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诵读国学经典

2024-06-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弘扬传统文化诵读国学经典(精选8篇)

弘扬传统文化诵读国学经典 篇1

弘扬传统文化

——曹镇乡五虎刘小学特色学校创建交流材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每天中午的诵读时间,从我们学校的每一间教室里都传出悦耳的诵读声,响彻校园,早上的晨读,则是诵读古诗,这已成为学校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线。这就是我们学校的特色——“诵读国学经典

传承传统文化”。

理念: 通过经典诵读,塑造高尚人格。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教给师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师生自身的修养;让师生懂关心,会合作,构建和谐校园。

方法:经典诵读,境、诵、行、恒结合。

一、“境”就是把诵读国学经典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二、“诵”就是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诵读国学经典。并组织进行诵读评价,激发学生诵读积极性。

具体做法是: 每周一诗

1、每天早上预备前,全校学生在教室跟着校园广播诵读古诗。

2、课前一吟,每节课前吟诵一首古诗。

3、课间学生在文化墙自由诵读古诗或边游戏边背诵。

4、每各月每班举办一次古诗朗诵比赛,评出每班“小诗仙”。

5、每学期学校举办一次古诗朗诵比赛。每日诵读

1、每天中午午诵时间,学生在教室跟校园广播诵读《弟子规》。

2、课间学生做各种游戏、采用不同花样背诵《弟子规》。

3、师生、亲子同读。要求老师、家长与学生同步诵读相同的内容。为学生做出表率,同读同悟。

4、每班每月举行一次《弟子规》背诵比赛。

5、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弟子规》背诵比赛。每周一课

每周上一节国学课,由语文老师轮流备课,通过校园音频系统,全校同上一节课。评价办法: 1.每周评价

采用学习小组自评法,评价组员一周的诵读进度和记忆水平。由各班诵读小组的组长担任检测组长,在每周的周末逐一检测本组的同学,并将检测情况报告班长或老师。老师进行抽测并作相应的调整或要求。2.学期评价

采用学期达标升级评价法。在每学期的期末,由各班的语文老师负责评价本班学生的诵读水平:能够背诵必读篇目并达到质量要求的学生,发给通过该篇目的达标证书。为确保诵读质量,学校对通过达标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抽查,不合格率超过10%的班级,将重新组织达标验收。

学生的达标证书共分为五级,采用由低到高的升级机制。达到五级的学生,由学校颁发经典诵读“小博士”荣誉证书。

三、“行”就是践行国学经典。

我校把《弟子规》作为德育课本,使之成为学生行为检查的标准。师生们经常把《弟子规》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对照:“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熟背《弟子规》的基础上,每个班级形成自己的践行特色,老师会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确立班级《弟子规》践行点,并写在黑板的右上方,由教师指导学生把每天的践行点当成一项作业来完成,并帮助学生改变不良习惯。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老师也会让学生自己对照《弟子规》查找不足,让《弟子规》成为老师和学生共同的学习课本。

四、“恒”就是持之以恒。

常年坚持下去,真正使师生受到教育,使学校办出特色。展望:师生和谐相处,书香溢满校园

随着持之以恒的常年坚持,此项特色建设的不断深入开展,《三字经》、《孝经》、《诗经》、《千字文》、《论语》、《孟子》、《老子》等经典的进一步推进,“诵读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这一特色一定会在我校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那时的五虎刘小学一定是师生和谐、书香满园。校园里没有浮躁与粗鲁,有的只是和谐与默契。操场上生龙活虎,教室内文明温馨,爱心溢满校园,课堂充满活力。处处让人感受到“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且戒之”的德育效果。从五虎刘小学走出去的学生人人彬彬有礼、温文尔雅、才华横溢,个个懂关心、会合作。

留守儿童工作

我校留守儿童比较多,学校建有“留守儿童亲情家园”。每学期开学我们都要为留守儿童建立档案。并由各班班主任负责,对他们多一些关注,掌握他们的日常情况。并在一些节假日专门为他们组织一些活动,如:给家长通亲情电话、通过视频聊天和家长沟通、组织留守儿童一起过“儿童节”、“中秋节”等,这些孩子也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爱。各级领导给他们送来爱心礼物、市检察院在此设立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基地”、区法院来给他们做心理辅导,区检察院来给他们做安全讲座等。我校在取得一点成果的同时,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国学经典教育工作,进一步形成鲜明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办学特色,努力探索、不断创新,争取使每一位孩子在千古美文的熏陶下,切实丰富人文素养,为孩子的成功奠基。

以上是我校在特色学校创建中的粗浅做法,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曹镇乡五虎刘小学 2014年5月12日

平顶山市湛河区校长交流会汇报材料

弘扬传统文化诵读国学经典 篇2

一、充分酝酿,达成共识

国学经典名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好教材。随着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特别是东西方文化相互激荡,对中华传统文化和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重新确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严,弘扬亘古常新的民族精神,让德育回归生活、回归自然,是新时代赋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神圣使命。为了找到教育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结合点,我在普小担任课题负责人时,在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孩子不知道体贴父母、尊敬长辈, 不懂得兄妹谦让、长幼礼数,不知道待人接物、择友交往,不懂得勤俭节约。 鉴于此,课题实验中,我们把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作为抓好德育的突破口, 确立了在学校教育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给学生以做人、 做事、做学问和伦理道德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 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的新课题和新思路,在全校开展以“国学经典名著” “美文佳篇”为主要内容的诵读活动。

二、明确目标,强化措施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经典名著诵读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文学修养。为此,我们提出诵读的基本原则是不要求每篇都字字疏通,句句领会。特别是课外诵读,只要大致了解主要意思,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诵读感受。诗词中更深层次的意思,让它随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文学素养的提高而逐步领会。我们根据学生实际和外地经验,给各级学生规定不同数量和内容的诵读任务,确定各学段的诵读目标,每天早晨安排10分钟晨读,每周拿出一节作为诵读课,每学期开展一次诵读会,每学年组织一次专项诵读达标测评。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一是整班背诵,渲染气氛。 在规定的诵读时间,领读员带领大家先读熟再背诵。同学之间、班级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二是组织队会,人人参与。召开以经典名著诵读为主题的班队会,由学生策划、自找资料,或介绍诗人的轶闻趣事,或讲著名诗人的故事,或赏析名诗名句,或谈自己背诗的体会,生动活泼的班队会增强了对学生的吸引力。三是选诗配画,陶冶情趣。四是表彰奖励,及时评价。采取各种形式的背诵检查方法,测评学生背诗数量和质量,评选出班级“背诗小能手”和优秀班集体”。我们组织的千人经典诵读活动,气势宏大,场面壮观,意义深远,颇受点赞。

三、知行统一,注重养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开展好经典诵读活动,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读书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持之以恒,才能取得实效。首先,激发学生主动性,是确保经典诵读活动发挥效益的核心。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积极性,我们把诵读活动与雏鹰争章活动结合起来,谁背得多就奖谁“诵读章”; 在班级设擂台赛,谁背得多谁就是“擂主”。还争取家长配合,让学生逢节日和家人生日时背几首古诗作为礼物献给亲人。同时,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意方法的指导和引领,不断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针对学生背诵古诗初觉新鲜,但不得要领的问题,我们从实际出发,摸索出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指导学生背诵的方法。针对学生背诵一段时间感到枯燥、兴趣不浓的现象,教师们从背诵中找规律,先从简单的开始,从琅琅上口的开始。先领诵,然后齐诵,再全班反复诵读, 在诵读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几年的风雨兼程,我们收获到了耕耘的快乐和追梦的成功。

一是校风正学风浓。朗朗的书声遍布校园,学习氛围日趋浓厚。学生读懂了惜时,读懂了“温故而知新”,主动学的多了; 迟到的少了; 小小古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使学校风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二是学生人文素质普遍提高。通过持续开展诵读活动,扩大了学生知识面,提高了语言文字能力和朗诵水平。特别是开展经典名著诵读年级 “手拉手”互动活动,使低、中、高年级学生了解了各自的生活,加深了友谊, 增进了情感,学会了共处。

三是达到了教学相长,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教师和家长是实施经典名著诵读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学生诵读主动性的增强,使得老师和家长在教的过程中,不得不先去补好这一课。这样从最初老师和家长看着学生读,逐渐发展到老师和家长辅导学生读,一起读,真正达到“教学相长”,使得老师、家长的传统文化水平在“教与带”中提高。我们认为,经典名著诵读活动看似是一项实施对象针对性很强的活动,实际上它正在全社会范围内扩大和延伸,在社会上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经典诵读”这一课题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摸索的行动研究过程,需要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和实践。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对学生的要求应因人而异,重激励,忌强迫,不让学生觉得是负担。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只要全社会和教育工作者携手并进,勤奋研究,经典诵读这一国粹必将得到有利传承。开出更为绚丽的生命之花。映出美丽的中国梦,映衬亘古的华夏文明。

摘要:国学经典名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好教材。在教育教学中,因材施教,弘扬传统文化,和谐发展,不断探索以经典诵读为切入点的德育教育新模式。

在诵读经典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篇3

开展经典读诵活动,并不仅是孩子们的事,它同时也是国民社会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应该长期持久地开展下去。

一、为什么要诵读经典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折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一个人在他儿童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可以奠定他一生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的基础;成为他一生去不断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根基。

百年大计真的是教育,而语文教育又是重中之重,要使学生爱语文,爱自己民族的文化,树立理想,担当责任,造福一方,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的同行应该思考的。带学生走一条学好语文最经济最有效,为一生奠定基础的路——国学经典诵读,通过这样的人文教育,通过那些千古名篇去体验和感知我们民族的伟大灵魂,培养那种巨人般的情感和胸襟,让学生从历史上那伟大的先贤圣哲的睿语壮行中感悟到:一个人,在一生中无论遭遇到什么,皆要做到宠辱不惊,笑看成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每一个教师要有古圣先贤的对祖国文化孜孜以求,发愤忘食,诲人不倦的精神。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对中华民族、对人类历史和进步所应承担的责任,更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 。

二、如何组织诵读经典

1、唤醒诵读潜能,调动诵读情感。

潜能,指潜在的能力,就是存在于事物内部的,不容易被发现或发觉的,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童年时期是人的记忆的黄金时期,这时记忆的内容保持时间最久。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记忆发展的高峰阶段,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让学生在一生记忆力最佳年龄诵读经典,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通过轻松愉快的诵读活动,将使他们的识记能力得到锻炼,提高记忆力。

古诗文具有其他语言无法比拟的优势——节奏感强,琅琅上口,篇幅短小,韵味无穷。学生诵读的过程很简单,就是多接触,多诵读,熟读成诵。古诗的语言极富音乐美,它合辙押韵,本身的节奏、音律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琅琅上口。例如:唐朝杜牧的《秋夕》一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夏夜赏星的精彩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人有景,叙事抒情……学生了解大意之后,非常喜欢这首清新的小诗,不到十分钟时间就可以背下来了。这说明,只要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诗的音韵节奏,领略诗的音乐美,并发挥想象,感受诗的意境,就会充分激发学生的记忆潜能,使学生有诵读的愿望、兴趣,不用老师督促,自然而然地背诵古诗,同时发展了记忆能力。

2、激发诵读兴趣,提高诵读认识。

兴趣是指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心理倾向。兴趣进一步发展成为从事某种活动的需要时,就称为爱好。如果能够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使他们无论是对背诵的过程,还是对背诵的结果,都兴趣盎然,兴致勃勃,把背诵古诗当成一种爱好,那么背诵古诗将成为他们的主动的需要,而不是负担。

叶圣陶曾说过:诗词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就足够,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让学生吟诗背诵,自读自悟、质疑问难,细细品味古诗文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是最能调动学生兴趣的了。因为我们引导学生诵读的都是古诗中的精华,这些诗词本身就蕴含着无穷的魅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像唐朝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中学生只要知道了“金络脑”的意思,就能大致了解诗歌意思了。老师只要再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生平,学生体会到诗人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跃跃欲试的情感即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突破理解了重点、难点,就一定会更加喜欢诵读。

3、收获诵读成绩,养成诵读习惯。

学生背诵古诗文,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学以致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定将诗词内容不断内化,成为自己知识系统中的一部分,并应用于再创造的过程。

弘扬传统文化诵读国学经典 篇4

国学经典比赛演讲稿: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大家好,我叫孙**,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国学像一阵春风吹进我们的校园,吹进我们的课堂,吹进我们的心灵,了解传统文化,提高自身修养,弘扬传统文化,美丽情满中华。

神州大地,国家传承千年,何为国学?那就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历史长河中中经得起时间洗炼而深沉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从中受益的精神财富,文化深沉。

《弟子规》教导我们人们生活的规范,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句虽短,意深刻。孔子关于学习和交友的态度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三人行,必我有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第一句意为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第二句告诉我们要勤奋努力学习,多向别人请教,第三句告诉我们要真诚对待朋友,这些话虽出自二千年的孔子之口,但至理名言,意义深刻,正所谓:“海纳百川容乃大”,我们若想具有高山的雄伟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点滴。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国学里有太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生智慧,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我庆幸洪小的浓浓书香浸润了我,让我深刻感到浓浓传统文化的熏陶,我明白学习国学经典,就是要以史为鉴,以古为镜,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实现人生梦,实现中国梦!

诵读经典诗文,弘扬传统文化 篇5

比赛中,优美的诗文,精彩的朗诵,奏响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和谐旋律。一首首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经典诗词,在各班同学的精心演绎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是五年级李昌轩带来的《满江红》,亦歌、亦舞、亦吟、亦诵的表演博得了在场观众的满堂喝彩,也将比赛推向了高潮。

此次诵读比赛表演形式新颖有趣、丰富多样,既有激情飞扬的吟唱,也有清淡儒雅的低诵,各班同学通过配乐朗诵、情景剧、古诗串联、舞蹈等形式,将一首首经典诗文展示出来,以不同的形式来诠释我国经典文化,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对经典诗文的理解。

活动虽然结束了,但中华经典诗文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中华经典诗文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实小的孩子们,会更珍惜宝贵的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心灵徜徉书海,让校园溢满书香。

田八庄小学

弘扬传统文化诵读国学经典 篇6

传承儒雅文化

——明德小学特色养成教育展板 “弟子规,圣贤训,首孝悌,次谨信。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每天晨读时间,明德小学各班教室便传出这琅琅诵读声,校园里弥漫着一股浓浓的书香气息。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全面提升学校师生的道德与文化素养,明德小学从2010年建校起便致力于文化校园、书香校园的建设,把经典诵读融入学校德育工作中,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重点,以“诵弟子规,好品行伴我行”为主题,通过在全校大力开展《弟子规》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弘扬中华民族“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让学生学会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强化学生的行为养成,提高人文素养,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

宣传发动,形式多样

开学初,学校利用班主任会、全体教师会、晨会等载体,对师生进行动员;利用板报、橱窗、宣传标语等阵地,大力宣传《弟子规》的内容和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各班通过观看视频、开主题班会、朗诵比赛、演讲、文艺表演、组织学生办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做到能背诵、理解、运用《弟子规》,并写好学习和实践《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学习理解,实践提升

充分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演讲和班会课,加强爱国主义、传统美德教育,做好对《弟子规》的学习理解。

经典诵读,潜移默化。学校借助各类活动创设情境,突出“实践”与“体验”,在活动中育人,在学生中开展每日诵读活动,通过学经典,促学风。组织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主题为“诵《弟子规》,做文

明人”的经典诗文诵读大赛,全面提升学生内涵修养。

塑造品德,提升素养。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对照诵读内容,学校结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文明礼仪习惯” “学习习惯” “安全意识” “感恩习惯”的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学生的自查、互查检查活动,全校上下开展一次大规模的“陋习会诊”,以中队为单位,成立“自律岗”,组织发动各中队长、小队长、红领巾监督岗成员找出学生中普遍存在、最需克服的生活陋习。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养成教育方面抓起,纠正自身和周围不恰当的言行举止。学习践行《弟子规》,让学校的德育工作有了抓手,学生们逐渐培养了良好的品质。

感同身受,重受教育。发挥出家长学校积极作用,加强与家长沟通,利用短信、家长会,宣传《弟子规》教育知识,指导家庭教育工作,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念,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的结合。

学会感恩,心中有爱。学生在家与父母共同学习《弟子规》,并积极践行,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每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父母的劳累;向父母长辈说一句问候语,表达一份感恩之心;与父母做一次交流,共同分享每天的进步和快乐。不少学生通过学习《弟子规》,懂得了基本的做人道理,学会了感恩。

师生共进,共品经典。自开展《弟子规》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每天自觉学习《弟子规》成为师生们的必修课。老师们学生共同学习、践行《弟子规》,与学生共品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并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精神的指引者。

营造氛围,活动育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开展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作文竞赛,班级之间的诵读竞赛,书画展示、评选“诚

实守信好少年”、《弟子规》学习实践征文比赛等活动,营造和谐文明的文化氛围,创建文明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

继承传统,特色养成

将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引进课堂在学校推广后,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敦厚善良的心性。学生懂得了如何去感恩,养成了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了礼仪修养,懂得了诚信为人,营造了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

弘扬传统文化诵读国学经典 篇7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熏陶,情感素质提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学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的语文课程, 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学进行交流沟通, 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 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其中“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

同时《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在课外阅读方面指出:提高阅读品味, 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课外阅读是形成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对课外阅读必须加强指导, 才能保证阅读的高质量和一定的阅读量。我在日常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看法, 与大家共交流。

一、多读多记, 强化诵读

因为农村学生课外读物少, 他们视野不够开阔, 知识单一, 理解能力相应地也就较差, 同时个别家长不太重视, 缺少对孩子的辅导。再加上国学经典文化蕴涵的内涵较深刻, 有些内容家长也不可能理解到位。针对这些现状, 我们利用小学生记忆力强的年龄特征, 可以先让学生反复读, 熟读成诵, 正如俗话所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 不论是文本中的课文还是课外的美文, 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体会诗文的内涵以及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 才能带着感情去读, 去领悟当时情境及心情,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思维逻辑性的增强, 生活阅历的丰富, 他们就会逐渐理解、体会。

二、指导诵读, 渗透意境

诗文诵读讲究音韵之美, 因此, 教师要充分指导学生诵读时的轻重缓急, 抑扬舒缓, 情感境界。比如, 下面一句话的停顿,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如果在教学中不交给学生如何停顿, 学生不能正确把握文本内涵。又如, 《游山西村》一首八言律诗, 本来是韵律优美, 可有人在读“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时错读成“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既破坏了诗歌的音韵美, 又对诗歌的意境理解不到位。

三、引导感悟, 理解情感

国学经典蕴涵着丰富的内涵和哲理, 我们在组织学生诵读的基础上适当地引导学生对经典的理解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 《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这句只让学生诵读, 学生很难理解“罔、殆”之意, 我们不妨引导、点拨“罔”是“迷茫而无所适从”之意;“殆”则是“疑惑而无所得”之意, 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此句的意思, 也更能让学生懂得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但由于国学经典内容理解起来较困难, 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切忌生搬硬套, 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适时点拨。比如, 《论语》中,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对于这句, 我们可引导学生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自己是否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替别人出谋划策是不是尽心尽力了?跟朋友交往是否真诚相待了?教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时常复习了呢?这样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更易理解该句的深刻内涵。同时, 我们还可以用国学经典中的礼仪来规范学生的日常言行举止。比如, 《弟子规》中:“父母呼, 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父母责, 须顺承。”一句, 我们就可以问学生, 听到父母呼唤时, 你回答迟缓了吗?父母指派家务时, 你偷懒了吗?父母教导你时, 你恭耳倾听了吗?父母批评指责你时, 你接受了吗?这样用日常礼仪让学生自己监督自己的行为习惯。《弟子规》此书以伦理道德教育学生, 让学生从自己身上找出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 真正起到教育、成长的目的。

四、多样评价, 激励诵读

再好的面包总让人吃也会觉得不新鲜, 为了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诵读的积极性, 我们要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的诵读进行激励评价。

1.经典诵读比赛。各班选出五名选手用名句接龙进行评价, 还可让全体学生参与用名句填空, 人手一张进行比赛;也可以用背诵、抢答、表演等形式来进行评价, 内容不仅有课文中的, 也可选一些课文外的, 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手抄报比赛。让学生把自己读过的、背过的诗文用书法的形式展示出来, 学生可根据国学的内容、意境, 精心设计, 配上图画、颜色、版面, 将读、写、绘、意融为一体,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感恩父母”主题班会, 以《弟子规》为蓝本, 让学生在学习古人孝道的基础上, 让学生把自己在家中对父母的孝, 在学校对同学的情, 对教师的爱, 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恩之心, 通过国学经典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同时达到提升学生德育教育的目的。

4.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图书阅览室、班级图书角, 为学生提供大量国学资料, 为学生提供优美的读书环境, 方便学生阅读。

5.开展经典诵读社会实践活动, 既是语文课堂的延伸, 又是学生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好素材。要求学生在假期走进家乡名胜, 走入名山大川, 实地考察, 调查访问, 获得地方文化的第一手资料。我县自然风光优美, 历史悠久, 文化厚重, 素有“旅游胜地”的美称。学生通过实地调查研究, 掌握了一定的文字资料, 他们有的写成诗;有的写成文;有的写成读后感, 把自己对地方胜景及文化的认识诉诸笔端。我想:这些活动的开展, 意义将不仅仅是活动本身, 学生学到的也不会仅仅是知识本身, 可能我们的一些学生, 从此便会形成自己的人生高洁的志向, 远大的抱负, 高尚的人格。

五、挖掘地方文化资源, 形成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 更不能局限在诵读本身。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有益资源, 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推向深入。

我们可以把《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论语》等经典诗文选入校本课程, 按照一定的课时安排每个年级每周至少一节;具体的实施方式由各班班主任或语文教师讲授;配备一定的设施条件, 比如, 多媒体教学, 开展丰富多彩, 形式多样, 有记录, 有总结的国学诵读教研活动。这样把国学诵读真正落到实处, 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诵读国学经典 构建书香校园 篇8

一、确定教师,组织培训学习

(一)制定方案,精选教师。领导召开班子会,选定三位中层领导作为国学经典的授课教师。

(二)组织培训,了解经典。通过看碟片等让教师懂得国学的基本内容,了解《论语》、《弟子规》等的具体内容,用规范的行为,培养自己“身正为范”的表率作用,在工作中自觉践行“为人师表”,起到对学生教育的一个延续和补充,特别是让老师们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有效的结合,让老师明白国学教育对于小学生的重要作用。

二、创设条件,造浓阅读氛围

我们着力构建儒雅的校园文化,让师生生活中充满书香。最大限度地让让校园的每一面墙都跟学生对话,使静态的校园处处成为国学经典诵读的育人佳境,如我们在教学楼的每——层都用“仁义礼智信”做为楼层标志,尽显文化气息的一楼门厅、书香走廊,一句句催人奋进、琅琅上口的名人名言,名言配画、图文并茂的校园文化,各具特色的班级名片,一段段蕴含哲理、意味深长的班训感言,匠心独运的读书板报与墙壁文化,一张张散发着浓浓墨香的校刊、让学生抬眼望人文,举目品经典。另外校园广播每天晨会播放国学经典诵读,下午午休后播放新学堂歌,让学生感其声,领其情。通过这些文化环境的打造,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我们还确定了“我读书、我快乐”的口号,倡导学生做到晨间集体诵读、午间休闲诵读、课前集体诵读,以此培养学生国学诵读习惯。让走进附小的人,无不称叹:这真是一个充满书香灵气的校园。

三、推荐读物,选择诵读内容

国学经典是浓缩了中国古代人文自然知识结晶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们得知学生对国学了解不够,在选择国学读物上,存在很大盲目性。根据教育局的要求我们向学生推荐包括《千字文》、《三字经》、《论语》、《论语》、《唐诗宋词》、《中庸》等启蒙学读物要求学生在校外诵读;学校则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统一在校本课上诵读《弟子规》,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逐步渗透,不断提升,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为了使每个孩子都乐于诵读,并且读有所获,授课教师认真备课,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对于每个小故事教师都能认真讲解,使学生能真正受到教育。

四、授之以法,提高诵读效率

许多学生有了经典诵读兴趣,但如何诵读,学生却心中无底。为了更好地将经典诵读落到实处,使经典诵读成为有效的诵读。我们采取了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是每班每周开设一节经典诵读指导课(校本课),这节课可以是经典诵读欣赏课、诵读游戏课等,通过这些不同类型的课,引导学生学会诵读;二是课内带动课外,在课堂上,教师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国学经典内容,采取年级段不同,经典诵读方法的指导各有侧重的办法。比如低年级段则主要通过游戏等方法让学生了解韵律不同诵读方法不同,中年级段则主要通过“赏——诵——画”的方法来感悟诵读经典的方法并加以运用到自己的诵读经典中最后通过画把自己对经典作品的理解表现出来,高年级则采用“诵读——交流——评析”的方法诵读国学经典,让学生在交流中诵读经典。品析经典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文化内涵。

五、注重整合,激发诵读兴趣

我们不仅在校本课上指导诵读经典,还注重国学经典与其他学科、活动的有机整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比如我们把国学经典与音乐、信息技术课联系在一起,音乐课上或给经典的弟子规配上节奏,即兴来上一段精彩的说唱,或者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深情吟唱;学生从经典中感悟到了国学经典语言的精粹,感悟到了许多做人的真谛。学生升入三年级以后,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定期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到网上去浏览、搜集一些国学经典诵读的知识,以拓宽他们的视野,丰厚他们的国学底蕴。

六、开展活动,体验诵读乐趣

为激发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热情,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坚持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我们把“诵读”和“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用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诵读经典更富吸引力。为努力让书香浸润校园,让经典滋润童年,让阅读伴随学生成长,开展了学生们喜欢的读书活动。开展经典阅读手抄报制作,黑板报专刊、和经典诵读汇报演出活动。

七、激励评价,获取诵读乐趣

为了引导学生逐渐提升国学诵读层次,激发诵读兴趣,养成正确的诵读习惯,学校着眼于通过发挥激励评价功能,坚持“多奖励,不强求”、“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用“看谁读得准,背得熟,记得牢”为标准,分组竞赛,以给学生加“笑脸”等方式,激发学生诵读、熟读、直到背诵的浓浓兴致。此外在学生达到某项要求的时候给以相应的等级称号,各项表现突出的,授予“读书好少年”称号。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前提下,自然诵读,从中获得背誦的乐趣和成就感。

看到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效地开展,我们倍感欣慰,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到:如何处理好学业负担和经典诵读时间上的矛盾、怎样才能将经典诵读教学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深层融合、如何解决中低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存在的识字困难还是待解决的问题,在当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和开发更多国学诵读资源,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上一篇:如何让托福写作更具真实性下一篇:医院儿科护士的辞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