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国学演讲稿学生

2024-06-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弟子规国学演讲稿学生(精选7篇)

弟子规国学演讲稿学生 篇1

每当我像顺口溜似的背到“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时,我不经想起了我的姐姐。她今年是一个大一学生,别看她是大学的,别看她是如此的轻松,但在我们心里,眼里,思想里比谁都更加清楚她付出的努力比任何人的多十倍。

她读初中时,她的煎熬我们难以想象。虽说她那时是住宿的,我们不了解她的生活规律。但在她每一次回到家里时,我知道这一晚是她放下包袱,最轻松的一晚,而这一晚的月光只属于她一人。看着她疲倦的眼神渐渐下沉,想起她每次早上四点钟起床的那种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我们为她感到心疼,可也感受到了一丝安慰!

而弟子规这一本看似简单却深藏宝藏的书教会了我无论在做什么事,我们都可以努力把握所需时间,只要抓紧用功,功夫到,不懂的地方自然会弄明白!

期中考后,现实的成绩在我心中打上了个叉号。而心情低落的我却对期中考的成绩在自己心中提了一个似难非难,但我自身又不可以解答的问题“为什么我会这么差呢,我哪里做到不够仔细呢?”但再另一个早晨,当我在随口乱背《弟子规》时,我发现了玄机,而这句“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这句就是我的忠实答案。

以前我总认为”上好课,做好笔记,做好作业,多做练习”这四部曲做好后,就万事无忧。可这次我发现我的观点是错的。我每次只认为在班上我的排名还不错,成绩还可以,与同学相比,我离总分还算不远,可用土话说“我千算万算,竟然漏算了一个问题,而它就是我离总分的最后一个关卡”那就是问老师。

曾在期中考后发了一个级报刊,上面有我一个好同学的留言:“当人在最高峰时,总以为只要站在原地不动,就会没事。可这次我发现错了,成绩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不会再让这些事发生在我身上。”而今天老师又说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不错!我也会积极改掉这个坏毛病,不会让这些事再度发生。

而弟子规这个人生中忠实的答案指示牌告诉了我们“不懂的问题,记下笔记,就向良师益友请教,求的正确答案!

下面的我就不多说了!

《弟子规》果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带给了我们许多许多,无穷无尽的财富,人生中有限的金银财宝。

弟子规国学演讲稿学生 篇2

1.《弟子规》基本思想

《弟子规》是清朝学者和教育家李毓秀先生所著, 它以孝、悌、仁、爱为核心理念, 以短小精悍、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内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精髓。《弟子规》以教育孩子恭敬, 仁义、谨慎、诚信, 孝敬父母为全文主旨, 概括了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 并对于孩子在日常生活的道德情感教育提出了明确详实的要求。

2.《弟子规》的本质与特点

《弟子规》以《论语·学而》中提出的孝、悌、仁、爱思想为总纲和基础, 以儿童生活中的小事作为切入点, 对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修身自律、待人接物、培养良好学习方法与习惯以及要尊崇的崇高理念和道德规范等都进行了具体而详尽的书写。文章以三字为一句的写作形式, 语言内容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它所倡导的孝悌、谨慎、诚信、爱众等可以让人们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以及优秀的道德品质。《弟子规》作为我国传统蒙学经典教育, 通过对社会和人生中的种种现象的把握和判断, 为世人提出了为人处世以及对人性的把握的正确引导, 它所蕴含的思想符合现代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在现代社会德育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日渐明显。

二、《弟子规》的当代价值

《弟子规》强调“孝、悌”, 并将其作为德育教育的首要内容。孝、悌作为传统儒家文化的精髓是《弟子规》的精华所在,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是构成稳定和谐家庭的基础, 而家庭又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 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人与人之间平等是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弟子规》中的孝、悌思想对维护家庭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弟子规》德育思想的现实启示

1.《弟子规》德育目标的启示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西方世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始冲击我国的传统价值观, 因此要做好我国青少年的德育工作, 学习传承国学经典, 通过国学教育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结合在一起, 为青少年提供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导向。《弟子规》的德育目标是从孝悌、谨信、仁爱、学文等方面对受教育者进行约束和指导, 通过完美的人格教育使教育对象能够全面发展。《弟子规》的德育目标符合当今社会和谐文化建设标准, 它强调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在全球化大背景下, 《弟子规》用人格教育思想实现了社会和教育的价值和目标, 对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弟子规》德育内容的启示

《弟子规》的德育内容丰富, 它重视亲情伦理的德育思想和诚信教育的价值, 将孝悌和诚信作为基本道德规范来遵守, 不断创新和完善德育内容, 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弟子规》还特别重视培养受教育者“仁爱”的道德品质, 提倡的是仁爱教育, 教育人在社会交往中要严于律己, 宽厚待人。将这种德育思想中的博爱情怀应用于今天的德育教育中, 可以让受教育者尊重他人、平等、博爱, 用仁德宽厚的人格魅力感染周围的人, 化解社会人际关系的矛盾冲突, 培养受教育者的生态文明道德观。

综上所述, 《弟子规》以简明的语言和丰富的内蕴传承了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精华, 它所蕴含的道德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积极因素。《弟子规》中孝悌谨信、博爱亲仁等道德思想对现代社会伦理道德的构建具有极大的启迪和借鉴意义。我们在德育工作中要汲取《弟子规》的传统德育智慧, 使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来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行, 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黄济.蒙养教育和蒙养教材 (下) ——关于《三字经》《弟子规》的评析[J].中国教师, 2006, (8) :23-26.

弟子规国学演讲稿学生 篇3

关键词:学校德育工作;感悟;做法;功效;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171-01

弟子规》进校园,是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具体表现,我校一年以来,响应县政府,县教育局的号召,通过传统文化进校园提升学校办学品味,提高全校师生的德育意识,把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突破口,让全校师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背诵中华美德经文,特别是《弟子规》的背诵理解,掀起学习《弟子规》高潮,全校师生学《弟子规》背《弟子规》用《弟子规》,把《弟子规》作为自己日常行为规范的镜子,时时刻刻对照自己,近一年的实践收到了良好的功效。

一、学校德育工作从学习传统文化入手,全校掀起背诵《弟子规》热潮

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各家长受教育程度不同,有的学生由于长期受家庭的影响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学生经常出现脏话,随意拿别人东西,吃饭大声喧哗,随意浪费粮食等等坏习惯。校会班会多次强调,但收效甚微,于是我小学从全校师生开学进行一周的传统文化教育入手,特别是全校师生背诵《弟子规》,让校长老师给学生解读《弟子规》入手,《弟子规》总共1080字,让学生一字一句背诵,一句一句理解,一段一段品读,做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全校从校长到老师到分管学生生活的阿姨,都要熟读成诵《弟子规》使《弟子规》深入到每位校园里的师生心里,利用早操,业务学习时间,班会等等时间给全校师生诵读《弟子规》解读《弟子规》,甚至还通过发放通知让家长共同背诵《弟子规》让《弟子规》深入到每个家庭,与家长配合共同提高学生的德育思想工作。收效显著,一星期后,学生浪费粮食现象少了,很多学生能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了,如:一学生,平时起床,从来不叠被子,不洗脸漱口就跑到操场上玩,班主任走到他跟前,摸摸孩子的头,让他背诵《弟子规》选段里的一段话《瑾》“早起早,夜眠迟…..冠必正,纽必結…….然后,询问他:你还有哪一点没做好,学生再背诵一次明白了自己没做好的地方,第二天起床,先自己漱口,再自己的被子叠整齐,个人卫生也有了大的改观了,《弟子规》魅力可以让一个有不良行为习惯的人,改变自己。

二、传统文化教育要持之以恒,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教育

学习传统文化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能一阵风吹,这样在师生心中,不牢固。他们会把这些看成是一种任务,完成就算,没有真正去体会,去实践,像完成某项工作似的,完成了事,不再去过问,久而久之在师生的头脑中慢慢变淡,就难达到育人的效果。所以学习传统文化这项工作要做到持之以恒,让学生时时处处都要对照自己的行为习惯,检查自己的行为,于是我校在每天早操后要求值周教师带领全校师生进行晨读,让《弟子规》在全校学生心中随时做到随口而出,每一位师生都能熟读熟背,做的每一件事情,一个小的习惯都能用《弟子规》里的字句衡量自己,这样全校师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位学生跟另一位学生发生矛盾了,本来想,随口想出的脏话气话,就背诵“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学生的脏话气话自然适可而止,不用教师过多的教育语言,如:有的学生对自己的父母特别是爷爷奶奶不尊敬,来学校接送迟来就对老人家发脾气,老师知道了,让学生背诵《弟子规》里的“入则孝”背完以后问问学生,你该怎么做,你做到了哪些?你对父母长辈发脾气违反了《弟子规》哪一条,学生自然会检查出来自己的错误,通过长久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尊重父母,打架斗殴,说脏话气话的现象一个月比一个月少了。

三、通过开展我读《弟子规》的认识,大讨论,总结,家校互动,使德育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

《弟子规》的学习不局限于,背诵朗读,还要让全体师生进行更深入细致的了解,体会甚至实践,这样师生的印象才深刻,才达到我们正真培养学生教育学生的目的,肤浅的诵读与背诵只能成为书面语言,难以付诸于行动,要到达真正的效果要求師生能够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实践自己的日常行为行动中,于是我校每星期开展学习《弟子规》之我见大讨论活动,教师在明德之约大讲谈中谈到自己对《弟子规》的认识理解,与自己用《弟子规》的行为规范自己的过程,教育学生的经历与收获。一位老师谈到:一次她在值周过程中,一位学生在食堂里,大喊大叫,不管怎么劝解这位学生就是不听话,最后她什么也没说,把“食无言”牌子给他高举,背诵餐前感恩词,学生自己停止了,在食堂里所有大声喧哗的学生安静了,而且饭桌上一粒剩饭菜也没有,另一位教师谈到:说到“孝”自己心中有愧,因为自己因为一点家庭小事很久没有回去看望年迈的爸爸妈妈了,通过《弟子规》的学习,感恩父母,觉得自己做得很不够,今后做到每星期必须回去看望自己的父母,并做到孝敬老人,和睦妯娌,“财物轻,怨何生….”

自己有更深刻成熟的理解。我们不仅在教师中开展学习《弟子规》心得大讨论活动,还在班会课上,号召全校师生开展大讨论活动,让学生谈自己学《弟子规》心得,自己平时做了哪些符合《弟子规》内容的事情列举事例,通过大讨论活动,每一位学生能更深层地理解《弟子规》的内容,从家长的反响中我们得到:如今的孩子懂事多了,他们不仅能自立自理做好自己的事情管好自己的行为习惯与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更能可贵的是能体会家长们的辛苦,家庭社会反响较好。

国学《弟子规》教案 篇4

《弟子规》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是一本教我们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全书共360句(1080字)。

二、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孝敬父母、体谅父母。

2、培养学生的爱心,爱长辈,爱老师,爱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3、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4、教育学生诚实、守信。

5、指导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规范。

三、教学内容:

《弟子规》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流利背诵。

难点:理解含义,并能在生活实践中应用。

五、学习时间:

每周安排一节诵读时间,平均每节课学习8句。利用中午课前预备时间复习巩固。

六、方法措施:

1、借用生动的故事来打动学生的心。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讨论中真正理解含义。

3、举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含义。

4、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

七、学习内容具体安排:

第二周:学习《弟子规》“总叙”,第三至六周学习“入则孝,出则弟”,第七至十一周学习“谨而信”,第十三至十六周学习“泛爱众,而亲仁”,汉江路小学2016~2017学第一学期阅读第一册教案

第十七至十八周学习“有余力,则学文”。

第1课 《弟子规》总叙

教学目标:

1、从总体上了解《弟子规》。

2、会背《弟子规》总叙。

3、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教学重难点:

1、2、会背《弟子规》总叙。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介绍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弟子规》中的 “规”,当然就是指规矩、规则。你们知道“弟子”指的是谁吗?是孔子的弟子吗?是指小孩子吗?还是指其他什么人呢?(学生讨论)实际上这个“弟子”是泛指,也就是针对每个人而言的。所以《弟子规》中谈到的规矩礼节是同学们甚至是老师都应该遵守的。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古训——《弟子规》。《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今天我们学习总序。

二、学习《弟子规》总叙

1、听泛读《弟子规》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汉江路小学2016~2017学第一学期阅读第一册教案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理解“总叙”的意思。

“总叙”概括了《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如果以上的事都做了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做学问了。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

四、讲故事:《大舜的故事》——孝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

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五、礼 仪

1、回答问题要举手,回答问题要起立。

2、学习鞠躬。

六、作 业

1、背诵《弟子规》总序。

2、回家给父母捶捶背。

第2课 “入则孝”之“父母呼”

教学目标:

1、复习《弟子规》总序

2、学习“入则孝”之“父母呼”。

3、理解意思,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不但孝,关键是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汉江路小学2016~2017学第一学期阅读第一册教案

教学重难点:

1、2、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孝道的重要性。理解意义,能在生活中做到。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齐声背诵。

2、是否为父母捶背。

二、学习“入则孝”之“父母呼”

1、听泛读“入则孝”之“父母呼”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父母呼”,“呼”就是叫唤的意思。“应勿缓”,“应”就是回答,“勿”就是不可以,“缓”就是迟缓。也就是听到父母他在呼唤、叫唤我们的时候,应该要立即的回答。

想一想,平时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是怎样做的?(指生答)怎样做才能更体现“孝”呢?(生答)

延伸:

父母呼 应勿缓;老师呼 应勿缓 ; 长辈呼 应勿缓 ;同学呼 应勿缓。

2、“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在教我们的时候,父母教我们做任何事情,“行勿懒”就是要马上动作,不可以拖拖拉拉的。

3、“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在教育你的时候,要恭恭敬敬地聆听。汉江路小学2016~2017学第一学期阅读第一册教案

4、“父母责,须顺承”:如果你做错了事情,父母责备你的时候,你应该接受教训,真心悔改。

希望大家都能够成为孝敬父母、懂礼貌的孩子。

四、讲故事:《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五、礼 仪

1、见到长辈、老师要主动问好。

2、父母、老师、长辈,要求做的事情,要尽量做好。

六、作 业

1、背诵“父母呼”。

读国学经典《弟子规》有感 篇5

《弟子规》,近年来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学校用它来教育学生,还有很多单位,用它来培训员工。我以前在新人类上英语课时,每节课上课前,老师都让我们念《弟子规》,有时还教我们背诵英文版的《弟子规》。可见,《弟子规》的普及性已经非常高了。

说起《弟子规》,其实我小时候也看过《弟子规》,并且背过不少。但这次,我专门结合《弟子规》,观看了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主讲的《解读弟子规》,对《弟子规》这部古人留给我们的经典,进行了更深入地理解,更细致地品读。

《弟子规》全书以《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作为总纲,内容也是围绕这几部分来写。意思是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兄弟和睦、与人交流言行慎重和与人交往诚信为先,要对任何人都热情友好,要亲近仁者。《弟子规》还提倡要懂得所有道德与礼仪后才可以学知识。

“百善孝为先。”父母是生我们养我们的人,当然要摆在第一位。所以,《弟子规》开篇就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短短的24个字,四次出现“父母”这两个字,可见“父母”在古人心中的位置。这些规矩,看似简单,很容易做到,可是我们有几个人真正做到了呢?

《弟子规》教育我们要注重与人交流的态度,要广交朋友,也要多学知识。有一句俗话叫:礼交天下友。《弟子规》里讲了很多关于礼仪的知识,告诉大家做事应该谨慎细致。出门在外时,要与他人和睦相处,不可随意出卖、诽谤别人。可见古人是多么讲究礼仪。现代社会,在家里也好,也社会上也好,和人交流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善于和不同的人进行良好的沟通,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与人交往的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行为要诚信,这是对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平时要多亲近比自己优秀的人,并学习知识,可谓知书达礼。

《弟子规》这部经典告诉我们许多文化礼仪,所以才会流传至今。就如钱文忠教授所说:“学习弟子规,将文化落地为文明。”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让国学经典国伴随我们成长,将优良的文化传统代代传承。

感悟《弟子规》

在暑假里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使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在生活中首先要孝顺父母,爱护兄弟姐妹。要想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讲信用。以前妈妈说我做错事的时候,我总是很不耐烦,现在我知了这样是不对的。在暑假里我帮妈妈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扫地,拖地,收拾自己的书桌……弟子规使我变成了一个懂事的孩子。

《弟子规》里有这么一句话:“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在书中的解释是说:借了别人的东西,应当及时归还。如果别人向你借东西,有的话就痛快的借给别人,不要小气。我想起有一次我的水性笔没墨了,问同桌借。她却说::“不借!这是妈妈买给我的,可好写了,我怕你会弄坏的!”我很生气,一节课都没有理她。在我苦苦哀求下,妈妈终于帮我买了一支有喜羊羊和美羊羊彩色图案的水性笔,我可喜欢了,于是心想:要是同桌来借笔,我坚决不借!哼!谁叫她先前不借给我!机会来了,下午第一节写字课,我拿出笔来,故意慢慢地写,想象着同桌会怎样来借笔。可左等右等等不到,却感觉身后有人拿尺子戳我。回头一看,原来是郭全。他用哀求的眼神对我说:“我笔没墨了,借你的一支。”我本来不想借的,可他又不是同桌,好像应该借。但我这只水性笔那么漂亮,万一他弄坏怎么办?

这可是我求了妈妈好久才买的呀。本来是要向同桌炫耀的,现在却要借给其他人。借还是不借呢?犹豫中,同桌却说话了:“他不会借的,要是我,我也不借!”我这时才发现同桌说的话有点对,一支新的笔,谁不爱?还真有点不想借。可是,如果不借给他,不就像我昨天没借到笔那样难受了吗?哼!我才不像你这么小气呢!

想着,我赶紧把笔递给郭全,还叮嘱他:“要小心用啊。”他点点头,充满感激的说:“谢谢你!”从此,不管谁问我借东西,我都会借,因为我体会到了借不到东西时难受的心情。通过这件事我感悟到,问别人借东西时,如果别人不借,不要埋怨他们,或许他们真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别人问我们借东西时,我们有的就一定大方借给他,否则别人会很难过的,可能下次我们再问别人东西别人就不借给我们了。如果没有也明白告诉他,好让他再问别人借。就像老师说的:“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弟子规》读后感——百善孝为先:

“冬则温,夏则清”,当我读到这一句的时候,我不禁汗颜起来。冰天雪地,我们不冷,因为我们屋内有暖气;烈日炎炎,我们不热,因为我们室内有空调。而我的父母呢?冬天加棉被取暖,常常喊背压得疼痛难忍却还是暖不热被窝;夏天,风扇转出来的是热风,夜里常常被迫坐起来。特别是我的母亲,她生有多种疾病,近年来,气管炎越来越严重,冬不能着凉,夏不能见一点凉快,在别人借助洗澡、风扇等方法降温的时候,她也只能依然穿着长袖衫,尽管汗水浸湿了衣服,但却不敢往风扇前站一站。夜里连热带蚊子叮咬,常常出一身痱子,脸上留下的是一片一片的红疙瘩,当我提出要为他们买空调的时候,他们总是以“不会用”为由拒绝。而自己也心安理得地放下了。今天当我又坐在空调房间的时候,我的心再也凉快不起来了,我辛辛苦苦抚养我长大的父母,正在忍受着酷暑的煎熬,我的心在颤抖,儿女不孝啊!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个学期将要结束的夏天,由于工作繁忙,我常常早晨吃不上饭,一个学期下来,我落下了胃病,消化不良,胃隐隐作痛,我的心情非常低沉,我的三哥年纪轻轻就是因为胃病去世的。,母亲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她一面催促我来郑州作检查,一面四处打听民间药方。在我的印象中,那个夏天,母亲是不知道热的。暑假来了,她本应该回家,可却一步不离地伺候我,一日三餐端吃端喝,煎中药,叮嘱我不要动也不要心急,趁假期把病养好,开学了才能工作。望着母亲微驼的、衣衫贴在身上的背影,我的眼睛湿润了……母亲已经七十五岁了,我有什么理由不振作起来,我有什么道理让一个老人如此为我担忧呢?我不再整天躺在床上,而是走出房间,融入到同事中,积极地配合医生接受治疗,两个月下来,母亲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那笑容就是一朵经历风霜的菊花。真是“身有伤,贻亲忧”!

少儿国学启蒙一起诵读弟子规 篇6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优秀的“国学”中蕴含着现代教育的精髓。为了让洪坡小学的小朋友们养成知礼、学礼、懂礼、用礼的好习惯,“星星之火”社会实践队特推出国学开讲之《弟子规》,以德育为出发点培养孩子自我思辨的能力、与人融洽相处的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从容的生活态度等。

“人之初,性本善……”校园里响起了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犹如春风袭来,让人神清气爽。而此时小朋友们正端坐在课室当中,目光认真地跟随着小老师的教学用棒在黑板上滑过的《弟子规》板书,大声地朗诵《弟子规》。在《弟子规》国学课堂上,小老师首先以故事吸引小朋友的注意,进而结合《弟子规》再阐释故事中蕴涵的道理,给小朋友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从小朋友们大声朗诵《弟子规》这一表现来看,这一种以兴趣引导小朋友学习的教学方法显然得到了不错的成效。除此之外,在课堂外,小老师会给小朋友们每人发一张《弟子规》例行表,它要求小朋友们对自己一天的`行为按照表上的《弟子规》指示的行为规范去划分等级,表上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优秀,一般,较差;每一个小朋友都要在第二天上交《弟子规》例行表,让小老师根据小朋友们对自己行为的等级划分做好总结,然后在接下来的课堂上加强培养小朋友们缺乏的方面。在小朋友的积极配合下以及

《弟子规》国学课堂采用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弟子规国学演讲稿学生 篇7

【关键词】《弟子规》;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弟子规》是我国古代重要蒙学教材之一,是古代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随着国学热的升温,《弟子规》也备受重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离不开经典的熏陶,而《弟子规》恰恰是学生行为规范养成和德行教育培养的有效教材之一。因此,在当今这个道德缺失、民族文化弱化的社会,将《弟子规》应用于学生养成教育中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弟子规的精神内涵

《弟子规》是清朝学者李毓秀所作,原名《训蒙文》,其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是一本启蒙读物。全书的主要内容可用开篇的几句话来总括:“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是从七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为人子弟在家应该孝顺父母,维持家庭和睦,做人做事应该谦虚谨慎,友爱恭敬,诚实守信,亲近高尚渊博的人,不断地去虚心求教,提高人生修养。并且它通过113个具体事件向我们展示了生活中应有的做人原则,可直接用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标准。因此继承了儒家孝、悌、仁爱等思想的《弟子规》在当代有着深刻的精神文化内涵,可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促进社会和谐。

二、将弟子规的精神应用于现代教育实践

弟子规虽说是一本儿童启蒙读物,但在“国学热”升温之前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不仅是儿童,当代青少年同样应该学习《弟子规》,并且应该把它引进教学中来,让传统经典文化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教育学生。

(一)教师方面

1.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我国古代著名学者韩愈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新课标也倡导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所在,将所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弟子规》作为经典文化,我们应该把它传承下去,老师们也应该大力倡导学习这种精神内涵,用心耕耘,让《弟子规》的精神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

2.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我们知道学生处于一种学习期,身心各方面还不太健全,对于事物的善恶美丑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他们善于模仿、可塑性强。作为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用榜样的力量去激励他们。因此,老师们以身作则去学习、践行《弟子规》,言传身教去影响感化学生,时刻做学生的榜样。

(二)教学方面

1.利用课前时间讲读《弟子规》。《弟子规》三字为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让学生在课前诵读五到十分钟,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学生诵读完之后,老师加以点评,进而向学生讲授诵读的方法和技巧,比如,让学生默读、大声朗读、跟读、拍手读、师生接读、唱读等。各种不同的读法交换使用,可避免单调无趣,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用《弟子规》引导、教育学生。为了在课堂上更有效领悟文明精髓,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来绘声绘色学习弟子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如发现学生读书时心不在焉,就可用《弟子规》中的话来提醒他:“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如发现学生有辱骂别人的现象时,应告诫他:“奸巧语,污秽词,市井气,切戒之”。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在教学内容中穿插这些内容,比如我们在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一课时,“我”因为天气不好不去上学,爸爸妈妈怎么说我都不听,这个时候教师便可以说,我们在诵读《弟子规》时曾学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等等。利用这种教学方式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经典文化的氛围。

3.课后分成小组相互交流理解诵读情况。教师可组织开班会,选取一些生动的小故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弟子规》的文化知识。如通过讲《黄香温席》的故事让学生理解“冬则温,夏则清”的含义。讲《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学生理解“兄道友,弟道恭”的含义。还可设置情景表演法,让学生参与其中,在欣赏和表演中探讨如何学好和践行《弟子规》的精神内涵。

三、《弟子规》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使用的局限性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两面性,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问题。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弟子规》讲述的是与人交往的礼仪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学习它是为了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我们也知道经典文化是历久不衰的,但《弟子规》毕竟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在当今使用过程中难免会有些内容不合时宜。

(一)限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创造力的培养

《弟子规》中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谏步入,悦复谏;号随泣,挞无怨”。意思就是,父母说的话你要立刻答应,不能迟缓,向父母提建议时,父母生气便可以随意鞭打孩子,而孩子明知自己没错,也不可以反抗,应该毫无怨言。这与当代我们所倡导的培养孩子独特的创造力是相背离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便是父母也有犯错的时候,而不应该让孩子无条件地服从父母的权威。

(二)书中内容与当今倡导价值观相矛盾

在当今社会我们大力倡导和谐社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互帮互助,互敬互爱。在《弟子规》中“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说话多,不如少。唯其事,勿佞巧”。这句话在当代看来就是强调明哲保身,不该你管的,就不要挺身而出,话不要多说,多说会招惹是非。如果学生不辩证地去学习鉴别内容,难免会长成一个自私自利之人,这样的话就与我们倡导的学习它的精神内涵适得其反了。

四、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但并不是让我们照抄照搬,我们应该有所甄别。当今我们在学习使用《弟子规》时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践行上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我们要想从中获益,就需要深刻领会《弟子规》精神,不拘泥于其内容,应加以变通才能将其发扬光大。

作者简介:张旭光,男,1971年生,辽宁人,文学士、法学士,双学位。研究方向:中文、法律、德育。

上一篇:功夫不负有心人初中优秀作文500字下一篇:目录制作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