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信贷创新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普惠金融,小中见大,平中见奇,曲径通幽。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自成立以来一直把普惠金融服务放在改革发展的首要位置,“人嫌细微,我宁繁琐;不争大利,但求稳妥”,在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邮储银行深耕细作,颇有心得。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邮储银行信贷创新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邮储银行信贷创新论文 篇1: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信贷风险控制问题研究

摘 要: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由于经营信贷业务时间不长,在信贷经营和管理上缺乏经验,相应的信贷风险控制水平也较低下。本文以邮储银行信贷基本情况为出发点,对邮储银行现阶段信贷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深入剖析了其原因所在,最后提出完善邮储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体系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邮政储蓄银行;信贷风险;风险管理

一、引言

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是在改革邮政储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组建的商业银行,成立的初衷是为了适应现代商业银行经营以及银行业监管的要求,促进邮政储蓄的不断发展。邮储银行的成立,改变了过去邮政储蓄业务单一的局面,改革长期以来只存不贷、资金转存央行享受无风险利差的负债业务,进一步拓展经营范围,包括提供信贷业务在内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2007年6月22日,邮储银行第一个小额贷款营业部在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魏庄镇揭牌成立,这标志着小额信贷业务在全国的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也拉开了邮储银行正式进军信贷业务的序幕。2008年5月20日,邮储银行在北京试点开办个人二手房信贷。2008年6月2日,邮储银行信用卡系统上线,邮储银行第一张信用卡成功发行。这一系列事件表明邮储银行信贷业务开始趋向多元化。目前,邮储银行正式开办的信贷业务分为两大类:个人信贷业务和公司信贷业务。个人信贷业务包括“好借好还”个人信贷和“佳信家美”住房贷款。“好借好还”个人信贷又分为小额贷款、个人商务贷款和个人质押贷款,“佳信家美”住房贷款专门针对个人二手房贷款。公司信贷业务包括银团贷款、项目融资和小企业贷款。截至2010年末,邮储银行各项贷款余额为5443亿元,实现净利息收入429亿元,与2009年同比增加214亿元,增幅为100.06%。从整体资产质量方面看,小企业不良贷款率为1.62%,全行不良贷款率为0.33%①。上述数据表明,邮储银行信贷业务的开局良好,这和邮储银行原始资产优良以及基数低是有着很大关系。

随着新巴塞尔协议的实施、国内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以及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邮储银行成立时间短,加之过去一直只存不贷,缺乏信贷经验,在信贷风险控制上尚处于摸索阶段。可以说,邮储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二、当前邮储银行信贷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尚未形成正确的信贷风险控制理念

由于处于信贷业务萌芽阶段,信贷业务的发展是目前邮储银行所关注的重点。对信贷风险控制理念的培育和引导则力度不大,导致其未能得到渗透和普及。总体来说,邮储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意识滞后,缺乏正确的定位,未能树立风险控制是商业银行管理的核心理念。一些基层员工或信贷人员容易将风险控制与业务发展分开,认为二者是对立的。在这种错误的认识下,很容易产生两种极端,第一种极端认为风险控制是阻碍业务发展的绊脚石,要想信贷业务迅速发展,就必须暂时把风险控制放在一边置之不理;还有一种认为少发展业务就可以控制风险,通过否定业务来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这样导致很多该发展的业务没有得到发展,反而削减了邮储银行的整体抗风险能力。除此,邮储银行缺乏对员工信贷风险的危害性以及信贷风险控制的必要性教育,尚未形成全行统一的风险管理文化,只有在各省(市)分行的企业文化中才能看到口号式风险观的简单表述,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也较少辅助以真实的风险事件警示和推广先进的风险控制经验,这使得信贷风险控制意识在银行经营管理的全流程中贯彻不充分。

(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尚未完善

邮储银行成立后,由于部门、机构职能的变更和业务范围的扩大,一方面对过去邮政储汇局制订的风险管理制度进行清理,选择可以沿用的部分,一方面又针对新业务(主要指信贷业务)的开展制订新的风险管理制度。先后针对各项信贷业务的开展制定了具体的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如《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管理办法》、《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个人二手房贷款操作流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企业贷款业务操作规程》等规章制度。然而因为信贷业务零经验,对于新制订的规章制度的效用还需要在具体执行中跟踪实施效果以便进一步完善。在信贷业务品种短时间内以较快速度增加的情况下,一些创新业务甚至还存在着制度空白,风险管理制度未覆盖全部业务流程,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风险合规体系。邮储银行虽说在内部控制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建立起了由信贷部、审计部、风险合规部以及其他业务部门组成的内部控制框架。但是,邮储银行还需继续加强内部控制操作流程科学化、执行制度纵深化以及岗位职责规范化等。同时,邮储银行当前信贷风险的防控过于依托信贷部门,未能体现部门间相互制衡,审贷只是形式上分离,信贷员参与汇报和表决,且审贷委员会成员中信贷营销部门占据大部分,从而不能对风险进行有效提示,无法保证风险的及时处理。

(三)信贷绩效考核不够科学

邮储银行目前信贷业务的绩效考核,主要针对效益、发展和资产质量的三类财务指标进行考核。对于在信贷过程中是否实现了内部运营目标和客户目标,绩效考核中并没有提及。在实践中,效益类指标未将风险成本计入当期损益,从而造成损益表上反映的是虚增的利润,由此给业绩考核带来偏差,同时也使银行在选择客户、发放贷款、利润分析等方面容易出现短期行为;发展类指标由于可以脱离真实利润的获得而实现,故发展类指标在实质上是冲淡了对真实利润的努力。当商业银行工作重心转移并聚集在发展指标上时,往往很容易忽视发展所带来的风险;资产质量指标具有滞后性以及一定的弹性,信贷风险检查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下,考核对象会通过追求短期业绩来掩盖风险,同时还会利用发展指标来促使资产质量指标的实现或部分实现,如通过信贷规模的扩大来稀释现有的不良资产比重,从而使不良贷款率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现行的信贷绩效考核办法无法保证邮储银行真正实现风险收益最优化的经营目标。

(四)没有建立有效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

信贷风险预警机制是指商业银行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对借款人实施系统化持续监测,提前发现和识别风险类别、程度、范围以及风险变化趋势,并及时发出风险预警信号[1]。有效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将改变以往商业银行应对信贷风险反应滞后和风险判断表面化的状况。邮储银行作为一家年轻的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建设上还远远不够。如缺乏科学的风险预警系统,只建立了可用于事后统计和事后监控的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在宏观经济信息、市场信息、行业动向、行业标准、企业经营状况、企业信贷资金使用、信贷资产分布、信贷资产存量和增量等方面数据涵盖上不广,且数据匮乏。除此之外,邮储银行在信贷风险跟踪、监测和控制手段上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邮储银行信贷风险控制问题的成因分析

邮储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既有来自外部的原因,也有来自于邮储银行自身的因素。

(一)社会信用的缺失直接导致信贷风险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人们的市场意识尚待提高,社会信用缺失现象日益凸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难以规范化运行,这也是国内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滋生的最根本原因。主要体现在[2]:

1.客户利用信息不对称,通过虚假出资、粉饰财务报表、虚增盈利、隐瞒负债和其他不利信息等手段从商业银行骗取信贷资金。

2.客户不信守承诺,随意更改信贷资金使用用途转投高风险项目,或通过破产、分立、租赁、出售等方式恶意逃废银行债务。

3.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通过为客户出具虚假报告,协同骗贷或逃废银行债务。

客户和中介机构的失信行为,都将极大地影响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性。尤其是在客户和中介结构双重失信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几乎不可能辨别客户提供的财务报告和其他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很容易使银行产生错误判断。

(二)银行同业间无序竞争加大了邮储银行的信贷风险

1.邮储银行在无序竞争和后进生的双重压力下,短时间内只能通过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张来迅速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但受其经营管理水平和信贷风险控制能力的制约,如对借款人了解不充分、贷后管理没有跟上,使得其信贷资产的安全不能得到保证。

2.商业银行间的无序竞争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某些借款企业的过度扩张倾向,使得信贷资产损失的可能性加大。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信贷投向偏好趋于相同,喜欢追逐大客户和优质客户,邮储银行也不例外。而银行间的不良竞争更是加剧了向大客户和优质客户争相放贷现象的产生。如若大客户和优质客户扩张出现不利,就有可能转变成风险大户。

3.商业银行间的无序竞争也催生了借款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博弈。一些商业银行往往会通过降低贷款利率来吸引客户,从而导致利率不能全面覆盖信贷风险。

4.邮储银行金融创新不足,银行资产信贷集中化。邮储银行目前已经营的业务范围包括个人业务、公司业务、信贷业务、理财业务、托管业务和外汇业务等品种,改变了过去长期以来只经营个人存款业务和汇兑、代收付、代发工资、代理保险以及代销国债等一些基本中间业务的不利局面。但总体而言,邮储银行金融创新仍显不足,主要表现为邮储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缓慢。以理财业务为例,邮储银行理财产品的提供能力与国内四大商业银行相比有较大差距,尤其是针对高端客户的个人理财产品邮储银行至今还是空白;再以外汇业务为例,邮储银行在外汇即期、远期交易、外汇衍生产品交易上正处于起步阶段;除此,在国际结算上,邮储银行票据业务才上马不久,而对于以票据业务为基础的托收、信用证和国际保理等结算方式,在实践中很少涉足。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中间业务占邮储银行收益的比重很小,邮储银行利润增长主要依靠信贷业务的扩张,但这也导致邮储银行信贷资产占比过重的现象产生,进一步促使信贷风险聚集。

(四)邮储银行分设机构模式存在弊端,且内部控制薄弱

由于基层邮政体制改革不彻底,在银行业务上实行邮储银行与邮政混合经营、混合管理的特定模式,导致邮储银行目前的分支机构分为三种形式:邮储银行自营机构(一类网点)、与邮政的共营机构(二类网点)和邮政代理网点。对于自营机构,邮储银行控制力较强;对于与邮政共同组建的共营网点,邮储银行只负责指导业务和选派支行行长,而邮政则负责管理具体工作人员,由此容易造成职责不清,随着业务向前发展,矛盾将会逐渐升级,存在的风险隐患也会不断增大;而对于邮政代理网点,邮储银行无权干预运营,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产生信贷操作风险。

同时,邮储银行内部控制薄弱,总体来说,主要在于:第一,内部控制目标不清晰,为被动的合规为导向的内控制度;第二,由于控制方式尚未标准化、对主要业务环节缺乏全面分析以及制度文件过时或不完整,导致没有形成正式的风险评估程序;第三,内部审计不完全独立,审计工作任务零散,质量不高;第四,内部控制覆盖不全面,只覆盖了大的业务层面和一些业务产品,没有完全延伸至经营活动的各个层面以及业务流程上。

四、完善邮储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体系对策

(一)建立健全邮储银行风险管理体制

1.构建集中、垂直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邮储银行可结合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商业银行(如美国和新加坡)的先进经验,构建一个集中、垂直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以此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效率,强化风险管理的权威性。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在董事会下通过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总揽邮储银行风险控制。由风险管理委员会统筹制定和审议风险管理的规章、制度、政策、控制目标以及工作规划,并指导、检查和监督工作计划落实与工作任务执行情况;其次,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风险控制中心,作为全行风险管理的具体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对各类信贷业务的授权管理、客户的统一授信管理以及信贷风险基础管理工作。在纵向上连接风险管理委员会,并对其报告,在横向上连接业务部门和稽核部门,协同管理信贷风险;最后,在全行各层级机构实行风险派驻制,通过设置风险官员来实施风险过程控制,前移风险管理窗口。可在总行设置首席风险官、一级分行设风险总监、二级分行设风险主管以及县支行设风险经理,保证各层级有专人实施风险管理,搭建与全面风险管理匹配的组织机构。

2.优化授信业务流程,分步推进授信业务平行作业。由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覆盖业务流程的每个环节,与经营活动难以割舍,所以为真正发挥风险管理的作用,邮储银行可将目前以职能部门为中心转向以流程为中心,实现由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的转变。具体操作上是指:邮储银行在业务运营和信贷风险控制过程中应始终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根据市场竞争环境、客户需求以及内部管理基础,可通过借鉴6σ管理法,在综合考虑各类细分信贷市场的客户反应和授信业务风险回报管理要求的基础上,妥善定义、度量、分析、改进以及控制各类授信业务流程优化进程,使流程中的任一环节都处于有效控制下。同时邮储银行还应对每种授信业务流程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审查,确保各环节顺畅、透明、无违背流程情况发生,把业务流程管理上的差距和关键风险点有效消除。

除此,邮储银行还应分步推进授信业务平行作业。在授信业务流程中嵌入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的政策标准,客户经理(或信贷员)、贷款审批人、风险经理相互协作,主动配合[3]。由风险经理在贷前环节参与调查评价,并在客户经理的协助下相对独立地撰写完成客户信用评级报告或项目评估报告,专职贷款审批人则负责在其权限范围内对客户信用等级进行认定和贷款审批;在贷中环节,风险经理负责授信审批条件(即贷款条件)落实情况的审核,并签具审核意见书;在平行作业贷后环节,风险经理进行信贷风险监测和预警。风险经理将对在贷前调查评价中所揭示的风险点和用款持续条件进行持续动态监控。在初始阶段,授信业务平行作业模式可针对公司信贷客户,待条件成熟后,可全面覆盖所有客户,逐步实现邮储银行授信业务的专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经营。通过授信业务平行作业模式,可以弥补客户经理忙于营销或迫于信贷业务压力而对客户评价的不足,从而实现从单个客户经理向团队参与信贷管理的转变,促进信贷业务发展与信贷风险控制在业务过程中的有机统一。

3.塑造统一的全面风险管理文化。邮储银行还应将全面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列为其发展战略的要点。可通过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中融入风险管理文化,多手段、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知识宣传和教育,塑造全行统一的全面风险管理文化,改变当前普遍存在的重贷轻管理,先放贷后管理的懈怠风险管理思想,把风险管理理念和意识渗透到每个部门、每个员工、每个工作岗位和工作环节,并最终将风险管理或风险控制内化为员工的工作习惯和职业态度,在邮储银行真正形成全员关注风险,全员参与风险管理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健全邮储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内部约束机制

1.尽快理顺经营管理体制。邮储银行信贷风险防控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有一个健全有效的经营管理体制。由于基层邮政体制改革不彻底,造成目前邮储银行三类营业网点平行运营的怪状。建议尽快理顺邮政代理金融业务与邮储银行之间的管理体制,实现邮政业务与银行业务的完全分离,把邮政经营的储蓄业务和中间业务完整划转给邮储银行,将三类营业网点平行运营模式调整为一种运营模式,即所有网点都由邮储银行自营。只有这样,邮储银行才能充分依托丰富的客户资源和庞大的网点优势,建立风险可控、自主经营的管理体制。因此在具体操作层面上要尽快将设备维修、更新以及网点改造等职能让渡给邮储银行,尤其是邮储银行在网点改造上要有自主决定权,这样有利于带动邮储银行标准化网点的建设,塑造银行形象。除此之外,在网点未完全划转前,还要切实赋予邮储银行负责二类网点的管理以及代理网点金融业务管理的职能,从而能够更好地开拓信贷业务和控制信贷风险。

2.逐步完善内部信用评级。评级指标设置与评级模型缺失是邮储银行目前在实施内部信用评级上面临的两大问题。邮储银行可结合自身情况,考虑从财务报表分析、经营环境分析、管理水平分析以及借款人的企业规模、借款担保、抵押物、以及特殊事件等等其他方面分析来构建邮储银行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在学习借鉴国外评级模型的理论依据、模型构成和设计方法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本行信贷业务的特点和管理现状,设计自己的参数体系和模型框架。在模型具体设计和建立过程中,要把诸如国内企业财务欺诈现象信息数据积累量不足、金融产品发展滞后、利率市场化进程、道德风险严重以及区域风险差别突出等国内特有的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建立适合邮储银行且有效的风险评级模型。

3.构建科学的信贷风险预警体系。为改变邮储银行在信贷风险控制上判断表面化和反应滞后的现状,实现以事前控制为主,并与事中和事后控制相结合的风险控制机制,提高邮储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水平,构建科学的信贷风险预警体系迫在眉睫。具体来说,信贷风险预警体系可由预警信息系统、预警指标系统、判断准则系统、风险预测系统、风险应对系统和反馈系统六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灵敏的预警信息系统是构建信贷风险预警体系的第一步;预警指标系统的建立是为了使预警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条理化、系统化以及实用化;判断准则系统根据预警指标系统得出的风险指数,决定是否发出预警信号以及发出何种程度的预警信号;风险预测系统根据信贷风险现状和历史信息,在此基础上利用时间序列和回归分析等方法预测客户信贷风险的发展趋势;风险应对系统可根据信贷风险的类型和风险程度探求具体的解决方案;最后通过反馈系统把对策执行效果即时反馈至预警信息系统,以此检验信息系统、指标系统和判断准则系统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并在此基础上及时对上述三个系统进行调整和更新,同时进一步促进风险应对系统的丰富和完善。

(三)加强内、外部监督

1.加强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是邮储银行强化风险管理、全面提升自我纠错能力的重要保障。邮储银行应加快建立独立于各分支机构,只对一级法人负责的自上而下垂直的内部审计系统。可从总行到分行逐级设置审计部门,各分支机构的审计部门由总行审计部门实行派驻制,其财务预算、人员薪酬和负责人任免等方面,由总行实行统一的垂直化管理,形成一个完整的内部监督组织体系;其次,邮储银行应积极改进审计手段,全面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应用,并加紧开发非现场技术平台,实现与信贷业务信息数据库的对接,从而能够对日常信贷业务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切实提高审计效率;同时,邮储银行要高度重视对审计结果的利用,应及时通过纠正或处罚等措施,落实审计发现的信贷风险和其他问题,并建立后续评估机制。除此,邮储银行要深入推进内部审计工作转型,一改过去长期实行以查错纠弊为重心的内部审计工作模式,建立风险导向型的内部审计制度。查找存在的风险点和失控环节,并针对不同的风险因素、风险程度以及风险状况,确定审计重点和相对合适的审计频率,加大对高风险领域的审计力度,合理配置审计资源,从而提高审计的效率,并促进邮储银行各级管理层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

2.加大外部监管力度。通过强化外部监管,可以帮助邮储银行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以确保邮储银行的稳健发展。具体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完善外部监管体系。监督部门通过现场与非现场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对邮储银行的工作进行检查,并定期对邮储银行进行合规性和风险性评级,督促邮储银行加强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系统的建设。采取交叉监管和高级监人员跨地区交流等手段,避免监管流于形式,切实保证监管质量。二是充分发挥金融中介机构的作用。准确、完整的信息数据是商业银行进行信贷风险控制的关键要素之一。邮储银行还可以借助金融中介机构来弥补与借款人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我国应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尽快建立起像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国际这样权威性的信用评级机构。同时为防止金融中介机构失信行为的产生,应进一步完善如会计、审计、律师、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的准入及评价机制,对达不到设置要求的一律不予批准成立,对不重视服务质量的中介机构应及时取消其经营资格并给予严惩。通过规范金融中介机构行为,以此提高信息质量,避免道德风险。

总之,信贷风险是现阶段邮储银行面临的最突出、最主要的风险,能否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关系到邮储银行可持续发展。邮储银行应积极审视自我,找出在信贷风险控制上的不足,吸取国内外同业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信贷风险控制体系。在获得全面发展的同时能够兼顾风险控制,才能使邮储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责任编辑:张恩娟)

参考文献:

[1]陈小宪.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金融,2004(03).

[2]陈娟.浅析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时代金融,2010(01).

[3]熊秋德.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探讨[J].民营科技,2010(06).

作者:刘志坚 晏艳珍 邓莹

邮储银行信贷创新论文 篇2:

邮储银行:普惠金融的中国样本

普惠金融,小中见大,平中见奇,曲径通幽。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自成立以来一直把普惠金融服务放在改革发展的首要位置,“人嫌细微,我宁繁琐;不争大利,但求稳妥”,在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邮储银行深耕细作,颇有心得。

不久前,国际权威的英国《银行家》杂志“2014年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榜单揭晓,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首次参加排名,按总资产位居第28位,按一级资本位居第63位。

于2007年3月20日挂牌成立的邮储银行看似一家“新银行”,其实已有“百年老店”的历史背景。早在1919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前身邮政储金局就成立了,开办邮政储金业务。1953年邮政储蓄业务停办,邮政继续办理汇兑业务。1986年,邮政储蓄正式恢复开办。20多年来,经历了邮电分营、邮政政企分开、邮储银行组建和股份制改造等多项重大变革,于是有了今天的邮储银行。截至2014年6月底,邮储银行拥有营业网点3.97万个,并广泛打造电子金融服务网络,服务客户超过4.5亿人;资产总额超过5.9万亿元,资本回报率、利润增长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和经济利润率等关键指标达到银行同业优秀或良好水平。

亮眼的表现得益于多年的苦心经营和特色化的发展策略。邮储银行如今已是全国网点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服务客户数量最多的商业银行,以此为依托,邮储银行独树一帜地坚持探索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据邮储银行董事长李国华介绍,目前邮储银行已初步形成了以零售金融、普惠金融为主体,以公司金融和金融市场业务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全功能商业银行的经营格局,通过各类业务的相互配合、协同推进,实现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发展。

“普惠金融”概念由联合国于2005年首次推出。2013 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发展普惠金融”写入 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中,普惠金融在国内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当前,有必要 进一步探索发展普惠金融的具体思路与务实策略。

“取款不出村、贷款送上门、理财送下乡、资金通天下、服务全天候”,“人嫌细微,我宁繁琐;不争大利,但求稳妥”……邮储银行自成立以来一直把普惠金融服务放在改革发展的首要位置,成为典型的普惠金融的中国样本。

普惠金融,小中见大,平中见奇,曲径通幽。本刊编辑部日前对邮储银行总行及分行等进行了深入采访,问道取经,探寻秘籍。

把普惠金融服务送到田间地头

在北京平谷区山东庄镇鱼子山村南部的数百亩土地上,种满了平谷大桃、梨树和樱桃树,附近的温室大棚里,种满了草莓和蔬菜,观光采摘的人络绎而来。北京绿水峡谷果蔬产销合作社的创办人王学柱望着长势喜人的果蔬感慨万千,他心里很清楚,由于资金问题,这些土地差点就被闲置荒废了,眼下总算闯过了难关。

2008年,复员转业的王学柱自谋生路,成立了北京绿水峡谷果蔬产销合作社,带着60多名社员打算大干一场。2012年初合作社建设了101个温室大棚,但由于投入过大,钱花得差不多了,连买种苗、化肥的钱都没有了。王学柱掐指算了算,如果靠自己慢慢积累,最少2年才能筹到种苗、化肥的资金,那么此前大张旗鼓地与超市、水果店等签署的供货合同就要泡汤了。正在王学柱愁闷不堪的时候,转机出现了。

邮储银行村官信贷员韩春明在开展“送贷下乡”活动时了解到王学柱的情况,并第一时间向王学柱介绍了邮储银行的合作社贷款,于是2012年9月,不到一周时间贷款就批了下来,62万元资金顺利到位,该合作社也成为邮储银行首个合作社贷款户。此后合作社的经营稳步上升。2014年,随着业务发展合作社资金需求大幅提高,邮储银行北京平谷区支行眼下正准备为合作社增加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的担保方式,将其贷款额度提高至200万元。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邮储银行的重点支持对象”,据邮储银行行长吕家进介绍,新型经营主体的核心金融需求是信贷需求,邮储银行将按照“宜场则场、宜户则户、宜企则企、宜社则社”的原则,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推广。重点以33个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地区内6000多个家庭农场、农业部确定的6600多个农村专业合作示范社为重点,逐步把业务范围扩展到全国。据介绍,未来5年内,邮储银行在“三农”领域的信贷投放将超过3万亿元,成为“三农”金融服务的生力军。

成功获得贷款支持的王学柱和他的合作社,无疑是邮储银行“三农”金融服务的受益者。这样的受益者还有很多。一组数字显示,截至2013年底,邮储银行在农村地区投放的“两小”贷款(小额贷款和小企业信贷)余额2921.34亿元,占全行信贷资产规模的19.6%;涉农贷款余额3882亿元,占全行信贷资产规模的33.33%,当年新增2004亿元,增速达106%,其中涉农小额贷款笔均放款额仅6万元。2014年上半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截至6月底,涉农贷款余额达4934亿元,新增1052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4817亿元,新增786亿元。

在发展普惠金融,服务“三农”的过程中,有着独特优势的邮储银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心得,挖掘出不少金融创新的点子。比如,使农民王学柱获得宝贵贷款机遇的“送贷下乡”活动,就是邮储银行开办小额信贷之始就确定的一种工作方式。“送贷下乡”将信贷服务的覆盖面从网点周边扩展到所有农村,填补了偏远农村信贷服务的空白,将信贷机构“下沉”农村,是践行普惠金融的有益尝试。而给王学柱提供“送贷下乡”服务的是一位邮储银行“村官”信贷员。针对大学生“村官”的人才培养机制,是邮储银行近年创新服务“三农”的另一举措。自2009年起,邮储银行全面启动大学生“村官”专项招聘,已累计选聘任期届满大学生“村官”3290余人,成为全国招聘大学生“村官”最早、最多的金融企业之一。王学柱在贷款过程中采用的“农民合作社贷款”以及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担保方式,也是邮储银行在涉农惠农业务中采取的创新做法。

2014年1月19日,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1年关注“三农”。其中,用相当篇幅来指导今后农村金融发展的方向,并明确提出“鼓励邮政储蓄银行拓展农村金融业务”,这已是邮储银行第9次被中央一号文件提及支持“三农”。应该说,在服务“三农”领域,邮储银行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邮储银行近4万个营业网点,不仅在国内居第一位,也是世界单一法人金融机构中网络规模最大的银行,其中70%以上分布在县及县以下区域。因此,邮储银行自成立以来就秉承普惠金融理念,坚持扎根农村、服务农业、贴近农民,努力填补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空白,加大对“三农”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增强“造血”功能反哺农村,努力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蓄水池”和“灌溉渠”。据介绍,在发展普惠金融事业,做好“三农”金融服务方面,邮储银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具体表现为三大方面:

第一,积极填补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空白。作为全国金融服务网点最多的商业银行,邮储银行一直致力于打通“延伸城乡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通过优化网点布局,进一步拓展在县及县以下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网络覆盖面。具体措施包括:首先,发挥沟通城乡居民个人结算主渠道作用,邮储银行近4万个网点全国联网,可提供全国范围内异地存取款及汇兑服务;其次,全力以赴做好惠民工程,邮储银行目前已有25个省(市)分行参与到“新农保”工作中。在邮储银行代理“新农保”的一些地区,农民们“跑一趟路、对一个窗口、填一张表”,就可以完成“新农保”账户开立,财政拨付的资金在当天就可以到达最偏远山区的农民账户;最后,加快发展电子银行拓展农村金融服务。比如,山西临汾市汾西县支行在其下辖6个乡镇设立了自助银行,一线人员手把手指导客户使用,当地农民即便不识字也能熟练使用ATM,当地ATM交易替代率达到了60%以上。

第二,不断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2007年6月,邮储银行在河南启动无抵押小额贷款业务试点,并用一年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几年来,大力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同时力推产品创新,丰富涉农贷款产品体系。针对现代农业资源集约化、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新特点,邮储银行探索创新了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产品,开发了家庭农场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等“三农”贷款创新产品。探索创新农村抵(质)押担保方式,开展“三权”抵押贷款试点。推动“三农”贷款创新试验区建设,将黑龙江、新疆、江西、浙江、广东、北京、河南、四川、福建等9家分行确定为“三农”贷款创新试验区。

第三,持续完善“三农”金融服务体系。自成立以来,邮储银行在组织架构完善、信用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支农服务体系。一是完善组织架构,建立服务“三农”的专营机构。自上而下组建了“三农”金融部及“三农”金融服务机构;二是寻求支农合作,构建立体化“三农”增信体系。积极拓展与农业部门、农业龙头企业、农业担保公司、农业保险公司及行业协会等机构和组织的外部合作;三是建设信用村镇,优化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目前在新疆、辽宁、黑龙江等农业大省成效显著,已经评选信用村镇3000余个;四是壮大支农队伍,持续招聘届满大学生“村官”等。

“做好‘三农’金融服务,是邮储银行下一阶段重要的战略性任务。邮储银行将把‘三农’金融服务工作与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推动新型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起来,共同开创‘三农’金融服务新局面,实现可持续发展。”邮储银行董事长李国华这样表示。

把普惠金融服务带给小微企业

“礼多多”是网上超市1号店的一家供应商,这家小企业注册资本100万元,年销售额达1.2亿元。互联网是一个深不可测的巨大市场,既能在瞬间创造巨大的奇迹,也能在瞬间刺破虚拟的泡沫。网上的生意瞬息万变,小微企业只有灵活机警才能守住商机。2013年6月,礼多多新代理了两个品牌需要铺货,新的机会固然诱人,但是资金缺口却让企业很犯愁。

情急之下,礼多多向邮储银行上海分行申请了“电商小微贷”,同意转让其与1号店的应收账款。受理申请两周内,邮储银行上海分行即向其发放融资款,期限为3个月,成功收回款后3天内,上海分行又发放第二笔融资,双方合作程度进一步加深,目前已累计向礼多多发放贷款近千万元。顺利渡过了备货高峰期的礼多多在1号店店庆期间获得丰厚的收益,销售额由过去的每月150万元增加到600万元。互联网时代的商机就是这样稍纵即逝,而对相应的金融服务的效率要求也越来越高。

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的今天,看似虚拟的网络每天都在上演着商品与金钱交易的真实故事,金融服务只有无孔不入地渗透到线上线下,才能紧跟潮流,紧跟市场。在实践中,邮储银行上海分行极力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普惠金融服务网络。2014年4月29日,邮储银行在线融资服务平台“1保贷”在上海成功上线并放款,标志着邮储银行信贷业务在互联网金融试点上迈出关键一步。这个独创的平台将“电商小微贷”业务流程嵌入互联网,向客户开放网上申贷,实现无纸化操作。

改进和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一直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热点话题。对邮储银行来说,小微企业金融业务是全行的战略性业务,今年该行又进一步加大了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力度。针对小微企业贷款难的种种问题,邮储银行加强金融创新以适应企业需求,上海分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尝试便是其中一例。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邮储银行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1700多万笔,金额超过2万亿元。

“很多人也在问,邮储银行为何如此重视小微贷款?我想从自身特点、战略思考等方面,可以看懂邮储银行潜藏的‘小微基因’”。在邮储银行副行长邵智宝看来,邮储银行具有服务小微的先天基因。纵观邮储近百年的历程,“服务大众、服务小微”的文化理念始终如一,数量众多的网点又形成了连接城乡的广阔金融网络,长期扎根基层的员工熟悉城乡客户群体,这一切都为服务小微企业创造了天然基础。

“有一年冬天,下了很大的雪,雪几乎有半个人高,通往村里的道路几乎被封锁,而这时有客户向我们申请办理贷款业务,我们的信贷员没有因此延误办理时间,而是租来两匹马,在雪地里骑马去给客户做贷款调查,让客户非常感动”。邵智宝经常回忆起这个小故事,在他看来,“普之城乡,惠之于民”,“人嫌细微,我宁繁琐”等种种理念,都是在服务小微、服务大众的一点一滴的业务中展现出来的。邵智宝总结出了三个结论:“第一,‘大银行’可以专注‘小业务’,‘小业务’可以撬动‘大发展’;第二,企业只有把自身优势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才能够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获得持久竞争力;第三,微型金融是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

在采访中,邮储银行的相关人士对记者介绍说,在发展普惠金融的过程中,该行从六个方面入手,探索适合邮储银行特点的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发展之路。

一是从理念入手,培育专注服务“小微”企业的文化。

二是从机制入手,打造“专家、专业、专营”的服务能力。在队伍建设上,该行把优秀中青年员工优先安排到小微贷款岗位。在管理上,对小微金融采取单列信贷额度、执行差别化资本占用标准等政策,同时积极开展小微信贷专营机构建设。

三是从创新入手,突破小微金融服务的信用信息瓶颈。邮储银行从行业特色、商业模式、担保方式三个方面入手,切实推进产品创新。同时,邮储银行也形成了符合网络型大银行的创新机制。总部侧重商业模式创新,依托商圈、产业链、供应链等特色,探索“批零联动”的“批量化”开发模式。总分联动推进产品创新,利用网络型银行优势,实现个性化产品的快速复制。例如,“烟农小额贷款”等产品,往往都是在一个市、县试点后,迅速推广到全国。该行还积极打造基层“微创新”平台,对于小微型贷款,该行将产品要素调整权限下放,使得2000 多个县支行都成为微创新的触角,能够迅速感知市场客户需求。

四是从网络入手,打造便民信贷服务体系,目前小微金融服务已覆盖全国所有地市和县域地区。此外,邮储银行打破了“等客上门”的传统做法,2009 年以来,在全国各地开展了数千场信贷下乡进村、“信贷县县通”、“信贷进市场”等活动。

五是从合作入手,打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生态圈。邮储银行凭借自身优势,逐渐成为各级政府“创业贷款”主要合作方之一。目前,邮储银行已在25个省开办了“小额再就业担保贷款”业务。2010年以来,邮储银行连续4年组织“创富大赛”活动,吸引了数十万人参与,在举办创富大赛期间,累计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达7600多亿元。

六是从风控入手,构筑小微信贷风险管理防火墙。通过多年实践形成了小微信贷风险管理的三大原则,即“小额分散”、“阳光信贷”和“合规尽职”。

把普惠金融服务送到社区

“饭后出来遛弯,顺便办理银行业务,不用排长队,缴水电费、电话费,还能及时领取养老金。这样晚上还在营业的银行应该再多一些。”家住北京广安门附近的张女士最近常在晚饭后出门去银行办理业务,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下班时银行的大门就会关闭。但是自2011年8月开始,邮储银行北京分行广安门支行却率先在全市开设了“金融夜市”,解决了普通市民经常感到困扰的两大难题:要么是工作日没空去银行,要么是请假或周末去银行却要耗费很久的时间排队等候。

“金融夜市”延时服务,开创了银行业延时服务的先河。2013年8月6日,邮储银行深圳分行上沙支行也在当地启动了“金融夜市”,颠覆了银行传统的朝九晚五作息时间,成为深圳银行业中第一家开办“金融夜市”的商业银行,直接惠及周边社区居民近30万户人家。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特别是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市和城镇社区居民对全方位的金融消费需求日益提升”,邮储银行董事长李国华表示,“邮储银行已将消费贷款作为服务城乡社区的战略性、基础性业务,致力于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消费金融服务”。

据介绍,在加强社区金融服务方面,邮储银行采取了很多举措,具体包括:一是做好养老金服务。截至2013年末,邮储银行提供养老金代缴代发服务的客户累计达到9324万人。二是积极代理公共缴费。为尽可能减少社区居民因缴纳生活相关公共事业费带来的不便,邮储银行开办了多项代缴公共事业费的业务和服务,截至2013年末,累计在全国提供195项公共缴费服务。三是大力支持消费信贷。为大力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政策要求,邮储银行持续为居民的小额金融消费提供便利服务。邮储银行消费贷款呈现“两低一高”特点:笔均贷款金额低,平均26万元左右,主要满足居民普通消费金融需求;不良贷款率低,全行个人消费贷款不良贷款率低于银行业平均水平;首套住房贷款客户比例高,达近90%。

把普惠金融理念融入保障房建设项目

在今年4月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针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涉及大量资金需求的问题,会议提出“采取市场化方式发行住宅金融专项债券,向邮储等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筹资,重点用于支持棚改及城市基础设施等相关工程建设。”

“这既是对邮储银行的肯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作为国务院常务会议特别提及的筹资对象,邮储银行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邮储银行将认真落实国务院会议要求,结合自身流动性状况,统筹做好资产负债管理,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按照市场化原则,优先安排资金参与住宅金融专项债券投资。”

“普惠金融,惠国惠民,大力支持中低收入家庭购买保障性住房,让居者有其屋,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发展的重要手段”。邮储银行海南分行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为践行金融普惠,该分行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从身边的普惠领域做起,从海口惠民保障房项目入手,希望通过发放贷款济贫扶弱,支持中低收入家庭贷款解决住房问题。“然而普惠金融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海南分行在实践中注重惠人惠己,共惠双赢。既要增进人民福祉,也要可持续发展。”

一直以来,支持棚户区改造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邮储银行实践普惠金融的重要领域之一。截至2013年年末,邮储银行累计发放棚户区改造贷款25.06亿元,贷款余额15.71亿元,主要用于包头、成都等地的棚户区改造项目,较好地支持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邮储银行累计发放贷款804.85亿元,贷款余额357.05亿元,主要用于城市道路、轨道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资金的使用、管理、划拨等工作涉及面广,要保障资金依法合规高效使用,必须依靠专业的金融机构来提供相关服务,邮储银行拥有全国集中的管理系统和贴近基层的网点,可以在这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邮储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棚户区改造项目必然伴随着相关领域的住房按揭贷款需求,这是邮储银行重要的市场机遇。此外,棚户区改造结束后,新的社区金融服务市场将形成,这对邮储银行服务社区的战略也将形成有力支撑。

把普惠金融与商业可持续理念相结合

在浙江衢州市开化县篁岸村的百亩稻田上,种粮大户江利辉格外忙碌。“每年种粮的种子、化肥、人工等费用都在上涨,但是今年终于没有再为融资发愁”,江利辉说。邮储银行开化县支行为他办理了辖内第一单粮食订单质押贷款,他以600亩早晚稻粮食订单做质押,获得了24万元贷款。

长期以来,由于种粮投入大,风险多,效益低,而农民无抵押物,种粮大户融资难已成为突出问题,衢州市在浙江省率先探索粮食订单质押贷款的融资方式。“粮食订单质押贷款实现了银行、农户和政府利益三赢局面”,据邮储银行衢州分行行长沈文坚介绍,邮储银行开展粮食订单质押贷款也曾经历过“不能做”、“不能做大”、“能做做不好”三个阶段,但是随着邮储银行技术手段的革新和进步,则进入了“想做能做好”的阶段。对银行来说,这告别了传统的粮食订单收购现钞结算方式,同时,还成功建立起了与种粮大户的业务联系,为银行培育起了一批中高端客户群。通过贷款业务的开办,相关的种粮直补资金、奖励资金及其他农业补贴款资金都会带来可观的储蓄资金留存收益。另外,与粮食收储公司的紧密合作关系,吸引了广大粮农开立个人结算账户,在提供中间业务服务的同时获取资金沉淀收益,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综合营销收益。

的确,在发展普惠金融过程中,如何取得客户利益与银行利益之间的平衡,争取双赢、多赢局面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值得深思的。

“普惠金融在强调包容性的同时还需要满足商业可持续”,邮储银行行长吕家进认为,尽管广泛的包容性是普惠金融最为本质的属性,但是普惠并不等同于扶贫。从国际经验来看,那些运行有效的普惠金融体系基本上都能够实现商业可持续,比如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玻利维亚的小额信贷体系等。相反,那些无法实现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很难持续下去,最终也会背离实现金融普惠的初衷。

“普惠金融商业性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2014年召开的“两会”上,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邮储银行董事长李国华提交了一份“关于建立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的提案”,提案认为亟需建立一整套普惠金融服务的长效机制,通过强化政策扶持来调动金融资源支持普惠金融方面的杠杆作用和正向激励。

普惠金融如何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世界 性难题,究竟怎样做才能破解普惠与利润最大化之间的矛 盾?邮储银行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相关经验体现在五个 方面。第一,“一小一大、以大促小”的经营策略。一方面坚持从“小”处入手,充分发挥深入县域、扎根农村的独特优势,将小额贷款作为长期、核心的战略业务;另一方面积极向“大”处挺进,通过资金集中统一运用,依托公司金融和金融市场两类批发业务,从财务支撑角度带动零售金融、普惠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第二,“自营+代理”的经营模式。邮政企业接受邮储银行的委托,向个人客户提供基础金融服务。有效利用邮政网点提供基础性金融服务,扩大了邮储银行普惠金融服务的能力。第三,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从文化建设、信贷技术、人员管理、合规建设、系统支撑以及社会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全面做好普惠金融的风险控制。第四,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比如,率先建立了大学生“村官”人才培养新机制等。第五,电子银行优先发展战略。加速推进电子银行应用,极力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普惠金融服务网络。目前,邮储银行电子银行客户已突破了1亿户,位列中国银行业第5位。

“邮储银行通过成立7年来的积极实践,已经初步探 索出了一条大型零售商业银行在开展普惠性金融业务和追 求商业可持续之间平衡的特色发展之路”,邮储银行董事 长李国华心里已经勾画出了一个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蓝图, “邮储银行着眼于打造一家有特色的大型零售商业银行, 将坚持市场化导向,全面深化改革,练好普惠金融服务的 ‘内功’,努力为广大中低收入人群平等享受金融服务、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普惠金融,积少成多,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在发展普惠金融的道路上,作为先行者、倡导者和践行者的邮储银行以普惠之心拓展金融服务,正在“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道路上深耕细作。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空间广阔,可探索的领域,可尝试的业务,可创新的方法还有很多,一切都在进行时。(责任编辑:时磊)

作者:时磊

邮储银行信贷创新论文 篇3:

邮储行上市:唯一没定的是时间表

“股改肯定是要上市的。”3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一名知情研究员表示。

2月27日,以资产计中国第六大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下简称“邮储银行” )宣布,经国务院同意已整体变更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50亿元人民币。股改完成,邮储银行向公开上市又迈进关键一步。农村网点多、中小额贷款业务成熟、账面债务包袱轻,拥有诸多优势的邮储银行,能否借改制上市之利跨过诸多瓶颈,仍处观望阶段。

邮储银行上市,唯一的悬念,只是敲定时间的问题。

明年初上市?

此前,国内媒体报道,邮储银行计划将在明年年初上市。

“听说过这一说法,不过应该还在内部筹备,具体事宜应该还没有定。”邮储银行内部员工表示。

3月6日,邮储总行办公室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上市事宜现在还没有可以公开透露的信息,但并未否认正在筹备相关事宜。

根据邮储银行提供的资料,1月21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依法整体变更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公司自成立之日起,依法承继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全部资产、负债、机构、业务和人员。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已有的营业机构、商标、互联网域名和咨询服务电话等保持不变,由股份公司继续使用,各项业务照常进行。

2月27日,邮储银行发布公告称,经国务院同意,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于2012年1月21日依法整体变更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股改完成,标志着邮储银行上市已经近在咫尺。

以总资产计算,截至去年10月底,邮储银行总资产规模近4万亿元,成为中、农、工、建四大行以及国家开发银行之后的第六大商业银行;存款余额约2.8万亿元,排名第四,仅位列工农建三家大行之后。

此前,分析人士表示,改制仅仅是第一步,为了准备上市,邮储银行下一步无疑是引入战略投资者,以解决资本充足率的难题。

根据邮储银行2010年披露的年报,截至当年末,邮储银行资本充足率为8.37%,而这显然与银监会要求的资本充足率10.5%和核心资本充足率8%有较大差距。

事实上,对于这家仅成立四年的银行,其全资股东中邮集团也一直力挺,连续四次追加资本金,分别于2008年、2009年底、2010年底及2011年底完成,金额分别为100亿元、100亿元、110亿元及300亿元。

有专业人士认为,资金不可能由中邮集团一家追加,必须引入其他资本,而中邮集团的绝对控股可能会影响其他资本的注入。

对此,央行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员表示,邮储银行引入战略投资的主动权在自己手里,很多企业、机构愿意注资。

“邮储改股肯定大家都是想投的,只要能投的企业,应该都想参与。”上述研究员表示。

5年改制路

邮储银行登陆资本市场,在5年前已经着手操作。上市进入实质筹备阶段之时,其5年改制之路,颇值得关注。

2007年3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

同年6月22日,长垣县魏庄镇大留寺村的村民董景莲获得授信额度为2.4万元、期限4个月的小额贷款,成为邮储银行首个小额贷款客户。

之后,邮储银行又陆续推出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烟农小额贷款、甘蔗种植业小额贷款等小额贷款创新产品。时至今日,小额贷款已成为邮储银行长期核心的战略性业务。

2008年1月16日, 邮储银行首只人民币理财产品—创富1号向社会发行。这意味着邮储银行已获得个人理财业务资格,之后,邮储银行按风险由高到低设计了“创富”、“天富”、“财富”三个系列产品。

同年3月23日,在天津试点开办公司业务。这是邮储银行迈向全功能商业银行的重要一步。目前,其公司存款余额超过5000亿元。

6月2日,正式发行首张信用卡“鼎卡”,标志着邮储银行的资产业务拓展到全新领域。

2009年,是邮储银行转型关键的时间节点。当年,邮储银行真正实现了独立运营,并且拿到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单,个人零售贷款规模、公司业务存款余额都突破1000亿元,特别是信贷客户群体达到250万户,迈出了向商业银行转型的一大步。

2010年,从2003年开始陆续转出的8300亿元 “老存款”终于执行完毕,前后历时7年,邮政储蓄延续了24年“吃利差”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2011年,邮储银行新增个人存款市场占有率居银行同业第一位,个人存款市场占有率超过10%,成为当年主要商业银行中唯一市场占有率上升的银行。

截至2012年2月底,全行资产规模突破4万亿元,是银行成立时的两倍多。

同時,绿卡账户数超过5亿户,全国绿卡交易额一直稳居银行同业第四位;全国代理保险新增保费从2007年的500亿元到2011年的1258亿元,继续保持银保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

作为一家长期依托邮政金融系统开展业务、“只存不贷”的国有独资银行,经过5年转型改制,邮储银行具备诸多后发优势。

后发的优势

“优势是网点多,在金融机构上排名除了几大行是总量最多的,所以他有在中国城乡遍布全国的网点。”央行研究员分析说。

邮储银行是目前国内网点分布最广的银行,因为前身是邮政汇款,所以基本上有邮局的地方,就有邮储银行的网点。

根据邮储银行提供的资料,截至2月底,邮储银行ATM总量已经超过3.5万台,个人网银客户超过2500万人,电话银行累计注册客户3900万户,而电视银行、手机银行相继推广上线,五大非现场交易渠道加上早已遍布全国的37989家物理网点,邮储银行渠道全面建立。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其依靠邮政系统建立的城乡网点,是国内首屈一指的,这对于其中小额贷款业务推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整个的发展空间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农村,农村的市场还是很大的,很多像农业银行现在就后悔当时退出农村,对于邮储在村镇银行的把握上还是比较到位的。”上述央行研究员表示。

截至2012年2月25日,农户小额贷款累计投放超过2200亿元,小微企业贷款累计投放超过8800亿元,惠及农户、商户、小微企业超过530万家。

同时,代理新农保、银行卡助农取款等业务也已经相继展开。

对于中小额贷款的风险问题,业内人士分析表示,作为邮储银行的一个核心业务,操作已经相对成熟,主要从银行做一些协议性存款,同业拆借的业务比较多,资金风险较小。

同时,邮政银行由于长期处于只存不贷的业务状态,其资金管理基础相对较好,账务清晰明确,应该成为其上市的一个明显后发优势。

“他在各方面的管理还是比农行当时的情况要好得多。最早邮政储蓄的存款都是存在人民银行的。”央行相关研究员分析说。

根据邮储银行提供的资料,目前,银行信贷资产总体保持良好,个人贷款逾期率和不良率分别保持在0.64%和0.57%,均处于同业最低水平。

据邮储银行副行长吕家进透露,该行小微企业贷款四年来累计发放已突破7000亿元,余额也达到近3000亿元,不良率则仅1.62%。

此前媒体质疑,邮储银行的存贷比徘徊在20%上下,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该行的放贷能力不足制约了其进一步扩充资本实力。

对此,业内人士持不同看法,“这对于其上市应该算是个优势,且有更大业务拓展空间”。

体制瓶颈破题

资质优厚的邮储银行,登陆资本市场,只是时间问题,但是,体制问题以及转型改制时间较短,业务拓展依然有诸多瓶颈,仍待破题。

首当其冲的就是公司治理结构问题。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于2007年3月20日正式挂牌成立,是在改革邮政储蓄管理体制基础上组建的商业银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是其唯一股东,股改计划于2011年12月31日获批。

这就意味着邮储银行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国有独资银行”。目前,邮储银行7个董事会成员中,有5个属于邮政集团,超过了董事会成员人数的三分之二,因此邮政集团事实上控制了话语权。

对此业内人士质疑,在公司治理方面就会存在严重缺陷,自然,其经营决策的科学性、经营过程的自我约束力、经营绩效的市场竞争力就会受到很大程度上的质疑。

央行相关研究员也表示,这确实是邮储银行目前最大的问题,银行跟母公司中邮集团,有些领导是双重过来的,互相穿插。这个对于股改的建设方面比较艰难。

由于其一直是行政领导的管理方式,相比其他商业银行,“机制不是太活 ,较为死板”。

同时,人力资源紧缺且配置不合理,是邮储银行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部分都是邮政人员,运转不起来,市场化水平比其他银行弱,市场定价能力啊竞争能力啊还是不如几大行。”央行相关研究员分析表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也表示,邮储银行组建不久,面临着从传统单一的储蓄业务向全功能商业银行转型的挑战,客观上存在综合管理、新业务开发、市场营销等人员缺乏的问题,尤其缺乏懂金融、会管理的专业人才,实难适应银行商业化发展的需要。

人才匮乏问题,在转型后新开展的信贷、保险等业务产品中,尤为突出。

邮储银行贷款业务起步晚,信贷员队伍在建设中,贷款营销和服务水平是一个重大挑战。由于超低的存贷比,该行实际上有大量资金没有用于放贷款,而是用于同业存款和债券投资。

2011年底,邮储银行“存款变保险”问题被媒体多次曝光,也显示出其新业务产品,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风险监控不严的问题。

如何在筹备上市的过程中,解决上述体制制约以及业务发展瓶颈问题,已成为邮储银行急需破题的问题。

作者:孙勇杰 郑岚予

上一篇:产业结构调整支持论文下一篇:司法鉴定(精选2篇)