合时宜的内容避开既可。至于社会上修改《弟子规》和编写《新三字经》的做法我们认为并不足取,这样会导致国学失去原貌,不利于文化传承。
五、关于诵读评价——注重激励,督促落实,多元评价。
首先是在诵读课中进行评价。既然诵读活动纳入课程,教师就应该开展相应的教学研究,以使诵读活动更有效地落实,并给学生相应的学习成绩评价,这样学生可以在诵读课中不断得到肯定。
其次是定期举办国学经典诵读展示并进行评选。学校在每学年分别举办班级、年级、校级不同层次的诵读展示会,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编排有关国学经典的文艺节目、布置国学文化环境氛围,进一步感悟理解国学经典的深刻内涵,最后进行优秀节目评选,对学生激励肯定。
再者是及时激励肯定国学经典诵读给学生带来的点滴变化。如:生活智慧的展现运用、言行举止的逐渐规范、口语交际与作文能力的不断提高等等,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加以肯定,以激励他们坚持国学经典诵读。
有关诵读评价的方式方法还很多,各校可更广泛地进行尝试。
我国很多有作为的科学家、学者、企业家、教师等,都具有较为深厚的国学文化功底,足以证明国学可以对人生产生较大的影响。小学阶段正处于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语言学习和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有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当是功在千秋的有为之举。
相关信息:
2014年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
国学经典:小学生怎么读
作者/孙双金 崔兴君
一部五千年中国文化史,犹如一条滚滚长河,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诗经楚辞、老庄哲学、史记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作为国学经典,深蕴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存续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在大力提倡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的今天,让国学走进课堂,丰富与提升学生的生命内涵,已经显得尤为迫切。可仍有不少人质疑:小学生适合读国学经典吗?能读得懂吗?
怎样读国学经典,才是小学生所喜欢的难度适宜、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呢?要想使学生能充分品味到国学经典的饕餮套餐,必须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年龄、认知特点有别于成人,应以“趣”为先,形成系统有效的学习体系。
一、循序渐进,建构开放的教材体系
根据儿童心理认知特点以及年龄特点,我们按年级分类,建构了一套系统的国学教材――一年级:《三字经》;二年级:《弟子规》;三年级:《笠翁对韵》《论语》;四年级:《笠翁对韵》《老子》;五年级:《大学》《中庸》;六年级:《庄子》《孟子》。
儿童读国学,亦如人吃饭,讲究科学搭配,营养均衡。光读《弟子规》或是只读《论语》,所得也有限。所以,我们在起始年段诵读《弟子规》《三字经》这类粗浅的蒙学教材,在中年段读《笠翁对韵》《论语》《老子》,逐步渗透人生观和世界观,在高年级细致品读《大学》《中庸》《孟子》《庄子》,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更为独立果敢的性格。这样的安排是依据儿童的身心特点、理解能力,按部就班,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孩童就在这一步步的积累中拓宽自己的“见识”,吸取人生的智慧,形成丰富的“文化教养”。“幼学如漆”,儿童的心灵是最明净澄清的,没有受到丝毫染污,此时所学深入骨髓,印象深刻。
二、情智语文课,学生快乐的天地
在我们北小的课程表上,每周都有一节特殊的课程――情智语文课。情智语文课的教学是简约的,不需要多讲,先捧起书来默默地读,再拿起书来大声地诵着;情智语文课的`教学是轻松的,没有环环相扣的追问,没有咬文嚼字的品词析句;情智语文课的教学是活泼的,有表演,有演唱……从李白到苏轼,从《如梦令》到《一剪梅》,一篇篇经典诗文就在这种简约而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慢慢地浸润在学生的心田。这看似普通的做法并没有多少高深之处,但却把握住了语文学习的核心和语文教学的规律,那就是一“读”。正所谓“熟读成诵,不求甚解”。(范文网 )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中,学生给《论语》配乐,给《笠翁对韵》擂鼓助兴,把《弟子规》搬上舞台……为经典赋予了更多时代的元素,注入了更多鲜活的生命。学生也乐在其中,享受到更多受益终生的精神食粮。
情智语文课给予了学生无限的学习空间,激发了学生无限的生长力。
三、家常语文课,打开最美的一扇窗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感悟。想让经典真正地浸润学生的童年,只靠每周一节的情智语文课是远远不够的。家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少问几个“为什么”,少读几次“有感情”,留下更多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倘佯在经典诵读的海洋里。学了《古今贤文》,再读读《弟子规》;读了《孔子游春》,再背背《论语》;背了《拔苗助长》,再诵诵《庄子》……由一篇文章,带几篇课外美文;由一个故事,走近一位作者。学生在更广泛的视野中,自由地享受着母语阅读带来的经典饕餮盛宴。
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就是在大量阅读、背诵、积累、运用的语言实践中锻炼出来的。为了更好地保障经典诵读的有效开展,学校从评价体制上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对于诵读的国学教材篇目,可以以口试的形式进行检测。教师应该让学生从题海中走出来,多读多背真正的经典之作,使学生真正享受到语文学习内在的快乐。
四、多彩的活动,培植诵读经典的兴趣
1.“流行”制造兴趣。
模仿是儿童接受新生事物的主要方式,如果他们看到很多人都读,从众心理就会促使他们由模仿到产生兴趣,逐渐形成习惯性的接受和吸收,从而达到很好的诱导效果。这就慢慢形成一种流行。而流行,正是与时俱进的动力和营养。
学生朗诵经典时的琅琅唱读声,就营造了一个极具感染力的学习氛围,再加上学生本身的模仿天性和良好的接受力,学习的兴趣就产生了。而兴趣就如一个共振能量场,互相激发,互相推动,很快就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
2.“示范”感染兴趣。
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在学习时我们特别注重以激情唤起激情,要求学生背诵的自己一定先背过,需要讲解、示范的,自己必须研读透彻。教师循循善诱地和学生一起背诵《论语》《弟子规》《三字经》,一起吟诵《岳阳楼记》《劝学篇》《陋室铭》,通过设计不同的朗读方式,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带读或齐读,或接龙,或默读,师生流连忘返,乐在其中。
3.“故事”提高兴趣。
故事,仿佛一双魔手能紧紧抓住孩子的心灵。因为故事里有幻想、有神奇、有知识、有营养;故事中有画面、有场景、有人物、有真善美的启迪,有假丑恶的反衬。成语故事、勤学故事、《三字经》故事、《弟子规》和《千字文》故事等,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从中汲取圣贤智慧,在成长的道路上力行学文。诵读理解后,再引导学生讲经典故事、编经典故事、演经典故事……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语言表达力和演讲能力。
4.“创意”巩固兴趣。
(1)唱经典。《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质朴的音乐,真实的情感,能带着学生跨越千山万水,跨越历史的洪流,走人经典的传奇。低吟浅唱,就是国学经典的音乐化,就是学生语言的再创作;低吟浅唱,就是师生对国学经典的语言、节奏、情感交融的过程;低吟浅唱,激发了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国学经典的语感。
(2)画经典。给《论语》配画,给《庄子》插图,用连环画画出名著中的故事;把国学按作者、内容主题分类,办成手抄小报……这也是学生学习国学的另一方式。每学期的读书节活动中,学生都会用一周的课余时间来专心收集资料,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国学经典。通过“画”这种艺术形式,学生把自己对诗文的理解表达了出来,并在原文的基础上,加上了自己的艺术联想。
(3)演经典。学生都有表现的欲望,都有展示自己成功的需求。展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需求,表演内化了学生学习的所得。当学生们有创意地把国学的精髓部分用“读、唱、讲、品、书”的形式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时,国学经典便如音乐般流入每个学生的心田,营造了更浓厚的诵读氛围。
我国优秀的古典国学经文意存高远,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就是一把把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诵读国学经典,就是在与历史上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对话。学生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养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国学经典就是我们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更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大量的事实和研究结果表明,国学经典对儿童教育具有巨大的研究意义。
让学生读经典吧,和学生一起走上智慧人生!
让学生读经典吧,和学生一起走上道德人生!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一、精选一些国学经典内容培养低年级孩子的优良品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 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 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 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因此, 诵读经典, 感受“位卑未敢忘忧国”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思想;“弟子入则孝, 出则弟, 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的做人法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胸怀;“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理想;这些都能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极大的触动, 能够引导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并在生活中实践和发展, 从而形成优良的品德。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 拥有的知识量较少, 因此, 在教授时, 我们可以先从《弟子规》和《三字经》入手, 因为《弟子规》和《三字经》里面字数较少, 读起来较朗朗上口, 内容也比较浅显易懂, 这样, 学生在学起来时会感觉比较容易, 愿意学;由于国学经典离我们现在的生活较久远, 低年级学生好动, 我们教师可以事先选择相关的教学内容制作精美的课件, 以唤起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
例如:教学《弟子规》中“冬则温, 夏则凊;晨则省, 昏则定。出必告, 反必面;居有常, 业务变。”的案例片断:
出示:冬则温, 夏则凊
师:这句是什么意思呢?今天李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动画片, 想不想看?
生脸上洋溢着笑容, 一口同声地说:“想!”
师:播放《黄香温席》。
生聚精会神地观看着动画片, 似若有所悟。
师:谁来说说黄香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样孝顺父亲的?
生1:黄香小时候, 家中生活很艰苦。
生2:9岁时, 黄香的母亲就去世了, 他非常悲伤。
生3:黄香非常孝敬父母, 在母亲生病期间, 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 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 母亲去世后, 他对父亲更加关心, 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生4:老师, 我也要像黄香学习, 今后一定听父母的话, 不惹他们生气。
师: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 人称温席的黄香, 天下无双。他长大以后, 人们说, 能孝敬父母的人, 也一定懂得爱百姓, 爱自己的国家。事情正是这样, 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 果然不负众望, 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他孝敬父母的故事, 也千古流传。这就是《弟子规》中的冬则温, 夏则凊。
师:我们的小朋友是这样做的, 那么自然界中的一些动物是怎样做的呢?播放成语故事《乌鸦反哺》。
生仍然聚精会神地观看着。
师: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1:小乌鸦小时老乌鸦捉虫子给它吃, 等到老乌鸦老了以后, 小乌鸦捉虫子给老乌鸦吃。
生2:李老师, 李老师, 我想到了儿歌《小乌鸦爱妈妈》。
师:小乌鸦为什么要找虫子给老乌鸦吃?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生1:因为老乌鸦飞不动了。
生2:小乌鸦小时是它的妈妈老乌鸦捉虫子喂它的。
生3:我体会到小乌鸦很孝顺。
生4:我觉得老乌鸦对小乌鸦的爱, 就像我妈妈对我的爱一样, 是真心的。
师:如果你是老乌鸦, 此刻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1:我会感动得流泪。
生2:我很幸福。
生3:我会为我有这么一个孝顺的孩子感到自豪。
生4:我会担心小乌鸦, 怕它累着。
师:小乌鸦对老乌鸦很孝顺, 这就是:冬则温, 夏则凊。
这样, 用上了多媒体资源后,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提高了, 而且整堂课读、看、说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在国学经典中培养品德, 我们要做到
1.将国学经典诵读纳入班级学习教育的全过程。切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 改进和深化德育教育。
2.巧用春节、清明、中秋、重阳等重要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提升文化内涵, 发扬其中蕴含的传统美德, 深化民族精神和思想道德教育。
3.低年级学生主要以诵读为主, 在诵读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理, 思想受到洗礼, 从而使他们在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养成优良的品德。
低段
《三字经》(南宋
王应麟)《弟子规》(清代
李毓秀)《百家姓》(北宋初年一位书生)《千字文》(南朝梁
周兴嗣)中段
《增广贤文》(明代万历年间
集体创作)《笠翁对韵》(明末清初
李渔)
《老子》(又称《道德经》
战国时期
李耳)《庄子》(战国时期
庄周)高段
《孝经》(儒家伦理学著作
传说是孔子自作)《声律启蒙》(清代
车万育)《礼记》(西汉
戴德
戴圣)
《论语》(春秋时期
孔子和他的部分弟子)《荀子——劝学》(战国时期
荀况)《师说》(唐代
韩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代
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努力创建“书香校园”品牌特色,扎实推进新教育实验。
二、活动主题:
书香溢满校园,读书伴我成长
三、活动流程:
(一)时间:4月23日
(二)地点:学校操场
(三)流程:
1、领导致辞(曹校长)
2、学生倡议(吴怡)
3、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参赛形式:
1、个人组
2、集体组(20—30人)
参赛要求:、参赛作品:中华国学经典网诵读系列。
2、参赛形式:形式丰富,具有艺术性。
3、每个班都要推出一名个人、一个集体。
4、全校分低、中、高三个年级组进行比赛。
评委:曹正轩李国瑞徐建峰刘丽丽李新建石新梅孙海玲冒国平
评分标准:
1、精神面貌好(20%)
2、普通话标准,诵读流畅,语速、语调恰当,停顿合理(40%)
3、诵读形式丰富,感情处理得当,富有表现力、感染力(30%)
4、诵读时间:1-2分钟(10%)
奖励方法:
每个年级大组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来源:好范文 http:///)比赛顺序:一到六先集体后个人
后勤工作安排:
(1)奖状准备、统计:卞正国陈广才
(2)报导:朱琳琳
(3)音响、拍摄:朱中华焦红亮
(4)集队:朱中华、朱志勇
(5)评分表、横幅、审稿、后台总监:朱志勇
(6)颁奖程序:先颁个人,再颁集体。
一部五千年中国文化史,儒释道三家,经史子集浩如烟海,因为孔孟更入世一些,他们讲的多是人情世故,语言也更为朴实,文风也更为扎实,更适合孩子。 都要以人为本。 讲孝道,讲师道,讲仁爱,如果之前没有接触过国学的,最宜从蒙学读物学起。 根据儿童心理认知特点以及年龄特点蒙学读本《 三百千》《 幼学琼林》《 笠翁对韵》等。 如果之前接触过蒙学经典,可以渐进到“ 四书五经”及“ 老庄”。
二、怎样读国学经典
1.时间
每天十五分钟左右读起,循序渐进。 可以早读、午读时间,可以是自习闲暇, 可以是在家里亲子共读。 重要的还是培养坚持的韧性。 这样的安排是依据儿童的身心特点、理解能力,按部就班,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孩童就在这一步步的积累中拓宽自己的“ 见识”,吸取人生的智慧,形成丰富的“ 文化教养”。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感悟。 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就是在大量阅读、背诵、积累、运用的语言实践中锻炼出来的。
2.形式
多彩的活动,培植诵读经典的兴趣通过设计不同的朗读方式, 或快或慢,或带读或齐读,或接龙,或默读;低吟浅唱,就是师生对国学经典的语言、节奏、情感交融的过程;诵读理解后,再引导学生讲经典故事、编经典故事、演经典故事……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演讲能力;画经典,用连环画画出名著中的故事或者插图;演经典,表演展示、内化了学生学习的所得。 当学生有创意地把国学的精髓部分用“ 读、唱、讲、品、书”的形式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时,国学经典便如音乐般流入每个学生的心田,营造了更浓厚的诵读氛围。
3.关于背诵
如果一味强调让孩子背诵,孩子压力大,在短期内记下了,但时间一久又忘了。 不如让学生在轻松、安定、愉快的状态下多读、熟读、常读、长读,水到渠成,背的结果自然就实现了。
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努力创建“书香校园”品牌特色,扎实推进《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课程的实施。
二、活动主题
诵读中华经典美文,传承华夏文明古风
三、活动内容
1、参赛对象:三至五年级学生以校为单位参加诵读比赛。鼓励教师与学生同台诵读。
2、诵读内容:选自《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材或经典古诗文(包括《三字经》《弟子规》《晨读对韵》《增广贤文》《千字文》《论语》等)。
3、比赛形式:以集体诵读为基本形式,可以伴以对诵、小组朗诵、配乐朗诵、吟唱、舞蹈等不同形式,配乐表演与所朗诵篇章意境吻合,节奏和谐。但要注意,参赛形式以诵读为主,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每个节目的时间请控制在6分钟内,超时者取消参赛资格。
4、比赛时间:(待定)
5、比赛地点:(待定)
四、评比奖励办法
1、邀请教育局、县研训中心领导及相关老师组成评委会,进行现场打分。
2、根据比赛情况和现场评分,设立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若干名。
3、对获奖单位颁发集体荣誉奖状,对获得一、二、三等奖的指导教师(每个节目1――2名)颁发奖状。
五、相关事宜
1、各校要集中精力,抓紧时间,扎实做好选材和诵读形式的编排训练工作。
2、参赛时,必须有专人带队,全程负责学生安全。
“感受文字美,尽享读书乐”—移动阅读国学经典
推荐活动的建议
一、活动主题
“感受文字美,尽享读书乐”—移动阅读国学经典推荐活动
二、活动目的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校高年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慈溪xx社区城乡数字文化站建议与慈溪xx小学联合共同举办“感受文字美,尽享读书乐”—移动阅读国学经典推荐活动,旨在鼓励学生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的促进学校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和谐发展。
三、活动时间
建议2012年10月份开始在学校张贴宣传海报,并在各班级派发宣传单张
四、活动地点
慈溪XX小学
五、活动对象
慈溪xx四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六、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移动阅读国学经典推荐活动 活动步骤:
1、活动前需准备好和主题相关的书目推荐资源(如: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等),推荐书目最终由学校老师确定。
2、确定推荐书目录后,工作人员在社区站点预装推荐的相关内容读物;
3、进行宣传单页的设计和印刷;
4、工作人员在活动尾声,以分发传单形式向参与者进行内容推介,并鼓励参与者借阅移动阅读设备;
5、参与者可以在慈溪xx社区“城乡数字文化站”内进行新书预读;
6、后期开展新书有奖征文(读后感)活动,参与者可获得相应物质奖励并获得征文数字出版的机会。附:国学经典名著书目
1、二十四史
《后汉书》、《金史》、《晋书》、《旧唐书》、《旧五代史》、《梁书》、《辽史》、《明史》、《南齐书》、《南史》、《裴注三国志》、《史记》、《宋史》、《宋书》、《陏书》、《魏书》、《新唐书》、《新五代史》、《元史》、《周书》等。
2、古典名著
《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西厢记》、《官场现形记》、《东周列国志》、《老残游记》、《二刻拍案惊奇》、《初刻拍案惊奇》、《梦溪笔谈》、《三侠五义》、《山海经》、《水浒传》、《杨家将演义》等。
3、古典诗词
《唐诗三百首》、《宋词一百首》、《曹操诗全集》、《苏轼全集一》、《苏轼全集二》、《苏轼全集三》、《苏轼全集四》、《苏轼词选》、《纳兰词全集》、《中国古代戏曲》等。
4、历史研究
《99%的人不了解的真实的中国历史》、《被误读的中国历史》、《开卷有疑—中国现代史读书札记》、《易中天品三国》、《一生要了解的中国历史100皇帝》等。
活动形式二:读书征文比赛/读书明星活动 具体实施
1.老师布置作文作业,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里读一本好书(由老师推荐三本学生自选一本,书可以通过阅读器免费借阅,也可通过购买书籍阅读),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读后感,参加征文比赛活动。2.日常上课时间都为征稿时间(老师负责收稿)。
3.由学校组织老师对稿件进行评审,在各年级段中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
奖2名,三等奖3名,获奖作者获得相应的奖励(一等奖获得易博士阅读器M218C+一台价值999元,二等奖获得易博士阅读器EB800一台价值666元,三等奖获得精美笔记本一本)。
4.获奖作品、老师评语、作者介绍及照片编辑成《2012年慈溪xx小学优秀作文选》并以电子内容形式出版。最终在城乡数字文化站的电子阅读器上都可以免费进行阅读体验。5.进行颁奖(具体详谈)
宣传单张内容:
慈溪xx小学“书香伴我行”征文比赛活动
致四、五、六年级同学:
为了鼓励同学们学习期间多读书,读好书,我校与慈溪XX社区城乡数字文化联合举办“书香伴我行”阅读征文活动。整个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各年级老师推荐三本好书,同学们根据自己对其中一本书内容的理解,以文字的形式向大家呈现一场心灵的盛宴。第二阶段,由我校多名语文老师担任评委,从参赛稿件中评选出了一部分优秀作品。第三阶段,获奖作品、老师评语、作者介绍及照片编辑成《2012年慈溪xx小学优秀作文选》并以电子内容形式出版,获奖作者得到荣誉证书和物质奖励。(附:老师推荐的书籍在以下农家书屋的电子阅读器里均包含,学生可以免费借阅,也可通过购买书籍阅读)。
慈溪xx小学
2012.10.15 作品要求:
(1)以读后感为主题;
(2)字数不限,以500字—1000字为佳;
【适合小学生的国学经典】推荐阅读:
适合国学朗诵的散文10-24
适合小学生的相声、小品05-25
适合小学生的励志故事06-20
适合写心情的经典语录11-15
适合小学生暑假阅读的书籍10-04
适合小学生课堂的小游戏10-05
适合小学生的榜样励志小故事11-05
适合中学生的励志语句07-09
推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07-12
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