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发展畜禽养殖的调研报告

2024-07-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村发展畜禽养殖的调研报告(精选9篇)

村发展畜禽养殖的调研报告 篇1

一、坪地营村的现状

坪地营村座落在老店镇东部,全村国土面积54.28平方公里,距镇中心10公里左右,西北邻昭巧公路,交通条件便利,在村委所在地有一个供商品交易的集市。2009年,老店镇党委、政府提出户均增加1头猪,20只鸡的发展养殖增收思路。

全村共45个村民小组,其中党员87人,村委成员9人,有一名大学生村官。

(一)经济状况

全村有农村居民1614户人,总人口6870人,耕地面积6400亩,人均0.9亩左右,林地面积2.8万亩,人均4亩左右。2009年累计能繁母猪投保721例。农业收入是种养殖业是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2009年全村人均年收入1778元左右,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农闲时以外出务工为增加收入方式。

坪地营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农业收入为其主要来源,主要种植玉米、洋玉和烤烟,三产以种养殖增加部分收入,村内没有大中型企业,有数十个小型的酿酒作坊。近几年来,国家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每个村民小组实现了通路,大部分村民小组修建自来水管,农民思想解放意识不断提高,但受生产条件和产业结构调整因素的制约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现有家庭养鸡、养猪、养牛规模小、产量低、产品结构单一,种植业技术落后、科技含量不高,人均收入偏低,医疗卫生设施不健全,严重制约着坪地营村的进一步发展。

(二)各行业发展情况

种植业仍是群众从事的主要行业,十七大之后,按照老店镇的发展思路,全村积极调整产业机构,由于林地面积较宽,畜牧业的重要地位逐步突显,其中以养猪、鸡、牛等几个传统的养殖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由于结构、布局不合理等因素制约,发展速度较为迟缓。政府应加强引导,使其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为了改变千家万户的畜禽散养、混养方式向专业场(户)规模化集中养殖转移,需加大养殖产业的建设力度,大力推广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引导农民早日致富,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在进一步的工作中,更要引导农民群众建立“户增一头猪、户增二十只鸡”的养殖产业,形成一定的规模。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全村广大群众齐心协力,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和发展,干净整洁的村室建成,远程教育设备逐渐完善,但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为此,基础设施建设仍是今后一个很大、很重要的工作。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养殖户信息闭塞

该村散养户没有拓展外销渠道,畜禽产品主要依赖于本地的屠户收购,其价格完全由屠户掌控,致使其产品卖不起价钱,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积极性,制约了生产的发展。

2、畜牧业生产结构单一

畜禽品质普遍退化,由于各养殖户长期高度分散经营,畜群近亲繁殖,种畜更替难,不能有效进行家畜品种改良。家畜品种单一,呈逐渐退化状态,直接影响着畜禽的个体生产性能、抗病能力和畜牧业生产效益。

3、畜禽疫病严重

由于缺乏科学的养殖知识,加之畜禽生长环境差,导致畜禽发病率高,有的农户甚至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的畜禽不会生病从不搞防疫,一旦疫病发生全村遭殃,而且发病后往往又不及时治疗,造成重大损失。据调查,每年都有相当部分畜禽死于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各类传染病。

4、加工业滞后,组织化程度低

畜牧业的大力发展,需要加工业做坚强的后盾,更需要龙头加工企业的带动。目前坪地营村的畜禽产品,基本上是屠宰后卖白条肉的初级加工企业,不仅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竞争力弱,而且产品不能外销,只能在当地销售,严重影响了畜禽产业的做大做强。畜禽的肉食加工也是一些小作坊,严重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

在畜牧业生产经营中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少,不能有效带动养殖业的发展,主导产业、产品存在有势无优,有量无质,品牌效益差等问题,缺乏市场竞争力。

5、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畜禽排泄物大量增加,大部分养殖户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走进坪地营村可以看到路边堆积的畜禽粪便,味道呛人难受,严重影响环境。

(二)饮水问题需进一步重视

水是生命的源泉,每个人每天都离不开水,但是目前农村农业化肥用药,畜禽养殖生活污水直接或间接进入河流等污染方式是当前现代环保问题,污水泛滥等渗入地表,使地表水受到了严重污染。为了从根本上改善村民饮水问题,使之远离污染水,喝上放心水,应从水源和地表水流通方式加强治理,使每家每户都能饮上健康水,放心水。

(三)村容村貌需要进一步整顿

经过多次进入村民小组,走访群众,和群众聊天,发现大部分家庭都是单层瓦房,村容村貌较差,村里的道路在下雨天却是泥泞不堪,坑坑洼洼,严重影响通行,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还需要一些项目的支持和政策的扶持。

三、发展畜禽养殖业,实现农民增收的建议

(一)针对畜牧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1、提高农民素质,坚持教育培训,加快畜牧业科技发展

据调查,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平均年限在10年左右,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占90%左右,受职业教育的比重只有8%。通过对坪地营村的深入调查和初步了解,发现农民群众对畜牧技术知识了解甚少,可向上级申请举办畜牧兽医知识学习班,实施集中培训、示范培训、送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各有侧重的加强畜牧业科技人员、养殖重点户和散养户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养殖户的科技水平,增强对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和应用能力。

2、努力转变畜牧业饲养方式

落后的庭院饲养方式,已成为影响坪地营村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当前最突出的是要调整畜牧业增长方式,要重视集约化饲养,龙头带动,以发展养殖产业和规模养殖场为载体,大力发展饲养产业。应积极引导分散的养殖户进入养殖产业,当然,并不是让他们简单地集中,而是要做到“八个统一”,即统一建厂规划、统一品种标准、统一生产规模、统一饲养方式、统一营养水平、统一免疫程序、统一加工出售、统一设施环境。使得他们通过技术改造提高生产和管理水平,逐步实现畜禽养殖现代化。

3、构建完善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任何时候都要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围绕提高自主育种能力、良种引进能力,坚持外引品种与选育本地特色品种相结合的原则,利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加强以主导产品为重点的“繁、引、推”相结合的良种体系建设,采用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大力发展优质杂交畜禽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品种,不断提高良种的覆盖率,建成适应畜牧业倍增计划需要的繁育体系。

4、建立安全、优质、高效的饲料生产体系

饲料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饲料安全是畜产品的重要保障。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饲料工业。利用当地地广的优势,重点扶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饲料加工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要求,扩大优质高产饲草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加大秸秆饲料和动物屠宰下脚料等非粮食饲料开发力度,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5、培育和扶持市场竞争主体

一是重点培育一批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一些养殖示范基地、一批畜产品加工企业、一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市场竞争主体,并尽可能做到规模大、水平高、外向型、产品新,提升畜禽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二是支持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农民经纪人队伍等发展畜产品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促进转化增值。三是充分发挥畜牧行业协会在产业服务、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引导中介组织、行业协会,架起连接农民与企业、农民与市场的桥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6、建立畜牧业循环经济

从根本上说,畜禽排泄物是一种资源,既可以直接作为种植业的肥料,也可以经过适当处理,转变为有机肥、沼气和生物蛋白,把放错地方、无法利用的肥料“变废为宝”进行利用,防止有利用价值的产品变成污染源。

为此,一要大力推广青饲料、秸秆饲料,促进农作物秸秆的合理利用,实行草田轮作,推行冬闲田种草,发展草食畜禽,实现种植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二要根据种植面积和有机肥料的消纳能力,合理规划养殖场的规模和定点。三要鼓励畜禽场对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目前本村应该在原有的分散型小规模的养鸡、养猪基础上,向规模大,产品结构多样化、集约化经营方式转变,进一步将鸡粪、羊粪、牛粪用来做沼气的底料。经发酵处理过的底料,也可为种植业提供大量的质优价廉的有机肥料,降低种植业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起到增产增收作用,促进畜牧业循环经济体系的形成。

如能以正确的发展方式引导坪地营村的畜禽养殖产业,实现全村直接新增收入531万元,人均增收770元;间接增收205万元,人均增收300元,实现人增年收入达到2850元。

村发展畜禽养殖的调研报告 篇2

1 种植分散、规模小、产量水平低

新贵村农户的田地普遍很分散, 几亩地要分布在好几个地方, 而且多是山地, 这在管理上非常不方便, 不方便机械进行作业, 有的甚至只能用牛犁地, 这种耕作方式不仅原始还很费时费力。这样分散的种植, 规模小, 使得生产效率低, 又因为多是山地, 产量水平低。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就要积极鼓励有能力的人对土地进行承包, 形成一定规模的种植。或鼓励办家庭农场。对土地进行集中有效的管理, 应用多种模式推进甘蔗规模经营。

2 甘蔗品种单一, 结构不合理

目前, 新贵村主要种植的甘蔗品种有台糖22号和粤糖00236。甘蔗品种比较单一, 受环境和天气影响较大。特别是粤糖00236受天气影响特别大, 若遇上雨水好的年, 则甘蔗粗壮高, 若雨水不多, 则又细又矮。所以说种粤糖00236基本是靠天吃饭。台风对台糖22号和粤糖00236的影响都很大, 台风会导致甘蔗倒伏, 甘蔗地里乱七八糟, 甘蔗叶不好剥出, 砍甘蔗的时候也非常不方便。种的甘蔗品种单一, 若遇上不好的年景, 甘蔗产量会严重下降甚至绝收。这就需要培育出更多的优良品种, 抗倒伏、耐旱、高糖等。

3 甘蔗病虫草害严重

甘蔗病害主要有凤梨病、霜霉病、鞭黑穗病和赤腐病等, 主要影响种苗的发育和茎叶生长, 甚至会导致植株死亡。甘蔗的虫害主要有螟虫、金龟子和蚜虫等。螟虫侵食甘蔗茎节, 易使甘蔗经不住大风吹而折断, 这不仅给甘蔗的田间管理带来不便, 也会引起甘蔗产量的下降。龟类害虫一般会造成甘蔗枯心。而蚜虫主要危害甘蔗叶, 影响甘蔗的光合效率, 从而影响甘蔗的品质和产量。关于杂草的防治, 现在基本使用农药。现在糖厂和农业有关部门推出了比较贴心的服务, 比如对天气的预测或病虫害的预测都会通过手机短信告知蔗农, 让大家做好相应准备。

4 水利基础薄弱, 抗旱能力低

因为多是山地, 要想实现水利灌溉是很难的。一是在山地上修水利难度很大, 这一工程很巨大, 耗资也很大。二是多数的水利资源还是要留给农田, 现在种甘蔗多数还是得看天吃饭。但是, 要想大力发展甘蔗种植业, 水利问题一定要解决, 有困难也要克服。

5 种植方式较传统, 生产效益低

现在种植甘蔗, 往往只种甘蔗, 很少有套种玉米、花生、大豆的。一方面, 可能觉得费事, 效益也不高, 吃力不讨好。另一方面, 有的蔗农也懒得种, 更愿意打牌聚赌, 村里风气也不太好, 偏于好吃懒做。因此, 需要加强农村风气建设, 更需要科学的种植指导, 将耕地的单位面积收益最大化。

6 机械化程度低

甘蔗种植机械化程度低是整个广西甘蔗种植业的现状, 不止是新贵村。目前除了翻耕地和将甘蔗装上运输车能基本实现机械化外, 其他项基本全手工。机械化程度低一方面受甘蔗自身特点的限制, 另一方面也受耕地条件的约束。从种甘蔗开始到收获期间的工作繁琐, 难以机械化。种植规模小, 山地居多, 极大地限制了机械化的发展。一方面要加快小型农用机的发展, 另一方面也要加快合作化承包和家庭农场的发展。

7 投入大, 收益小

近些年, 农资越来越贵, 人工费也越来越高, 种植甘蔗的成本也越来越高, 而糖厂的甘蔗收购价却没有增加。从种甘蔗打地到砍甘蔗拉到糖厂, 整个流程下来, 以蔗农种植甘蔗的平均产量每亩6吨计, 每亩每年的纯收入只有500元左右, 极大地挫伤了蔗农种植甘蔗的积极性, 前几年兴起了将山地改种速效尾叶桉, 省事省力, 收益也比甘蔗好。

高畈村土鸡养殖场建设可行性报告 篇3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优质土鸡生产迎来了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以鸡肉消费为主体的传统肉食品消费结构,使人们对土鸡肉食品的需求量愈来愈大,土鸡的销售将日益呈现更大的市场空间。目前,市场上优质土鸡的价格不断高涨,就是这种商机初现的生动说明。这表明:长期困扰广大农户养鸡低效、土鸡市场低迷的不利态势已经过去。规模化、标准化、高效化的养鸡生产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项目经济及社会必要性评价

我村是一个高寒山区,农民素有养鸡的习惯,养鸡的积极性高。但目前的土鸡品种结构不合理,品质差,饲养管理落后,一家一户养殖,成品鸡外调困难,销售不畅,规模效益、抗风险压力、附加值低的现状一直制约着全乡土鸡生产发展。因此,加快土鸡品种改良,生产优质土鸡,适应市场需求,让农民真正做到养鸡增收,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是目前进行土鸡养殖的首选,建立优良种鸡场,用以繁育大量的优质品种雏鸡是我村进行土鸡品种改良的关键,也是必要的前提条件。经过市场调研、论证,拟投资兴建良种土鸡育雏生产基地。

三、项目的基础条件

1.有利的区位条件

高畈村位于铁冲乡的西北部,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充沛,无霜期175—225天,平均气温为27℃,全村面积36.5平方公里,辖29个村民组,710户,2820人,东距梅山县城仅31公里,西离河南商城、固始40公里,便利的交通为成品土鸡的外运和销售提供了有利条件。

2.饲料来源广,劳力资源丰富

全村年产水稻400多吨,小麦50吨,玉米100吨,山场面积大,放养资源丰富,全村共有2820人,其中富余劳动力近1000人。

3.新式养殖具有较高起点

多年来,由于基层畜牧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特别是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广大养殖户已能普遍接受新科技念、良种改良、市场销售等观念。近几年来,我们从河南省固始县引进优质“三高”鸡,该鸡具有生长快、抗病能力强、产蛋量高、肉质鲜美等特点,得到了广大养殖户和消费的青睐。

四、项目产品及市场需求分析

1.项目的主要产品

从河南“三高”孵化场引进优质鸡苗,通过集中育雏防病后再投放给农户在山上散养,该种方法省饲料,鸡抗病能力强,生产快,真正是土鸡土养,市场空间大。

2.多年来,鸡病时而爆发,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也给他们丧失了养鸡的信心,致使我乡土鸡基本灭绝。而这一切无不跟养殖观念、养殖规模、科学防疫相关。在当前养鸡行情较好的情况下,广大养殖户跃跃欲试,但又怕不能成功,在此时建立一个良种土鸡育雏基地,不单给饲养户提供了优质土鸡苗,还给他们吃了“定心丸”,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定会使全村饲养走向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五、项目建设总体方案设计

建立优质的土鸡育雏场,雏鸡出壳养殖一个月,按免疫程序防疫到位,再发放给农户饲养,并做到售后跟踪服务,让农民大胆发展养鸡生产。

六、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1.规模

饲养商品鸡5万只,育雏10万羽。

2.具体建设内容

①根据生产规模,建育雏室200平方米,成鸡舍500平方米。

②建活动场地900平方米。

③修围墙700平方米。

④建饲料堆放仓库150平方米。

⑤场内道路建设160平方米。

⑥水电增整改造。

⑦场内生态绿化800平方米。

七、项目实施地点及实施人

高畈村小寨组王大安

八、项目投资构成分析

该项目总投资为50万元,基础设施25万元,鸡苗投入45万元,配套设施1万元,资金周转20万元,项目所需资金自筹15万元,申请项目扶持资金100万元。

九、项目投资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分析

1.成本概算:项目建成后,常年饲养商品鸡5万只,育雏10万羽。商品鸡:每羽小苗3元,每只鸡生长1斤需饲料2.7市斤,每斤饲料价格为1.3元,平均出栏每只3斤,计成本为50.0175万元,防疫、消毒、用药费为每只0.2元,计0.95万元,人工工资为2万元,年折旧费1万元,合计为53.9675万元;雏鸡:10万羽,每羽鸡苗款3元,计30万元,20日龄鸡需饲料15万元,每只所需防疫费、消毒、用药费0.1元,计1万元;人工工资:0.5万元;材料折旧费:0.3万元,合计46.8万元。总成本为53.9675+46.8=100.768万元。

2.产品销售收入

成品鸡销售收入:每只按3斤,成活出栏率90%,每斤市场价格5元,计67.5万元(50000×90%×3×5)。

雏鸡销售收入:成活率按95%计算,20日龄每只销售为6元,计57万元(100000羽×95%×6)。

年生产总值为67.5+57=124.5万元。

3.生产利润

该项目建成投入生产后,年生产总值124.5万元,生产总成本100.768万元,年利润23.732万元。

(二)社会、生产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每年能在本村发展养鸡生产大户70户以上,加快全村禽类改良步伐,提高全村鸡肉品质,增加农民养鸡收入,为我村和邻近村优质鸡肉基地建设提供了保障。该鸡场每年向社会提供成品鸡5万只,仔鸡10万只,每年可产粪便15万公斤农家肥,可用于茶叶、板栗、蚕桑、养鱼等的发展,其社会生态效益较好。

关于赵家庵村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4

在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期间,我们们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对这村情实际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现我们就赵家庵村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存在的基本情况、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

一、赵家庵村基本概况

赵家庵村位于丹凤县城西南40公里,辖区内有七个村民小组。全村现有1478口人,398户,耕地面积2600亩。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粮食生产以玉米、小麦、为主,畜牧业方面,全村主导产业已茶叶、中药材为主。2010年人均纯收入2100元,是我们县比较贫困的一个行政村。

二、产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赵家庵村村两委积极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走产业化之路,但从发展的总体效果来看,不是很好,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前几年,玉米、小麦的销售价格低,村民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村民们的种粮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

二是畜牧养殖技术落后,规模较小。传统养殖缺乏专业技术知识,造成了生产时间长、投入多、效益低、见效慢的现状,对经济增长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目前存在的具体困难

一是村民生产资金匮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收入微薄,使村民无力进行产业发展的初期投入,生产资料的飙升直接导致了村民们产业发展规划的胎死腹中。

二是主要粮食产业逐年递减,村民种粮积极性不高,荒种、漏种现象较多,耕地资源浪费严重。

三是畜牧养殖规模小,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养殖专业户,缺乏典型养殖模范带头人,村民没能看到规模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积极性不高,无法做大做强。

四是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精神文明建设滞后,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靠电视,信息渠道有限,落后的精神文明建设很难满足村民高速发展的文化需求。

四、今后的发展思路及规划

根据赵家庵村的实际情况,从构建和谐新农村和提高全村村民经济水平的大局出发,围绕乡党委提出的“十二五”发展战略,竭力从三方面抓起,即:一是抓农业产业发展,二是抓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抓基层组织建设。今后我们们赵家庵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在农业产业方面:首先,统一思想,提高班子认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大好时机,使村干部、村民的思想得到解放,深刻认识到农业产业调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加大政策引导,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发展经济农作物的积极性。再者,加强种植业发展。在乡政府的大力扶植和倡导下,鼓励村民发展规模化种植。就拿我们们村的茶叶来说,虽然,我们们村现2000亩,但是,这还不够,还应提高茶叶种植面积,使茶叶产业发展上规模,只有发展上

规模了,种的茶才能有销路,才能卖出好价钱。

根据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猪的粪便可以作为沼气池的原料,变废为宝,这样既改变了夏季猪粪遍野的臭味,又使村容得到改善,也使村民用上干净便捷的新能源,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沼气用过的粪便还可以继续在田间施肥,通过这样的循环使用,把我们们村的养猪业做大做强,形成养殖业、农业、新能源的循环发展链。最终实现全村产业结构调整,使经济效益明显,彻底改变过去产业结构单一的局面。

在基础建设方面:赵家庵村主街道已经硬化,明年计划对凡坪组道路逐步进行维修,同时加大道路两旁绿化植树工程,以改造、改善村容村貌。加强党员阵地建设,给广大党员群众提供学习活动场所,以增强村民的精神文化建设。

在组织建设方面: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好“党员争先创优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加强干部带动群众发展生产的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

总之,要通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先锋带头建设,把赵家庵村建设成为和谐、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展畜禽养殖调研报告示例 篇5

一、状况分析

全村共45个村民小组,其中党员87人,村委成员9人,有一名大学生村官。

(一)经济状况

坪地营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农业收入为其主要来源,主要种植玉米、洋玉和烤烟,三产以种养殖增加部分收入,村内没有大中型企业,有数十个小型的酿酒作坊。近几年来,国家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每个村民小组实现了通路,大部分村民小组修建自来水管,农民思想解放意识不断提高,但受生产条件和产业结构调整因素的制约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现有家庭养鸡、养猪、养牛规模小、产量低、产品结构单一,种植业技术落后、科技含量不高,人均收入偏低,医疗卫生设施不健全,严重制约着坪地营村的进一步发展。

(二)各行业发展情况

种植业仍是群众从事的主要行业,十七大之后,按照老店镇的发展思路,全村积极调整产业机构,由于林地面积较宽,畜牧业的重要地位逐步突显,其中以养猪、鸡、牛等几个传统的养殖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由于结构、布局不合理等因素制约,发展速度较为迟缓。政府应加强引导,使其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为了改变千家万户的畜禽散养、混养方式向专业场(户)规模化集中养殖转移,需加大养殖产业的建设力度,大力推广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引导农民早日致富,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在进一步的工作中,更要引导农民群众建立户增一头猪、户增二十只鸡的养殖产业,形成一定的规模。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全村广大群众齐心协力,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和发展,干净整洁的村室建成,远程教育设备逐渐完善,但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为此,基础设施建设仍是今后一个很大、很重要的工作。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养殖户信息闭塞

该村散养户没有拓展外销渠道,畜禽产品主要依赖于本地的屠户收购,其价格完全由屠户掌控,致使其产品卖不起价钱,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积极性,制约了生产的发展。

2、畜牧业生产结构单一

畜禽品质普遍退化,由于各养殖户长期高度分散经营,畜群近亲繁殖,种畜更替难,不能有效进行家畜品种改良。家畜品种单一,呈逐渐退化状态,直接影响着畜禽的个体生产性能、抗病能力和畜牧业生产效益。

3、畜禽疫病严重

由于缺乏科学的养殖知识,加之畜禽生长环境差,导致畜禽发病率高,有的农户甚至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的畜禽不会生病从不搞防疫,一旦疫病发生全村遭殃,而且发病后往往又不及时治疗,造成重大损失。据调查,每年都有相当部分畜禽死于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各类传染病。

4、加工业滞后,组织化程度低

畜牧业的大力发展,需要加工业做坚强的后盾,更需要龙头加工企业的带动。目前坪地营村的畜禽产品,基本上是屠宰后卖白条肉的初级加工企业,不仅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竞争力弱,而且产品不能外销,只能在当地销售,严重影响了畜禽产业的做大做强。畜禽的肉食加工也是一些小作坊,严重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

在畜牧业生产经营中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少,不能有效带动养殖业的发展,主导产业、产品存在有势无优,有量无质,品牌效益差等问题,缺乏市场竞争力。

5、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畜禽排泄物大量增加,大部分养殖户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走进坪地营村可以看到路边堆积的畜禽粪便,味道呛人难受,严重影响环境。

(二)饮水问题需进一步重视

水是生命的源泉,每个人每天都离不开水,但是目前农村农业化肥用药,畜禽养殖生活污水直接或间接进入河流等污染方式是当前现代环保问题,污水泛滥等渗入地表,使地表水受到了严重污染。为了从根本上改善村民饮水问题,使之远离污染水,喝上放心水,应从水源和地表水流通方式加强治理,使每家每户都能饮上健康水,放心水。

(三)村容村貌需要进一步整顿

福建:一个鲍鱼养殖村的致富路 篇6

早上8点30分, 记者跟随罗源县碧里乡吉壁村村民林钟林的小渔船来到了他经营的吉壁湾鲍鱼场, 几个工人正把一箱箱鲍鱼笼从海上提起, 打开箱盖, 用海水把箱里的污迹冲洗干净, 再放进供鲍鱼三天食用的江蓠。来自贵州的工人梁守贵说:“我来这工作两年多, 老板提供吃住, 每个月2500元工资, 经我介绍, 现在仅我的老乡就有300多人在这工作。”

林钟林今年投资40万元养殖了50多万粒鲍鱼, 再过10来天就有人来上门收购了, “每公斤94元, 今年收益40多万元”。由于吉壁湾海水纯净, 这里养殖的鲍鱼生长周期只有一年, 比其他地方提早半年收获, “我们这的鲍鱼肉质鲜美, 每公斤比其他地方养的鲍鱼可多卖10元钱, 收购方还得提前预订”, 林钟林给自己的鲍鱼打起了广告。

吉壁村位于罗源湾北岸碧里乡东部的偏北角。2005年之前, 村民以养殖海带和从事近海捕捞业为生。由于海带以粗加工为主, 价格每千克一直在4~5元间徘徊。自从交通改善后, 村里鼓励村民扩大海带养殖规模, 联系贷款并为村民担保, 并引进海带精加工产业。目前, 该村养殖的800多亩海带精加工产品都销往国内外, 效益不错。

这几年, 针对吉壁村百布湾深海养殖黑鲍鱼和九孔鲍鱼生长速度快和品质好的特点, 村里又大力倡导村民养鲍鱼, 至今年初, 该村已有300多村民养殖鲍鱼。据统计, 今年将收获的800多万粒鲍鱼, 可为村民带来4000多万元的收益。

基础设施为致富铺路

吉壁 , 三面环山 , 一面邻海。“要没有这几年各级政府修隧 道、建码头, 养再多鲍鱼也富不起来”, 当地鲍鱼养殖户说。

直至20世纪末, 吉壁村才通了一条盘山而上的窄小机耕路, 只能通拖拉机。后因山高路陡, 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而被封闭。村民外出, 不得不沿着陡峭的山路步行7公里到邻村连沃村, 再坐车进城。

2004年, 罗源县把解决吉壁村的交通问题列为当年为民办实事项目, 决定从连沃村打通隧道至吉壁, 整个工程长2.2公里, 总造价280万元。吉壁村村民自发筹集17万余元, 全村1800多名群众80% 都自觉捐了款。工程2004年9月动工, 村民倾巢出动, 自觉无偿投工投劳, 到2005年11月终于打通了我省首个村级公路隧道, 同时也是一条通向财富的道路。

这天中午, 当小渔船靠近吉壁村新建的路岛码头时, 许多村民忙着把小船上的一箱箱鲍鱼递上码头, 通过集装箱运到长乐机场再转运到国内外。今年5月份才完工的路岛码头也是一个对当地养殖户而言亦是“命脉”工程, 这一交通部审批的村级项目总投资480万元, 其中路网配套资金由乡、村两级筹资。村支书林义水告诉记者, 仅水运交通的改善, 每年就可增加村财收入30万元。

“这个月我们村有800多亩海带成熟, 每公斤批发价6.2元, 需要的客户请联系电话……”当村民陈守善将这一信息在网络发布后的短短半个小时里, 就有30多个电话打来洽谈业务。在吉壁村文化中心, 许多村民通过网络, 把农产品推销到全国各地。

求索陆地养殖新路

在吉壁村后门山上的“福建伟鸿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工地建设, 五辆挖土机正忙着挖土整地, 大型运土车来回穿梭不停。

公司负责人叶则先介绍, 公司以合资的形式前期投资500万元发展新兴的“陆地养殖”鲍鱼, 目前厂池建设在扫尾阶段, 预计明年3月份可以育苗养殖。叶则先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里的每一亩地都被分割成28个18平方米大小的养殖池, 每个养殖池可育种鲍鱼苗4~5万粒, 养殖鲍鱼2万粒左右, “按目前鲍鱼的市场价每公斤94元算, 经营得当, 该公司两年内可收回投资成本。”

当问及为何会选择陆地养殖鲍鱼时, 叶则先笑着说, 之前, 几次到漳浦的同学那里看到他们养殖的陆地鲍鱼收成很好, 于是就萌生了在吉壁湾养殖陆地鲍鱼的念头。陆地养鲍需要把海水抽到厂池里, 并定期更换, 虽然用电量大了, 但却很好管理。“陆地养殖鲍鱼不存在抗风浪安全风险, 且鲍鱼存活率可达95%以上, 而海上养殖最多只有70%。罗源湾当前正走向工业化的发展路子, 海域养殖正逐步淡出, 陆地养殖鲍鱼必定是今后发展养殖业的新方向”。

记者从罗源县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 目前鲍鱼养殖正成为该县的海上黄金产业, 去年罗源湾养殖鲍鱼面积100公顷, 总计5万箱, 主要就分布在碧里乡和鉴江镇, 产量为2200吨, 产值达到2亿元, 考虑到陆地养殖鲍鱼的优势, 下一步县里也将大力鼓励村民发展这一新兴产业。

乡镇寺坪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7

一、产业发展现状

**村地处**镇政府所在地,人居较为集中,经济较为活跃。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426户,1680人,劳动力380人,有耕地1800亩,退耕还林1700亩,年农业总产值575万元,人均占有粮300公斤,年人均纯收入1853元。

全村现有山茱萸1700亩,年产100万元,人均595元;核桃700亩,年产30万元,人均178.6元;年出栏商品猪1500头,年产150万元,人均892元;劳务输出125人次,年收入25.2万元,人均150元。山茱萸、核桃、养猪已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为农民增收提供良好的保障。

农村产业的长足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村三条通外公路已水泥化、柏油化,基础设施建设良好,有60%农户住进宽敞明亮的小洋平房,电话、彩电、摩托车的普及率均达到80%以上。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强化领导,形成工作合力。成立了“一村一品”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驻村工作队,并把“一村一品”工作纳入全年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任务,形成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各行各业人士共同参与的“一村一品”发展格局。

二是广泛宣传,制定工作规划。充分利用广播、标语、板报、会议、宣传材料等进行了广泛宣传,组织各级干部和产业带头人开展学习培训,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发展一村一品,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了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镇村干部能够立足本村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制定出示范村“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指导“一村一品”健康发展。

三是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民科技培训,今年举办培训班12次,培训45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420份,提高了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积极培育科技示范户,每组培养了2-3名农民技术员。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进一步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力度,加快农村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实用技能,实现人才强村新突破。

四是分类指导,实现重点突破。按照“畜牧抓发展,林果抓科管,菌药抓营销,劳务抓培训”的工作思路和 “一业突破,长短结合”的方针,采取“抓大户建小区,抓协会建基地,抓科技提效益,抓营销促增收”的办法,镇村领导干部深入村组农户,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开展服务,突出重点,全力推进“一村一品”实现突破性发展。

五是抓点示范,辐射带动。坚持从示范带动入手,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户、示范小组、示范村。通过典型带路将“一村一品”不断引向深入。形成村、组、户三级示范体系。以点带面,不断扩大“一村一品”的覆盖面。

六是组建合作组织,实行品牌经营。成立了核桃和养猪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三产”服务,拓展市场空间,努力树立产业品牌形象,形成产业发展聚能效应,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为农民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载体。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思想观念陈旧,缺乏与时俱进的发展意识。部分干部群众满足现状,“小农思想”严重,只图吹糠见米、立竿见影之效,特别是部分群众认为发展林果业、养猪业,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费力费时、受市场影响大,导致区域产业发展严重不平衡,发展步子迈得不够大,产业聚能效应尚未形成,阻碍了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全面发展。

2、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现该村林果业、养猪业仍停留在家庭小经济状态,做大做强意识不够,年用于发展产业的投入比重很少;风险意识和发展意识不足,年产业发展规模增长和质量提升滞后;村组干部在市场开拓与产业项目引进等方面缺乏创造,等米下锅思想严重;劳务输出没有带头人,难以形成劳务品牌。

3、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不高。虽然群众种植山茱萸、核桃的积极性高,但由于经营分散、技术推广滞后、资金等跟不上,施肥、修剪和病虫害防治难以正常进行,年损失率在15%以上,导致产品产量低、质量差,造成了广种薄收。

4、基地建园质量水平低,良种比例小。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有8处,良种栽植面积不到35%;基地内种植高杆经济作物和药材,严重影响经济林木生长发育,延缓了结果年限;因群众未按初植密度和树种补植,密度过大,山茱萸与核桃混交,严重影响了产量和质量。

5、加工水平低下,产品附加值低。山茱萸、核桃仅限于初加工,加工方法原始简单,产品附加值低,导致产值效益低下。

某村发展特色经济调研报告 篇8

(一)整体发展规模小,产业链没有完全形成。目前,全村仍有“三粉”加工企业45家,虽较原来的“一家一户”小作坊式生产有较大改进,但生产分散,产品质量控制不易把握,整合空间仍然较大。淀粉、粉渣仍以卖原料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

(二)生产工艺落后,加工场所卫生条件差。目前,45家加工企业中,仅有一家为县规模企业,生产条件尚可,其他加工企业工具简陋,需尽快改进工艺流程和卫生条件。

(三)品牌意识不强。好的产品需要好品牌才能打得响,增加市场份额,提高知名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四)资金瓶颈制约因素较多。由于生产企业较多,融资困难,缺乏足够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再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村发展畜禽养殖的调研报告 篇9

一、肉鸡养殖户的发展背景与起源

北票市是一个半农半牧的丘陵地区, 由于气候“十年九旱”, 粮食产量低、粮价不稳, 往往是农民增产不增收, 诸多因素决定了北票基本市情就是自然条件差, 经济发展慢, 人民生活比较贫困。据资料记载, 1991年至1994年间, 北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647元—892元, 1997年至1998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823元, 和县级市同期相比较, 北票市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当时还是比较低的。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 北票市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 农民饲养积极性高, 发展潜力也非常大。很多农民在畜禽养殖方面, 也尝试过很多养殖品种, 不过也有一些担心, 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第一, 农民考虑的是所养殖品种是否能够挣到钱, 利润空间有多大, 老百姓做赔钱的买卖是输不起的, 所以在从事养殖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不赚钱的买卖肯定是不会白投进去。第二, 资金来源问题。农田面积有限, 仅靠自己农业取得的微薄收入, 无法满足养殖投资需要, 这就要借助金融机构考虑银行是不是能给贷款, 利息是多少, 自己有没有偿还能力。第三, 如果搞上了养殖, 供应商也好, 合作伙伴也好, 能否给自己提供优良的品种。优良的品种是能否搞好养殖的第一步, 如果引进了不健康的品种, 不仅死亡率高, 还增加养殖成本, 因此选择品种必须纯正优良。第四, 饲养管理技术问题。一般农户自己从事的散型模式, 都是喂点玉米, 加工点麦糠、喂喂泔水这种土养方法, 考虑自己的养殖经验是不是能满足管理, 有哪个技术管理部门或从事养殖生产的企业能提供管理技术。第五, 一旦发生疫情怎么办。辛辛苦苦的养殖, 发生了疫情不让卖了, 又把自己养殖的品种全给扑杀了, 政府又不能给补偿农户该怎么办。第六,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活畜禽出售和回收问题。银行的款也贷了, 前期的投入也投了, 品种也引进来了, 到最后养殖品种出栏时没有人保障回收或销售不出去了, 老百姓对市场不了解, 掌握的信息是比较封闭, 养殖的东西卖不出去或者低价卖出是最难把握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当时农户的心中是直接反应出来的, 所以农民在养殖上积极性还是非常高的, 自己本身也知道“雨养农业”也只能添饱肚子, 卖点余粮攒好明年的种子化肥钱, 一年一年反反复复人们就是这样的生活状态, 所以农民自己也在积极寻找着养殖品种, 生猪、羊、牛前期投资金都比较大, 蛋鸡饲养管理周期长, 农民也在尝试着寻求既投资比较小、饲养周期短、又对自己所担心的事情有保障的养殖项目。所以当时社会散养肉鸡渐渐进入了农民的视野, 在这期间有很多农户也尝试了社会肉鸡养殖, 但老百姓觉得社会鸡在收购时不负责, 鸡贩子有时候会携款逃跑, 因为最后一关活鸡无法回收, 导致很多养殖户失去了信心。农户也在期待有一个能够保证活鸡回收的合作伙伴。

1997年初, 宏发公司启动“公司+农户”肉鸡合作养殖模式, 养户也在观望着这个企业, 有没有能力保障他们所担心的事情。这样, 宏发公司一方面为了全面打开肉鸡饲养难的局面, 另一方面摆脱农民的顾虑, 让农民认识到肉鸡带来的效益和公司的养殖运行保障机制, 作为宏发公司的总经理张明君就亲自动员大哥张明德、三哥张明伦、五弟张明远带头在老家黑城子镇黑城子村自家庭院里建鸡舍、养肉鸡。俗话说的好:打虎亲兄弟, 上阵父子兵。大哥张明德一马当先, 一起步就养了1000只, 三哥养了800只, 五弟养了500只, 这在当时, 可承担着极大的风险。周围的邻居, 乃至全村的百姓都在盯着宏发公司肉鸡养殖是否能够赚到钱?三兄弟在批次出栏后一算账, 每只鸡最多能挣到4元钱的纯利润, 最少也在2元钱以上。他们的实际行动和可喜的效益, 征服了周边的农户, 老百姓对宏发认识逐渐得到了增强。农户对宏发公司的经营模式做了充分了解后认为, 不但能为自己承担风险, 还能获利致富, 一直在寻找的合作伙伴终于找到了。就这样, 在他们兄弟的带动下, 仅仅一年时间, 当地肉鸡养殖户发展到200余户。农户通过张家兄弟肉鸡养殖受益后, 一传十, 十传百……这样一来, 以黑城子镇为中心的肉鸡饲养基地日益扩大, 很快在邻近以南的台吉营、蒙古营、泉巨永、马友营等周边乡镇形成燎原之势。调研中我们还发现, 现在的宏发肉鸡养殖户不单单是农民在从事养殖, 由于效益和政策的驱动, 保障机制的健全, 很多当地在岗事业职工也相继投入到肉鸡养殖上来, 并收到了可喜的效果。为此, 张家兄弟三人也成为北票肉鸡产业的“播种者”, 为宏发公司“公司+农户”的肉鸡养殖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义托兄弟”的故事也在当地传为美谈。现如今, 当年的“义托兄弟”一直在从事着肉鸡养殖, 并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见证了宏发公司的稳定发展、日益强大起来, 用张总经理大哥张明德的话说“没有养殖户, 就没有宏发的今天”。

二、对养殖户发展的具体保障措施

在深入调研中, 一些基层干部也表示, 这么多年, 宏发公司把养殖、加工、市场等风险全部承担起来, 不管自已有多难都不让养户赔钱。这说明, 宏发公司在10年的发展历程中, 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 推行订单式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方式, 与广大肉鸡饲养户建立起来了科学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 更好地带动了广大农民的脱贫致富。同时, 宏发公司还充分发挥内在潜力, 采取多元互动机制, 用利润分配反哺养殖户, 并通过政府协调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同创造肉鸡发展环境, 为养殖户创造了更大的收益, 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影响。为此, 我们在调研中也重点了解了宏发公司、政府及银行对养户从事肉鸡养殖的具体保障措施。

(一) 利益联结机制牵动, 确保养户获利空间

宏发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模式, 构建了完整的产业生产链条。生产模式的建立, 彻底改变了农业的生产经营、组织管理、市场运行和社会协调方式, 逐步建立起企业与农民紧密型的利益联结机制, 加快了农业产业化步伐, 推动了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革。

1. 宏发公司把养殖户视为肉鸡饲养加工的“第一车间”, 通过与养殖户签订肉鸡饲养合同, 建立利益联结关系, 使公司与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有机整体, 互相牵动, 共同进退, 确保养殖户自身的利益和经济效益, 为此打消了养殖户想从事养殖又怕有大风险的顾虑。宏发公司首先做到的就是信用问题, 按照合同办事, 履行自己的承诺, 这是取信农户、在农户心中扎根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2. 通过完善肉鸡价格体系, 进一步保障养户获利空间。宏发公司以补贴方式保证养殖户每只鸡最低获利在2元以上, 养户饲养管理好、环境卫生好、疾病发生少、用药少的养殖户每只鸡最高获利可达5-7元钱。饲养管理和疾病方面是养殖户获利空间大小的最主要因素。在调研中, 为进一步了解宏发公司利益联结机制牵动给养殖户带来的收入, 我们调研组对宏发肉鸡养殖户自1997年至2010年间的养殖成本及养殖肉鸡获利空间进行了调查摸底 (见表一) 。

3. 宏发公司把大部分利润让给养殖户, 反哺于肉鸡生产, 不论市场行情如何变化和原料价格怎样波动, 坚持承诺信用第一, 按合同价格收购, 有力地刺激了农户从事肉鸡生产发展。

4. 进一步降低养户养殖成本, 切实解决广大养殖户购买玉米难的问题。宏发公司采用集中采购的形式购买玉米, 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玉米的质量, 另一方面为养殖户每斤玉米节省资金, 并负责将玉米运送到养殖户家中, 而且为养殖户垫付50%的玉米款。同时, 根据肉鸡市场销售行情, 宏发公司不断提高毛鸡回收价格, 承担玉米涨价给养殖户增加的养殖成本, 把市场风险全部转移到公司, 千方百计保证养殖户的养殖效益。

5. 承担各种自然灾害及经济危机所带来的风险, 减少养殖户经济损失。为防止风暴、雪灾等自然灾害, 疫病危害, 金融危机的席卷, 宏发公司建立健全了预防应急机制。针对市场变化适时调整放养价格, 在保持养殖户利润空间不变的前提下, 调整鸡雏价格和收购价格, 使养殖户的养殖风险和公司的市场风险进一步降低。在此基础上, 宏发公司还加大技术服务力度, 专职业务人员和基层服务站密切关注受灾情况, 监控疫情, 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制定方案、及时解决。同时, 千方百计地帮助养殖户解决在受到自然灾害影响时资金周转难的问题, 积极联系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养殖户解决养殖专项贷款。

注:一个饲养周期 (肉鸡)

8月5日, 调研组深入到东官营乡炮手村五家子5万只肉鸡标准化养殖小区进行调研, 结识了小区主人、肉鸡养殖大户刘淑英。她从1997年开始养殖肉鸡一直到现在, 可以说, 肉鸡养殖规模与宏发公司是同步发展壮大起来的, 同时她也见证了宏发公司创业守业的发展历程。1996年末, 从北票市贸易中心下岗后的她, 一直没有找到合适工作, 丈夫郭秀成在食品公司 (宏发公司转制前身) 下属的蛋禽有限公司工作, 一个月150多元的收入, 生活支出比较大。当时, 宏发公司对家庭困难职工养殖肉鸡进行资金等方面的扶持, 不仅可以借款, 每只肉鸡还借付4公斤玉米。丈夫把公司的政策, 合同风险的共担, 获利的空间全盘讲给她。这样, 她抱着尝试的心态在东官乡炮水村老山区生产队租用了5间房屋 (70平方米) , 并向公司借了3000元钱, 进了700只鸡雏。养殖一茬鸡 (56天) 算账后, 挣了3000元, 每只鸡平均在4元多, 这在当时是丈夫一个月工资的近20倍。效益的获得, 更加坚定她养殖的信心和扩大规模养殖的决心。从1999年到2007年, 她将肉鸡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到了16000只。2009年6月初, 她投资140万元建设了东官炮手村五家子5万只标准化肉鸡养殖小区, 市、乡、村三级政府给予了相应支持, 市政府为小区平整了道路, 乡政府为其安装了水、电、路设施, 并给予18万元肉鸡养殖补贴, 村部提供了20亩场地。刘淑英从700只养起, 养殖规模达到了50000只, 养殖并相继实现了标准化、自动化管理, 现雇佣工人11人, 每人工资都在1000元左右。如果按年出栏肉鸡五批次算, 每只鸡平均获利3.5元, 两年内所投入资金就能全部挣回。

(二) 银企合作机制联动, 解决养户资金难题

农民在下定决心养殖肉鸡之初, “靠天吃饭”的雨养农业的微薄收入, 让他们很难拿出一定的资金投入到肉鸡生产上来, 所以农户首先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资金来源问题。解决这一问题, 是确保农户从事肉鸡养殖的基础之一。为此, 为保障农户有养殖投入资金, 宏发公司积极与金融部门协调, 在农村信用联社、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 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模式的运行, 围绕这一发展途径, 宏发公司与金融机构及养殖户之间逐渐探索, 建立了新型的担保贷款发放机制, 即肉鸡养殖户与宏发公司签订贷款担保, 同时再与金融机构签订贷款合同, 宏发公司再为养殖户提供贷款担保。这样一来, 金融机构向养殖户提供贷款, 专款专用于养殖户的肉鸡养殖, 宏发公司以养殖户在银行贷到的专项资金为养殖户提供鸡雏、饲料、药品、网具等养殖必需品, 待一个批次 (50-60天) 出栏的肉鸡养殖过程结束, 宏发公司在养殖户的所有养殖利润中扣除贷款部分, 把信用放在第一位, 按照还款期限按期偿还为养殖户在银行担保的贷款金额。在此基础上, 为了充分调动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并切实保证贷款归还的安全性, 宏发公司除为养殖户提供信用担保外, 还负担全部贷款利息 (1997年—2007年间利息贴息50%, 2008年后100%担负贷款贴息) 。自1995年开始, 中国人民银行北票支行为增强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信贷投放能力, 发挥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政策, 向农村信用社发放专项支农再贷款, 扩大资金来源, 降低融资成本, 解决头寸不足, 改善经营状况。调查统计:1995年至2004年间北票市人民银行累计向北票市农村信用联社投放支农再贷款达3.94亿元, 平均年度支农再贷款占用额保持在5600万元左右, 尤其是“公司+农户”模式运行后的2002-2004年间支农再贷款平均占用额度都在1亿元以上, 有效解决了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肉鸡产业发展的信贷投放能力不足问题, 将农民肉鸡养殖贷款需求与支农再贷款配套管理使用, 逐步改进形成了“公司+农户+信贷”模式。在整个过程中, 金融机构发挥金融服务作用, 企业牵线搭桥, 有效地为养殖户解决了养殖资金不足、贷款难的问题。自2001年以来, 北票市农村信用联社在宏发公司担保和贴补贷款利息的条件下, 每年为养殖户发放贷款达4000多万, 已累计发放农户肉鸡养殖贷款近3亿元, 支持肉鸡养殖户7000多户, 增加农户年收入达8500万元。与此同时, 北票市农村信用联社年平均贷款利息收入230万元, 这些贷款均能保证正常收息, 按期归还, 这种按期的还款信用机制, 实现了信贷资金的良性循环。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 当时的农村信用社面临着既要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必保完成金融监管工作指标, 又要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完成效益考核指标的双重任务, 迫使其创新改进信贷管理方式, 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整体水平。这样一来, 不仅为农村信用社创造了收入, 还使宏发公司继续为担保养户贷款、解决养户资金周转难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者之间形成了三点一线, 最终归属是每条线都是有盈利的, 三者非常有力地利益联结机制建立, 充分调动了农户的肉鸡生产积极性, 这也是宏发肉鸡养殖户逐年增加的首要前提之一。

(三) 服务保障机制推动, 解决养户技术难题

养殖户从事肉鸡养殖, 又一个问题摆在他们面前, 那就是饲养管理问题。科学饲养管理是养殖行业一直重点强调的问题, 也是养殖过程中最容易忽略的环节。许多养殖户都固执地认为养不好鸡是因为兽医或者技术人员没有看好病造成的, 其实科学的饲养管理是提高经济收入的关键, 单在减少疾病的发生这一方面就可以减少约0.4-0.5元的用药投资。为解决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饲养管理、防疫灭病等遇到的问题, 宏发公司始终是坚持上门服务理念, 公司设有技术服务部, 有专业技术人员上门服务, 如鸡雏到户, 由技术人员发放免疫时间表、饲料、饮水等具体操作规程, 并全程实行跟踪服务, 深入到农户家中为其解决养殖遇到的难题。随着养户的不断增加, 宏发公司考虑到从事肉鸡养殖的农户越来越多, 为进一步避免养殖户养殖肉鸡所遇到的饲养难题, 而且大多分散在乡镇村沟沟岔岔的山中, 购买鸡雏、饲料不方便, 农户对防疫灭病又不懂, 饲养管理技术经验不足, 交售毛鸡不方便的实际情况, 宏发公司进一步建立并完善了基层服务保障机制, 构建了有效的服务网络, 拓宽了基层服务范围。

1. 在达到5万只肉鸡养殖规模并较集中的乡镇, 宏发公司设立了基层服务站, 配备肉鸡养殖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全天候服务。截至目前, 已建立基层服务站16个。同时, 划分养殖服务区域, 建立了直接、方便、快捷的服务网络, 解决养殖户在肉鸡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难题, 切实避免了养户因饲料管理不当而带来的损失。

2. 依托基层服务站的技术资源优势, 为服务区域内的养殖户提供生产设备、药品、疫苗等肉鸡生产的必需品, 并为广大养殖户提供鸡雏、饲料、防疫灭病、技术、回收毛鸡“五到门”服务, 形成了完善的服务体系。“五到门”服务是宏发公司发展运行模式里必不可少的一项链条服务项目, 也被人们誉为“保姆式”服务, 养殖户不用在这五个方面上费神, 动脑筋, 因为养殖户哪天进的鸡雏, 哪天需要注射什么疫苗, 到哪天饲喂什么阶段饲料, 饲料需要多少, 哪天回收肉鸡等等, 宏发公司技术服务部都在全程掌握之中, 养殖户不用担心什么, 宏发公司就会按照时间, 如期送上相关服务, 这在养殖户心目中得到了充分肯定。

3. 宏发公司结合肉鸡养殖规模发展的实际, 在原技术人员包片的基础上, 将养殖区域重新进行了划分, 设立大区和小区, 进一步转变技术人员服务职能, 大区设业务科长, 小区设业务代表, 业务代表既担负着防疫灭病任务又承担起为养殖户提供多方位服务的职能, 同时成为养殖户与企业沟通的桥梁, 有什么需要和建议, 能够及时向公司汇报, 从而为更好的服务肉鸡养殖提供了技术保障。

4. 注重养殖培训, 按照北票市委、市政府发展规划, 鼓励标准化养殖, 提高肉鸡养殖档次。宏发公司每年组织一到两次大型培训和各种形式的专题培训, 还组织养殖户通过召开座谈会、联谊会等形式, 开展技术交流和培训, 提高养户养殖技术水平。同时, 宏发公司协同畜牧部门加强兴建鸡舍指导服务, 鼓励养户进行标准化养殖, 提高肉鸡养殖档次。宏发公司仅养殖户培训一项每年就出资在40万元以上, 10年间举办各类培训班达100多次, 参加培训人员达30000多人次, 使养殖户的肉鸡养殖能够及时捕捉到最先进的养殖经验和最先进的养殖信息和发展理念, 使养殖户科学饲养管理水平、防疫灭病等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 肉鸡饲养出栏率均达到97%以上。

5. 在发展肉鸡产业上, 北票市委、市政府对农户肉鸡养殖技术也进一步拓宽了服务范围。以“农业科技110”为平台, 拓宽服务网络。通过“农业科技110”服务平台, 开辟了电话热线和视频服务。选调具有较强专业技术能力和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 形成了以本地专家为主体, 远程高级专家为保障的多专业、多层次的专家技术支撑体系。通过农业科技110可以直接解决肉鸡养殖户遇到的疑难问题, 还可以现场提供技术服务。专家团定期到各乡镇农村集市发放畜禽养殖等方面的技术资料, 现场指导农户, 更加方便解决肉鸡养殖户在饲养管理方面遇到的疑难问题。

(四) 政策扶持机制驱动, 拓宽养殖户发展空间

养殖户是宏发公司肉鸡生产的第一车间, 是企业发展的首要人力资源, 随着养殖户的不断增加, 为进一步扩大肉鸡养殖规模, 在保障养殖户获利空间的前提下, 宏发公司建立了政策扶持机制, 以利润反哺肉鸡户, 使肉鸡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拓宽了肉鸡养殖空间。

1. 宏发公司为合作农户所建的肉鸡小区鸡舍补助资金每年10元/m2。同时规定对肉鸡饲养总量排名前5名和新增出栏排前5名的乡镇, 分别给予1—3万元的奖励 (两项补助不兼得) , 这样一来, 融入到了北票市委、市政府发展肉鸡产业相关激励政策里, 更加充分调动了乡镇村基层干部发展肉鸡养殖的积极性和农户从事肉鸡养殖的积极性。

2. 宏发公司对肉鸡饲养户实施连续上雏奖励政策扶持, 连续上雏的养殖户每购进100只鸡雏赠2只, 给农户进一步减少了鸡雏死淘率2%的损耗。同时, 公司对养殖户购入的先进生产设备 (如风机、雾线等) 予以50%补助, 降低了养户的投资成本。

3. 北票市各级干部对市委、市政府发展肉鸡产业的政策以及宏发公司“含金量”很高的内部相应政策宣传到位, 落实到位, 并结合本地发展肉鸡的实际空间, 分别制定了适合发展的优惠政策, 不断加大资金投入, 协调建设用地和水、电、路配套、饲养贷款等问题, 进一步调动了农户从事肉鸡养殖的积极性, 为肉鸡产业长足发展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大三家乡羊肠沟村肉鸡养殖户李玉学, 他本身是村主任, 还通过养殖肉鸡带动村民致富。李玉学养殖肉鸡近10年, 光靠养鸡就挣了近20万元。他表示还要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 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他说, 是宏发让他富起来了, 他要带动更多的农户靠养殖肉鸡也富起来。现在, 他花费5万多元翻盖了110平的新房, 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大三家乡小巴里村养殖户汤文华, 是本乡本土的农民, 过去是建筑开发商, 挣了钱, 当上了老板, 今年年初, 他看到宏发企业发展前景很好, 投资近200万元建设了省级标准化养殖小区, 占地38亩, 建了7栋鸡舍。调研组9月8日调研时, 小区建设已接近尾声, 养殖肉鸡数量达到6万只。汤文华憨厚地说:“我自己富了, 也要考虑乡亲, 我建这个小区, 能解决20位农民就业, 每年把养鸡挣的钱拿出30万元, 让这些农民也尽快富起来”。

(五) 严把源头供应机制, 保障原料产品质量

为切实保证养殖户的利益, 宏发公司从产业链条源头抓起, 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建立了源头链条供应机制, 包括种蛋的挑选、鸡雏的孵化, 都要求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减少弱雏现象的发生, 保证鸡雏成活率。同时, 为养殖户提供一流的鸡雏、饲料、药品和疫苗, 并保证全程跟踪原料供应情况及产品质量, 为养殖户把好链条源头关。

1. 为了降低养殖成本, 宏发公司采用招标的方式, 进行药品采购, 既确保了药品质量又降低了养殖成本, 从根本上保证了养殖户的利益。

2. 宏发公司根据国际市场“非绿莫入”的高要求, 以及现实生活中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 在鸡雏引进、饲料配比、防疫用药等关键环节上, 严把生产、饲养关, 提高产品的品位, 成功跨越了养殖关。

3. 宏发公司千方百计筹集资金, 先后投入1.5亿元, 用于先进的检测设备引进和高标准出口的产品车间改扩建, 以及种鸡场、孵化厂、饲料厂建设。目前, 宏发公司屠宰加工能力已达8000万只, 产品能力15万吨, 饲料生产能力15万吨, 鸡雏孵化能力6000万羽, 种鸡存栏30万套。宏发公司现有肉鸡加工厂两处, 新引进3条肉鸡屠宰分割生产线 (2006年为1条) , 产品可以达到欧洲肉鸡冷分割产品技术标准。年屠宰能力6000万只的加工车间, 比1997年的20万只增加了近300倍, 比2006年的年屠宰1500万只增加了3倍。现有饲料加工厂1处, 加工能力由2万吨提高到15万吨;种鸡3处, 饲养能力由10万套提高到30万套;孵化场1处, 孵化能力由1500万只提高到6000万只。产业化生产体系进一步完善, 配套生产能力同步增强。

4. 宏发公司邀请专家制订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 使公司“龙鸟”牌肉鸡系列产品较早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22000 (HACCP)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从而获得了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六) 健全疫情保障机制, 降低养户经济损失

为进一步解决养殖户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宏发公司主动为养殖户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努力做到“无情市场有情操作”。宏发公司每年都要拿出2500万元为养殖户作为周转资金, 仅每年夏、冬季为养殖户养殖肉鸡所发的高、低温天气补贴就达100多万元。2005年, 国内外相继发生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 一时间全社会畜牧业肉鸡养殖量急剧下降, 各大从事畜牧生产的企业大幅削减肉鸡放养量, 社会毛鸡价格、种蛋价格下滑, 禽类产品消费市场受到空前打击, 禽类产品无人问津。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给宏发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调研组通过走访农户也相继了解到在国内外发生病情时农户的心理状态。养殖户都在观望着宏发公司的一举一动, 我们也能想象到, 他们当时最怕的就是发生疫情, 如果发生疫情, 将按照相关规定对养殖的肉鸡要全部进行扑杀深埋, 这样直接面临着养殖受损, 赚不到钱了。并且还担心国家对疫情控制严格, 惧怕宏发公司产品销售不出去, 自身所养殖的肉鸡是不是还能如期回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 禽流感时期, 养殖户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在我们调研走访有代表性的285户养户中, 如定期注射病苗 (100%) 、加强对禽舍环境内外的消毒工作 (91.13%) 、注意饲料、雏具等货源的卫生防疫状况 (85.78%) 、加强饲养管理等 (95.37%) 。在问及“如果发生疫情, 您将对现有肉鸡如何处理”时, 67.33%的养殖户表示会尽快与宏发公司服务部取得联系, 一旦发生疫情, 会按照政府部门的要求及时对肉鸡进行处理, 也有23.32%的养殖户表示会尽快回收肉鸡, 9.35%的养殖户表示会静观事态发展, 而后采取有利于自身的措施。

面对禽流感疫情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宏发公司主动采取了相应措施, 健全了疫情应急保障机制, 坚定了养殖户战胜疫情的信心。

1. 进行了禽流感免疫紧急通知, 对禽流感免疫的必要性, 紧迫性, 免疫密度, 免疫注意事项, 免疫程序做出明确规定, 并特别提出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

2. 详细安排布置生产单位卫生消毒防疫措施, 同时对养殖户免疫程度及要求做了详细布置。

3. 总经理、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分别带领服务人员对养户进行免疫情况督查, 建立免疫卡, 昼夜指导养殖户防疫。

4. 推行了片区兽医服务人员疫情监控、汇报制度。

5. 延长肉鸡屠宰时限, 提高生产效率, 及时回收, 及时分割, 确保养殖户利益。同时, 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 改变了传统的加工模式, 使产品品种增加到80多个, 全年再分割品加工量达到6700吨, 实现增值近160万元。

6. 加大销售力度, 在最大限度的缓解库存及资金压力的同时, 增加储备方式, 扩大储备能力, 即清理副产库、搞好产品分装码垛, 腾出库位;清理闲置库房;在朝阳和北票积极寻找库位, 储存大量肉鸡产品。

7. 保证获利空间, 给予农户经济补偿。当时玉米价格不断提升, 在养殖户利益要遭受损害时, 公司及时地一次性大幅度调整利益分配关系, 以全年平均每只鸡高于以往0.50元以上的空间让利于养殖户。通过现象看到了本质, 这样的做法, 表面上看是宏发公司失掉了一些眼前的既得利益, 但企业却赢得了养殖户的心, 也赢得了养殖市场, 更加坚定了养殖户战胜疫情负面影响的决心。

8. 在孵化质量管理上, 严格执行卫生消毒防疫制度, 从种蛋入库到出雏, 严把各道程序关。通过以上措施, 宏发公司本身确保了2005年肉鸡产品没有受到任何损失。这标志着企业在复杂条件下, 困难环境中驾驭市场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2005年, 宏发公司全年回收加工肉鸡1500万只, 实现销售收入2.79亿元, 实现工业产值2.45亿元, 实现利润640万元。企业总资产达到7748万元, 同比增加2748万元, 增幅55%。总负债4338万元, 资产负债率为56%。

2007年, 北票发生了百年罕见的雪灾, 宏发公司为确保养殖户养殖的肉鸡出栏按期回收, 挑选出驾驶技术好、责任心强的12位司机, 顶风冒雪赶赴养殖户家中回收毛鸡。三宝营乡肉鸡养殖小区, 很多养殖户鸡舍被大雪压塌, 因为电线短路, 有的农户还造成起火, 饲养的肉鸡遭到重创, 死伤近四分之一。正在所有养殖户一筹莫展时, 宏发公司的回收车及时赶到, 为他解决了燃眉之急。据资料统计, 雪灾刚刚发生一周内, 宏发公司累计出车60多台次。平均每天回收毛鸡4万多只, 给养殖户避免直接经济损失达150多万元, 得到了养殖户的一致好评。宏发公司始终把养殖户的利益和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 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讲信用, 调研中我们在农户的口中得到了证实, “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的健全保障, 并及时一如既往的解决养户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与养殖户之间形成了“鱼水”深情。

三、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一) 农户扩大养殖群体突出困难

加速养殖基地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建设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 三者是有机的整体, 不相矛盾。再加之养殖成本高, 农户有了最初的前期投入资金, 但流动资金周转也是一笔不少的支出。同时, 按照国家建设肉鸡标准化小区和养殖户相关标准 (如选离村庄、环境无污染等) , 村与村之间、小区与小区之间、户与户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饱合状态”, 进一步扩大养殖群体存在着突出的困难。

(二) 农户建设肉鸡养殖小区调地难

建设1个肉鸡小区一般需要用地10-30亩, 而原来的土地利用规划未将肉鸡养殖用地纳入其中, 导致部分小区因调地难不能进行建设。同时, 由于基本农田不让占用, 公益林和退耕还林地也不让占用, 小区建设用地选择空间太少, 而办理土地手续又太难, 影响了小区的建设数量和进度。同时, 农户的发展现行只能进驻小区或选离村屯, 如再在自家庭院建舍养殖, 第一养殖环境直接影响人身健康, 第二也不是标准化、绿色生态养殖的发展方向。

(三) 农户养殖基础设施配套难度大, 空气环境污染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因不许占用基本农田, 养殖户按照建设标准建设肉鸡小区, 大多数进山上坡建设, 增加了配水、配电、修路距离和成本, 导致肉鸡小区建设及养殖户的发展难度加大。现在建设的省标准化小区都要离开村庄500米, 对养殖户逐渐规范, 每一个大户要有一个化粪池, 统一处理。同时, 养殖肉鸡产生的气味非常大, 养殖产生的气味引来的蚊蝇也扰民, 空气和环境污染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四) 农户投入能力较差, 贷款难度相对加大

北票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 农民投入能力较差, 依照肉鸡标准化小区建设标准, 需要较大的投资, 由于自有资金不足, 导致建设进度缓慢或不能及时达产, 养殖效益大打折扣。另外, 贷款难度较大, 现在农户办理贷款必须由公务员或有实力的商户担保, 这些条件一般的农户是无法实现的, 结果是得不到贷款或贷款不及时。在调研中, 调研组以5万只标准化肉鸡小区为例, 对肉鸡养殖小区基础设施投入及农户流动资金进行了基本概算 (如表二) 。

四、对保障农户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 宏发公司内部应集中精力调动一切力量, 完善

产业化生产体系,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密切与养殖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切实增加养殖户利益, 提高养殖户效益, 通过利益驱动和感情拉动解决加工能力与加工原料生产失衡问题。要引导养殖户改变生产观念, 实施科学管理, 改进生产方式, 提高科技水平, 向管理要效益。

说明:按宏发公司保底价格4.20元计算, 肉鸡成活率达到96%, 生长平衡点3千克;价格平衡点3.60元, 成活率平衡点90%

(二) 合理调整农户养殖用地, 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政府应使支农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向畜牧业倾斜, 为畜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1. 政府要向广大农民积极宣传鼓励畜牧业发展出台的包括减免各项收费, 免费配套水、电、路等一系列政策, 宣传中央省、市政府鼓励建设标准化畜牧小区、发展规模饲养的补助政策, 充分调动广大农户发展畜牧业生产的积极性。

2. 应进一步制定适合本地的优惠政策, 加大资金投入, 协调建设用地和水、电、路配套、饲养贷款等问题, 为肉鸡长足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

3. 将小区建设具体标准实施到位, 协助做好建设规划, 主持标准化小区设计, 搞好技术培训和指导。

上一篇: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三下一篇:无公害农产品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