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学经典简介(精选9篇)
作者:冶萍
学校:民和县川口镇山城小学
班级:六年级 指导教师:尹雪婧
古诗词记载了中国五千年以来的悲与苦,蕴涵了五千年来中国人民的喜与乐,蕴含了中华五千年来宝贵的文化。
本书采用新颖的文字与精美的图画相结合的方式,读者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文字,还能够欣赏到栩栩如生的手绘图,以图解文,图文并茂,辅之以朗诵艺术家配乐朗诵,音,画,文三位一体,生动形象,带给读者丰富的人生感受和审美体验。
本书分为七个单元:投桃报李,高山流水,杨柳依依,东望故园,心怀天下,抚今追昔,冰清玉洁。每一首诗就像一杯茶,难受时品其味为苦,愉快时品其味为甜。假如你想喝上一杯好茶,就得尽情尽心,细细品尝。
古人云:“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书读得越多,便越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我们沐浴着父母的恩泽而来,所以人的一生就是感恩的一生,当然友情是人世间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之情自古以来就成为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故乡是海外游子永远的牵挂;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回望昔日那厚重的历史,不禁使人感怀,冰清玉洁之中流淌着一股浩然之气,蕴含着一种高尚的节操。
读着诗里的内容,我的心情随着诗人的忧而忧,随着诗人的乐而乐。
唐代诗人李白年轻时有伟大的政治抱负,但因不愿迎合权贵,始终不得志,于是浪迹天涯,纵酒赋诗,以寄托自己的满腔情怀。他的诗歌感情炽烈,想象丰富,比喻生动,手法夸张,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读诗是人类特有的艺术活动。读古代诗词,可以与同时代的人做精神上的沟通;可以传承古圣贤的精神文化;可以享受和汲取人类文化的成果。
[关键词]中华文明 国学经典 诵读诗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5-001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美德教育,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古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让古典诗文丰富语文课堂有其深远的意义。但如何在教学中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诗文,传承中华文明,及早让儿童接受传统优良文化的熏习教育,使之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情感得以升华,行为得以内化呢?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在指导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过程中,采用“激发兴趣—导之以法—引导背诵—课外摘录—灵活运用”的古诗诵读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身心修养。
一、激发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出自《论语·雍也》)意思是说,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不如爱好它的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不如对它有兴趣的接受得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探求知识的原动力,是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因此,我们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和自读古诗的兴趣。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读浅显的诗,让他们感到读诗并非难事,以此来调动和激励他们自学和自读古诗的兴趣。我的做法是,让学生把自己能背的古诗背诵给同桌听;然后再把他们接触过的部分简单的诗词抄下来进行背诵。这样,学生背诵起来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他们的自信心就增强了。
二、导之以法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方法对科学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要想大量诵读古诗文就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这样才能完成一定的背诵数量。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对学生导之以法。
一是学诗授法。以教材中的古诗教学为主,注重指导学生读诗的方法,并逐步让学生领会和掌握。在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了“细读—精读—感悟”三步骤自读古诗的方法:(1)知诗人,解诗题;(2)抓字眼,明诗意;(3)多诵读,悟诗情。
二是配诗悟法。学完课本里的一首古诗后,教师补充一首易于比较的课外古诗,让学生自学,求同存异,让学生进行自我体会和巩固。如在学习唐代贺知章的《咏柳》时,我引导学生说: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了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春风能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了春天无限的创造力。这样指导,学生就容易领会和掌握诗歌了。
三、引导背诵
指导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读诗方法后,我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古诗背诵。首先,我引导学生总结背诵古诗的一般方法,即通过适当解说,引起学生对内容产生注意和兴趣。教师可选择一些比较浅易的,与学生生活有关的,易于学生接受的内容来引导背诵。这样,学生愿意读,以后也会记得住。教师可采用词组语块背诵法、熟记“诗头”背诵法、联想画面背诵法、抓“诗眼”背诵法等。有了背诵的方法,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系列的背诵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检查背诵的情况,再适当引入一些与古诗文内容有关的知识,如“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的特性或记叙事物,或说明事物,或展开议论,相当于现代的杂文,但都是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的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其实就是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这样理解以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就会进行关注并产生兴趣。
四、课外摘录
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读书时随手摘录文章中的优美词语、名人名言或警句、精彩生动的片断描写等,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和记忆原文的内容,丰富和积累词汇,提高认识能力和写作水平。不论是哪一首经典诗文,都经历过漫长的历史长河的冲刷,最终沉淀而形成。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肯定是下足了工夫,所以诵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诵读,感悟诗意,找出名言名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边引导,边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摘录记住了重点词句,再加入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悟,熟读背诵起来就没有多大困难了。
五、灵活运用
在古诗文的诵读学习中,教师应注重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体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在指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和作文练习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恰当地运用古诗。但对此我不会作过高的要求,不会作硬性规定,以免学生望“诗”生畏,产生惧怕心理。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指导运用效果甚佳。有部分学生就能引用古诗写出精彩的篇章,有部分学生还能尝试着写诗,并能写出一些小有韵味的古诗来。
如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里有一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路在曲折后出现开朗,让人从中悟到:锲而不舍就会产生希望,就会出现新的境界。理解了诗意后,学生在习作中或在平时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就会想到这句诗,从而将古诗合理地运用于学习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名言名句既能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和自读古诗的兴趣,又能鼓舞学生发愤图强,努力学习,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教育目的。
此外,当我们知道学生在大量诵读古诗文时,我们应注意不要增加学生的背诵负担。对此,我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利用早读时间进行“读诗指导”,保证有充分的时间向学生介绍相关诗歌的创作背景及诗歌的大意,还有诗人的思想感情等,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整首诗的理解,增强他们的记忆。二是利用每一节课的课前3分钟时间,让学生读古诗、背古诗。三是利用下课10分钟的时间和课外活动的30分钟时间,让各个语文组长检查同学的古诗背诵情况。有时,我也会搞突然袭击,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抽查。每到这个时候,学生们都会争先恐后地跑到我面前说:“老师,检查我。老师,检查我。”看到他们兴致如此高涨,我常常会面带笑容、心情舒畅。
经过几年时间的古诗文诵读,学生们获得了明显的提升。在日常的作文中,学生们的古诗词运用自如。如一个学生在《教师节的礼物》中引用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个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的同桌经常在课堂上搞小动作,不听老师讲课,写作业时就去抄别人的答案,这不成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吗?”像这样句中有诗、朗朗上口的句子随处可见。
现在,经过几年时间的积累,学生们不但会读经典、诵经典、用经典,而且还能说经典、唱经典、演经典。每个学期,学校都要举行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活动。各班学生表演的节目,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让大家受益匪浅。
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愚昧落后,没有先进文化和科技,就会任人宰割;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愚昧无知,没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没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会虚无和异化,甘为奴隶,受人鄙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正是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滋养了一代代炎黄子孙,使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教育工作者,引导学生背诵国学经典诗文,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祖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自己生活在这样的国度而感到光荣和自豪。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我们时刻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样,无论身处何方,都不会迷失方向;就算身在他乡,心也会永远装着祖国和人民。所以,我们要更好地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让民族精神的血液一代代流淌,永不停息!
[1] 黄桂梅.诵读经典古诗文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成才之路,2010(14).
[2] 金延旭.诵读古诗词,增强师范生语言表达能力——谈我校在推普活动中引入古诗词诵读的做法[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潍坊市奎文区育才学校七年级一班 曹亚瑶
中华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让梨”等典故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至高无上的美德,更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之都。但是中华美德在今天,仿佛早已被人们忘却,人们对它不管不问,正所谓:此道今人弃如土。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我们国家也不例外。而中华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瑰宝,我们都是中国人,自然要理所当然地继承我们祖先给予我们的一笔丰厚的礼物,就像我们是中国人,就要说中国话一样,和谐的社会需要中华美德来构建,来填充这个空虚的世界,否则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枯燥无味,这正是中华美德给予我们的,一颗中国心。
中华传统美德包含如下内容: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廉、耻、勤、勇、敬、恕、谨、俭、忍、友、慈、和。传统美德的内容可谓博大精深,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修身”、“齐家”、“治国”三个方面。
所谓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它使人陶冶爱国情操,从小树立爱国爱民的志向;它让人孝顺父母,对其充满孝心;它让人仗义疏财,尽力帮助别人。它感化了身边的一切,让处世的人明白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从而弥补了愚昧与笨拙、丑陋与缺点。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意
【北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闲居初夏午睡初起
【南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增广贤文》
(一)第1则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第2则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第3则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第4则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第5则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第6则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第7则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第8则
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第9则
为人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第10则
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
两人一条心,有钱堪买金。一人一条心,无钱难买针。
第11则
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第二单元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秋山
【唐】张籍
秋山无云复无风,溪头看月出深松。草堂不闭石床静,叶间坠露声重重。
钟山即事
【北宋】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增广贤文》
(二)第12则
黄金无假,阿魏无真。
第13则
客来主不顾,应恐是痴人。
第14则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第15则
闹里有钱,静处安身。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第16则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第17则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中仁。
第18则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第19则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第20则
守口如瓶,防意如城。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再三须重事,第一莫欺心。虎身犹可近,人毒不堪亲。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第21则
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第三单元 送沈子福归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南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增广贤文》
(三)第22则
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平生莫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第23则
士者国之宝,儒为席上珍。
第24则
若要断酒法,醒眼看醉人。
第25则
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
第26则
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
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茫茫四海人无数,哪个男儿是丈夫。美酒酿成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
第27则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无。
第28则
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百年成之不足,一旦败之有余。
第29则
人心似铁,官法如炉。善化不足,恶化有余。
第30则
水至清则无鱼,人太察则无谋。
知者减半,愚者全无。
第31则
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第四单元 竹枝词(其一)
【唐】刘禹锡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竹枝词(其二)
【唐】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增广贤文》
(四)第32则
竹篱茅舍风光好,僧院道房总不如。
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
第33则
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但看三五日,相见不如初。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
第34则
会说说都是,不会说无礼。磨刀恨不利,刀利伤人指。求财恨不多,财多反害己。知足常足,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终身不耻。有福伤财,无福伤己。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第35则
若登高必自卑,若涉远必自迩。
三思而行,再思可矣。
第36则
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小时是兄弟,长大各乡里。嫉财莫嫉食,怨生莫怨死。人见白头嗔,我见白头喜。多少少年亡,不到白头死。
第37则
墙有缝,壁有耳。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第38则
贼是小人,智过君子。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贫穷自在,富贵多忧。
第39则
不以我为德,反以我为仇。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第40则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第41则
晴天不肯去,直待雨淋头。成事莫说,覆水难收。
第42则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第五单元
题张司业
【北宋】王安石
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如神。看似寻常实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南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泛舟
【南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增广贤文》
(五)第43则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第44则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
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头翁。月到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
第45则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第46则
路逢险处须回避,事到头来不自由。
第47则
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
第48则
人贫不语,水平不流。
第49则
击石原有火,不击乃无烟。为学始知道,不学亦枉然。
第50则
深山毕竟藏猛虎,大海终须纳细流。
第51则
惜花须检点,爱月不梳头。大抵选他肌骨好,不搽红粉也风流。
第六单元 春游湖
【北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湖上暮归
【元】赵孟頫
春阴柳絮不能飞,雨足蒲芽绿更肥。正恐前呵惊白鹭,独骑款段绕湖归。
《增广贤文》
(六)第52则
受恩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莫待是非来入耳,从前恩爱反成仇。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
第53则
休别有鱼处,莫恋浅滩头。去时终须去,再三留不住。
第54则
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
第55则
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将近寻死路。
生不认魂,死不认尸。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第56则
得宠思辱,居安思危。
念念有如临敌日,心心常似过桥时。
第57则
英雄行险道,富贵似花枝。人情莫道春光好,只怕秋来有冷时。
第58则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第59则
但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第60则
假缎染就真红色,也被旁人说是非。
汇报表演主持词
开幕词
女:尊敬的各位领导,男:敬爱的各位来宾,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女:国学启迪智慧,经典浸润心灵; 男:诵读千古美文,传承华夏文明。
女:“坚持经典诵读,打造书香校园”是我校的办学目标; 男:“诵读国学经典,争做美德少年”是我校的特色基调。女:从2006年开始,学校就把诵读经典纳入办学目标,掀起了诵读热潮;
男:八年的诵读,使我们增长了才智,陶冶了品质。
女: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男:源远流长的诗文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闪烁的瑰宝。女:今天,我们登上这多彩的舞台,共读中华经典,聆听古文诗韵。
节目串词
☆《弟子规》,汇集了古代圣贤的智慧,集中华传统的家训、家规、家教之大成。它是人们言行的规范,是做人的根本,是当今净化社会人心的良药,是启迪我们心灵的钥匙。下面请欣赏3.1班的诵读表演《弟子规》。☆《三字经》是世界文化宝库的经典,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它朗朗上口,既有历史人物故事,又寓有意义深刻的人生哲理。下面请欣赏4.2班表演的节目《三字经》。
☆《弟子规》具体列述了我们在家、出行、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恪守的规范,它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诵读经典,践行礼仪。下面让我们欣赏3.4班表演的节目《弟子规》
☆《笠翁对韵》沉淀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集中了千锤百炼的名言警句,它形式美,音韵美,是我们学习古诗、研习楹联的启蒙读物。习诵它,学好它,传承中华诗词楹联文化,让我们欣赏6.1班表演的节目《笠翁对韵》、《名联集》。
结束语
(男)《笠翁对韵》的铿锵音韵还在耳边回响(女)《弟子规》的谆谆教诲还在心头回荡(男)最是书香能致远,让经典伴我们一路远行。(女)腹有诗书气自华,让经典养育我们的灵魂。(男)吟诵经典,让民族的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女)传承经典,让华夏文化撑起我们人格的脊梁
2012年3月9日,我去参加德顺小学教研室开展的《中华颂、国学经典诵读》教师培训活动。听了许老师和王老师的二节国学公开课,使我感受很多,也令我受益匪浅,更让我明白了国学课应如何上。以下是我这次参加听课的一些体会。
许老师和王老师的这二节课是截然不同的。许老师是用多媒体电脑来上,而王老师是不用多媒体电脑上,二位老师上的都非常精彩。
首先是许老师上第一节课,她在这堂课中共教了三首诗歌,许老师把重点放在第一首《敕勒歌》,播放精美的画面陶冶学生的情操,开阔学生的视野,采用分组比赛的方式开展诗歌颂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最吸引我的是许老师一边读也哪句诗的意思,学生看着画面一边读出相对的诗句,这有助于学生的记忆,这个方法值得我学习,我认为这也是教学的一大亮点。
--校园诗歌朗诵比赛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2015年暑假,市工商职业中专组织语文组的教师精选优秀篇章,自编国学教材,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
2016年为进一步提高中职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彰显工商职专人靓丽的风采,推动学校职业教育宣传周活动的开展,5月11日,组织了“弘扬国学文化,传承中华文明”诗歌朗诵比赛决赛。经过初赛和决赛的层层选拔,共有20组学生进入决赛环节。
比赛现场,选手们以整齐划一的着装,铿锵磅礴的气势,饱满昂扬的激情,自信大方的形象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比赛内容和形式更是丰富多彩,有的朗读千古传颂的名篇,让我们在精简的语言当中解读古人的感人事迹;有的表达思乡之情,轻悠的配乐中,吟诵者带领着我们走进诗人的心田,情景交融;有的朗诵富含哲理,启迪同学们去追求,去拼搏......一声声、一句句穿越时空的诗歌扑面而来,带给同学们的是一次空前的文化盛宴。
最后是师生共诵节目,把此次活动推向高潮。
南怀瑾先生,一九一八年出生,浙江省乐清县人。幼承庭训,少习诸子百家。浙江国术馆国术训练员专修班第二期毕业,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毕业,金陵大学研究院社会福利行政研究部肄业。
抗日战争中,投笔从戎,跃马西南,筹边屯垦,曾任大小凉山垦殖公司总经理兼自卫团总指挥。返蜀后,执教于中央军校军官教育队。期间,遇禅门大德袁焕仙先生而发明心地,后于峨嵋山发愿续接中华文化断层,并于大坪寺阅大藏经。后讲学于云南大学、四川大学等校。
赴台湾后,任文化大学、辅仁大学、政治大学、以及其他大学、研究所等教授。数十年前曾旅美、旅港。在台、港及居美时期,曾创办东西(文化)精华协会、老古出版社(后改组为:老古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人文世界杂志、知见杂志、美国弗吉尼亚州东西文化学院、ICI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主持十方丛林书院。
在香港期间,曾协调两岸三地,推动祖国统一大业。并关心家乡建设,1990年泰顺、文成水灾,捐资救患,在温州成立南氏医药科技基金会、农业科技基金会等。又将乐清故居重建,移交地方政府做为老幼文康中心。与浙江省合建金温铁路,造福东南。
继而于内地创办东西精华农科(苏州)有限公司、吴江太湖文化事业公司、太湖大学堂、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恢复禅宗曹洞宗祖庭洞山寺,支持中医现代化研究——道生中医四诊仪研制与应用,资助印度佛教复兴运动,捐建太湖之滨老太庙文化广场。
数十年来,为重续中华断层文化心愿,提倡幼少儿童智力开发,推动中英文经典课余诵读及珠算心算并重之工作。又因国内学者之促,为黄河断流、南北调水事,倡立「参天水利资源工程研考会」,作科研工作之先声。其学生自出巨资,用其名义在国内创立光华教育基金会,资助三十多所著名大学,嘉惠师生云云。以及其他众多利人利民利国之举,难以尽述。
先生生平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主张东西精华文化融合,造福人类未来。出版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金刚经说什么》等繁简体及外文版著述一百三十余种。且秉持继绝兴亡精神与历史文化责任感,自行出版或推动出版众多历史文化典籍,并藏书精华数万册。
要之:其人一生行迹奇特,常情莫测,有种种称誉,今人犹不尽识其详者。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命力之所在,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既涵盖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与创造力,也包括知识体系和生活方式。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大力推进国学教育,大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把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从而形成强大的文化支撑力,使中华民族更加挺起自己的脊梁,百折不挠、众志成城、发奋图强、勇往直前!
延续五千年的道德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丰富而又庞杂,既有注重人格、注重伦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谐、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等优秀道德品格的内容,也存在诸多糟粕。如,建立在唯心历史观基础之上的“性善论”
违背了人的道德起源的本质规律;“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教化背离了人的本性和人的本能需求;“三纲”伦理绞杀了人性对民主、自由、平等人伦关系的正当要求。儒家道德倡导对皇权的忠诚、对夫权专制的强化、对女性屈从和贞操的奴化教义,都是必须批判、摒弃的糟粕,而儒家强调的以德立身、以德兴国的思想以及诸多的伦理道德规范,迄今仍有现实价值。人无德不立,家无德不宁,业无德不兴,国无德不强。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今天,需要对传统伦理道德文化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现代化改造与完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赋予时代精神,使其与当代社会实现紧密结合。
商代有“六德”:知、仁、圣、义、忠、和。春秋时期,列国纷争,战乱不断。管仲提出“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孔子强调“仁、孝、悌、忠、信、智、勇、义”;孟子突出“仁、义、礼、智”四端;董仲舒把“仁、义、礼、智、信”归结为五常之道;宋代形成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老八德;孙中山提出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新八德;2001年中共中央颁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20字公民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对公民道德层面的要求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据此,提出中华十德:忠、孝、仁、智、信、礼、义、勤、勇、廉。
践行忠德,要忠心爱国、忠于职守、忠于家庭,以忠心爱国为核心。践行孝德,要孝亲谏亲、善悌友朋、敬老尊师,以孝亲谏亲为核心。践行仁德,要仁爱悯人、仁善助人、仁和容人,以仁爱悯人为核心。践行智德,要明辨是非、修身立德,求真求实、学不造假,学以立志、学贵有恒,以明辨是非、修身立德为核心。
践行信德,要诚实守信、相互信任、自尊自信,以诚实守信为核心。践行礼德,要遵礼制、讲礼让、知礼仪,以遵礼制为核心。
践行义德,要明辨义利、克己奉公,声张正义、舍身取义,知恩图报、注重情义,以明辨义利、克己奉公为核心。践行勤德,要勤奋敬业、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以勤奋敬业为核心。践行勇德,要自强不息、英勇顽强,勇于担当、见义勇为,勇于创新、勇于变革,以自强不息、英勇顽强为核心。践行廉德,要知廉知耻、戒贪戒奢,闻过则喜、知错必改,谨守名节、慎微慎始,以知廉知耻、戒贪戒奢为核心。
“中华十德”道德体系是几千年儒家文化与民本文化的有机统一体,是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基本元素与当代社会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是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并与普世价值观并行不悖的中华道德体系,是与我国现代公民道德规范相一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中华十德颂
无善无恶性之本,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德行,劝善止恶行义举,扬善惩恶铸国本,与人为善人善己,积善成德有善终。
中华十德首为忠,忠于职守人之本,忠心爱国需尽力,忠爱家庭应尽情。
为人之子孝先行,侍奉双亲心必诚,敬老尊师好传统,善悌友朋情谊浓。
仁者爱人有恻隐,仁善助人献爱心,仁和容人团结好,己所不欲勿施人。
道德智慧德之魂,明辨是非善恶清,求真求实学风正,学以立志贵有恒。
人际交往重守信,为人诚实好品性,彼此信任互尊重,自尊自信方成功。
文明礼让在敬人,礼制法制贵严明,仪容服饰须得体,文明礼貌看行动。
为人处事义先行,以义导利事业兴,仗义执言好男儿,知恩图报君子风。
安身立命勤为径,持家兴业俭为本,爱岗敬业千般好,好逸恶劳万事空。
自强不息敢抗争,不畏强暴逞神勇,勇于担当负责任,创新变革永不停。
戒贪戒奢常自省,知廉知耻知辱荣,闻过则喜错必改,慎独慎微慎始终。
以德齐家家安宁,以德兴业业昌隆。
以德立身身自立,以德兴国国强盛。
中学为根西为用,传统美德继大统,中华十德中华魂,中华复兴德先行!
第一单元 忠德篇
第1课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商人弦高智退敌军
春秋战国时期,郑国有个牛贩子名叫弦高。弦高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商人,却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
有一年,他去外地经商,途中遇到了秦国军队。秦军由孟明视率领,扬言攻打赵国,实际上,是趁郑国不备借机消灭郑国。弦高得知这个消息后焦急万分。他想:秦军是料定郑国不知大敌来犯,没有做准备,想进行偷袭,如果知道郑国已有防备,也许会自动退军。他下定决心,要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去为国家争取一线希望。
一天,秦国大军正在前进,突然,有十几头牛缓缓走来。赶牛的汉子看见大军,不但没有避开,反而不慌不忙地迎上前来,大声喊道:
“前方可是秦国大军?来将可是孟明视元帅?”赶牛的正是郑国商人弦高。孟明视一听,不由得大吃一惊,连忙问:“先生是何人?为什么知道我们是秦国军队,你是干什么的?”弦高应声答道:“我乃郑人弦高,听说贵国来攻打赵国,奉我们主公之命,特献上犍牛十二头、牛皮四张,以犒(kào)劳大军。”说罢,深施一礼。
孟明视大惊,本来想出其不意偷袭郑国,可还没到郑国边境,郑国就派了使者前来,怕是早有戒备了,若要强攻,万一久攻不下,后无援兵,那就麻烦了。因为偷袭不成,秦国只好退兵了。
一个普普通通的贩牛商人,主动承担起保卫国家安全、使国家免遭侵略的责任,充分体现了一个普通民众对国家的高度责任感。议一议
对弦高机智救国的胆识与行为你怎样认识?你怎样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经典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名联谈趣》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清·顾炎武《日知录》
保卫国家这种事,即使是匹夫这样的卑微之人,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悟一悟
国泰则民安,国乱则民不聊生。所以,每一个人都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让我们牢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胸怀祖国,胸怀天下,认真履行我们自己的职责。延伸
顾炎武的名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著名爱国学者顾炎武的一句名言。
多少年来,这句名言一直激励着无数炎黄子孙为中华之崛起而前仆后继。
在顾炎武的那个时代,汉族的统治衰微不堪,强悍的满族乘虚而入。面对着明朝的覆灭,顾炎武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
虽在当时他指的“天下”是封建的汉族王朝统治,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以后这“天下”二字便慢慢地演化为国家的代称,指整个中华民族了。
这句话之所以流传至今,就在于其发人深省的“匹夫”二字。这两个字道出了一个不朽的真理:“天下”者乃是平常人——人民大众的天下,而不是个人的天下。因此,对于“天下”的兴亡,每个人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每当国家衰微、民族落后的时候,在我们世代生息的这块土地上,就会有无数的“匹夫”为之奋斗,肩负起自己的一份责任。当外族入侵时,岳飞、戚继光、文天祥„„便挺身而起,为抵御外侵而驰骋沙场;当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时候,便有陈胜、吴广、洪秀全„„揭竿而起,救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当疾病流行时,便有李时珍、孙思邈遍寻民间良方救死扶伤„„可以这样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历代仁人志士爱国为民历史的概括。到了近代,当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中华大地的时候,这句名言更激励无数革命先烈英勇奋斗,为祖国的存亡而甘
愿献出满腔热血,竭尽自己的匹夫之责。
今天,我们的祖国已远非昔日可比,中华民族已经由弱到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我们同先进的国家相比还有些差距。历史已把振兴祖国的重担放到了我们的肩上。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践行
1.背一背爱国的古代诗词、名言警句。
2.日常生活中,从身边小事做起,承担起作为小学生应尽的责任,爱学校,爱集体,爱我们生活的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第2课 忠于职守 敬业乐群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在4000多年前,我国的黄河流域洪水为患,尧命鲧(gǔn)负责领导与组织治水工作。鲧只懂得埋、填之法,采取“水来土挡”的治水策略。失败后为舜所杀。舜让鲧的儿子禹承担治水大任。
禹接受任务后,首先带着尺、绳等测量工具到全国的主要山脉、河流作了一番严密的考察。他发现龙门山口过于狭窄,难以通过汛期洪水;他还发现黄河淤(yū)积严重,流水不畅。禹就和百姓们反复商量,决定改“堵”为“疏”,让洪水能更快地通过。
找到治水的办法后,大禹带领百姓们日夜不停地凿山开渠,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和睡觉。一年又一年,他每天到处奔波,一心治水。
有一天,大禹经过家门口,他的妻子刚生下孩子。大禹听到了孩子哇哇的啼哭声,可是怕耽误治水,他没有进去探望,匆匆走了。几年后,大禹又经过家门口,妻子抱着儿子站在门口,儿子挥着小手叫爸爸。大禹深情地望了她们母子一眼,又抓紧时间赶路了。又过了几年,大禹第三次经过家门口,儿子已经十来岁了。大禹让儿子告诉妈妈,等治好洪水后他一定回家。说完大禹就脚不停步地向前奔去。
大禹忠于职守和百姓们经过13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制服了洪水,人们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议一议
如何认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行为? 经典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论语》
日常起居要态度端庄,担任工作要谨慎认真,和人交往要忠心诚恳。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
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
千淘万漉(lù)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 悟一悟
十德忠为首。忠德以忠诚为核心。忠诚的含义就是忠于职守,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事业、忠诚于岗位职责、忠诚于家庭、忠诚于理想信念。大禹不记舜的杀父之仇,而是勇敢地挑起了父亲未完成的事业,忠于职守,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完成了治理黄河的大业。我们要学习大禹忠于职守的奉献精神。延伸
烛照深山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李桂林和陆建芬夫妇坚
守了21年。他们在二坪村小学教书育人,把一批又一批的彝族孩子送出了大山,让他们去更广阔的世界里飞翔。二坪村海拔1800米,该村小学还有个为外人熟知的名字:“天梯”小学。因为二坪村地处大渡河峡谷,山高路险,几架靠在崖壁上垂直而立的木梯就是二坪与外界的通道。住在山下和山腰的学生,要背着书包、爬过“天梯”去上学。
1990年,已经停办了十多年的二坪村小学准备复课。曾经在雅安汉源县一所小学当过民办教师的李桂林听说后,决定到大渡河对岸的这个山村来看看情况。
那时,李桂林只知道二坪很穷,山路难走。但等他艰难跋涉近10个小时来到二坪村时,才发现这里远比他想象中落后:老人们穿得破破烂烂,衣不蔽体,很多人都没鞋穿,小孩子更是打赤条到处跑。这一幕幕场景让李桂林既吃惊又难过。一位老乡告诉他,全村400多人,几乎没人识字,不认钱也不会算账,下山后上厕所都找不到。老乡的话,深深地刺痛了李桂林的心。李桂林决定留下来教书,让二坪的孩子长大后不再过这样没有文化的生活。
第二年,李桂林把妻子陆建芬也动员到山上来教书。因为是代课教师,夫妻俩那时的工资少得可怜,经济极其拮据,他们自己种菜、养鸡、喂猪,解决生活问题。山上种不出菜的季节,只能连吃几个月的干酸菜。他们白天教课,晚上在油灯下批改作业,周末的时候自己动手改建学校。经过十几年的辛劳,校舍从原来的茅草屋变成了砖瓦房„„
寒冬酷暑,春去秋来,“天梯”两头两个护送学生的身影,从没消失过。践行
1.做一做:从身边或者书籍、网络中,找一找敬业乐群的典范,看一看、读一读、学一学他们的事迹和精神。
2.想一想:在读书和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自己受到了什么启发?
第3课 齐家之道 贵在教子有方
曾国藩的教子之道
曾国藩是晚清重臣,生前封侯拜相,满族荣华,死后没有留下什么财产田地、金银珠宝,留给子孙后代的,是一楼丰富的藏书、一道著名的遗嘱。曾国藩认为,作为一个合格的家长,其职责在于齐家治家,核心在于教育好子女,使孩子们能立足于社会,使家族一代一代传下去,而关键在于两个字——勤与俭。他要求孩子们一生铭记十六个字: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同治十一年(1872年)三月十二日,62岁的曾国藩临终之际,抬手给儿子指了指桌子上早已写好的遗嘱,大意如下:
今将永别,特立四条以教汝兄弟:
一是慎独则心里平静。人假如没有可以愧疚(jiù)的事,面对天地便神色泰然,这样的心情是愉快平和的。
二是主敬则身体强健。聪明智慧,都是从敬中产生的。
三是追求仁爱则人高兴。有谁不愿意自立自达,如果能够自立自达,就可以和万物争辉了。
四是参加劳动则鬼神也敬重。勤劳能使人长寿,安逸能使人夭亡。
曾国藩的遗嘱对其子孙后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曾家后裔恪遵先祖遗言,远离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政界、军界,洁身自好,大隐于世,实现了曾氏“长盛不衰,代有人才”的遗愿。
曾国藩的小女儿曾经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十几岁时,她跟随母亲来到两江
总督府看望时任两江总督的父亲。小女儿进总督府总要穿得体面一点,所以上身就穿了一件蓝色的小夹袄、下身穿了一件缀青花边的黄绸裤(这条裤子是别人穿过送给她的)。曾国藩一见小女儿的穿着,就觉得这条裤子太奢(shē)侈(chǐ)、太华贵了。他说:“小小年纪就穿这样华贵的衣服,以后一定会养成奢侈的习惯。”让她赶紧换掉。吓得孩子赶紧把裤子换了下来。这件事,给小女儿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对她的一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曾国藩不仅在衣着上严格要求子女,在日常饮食上也有严格的规定。就是自己在吃饭时碰到饭里面有带壳的谷物时,都要把壳弄开,把里面的仁吃掉,从不例外。
在那个时代,官宦人家出门一般都要坐轿子。曾国藩却告诉孩子们:要步行去办该办的事,不许用轿子;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自己做,不许使唤奴婢(bì)端茶倒水。
在曾国藩的家书中,还可以看到,他会让子女经常做拾柴、捡粪等一些常人认为下人做的事。他对自己的长子有这样的要求:每天早晨天未明就要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要洒扫庭院,然后坐下来练字一千,而第一个字一定要写“俭”字。
曾国藩认为,子女在骄奢淫逸的环境里是不可能立大志的,开始是淫逸,继而是流荡,然后就是败家。保持勤俭才是最好的教子之道。
古人讲:富不过三代。但是,在曾国藩的教育影响下,他的子女个个勤俭持家、低调做事、勤奋努力,一代一代都很兴旺发达。议一议
你是怎样理解曾国藩的十六字家训的? 悟一悟
父母作为家长的首要职责是管理好家庭,使家族成员能够齐心协力、和睦相处、家业兴旺。古人将家庭的治理看作最基本的修养,具备了这样的修养才可以为国家作贡献。学习齐家之道,不仅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更重要的是要从中学会处事立世的原则,以此指导我们的行动。
问祖宗之德泽,吾身所享者是,当念其积累之难;问子孙之福祉,吾身所贻者是,要思其倾覆之易。——《菜根谭》
要问祖宗留下了什么恩惠,可以说我现在享用的一切都是,应当多想想当时创业、积累财富有多艰难;要知子孙今后是否幸福,就要取决于我们能给他们留下多少,还要想到这些遗产也是很容易被挥霍掉的。
凡人皆有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曾国藩家书》
一般人都希望子孙后代做大官以飞黄腾达,我不愿意他们做大官,但是希望他们成为善于读书、明白事理的君子。
训子须从胎教始,端蒙必自小学初。——《增广贤文》
训练孩子需要从胎教开始,孩子的启蒙教育从小就要开始。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增广贤文》 延伸
孟子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留下他们母子俩相依为命。原来他们家住在坟地附近,孟子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孟母看到后,心想:“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种地方。”于是,孟母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集市上整天吵吵嚷嚷地叫着买卖东西,孟子觉得很有趣,就跟邻居的小孩儿玩杀猪宰羊买卖猪羊肉的游戏,学猪羊死去的声音和跟买主讨价还价。孟母看到后,皱起
了眉头,心想:“这种环境也不适合我的孩子。”于是,又把家搬到了一所学校的旁边。
孟子天天都听到孩子们读书的声音,因此喜欢上了读书,然后跟母亲说:“我要去上学。”孟母听了很高兴,心里想:“这才是孩子应该走的正路!”就爽快地答应了。
这样,孟子经常看到老师以诗书礼义来教导学生,耳濡目染,他也就与新结识的小伙伴们在游戏中引入了学习礼节和读书的内容。有了这种良好的生活环境,他们母子两人就安心地住了下来。
正因为有慈母的严教勤督,孟子专心向学,日后终于成了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最负盛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践行
1.在日常生活中,你怎样与家人相处?对于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你怎样发挥自己的作用?会经常做一些什么事?
2.回想一下,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在勤俭持家方面是怎样做的?你在生活中打算怎样做到勤劳俭朴呢?
单元主题综合实践活动 感受责任 忠于职守 活动一:家庭中的责任
1.了解爸爸、妈妈对我的真实看法,倾听他们对我的希望。
可以直接向爸爸妈妈询问了解,可以请爷爷奶奶帮助了解,也可以通过留言等方式了解。
根据爸爸、妈妈的看法,了解了他们的希望,给自己写个评语。
2.做个尽职尽责的小主人。
先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自己在家庭中的职责(学习除外),然后认真去做,每做一件就填写一张责任卡,把卡片积攒起来,每个月在班级内评一评、比一比,看谁是个尽职尽责的小主人。活动二:学校中的责任
1.先请同学们把在学校中的责任用☆表现出来,有一项责任就画一颗星。
2.请同学评一评每人能得几颗星,再说一说自己存在的问题。
3.开展摘星星比赛活动。定期开展评比,评出优胜者。
活动三:社会中的责任
1.记一记每天的新闻。比一比谁记得又多又清楚。
2.天天争做遵纪守法的小模范。从不闯红灯、遵守纪律等身边的小事做起,每坚持一天就给自己加上一分。
3.记一记遵守公共道德的日记,把自己的做法和真实的感受记录下来,定期在班级内展示交流。第二单元 孝德篇
第4课 感恩父母
牛犊藏刀救母
清朝道光年间,烈山集有一个屠户,名叫张六子,杀过很多牛。
46岁那年,张六子从邻村很便宜地买来一头母牛和一只牛犊(dú),他想杀了母牛留下牛犊。可是,当他要杀母牛时,却怎么也找不到已经磨好的屠刀。无奈,他只得坐下发呆。无意中,他看见母牛的眼里流着泪,惶恐不安地看着远处
卧在地上的小牛犊,脖子一伸一伸的,极其难受。张六子觉得奇怪,心里有了几分不忍。他回头看了看,发现那牛犊在远处的墙角一动不动地卧着,像个小孩儿似的泪汪汪地望着母牛。张六子的心被揪动了,心想:自己杀牛几十年了,从未见过这样的情景,今儿是怎么了?
他去赶牛犊,牛犊不动;用棍子打,牛犊还是不动。张六子有些生气,他抓住牛犊的前腿,提起牛犊,把它甩在了一旁。忽然,他看见怎么也找不到的屠刀竟然就在牛犊的身体下面!张六子一下子全明白了:原来牛犊见他磨刀要杀母牛,悄悄把屠刀藏在了自己的身体下面。这幕牛犊救母的情景深深感动了张六子,他连忙用颤抖的手给母牛解开了绳索。这时,那被甩在一旁的小牛犊从地上爬起来,走到母牛面前,用脖子蹭着母牛。母牛舔(tiǎn)着小牛,低沉地叫了几声。小牛犊好像听懂了什么,伸出前腿跪在张六子面前。张六子受到极大的震动,这个男子汉禁不住泪流满面。从此,张六子再也不杀牛了。议一议
读了这个故事,你是不是也被小牛犊救母的行为所打动,你有怎样的感受?从小牛犊身上你学到了什么?作为儿女应该怎样感恩父母呢? 经典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只有孝顺父母,才可以排解忧愁。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谁能说像小草一样的那份孝心,能够报答春晖般母亲的慈爱呢!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清·朱柏庐《朱子家训》
看重资产钱财,刻薄自己的父母的人,不配做人家的孩子。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中国格言 悟一悟
父母赐(cì)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教育我们,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给我们的爱无法衡量。懂得感恩父母,才是有责任心的人,高尚的人。那些常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关心父母、照顾父母、给予父母快乐的人,才是不忘父母恩情的人。延伸
“绑着”母亲上班的孝子
陈斌强9岁时父亲因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
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
一天,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丢下妈妈。
为了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每天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
“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得消?”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地带着妈妈上班。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1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闹钟响起,他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7时喂母亲吃饭,然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
2013年,陈斌强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组委会给陈斌强的颁奖词这样写到:“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陈斌强,一位普通的乡村语文教师,将母亲绑在身后,骑着电动车每周往返于30公里的山路中,照顾老年痴呆症的母亲5年如一日。
他把孝道洒给了沿路风景,留给了沿途的村庄。他用一根布带传达着儿子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这根布带抚慰了母亲,也抚慰了每个人的心。
他留给世人的并不只是瞬间的感动,还有感动的牵引,爱的传递和人生的意义。践行
1.想一想,生活中父母是怎样疼爱我们的?让我们也学学父母的样子,去疼他们,爱他们吧!把你的做法和心得体会写下来吧。
2.听一听台湾知名音乐家李子恒先生创作的歌曲《跪羊图》,学着唱一唱吧!
第5课 百善孝为先
潘岳弃官侍母
荥(xíng)阳中牟有个人叫潘岳,字安仁,晋武帝时任河阳县令。
他非常孝顺,父亲去世后,就把母亲接到自己的住所侍奉。母亲喜欢花草树木,潘岳就种植了各种花木,天长日久,种植的桃李竟成林了。
每年花开时节,他总是在风和日丽的好天气,搀扶母亲来林中赏花游玩。
一年,母亲生了大病,特别思念家乡,想在有生之年回到故里。
潘岳得知母亲的心意,随即辞去官职,想回乡侍奉母亲。上官再三挽留,他说:“我若是贪恋荣华富贵,不顺从母亲的意愿,那算什么儿子呢?”上官被他的孝心感动,便允他辞官。
回到家乡后,在他的精心照料下,母亲的病竟然奇迹般好了。家中贫穷,他就耕田种菜卖菜,再买回母亲爱吃的食物。他还喂了一群羊,每天挤羊奶给母亲喝。就这样在他的陪伴下,母亲度过了幸福的晚年。议一议
读了潘岳弃官奉亲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请你结合潘岳的做法,谈一谈自己对孝敬的理解。经典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孝子的孝心体现在让被孝敬的人快乐,不做违背他意愿的事情。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离娄上》
儿子与父母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顺从父母的心愿,便不成其儿子。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父母爱的东西,做儿女的也应当去爱;父母尊敬的人,做儿女的也应该去尊敬。
百德善为首,百善孝为先。——中国格言 悟一悟
百善孝为先,要求我们通过点点滴滴的努力,成就自己的孝子之德,令父母心安,使父母快乐。孝敬父母不光是对父母口头上的关心问候、物质上的满足,还应该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爱、感恩和报答。延伸
陈毅元帅探母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
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陈毅见到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他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国家领导人,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亲自为母亲洗尿裤。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反映出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践行
1.读一读:读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故事,并给同学们讲一讲。
2.说一说:和父母进行一次沟通,了解父母的喜好,体谅父母的难处。
3.做一做:生活中,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尽量减轻父母的负担,使父母生活得轻松快乐。
第6课 侍奉双亲
子路百里负米孝双亲
子路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他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他家中贫穷,常吃野菜。子路长大后,总是想:我如何能为父母准备好一点的饭菜呢?为了让父母吃到米饭,他要到百里之外的地方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他总是舍不得吃米饭,自己以野菜野果为主食,米饭让给父母吃。
一百里的路程非常远。他们家没有车马,只能步行。子路却从不怕累,过一段时间,就要跋涉百里去买米。冬天,冰天雪地,寒风呼啸,子路顶着鹅毛大雪,穿着单薄的棉衣,脚被冻僵了,双手冻得又痛又痒。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为了能早点回家给父母做可口的饭菜,子路很少停下来歇息一会儿。人们都觉得他这样做太辛苦了,但是子路却一如既往。他不知走了多少路,流了多少汗,不辞辛苦照顾双亲,直到父母去世。
父母双双过世之后,子路南下到了楚国。楚王聘(pìn)他当官,给他优厚的待遇,出门有马车跟随,吃的是山珍海味。但是,子路的思亲孝亲之心,没有随着父母的过世和他自己的显达而有丝毫淡忘。议一议
你从这个故事中知道应该怎样照顾父母了吗? 经典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孔子
孝子对父母亲的侍奉,在日常家居的时候,要竭尽对父母的恭敬;在饮食生活的奉养时,要保持和悦愉快的心情;父母生了病,要带着忧虑的心情去照料;父母去世了,要竭尽悲哀之情料理后事;对先人的祭祀,要严肃对待,礼法不乱。这五方面做得完备周到了,方可称为对父母尽到了子女的责任。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弟子规》
儿女孝敬父母,冬天要使他们暖和,夏天要使他们凉爽,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褥,让他们安定下来。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增广贤文》 悟一悟
孝心并非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意,体现在生活的一点一滴当中,表现在每时每刻对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中。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照顾父母的小事,我们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到,不愿意去做。作为学生,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去主动照顾,还能期望他成为未来的栋梁之才吗? 延伸
照顾父母的小红艳
段红艳出生在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镇靖乡枣刺梁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妈妈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生下小红艳后,病情日益加重。
后来双腿蜷曲不能站立,双手也因萎缩变形不能伸展,最终瘫痪在床。
从此,种地、洗衣、做饭、侍候妻子、照顾幼女的重担就全部落到了爸爸身上。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小红艳3岁那年,原本身体健康的爸爸突发视网膜脱落症,视力急剧下降,终因无钱医治而全盲。
6岁那年,在妈妈的指导下,小红艳平生第一次为父母做了一顿热气腾腾的饭菜。红艳上小学的时候,父亲渐渐适应了没有光明的日子,在小红艳的牵引下,开始摸索着下地干活。但心疼父亲的小红艳常常一放学就赶回家里,抢着干完所有的家务才肯休息。每到春耕时节,父女俩就手牵着手一起往地里送粪、种庄稼。上学时一到周末,小红艳就迫不及待地往家跑。回到家,她又是给父母做饭、烧洗脚水、按摩、洗衣服,又是去地里除草、摘菜。就这样,除了晚上睡觉,她一直要干到去上学为止。
谈起自己的理想,段红艳的双眼中满是憧憬。她说:“长大以后,我想成为一名医生,为父母一样的病人解除痛苦。” 践行
1.背一背:熟读并背诵本课中国学经典的内容。
2.记一记:用相机、日记记录下自己日常生活中关心、照顾父母的温馨瞬间和同学进行交流,大家共同分享。
单元主题综合实践活动 争做孝顺小明星 活动一:学榜样
仔细观察爸爸妈妈、朋友和同学是怎样孝顺自己的父母的。寻找自己敬佩的人物。
1.看一看:他们为自己的父母都做了什么?是怎样做的?哪些做法让你敬佩?
2.听一听:倾听他们孝敬父母的心声,感受他们的体验。
3.比一比:分析自己存在的差距,找到今后努力的方向,想一想应该怎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上孝敬父母,并马上去做。活动二:来行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孝敬父母的实际做法展示出来。
读读爸爸妈妈写给我的信;看看我孝敬父母的照片;听听爸爸妈妈对我的评价;说说自己尽孝道的做法;谈谈自己从点点滴滴小事尽孝的真实感想。
通过上述活动,比一比,评出班级孝敬父母的小明星。
2.走近孝星家庭。
请孝顺小明星和他的爸爸妈妈来到班级,与同学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由各个家庭的爸爸或妈妈介绍小明星的做法;请同学们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倾听爸爸妈妈们的希望。
把活动的感受写一写,与同学们交流。
3.制订孝敬父母的新计划。
在活动中,你是否发现自己对父母的感情更深了,比以前更懂得体贴父母了„„孝敬父母不是一两天,一两年,而要长期坚持。请你制订一个孝敬父母的新计划,并按计划行动起来吧。
第7课 宽厚待人
朱冲还牛
晋代有个人叫朱冲,为人厚道。由于家境贫寒,没钱上学读书,朱冲只好在家种地放牛。邻居有个人心地不好,欺负朱冲老实巴交,三番五次地把牛赶到朱冲家的地里。
人们知道后都很气愤,要找牛的主人理论。朱冲不但不发脾气,反而牵着牛、带着很多牧草送到牛的主人家。他说:“你们家里牛多草少,我特意给你家的牛带了一些草,希望牛能吃饱。”那家人一听,又羞愧又感激,从此再也不让牛去糟蹋别人家的庄稼了。
朱冲的待人宽厚,赢(yíng)得了乡邻的一片赞扬。议一议
从这个故事里你体会出了什么?你能结合朱冲还牛的故事谈谈什么叫宽厚待人吗? 经典
宽则得众。——《论语》
宽厚的人能得到众人的拥护。
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明·薛瑄
只有宽容的心态才可以包容别人,只有厚重的品德才可以担当大任。
遇方便时行方便,得饶人处且饶人。——吴承恩 悟一悟
仁厚是指一个人胸怀宽广,宽容厚道。宽厚待人无论作为人品还是作为德行,都是我们应努力追求的做人准则。它促使我们胸襟更广,眼界更宽,不再拘泥于一些细枝末节,看人看事更长远、更豁达。延伸
宽厚的彭德怀
彭德怀是我国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不光为新中国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而且他坦荡的胸怀和高尚的品质也一直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
战士们都记得这样一件事:那时身为红军三军团总指挥的彭德怀带着30多人到前沿察看地形。当时战势严峻,大家都很紧张。传令兵手执红旗边跑边大喊着:“让路,让路。”其他士兵知道一定有很紧急的事情,纷纷避让,只有一个战士不认识彭德怀,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不以为然地坐着不动。彭德怀惦记前沿情况,心里本来就很着急,看见这个固执的人挡路,不肯让开,生气地喊了几句。谁知这个战士反倒气恼地站起来,对着彭德怀的胸膛就打了两拳。因为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彭总当时顾不上理会他,就匆匆赶路了。
事后,传令兵捆来那个战士见彭总。打人的战士知道自己闯祸了,心里很害怕,不知道自己会面临怎样的惩罚。可是,他没想到,彭总见了他不但没斥责,还拍着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虽然你很莽撞,但是你没有耽误重要的事,记住这次教训,回去吧。”这名战士听了以后流下了眼泪,又懊悔又感激。后来他逢人就说:“彭总真是宽宏大量呀!” 践行
1.把学到的有关宽厚待人的经典名言认真记在心里。
2.与同学们讨论待人宽厚的话题。制作一张以“宽厚待人”为主题的手抄报。
3.请你搜集待人宽厚的小故事,在小组召开的故事会上讲给同学们听。
第8课 推己及人
雪中送炭
有年冬天下大雪,宋太宗赵光义穿着狐狸皮外套,坐在温暖的屋子里,可仍然感觉寒冷。他想:这样的天气,那些缺衣少柴的百姓要怎么生活呢?想到这里,他连忙将一位官员召进宫,说:“现在的季节,我们这些吃穿不愁的人都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没有木炭的百姓肯定更冷。你马上带人拿着衣食和木炭去城里,分给那些无衣无柴的百姓吧。”
官员听后,立刻带着衣食和木炭,去问候贫困百姓。这种雪中送炭的举动,感动了许许多多的百姓。
对于宋太宗来说,为贫苦百姓雪中送炭并不是困难的事情。难得的是,他作为衣食无忧的帝王,能够由自己的感受推想到贫苦百姓的感受。这样一件小事,为他赢得了百姓的爱戴。
议一议
请结合宋太宗的做法谈谈你对推己及人的理解。经典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自己不想要的东西(或不想做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做仁厚的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立足,就帮助别人也立足。自己办事希望能通达顺利,就帮助别人也通达顺利。
安得万里裘,盖裹(guǒ)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唐·白居易 悟一悟
推己及人是指用自己的处境和感受去推想别人的处境和感受,遇到事情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自己不愿做的事情,不要强求别人去做。
生活中,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别人。延伸
孙叔敖义埋两头蛇
孙叔敖是楚国的国相,心怀天下百姓治理国家有很大功劳,楚国的人都赞誉他。他从小就养成了舍己为人的好品德。小时候,他有一次出门游玩,看见一条两头蛇,心里很害怕。当时人们都说,谁见了两头蛇就会死。孙叔敖想了想,还是大着胆子杀了那条蛇。
回家后见到母亲,孙叔敖哭了。他的母亲问他为什么哭。孙叔敖说:“我听说见了两头蛇的人会死,刚刚我看见了它,我恐怕要死了。”
母亲问:“蛇现在在哪里?”孙叔敖回答说:“为了不让别人见到它,我已经把蛇杀了并埋了。”母亲说:“你做好事,神一定会保佑你的,不要担心。”
蛇长两个头,在现代人看来不过是蛇长得畸形而已,但是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就会产生迷信的思想,害怕见到这样怪异的动物而使自己遭到灾祸。孙叔敖见到了这样的蛇虽然也害怕,但是为了不让别人遭遇灾祸,不光杀了蛇,为了不让别人看见还埋了它。践行
1.在心里记住本课中让你对“推己及人”感受最深的名言警句。
2.跟爸爸妈妈谈谈怎样才能做到推己及人?
3.制作“推己及人”提示卡,写上自己想说的话,用它来时常提醒自己。
第三单元 仁德篇
第9课 助人为乐 仁心待人
王羲之题扇助人
大书法家王羲(xī)之的书法闻名天下,但他轻易不肯给人写字。
有一天,王羲之在路上遇见了一位贫苦的老婆婆,提着一篮竹扇在集市上叫卖,但却没有人买。王羲之看她怪可怜的,就上前问道:“老婆婆,这扇子多少钱一把?”老婆婆连忙说:“十文钱一把,少给几文也行。”
王羲之想了想,借了一支毛笔,走过来说:“老婆婆,你把扇子拿过来。”
老婆婆一听,以为王羲之要买,马上递了一把过去。王羲之又说:“全拿来。”老婆婆更高兴了,马上把扇子全抱了过去。
王羲之拿起扇子,在扇面上开始写字。老婆婆一看可急了,说:“哎呀,你要买就买,不买就走,怎么在扇子上乱涂乱画呢?我还要靠这扇子过生活呢!”王羲之不慌不忙地说:“老婆婆,你尽管放心,这扇子你拿到街上去卖,一百文钱一把,少一文也不卖。”老婆婆十分着急,但字已经写上了,又没法抹去,只好拿着这些扇子到街上去叫卖。一个过路人上前拿起扇子打开一看:“呀!有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亲笔题字!”他惊喜地大叫起来。过路的人知道后,像争宝似的,一百文钱一把,不一会儿把扇子一抢而空。直到这时,老婆婆才知道自己遇到的贵人是大书法家王羲之。议一议
王羲之的书法可谓一字千金,达官贵人都难求,可是面对需要帮助的老婆婆,王羲之却主动慷(kāng)慨(kǎi)相助,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经典
勿因善小而不为,勿因恶小而为之。——刘备
不要认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不要认为坏事很小就去做。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
为善不欲人知,炫善不为真善。——《增广贤文》 悟一悟
助人为乐是社会美德,正如中国古语所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帮助别人不光使他人获得好处,自己的内心也会获得快乐。如果人人都能助人为乐,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延伸
雷锋的故事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雷锋在短暂的一生中助人无数。“雷锋精神”至今仍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1961年5月的一天,雷锋因公事到丹东出差,清早五点钟从连部出发,在去抚顺车站的路上,他看到有一位大嫂背着小孩,手里还拉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去赶车。天淅淅沥沥地下着雨,她们母子三人都没有穿雨衣。那个小女孩因为掉进泥坑里,弄了一身泥,一边走还一边哭。看到这种情景,雷锋急忙上前去,脱下自己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背起那个小女孩,一同来到火车站。雷锋替她们买好了票,又一同上了火车。在车上,雷锋看到小女孩全身衣服都湿了,头发还在往下滴水,冻得直打颤。雷锋自己一身衣服也湿了,他急忙解开外衣,摸摸贴身的那件绒衣还是干的,立即脱了下来,给小女孩穿上。听说她们母子三人早晨没吃饭就出来了,雷锋又把自己带的三个馒头送给了她们。上午九点钟,列车到了沈阳,雷锋领着小女孩,把她们母子三人一直送出车站。临别时,那位大嫂拉着雷锋的手说:“我该怎么感谢你啊!”
雷锋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部队里他团结友爱战友,把自己的藏书拿出来供大家学习,被人们称为“小小的雷锋图书馆”。他还是孩子们的知心人,他利用午休时间或风雨天不能出车的日子请假到学校去找教师、同学谈心。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践行
请你为自己准备一个“助人为乐储蓄罐”,只要做了一件助人为乐的事就记在纸条上,投入储蓄罐中。当你捧着装满的储蓄罐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拥有了多么大的一笔财富!
单元主题综合实践活动 仁心待人 活动一:照镜子
宽厚待人、推己及人和助人为乐是做人和与人交往的良好美德。
你在这些方面做得怎样?请对照自己进行反思,找一找今后努力的方向。
活动二:学榜样
1.读一读:读“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学习他们高尚的品格。
2.看一看:看雷锋、郭明义等助人为乐先进人物的影像资料。
3.找一找:找身边的榜样,深入观察、了解他们的行为,体会他们的精神。
4.学一学:学榜样的做法,自己努力去做。
活动三:来行动
1.学学宽厚待人。
演一演:读一读下面的情景,分别选择其中一个角色演一演,再交换角色表演一下。
李彬一进教室就发现自己的新书掉在地上,上面还被踩了一脚,这时教室里只有王红一个人。李彬冲着王红大声喊:“讨厌!眼睛看什么呢?”王红莫名其妙地回过身,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李彬更生气了,冲着王红直瞪眼。王红根本没有踩到书,虽然被冤枉了,但是她很宽容地对待了李彬。接下来会是一种什么情况呢„„
提示:要注意体会两个人物心里不同的感受,尤其注意体会宽容带给别人的体验。
想一想:以前自己对待别人有哪些不宽容的地方,会给别人带来什么影响?
怎样宽容待人,先从哪儿做起?
2.体验推己及人。
想一想:当自己不听爸爸妈妈的话,无理取闹时,换位想一想,体验一下爸爸妈妈的感受;当同学受到批评,大家起哄时,与那个受批评的同学换位想一想,体会一下他心里的感受。
做一做:模仿在公共汽车上抱着小孩的阿姨,站立十分钟(小孩可以用一个十斤重的书包来代替),体会乘车人的感受。
说一说:通过以上的换位思考活动,你对推己及人有了哪些新的体会和感受?根据这种感受你想在哪些方面进行改变?把你的想法和同学说一说,马上去做。
评一评:把自己行动的结果展示给同学们,可以是日记,可以是活动记录,还可以是心里的感受。比一比谁做得好,评出小标兵。
3.在助人中体会快乐。
读一读:本单元中有关助人为乐的语句,品读雷锋日记中有关的段落。体会“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等所包含的意思。
试一试:真心帮助别人去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如帮助小同学做事;在公交车上让座;帮人指路等),用心体会从中获得的体验和感受。
做一做:马上行动起来,主动帮助别人。每做一件事,都要用心体会带给自己的温暖和满足。当你坚持做完100件好事以后,看一看自己发生了什么变化(要注意安全),让我们在助人中快乐地成长。
第四单元 智德篇
第10课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颜真卿学书法
颜真卿(qīng)是唐代著名书法家,其楷书字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被后世称为“颜体”。他小时候为了学习书法,曾拜在当时的大书法家张旭门下。张旭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shàn)长草书。颜真卿希望在这位名师的指点下,很快学到书法的窍门,从而一举成名。但拜师以后,张旭只是给颜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简单地指点一下字帖的特点,让颜真卿临摹(mó)。有时候,他带着颜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赶集、看戏,回家后又让颜真卿练字,或看他挥毫疾书。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颜真卿得不到老师的书法秘诀,心里很着急。
一天,他壮着胆子向老师求教。张旭诚恳地教导他:学习书法,一要勤学苦练;二要从自然万象中受到启发。颜真卿听了,以为老师不愿
传授秘诀,向前一步,又施礼恳求。张旭还是耐着性子开导颜真卿:“我是见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发现用笔的节奏,见公孙大娘舞剑而获得落笔的神韵„„学习书法除了苦练就是观察借鉴自然万象,别的没什么诀窍。”
老师的教诲使颜真卿大受启发,他真正明白了老师为什么带他去爬山、游水、赶集、看戏。从此,他扎扎实实勤学苦练,借鉴自然,潜心钻研,从生活中领悟运笔神韵,进步很快,终成为一位大书法家。议一议
张旭教导颜真卿练习书法的诀窍除了苦练,还有什么?在颜真卿的学习方法中你理解了什么叫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吗? 经典
对绿竹得其虚心,对黄华得其晚节,对松柏得其本性,对芝兰得其幽芳,则
游览处皆师友也。——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面对谦谦绿竹时,可以从中学习到待人应虚心有礼;面对高洁的菊花,能学习到其身处秋风中的高风亮节;面对松柏时,能学习到其身处逆境而具有的大雪压来不弯腰的坚韧不拔的精神;而在看到芷兰香草时,能学习到它具有芬芳幽远的品格。那么在游玩与观赏世间万物和景致中,没有一个地方不值得我们学习,处处都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们善的方面向他们学习,看到他们不善的方面就对照改正。
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他的本事就大了。——毛泽东
悟一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为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
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别人的经验或教训可以帮助自己获得成功。世间万象都是我们学习的无尽源泉。延伸
鹳鸟移窠
《郁离子》中有一则“鹳(guàn)鸟移窠(kē)”的寓言故事。
子游做武城县官的时候,城门旁边小土堆上居住着一些鹳鸟。有一天,鹳鸟忽然把它的巢迁移到墓地的石碑上去了。
看守墓园的老汉马上把这一情况报告给子游,说:“鹳鸟是能够预先知道天将下雨的鸟,它突然把巢筑迁移到高处,说不定武城要遭大水呢!”
子游说:“对。”立即让全城的居民都准备好船只以防万一。
过了几天,大水果然来了。由于事先准备,大家都很平安。
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借助车和马并不是善于奔跑,却可以到达千里。借助舟和楫,并不是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生来并非与人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践行
1.找一找身边人们运用“他山之石攻玉”的智慧故事。
2.背一背本课学到的经典名言,理解其含义。
3.给自己制定一个“借鉴学习表”,每天留意。
4.记录自己可以向别人借鉴的地方,相信学会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好方法,一定能让你在学习、做事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11课 修身立德
曾国藩慎独修身三十年
曾国藩是清朝末年叱咤风云的大人物,曾任直隶总督和两江总督。他在建功立业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完善自己人格的修炼。
他对自己的人格修炼,可以概括为五个字:诚、敬、静、谨、恒。首先是诚,诚实、诚恳,为人表里一致,自己的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第二个是敬,所谓敬就是敬畏,人要有所畏惧,不能无法无天,要有敬畏,表现在内心就是不存邪念,表现在外就是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第三个是静,指人的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第四个是谨,指的是言语上要谨慎,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第五个是恒,指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这五个字的最高境界是“慎独”,就是人应该谨慎地对待自己的独处,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都要按照圣人的标准,按照最高准则来要求自己。这是修身的最高境界。
曾国藩慎独的手段是记日记,每天记日记,对自己一天言行进行检查、进行反思,对自己在修身方面的问题作检讨。道光二十二年,他在日记里说,昨晚做了一个梦,梦到别人得到一笔额外的好处,自己很羡慕;醒来之后对自己痛加指责,说自己好利之心如此严重,做梦居然梦到,这是不能容忍的。中午到朋友家吃饭,席间得知某人获得一项分外收入,心里又是羡慕。他在日记里写道,早晨批判了自己,中午又犯了,“真可谓下流”。
最为可贵的是,从31岁所开始的修身,一直贯穿到他的后半生。在此后的30年中,即便身为军事统帅,他也每天坚持“三省吾身”。可以说,修身是曾国藩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原因。议一议
你怎样认识曾国藩慎独修身三十年的事迹?请结合这个故事说说你对修身立德的理解。经典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明·王阳明《传习录》
知是行的目的,行是知的实践;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成果。如果领会了这一点,只说一个知,已经自然有行存在;只说一个行,知也自然存在了。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君子应该以做人之道为本,只有本立了,人间的道德才能产生。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道德经》 悟一悟
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思想,告诉我们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学习知识和行为实践要紧密结合。在学习中,把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特别是修身立德上,坚持把学习道德知识和实践道德结合起来,切实做到知行合一。延伸
李四光的故事
李四光是地质学家,是我国地质力学的创始人。他在地质科学上为祖国赢得的第一荣誉,就是发现了中国内地有第四纪冰川遗迹,为我国地质研究奠定了真实可靠的理论基础。
李四光热爱地质科学,从事科学研究一丝不苟,对学生的要求也很严格,就连走路也要学生练好基本功。他经常对学生说,搞地质经常到野外去工作,脚步就是测量土地、计算岩石的尺子,要求迈出的每一步的距离都要相等,并且要记住自己每一步的步长。李四光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他养成了一个习惯,走路不紧不慢,步子大小相等,迈一步就是0.85米。不论到哪儿,他仿佛总在度量距离。践行
养成严谨的生活习惯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素质。请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一件你认为最有意义的事情,给自己制定一个“新项目计划表”,坚持去做。注意搜集整理自己的活动资料,方便以后交流。
第12课 学思结合 朱熹的学习秘诀
南宋的大学者朱熹(xī)小时候非常聪明。在私塾(shú)读书时,老师有时会出题对学生进行测试。他记忆准确、见解独到,常常受到老师的称赞,这自然也引起了其他学生的妒忌。他的同桌对他很不服气,所以,在一次测试中偷偷地观察朱熹,想抓住他作弊(bì)的把柄,但一直到测试结束,都找不到证据。
有一次,朱熹又得到了老师的赞誉,并且平时在课堂上老师没有讲到的知识他也能答得出来。这位同学终于折服了,虚心向朱熹请教学习的秘诀。朱熹很谦虚地告诉他:“我并没有什么好方法,只要常常把学过的知识反复看看,用心思考,就会从旧知识中感悟出一些新的道理来。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从老师讲的知识中跳出来,举一反三,想得更深、更远。” 议一议
你发现朱熹学习的秘诀了吗?结合自身学习实际谈一谈对学思结合的理解。经典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茫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重重而一事无成。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
一个人心有远大的理想,就应该有渊博的知识,多多提出疑问,多多深入思考。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悟一悟
要做到学思结合需要对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直到彻底弄明白,变成自己的东西。只有学和思紧密结合,才能使人变得聪明起来。延伸
千锤百炼为一“绿”
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寄情于山水,写了许多歌咏江南青山绿水美景的名篇佳作。有一次,朝廷召他去京城做官。
王安石怀着眷恋的心情乘船渡过了长江,来到瓜洲。船停下了,回首望去,依稀可见江对岸的京口(今镇江市)。啊,钟山只不过在数重山之外,但是却不能轻易回去了!王安石怅然,写下了一首《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写完,拿起朗读一遍,圈去“到”,在旁边注上“不好”二字,于是闭目吟诵,提笔写下“过”字。又读一遍,还觉不妥,改为“入”。“春风又入江南岸”——“又入江南岸”?王安石摇了摇头,江南的春风不是这样凌厉的。他圈去了“入”字,撂下笔,长叹了一声,走出船舱。
滔滔的江水拍击着船舷,滚滚的思绪充溢在胸间。王安石遥望江南,忽然想到,何不换成“满”字。他急进船舱,提笔把诗的第三句改为“春风又满江南岸”。他一边写一边读,刚写完,立刻又把“满”字圈去了。是啊,江南要是“满”春风了,还有什么韵味,还有什么魅力可言呢?再说,春风是不见踪影的,用“满”来形容春风也不确切。
王安石反复修改,换了十几个字,总是不满意。直到想出了“绿”字,这首诗才算完成。春风无迹可寻,但春风一至,江南倏(shū)忽绿了,那么突然,又那么自然。“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描绘了江南春风的气韵,引出下句“明月何时照我还”,情和景,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践行
1.记住学到的经典语句,理解深刻的含义。
2.准备一个“学习思考记录本”,把平时学习时遇到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努力寻找并记下答案。
3.跟小组同学讨论一下学思结合对自己有哪些帮助?
单元主题综合实践活动 做有智慧的人
活动一:做学思结合的小标兵
演一演:演好两个角色:老师和学生自选一个文章片段,表演两种学习状况。
情景一:学生读片段,听老师讲。要把问题事前设计好。老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讲,学生一个一个地按顺序听,只听不问。
情景二:学生拿起片段先自读,提出自己的问题,接着再听老师讲。老师在讲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认真听还发表自己的见解。
议一议:根据以上的表演,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哪一种学习方式,讲一讲理由。
说一说:自己以前在学习和生活中哪些地方做到了学思结合,有什么方法和体会,与同学交流共享。
总结:根据同学们的介绍,梳理一下自己在学思结合方面有哪些新的收获,设想一下今后的行动,讲给同学听。
活动二:我在借鉴中进步成长
看一看:通过鲁班发明锯子、人们利用仿生学进行发明创造等有关资料,分析发明的灵感在哪里,理清人们发明的过程和规律。
找一找:与借鉴别人的方法有关的谚语、成语及名言警句,与同学共勉。
听报告:请本地善于发明创造的先进人物到班级作报告,通过互动,学习他们的经验。
说一说:结合以上活动的感受和有关资料,进一步讨论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新认识。
做一做:根据本课的学习体会,以小组为单位制订一个新的行动方案,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行动结果进行展示和评定。评选学思结合之星、创新发明之星。第五单元 信德篇
第13课 言而有信 以身作则
曹操言出必行割发自罚
三国时期,由于多年战乱,百姓四处流散,田地荒芜(wú)。魏国丞相曹操采纳部将的建议,下令让军队的士兵和老百姓开垦荒地。
很快,荒芜的土地种上了庄稼,收获了大批的粮食。有了粮食,老百姓安居乐业了,军队也有了充足的军粮。可是,有些士兵不懂得爱护庄稼,常有人在庄稼地里乱跑,踩坏庄稼。曹操知道后很生气,就下了一道极其严厉的命令:全军将士,一律不得践踏庄稼,违令者斩!
有一次,曹操率领士兵们去打仗。那时候正好是小麦快成熟的季节。曹操骑在马上,望着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的麦浪,心里十分高兴。正当曹操骑在马上边走边想问题的时候,突然扑棱(lēng)一声,路旁的草丛里蹿出几只野鸡,从曹
操的马头上飞过。曹操的马没有防备,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吓惊了,嘶叫着狂奔起来,冲进了附近的麦田。
等到曹操使劲勒住了惊马,地里的麦子已经被踩倒了一大片。曹操见状立即将马赶出麦田,叫来随从官员,要求他们治自己践踏麦田的罪。
官员说:“丞相是一军的统帅,怎能给丞相治罪呢?再说,丞相又不是故意的。”曹操说:“我亲口说的话,我自己都不遵守,还有谁会心甘情愿地遵守呢?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怎么能统领成千上万的士兵呢?”随即抽出腰间的佩剑,想要自刎(wěn)。众人见状,惊吓万分,赶忙冲上前去劝阻。
这时,大臣郭嘉走上前说:“古书《春秋》上说:法制是不用于像皇帝一样有权力的人的。丞相统领大军,重任在身,怎么能自杀呢?”
曹操沉思一会儿说:“既然古书上这么说,我又肩负着天子交给我的重要任务,那就暂且免去一死。但是我不能说话不算话,我犯了错误也应该受罚吧,那就用我的头发来代替我的首级(即脑袋)吧!”说完他拔出宝剑,割下了自己的一把头发。头发是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随便割掉头发在古代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是不孝的表现。曹操用这样的举动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议一议
结合故事说说你对“言出必行,以身作则”的理解。经典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当自身端正、做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自身不端正,而要求别人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服从的。
行之以躬,不言而信。——宋·欧阳修
事事带头去做,虽然不说话但能取信于人。
以令率人,不若身先。——宋·欧阳修
用命令督促别人前进,不如自身首先走在前边。
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也。——宋·苏辙 悟一悟
“言出必行,以身作则”是一种自身修养与可贵的品质。在生活和学习中,如果一个人能够处处做到以身作则,不仅能够树立自己的威信,潜移默化地向他人传递正能量,而且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与信服,增添自己的人格魅力。延伸
张伯苓带头戒烟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了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他在生活中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就是爱抽烟。他的烟瘾可大了,无论做什么事都将烟袋叼在嘴里,简直是嗜(shì)烟如命。心爱的烟袋杆由于经常把玩,油亮油亮的。
一次,张伯苓到班里巡视,发现有个学生中指和食指的手指甲发黄,身上还有一股很大的烟味。没想到这么小的年纪就有吸烟的习惯,这可不行。想到这儿,他便走上前去,十分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小小的年纪不要吸烟,否则对身体不好。”可是,那个学生不但不认识错误,还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很不服气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
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叫来学校的工作人员,将自己所有的烟全部取出,当众销毁。为了表示决心,他拿出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
袋杆,当众折断了,还诚恳地说:“从今以后,我与这位同学共同戒烟。”
从那以后,张伯苓再也不吸烟了。张伯苓的做法,令那位学生十分震惊,他对自己的言行十分内疚,并决心和校长一起戒烟。这件事,很快在校园里传开,很多偷偷吸烟的男同学也都自觉地开始戒烟了。
为了让学生戒烟,作为校长的张伯苓竟然自己把多年的烟瘾戒掉了。他也是在用实际行动诠(quán)释着一句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践行
1.把本课中我们学习的国学经典认真记到心里,看看是不是已经理解了它们的意思。
2.搜集一些以身作则的故事,读一读,然后在故事会上介绍给大家。
3.仔细观察你身边的人,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以身作则的好榜样?打算向他们学习什么?
第14课 自信而不狂妄自大
纸上谈兵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有个儿子叫赵括,他在年轻的时候就读过不少兵书,常常在人们面前夸夸其谈,谈论作战用兵的事情。大家都认为他很有才能,但是赵奢却认为他狂妄自大,只会夸夸其谈,不能承担重任。
有一次,秦国进攻赵国。赵国大将廉(lián)颇(pō)采用了修筑壁垒坚守的方法,秦国攻打不下来。后来,秦国使用反间计,散布廉颇的许多坏话。赵王听信了秦国散布的谣言,认为廉颇年老懦弱,不能抵挡敌军,就改派赵括代替廉颇。赵括到了前线,自以为是,不听谋士们固城坚守、保护粮道的建议,死搬兵书上的教条,完全改变了廉颇持久抗战的计划。秦将白起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便用计策先截断了赵军的运粮后路,然后把赵军团团包围。赵军粮绝,赵括企图突围,结果被秦军一箭射死。最后,四十多万赵军也都被歼灭了。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就是对赵括没有真才实学,胡乱用兵导致赵国兵败一事的概括。议一议
读了“纸上谈兵”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请结合这个故事说说你对不尚空谈的理解。经典
道虽迩(ěr),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道路虽近,不走就不可能到达;事情虽小,不做就不会成功。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说得多,做得少,君子以此为耻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悟一悟
做人要自信,但不可狂妄自大。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真才实学,要有自信,但不可自负,不能狂妄自大,要听得进别人的意见,特别是不讲空话、大话。“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要从小养成求真务实、谦虚谨慎、不尚空谈的良好品德。延伸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的水稻专家,他经过十几年努力研制成功的水稻高产良
种,解决了成千上万人口的吃饭问题,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20世纪60年代初期,一场罕见的饥荒席卷神州大地。一位农村生产队长对袁隆平说:“袁老师,听说你正在搞科学试验,如果能研究出亩产800斤、1000斤的新稻种,那多好啊!我们就不怕饥荒了,苦日子也就可以结束了。”老队长的话唤醒了袁隆平蕴藏在心底的童年之梦,从那一刻开始,他将“所有人不再挨饿”奉为终生的追求。
为了研究杂交水稻,袁隆平几乎奉献了自己的一切。知识、汗水、灵感、心血„„没有什么不是为了那梦寐以求的杂交水稻。身体的劳累还在其次,学术界权威的质疑与反对,使袁隆平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当时学术界流行的经典遗传学观点认为:研究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然而无论是科学道路上的挫折、失败,还是人为的干扰、破坏,都无法动摇袁隆平执着的梦想。
终于,他成功了。他的研究成果一个接一个,他创造的杂交水稻神话一个接一个。袁隆平在杂交水稻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解决了3500万人口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袁隆平以实际行动实现了人生梦想。践行
1.熟读国学经典内容,把自己喜欢的经典名言认真记在心里。
2.从古至今还有哪些不尚空谈的名人事例,赶快搜集起来与同学互相交流。
3.回想一下你的梦想是什么,真正开始实施的有多少?实施后坚持下来的有多少?快行动起来!
第15课 君子之交 彼此信任
孔子信人不疑明真相
孔子周游列国时,在陈国有几次受到围困,跟随他的人七天都没有吃上饭。孔子的学生子贡不知怎么偷偷地溜出了包围圈,用随身所携带的东西向老百姓换了一石米。颜回、仲由就在一个破土房子里开始做饭。可做饭的过程中有一撮烟灰飘落进了饭中,颜回见状就把那带着烟灰的饭取出来吃了。颜回取饭吃的情景被子贡看见了,子贡很不高兴,以为颜回在偷饭吃,立刻去见孔子,说:“颜回也太不讲仁义了,怎么能因为饥饿就改变气节呢?”接着就把刚才看到的情景说了一遍。孔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一个仁德的人,他这样做一定是有原因的。你不要说了,我会把这件事弄清楚的。”
一会儿饭熟了,颜回首先盛来一碗,恭恭敬敬地捧给孔子。孔子不提偷食之事,坐起身说:“刚才睡梦中见到我的父亲,这饭若是干净的话,我想先用来祭(jì)奠(diàn)一下他老人家。”“不行,不行。刚才做饭时烟灰掉进饭里了。不把烟灰弄出来,饭不干净,弄出来扔了又太可惜,于是我就把它吃了。已经被吃过的饭不能再用来祭祀祖先了。”颜回忙说。大家这才知道“颜回偷吃”的真相。议一议
子贡看到颜回吃饭就以为他是偷吃,结果作出了错误的判断,问题出在哪里?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认识和感想? 经典
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汉·刘向《说苑》
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看到的不如自己去实践可靠。
事实胜于雄辩。——鲁迅
事情的真实情况比强有力的辩论更有说服力。
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周恩来 悟一悟
互信是建设诚信社会的基础。子贡看到颜回吃饭就以为他是偷吃,而孔子却对颜回充分信任,避免了对颜回的误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信和互信是做人处世的基本道理。讲诚信,既要讲自信、守信,也要讲互信。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任感,是人们友爱、团结、合作的基础。延伸
诚信互信的无人小店
在山东交通学院无影山校区的学生生活区内,有一个“诚信驿站”。
2010年4月,2008级学生孙凤慧的无人看管小店开张了。一个木柜子,里面摆放着笔芯、橡皮、本子等十几种学习用品,没有收银台,也没人看管,因为无人收银,无人介绍,挑选、付款、找零全由顾客自行办理,放置了一个用来收钱的箱子和一本“顾客留言册”。
小店里的所有商品都标有价格,购物者在挑选商品后,完全凭着自觉,将钱投进箱子里并找零。孙凤慧给小店取名为“诚信小店”。小店运营一年多来,每天的销售额都分文不少,在方便同学的同时,在校园里也成为一段诚信互信的佳话。
开始的时候,也出现过意外。一天晚上,孙凤慧回来收摊时,发现桌上空空如也。一位目击者告诉她是一位校外的老大爷把东西全部提走了。当时算下来损失了178.5元,这对于刚刚开始创业的孙凤慧来讲,无疑是当头一棒。但孙凤慧经过暂时的犹豫,她坚信大学生是讲诚信的,所以这件事还要继续干。第二天,她一如既往地摆上了商品,然后去上课,晚上来收摊。此后,她又不断增加物品的种类,优化小店购物环境,并积极寻找合作者,壮大诚信团队,将这种诚信播撒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后来,“诚信小店”发展成为“诚信驿站”,由一个人发展成为五个人的团队,并且开设了几个分店,有的负责进货,有的负责开门关门,各项工作做得有条不紊。
诚信和互信是建立诚信社会的两大基础。对自己要讲诚信,对他人要讲互信。“诚信驿站”在营业的18个月期间,在“无人监考”的情况下,山东交通学校近17000名大学生的诚信、互信经受住了考验,没有出现过一次学生失信事件,他们向社会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践行
生活中与别人交往,你是怎样做到诚信与互信的,把你的做法与大家分享一下。如果你被人误解了,该怎么办?
单元主题综合实践活动 诚信互信活动
活动一:从行动中看人
演一演:根据下边的提示创编三个小故事,分角色和同学们演一演。
●一个人只会夸夸其谈,没有做过什么脚踏实地的事情,结果„„●一个人读过很多书,说起来什么都懂,但一做事就差多了,结果„„
●一个人很少说话,但心里有目标,坚持不懈地为实现目标努力去行动,结果„„
议一议:从以上的表演中,你看到了哪几种人?总结一下你学到的辨别人的
方法。
活动二:做言行一致的人
回顾:以前在生活和学习中,有哪些说到而没有做到的事情,是什么原因,把原因整理一下。
分析:做不到的事都是有借口的,仔细分析一下这些借口是影响我们做事的真正原因吗?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努力:把以前没有做成的事努力重新做一次,不要任何借口,排除任何困难,直到取得成功。
反思:从以上活动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总结一下怎样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
行动:从现在开始养成言行一致的习惯,说到做到,一诺千金。
经 典 诵 读
增广贤文(上)(汇集节选增补)
《增广贤文》是明代道家编写的儿童启蒙用书。后经明、清两代不断增补,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其格言警句大多来自经史子集、诗词曲赋、戏剧小说以及文人杂记,其思想以道家为主,同时包含儒家、佛家和民间思想。原文分上下集,共11000多字。本汇集节选增补本分上下两集,四年级上册包括忠、孝、仁、智、信五个部分;四年级下册包括礼、义、勤、勇、廉五个部分。
引 言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
鉴古观今,学古知新。前人俗语,言浅理深。
补遗增广,往昔贤文。节选取精,集成此文。
一、忠 德
尽职尽责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在其位,必谋其政。
路不行不到,事不为不成。人生尽其责,不枉活一生。
谋其事而无权其事难成,处其位而不履其事必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爱国尽忠
苟利国家,成仁成功,精忠报国,青史留名。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各出所学,各尽所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死国生,虽死犹荣。
家贫思良妻国乱思忠臣。临患不忘国,国难出英雄。
苏武不忘国,岳飞尽忠诚。英雄谁无死,丹心照汗青。
宁愿报国死,不堪忍辱生。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民。
临患不忘国,爱国如饥馑。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
心正则为忠,不正则为奸。人固有一死,赴死重于山。
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忧国忧民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常思奋不顾身兮,而殉国家之难。
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以我血荐轩辕。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二、孝 德 孝亲尊师
百德善为首,百善孝为先。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千经万典,孝义为先。养儿防老,积棉防寒。孝是流水,涌流不断,上代截流,下代涸干。一日夫妻,百世姻缘。生儿育女,代代相传。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儿孙个个贤。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男。
慈孝之心,人人皆有。孝敬之情,苍天可鉴。动天之德莫于孝,感物之道莫于善。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呼唤应声不怠慢,诚心实意面带欢。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生前厚养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出门在外常思亲,逢年过节把亲探。早把甘旨勤奉养,夕阳光阴何其短。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见。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以爱妻之情敬老,以爱子之心孝亲。
诗书立业,孝悌先行。事亲以敬,美过三牲。以养父母,谨身节用。永言孝思,思孝惟绳。
要求子女顺,自己先孝亲。要想子女孝,自己先敬老。老来受尊敬,中华好传统。长其长人悦,亲其亲人敬。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明师之恩,重于父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家和万事兴
家和万事兴,家睦父心安。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人人亲其亲,家家子孙贤。教子教孙教孝道,传子传孙传圣言。骨肉不和,山珍海味亦感平淡;家庭和睦,粗茶淡饭尽有余欢。父子和和家不败,兄弟和和家不散。父子竭力山成玉,弟兄同心可移山。
夫妻相和好,琴瑟与簧笙。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谦恭待人久,忠孝成家风。读书乃起家之本,循礼乃保家之本,和顺乃兴家之本。
三、仁 德 仁爱为先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知己知彼,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大学之道,止于至善。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仁者爱人,与人为善。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待有余而济人,济人之日遥远。贤者不炫已之长,君子不夺人所好。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善为至宝深深用,心作良田世世耕。为善去恶
为善必昌,为恶必殃。善不可失,恶不可长。人有善念,苍天可鉴。隐恶扬善,执其两端。为善至乐,为恶必祸。施恩施怨,莫施人怨。一毫之善,与人方便。一毫之恶,劝人莫犯。为善不欲人知,炫善不为真善。为善则流芳百世,为恶则遗臭万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团结宽容
独脚难行,孤掌难鸣。千贯买田,万贯结邻。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冤家宜解不宜结,能饶人处且饶人。
一个篱笆,三个木桩。一个好汉,三个人帮。一块砖头,砌不成墙。一根木头,盖不成房。一根竹竿,容易折弯。三根麻绳,难以扯断。一花独放,不是春天。万紫千红,春色满园。大肚能容天下事,宰相肚里好撑船。用心计较般般错,退后思量事事宽。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一让大路通天。
钱财如粪土,人和值千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人一个心,有钱难买针。两人一个心,无钱堪买金。仁能善断,智能有容。恭可平人怒,让可息人争。量大祸不在,机深祸亦深。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明。利刀割肉伤可愈,恶语伤人恨难平。能言不是真君子,善处方为大丈夫!一怒而惹塌天之祸,一忿而折平生之福。
女无明镜不知面之精粗,男无良友不知己之有过。
四、智 德 学以立志
父母养其身,自己立其志。切问而近思,博学而笃志。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空长百岁,有志不在年高。不患老而无成,只怕幼而不教。丈夫之志,能屈能伸。非学无以广才,非教无以立身。虎瘦雄心在,人穷志不穷。有志周行天下,无志寸步难行。
年怕中秋月怕半,男儿立志在少年。船大不怕浪高,志大不怕艰险。少年不读书,难以通今古。积金千两重,不如读经书。
事非经过不知难,书到用时方恨少。悟道明德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人各有心,心各有见。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仁能有容,智能善断。不经一事,不长一堑。得宠思辱,居安思险。直不过矫,谨不过谦。自处超然,处人蔼然。得意堪然,失意泰然。施恩宜先淡而后浓,立威宜先严而适宽。勿因群疑而阻独见,勿任已意而废人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自重者然后人重,人轻者便是自轻。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生。天子至尊不过于理,在理良心天下通行。知过必改,闻过则喜。性躁心粗,一生不济。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物盛则必衰,有隆还有凹。宁可正而不足,不可斜而有余。
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生于水而比水冷。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损友敬而远,益友敬而亲。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若要知人真面目,听其言而观其行。金凭火炼方知色,与人交财知真心。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怕事忍事不生事,平心静心不欺心!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勿临渴而掘井,宜未雨而绸缪。木已成舟,覆水难收。云能降雪亦降雨,水能载舟亦覆舟。嫉恶如仇,从善如流。大事不糊涂,小事不遗漏。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人怕不是福,人欺不是辱。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天眼恢恢,疏而不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机未到,时机一到,一切全报。
五、信 德
以行顾言,以言顾行。自身不正,不能服众; 出言不诚,不足以动。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诚在心间,信在人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事非亲见,切莫乱谈。多看事实,少听虚言。君子一言,快马一鞭。许人一物,千金不换。有所期许,务必偿愿。临危许愿,过后不变。心口如一,童叟无欺。有所期约,时刻不易。去食去兵,不可去信。过则相规,言而有信。小人无德,言而无信。行无常贞,言而不行,受人之托,终人之事。内外相应,言行相称。守信之人,言不妄发,说到做到,不矜不伐。无信之人,事事皆假,人所厌弃,不如牛马。民无诚信不立,家无诚信不安。国有诚信必兴,人有诚信必贤。信誉高于生命,承诺重于泰山。行行守信千代春,人人诚实万家暖。
为官者诚信国泰民安,为商者诚信商机无限。
【中华国学经典简介】推荐阅读:
“诵读国学经典 传承中华文化”倡议书11-06
南怀瑾简介 国学大师南怀瑾简介10-03
国学经典阅读随笔06-19
诵读国学经典致辞06-20
国学经典诵读小结07-21
国学经典诵读大赛09-07
国学朗诵经典美文10-11
国学各家经典语句10-14
诵国学经典统一内容05-26
国学经典学习活动方案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