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试析论文

2022-05-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近年来东南亚各国经济发展势头较好,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投资者。介绍了中国企业在东南亚投资发展的情况,运用SWOT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基于此,对国内企业在东南亚投资发展提出建议并作出未来展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试析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试析论文 篇1: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区位因素现状浅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及初步进行, 中国-东盟自贸区,作为涵盖11个国家自2016年进入双方沟通完善制度的重要阶段。东盟已经成为了世界上仅次于欧盟和美国的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同时,中国也成为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其次,由于东南亚自身独具的地缘优势,历来就是大国战略必争之地,中国与东盟也具有更为契合的地缘关系,地理位置及文化背景,甚至区位因素都具有更为契合的状况。所以,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行,我国对东南亚的贸易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点,对东盟各国的投资也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区位。

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规模与东盟对中国投资规模相比较,前者的数额较小,发展较为缓慢。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订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之后,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关系较为缓和,开始了较为稳定发展的阶段,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流量逐年攀升。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截至2005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存量额为12.56亿美元;到2010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存量额为143.5亿美元,同比增长49.9%;截至到2016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存量额为715.54亿美元,近十年番了40多番。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双方经济贸易关系日益紧密,东盟在中国的对外投资中也显得愈发重要。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随时间变化而有较大波动,但各国的投资规模有较大差异。在东盟十个国家之中,新加坡作为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最重要国家,新加坡的直接投资无论是流量还是存量一直位于第一位,值得注意的是,在2015年增长迅猛,直接投资流量达到了113.4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90%,截止到2016年,中国对新加坡直接投资存量达到334.46亿美元,但是,新加坡在中对东盟总投资流入两中所占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从2008年的62.4%下降为2016年的16.5%,而其他国家基本在上升趋势;中国对印尼的直接投资流量基本呈现稳步上升状态,2015年和2016年经济形势欠佳略微下降。自上世纪90年代进军老挝市场以来,中国企业投资老挝国内工程承包和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领域由偏重矿产资源拓展到加工、农业等多元领域,尽管现在世界经济复苏比较缓慢,但中国对老挝的直接投资逆势而上,近年来态势稳定增长,截止到2016年,中国对老挝直接投资存量为55亿美元。2012年新四国的顺序分别为缅甸、柬埔寨、泰国、越南,到了2016年是,顺序为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中国对缅甸的直接投资流量下降了,而越南、泰国后来者居上。文莱经济主要是以石油化工产业为主,而且经济总量比较小,中国对文莱的直接投资金额一只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近年来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额不断增长,呈现发张良好的态势,但是,中国占世界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比例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根据《2017年东盟投资报告》的统计,中国在前10大对外直接投资来源国家中名列第四,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在东盟对外直接投资总来源中占9.5%,处去东盟内部的直接投资,仅位于欧盟、日本、美国之后的第四位,超过了荷兰、韩国、澳大利亚等较为发达的国家,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同时,我国的直接投资水平仍处于东盟国家内部的35%,日本的14%,美国的12%之后,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此外,我国还应当注意到在东盟直接投资的影响力及投资质量水平。

由表1来看,相比东盟新四国(柬埔寨、老挝、越南、缅甸)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在比较明显较多资金投入东盟老六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2012年-2016年,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流量中,老六国占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额的60%左右,在2014年和2015年老六国占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额的比例达到了73.3%和89%,在2016年这个比例又下降为62.4%,可能是由于经济形势欠佳,因此对老六国直接投资流量总额有所下降。

企业应适时做好区位选择,按照投资动因不同,会有不同的优势区位选择。以开辟市场为动因的直接投资,要选择市场容量大、发展前景比较好的国家,例如印度尼西亚、泰国;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管理水平的直接投资,要选择科技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领先的国家,例如新加坡;以获取劳动力优势和低价产品为动因的直接投资,可以选择菲律宾、越南;以东道国为基地向发达国家市场发展为动因,要选择享有最惠国待遇或为防中国遇到的反倾销等贸易摩擦,方便进入外国市场的的东盟国家,例如,马来西亚,中国在人才、技术、资金上具有优势,而马来西亚在橡胶资源上具有优势,中国企业可以与马来西亚合作,规避反倾销和贸易壁垒,顺利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参考文献:

[1]许宁宁. 掘金东南亚——东盟十国商机报告[J]. 成功营销,2003, (07):30-45.

[2]王紹西,郑斌. 浅析东南亚投资环境——探讨中国对其投资发展战略[J]. 国际贸易,1995,(S1):5-8.

[3] 聂槟.试析东南亚各国投资环境及中国企业对东南亚的投资 [D].2009.

[4] 曲智,李灿.中国对越南直接投资现状及动因分析[D].海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贸易.2014.

作者:段超颖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试析论文 篇2:

中国企业对东南亚投资发展情况分析

摘 要:近年来东南亚各国经济发展势头较好,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投资者。介绍了中国企业在东南亚投资发展的情况,运用SWOT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基于此,对国内企业在东南亚投资发展提出建议并作出未来展望。

关键词:企业;东南亚;投资

1 背景介绍

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完善“走出去”工作体系,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商务部《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总计1456.7亿美元,流量首次位居全球第二位,同比增长18.3%。截至2015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分布在全球的188个国家(地区),占全球国家(地区)总数的80.7%。值得一提的还有,并购投资形式活跃,领域不断拓展,涉及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18个行业大类。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在最新发布的《世界投资报告》中指出,受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影响,2016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下降2%,尤其是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受到的影响较大。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则逆势上扬,2016年首次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更重要的是,中国吸引外资的结构和质量不断优化。

东南亚联盟包括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十个国家,简称“东盟”。自1991年中国与东盟开始对话以来,经历了消除疑虑、对话伙伴、睦邻互信、战略伙伴等发展阶段,双方政治上互信明显增强,经贸合作成效显著,其他领域合作不断拓展和深化,并于2010年正式全面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目前,中国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2016年双方贸易额达到4522亿美元,双向投资累计达1780亿美元,人员往来突破3000万人次。

2 中国企业对东南亚投资近况

2005年,我国对东南亚国家的直接投资额仅为158亿美元,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当年中国对外投资总额为1226亿美元,前者仅占13%。与对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欧盟的投资相比,我国对东盟的投资未形成规模和集聚效应。

十年后,即2015年我国对东盟直接投资额达14604亿美元,约占当年投资总额145667亿美元的10%,远超过对上述其他国家(区域组织)的投资额。自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全面启动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建厂,积极融入全球经济市场,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投资等贸易合作发展迅猛。目前中国对东南亚各国均有一定的投资,详细情况见表2。

表2显示,大体上来说,从2013到2015年,中国对东南亚各国的直接投资额稳步上升,且增长幅度呈增大趋势。其中,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等国增幅较大,而菲律宾则有所减少。在所有东南亚国家中,中国对文莱的直接投资最少。2015年,中国对东盟投资快速增长,流量首次突破百亿美元达到14604亿美元,同比增长87%,创历史最高。

以2015年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直接投资情况为例(如表3所示),投资行业分布较为集中,优势互补性较强,其中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电力生产供应业等行业的投资较为突出。投资形式并不局限于资本流动,还有BOT、营销渠道、技术投资等多种形式。依托中国的资金和技术等,大力发展东南亚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等产业,无论对中国还是对多数东盟国家来说都实为绝佳的选择,可以实现双赢。然而投资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投资分布并不均衡,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不同国家间分化明显。此外,“一带一路”战略还重点推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港合作,预期中国与各海岛国家的往来机将会更多,投资布局也将更加均衡。

3 中国企业选择东南亚进行投资的SWOT分析

3.1 SWOT分析理论

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韦里克于上世纪 80年代初提出SWOT分析法(也称TOWS分析法、道斯矩阵)即态势分析法,该方法常被用于竞争对手分析法、企业战略制定等场合。SWOT分析法包括分析企业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四方面。企业想要更好地发展对外投资,就要清楚认识其优势与不足,本文将从企业层面分析国内企业在东南亚投资的优劣势等。

3.2 中国企业投资东南亚的SWOT分析

3.2.1 优势

首先,国内企业投资东南亚处于“中国—东盟”自贸区和“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良好时机。自该自贸区成立以来,双边投资项目的数量和金额均呈增长态势。中国—东盟自贸区是当今世界上自贸区中人口最多的,也是现阶段发展中国家间贸易区中最大的,这为我国企业开拓东南亚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各类投资促进活动,也为我国企业搭建了良好的投资平台。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进程的推动,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

其次,东南亚国家在地理区位上与中国临近,而对外直接投资初期的区位选择通常遵循“就近原则”。中国的西南地区毗邻东南亚国家,这为投资发展提供了交通便利。与此同时,不少华侨华商选择定居东南亚国家,文化相近、易于沟通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双方的投资合作。

再次,东南亚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价格低于国内且部分原材料价格优势明显。在过去很长时间内,中国制造业以“世界工厂”著称于世;而近年来受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如工人薪资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制造业外流已是大势所趋。东南亚地区凭借低廉的勞动力价格和人口红利优势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国的投资者。例如,近年来中国纺织服装业出现“孔雀东南飞”的产业迁移现象,纺织、成衣等低端制造商更愿转移到劳动力等生产成本较低的越南、柬埔寨等国家。此外,东南亚多国为吸引外商投资,税收、关税政策优惠。

最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经济结构互补性较强。经济间的互补与竞争是决定和制约双边经济合作关系发展的基础,以中国与菲律宾的经济合作为例,中菲两国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及商品贸易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同亚洲其他国家相比,菲律宾相对落后,常年缺乏投资,城市轻轨、高速公路等大多陈旧;而中国在基础建设方面有着丰富的项目经验。菲方借“一带一路”的机遇力邀中国参与基建投资,以实现经济优势互补。

3.2.2 劣势

一方面,部分东南亚国家投资环境欠佳。东南亚十国发展水平分化差异较大,越南、柬埔寨、缅甸等经济欠发达国家存在基础设施薄弱、政策透明度低、随意性强等问题。这些因素在阻碍其自身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导致外来投资风险的加大。

另一方面,东南亚国家政治局势多变,投资政治风险因素不可忽视。东南亚是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的“战略咽喉”,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政治体制吸引了多国国际势力的介入。政治上依靠美国,经济上依靠中国是该地区的特点。中国崛起效应引起了新一轮大国战略考量;美国等大国借助新时期南海问题、缅甸民主化等地缘环境的变化,调整了对东南亚的战略布局,加剧了东南亚大国互动关系的复杂性和博弈的炽热化,因此投资存在潜在的政治风险。

3.2.3 机会

一直以来,欧美强国希冀在东南亚建立自己的优质投资领地,力图实现经济利益与政治诉求的统一。2016年,随着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TPP协定、英国脱欧,国际经济政治领域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相反,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因此中国应抓住机遇,借助“中国—东盟”自贸区和“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良好势头,更好地进入东南亚市场,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3.2.4 威胁

凭借劳动力等生产成本优势,不少国家将低端制造产业转移至东南亚,但工人出于不满较低的工资水平等原因,屡次爆发罢工运动,社会动荡。同时,以纺织业为代表的全球制造业相继在东南亚投资设厂,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中国同类型企业,使其丧失了相对竞争优势,相应的代加工业务量下降,失业率随之上升。

东南亚是全球穆斯林最多的地区,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更有许多“伊国组织”的效忠者和同情者。近期东南亚恐怖威胁升级,这对投资东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威胁。

总而言之,国内企业在对东南亚国家进行投资时,除了要看到不同国家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还需要考虑东盟的相对统一性和整体性。本文对国内企业在东南亚投资提出以下建议:在评估投资国环境时,需客观分析其比较优势,制定出合理、切实的投资战略;熟悉当地相关法律法规、投资优惠政策,可以考虑做一定的前期调研工作,将政策风险规避到最小化;重视宗教文化问题,避免发生文化冲突。在此过程中,不仅要看到投资国的优劣势,也要将整个东南亚地區的投资吸引力、风险因素考虑进来,以达到预期最佳的投资效果。

4 未来展望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7年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示,“一带一路”战略驱动下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仍将保持旺盛势头,预计未来5年中国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 亿美元。近期德勤开展了国有企业关于“一带一路”项目发展问题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意向参与“一带一路”沿线项目的国企在投资地域选择上,东南亚与南亚的呼声最高。东南亚国家毗邻中国,投资优惠政策日益完善,双方文化交流频繁,经贸往来便利,其自然成为最受国企青睐的投资目的地。

尽管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加,2017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仍保持旺盛的需求。从长期来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趋势不可逆转:产业升级和整合的需求依然存在,海外资产估值仍相对偏低,国内投资渠道仍有限,这些都将继续推动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而中国政府也将继续支持中国企业的战略性对外投资,以优化经济结构。

国内企业在“引进来”的同时,应更多更好地“走出去”,使得东南亚各国的优质资源为我国投资合作项目服务,促进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为进一步融入世界市场,开展更广阔的对外直接投资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笑春.国内纺织企业在东南亚投资发展的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4,(06):125126.

[2]谢琳灿.我国对东南亚投资的现状与风险防控[J].宏观经济管理,2016,(01):7073.

[3]张燕南.中国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问题分析[J].东南亚纵横,2007,(01):3942.

[4]聂槟.试析东南亚各国投资环境及中国企业对东南亚的投资[J].东南亚纵横,2009,(09):39.

[5]德勤:国企投资东南亚意愿最高[N].中国黄金报,2017-04-28(004).

作者:吴琪瑶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试析论文 篇3:

职业教育“跟着产业走出去”

2017年1月19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和职业学校配合企业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建立办学机构、研发机构。“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是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为我国对外开放提供了新的契机。今年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5次提到“一带一路”。而职业教育与“一带一路”建设联系密切。教育跟着产业走,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协同行业企业“走出去”,可以更广泛深入地提供人才支撑,实现共同发展。

与时俱进,协同行业企业海外发展

商务部曾发布的一个公报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境内投资者共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近3万家,分布在全球186个国家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涵盖国民经济18个行业大类。然而,中国企业集群式“走出去”,遇到的头一个问题便是“海外招工难”。如果派国内员工去,则成本太高,仅工资一项,每月就比使用当地技术工人高出六七倍,而且还面临语言、文化等方面的不适应;如果使用当地的技术工人,则他们的技能水平普遍不够,也缺乏对中国企业的认同感,即便对他们进行再培训,仍有标准化、体系化不足等问题,亟需我国职业教育的支撑,合力提升专业人才的质量。

这几年,职业教育协同行业企业“走出去”的呼声日渐高涨,引起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要推动与中国企业和產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同时,教育部等六部门配套制定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建设开放型职业教育体系”,鼓励骨干职业院校走出去,加快培养适应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技术技能人才。2016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期做好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职业院校要配合企业“走出去”,多方筹措境外办学经费,共建海外院校、特色专业、培训机构,为当地企业和我国企业培养急需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2016年8月,教育部配套印发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并作为国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在教育领域的落实方案。2017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再次对对职业教育明确提出任务:“主动服务动能转化和产业升级,推动实施《制造业人才发展指南》,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助力中国制造2025。配合‘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探索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中国职业教育要发展,必须走国际化道路,以开放促改革发展。而构建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共同体,也可以进一步增强中国的软实力。联合国曾提出职业教育可以促进国际理解和包容,并倡导加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欧盟曾启动“哥本哈根进程”,建立“欧洲职业教育质量保证参照框架”和“欧洲职业教育学分转换系统”等政策合作工具,促进了欧盟各国职业教育融合发展。

赞比亚样板:有色金属企业海外试水

有色行业是中国比较早“走出去”的。2015年底,教育部印发《关于同意在有色金属行业开展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的函》,决定依托全国有色金属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中国有色集团作为试点企业在赞比亚进行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此前,中国有色集团下属境外企业,已在赞比亚接管了两所技工学校和一所中学,开设了机械电气、应急救护等专业的学历教育和培训。这为与国内高职院校一起“走出去”、开展面向当地员工的技能培训和学历职业教育项目打下了基础。

2016年4月,试点项目正式启动。中国有色集团获得了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国内高职院校的支持。6月,试点项目工作组赴赞比亚考察。发现赞比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需求很大,该国政府已将职业教育列为“2030教育发展规划”重点。目前,当地技术员工的操作水平较低,职业教育水平也较差。普遍来说,各职业学校专业分离,每个学校规模较小,设备陈旧且欠缺。据此,试点项目工作组制订了相关实施计划:第一阶段,将依托在赞中资企业,面向当地员工开展技能培训;第二阶段,将在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建立职业教育机构,以中资矿业现有员工为主进行招生培训,之后,逐步建成职业教育学院;第三阶段,面向赞比亚社会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未来,该项目将在赞比亚建立4个校区。

2016年11月22日,由21名中国老师组成的教学团队,针对中国有色集团赞比亚企业当地雇员的技能培训正式开班。随后的几个月里,先后开设了架子工、浮选工等6个专业的技能培训班,受到当地员工的好评。其中,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选派的4位赴赞教师,组成了架子工教研团队。他们第一堂课讲了《架子工的安全知识》之后,又陆续开讲了《脚手架的基础知识》《双排落地式脚手架的搭设》《悬挑式外脚手架》《双排落地式脚手架的检查与拆除》《移动塔式脚手架》《架子工消防安全知识》等课程。通过对当地雇员的学情分析,他们采取“主讲教师+助理教师”的授课方式,并在实操课程中采取“学徒制”教学方式,进行手把手教学。受训学员的工作技能得到明显改善,生产中一些问题出现频率也逐步降低,员工工作热情显著提高,愿意和希望接受培训的人数不断增加;而中方教学团队也得到极大锻炼和提升,检验和证明了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基础和能力。

试点项目工作组副组长梁赤民,曾多次赴非工作,是资深的职业教育专家,此次被选派为赞比亚“能力建设学院”院长。一年来,他多次走访国内参与试点的高职院校,商讨相关工作安排,全力推进有色行业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工作向纵深发展。2017年1月16日,他来到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第二批即将赴赞比亚的教师座谈。他从气候、政治、经济、教育和中赞关系等方面,对赞比亚做了简单介绍;并详细介绍了目前赞比亚能力建设学院提供的专业技术技能培训情况;还对赴赞教师各自关注的比如培训内容、授课方式、前期学习资料准备等具体问题做了细致解答。

成立“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

2016年10月18日,由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贝宁CERCO学院、浙江天时国际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的“中非(贝宁)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在贝宁正式揭牌。原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早在2007年就开始承办中国政府人力资源援外培训项目,建立了“中国职业教育援外培训基地”,为印尼、斯里兰卡、坦桑尼亚、赞比亚、肯尼亚、埃及等11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陆续培训了1454名产业界官员、职业教育官员和教师。

同一天,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来自国内“一带一路”沿线省市的18所高职院校校长,以及中航国际成套设备有限公司等10家国内标杆企业和行业协会负责人,在北京共同发出成立“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倡议,并启动筹建工作。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一样,此次加入到产教协同联盟的其他一些高职院校,也有着对外合作办学的实践基础与有益经验。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对接出国研修和境外实习等交流合作项目。农业技术的输出,为吉尔吉斯斯坦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利用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地理优势,与俄罗斯、白俄羅斯、哈萨克斯坦、新加坡、阿联酋、巴基斯坦等国多所大学建立合作办学通道,与新加坡、阿联酋等国的多个公司建立就业合作通道。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与柬埔寨工业和矿产能源部、老挝工业手工业部地质矿山局签订联合培养矿产资源人才协议,与老挝理工学院共建联合培训中心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面向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接受学生来华留学,承办东盟国家技术培训项目;学院还整合广西优质资源,在课程、师资、实训体系、教育理念等方面,通过项目合作方式,向东盟国家输出。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开始接触海外办学,越来越多的省份也制订了相关规划。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初露曙光。在办学形式上,有的高职院校选择在国外设立分部,举办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有的院校则根据境外中资企业的需求,合作培养培训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挑战与机遇同在

今年两会上,列席全国政协的海外侨胞代表、EEC欧文国际教育首席研究员陈田忠表示:我国与东南亚、南亚和中亚等周边国家有着天然地缘优势,这些国家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推动区域,而且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合作的重点方向。实施“走出去”办学战略,就是要充分发挥我国职业教育资源优势,输出我国优质职业教育服务,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品牌。

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马树超表示:我国职业教育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质量和产业支撑方面,完全可以引领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而“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教育还相对落后,迫切需要寻找到一种有借鉴意义的学习样本。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更受这些国家的关注,正因为如此,我国高职“走出去”的路上充满了机遇。

当然,挑战是与机遇同在的。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仍处在起步阶段,在探索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高职教育整体质量的社会认可度问题,专科教育互联互通合作的学历认可问题,招收留学生的国家资助名额短缺,高职院校境外办学审批程序冗繁和经费渠道不明,部分地区高职专业留学生在学院所在地外实习受居留证限制等。对于职业教育协同行业企业“走出去”,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许树森认为:这既是一件新生事物,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国家、部门和领域,没有现成经验可循,迫切需要教育部、商务部和外交部等有关单位,能够在资金支持、形成合力、机制建设等方面出台政策,建立多方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巡视员王继平表示:教育部将继续推动有条件的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开展试点工作;并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在中央和地方职教专项经费、项目安排中,要向试点学校倾斜;同时,争取将试点工作纳入国家援外计划的统筹安排之中。王继平还认为:通过服务企业“走出去”,我国职业教育将与国际产业标准、职业教育标准对接,这将迫使我国职业教育的内部改革,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形成带动效应。

上一篇:廉政座谈会发言稿下一篇:高三学生高考励志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