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污染方案(精选9篇)
区发改委 区财政局 区农业局 区环保局 区畜牧中心
(2009年7月25日)
为切实加强我区畜禽养殖小区(场,下同)污染治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规定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武汉市畜禽养殖小区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武政办[2009]7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治理范围和工作目标
(一)治理范围。经区畜牧中心等部门联合调查,全区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小区(生猪年出栏3000头、牛年存栏300头、家禽年存笼30000只以上)48个,其中,3000头以上生猪小区25家、300头以上奶牛小区4家、300头以上的肉牛小区3家、3万只以上蛋鸡小区7家、3万只以上肉鸡小区3家、3万只以上种鸭小区4家、3万只以上的肉鸭小区2家。上述小区中采用垫料零排放模式的7家,各级财政给予治污政策扶持建有沼气治污设施的18家,采用三级沉淀处理污水但治污效果一般的23家。此次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治理范围主要包括:
1、整治禁养区外未经市审批的畜禽养殖场。
2、经市审批的畜禽养殖场,先由区环保部门进行监测,对不能达标排放的,下发限期治理通知书。整改到期后,再由区环保部门组织验收。对经验收达标的畜禽养殖小区颁发环保达标证书;对排放不达标的畜禽养殖小区依法处罚,直至关停。
(二)工作目标。用3年时间,至 2011年全面完成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治理工作。1、2009年完成市农业局等5部门确定的21个已享受治污政策扶持和2个未享受治污政策扶持的养殖小区污染治理工作。2、2010年完成9个享受治污政策扶持的畜禽养殖小区治理达标。3、2011年完成6个未享受治污政策扶持的畜禽养殖小区治理达标,全面完成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治理工作任务。
二、治理原则
(一)责任主体原则。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畜禽养殖小区业主是养殖小区污染治理的第一责任主体,必须切实承担养殖小区污染治理的责任和义务;各街乡镇场作为第二责任主体,必须切实履行管理、检查、组织实施等职责,认真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制,对排污不达标的畜禽养殖业主,要责令其限期整改,经整改仍不达标的要依法进行处理。
(二)因地制宜原则。针对畜禽养殖小区养殖品种、养殖规模、治污模式,可实行一区一策,一场一策,分类确定治理方案,实施科学治理。
(三)多元投入原则。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治理的资金实行业主自觉投入、政府鼓励引导、社会支持参与,多渠道筹措资金。
(四)资源利用原则。畜禽排泄物是资源,要通过科学治理,合理利用,既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又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
三、实施步骤
(一)制订工作方案。每年年初,由区畜牧中心会同区相关部门共同确定、分解治理目标和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当年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治理工作的治理范围、时间要求、工作步骤和组织措施,并指导各区制订相应的细化方案。
(二)签订目标责任。确定治理目标后,先由区、街(乡镇场)两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并纳入区级目标管理;各街乡镇场再根据需要治理的畜禽养殖小区,与其业主签订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治理责任书,明确任务、时间和要求,落实整治责任。各街乡镇场要在每年5月31日之前,与养殖户签订限期整改协议书。
(三)清理公示监督。各街乡镇场要将本地区畜禽养殖场的名单、签订协议书的情况、限期整改的时间等项目,在村务公开栏上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四)依法关闭拆除。对于不愿签订限期整改协议且超标排污的养殖户,区里审批的养殖小区,由区环保局责令限期治理,若限期治理仍不达标的,依法予以关闭或拆除相关设施;未经区里审批的养殖小区,责令其停止养殖活动,依法关闭或拆除相关设施。
(五)加强巡查整改。各街乡镇场要加强巡查,针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每年在12月底以前将畜禽养殖小区治污工作进展情况上报区里。区环保局负责对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排放实施监督管理,对经验收达标的畜禽养殖小区颁发环保达标证书,对排放不达标的畜禽养殖小区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并依法采取行政处罚措施。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区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为召集人,区发改委、农业、畜牧、能源、财政、环保、科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区畜牧中心。联系会议原则上每月召开1次,会商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治理工作进展,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工作经费。各街乡镇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明确工作经费,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二)明确责任。各街乡镇场作为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治理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要组织专班对辖区内的规模养殖小区逐一进行调查摸底、拍照、登记造册,做到“一场一册”,建立完善的档案。根据本地区小区数量及治污现状制订3年治污达标工作具体实施方案,按要求实现辖区所有畜禽养殖小区环保达标。
(三)强化执法。从2009年9月起,由环保部门向排污未达标的畜禽养殖小区送达环保整改通知书,对已享受治污政策扶持但排放未达标的畜禽养殖小区限定3个月的整改期限,经整改仍未达到排污标准的,依法实施处罚。其他未达标排放的畜禽养殖小区,也要与区里签订污染治理承诺书,确定治理期限。
(四)政策鼓励。根据各地的整治任务和实际情况,区里将整合农业基本建设、支农资金、沼气工程、科技三项经费、环境保护、土地流转、新农村建设以及中央、省有关畜禽养殖小区改扩建等相关涉农资金,在政策上给予支持,确保畜禽养殖小区治污专项扶持资金足额到位。原则上区农业局、能源办要整合农业相关项目资金,每年负责落实不少于6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治污扶持资金;区发改委要将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治理工作纳入预算内农村基本建设计划,积极争取和整合国家及省项目资金,每年安排落实不少于3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治污扶持资金;区环保局每年负责落实不少于1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治污扶持资金;区科技局要将畜禽养殖小区治污技术研究纳入科技计划,支持经济、实用、有效的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区财政局要将有关部门畜禽养殖小区治污扶持资金纳入预算和专项管理,在通过验收后及时予以拨付,并加强治污资金监管。
(五)加强管理。按照“分部门下达,同标准验收”的原则,由各相关部门按原有项目申报程序在区确定的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治理名单范围内安排治污鼓励资金,并将安排情况报区畜牧服务中心汇总。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治理达标后,由业主向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经区级预验收后,由区发改委、财政、农业、环保、畜牧、能源等部门组成综合验收小组实施验收,合格后由环保部门颁发环保达标证书并给予相应的鼓励资金。
(六)严格审批。按照畜禽养殖小区治污3年达标的要求,从2009年起,区畜牧中心对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治理实行“消号式”管理。凡排放不达标的畜禽养殖小区,一律取消除治污项目外任何项目的申报资格。对新建的畜禽养殖小区,治污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使用,否则一律不予报批。
(七)推广模式。加强环保饲料、除臭剂、添加剂、分群饲养及阶段饲喂技术的推广应用,着力推广沼气配套土地消纳、沼气+环保设施、种养结合、生物床或垫料吸附配套、污水处理、有机肥厂等治理模式。各地要加强对畜禽养殖小区的土地流转给予支持,解决畜禽养殖小区排泄物消纳的配套土地,实施种养结合、渔牧结合等综合利用模式,发展以畜禽养殖小区为载体的循环农业。
1 我国农村畜禽养殖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在我国传统历史上, 农村畜禽养殖业大多数以家庭分散养殖为主, 畜禽排放的废弃物主要用于农田施肥, 形成以“养殖-肥料-种植”良性循环为主的生产模式, 对生态环境基本不造成污染。但是, 随着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和化肥施用量的增加, 养殖业与种植业相分离, 养殖产生的粪便类废弃物不能及时合理地利用于土地, 直接导致了畜禽排放的废弃物被四处堆放或随意排放到河流、沟渠等水体中, 对农村水、大气、土壤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与破坏。
1.1 水环境污染
畜禽粪尿、圈舍冲洗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等化学物质, 这些污染物质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地表水体中, 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造成水生动植物缺氧死亡, 水体发黑发臭, 河流或鱼塘丧失其原有的灌溉、渔业功能。此外, 畜禽粪便的有毒有害成分还会通过地表径流渗入地下水循环系统, 一旦影响地下水体水质, 将很难治理和恢复, 往往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会得到净化。
1.2 大气环境污染
畜禽粪便在微生物的作用下, 经过发酵后会产生大量的氨气、硫化氢、粪臭素、甲烷等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害气体。这些有毒、恶臭气体进入大气层后会不断扩散, 破坏空气质量, 在通过呼吸道系统进入人体后, 还会引起各种呼吸道疾病, 危害周边居民身体健康, 影响其正常生活。
1.3 土壤污染
畜禽粪便直接堆放在农田上, 畜禽污水渗入土壤表层, 会导致原本疏松的土壤空隙堵塞发生板结, 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 影响土壤质量, 影响农作物生长。另外, 畜禽喂养所用的饲料添加剂中含有的一些重金属物质, 若随着畜禽粪便渗入土壤中, 还会造成重金属的富集使得土壤无法吸收和消解, 导致土壤功能变差。
1.4 传播病菌
畜禽废弃物的污染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以及滋生的蚊蝇等, 会使环境中病原菌种种类增多, 造成人、畜传染病的蔓延。当发生猪流感等人、畜共患病疫情时, 还有可能给人、畜带来灾难性危害, 对人的健康造成威胁。
2 我国农村畜禽养殖业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农村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的原因很多, 因各地情况不同, 主要影响因素也不同, 分析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2.1 畜禽养殖方式转变
过去畜禽业多为分散经营, 畜禽饲养头数少、规模小, 畜禽废弃物一般可及时处置, 对环境影响不大。但最近一二十年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畜禽养殖业迅猛发展起来, 养殖模式逐渐由原来的家庭分散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方式转变, 各地城市近郊和农村纷纷兴建了大量的畜禽养殖场, 导致产生污染物往往集中在某一区域, 超过了当地的环境承载能力, 造成环境污染。与此同时, 分散的个体养殖模式也并未消失, 仍呈扩张趋势, 区域畜禽总数不断扩大。
2.2 养殖技术比较落后
目前, 我国绝大多数养殖场、养殖户普遍采用清水冲刷圈舍、清理畜禽产生的粪便类废弃物, 这种干湿不分的养殖和污染物处理方式, 导致了大量的污水、废物产生, 不利于粪便的收集与综合利用, 从源头控制污染。
2.3 选址布局不尽合理
由于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规划, 更多地是自发地、单纯地面向市场需求自由发展, 导致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在行情见好时投入到畜禽养殖中。他们通常利用自留地及宅基地周边建设圈舍进行畜禽养殖, 并不考虑场所选址是否符合用地规划和环保要求, 其中一部分甚至没有达到远离饮用水源、远离居民和敏感目标等基本环保要求。
2.4 环境意识比较薄弱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及损害不仅是眼前的, 更是长远的。大批畜禽养殖者只注重当前经济效益, 并不重视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污染防治工作, 使得大量畜禽养殖废弃物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环境中。而且作为农村工作的主力军, 一些镇村干部也存在着重发展、重富民、轻环保的思想, 致使环境监管不到位, 畜禽养殖污染日趋严重。
2.5 防污制度不够完善
尽管国家环保部于2001年颁布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对生猪存栏500头以上、鸡3万羽以上、牛100头以上及同类别的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要求, 国务院也于2013年11月11日颁发了《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 但这两部法律法规也仅是针对畜禽规模化养殖场所制定的法律法规, 目前大量存在的非规模化养殖场、养殖户还是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 导致现在大量的非规模化养殖场、养殖户的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2.6 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
当前, 大量的非规模化的家庭式畜禽养殖户基本都未建设合格的污染防治设施, 绝大多数只有一个简陋的粪便、废水收集池, 产生的粪便、废水经简单贮存后就直接排入沟塘或河流, 对于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而言, 虽然建有污染防治设施, 但为了节约成本, 往往也仅限于建设收集池、沼气池等简单的处理设施, 防治措施并不能满足环保达标排放的要求。
2.7 环境监管不到位
长期以来,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的环境执法一直是环境监管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存在环境监管不力或不到位的情况。主要原因是现在畜禽养殖污染面广量大, 各执法单位还存在法难以责众的心理, 而且基本面对的都是普通老百姓, 各单位在执法时更会慎之又慎。
3 我国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不到位的法律成因分析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日益严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包括环境监管不到位、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农民环保意识薄弱、农村环境法律制度不健全等, 下面主要对我国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不到位的法律成因进行简单分析。
3.1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法律体系不健全
目前, 关于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方面的主要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两部专门法律法规和其它零散分布在其他法律中的条款, 这些是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开展执法监管的最主要的依据。虽然新《环保法》对畜禽养殖场的选址、建设和管理提出了相关规定和要求, 但主要针对的是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 对非规模化畜禽养殖却无专门的技术规范和法律规定, 导致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环境问题发生时, 执法人员准备执法处罚时却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的尴尬。
3.2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环境执法薄弱
当前, 国家在对城市和工业企业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但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环境执法监管投入却非常不足, 执法力量和资金、技术投入均非常有限。目前, 我国现行的环境监管体制一般是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才设有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 但在与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接触最直接的乡镇, 却一般只有一至两名人员负责环保工作, 根本无法做到对农村大量的畜禽养殖户进行全面、及时的环境监管。
3.3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环境侵权追究不足
近几年来, 畜禽养殖污染对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渔业养殖、农田种植造成损害的情况越来越多。目前, 我国多部法律对环境污染的侵权责任已有规定, 比如《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因水污染受到损害的当事人, 有权要求排污方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侵权责任法》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 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这些法律条文对农民维护其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支撑, 但是在损害赔偿数额方面却没有明确的规定, 当农民在追究人身健康、财产损失的同时想进一步追究精神损失、自然生态破坏损失时, 却无法得到明确的法律保障。正因为法律制度上的缺陷, 环境污染损害范围和赔偿范围的不明确, 造成近年来虽畜禽养殖污染纠纷频发, 却很少有人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环境权益, 这在一定程度上间接放任了污染环境行为的发生。
4 法制化解决畜禽养殖污染的对策与建议
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已到了迫切需要解决的地步。目前, 国家环保部也正在全国积极开展农村面源污染的专项整治工作, 投入大量资金整治畜禽养殖污染问题。除此之外, 该研究者认为可能还需要在法制层面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1 完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立法
新修订的《环保法》规定, 从事畜禽养殖和屠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措施, 对畜禽粪便、尸体和污水等废弃物进行科学处置, 防止污染环境。该条款规定, 不管是单位还是个人, 只要从事畜禽养殖就应当承担对畜禽粪便进行科学处置、防止污染环境的责任。目前, 我国已对畜禽规模化养殖场污染防治有了比较全面的法律规定, 但对非规模化畜禽养殖还缺乏详细的法律规定, 应尽快出台相关规定, 将达不到规模养殖标准, 但已达到一定养殖规模的养殖户也列入法律监管的范围, 使得农村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有法可依。另外, 国务院颁布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规定, 畜禽养殖场的具体规模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 很多省份至今还未明确具体规模标准, 环保部门与农业部门就规模划定标准意见还没能达成一致, 政府应做好协调牵头工作, 在结合本地养殖规模与污染状况的基础上明确规模标准并颁布实施。
4.2 完善畜禽养殖污染执法与监督机制
目前, 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究其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环境执法力量薄弱和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为加强农村环境执法力量, 可在乡镇一级设置由环保部门直接领导的环保执法机构, 配备环境监管设备和专门执法人员, 在村一级设置一至两名专职或兼职的环保监察员, 并保障他们执法经费, 安排他们定期对镇村的各类农业污染源进行监督与管理。一旦发现畜禽养殖污染行为时, 要第一时间展开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向县级环保部门报告, 及时处理。另外, 还应建立畜禽养殖污染联合执法机制, 由农委牵头环保、国土、畜牧兽医站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组, 定期对畜禽养殖场进行执法检查。此外, 还需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执法监督机制, 除加大对各级政府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方面的考核力度外, 还可以积极引导公众参与环境执法监督, 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与维权意识, 达到监督农村环境执法的执行力与效率的目的。
4.3 完善农村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
当前, 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中一般只对直接损失进行赔偿, 对潜在的、间接的经济损失, 比如精神损失等却赔偿很少或不予赔偿。显然, 这一局面不利于公民环境权益的维护。为了使环境污染受害者或民间组织能够通过法律的途径去维护个人环境权益或社会公共利益, 促使环境污染者在无法逃避赔偿责任的同时能够积极主动地防止环境污染, 应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 明确农村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范围、赔偿数额等, 这不仅会使受害人的损失得到公平、合理的赔偿, 还会促使养殖者在巨大的赔偿数额震慑下积极采取措施防治畜禽养殖污染, 减少环境污染行为的发生。此外, 还可以尝试建立农村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基金, 一旦发生畜禽养殖污染损害, 在未查明责任之前, 可以先由该基金补偿环境受害人, 使受害者的损失得到及时赔偿。
4.4 进一步明确政府、企业及个人的环境责任
农村畜禽环境污染防治需要政府、企业、农民各方面的广泛参与与推动, 三者缺一不可。首先, 要进一步明确各级人民政府保护环境的主导责任, 促使其积极履行防治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职责, 切实提高环境执法监管水平和环境公共服务能力。其次, 明确农村畜禽养殖企业履行防治污染的主体责任, 要求其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要加强废弃物污染防治, 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并承担其因养殖活动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与破坏的责任。再次, 要进一步明确农民保护环境的责任与义务。农民环境维权意识的高低间接影响到畜禽养殖者防治污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为此就需要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报刊杂志、镇村广播等多种途径向农民宣传农村环境保护知识、环保法律法规、环境维权方式与途径等, 达到督促畜禽养殖者自觉防治污染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华春雨, 唐尚军.浅析我国农村畜牧业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J].法治与社会, 2009 (4) :287-288.
[2]唐兆民.我国农村畜禽养殖对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的研究[J].环境科技, 2011 (6) :130-133.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也日益增加,但随之而来的养殖业污染问题也较为严重。养殖过程中的畜禽粪未经过合理处理,导致地表水及地下水和土壤污染;同时,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恶臭,也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此外,粪便中的微生物,易加剧畜禽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等。因此,如何有效防止和处理养殖污染对农业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畜禽养殖;污染;处理
中图分类号:X50;X8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9--0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畜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多,伴随产生的畜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提高。目前,畜牧业产值所占的比重在农业总产值中大幅提高。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生猪、蛋鸡和奶牛规模化养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所占比例分别为64.5%、78.8%和46.5%。畜禽养殖业向科学化、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并成为我国未来养殖业的强劲发展趋势。但由于,我国养殖户环保观念较差,对养殖废弃物防治技术的认识和观念比较落后,并且有关部门对此也未形成足够的重视和出台具体的管理措施,造成我国养殖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并有逐步扩大的趋势。第一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畜禽养殖业粪便年产生量达2.43亿t,尿液年产生量达1.63亿t,其中水污染物排放量中COD和NH3-N排放量是工业源排放量的3.23倍和2.3倍[1]。因此,如何有效防止和处理养殖污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我国畜禽养殖污染现状
传统的农户散养模式养殖规模小,农民自家养的家畜和家禽仍占全国畜禽总量的绝大部分。但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禽产品消费在城乡居民食品消费中的比例日益提高,直接促进了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牧业正在由传统的农户散养模式向高生产力的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模式转变,这也导致畜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污染日益加剧。目前,我国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包括4类。一是对水体的污染。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及氮、钾、硫等无机物质,排入水体后使水生生物过度繁殖,造成水体溶解氧含量急剧下降,自身消减污染的能力下降,从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二是对农田土壤的污染。畜牧业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粪便大量进入土壤中,导致土壤养分过剩,并且粪便中所含有的重金属等污染物,导致土壤中重金属蓄积量增加。畜禽类便中含有的氮、磷、钾和有机物质等成分,过量有机及无机物易导致土壤高氮化,而导致作物体内积存大量氮素。三是对空气的污染。畜禽粪便所包含的含硫和氮类气体化合物和畜禽养殖引起的温室气体是导致空气污染的主要问题。一般畜禽粪便排出体外后,畜禽粪便经过腐败、发酵和分解后所产生的硫化氢、胺、硫醇、苯酷、挥发性有机酸、吲哚、粪臭素、乙醇和乙酸等导致环境恶臭。畜禽饲养、粪便管理阶段和后续的加工、零售以及运输阶段直接或间接的二氧化塔、甲烷和二氧化氮温室气体排放[2]。四是病菌的传播。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毒、致病菌及寄生虫卵等,其处理不当,导致空气、水质和土壤中的病原菌大量增加,而空气、水质和土壤和人群的关系又相当密切,从而易造成人、畜传染病的蔓延。特别是对于人畜共患疾病,畜禽粪便给人类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也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
2 养殖污染问题处理
畜禽养殖污不仅对我国的水质、土壤和空气环境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成为制约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工程技术处理畜禽污染物的治理模式运行成本高、环保监管难度大,只有资源化循环综合利用才能根本解决问题。坚持以生态文明为指导、主动控制为主与积极治理为辅的原则,实现畜牧业生产中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第一,加大教育与宣传。政府有关部门应对养殖户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养殖企业对养殖污染及的防治认识。告知养殖户应合理处理养殖污染,合理处理与利用养殖废弃物。第二,养殖场合理建设。鼓励建立大型规模化的养殖场,促进养殖产业向集约化发展;同时,淘汰选址不合理的养殖场和防污治污设施不完善的养殖场。此外,有关部门应督促养殖户制定畜禽养殖产业发展计划和污染防治规划。实现该区域施肥时所需的肥料与畜禽粪便量相匹配。第三,提高饲料安全。政府部门应严格规范饲料添加剂和预混剂的使用,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也应注意规范喂养,不要随意使用食品添加剂,减少粪便中的重金属导致农田土壤健康功能下降和对食品安全的影响[3]。第四,发酵沼气。畜禽粪便可经发酵产生沼气,不仅可以将畜禽粪便转化成可燃气体,还可以把发酵所产生的沼气用于生产生活,发酵后所产生的沼液和沼渣可用来灌溉农田和果园,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由此可见这是一种绿色生态农业模式[4]。
3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大幅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养殖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目前,我国养殖污染的问题主要集中于,畜禽养殖未能与生态环境发展的情况相同步,养殖者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差,未能认识到自身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和应尽的义务。此外,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未能到位,具体的治理措施缺乏,对于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从而导致畜禽粪污处理不当而污染地表水及地下水, 污染土壤和污染空气等,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提高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防止和处理养殖污染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养殖污染问题现状及问题,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对提高经济及环境效益有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R].2010-02-06.
[2]吴根义,廖新俤,贺德春,等.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现状及对策[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33(7):1261-1264.
[3]孟祥海,刘黎,周海川,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个案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35(5):562-567.
[4]王霞,李专,吴雨华,等.吉林省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2):22-24.
一、工作目标
通过综合整治,合理开发与利用农业资源,有效防治畜禽养殖业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我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要求
根据畜禽养殖场养殖规模数量、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程度进行综合整治。
(一)城区禁养区内的养殖场,对水源污染严重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在~年底前停止养殖,其他的应在~年5月1日前停止养殖。
(二)禁建区内养殖场建设污染物处理设施,在~年5月1日前全部达标排放。
(三)加强对禁建区内监控,禁建区内不得出现新的养殖常
三、工作职责
(一)成立县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农业局、环保局、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建设局和各乡(镇)人民政府、栖山管理局为小组成员单位,具体负责综合整治工作。
(二)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1.县农业局:
(1)负责养殖场污染整治的牵头工作。
(2)推广先进的规模化畜禽养殖技术,发展“猪—沼—果”等形式的立体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生态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县环境保护局:
(1)积极配合开展养殖场污染治理工作。
(2)检查督促禁养区内养殖场按期关停;指导督促禁建区内的养殖场污染处理设施建设,开展养殖场污物排放监控,对于超过排放标准的,要求限期达标。
(3)抓好新、改、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排污申报登记工作;加强对新建养猪场执行“三同时”制度进行监督检查。
(4)受理、处理养殖场污染事件。
3.县国土资源局:
(1)积极协助开展养殖场污染治理工作。
(2)按有关法律法规办理新、扩、改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土地使用手续。
4.县城乡规划建设局:
(1)做好违章搭建养殖场所的整治。
(2)积极协助县农业部门开展养殖场污染整治工作。
5.各乡(镇)人民政府,栖山管理局:
(1)组织对本辖区内禁养区、禁建区的养殖场情况进行摸底。
(2)开展有关污染整治法规宣传教育。
(3)做好本辖区内禁养区、禁建区养殖户的思想工作。
四、时间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年6~8月)
1.召开养殖业主污染综合整治工作会议,学习贯彻关于规模化养殖畜禽的有关法律法规,传达县政府关于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的会议精神(责任单位:县农业局、环保局,各乡镇人民政府,栖山管理局)。
2.利用县有线电视台播放《河东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河东县畜禽养殖禁养区禁建区的通告》(责任单位:县广电局)。
3.按照整治对象责任划分情况,分别入户调查宣传,掌握全县畜禽养殖业生产现状和污染防治设施现状,摸清养殖企业的规模、法人、养殖数量、建成年份等,确定禁养区内第一批和第二批停止养殖的养殖户名单,以及禁建区内养殖户的名单,并发放《河东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河东县畜禽养殖禁养区禁建区的通告》(责任单位:县农业局、环保局,各乡镇人民政府,栖山管理局)。
(二)综合整治阶段(~年8月~~年5月1日)
1.由县环保局、县农业局根据调查摸底情况,通知禁养区内第一批禁止养殖的专业户在~年12月31日前停止养殖,第二批在~年5月1日前停止养殖;通知禁建区内养殖场禁止改、扩建,并于~年5月1日前完成污染处理设施建设,做到达标排放(责任单位:县农业局、环保局,各乡镇人民政府,栖山管理局)。
2.协助需搬迁的养殖场做好选址工作(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栖山管理局,县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建设局、环保局、农业局)。
(三)检查验收阶段(~年6月)
2020年XX镇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实施方案
一、全面完成“禁养区”拆除及禁养工作
一是对前期禁养区内实施关停的x家养殖场的养殖设施进一步拆除,禁止出现复养。二是在全镇范围内再次摸排,坚决杜绝禁养区内出现新建养殖场。(整改时限:x月xx日前,具体包保方案见附件x)
二、全面完成“一场一策”治理工作
(一)规模养殖场整治再加压。对全镇规模养殖场进行再摸底,查漏补缺,迅速制定方案,启动整改。
x、严格按照规模以上养殖场的标准,对辖区内规模养殖场进行重新摸底,形成新的“一场一策”治理清单。对新增规模养殖场,要按照市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一场一策”实施的通知》要求制定“一场一策”治理方案。(整改时限:x月xx日前)
x、工作专班对照“一场一策”治理方案迅速组织实施,一方面确保所有规模养殖场均按照“一场一策”要求修建相应环保设施并高标准投入运行,保证无污水外排;另一方面督促养殖场做好周边环境的清理工作。(二)规模以下养殖场整治全覆盖。在前期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启动规模以下养殖场的“一场一策”治理工作。
x、对全镇规模以下养殖场进行全面清查,形成规模以下养殖场“一场一策”治理清单,对新增的规模以下养殖场迅速按照《关于加快推进“一场一策”实施的通知》中所附技术要求制定“一场一策”治理方案。(整改时限:x月xx日前)
x、工作专班迅速对照治理方案,组织开展督办工作,确保养殖场按照标准有效整改,对于房前屋后、群众投诉多、无整改条件的养殖场要坚决实施关停。(整改时限:xx月xx日前)
三、相关工作要求
(一)强化领导,压实责任。整治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牵头下,由各班子成员分片区进行包保,各片区负责人要做好工作谋划,合理安排,加强调度,有效推进工作进展;畜牧兽医部门要加强指导,做好跟踪服务,切实履行技术支撑的职责;各村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结合工作组织好村干部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整治工作。
(二)明确分工,确保实效。针对禁养区养殖场养殖设施拆除、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养殖场“一场一策”整治工作的有关要求,形成包保方案,方案细化到户,责任明确到人,并明确工作时限,确保按时间节点全面完成整治工作任务。
企业污染治理整改工作方案
为了全面推进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整改工作,确保顺利通过环境保护部考核验收,特制定如下整改工作方案。
一、高度重视,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付勇
副组长:康开勇
成员:青礼健、刘星、卢明勇、周兵、刘利平办公室设在生产科教科,由青礼健人办公室主任。
二、目标任务
完成全市范围内常年生猪存栏50头以上、牛存栏10头以上、羊存栏150只以上、禽存栏1000羽以上的畜禽养殖企业,群众反应强烈的畜禽养殖户和畜禽散养密集区,以及达到规定标准的其他类型的畜禽养殖企业的污染排查工作,限期治理污染企业,做到达标排放。
三、工作内容
(一)全面排查养殖污染情况。精心组织力量对全市内畜禽养殖企业基本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清理,逐一登记造册。
(二)实施养殖污染限期治理。对已经开始和即将出现污染问题的企业和养殖场进行限期治理;对环保设施与养殖规模不配套的企业,督促企业加大环保投入。积极与环保部门一起采取联合监督、专项监督和日常性监督等多种检查方式,切实加大畜禽养殖业环保执法力度,对发现有偷排、漏排或擅自关停污染治理设施的违法行为责令限期改正,由环保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三)严格落实环评和“三同时”制度。
凡新建、改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必须办理环评手续。已建成未办理环评手续的畜禽养殖项目必须补办环评手续。对养殖企业环评、“三同时”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逐一整改,确保稳定达标排放。
(四)搞好科学养殖规划。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沼气处理、种养结合”的思路,大力推广“养殖—沼气—种植”的生态养殖模式。在养殖场规划建设中推行“干稀分离、雨污分流、节水养殖、综合利用”。
四、时间安排
2012年7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全面排查阶段。各区县畜牧局会同环保局一起对常年生猪存栏50头以上、牛存栏10头以上、羊存栏150只以上、禽存栏1000羽以上的畜禽养殖企业,群众反应强烈的畜禽养殖户和畜禽散养密集区,以及达到规定标准的其他类型的畜禽养殖企业进行全面摸排,重点调查目前畜禽存栏量、有无治理设施、治理状况、废弃物的产生量、处理方法和能力、粪便综合利用率等。
2012年9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限期治理阶段。对已经开始和即将出现污染问题的企业和养殖场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对环保设施与养殖规模不配套的企业,督促企业加大环保投入。
1 养殖污染情况
畜禽粪便, 作为农业生物链的一个环节, 耕地的营养源——肥料, 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改革开放前, 畜牧业在农区是家庭副业, 农户饲养数量和规模较少, 畜禽粪便作为肥料资源, 一直供不应求, 几乎是零污染。改革开放后, 国家政策鼓励和市场需求刺激以及发达国家工厂化养殖模式的引进, 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发展迅速, 随之带来的是养殖粪污问题。现在, 生产单元养殖量和区域内养殖总量成倍甚至成十倍、成百倍、成千倍的增加, 畜禽粪污大量集中产生, 在建场之初又未考虑周边土地消纳容量, 粪污处理设施简陋或者根本就没有, 许多养殖场建在城市郊区, 有的还建在饮水水源地等敏感区域, 以至于原属肥料资源变成了污染源, 引发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2 养殖污染的原因
一些规模化养殖发展较早、较快的地区, 主要是大中城市郊区, 为了防止畜禽粪便的污染, 采取了工业废弃物治理的模式, 强调达标排放, 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处理工程, 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污染, 但由于运行成本高或设备、技术不过关或工艺复杂致使一些设施停止了运行, 或者开开停停。所谓“开机迎领导、关机送环保”,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种状况。一些中小规模养殖场在国家扶持政策的推动下, 配套建设了沼气池、污水沉淀池、储粪池等粪污处理设施, 对养殖污染治理成效明显。但这些场后期管理跟不上, 处理好的粪水未及时运走, 或长期不清理, 一段时间后又污染周围环境。有的场在建设时粪污处理设施容积小, 和养殖量不配套, 不能及时全部处理产生的污水。有的养殖场开始养殖时, 存栏量小, 污水处理尚能解决, 随着养殖量增加, 对无害化处理设施不增加投资, 后期对周围环境形成污染。分布在农村散养户, 无任何治污措施, 随时外排, 污水经过融汇排放到村庄前后的河道、塘坝, 造成严重污染。据调查, 农村散养户对环境污染的比重越来越大。
3 养殖污染治理模式
近几年, 许多地方积极探索解决规模养殖所引发的污染问题。农业部于2006年启动了“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试点项目”, 重点扶持建设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 推广“三改两分再利用”养殖污染防控技术。即“改水冲清粪为干式清粪、改无限用水为控制用水、改明沟排污为暗道排污, 固液分离、雨污分离, 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后综合利用”, 使畜禽粪污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3.1 农牧结合模式
畜牧业的发展应该走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路子, 即按照种植业和周边土地的消纳能力 (承载量) 布局畜禽养殖和规模, 畜禽粪便及养殖污水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回归农田、果园、茶园、林地等。在具体利用上, 可采取粪污处理、直接还田, 生产沼气、渣液还田, 生物养殖、垫料还田, 综合利用、开发还田等粪污处理利用模式。根据养殖布局和养殖密度, 多种形式推进农牧结合。中小规模养殖场户, 重点推广就地结合、就近利用模式;大型养殖场, 重点推广粪污集中处理、生产商品有机肥模式;散养密集地区, 重点推广分散收集、集中处理模式。大力推广发酵床养殖技术, 在自然养猪法的基础上, 总结推广发酵床养鸡和养鸭模式, 实现粪污零排放。
3.2 生态养殖模式
在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的同时, 积极开发新的畜牧资源, 特别是利用生物技术发展生态养殖。深入研究作物秸秆青贮技术, 以苜蓿草、野草等非常规饲料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 加快探索、推广节粮型生态养殖模式, 提高资源转化利用效率, 推动牛羊等节粮型畜禽发展。同时, 以加强河滩、荒山林地开发为重点, 着重从特色畜禽品种的饲养、开发入手, 构建山草林牧一体化利用体系。
3.3 生态循环模式
资金、技术实力比较强的规模养殖场 (户) , 配套一定面积的农林渔业生产, 逐步建立起畜禽养殖—沼气利用—沼渣肥田、肉牛养殖—牛粪种植食用菌、畜禽养殖—粪便养殖蚯蚓、蝇蛆及沼气发电等生态循环体系, 发展生态畜产品、生态农副产品、生物蛋白和有机肥生产, 发展循环产业, 促进提质增效。
3.4 功能拓展模式
这种类型的生态养殖模式层次更高, 是今后一个时期引导发展的重点。充分发挥特色畜禽资源优势, 因地制宜, 积极发展本地黑猪、山羊等特色畜禽生态牧场, 促进高效生态特色畜牧业与相关产业的结合, 探索林间围栏运动养殖、草地围栏放牧阳光养殖、庭院式养殖、农庄式养殖新模式, 推进观光旅游、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新型畜牧功能的拓展。
一、畜禽养殖“三模式”
1. 水禽岸养,减少水环境污染
水禽是以水面为生活环境的禽类,包括鸭、鹅、野鸭、天鹅等。象山县水禽饲养规模较大,且集中饲养于水网地区,排泄物处理设施落后,粪便、污水直接冲入河道,水环境污染严重。
水禽岸养新技术,是将水禽养殖从自然水面转移到陆地,利用人工提供饮用水和少量梳理羽毛或嬉戏用水(小水池、喷淋)进行养殖,并建立粪污处理系统,避免养殖粪污对水域水质造成污染的养殖方式。按照象山县“家禽养殖场污染整治技术方案”要求:水禽岸养必须建相应的粪便堆积发酵棚、戏水池、三格式沉淀池和净化塘(湿地),同时建设雨污分流渠道,配套相应的农田。采用粪便干清,污水沉淀和净化处理后进入农田生态消纳。水禽岸养不仅有效地降低饲料消耗,减少水禽发病、死亡,获得稳定高产的生产性能,而且可极大地减少河道、池塘、水库等水质的污染,改善水生态环境。目前,象山县主要推广白鹅岸养和蛋鸭岸养。
2.海水养鹅,扩大白鹅发展空间
象山县是我国优良地方品种浙东白鹅的主要生产区。2013年,象山全县白鹅饲养量达到220.3万只,种鹅存栏超过20万只,年产种苗400万只以上,种苗覆盖十几个省市,浙东白鹅已成为象山农业的主导产业。但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缺乏和水环境污染的加重以及“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要求,象山发展浙东白鹅的空间不断缩小,如果不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浙东白鹅产业将逐渐萎缩。为探索浙东白鹅发展空间,2013年10月象山县畜牧兽医总站技术人员开展浙东白鹅海水养殖试验研究。经过1年的饲养对比试验,浙东白鹅海水养殖获得成功,肉鹅成活率、生长速度和耗料量与淡水养殖基本一致;种鹅海水养殖试验进入产蛋孵化阶段。浙东白鹅海水养殖成功,养殖空间有望扩大,浙东白鹅产业将会持续发展。
3.清洁养殖,减少生猪排放
生猪产业是象山县畜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猪场废弃物已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因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也成为生猪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2014年以来,象山县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拆除低、小、散、乱、差的生猪养殖场,对规模较大、有能力整改的场(户)严格按照畜禽养殖场整治技术指导方案进行治污整改。
整治技术方案要求整改养殖场(户)必须按照“两分离”(雨污分离、干湿分离)、“两配套”(配套相应生产规模的沼气池、沉淀池、氧化塘等治污设施,配套无害化处理设备)和“一结合”(种养结合)方式进行整改。在进行传统治污的同时,象山县畜牧兽医总站研究在生猪饲料中添加替抗素、益生菌等微生态制剂,以提高动物机体对不易吸收的非淀粉多糖、蛋白质等的消化吸收,大幅降低排泄物中氨气、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产生,同时杀死粪便中的虫卵,避免了蚊蝇的骚扰,既改善了养殖环境,又提高了饲料利用率。
二、体会
1.畜禽养殖必须健康有序发展
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也是保障肉品消费、增加农民收入的民生产业。畜禽养殖,是农民的增收项目,关系到农村家庭收入和“三农”建设。如何通过整治,既解决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又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不能搞“一刀切”式的粗暴整治、过头整治,关键是要把畜禽养殖导入健康有序发展轨道。“五水共治”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主要是对一些严重影响环境的低、小、散、乱、差的养殖场(户)进行拆除。因此,畜禽养殖绝对不能为了“五水共治”,都“一禁了之,连根拔起”,要给畜禽养殖留有空间,毕竟市场需要畜禽产品,农民也需要靠畜禽养殖发家致富。
2.创新养殖方式是整治的前提
畜禽整治不是单一的“堵”,也不是简单的“退”,必须“堵与疏、进与退”相结合,才能促使养殖户转产转业、畜牧业转型升级。创新养殖方式是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活水之源,如“水禽岸养”“白鹅海养”“减排养殖”等技术均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框架,让象山县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且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找到新途径,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效益“双赢”。
3.保留场(户)必须落实整改措施
对于保留的畜禽养殖场(户),要督促其严格落实具体整改措施,才能确保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落到实处。一是要按照畜禽养殖指导方案建设与养殖品种、规模相配套的沼气池、排污暗沟、氧化塘、干粪堆积棚等治污设施;二是要加大日常巡查和指导力度,督促畜禽养殖场(户)维护好、使用好已建成的治污设施;三是建立农牧结合、资源利用的长效治理机制;四是引导散养户和部分中小型养殖场对污染物就近还田利用。
4.把好补助资金发放关是关键
“不患寡而患不均”是老百姓的普遍心理。畜禽整治补助资金发放科学合理、公开透明,是政府赢得养殖户信任、确保整治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要加强工作人员的教育,把握好畜禽整治补助政策界限,严格做到应补的补,不应补的绝不能补,对恶意套取、骗取补助资金的要进行严肃查处。
5.建立养殖污染监管长效机制
为切实保护和改善中心城区环境卫生,有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643号)、《湖南省实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办法》(省政府令第65号)、《湘江干流两岸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湘政办函[2014]87号)、《娄底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娄政发[2015]14号)等文件精神和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说明:
一、政策依据
(1)《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643号)
(2)《湘江干流两岸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湘政办函[2014]87号)
(3)《娄底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娄政发[2015]14号)
(4)《涟源市畜禽规模养殖区域管理暂行办法》(涟政办发2014[23号])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 导,合理调整优化畜禽养殖 布局,提高城市品位,改善 环境卫生,确保人民群众身 体健康,以中心城区及城区 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畜禽养殖 “禁养区”为重点,着力开 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建立 健全政策导向机制和管理机 制,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 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环 境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协调发展、生态效益并重。要高度重视 畜牧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 问题,坚持协调发展、生态 效益并重,把专项整治、节 能减排要求贯穿到畜禽生产 全过程,提高全市畜禽健康 养殖水平。
(二)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以城区饮用水源 保护区和人居集中区域为主线,根据畜禽养殖场所功能区域不同,对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分期分批退出。
(三)坚持严格管控、明确责任。畜禽养殖场是污染防治的主体,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应主动退出养殖;市环保局、市农办、市发改局、市畜牧水产局、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城管局、市公安局等市直单位和乡镇办事处、涟源经济开发区应当按照《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有关规定,履行各自职责,综合防治,形成合力。
三、实施区域、对象及目标任务
(一)实施区域:
1、中心城区(暂划分为A、B两区,以涟源经济开发区东轩村为界,东轩村以西中心城
二、实施区域依据
(一)根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643号)第十一条禁止在下列区域内建设畜禽 区为A区,东轩村以西中心城区为B区)。
2、城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升平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温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二)实施区域内畜禽规模养殖场基本情况
(1)中心城区A区:畜禽规模养殖场45户,栏舍建筑面积20110平方米。
(2)中心城区B区:畜禽规模养殖场25户,栏舍建筑面积18150平方米。
(3)升平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畜禽规模养殖场3户,栏舍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
(4)温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畜禽规模养殖场5户,栏舍建筑面积13390平方米。
(三)整治对象:重点整治上述实施区域内的畜禽规模养殖场。畜禽规模养殖场
养殖场、养殖小区;
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2、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
3、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养殖区域。
(二)根据《涟源市畜禽规模养殖区域管理暂行办法》禁养区划分。
三、整治对象
根据《涟源市畜禽规模养殖区域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我市畜禽规模养殖场标准。
四、中心城区及城区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
(1)中心城区(根据涟源市中心城区规划图):东
是指: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常年存栏奶牛100头以上;年出栏肉牛100头以上、年出栏羊300只以上;常年存笼蛋鸡10000羽以上;年出笼肉鸡50000羽以上;年出笼水禽10000羽以上,以及达到规定规模标准的其他类型畜禽规模养殖场。
(四)目标任务 2015年11月16日至2016年1月底前,对中心城区梁飞猪场、肖楚生猪场等3家规模养殖场和涟水风光带梁五喜等5家规模养殖场及升平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梁和生猪场、石纪明猪场等3家规模养殖场共11家畜禽规模养殖场予以退出。
2016年6月30日前,完成中心城区A区和温江饮用水源保护区禁养区内所有畜禽规模养殖场的退出,中心城
至经开区长车村,西至六亩塘镇秀溪村,南至涟水河以南1000米,北至娄涟公路以北500米。
(2)升平河饮用水源保护区(根据涟源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表):六亩塘镇洞庭桥至蓝田光明桥。
(3)温江饮用水源保护区(根据涟源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表):龙塘镇上梅桥至石马山镇肖家坝。区B区禁养区内畜禽规模养殖 场在2017年年底前退出到位。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11月16日—11月20日): 所在乡镇办事处要及时召开 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整治工 作会议,并逐户动员规模养 殖场主动退出,做好思想工 作。
(二)调查摸底阶段(11月20日—30日):市 畜牧部门负责对应当退出的 畜禽规模养殖场进行调查摸 底,与所在乡镇对接,搞好 指导和服务。
(三)集中整治阶段(12月1日—2016年6月30 日):由市畜牧水产局牵头,组织成员单位开展集中整治 行动前期工作。以市人民政 府名义发布《涟源市中心城 区及城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禁 养区内畜禽规模养殖场退出 通告》后,乡镇办、涟源经 济开发区要主动作为,按时 完成好辖区内禁养区域规模 养殖场退出任务,与畜牧部 门一起同畜禽规模养殖场签订好退出养殖协议书,并监 督退出到位。对未按《通告》 规定时间退出的,由市环境 保护局牵头,组织相关成员 单位启动退出程序,依法予 以强制退出。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分工。成立涟源市 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防治工 作领导小组,由市人民政府 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 办分管农业副主任、市环保 局、市农办、市发改局、市 畜牧水产局、市财政局、市 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 城管局、市公安局主要负责 人、蓝田街道办事处、石马 山镇、六亩塘镇、涟源经济 开发区等行政负责人任副组 长,上述单位分管副职为成 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畜牧水产局分管副局长 任办公室主任。市人民政府 对畜禽规模养殖场集中整治 负总责,乡镇人民政府(街 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负 责组织实施。环保部门要加 强对畜禽规模养殖场集中整 治的监督执法,严格养殖污 染的违法行为处罚;畜牧部 门要做好畜禽规模场的调查 摸底和退养补偿资金测算工 作,加强对规模畜禽养殖场 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和服 务,牵头协调畜禽规模养殖 场集中整治的实施;财政部
门要积极落实畜禽规模养殖 场集中整治补助资金,监督 资金使用;城管、国土资源、规划、公安等部门要认真履 行职责,配合做好畜禽规模 养殖场集中整治工作。
(二)强化监督管理,严格依法处置。采取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对本实 施方案所规定的禁养区内的 畜禽规模养殖场(户)、开 展综合治理,限期退出。对 在规定时间内主动退出,并 同步拆除养殖设施或栏舍的 规模养殖场,按标准给予补 偿。对主动搬迁至适养区,常年存栏生猪300头以上规 模养殖户,优先予以项目支 持。对未按规定时间退出的,畜牧部门不予核发《动物防 疫条件合格证》,不开具动 物检疫合格证明,各部门不给予项目资金支持,并依法依程序予以强制退出。
(三)规范资金补偿,引导养殖退出。
1、补偿对象:《涟源市畜禽规模养殖区域管理暂行办法》(涟政办发2014[23号])文件发布前,建成且目前仍在继续饲养的畜禽规模养殖场(户),主动退出的,按标准予以补偿。《涟源市畜禽规模养殖区域管理暂行办法》(涟政办发2014[23号])文件发布后,进入或重新进入上述禁养区域饲养的畜禽规模养殖场(户),必须无条件退出,并不予补偿。
2、补偿标准:在规定时间内主动退出,并同步拆除养殖设施和栏舍的规模养殖场(户),按畜禽栏舍面
五、退出补偿资金依据
1、根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643号)第二十五条 因畜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调整以及划定禁止养殖区域,或者因对污染严重的畜禽养殖密集区域进行综合整治,确需退出或者搬迁现有畜禽养殖场所,致使畜禽养殖者遭受经济损失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予以补偿。
2、根据《湘江干流两岸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湘政办涵[2014]87号):对在规定时间内主动退出的规模养殖场(小区、户),按畜禽栏舍面积(生产配套设施建筑面积按栏舍面积25%折算)每平方米补偿300元。10
积(生产配套设施建筑面积按栏舍面积25%折算,每少一项按比例扣减建筑面积)予以补偿,补偿标准为每平方米200-300元(按照栏舍建设结构及使用年限具体确定)。只退出养殖,拆除栏舍内养殖设施,但保留栏舍的,按上述标准的50%予以补偿。
(四)整合项目资金,加大资金投入。根据实际需要,有效整合环保、畜牧、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的项目资金,财政适当安排一定资金,用于保障对畜禽规模养殖场退出的资金补偿和必要的工作经费支出,确保这次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15年12月12日
六、规模养殖场退出补偿资金概算
(1)中心城区A区:畜禽规模养殖场按全部拆除栏舍折算需补偿资金754万元。畜禽规模养殖场按30%拆除栏舍,70%只退出养殖,拆除栏舍内养殖设施,但保留栏舍,需补偿资金490万元。
(2)中心城区B区:畜禽规模养殖场按全部拆除栏舍折算需补偿资金545万元。畜禽规模养殖场按50%拆除栏舍,50%只退出养殖,拆除栏舍内养殖设施,但保留栏舍,需补偿资金410万元。
(3)升平河饮用水源保护区:畜禽规模养殖场按全部拆除栏舍折算需补偿资金41万元。
【畜禽养殖污染方案】推荐阅读:
畜禽养殖污染控制规划11-03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发言09-15
漕河镇农村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项目06-16
畜禽养殖治理方案11-07
畜禽污染治理实施方案11-23
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方案11-07
畜禽养殖检查总结doc06-24
村发展畜禽养殖的调研报告07-20
养殖场污染问题整治10-25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及控制对策论文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