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与地理教学论文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地理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教学,重在学生的“学”,贵在学生的“知”,落在学生的“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教师,要上好一节具有“浓郁味”的好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学生是地理课堂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学生观,要有机融合教材和学生知识生活的互动,积极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开放教学内容,真正让教材走向学生,走进学生。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体育赛事与地理教学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体育赛事与地理教学论文 篇1:

多媒体在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应用研究

农村教育事业是我国教育事业整体发展的决定性领域,目前农村人口数量依然十分庞大,教育事业依然任重而道远,在初中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责任的重大,在教学过程中认清教育形势,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性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结合自身多年从事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经验,重点谈了多媒体在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地理教学多媒体应用地理教学是初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门集知识性和常识性于一身的学科,丰富的知识内容在激起学生求知欲望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农村初中的地理教学中,由于很多地区师资力量有所欠缺,仍然存在着班额过大的情况,这对于内容丰富又相对抽象的地理教学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为了有效地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成为了时下农村各学科教学所热议的话题,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也能够将原本抽象的知识内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对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都十分有益。但是多媒体就像是一把双刃剑,运用不当,也会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地降低。因此,如何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辅助初中地理教学,需要广大教育同仁给予正确的对待。

一、合理设置多媒体内容,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需要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培养作为基础,地理教学也不外乎与此,学生在自身兴趣和积极性的催使下,学习效率会明显的提高,这是不争的事实。而多媒体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教学手段。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多媒体教学以正确和充分的认识;其次,也要在多媒体内容的设置上做文章,枯燥乏味的内容不仅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这是每一位教师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而在初中的地理教学中,由于这门学科的独有特性,很多知识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如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气候常识、时区分布等,这些知识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很大的关联,在这些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方式以生活常识或者生活现象作为课程的导入,以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既有印象和理解为基础,提高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以此来促进我们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如在讲到时区分布这一章节的时候,由于网络和电视的发展,世界各国的体育赛事和娱乐节目都能够在家中观看,但是很多爱好体育的同学却颇为苦恼,很多欧洲的顶级比赛都在国内的深夜转播,这就是时区的原因,我在教学时以这个作为切入点,运用多媒体的方式将整个地球按时区分布平面展示在学生面前,然后我设计问题,随便选中一个时区,如果在这个时区的国家举办赛事进行现场转播,那么再随便选中一个时区,问同学们这个时区的观众会在几点钟观看到转播。这样形象直观又颇具实践性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于地理这门课程的兴趣,并且利用良好的切入点导入,学生对于课内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提高。

二、巧妙利用多媒体的丰富性和生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地理这门学科兼具趣味性和丰富性,但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如此繁多的知识一一加以记忆仍是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很多教师对此也是苦恼不已,很多教师利用了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课堂趣味性和生动性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积极性也随之明显提高。但是,在一段时间之后进行总结时发现,学生在生动丰富的内容面前走马观花,在观看学习之后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象,这十分值得教师的反省,要对多媒体方式的丰富性和生动性进行巧妙的利用,防止学生看热闹学习情况的发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多媒体内容,既不能过于简单,容易导致学生兴趣的丧失,又不能过于的丰富多彩,容易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抓不住内容的重点,白白的浪费了课堂时间。例如,在讲海洋与大陆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大陆的辽阔和海洋的深邃,让每一位学生都充满了好奇和向往,运用多媒体视频或者图片的方式能够将这些震撼人心的画面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但是教师要严格把控多媒体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避免学生的注意力被转移。我在这个部分讲述的时候就简单地选择了一些图片作为辅助,既生动地讲述了各个大陆与海洋之间的临界关系,又让学生掌握了课程内容的重点,对于课堂效率的提高非常有效。

三、运用多媒体模拟,提高学生地理的实践性

地理这门学科同时还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很多地理知识都在实际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作为教师应该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给予充分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视频模拟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具体运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气候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天气是我们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了,很多学生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对天气的变化以及各地的气候差异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时我利用多媒体模拟的方式将几种不同的气候产生原因以及天气变化原因,用模拟的方式将发展过程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通过亲自观看这些演变的过程能够充分的感受到影响天气变化和气候差异的关键性因素,也能够让学生更加懂得运用课程内学到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在冬天的高气压之下,天空会比较晴朗,空气也会比较清新,但是温度较低,而在低气压下则正好相反,这些生活常识得到了课内知识的专业性解释和多媒体模拟的形象性阐述,学生的实践水平会得到充分的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会随之得到提升。

总而言之,在我国农村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多媒体这种教学方式加以充分利用,利用多媒体丰富性和趣味性的优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地理成绩和能力的提高提供一个良好的保障。在多媒体应用时,教师要注意内容上的安排,与实际生活和课程内容的关联性,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辅助性。同时,也要合理地应用多媒体,避免由于内容的过于丰富使学生抓不住课堂学习的重点,白白地浪费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

参考文献:

[1]何慧.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14,(07).

[2]张乐安.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途径研究[J].商情,2014,(06).

作者:高峰

体育赛事与地理教学论文 篇2: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摘 要:地理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教学,重在学生的“学”,贵在学生的“知”,落在学生的“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教师,要上好一节具有“浓郁味”的好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学生是地理课堂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学生观,要有机融合教材和学生知识生活的互动,积极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开放教学内容,真正让教材走向学生,走进学生。

关键词:初中地理;师生互动;课堂实效

一、基于地理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互动是师生间、生生间的一种信息传递和生成的形式,现代意义的互动不再是单存的一问一答,而是教师和学生在思维上的一种碰撞,“师生”互动是互动教学的主要环节,是改善师生关系,更新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手段。在新的课程改革下强调,课堂的本质不是要学生知道一切,而是让每一个学生有想知道的愿望。新的地理课程理念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能达成思想和智慧的共识,只有地理课堂活起来,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互动,课堂教学中才能更多地体现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个性,才能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二、地理课堂师生互动策略的有效设计

1.新的课程改革要求体现“以生为主”,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互动的实现关键是师生地位的转换,我们要时刻牢记地理教师不仅是地理知识的传递者,更重要的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理念的更新首先要做的就是教师角色的定位,过去教学中我们都是以说教为主,一个人、一支粉笔便是课堂的全部,几乎是一人堂,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师要真正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例如,本人在执教《撒哈拉以南非洲》这一课时,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和气候的学习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学生兴趣不是很濃厚,大多数学生喜欢讲话,有的是同桌之间,有的是前后四人之间在聊天,面对这一情况,我没有冲他们发火,我发现大多数学生讨论的话题当中都有一个关于黑人问题的,我冲他们一笑,然后拍拍手说:“同学们,我有两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不知大家是否愿意?”学生一听,先是一愣,然后集体说:“没问题。”刚才大家似乎都在交流黑人的问题,我想问大家的问题就是:“黑人为什么这么黑?为什么长跑当中普遍跑得又比较快呢?是否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关呢?”话音刚落,学生个个各抒己见,最后,为了解开大家的谜团,在适当的时机,我又提醒他们注意观察非洲地形图及气候图,这样一来不但关于非洲的地形、气候迎刃而解,而且学生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教学活动当中,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相关任务。

2.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实现师生互动的前提,如何创设有效的互动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互动,是我们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应从实际生活出发,创设生活化的互动情境,将学生的生活融入课堂,努力实现“生活化”的课堂,把生活搬进课堂,用学生熟悉、感兴趣又贴近实际的生活素材来充实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转化成现实的生活问题,这样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参与课堂师生互动的欲望。

(1)动静结合,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的兴趣

“生活化”互动情境的创设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丰富多彩的图片、耳熟能详的成语、形象生动的视频等,都是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向学生展示生活中不同地理区域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向学生介绍和天气有关的谚语、故事,可以向学生播放精彩的体育赛事片段等等。

(2)勇于创新,丰富课堂教学,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创新是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敢于创新,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带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有的教师课堂看似热闹,其实每节课都大同小异,都是小组讨论、小组交流,时间久了,学生也会厌烦,失去这种参与互动的热情,课堂讨论也就成了形式。

教师就像一部人生的教科书,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只有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下,学生才会毫不保留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教师进行充分交流。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们要善于捕捉地理课堂的每一个细节,甚至是一个错误,也可以当做一种教学资源,巧妙地加以利用,进行师生互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地理教学在“动”中更高效。

参考文献:

[1]邰英角.基于地理思维能力形成的问题情境创设策略[J].地理教学,2014(08).

[2]张玉红,张国.关于一道情境式活动题的教学设计[J].地理教学,2014(10).

[3]熊志聪.让“生活”活化地理课堂[J].地理教育,2014(04).

编辑 薛直艳

作者:尹晓艳

体育赛事与地理教学论文 篇3:

高职体育课堂教学与课余训练一体化建设研究

[摘 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增强高职大学生的身体体质、促使其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意识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分析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教学与课余体育训练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高职体育课堂教学与课余体育训练一体化建设策略,旨在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和课余体育训练的优化改革奠定良好基础。

[关 键 词] 高职体育;课堂教学;课余训练;一体化建设

高职是为国家输送高素质专业技术性人才的重要教育基地,高职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健身意识和习惯的最佳方式,体育课堂教学与课余体育训练作为高职体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能从多种角度着手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在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的基础上全面渗透阳光体育运动理念,有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真正为我国高职大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教学与课余体育训练现状

(一)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教学现状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教学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体现在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尚不完善等方面。从教学方法层面分析,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工作时,仍未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片面地采用示范教学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模仿学习,不但未能积极与学生展开更深层次的互动交流,还不能及时充分了解与掌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致使整个体育教学工作严重缺乏创新性与实用性。最重要的是,部分体育教师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也较为单一,不但无法适应新时代教学改革的发展需要,长此以往还可能导致学生丧失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兴趣。从教学内容层面分析,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仍存在严重的滞后问题,在体育教材内容的设计方面也较为匮乏,学校开设的体育课程单一,并未真正站在大学生的角度思考符合其兴趣喜好的教学方法,致使高职体育教学内容与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之间存在明显偏差,无法充分满足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实际需求,从而对高职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的渗透与落实造成了严重阻碍。

(二)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现状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开展并未达到最佳效果,究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两方面:(1)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我国高职院校对课余体育训练的重视度仍有待提高,甚至部分高职院校并未真正将课余体育训练融合到正式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致使整个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流于形式。大部分高职院校仅仅是为了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在课余体育训练活动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形式化问题,尤其体现在训练目标、训练计划以及训练模式等要素的设计方面,不但缺乏系统性的统筹规划目标,在课余体育训练结束后也未及时进行反思与总结。(2)尽管我国部分高校逐渐加大了运动场地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还构建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体育运动场馆,但在实际开放使用過程中仍存在各种问题和不足,部分体育运动场馆、基础设施、体育运动场地的使用率远未达标,甚至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运动场馆仅在规定时间内开放,当其他师生对体育场馆提出使用申请时,片面地采取回避或拒绝的态度。此外,部分高职院校还对体育运动场馆和基础设施的使用提出了较为烦琐的条件和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弱化了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不利于后续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的顺利开展。

二、高职体育课堂教学与课余体育训练之间的关系

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本质上可视为体育课堂教学的另一种延伸与巩固形式,在整个高职体育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教育意义,新时代高职体育教育改革的趋势必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还能弥补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充分满足不同学生之间的个性化需求。将高职课余体育训练与体育课堂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可以组建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育课程体系,两个相辅相成又相互独立,共同为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完善课余体育训练与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基于宏观角度不断创新与优化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从以上两方面着手推动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实现深化改革目标,以此实现高职体育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

三、高职体育课堂教学与课余体育训练一体化建设策略

(一)打造氛围浓厚的校园体育学习环境

高职院校在体育课堂教学与课余体育训练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应积极采取有效对策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促使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不断丰富自身理论知识储备、有效提高自身体育运动技能。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平台的宣传作用,真正将体育运动融合到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终身体育意识,并依据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课余体育训练项目,重点关注长跑、晨跑等运动项目的引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整体提高高职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与综合实践能力。

(二)加大阳光体育运动的推进力度

在新课改要求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阳光体育运动理念逐渐在高职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实际上阳光体育运动倡导学生在大自然中参与体育活动,旨在将体育课程教学延伸到课外实践活动,推动高职体育课余训练与体育课堂教学实现一体化建设目标。基于此,高职院校应对阳光体育运动理念的深刻内涵有基本认知,在阳光体育运动教学方法的支持下创新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在阳光体育运动理念的导向性作用下促使高职院校实现将体育课余训练与体育课堂教学进行有机融合的目标。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时,还应以强健学生身体体魄为主要目标,通过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充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以此将体育锻炼的最大化作用全面体现出来,进一步推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构建专门的组织机构

在推动体育课堂教学与课余体育训练一体化建设时,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办学情况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形成由校长带头、教务处主任负责、体育教师实行的一体化工作流程。相关组织机构在日常工作中应有意识地分析与整合体育课堂教学与课余体育训练需求,统筹规划课余体育训练场地建设,合理配置课余体育训练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堂教学与课余体育训练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并在课后反馈环节对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另外,高职院校的校长与教务处主任还应定期组织现有体育教师参与会议活动,要求体育教师详细汇报体育课堂教学与课余体育训练的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有效的教学建议与教学经验。最后,高职院校还应引导组织机构的内部成员明确自身职责与义务,将体育课堂教学与课余体育训练一体化建设目标融合到高职体育教学体系,通过研发全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有效提升高职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四)创设具体的一体化建设目标

高职学生作为我国社会未来发展的接班人与建设者,在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增长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高职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认真反思当前高职体育课堂教学与体育课余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精准掌握体育课堂教学与课余体育训练的平衡点,以此推动体育课堂教学与课余体育训练实现一体化建设。另外,高职院校还應根据体育教学大纲与实际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定体育课堂教学和课余体育训练一体化建设目标。在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的领导层与体育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不断调整与改进体育课堂教学和课余体育训练一体化建设目标,在丰富学生体育理论知识储备的同时提高其体育运动技能,充分发挥两者对推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实效性价值,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课余体育训练活动的积极性,重点培养具有体育运动天赋和特长的学生,采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手段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更深层次地巩固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

(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实效性作用

在新时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普及的形势下,各项先进的技术手段逐渐为高职体育课程体系的深化与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实效性功能,在互联网平台的支持下推动体育课堂教学与课余体育训练一体化建设。与此同时,体育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体育课程资源,依托微信群、微博以及校园网等社交渠道为学生提供体育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渠道,同时借助信息化技术将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与课余体育系列方法进行有效整合,为学生带来直观可视化的新型教学体验,真正意义上突破传统体育课堂教学与课余体育训练的局限性,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着手对学生实行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以此充分发挥网络社交平台应有的实效性功能。

四、结语

在我国高职体育教学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形势下,高职院校的领导者和体育教师逐渐认识到课余体育训练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对体育课堂教学与课余训练一体化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通过打造氛围浓厚的校园体育学习环境、加大阳光体育运动的推进力度、构建专门的组织机构、创设具体的一体化建设目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实效性作用等重要举措,有效提高高职体育课堂教学与课余训练一体化建设的质量与水平。切不可把学校体育看低了、看小了、看窄了,切不能把学校体育简单地理解为体育课、体育活动或者一项体育技能。教会,勤练,常赛,应该成为体育教育遵循的原则。为培养学生的体育积极性,学校应广泛开展校园体育赛事活动,促进校园体育竞赛活动全员化、常态化、品牌化。体育很多时候不是教会的,而是练会的、玩会的。体育教学应该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关注,避免过往简单、零碎和相对枯燥的体育练习,让学生喜欢体育,热爱体育,享受体育,从单一的被动教学转移到主动进行课余训练,要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体育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习惯,也是个人成长发展的必须。

参考文献:

[1]黄海涛.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科学化策略探析[J].体育风尚,2020(8):146,148.

[2]葛爱强.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与课余体育训练一体化建设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1):124-125.

[3]但思司.对高职院校体育运动队课余训练与管理的探讨[J].体育风尚,2019(12):49.

[4]梁振.高职体育课堂教学与课余训练一体化建设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2):135-136.

[5]陈诚.高职体育课余训练模式创新[J].菏泽学院学报,2019,41(2):125-128.

[6]杨荣刚.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与课余体育训练一体化建设研究[J].运动,2018(18):112-113.

[7]陈慧琴.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知识文库,2018(9):182.

[8]徐小龙,项俊凯,张建晟.高职体育课堂教学与课余训练的互动策略[J].科技视界,2017(14):123.

[9]关怀志.高职体育教学身体机能训练一体化理论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14):98.

[10]关怀志.高职体育与法律行业身体机能训练一体化理论的研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4):159-160.

◎编辑 马花萍

作者:刘华菁

上一篇:现代设计民间文化艺术论文下一篇:公司服务部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