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畜禽疾病动物医学论文

2022-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动物医学与人类医学、植物医学共同构成了生物医学,是促进社会发展、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科学技术之一。兽医工作者是动物医学这种技术的承载者、传播者和实践者。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兽医人才始终是兽医专业教书育人的主要目标,这就要求在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和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情感、意志等内在的品质修养,以提高他们的气质、自信心和人格魅力。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常见畜禽疾病动物医学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常见畜禽疾病动物医学论文 篇1:

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摘 要:高等农业院校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的动物医学专业技术人才,但其中凸显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本文主要从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着眼,指出了改革动物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并构建了“低年级开展专业基础知识的通识教育,高年级实施学术研究型和技术应用型专识教育”的“两段式·双向型”人才分类培养的模式。

关键词:动物医学;两段式·双向型;学术研究型;技术应用型;培养模式

动物医学专业是高等农业院校的老农科类传统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动物医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动物生产相关部门和领域从事动物医学相关工作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随着我国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养殖业的转变[1],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养殖业的主题是生产安全、优质的动物源性食品,养殖模式也由传统的散养逐步向现代化、规模化养殖转变。兽医职能发生重大变化,给动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工作的内涵带来了深刻变化。明确要求动物医学专业人才不仅要掌握动物疾病防治技术,而且在预防人畜共患性疾病、安全动物源性食品生产等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社会的发展和就业领域的变化等新形势的出现,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2]。为了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各型人才,在新的形势下,改革动物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一、改革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一)符合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趋势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相应地也就决定了不同类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当前,无论是研究型、教学研究型还是教学型高等农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是:既要考虑到学生毕业后考研的需要,按照“学术研究类”人才的要求培养,又要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直接步入社会就业的需要,按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培养。两种类型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不同,培养目标不同,对学生的培养方式也必然不同[3],所以很难两全。最终结果是导致同一机制同一培养模式的实施,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有竞争力,社会的认知度低。因此,高等农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人才进行分类培养也成大势所趋。

(二)适应社会发展对动物医学专业多元化人才的需要

首先,随着农林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源质量差距拉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要求出现较大差异;其次,近年来我国的养殖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是动物的种类和群体大小等,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对外交流逐步扩大,动物疾病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对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这种变化,高等农业院校必须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适应学生对教育服务的多样化需求,为不同类型的学生发展提供平台,使不同类型的各类人才各有兼顾,共同成长,以提高全体学生的适应力、创造力和发展潜力[4]。

(三)高等农业院校“因材施教”的现实需要

作为由具有不同特质人群组成的大学生群体,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很大。为了较好地适应个体,全面培养人才,因材施教地突出个性培养便成为一个永久的科学的教学原则。进行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分类培养,就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

二、动物医学专业“两段式·双向型”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探索

动物医学专业实施“两段式·双向型”人才分类培养主要应从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人才分类培养按模块化分类教学管理模式将学生依据其自身兴趣爱好和毕业后的就业去向自行选择后进行分类。即进入高年级的学习后,按照“学术研究型和技术应用型”学生的需要进行分类授课和管理。确立“大一、大二阶段进行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学习的通识教育,大三、大四阶段分学术研究型和技术应用型两型专业课程学习的专识教育”的两段式教育分类培养模式。重点突出学术研究型学生的专业理论提高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技术应用型学生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一)“学术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术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通过其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动物医学专业的高级研究人才。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研究,为毕业后进入高层次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即为毕业后考研作准备。“学术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计划和考核机制等,其顶层设计具体培养模式见图1。

图1 “学术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顶层设计

“学术研究型”人才培养中应重点突出如下几个环节,以提高其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为毕业后进一步深造和提高研究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1.实施大学全年级英语教学不放松,全面提高英语水平。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应在搞好专业教育和培养基础上,重点以全面提升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为主要内容之一。在英语教学安排上,大一阶段以课堂教学为主;大二学年以后,实施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汉语与英语“双语式”教学,并充分将网络自学和课外大量的英语活动有机结合。

2.强化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考研通过率。在搞好专业教育和培养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与考研有关课程的教学。在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中增加动物生物化学与动物生理学、政治类课程与时势政治的辅导与学习、兽医药理学、动物传染病学等与考研有关课程的课时,加强教学研究和对学生的辅导,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考研通过率。

3.设立导师培养制,培养学生的科研爱好和素养,规范科研行为,全面提升科研能力。进入大三阶段,学校为每位学术研究型学生配备导师,实施导师负责制,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科学研究和进行科研训练。整个过程应包括:查阅收集并整理资料、申报各类课题、独立完成实验设计、完成实验、科学研究和撰写并发表论文等工作。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科研活动,能学到一定的科研方法和专业技术,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研水平。

4.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本科毕业需以高质量的论文形式来检验大学四年的专业综合学习情况和科学研究能力。

(二)“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技术应用型学生的培养模式,重点应突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构建完善合理的课程体系和全程兽医临床能力培养体系,强化学生的兽医临床操作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临床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技术应用型学生的培养方向非常明确,即通过四年的动物医学专业的课程学习和专业培养,直接步入社会,进入畜牧兽医业的最基层,为我国临床动物医学事业的发展做贡献。其顶层设计具体培养模式见图2。

1.整合相关课程内容,开设综合性实验课,提高专业技能。结合课程内容、专业特点和生产实践需要,开设五门综合性实验课程。包括“动物形态学”——集动物学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和动物病理学四门课程于一体的实验性课程,学生通过本实验课程的学习,能有效地掌握动物的分类、畜禽的基本结构、解剖动物的方法和辨别正常与异常动物组织器官;动物机能学——集动物生理学和兽医药理学二门课程于一体的实验性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动物的生理变化规律,以及药物对动物机体的影响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动物诊疗学——集临床诊断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和传染病学等课程实验部分于一体的实验性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临床诊疗的基本技能和最新的兽医临床疾病检测方法;三科疾病学——集内科、外科和产科三门课程实验部分于一体的实验性课程,使学生掌握动物常见普通病的类型、影响及诊断技巧;动物生物技术——集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技术和兽医生物制品为一体的实验性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系统地了解基因克隆、生物制品制备等实验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综合性实验课开设的大实验,一般需横跨几个学期,通过制定严格的教学计划和培训方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兽医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全面提升专业应用技能。

2.开设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提高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有机联系和整体认知度,增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整体效应。开设综合性大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通过人工造病,然后进行诊疗,将前后所学课程有机地串联起来。人工给动物接种病原菌造病,然后让学生观察动物的发病过程、临床表现、病理变化,最后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并观察治疗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这样可使学生将动物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微生物学、临床诊断学、药理学和传染病学等课程内容有机串联和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能加深对所学课程的印象,又能加强课程之间知识的相互联系。

在计划学时内开设综合性大实验的同时,学校还可利用开放性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教学计划外的自行设计探索性、创新性大试验,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这种专业技能培养方式一定较常规“灌输式”培养模式效率高,效果好,也能使学生将来就业后能很快很好地适应社会。

3.增加实验课时和实习等实践环节。强化临床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确保学生掌握过硬的动物医学临床基本技能。在培养技术应用型动物医学专业人才方案中,应相对增加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传染病学、兽医产科学、兽医内科学和兽医外科学等专业课的实验学时,且以综合性大实验和创新设计性大实验的方式开出。同时增加课程实习环节和学时,合理安排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段。第3、5和7三个学期集中时段安排综合性实验课的综合性大实验或创新设计性大实验。第6学期安排生产实习模块的教学。第8学期安排毕业实习,学生可根据毕业后工作意向选择到相应意向单位进行毕业实习,以保证毕业后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单位的专业工作。毕业实习也可尝试新的教学安排,即学生利用大三后的学期假期,自己选择时间和单位进行实习,完成实习任务,撰写实习报告。

4.完善考试和考核机制。通过正确导向,使学生重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熟练掌握基本技能。技术应用型动物医学本科生毕业前,需通过“专业知识点理论考试和三大专业技能操作考核”,并且完成一篇高质量的动物疾病案例、专题或调查报告。以此来检验大学四年的专业综合学习情况、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和综合素质培养情况等,确保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社会对动物医学人才的需要。专业知识点的理论综合考试内容应涵盖当前全国“兽医资格证”考试的基本知识内容。三大专业技能操作考核主要包括:(1)五门综合性实验课的操作技能考核和综合性大实验和创新性大实验的技能考核;(2)兽医临床基本诊疗技能考核;(3)三大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操作考核。

参考文献:

[1]朱汉春等.创新现代畜牧业人才培养理念,培养高素质

创新人才[J].高等农业教育,2011,(9).

[2]张立娜,华彦,肖向红.新形势下的动物医学人才培养

[J].畜牧兽医杂志,2010,(3).

[3][4]赵桂龙等.本科生分类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高等农业教育,2012,(1).

作者:刘进辉 苏建明 程天印

常见畜禽疾病动物医学论文 篇2:

兽医专业人文素质教育实践研究

摘要:动物医学与人类医学、植物医学共同构成了生物医学,是促进社会发展、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科学技术之一。兽医工作者是动物医学这种技术的承载者、传播者和实践者。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兽医人才始终是兽医专业教书育人的主要目标,这就要求在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和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情感、意志等内在的品质修养,以提高他们的气质、自信心和人格魅力。

关键词:兽医;人文;技能;培养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就一直很重视我国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而且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中国在短短的10年内成功消灭了肆虐我国几千年的重大疫病—牛瘟,研制和改进了许多疫苗,为防制传染病提供了有效手段;运用兽医生物技术建立了抗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和抗布鲁氏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查明了160多种畜禽中毒病,对部分中毒病提出了防治措施等。兽医工作者为保障我国畜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由于兽医工作者的这种重要性,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兽医的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发展,我国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发展兽医教育事业。

1 我国兽医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具有兽医专业教育能力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已经达到相当规模。全国普遍建立了畜牧兽医站,开展家畜疾病防治工作,各农业类大中专院校均设置兽医专业教育,随着政府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强,兽医教育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兽医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大幅提高。

尤其是,为了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兽医事业的发展,尽快与世界发达地区兽医水平接轨,同时改变目前我国兽医从业现状乱、差、水平低等现状,于2009年开始国家农业部在吉林、河南、广西、重庆、宁夏等5个省(区、市)开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试点工作,并于2010年开始在全国推行这种考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与执业医师、司法考试、注册会计师等考试一样,是由国家统一组织的考试,并列被称为四大国考。目的是评价兽医从业人员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作为培养兽医的动物医学学院也要适应这种变化,要努力培养学生专业技术技能,使他们能顺利通过国家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

然而,现行的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上没有涉及兽医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而这正是做兽医的基础,没有深厚的兽医人文素质底蕴,就成不了一名好兽医,就不能很好地传承和发展独特的兽医诊疗技能。兽医队伍的整体建设,不能仅仅局限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还要培养他们人文精神、博爱情怀以及适应社会能力等,只有喜欢动物、了解动物,才能热爱兽医这个工作。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兽医,不仅要全面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学习动物行为学、动物心理学知识,此外,动物福利、兽医法规、兽医伦理学等知识也应有所了解。当代兽医应该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健康的人格和鲜明的个性意识,具有庄严的道德感、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人生态度与追求[1]。

所以兽医专业学生的培养工作要从技能和人文两个方面来开展。

2 兽医专业的专业技能培养

兽医是专业性很强的一个职业,传统概念上人们对兽医往往局限于“赤脚兽医”的认识上。但现代兽医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兽医,其工作范畴和工作任务也已经从单一地为动物农业生产服务走进人类家庭生活和人类社会生活,走向人兽共患病防治、动物源性食品卫生、动物进出境检疫、小动物疾病防治和为动物农业生产服务的全面发展阶段。畜牧兽医专业有很强的实用性,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牢固的专业技能,这对于提高学生将来的自信心和竞争力来说至关重要。

兽医专业技术培养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了专业技术教育效果的好坏。课堂授课+实验操作一直以来是各个大学兽医专业的主要教学形式,但考虑到对学生日益增加的实际操作技术方面的需求,许多学院开始开拓一些实习基地或实习场所,以增加兽医学生的实操机会。有人与企业联合开办培训班,就很好的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2]。

本文以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为例,谈一谈在兽医的专业技能培养方面的创新和尝试。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针对目前兽医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新要求,做出及时的调整,对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2.1 以执业兽医师考试大纲作为辅助教学大纲 为了提高学生毕业后通过国家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的能力,2012年的9月起,开始在兽医外科学、家畜产科学、临床诊断学等临床科目上采用执业兽医师考试大纲作为辅助教学大纲,进行针对性教学和培养,提高兽医专业学生国家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

2.2 积极建设动物医院,拓展学生实习基地 兽医作为一门实践学科,需要从业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是当前兽医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为了彻底改革这一观念和弊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动手能力,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投入资金和人力支持,先后筹建了“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动物中心医院”和“兴农动物医院”,作为学生的试验和实习基地,配备了必要的设备:X光机、B超机、血液生化分析仪、血常规仪、尿常规仪等。医院的师资力量教授3名,副教授5名,讲师3名,能够对家畜、家禽及小动物的常见病、传染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动物医院作为一个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媒介,兽医专业学生通过诊断和治疗各类动物疾病、动物疾病预防、宠物美容等实际工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疾病诊治,很好地培养了本科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这样的两个动物医院每年可容纳60名本科生在这里实习、临床实践研究,并撰写毕业论文,大大提高了兽医专业学生培养水平。

2.3 培养和支持学生申请教科研项目,参与科研实践活动 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紧跟前沿科学,带领和指导学生积极申请科研项目,老师带队,研究生带领本科生进行申请、立项、实验研究,到论文撰写、发表,真正实现从理论学习到实践研究论证的教育培养,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水平。这对于提高本科生的专业兴趣和技能有重要的意义。

2.4 参加技能竞赛,提高操作水平 通过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从而有利于训练方法的改进和技能水平的提高。同时,在校内还积极组织了各类比赛,如“养鸡知识大赛”、“宠物雌雄鉴别比赛”等。通过这些比赛,既锻炼了学生的技能,也为学生在将来毕业时进行的技能鉴定考试打下了基础。

3 兽医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是指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对待自然、社会、他人以及自身的,积极正向、相对稳定、具有根本指导意义的思想意识和情感态度。兽医本身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兽医的素质也有高有底,他们每个人对待自己、对待社会、对待别人及对待动物的态度都有所不同。有些兽医不懂得人际交往的方式方法,在工作中常处于非常被动的境地之中;有些兽医为了赚钱,经销一些假药劣药;有的兽医随便抬高降低治疗费用,破坏行业秩序;有些兽医不珍惜动物的生命,肆意处死动物;有些兽医不懂得动物福利的概念等现象都是人文素质水平很差的表现。

兽医的人文培养就是要对兽医进行专业知识之外的道德修养、气度气质等进行培养,让他们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让他们能明辨是非,让他们有慈善之心,让他们有很高的情操等。

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在兽医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开展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及健康素质“五素质”教育培养模式,针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工作。

3.1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爱家情怀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营造良好的学院文化环境,树立教师一身正气,培养和陶冶学生,使他们有丰富的情感和充实的精神世界,从而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

3.2 开放式办学,产学结合,提升能力 学校和社会双向介入,校内校外结合,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人才。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长期与正大集团、天康公司、生泰尔公司等产学联合,邀请他们的技术专家、科研人才来学院作专题报告,宣传他们的企业文化、产品研发等,组织学生实地参观畜牧禽类养殖、新品种研发和培育等;输送在校大学生到相关企业实习、就业,提供到外地实习锻炼的机会;吸引企业在学校设立了专项奖学金,鼓励学生科研创新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各方面的实践能力。

3.3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提高服务社会意识 学院利用实际的病例诊疗分析,让学生体会:正确认识和诊断动物所患疾病是一切治疗的前提和基础,正确使用药剂和治疗方法是提高治愈率的基石和法宝,责任感和博爱之心是兽医事业的基本素养和必备条件,教育学生踏实勤奋、科学严谨,努力适应社会,要求学生先做人、后做事,诊疗对象是动物,服务对象是畜主,工作就是服务,真正实现教书育人。

3.4 开展各类活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开展诸如志愿者服务活动、文体娱乐活动、演讲与自我推介等活动,围绕专业领域生态环境、人文教育、就业、科研、工作及社会热点等问题,引领学生深刻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进行个人职涯规划、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规范学生的道德素质、法律意识、责任感与价值观,通过开设写作课、历史课、地理课、演讲课、心理课、公关课、设计课等,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特别是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尤其见长。

参考文献

[1] 李庆章,高学军等.现代高等兽医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高等农业教育,2006,8:6-7

[2] 赵娜,张竞乾,王坤等.畜牧兽医专业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河北农业大学“正大班"为例,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4(14),2

作者:苏战强 姚刚 喇斐燕

常见畜禽疾病动物医学论文 篇3:

病例分析法在兽医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中的探索

摘 要:兽医病理生理学是为动物医学本科生开设的一门连接基础兽医和临床兽医知识的桥梁课程。针对动物医学专业培养方案及学科特点,在兽医病理生理学课堂中进行病例分析法的教学探索。依据课堂上老师讲授的知识点,让学生课下搜寻病例,教师通过筛选学生搜集的典型病例并与学生共同剖析,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理论知识并学以致用、拓展知识面以及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思维的目的。通过三年的实践教学证明案例分析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病例分析法;兽医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

兽医病理学是动物医学本科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主要探讨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遍规律、病理过程和患病机体各系统器官病理学改变,它是连接基础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之间的桥梁,同时也是与多学科密切交叉相关的综合性边缘学科[1]。兽医病理学从内容上分为兽医病理生理学和兽医病理解剖学两门课程,兽医病理生理学着重分析患病动物机能、代谢改变,在动物医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中一般开课时间先于兽医病理解剖学(以讲授患病动物组织器官形态结构的改变为主,直观性强,学生容易理解)。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形式,但由于兽医病理生理学的课时少、内容多,加上理论知识难度相对较大,不利于学生掌握兽医病理生理学知识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给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完成从兽医基础到兽医临床课程的过渡造成困难[2-3]。在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病例讨论是见习医生最好的学习方法[4]。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用学生搜集的典型病例分享法教学,在动物医学专业的兽医病理生理学教学中摸索应用,发现该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一、针对课程内容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病例搜集

笔者所在学校开设的兽医病理生理课理论课32学时,涉及14章的内容,平均每章内容2学时授课时间。实验课15学时,根据理论课的内容,围绕发热、缺氧、水肿及肝和肾功能不全的内容开设5次实验课。鉴于理论课的授课学时有限,结合实验课开设的内容(有实验内容的章节,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巩固对理论的掌握),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掌握,有针对性地选取疾病论、自由基、细胞信号转导异常及细胞凋亡等部分章节内容,在老师理论授课完毕后,让学生针对知识点内容搜集临床病例(最好不要重复老师课堂讲解的病例)来说明課堂教授的知识点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去查找病例,举一反三式的强化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因此这些典型病例不是像其他文献报道的老师选择的典型病例[5-6],而是学生在课下通过学校图书馆或网络数据资源查找,并结合知识点内容进行深度剖析的典型病例。

如疾病论一章,老师讲授疾病的4种发生机制后,让学生课下查找自己感兴趣的疾病,将学过的任何一种或几种发生机制,用图示法去解释。自由基章节内容根据自由基的危害,举例说明自由基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而对于细胞信号异常与疾病一章,考虑到该章内容是目前科研研究的热点,涉及前沿的技术方法也比较多,让学生用病理生理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并与细胞凋亡章节的内容如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互为印证。虽然大家知道常规的一张化验单反映的是机体机能代谢的改变,但是从深层次去理解这些指标的变化,运用细胞信号转导异常的机制,就是在分子水平去理解疾病发生的机制。这样既能把章节之中的内容通过查找典型病例密切联系起来,也对今后需要进一步深造的同学进行科研思维的训练。

二、典型病例分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虽然在课堂上老师在讲述知识点时也会引用典型的病例,如上呼吸道感染和大肠杆菌性腹泻。这些病例都是临床常见病例,不管是人,还是动物,考虑到该门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疾病,举这些病例学生更易理解。而让学生课下针对知识点搜索更多的病例,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加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二是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拓展知识面,为后期的临床课程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围绕疾病论的发病机制进行举例,两个自然班(64名学生)提交了39种疾病,除了畜禽常见的疾病如非洲猪瘟、副猪嗜血杆菌病、家兔球虫病、口蹄疫、马立克氏病、新城疫、鸭病毒性肝炎、疯牛病和猪流感等12种疾病外,还包括人医研究热门的疾病如新冠肺炎、艾滋病、阿尔茨海默症、结核病、狂犬病、克雷伯氏菌肺炎、过敏性鼻炎、糖尿病、抑郁症、肾结石、阑尾炎、流感、慢性乙肝及高血压等20种,其次是小动物疾病如猫泛白细胞症、猫冠状病毒、猫杯状病毒病、犬细小和犬瘟热等7种疾病。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选取其对疾病的发生机制全面查阅资料,并能图文并茂地阐述清楚典型病例并发送至QQ学习群进行分享讨论,鼓励这些学生再接再厉,同时也将他们的作业作为示范,让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如罗梦雨同学搜集的典型病例——变应性鼻炎(见图1),即过敏性鼻炎。呼吸道的过敏性炎症在临床中比较多见,不但人医,在小动物疾病中也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图1围绕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三大规律,即因果转化规律、损伤和抗损伤规律及局部和整体的规律,以图解及文字说明的形式,结合色彩的应用,把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规律阐述的清晰明了。

围绕自由基参与的疾病提交的病例数多达45种,其中2/3为人医的疾病。细胞凋亡相关的病例提交有29例,17例是关于畜禽的肿瘤病(如鸡白血病、马立克氏病)或免疫抑制性疾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猪圆环病毒病、蓝耳病和鸡传贫等)的。而关于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的举例多数学生围绕肿瘤泛泛而谈,提交的典型病例只有12例,且都是与人医相关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阿尔茨海默症、Ⅱ型糖尿病、胶质瘤、心力衰竭、风湿性关节炎(见图2)和肝癌等。通过学生提交的病例种类以及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临床知识的渴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的教学。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兽医病理学的理论去解释动物医学临床中观察到的现象,既要了解在动物医学和人医中应用的区别,也要知道两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尤其是小动物疾病,目前的诊疗水平几乎和人医并齐。

以张芷涵同学提供的风湿性关节炎发生过程中的信号转导异常为例,图2首先概述信号通路JAK-STAT,然后查阅参考文献找出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原因及其介导的JAK-STAT信号通路转导异常的环节,并对下游信号分子引起的炎症反应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提出了临床上拟解决的治疗方案。该病例既对课堂上老师讲授的主要信号通路进行了复习,提示大家深入了解信号通路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是为了更好地找到治疗疾病的靶点,强化学习信号转导的意义,同时使要进一步深造的同学了解查阅文献的重要性,反映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大平时成绩在课程成绩考核中的比例才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以往的课程评定中,平时成绩只占20%,并未引起学生对平时成绩的重视,导致学生对平时作业的积极性不高。很多学生都是结业考试前临阵磨枪,靠死记硬背考得高分,并不能真实反映其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谈不上在后续课程中的应用。

为综合测评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曾更改过该课程的成绩考核标准。将该课成绩分为 20%平时成绩+20%课堂表现及出勤情况+60%结业考试。目前使用雨课堂软件上课,出勤情况可以统计,但是两个自然班的60多名学生仅靠课堂上学生表现也很难去逐一评定。翻转课堂采用“混合式”学习方式,它包括课前的在线学习和课堂面对面教学两部分[7]。笔者也曾试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一个班级分5个小组,但是课堂上的发言仅局限在组长等少数人,很难评价班级所有学生的课堂表现。因此本学期提出新的考核标准,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课程的成绩核定标准为30%平时成绩+10%课堂表现及出勤情况+60%结业考试。新的考核标准加大了平时课程学习的要求,学生想要考出高分,必须做到全程参与不断学习才能得到相应部分的分值。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真正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也充分体现兽医病理学作为桥梁学科的重要意义。

四、病例分享教学法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

从教学效果看,笔者采用的病例搜集、共享、分析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学习兽医病理生理学的兴趣,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从结业考试的情况来看,通过病例分析教学,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考试通过率有了显著提高,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该门课每年总有不及格的同学,如2018和2019秋季该门课程的不及格率分别为3.51%和4.62%,2020年该门课没有不及格的学生。可能是在病例分析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学生们掌握的相对扎实,因此成绩也逐步提高。

经过几年病例共享讨论法的教学探索,也发现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首先,根据每次提交的病例,筛选出约5个典型的病例发送至QQ学习群,目前的分享和讨论只能局限在线上,讨论时间相对分散。今后会线上和线下同时开展,课前告知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某一个典型病例的讨论,利用雨课堂软件设定好要讨论的具体内容,每个病例抽出3~5分钟在课堂上集中讨论。同时线上的讨论时间也要相对集中,在课前或课后一天内完成。其次,学生搜集的病例太广泛,病例理解不深入,个别学生百度里随意搜一下,敷衍了事。因此需要进一步明确搜集病例的范围,规范学生查找资料的路径,学会有效地利用学校的图书馆、数据网络和其他文献资料的来源。最后,还要建议学生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不拘泥于一张图,可以把搜集到的病例制成PPT或动画,使病例更生动形象,其他同学更容易理解。当然,老师和学生在探讨病例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新问题,作为教师也要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斷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加强组织管理能力,只有师生共同成长,才能更好地提高本科生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书霞.兽医病理生理学(第4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1-4.

[2]傅心和,卢孝旋.形成性评价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3):82-83.

[3]王湘,郭玉芳.基于临床应用导向下的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50):123-124.

[4]张民杰.案例教学法一理论与实务[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10.

[5]宋红芹,高巍,王小波,等.病例教学法在兽医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5(12):330,341.

[6]曾晓希,李文,马靓,等.案例教学法在微生物学课程中的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20,47(4):1045-1050.

[7]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35(7):5-16.

作者:谷长勤 张芷涵 罗梦雨 谢长清

上一篇:水利工程河流研究管理论文下一篇:文物局统战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